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

小麦种植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麦种植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麦种植技术

第1篇:小麦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小麦;优势;种植技术;山东省

山东省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大省,也是我国北方粮食生产的主要省份,长清区属于山东省的重要产粮区。对其展开农业种植研究及分析,对提升我国农业粮食总产量以及推进我国农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长清区小麦种植优势已十分明显,为了提高其小麦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对长清区小麦种植优势及技术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1山东省小麦种植所具备的优势

山东省在农作物种植方面,一直具备面积大、产量多、消费供求量大的特点,在小麦种植方面更是如此。山东省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具备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及肥沃的土地,为小麦的种植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小麦培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生产加工所需的面粉主原料都来自于山东省。面对现在出口贸易的日渐强大,山东省生产的高质量小麦已经逐渐出口全球各个国家,如长清区生产出的强筋小麦,面粉质量高,得到了出口国的一致好评。因小麦在山东省的种植及生长态势良好,农业部相关部门将优质小麦种植培育基地主要集中于山东省。当然,除了气候条件,山东省土壤类型多样化,如褐土、粗骨土、棕壤及潮土等,这些类型的土壤十分有益于小麦的生长。并且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分明,日照时间与降雨量也能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以上条件都是山东省种植小麦的优势。

2山东省小麦种植技术

2.1品种的科学选择

小麦种植技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小麦品种的选择。小麦品种选得好,其产量可以实现新的跨越。小麦品种的选择,主要参考条件为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及气候变化情况。此外,还涉及到土壤质量与土壤湿度。在选择品种优良的小麦种子后,要对其进行一些处理,如晒种和筛选,当发现小麦种子带有病菌病害时,农民要及时采取一些正规农药来对其进行包衣处理,然后计算这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以此来得出有关播种量的有效数据。之后要对小麦种子进行预防病虫害的处理,如采取包衣及拌种的手段,不能随便选择拌种剂,要确定拌种剂对种子没有任何副作用,处理好后的种子可以进行浅种。

2.2重视土壤处理,科学规范施肥

在小麦播种前,要提前做好土壤处理工作,采用方式主要是深耕细作。采用机械深耕时,要注意耕深最好控制在20cm,以利于蓄水保肥。整地过程中,土地的平整度很重要,要尽量保障土壤细密匀整,虚实均匀。小麦的产量和土地的肥沃程度关系也十分密切。这就要求农民在施肥时要着重注意施肥比例的科学性及有机肥料的使用方法。例如,有机肥施肥量大约控制在100kg/667m2。要想增强土壤的通透性,需要采用小麦专用肥,其施肥量大约控制在40kg/667m2[1]。对全生育期的小麦进行施肥时,一般为纯氮25kg,五氧化二磷100kg,氧化钾10kg。

2.3科学合理地选择种植期

小麦播种期的选择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播种时期选择不当会影响小麦的产量。例如,冬小麦的播种期一般在10月,如果播种过早,小麦就容易出现徒长现象,甚至还会引起小麦幼苗老弱现象严重。小麦播种时期过早,土壤的养分会在小麦发育生长前就过早流失掉。不仅如此,小麦出现病虫害的概率也较大。所以,要根据当地气候,科学合理地选择小麦种植期。

2.4控制播种量

种植地所占面积影响到播种量的多少,而单位面积播种量的多少,要根据自然气候与土壤条件调控。一般高产地的营养成分与中低产地的营养成分有很大的不同,二者的播种量也有所不同。例如,高产地要控制较少的播种量,走小量、个体壮的技术路线,行距一般控制在25cm,深度控制在5cm左右[2]。中低产地可以适量加大播种量,但是不能过多,否则土壤透气性会降低。太密集,幼苗采光不良,也会影响到小麦生长。所以,播种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播种量。

2.5控制好播种深度

小麦的播种深度最好控制在5.0cm,最低不能少于3.3cm。如果播种深度没有达到要求,小麦的种子需水量跟不上,缺水干燥的环境满足不了种子正常发芽与生长所需;如果播种深度过深,幼苗会出现吊根现象,造成弱苗数量增加。选择最佳的播种深度,对于小麦种植有很大影响。

3结语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与储备粮,承担着大量的市场需求。而山东省作为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实现小麦种植的优良化与规模化责任重大。对山东省小麦的种植优势及技术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利于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在不断总结与发现中探究出种植经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山东省小麦产业发展,对于我国整体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树军.山东省小麦种植优势分析及技术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0):110.

第2篇:小麦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小麦产量波动逐渐加大,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粮食安全又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物价连年上涨,导致小麦生产成本过高,生产总量趋势走向极不稳定,小麦产量踌躇不前。因此,加强小麦种植的科学管理和增强小麦对各种虫害、寒冻、涝灾、干旱等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收具有重要意义。

1 小麦高产育种、选种技术要点

1.1 穗数、穗形以及穗粒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决定性因素

相对于同一小麦品种而言,这3个因素往往是相互制约的,这种“制约”在小麦高产育种中更为突出。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是容易实现的多穗型品种,多中间型品种也研制出了可大幅提高产量的高产品种,而大穗型品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成穗量少,若能通过以后的科学技术发展来改善这一缺点,大穗品种带来的高产量是相当可观的。高产品种一般会同时面临比较严重的病虫害和倒伏问题,因此,在实际育种中一定要注重成穗数与结实性、抗病虫害性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育成品种能够更加早产、顺产。

1.2 小麦的株高与小麦的抗倒伏性能直接相关

实践证明,小麦的株高越高,产量也越高,但其抗倒伏的能力却会随着株高的增高而降低。我国目前已研制出矮秆高产小麦,能够同时达到高产、早熟以及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但是植株过低的小麦品种难以适应水肥条件贫乏的地区。因此,小麦高产育种可适度放宽对小麦植株高度的要求,可通过加强小麦秸秆强度来增强其抗倒伏能力,同时实现高产的目标。

1.3 科学利用小麦本身较强的抗病虫能力

可通过高科技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虫害小麦,在小麦生长期适当放养害虫的天敌,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不仅耕地质量会因农药的减少而大大改善,而且省去的农药支出也会使小麦生长的成本大大减少。

1.4 应选择具有较强抗寒性的品种

小麦抗寒性在极寒地区至少要到中等以上水平,因此要选择半冬性并且春季拔节、抽穗晚的品种,避免冬季过长或发生重大雪灾等灾害时造成小麦大幅减产。

2 冬小麦的苗期管理技术

2.1 播种期浇灌

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对于播前没有浇水造墒、表墒很差、难以保证出苗的麦田应尽早浇蒙头水,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确保基本苗量;播种后遇雨或浇过蒙头水的麦田,在墒情适宜时应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墒情适宜的麦田应避免浇蒙头水。

2.2 补种和移苗要点

小麦出苗期间要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的地方要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后及早补种;或在小麦3~4叶期移密补稀。移栽时,覆土深度要掌握“上不压心,下不露白”。补苗后要踏实浇水,并适当补肥,以促早发赶齐、确保苗全。

2.3 苗期保墒管理

每次降雨或浇水后要适时中耕保墒,以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根蘖健壮发育。对群体过大、过旺麦田,可深耘断根或镇压,控旺转壮;对于耕作粗放、坷垃较多的麦田,于地面封冻前进行镇压,压碎坷垃、弥补裂缝,可起到保温保墒的作用。压麦应在中午以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镇压伤苗。盐碱地不宜镇压。

2.4 冬灌固根保苗

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和缺墒的麦田必须进行冬灌,以踏实土壤,进而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保苗安全越冬。冬灌时间一般为日平均气温在3℃左右时进行,在封冻前完成,一般每667浇水量为40m3,禁止大水漫灌,浇后及时划锄松土。

2.5 苗期因地施肥

播前已造墒或墒情适宜、播种质量好、出苗正常的麦田,在播后1个月内一般不需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分蘖期至开始越冬,再根据播后1个月内的气温变化、降水、土壤肥力、墒情及群体大小、苗情长势等采取针对性的冬前管理措施。对地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症状的麦田,应抓住冬前有利时机追肥浇水,并及时中耕松土,以促根增蘖;对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群体和土壤墒情适宜的麦田,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浇水,只进行中耕划锄;对土壤墒情适宜的旺长麦田,冬前不追肥浇水;对晚播弱苗,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浇冬水,以免降低地温而影响发苗,可浅锄松土,以增温保墒、促根增蘖。

3 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加强病虫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动态

密切注视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提早病虫防控信息,提前制定防治预案和准备防控药械。

3.2 选择适宜的药剂

根据病虫种类和药源情况选用适宜药剂,防治麦蚜可用25%阿维.啶虫脒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及抗蚜威、硫丹、吡虫啉、啶虫脒系列产品;防治麦蜘蛛可用阿维菌素类农药、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5%哒螨灵乳油等;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可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特谱唑、科惠等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可用4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多.福合剂等。

3.3 严格掌握用药时期和用药剂量

小麦蚜虫,当百株蚜量达500头以上或者有蚜虫株率大于25%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当瓢虫等天敌与麦蚜比例大于1∶150时,不必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返青后,当平均每33cm行长有麦蜘蛛200头以上或小麦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是掌握短期天气预报,以小麦感病品种或开花至灌浆期可能遇到高温阴雨的地段为防治重点,在小麦始花期连续喷药2~3次,每隔7d防治1次。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每667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ml对水喷雾,防治效果均较理想。

4 结束语

未来小麦要实现增产增收,就要结合本地的生态条件科学地加强对优良种质资源的研究和种植技术创新,以实现我国超级小麦品种的培养目标,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参考文献

[1]马鸿翔,陆维忠.小麦病害抗性改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0,(1):1.

第3篇:小麦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绿色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推广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加强绿色种植和绿色田间管理技术,能提升其产量和质量,不仅能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还能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益。因此,研究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及技术的推广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分析

1.1科学选种

在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首先应科学选种。一般来说,小麦种子应根据当地耕地的土壤条件来选择,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而且,选择小麦种子应该具有良好的口感及较高的产量,同时还要具有抗病虫害的能力。此外,在选种时,还要避免跟风选种以及“一刀切”的选种方式。选完种子,还应将其放在太阳下轻晒2~3小时,以提高麦种的出芽率。然后用强氯精进行浸种处理,完成浸种后,需要用清水进行冲洗。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麦粒患黑粉病等疾病的概率,提高麦种的品质。

1.2进行轮作

在进行绿色小麦种植时,应尽量采取轮作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小麦与玉米轮作的方式,在每年玉米成熟并完成收获后,种植户可以将种植地进行清理,然后等待恰当时间开始进行小麦的种植。

1.3合理施加基肥

在小麦播种前,种植户还应合理施加基肥。具体来说,最好的方式是采用农家肥与复合肥混搭的方式,然后均匀施洒在种植地内。

1.4进行深耕

施完基肥后,种植户应对种植地进行深耕处理,然后进行播种。在播种时,应注意播种的深度,麦种播种过浅或者过深,都会影响到小麦的出苗率。一般来说,播种的深度以4~6厘米为宜。这样能达到上松下实的效果,比较适合小麦的生长。

1.5科学补种

在小麦出苗后,种植户应针对断垄处,及时进行带水补种,以保证基本苗数及分布均匀。在补种前,种植户应准备好催芽露白的种子,按照“匀密补稀”的原则进行补种。

1.6科学防治病虫害

在小麦不同的生长期内,会出现一些病虫害,特别是发育后期,病虫害现象更加严重。一般来说,小麦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赤霉病、锈病以及小麦蚜虫病。针对赤霉病的防治,种植户可以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从小麦始花期分多次进行连续喷施;针对小麦锈病,种植户可以采用粉锈宁,以每亩地8~9克兑水50~100千克进行喷施防治;针对小麦蚜虫病,种植户应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利用鸟类、寄生蜂和瓢虫等小麦蚜虫的天敌来进行防治。蚜虫病较为严重时,可以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8克兑水1000~15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

2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

2.1加强技术的宣传

当前,要想大范围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首先应加强技术的宣传推广。因此,作为农技人员,应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群众宣传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势,并采用试点推广的方式,鼓励广大农户积极采用绿色种植技术,从而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2.2利用网络进行推广

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机人员在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时,还可以采用网络技术进行推广。在实际操作中,农机人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QQ群等进行技术推广,也可以利用快手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推广。通过这样的网络推广方式,强化农民群众对于小麦绿色种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4篇:小麦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 冬小麦 高产优质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157-02

1 冬小麦生产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小麦需求量不断增加,冬小麦也应该确定其发展方向,目前来说冬小麦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1)在小麦的品种方面,要培育具有早熟、高产以及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2)麦田灌溉面积要扩大,灌溉方法要改善。(3)针对小麦化肥品种要改进,进一步提高麦田的肥力。(4)小麦生产要机械化转变为自动化。(5)通过改良小麦品种和改进小麦的栽培技术来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2 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化技术

2.1 选种与播种技术

2.1.1 选优良品种

有些地区小麦品种存在多、乱、砸的现象,有些小麦品种质量差,导致小麦冻害比较严重,造成小麦减产严重。因此,需要加强小麦品种的筛选和对比工作,通过各项对比来选择具有抗冻性且高产的小麦品种作为小麦的主要种植品种,为小麦的高产奠定基础。

2.1.2 选择最佳播种时期

小麦要实现高产就需要适当早播,小麦要想达到优质生产则需要适当晚播,因此要达到小麦高产和优质的双重目标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两种条件,选择小麦的最佳播种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播种一方面可以防止因播种过早为造成的冻害,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小麦养分的消耗。另外,在还能使小麦根系发达,促进小麦对营养的吸收,增强小麦的抗冻性,从而保证小麦产量。

2.1.3 机械化播种

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的优点是深浅一致,节种增产、苗情均匀,有利于通光透光,提高播种质量,降低小麦倒伏率,提高小麦产量。

2.1.4 旋耕镇压

旋耕是机耕的一种整地方法,被大面积采用,但旋耕也有很多缺点例如耕层浅、表土空虚、漏水漏肥情况严重,土壤中所留的空隙比较多,不利于小麦根的发育,还容易造成小麦的冻害。为了弥补旋耕的缺点,可以使用旋耕镇压技术,实现播种技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播种时带镇压器,另一种是在出苗后使用机、耙等辅助工具,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小麦在冬前经常会出现旺长的情况,实施全面镇压,对促进弱苗的生长控制旺长具有重要作用,帮助小麦的前期茁壮生长,避免后期出现倒伏现象。

2.2 施肥技术

为提高麦田的肥力可以在麦田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增强小麦的抗倒伏性和提高小麦的品质。在以往小麦的施肥中通常不重视有机肥,田地里的农作物秸秆都被浪费。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是通过了解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来对土壤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施肥。例如在秋种时控制有机肥在一定范围,对氮、磷、钾肥料进行合理配比,以节省种植成本、增加小麦产量。

为提高小麦产量,需要应用施肥技术,进行分期施肥,把施氮肥的时间后移,合理分配肥料用量,确保小麦生长后期的施肥量,可以有效限制节间伸长,使小麦的麦穗增大,颗粒增多,粒重增加。例如在小麦的拔节中期在田间追施尿素,对防治小穗小花的退化很有效果,提高小麦的结实率。

2.3 除草技术

化学除草的方式适用于面积比较广的麦田,除草的目的是让小麦能够让小麦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避免杂草与小麦争夺。在对麦田进行化学除草以前需要进行除草剂的除草试验,进行对比的主要内容有使用方法、使用量以及使用时期等,把对比的结果作为依据,来选择科学有效的除草方法。另外。要注意在小麦的拔节期不能使用除草剂。

2.4 冬小麦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从种植到收获经历的是时间较长,小麦生长期间的病虫害发生较多,为对病虫害进行控制,需要采取统一预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药的方法,利用综合配药技术,在返青拔节期使用井冈霉素加高效氯氰菊酯兑水的配置对小麦喷雾,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的纹枯病等病害。在小麦的抽穗期和灌浆期可以用多菌灵加吡虫啉兑水的方式喷雾,对小麦的锈病、白粉病以及赤霉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5 小麦的冬前管理

首先在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合理补种。另外还需要浇冬水,浇好冬水的作用是有利于年后保持良好的墒情,墒情良好可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通常麦田土壤在浇过冬水以后,墒情会比较好,这时候要及时划锄。

2.6 春季管理

在返青期和起身期锄地。小麦在返青期和起身期不需要进行追肥和浇水,需要尽早进行划锄,而在小麦的拔节初期需要追肥和浇水,不同的品种小麦的追肥浇水时间是不同的,如果是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比较适宜在拔节初期进行浇水和追肥;如果是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在地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比较适宜在拔节初期和中期进行浇水和追肥;对于地力水平高、群体偏大的麦田适宜在拔节中期至后期进行浇水和追肥。

2.7 后期管理

小麦的后期管理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1)开花水和灌浆初期水。在小麦的开花期进行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另外,可以使麦田的土壤深层蓄水足够,可供小麦的生长后期利用。(2)蜡熟末期收获,麦秸还田。高产麦田需要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蜡熟中期千粒重还处于增长时期,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最高,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最优。在对小麦进行收货时,提倡使用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的方法可以使麦秸还田。

3 结束语

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技术主要体现在选种与播种,施肥、除草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另外,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推广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技术,并让技术得以大范围应用对提高区域内小麦的产量都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秀春,王成霞,苏晓云.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95-195.

第5篇:小麦种植技术范文

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抗病性强的强、中、弱筋品种。发芽势强,发芽率高。品种熟期应选择7月中、下旬雨季来临之前正常成熟。表现较好的强筋麦品种有:龙麦26 龙麦30;中筋麦品种有:垦九10号。

纯度达99%以上,净度达98%以上;有无机杂质超过3%以上的应重新清选;均匀度好,保证田间出苗和幼苗的整齐。

种衣剂包衣:可有效地预防小麦腥、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等,并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力。超微粉体种衣剂使用量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600,使用量小,可减少药剂在商品麦及土壤中的残留,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超微粉体种衣剂可取代拌种双、福美双等用量较大的胶体种衣剂。

2 大机械精细耕整地、搞好秸秆还田

前茬收获后进行耕翻时以伏、秋翻为宜,耕翻时间越早越好,以利接纳降水,有利前茬残留根叶得腐烂及熟化土壤。

前作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做到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没有深松基础的要进行浅翻深松整地,深松深度以打破梨底层为宜,一般30~40厘米左右,深松误差为±1厘米,随后要及时进行耙、耢作业,达到地表平整。做到深、细、透、实、平。

3 尽量连片种植

连片种植不仅可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为专用品种单种、单收、单贮创造条件,有利于优质麦产业化发展。商品麦基地集中连片,栽培措施、管理措施整齐一致,批量商品小麦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整齐,并且年度间各项指标也需一致,有利于企业配比成品面粉和成品面食,否则将增加面粉企业的配方调控成本。

4 科学施肥

配方施肥。施肥原则:稳氮、磷;增钾肥;因地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秋深施底肥,深度达到12cm,秋施底肥为总肥量的1/2。因小麦属顶凌播种,土壤化冻较浅,春季较难做到深施肥。施肥浅不但使氮素易挥发,降低肥效,而且不利于后期下扎的根系利用氮素养分,造成后期脱氮,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

有机肥施用量:每公顷施45吨农家肥(有机质含量大于8%)。

化肥施用量:肥力中上等地区每公顷施用量,尿素80~100公斤,磷酸二铵150~180公斤,氯化钾80~100公斤;肥力中下等地区每公顷施肥量,尿素100~130公斤,磷酸二铵150~180公斤,氯化钾80~100公斤。

中量元素肥料:硫肥、镁肥可有效提高商品麦蛋白质含量。公顷施用7.5公斤硫酸镁,可使小麦蛋白质含量提高0.37~0.56%;公顷施用5公斤硫酸铵可使小麦蛋白质含量提高0.4~0.8%。

微量元素肥料:缺硼地区或地块,每公顷做种肥施用硼砂2~3公斤。若生产富硒面粉,抽穗期和扬花前,可喷施硒肥。

5 适时早播,确保播种质量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区小麦播期一般在4月5~15日,第五积温区北部乡镇一般在4月15~30日。土壤化冻达到5~6cm深时,及时播种。采用15cm单条或30cm双条播,边播种边镇压,镇压后的播深为:3~4cm,误差不大于±1cm。播种密度一般每公顷以550~600万株为宜。

秋整地的地块,应早春耢地,耢平后播种。

春季施种肥、播种、镇压连续作业,一次完成,减少湿土时间,降低土壤失墒。

播前要晒种,晒种能灭菌消毒,促进种子成熟,增强种子的生命力和发芽率。播前将麦种晒1~2天,晒时每隔1~2小时要翻动一次。

6 及时搞好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病虫草害要选用低毒、低残效农药。

为了防除阔叶杂草,在3叶期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600~750ml,选晴天、无风、无露水时均匀喷施。

防除单子叶杂草野燕麦、稗草可用6.9%骠马浓乳剂每公顷600~750ml,或10%嘌呤乳油每公顷525ml,对水喷施。

小麦田每平方米有粘虫30头时,在幼虫3~4龄期,喷施菊酯类杀虫剂每公顷300~450ml对水喷施。防治赤霉病等病害时,每公顷用50%的多菌灵,对水喷施,在每百穗有800头蚜虫时,用吡虫啉防治。

使用农药展着剂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7 加强田间管理

小麦3叶期压青苗,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镇压器镇压1~2次。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压青苗能提高幼苗素质,增强抗旱能力。

为了提高粒重和改善品质,抽穗期和扬花前,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25kg,加5kg氮肥,加适量粉锈宁,对水喷施。喷施磷酸二氢钾还有使小麦茎秆强壮,防止倒伏的作用。为了节省作业成本,也可将农药与磷酸二氢钾、硒肥等叶面微肥混合后对水喷施。

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如遇春旱,在小麦3叶期至分蘖期灌水一次。每亩从总肥量中拿出0.5kg氮肥随水灌施,效果更好。

第6篇:小麦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整地;定苗;蛇眼病

中图分类号:S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36—1

1 整地、施肥、播种

(1)选择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0~15ɡ/㎏,碱解氮60㎎/㎏,速效磷10㎎/㎏,速效钾170㎎/㎏,亩秋压优质农家肥2000~3000公斤。以灌溉方便,土层深厚,土壤团粒结构好,保水保肥力强的中上等沙壤土较好,忌重茬。

(2)播前精细整地,做到地平、土碎、墒好,捡净残膜根茬。地块头年进行夏翻晒或秋耕冬灌,春季适墒时整地,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后待播。

(3)品种选择:选用良种,主要选用高产、高糖品种,主栽品种为kws9400、kws9103、kws2409。种子要求经过精选并药剂处理。种子在播前用“3911”乳油0.8~1公斤加水60公斤搅匀,喷洒于100公斤碾好的甜菜种子充分翻拌,用破旧麻袋或薄膜盖好,每隔4~6小时翻拌一次,焖24~36小时,取出晾干,待播。小麦主推品种永良4号,巴优1号,达配临优2号。饲用甜菜品种主推德国FF10000,海神(丹麦)达配内饲5号。

(4)播种期:小麦在3月25日前播完,小麦用种量16~20公斤/亩。饲用甜菜4月20日以前播完,播种量进口品种0.3~0.35公斤/亩,本地品种1.5~2公斤/亩。

(5)带型:采用10.9尺机收带型,小麦21行,占地6尺,小麦行距0.3尺,实际占地0.55亩,带种肥磷酸二铵20公斤/亩。饲用甜菜4行,占地4.9尺,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1.4尺,小行0.9尺,株距0.9尺,饲用甜菜距小麦间距0.6尺,亩留苗2446株,播前深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亩。

2 田间管理

(1)中耕、松土、除草:在封垄前,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幼苗显行后结合间苗浅中耕,第二次定苗后进行深中耕,第三次在头水前进行,中耕要求表土松散,不伤膜,不压苗,田间无杂草。

(2)定苗:采取一片真叶间苗,2~3片真叶定苗,株距要求22厘米,去除病弱苗,留壮苗、健苗,不留双苗。

(3)水肥管理:小麦浇头水时(5月上旬)给小麦施尿素10~15公斤/亩或硝铵15~20公斤/亩。头水后用2.4D丁酯60克,对水30公斤或选取用巨星除草剂每亩1克,加适量洗衣粉溶后兑水30公斤,麦后内喷雾除草。此时甜菜正是幼苗期,一对真叶时疏苗,每穴留4~5苗,两对真叶时间苗,每穴留2~3苗,7~9片真叶时定苗,每穴1苗。在小麦浇3水时给饲用甜菜追肥尿素10~15公斤/亩,硝铵15~20公斤/亩。

(4)后期管理:追肥:在头水前结合开沟,每亩施尿素15公斤,对局部苗期差的地段,在二水前适量补尿素。灌水:甜菜全生育期灌水4~5次,一般5月底到6月上旬进头水。7月中上旬灌第二水,收获前半个月停水。加强田间管理:7~8月份当发生褐斑病、白粉病时,可采用每亩地粉锈宁60克或多菌灵100克对水喷雾,每个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目前在甜菜地膜覆盖栽培上还没有较好的除草剂。当覆膜后,杂草滋生可能加速,可采取用土压膜及膜下杂草,有抑制杂草的作用。危害甜菜后期害虫主要是甘蓝夜盗,病害主要是褐斑病。对甘蓝夜盗要在六月中、下旬用敌百虫、敌敌畏或敌杀死进行防治,八月初再进行一次。对褐斑病的防治,及时发现中心病株,用50%的多菌灵喷洒。

3 收获

(1)收获时间及要求: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初霜前后收获,收获应坚持随挖、随拾、随削、随堆、随运和挖净、拾净、削净、装净、运净。

(2)清除残膜:在收获后立即清除残膜,以免污染土壤,影响后茬作物生长。

4 常见病虫害防治

(1)象甲:在甲基异柳磷拌种的前提下,幼苗期用1605等药剂喷杀。

(2)地老虎:以防治三龄以前的幼虫为主,用甲基1605药剂500~800倍液防治。

(3)褐斑病:用800倍多菌灵药液防治。喷洒时期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每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4)甜菜蛇眼病

症状:甜菜蛇眼病又称黑脚病。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叶、茎及根。茎基染病发芽后不久即显症,严重的未出土即病死;一般出土后3~4天显症,病株幼苗胚茎变褐,尤其接近地面处很明显,后茎基部缢缩,引致猝倒。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小斑,后扩大成黄褐色圆形小斑和大斑,小的直径2~3mm,大的1~2cm,斑上具同心轮纹和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块根染病从根头向下腐烂,致根部变黑,表面呈干燥云纹状,后出现灰黑色小粒点,排列不规则。

发病条件:病菌生育适温27℃左右。分生孢子器形成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3℃~25℃,最高33℃~35℃,最低2℃~4℃,适宜相对湿度95%~100%,适宜pH6.5~7。该菌在土壤中可存活8个月。种子上的病菌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年。1℃经2~12小时处理,仅有个别孢子萌发,0℃处理2小时、1℃处理24小时、38℃经50分钟,孢子均不能萌发。

第7篇:小麦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 棉花;玉米;套种;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

 

1 品种选择 

 

棉花品种应选择生长期短、矮化、密植的抗虫品种,如中棉所50。玉米品种应选择棒大、叶片上簇紧凑的高产品种,如鲁单981。该品种为中早熟玉米新品种,具有优良稳定的丰产性和良好的综合抗性,适宜黄淮海夏玉米区及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等地种植,尤其适合黄淮海地区套种和夏直播。 

 

2 播种 

 

2.1 播前准备 

整地要精细,保证地平土碎,上虚下实。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播前晒种,一般在播种前抢晴晒4~5d,将种子摊放在木板或席上,厚7~10cm,每天翻动3~5次,切忌在水泥或石板地上曝晒。晒后能提高发芽率,保证苗全苗壮,苗期无病害。 

2.2 播种模式 

小麦收获后及时大田直播棉花套种玉米,要求一定要在6月10日前全面播种结束,小麦收获后越早越好,否则减产幅度较大。一般采用8~10行棉花套1行玉米,但玉米占1行棉花空间。棉花直播可采取3种方式:一是对小麦茬进行整地,施土杂粪60t/hm2以上,尿素75.0~112.5kg/hm2,然后开沟造墒直播;二是若无土杂粪,小麦茬不整地直接开沟造墒直播,施尿素75.0~112.5kg/hm2,要求沟施且浇透水。三是若墒情较好,也可直接用玉米播种机械直接播种,不带肥。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盖土都必须保持3cm厚为宜(三指厚土),封土过浅易炕苗(因为当时正值高温),封土过厚不宜出苗。棉花参考行株距50cm×20cm或60cm×20cm,棉种直播时,每隔20cm点2~3粒棉籽。玉米是在棉花每播种8~10行后,种植1行玉米,采用穴播法播种,每穴4~5粒(考虑发芽率),后留3株壮苗,穴距33cm,可套玉米1.8~2.7万株/hm2,若地块宽度较窄可两边各套1行玉米中间不套,或中间套1行玉米,两边不套。

3 水肥管理 

 

根据短季棉需水肥特点,必须采取“前重后轻”施肥法,并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棉株长势等情况,科学调节水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气候干旱时,不仅应注意灌溉,保证棉株生长发育需水,而且施肥应与灌溉配合,否则不能被棉株吸收。夏季高温多雨时,应注意排水,以防积涝成灾。土壤条件通常偏砂性土壤,保水肥能力差,水肥管理应适当提前,并注意每次数量适当偏少、次数适当增加;而偏黏性土壤,保水肥能力强,水肥管理应适当推迟,并注意适当集中;地下水位较低的棉田可维持较长时间不需浇水,灌溉可适当推迟,在灌溉时,水量不宜太大。盐碱地雨水过多时,要搞好排水,加速淋洗盐碱,防止地下水位升高;雨水过少时,应注意灌水洗盐。灌好出苗水和保苗水,水肥管理重点都在苗蕾期,必须首先灌足底墒水,保证一播全苗。并做到水肥结合,以水促肥,加速生长发育。可采用播前与播后灌溉结合。施足基肥和苗肥,要求优质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迟效肥与速效肥配合,氮、磷、钾配合。通常施优质腐熟农家11.25~15.00t/hm2或棉籽饼450~600kg/hm2,相当于施用五氧化二磷37.5~45.0kg/hm2、氧化钾75~90kg/hm2,磷、钾肥要求全部一次施足,速效氮肥可少量施用,施用尿素45~60kg/hm2。棉花初花期追施棉花高肥效专用肥600kg/hm2,在2行棉花之间开沟施肥(如果墒情不好,结合浇水)。还应注意在降大雨前不能施肥,以免造成浪费。在施肥时间上,应掌握“干追早、涝追迟”的原则,以保证棉株正常生长发育。对旺长棉株应控制水肥,以防中期疯长,后期贪青晚熟;对瘦弱棉株应加强水肥管理,促其早生快发。蕾期是棉花营养生长较旺、并转入生殖生长的阶段,注意调控。施肥过多,容易发生徒长,过早封行,田间郁蔽严重,花蕾脱落过多。应根据实际情况追肥,一般追施速效氮肥尿素150kg/hm2左右,以保证棉株正常生长发育。并视土壤墒情适当配合灌溉,以水促肥。蕾期及花铃期的灌溉,如自然降水能满足棉株生长发育需求,可不浇水。一般年份蕾期可适当灌溉,但花铃期多在雨季,除非遇到干旱,一般不灌溉,并应注意排水防涝。花铃期不施盖顶肥,以防贪青晚熟,影响产量和质量。玉米大喇叭口期(11~13片叶时)重追肥1次,在两株之间追碳铵0.2~0.3kg,或尿素0.1~0.2kg。在玉米全生育期中,要喷施3~4次叶面肥,以确保早熟大穗;棉花全生育期喷施8~10次叶面肥,以提高纤维品质和增加单铃重。

4 田间管理 

 

棉花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当棉花子叶展开后及时间苗,当第2片真叶展开时定苗,当80%棉苗出土时,查苗补缺。苗期中耕要求早、勤、深、细、透。雨后、浇水后必须划锄,一般中耕4~5次,株间松土2~3次,行间深度10cm,株间深度5cm。早打顶,早掐边头,7月15~20日棉花有5~6台果枝,及时掐主头,果枝有2~3个花蕾及时掐边头。玉米在移栽前覆膜时,可选用除草地膜来清除玉米行间的杂草;在玉米收获后,应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去除玉米多余果穗,在玉米生产过程中,1株玉米上有时可能出现2个以上的果穗,这时就要及时去除下部多余果穗,只留主茎上部1~2个果穗,以提高青玉米的产量和商品性。适时化控,根据当时当地的气候情况及套种地的肥水条件和苗情,棉花适时科学地进行化学调控,一般可分别在蕾期、盛花初铃期和后期各喷缩节胺7.5~15.0g/hm2、30g/hm2和37.5g/hm2,以减少棉花蕾铃脱落,提高产量。 

 

5 病虫害防治 

第8篇:小麦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小麦种植;管理水平;病虫害;防治技术

0.前言

面食是北方的主食,小麦是面粉的主要材料,近年来,南方的耕作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三熟制向二熟制转变,所以,小麦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为了降低种植的成本,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进而改善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要提高小麦种植管理水平,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

1.小麦种植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从当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的小麦种植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除了机械设备水平外,还必须要注意技术的改善,目前,我国小麦种植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精良播种的方式

小麦种植要以选择优良的种子为前提,同时播种要保证均匀,播种的小麦量要低于传统的小麦种植量。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可以采取精良播种可以弥补当前的技术不足,其可以提高麦秆结壮、提高小麦的抗病与抗到水平,促进一定层面上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一些地势较高且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采用精良播种可以提高小麦产量的5%-20%。同时随着播种量的减少,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小麦的成本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一技术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值得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时,通过有效的分析,采取精良播种的方法要较传统的方法更具有优势,可以节约一定的种子量,麦精量少的播种方式与传统的播种方式相比,大概可以节约5kg/667m2的种子,为农民节省了很多的成本。采用这一方法有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进行土地中的肥料检测,土地的肥料及水分要满足种植要求,所含的有机质含量要大于1.5%。磷、氮的含量要在0.1%之下,有效的氮磷含量在 20~40ppm以上。活土层的深厚度以及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等方面的物理状况较优良,在进行播种前要进行土地的整体,保持田面的平整性,改善土壤的松软度,使其更适合种植。

其次,要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在种植前要进行种子的处理,种子的选择要以分蘖能力强、麦穗大、麦粒多的产品为主,最关键的是要选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种子。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物浸泡处理,这对病虫害的防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再次,管理好播种期也是十分重要的,选择恰当的播种期,适当的增加积温,可以适当的延长小麦种子的分蘖期。同时播种的数量也要适当的降低,控制在6.5~8kg左右,实行精密地播种的方式。

最后,控制好播种期的田间管理,种子在完成播种后,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遵循一定的播种原则,在冬季到来之前,要做好根部的增蘖培育茁壮的麦苗,拥有一定量的壮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的温度,做好冬季大分蘖的准备,可以有效地一直春季小分蘖的生长。另外,要注意肥料水源的管理,保证麦穗的数量,促进增长大粒的麦穗。抽穗成熟的时候要做好防早衰的工作,控制好土壤的水分及养分,使光合作用维持在一个良好的位置上,改善增强籽粒间的转运,促进农民经济产量的增加。

1.2提高小麦种植的管理工艺

1.2.1选种及播种

要想在北方种植高产的冬小麦,关键要做好选种工作,最好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尽量选用含有防病或者防虫的药剂,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培育壮苗。经过翻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要经过耙耢以后才能播种,否则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所以耕翻土地之后要及时耙耢,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在前茬作物收获前的一个星期左右进行浇水,在播种的时候,进来选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保证行距一直,播量精准,播种均匀,掌握好播种的深度,减少弱苗。

1.2.2做好春季的管理工作

过冬后的小麦要划分区域,进行水和肥料的分类管理,促进小麦质量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促进小麦种植产量的提高。

1.2.3后期的控制

所谓的后期是指小麦孕穗期到成熟期的过程,要想增加产量,注意科学的控制,从抽穗到成熟的过程不能忽视,这是保证产量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有高温、多雨、干旱等情况发生病虫害,会导致倒伏、籽粒瘪瘦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这就要求提高田间管理的科学性,促进颗粒饱满。

1.2.4小麦浇灌工作不能忽视

一般在小麦开花后的10天左右进行初期的灌溉,这也谁最后一次灌溉,这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

1.2.5叶面肥的撒施

撒施叶面肥主要是为了养根护叶,保证根的良好活力,延长上部的功能,调节碳氮含量。一般在孕穗的初期要进行磷酸二氢钾的喷洒,促进有机合成积累,避免早衰的问题出现,另外,要强化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光合作业,最终促进产量的提高。

2.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措施

2.1防治病虫害的注意事项

首先,坚持以物理防治为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前病虫害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这是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小麦的安全性,对此,必须要调整理念,坚持物力防治为主,综合防治,提高小麦的绿色与安全性。

其次,农业防治不可少。在最佳时机进行播种对病虫害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4月5号左右播种可以促进产量的提高。。另外,要适当的消除田间杂草,做好夏季的田间管理,铲除麦田中的杂草。秋播可以提前一个月,进行麦场的清洁,管理好麦田周围的杂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菌的危害,减少小麦锈病的产生。

再次,做好物理防治工作。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仍要坚持物理防治的原则,人工除草要更加彻底,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这都是麦田管理的关键,这些措施相互结合地灭草方式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四是生物防治。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在进行小麦种植时要注意病虫害的天敌保护,便于后期的病虫害管理,这一方法无副作用且彻底。

最后,化学防治。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这一方法在所难免,但是在使用中要坚持以最少的量消灭病虫害,同时要以保护植物的安全为前提。

2.2小麦的奠定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首先,清理杂草。这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哦,在播种前可以采取2d每亩用1%草甘磷水剂300。500g 或20%百草枯水剂100mL兑水40kg喷施封杀稻田杂草;苗期杂草2叶1心, 每亩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50g加6.9%骠马水乳剂50mL兑水50kg均匀喷雾进行防除。

其次,防治小麦病虫害。

小麦的锈病、白粉病等会在小麦抽穗之前出现,当锈病的普遍率达到5%时,每亩要用粉锈宁也就是三唑酮25%的可湿性粉剂约50 g,用水稀释之后喷洒,整个生育期间只要用药1 次。像小麦蚜虫这种病需要在蚜虫发生时,就立即用用40%的乐果乳油约100g对水稀释,整个生育期也只要一次。

3.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小麦的优质与高产,就需要哦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改善种植管理观念,实现科学种植,尤其是在春季要做好管理工作,防治病虫害的发生,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小麦种植技术范文

摘要:目前我国农产业中针对小麦的种植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产量问题上,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小麦不仅仅看重的是产量,更重要的是质量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要求,农产业也已经针对小麦质量的问题进入研究中,从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以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着手研究,并通过品种对比、密度、播种期等试验进行研究与总结,为有效筛选优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小麦;筛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下面文章中以某地区农业科学研究院针对优质小麦品种筛选、配套技术研究试验为例,并采用试验结果、方式在实际小麦种植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筛选,当年产量增长率十分明显,因此,这一实验结果已经成为我国优质小麦品种筛选的科学依据,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优质小麦栽培技术,为提高我国小麦产量、质量提供有效途径。下面对优质小麦品种筛选以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一、实例概括信息

某地区农业科学研究院自2006年起就开始了对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配套技术研究及大面积开发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我们根据PH系列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品比、密度、播期等试验研究,总结出一整套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二、选用适宜的优质小麦品种

为了筛选适于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该地区进优质小麦品种4个,进行了试验示范。从试验中可知,4个优质小麦品种中PH89-201产量最高,亩产为472.38kg,其次是PH85-16,亩产441.16kg,第三位的是PH85-4,亩产429.76kg,PH82-2-2产量最低,平均均亩产382.78kg。经方差分析,PH89-201、PH85-16两个品种均与PH85-4、PH82-2-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且PH82-2-2茎秆细、弹性差,易倒伏。

在筛选品种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优质小麦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的对比试验。从试验中可知,优质小麦品种PH89-201与当地主栽品种鲁麦14、18在产量上并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PH89-201、PH85-16是本地区较理想的优质小麦品种。

三、提高耕耙质量

生产上普遍存在重耕轻耙、浅耕旋耕等现象,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不利于小麦根系发育,地虚、跑墒问题也相当突出。因此,在深耕的基础上,要重点提高耙地质量,要求深耕20―25cm,不使用旋耕机以耕代耙,要机耕机耙配套,做到整畦前耙一遍,整畦后耙二遍,达到上虚下实的要求。

四、确定合理的下种量

由于PH系列小麦品种(PH82-2-2除外)多数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低的特点,在栽培过程中,能否争取较多的穗数是其高产稳产的关键。基本苗过多,往往出现旺长、倒伏,产量降低。为探讨PH系列优质小麦品种的适宜密度,在大坞、城郊两乡镇选用PH89-201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从试验中可知,在亩基本苗8万―20万之间,随着基本苗的增加,穗数逐渐增加,穗粒数依次减少,千粒重变化不明显。产量结果以亩基本苗16万左右产量最高,其次是每亩基本苗14万的处理,产量第三位的是亩基本苗12万的处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PH系列小麦品种,在适宜的基本苗为12万―16万。

五、足墒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在提高耕耙质量的基础上,严把三关:即墒情关、播期关和播种关。要做到足墒适期播种,全部实现精播半精播,提高播种质量。近年来冬前气温高,暖冬年份多,普通播种偏早,根据试验和考查,最佳播期为10月1―8日。

六、配方施肥,合理运筹

亩产450kg的小麦,需亩施土杂肥3m3、纯N13.5kg、P2O56kg、K2O7kg。为探讨不同追施时期对PH系列小麦品种的成穗率和产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追肥方式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高产田以起身拔节期追施产量最高,中产田以冬前追施产量最高,但不同追肥方式对其成穗数和产量都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影响其穗数的主要因素是基本苗,不同的肥水运筹方式对其影响不大。综合考虑,PH系列小麦品种高产田60%的氮肥底施、40%的氮肥起身拔节期追施效果较好,中产田冬前追施较为有利。

七、加强田间管理

1、冬前管理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分蘖期至越冬期及时锄划松土保墒,冬前应用苯磺隆或巨星进行化学除草,浇好越冬水。

2、春季管理

小麦返青期及时锄划,增温保墒,促苗早发。起身拔节期及时追肥,浇好起身拔节水和孕穗水。防治好病虫害,3月中旬防治金针虫,小麦拔节以后及时防治纹枯病。

3、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小麦颗粒重量以及掌握适当的收获时间。对病虫害种类、病症进行全面了解,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通常是在5月上旬进行预防病虫害工作,采用药剂喷雾方式,药物一般以粉锈宁、多菌灵、抗蚜威等抗病虫害药剂为主,这些药剂对防治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和穗蚜等病虫害有很好的效果。注意土壤含水量,保证水分在相关标准范围内,同时要做好预防热干风以及追肥等工作,以此来预防小麦早衰现象,提高小麦颗粒重量。收获阶段要注意气候变化、小麦颗粒饱满程度,防止麦穗发芽,避免雨水量过大的天气中进行收割,保证小麦产量,做到蜡熟期收获。

八、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种植效益的提高。如新罗区部分山区农民人均耕地较多,同时饲养禽畜,可选种一些饲料稻;城郊人多地少,粮食自给,对米质要求较高,可选种优质稻;苏坂乡有加工米粉的传统,形成一方特色,可选种加工稻。总之,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因地制宜,选用良种,种植一些优质稻、普通稻、饲料稻、加工稻类型,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

结语:小麦在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每年小麦消费量已占粮食总消费量的20%以上,在这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为了使小麦产量能够满足消费量,则需要不断加强小麦种植效率,不仅要保证小麦产量,同时还要达到理想质量,因此,应采取有效的增效措施,从栽培技术到管理都要不断更新与优化,在小麦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选种、施肥、管理等各环节,利用已有的经验以及试验结果进行作业,遵循科学依据,实现高产量、高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