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教育范文

生物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教育

第1篇:生物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物教学;方法;探索

最近几年,国家着力进行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但笔者通过研究我国当前中职教育现状发现中职教育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问题。中职学生都是不能顺利升入高中的学生,本身不具备较好的学习态度,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如果在中职教育中教师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而不顾学生的亲身感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那么更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形势下,中职学校的生物教师必须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引进新型教学方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保证中职学生早日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一、及时引进先进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教学不应只重视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理论知识而应该将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学建设要与当前市场需求相适应。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中学教育,有着较强的教育针对性与专业性,应该利用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将传授给学生丰富的技能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当前市场需求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二、要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笔者调查了学生对生物课的看法,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重视生物课的学习,认为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利用各种策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性,重视开展思想教育。如讲解生物学的发展史,讲一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等,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激素等。

三、帮助学生夯实生物学基础

通常情况下,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不能与普通中学相比,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中职学生认为生物老师讲课速度较快,学生不能理解。因此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特点,适当放缓讲解速度,帮助学生夯实生物学基础,才能进行深入学习。如果学生具备了坚实的基础知识,那么在实践学习与动手训练中就能解决各种问题,如果学生不具备生物学的基础知识,那么就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在生物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生物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较为抽象的问题转变为形象直观的学习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多媒体可以播放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多种课件,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景,因此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针对市场需求科学设计实验

实验课在生物课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学好生物课就需认识到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学生在生物实验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发展专业技能,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因此做好生物实验实训教学,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学校要在实验实训室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在设计实验实训内容时,要结合实验实训的开展顺序进行,逐步减少理论验证、基础知识方面的实验,大量增加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实用性的实验,保证实验与当前市场人才需求方向相一致,才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总之,中职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所以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好生物的重要性,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物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发展创设教学情景,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引进新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提高专业技能,才能早日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参考文献:

[1]姚虹.浅谈提高中职生物教学成效的方法[J].新校园(中旬).2016(04)

[2]杨慧娟.浅议人文关怀下的生物教育生活化[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6)

第2篇:生物教育范文

生命教育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让学生懂得人的生命的意义所在,从而让他们爱惜生命、尊重生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等生命,增强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在美国,刚开始的时候生命教育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通过生命教育使得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正确对待生死的态度,并用正确的方式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各种媒体常常会报道一些青少年杀人或轻生的新闻,听到这些新闻不禁让人感到震惊,同时也让人感到唏嘘不已,小小年纪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根据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死亡大多都是自杀。青年人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手段来对待自己,对待挫折,为什么如此轻易的就放弃了父母给予你的生命,在做抉择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养育自己的父母,想想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应该懂得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世上最悲哀的事情。综上所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人民的希望,加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只有增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才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正确地对待生命,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青少年轻生的问题。

二、生命教育在生物课教学中的目标

(一)帮助学生认识生命

从生物学的第一节课就讲解了它的概念,使学生明白生物学就是在探究地球生命的规律和现象的一门学科。教师通过对人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的讲解,要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可贵。第一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生命从孕育到发展的不易,不论是大自然的生物还是人,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是可贵的。第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让他们明白生命既伟大又渺小,既坚强又脆弱。第三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生命的内涵,生命既具有共同性,又充满独特性和差异性,也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每个生命的存在价值,进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引导学生欣赏自我的独特,发现自己的潜质,将生命蓄积发挥出来。

(二)让学生懂得欣赏生命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教师通过在课上对地球生物的形状和体态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这些形形的物种各自所蕴含的美。但是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因此,在讲课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我们应该懂得欣赏生命。

(三)培养学生懂得尊重生命

当学生认识了生命,领悟了生命的奥妙,感受到生命之美,就会欣赏和赞美生命,进而逐渐形成一种尊重生命的信念。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关注所有生命所依存的环境,尊重生命,保持其安全性和自然性。作为教师要言传身教,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从而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会尊重和关怀他人的生命。

(四)激励学生要珍惜生命

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命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做起,我们要教导学生不践踏小草,不攀折花草树木,不食稀有的动植物,不欺负小动物,不浪费作为实验材料的动植物,不过度消费,不浪费资源等等,给学生一种和谐的氛围,培养他们爱护生命的意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生命的内涵。

三、利用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物学的学科之便,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真正地体会到自然界中生命的奇特和脆弱,让他们懂得生命是可贵的。因此,人类与大自然必须相互依托、和谐共存。

(一)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生命的伟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大量的生物繁殖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命在大自然中孕育与生存的艰难。如《人的生殖》可以让学生看录像:男性每次可以产生几亿个,这些,在到达输卵管时只剩下数千个了,最后能够与卵细胞结合的只有一个最健康、最强壮的,受精卵在母亲子宫内发育十个月才能出生,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最优秀的个体。通过感恩父母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体会生命的可贵和伟大。

(二)让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

电影《2012》曾一度热播,该电影将所有的可以想象到的自然灾难集于一体,面对灾难的人们的无助和生与死地挣扎的场景不禁催人泪下,每每想起这部影片都会让人感叹不已。通过这部影片让人感到面对强大的自然灾害,能活下来是多么美好,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的生命显得多么渺小,还有什么能比死亡更容易,还有什么能比倒下更有力。面对强大的自然灾害,我们都是很无力,但是我们在和自然的相处中,是否珍惜了我们的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些资源,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更是我们应该传递给学生的,让他们作为人类的正在成长的新一代,一定要热爱地球生物,热爱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学生意识到生命并不长,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热爱我们自己的生命。我在课上边给学生讲解我们的各个器官的功能和结构,边让学生看人体模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的薄弱和奇妙。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感恩惜福,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实验是生物学的常用手段,实验中我从不随便处置实验材料,尽量节约实验材料,特别是用到了动物的一些实验,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蚯蚓的运动》等,都要求学生爱护进行实验的小生物,让他们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很宝贵的,都要珍惜。

四、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

新形势下,面对青少年不断迷失地自我,加强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因此,生物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应另辟蹊径,开拓创新,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笔者根据自已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做以下总结:

(一)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开放

首先,开放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开放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的同时,也要引进一些与生活习习相关的实例,将课本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其次,开放教学的形式。尽可能地把学生带入自然和实验室和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欣赏,让他们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互依托,让学生懂得要珍惜生命,爱护我们的大自然。

(二)多举行一些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例如,通过假日或是课余休息的时间来开展一些关于生物学内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首先要让学生自已选择自已喜欢的课题。诸如《中学生的用眼卫生》《蔬菜的保鲜方法》《酸奶的制作》《中学生的合理午餐》《中学生吸烟问题及现状》等等。另外,研究活动自主设计,研究过程自主安排,有个学生做食品安全调查时,让同学购买的6袋平日从小摊,路边小商店买来的零食,竟然有5种都没有生产日期,更不知其中的食品成分是什么了,悲剧不是没有发生,各种由于食用了不安全的食品产生的惨痛的事件太多了,学生对我说再购买食品时一定会注意它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址厂名、生产许可证、组成成份(营养成份表)。通过这个调查活动,让他们知道了原先那种生活习惯是对自我地不负责,是生命意识的淡薄。最后,呈现并讨论各自的收获。经过自已认真的实验和调研,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了生物学和我们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使他们更加意识到人与大自然和谐工存的重要性,由此也培养了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

(三)引导青少年多参加一些有关生命议题的活动

第3篇:生物教育范文

关键词:弊端;复杂科学;初中生物;特征

一、线性思维方式造成的弊端

1.知识本位倾向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直以来,生物教育强调“刺激―――反应”,认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得”。这一简单线性思维方式,仅仅将学生视作个体信息的处理者,忽视了人脑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特殊的认知过程这一本质。造成了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强调“接受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简单化,偏重于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思考和整和,教学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由此学生必然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缺乏体验的能力,更缺乏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生物教学中的应试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当前,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标准仍很简单―――成绩。教师通常通过加班加点、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等短平快的方式来应对各种考试、评比。生物教科书中规定的必做实验,有85%的教师和学生懒得去做,即使考也可以变做实验为讲实验,学生亲自做实验变为听实验。所谓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也只能“望本兴叹”。这种现象严重扭曲了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育教学的功能,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真。

二、复杂科学视域中生物教育的特征

1.生物教育具有自组织特征

自组织是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首先学生作为个体生命,是自然生命,具有自组织特征;能主动地从外界系统中获取阳光、空气、水分等营养物质,自主地生长;同时从学生的精神生命看,学生能主动地获取书本知识、社会经验,不断调整自己与外界的相处方式。在自组织的启示下,教师必须重在引领、激活学生的自组织系统,唤醒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其次,生物教学系统具有自组织特征。这里至少存在教师系统、学生系统、教材系统。这些系统在教学活动中经过其内部和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逐步向合理、有序化发展,呈现出教学的无限丰富和发展性。这里教师要起到优化教材系统,积极激活学生系统的关键作用。

2.生物教育具有非线性特征

一直以来,在线性思维的指导下,人们在生物教学中认为,人的发展是线性的,可以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被测定分解为一个个小的不连贯的步骤。强调行为的客观性和因果制约性,追求因果的透明和相互作用的简单性为求在每一种情形中都辨认出原因和结果。实际上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可变性。而教育事件的发生与否还取决于具体的情境等随机出现的条件,基于此我们不能对某一教育结果的出现作简单归因,也不能对即将出现的教育效果作断然的预测。因此要求:①教师要不断提高示范、引领作用,重视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要自觉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鼓励学生的“超越”“质疑”与创新。③重视学生的实践探索与亲身体验。重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④重视挖掘和利用生物教育的资源。

3.生物教育具有整体性特征

整体性是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系统的整体行为决不是所有局部行为的简单相加,一般情况是整体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因此生物教育不能简单地分离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确认教学是师生精神生命共同生长的过程,不能还原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从生物教学的总体上去把握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师生充分交流这一关键。对生物教学内容不可分离得支离破碎,不管是介绍人、其他生物,还是环境都要从生物圈这一整体去理解把握。生物教育整体性关注青少年生命整体的发展,明确认识生命发展的复杂性,以期实现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总之,生物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系统,一是要注重体现系统的整体性和自组织性的理念,从而克服传统生物教学的片面性和强制灌输性;二是要以非线性、开放性、不确定性等复杂性思维方法为指导,优化课程组织、教学过程与方法,使生物教育从简单、封闭、线性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走向健全、科学与高效。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J].课程.教材.教法.1990,(04).

第4篇:生物教育范文

一、主体性特征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课堂中心要由教师转向学生,变教师主演为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展和完善个性,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学生主体要依靠教师主导,教师主导巧在引、妙在导。“引”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从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营造轻松、幽默、新奇的课堂氛围入手,构建层次丰富、结构严谨的“启发-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用完整有序的和谐美、严密谨慎的逻辑美、弛张有度的节奏美、激思探微的启迪美,使主体获得精神情感上的满足,把学生的学习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起求知欲。“导”是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分析、归纳、验证;指导学生自己去置疑、析疑、答疑;指导学生自己去争论、发现、创新。

二、全面性特征

中学生物教学肩负着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和挖掘学生的潜能的任务。因此要正确处理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教学与部分尖子培养提高的辩证关系,教师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①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人才观和质量观,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发展变化的目光看待学生,寻找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取长补短。同时要改革传统的唯分数测试,全面合理评价学生。② 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的难度、进度要以中等生为依据,同时兼顾上下两头,既让优秀学生有发展的空间,也给后进生提供进步的台阶。在教学设计和教材处理上,面向全体学生,分成易、中、难渐次递进,实施分层目标教学。③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广泛、平等地参与课堂演练、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杜绝只让少数学生动手实验。

三、创新性特征

课堂教学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锐意开拓,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用新异的方式处理教材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求异是创新的核心,毅力是创新的品质。生物学科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有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课堂上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显现。在教学内容上及时引入生物科学发展成果,以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实施主体教学,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改课堂演示实验为边讲学生边做实验,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开展科技活动“三小”(即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竞争,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5篇:生物教育范文

生物科学的学习不能只是固定在课本上的惯性知识,对于生物学的学习应重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用理性和感性两方面情感来理解生物知识,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将人文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强调思想教育,提高人们的精神层次。

关键词:

人文教育;生物教学;渗透

生物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的是生命活动和生物现象及自然规律。学好生物学,才能为以后其他跟生物相关的后续学科的学习进行良好的铺垫。人文教育是指除了正常的教课和授课方式之外,对于人们文化、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人的精神理念,重点在于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们的精神品质得到提高。培养这种精神的方式有很多,包括良好的文化气氛营造,反复的传输文化知识,重复进行文化熏陶,以及传统文化的感染。重视人文教育,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精神品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帮助。

1.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的目的和意义

1.1人文教育对于生物教学起到的作用

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物质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对于情感精神方面的欠缺,需要更多时间的学习来弥补。人类的进步不仅表现在物质文明进步,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品德高素质的人格形象,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物质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人都变得漠然,那样与我们期望的和谐社会就是南辕北辙了。生物学科的学习光靠对知识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这时候就会体现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教育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改变传统授课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1.2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人文教育对于人身心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生物课程作为在初中到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刚开始学生对于这一门学科的理解是不够的。虽然其强调对生物和自然的理解,也是最接近人身的一类科学,但是对生物知识某些方面的理解还是非常困难的。比方说基因的遗传和染色体的存在,这些知识听起来特别抽象,而且复杂,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按照合理的方式推理出来。生物的演变和进化都是自然规律,随着学习的递进,层次也要对应的提高,只有通过人文教育合理的教学和指导方法,才能教育出德才兼备的适合社会的人才。

2.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2.1课堂上通过生物历史,渗透人文教育

生物这门学科其实特别具有趣味性,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发现。知识是枯燥的,但是授课方式可以是有趣的。既然生物从地球存在就已经存在,那么对于生物历史的学习也是必要的。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本上也有介绍人类进步对于生物知识的了解都具有哪些非常重要阶段,古代或者现代科学家都对自然生物科学做出了哪些贡献。科学家们的坚持不懈精神也会对学生学习有所启发。国家和民族自豪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生物的历史证明比如琥珀、化石等,都是自然界非常美丽奇妙的存在。学生通过人文教育的学习,加深知识理解,巩固和掌握课本知识。

2.2课堂外走进大自然,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历史,也可以走出课堂,在课下走进自然博物馆或者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环境的神奇和无限魅力。生物知识的学习不局限于课本,眼光放长远些,走出课堂,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和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由于学生大多好动活泼,所以课外活动尤其能吸引学生,并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和补充。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知识竞赛等,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主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知识储备。

2.3改变教学观念,根据环境适应学生

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教育者和接收者等方面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人文教育在生物课堂的渗透意义重大,尤其对学生的好处也是很多的。传统教育方式强调知识的记忆,这对现在要求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然是不够的。如何改正以往重视成绩,急功近利,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的传统思想,以及正确对待学生学习知识,才是现阶段教育者应该思考和完善的。学校做出教育观念的改革,才是对学生和教育者们的极大帮助。

2.4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光是课堂上书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索,除了正常的上课之外,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多多走出去,去发现探索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学问,在实践中加强知识理解,并对书本知识作补充。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载体,应帮助同学更好地进行知识理解。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进行知识系统改革,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等。适当的开展一些研讨会,知识竞赛比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更能帮助老师发现学生不足,因人施教,真正做到教育有效。教师的行动和教育方式往往是学生很好的学习对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如果教师能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那么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的渗透也是容易实现的。

总的来说,人文教育能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并真正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发挥人文教育的最大优势,需要通过改进学习教育办法,学习课本内外的更多知识,加强教师和学生素质修养,这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

作者:徐静洁 单位:昆山市新镇中学

参考文献:

[1]谭艳秋.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

[2]刘满希.努力发掘生物科学史在教学中的人文价值[J]生物学教学,2007(06)

第6篇:生物教育范文

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理解生命的精神本质,让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校园是寄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在教学中开展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是一种主要的方式,生物课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新生物教材中编排了许多有关身体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生物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渗透生命安全教育。如教材中“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内容,就是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非常优秀的资源。通过学习癌症的成因,即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内因不容易改变,但外因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如吸烟、吃熏制食品、地方腌菜、豆腐乳等都可以对人的各个系统器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比如腌菜和豆腐乳这些学生经常接触的食品,由于其腌制和保存时间过长,容易使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食用后往往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建议学生远离这些隐含风险的食品,帮助学生养成“内外兼修”的生活习惯。

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

安全教育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心智发展不成熟、不平衡,对外界刺激容易产生过激反应。在生活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起伏、变化,比如遗传基因影响、社会环境因素、心理素质因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容易被忽略,长此下去,会造成学生心理偏差、甚至畸形,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更应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调节学生的心理活动,疏导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走向健康发展的大道。如在学习个体发育和遗传学内容时,教师可从生命的产生讲起,每个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这是所有人共同的起点,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基础——细胞,而且每个细胞的结构和物质构成基本相同,细胞组成了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包括人的大脑和神经,从这些引申出所有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智力水平相差无几,以破除部分学生的自卑心理,打破心理束缚,重燃努力奋斗的希望。同时,每个人都继承了父母的遗传基因,表现出各不相同的个性特征,但正是这种差异才构成了丰富、精彩的社会生活,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遗传个性虽然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去改造、适应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创造条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但可以有相同的结果——成功,正所谓“殊途同归”。我们常说人的心理是最强大的,是所有事物都无法战胜的。培养一个具有自信、向上、勇往直前精神品质的人是所有教师肩负的重任,它甚至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三、生物教学中渗透青春期

第7篇:生物教育范文

1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是以应付考试,特别是应付升学考试,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涉及到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心理、身体健康、劳动技能等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因时代不同、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在现阶段文化科学素养方面,除文化科学知识外,还要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试教育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方面只突出智育,忽视其他方面,以文化课考试代替了素质的全方位要求。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教育的平等。现代的教育质量观是“卓越教育”,既求公平又求效率,所以基础教育的重心应从少数“重点校”转向大批“薄弱校”。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应成为我们实现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最完美的途径。应试教育是只抓少数尖子学生,放弃整体学生的“精英主义教育”,既谈不上公平,更谈不上效率。素质教育的价值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因为少数的精英可以引进,但整个国民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

素质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随着终身学习社会的到来,基础教育不过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而非“终结教育”。现代学校担负着两个课题:一是促进“人格形成”;二是促进“学力形成”,这种学力是由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可持续独立学习的态度这三个要素组成。学生时期是主要的学习时期,既要学会立足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本领,更要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学校应创造适应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教育体制,形成学校适应学生的校园文化。而应试教育则急功近利,为一时的分数的提高而排斥其他。

素质教育注重开发个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发展,而创造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学校的功能首先是发展功能,而不是选拔功能。因此,学校应从传统的偏重单向灌输知识转变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有机会把某一方面的潜在的才智得到良好的启蒙、发现、培植和发挥,从而高于一般人。而应试教育注重的是选拔,就很难发展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树立生物学教育的素质观。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科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的。在生物学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在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讨生物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中学生物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生物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并有一定创造性的人。这就是生物学教育的素质观,从这样的素质观出发,在生物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把握以下几方面:

2.1 政治思想、道德行为素质。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生物教材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生动。如世界是物质的原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是酱遍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观点在生物科学中几乎都可以找到例证。再如,结合教材内容可以讲解《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渔业法》、《婚姻法》等法规,帮助学生树立法制的观念。

2.2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要面向未来。从未来需求来看,科学教育要把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品质、科学价值放到和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样重要的位置。

2.2.1 科学方法。生物学教学除使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方法;分析、概括方法{类比、推理方法;科学假说方法等)之外,更需要的是训练学生学会科研方法(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设计构想、整理分析结果;实验工具、实验材料的选择)。生物学教学中观察实验,不仅是为了印证某一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而且是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

2.2.2 科学思维。素质教育强调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此,在生物课堂上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由微观到宏观、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生物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能力;对生物学概念、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自学和阅读能力。现行的人教版初中、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选取、体系编排、文字叙述、插图、练习等方面都注意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虑教法的同时,也要研究学法,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2.2.3 科学态度、科学品质。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3 心理素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

2.3.1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介绍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发展的来龙去脉,生物学事实的发现过程、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的生物资源等知识时,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并由此激发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2.3.2 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让学生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土地、粮食、人口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利益、关心地球的生存条件等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生物课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人不能被动地等待淘汰,而是要主动地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中学生应该学会多种本领,增强耐挫折的能力,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

2.3.3 培养学生勤奋、坚毅、合作的优良品质。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自制的意识和品质: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第8篇:生物教育范文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涵义 生物学教学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教育应该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但现实情景却不容乐观。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调查表明:“在4622名学生中,特别想自杀的占17.4%,曾经想自杀的占4.9%。据卫生部近期公布的调查,15至34岁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并不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疑难病症,而是自杀,且自杀者年龄越来越低龄化。”[1]屡见报道的青少年自杀、伤害等现象告诫我们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青少年学生要学会珍爱生命,学校要实施生命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1.生命教育的涵义

生命教育就是关注生命发展的教育。通过对生命知识的学习和体验,让个体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感恩生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生命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健全的人格。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帮助青少年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独特的生命,并使自己的生命与宇宙和自然和谐发展。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让个体有丰富的生命涵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幸福的人。

2.生物学中的生命教育

有关专家认为:“个体有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比其他课程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2.1在生物学教学内容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对它充满了兴趣和好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有关生物学教学中的相关内容渗透生命教育。如教学有关生物生长、发育的内容,被子植物的繁殖要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然后才能发育成果实、产生种子,其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能形成生命的源泉――种子,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在生态系统的教学中,我们要学生去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与其他生物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需要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否则,将会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通过类比学习,学生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人不仅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而且是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单位,人类不仅要爱护自身的生命,而且要爱护其他生物的生命。我们应通过这样的比较,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使学生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尊重人类的生命,同时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并在学习中帮助学生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主动去适应他人、适应社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2.2通过实验与实验探究进行生命教育

实验与实验探究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生物教材中安排有许多有关生命教育的探究实验。教师可以开设救护知识课程,学习咽喉哽塞的急救、人工呼吸、心外复苏等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急救处理常识和能力,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承担应尽的人道主义责任,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和紧急时刻的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探究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温室效应对人类和自然界造成的威胁,酸雨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等等,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观念。

2.3结合相关专题活动开展生命教育

相关的专题活动可以成为生命教育的载体,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推动学校生命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悟到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重要性。目前社会上许多热点问题都与“生命”这一主题有关,教师结合生物学的教学,组织讨论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意义。如:讨论“克隆人”所引发的生命伦理问题,引导学生就“是否应该进行人体克隆”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体会生命的真谛,从而端正自己生命观态度,形成健康的关爱生命的行为。又如通过“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的系列讲座,教育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尊重异性的个体差异,形成健康的青春期性心理。同时结合“非典”和“甲型H1N1型流感”等传染病,让学生了解传染病传播的途径,重视传染病的危害性,学会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传染病,科学、有效地应对传染病,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确保个体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可结合人体胚胎发育的教学,以科学唯物主义观点理解生命的诞生与演变,理解个体与环境的联系,欣赏生命的诞生,珍惜和珍爱生命。还可进行适量的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教育:结合“6.5环境日”、“4.12地球日”、“5.22野生动物保护日”、“12.1爱滋病日”,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态危机,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学生参加“救救濒危野生动物”之类的生物竞赛活动,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现代生命教育认为:“生命是教育的元基点。”教育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当以人的生命为本,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所以教育首先要关注“生命教育”。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要把不断充实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生命教育融入于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序言.

[2]王学风.中小学生命教育论纲[J].教书育人,2003,7.

[3]易培录.试论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与管理,2004,(26).

[4]方显岩.生命教育――思想品德新课标的亮点.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4,(10).

第9篇:生物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课程渗透;生命观;应用策略

生命教育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而逐渐衍生、发展和成熟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将生命教育融于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引导学生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有助于开展高质量的初中生物教学,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同步健康发展。

1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利用生命教育创新生物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和标准,生命教育受到更多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生物教材内容一直在不断丰富、更新和变化,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满足学生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的双重需要。全新的初中生物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前景、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教师可以对初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分析,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生命教育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以初中生物教材为中心,教师需充分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密切关注,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学习技巧、能力,将生命教育渗透进初中生物教学之中,以增加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2]。

1.2利用生命教育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将生命教育渗透进初中生物教学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帮助学生就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面向学生进行详细、全面、深入的讲解,提升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感,拉近学生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初中生物知识,而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自主性,促进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展开。

1.3利用生命教育促进师生交流沟通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对于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学习观念,教师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鼓励能够提升学生的信心[3]。生命教育的展开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的问题

2.1初中生物教学观念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仍然只关注学生成绩,不能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目前仍有一些初中学校对生物课程的安排和教学内容没有投入应有的关注和重视,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其他文化课分数而直接或间接地忽略了生物教学,“占课”现象频有发生,使学生对于生物课堂的了解不够,更是限制了生命教育的遍及和发展。

2.2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守旧

生物教学课堂绝大多数仍以教师为主体,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在一些农村学校,大部分生物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导致初中生物课堂局限于教材,形成了死板、无趣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逐渐失去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兴趣。这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的初中生物教学,很难让学生感受到生物这一学科本身具有的魅力,对生命教育的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大阻碍。

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3.1通过生命教育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实现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首先需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生物日常教学中,需要时刻注意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充分探寻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评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展开个性化教学。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引导者,更是陪伴者和同行者,需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自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生命教育教学方式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生命教育的开展还需要持续性和多学科协同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生命观念。

3.2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

孕育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开端,也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起点。从孕育生命这一角度来看,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接触生命并认识生命[5]。例如,初中生物教材中“认识生物”这部分内容中含有大量关于生命的知识,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由浅入深地为学生介绍生命,加深学生对于“人”的认识、对于“生物圈”的认识,在拓展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与生命教育联系在一起。在“认识生物”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教学中,引导学生意识到人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其他生物体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构成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生命体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在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和思索。

3.3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在学生以后的终身性学习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接触世界、走进世界。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对于生命的意识,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进而更好地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探索和考虑的一个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被子植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们提问,你们喜欢花儿吗?由此引出植物开花需要的条件,然后上升到学生的实际行为,让学生们明白随意践踏植物、攀折植物等不良行为背后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被子植物,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被子植物的良性循环中感悟到生命的含义,进而规范自身的行为,学会珍惜、关心和爱护生命,以实现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3.4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延伸生命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生命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需加强对“保护生命”意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们明白生命既具有独立性,生命与生命之间又具有共存性,生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密不可分。例如,教师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充分引入生命教育。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一段关于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引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对象“生态系统”,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周围存在的生态系统,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引导各个小组就“生态系统中存在的某个环节如果遭到破坏,那么整个生态系统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从而让学生们意识到生命之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生态系统和生命的认识,促使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延伸和扩展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形成保护生命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