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条为加强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范社会急救医疗秩序,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及时有效地抢救急、危、重伤病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范本市行政区域内对急、危、重伤病员在事发现场和转运途中的院前紧急医疗救治行为和转至院内抢救至病人病情稳定或病人死亡的救治行为。
第三条市、区(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辖区社会急救医疗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社会急救医疗工作。
第四条社会急救医疗是非营利性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急救医疗遵循统一调度指挥,划区就近、就地、就快救治,尊重病人意愿的原则。
第五条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急救医疗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社会急救医疗事业与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二章社会急救医疗网络与职责
第六条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包括:
(一)市急救中心、二级急救调度指挥机构;
(二)急救分中心、医疗机构急诊科;
(三)急救点。
第七条各县级市和黄岛区卫生行政部门可在其辖区设立二级急救调度指挥机构,承担其辖区日常社会急救调度指挥任务,并接受市急救中心统一调度指挥。
第八条急救分中心、急救点应当按照全市社会急救资源规划设置,并设立明显标志。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按照医疗机构设置有关标准执行。
急救分中心可以采取市急救中心独立设立、医疗机构独立设立、市急救中心与医疗机构共同设立等形式设立。
急救点的设立可以根据急救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设立。
第九条市急救中心职责:
(一)负责全市社会急救统一调度指挥,收集、处理、储存和分析社会急救信息,指导各相关单位的急救工作;
(二)承担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日常院前急救任务;
(三)承担重大节庆、大型集会社会急救保障和全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等任务;
(四)指导开展全市社会急救医学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第十条急救分中心职责:
(一)接受市急救中心或二级急救调度指挥机构统一调度指挥,承担辖区内社会急救医疗救护任务;
(二)做好社会急救动态信息资料的登记、统计、汇总、保管及报告工作;
(三)完成卫生行政部门和市急救中心或二级急救调度指挥机构交付的其他社会急救任务。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急诊科职责:
(一)接收急诊病人和市急救中心或二级急救调度指挥机构转运的伤病员,提供急诊医疗救治,并向相应专科病房或其他医院转送;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接受市急救中心或二级调度指挥机构调度指挥,承担伤病员的现场急救和转运。
第十二条急救点职责:
(一)在调度指挥机构指导下对所属区域内的急、危、重伤病员进行抢救;
(二)及时反馈社会急救现场信息;
(三)开展急救医学知识的宣传。
第三章社会急救医疗服务管理
第十三条市设立“120”社会急救医疗呼叫专用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电话记录保存不少于三个月。“120”号码是院前急救唯一特服呼叫号码,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设定任何其他形式的急救电话呼叫号码。
禁止干扰社会急救医疗呼救专用电话的正常工作。
第十四条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按规定配置急救医疗药品、器械、设备,并及时做好器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更新;
(二)按规定和需要配置救护车辆,救护车辆应当印有国际通用的急救标志和急救专用标志,按规定安装警报器和标志灯具;
(三)从事社会急救工作的急诊医师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具备3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急诊护士应当具备护士资格并具备2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
第十五条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单位应当保证值班救护车正常运行,并在接到呼救指令后3分钟内出车。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值班救护车执行非急救医疗任务。
第十六条事发现场的单位和个人对急、危、重伤病员应当及时给予援助,机动车辆的驾驶员和乘务人员应当优先运送急、危、重伤病员。
第十七条社会急救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当执行首诊负责制和24小时应诊制,不得推诿或拒绝抢救急、危、重伤病员。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和扰乱对救治急、危、重伤病员的运送工作。
第十八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保障措施第十九条
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把社会急救事业经费列入本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逐年增长。
第二十条鼓励捐助社会急救医疗事业,捐助的车辆、设备可依法标注捐助单位或个人的相关信息。
第二十一条接受急救医疗的伤病员应当按规定缴纳社会急救医疗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
社会急救医疗费用的报销或支付,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或新型农村合作定点医疗的限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急救病人,按有关规定报销医疗费用。
第二十二条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突发急、危、重病时,社会急救医疗机构应当立即救治,同时通知救助管理部门进行甄别。救助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甄别,对属于救助对象的人员,在病情稳定后转至定点医院治疗,治疗费用和医疗机构先行垫付的急救费用由民政部门承担。
第二十三条有关部门应当按规定为社会急救医疗工作提供以下保障:
(一)通信单位应当保障社会急救医疗通信网络畅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执行社会急救任务的救护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当优先放行;
(三)公安部门应按规定加强对警报器和标志灯具的管理;协助调查无法证明其身份急、危、重伤病员有关情况;发生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火灾及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时,应当维护事发现场秩序;
(四)重大紧急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应急体系管理相关规定,协助调用非医疗单位和个人的运输工具,执行临时性急救运送任务。
第二十四条交通场站、游泳场馆、旅游景点和其他容易发生灾害事故的公共场所,应当根据需要建立专业性或群众性的救护组织,组织相关人员接受急救医疗技能培训,配置必要的急救药械。
第二十五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社会急救基本知识的培训或宣传。
第二十六条鼓励支持红十字会等单位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提高全民自救互救意识,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志愿服务。
第二十七条鼓励医护人员从事社会急救、急诊工作。
同等条件晋升职称时,应当优先考虑专职从事社会急救医疗的工作人员。
第二十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公布投诉监督电话,接受社会对急救医疗问题的投诉和监督。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投诉后,应及时将处理意见反馈投诉人。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1000元罚款:
(一)不在规定时间派出救护车的;
(二)不执行首诊负责制和24小时应诊制的。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可处1000元罚款,并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单位未按规定配置、维修、保养、更新社会急救医疗器械和设备的;
(二)急救分中心未按规定做好社会急救动态信息资料的登记、统计、汇总、保管及报告工作的。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对责任单位可处警告或5000元罚款,对责任人可处警告或1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服从市急救中心统一调度指挥的;
(二)重特大事故不及时上报的;
(三)不按规定设置急救电话、电话记录未按要求保存或干扰社会急救医疗呼救专用电话的;
(四)擅自动用社会急救医疗值班救护车、药械和设备执行非急救任务的;
(五)急救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推诿或拒绝抢救急、危、重伤病员的。
第三十二条侮辱殴打社会急救医疗工作人员、扰乱社会急救医疗工作秩序、损坏急救医疗设备或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接受社会急救医疗的急、危、重伤病员逾期不按规定缴纳社会急救医疗费用的,社会急救医疗机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
急救医疗机构违反规定收费的,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关键词】医疗设备 代化 管理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医疗系统逐步完善。在人民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医疗设备的管理问题成为了医院健康运转的重要标志,高技术、高水平、高科技的医疗设备能给予医疗工作良好的辅助,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治疗。
一、医疗设备管理在医疗条件中的现状
伴随着医疗设备的推陈出新,很多大型设备被投入在各个医院的临床诊断中。笔记从所在的天津市随机抽查的五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笔者进行进行了相关数据统计。针对不同科室,调研了大型医疗器械的不同开机率。经过患者使用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得出了医疗设备的需求倾向。见表一:
通过对表一的分析,五家医院的开机率都大于百分之九十六,这初步说明五家医院都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管理手法和设备配置都具有稳定质量积累。在D医院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开机的数据中,百分之九十六的开机率虽然已经达标,但仍然有进步和发展的空间。
近年,我国有关部门对医院设备管理进行了宏观调控,经过调控后的医学装备年服务量大大增加。笔者在天津医疗行业调研五家单位数据如下表二:
图表二为医学装备平均服务量(年/人)的比较,即每台机械每年接受的开机服务次数的总称。监测开机服务率能够统计出在一定时期内,医疗机械得到使用的情况。从上表中可以看出,A医院的X光拍片机得到了最大效率的利用,C和E医院的电子X射线扫描仪没有得到充足的应用,D医院没有进驻电子X射线断层扫描仪,应该进行设备的再次引进,并根据设备真实使用数据,针对本院情况及时考虑设备引进和更换。
二、现今医疗设备系统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当今医疗设备的发展中,存在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双重局面。医疗科技的能力固然在进步,但也有一些设备管理问题有待完善。
(一)医疗设备购置的计划缺乏实效性。人们对就医的需要逐渐扩大,医院的存在更倾向于商业化和竞争化,如何在众多医院中保有自身医院的最大价值是当今医疗工作者的不懈追求。由于竞争的压力加大,医疗设备的采购上就缺乏妥善的考虑,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医疗设备的购进过于草率,缺乏必要的计划和调控。
(二)医疗设备管理更新计划缺乏科学的设计。设备的进驻要区别医院的性质、工作的条件、对应的技术、应用的条件、发展的潜力及综合效益等多种问题。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和购置设计不够严谨,过于随意,将会致使设备不能投入正常使用。
(三)现有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不到位。不管是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还是器械的修理维护,都需要定时定期的维护。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就像是电脑运作的CPU,反映了医院诊断疾病的水平,其管理和维护需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如若不然,医疗设备将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专业机械设备维修人员的缺失和不专业使得医疗设备的维修已经成为了一大难题,可见医疗维修行业的情况和高科技医疗技术严重不符。
三、医疗设备系统化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了使医疗设备能够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可以从维护、保养、维修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进行完善的医疗设备投入计划。为了使医疗设备的引进更具价值,避免资金投入的浪费,相关负责人需要从医疗设备的计划中入手,进行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在引进医疗设备机械时进行周密严谨的计划,从前期的市场调查、现状分析到中期的设备采购、人力调配、物力支持、资金调拨,再到后期的医疗设备引进、维护、检修保养。
(二)建立专业的医疗设备系统管理流程。要建立一直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维护设备管理队伍。不断培养相关医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岗位培训系统学习等各个渠道,了解医学设备管理的最新动态,保持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新动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为了确定维护人员的素质是否达标,要改变医疗设备管理的各项流程,在设备安装、调试等环节,保持相关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三)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中心。为了有效的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要设立相应医疗设备的维修机构。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中心有利于设备技术问题的集中整合,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计划,设立一定规模的医疗设备维护中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同时存有一定数量的维修测试工具和仪器,配备必要的维护保养材料,便于医疗人员在发现器械问题后及时上报得到处理。医疗设备日常纪律设备开机关机的有关数据应当准时记录。这一方法可以避免故障仪器设备耗时过长等问题。
综上:医疗设备的管理要树立全局观念,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充分做好医学配置的长远规划,同时在一系列管理活动中对数据统计、设备管理、设备种类等系列活动进行归纳。通过完善计划、人才培养、减少损耗、提升性能等方面确保医疗设备的系统化管理。只要广大医疗工作和持之以恒,相信在不久的明天,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海汀,张璐璐,王向东,等.医院大型医用设备利用效率现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0,16(12)
[2]郑永军,戴捷,李鸣,等.医院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7,09
医疗装备的应用管理工作是一次涉及面广、矛盾较为突出的工作。
其一首先是科学而合理的配置。一台先进的大型设备的价值往往是很高的,除标准配置外,厂家根据各自设备的特点,提供了许多选购件。临床为了更好的使用设备,就需要一些选购件完善部分特殊功能,但如果缺少购买前的调研和考察,就可能购买一些暂时并不需要或者临床上并不开展和使用的选购件(包括硬件和软件),造成资金浪费和沉淀。购买计划中应避免盲目的攀比,不切实际的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装备。实际应用中常常由于自身医院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使得设备的很多先进功能闲置,造成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加重了患者就医的负担。
其二是完善领用手续,加强财产管理。领用不仅是填写一份领物单,登记建帐,将医疗装置从库房领到科室的问题,领用实际上包含多的内容。设备管理者应该注意帮助和指导医技科室的财产管理人员建好分户帐,管好领用的物品。这方面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在固定资产的分户帐上要写明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产地、厂家、单价、数量、领用时间。因为有些便携式的仪器往往要交给医生或技术员个人保管使用,要叮嘱科室财产管理人员一定要保管者写收条,并将收条放在相关的帐页里保管好,以免因日久忘记了仪器的去向而又无据可查;2、对于手术室、放射科、检验科等医用材料的消耗大户,应要求他们对已领取的物品登记建帐,并要求领用人和保管人分开,以便建立监督和制约机制,堵塞漏洞;3、科室财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时,要严格履行交接手续。
其三是强调人员资格,注重培训工作。医疗仪器的操作人员,必须是受到中专以上医学教育并经过相关操作培训的人员,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的人即无资格操作医疗仪器、就现状而言,绝大多数的医院操作人员都受过中专以上的医学教育,但不一定所有的操作人员都得到过很好的操作培训,因此操作培训是设备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合格的操作人员是医疗装置在临床使用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保证。在人员培训方面要做到:1、新设备引进计划要和人才培训计划同步;2、对于MRI、CT、血管造影机等大型设备,在签定购买合同时要将供方为医院培训操作人员作为一项必要的条件写进合同;3、对于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急救仪器,要对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普遍培训,保证人人会用;4、凡有新护士到科室后,护士长要将常规设备的使用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带教,保证他们能正确操作。
其四是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许多医疗设备是双刃剑,用好了可及救人,用错了就会害人。医疗设备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国家对其安全性能有严格的要求。另外,由于医疗设备种类繁多,许多设备本身带有相对的危险性。例如,高电压(如X线机、除颤仪);高气压(如消毒锅、高压氧舱等);高温度(如灭菌器、电烤箱等);高频率(如电刀、微波仪等);高辐射(如X刀、r刀、加速器等放疗设备)。另外,象激光、电刀等治疗仪器操作不当都会对病人或操作者造成伤害。所以,在使用医疗设备时,一定要充分了解设备性能,认真接好地线,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真正掌握使用条件,适用范围、禁忌症,正确选择使用参数,才能确保安全。
2.维修管理工作
现代的医学仪器设备涉及到很多学科,包含着最新的科技成果,各种设备的构造更力精密复杂,要做好维修工作实在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现代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面对高新技术与先进维修方式的系统工程。它分工细致,技术复杂,组织协作要求更加紧密,因此现代医院必须有一支即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又能娴熟驾驭维修技术的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维修人员的知识业务水平必须经常通过再学习来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同时也应当根据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各自不同的特点来进行具体的分工,真正做到维修工作专而精。
医疗设备的维护不仅仅指仪器发生故障时的维修工作,还应包括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仪器在发生故障之前对其的性能、安全性等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是保障仪器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发生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我们曾对100例次仪器故障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电源原因占20%,接地原因占20%,环境原因占15%,人为原因占10%,自身质量原因占35%。结果表明前四种原因均属外部原因,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来避免减少。例如我院电解质分析仪由于加强了预防性维护工作,多年来未发生任何人为的机器故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预防性维护包括日常保养和定期定项维护。日常保养是预防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因仪器内部长期积累的尘埃微粒会改变线路的阻抗特性,使仪器工作异常,甚至造成部件损坏。应周期性地对仪器的精度、性能及安全性等进行检查、维护。此项工作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主要包括安全性、可靠性、仪器参数和湿度情况的经常检查,更换老化或质量不可靠的零件,仪器内部清洁工作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障制度和药品流通体制三项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情况的出现势必要求医院的经济运行机制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管理,拓宽筹资渠道,努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这就要求医疗单位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行财务制度创新。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新问题
(一)资金管理手段单一
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职能是决策、计划和控制。目前医院是将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合二为一,大量的人员和工作重心都集中到会计核算工作上,从而形成了注重会计核算而轻视财务管理工作的现象,致使财务管理职能和会计核算职能相互混淆,不能明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各自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严重削弱了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二)预算方法不科学,导致预算严重偏离事实
目前,大部分医院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逐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但是全面预算管理所涉及的预算项目很多.不同的预算项目又有不同的业务发生特征和规律。假如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孤立地采用某一种方法来编制每一个预算项目,易造成预算严重偏离事实的后果,同时也会导致决策者作出错误的判定。
(三)医院法人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当前医院的主要领导大多数是在医学专业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人员,他们凭借专业水平取得医院的领导地位,但是没有受到过系统的财务管理培训,因此对财务管理熟悉肤浅,这也是导致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得不道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财务控制和分析体系薄弱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医院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有限,思想陈旧,把大量的工功能于记账、报账,很少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和控制。因此,财务处理只反映医院收支的结果,而不能反映医院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这严重阻碍了医院管理者的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造成医院决策的失误,导致大量资金的浪费。
二、加强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财务人员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医院财务从业人员很多,小到挂号员、收费员,大到出纳、会计。甚至到分管财务的处(科)长,是一支人数庞大的队伍。医院的财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配备具有相应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财会人员,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综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通过技能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
(二)建立健全会计账簿,细化会计核算明细科目
医院财务必须按照财政部和卫生都颁布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医院的行业特征和单位具体的业务流程设置核算科目。必须细划核算科目,日清月结,账账相符,清楚准确地反映医院业务经营状况。
(三)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医院健康发展,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应该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办法。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医院业务流程,设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确定控制办法。
(四)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医院各科室的工作。在编制医院预算时,要灵活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首先,在编制收入预算时,要参考以前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其次,编制支出预算时,支出要考虑周全,重点保证三类支出,即人员费用、基本公用费用、医院发展费用。再次,医院应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预算,按照现金的流入量布置现金的流出量。
(五)做好医院财务活动的分析和评价
医院进行财务分析既是对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猜测的前提,在医院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医院有经济关系的各方,都迫切需要获得医院的财务信息,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因此,对医院的投入和组合进行分析,对人力资源、设备、资产、材料进行分析,做好医院财务分析,可以客观地总结医院管理经验,从而揭示管理中存在的新问题,把握医院财务活动的规律,以便更好地改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各种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 物联网在医疗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的智能医疗应用 浅析物联网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分析物联网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行业中的智能医疗应用 医疗物联网的应用优势 物联网在智慧医疗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思考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医疗健康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智慧医疗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和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垃圾焚烧中的应用 5S管理法在普通病区医疗垃圾收集管理中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浅论物联网技术在医疗机构的应用 刍议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况 浅谈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医疗上的应用趋势 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中实施远程监护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护理当中的应用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ddin.
[2]http:///link?url=yOUl9bs-0fcUVkSCPHBlYpJZrUGkkDlUnnGjx0yIwnZM54cMGpeV68Imq1DeNMdEn7PSENwsWTRAAl0Vq2z7C_.
[3]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广告,是指利用各种媒介或者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的广告。
第三条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应当在前申请医疗广告审查。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不得医疗广告。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广告的审查,并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非医疗机构不得医疗广告,医疗机构不得以内部科室名义医疗广告。
第六条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以下项目:
(一)医疗机构第一名称;
(二)医疗机构地址;
(三)所有制形式;
(四)医疗机构类别;
(五)诊疗科目;
(六)床位数;
(七)接诊时间;
(八)联系电话。
(一)至(六)项的内容必须与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其副本载明的内容一致。
第七条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得含有以下情形:
(一)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的;
(二)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
(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
(四)、迷信、荒诞的;
(五)贬低他人的;
(六)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
(七)使用和武警部队名义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应当向其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疗广告审查申请表》;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应当加盖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公章;
(三)医疗广告成品样件。电视、广播广告可以先提交镜头脚本和广播文稿。
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应当向其所在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申请。
第九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对医疗广告成品样件内容进行审查。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需要请有关专家进行审查的,可延长10日。
对审查合格的医疗广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发给《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将通过审查的医疗广告样件和核发的《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予以公示;对审查不合格的医疗广告,应当书面通知医疗机构并告知理由。
第十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对已审查的医疗广告成品样件和审查意见予以备案保存,保存时间自《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生效之日起至少两年。
第十一条《医疗广告审查申请表》、《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格式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
第十二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在核发《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抄送本地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十三条《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仍需继续医疗广告的,应重新提出审查申请。
第十四条医疗广告应当标注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户外医疗广告,应在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按照《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办理登记。
医疗机构在其法定控制地带标示仅含有医疗机构名称的户外广告,无需申请医疗广告审查和户外广告登记。
第十六条禁止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或变相医疗广告。
有关医疗机构的人物专访、专题报道等宣传内容,可以出现医疗机构名称,但不得出现有关医疗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医疗广告内容;不得在同一媒介的同一时间段或者版面该医疗机构的广告。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准的广告成品样件内容与媒体类别医疗广告。
医疗广告内容需要改动或者医疗机构的执业情况发生变化,与经审查的医疗广告成品样件内容不符的,医疗机构应当重新提出审查申请。
第十八条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医疗广告,应当由其广告审查员查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实广告内容。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收回《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告知有关医疗机构:
(一)医疗机构受到停业整顿、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二)医疗机构停业、歇业或被注销的;
(三)其他应当收回《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情形。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医疗广告,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广告的,按非法行医处罚。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篡改《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医疗广告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在一年内不受理该医疗机构的广告审查申请。
关键词:医疗;成本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医疗成本是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医疗成本是整个医院成本构成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与医院的服务目标的实现、服务质量的提高直接相关的成本要素之一,是医院成本构成中最活跃的因素。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又要参与市场竞争,就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和管理需求的财务体制是各级医院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这首先要求在管理组织形式上,建立专门从事成本核算工作的组织体系,将成本核算作为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和重要目标。
一、当前医疗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体系不科学。医疗成本由于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至今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科学、规范的(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与成本分析)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也就是说,在目前各医院普遍实施的科室成本核算中,也没有统一的操作办法,各医院科室成本开支范围各不相同,医疗成本分摊更是五花八门。因此,没有科学的医疗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势必会造成医疗成本管理的盲目性。
2、成本软约束导致费用膨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疗卫生作为第三产业,直接参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活动。医疗单位也是统一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长远经营目标是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通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医疗成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医院的费用成本管理模式已实施多年,但能参与成本核算的只有临床、医技等创收性部门,费用成本核算模式还停留在相对软预算约束状态,这使得医院特别是机关职能部门的水电费、电话费支出过度膨胀,办公费用未能有效控制,福利性投入完全由医疗单位承担,人工费用与工作效率未能配比等,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3、医疗成本核算信息失真,医疗成本管理范畴片面、失真。即只注意医疗服务过程的成本管理,而忽视行政后勤服务过程的成本管理和药品、材料物资、设备、劳动力供应过程的成本管理。医院成本核算上的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本性支出与非资本性支出界限不清,在实际核算中两者混淆;二是成本开支范围不清,成本应指对象化的费用,如果特定成本的关联度不大,而一定时期紧密相关的费用不进入成本。但实际上各医院成本项目标准不一,挤占成本现象难以避免,从而使行业间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
4、医院会计报表欠缺现金流量表。当前医院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等,而作为经济活动规模巨大的医院,有的每年现金流量多达10亿元以上,医院会计报表体系中缺少了反映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的重要报表现金流量表,使医院会计报表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医院的经济活动。
5、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深入,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疗服务市场运行的风险也在加大,而目前各家医院只重视医院规模的扩大、就诊人次的增加、基本建设的投入,对各类风险却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医院的基本建设资金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一旦单位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便会陷入财务困境。另外,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医院经营者,而内部各职能部门都是在经营者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其各项经营管理行为尤其是重大行为大多是在他们的授权下进行。此外,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务部门转来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因而较难发挥作用。
二、医疗单位成本管理改革思路
1、强化医疗成本管理意识。医院领导层应意识到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院领导亲自挂帅,建立成本管理组织和机构,使各部门协调配合,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并配备医疗成本管理专职人员;在全院各部门宣讲、组织学习成本管理知识。充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使全院员工增强经济意识,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减少浪费,控制成本。
2、基于价值链的医疗成本控制。基于价值链的医疗成本控制,是在成本优化决策的基础上,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价值链各环节的医疗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及时揭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使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对价值链总目标成本及各环节目标成本本身的控制;二是对目标成本完成的控制和价值链成本形成全过程的监督;三是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着眼于未来,为今后医疗成本的降低指明方向。
3、严格内部审计监督。医疗单位应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在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的同时,着重加大对医疗单位成本的内审监督。选准控制点,严把内审关是加大成本内审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具体应加强以下四方面的监督:严把采购计划控制关,内审人员每日对采购计划中各种材料药品的库存量、需求量进行严格的调查核实和计算,避免盲目采购;严把票据审核关;选准基建决算控制点,对基建工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督;选准非生产性消费支出控制点,抓好费用支出管理,对医疗单位的非生产性开支应实行定额管理、包干使用、超支自负的办法,内审人员可据此审计。
4、完善医疗成本管理责任制。把医疗成本降低的目标层层分解,将医院综合指标分解成单项指标,把单项指标分解成具体的小指标,明确各个科室、班组、直至个人的医疗成本管理责任制。建立医院、科室、班组三级医疗成本管理组织,明确各级医疗成本管理的目标与责任。另外,把医疗成本管理的责任、降低医疗成本的目标分别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建立药剂、设备、总务、人事、财务、医务、护理等部门的医疗成本管理组织,搞好医疗成本的归口管理。
5、建立医院内部网络平台,推广现代化医疗成本管理手段。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化,是医院成本核算及时、准确、高效的基础,成本核算工作量大,完全依靠手工劳动很难保证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本核算必须摆脱手工操作的传统方式,应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解决成本核算过程中的计算问题。
6、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针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后没有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医院会计应增设“累计折旧”科目;针对医院门诊楼、住院病房装修不属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项目,按当前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其装修费是不能增加固定资产核算,确保固定资产真实性;在会计报表增设现金流量表以反映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办法,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时,借记“其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作者单位:德州市德城区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康永军,张洪彬,徐昌青.当前医疗费用上升的原因和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220-223.
从医护工作站到患者身边,是信息网络的断点,而移动医疗恰好是解决临床信息化最后20米的工具,将医院信息链完整地串接在一起,由此实现全面质量管理、部门间合作、精细资源管理等功能。
以患者服药为例,医生下达医嘱后,药房会根据医嘱将每名患者每一次服用的口服药包装成一小袋,在塑料包装袋上印有一个二维码,标识患者身份信息及药品信息。无论是药剂师、搬运工还是护士,都会通过PDA扫描二维码,共同确保正确的药品被正确的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服用,形成完整的闭环。
至于检验、检查和治疗的所有环节要做到闭环管理,具体来说要做到4个搭配,即who、when、where、what,并在信息系统中完整地记录下来,从而保证在差错发生时可追溯,使差错拥有改善的可能。
而且,为涉及多学科的患者提供快捷安全的服务,也有赖于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部门的整合。各部门可以围绕同一名患者提供统一的服务,进行部门间的配合和融合。
移动信息化还可以实现很多精细的资源管理,包括物流和知识产权等。医院存在四大类物流,即药品、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和试剂。这些管理都要依赖移动信息化手段。
当前医院中使用的高值耗材,涉及几十个国家的产品,条码均不统一。只能在其进入医院大门后,重新贴上条码,做到一物一码的闭合管理。
传统医院对贵重设备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条码。如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又做了一个小创新,即对医院房间进行管理,盘点医院有多少建筑物、多少房间,以及每间房的面积。这项管理除了用于进行成本分摊,还用于对贵重设备进行管理。哪个资产对应哪间房,都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固定,便于监管和追溯。
最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在与中国银行合作开展移动收费车业务。有了移动收费车,患者就不必去固定的窗费,而可享受移动收费车在病房等任何有交费需求的地方提供的服务。
关键词: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医疗机构;成本管理;对策
我国一直在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现在的医疗机构,不仅要提高医疗诊断水平,更要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生存和发展。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可以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以质优价廉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病人,使医疗机构能在良好的社会效应下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下,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能力和扩张能力。
一、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下成本管理方法的不足
(一)医护人员对医疗机构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从医疗机构的人员构成比例上看,医护人员是医疗机构的主力军,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也多数是他们中的业务骨干、专家等。他们习惯着眼于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和研究,认为医疗机构的创收重点需从临床着手,临床业务的管理才是重中之重。对成本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医护人员对材料和办公用品的领用存在极大的浪费现象,还有些医护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免费领用各种药品,医疗机构水电的浪费现象则更加普遍,虽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归结到一起,对于医疗机构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二)成本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医疗机构对成本的控制一般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简便管理,但这样往往具有滞后性,所制定的成本管理方案不一定适用于下期医疗业务的发生情况,缺乏科学性。目前,一些医疗机构仍以收入和固定资产的增加作为创收的考核标准,导致有些医疗机构不断改、扩建基础设施;盲目引进各种高端、昂贵的医疗设备;这些缺乏成本管理及投入产出意识的行为,会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低下,加重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下,医疗机构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目前的成本管理缺乏系统性,没有严格审查和监督、控制各项目的成本,无法更好的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更无法有效的降低成本。成本管理应与医疗机构预算、绩效奖励和决策等组成一个系统,相互关联、相互监督。
(三)成本管理缺乏信息化管理
医疗机构需要一套高标准的信息化系统来支撑成本管理系统,能将各项成本通过记账、核算等准确记入各科室成本中,缺乏信息化管理,会导致无法将成本、预算、执行、控制等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决策,此会降低成本管理的效率和作用。
二、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下加强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医护人员对成本管理的意识
首先要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认识,这是成本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现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再仅仅是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还有高效的管理机制。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管理层更好的了解医疗机构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基本情况,使他们能更好的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出科学、合理及可行的决策。并且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要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定期进行医疗机构资产、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的测算,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卫生服务考评机制,管理层可通过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建立高效的激励制度,促进医疗机构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
1、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构
新的会计制度下,医疗机构应根据自己的特色医疗和经营状况,制定出科学的成本管理机构。在成本管理实行的过程中,可以设定部门责任人制,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由于成本管理涉及范围很广泛,医疗机构一定要遵循科学、标准、规范的原则,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和医疗机构的管理层紧密合作,让全院职工认识到成本管理的内在优势,从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构。
2、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考评体系
为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医疗机构应设立完善的成本核算考评体系。医疗机构在设立成本核算考评体系时,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医疗特色和现实情况,综合分析对比,设置合理的考评指标,制定科学、全面、可行的成本核算考评体系。完善的成本核算考评体系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实现全面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实现医疗机构的优质服务,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3、提高成本管理控制力度
成本管理的控制需从源头抓起,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医疗物资的采购过程,要将政府的指导价和定价范围作为可靠的依据,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反复推敲,指导采购计划,将维护费、折旧费等纳入预算,以达到成本管理在采购决策中的作用。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积极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对医疗机构维修维护类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实施必要性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审批、授权制度,控制费用,有些大工程、大项目也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审计人员进场。
4、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成本管理系统需细分到科室、项目等具体的核算对象,保证核算内容真实有效的基础上,可以结合预算管理来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成本管理对预算管理有着监督、控制的作用,能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修正。医疗机构进行大工程、大项目之前,需要先进行成本核算,利用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制定出科学的实施方案。
三、加强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
成本管理系统的建设对医疗机构而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目前医疗机构的财务软件,已能准确将各项成本核算到了具体的项目和科室,形成了比较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医疗机构可以借助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将医疗机构预算管理的计划、执行和评价也纳入统一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执行上述的成本管理改进对策,医疗机构的成本管理工作一定会在新会计制度下顺利开展。目前,在新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修正和探讨。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和绩效考评质量,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系统的作用,为医疗机构各项工作的实施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使医疗机构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方案。
作者:杜天方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
[1]王玲.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财务,2015,(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