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教学范文

生物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教学

第1篇:生物教学范文

新课程明确要求,生物课程实施过程不能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总结,积极培养学生寻找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包含三层含义: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倡导全体教育,也就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传统的生物课程教学相比,新课程尤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新理念下的生物课程安排更加致力于打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课程体系,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即个性化的发展。

生物课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努力提高探究学习能力,提高主动学习意识。心理学有这样的认识,思考最容易引起人的探究反射,学生拥有强烈的质疑解惑的想法是他们能够积极思考的潜动力,是实现学生从质疑到释疑的一个必然转变,它的意义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运用自己已学会的知识去认知新知识。这是增加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必经之路,是教师讲授与灌输所无法超越的。

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模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可以指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例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分为两个小实验,教师上课的时候令学生找出科学家的研究思路,然后自己解决问题。查找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有关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艾弗里的实验的原因,蛋白质和DNA分开的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含硫量等,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这样可以为学生后面学习作好铺垫。教师再进一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步骤,提示学生记下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并加以讨论。教师接着再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比较之后学生很容易会得出结论: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也很低以及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并且会通过实验知道实验得到的DNA蓝红兼备,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这样一来,学生就对这一块的知识有了一个深度的认识,这是通过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学生也容易接受。

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分析时如果一味力争对问题的“全、透、细”,学生并不一定真正掌握,甚至对学生学习起到阻碍。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双方互动,要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并且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对兴趣起到激发作用,也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生物课也要努力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科学素养,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在学生平时的学习同时加以培养,在探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推理方法和科学品质。

在学习生物必修模块2中的“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时候,就可以运用这一方法,这比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效果要好得多。教师主要是做好课堂设计,这一节课可以这样安排,首先明确学习的目的,让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具体操作:教师要结合课本使学生认识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基本内容,理解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却难以把不同生物之间的性状进行移植。进而让学生积极寻找不同种生物之间移植的方法,自己提出问题,寻找原因,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不仅对生物产生兴趣,而且会自己找出杂交的不亲和性等原因。学生会了解到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亲本的完全一样,并且能够把整节的知识点加以巩固。这样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去讨论,他们会发现许多问题,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学生想到了这些,这一节的教学计划也就完全实现了。学生也就很轻易地掌握了科学家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的原因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还能在这一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假设、设计,独立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那就再完美不过了。特别是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时候,再让他们仔细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并及时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即剪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经过这一番强化,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在平时的探究学习中进行大胆创新学习。

另外,学习生物还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要点,这是因为生物课本上的知识点很多都很抽象,并且有许多是无法用眼睛观察到的,这是学习高中生物的一个难点,在学习生物时学生无法直观地接受知识,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需要转化成形象的、与学生生活接近的知识来分析,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是最好的方法。在教学高中模块一“主动运输”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类比方法来进行学习,这其中,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通过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就能够主动分析出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教学中其他地方也能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并且效果非常好,学生也能从中做到知识的迁移,对今后的学有帮助。

第2篇:生物教学范文

一、精心备课,创造性使用教材

目前的新课标教材有多个版本,不同的版本编写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备课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版本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而应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也就是说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为了充分利用教材,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教师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教师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转变传统的授课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居多,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倦。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

1.通过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积极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在学习“性别决定”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咱们每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为什么有的发育为男性,有的却发育为女性呢?这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概念,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2.巧用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即使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

3.适度地宏观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我们应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偏离

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机、显微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教学仪器陆续进入了课堂,另外我们还可以在网上找到多种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声、色俱全的课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这比讲上一百遍“大自然如何丰富多彩”来得真实、印象深刻。而且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植物的生根发芽过程,展示生物的生理过程,模拟解剖动物、人体……从而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

四、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观和科学实践的能力

第3篇:生物教学范文

[关键词] 自制生物教具 新课标 新课改 必要性

一、自制生物教具与国情相适应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多,经济基础薄弱。表现在教育上,是学校多,办学条件差。全国中小学36万多所,且绝大部分在农村,严重缺乏生物教学仪器。由于教育事业量大面广,教育经费不足,完全靠国家投资购买大量的生物教学仪器,购置大批的生物实验设备来满足生物实验教学的需要,是我国目前的经济所承受不了的。“普九”后,教育投入是“地方负责、以县为主”。由于财政不足,无力保证公业务费,学校只有靠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来维持运转,加之“普九”后的还债和入学高峰的到来,学校出现了挤占生物实验室;只开演示实验,少开或不开分组生物实验等现象。

自制生物教具,无疑是开发并有效利用本地资源而直接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手段,有其独特的经济性。自制生物教具包括物品利用和物件代用两个方面,其材料来源广泛,有工业边角料、日常生活用品、废旧物品、自然物等,制作成本低,甚至无成本。国际上通常把自制教具称之为“无花费”或“廉价”教具。

面对目前这种缺生物教学仪器、缺经费的困难,一方面,靠国家较大幅度地增加教学仪器经费,依靠捐资和学校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就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动师生自己动手,自制生物教学仪器,加快生物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开展好生物实验教学。

当今社会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不仅仅国内在积极地利用这种“廉价实惠”的自制教具,就连国外也认为这种教具不需要研发,制作,流通所以花钱少,见效快,效果好,值得在广大中小学进行高效推广。

由此可见,自制生物教具是实验室建设自我发展,普及和开展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和途径,是加速实验室建设的基本途径,是与国情相适应的。

二、自制生物教具与生物新教材相适应

2000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由教学仪器研究所制定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但随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出台以及相适应的教材进入实验区,该目录所列的仪器和药品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就生物学科而言,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共有6册,涉及到14个实验操作,10个探究课题,4个模型建构,1个制作和16个生物技术课题。而现在中学所使用的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教材,必修教材有12个实验操作,选修教材有3个实验操作,没有涉及探究课题,生物技术课题等内容。新课标更加注重科学探究,注重实验过程,注重科学思维的建立。这样新课标下的实验室在生物教学中就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每一所中学都要创造有利于实施新教育的校内环境,就得适应课程改革在实验室新增必需的设备。

而生物新课标中,活动材料低成本化。通过自制生物教具,很多活动都不需要准备什么特别的实验仪器。除显微镜外,提倡尽量使用通用仪器和利用随手可以得的废久材料自制生物教具完成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倡导低成本、低损耗和简单易行的完成实验。可见,自制生物教具与生物新课标相适应的。

三、自制生物教具与中学生物新课改相适应

随着我国生物新课改的推行和不断深入,当前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崇以学生为主,以教具为辅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并以此作为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无疑实验设备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当前很多原成套仪器由于只能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而不能满足生物课程改革所要求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的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这些现有资源进行必要的扬弃或开发出这些旧仪器的新用途,使其物尽其用,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结合实际,研制出经济实用、高水平、高质量的生物自制教具,以填补现成仪器的不足或缺陷而导致的教学空白,为新课改添砖加瓦,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广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具自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使他们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享受到快乐的同时学到普通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很重要的,不但要保证教具的可用性,还要保证教具的科学性。这种课堂正好符合的当前社会的教育理念以及生物新课改的标准,是值得推广的。

在生物新课改的推行下,自制生物教具,作用巨大。

1.自制生物教具的教学性。自制教具“贵在适用”,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传授科学知识,让学生体会科学的真实性,,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自制教具可称为“实物教材”和“形象教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开创教学质量的新的台阶。

2.自制生物教具的不能代替性。与成品教具相比,自制教具增加了动手的过程和环节,它还具有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自制教具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成品教具所不具备和不能代替的。

3.自制生物教具改变了以往教师照图宣讲的老套的索然无味的教学方式,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突破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制生物教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制生物教具可以解决课本上比较抽象的知识,变抽象为形象,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自制生物教具与中学生物新课改是相适应的。

总之,自制生物教具好处多,意义大,与国情、新课标、新课改相适应,具有必要性。不仅可以解决缺少购买仪器经费的问题,更有利于中学生物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发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是发展新教学仪器的重要途径。确实,在我国提倡自制生物教具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美玲.生物实验探究与创新实践.中学生物教学,2001.

[2]赵占良.高中生物课标教材选修模块的特点和教学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4篇:生物教学范文

优美、幽默、简练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体现出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艺术。本文拟就生物教学的语言作些初步的探讨。

1 对于基本概念、结构知识、分类知识,要求用

准确的语言,实事求是、真实清楚地描述事物

的本来面貌,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生物课本中的概念,都是经过科学工作者若干次的试验,其形成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活动总结出来的。所以,对于这些知识的讲解,在清楚交代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应运用正确、生动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要求句句斟酌、真实清楚,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在讲解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从里到外清楚的交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使学生对细胞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有些知识在遵循事实的基础上,用诙谐的语

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有丝分裂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笔者编成如下顺口溜:前期――两消两现一散乱;中期――着丝点排在赤道板,此时观察最方便;后期――着丝点中间断;末期――两现两消解螺旋,中间出现细胞板。再如讲解微量元素时,编成这样的顺口溜:铁(Fe)臂(B)阿童(Cu)木(Mo),心(Zn)地善良,十分勇猛(Mn)。再比如讲非特异性免疫时,第二道防线即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时,可以这样讲述:“同学们可别小看了白细胞,它们可是人体真正的‘铁血卫士’,一旦发现了入侵者――病原微生物,它们就会紧急出动,从大街小巷中‘冲杀’出来(透过毛细血管壁),与入侵者展开殊死的搏斗。激烈的战斗,使人体局部组织出现了红肿,许多白细胞因大量吞噬病菌而殉职,虽然白细胞尸体与入侵者的死躯化为脓水,但白细胞为了人们健康而献身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这样的语言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

3 恰当运用姿态语言,可通过眼神、体态、手势

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教师在讲台上就应该以热情坦荡、充满友爱和自信的眼光去面对学生,使学生看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对学生的友爱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要充分利用眼神的变化来组织教学和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控,如用目光环顾全体同学,使全体同学都感到教师在对他们讲课,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目光注视着教室的某一处或某一部分学生,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判断哪些学生分心、走神,或对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表示赞许、鼓励。

手势和其他身体动作是体态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讲神经元的结构时,笔者伸出一条手臂,将掌心向着学生,张开手指,那么分开的五指、手臂、手掌,可分别用来象征神经元的树突、轴突和细胞体,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就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如,讲肾单位时,左手握拳,大拇指伸出,右手包绕左拳,则左手臂代表入球小动脉,大拇指代表出球小动脉,左拳代表毛细血管球,右手代表肾小囊腔,右手臂代表肾小管。这利于学生理解尿的形成。

4 语言的趣味性

轻松活泼、诙谐风趣的语言可使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严肃的真理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也更易使学生接受,小品、相声的语言是值得借鉴的。这种费口舌不多,活跃课堂气氛的例子举不胜举。

例如,在“人类的遗传病和优生”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色觉正常,问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哪个个体?教师说:“我们一起来找找这个‘元凶’是谁吧!”这么一句话,使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

5 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来确定运用恰当的语言

第5篇:生物教学范文

英文名称:Biolog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5-2259

国内刊号:61-1256/G4

邮发代号:52-12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6篇:生物教学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策略;浅文深教;学习结果

初中生物课程是学生进入中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理科课程,学生学习初中生物课程,不仅应该获得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应该为理科学习打下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等基础,特别是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对落实中学生物课程“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教师有效、高效的教必然带来学生愉快、持久的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其走向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需要生物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断积累和总结自己和他人的教学中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去“深教”,深入研究新课标、深入研究新教材、深入研究教法、深入研究学法,研究教学策略。

一、精彩教学导入,超出预期、促进兴趣、迁移策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动机是激发、维持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力量,对学生个体的行为和活动有引发、指引、激励功能。要恰当处理教学材料,使平淡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动物的运动》时,教师出示学生肘关节受伤包扎了绷带的照片,设问:“这位同学的手臂能自由活动吗?”将枯燥转化为生动,将浅易转化为深刻,马上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手臂不能自由活动的原因,体会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水到渠成,学生学习印象深刻。

二、任务引领探究,精心组织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策略,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探究实验是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高度评价“探究式学习方法”,他认为:在这样脑力劳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在记忆中保持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精心组织探究活动,细致设计探究活动各环节,营造波动有序的结构,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在教学《动物的运动》中“关节的结构”时,要让学生搭关节和骨的连接,学生会有错误体验,只有当橡皮筋连在不同的筷子

上,关节才能活动,体会肌肉连在不同的骨上。

本来教师可以用几句话进行的教学,通过任务引领探究,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能在“教师深教”中,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往深处挖掘,重视概念教学,“浅文深教”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概念教学,课标要求教师“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

“浅文浅教”的课堂容易上得顺利而热闹,但学生在热闹之余,毫无挑战性的你问我答带来的倦怠。“浅文深教”需要在教学之前,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方面,进行预先筹划,创设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有效实用的教学设计既是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收到有效教学过程的前提,又是教学理念转向“浅文深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时,让学生根据草履虫的生活环境推测草履虫的结构,让学生画草履虫可能有的结构。引导: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并且能够完成生命活动,生物体都能够完成哪些生命活动呢?需要哪些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先前画的示意图上添加草履虫结构。教师不是简单教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推测启发思考,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交流,归纳达成草履虫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概念的共识。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往深处和精处思考,把学生已有知识和学生的感同身受当做学习新材料且缺乏必要的准备知识,使新旧知识建立实质性联系,推进课堂探究活动波动有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课后深度拓展,促进知识、能力、态度迁移

浅文深教,课后深度拓展,让学生深刻领略学习生物知识的意义,真正实现联系生活、拓展教材、举一反三,最终掌握有效的方法,促进知识、能力、态度迁移,获得理科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在学习完《生态系统》的教学内容后,布置学生进行简易生态瓶的制作,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在学生学习完《种子的萌发》内容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种子萌发的其他条件;在学生学习完《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后,指导学生病毒结构模型的制作。

深教无定法,妙在得法。教是练基本功,浅文深教是练方法技巧。浅文深教离不开反思,离不开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的反省。只有不断地反思,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与处理是否准确而独到;用心感悟、用心反思,使教师自觉地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只有不断地反思,我们才能把生物学上得既有深度又有创意,提升学生对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等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刘世斌.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5.

第7篇:生物教学范文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 细胞生物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55-01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生命现象的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该课程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及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但众所周知,细胞生物学信息量大、内容抽象、重点难点多,怎样才能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既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又了解其最新动态,是细胞生物学教学工作者仍面临和需要探讨与解决的问题[1]。

近年来,我校新开设了生物技术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系统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和现代生物技术知识,既有基础医学和一定临床医学知识又具有较强的生物技术实验操作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从事医学、生命科学、疾控防疫、检验检疫及生物制药等医疗实践、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本教研室承担了生物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任务,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于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做出初步思考。

1 优化课程结构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教学宗旨,力求达到能夯实基本实验技能、学习先进技术,又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科研素质的教学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我们在原有开设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结构体系上,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在课程教学体系中举足轻重,它是理论课必要的辅佐和补充,是强化理论知识和增强形态概念的重要手段。为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必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紧密结合,因此我们对细胞生物学课程进行了结构调整,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通过实验课教学,不仅可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可通过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言传身教,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2 加强师资培训

目前我校并未设置独立的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课程由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教师兼而承担,而根据培养方案,我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细胞生物学课程教材选用了由翟中和等主编的《细胞生物学》,这本教材在多个医学院校为硕士研究生教学用书。这也对授课教师提出较大挑战,根据课程教学特点,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要不断地扩展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还需更强的耐心、责任心去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为此我们开展多项措施,以期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如教研室积极组织相关培训(含业余或脱产形式),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开展相关讲座、集体备课,并建立激励机制来鼓励更多的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从而有力提升教研室教师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 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水平认识、探究生命问题的学科,内容多、更新快,对于刚入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有畏难情绪,难以产生兴趣。本着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手段,依托校园网开发了细胞生物学双语网络教学平台。该系统以本教研室的主页为基础平台,是一个集教学指导、网上虚拟实验室及师生在线交流等较强功能为一体的网上运行系统。它将本课程的相关软件资源链接到网上,学生可以在网上预习、仿真,还可进行实时在线师生交流,从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教学计划的安排执行、教学内容的制定乃至学生成绩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课堂上,通过演示、讲授及提问,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内容,达到知识迁移。动静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生活与临床结合,化抽象为具体,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尽可能提升理论知识的直观性。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是我们对于培养医学院校人才的希望。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总结分析出适合本校开展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增强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综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第8篇:生物教学范文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探究问题,发展学生思维。但在设计问题前,教师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等方面设计探究问题,利用问题带动学生思维转动,利用问题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生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这一课时,教师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三幅植物细胞的变化图片,然后设计相关问题:

1.请描述画面中植物细胞的变化。

2.细胞的生长是否需要营养?

3.细胞能否一直生长?这是为什么?

4.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生物的生长发育与什么有关?这些问题紧扣本课的学习内容,因而容易促进学生学习。有的学生先自学,再与其他学生讨论,分享想法;有的学生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等等。在探究中,学生的思维不断转动。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探究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二、以问题导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仅仅让学生做实验,学生的兴趣可能不高。如果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对实验更感兴趣。例如,学生在做“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这一实验时,教师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实验。

1.不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可行吗?会对实验造成影响吗?

2.黑纸片和回形针在实验中的用处是什么?

3.你是否知道实验中的变量?

4.实验是否有对照组?有的话如何设置?

5.使叶片褪色的溶液是水还是酒精?

6.经过自主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问题让学生有实验的欲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中的内容;问题更能助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定的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大多学生都能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对实验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三、巧用生活问题,驱动学生有效学习

生活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熟悉感,能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价值,也能促进学生展开实践活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缺少的就是生活味,教师往往侧重理论问题的设计,忽略了生物与生活的联系,因而让问题丧失原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生活问题的设计,以驱动学生有效学习。例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生物“人体的激素调节”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资料,解决问题。如

1.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注射胰岛素?

第9篇:生物教学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兴趣培养;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40-1浓厚的学习兴趣,既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于没有考试压力的生物科目,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求和强大动力,从而顺利地掌握知识。我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是探索生物知识的源泉。它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视演示实验。在学习尿的形成及人体的呼吸章节时,我借助于尿的形成动态模型和人体呼吸运动模型给学生演示,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尿的形成过程和人体的呼吸运动,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轻松地掌握了知识;讲到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时,“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拿出了脯肌运动模拟器,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们恍然大悟,部分同学争抢着要自己感受一下。通过演示实验轻松地突破了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分组实验。七年级下册主要是人体结构的学习,仅仅通过图片,学生不能对人体器官有感性、直观的认识。通过分组实验,两人一组观察人体器官的模型,例如:人体骨髓模型、眼球解剖模型、心脏解剖模型气脑解剖模型、泌尿生殖系统模型等,学生把这些模型拆开再自行组装,了解各部分的结构;七年级上册观察细胞结构实验,学生自己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自己亲手做的装片,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拓展了思路,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开设课外实验。开辟第二课堂,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如在七年级上学期开设植物课时,我们组织学生植物园中去观赏各类植物花卉,理解和认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扩大观察范围,培养和发展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情景教学

利用多媒体,活化教学内容,引发兴趣。在课件中加入FLASH动画、视频等,发挥其声像结合、感染力强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血液”这节课中加入白细胞吞噬病菌和杀灭病菌的视频,在“血液循环”这一节的课件中加人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动画,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到动态过程;在“眼和视觉”这节课中运用动画让学生理解睫状体的功能。这些视频、动画等的运用把要讲述的内容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有活力的教学要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而对于生物教学,教师更应该注重扎根生活。生物学知识源自大自然,大自然是真正的生物知识宝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春来江水绿如蓝”,“无心插柳柳成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春天飘飞的柳絮、秋天的落叶、恐龙的灭绝、当今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濒威灭绝等等,这些都是生物知识的宝库。“有所知,才能所感”。生活实际是学生认识事物与体验情感的源泉,客观事物只有当他人认识了,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认识是情感的基础。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将书本知识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学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能够激发求知欲,驱动知识的建构,能使师生的课堂生活丰满。如在讲述血液的成分时,我给学生出示血常规化验单,让学生做小医生,分析血细胞数量的变化会引起哪些疾病,学生大胆尝试,通过分析,了解了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在人体的营养章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分析相关的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从学习中使他们潜移默化地了解一些保养身体的注意事项。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给教学带来了趣味,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不难发现,在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生活的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一旦我们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就会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大责任及价值,就会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主动地、深入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