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汽车工程专业范文

汽车工程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工程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汽车工程专业

第1篇:汽车工程专业范文

您好!

我是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XX届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机械等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吉林大学南岭校区汽车学院则被誉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匪浅。

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汽车理论、汽车及车身设计等有关理论;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前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吉林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第2篇:汽车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汽车工厂设备安装土建公用监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产能、产量随之高速增长,产品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伴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同时进入高速发展期,市场对汽车工业建设工程的咨询、规划、设计、项目管理、总承包、工程监理等相关技术服务的需求日益普遍。特别是工程监理,作为建设行业三大主体之一,其服务需求更是逐渐进入旺盛期。

汽车工厂类建设工程,往往具有规模大、技术先进、结构复杂、涉及专业多、建设周期较短等特点,但最重要的特点是整个建设过程特别是后期主要且必须由工艺主导,复杂精密的工艺设备及生产线遍布厂房内外,所有的单体建筑及分部分项工程、所有的土建及公用专业、所有的参建单位,都是为了给工艺安装、调试及生产创造条件或环境,都是为了最终实现预定的工艺目标,而工艺目标就是工程建设要实现的总目标,所以,对汽车工厂类建设工程来说,工艺设备的安装及调试是确保实现最终建设目标最关键最重要的步骤。

因此,与普通民用建设工程监理相比,汽车工程监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在本阶段,施工场地及已完土建及公用工程逐步移交给了工艺安装单位,但通常情况下设备安装本身建设单位又不委托单独的建设监理,作为为工艺服务的土建公用工程的监理单位,其作用依然不可或缺。本阶段的工作对监理单位来说是新领域、新挑战,如何搞好本阶段监理,关系到工艺设备安装和调试即建设工程总目标的顺利实现,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圆满完工,值得重点总结研究。笔者作为从事汽车工程监理多年的从业者,就本阶段土建公用专业监理工作要点提出自己的想法与业界同仁商榷。

1、编制工艺设备安装阶段的监理细则

通常情况下,汽车工厂类建设工程,在土建公用施工完成70%工程量时,工艺设备安装单位就会陆续进场,此时监理部现场管理重心,由以监理单位为主导的单一厂房及公用配套设施施工,变为以各工艺专业为主导、土建公用专业为辅助的设备安装及调试。监理单位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控制重点均会发生重要变化。

在工艺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监理单位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未完土建及公用工程按计划继续施工,二是对已完土建及公用工程进行(中间)验收、清理,向设备安装单位逐步移交作业面,配合设备安装、调试及试车(单体试车和联动试车),三是收集整理过程控制资料,为工程最终整体评价、验收及交工做准备。

与主体工程施工阶段相比,虽然本阶段每个单项工作总量有限,但从整体上看,涉及专业众多,数量大范围广,特别是设备安装单位进入后,各单位之间形成高密度大范围的立体交叉作业网,使监理工作资源配置和控管内容发生很大变化。对此,有经验的监理单位在编制《监理规划》时就会有所部署,驻地监理部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适时编制设备安装阶段的监理实施细则,针对本阶段工程特点,至少(但不限于)包括如下内容:资料收集整理及交工准备监理细则;成品保护与维修监理细则;二次施工工程监理细则;各专业设备安装调试及试车配合工作监理细则;本阶段重点作业、重点部位旁站监理细则;大型设备搬运吊装配合工作监理细则等等。

2.重新制定现场管理制度,实现土建和设备安装协调施工

大批设备安装单位的陆续进场,施工控制重点的转移,使现场管理协调变得非常突出和复杂。在这个阶段,参建单位多,交叉作业多,配合要求很高,且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多头管理现象,因电源、场地、作业面和成品保护等引起的投诉不断,极易产生摩擦、索赔或者相互推诿现象。如果没有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和强力高效的协调管理,极有可能造成各单位不顾大局、各自为战甚至冲突不断,使现场陷入乱局,更严重的是损坏已完工程,影响设备安装质量,拖延项目建设总进度。

现场监理部特别是项目总监,必须管住自己的(土建和公用安装)队伍,配合支持业主/项目管理单位的管理,使全局协调高效,极力推进顺利施工。监理部应在业主或项目管理单位理解及支持下,制定出包括工艺设备安装单位、设备供货单位和土建公用单位等共同遵守的现场管理制度,强化现场管理,实现土建和设备安装协调施工。根据我们的经验,现场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现场协调工作制度(特别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协调会议制度);用电动火管理和安全检查制度;违规作业处罚制度;指令或文件发放传递制度;搭接及交叉作业交接及验收制度;索赔程序及制度等等。

3.验收已完工程,核对相关工艺、公用技术参数,向设备安装单位移交作业面

汽车工厂类建设工程都是由工艺主导的,现场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最终实现预定的工艺目标服务。以一般汽车整车厂建设工程为例,其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铸造、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发动机、研发中心、实验室、物流库等。每个工艺流程都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具有不同的工艺功能,实现不同的工艺目标,并通过各类纵横交错的管沟、通廊、平台、吊车、悬链、传送带等输送设施或设备连成一体,构成完整的汽车生产线。而每个工艺流程对土建、公用各专业都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加上建设周期普遍较紧,建设过程中设备型号、制造厂家、工艺公用参数等会有所变化,各种设计修改及变更极可能发生。

因此,设备安装单位进场时,对已完土建公用工程进行仔细的测量、验收,并主持对设备安装单位进行书面移交,是现场监理部的首先要做的工作。验收的重点主要有:设备基础、地下管沟、通廊及平台、预埋件、主要公用设备设施、公用系统管网线路、必要的消防系统等等;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位置是否准确、强度是否达标、已有变形是否过度、平整度耐磨度是否满足要求、设施设备是否受损、管网线路是否完整通畅等。对于验收中发现的土建和公用偏差,以及设备安装单位根据工艺要求提出的新的修改意见,监理单位要安排土建公用单位限时整改,并(重新)进行局部移交。

同时,为避免设备与已完土建公用工程冲突,造成设备退货或建筑物返工,监理单位有必要对重要设备的工艺参数再次进行收集、整理和核对,包括外形尺寸是否与建筑物或构筑物冲突、安装固定点是否与设备基础对应、各类公用管线系统接口形式技术数据与设备所标定的是否匹配等等,形成详细的核对记录归档备查,发现问题,提前安排处理。

第3篇:汽车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87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持续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200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7000多万辆,2013年10月,汽车保有量增至1.2亿辆,到2016年初已达1.72亿辆。汽车产业的发展加剧了汽车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更新和实践操作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汽车服务领域涵盖了汽车产品开发、认证、技术法规、国际贸易环境研究,以及汽车营销、保养、理赔、评估、回收等领域。然而目前汽车服务市场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整体层次较低,难以达到市场需要的服务水平。该专业大学生上岗初期又存在动手能力差,理论和实践难以快速对接,工作上手慢等问题,企业反映在毕业生上岗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二次培训,导致额外经济支出。

汽车服务行业的多样化及专业人才的紧缺性要求该领域人才同时具备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迅速与企业对接,并具有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汽车服务行业专业人才,是当前开设有相关专业高校的首要目标。

1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分析

国内目前已有127所高校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但大多数都在近十年内开设,培养模式不够成熟,急需通过对教学体系的研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汽车服务业人才短缺难题,促进汽车服务业的发展。

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优秀的师资,良好的教学思想及手段,相配套的教学实践条件缺一不可,其中好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离不开良好的教学软硬件条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常需要学生深入企业内部进行生产实习实践,这就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实践教学现状与不足

2.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重不合理

由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涉及领域宽泛,因此其教学内容也比较广泛。为了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专业理论课程开设较多,在学生满足学分要求后还增设部分理论课程,导致理论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较高,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另外该专业教师多为从相关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在培养学生时更重视理论的讲授,而忽视动手实践。

2.2实验与实习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毕业后能与企业快速对接,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开设有对应的课内实验。但很多课内实验依然由理论课教师指导,由于缺乏实操经验,所开设实验受学时限制具有单一性,实验效果不佳。

该专业实习教学时间较短,学生不能够深入了解和接触实习项目,往往是刚有所了解或刚提起兴趣,实习就结束了,这种实习教学安排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主要还是以校内理论教师为主,理论课教师如不能和企业长期建立培训锻炼机制,则很难到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从而影响到实习和实验效果。

2.3实习场所难以实现系统性和连续性

汽车服务工程学生素质拓展密切相关的汽车销售实习、汽车保险与理赔实习、汽车维修实习及驾驶实习等需要在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由于单个企业能够接收的实习学生有限,需要学校积极与很多家不同类型企业同时联系展开合作。若达不到实习计划的标准,则很难实现实习的系统性。另外由于参加实习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而且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企业在合作几次后,便拒绝接收实习生,造成实习场所的不稳定性。

2.4实践教学安排难以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进行

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实验设计陈旧,实验与实习项目不能与当前快速发展的汽车服务市场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专业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态度,而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一定时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院系的实验室配套设备更新较慢,无法实现一些新型实验的操作。这就导致毕业生到企业后难以胜任新的工作,需要企业再花精力进行二次培训,一些企业会将人才引进目光投放到社会资源,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3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它同时具备直观性、创新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能够将传授知识和训练才能相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并贯彻其发展,因此,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

3.1实践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河南科技学院增加了课内实验的开设数量,在保证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合理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既避免了繁琐刻板的理论教授,避免厌学情绪,又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在2013年修订的该培养方案中,规定开设的包括10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中,7门开设有课内实验;开设的11门专业方向限选课中,有包括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工程、电子商务、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评估与再生等在内的5门设置了不低于8学时的课内实验;在开设的13门专业领域任选课中,有包括汽车美容、汽车保养、二手车交易预评估、机械CAD/CAM、电动汽车等在内的5门设置有课内实验。以2013级学生开课情况为例,在18门专业理论课中,共有12门课程开设有课内实验,占总理论课程的67%,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所占比重。

在所开设的178学分课内实验中,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比例高达39.8%,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有效促进了该专业13-15级学生在理论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3.2合理安排校内实验及实习教学

实践教学按照与理论课的关联性分为课内试验和独立安排的实践教学两大类。课内实验的安排要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轻松掌握学习内容。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拓展,提高学生在应用方面的专业技能。

其一3734~63734~63734~6专业实习(汽车驾驶,汽车服务实习)必修127125~18毕业设计(含四周毕业实习)必修88161~16(毕业实习时间结合设计题目安排)小计42.547河南科技学院独立安排的实践教学实习情况如表1所示。大一的认识实习使学生尽早了解自己未来将要进入的行业和需要掌握的技能,为以后的学习确定方向。为期13周的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了汽车营销、汽车维护和汽车评估三个实习方向,使学生能够有选择性的深入自己将要进入的行业,也为接下来的毕业实习奠定基础,使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深入企业内部,掌握该行业所需专业技能,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同时,增加毕业后的含金量。

3.3建立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确立教师是实践主体,是教学实践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培养优秀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关键是建立拥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队伍,因此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师资政策,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一方面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教师能够掌握企业实时动态,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与企业接轨。

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专门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培养。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探讨,将高校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4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之间的合作

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弥补高校基础实验设施不足,配套更新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实践需要,我校与新乡市大众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新乡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等20多家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

针对实习时间过短内容单一的问题,组织学生从大一开始进入实习、实践基地社会调研,成立魅力汽车服务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的特长及爱好进行分组,指定专门的指导教师在实践操作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并由教师指导建立魅力汽车俱乐部等兴趣爱好协会团体,组织与汽车服务相关的认知及实践活动。把学习从课上搬到课外,通过真实的日常任务,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我校一方面和企业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优先为企业输送人才,调动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办学项目,设立企业奖学金,培养适应企业长足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4结论

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中,我校建立了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期开展实习实践,建立多个实训基地,设置企业导师,同合作企业开展联合培养机制,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方面更好的结合和拓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市场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其华,罗一平,王岩松,任洪娟.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架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2]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3).

[3]王春,梁金丽,区嘉洁.广州高校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构想[J].科技信息,2007,(17).

[4]高玉根,张力,陈岁繁.汽车服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6,(3).

第4篇:汽车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车辆工程;汽车设计;模块化教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032-04 

《中国制造2025》强调了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而智能制造则是抢占这一制高点的主攻方向[1],汽车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安全和智能上[2];而我国汽车的发展,经历了逆向工程到正向工程的转变,采用了基于NVH的设计流程、基于安全的设计流程。[3]汽车行业急需培养具有设计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科学和创新精神,掌握扎实工学基础理论、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汽车测试与检测技术、特种及专用车设计、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综合能力突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车辆工程技术人才。 

在专业能力设计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车辆工程领域必须的机械、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系统地掌握车辆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所需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车辆工程中遇到的研究、设计制造、实验以及运用等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不少于一门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技术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具备良好的社会活动的能力。 

为了实现如上的设计目标,学院对本专业的汽车设计课程提出了教学要求。作为车辆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汽车设计课程要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方案及有关参数,并学到一些汽车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方法,为以后进行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汽车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合理匹配汽车零部件方案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根据设计要求,设计选择零部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術。 

一、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案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能力矩阵设计要求,按照模块化原则[4][5],项目组将课程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设计了模块化的教学过程并组织实施。 

(一)模块化教学组织的基本原则 

模块化教学组织是贯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重要保障,为此设计模块化教学组织的基本原则如下: 

1.课堂教学内容以模块产品设计为目标,在总体设计的要求下独立存在,强调理论与实践设计的有机结合,模块设计内容和思想与企业目前的产品生产模式相一致。 

2.发挥每个教师的专业和科研特长,将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特长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实现教学相长,科研促进教学。 

3.模块总成的结构设计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在设计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每个模块的工程设计案例和经验,与教师的理论教学相得益彰,相互补充。 

4.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成效,在课堂每个环节引入企业工程师任教,教授实际设计方法和案例,让学生树立工程设计思想,并落实到专业设计中。 

(二)模块化教学的师资条件 

由于模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以由一个或两个教师完成,必须通过各方面有综合能力的教师团队担任,为此,课程采用总成分组、模块化设计的形式完成,任课教师由两部分人员组成,即高校教师和外聘企业技术骨干教师。学校根据课程内容和结构,配置主讲教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参加授课的企业教师一般每年有3~6人,参加主要模块的授课,主要来自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骨干,如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奥铃汽车厂、青特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机械研究院、黄海离合器有限公司等。 

(三)课程学习方法 

要将课堂集中授课、分散设计、分组讨论、集中指导等环节紧密结合,通过设计答辩展示小组设计成果。 

授课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集中授课,讲解总成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明确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围绕产品设计开展学习和分组研讨;两位教师的教学内容形成互补,校内教师把握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校外教师掌握现行设计方法和设计标准,将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提高学生培养效果。 

分组设计是让多名学生联合完成指定的设计内容和设计环节,通过设计掌握设计理论、方法和标准。学生要分头完成资料查阅、资料分析、设计方法研讨、任务分工、过程协调,并最终完成一项设计任务。分组设计在课内外进行,设计模式灵活、工作效率高。 

通过此项组织和学习训练,培养学生根据实际任务,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完成设计成果并汇报设计成果等环节,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资料查阅及使用能力、汇报交流等综合能力。 

(四)总体教学安排方案 

每个模块内容安排至少两个讲授环节,包括主讲教师讲授和专家讲座。第一次课程重点讲授本模块的主要内容、主要设计流程、主要设计方法,介绍设计标准、参考资料,包括网络资源和资料,分配设计任务,确定任务的时间要求,确定绘图完成的内容。后续课程主要针对设计内容和设计任务进行专项布置、讲解或指导。 设计任务,由学生分组在课外完成。完成的任务应包括设计计算报告、部分关键总成及零件的图纸,必须小组合作完成,制作PPT文件并进行答辩。组内每人必须至少答辩陈述1次,当众陈述。 

所有总成及零部件结构的图样设计,参照教师提供的统一设计规范进行,可以在完成全部设计要求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其他设计图样,如3D设计图。 

每章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安排至少1次方案讨论、1次集中设计讨论、多次现场指导、1次汇报交流和答辩。 

最后完成所有材料的系统整理,完成整车的系统设计、计算和資料整理,撰写设计报告,整理设计图纸。课堂教学前后,学生可以按照要求,登录学校课程中心的网站学习、复习,熟悉掌握有关结构的拆装。 

分组及任务,一般将5~6人分为1个设计小组,按照学号或宿舍或自由组合确定。确定完小组后,每组成员自己推选组长。组长负责本组设计任务的组织、分工、考核等任务。 

完成的任务应包括设计计算报告、部分关键总成及零件的图纸,必须小组合作完成。所有总成及零部件结构的图样设计,参照教师提供的统一设计规范进行。在整个课程进行中,组内每人必须至少进行大会报告1次,汇报小组的设计成果,包括设计组织等过程所做的工作和方法。 

二、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设计及分析 

为了测试汽车设计模块化教学及教学改革的效果,除了教师要随时了解信息、及时调整课程教学方法、划分内容外,课程组在课程结束后,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问卷结果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与教学有关的状态信息。 

(一)客观评价及分析 

根据模块化教学的基本安排,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间的关系,以及教学组织情况,项目组设计了如下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和表3所示,对各指标分别设计了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无法评价五档,并分别赋予5、4、3、1、0的分数。 

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统计数据来源为参加授课的47位学生,每个人独立给出对每一个指标的评价分数,并给出主观的评价。每个项目的得分值为所有人员对该项目评价分值的算术平均值。 

学生对课程模块化设计的总体是满意的,且满意度较高。考核指标8课程设计内容是否有助于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的评价最好,说明课程设计与课程理论学习的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考核指标7模块设计选取、分析与内容贴切程度的评价较好,说明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内容较为集中、模块分布较为合理;但考核指标5课程内容模块结构设计合理的评价最低,说明需要对有些模块的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尤其是设计内容、设计方案、设计方法等方面的总体结构设计,包括时间分配;考核指标10课程学习内容与目前流行技术的关联性评价次低,说明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内容或采用的设计方法,没有较为全面地引入目前流行的内容、技术和方法,这可能与学习过程主要基于传统设计流程的过程学习有关,与实际设计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实际上,这组统计数据,与学生对主观评价的反映基本一致。 

为考核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团队和教学组织过程,课题组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主要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课堂教学组织情况和目标达成度情况。 

考核指标1和5两项指标评价最好,表明每个模块的授课教师都能够很好地承担有关模块的课程,并且教师对教材或模块内容讲解得较清楚。这证明教师熟悉本模块核心内容,并在此方向有丰富设计经验、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配置方案是合理的。这种教师配置模式是值得推广采用的,它既发挥了专业教师在本专业领域的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又提高了授课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能将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设计完美结合。 

但考核指标7关于课堂气氛积极性与学生参与度的评价最低,说明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没有有效参与,缺少学生的提问、讨论环节,陈述多、研讨少,这与评价指标次低的第2项考核指标即教师能在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密切关联的。这两项低评价指标表明,教师通过课程教学组织,适当激发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生自身非常期望得到的效果。 

(二)学生主观评价及建议说明 

主观评价主要针对两个方面提出,一是学生喜欢的方面,二是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太满意的方面,以改进建议的形式给出问题。 

1.学生对“这个课程我所喜欢的方面”的主观评价 

学生对“这个课程我所喜欢的方面”的主观评价的主要结果是:针对课程内容及模块化组织,“能够在生产要求条件下选取合适的汽车设计内容,可以真正体会到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起到了“复习基础,回顾专业基础知识”的作用;肯定了“企业外聘的专家讲课”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对设计标准和实际工作流程的把握方面。通过“实际动手设计”,“可以自己设计、理论计算,掌握学习方式”,“对整车的各方面设计全面、系统地梳理所学专业知识内容”。 

在模块课程学习过程中,分组的设计实现了“团队合作”“与同学交流合作”“能锻炼团队协作,能让同学自己亲身去做设计、独立设计”;可以让“自己亲身参与到设计当中”;组内大家一起讨论,针对不同方面做观点阐述;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在一起”。 

“通过自己设计得出的结果,真正展现个人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能力,巩固知识”;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汽车设计流程”,通过答辩汇报展示了学习成效。“提高了自己对汽车设计的了解和能力;运用了以前学的基础知识,提升了综合素质能力”。 

2.学生对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组织等的建议 

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让每个同学都能切实参与,而不是哪一个同学独立完成”。 

将“时间进行调整,分组形式进行改革,组别设置可以让全班同学更团结”;课堂教学方面“互动性希望更多”,“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答辩考核汇报的同学数量可以增加,设计的车型可以彼此互换;对答辩环节要更严格一些,要活跃气氛,让大家参与,提高学生兴趣”; “可以考虑采用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增加设计时间,加强老师及专业人士对同學的指导”。 

3.后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思路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项目组进行了梳理、分析,主要解决如下重点问题。 

(1)优化模块课程体系,完善内容,增加实际设计方法,将教师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设计结合得更加紧密。 

(2)灵活组织课堂,倡导问题引导式教学,引导围绕设计目标的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汇报讨论。 

(3)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管理,调动学生参与设计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设计成果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入新知识、新理念和新的设计方法,不断改善教学组织方法。 

三、结论 

模块化授课方式是一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改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尤其是付出更多的课外时间。通过5年的教学改革和尝试,课题组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从学生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评价可以看出,教学效果得到了较高认可。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了汽车技术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工程设计能力,具备了本专业的基本设计知识和能力。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应该有机结合,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焘,工业设计:中国制造的先导与灵魂[J].中国工业评论,2015(1):48-55. 

[2] 彭剑,项娇.整车产品开发流程浅析[J].上海汽车,2010(8):43-47,51. 

[3] 黄秀芳,李展新.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设计和开发流程的建立[J].装备制造技术,2012(9):106-110. 

第5篇:汽车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62 ― 0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稳居全球产销第一。2013年汽车产销量超过2300万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导致对后市场汽车服务人员需求的数量大幅增加,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显示:2013年需新增汽车后市场技术服务人才200万人!国内多家院校纷纷办起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汽车后市场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由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汽车理论的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学校的课程内实验教学很难满足学生具备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而且没有实际的工作环境锻炼。各院校纷纷把目光对准了社会上对汽车服务人才需求的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解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给学生一个真实工作环境的体验。经过多年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取得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但与企业合作磨合的过程中也暴漏了一些问题,本文现分析一下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1思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观念上的不统一及对策

多年来,各高校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方针,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课程教育,使学生有广泛良好的理论基础,走向社会后可以在不同领域就业,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范围,而对学生专业训练方面做的的确不足,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进入企业上手慢,适应性差等问题出现,学校的观点是:用人企业应该拿出时间、人力和物力对你需要的人才加以培养达到企业的要求〔1〕。

企业目前提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是完全适合企业的需要,学校没有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出合适的人才,学生入职后动手能力差,进入角色慢,不能很快的解决相应岗位问题,不能给企业尽快的带来效益。

持续多年的争辩,现在来看学校需要改变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方案。原因只有一个:现在是用人企业的市场。

1.2学生理想与实际就业环境认知上的不统一及对策

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与学生沟通后发现,学生认为经过大学四年本科学习,将来会有一份环境较好、薪资较高体面的工作,而实际进入工作岗位后,尤其从事汽车诊断维修工作的学生,需要在车间进行生产实训,尽管现在的维修企业工作环境得到改善,但学生们也会有苦、累、脏的感觉,与他们理想的工作环境相去甚远。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最后离职甚至换行业就业〔2〕。一些企业让学校推荐学生就业时要求“学生肯吃苦,最好家是农村的”也说明了这一点。

解决的方法就是在学校平时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将来的发展前景给学生充分展现,利用本校在汽车领域发展良好的毕业生作为榜样激励学生追赶超越。思想教育入学就要做,而且要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生活。

2合作基础――互利共赢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但是汽车服务企业普遍反映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如果不让学生参与生产就达不到合作办学的教学目的,起不到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如果让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学生不但不能完全参与企业的生产运营,不能为企业带来产值,而且容易造成损失,同时影响生产秩序,存在安全隐患。再者联合培养的学生在培养企业就业的忠诚度没有达到企业的期望,也导致用人企业心灰意冷,使他们把目光放到人才市场招聘,这样随时可以遴选企业需要的人才〔3〕。在与我们合作的企业中,有这样一家大型的汽车服务公司,其下属的一家4S店由于人事调整出现了大范围的员工辞职现象,最后公司发现留下来的对单位感情深的都是合作办学顶岗实习后的就业学生,这对该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家企业对合作办学给予了很高的重视程度,但毕竟有这种切肤感受的企业并不多见。

合作办学的基础一定是共赢,单方面的付出不会合作长久。与企业一定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选择企业文化好有足够规模的企业,同时在一些政策制定上要考虑企业的诉求,为了培养质量可以政策上向企业倾斜。比如在人才输送上、企业对人才的优选权甚至培养资金上都可以做出一定的支持〔4〕。

3高校校企合作资金支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些高校办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少的前提下,保质保量的完成学生的培养的确存在困难,如果在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上再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肯定是很多院校不愿意甚至是力不从心的。如果把合作办学的经费完全转嫁给用人企业,肯定会打击企业合作办学的积极性〔5〕。

采取的办法是把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的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压缩一定比例的理论教学学时,节省下来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校企合作办学中去,主动和企业共同分担合作办学经费,提高用人企业的积极性。高校要有灵活办学思维,压缩理论学时、把校企合作办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是可以实现的。

4教学管理与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进入汽车企业学习,在于企业磨合的过程中曝露出一定的问题。企业会用对员工的管理方式管理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学生表现的很不适应,学生在于企业的领导及技术员工接触过程中也会出现沟通障碍、思维方式不一致等诸多问题。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企业的反感〔6〕。这就需要在学生与企业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调解管道。

采取的办法是在学生进入企业学习时,学校要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比例的教师进驻企业,一方面可以在企业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企业学习和实践,对培养双师型教师起到很大的作用〔7〕。

5教师团队在实践教学能力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师团队主要来源于其他或本校毕业的硕士及博士毕业生,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理论的培养而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这势必产生教师团队也会过分重视理论教学的比重〔8〕,产生的现象是上课时大量的讲解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和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有机结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由于习惯了上述教学方法,内心不愿意改变教学方式,而且由于教师没有实践教学能力,想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解决的办法是首先让教师深刻认识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和就业去向,同时要求教师分批进入汽车企业再学习,打造出一批双师型的教学团队〔9〕。

6总结

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与汽车服务企业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暴漏了一些问题,学校和企业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应当积极面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为以后的合作打下基础同时在合作的道路上总结出更多的可借鉴的合作办学经验。毕竟企业需要忠诚度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从业人员,学校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是当下双方的共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是解决企业和学校面临问题的良策,是实现学生与用人企业无缝对接的桥梁。

〔参 考 文 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4):62-66.

〔2〕杨进.浅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2009,(01):661-674.

〔3〕曾明.基于素质教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3):46-52.

〔4〕李爱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5〕刘建国,黄顺年.社科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分析〔J〕.湘潮(下半月),2013,(03):12-24.

〔6〕刘建国,黄顺年.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原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7〕夏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3,(03):16-21.

第6篇:汽车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双证融通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要求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汽车行业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需要他们具备必须的汽车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外语能力,还要求有终身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这些素质的要求必须反映到职业学校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之中。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是一个比较棘手的课题。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探讨。

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分析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约为12313万辆,产销量分别为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我国现有一、二类维修企业10多万家,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约400多万人,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从业人员每年约以30万~50万人的速度增长,但在这些从业人员中,只有大约20%的人员接受过中等及以上的教育,汽车行业需要大批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全国很多的职业院校纷纷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加强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2009年我国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新生和在校生人数分别为9669人、10411人和32081人,到了2011年,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新生和在校生人数分别为43863人、58694人和167903人。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作用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只有符合企业要求和岗位标准,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围绕企业的要求定制课程,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符合市场的要求。

2.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从职业教育的观点来看,专业能力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社会生存保障的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者相辅相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专业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完美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以行动为导向,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从而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技能人才主要体现在他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掌握,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充分重视行业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引入行业内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设备,为学生接触和掌握新的维修技术,了解新的维修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提供便利,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改革,专业课程内实训的各个环节的合理有效的衔接,维修任务的合理分工和协同完成,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环境中,协调和处理好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复杂的社会关系,在生活共同体中完成自己的责任行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实施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1)明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即为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构建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体系。即构建汽车维护、汽车基础技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五个基本技能训练体系。

(3)设计技能教学结构。将“技能习得”作为整个学习期间的主轴线,按照职业岗位技能形成的顺序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形成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技能层次,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2.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1)在教学设施过程中,文化基础课程坚持以“必须”和“够用”的原则,强化其服务功能。

(2)专业主干课程要遵循“非理非实(即整堂课不能都是理论课,或都是实训课)、理实同步(即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同步)、顺序优先(实际操作应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不能错乱)、动手优先(即在学习时按照‘动手作业、视频观摩、图片讲解、文字叙述’的顺序优先选择学习方法)”的原则,尽量实行全员小班式理实一体化教学。

(3)专门化课程则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按照特定的要求进行专门化的技能强化训练,以实现学生和企业及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4)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教师定课、定项目、定教室,学生跑班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设备、设施的保管和教师专业业务能力的提高。

3.提升专业教师的师资层次和水平

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效。

(1)职业学校应严格制订和认真实施专业教师培训培养计划,积极开展“青蓝工程”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2)鼓励在职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3)鼓励和建议职业学校成立汽车职业教育研发中心,通过产教相结合的途径,锻炼提高骨干教师的开发能力。

(4)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如,汽车4S店维修车间)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5)鼓励教师参加每年的江苏省和无锡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6)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7)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生产第一线聘请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骨干人才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

(8)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学习和培训,以及到国外进行各种专业培训和业务进修。

(9)有组织地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成果展示,鼓励骨干专业教师参加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努力提高骨干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4.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打造“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

(1)在校区内建立独立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楼、实训车间和实训教室。

(2)理实一体化实施发动机、底盘、电气教学,对应于教学计划中专业的主干课程。

(3)所有的汽车实训车间和理实一体化教室都应建立起“理论教学区、实验实训区、教师办公区”,做到三合一,并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4)理实一体化车间最好按照企业的工作环境、管理模式(6S)、设备布置来建设,努力营造或模拟企业的工作实况,打造“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

5.“双证”融通,突显课程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

(1)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遵循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课程评价工作。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密切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的用人标准,将专业所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全面嵌入到课程中,开发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技术等级培训项目,有力地推动“双证”的真正融通。

(3)积极构建课程评价主体,课程评价标准和课程评价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努力为学生热爱专业、敢于创新、乐于实践、体验职业、更好择业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4)学校建立汽车维修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广泛开展学校社会技能鉴定工作。

6.课改工作机制健全,保障有力

为确保课改有效,学校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并建立专业、课程和项目负责人队伍。在经费上要重点保障课程改革,每年要提早预算,投入固定的资金用于购置专业教学设备、师资培训,以及项目课程开发。

总之,根据汽车产业特点,根据汽车运用和维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汽车企业的要求和维修岗位特征,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工”与“学”的紧密结合和有效合作,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的汽车运用和维修人才,从而有效地带动学校可持续的发展,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并有效地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卫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课程内实训改革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10(3).

[2]范圣耀.汽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第7篇:汽车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校;汽车服务工程;职业道德教育

一、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从事的行业与汽车后市场紧密关联,主要包括汽车销售、保险与理赔、维修、美容等。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逐步增长,从事汽车服务行业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从各高校纷纷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就可见一斑。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德智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5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随着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处于被边缘化或者被忽视的情况,由此造成了毕业生职业道德水平下滑严重的现象。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的钟源海2013年对汽车营销方向的学生职业道德追踪调查的现实令人担忧:部分行业的学生跳槽率高达50%。更有甚者,近年来破获的利用高科技手段、专业知识和职务便利犯罪的案件中,涉案人员也不乏大学毕业生,这就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警钟。

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主要从事汽车后市场方向的工作,像汽车维修保养、汽车保险理赔等行业历来都是道德风险重灾区。这就要求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也要解决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职业道德教育地位偏低、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模糊、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够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

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1.探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西方国家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通过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两种途径进行。显性课程的目标主要集中于道德推理技能和调解能力;隐性课程则是使学生能更正确地评价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并负起更多的个人责任。在吸收国外成熟经验后,结合实际情况可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增设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课程的开设可以考虑分成两部分,分别放在入学教育和生产实习环节。

2.探索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的张秋在《汽车构造》课程中通过情境教学融入了职业道德教育,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结合我院汽车服务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实际,可以尝试在所有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如在课堂教学和自编教材中更多地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案例,探索出可行的方法。

3.探索在实践和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很多,既有校内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又有校外的校企合作实习教育。特别是校外实习教育,比较接近生产实际,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机会。学校应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探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4.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评测。建立有效的效果评测机制,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持续的跟踪调查来评测。

四、结论

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不仅关系着大学生今后的择业、就业,也关系着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价值取向在青年人中,乃至在全体社会成员中都有着引导作用和示范效应,因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应忽视。

“要做事,先做人”,中华民族历来是以德为先。学校要结合国内外经验,在专门课程的开设、专业课程的融入、实践环节的加入以及长效评价机制的建立方面,逐步探索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林明松,林D宁,梁志宇.浅析高职院校汽车保险专业职业道德教育[J].读与写杂志,2014,11(12):32.

[2]钟源海,邓海燕.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调查报告[J].中国外资,2013(10):353-354.

[3]武晓华.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120-123.

[4]王畅.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9):164.

[5]张秋,张娜.汽车构造课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8):174-175.

第8篇:汽车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汽车专业;实践能力

“工作过程”是工作人员在工作情境中为完成工作任务、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行动的程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汽车专业教学,使中职汽车专业教学贴近了社会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需求,有助于实现中职汽车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充分适应,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既懂汽车理论知识,又懂实践操作技术的高素质、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为主题的汽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未能保证学生在“工作过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为主题的汽车专业教学中,教学环境相对开放,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因子,二者之间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但是由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一对一的教学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多是开展单向示范性的教学,教师成为了教学的核心,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学生只能围绕着教师的授课内容开展模仿性、被动性学习,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实践探讨的空间被压缩,导致很多学生丧失对汽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实践机会和空间相对不足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为主题的汽车专业教学活动,其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有的教师组织的汽车课程教学,仍旧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程教学的教材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如有的学校选用的实践教材体系,都是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教材体系,没有做到与自身教学需要和市场需求的充分适应。由于实践课程体系这一实践教学载体在建设上的滞后性,容易导致汽车实践课程的教学不够系统,甚至在实践教学的学时上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为主题的汽车专业教学容易成为一句“空话”,学生所能够获取的实践机会和空间是严重不足的。

(三)“工作过程”中的实践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很多中职院校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着很强的功利心理,这与高等院校的教学评价机制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的汽车教学与评价机制,主要是通过纸面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践教学评价的比重相对较低,所以受应试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对汽车专业课程的实践学习不够重视,加上有的学校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也会影响“工作过程”视角下中职学生的实践学习热情,进而限制了学生汽车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为主题的汽车专业教学策略

(一)增强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探究意识和主体意识

由于课上汽车教学的时间是相对有限的,教师的单向理论教学并没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汽车专业素质和能力,所以在课上和课下还需要很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为主题的汽车项目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在“工作过程”学习中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在汽车专业课程学习的上主动性。例如, 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中,在拆开燃油系统进行维修之后,为避免首次起动发动机时,因系统内无压力而导致起动时间过长,应预置燃油系统残余压力,教师可以先就“怎样预置燃油系统压力”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就充分保证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提高“工作过程中”学生实践学习的比重

中职院校在设置和建设汽车实践课程体系时,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和能力为主线,其中的“能力”不仅包括汽车方面的专业技能,还应当涵盖基于工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职业素质与行为能力、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集体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为主体的汽车专业实践教学,还要正确处理好实践课程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必修课程教学与选修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做到与汽车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明确汽车工作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要求和岗位工作标准,然后再给予学生更多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加快学生专业素质的系统培养。例如,在进行电控发动机油路故障检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树立“过程”思维,先从理论上分析判断油路故障的原因所在,引出油路油压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各种油压测试方法及油路故障排除方法,再由学生进行实际测试和判断,这显然更有助于学生某一汽车检修技能的系统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授课环境

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积极的引导来确保汽车课程的教学氛围和授课环境,重视教学评价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充分的引导。同时,中职院校要不断增加投入,持续性的改善汽车专业实践教学的环境和氛围,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不断优化授课环境,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当中的积极性。例如,在关于“汽车维护”的教学中,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分散,教师可以分别针对燃油系统、系统、冷却系统、刹车系统等甚至汽车维护主题,然后让学生对每个主题下的汽车保养与维护进行全过程操作,这样对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会更加有利。

三、结语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为主题的汽车专业教学,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当前中职汽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培养的内在需求,摒弃了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落后模式,有效实现了汽车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有助于中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

[2]王志平,任爱珍.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技术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6)

[3]鲍桑.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原则问题[J].企业家天地,2010(02)

第9篇:汽车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汽车运用工程专业 创新能力 培养 教育

一、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针对本专业特点,通过反复调查研究认为,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具体落实到以下方面:(1)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主要包括:查阅国标或技术规范的能力,即检索能力;对别人的实践操作项目进行评价,即模仿和评价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及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即接受新思想的能力。(2)识别能力;鉴别能力。(3)发现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关系的能力;发现可能的能力。(4)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幻想能力;空间想象能力。(5)分解组合能力。分解能力;组合能力。(6)组织管理能力。集体及社团活动的管理能力;实验管理能力;实习管理能力。(7)团结协作及社交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即口才。[1]

将本专业的课程归纳为实训课、应用技术课和技术理论课三种类型,结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模式。(1)实训课教育模式。首先是观察思考能力、联想能力:如在进行构造实验时,要求拆装过程要慢,并且要边拆装边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各种车型同一总成、部件之间的结构差异,性能异同,分解、组合后的功能特点,并与以前所学过的总成、部件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其次是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阻碍,此时,老师不让学生旁观,不代替他们解决问题,而是点拨、疏导,老师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使有时一些阻碍,对某些学生来说,困难较大,老师也要耐着性子鼓励,给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并获得成功的喜悦。(2)应用技术课模式。重点培养的能力是:首先是空间联想能力:想象力是创新的认识能力,应用技术课(如性能检测、故障诊断、维护修理等内容)在工作原理、性能、结构、电路等方面总是相互联系的,影响因素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其内容又是专业教学过程的重点、难点,讲授此类课程时。老师首先给出本章节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出与之相关的理论、结构、电路等方面的知识及他们的关联程度,通过联想来逐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建立起解决问题的主导思维空间框架,并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空间联想思维能力上一个新台阶,提高学生从整体的、宏观的角度对知识面乃至这门课程知识体系的把握程度。其次是分析、综合能力:采用交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针对教材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引导学生在已经建立起的解决问题的主导思维空间框架中运用理论知识,逐点逐条的分析每一个方法的目的及其合理性和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并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评价,分析其有无不足之处,针对教材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3)技术理论课模式,它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首先是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课前教师给出预习提纲及相关参考书,以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学。上课时教师先引导发散思维,让学生阐述预习时的疑问或自己的新发现。然后用知识迁移,纵横联系等方法进行师生平等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中老师紧扣主题、重点。 在内容上尽量做到少而精,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探索学习。使多数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改进和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

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案例

结合本人教育实践,特对《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创新教育进行课程介绍:

1创新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

1.1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

该方面的教学应围绕以下方面:电源系的组成;蓄电池与发电机及其它用点设备的连接关系;铅蓄电池的功用及特点;铅蓄电池的特点特别是免维护蓄电池的结构;铅蓄电池的型号和规格;铅蓄电池的静止点动势与内阻、容量及影响因素;定压、定流快速充电概念;初充电、补充充电、去硫化充电的概念及不同的实施步骤。

1.2观察发现能力培养

这方面应该围绕:铅蓄电池的正负极桩、正负极板的区分;栅架中加入锑元素的目的及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影响蓄电池容量的因素;定压、定流以及快速充电的三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的评价;点解液液面高度检查时使用刻度尺的要点;吸式密度计红、绿、黄三色所代表的含义;用高率放电计测量蓄电池放电程度的要点;常用的定流充电中该怎样将蓄电池与充电机相连,怎样调节充电电流的大小;定压充电的电压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哪些蓄电池不适宜进行脉冲快速充电?

1.3想象能力培养

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袋式隔板的优点;电解液相对密度是否越大越好?干荷电铅蓄电池与普通铅蓄电池的区别;充电和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板所发生的电化学反应。

1.4团结协作及社交能力培养

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应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本次蓄电池构造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机会较少,故团结协作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社交能力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1)简单问题如构造、特点等让学生先自学,然后找个别学生到上面讲述,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补充不同之处。2)鼓励学生在课堂及课后积极提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有关蓄电池的种种问题,教师从结构原理方面予以分析、解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用创新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需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同时从教学方法,作业的布置,还是在指导学生的实训和进行小制作方面,处处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生的创新意识道和创新能力,经过师生的不断努力,一定会培养出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