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社会主义思潮
威廉・莫里斯(1834―1896)是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既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也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其设计思想与观点对工艺美术运动以及后来的设计发展颇具影响,更是对艺术领域发起一场真正的改革运动起到了决定作用。此外,他的设计主张和观点又与19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潮相契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在政治上,莫里斯是一位积极地社会主义者。他曾经讲道:“我不希望那种只有少数人的教育和自由存在,同时也不追求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人既然要劳动,那么他的劳动伴随着幸福。否则,他的工作也是不幸的,不值得的。”以上言论体现了他主张社会平等和反对压迫的思想。他的这种思想一方面受早期社会主义者拉斯金的思想影响。后者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他强调设计的民主色彩,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亦如他本人所说;“以往的艺术都被贵族的利己主义控制,其范围从来没有扩大过,从来不去使群众得到快乐……与其生产豪华的产品,倒不如做些实实在在的产品为好。请各位不要再取悦于公爵夫人,而生产纺织品,你们应该为农村的劳动者生产,生产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的这种社会民主思想也正是莫里斯所推崇的;另一方面,其思想也是对当时设计现状――两个重要问题的反映,一是过分装饰,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漫延;二是工业化的来临。其中问题之二工业化的来临造成了不少社会问题,比如贫民窟的出现,城市底层人士生活水平的恶化,童工、女工的困苦生活等。此时,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非常恶劣,且无人来改变这种现状,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也是先进知识分子所关心的。以莫里斯为代表的艺术家希望通过日常的家庭用具、家具、衣服等价廉而物美的设计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并滋润人们的心灵。他们认为如果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社会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得到解决。其设计思想反复强调两个基本原则“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其次,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也是为此。
针对批量化生产导致的部分设计水准的下降,设计师尝试用装饰来弥补产品设计的不足,如将哥特式纹样装饰到蒸汽机,在纺机上加大批洛可可风格的饰件等。凡此种种,表现出的是过分的装饰和对历史风格的参考。对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而言,他们无力购买因用材及装饰造成的昂贵产品。而莫里斯关注普通人的设计思想,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色彩。为满足大众的需求,莫里斯于1961年成立的从事家具、纺织品和日用品设计为主的“莫里斯、马歇尔、福克纳公司”其目的就是要生产手工制作且人人都买得起的用品。如他们生产了一种结构简洁的“一天完成”的家具,它的突出特点具有浓郁的民主色彩。他呼吁艺术家关注普通人的民主思想,为现代设计所引用,现代设计的思想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莫里斯反对繁琐的历史主义装饰,强调“为大众服务”以及简洁的造型。若按莫里斯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设计,确是可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不少问题,更可改善大众尤其是社会底层的生活水平。然事实却非如此,他高品质的设计和精致手工制作形成的产品价格并不能为平民所接受。也就是说,他的贵族出身和高雅风格也影响了他为大众服务理想的现实。这与社会主义思潮的追求相悖。
在莫里斯的思想中,他所推崇的是复兴手工艺,认为只有哥特式、中世纪的建筑、家具等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反对机械化大生产。虽然他后来认识到机器生产的发展趋势,在其后来的演说中承认应该尝试成为“机器的主人”,把它用作“改善我们生活条件的一项工具”,然而莫里斯对工业文明终生还是持否定态度。不难发现,仅靠手工艺生产,一方面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再者,其高昂的价格也只能为贵族所接受,成为贵族的设计。这与他提出的“我不愿意艺术只为少数人服务,仅仅为了少数人的教育和自由……”“要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艺术,那艺术究竟跟我们有什么关系?”的主张背道而驰。建筑师韦伯为莫里斯在肯特设计的住宅――红屋,虽然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建筑特点,考虑到了功能需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部分吸取哥特风格细节,比如塔楼、尖拱入口等,在某种程度上与为大众服务存在一定差距。
从某种程度而言,威廉・莫里斯的观点与主张既有社会主义进步的一面,又有显而易见的不足。一方面他希望能够为大众设计的思想,主张为社会提供好的设计,改变设计中的矫揉造作的装饰,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民族色彩,成为了现代设计运动中最主要的内容。另一方面,他对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否定,与社会发展潮流相悖,过于对装饰的强调,而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不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所享有,因此其产品也是象牙塔的产品,代表的是知识分子一相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70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54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56
[4]梁梅.设计现代设计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7:5
[5]梁梅.设计现代设计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7:7-8
[6]梁梅.设计现代设计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7:10
第一,从本质上来说,二者工作是统一的,同时在目标任务上也具有惊人的一致性。首先,二者均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来说,是一种灵魂和主体的所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则需要通过对各种不同形态价值取向与价值观念进行整合,不断发展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将社会中的所有力量和意志凝聚在一起。与此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想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就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凝聚力量,统一思想,不断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意识。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要引导广大人民提高明辨是非、好坏的能力,使广大人民的公民精神和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这一点上来看,二者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第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获得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不管是任何阶级、任何政党,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政党对本身根本利益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是对自身发展的高度概括。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展道路等相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对我党政治主张进行宣传的一种有力工具,其基本任务就是对广大人民进行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教育,对自身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地位进行捍卫。
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创新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新
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创新始终坚持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作为主导思想,它使我党举什么旗帜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始终占据统领的地位。我党将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之下,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向我们展示了指导思想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正经历着经济体制改革等巨大变革,各种利益的碰撞必然产生各种思想变化,纵观这些因社会的变革而产生的思想的变化,虽然主流是好的,但是各种社会思想五花八门,其中也不乏一些反或歪曲社会主义诋毁经济改革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新的重要性便开始凸显出来。要坚持指导思想,就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展开创新。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不仅可以有效阻止这些非思想的蔓延,还可以使思想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得到巩固,同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对时代精神进行弘扬,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新是必然条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时代与民族精神是其精髓所在,它的存在使应该具有怎样精神风貌的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答。所谓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正因为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往无前。也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我们克服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功。然而,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与组织形式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面对国际上各种西方价值观思潮的冲击,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条件下,更需要我们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创造良好的政治工作环境。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域下如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舆论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对思想政治工作舆论环境的创新主要可以从导向、疏导以及监督三方面进行,坚持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并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思潮进行剖析,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引导和促进各种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其次,对思想政治工作人际环境进行创新。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离开他人而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人际环境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建立示范性群体、塑造健康群体等方面,发挥群体的示范性作用,为人们提供健康的价值导向。同时还应牢牢把握各类媒体阵地,通过传播弘扬正能量主流思想,影响和融合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时化解各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害的思想潮流,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应该通过形象生动的教育方法激发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情感,凝聚共识,合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后,对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环境进行创新。任何人都会受到组织环境的影响,组织环境也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组织成员会受到组织成员精神面貌以及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组织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等方面。不管是在哪种环境中,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良好的形象对组织成员进行感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一个身边的组织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中,不断激发全体成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形成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和行为准则。
3结语
关键词:旧邦新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思想地位;文明秩序原理;春秋繁露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2-0117-012
通行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归纳为三点:“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这个《读本》还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归纳为五点:“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确保我国司法机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发展法学教育、繁荣法学研究的重要保障”,等等。[1]这两个方面的界定与概括,确实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承载的一些功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界定与概括主要局限于专业性的法律、法治领域。如果我们超越法律、法治的专业视界,如果我们从更宽广、更幽深的思想视野来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享有的思想地位、所承载的思想功能,也许就不止于此。
简而言之,本文的研究发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可以用冯友兰所说的“阐旧邦以辅新命”或“旧邦新命”来概括。为了对这个观点进行有效的论证,下文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为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想地位建构一个简单的参照系,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古今中外的同类思想形态进行比较,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探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思想史上的位置。接下来,分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诞生的思想背景,以阐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时而生”之“时”到底是什么;也许,只有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与思想背景中,才能更恰切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想地位。在此基础之上,再来考察古老的中华文明在转型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的文明秩序的基本脉络或基本骨架,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这种逐渐成型、逐渐定型的文明秩序的确认、提炼、总结,以证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文明秩序原理之地位与功能。最后,是一个结论和延伸性的讨论,旨在进一步廓清本文的观点,同时也对可能出现的诘难予以初步的回应。本文希望,通过这样的论述,有助于促成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思想地位的更深入的思考,有助于促成关于当代中国文明秩序走向、文明秩序原理的更深切的关怀。
一、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思想地位的参照系
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想地位?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必要通过对思想史的重新排列、重新建构来寻找。在思想史上,有一些思想形态所拥有的思想地位,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拥有的思想地位,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因而,可以把它们作为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思想地位的参照系。
宏观来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社会、中华文明在转型过程中诞生的思想形态。在东西方文明史上,在深度、广度、规模、影响诸方面差可比拟的历史转型主要有四次:西方有两次,中国也有两次。让我们依次分析。
(一)经济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的融入。在学生学习经济学的过程时,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以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来讲商品,讲市场,讲经济。例如,在学习商品时,让学生深刻领悟到要讲货真价实,要讲社会利益,要讲诚实守信;在学习劳动时,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讲资源环保;在学习货币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学生明白“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要讲艰苦奋斗,要讲勤俭节约;在学习市场规律时,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责任,要讲社会责任,要讲为人民服务。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贯穿到马克思经济学的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学为所用”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尚的经济素养。
(二)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的融入。哲学是理论的灵魂,它从思想、道德等方面影响着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哲学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讲实践,讲发展。例如,在学习价值观时,要让学生把价值观实践到日常生活中,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来;在学习实践观时,要让学生把思想意识转变到为构建和谐社会从一点一滴做起的实践中来;在讲意识形态时,要让学生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一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来,从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为了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政治素质,合格的思想素质,另一方面为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理论,运用理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高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仅仅单纯的一门理论,也不是和思想政治割裂开的,它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中,要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学生正确世界观形成的灵魂。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将来会步入社会的高中生而言,要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用这种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遵循,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体会和收获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贡献。那么,在思想政治课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如何培育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诚拥护者、积极践行者?对此,笔者浅谈点滴体会。
1在语言实践互动中“说”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教师作引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实现“教学相长”,不但要注重教师自身的成长,更要重视学生的成长。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生成问题,在相互交流中解决问题,在自我反思中拓展问题,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转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的语言实践互动。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激起学生讨论兴趣,全面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例如,以如何正确认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为主题,展开3~4人的小组式讨论。讨论完毕,小组代表总结以及发言表达组内观点,不同组进行观点交流辩论。教师汇总各组看法及观点,列举社会事例,引出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追求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的认知、认同,再到践行。
2在案例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案例教学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工作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判断并解决现实工作情境中的事件和问题(基于案例提供的背景、事实描述、事件和观点),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迁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包括道德法律与人生、经济与政治常识、心理健康知识与案例、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技校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者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经济等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别注意对案例的分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理解核心价值观
注重发挥学校实践基地的作用,包括学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合作基地、高职实训基地、网络建设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等。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建设,让学生看得见、听得着。
开展适当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为学生设计“诚信为什么是个人在社会的通行证”“校外兼职对职校学生学习的影响”等课题,让学生自由组队、自主选择,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课题,学生就会自觉地思考身边的事情和问题,就会把政治课学习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政治课学习就会成为自发和主动的行为。这样的课外研究性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认识和理解。
4在学科教学互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教师尤为重要,当然,其他科任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发展,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员工教育中,通过理论学习、员工培训、主题演讲等形式,利用网络、宣传栏、黑板报、文娱活动等平台,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坚持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员工,形成企业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员工和谐意识和责任意识,把“个人梦”“企业梦”和“中国梦”紧密结合。坚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员工的爱国精神和创新意识。坚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爱我企业,尽我职责”的敬业爱岗精神和“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
其次,要积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配合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大力开展法纪教育,树立法治意识,遵纪守法,认真履行法律责任。充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在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媒介、客体、工作环节当中,突出核心、关注细节、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为员工努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从而推动企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抓住几个关键环节,扎扎实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灌输,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树立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步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员工的企业意识,增强对企业生存、发展的责任感。注意培养本企业的典型,积极选树各类模范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感染人,激励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发扬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自觉做企业的主人。
其次,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的制约作用。规章制度要具体、细化,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能严格约束企业所有人。制度制定的基本着眼点必须以人为中心,突出人本管理,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加强企业职代会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通过职代会、企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形式,疏通领导与员工之间交流思想的渠道,使员工有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质询权。要努力优化用人环境,建立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用人制度,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最后,要加强工会建设,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从制度监督层面履行工会职责,维护职工权益,进而达到凝心聚力。
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注重以人为本,选准载体
以人为本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要尊重员工权利,使员工在教育培训和职位晋升方面享有均等机会,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民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行为。要思员工之所想,做员工之所需,解员工之疾苦,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凝聚力。
其次,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范示人。企业领导者要率先示范、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弘扬新风正气,树立良好形象,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公信力,促进企业员工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企业党员、先进分子要身体力行,为践行核心价值观作出表率,为广大员工的价值行为作出榜样。要广泛开展典型模范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让广大员工学有榜样、行有方向、赶有目标,激励广大员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创新研究
2012年,党的十提出了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当前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武器,也是社会各界及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践行的基本行为准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来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也已经逐步完善和成熟,无论是国际竞争还是国内竞争都空前激烈。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的改革、企业的法制化发展都是当前社会环境下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当前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行,传统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已经发生巨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渠道已经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三是企业员工结构和思想发生变化。员工流动性较大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而受到网络的影响,员工的思想也更加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时代需求。
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也开始进行了各种创新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总体上来说,我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重要困境:
一是宣传教育上面临的困境。个别企业仍然在思想上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形势下仍然过分看重利益,以利益最大化为企业运行的准则,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主,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决策层和领导层的不重视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困境。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过于传统和简单,以应付差事的态度定期进行会议,政治工作单调乏味,很难真正地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临的困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短短的二十四个字,但是这二十四个字是千锤百炼的精华,在内容上和结构上都有着非常强的逻辑关系。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收尾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具有复杂性,如何将这短短的二十四个字真正融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艰巨的任务。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面对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和困境,笔者认为,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处处为企业的员工着想,尊重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倡导自由、平等、团结、有爱的企业文化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给每一个员工设置同等的机会;构建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民主环境,不断地影响员工的行为;关爱困难员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采取各种激励性的奖惩措施,对于对企业贡献较大的员工毫不犹豫给予奖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融入到企业发展中。要采取各种创新的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例如可以建立起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定期不定期地各项信息,建立起企业员工的网络聊天平台,及时获取员工的需求等等。另外,还应当定期举行理论的学习和员工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在企业内部也应当开辟专门的板块和区域来进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
最后应当充分发挥领导和先进员工的模范带头作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榜样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领导的模范作用,以身作则,给整个企业的员工带来正确的示范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先进员工的带头作用,树立起爱岗敬业、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的典型代表,让广大员工都有学习的目标,促进企业员工的不断进步。
四、结语
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企业的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企业不断健康可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为关键的重要工作。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给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理论源泉,为企业的发展展开全新的篇章,也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十三五重要战略时期,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相契合,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契合,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相契合。如何把握住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机遇和困境,走出一条创新性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道路,成为了当前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新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的问题意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当前一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潮的侵蚀,其思想行为、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都表现出一些不良倾向,这反映出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精神实质及现实指导意义,把其中先进性和积极性的内容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起来。
一、儒家批判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春秋时代,面对“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士”的本性使得知识分子为探索美好的世界而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孔子提出“士志于道”(《论语・里仁》),就是号召读书人为了心中的“道”而拿起批判的武器,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找出一条通向伦理社会的道路。儒家奉行“知行合一”的修身准则,知识分子为了成就理想人格,向来“即知即行”,表现出强烈的入世态度,心中怀着对“道”的真诚,积极投入到改造世界的行动中去。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大量西方的价值观念涌入,不可避免地与原有正统思想发生激烈碰撞。面对多元世界,许多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道德精神世界物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因此高校应该把践行儒家批判的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就必须保持批判意识,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即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说话。儒家思想实际上是教导知识分子以匡正时弊、救世济民为己任,其民本主义思想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评判性认识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保持批判意识不能人云亦云,必须明辨是非。当今社会思潮纷涌,利益矛盾复杂,要引领社会的正确前进方向,必须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和科学的思维,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理所当然是担此重任的主体。所以,大学生应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对于各种西方思潮,应认真研究其形成历史和适用条件,分析其在什么条件下能对中国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不能盲目跟风。
二、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与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传统,它是千百年逐渐形成与巩固起来的中国人民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表现为中国人民为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
在春秋战国时代,政治极为动荡不安,面对时事沧桑,天怒人怨,当时的智者无不忧人如焚。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孟子主张忧患应是君子基本的安身立命的态度,他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居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尽心上》)这里的“道”就是其济业救民的仁政主张。孔、孟所宣扬的兼济天下、博施于民,其间透现着一股强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意识。儒家以“修身”为根本,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充分表现出儒家以悲天悯人的胸怀、如履薄冰的态度,反思时艰的忧患意识。践行济世救民的人生理想,是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中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它的心系天下及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生观所寄意的正是对社会命运与国家前途的关注。这种忧患意识既在古代社会造成了深沉的理性思考,也凝聚了社会注意力于民族与国家的兴亡上。这种高度的主体关注,成为爱国热情永不枯竭的源泉。其次,儒家的济世救民和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的理念,突出表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充满了任重道远的历史责任感与“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充分地突出了国家与社会的利益,极大地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的统一和完整英勇奋斗,为国为民慷慨赴难。因此,儒家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生动鲜明的指导作用。
三、儒家荣辱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以重视和擅长道德教育为特色的传统儒家学说,十分强调荣辱观的价值地位和社会功能。儒家荣辱观内容丰厚、旨意宏远,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借鉴的思想精华,通过批判改造,扬弃糟粕,可以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资源。
儒家荣辱观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可以概括为:知耻,求荣。儒家的知耻,亦即所谓羞恶之心、廉耻之心。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朱熹说:“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为甚大。”在儒家看来,人应该能够按照人的本性来行事,并能够为违背人的本性的言论和行为而感到羞耻。如果一个人没有羞恶之心,寡廉鲜耻,那他就不能称之为人。儒家的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知耻的实质及其道德价值。
传统儒家荣辱观并不停留于对知耻的肯定上,而是进而倡导求荣,鼓励追求更高的道德价值。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儒家学派的荣辱观是建立在人性和天命的基础上的。对于真正有道德的人来讲,“有恒产”并不是“有恒心”的必要条件,人的内在意志才是形成道德动机的根本动力与原因。
一个人要有内在意志力,就必须修身。怎样修身?修身的根本是知荣辱,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形成正确的日常处事原则。从手段和方法上看,一是要“反省内求”,通过反省,得到提高;二是“践行”,实实在在地去实践。通过践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道德行为动机。反省内求,首先就要知耻。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行己有耻”,也就是说要有羞耻之心。只有知耻,才能自觉地趋荣避辱。所以曾子说他:“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践行就是用行为实践去巩固道德信念,包括巩固正确的荣辱观念。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就是这个意思。
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也表明,社会进步和国家治理的关键均在于人。社会的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不仅在于知识、技能的现代化,而且在于道德、人格、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因此,以儒家荣辱观和道德观为起点,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具有现代道德、现代人格、现代生活方式的现代人,不仅是社会教育的根本职责,还是国家治理的基本职能。
四、儒家教育思想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点”(《学记》)。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此举无疑有着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再以“因材施教”方法而论。在《论语》中,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总之,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作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又符合“仁”的基本概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尤为重要。必须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和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不是系统化知识本身,而是认知能力的掌握,即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前所述,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之一是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用现代的术语表示就是认知活动。重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学习主动性就是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孔子首创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就是指导和培养学生发展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
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儒学文化,积极发掘和弘扬儒家思想中积极的因素,把它贯穿于以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过程的始终,以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和谐社会 理论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者 与时俱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创新不仅是实践创新,更需要理论创新。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提供坚实的精神动力。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坚持理论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理论创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的活的灵魂,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中,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重要的思想武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的必然要求。同志在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如此。
理论创新又是推动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生存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力。中国化,是改革开放实践的认识提升和集中体现。实践没有止境,由实践产生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创新也将永无止境。理论中国化,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实践基础上而产生的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而且,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实践的深化和时代的发展要求,继续推动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当代中国化的就能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辉。
理论创新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又反过来在更高层面上指导实践。伟大的实践孕育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反过来又指导伟大的实践,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法。理论创新又是在继承和发展已有理论成果的过程中实现的,理论创新是继承和发展的有机统一。只有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创新的起点,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才能实现理论的发展创新。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二、用理论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意义非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才能促使社会主体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手段,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大局服务,应该在党的思想指导下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当前就是要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才能推进理论创新,促成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呢?
首先,要用创新机制来确保。抓机制创新就要做到几个方面的"坚持",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坚持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相结合相促进等等。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才能从根本上保持理论创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促成主体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来引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创新中,要用核心价值理念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指的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在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中,关键在于塑造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这就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把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或思想素质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引导受教育者提升品德认识、坚定品德信念,使其自觉形成正确的、适应时展需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摆脱以往错误的、偏离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进而形成持久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习惯。
再次,要用创新的工作方法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教育对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创新的目标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方法理论指导。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服务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报告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创新中,一要注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的综合性工作,必须由过去单纯以教育人、管理人、改造人为起点的模式向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满足个人自身发展的全面需求转变。为此,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关注个人的成长进步和个体价值的实现,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重视人的个性品质的发展。个性作为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基础,是创造力的核心。只有个性得到充分展示,才能使个体独特的潜在资质得到最大限度地显现和挖掘。我们必须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实施分导教育,承认个体需求差异。要坚持智能培养、个性发展和人格陶冶的统一,注意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与开发创造性的智慧相结合,为提高创造能力创设良好的条件。三要重视个人内在潜能的开发。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培养人、造就人,提升人的综合素质,还必须激励人、启发人,释放人的能量。比如实施目标激励。所谓目标激励,就是通过设置和树立理想和目标,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奋斗。人的理想信念,是人能动性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或目的性,能激发个体发挥潜能。关注个体内在潜能的发掘,还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尊重人格,启发自信,发现价值,发展个性,激励成功,使人的智慧潜能、心理潜能、情感潜能、创造潜能都得到深层引爆和发掘,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均衡发展。
只有这些步骤和环节都尽可能地抓紧抓好,才能有效促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提升,推动理论创新,促成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刘新庚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梅荣政.用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柯尔伯格.道德(美) 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