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实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校大多只关注课堂教学方面,没有对实验室多加关注。由于经费也比较紧张,在实验室上投入的资金也比较有限。对护理实验教学也只是进行一般层面的操作性试验,没有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深入结合。
2.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护理课程的改革,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转变,开始由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学校领导对实验室教学的关注度少,教学资金缺乏,护理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跟不上学生发展的需求,不能及时更新实验室基础设备,导致实验室教学不能全面深入得开展。
3.护理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程度不够
理论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只停留在一般的操作性实验,导致学生不能用实验验证学到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弱,只是按照课本的讲解进行一般反复性的实验操作,降低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在实验室的管理上人员缺乏,教师上班教学采用的是坐班制,对学生辅导的时间收到了限制,导致学生缺少足够的实验练习,从而也就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护理实验室的管理人手不够,因此管理人员的任务工作量较大,而且待遇也比较低,学校忽视对实验室建设,对实验室教学不加重视,导致实验室教学只是要求学生练习一般性的实验操作,实验室人员的地位没有得到认同,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懈怠的心理。学校对实验室教师当作一般教辅人员,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也没有对相关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和深造。
二、加强高职高专护理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1.制定完整高效的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
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制度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规范和对实验室管理的职责,通过加强实验室管理教育的形式杜绝或者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不仅使实验室教学能够顺利进行,而且也规范了实验室设备的管理。
2.建立物品使用登记,进行有序管理
护理操作实验需要用到许多实验物品,这就需要建立规范的实验管理程序,对实验物品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可以对实验室进行专人管理,实行责任制,按照实验物品的性质和具体的操作项目进行分类,管理人员按照这种标识进行登记,做到有序管理。这种登记有序的管理方法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加强对实验室人员责任心的培养
加强对高职高专实验室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增强教学和科研服务意识。注重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深造,采取出国深造和外出进修等方法,全面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不仅能够熟练应用实验设备,还懂得对实验仪器的保养和维修,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一定的定期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实验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可以提高实验室教学的质量。
4.加强实验室的开放管理
护理实验室是提高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场所,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场所。对护理实验室进行充分的开放,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练习,可以大大提高其操作水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室不仅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实验室开放的规范,也要在具体的实行中做到真正的开放。应该根据实验室具体的特点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加强对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5.推行实验室员助理管理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开始加大对护理实验室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实验条件得到改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逐渐推行。这也造成了实验室的管理岗位的空缺,将实验室员助理的岗位向学生开放,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提出申请,通过审核后由实验室教师进行面试筛选,最终择优录取。在实验室中加入助理的制度不仅减轻了实验室教师的负担,完善了实验室的管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1.1对象选择我校2012级3年制护理系专科的217名学生,其中男生23名,女生194名,年龄19~23岁。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课,共290学时,上课时间2014年2月~2014年6月。
1.2方法实验室教员在继续加强护生操作技能教学同时,不可忽略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笔者在《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教学课时把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态度、正确价值认知与护理操作技能融汇贯通。
1.2.1强化职业道德方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书写护理实验日志、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法及角色示范等办法,强化她们职业道德,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感和价值观。
1.2.2调查方法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其职业态度和职业观念。在教学实验前后,对护生进行无记名式问卷调查,问卷合格有效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在SPSS17.0软件上进行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教学前后护生职业态度变化详情如下:(1)社会偏见影响护士职业观念:A=197、B=207;(2)医院不能没有护士:A=165、B=217;(3)护士的工作不能用金钱衡量:A=162、B=199;(4)护理也需要高学历人才:A=130、B=210;(5)护士的工作方式有碍家庭和睦:A=196、B=189;(6)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从事护理事业:A=161、B=16;(7)护士言行举动影响患者康复:A=181、B=216;(8)为患者解决问题心理非常高兴:A=179、B=215;(9)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护理事业:A=151、B=199;(10)护理需要力量、素质及爱心:A=185、B=218。注A:课前认为是的人数;B:课后认为是的人数。其中,第(1)和(5)项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第(2)、(3)、(4)、(6)、(7)、(8)、(9)和(10)项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5)。
3讨论
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教学中由护生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对实验过程进行质疑,通过对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的加工,重新设计较为合理的实验过程、释疑及交流结果的一种实验教学。崔玉霞等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培养了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探究、实验意识等方面都有其优越性。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实验设计方法。护理综合性设计实验是以护理学知识为基础,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护理的综合实验设计方法。
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它包涵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教具作示范性操作、实验等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演示法普遍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是教师向学生展示操作步骤的重要手段。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些动作或活动方式,以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任何的《护理学基础》实验都离不开练习法,动作技能要通过各种感官同时作用,要经过大量练习获得,所以练习法是《护理学基础》实验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2.角色扮演法:是运用表演和想象情境,启发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学得的经验和技巧易迁移到类似临床情景中有利于学生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角色扮演教学法让护生亲身扮演、亲身体验,还原临床场景,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临床实践能力及科研意识的培养。情境教学法:是以简单的形式仿造某些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与真实情境相似的事件。雷蓉等采用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法,根据实验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设计相应的情景,课前一周将案例交给学生.学生根据情境分组讨论.设定角色分工、扮演等。研究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一种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的,以引导学生自己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多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将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调查结果显示PBL技能教学有利于护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缩短了技能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3.目标教学法:是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以设置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开始时,向学生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要求,以目标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体验式教学法: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经历和体验,需要他们自己在行动中概括总结的教学方法。包括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穆国霞等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模拟体验,再让学生真人体验,体验结束后老师和其他护生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扮演的护生,以加深其印象。多样教学法:将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称为多样教学法。龙霖等通过对“本科护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项目及教学方法的态度及需求”的研究,显示75.18%护生选择多样教学法,11.46%选择单纯的情景教学法,仅有0.48%的护生选择传统教学法,可见多样教学法最受护生欢迎。
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组织形式
1.一般性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护生观看录像一教师示教一学生回示教一护生练习一教师巡查一教师总结”的形式组织教学。一般性教学组织形式是《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形式,但教学中只使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容易造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窒息了护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结合以下教学组织形式效果更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地区4所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170名,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占据85名。常规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3岁,平均(21.0±1.2)岁;平均文化可基础成绩为(75.26±3.85)分;实验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实验室管理措施,定时对实验组进行开放,并严格依照实验课本的内容进行授课,每组学生为2~3人进行小组实验。实验组:采取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进行安全管理。构建风险矩阵后,依据不同处理原则进行分类干预,例如:对于红色高风险条目的处理原则在于即刻展开行动,对于条目B4水银泄漏引发的危害来说,教学老师可在示教的过程中、发放体温计前嘱咐学生应轻拿轻放,可由口温互测改为测量腋温,可向学校申购密闭式的汞槽血压计。另外,橙色高风险与黄色中风险项目的处理原则在于6个月内与1年之内尽可能采取行动,利于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对于绿色低风险区域中的条目而言(例如:地滑引起摔伤等),可在实验室放置较为醒目的标识牌,放置防滑垫等。
1.3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实验组管理模式的效果,包括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反馈情况等。
1.4判定标准
1.4.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
依据学生日常表现情况、期中、期末考虑成绩等对管理能力与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评分。
1.4.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
依照优、良、中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优表示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中可独立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对护理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并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良表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日常护理工作基本独立完成,较好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操作能力较好;中表示实际工作中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护理操作能力基本上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是需要在独立完成护理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3-5]。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表1两组学生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比较(x±s,分)组别n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常规组8575.42±6.5373.04±6.74实验组8585.47±6.2386.25±6.22t10.266413.2792P0.00000.00002.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科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实践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从单一的疾病护理逐步转向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为适应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在护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是护理人才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知识、锤炼科学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目前,高等护理教育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自2001年我系创建以来,随着我校教学规模、办学层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对护理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原有实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学实验教学,逐渐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力争培养出适应整体护理要求和时展需求的合格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护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专业行为和职业态度。护理实践课有助于学生获得和提高直接经验,学会关心,参与,增强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和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护理是诊断和处理对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条主线,确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思想,贯穿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的应用,突出护理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整体性。现将我系加强护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改革详述如下:
1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1.1 完善硬件,提升软件我系目前在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具备一个准备室、一个示教室,四个实验室,基础设备齐全,同时能满足基础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和临床护理学实验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环境。近年来,我们顺应护理学的发展,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如中心供氧、呼吸机,CPR技术训练模拟设备,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电子血压计、婴儿温箱等设备,改善了教学环境,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1.2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规范实验操作技术在基础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坚持采取“集体备课,课前预讲”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引进湖北省重点基础护理学实验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技术,在教学中,严把“十八项基础护理学操作”关,并且在临床护理学中开展“特色”实验项目,如CPR技术,除颤技术和呼吸机的使用、婴儿温箱使用,婴儿沐浴,婴儿抚触等。
2 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护理实践能力
2.1 以《护理学导论》为主导《护理学导论》是以护理发展概况、护理理论、护理人文等作为基本框架,并突出培养目标,以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为学生进入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提高护理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以“学导式、学讨式”,即教师提出思考题或个案病例,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的自我感觉面对问题,认真查找资料,从中学会自己归纳、整理学习内容,再分组进行讨论,拟出最佳方案,以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总结,最后教师讲评,各小组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式可贯穿护理专业课的始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实验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2.1 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首要任务。我系老师大胆创新,应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实验操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实验课中,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分组练习,在实验课结束前开展“分组竞赛”,竞赛后分组讲评,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护理技术操作的兴趣。课后实验室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各班同学在班内开展竞赛活动选拔操作能手,并在班内给予奖励。我系积极开展“操作技能大赛”,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课堂认真练习,课后自觉练习,营造了互帮互练的良好学习气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在每年学生下临床实习前,我系都大力开展实习前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防护等)和实习前操作强化训练,为学生临床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2.2 引入情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教学是以临床问题为中心,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我系教师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围绕着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重新设置实验项目,以病例形式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融入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不仅学到了护理工作的方法,护士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变能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临床护理中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在临床护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护理程序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专业课临床见习中,让学生自己接触病人,进行沟通交流,采集病史,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以完善和确定护理措施。这种按临床特点综合性设计实验的方法,充分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还与临床带教教师及时沟通,统一观点和思想认识,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问题的环境,使学生处于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2.4 社区护理(周游社区)传统的护理学实验课场所为学校实验室,现代护理学发展要求护士的工作场所从学校实验室扩大到医院、家庭、社区,为社区群体开展健康服务。目前,我系在社区护理教学中,主要采取周游社区,实地观察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如在温泉有关社区,我们带领学生了解社区环境,参观社区卫生服务站,咸宁市中心血站等。
2.5 护理科研中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 ,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我们在护理科研实验教学中,带领学生在图书馆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资料,分组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医学数据库,专业医学搜索引擎,并指导学生进行手工检索(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的使用),在阅览室查阅医学、护理期刊,讲解论文的格式和种类等,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取得了教好的学习效果。
3 开放实验
开放护理实验室,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创造了条件。3~4人为一组,每组分发一套护理操作练习用物,配备一个床单位及一个模拟病人。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加强实验教学与临床联系
实验教学与临床见习紧密联系,根据护理学实验教学进程列表,事先发送给附属医院,要求临床带教老师备好课,安排学生下医院内、外、妇、儿、五官、传染、手术室、急诊科病区等,使学生能早期接触病人,了解医院的环境,各科室的特点和病人的需求。学生在临床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护理基本技能和专科操作技能的见习,复习巩固和提高已学的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 优化实验考核体系
根据Bloom的教学目标分类原则,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分为技能知识、技能操作、个性品德、态度及交往技能。因此在实验考核标准应包括上述5个方面,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我们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的考核方法,坚持采用护士素质(包含个性品德及态度)、用物准备、操作技能(包含交往技能、人文关怀)与提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考核,即在操作考试过程中设置特定的病情进行提问,让学生针对具体情况思考应该做什么以及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此考核学生技能知识、技能操作、个性品德、态度及交往技能。
6 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6.1 改善传统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多媒体示教室,急救室,ICU病房,特色护理站,物品准备间,洗手、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配套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验空间。
6.2 改革传统的教师准备实验为学生独立准备实验(包括物品)和课后清理工作为此,我们在护理实验室每一组设一器械柜与物品交接登记簿,上实验课时护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迅速、准确地准备所需物品,课前、课后交接,清理物品,加强学生责任心与动手能力。
6.3 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师示教、学生模仿练习”实验课前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创新意见,实验课上学生独立演示后师生共同讨论再分组练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解决护生只继承不创新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 护理实训实验室;开放管理;意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139-03
护理学作为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要求学生通过护理教育掌握基础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夯实理论并与实践紧密结合才是现阶段对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1-2]。随着本校办学层次和教学规模的不断提升,对护理实践环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护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对护理实训课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就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护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其综合运用及创新能力,本校自2010年对护理实训实验室开始尝试实行开放管理,并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校2009级护理专科2个班的学生,共1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观察组:男5名,女55名;平均年龄(20.35±2.51)岁。对照组:男7名,女53名;平均年龄(20.41±2.26)岁。所有学生均为统招生,两组使用的教材、实验课内容、教学学时及授课教师均相同。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基础课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护理实训课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模式。(1)实验用物准备:实验课开始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由组长负责所有实验物品的清点、准备、记录和回收。(2)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课间及晚自习时间、周末全天开放,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实践练习。(3)实验方法: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设计,根据每项操作技术的要求先进行演示,再由老师讲评,在开放实践中进行角色互换,作为“护士”和“患者”互相评价。(4)管理制度:学生需在实践后填写该项实验的实践小结,如实践时间、内容、次数及实践中疑问等,由组长统一收回。指导老师根据反馈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和调整。
1.2.2 对照组 实行常规实验教学管理方法。(1)实验用物准备:上课前由指导老师准备每项操作实践的物品,并负责物品的清点、回收和保管。(2)开放时间:学生可在操作考核前几天或规定时间内练习。(3)实验方法:学生不参与实验设计,每项操作技术均在上课时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学生模仿练习。(4)管理制度:指导老师当场对学生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1.3 考核指标
护理实训综合技能成绩:期末对从所学各项操作技能中随机抽取2项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作为护理实训综合技能成绩,评分包括操作技能60分(操作的用物准备和熟练程度)、人际沟通能力20分(关心尊重患者及建立良好沟通)、职业素养20分(护士仪容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4 效果评价
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动手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知识掌握程度4个方面的内容,满分为100分。问卷采用五级评分法,即优、良、好、一般、差(4、3、2、1、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学生护理实训综合技能成绩比较
观察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两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三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3.1 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业情绪
教学环境是一种能够塑造和强化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而护理实践教学实际上是护生职业行为形成的过程,所以从教学环境的理论来看,创建一定职业环境的教学环境利于学生职业行为的形成。因为“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可能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和行为变化”[3]。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护理操作技能熟练与提升是护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大部分护理实验室仍采用以教师为实验主体的单一管理模式,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4-5]。即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单纯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实验课过程中由实验员代替学生进行准备用物及整理,促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动手能力差,导致学生操作时无法独自完成用物准备,难以适应临床实习;同时,实验室多只提供操作技能的模拟训练,学生无法参与实验的设计,实验室的用途仅限于配合理论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实验环节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已成为护理实训实验室管理的难题。
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指在课余学生能自主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实践的一种管理模式[6]。护理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实行课外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对学生技能训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7]。护理技能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点,还要求进行反复的练习实践。一项护理技能的掌握,光靠实训课的有限时间远远不能达到,需要更多的课余时间自练和互教互练[8]。该模式可充分发掘学生潜能,最大限度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依靠个人或小组力量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达到提升实验设计、操作实践、综合运用知识及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护理实训综合技能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3.2 开放式管理对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护理实训室通过开放式管理,一是使护生进入护理实训室的时间大大增加,同时开放式练习中,护生参与了从实训物品的准备到实训物品的清洁、整理整个过程,培养了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和巩固理论知识,不断确立和强化专业观念,使学生精神得到满足,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三是护理操作中,用物的摆放有序、操作程序的规范,也使护生养成了按章办事的良好习惯,培养了护生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因此,每一次开放练习,均能给护生以深深的触动,使她们能自觉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和义务,经常反省,不断完善,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10]。
3.3 开放式管理可提高效率,实现实训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护理实训室的开放管理,让护生共同参与整理、整顿,确定物品的放置场所,规定放置方法,明确数量,做到物品摆放有序,易取易归位,在开放式练习中,护生不需要过多的寻找时间,大大提高了技能操作练习效率,练习结束后做到及时的清洁、清扫,维护护理实训基地正常秩序,减轻了实训中心指导老师工作压力。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师生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师生养成守标准、守制度的良好习惯,进而规范了教学秩序,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另外,在各教研室对实训课的统筹安排和实训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通过合理周转,可同时满足基础护理学及各专科护理学等多门课程的实训练习需要,避免了设备的闲置和重复购置,不仅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满足了每个班级实训练习的需要。
综上所述,实验室开放管理在护理实训课实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可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人力及设备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各项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并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红,叶丽萍. 护理模拟实验室开放性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07,22(18):50-51.
[2] 朱玲,马翠萍. 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 护理研究,2005,18(10A):1779-1780.
[3] 戴维·H·乔纳森.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邵伟,帅翔. 浅论设计性实验与开放实验室[J]. 药学教育,2002,18(3):43-44.
[4] 张静,井杰夫. 浅谈护理实验室开放对实验人员的素质要求[J]. 护理杂志,2006,23(9):79-81.
[5] 叶莲花,邹建华,周小芳,等. 加强护理实验室建设注重护理实践能力培养[J]. 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7-28.
[6] 肖菊英,刘宇,陈敬东.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护理管理,2004,4(3):19-21.
[7] 罗惠琴,朱晓丹,李抗,等. 护理学基础实训室开放管理的探讨[J]. 护理实践研究,2010,7(1):80-81.
[8] 苏桦. 优化护理实验教学方法的调查分析[J]. 护理杂志,2003, 20(8):41-42.
[9] 何秀美. 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实训室开放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4):7-9.
关键词 高职 护理专业 基础护理学 实验实训 问题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65
Abstract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the main body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is not outstand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is single, the old teaching mode. Here the basic nursing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experiment and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basic nursing;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problem; reform strategy
基础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丰富学生的护理基础知识理论,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技能具有积极的作用。要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必须要重视基础护理学课程教育。基础护理学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育中,要能够积极完善基础护理技术实验实训环节,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实训中,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基础护理学教学要突出实验实训教学,要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实训环节有效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促进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然而在高职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基础护理学教师要能够积极解决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和模式,以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发展,促进人才的有效培养。
1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学生学习实践的主体地位
基础护理学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实验实训教学多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步骤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准备,实验过程的组织都是有教师安排的。这种注入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实验实训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被动地识记教师的操作流程。即使学生进行练习操作也是在模仿教师的动作和操作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2 传统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缺憾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如下:教师准备实验实训材料内容、教师一边讲解理论一边进行技术示范、学生回示、分组练习、总结点评。这种授课模式单一、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师过多强调的是精确的操作程序,强调的是规范的操作技能,学生只能进行模仿操作,掌握一些操作技能。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处理分离状态,缺乏内容与操作技术的上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学生只能掌握单项的操作技能,其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1.3 学生对实验实训教学不够重视
在实验实训环节,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是很重视这个环节的学习。一些学生认为,实验实训跟着教师做就行,自我主观能动性在实训环节中得不到充分挖掘,导致实践效果不理想。一些学生认为,实验实训参与不参与,学不学都无所谓,到毕业实习后,再进行学习,也不晚。一些学生认为,作为一名护士就是做一些诸如注射、发药、测血压、量体温等简单的工作,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实践操作技能,就能应付工作,因此,实验实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就导致实验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1.4 实验实训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考核中,现行的考核标准存在问题。考核标准只重视实验实训操作流程,操作细节,操作时间。这种考核标准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进行实践活动,考核靠什么,学生就练什么。不考的内容的学生就不练习。学生只是机械地实际模仿一些操作动作,对操作结果不能进行批判性分析,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很难得到发展。
2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策略
2.1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保障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明确出课堂实验实训教学目标,能够对课堂实验实训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设计出难度适中,切实可行,可以评价,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能够增加学生实验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完成一个个实验实训任务,获得有效的发展。
比如在实验实训教学中,这些目标设置就是较为成功的。比如,能够应用本课所学的理论知识,评价人体力学在护理操作中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无菌操作原理,编制出一套有新意的6项无菌操作程序等等。只有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在目标的引导下,有效参与实践,完成实践任务,不断提升实践技能,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2.2 精心设计教案
精心设计教案是保障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基础。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收集整理各种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要能够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善于挖掘教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能够不断丰富教案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案设置中,要避免内容的重复,保障学科间的内容上的衔接。能够找好课堂实验实训的切入点,突出重难点内容,适当安排演示实验,安排一些学生的创新成果,以更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通过对教案的精心设计,为实验实训课堂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2.3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项目任务教学法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实训教师是知识技能传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技能。在基础护理实验实训教学中,病史的采集及评估、病例分析、护理程序设置、护理措施制定、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操作后的护理过程总结都是由教师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师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基础护理实验实训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能够以项目任务教学法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
推行项目任务教学法,学生需要亲自参与实践过程,学生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确定目标任务,制定实践步骤。学生需要自己设置护理程序流程,选择仪器设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搜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验资料,党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引导就可以,学生始终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任务,学生需要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实验实训模式能够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能够发展学生的实验实训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 通过多元化、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培养实用人才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目标是为了通过实验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护理技术,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因此,在实验实训教学中,要能够以临床需要为中心,进行实验实训的内容选择,完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要能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临床技能和实践性环节教学内容。要提升学生的临床应用技能,在实验实训环节们可以通过情景演示、录像观摩、实验室操作训练、模拟人体操作、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多元化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对人才进行培养。要能够实施分层技术训练,通过分层训练的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专业专项技能,发展学的综合职业技能。要能够通过多元化、分层次的技能训练,有效培养护理技能型实用人才。
2.5 灵活利用示教手段
示教是一种传统实验实训手段,是保障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虽然,现在提倡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但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示教手段的灵活应用也是必要的。作为教师,要灵活把握示教的时机。在学生操作前进行示教,是为了让学生对新操作技术的程序、要领和操作步骤规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其示教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操作要领,能够逐渐熟练地进行自主操作。在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及提出的问题,适当通过示教的方式进行问题处理,通过这种示教方式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进行引导。在学生实践操作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示教。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总结性的处理。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虽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必要的示教还是不可缺少的,示教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有效保障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
2.6 完善考核评估环节
完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环节是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主要是对学生操作过程,操作技能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完善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环节,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完善预习阶段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病例设计内容是否新颖,学生设计方法有无创新,设计方法是否可行,学生实验实训用物准备是否齐全等多方面的评价。第二,完善实验课堂表现评价,这主要是对学生课堂表现情感态度,课堂操作是否规范,课堂操作是否具有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三,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这主要是对学生操作程序是否完整,随机应变能力是否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要通过完善评价过程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实训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要通过创新评价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训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总之,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通过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将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去,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高职护理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肖勤.浅谈如何提高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质量[J].品牌(下半月),2015(4).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1.前言
对于护理专业而言,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理论和实践的良好结合。护理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学生将来的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护理实验教学方法对于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
2.方法
本文研究主要通过,发现研究本人所在医学院护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本次研究主要通过观摩课堂教学,访谈教师和学生来获取信息,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策略。
3.结果
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分析,当前笔者所在学校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存在下列问题:
3.1教学目标局限
目前,关于护理实验的教学目标还主要局限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教学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各个教学模块的具体要求制定教学规划安排,并确定相应的评分和考核方式。尽管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引导和要求下,学生最终可以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但是教学目标中,欠缺综合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护理技术的全面提高。
3.2 教学思维固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调操作程序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的领悟操作流程而是采取死记硬背的办法,被动的接受和学习教师的操作。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力,无法让学生自觉思考和解决操作中的实际问题。
3.3 教学方式单一
在实验课之前,教师一般是教学进度的制定和执行者,其会在每节实验课前为学生提供各种实验用品。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也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和引导分步骤的进行重复训练。这样的教学活动很明显让学生处在被动地位,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这样以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学生很容易在实验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或者是将兴趣狭隘的局限在某一实验,忽略对实验过程中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比如在静脉输液实验中,大部分的学生把兴趣集中在静脉穿刺上,不关注输液的前后的准备工作、病人反应的观察、病人心态安抚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即便熟练掌握了穿刺操作,学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也可能会不知所措。
3.4 教学和实践脱节
实验教学与实践的脱节,首先表现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反复要求学生要将示教病人作为真实病人看待,但是效果不佳,学生的操作过程往往缺乏对模拟病人的尊重及责任心,缺乏与病人的交流。随着医院和医学的发展,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涌现和交叉,但是护理实验教学当前发展较为滞后。在临床上的护理文件书写和记录方式已经有了新的要求和规范,但是这些变化在教学中体现较少,不利于学生了解目前临床实际状况。
3.5 教学评价单一
当代护理学强调要将病人放在中心,以病人的舒适和满意作为工作的导向。但是现行实验操作考核方式基本还是按照每项操作完成情况为标准。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过于关注基本操作流程的每项步骤,生硬死板的模仿老师和教学材料中的每个动作,却缺乏对病人是否舒适和满意的关注。从护理工作的本质而言,其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让患者舒适就医。护理实验教学评价的单一偏离了这一宗旨。
4.讨论
要想最大限度的提升护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推动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从下列几点进行改进:
4.1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体验场景,让学生如临其境,增强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和临床病患护理相接近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和学生便在这种情境下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情景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和实验课所习得的技术进行良好的融合,增强其对知识和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2角色扮演法
过去落后的护理实验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操作技巧的反复训练,缺乏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关注,影响学生积极性和潜能的开发。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是患者,为了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护理角色,感知病人的痛苦和紧张心理,可以让学生多多进行角色扮演,换位去感受不同角色的出境,用表现的形式去完成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法, 可以让学生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促进其今后对病人需求和心理的关注,还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一名合格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改进,促进其能力的提升。
4.3日志记录法
护理日志记录是护理人员每次实验课后对自己操作、观察和实验中所思所想进行记录的工作。日志记录,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学习和实践的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护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护理日志记录进行严格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写日志记录的好习惯,规范其记录格式,引导学生在日志中进行思考和主动提问并给与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4活动竞赛法
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勇于上进、积极探索的阶段,任何一项工作他们都想做到比别人好,并且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注。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胜和竞争心理,将公平竞争机制纳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在每节实验课结束之前,教师可以留出一些时间,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间的学生进行相互抽查,了解对方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抽查的结果,教师要给予公正的评价和总结,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完成情况,还要关注学生护理职业素养的表现水平。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便于其明确不足。
参考文献:
[1]邢彩霞,王丽.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6(1):94-96.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我院2013级与2014级护理学生各100名,随机分班,年龄为14岁~16岁,平均年龄为(15.4±3.2)岁。其中,在2013级100名护理学生中,男生8名,女生92名;在2014级100名护理学生中,男生7名,女生93名。两组护理学生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
2.方法
高职护理儿科护理教学有120学时,实验课时为3学时,均使用《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这一教材。实验教学内容为更换尿布法、给药法、颈静脉穿刺法、股静脉穿刺法、约束法与温箱使用方法等。2013级护理学生由2名教师带教,采用传统教学法,由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护士自主练习;2014级护理学生由2名教师带教,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法。在操作前,教师先利用流程图讲解操作过程,然后详细解答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在护理学生练习期间,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后及时指导和纠正。
3.教学评价
本次研究以约束法与更换尿布法为考核项目,采用统一评分标准,由带教教师负责考核,采用“一对一”的考核方式。
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统计学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比较2013级与2014级护理学生的成绩
2014级护理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护理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2013级护理学生,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对改革后教学方法的评价
2014级护理学生对改革后教学方法的评价较高,教学满意度超过90.0%。其中,对教师带教态度满意度为95.0%,对教师操作满意度为98.0%,对教师解答疑问满意度为96.0%,对护理知识与操作掌握满意度为97.0%。
三、讨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儿科护理教学应适时改革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实验课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细化教学步骤,规范护理教学。上课前,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护理操作流程图;上课时,教师可根据流程图,向学生讲解更换尿布法、约束法、温箱使用法等,边示范、边讲解,然后将3~4名护理学生分成一组进行训练,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答护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纠正护理学生的错误操作。此外,教师还要完善考核内容,评价护理学生的操作熟练度、语言沟通能力等。在护理操作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满怀热情,掌握护理操作技能,提升语言表达与应变能力。研究结果显示:2014级护理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护理操作成绩得分均高于2013级护理学生,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014级护理学生对改革后的教学方法评价更高,各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均超过90.0%。其中,对教师带教态度满意度为95.0%,对教师操作师范满意度为98.0%,对教师解答疑问情况满意度为96.0%,对护理知识与操作掌握情况满意度为97.0%,这说明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效果明显。综上所述,改革高职儿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后,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范丽玲,杨凤仙,余佳.高职儿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护理教育),2007,(17).
[2]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护理教育),2014,(7).
[3]赵秀森,宫恩秀.积极创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J].护理教学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