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15-1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
2009年5月以来,根据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云南省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211号、昆明市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宜良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宜良县实际,制定了《宜良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宜政发[2009]38号文件,并认真组织实施。至2012年末,全县7个乡镇(街道)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村委会财务111个,村小组财务811个,小社财务113个,共计1035个核算单位。代管资金2.3119亿元,其中村级0.8443亿元、村小组1.467亿元、小社0.0006亿元。该项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对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宜良县在以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为重点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整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资金管理方面
2.1.1 制度不完善 目前各乡镇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如:会计中心不管理核算单位的承包合同,无法知道收款的时间和金额;村组支出的审核审批程序不规范,以行政手段代替经济管理,权责不明;在制度设计上会计中心忙于应付资金的事后核算和监督,没有和村组有机配合,把监督管理延伸到事前和事中。
2.1.2 会计人员不稳定 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大部分是乡镇农经站人员兼职,少部分从各站所调配。乡镇农经站承担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负担监督、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等管理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重,虽然从事财务管理是农经站的职责所在,但现有人员只能完成农经工作任务,无力兼顾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会计、出纳专职工作。加之一些乡镇抽调到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人员缺乏从事财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一些乡镇会计人员调动频繁,因而造成工作顾此失彼,影响会计核算的不利局面。
2.1.3 工作经费短缺 按规定,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无偿为村、组进行会计服务,而中心无正常的工作经费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2.1.4 监督不到位 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对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关注和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2.2 资产和资源管理方面
2.2.1 制度不健全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普遍存在着偏重货币资金管理,轻视资产、资源管理的现象,致使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影响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2.2.2 台账登记不完整,家底不清 一些村组多年不进行资产清理,更没有按年度进行清理,所登记的资产台账残缺不全,账实不符,未能真实反映资产存量。耕地、林地、水面等资源在全县的各个村组都未建立台账进行登记管理。
2.2.3 合同管理不全面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出租、转让,在处置交易过程中都要签订书面的合同协议。而村组签订的一些合同不规范,权、责、利不清,在执行中发生纠纷,致使集体利益受到损失;一些合同不进行鉴证和备案,影响了合同的履行和兑现。
3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资管理对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建议建立和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3.1.1 资金管理制度 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公开制度。
3.1.2 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管理和报告制度;资产经营管理制度。
3.1.3 资源管理制度 资源登记簿制度;资源公开承包租赁管理和报告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3.2 强化监管
3.2.1 建立健全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 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财政、农经、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单位参与的分工协作的县、乡、村“三资”监管体系,实行制度化、常态化监管。
3.2.2 建立本县《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办法》
3.2.3 进一步加大对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总结推广 由各乡镇总结完善试点经验,以乡镇形成“三资”管理制度进行推广;或由县级总结各乡镇的试点经验,形成县级的“三资”管理制度,并在全县实施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7.
[2]蓝进意,梅福星.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福建农业,2012(04).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督管理是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利益、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举措。据休办字【2015】2号、休纪办秘【2015】5号、休农字【2015】27号及海政字【2015】25号文件精神,我镇十分重视,通过健全组织网络、全面清理整顿、建立健全体制、创新监管方式,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的会计电算化、运行规范化、监督即时化,加强了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各村自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各村资金管理情况。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已经严格执行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不存在多头开户、公款私存现象,各村报账员每月报账都是实报实销,不领取备用金,不存在坐收坐支、白条抵库和无审批大额现金支出现象;现金、存款已严格执行日清月结、账账相符的对账制;收入支出已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村组集体各项收入及时入账,全部使用县财政农委监制票据,并由三资中心统一管理,所得收入纳入三资服务中心帐内核算;村组集体各项收支票据基本做到手续齐全,原始票据经过村三委审核把关,再由镇政府审核审批;目前各村组非经营性支出已严格自控,大额开支基本由两委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并附记录,基本无新增债务发生。
二、资产资源管理情况。各村组集体资产资源于2010年度按市县文件要求进行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登记造册,但随着资产资源的变动,对新增资产资源或是报废资产流转资源的动态发生,各村组对变动情况未进行核实登记,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对辖区内所有村组的资产资源现状进行详细的清产核资登记造册;村组集体资产的取得、变更或终止,资产经营方式的确定或是变更,资产的购置、变卖、报废等事项都经过集体讨论决定;村组集体重要固定资产、资源有专职坐班村干保管,已分村、分类建立了明细台账和资源登记簿,目前帐物需要清理核实;村组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都经过村两委会议研究,并签订承包租赁合同协议。
三、村组集体三资公开和民主监督情况。凡涉及农村集体大额财务收支和资产资源处置等事项,各村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履行民主程序,实行民主决策;已逐步完善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制度,目前各村已对2014年第四季度和2015年第一季度财务收支情况在各村村务公开栏中公示,并上报回执交由三资中心存档;2014年村两委换届前,镇政府组织纪检财政民政三资等对所辖12村的第八届财务收支余情况全部审计,经公示后,各村无村民反馈信息。
四、及时组织各村报账员学习培训。为全面配合近期“阳光四务”、“村为主”的文件精神,加强各村报账员业务素质,我镇及时结合各级文件和村级报账员业务实际操作水平,对各村两委和报账员文书进行了两次培训,并签订“村为主”考核机制,并结合2015年第一季度各村财务情况予以逐村检查指导,并及时布置各村将第一季度财务收支余情况公开公示。镇政府和三资办将此项工作纳入各村“四务”之一作为各村年终考核考评。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村级“三资”委托管理工作动员会。刚才,我们已经组织大家学习了惠党办发[2012]46号《关于印发<县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分别从业务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开展这项工作的具体作法。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清醒地知道:“三资”委托管理工作就是要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铲除“以资谋私”的土壤和条件。为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下面我就开展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村级“三资”委托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做好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一定要深刻理解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农村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当前,农村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的重要原因,就是集体财务管理不规范、集体资金分配不公、集体资源流失严重、村务公开不到位以及组干部等原因造成的。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管理,就是使过去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由原来的“暗箱操作”变为“阳光管理”,从“制度约束”变为“程序民主”,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监管职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杜绝“以资谋私”的违法违纪行为,达到既亮了村集体的“家底”,又明了群众的“心底”的目的,从而有利于从源头化解和减少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是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的多发领域。抓住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就抓住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从近几年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查办的情况看,村组干部出问题、犯错误,甚至违法犯罪,绝大部都与经手和管理、处置集体“三资”有关。有的村干部不能认真执行村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在“三资”管理使用上优亲厚友,造成群众的不满;个别村干部不能自觉遵守有关纪律规定,、独断专行,集体资金被无偿占用或低价承包、租赁、处置,有的集体资金被贪污、私分、挪用、挥霍浪费等等。这些情况,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行农村“三资”委托管理服务,就是要从源头上摘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村干部犯错误的机会,保护基层党员和干部。
(三)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核心基础。从当前我县村(居)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看,绝大多数集体经济都很薄弱,有的还是“空壳”。大多数都没有集体资金积累,只有为数不多的集体资产和资源,这是村集体经济的“最后一点本钱”。加强村级公益事业的投入、提高基层群众的福利保障水平,最终主体还是基层村(居)集体组织。因此,必须通过加强村级“三资”管理,管好用活这“最后的本钱”,盘活村级级资产、资源,实现村级集体“三资”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全面改善和提高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二、深化认识,加强领导,迅速推开
(一)深化认识,依法行政。农村集体“三资”委托管理服务,就是对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保持在村集体三资核算单位、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和债权债务不变的前提下,各行政村(居)委会委托乡镇“三资”管理中心代为监督和管理“三资”的工作。
为什么要进行委托管理或者委托,主要是涉及到位法律规定的问题。1998年11月公布施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按照法律规定,村级“三资”的管理权是属于村居组织的,但是鉴于目前各村级组织在管理和处置“三资”过程中出现的村干部以友谋私、优亲厚友、村务不公开、重大事项不经过村民大会讨论以至引发群众不满的上访等等问题的实际,有必要成立一个中介性质的机构。通过村(居)委会的委托,代为监督、管理村级“三资”事务。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加强农村“三资”委托管理工作,各行政村是基础,各乡镇是主导。因此,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三资”委托管理服务工作方案,迅速召开会议部署落实,要细化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形成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认真抓好落实。
(三)消除误区,提高效益。为切实搞好这项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克服以下几种不正确的思想认识。一是认为这项工作是务虚的,是搞形式的,因而一开始在指导思想上就定位低,存在应付行为,工作不深入;二是认为这项工作只是纪检监察业务内的事情,没有摆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安排,在人员配备和精力投入上不重视;三是认为农村“三资”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工作上有畏难情绪,推诿扯皮,推进缓慢;四是工作上有怕触及矛盾的顾虑,不能把它当作解决农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治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工作措施乏力。
希望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推行农村“三资”委托管理服务工作当作构建基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当作从源头上治理问题的基础性工作,彻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认真扎实地抓好落实,抓出实践成效。
三、精心组织,稳步推进,按时完成
推行“三资”委托管理服务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一项工作创新。多数基层干部群众对其缺乏了解和认识,一些村干部可能还会有抵触情绪,认为我们是夺其权力。所以我们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希望各乡镇要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消除村组干部的认识误区,认真制定方案,严格按照时间要求,扎实推进工作。
(一)宣传要深入。要通过召开动员会、培训班、悬挂标语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推行“三资”管理服务的重要意义,使基层干部群众认识到实行“三资”委托管理服务是中央及省、州的决定,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发展壮大基层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要通过深入宣传,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推动委托管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保障要到位。各乡镇要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职责分工;乡镇要成立村级“三资”委托管理服务中心,充实调配人员,确定办公地点,配备办公设施,安排一定经费,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分保障。
(三)清查要全面。清查工作要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由各乡镇人民政府指导村委会(居委会)具体实施,乡镇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要按照职能职责切实加强监督工作。要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详细、彻底的清查,真正摸清家底。清查中要坚持“三资”六权不变的原则,不得在清查过程中处置资产、资源,确保农村“三资”的完整性。
(四)公示要认真。群众对“三资”家底非常关心,清查的结果要及时进行公示。要严格公示时间,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群众有异议的要积极进行调查处理,使清查结果真实完整,群众认可。
(五)移交要彻底。清查结果经公示群众认可后,村(居)委会要向乡镇“三资”委托管理服务中心移交资产、资源档案账册和账面余额。严禁公款私存和设立“小金库”。中心要建立按村(居)委会的“三资”管理台账,保证台账与实际情况相符,实行科学动态管理。
(六)建立健全制度。各乡镇“三资”委托管理服务中心尽快建立健全“三资”委托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在加强村级资金管理上,重点是健全完善现有的“村财乡代管”机制,防范资金风险;在加强村级“三资”的管理上,重点是制定出台相应的承包、租赁、处置等管理机制,规范处置程序和权限。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有序、安全有效和保值增值。
四、认真督查,明确责任,确保效果
(一)村民“三资”管理意识薄弱。农村体制改革以后,农村集体收入减少,留下的债务问题较多,集体资产存在浪费、丢失等现象,而且村民的民主意识不强,对于法律制度也不能够很好理解,应该由村民自身行使的民利,却没有认真履行,村委会可能会在决策过程中出现差错,村民也只是消极对待。这种态度意识给“三资”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三资”管理的投入较少。“三资”管理涉及范围较广,既包括现金资产,有包括实物能源资产,这种管理的复杂性要求“三资”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管理素质。但是如今农村“三资”管理力量薄弱,人力、物力投入有所不足,“三资”管理是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的基本职能之一,乡镇领导可以加大对服务中心的重视,对农村“三资”管理加大监督力度,给予更优质管理。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现代化改革也在逐步进行。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财务制度定期更新。这对村干部,特别是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如今的高水平的财会人员较少,财务管理能力有限,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健全,这使得“三资”管理流于形式。农村集体资产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完善,需要在财务数据上加大力度,作出严格规定。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对策
(一)统一思想1.加强“三资”管理是促进农村和谐的需要。“三资”归农村集体所有,其管理水平涉及到了农民的自身利益。做好“三资”管理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机制,保证“三资”增值,进而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和谐新农村梦想。2.加强“三资”管理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要求。部分“三资”管理弱的农村,其村干部独断专行,致使农村集体资产被贪污浪费,这些问题影响了党群关系。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就是要,减少干部犯错的可能。另外,还可以调动群众参加到监督中来,保证农民的决策和监督权,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二)加大执管理力度1.资金代管制度。将农村的集体资金纳入集体账户进行管理,并委托给乡镇服务中心管理。各村除了留有部分备用金,应该全部存入当地信用社统一账户,保证资金安全有效运行,防止自动挪用款项,杜绝资金被贪污、挪用等现象出现。2.健全管理制度。基层管理人员要按章办事,做到有法可依。农村集体资金监督管理涉及到村务活动,应该从健全制度入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实际需要,完善财务制度。完善之后,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汇报。
(三)建立有效机制1.建立有效组织。在乡级、村级都建立起“三资”管理组织,打造一支能够为群众办实事的专业队伍,对“三资”进行动态管理,尽可能提高“三资”使用效率。2.建立监督制度。首先,落实“三资”公开制度,对村里资产、资金进行定期公开。加强理财小组的监督,严格执行签字手续;其次,乡镇可以按照规定,对村资产资源进行配置,对各项费用流向进行审核,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办理;最后,乡镇纪委可以随时监督,严肃查处“三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此外,还可以对基层财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将文化素质较高、踏实上进的青年人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并对他们进行专业化培训,并提高他们管理农村财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进“三资”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结语
[关键词] 农村 三资管理 现状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46-01
一、目前农村在“三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从笔者所工作的乡村来说,目前在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工作方面,已经做到以“五统一”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以会计委托制为其主要的核心。并且在近些年的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得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很明显的进展。使得农村财务在公开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准确化和及时化。同时在统一规范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对村级财务加以有效控制,使得对一些混乱现象进行有效的整治。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的存在。
1.管理意识缺乏与思想方面存在误区
首先在实施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并没有集体资产存在了,因此也没必要进行管理,其次村民自治的实施,使得管理难度加大,不便于对其进行管理。
对于目前农村“三资”存在的情况来说,因为每个村都有不同的情况,比较复杂,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区别情况对待,并且因为问题所涉及到的方面比较错杂,从资产到资源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对于国家给的补偿款都需要加以管理,以及筹资和捐资带来的问题,使得在“三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样性及复杂性。
2.对“三资”进行管理的人员有待加强
在农村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随着改革发展新情况不断出现变动比较大,并且对于这些会计人员来说,因为其本身具备的专业新知识比较薄弱,使得在对“三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他们在对“三资”进行管理的时候,对其认识存在不足,另外在做台账登记管理工作的时候,也存在较大的问题。相对于那些资金这些资产来说,其对土地等资源的登记方面更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了。另外,在对农村土地承包的过程中,在签订集体资源的合同的时候,合同的效益率并不是很高。另外对村里人进行承包的一些资源项目,有的时候存在协议后补签的情况,另外还存在一些村屯干部,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来谋求一定利益也难以避免。
3.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对村里的集体收入进行管理的时候,对收取的资金能够做到及时的上缴,但在报账的时候,对于村里的开支,不管是否合理,会计在登记的时候都将其给登记进去。另外还有一些结算票据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最后一点就是对于所持有条据,存在不及时交入给会计入账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管理上有待进一步完善的。
4.没有做好村务及民主管理的规范工作
对于一些农村来说,在民主管理工作中,没有依据规范的措施来做到公开,对于一些应公开的招标计划及民主流程,没有体现出来,另外在村务公开工作中,只是将一些财务问题给公开出来,并没有做到对民主管理情况的公开。
5.合同的不及时变更签订使得村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很多农村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存在很多的不规范因素,甚至在合同的改签过程中,会存在缺少书面合同的现象,对于承包过程的土地等资源,缺乏管理,使得村民的集体利益得到损害。
二、对“三资”问题进行清理的途径与措施
1.政府要对“三资”问题加以重视起来
对于“三资”管理工作来说,其不仅是一项业务工作,还是一项政治稳定的工作,因此对于“三资”管理工作来说,是各级政府都需要认识到的事情,只有从整体上对“三资”管理问题做到重视起来,才能够在未来将此项工作做好。
2.加强制度管理,做好台账工作
在对“三资”管理问题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使得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所依据。具体工作应该做到对相关资产进行查清与界定、行使切实的民主公开管理制度及在招标及投标的工作中要建立起相关的制度等,使得在“三资”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3.加强对“三资”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工作
在农村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监督不足,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没有使用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进行维护,另外在村民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内部监督机制不足的问题。对于村级资金主体来说,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来对其财力提供一些保障。另外还要通过相应的平台,对各项监督制度做到不断的健全与发展,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预算工作,其资金管理方面也要加强,另外还要让村民参与到理财过程中来,使得民主理财发挥一定的作用。
4.要做好查处工作
在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时候,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积极的配合,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采用行政的手段,来对三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严格的控制。
三、总结
“三资”管理过程中,因为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会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对这些问题做到有效的解决,我们只有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存在的本质原因,才能够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得“三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清除。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形势逐渐显现,对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简称“三资”)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历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和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对规范农村经济管理秩序,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力量薄弱
乡镇“三资”管理工作一般由财税所工作人员兼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职能逐年弱化形同虚设甚至被撤销,使专门从事“三资”管理的人员越来越少。每个乡镇一般只有两三人,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难以保证工作的正常有序和规范性。
二. 农村集体“三资”家底不清
资金管理方面。一般来讲,上级安排的财政性资金,由于各级核查较严,管理较为规范;但对村级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从其他渠道取得的收入没入村账,有漏管现象。个别村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村级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村干部自用自批或将禁止的支出项目开列其他款项变通支出。
资产管理方面。一是存在账账相符、账实不符的问题。由于乡镇“三资”管理中心只管账不管物资,部分村干部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导致集体资产被随意改变权属或被无偿占用、毁损。二是存在权属不清的问题。有争议的资产主要是村级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在资产台账内没有详实的记录、资产的收益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等问题。
资源管理方面。资源的管理比较薄弱,集体资源有漏报漏管现象。如对土地(机动地)、荒地等的登记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记录,造成资源管理混乱。
债权债务管理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村级债权债务形成非常复杂,一些债权债务长时间未纳入账面核算,如赊欠物品、出让出租集体财产应收未收款项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这些应纳入账内核算,但乡镇“三资”管理中心对村级发生的上述事项,因没有记账依据而往往漏记。
三. 管理不规范
一是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民主理财不到位。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村民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履行。二是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一些村公开不完全、敏感问题不公开、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群众无法真正了解本村的财务状况。三是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处置、归档等方面没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如在房屋租赁、集体资产处置等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整、档案资料缺失等现象。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县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乡镇经管队伍的建设。一是按照工作职能配齐专业技术人员,每个乡镇设“三资”管理办公室,配备符合“三资”工作的专职农经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若干名,设置服务窗口,按职责分工落实到位。要求办公室负责人具备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 二是县级主管部门加大对“三资”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一年培训一次,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达到依法管理农村“三资”。
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全面清查、摸清底数是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能否正常运行。为此,各乡镇必须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由镇纪委牵头、乡镇财经所组织实施,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具体做到“四统一”:一是统一清查内容。凡是村级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以及村级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无论账内、账外一律作为清查对象。二是统一清查办法。主要采取看、查、记、核、认、议、报等办法,看就是看有关账户的账面余额;查就是根据账户提供的线索逐项追查;记就是在看、查过程中做好登记备案;核就是对债权债务双方进行核对;认就是对核实后的经济业务由双方办理认账手续;议就是凡需核销处理的经济业务,需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以及理财小组会议集体讨论;报就是经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讨论同意,上报乡镇政府批准后备案。三是统一公示清查结果,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对群众提出质疑的问题要复查,如确有问题,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向群众作出解释。四是统一建立“三资”档案。对公示通过的清查结果,以村为单位逐项、逐类登记造册,按统一规定建立健全“三资”明细台账。镇村各存档一份。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组织一次盘点,对“三资”发生变动的要及时调整台账并说明原因。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通过清理核实,实现农村“三资”产权明、家底清、管理实。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一是严格执行“村财乡管县监督”制度。在保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规定各村做到“四统一”,即统一银行账户管理、统一使用专用票据、统一支出审核把关、统一由委派会计记账。二是严格控制资金管理使用。要求各村严格落实“零户统管”和“收支两条线”,各项开支一律做到有合法的原始凭证、有符合规定的支出用途、有具体经办人、有单位负责人和审核人签字,不得以领代报,以拨代支。
2.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一是大力推行民主决策。
凡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应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确保群众享有充分参与权。二是继续推行“三公开”工作。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对财务收支、资产处置、项目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等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
3.建立资产资源公开交易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等,应经过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法定程序进行科学评估,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实行公开竞价、招标投标。成交后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并将合同作为重要文书档案归档管理,村民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应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管,所取得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
关键词:乡镇农经站;建设;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也加快了乡镇农经站建设步伐。为有效地推动乡镇农经站建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确保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加强对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一、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结构队伍的建设
农村经营管理队伍是彻底执行党制定的农村发展政策的力量,随着城乡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越来越快,这也对农村经营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大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并深入农村改革,加大农村经营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农村经营管理队伍要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抓住重点,加强对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的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
二、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在农村集体经济中,土地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可以说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近年来,土地问题越来越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坚持依法开发、利用、管理土地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民在土地集中经营管理中获取利益,才能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才能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目前,在农村用地过程中,存在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差的问题,如为加快农村建设步伐,没有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造成土地闲置,加上农村居民居住点不集中,出现一户多宅等现象,从而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为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节约用地意识,同时要严格的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占地、用地。
三、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1.完善管理制度
在进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为确保财务管理中的规范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从而形成资产入账、资产变动、资产处置、资产报损、日产管理等全方位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集体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产管理管理台账、资产清查管理等相关制度,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
2.建立资产管理台账
在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管理时,可以根据集体资产的多种功能,建立相对应的资产管理台账,如公益性资产管理台账、经营性资产管理台账,并定期对资产管理台账进行考核。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要登记好资产管理台账,一般情况下,资产管理台账需要记录的内容有资产情况、租赁合同条款、租赁单位信息、资产变动情况、租金收取情况等,确保资产管理台账的准确性、有效性。
3.加强资产清查管理
要加大资产清查管理力度,定期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并执行资产公开制度,及时将资产变动情况公布给所有农民。在清查集体资产时,要坚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的原则,清查人员要认真、仔细的核查每一项账目,如果出现盘亏、盘盈的线性,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资产结构。当发生资产变动时,要坚持全面审批、全面审核、全面监督的原则,确保资产管理在可控范围内。为提高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对于当期的资产投资项目,要将其列入资产年度预算中,并明确项目建设管理的基本流程,推行投招标制,从而对建设项目的成本及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
4.推行资产管理业绩考核
在日常工作中,要根据资产管理质量及资产经营情况,对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状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如果发现存在违法资产管理制度,引起集体资产损失、资产经营不当等现象,要严格的按照管理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只有加大资产管理业绩考核力度,才能有效地规避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
四、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是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重点,由于集体资金具有流动性强、容易挪用、侵占等特点,因此,加强集体资金监督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集体资金管理不仅仅是存款、现金管理等过程,还包括债权、债务、资金使用管理等,对农村集体资金而言,由于其使用环境比较特殊,并且各类收入来源比较特殊,导致集体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在公益设施维修、道路维护、补偿款等方面无法实现规范化付款凭证,导致集体资金在支出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为推行集体资金财务管理规范化,要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管理、票据管理、资金内部控制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从而为集体资金的使用管理提供有力依据。要加大对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利用民主监督和严格的内部审计监督对集体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管理,避免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另外,要通过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来对集体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金、票据、债务等的管理力度,及时清理各项债务,定期分析资金收入、支出情况,从而确保集体资金的准确性。
五、总结
为推行乡镇农经站建设,加强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结构队伍的建设、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从而为农村集体经济的飞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根潮,吴海潮,吴江平.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做法及成效[J].中国农业会计,2012(11):141-142.
关键词:集体经济;资产;资金;资源;管理水平
一、健全“三资”管理长效监督机制,确保“三资”管理持久有效
(一)会计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
鄞州区自1997年逐步实行农村会计委托制,多年来会计委托对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区农村会计服务站各项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目前,各镇(乡)街道会计服务站工作经费已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进一步健全了会计岗位责任制考核。会计角色从以前的记账、做账为主转换到以监督财务和参与管理为主,部分镇(乡)街道会计机构已逐步向“三资”委托中心过渡。
(二)农村审计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
多年来鄞州区的农村审计工作在促进村级财务规范、打击违法违纪行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区农村审计工作量大面广,为此区农村审计工作室确定了“上访村重点审计,隐患村主动出击,常规审计突出抓整改”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做好农村审计工作,树立农村审计权威。对群访审计事件投放重点力量,加班加点开展审计,为区委区府驻村工作组和区纪委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对存有财务隐患的村进行主动出击,开展审计,严历指出存在问题。对每年要求各镇(乡)街道完成的“三年一轮审”审计任务,突出抓问题的整改落实,并同每年的村级财务考核进行密切挂钩。
(三)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
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村级“三资”规范化运行的坚强后盾。近几年来,鄞州区村级“三资”民主化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一是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村级资产资源发包、村级基建工程开展等主要经济事项的操作都要经社员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充分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民主理财活动进一步规范。2010年4月,全区分6期对全区约500名理财小组组长开展了系统理财培训。通过培训,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理财意识和理财水平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民主理财活动开展进一步规范。
(四)信息化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
鄞州区村级财务自2006年开始统一实行会计网络化记账,村级财务监管网在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及统一业务操作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09年,在原来网络基础上又成功实现区、镇、村三级联网,全区各村出纳现金及银行日记账于2010年1月份开始统一实行网上记账,村级日记账的记账效率和记账质量都得到质的提高,并且区、镇二级可通过网络对村级资金流动情况随时随地实行监督,村级“三资”网络化监督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村级财务公开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
推行村务财务公开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鄞州区的村务财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工作已深入人心,全区99%的村已达到“五化”标准,做到了公开时间统一化、公开内容明细化、公开场所标准化、公开设施整洁化、公开程序规范化。每季度财务公开日,成立由两个区委副书记和一个副区长带班的三组检查组,进村入户开展财务公开检查。通过公开栏这一“窗口”,广大村民对村务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充分体现,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2010年4月,全区又印发了《鄞州区村经济合作社财务公开实施细则》(鄞农财办发[2010]2号),对村级财务公开时间、内容、程序、形式及公开日接待和监督逐项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区村级财务公开工作。
二、确立考核为“三资”管理抓手,促进“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
强化措施,从严考核是促进鄞州区村级“三资”规范化运行的有力支撑。2006年,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挂帅的考核领导小组,对全区各镇(乡)、街道“三资”管理情况实行考核,几年来通过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区大多数村“三资”管理水平已达到省级规范化创建标准。考核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强强相争、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
全区22个镇(乡)街道分A、B、C三组进行考核,每组全年综合测评前2至3名的单位确定为先进集体,由区委、区府拨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每组考核未位的,如果未能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或因村级“三资”管理问题引起群众集体上访的,确定为重点管理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实行排名通报制度
每次检查排名结果在全区进行通报,并在《鄞州日报》进行公开刊登,借助新闻媒体力量扩大社会影响面。排名通报制度不仅表彰了先进,同时对名次相对落后的镇(乡)、街道更是有力的鞭策,促使他们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当地村级“三资”管理还存在的薄弱环节。
(三)采取突击检查和常规检查相结合的手段,确保考核评分公平、真实
每次检查,都对检查评分标准的核定、检查人员的挑选、检查步骤和检点等都进行周密安排,确保检查人员公平、公正开展检查活动。同时也通过开展各项专项突击检查活动如货币资金突击盘点、村级财务月公开检查等,有效打击了部分村在“三资”管理中存在的注重应付常规检查、忽视长期日常性管理的思想。
(四)建立培训常规化机制,加强“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培养锻炼业务素质过硬的“三资”管理队伍,加强对镇、村相关干部培训,是确保村级“三资”规范化运行的重要保障。几年来鄞州区采取“分级培训、多方渗透”的方式,在全区建立了一张完备的村级“三资”培训网:一是加强对村主要干部的培训。村干部是村级“三资”管理制度的主要执行者,提高他们对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提高他们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是确保全区村级“三资”规范运行的重要基础。为此从各个层次、多个渠道对全区村干部开展培训,无论是区委、区府组织的村干部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农村工作指导员培训班,还是各镇(乡)、街道组织的镇、村主要干部培训班都开设了村级财务管理这一课,极大提高了广大村干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村级文书、出纳综合业务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该村“三资”规范化水平的高低。几年来始终把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重点工作加以开展。2008年开始,通过分期分批培训和综合考核,全区实行了村级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出台《鄞州区村级财务人员上岗资格证管理办法》,对全区900余名村级文书、出纳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极大提高了村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有效克服村级财务人员调换随意频繁的弊端。三是加强对会计业务培训。近年来确保每位会计每年有两次受训机会,不断提高会计的综合业务素质。
三、村级集体经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村级基建工程项目规范化操作程度日益提高
各村在工程的发包程序、合同签订、竣工验收及结算上做到了合法规范。原来在少数村社存在的为逃避公开招投标而将工程拆分、非正式工程发票入账等现象也得到消除。
(二)村级资产项目在发包程序规范的基础上合同兑现率显著提高
许多镇(乡)、街道出台了合同兑现率同村干部报酬相挂钩的考核政策,促使村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催讨应收承包款,确保村级经济收入正常流入,提高资产质量。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承包总收入从2008年的7.1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76亿元,其中下应街道2009年应收承包款4600余万元,当年合同兑现率在99%以上。在提高合同兑现率的同时,不少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债权债务也得到有效清理。
(三)村级财务民主化管理程度日益提高
通过实行村级重大事项经济议案决议书制度,规范民主理财活动,加大财务公开力度等措施使得广大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得到有效体现,村干部权力受到了较好的监督与约束,在财务问题上犯错误现象明显减少,群众对村级财务的信任度明显提升,全区因村级财务问题而引起的群众上访事件明显减少,促进了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促进行业行风建设
一、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的做法,成立和长效机制
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乡村干部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切实实现乡村治,百姓安的背景下,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对我们加强农村干部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街道从市里召开会议后,成立了专班,以街道主任为组长,纪检书记、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结合街道实际制定了“三资”整治工作方案。随后各村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广泛宣传、群众参入的基础上,开展好此项工作,主要是对2018年以来的资产、资金、资源、各种合同进行审核、梳理、审查、核实,经过几个月的扎实、细致的工作,对两个村近几年的账目、合同进行审核和外设举报箱等。“三资”专项清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问题整改落实已全面接近尾声。一是规范了财务管理,有效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自查、整改工作得到了扎实推进。村级财务和村级资产、资源管理有序、收支清晰,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违规操作,控制了乱报销、乱开支行为,防止集体资金、资产的流失。二是加大自查自纠工作力度,梳理问题及时进行了“回头看”对自查阶段力度不够,出现“跑、漏、丢”现象及时进行“补课”。三是市、街道两级加强了领导,提高了认识,不仅仅依靠村级上报来审核问题、处理问题。而是主动沉下去加强监督检查,帮助村做依规依据的挖掘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四是摸清了农村集体“三资”现状。通过核实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摸清了村集体的家底,进一步理顺了村级财务关系建立了“三资”台账。为规范管理村级财务,按程序发包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搭建了规范村级“三资”管理资产、资源、资金的规范管理。六是由于我们对“三资”的有效管理,减少了集体资产的流失,对资源的透明处置、阳光操作。广大农民群众非常满意,干群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也进一步得到解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六是强化了干部“不敢腐,不能腐”的态势。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一项新型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而各乡镇街缺少相互交流的平台,难以在工作中取长补短。
(二)在统一支出单据不规范,农经收据不再印发、财政统一收据不允许使用、造成了农村收入无“收据”可用度尴尬局面,也弱化了收入管理,大部分收入不入账埋下了隐患。
(三)村组的招投标工作流于形式,工程项目建设和承租等各项不规范的情况较为普遍。
三、下步工作
针对这次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发现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检查力度。将问题整治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农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一)完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
(二)狠抓落实,有议整改,在全面整改阶段我们要找准各类问题特点,对症下药,不留工作死角,弥补工作漏洞,消除制度缺陷。
(三)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流程操作,提高“三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