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学生礼仪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礼仪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礼仪教育

第1篇: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生礼仪教育;礼仪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但当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让人十分担忧:以自我为中心,高傲自大,缺乏理想,不能吃苦,不懂感恩,意志薄弱……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从小就受到过分的呵护,到了学校以后,往往受不了学校纪律的约束。有许多家长对子女可谓关怀备至,以致孩子在情感上只是单向的“输入”,却不知如何去付出,长此以往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第二,单亲家庭的孩子得不到最基本的父爱和母爱,心灵往往有较大的创伤,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在校学习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第三,留守少年儿童,以及州县农牧区子女、草原干部子弟前往西宁市区独自求学,无论是隔代监护型,亲朋监护型还是自我监护型,监护的责任其实就成了孩子自己。这些孩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情缺失,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第四,家长自身素质存在缺陷,家庭教育环节薄弱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父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好坏。许多家长因受自身文化程度的影响,缺乏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造就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第五,信息传播的负面影响,如一些恐怖电视、不良行为游戏、,就像一棵棵毒瘤,危害着孩子们的健康,给孩子们的心理造成了重要影响。

第六,学生在校的思想教育课本枯燥,教授的方式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学生接受效果不好,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通过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开设文明礼仪课程

为了把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做到实处,我校从2008年9月起就增设了校本礼仪课程,五年来先后共对五千多名学生进行了文明礼仪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

二、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为了学习现代文明礼仪知识,遵守现代文明礼仪规范,开展了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活动旨在积极推进文明礼仪活动深入地开展,广泛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全体中学生的文明素质修养。

三、开展“礼仪故事大比拼”活动

为营造良好的“文明校园”氛围,九年级学生在阶梯教室举行了“礼仪故事大比拼”讲故事比赛。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开展我最讨厌的“十大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活动

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300张,收回272张,回收率达到91%,其中有效问卷248张,占全部问卷的83%。此活动的开展让全校师生在思想上、意识上认识这些不良行为对学校和学生的影响。

五、《有你真好》感恩系列活动。通过《有你真好》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知恩”、“感恩”

活动分三个阶段:1.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利用每周周末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2.利用家长会的时间与家长一起探讨感恩的话题;3.组织观看影片《背起父亲上学》。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理性的思考、心灵的碰撞使学生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蓄满了深深地感恩情结。

六、开展“日行一善,善行一生”实践活动

根据西宁一中2011年 “日行一善,善行一生”活动方案,我校扎实推进了以“日行一善”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过程上,我们以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落脚点;在内容上,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侧重点。

七、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

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讲文明、懂礼仪、学会宽容、谦让、理解,展现他们朝气蓬勃的青少年风采,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明氛围,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为此,我校特举行“爱在文明、美在礼仪”演讲比赛活动。

八、开展“文明礼仪”手抄报比赛

为了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校举行了主题为“中学生文明礼仪”的手抄报比赛。活动使学生们懂得文明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

九、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黑板报评比活动

第2篇: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生 礼仪教育 道德品质 家庭 班集体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礼仪的目的是社会交往人与人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要想成功,必须学会做人。做人先知“礼”。礼仪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一种言行仪式。礼仪是一个人品位的外现,礼仪是一个人涵养的展示,礼仪是一个人文明的标志。

礼仪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表明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中小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落在引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讲礼仪包含对他人的宽容、谦让、尊重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充分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懂得谦恭,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本人就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出以下对策。

一、道德品质是礼仪的基础

学习礼仪,要以增强自己的自尊心为根本。一般来说,一个有自尊的人,待人接物比较文明,谈吐文雅,与人交往时,能尊重对方。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一般说来自尊心强的人,其道德修养也较高。所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使其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美化自身。人人讲礼仪,也能净化社会风气。要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因为个人的礼仪是以个人修养作为基础的。

二、培养学生礼仪重在实践

一个人的礼仪是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反映出来的,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学生在学校集体活动中,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礼仪无处不在。教师要教育学生懂礼仪,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与人交往,展示一个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讲文明的中学生应有的风采。教育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展现自我的礼仪言行。礼仪涉及内容很多,每种礼仪都有具体的要求,如打电话、接电话、待客等,都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学生要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地学习礼仪,运用礼仪,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中学生。

三、家庭是礼仪教育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起作用。家长的礼仪素养、家庭的文明礼仪氛围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一般来说,家长素质高的,孩子的品德修养也比较高。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平时很少注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没有意识到孩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礼仪是他们融入社会必须具备的素养。有些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所以,在日常行为上,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家长和教师要相互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运用文明礼貌的言行,真正做到礼仪教育以家庭为根,以社会为本。

四、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懂礼貌,讲礼仪。抓住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时机,特别是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要求。只有学生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我们的课堂才会轻松愉快。

五、把班集体作为学校礼仪教育的主阵地

利用班集体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充分依靠班干部和班团委组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班里的实际情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文明之星”“守纪之星”的评比等。让学生通过平常的锻炼和严格要求,逐步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六、以生动的活动形式作为礼仪教育的载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学生在活动中懂得文明礼仪的内涵,显示个人的优雅风采,体现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人格魅力。

总之,学生良好的个人礼仪并非自然形成的,也非一日之功,培养要从小处着眼,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只要学生不断地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仪的文明人。

每一年东盟博览会都在南宁举办,南宁市民素质与修养将接受世界八方来客的考验。南宁市民应该注意自己言行举止,把我们的良好文明礼仪修养展示给外国朋友,这是维护国家尊严的责任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水平,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南宁承办东盟博览会尽自己应尽的义务,给世界人民留下良好的形象,也为自己赢得尊重,让“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在世界上口口相传。

【参考文献】

第3篇: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礼仪是美好心灵的展现。人生活在社会里,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现代人,注重礼仪的自我修养,即在学习礼仪、运用礼仪中,对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和待人接物等六个方面,都能展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并在社会交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地运用礼仪规范,方算知书达礼,方称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到“举止文明,处世得体”,方可“有礼走遍天下”。

这里我们选编了学校礼仪方面的内容,供同学们学习、实践。

一、学生应有的仪表

(一)仪容服饰

脸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静、宜和、宜庄。

1、发式

女同学的发式以理短发、童发或者束发为宜。这样可给人一种清晰、活泼、纯真和稚气之感。

男学生最好是理学生头。它显得整洁、干净、富有朝气。

2、服饰装扮

学生的服饰应以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明快简洁为好,这样可充分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不要穿奇装异服,女学生不要涂口红、胭脂、指甲油、画眉毛,因为少女的肌肤丰润,本身就具有一种自然美,根本无须化妆。同时也不戴金银首饰。

在校内,学生不宜穿中、高跟皮鞋。而应穿布鞋、运动鞋,这样便于做早操和上体育课,同时也可显示出青少年健美的身姿。

3、规范佩戴校卡。

(二)仪表举止

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仪态来判断他的品格、学识、能力和其他方面的修养程度。

仪态举止包括:站、坐、行的姿势,与人交谈的态度、说话的声音、风度气质、行为动作、面部表情、卫生习惯等等。

1、正确的站、坐姿态和雅致的步态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所谓“站如松”,就是站得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其基本要领是:站正,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胸要微挺,腹部自然略微收缩,腰直、肩平,两眼平视,嘴微闭,面带笑容,双肩舒展,双臂自然下垂(在背后交叉或体前交叉亦可),两腿膝关节与髋关节展直,忌讳无精打采。双手不可叉腰,不可抱在胸前,不可插入口袋,身体不要东倒西歪依靠物体,不要弯腰弓背、耷拉脑袋,不要挺着肚子,岔开双腿。

所谓“坐如钟”,即坐得要像钟那样端正。其基本要领是:上体自然坐直,两腿自然弯曲,双脚平落地上,双膝并拢,臀部在椅中央,腰部靠好,两手放在双膝上,胸微挺,腰伸直,目平视,嘴微闭,面带笑容。女子入座时,要用手把裙向前拢一下,切忌前俯后仰、摇腿跷脚、跷二郎腿、两膝盖分开、把脚架在别人的椅背上或放在自己的椅子上。

所谓“行如风”,即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稳重,有雅致的步态。其基本要领是:上体正直,不低头,眼平视,面带笑容,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肩部放松,身体稍向前,重心在脚掌前部,挺胸,收腹,小腹用一点点力使身体略微向上挺。走路不要前俯后仰,左右摆晃。

2、稳重得体的动作,优雅适当的手势

⑴路上行走,必须靠右行,不能走中间,途中遇到领导、老师、熟人,应热情点头示意,礼貌地打招呼。

⑵领导、老师到教室、寝室时,学生应礼貌地打招呼、让座。

⑶上下楼梯,过狭窄通道,遇到领导、老师、老年人,应主动让道。

⑷打开水、洗刷、晒衣服等应“先人后己”,礼让三分。不要争抢龙头和晒衣线。

⑸与人交谈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要给人一种优雅、含蓄、彬彬有礼的感觉。

⑹克服“冒冒失失”的行为。冒失的行为表现在:

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进别人家里不敲门,推门往里闯,反客为主;找人时,大喊大叫;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所,高谈阔论。

手脚太快,动作太硬,幅度太大。

手脚冒失,语言冒失,出尽洋相,常闹笑语话。

这些都是行动不稳重得体,缺乏修养的表现。

3、优雅的风度气质,自然随和的态度

气质,是由人体内四种液体——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决定的,它难以改变,但风度、性格是可以塑造培养的。

第4篇: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一、全面加强教育,建立健全机制

全面加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努力,建立一套健全的礼仪教育机制,让礼仪教育正式归入到小学生的教育中来。首先,可以在小学生的课程里增加每周一节的礼仪教育课,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其次,成立礼仪教育领导小组,让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礼仪训练组;成立礼仪规范监督组,让小学生自我监督,自我学习,培养良好礼仪。同时,联系家长,让家长在家中做好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并且将学校中的礼仪教育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全方位地提升小学生的礼仪素质[1]。

二、联系日常生活进行教育

学校应该制定专门的礼仪教育计划,把礼仪教育规范化、标准化,把训练内容具体化、实际化。每周、每月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礼仪教育活动或者课程。同时,发动班级制定各自的礼仪教育规则,把礼仪教育常规化、具体化,体现在生活实际中。例如,微笑、举手、敬礼、鼓掌等小学常见的体态语言,教师和学校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标准和培养计划,在实际应用中一点一滴地对学生讲解和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对“礼貌”的概念,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举不同的例子,加强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利用学校资源,落实礼仪教育

学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学校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养成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不充分利用学校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道德,那么,社会会变得精神贫乏。所以,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资源来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鼓励学生创作与礼仪相关的节目,同时,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礼仪教育。另外,学校可以组织道德礼仪监督、监察小组来自我检查。利用学校的礼仪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礼仪道德更好地提升。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轮换监督制度,让每个班级每周对学校中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展开监督和记录[2]。

四、编写礼仪教材

对于小学生的礼仪教育,还需要教育学家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结合礼仪教育,编写一套适合小学生的教材。教材要针对小学生贪玩、好动的特点,设计趣味游戏和新颖的故事,辅助礼仪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礼仪水平。教材要紧扣“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方面,让小学生了解基本的礼仪内容。同时,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时,要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小学生融入其中,提高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感受良好的社会礼仪风气,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五、抓好礼仪教育宣传

在小学生礼仪教育中,不仅要做好学校内的礼仪教育,还要利用媒体和互联网的导向作用,引导全社会关注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刊登一些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小学生礼仪教育的良好事迹,发动和鼓励社会力量在小学生礼仪教育中尽一份力。同时,可以与当地政府协商,适时地评出一些“优秀少年”“文明家庭”,让当地媒体在宣传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中发挥作用。

六、学生自我学习

第5篇: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美育;礼仪教育;功能研究

前言

礼仪教育是以具体的礼仪规范为内容,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去提升素质,在实现对个体基本素质、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培养发挥着积极作用。而美育是教师按照既定的美学价值,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审美意识,最终实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一种教育形式。利用美育的功能作用于礼仪教育,可以更加理论、系统和完善礼仪课程,并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美育可以尽情发挥在礼仪教育中,提高礼仪教育的吸引力及愉悦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现代礼仪课程选修的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并收集与本论文相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笔者研究提供了指导。1.2.2问卷调查法。对本文涉及礼仪及美育的相关问题情况调查问卷,自行编制了《美育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的功能研究的调查问卷》,共计发放200份问卷,回收了2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5份,经过计算可知有效率为97.94%.1.2.3数理统计法。本文运用Excel2007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数据整理成为三线表格,成为本论文研究主要依据。1.2.4逻辑分析法。结合数理统计法分析出的数据结果,综合分析大学生礼仪模特社团的基本情况、开展因素等具体内容,为后文研究提供支持。

2结果与分析

2.1美育与礼仪教育的关系

在《教育大辞书》曾中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培养感性为目的。”可见美离不开具体的形象,缺少形象这一基本元素,美将无从谈起。故从某个层面来看,审美教育本质上是形象教育。而在礼仪教育中,个体仪容、仪表等外在形象将会受到约束,不仅要做出恰当的行为,且需要将个体独特的美展示出来。究其根本,个体姿态举止等展示出来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美,更多的是内在与外在美的统一。礼仪修养的根本在于审美教育内涵,在实践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形象和情感教育,还应关注行为美,使得个体能够兼具内外与外在美。基于此,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此来避免礼仪规范过于形式化、教条化,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别,形成一种动态化、因材施教的礼仪教育形式。

2.2美育在礼仪教育中的功能

礼仪的美育就是运用美学理论在礼仪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在多元化审美载体基础之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审美教育,形成一种愉悦情感,培养他们礼仪人文美、感受礼仪的理性美、表现礼仪的规范美的能力。2.2.1美育可以丰富和完善礼仪教育的内容。教师利用礼仪的审美媒介(如个人的仪态,餐桌礼仪,人际交往等),按照相关的审美意识去引导学生产生审美情感、体会审美感觉,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升。比如礼仪课程中仪态礼仪中的站姿,教师不仅要讲解正确的站姿知识,通过多媒体所播放的多种图片进行对比,然后对正确站姿的正确示范,能够激发学生对自身的反思以及和美的追求。多媒体图片能够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将其作为审美媒介,能够为教师教学提供辅助和支持,而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对自己的站姿进行反思,并且观察他人并对比。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站姿进行调整。2.2.2通过美育扩宽和创新礼仪课程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美育的独特功能是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索美;从客观精神层面探索美等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美的规律和特点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渗透至美的内涵当中。美育通过娱乐的各种途径,如文学艺术、电影电视、文娱体育、等美育手段感染人、引导人和教育人。它使受教育者在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礼仪教育通过美育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能够掌握基本礼仪知识,并在实践中掌握敬人、自律等技能,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从而提高礼仪教育实效性,更好地指导学生未来生活。2.2.3美育可以增强和提高礼仪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美育“寓教于乐”的特点,使得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结合礼仪教学内容,将理性审美知识与具有审美意义的案例有机结合,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比如学习餐桌礼仪时,只教授理论部分会显得枯燥乏味,而简单的实践活动如西餐餐具的使用,只能使礼仪课程收效甚微,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但如果插入情景教学,如在职场中的有关餐桌礼仪问题,换位思考上司和下属在餐桌布置的问题会更容易增强礼仪的吸引力。通过案例利用感性形象的教育方式传输礼仪的基本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实现礼仪上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2.3沈阳体育学院现代礼仪课程中美育的现状分析

2.3.1学生对礼仪美育功能的认识。在学生认为通过礼仪课美育功能作用调查中(表1),4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鉴赏能力;43%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对礼仪规范的感染力;54%的学生认为促进了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礼仪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2.3.2学生对礼仪教育中实施美育的态度。调查中可以获知(表2),55%的学生认为在礼仪课程中具有美的因素,63%的学生礼仪学习中受到美的感染,8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礼仪课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由此可见,教师将美育功能很好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塑造健全的人。2.3.3学生通过礼仪学习对美育的反馈。对于学生在礼仪课中的审美教育,通过学生对学习的反馈及评价可以看出礼仪课中美育功能的实施情况。通过对表3的分析得出,在礼仪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很重要,如果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且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和掌握,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和沟通,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而促进礼仪美育功能有效发挥。学意义,具体见表2。2.3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实验组40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其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阑尾受到刺激后,会出现阻塞、挛缩等现象,进而导致缺血、坏死、穿孔等的发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早期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保守药物治疗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但是其治愈率较低,炎症难以彻底消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目前,临床上多以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因其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及治愈率高而广泛用于本病的治疗中,但是本术式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且有可能引起感染等并发症[4][5]。保守药物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均有一定的优点和缺陷,但总体来讲开腹手术在治愈率方面更具优势。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保守药物治疗和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术后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提示开腹手术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急性阑尾炎患者恢复。综上所述,使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对于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涛.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09):1292-1294.

[2]姚明山.急性单纯性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05):114-115.

[3]邹翰林.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单纯性急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05):118-119.

[4]白正忠,李树营.外科手术和保守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5):2801-2802.

第6篇: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一、农村小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象与原因

(一)家庭礼仪教育意识淡薄。1.家庭对孩子礼仪教育方法失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成为了家庭关注的重点,家长们喜欢将更多的财力放到孩子身上。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尽量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对孩子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了懒散、自私、任性的不良习惯,他们不懂得分享、缺少责任感,也自然会产生不文明的行为习惯。2.父母育儿观念中缺少礼仪教育元素。农村多数家长文化程度不高,重“智”轻“礼”,认为智力发展不容忽视,而文明礼仪可有可无,等孩子长大自然会明白。家长注重智力等方面的投入,唯独不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二)小学礼仪教育流于形式。1.师资匮乏。农村小学礼仪教育被边缘化,没有授课时间的保证,也没有师资力量的支持,礼仪教育变成了课余活动。礼仪教育刻板、无趣,小学生“被”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行为,不能自主探究礼仪教育方面的知识。2.教法不力。农村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多是为应付检查,缺乏系统性,多是通过班会渗透,教师很少将其融入就餐、打电话等日常生活之中。没有专门的教材,多是分散于思想与社会教学中。(三)社会环境对礼仪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礼仪教育尚未列入课程体系,未形成整体性规划,缺少政策支持,礼仪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公众人物的一些不雅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冲击了礼仪教育培养出来的良好习惯与修养。

二、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第7篇: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文明礼仪 规范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23-02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讲文明、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明礼仪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2010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迅速增长与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接受良好道德意志品质和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时期养成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往往会影响人一生。因此,从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至关重要。

一 文明礼仪教育的逻辑诠释

文明礼仪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但礼仪的本质涵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几乎所有的礼仪都与这个本质有关。

1.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基本礼仪规范教育

礼仪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礼仪包括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等方面。礼貌,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语言、动作方面相互表示谦虚、敬重和友善的行为规范;礼节,是指在人际交往中,

相互表示尊敬、祝颂、慰问或哀悼等的惯用形式;仪表,是指个人的美好外表和良好形象,包括容貌、服饰、姿态和个人卫生等;仪式,是指在较大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规定的程式化活动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礼仪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两个方面。个人礼仪是指礼仪主体在律己方面应遵循的礼仪规范,主要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是交往礼仪的基础;交往礼仪是个人与他人交往中应当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领域与各种特定对象交往时应注意的行为准则、礼节和交际语言。

2.文明礼仪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交往的枢纽

《礼记·礼运》云:“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这就是说,礼仪是做人的重大事项,是用来讲求诚信、搞好和睦而牢固地规范制约人的行为举止的。礼仪是人们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正常生活。礼仪也是人际交往的剂,是沟通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人与人进行交往,双方第一个见面礼是握手问好,除此之外,还要面带温和笑容,彼此眼神中流露出诚意,这是构成人际交往首要的礼仪条件。正是通过讲究礼仪这一枢纽,达到促进情感交流、改善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目的,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3.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仪就是个人立身之本,国家治理之策。在特定的场合和环境下,礼仪可以反映国格,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水准之一;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礼仪可以反映人格,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尺度之一。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施行礼仪,以对他人的尊重为前提,以自尊、自重、自强、自律为基础,以满流知识与信息、寻求友谊和理解的需要为目的。

二 文明礼仪教育的功能定位

1.文明礼仪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需要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早在西周时期,礼仪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把礼与法相提并论:“礼仪者,治之始也。”管子则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我国古代童蒙教育的重要特点是以礼为核心,围绕礼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童蒙读物都是以礼为主线编写而成的,这些童蒙读物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篇押韵、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堪称中外儿童教育的典范。

2.文明礼仪教育是促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需要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更是良好的思想品德、文明行为、礼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将影响小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不少条文与礼仪有关,涉及课堂、校园、宿舍、家庭、公共场所等各种场合的文明举止以及对师长、同学、客人等各种特定对象的礼仪规范。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将规范变成习惯,使习惯成为自然,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文化涵养,这将有力地促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3.文明礼仪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礼仪素质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重要素质,应成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礼仪修养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协调、沟通、开拓、创新的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修养和行为习惯,为未来立足社会、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因此,文明礼仪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三 文明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

1.形成一体化教育网络,做好四个结合

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具体丰富,涉及面广。因此,必须以学校日常管理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各项活动为辅助,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效应。一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二是与学校日常管理相结合。文明礼仪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明礼仪氛围。四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要求,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文明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注重实践性,坚持知行统一

注重实践、知行统一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因此,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既要讲明礼仪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又要讲为什么这样要求以及怎样去做。文明礼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学生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又是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实践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归宿。卢梭也说过:“人的道德素养的真正形成,有赖于道德习惯的日积月累。这种道德行为习惯的积累,离开社会人际交往中的熏陶,只靠道德知识的讲授是无法做到的。”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付诸实践。同时还要加强督促检查,抓好总结评比等环节,促使学生养成礼仪习惯,进而内化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

总之,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礼仪教育教给小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礼仪教育不应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还应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让小学生学礼仪,知礼仪,用礼仪。

参考文献

[1]黄正平.文明礼仪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基[J].人民教育,2011(18):24~27

第8篇: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就是知礼、懂礼和行礼。然而,现今高职学生的礼仪素养状况却不容乐观,说脏话、穿奇服、不懂得尊敬父母师长、随手扔垃圾、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不注重礼仪的现象依然普遍。礼仪素养的缺乏,严重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及今后的职业发展,削弱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开展必要的礼仪教育,弘扬和学习礼仪文化,促成高职学生礼仪养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个人对礼仪学习并不重视

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部分学生对于礼仪课的学习并不重视,觉得礼仪课程内容简单,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能够顺利拿到学分。课堂上的礼仪学习一知半解,现实生活中也并没有将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起来,使得礼仪课程的学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礼仪课程的开设仅限于部分文科专业,礼仪知识不够普及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礼仪课程开设仅仅限于部分专业,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涉外旅游、市场营销、会计等专业开设了礼仪课。相对于其它专业,特别是理科类的专业,礼仪课程的开设少之又少,使得礼仪课程的学习只限于学生中的少数,降低了礼仪知识的普及率。

(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文化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风气,如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浅薄等。高职学生由于自身思想不成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一些偏离。

(四)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的缺失

父母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然而,一些父母由于本身受教育程度有限,无法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一些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更多给予的是溺爱,而不是正确的引导,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塑造高职学生健康的人格

通过礼仪教育,对高职学生个人形象、行为举止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练习,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仪容进行适当的修饰,选择并合理搭配自己的着装,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受欢迎程度和人际交往范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塑造学生积极、乐观、健康的人格。

(二)有利于高职生形成良好的自身修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礼仪的运用可以直接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和文明程度。对于即将要踏上工作岗位的高职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因此,积极开展高职礼仪教育,从仪容、仪表、仪态、日常交际等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雅得体的职业形象,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提升个人的素质,有利于高职生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现今,大多数的高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要想从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只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是远远不够的,掌握并熟练运用礼仪技巧也是高职生提高就业竞争力,赢得领导和同事认可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高职学生礼仪养成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大学阶段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由于当前我院的礼仪课程开设仅限于文科类的部分专业,在无法将礼仪教育纳入常规课程教学体系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普及礼仪知识,如公选课、比赛活动、宣传海报、主题班会、广播等等。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礼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训练,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图片等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集体讨论、分组实操等。如:服饰礼仪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教会学生1-2种领带的打法,学生边看边练,教师从旁指导。通过这些方式,提高礼仪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第9篇: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礼仪素养一直都是我国的精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礼仪素养逐渐被人淡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礼仪素养逐渐被“捡”起来,其中在中职学生的教学中最能体现,但是如今的中职学生礼仪素养还是存在一些现状,文章就这些现状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中职学生如今的礼仪素养现状

礼仪素养是我国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礼仪可以增强自爱、自重的精神,并且还能够友好的处理各种关系,但是现如今很多的人已经丢本忘祖了,随着社会经济国际化发展,礼仪素养逐渐被捡起来,并且在各大学校进行教学,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中职学校,现在的中职生普遍都存在着插队、“出口成脏”、傲慢无礼、怪声怪调的现状存在,甚至有事情无法宽恕他人、不尊重教师甚至男女交往也完全没有底线,这些的现状都是中职学生礼仪素养教学不重视的原因。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以下的一些教育对策,希望对提升中职学生的礼仪素养有所帮助。

二、针对中职学生礼仪素养现状的教学对策

1、从家庭方面着手,教师家长配合教学

礼仪素养的培养大多数是从学生的家庭进行着手的,因为家庭中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学生孩童时就已经影响着学生的礼仪素养,所以想将学生的礼仪素养进行提升,首先就是与家长达成一致,就是无论自己的情绪再如何激动,也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进行。比方说,父母吵架、打骂、对孩子的辱骂等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使之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产生焦虑愤怒情绪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学家长进行破口大骂,所以教师需要和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就是将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升上来【1】。

2、从学校方面着手,教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教学

学校是学生接触世界的第二个环境,所以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礼仪素养高的话,学生就会将教师当做榜样,有一样学一样,所以教师在教学生专业知识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另外,在礼仪素养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出以下的教育对策。

(1)激发学生对礼仪素养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兴趣永远都是教学的第一步,同样礼仪素养的教学也是如此,否则无论你有多少的能力,都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对一些新奇的东西都会特别的好奇,教师可以用古代的礼仪素养进行引导【2】。比方说,教师在上礼仪素养的课程时,可以提问学生“在唐朝姐妹之间的行礼方式谁知道?”、“在明朝的时候,如果见到君主是怎么行礼的?”利用这种问题先吸引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引进各种古装的电视剧情节,让学生找错误,最后再带入如今的礼仪素养,慢慢渗透,使学生逐渐对礼仪素养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感同身受的方式,进行换角度学习礼仪素养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恶劣,恶语相向,会让另一个人感觉到愤怒,那么同样教师可以利用感同身受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经常会出现的情况使学生两两的进行换角度教学。比方说,可以设定是在公交车的场景,A踩到了B的脚,B不管不问,A就生气的破口大骂,然后B就还嘴,当面临极限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做出调整,以同样场景将角色转换一下,让B也感受一下,不被人道歉的滋味,然后让学生进行发言,谈谈感觉,利用这种方式是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感同身受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另一个人的心情,所以通过换角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3)通过实践和操作,提高学生对礼仪素养的运用

礼仪素养的教学不是只是纸上谈兵就可以的,必须得需要进行实践和操作才能体会到礼仪素养的真谛,那么如何进行实践和操作其实也非常的简单,首先可以做一个调研,看看学生们经常会出现哪种礼仪上的缺陷【3】。比方说,小明是一个喜欢插队的人,他经常不喜欢排队,那么对于类似小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一回组织排队的感受,设定学生在排队的场景,小明是指挥排队的人,要求就是不能出现插队的情况,然后让某几个学生经常的插一下队,让小明进行组织排队的秩序,然后让小明谈谈当有人插队不听他指挥的感受。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进而控制他的插队行为,提高其礼仪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