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学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
1现状和意义
1.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过去就有,只是不够重视,更像是摆设,仅用于雨天教学和机动的备份,内容上不外乎是体育常识、体育卫生,属于体育常规教育的范畴,没有专业性和系统性.近年来,高校在评估和学科建设的要求下,理论教学逐步受到重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1)理论教材的配备.高校根据各自的需要,编纂和出版相应的理论教材,学生人手一本.(2)理论教学的制度化.理论教学的课时,按照一定的课时比例,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3)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联系.理论考核的成绩,按比例计算到学生体育成绩之中.所以说,理论教学作为公共体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已经建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核,与我们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流于形式,丧失了理论教学的意义.首先从理论教学的内容来看,大都是过去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浓缩版,内容陈旧,不是理论,只是运动动作和技术的文字说明,其价值相当于体育常识,缺少层次和深度,没有学术价值,学生不感兴趣.其次从理论教学的管理来看,理论教学所占比例偏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考核也不受重视(与其他公共课程相比).
1.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体育实践教学的补充和指导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的系统的结论.”….体育理论基于体育实践,是对体育内在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的当前结论,体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主要通过体育课的形式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仅有实践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同时体育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多学科形成有机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育又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和相应的理论体系的支撑密不可分,是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实践不可替代的.体育课理论教学,基于实践教学,作为体育实践教学补充,发挥理论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延伸,甚至是对实践教学的超越,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档次,突破实践教学的局限性.
1.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实现高校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的重要途径
所谓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就是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将公共体育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区别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高校在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上有别于中小学,首先,中小学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体育教学的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尤为重要,从学习技术和动作的角度看,中小学学生也处于动作技术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实践教学就显得更有意义.而大学生已接近成年,在学习技术和动作上处于劣势,但认识、理解和研究能力显著增强.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对体育及其价值的认识更加重要.此外,大学生缺少的不是体育锻炼的机会,而是强身健体的意识.高校在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上也非中小学可比,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氛围,为提升理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综合体育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和健身,所以理论教学彰显出体育教学应有的教学层次和深度,具有学术价值.
2核心与内容
2.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关于竞技理论的教学
确立以竞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活动为基础的说明书式的理论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本质上,体育是以竞技为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增强体质,提高体能技能,培养心理素质和能力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竞技是体育最重要的特征,体育的必然是竞技的,没有竞技就不能成体育.”“体育的本质特征决定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高校体育学科体系是我国体育专业的基础和摇篮,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和体育科研与管理人才的重任,应加强体育教学的学科性与竞技性,……在以竞技为核心的基础中,根据各群体的具体特点,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娱乐和健身等基本属性及其功能,逐步实现体育的高等教育化.”竞技是体育的本质特征,是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核心,理所当然也是理论教学体系的核心,这就指明了理论教学的方向,拓展了新的层次和空间,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2.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专项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
理论教学依托于专项实践教学,在加强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要兼顾到知识性和教育性.其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加强对专项的认识.了解其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2)学习专项竞技的方法、竞赛规则裁判法、组织方法以及比赛的方法等.(3)理解影响专项竞技的相关因素.技术和战术因素、身体素质和体能因素、心理素质因素以及运动损伤预防和科学训练方法等.(4)专项竞技对社会的影响.专项竞技与文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对健康和医学的影响等.其内容既是传统理论体系的继承,又有新的研究方向.
3作用与预期
3.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形成有机融合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使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补充、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同时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也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对接,有利于形成以专项化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学科分支,理论教学能够摆脱普通专业大学生受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制约,打破实践教学由于客观原因而形成的教学屏障,率先从理论教学上实现突破,迈上新的层次,提高教学质量.
3.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在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还要对理论教学场所,考核的方法做到科学的安排.理论教学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层次,同时也使紧缺的运动场地,器材得到一定缓冲,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周期,减少季节变化对实践教学的消极影响.在课时安排上应有别于其他学科,要突破学期的限制,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层面上的可操作性.
3.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给教学双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打破原有教学体系的平衡,教学双方必须以新的心态和新的要求共同面对,由加强理论教学而引发的新的评价体系,对教学双方的影响显而易见.加大理论教学的比重,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部分学生仅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优势,“一招鲜吃遍天”的状况已经行不通了,而另一部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处于劣势的学生,则增添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评价,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理论教学的大力介入,对教师的学习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观念得以更新,学术的风气得到加强,教学双方由此更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种质的变化是学科建设的内涵.
语文课程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院校往往重视对人才的技术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探究体育院校的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不仅有利于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深化改革素质教育。
一、语文教学的任务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多种文化观念、思想知识都要借助这一媒介传播,并使学生吸收。文以载道,优秀的作品承载着优秀的文化,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教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对于体育院校来说,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除了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应包括: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反映出来的综合品质和发展程度,包括气质、人格和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使其成为受教育者的相对稳定的品质。
体育院校的学生酷爱运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其发展的有利方面,但其人文素养相对欠缺。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都应成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应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爱因斯坦甚至说“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可见,要想使体育生成为未来合格的体育人才,必须通过语文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而这也可以反过来促进其专业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臻美,简而言之就是大学生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语文课程因其学科特点而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和欣赏表达能力的均衡发展,是学生获取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发展资源的重要来源。
二、体育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所做的调查来看,体院本科生表示“非常喜欢”大学语文课的学生占被调查总数的38.7%,对这门课的喜欢程度“一般”的有45.6%。从学生认为自己“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最有用的知识”来看,依次为:交际能力的提高(38.1%),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27%),语文常识的学习(23.8%),学习方法的积累(11.1%)。数据反映出学生意识到了语文课程对人文素养的形成有帮助,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能发现,很多时候,学生也仅仅是停留在“我知道有用”的阶段,在学习效果方面却不能令人满意。简单归结起来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知识基础薄弱,不良学习习惯由来已久
绝大多数体育生的语文水平原本就低,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入学文化课试卷难度要比全国统一高考低得多,考试成绩与其他普通本科学生有不小的差距,这使得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不重视语文课等文化课的学习,觉得想上大学并不难。中学和大学期间即便是学习,也对这门课的工具性及人文性作用认识不够。
除了主观方面,客观原因也不容忽视。中学期间学训矛盾很难调和,学生自然会把精力投向训练,加之比赛、集训也常常打断学习的连续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基础不扎实、知识体系不完整、知识链条不连贯、学习习惯难以养成等后果,以致通过了单招考试上了大学,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也很难改变,对语文学习仍难重视起来,调查中有将近20%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用处不大”,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二)阅读和表达能力不足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阅读是个人通过思考和感悟,将知识技能逐步内化为素质的过程。体育院校的学生知识面窄,阅读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部分学生对字词句等基本知识都不能完全掌握,更不用说熟练运用,很多学生错别字连篇、病句连篇,甚至连假条的格式都不知道。
在调查中,选择“去图书馆读书”的学生还不到被调查人数的5%。究其原因,与学生阅读渠道单一有关,除了教材以外,很少会再主动阅读,即使读,也往往更倾向于通俗类文学作品和漫画类书籍,而载有优秀文化的国内外名著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三、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以上调查反映出的语文学习现状表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亟需提高与增强,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拓展教学方法,有效开发第二课堂
语文篇目主要由历代文学精品组成,这些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其中包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丰富的人文资源,应使学生在赏析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受到人格操守、理想追求等的感染和熏陶。这在当今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时代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体育院校的学生表现欲强,除了教师讲授之外,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多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甚至可以安排一些篇目,让学生备课、讲课,让学生不通过灌输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增添活力,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锻炼。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影评、朗诵、辩论等活动的开展,利用体育生对竞赛的敏感度,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多元评价,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动力减弱,尤其对公共文化课的重视程度更为明显,应从外界增加新的动力机制,促进其学习态度及方式转变。目前,语文考评方式尚未定型,有的按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有的需要学生参加统一考试,有的通过学期论文进行考核。考虑到体院学生的文化功底薄弱,和投入理论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客观情况,为最大程度的激发体院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根据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及作业质量等几方面综合给分,以更加多元的考核形式,使学生对这门课增强学习动力,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三)开发渠道,培养终生阅读习惯
要求体育生自觉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引导,每学期专门设定一定课时的阅读课,指导阅读,使学生学会体味、分析,逐步掌握深层挖掘作品内涵的方法,并通过定期进行交流、评优,及时收到学习反馈并给出评价,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与美的熏陶。
但课堂教学的时间与内容毕竟有限,阅读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积累,教师应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给他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最大限度延展语文教学。同时还应布置一些与阅读有关的写作作业,使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写法,在写作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与习惯的目的。
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体育院校的人文教育尤其值得反思与重视,语文课程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审美趣味的功能,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应充分挖掘其在思想道德方面丰富的人文资源。并通过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使大学生在储备了人文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后,可以进一步提升自我,为人生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的开端,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此论文系河北体育学院教改课题结项成果,课题编号2012YJZIC14)
参考文献:
[1]郭倩.对大学语文课程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2,(1).
[2]郭倩倩.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现状及对策[J].现代语文,2011,(2).
[3]闫立亮,张佃波.拓展大学语文教育渠道全面提高体育大学生的语文素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3).
在语文课堂中,一次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一次好的提问更能够充分展现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因此,如何让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发挥最大的效果,成为了长久以来人们不断思考的问题。我在接触了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以后,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反思,对低年级课堂提问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我们该怎么问
提问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应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我们在问题的选择上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研读教材,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抓住重点和难点设疑。
我在教学《蚕姑娘》时,首先对教材做了自己的解读:这篇课文用富于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了蚕由孵化、生长、结茧、成蛹,再变成蛾的过程。本课篇幅很长,可内容比较简单,但科学知识介绍的程度较高,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还是不容易掌握蚕一生的变化过程的。因此我以不同的教学思路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教学设计:
在课堂伊始,我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几个词的反义词。
接着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这几组反义词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与蚕姑娘的生长变化有关,这个有趣的发现,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顺利引出了第二组问题:“蚕姑娘一共变化几次?每次都是什么样的呢?想知道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吗?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
蚕姑娘变化经历了_____的过程。
(1)再次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2)指名让学生用句式说一说。
蚕姑娘变化经历了吃——睡——醒——脱——变的过程。
(3)这个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表格,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很清晰地掌握蚕姑娘的生长过程以及形态变化。其实在学生这样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那么设计问题就要立足目标,提炼提问内容。
二、我们该问什么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经常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情况。一个问题问出去,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一时间不知道要如何拉回正题。这时,老师精心设计的层层递进式提问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层层递进式提问,就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分层次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通过一环紧扣一环,一层递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向知识的纵深和宽广方向发展,并且通过层层剥析,循序渐进地解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可适应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鸟岛》这篇课文时,课文描写了岛上鸟多,人多,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在这里做了一个想象说话的设计:如果你是岛上的小鸟,你们飞到了这美丽的鸟岛上过冬,这时友好的人们也来看望你们了,这时的你会想说些什么呢?对于我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是此起彼伏的鸟叫,孩子们学着各种鸟类的叫声,以此来回答我的问题。课后我对课堂进行了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在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教师提问的意图。他们对于我的提问的理解就是老师问的鸟类说什么话。在他们的认知中,鸟就是动物呀,它们的语言不就是经常听到的好听的叫声吗?事后,我对于这个问题重新做了调整,改变了我的提问方式。我将原来的问题设计为三个梯度提问:(l)如果你是岛上的小鸟,看到人们来到你们身边,给你们喂食,与你们打招呼,听着你们唱着好听的歌儿,你的心情怎么样?(2)早晨的鸟岛,太阳刚刚升起来,你在天空中,海面上展翅飞翔,海风轻轻拂过你的羽毛,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呢?(3)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你想说些什么?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提问,首先,清晰地为学生定好了思考的方向,老师要求体会的是小鸟的心情。其次,明确提示学生思考的内容: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你的感受是什么。最后,再让学生把所思所想组织成语言表达出来。这次提问收到了超出预计的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让学生切身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丽。可见,教学的艺术全在于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牛作答。
即使是在同一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能力习惯都存在着差异,这时设计提问的时候就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层层递进式设计,让问题由简到难,努力让人人都有思考的机会,个个都有回答的积极性。
三、我们该什么时候问
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经常使用多种提问方式,如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
其中,应用性提问就是指在语文课堂中提供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所学的知识比较浅薄,应用性提问就有难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时机提出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在教学中,只有在适合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效果才最好。
我在教学《孑L繁森》一文时,在学生读到“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这一句时,我提问:“从这一句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繁森?”有学生马上回答:“孔繁森不讲道理,不注意健康!”课后我进行反思,究其原因是,课文所描写的时代离学生比较遥远,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中很少有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在学生的认知中,不听医生的话就是不应该的。因此,在渎到孔繁森这样的行为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表示非常的反感与不赞同。
《孔繁森》一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孔繁森把灾区人民放在第一位,感受孑L繁森是“优秀的援藏干部”,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而文中描述他不顾身体安危也要献血也是为从侧面烘托他“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品质。事后,我同样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整。将问题放到了理解他资助藏区孤儿上学之后。此时学生对他不顾身体也要卖血的理解就不会是浮于表面地觉得他不注意健康,而是进一步地感受到孔繁森地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指学生的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之时。此时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产生“柳暗花明”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在教学时把提问安排在独立学习并充分交流之后,让学生真正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纵观课堂,把握提问时机。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全面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还要认真研究教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学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安排,精心创设语境和实践活动,设计出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情景法、视听法、全身反应法等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操作性强,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用具,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让理论化的教学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采用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
二、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化和机械化,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英语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灵活整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渗入到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并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将阅读文章改编成故事讲述、看图说话、对话表演,或者把课文编成英文课本剧来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力。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小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高高兴兴的玩乐中轻松学习英语,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师授课内容,课堂也就更具有生命力。
三、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教案。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充分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状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想学生所想,及时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控,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另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实践的使用率,减少不必要教学环节的时间,多创设小组合作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始终保持着思维活跃,并合理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通过优化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内容密度增强,节奏明快,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保证,因为师生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并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在英语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情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更加融洽愉悦,这样各种教学活动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加以鼓励,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动力。让学生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自然、恰到好处的动作和神态、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去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这样学生就会加倍努力学习英语。这样,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轻松,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活动就可以得到良好地开展。英语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非常重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并学会接纳学生的意见、建议,学生就可以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学习英语,敢于提问、敢说敢为,自觉学习的热情高,主动愉快地学习,始终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有所提高。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并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宽容的、积极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五、恰当科学的评价,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在课堂上,学生非常重视教师的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学习成就感就会得到满足,自信心增强,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提高。相反,如果学生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消极影响。不仅让学生难堪、破坏课堂气氛,而且挫伤学生自尊心,打消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当尽量讲正面的话,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经常对学生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和优点进行鼓励与表扬,并抓住各个时机将自己的关心和期望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说错了或者发音不准,教师也不可指责,应及时指出或加以适当指示,引导学生趋近正确答案,并用激励性语言都给予鼓励,让学生时时充满自信,因为激励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不应吝惜对学生的表扬,表扬不能过于笼统、模糊,而应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用准确的、具体的语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还可以用肯定的点头、赞许的微笑等肢体语言,这些都能提升表扬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恰当科学的评价,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六、小结
(一)目标大而空,目标陈述忽略学生
教师在陈述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时,经常有这样的描述“提高学生的应变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团队精神”、“发展学生动作协调能力”“提高学生运动灵敏度”等等[3]。这样的目标陈述在体育教师的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陈述中普遍存在,成为一种通病。这样的目标过于宽泛,过于笼统,过于上位,在教学中不知道该从何处做起,因此操作性较差,也无法评价是否达到了目标,而且这样的目标在一堂体育课当中根本达不到,所以这样的目标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所以,这样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更加上位的学习目标,可以是学期层面的目标,如果将它设为课堂层面的体育学习目标,显得形同虚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当教师在陈述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时,往往将自己的教学任务定位成完成学习目标,因此就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比如有位教师在设计一节体育课堂学习目标时的陈述: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接力跑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下压式”传接棒的动作要领;体会“下压式”交接棒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4]。教师是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实践的主体,在这种描述中,更多的是强调教师是否教,并没有重视学生是否学到。虽然目标的陈述中我们也看到了“让学生...”、“培养学生...”等的句型,但是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实践中忽视了学生主体。在体育学习目标实践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忽视学生的现象。比如在描述目标时,要达到80%以上的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这样的句型虽然学生是主语,很多人会认为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描述的主体也是学生,其实不然。试问剩下的20%的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就不用学习了吗?这样的目标描述无意间就会让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机会,同时也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这样的目标描述虽然主体是学生,其实描述的内容仍然是教师的教学任务。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从学生的立场设定目标。
(二)目标陈述形式化,认知和陈述与实践不一致的现象
学习目标陈述形式化的现象是指教师对学习目标的陈述仅仅是在文字的层面,并没有按照目标的设定去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也就不可能去关注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所蕴涵的意义了。比如对某位体育教师进行采访时他说道:实际上,学习目标仅仅是写,虽然写好了,但是几乎很少用到。应该是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之所以要写学习目标是因为教案上有要求,曾经被称为“教学目标”,教案上要求填写这一栏,因此才写了学习目标。也有其他的教师认为,自己知道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很重要,但是为什么重要自己也不清楚,目标的设计往往与课堂教学是分开的,写学习目标是教案要求,在课堂上不一定用。虽然他们对于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认识不能代表所有教师,但是也说明了很多教师将学习目标看做是一项被迫完成的任务,没有认识到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在哪里,所以就造成了学习目标与教学实践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对于学习目标的陈述成为一种形式。认知和陈述实践不一致的问题是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陈述实践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在对一位体育教师进行交流时他说:“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开始使用了学习目标的说法,学习目标的陈述要从学生的立场考虑,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应该包括了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课堂层面的学习目标与教学一定有关系。”课堂层面的学习目标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什么样的目标,在教学中就要达到。然而该教师却不了解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陈述方式,只是认为别人看着他的学习目标来对照他的课堂,就知道他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与该教师存在同样认识的教师不在少数,多数教师对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陈述方式、功能以及结构仍然认识不清。很多教师在陈述学习目标时经常使用到“让学生...”,“使学生...”,这样的陈述法都属于目标陈述法,但是在实际中,教师并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是什么方法,所以教师就无法区别不同层面的学习目标,也不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系,更无从谈起该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方法。正是认识和实践的不一致情况,导致了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陈述出现各种问题[5]。
二、教师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实践现状的反思
(一)体育教师自身的认识问题
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这与体育教师自身有着莫大的关系。首先是面对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师表现出不适应的情况。在新的课程改革之后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标准由原来对学习内容的规定转变为对学习结果的规定。但是,对于教师的教学却没有任何的具体规定。原来的体育教学大纲,对于教师的教学有着具体化的指导,教师也已经习惯了依靠大纲,失去了依靠之后很多教师只能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备课,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倾注了更多的时间,然而却忽视了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实践。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有关课堂层面的体育学习目标研究理论较多,但是却很少有教师对此关注。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更加重视研究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而对于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却很少研究。学习目标本来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们对它的忽略导致了它的功能无法发挥出来。正是因为体育教师们对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陈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问题层出不穷。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中,最为经济的就是校本教研。每一名教师都有优势和劣势,这样将所有教师集中在一起通过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就能够发挥更大的力量。校本教研能够实现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虽然很多学校存在校本教研,但是体育教师并没有明确地认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文化比较欠缺,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因此也制约了教师对于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理解。
(二)现有的相关理论研究中的问题
对于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自身的原因占到了很大一部分,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导致学习目标陈述出现如此现状,也与目前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对于课堂层面学习目标陈述方式的研究受到了三种不同的陈述方法的影响,所以研究内容也集中在这三个地方。这就造成了教师们在陈述课堂层面学习目标时,不是从技能、知识和情感出发,就是从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出发,或者是从技能、身体和心理出发。所以体育教师普遍认为只要学习目标中加入了这样的内容就是正确、合理的,一些教师甚至仔细研究了不同的学习目标陈述方式之后认为是文字游戏,没有任何必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存在的陈述方式属于上位学习目标陈述格式,对于教师的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陈述缺乏具体引导。同时,对于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相关理论研究脱离了实际的课堂教学。虽然目前对于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理论研究不少,但是其中的研究也是针对陈述方式来论述,并没有将课堂教学实践与陈述方式、陈述结构进行整合研究,在研究中也没有指出为什么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需要用这些要素来构成。所以,体育教师在陈述课堂层面学习目标时,只是知道应该这样做,但是却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当教师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时,就会忽视了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将它看做是教学设计的附庸[6]。要想让体育教师真正地认识到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重要性,从行动上有所改变,就必须要从源头上下手。建立学习目标功能与陈述结构和陈述方式之间的联系,让体育教师明白课堂层面体育目标陈述方式的内在原因。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深入研究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功能与陈述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准确把握课堂层面的陈述结构
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功能决定了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的结构,而结构又由要素构成,为了实现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指导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功能,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有了“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和“行为条件”这两个构成要素。这为实现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为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依据。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有了“表现程度”这一构成要素,同时“行为动词”、“核心概念”、“行为条件”又都反映这学习程度,因此,合理的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必须具备“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这四个构成要素,但有时候在课堂层面体育学习目标中没有找到表现程度这一构成要素,因为它已经隐含于“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核心概念”、“行为条件”这几个构成要素之中了。而无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格式,或是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格式,还是“学习领域”目标格式,其实他们说的都是学习目标所应包含的内容,都并不指导具体的每个方面。因此,无论是课堂层面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或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方面的目标;无论是结果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还是普遍性目的;落实到用具体的话语陈述出来时,都离不开“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这四个构成要素。比如:分组合作,创编出无重复动作,并且包含有一定民族舞风格的健美操组合。这个学习目标中,虽没有单独出现“表现程度”这一构成要素,但是从开始到分组,并且到小组合作,包括要求编创无重复动作、具有民族舞风格的这些定语都充分地反映了“表现程度”。
三、结语
体育高专目前的招生面临很大的困境,新生报到率越来越低,因此体育高专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扩大生源,不被市场淘汰。广西体专在办学特色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和探索,在2008年的招生简章中除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练习等传统专业外,还加入了体育保健、警体保安、高尔夫、体育服务和管理等新的专业方向,这些新开设的专业很好地和市场接轨,前景非常看好。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二级学科,涵盖了体育科学中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和康复等众多三级学科,它不仅是体育院校基础理论课,还具有很强实用性[1。在体育高专整个大的专业改革形势影响下,如何提高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质量,使之适应体育高专新开设的专业,适应市场的需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
广西体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的目前状况
运动人体科学在广西体专是一门综合必修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和探究使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选用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教材过于理论化。目前广西体专的运动人体科学教材主要是《运动生理学》(卢昌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运动解剖学》(卢义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体育保健学》(赵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这些教材理论的知识太多,和实际结合的知识较少,缺乏和市场需求的接轨,导致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没用,缺乏学习喜好,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不易让学生系统地去理解和完成理论指导体育实践的教学目标,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能性,限制了学生学习人体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没有应专业的需求而进行专门的教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陈旧单一。目前广西体专已经开设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练习、体育保健等专业,但这些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大同小异,没有针对性。2008年还将开设体育保健、警体保安、高尔夫、体育服务和管理等新专业,这些新的专业假如不尽快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那将会导致运动人体科学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3.实验课开设的内容过于陈旧简单,没有实训内容。实验课开设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解剖学中一些器官的熟悉以及生理学的心率血压测量,还有保健学的止血包扎和心肺复苏。没有开设到学校、康体中心、健身中心进行见习和实践的内容。
4.大部分教师的人文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广西体专的教师通过到外省重点体育院校进修,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人文科学知识较贫乏,缺乏创新意识,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缺少授课技巧,教学气氛不活跃;而且因为高专的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较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对他们有用的知识,老师并没有过多地思索,亦没有深入各地调查学生们就业中所需要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没有将教学和市场需求良好的结合,这是目前体专人体科学教师的一个弱项。
广西体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尽快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教学大纲是课程的出发点和灵魂所在,只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才能保证教学目的和任务顺利贯彻落实[2。
广西体专2008年共开设体育教育、运动练习、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服务和管理五个大专业,其中运动练习和社会体育专业还分为篮球、武术和跆拳道、体育舞蹈和健美操、警体保安和高尔夫五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不一样,我们在制定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大纲时要根据专业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的特征,突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
例如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大纲制定上应该以儿童少年为主线,重点进行儿少运动解剖生理的教学,和儿少生长发育特征紧密结合,运动保健方面的教学应该以儿少的营养卫生、体育锻炼卫生、中小学体育医务监督以及常见的儿少运动性疾病和运动损伤为主要内容,在大纲中强调到中小学如何进行体育医务监督和儿少常见运动损伤处理等实践的内容;而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运动人体科学大纲的制定上应以把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体育保健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原则,在运动解剖学上重点以运动系统为主要内容,把握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结构,重点把握肌肉在体表的投影,对骨骼、肌肉要能准确的定位,保健学的内容上则重点强调运动损伤、运动按摩概述、运动处方和运动疗法,为其在专业按摩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大纲要强调到康体中心、体育医院和康复医院见习和实践的内容。
总之,大纲制定一定要结合每个专业的特征,紧密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2.自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实用性。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反映,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体文件和依据[3。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有了明确的教学大纲,假如没有好的教材落实实施,就如空中楼阁,水中明月。陈旧落伍的教材必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
体育高专的教学时数较少,因此要求教学内容要精练和实用,现用的教材内容冗长、面面俱到、简单笼统并有交叉重复,已经不能适应体育高专目前的教学要求,所以要根据专业特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对教学的内容删减和增加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处于学科前沿的知识是教材编写的两个重点。我们在编运动人体科学教材时应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角度出发,教材内容要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精选内容。
根据不同的专业把解决实践活动新问题所必需的知识融入到教材中,保证教材在科学性、系统性基础上有更多的实用性。例如在给运动练习专业学生讲解《柔韧性练习的生理学原理》这一内容时,可添加目前比较前沿的PNF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相互的练习和实践,让同学们将这个练习方法用在平时的日常练习中,争取较好的训学效果。再有,在教材的编写中可添加多媒体教材的编写,比如肌肉的讲解、运动损伤处理和按摩实践等录像制成教材,增强教材直观性和趣味性。
3.构建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和实训相结合的体系。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依靠理论课的状况,调整实验内容,删掉一些方法陈旧、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的实验内容,合理配置验证型和综合型实验,并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比如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先在实验室进行人体体质测试的实验,然后再让他们到健身中心对进行健身的不同人群设计体质检测的项目,并且进行体质的检测和建立健身人员体质状况档案,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把实验和实训紧密结合。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除了在实验室进行按摩推拿的实验外,还应该布置到体育医院、康体中心进行见习和实训,使理论、实验、实训三结合。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把握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运动人体科学的实验体系中将实验、实训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实际新问题能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4.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明确指出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4”和普通教育相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是发展高专体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公关能力。
(1)实践能力。实践能力表现为实际动手和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两方面。高专教育应该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是现代高专教育的一大特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区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正确布置两者比例比重,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实训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将理论融入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也要主动走向社会,深入学生就业第一线,了解企业、社团等实际的需求,理论教学和实际结合等方面的要求。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要求高专教师不循规守旧,总能以新思想、新观念对待教学实践。高专教师应做到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向,把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善于解决一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新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上不断有所创新。高专教师要能为学生设置创新情景,营造创新的氛围,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公关能力。公关能力表现为一个人组织协调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宣传推广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等[5。良好的公关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重要素质之一。高专教育要面向社会,教训研结合,职业岗位培训、学生实验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和社会紧密相关。因此,高专教师要面向社会,正确、有效地处理和协调好工作中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及时把握社会的发展动向,把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把握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新动向,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学习,孜孜不倦地努力。
结语
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应抛弃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育高专运动人体科学的改革和体育高专整个大的改革是息息相关的,运动人体科学的改革要紧紧跟随着高专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的改革,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不断修正教学内容,使之适应专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摘要:
[1李秋萍.人体运动科学学科建设若干新问题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3)摘要:41-42.
[2高维伟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保健推拿》课程改革的阶段探究报告[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4)摘要:73-75.
[3黄山等.对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教材改革的探究[J.宿州师专学报,2004.19(1)摘要:129-131.
关键词:高校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相关要求和目标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更加重视理论课的进行。由于高校体育课程这一学科主要是以实际体育运动演习来进行学习,所以理论课程相对来讲存在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和枯燥化。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为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程度地丰富了高校体育理论课的相关教学内容。但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和多媒体教学自身的部分原因,使得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教学部门重视多媒体在高校体育理论课中的使用,切实解决问题。
1高校体育理论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媒体教学的存在为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由于种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体育理论课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多媒体资源并没有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出作用,需要引起高校体育教师和相关教育教学部门的重视。
1.1高校体育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
多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都是沿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授课,即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以自己的方式讲解出来,高校学生在课堂上记录笔记并在课下进行复习,最后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由此受传统讲授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对于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无法完全接受并适应,从而出现了高校体育教师不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的情况。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而在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合理安排视频教学资源和其他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也会产生依赖多媒体教学资源而不认真备课,使得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课堂效果较差。
1.2高校体育教师重视课件形式而忽略了课程本质
在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为了吸引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往往把备课讲课的重点放在了课件的精美制作上。高校体育教师往往会在备课课件上加入多种多样不同类型能够吸引高校学生学习兴趣或与高校学生平时兴趣爱好及生活相关的元素,在关注这些外在形式的表现过程中,把课程知识的设计放到了备课的第二位,使得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不高同时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也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对于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1]。除此之外,当课堂上高校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放在了精美的课件和自己所感兴趣的课外元素上时,课件上的有效知识往往不会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重点,降低了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课程水平。
1.3强制要求多媒体教学给高校体育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高校也更加注重课堂上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推进。部分高校为了推动本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和适应新型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强制规定所有教师都必须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资源来进行教学。这种强制性规定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压力,这种规定迫使这部分优秀教师不得不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并去接触学习新的教学方式,会让高校体育理论教师的备课时间增长、备课速度变慢、备课质量也有可能有所下降。这种规定要求不仅不利于多媒体教学的推广,还有可能导致高校体育理论教师教学压力过大从而产生教学工作懈怠等问题出现。
2解决高校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策略
多媒体教学应该对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进行起着积极作用,这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和相关教育教学部门重视高校体育理论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出相应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2.1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
要使高校体育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首先要让高校体育教师正确认识了解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高校可以安排高校体育教师统一进行多媒体教学理论概念和相关操作的学习,在学习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随时记录相关知识内容,并将自己所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在培训结束后进行问题解决。在高校体育教师接受多媒体教学培训的一定时间之后,高校或者相关体育教育教学部门还应该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如果在培训之后高校体育教师仍然存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应及时反馈情况并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培训。
2.2高校体育教师应把握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划分清楚教学的侧重点。在备课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的课件应该重视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安排,以高校体育理论知识为课件的重点内容进行课件设计,在安排好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讲授之后,再考虑将一些能够吸引高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插入到课件中去。在课外元素与课内知识结合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还应该考虑到课外元素和课内知识的主体地位,切不可放大了课外元素的比重而弱化了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存在感[2]。高校体育教师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不一定要仅依靠课件多媒体资源来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知识讲解中增加一些趣味因素来达到教学目的。
2.3相关部门应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
高校在组织安排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该人性化地考虑到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会存在有部分高校教师无法接受多媒体教学或不适应多媒体教学的情况,面对这种问题高校应该首先跟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合理沟通,了解其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困难之处,如果有相应的解决办法那就予以合理解决。如果在沟通之后仍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的话那就应该允许高校体育教师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但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部门也应该对这部分教师提出一定程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要求。可以给这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规定一个期中或期末教学考核标准,对于教学效果达到了规定标准的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将其授课经验分享给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高校体育教师,对于教学效果达不到规定标准的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安排其进行新型教学方式的学习。
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小学教学中需要利用和发挥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点,也不会顾及和思考太多的内容,在面对自己不熟悉或者想要熟悉的内容时往往会发出自己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但是小学生在提问时也不会如中学生或者大学生一样具有规律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鼓励小学生主动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有必要建立起有效的提问策略,来引导教学。
一、小学语文提问的实际情况
小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是经常见到的事情,有效的提问和教师有针对性引导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的,但是还应当看到在我国当前小学课堂提问还存在一些缺陷。
1、课堂提问逐渐成为形式
课堂提问应当注重实质,但是在我国很多小学的教师对这方面的认识存在误区,只是将课堂提问当做一问一答的方式,没有充分重视课堂上的提问。根据相关统计学生激烈提问,课堂热闹的授课能够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的质量也比较高,但是我国小学课堂上的提问通常成为了一种形式,学生的提问受制于各方面的原因也不能深入问题的本质,挖掘出实质的内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很难发挥。
2、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课堂提问并不是单方向的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更多的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检验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是在我国一些小学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不会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身具有的特点,并没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改进,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也是教师划定的范围内的知识,缺少创新。
3、提问的对象过于狭窄
教师的提问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达到,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我国一些小学教师的提问缺少广泛性,参与的学生范围也相对较窄,多是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参与提问和回答,老师也偏重于优秀的学生,致使课堂提问对象没有广泛性。
二、改进课堂提问现状的策略
针对我国一些小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分析,笔者从教师教学的实际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小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以下内容中指出几种改进对策:
1、形成严格且有效的提问原则
课堂提问不应该有规律可循,但是应当有原则保障,这样才能使提问更具广泛性,提问应当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当有以下几种:首先必须是民主,提问是一种平等对话,因此这种平等对话必须是民主的,教师和学生处于同样的地位,没有高低尊卑之分,这样学生才能针对问题发挥自己的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要遵守启发性原则。在提问时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能够针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教师的提问也应当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要按照阶梯型原则进行提问。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不同的阶梯,并且合理调配这些阶梯之间的跨度,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文,最终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创新课题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在课堂上极为重要,在小学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提问方式,在提问时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提问方式进行有效的设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发挥积极主动性。比如在提问时针对问题并不直接提出,而是进行所谓的“曲问”,针对问题从一个小的方面逐渐切入重点,并鼓励学生主动去想象一些问题,同时进行回答,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
关键词:体育课 教学 安全问题
一、在体育课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上课调皮,站队是互相腿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掌握不好力度和分寸,另有的学生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伤而摔倒,造成意外损伤等安全事故。对次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极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 、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必须穿运动鞋,身着宽松运动服。
坚决禁止穿皮鞋、布鞋和穿紧身上体育课以免学生出现一些不不要的伤害.
三、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1、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如意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伤;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开展这些活动就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2、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引起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的太挤;器件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安全范围内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3、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度要得当,我们知道难道过小对学生没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道过大对学生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设计教学要求。
4、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即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线,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
5、前提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外部因素。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在进行组织教学。
四、深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好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学制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
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应也不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但决不要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而降底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更不要去掉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或者不开体育课,那样的话,不但不能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相反会阻碍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上好中学体育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2]陈建绩;体育教学中的“精讲”和“多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