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时代范文

数字时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时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时代

第1篇:数字时代范文

一、什么是数字电影

数字电影是电影的拍摄和后期加工以及发行放映等环节,部分或全部以数字技术来处理,称之为超高清数字电影,而刚开始常说的1080p的高分辨率的出现颠覆了人的观念,时至今日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一代高清技术4k的产生,它的分辨率是2k投影机和高清电视分辨率的4倍,但4k不是我们的发展未来,2013年1月夏普了第一款8k的分辨率显示器,其清晰度、观赏度、效果震撼了每个观众。观众将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写。无论在影院的哪个位置,观众都可以清楚的看到画面的每一个细节,影片色彩鲜艳,文字清晰锐丽,再配合超真实的音效,保证电影放映质量。

二、数字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较

1.介质不同。数字电影不再以胶片为载体,可以避免出现胶片因光源照射导致的老化、褪色,确保影片永远光亮如新,还可以凭借充分的像素稳定性确保画面不出现雪花状、下雨般,保证屏幕没有任何抖动和闪烁,保证观看效果和质量。而以拷贝胶片为发行方式的传统电影对其存放环境要求极高需避光避潮也不能保证影片本身质量和观看效果,造成影片清晰度大打折扣。

2.成本不同。数字电影以数字技术的设备控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制作完成之后,数字信号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放映时通过数字播放机还原、使用投影仪放映,从而实现了无胶片发行放映,相比传统的胶片电影在传送发行过程中的需要洗映胶片,数字电影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胶片制作、发行成本偏高的问题,节约了电影制作费用,革新了制作方式,提高了制作水准。

3.制作过程不同。数字化的技术使得影像作为独立单元来进行制作,这样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技术人员可以先利用摄像技术拍摄需要的材料,然后转换成数字形式之后,采用需要的影像,这种数字素材多种多样。把影像、图片、声音等材料运用摄像技术采集、网络采集等来收集图像资料,运用数字技术的一些软件,进行转换自己需要的图片材料,然后储存起来转换为数字形式,再利用软件进行制作,完成需要的动态材料,这种制作没有局限性,一切根据制作人员的想法进行处理,增加影视的技术性和动态画面。随着音频软件的发展,这种工作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存取制作,取出时对于原材料不会遭到损害,不论材料是否完整,音频软件都可随时制作,对于信号没有任何影响。而传统电影制作则要无止尽的猎取满意镜头,拍摄技法多采用的是推、拉、摇、移、俯、仰、跟、追,传统拍摄比较复杂,危险系数大,需要用很多的机位,更多的采用移动镜头,再由事后的剪辑阶段理出清晰的脉络,影视制作需要大量的筹备工作,详细计划,大片场景,大量设备的支持。

4.发行速度,发行方式不同。数字电影采用己建网络,可以使全世界的观众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同一部影片,而且无论在影剧院的哪个位置,观众都可以清楚的看到画面的每一个细节,影片中画面的细腻感和清晰度,再加上环绕立体声,解决了以前传统电影运用胶片出现划痕,长期运输耽搁时间造成放映质量不清晰,不能同步观看等问题。

5.监管不同。数字电影有着一整套安全、高效、覆盖城镇的电影数字化发行网络和全国统一的国家数字电影发行放映服务技术支撑平台使之具有发行传输、版权保护、交易服务,以更好地实现对数字电影节目制作、传输、存储及版权内容安全的保障,同时防止非法放映,保障我国电影的文化安全与交易安全,实现对数字化技术环境下电影市场的有效规范与监管。这既是中国数字电影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又是实现电影强国的重要标志。这是传统电影防盗版所无法相比的。

三、数字电影之路任重道远

第2篇:数字时代范文

人们也许没有留心,人类采集信息其实就是从影像开始的。一块石头上画着垂死的牛或者被劫杀的猛兽。我国公元5世纪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著录了黄河由宁夏流入内蒙古途中的岩画,“河水又东北,历石岩山西,去北地五百里,石上之自然有纹,尽着虎马之状,粲然成群,类似图马。故亦谓之画石山也。”他的描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画的文学作品了。

可见,人们要记录影像的冲动,并不是出现在DV时代,而是出现在遥远的从前。只是那时没有实现记录活动画面的手段而已。远古的人类遗留在岩石上的绘画,最早的据说已有四万年的历史,绵延至现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今天被人们发现的岩画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欧洲岩画的主要题材是动物,表现的动物形象常处在怀孕期,有的成双成对画在一起,有的动物旁边刻画着女性生殖器,或在附近有天然孔穴裂隙,反映了当时人们祈求动物繁殖的、迷信生殖奥秘的观念。非洲岩画比大洋洲史前岩画流传的长久,时间在一万年以上,是世界上岩画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

印度岩画描绘骑马、骑象或步行的战士手持盾牌刀剑格斗的战争场面,以及草庐定居、歌舞、奏乐、礼拜、畜牧、耕耘、采蜜、植树等混合经济或农耕时代的部落生活情景。这幅《臣服》字画似乎代表了文字从记录影像开始的历史。中国的字画慢慢向文字转变,似乎也证明了无法记录活动画面的无奈。记录信息毕竟需要有效的方法保证得到完整的信息,于是以代表一个一个信息单元的方法――文字开始出现。中国人选择了象形字,西方人选择了拼音文字,这样的选择可能有民族文化心理哲学方面的不同特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们发现记录静止画面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必须要有记录更复杂的信息的办法,文字的符号性使人类开始走向了使用文字符号记录信息的文明文化,西方开始了罗格斯主义的商业文明的社会,我们东方则开始了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儒教文化的农业文明的社会。在石头或任何其它物体的平面上画画,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复杂的内容要求了。文字,这种工具的出现使社会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文字的出现,带来了概念、字词、语句、逻辑、语法,开始了更高阶段的文明文化。

时光荏苒,一晃过去了几万年,人类已经适应了用文字符号记录信息的方式。社会上的一切活动均以文字作为主要记录采集信息的手段。然而,数字影像出现以后,又唤起了人类跨越时空的记录影像的原始欲求,设想我们和远古的人类一起审视那些自然界奇妙的景象,一起思考远古留下的岩画所能传递的信息,进而在今天现实中享受活动画面数字视频技术带来的乐趣。人类钟情于活动画面的记录,可能和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具有社会性、心理活动等原因有关,但是怎么看待这个发展的过程似乎能够让我们明白更多的信息。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定有一个标记,可以作为我们观察几千年来人类记录、存储、处理、传输信息的活动的轨迹。这个标记要能够表不出一个时代的开始。

我们曾经这样划分年代,说我们中国人经历了甲骨文时代、钟鼎文时代、活字印刷铅与火的时代和激光照排的光与电的时代。其实,即使到21世纪的今天,和数字影像相比,我们也还只是经历了静止平面媒介的时代,所有的信息都是平面的,都是静止的,都是没有其他媒介形式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声音和活动连续的画面同时记录下来。有人说电影是这样的呀。是,电影可以。电影做到了模拟现实的效果,但是我们知道电影模拟信号的优势以及它需要多么复杂的制作过程,让它成为大众使用的信息载体恐怕永远都没有可能。而如今的手机视频摄像证明了这种信息记录方式的现代社会需求。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电影的胶片技术复杂的制作过程,正如当年文言文的推广过程一样非常困难,文言文当年限制了中国人传承信息,发展文化,白话文学起来就容易了许多。同样道理,数字技术降低了操作视频设备的难度,提供了其在普通大众里流行的可能和机会,如今的中国人,已经有很多人可以使用手机摄像采集记录信息,那么,这是不是数字读物的时代呢?不是。

我们说一个时代的开始必须具有明确的社会现象,包含着这个时代特有的全部特征。数字读物固然需要一些明确的技术,比如影像的采集、记录、处理、存储、传输,数字技术正是这些现象出现的基础,但是真正的数字化读物还没有出现。所以只能说,是时代的开始。

时代的开始,就是一个刚刚启蒙、萌发的阶段。一些必要的条件开始产生。我们有幸成为目睹这一时代出现并伴随其发展的一代人,说起来都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我们要为这个时代的发展积累更多的条件。比如,数字读物的编著体例,一个逐步为大家掌握的新式出版物的编辑标准,目前还没有更多的人开始研究;又比如,人们普及了这种编著体例,编辑标准,并且广泛的应用在各种读物的编著中;再比如,开发各种不同场合使用的这些编著体例的电子设备,电子读物。不久前出现的“电子图书”这个名称,代表了我们还不习惯“数字读物”这个词,因为我们不知道,也无法想象,“图书”是局限在纸介质平面信息载体的,“电子”加“图书”,使用在数字化的电子设备里似乎有点故弄玄虚,或者画蛇添足的滑稽。因为数字读物已经不是图书了,数字读物至少应该是文字、声音、符号、影像所有媒体手段综合运用的一种物件。他可以和互联网联结,可以和其他通讯工具连接,甚至可以和他人和电器设备连接,过去,只有科幻电影里可能出现这种东西,但是这个真实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那么回到前边的话题,标志这个时代的标志物在哪了呢?想想还要说数字影像技术,是这个技术带来的数字读物时代的开始。网络技术似乎很重要,但是数字影像一下子可以使影像的采集、记录、处理、传输、存储变的这么简单,一个计算机就可以处理这么多复杂的工作,这是电影制作所不能想象的,与这个相比,网络技术只是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发挥作用的空司,远没有数字影像本身对于时代的标记意义影响更加深远。

计算机技术应该说是立了头功。但是我们说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记录、采集、处理、传输和存储,还没有涉及影像,是影像数字技术的出现才开始了这一切,在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之间比较,我们更愿意突出强调“数字影像”这个技术的出现,并把它作为数字读物时代的开始的标记。

毕竟数字影像和胶片显示的影像有很多不同。操作简单了很多,清晰度变化的可控制度提高了很多,最为重要的是存储、传输的方便度是前所未有的,数字读物将以崭新的时代面对人类,开启人类采集记录处理传输存储信息的新时代。

稍微憧憬一下这个新时代的特点,我们会发现:这个数字化读物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情,学校将因为它的出现重新界定合格教师的标准、因为学生手里的这个东西存储了了无数个信息,肯定比传统意义上的老师知道的要多很多倍。学校要重新规划教学的过程,因为全新的教材数字读物的教材教师变化了,教室、教学的管理难道可以不变吗?生活中许多电器被这个家伙合并成了一个,比如手机,电脑、优盘、移动硬盘、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MP3、MP4、VCD、DVD等等。其实很多人已经开始了使用视频媒介交流沟通的方式,只是这个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综合,人们还没学会综合使用各种媒介,自前使用这些局限于网站或者少数年轻人。编著体例的普及、相关设备的完善都将影响这个领域的发展。

第3篇:数字时代范文

数字营销红人奥利奥最近推出了一支新的电视广告,名为“Wonderfilled”,主要内容是:如果把一块奥利奥饼干放到广为人知的童话故事人物(或动物)的手中,结果会发生什么。这块饼干会改变我们早已知道的故事剧情的发展吗?

这支广告在《广告狂人》(The Mad Men)的播放季中播出,同时也被上传到了YouTube上。在广告中,人们记忆中那些童话故事的邪恶人物被重新诠释,当它们用手接到奥利奥饼干时,《三只小猪》中的大灰狼会不仅送了礼物给小猪们,还帮它们建造了一座带泳池和跳台的美丽乐园;经典角色吸血鬼在接到饼干后,从此放弃吸血而改喝牛奶了;海洋里,大白鲨与小海豹、章鱼一起晚餐,共享美食??

卡夫(奥利奥所属公司)在广告结束时抛出了一个问题:“Wonder if we gave an Oreo to you. How would the story unfold?”让这块饼干在童话故事中的奇幻旅行后回归现实,同时问人们“如果给你一块奥利奥的话,又会发生些什么?”把在现实世界中观看广告的人们在广告结束后,拉进了各自的童话故事奇幻旅行之中。

数字化来袭

卡夫选择在《广告狂人》播出季推出这支广告或许是有意为之,想要告诉大家《广告狂人》里那种几个西装革履的男人一边品名酒一边构思广告方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传统广告业的黄金时代行将结束。现而今的营销、广告更多的是依靠数字化--数字化算法、数字化制作工具、数字化传播平台……CMO也正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各种数字化技术的研究上――甚至比CTO都多。

越来越多的公司把自己的营销预算向数字化上倾斜。耐克公司在营销上的预算一直让对手望尘莫及,仅在2011年的预算就达24亿美元,但最近三年耐克在美国的电视和印刷广告上的支出降低了40%,把更多的钱投放到数字化上。由Econsultancy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55%的公司CMO计划在2013年增加各自的数字营销预算,其中39%的人打算重新分配数字化渠道现有的预算数额。

几乎任何一家从事过在线销售或营销的公司,都知道在这个已经来临的数字化时代要充分做好内容营销,就要讲个好故事给别人听。但其中的多数玩家只是盲目跟风而已,他们在自己的官方网站或者公司Facebook主页上以一个讲故事专家的面孔大谈特谈自己。“如果你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都源于自己是个专家的话,那么你就会有不小的麻烦了。” 数字营销机构Razorfish的董事长克拉克・考克奇说。“在诸如搜索引擎、手机行业等某些领域内的确存在专家,但在营销领域却没有‘专家’这一说。”

什么是好故事

一旦想到一个品牌故事,消费者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恐怕就是贯穿某段时间轴的品牌历史,无论这段历史的呈现形式是Facebook上的文字,亦或是YouTube上的一段视频。无论承认与否,现而今的数字化时代,消费者的感官里充斥着各种品牌故事的喧嚣,但能被他们记住的却寥寥无几。

讲一个数字化时代的好故事,就意味着品牌不仅要传达信息,还要让这些信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要有一个可供分享的、有意义的主题。

奥利奥的那支广告片,除了吸引儿童之外,更吸引成年人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重新编排。“美丽的童话与奇妙的世界不应该只属于孩子,大人们更应该去感受它”。The Martin Agency公司的负责人士说――该公司是奥利奥2012年刚刚签下的广告公司,全权负责“Wonderfilled”的创意工作。“‘Wonderfilled’就是要让大家发现分享的价值,并从中体会奥利奥带来的美好和奇妙。”

一个品牌的好故事,无论它是一段90秒的在线视频,还是一副四格漫画;无论它是一个植入式广告,还是一个电影片头广告,要想被人们铭记不忘并分享、推荐给自己身边的人,还需要有出色的故事角色塑造,由此就可以传达给人们一个难忘的和连贯的信息。如果人们觉察到营销故事的一致性--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就会自然而然地与公司品牌联系到一起。

在一个专门针对西班牙裔观众的西班牙语在线广告视频系列剧中,美国快餐连锁店运营商Wendy’s介绍了Rojos一家,这是一个有着三个孩子的虚构家庭,孩子的年龄都在少年到青年之间。在每一集中,Wendy’s都会把其中一位家庭成员与Wend’s联系起来,向观众们展示Wendy’s究竟是如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在播出几集后,人们自然对Wend’s有了更深入、更丰富的认识。

可口可乐曾策划了一个名为“Overseas Foreign Worker’s Project”的营销活动,即“海外务工人员计划”,通过提供机票等形式资助那些常年在海外工作的务工人员回家与家人团圆。可口可乐选择了一名保姆、一名看护、一名X光检验师作为资助对象,他们都已经离家至少5年之久,因为各自的原因无法与亲人团圆。

可口可乐把援助过程拍成了4分27秒的短片,片中身穿可口可乐工服的员工举着“欢迎回家”的接机牌,印有红色可口可乐Logo的专车送这些人回到亲人身边,当这三个人与亲人相聚拥抱、庆祝团圆的时候,可口可乐的瓶子在画面中一闪即过。也正是在此时,每个观看影片的人心中的祝福和温暖油然而生。这段短片在上传到YouTube上后,仅一个月内就获得了超过76万次的点击量。

怎样讲个好故事

讲一个好故事,创意是关键中的关键。

无论品牌CMO手中的数字化营销预算有多少,创意始终是关键,因为它能让你故事中关联到的品牌、消费者、机构都连接在一起。如果故事缺乏足够的创意和感染力,人们并不会在数字化世界中“转述”它,它就只会变成噪音淹没在数字化的喧嚣中。

这个创意最好与人性特点相关,或者是感恩、回忆,或者是欲望、贪婪,无论如何都要让创意带有某种感情,这样才能让听故事的人感同身受。另外,创意还要脚踏实地,要有明确的目标,即通过提升品牌形象来带动销量。一个确立了的创意,就决定了你所要讲的故事究竟会成为一条华而不实的广告,还是一条能提升销量的广告,也决定了公司的营销预算是否打了水漂。

几乎所有的品牌都通过各种数字化智能设备以及社交网络,给别人讲关于自己的产品、服务的迷人故事。但只有很少人知道在不同的地方讲故事的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Twitter上适合讲140字以内的短篇故事--最好别考虑连载,故事情节发展在6秒钟内完成;而在YouTube上就可以讲一个90秒钟的充满温情的“回家”故事。

听众也是讲好一个好故事的重要因素。正如负责杜邦全球副总裁、首席营销官高珉斯所言:向农民卖种子与向政府出售为作战士兵研制的防弹凯夫拉纤维装甲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杜邦用一支50人的市场研究小组,帮助公司的销售人员如何与农民互动,如何向他们介绍杜邦杂交种子的特性。

第4篇:数字时代范文

The first standard for a proposal, whether public or private, is the element of surprise. Just the colloquial phrase “5)popping the question”suggests a sort of controlled 6)thrill, like a lifechanging jack-in-the-box. In season four of The Office, once Pam knows that Jim intends to propose, he fakes her out a few times, getting down on one knee only to tie his shoe, or “proposing”that she get him some coffee. When he does ask for her hand, it’s in the middle of a gas station on the Merritt Parkway in the pouring rain. It was one of the most expensive scenes the show had ever shot, and if 7)executive producer Greg Daniels had had his way, we wouldn’t have heard a single word of their dialogue.

In real life, not everyone is so coy. And when people go public with their intentions, they add the element of risk—what if she says no? More than one gentleman has been left 8)stranded in the middle of a basketball court or 9)rejected on the mistletoe cam. The poor guy who was left down on one knee in the middle of a food court is a 10)cringe-inducing sight. But the reward for a public proposal is an even greater thrill. You could potentially have hundreds of strangers cheering for you or rooting for an 11)upset.

People have been proposing in the middle of restaurants and on the 12)Jumbotrons at sporting events for years. The trope is so common it’s even the subject of an ESPN commercial. Ideally, the backdrop is a very public space, usually with a built-in audience of 13)spectators. In 2008, at the U.S. National Figure Skating Championships, John Baldwin proposed to his skating partner, Rena Inoue, on the ice right after their performance.

The public marriage proposal now even has its own theme song: Bruno Mars’s “Marry You,”which appears in countless videos. There are Tina and Danny, who get engaged after a group of pretween girls perform a dance number to the song in the middle of a mall. Then there’s 14)Jamin Love, who takes participation to the next level in Downtown Disney.

In addition to getting bigger and flash mobbier, public proposals have skyrocketing production values. Without a doubt, the 15)pinnacle of proposal showmanship belongs to Justin Davis and Nikki Marquez, who get surprise-engaged and immediately flash-married as part of a Fox reality show called 16)Mobbed.

Last week, no fewer than three blockbuster marriage proposals came through the transom. In Boston, Teresa Elsey was handed flowers by a steady stream of complete strangers until she had too many to hold. Her boyfriend appeared in a 17)tuxedo and sat her down on a bench in front of 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David Pogue, the New York Times technology columnist, proposed to his girlfriend Nicki Dugan with a fake 18)trailer for a movie called The Proposal, complete with an“in a world” voice-over. In the final scene, the people on screen look into the camera, anxiously awaiting Dugan’s answer, and when she shouts “Yes!” they cheer. If you think that’s a neatly 19)creepy trick, you must not have heard about the man in Omsk, who faked his own death in a car accident and then proposed to his girlfriend, who rightly gave him a good slapping before answering 20)in the affirmative.

Why do we like to watch these videos, even as many of us 21)recoil at the idea of exposing what were once some of our most private moments? For the same reason humans have ever shared or 22)reenacted stories in any form. We get to experience a 23)fraction of the life-affirming 24)frisson of emotional excitement. As for why people keep making the videos, the answer is a little more 25)nuanced. Pogue pleads in his own video, “This is an epic love, it deserves an epic proposal—something big, something fantastic, something PUBLIC!” I gather he’s experiencing the oft-cited desire to “shout it from the rooftops.” Personally, I’d be content to whisper it from a 26)step stool, but if others so choose—whether in the form of a poem, a painting, or a digitally 27)condensed 28)narrative—that is their given right as expressive beings. Why else do you think our species invented video cameras, fan fiction, and 29)Instagram?

在夏日全盛的婚礼季上,你听到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他是如何求婚的?暂且不管这个问题的性别思维定势,在这个公开求婚的时代,这一发问有着新的意味。无需等待新人揭晓答案,你只需打开某个YouTube视频或是脸谱网相册,就可以直接还原求婚现场实况。

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私下的,求婚的第一准则就是出其不意。俗语说“爆出那个问题(趁机求婚)”就包含着一种暗喜,如同带来生活巨变的魔术箱。在美剧《办公室》第四季里,当帕姆知道吉姆有意向她求婚后,吉姆捉弄了她很多次——单膝下跪却只是系鞋带,或是“求”帕姆给他泡杯咖啡。他真正向她求婚是在梅里特公路上的一间加油站里,当时大雨倾盆。这是该剧曾经拍摄过的最昂贵的场景之一,假如由着执行制片人格雷格·丹尼尔斯随性而为,我们将无法听到他们对话中的只言片语。

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忸怩作态。当人们打算公开求婚时,风险也随之而增——假使女方拒绝该怎么办?不止一位男士被晾在篮球场中央陷入窘境,或是在圣诞节“求婚镜头”前被拒绝。一个可怜的家伙被独自留在美食广场中央单膝着地的场景也着实令人心生畏惧。然而公开求婚一旦成功,便会有锦上添花更胜于寻常的刺激。可能会有众多陌生人为你欢呼喝彩,也可能会引起骚动。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餐厅里以及体育赛事的超大屏幕上上演求婚戏码。这一情节如此常见,以致已成为ESPN体育频道的一个广告主题。理想的公开求婚,背景应选在一处非常公开的场合,通常有一定数量的旁观者作为观众。2008年,在美国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上,约翰·鲍尔温就直接在表演结束后在冰面上向他的女搭档丽娜·伊诺求婚。

如今的公开求婚仪式甚至还有了专属的主题曲:“火星哥”布鲁诺·马尔斯的《我们结婚吧》,该曲已出现在无数视频里。在一间购物中心里,就在一群少女随着这首《我们结婚吧》舞毕之后,蒂娜和丹尼订婚了。接着还有杰敏·劳夫,他们在闹区迪斯尼将表演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除了变得越来越大型以及越来越快闪之外,当众求婚的制作水准也突飞猛进。毫无疑问,当众求婚的巅峰之作当属贾斯汀·戴维斯和尼基·马克斯,作为福克斯真人秀节目《市井之喜》的一部分,他们出人意料地订婚并闪婚。

第5篇:数字时代范文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未来学家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曾如是说。十几年前,当他鼓吹数字化时代和数字化生活时,许多人还将信将疑。如今,“数字化”这个字眼无处不在,熟悉得如同空气,我们已身处于这个自己创造出来的数字化世界。甚至,我们有时不得不诚惶诚恐,因为几乎所有东西看起来都有可能被转化成0和1。这不仅是数字化时代,更是一个数字化加速时代,我们被技术的洪流裹围着前行,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生活都与之息息相关,除了拥抱它,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从《数字化生存》说起

1995年,个人电脑对普通人而言,还是个顶稀罕的玩意儿,甚至见都没见过,上网也是闻所未闻。此时,美国学者、M1T媒体实验室主席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已经出版了其著作《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按照他的解释,“数字化生存”是指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他总结数字化生存有四大特质——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与赋予权力。可以说,数字化生存是现代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生存方式。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比如,生产力要素的数字化渗透,生产关系的数字化重构,经济活动走向全面数字化,就连工作、学习、娱乐、购物等日常生活都打上了数字化的烙印。这种方式既是对现实生存的模拟,更是对现实生存的延伸与超越。尼葛洛庞帝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它们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

如今再重温《数字化生存》,说不上有多少新鲜感了,因为一切正在我们周围发生,但还是不得不佩服“预言帝”当初的真知远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加速到来,网民的数量也急遽膨胀。据瑞典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RoyalPingdom的调查报告,2012年全球网民总量已超22.7亿,较5年前的11.5亿将近翻番。而《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则显示,到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达到4.2亿。报告认为,中国网民数已经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都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升级等因素,促进了手机网民数的快速提升。显然,对于世界上大约1/3的人来说,“数字化生存”已成为“现在进行时态”。

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共识

伴随着“数字化地球村”的日益成型,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识。

经历了上一轮金融危机的元气大伤,欧盟把欧洲复苏的希望寄托在数字经济的提升之上。在今年的欧盟秋季峰会上,欧洲理事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Herman Van Rompuy)宣布将通过鼓励投资政策、统一市场法规、增加劳动者技能等三大举措发展欧盟数字市场。此次欧盟秋季峰会将建立“单一数字市场”上升到关乎整个欧盟竞争力、经济持续增长的高度。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估计,欧盟范围内若能实现统一数字市场,将在10年内带动5000亿欧元的经济增长,电信基础设备建设、网络消费、电子商务等领域都会受益于该市场的建立。

澳大利亚也于今年了首个国家云计算战略。澳大利亚宽带、通信及数字经济部长史蒂芬·康罗(Stephen Corrroy)称:“这是一个将互联网摆在我们经济核心位置的一项议程。国家宽带网络是这个数字经济的基石,澳大利亚将创建并使用云服务来加强整个数字经济的创新。”他表示正确地采用云计算战略,到2020年将为澳大利GDP增加33亿澳元。同时,他认为云计算最大的变革在于个人和小型企业。“现在规模较小的企业还没有参与其中,需要支持和采购云服务的信心。作为澳大利亚国家云计算战略的一部分,政府将为10家行业领先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以开发专门针对领域的数字业务包,这个举动也让他们更加了解和熟悉云计算。”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计划”(National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其目标是:建成一个连接到各社会机构、团体和每个家庭的宽带高速网络,为全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开展多样化的高级信息服务,全面满足人们在生产、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信息需求。如今奥巴马政府在推动更新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持续发展也下了大功夫。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2年,美国无线网络的年投资额以40%的速度增长,从每年210亿美元增长到300亿美元,已经超过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汽车公司。2013年,美国的有线网络投资额预计达到350亿美元。

而今年8月,我国国务院正式公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这标志着中国宽带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被认为是升级基础设施、为促进信息消费提供前提。由此可见,数字经济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谁都不想在新一轮的经济大潮中丧失竞争地位。

做数字时代的弄潮儿

第6篇:数字时代范文

关键词:绘本设计;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510-02

PictureBook Design in the Digital Age

TIAN Yin

(Suzhou Art &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Suzhou 215104, China)

Abstract: Picture book is a unique picture book.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technology, Picture book design is entering a new era. Since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media, traditional canvas, drawing paper can be extended, creative thinking and artistic concepts can be released, picture book design's performance measures, applications, effect and derivative works of art has been greatly expanded.

Key words: PictureBook Design; Digital Age; Digital Technology; Diversity

1 绘本的价值

绘本在英文中是PictureBook(图画书)。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可以仅有图没文字的,也有许多是图、文图文并茂,相互衬托,营造出整个绘本的感觉。

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绘本的作者和画者,相当于电影导演,他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的既好看,又清晰。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

1.1 绘本是少儿图书市场的重要板块

新西兰图书馆员多罗西・怀特在《关于孩子们的书》一书中,对图画书有一段精彩描述:“图画书是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图画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图画书是我们尤其应该尽心尽力、尽善尽美去制作的书,是要由画家、作者、编辑恐怕还要加上读者一起同心协力去创造的,比成人书要精美千倍、拥有魅力千倍的书。”

儿童绘本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亲情、友情、生命、尊严、勇敢、自立,常识等,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绘本提供了亲子阅读方式,对儿童进行文学熏陶、审美教育和情感传递的同时,还可帮助孩子学知识、构建精神、培养多元智能。它是儿童开启心灵的金钥匙,也是大人与孩子之间交流的桥梁,现在已得到新一代年轻父母的认同,少儿读物中70%是绘本,是少儿图书市场的重要板块构成。

1.2 成人绘本开始走俏

读绘本不仅是小孩子的专利,现在成人绘本也成了最时尚最流行的图文书。成人绘本与儿童绘本不同,它不需要有很深的教育意义,阅读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认知,它使读者的阅读趋向视觉化、娱乐化和实用性。有风趣但不恶搞,有故事内容,生活记录真实、生动,容易引起读者共鸣,阅读起来非常轻松,描写细腻,老少咸宜。

成人绘本契合了大众文化消费的需求,如几米绘本让“图像”成为另一种清新舒洁的文学语言,图文完美结合,容易理解,但意义又不失深刻。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博客和播客的出现,为人们展现个人生活、表达自我情感提供了便捷宽广的平台。私绘本简单的涂鸦式的绘画,看起来简单而亲切。满足了年轻读者群全新的阅读需求――娱乐而实用,同时又因为贴近他们的生活而引起强烈共鸣。在新的传媒时代,成人绘本满足了大众感性化的审美需求,它的市场会越来越繁荣。

2 数字化的绘本设计核心依然是创造性思维

绘本是一种特殊的图画书,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应用水平的提高,对于个性化很强的绘本设计来说,有了越来越多的表现手法、手段。虽然计算机和绘图软件功能强大,其中绘本所需的绘画基础知识如素描、色彩学、透视学、空间感完全适用于数字绘画,但它们始终是传达设计者思维的工具,无法代替人的创造性艺术活动,绘本设计不仅是视觉的表现,更是观念和意识的传达。绘本设计的核心依然是创造性思维。因此数字时代的绘本设计必须建立在艺术及文化的基础之上。

绘本对图画、文字及图文的构成形式的设计要素来源于不同对象的特性和需要,具体表现如下:

1) 绘本内容的趣味性。

2) 图文适应读者的理解力和生活经验。

3) 绘画要富有艺术性。

4) 内容有连贯性,通过绘画表现出“说”故事的效果。

5) 文字生动、简练,又不失文学性。

6) 情境设计有发散性。

3 数字技术促进绘本设计多元化

计算机是一种视觉信息数字化处理的新型媒体,使传统画布、画纸得以延伸,绘本创作思维和艺术观念得到新的释放,带来了绘本创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更是绘本设计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多元趋势,可以是静态的、动态的,甚至可以是交互式的。

数字绘画常用的平面软件有Painter、Photoshop、Illustrator等。用Painter、Photoshop绘画是位图,它们的多种笔刷提供了重新定义样式、墨水流量、压感以及纸张的穿透能力。尤其当软件结合数位板和压感笔来创作绘本将如虎添翼。绚丽灵动的色彩与笔触,高度的仿真手绘效果,让多少国内外的绘画师和动漫爱好者着迷。用Illustrator绘画是矢量图。矢量图是通过计算机的线性算法用直线和曲线来描述图形,图形可以通过放大、缩小、旋转和复制等方式制作,图像清晰干净,色彩明快单纯。数字绘画还可以利用3D软件虚拟现实场景和各种角色,3D软件表现材质具有先天优势,在虚拟各种材质上是得心应手。通过贴图、置换和调整高光、反光、折射、反射、透明等参数,可以把对象的各种细节和质感表现的惟妙惟肖。比超写实绘画更方便快捷,更真实、立体,还可以轻松修改和复制各种画面元素,运用软件设计绘本,既缩短了设计与创意的修改过程,又减少了重复性劳动。使绘本设计艺术与技术、高效率、高质量的特征完美地发挥出来。

绘本衍生出动画片的不在少数,动画片也可衍生出绘本,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利用对原创产生心理认同的“移情”作用,会把这种喜爱之情转移到其衍生产品上。“米菲兔”诞生于1955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图画书作家、荷兰画家迪克・布鲁纳创作的经典动画人物。米菲的亲人、朋友们的故事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风靡全世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少儿的成长,给他们带去了阅读启蒙。而今,“小兔米菲”已遍及图书、衍生商品、电视、展会和音乐舞台剧等众多领域。

数字技术将绘画艺术与科学技术充分的结合,绘本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从一维到二维到三维到四维空间的变化。我们可以看传统的纸质绘本,也可在电脑或手机上看电子绘本,还可以欣赏绘本制成的动画片。网络和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使绘本的应用走向了四维的范畴,我们甚至可以与绘本互动。

4 结束语

创作来源于生活,数字时代下,创造性思维依然是绘本设计的核心。数字技术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利用数字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创造更富特色的绘本作品。同时,数字时代下,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观念得到新的释放,表现语言和展示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设计师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延伸和扩展,今后的绘本,其内涵、形式及功能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田茵.“互动绘本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1):8776-8777.

[2] 蒋文兴.浅析电脑数码绘画的特点[J].科技传播,2010(5):46-47+50

[3] 陈晓英.对矢量图形中视觉要素美的认识及运用的探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5):188-190.

[4] 陶源清.《魅力数码-数码图形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5](英)格雷戈里.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M].姒一,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6] 陈汗青,吕杰锋.数码设计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第7篇:数字时代范文

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据统计中国每年有1500万人死于慢性病,60%~70%以上的医疗费用用到了慢性病上。

随着医疗和IT技术的发展与融合,电子健康记录的建立,健康与疾病管理平台的建立,网络服务的开展以及客户应用终端的不断涌现,必将对保障公众健康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其中不同设备和系统间实现互操作性将是问题的关键。

康体佳健康联盟主要专注于慢性疾病管理、老年人健康与自立、以及医疗保健三大领域。通过把人与技术相结合,促进互操作解决方案和信息交换,以促进公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康体佳健康联盟的工作将主要专注于三个领域: 亚健康与慢性疾病管理、老年人健康与护理需求的监控,前瞻性健康检查。通过在线的保健与医疗设备构成的网络,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就能够与他们的医生共享医疗数据信息。子女能够远程查看居住在异地的父母健康情况,主动帮助他们在家中进行安全的健康管理;关注饮食与体形的人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健身顾问共享其体重与锻炼数据。

第8篇:数字时代范文

本文将首先讨论现代隐私观念背后的多重基础:物理空间/架构的保护、从熟人社区到陌生人社区的转变、大规模搜集个人信息能力的匮乏;其次展示上述条件如何慢慢被信息技术打破和消解,使隐私具有了全新的商业和治理价值;第三部分将分析这一转变的法律基础,即通过契约同意个人数据的搜集和使用,以及带来的可能问题;最后简要讨论未来隐私保护的前景。

现代隐私观念的多重背景

宏观上看,现代隐私观念的产生是“现代性”的一部分,即人们从传统的农业和熟人社区中解放出来,成为城市中的陌生人。物理空间的转换与流动性的增强加剧了人们之间的不信任,从而要求法律保护这种带有人身性质的信息不被陌生人获知的权利,以获得自身的安全感(吉登斯,2011)。另一方面,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也要求在消极自由的基础上保持对国家权力的警惕,防止强大的政府任意侵犯公民隐私,隐私和个人自主、独立等价值联系在一起。

首先,尽管人们可能就何为隐私达成某种共识,但不可否认隐私通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人们可以向亲密的家人和朋友互诉衷肠,却不会向不信任的机构和个人披露同样的内容。对于信息的私密性,不同的人心理门槛也有很大的差异。同时,随着现代生活的复杂化,人的生活被分割成不同的圈子和系统,相关信息很少能在圈子之间流动。从古代社区到现代社会的变化过程中,可以发现带有人身性质的信息通常会依据不同的圈子和亲密程度有选择地披露和流动。同一个事实,甚至是流言,在A圈里可以毫无阻碍地流通,但如果出现在B圈中就会给相关主体带来巨大伤害,例如声誉降低和精神损害。也就是说,隐私往往处于和他人的某种关系当中,而非纯粹个人化的东西。按照这一关系之中的共识或规范,只要某类信息在当事人的预期和选择下没有超出边界,就不算侵犯隐私(从而可以称为更加中性的“个人信息”或“个人数据”);而一旦流动出边界,就是侵犯了隐私(Solove,2010)。“关系理论”的优势在于某种程度上把古代与现代的隐私实践打通,并超越了自由主义理论将隐私视为依附于单个主体的所有物的主张,从而将隐私看成是可以沿着某些“链接”进行流动的东西。只要这些通向他人的链接可控,在当事人看来就是安全的。

其次,除了上面的信息隐私,更为常见的传统隐私观念是“空间隐私”,即人们在某一封闭私人空间中的行为非经合法授权不得打扰,保留独处的权利。尽管有这样的规范性规定,物理空间的架构在保护这种利益不受侵犯时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例如建筑材料的隔音性、窗户与窗帘的设计、楼层的高低等。人们会把物理架构当成理所当然,没有纳入隐私保护的整体考量。

第三,尽管开始有照相机、摄像机这样的设备,总体上而言,国家、商业组织和个人尚不具备大规模搜集个人信息的技术能力,特别是日常信息。即使可以搜集,例如通过档案制度进行人事管理,也只能涉及一些重要的事件。除非是被国家安全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普通人在意的作为隐私的日常信息无法得到优先关注。简言之,前互联网时代的隐私保护更多地是通过诉讼进行事后保护,也往往和媒体的名誉侵权等人格权纠缠在一起。

信息技术改变了什么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和数据可以被更加便利地公开、搜集,聚合,分析和使用,规模之大超出了想象,至今我们仍无法判断这个过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多大。按照上面提出的三个维度,这里将依次进行讨论。

首先,互联网便利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加强和熟人的联系,也可以和原来不便交流的陌生人建立联系。隐私在这个主观意义上没有根本性变化,人们依旧倾向于在熟悉和安全的圈子内发表言论、披露信息,而在陌生人圈子中保持警惕。出现的新问题是,因为交流成本的降低,人们可以加入各种社交网络,并被鼓励自我表达的内容,让更多不特定人看到个人性质的信息,特别是年轻人作为数字一代更习惯和倾向于披露个人信息,从而降低了隐私的心理门槛。同时,个人对不同社交网络的管理也更加容易,像QQ、Google+、SNS、聊天室、微信等社交应用都满足了人们迅速切换不同圈子的需要,并允许用户控制不同信息的流动。

其次,传统的物理空间被信息技术消解,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逐渐转移到网上,一举一动都可以被精确地记录和保存,即使可以在终端清除浏览记录和cookies,网站服务器和电信运营商依然保留着这些数据,从而使个人行为变得可以追溯。这意味着网络空间的默认设置和传统物理空间的架构恰好相反,不是保护个人独处和私密行为,而是允许记录和搜集。即使在社交网站上允许用户自主设置信息传播的渠道,用户的言论和使用信息本身却会被自动记录在服务器上(Lessig,2006)。(2)在现实空间中,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任何物品都可以被设计成通过传感器搜集和发送信息的模式,智能家居就是一个典型。这意味着不仅家具、电器和房间物品之间技术上可以相互传输数据,并通过一个中心平台进行管理和控制;物品本身也变得更加智能,可以记录用户的使用情况,并实时传递给生产商,从而提供更加个人化的服务。这也同时意味着,人们在现实空间中也不再享有传统的隐私了,一切物理行为仍然可以被数字化,从而被物品生产商或服务商知晓。推而广之,人类活动的世界和场景正在不断被数字化,通过种种算法进行模拟和预测,即整个环境变得越来越智能,人类最终处于日趋精细化的监控和自我监控的世界中。

第三,商业机构和政府组织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终端和计算能力更加便利地搜集个人的信息,并加以挖掘和利用,产生集体性价值,方兴未艾的大数据革命就是这一过程的开端。对互联网公司而言,它们更关心个人日常数据带来的商业价值,例如预测消费者的潜在偏好,通过语义挖掘给出潜在的“默会知识”,出售给相关广告商;对政府而言,大数据分析不仅能帮助提高国家能力,加强对某些领域的监管,还可以对社会群体行为进行预测,防止恐怖行为和骚乱。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可能被精确识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贴上标签,行为被环境事先预测,甚至得到差别待遇。其隐私并未遭到泄露和滥用,但却可能成为禁锢个人能动性的枷锁(舍恩伯格,2012)。

基于合同的同意

大数据兴起和发展的法律基础是契约自由,通过点击“同意”按钮或实际使用服务,用户的数据就可以被合法地搜集(胡凌,2013)。个人零散的信息只具有人格特征,基本不具备商业价值,只有当众人同样的信息得到搜集整合,价值才能从中产生。这同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一脉相承,即通过各种方式将物理世界和个体打碎,搜集不同性质种类的碎片化数据,综合加以分析和创造,重新组合。这个逻辑十分类似于新经济(例如百度文库、视频网站)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侵权:侵权的后果并不是按照传统商业模式来出售这些作品,而是要从海量信息的分析中获得增值。这些信息也经由合同转变为企业宝贵的资产。

传统线下企业一直试图通过调查问卷、推销、积分卡等方式了解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偏好,推出新产品,甚至通过超级市场的物品摆放追踪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如果仿效上面提到的关系理论,在用户和商家这对关系中,用户自愿地将使用该商品的信息无偿提供给商家,只要商家没有滥用搜集到的个人数据,而纯粹是为了改善服务使用,对于社会来说就是值得鼓励的创新。这个逻辑一直延伸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通过格式条款用户协议要求用户同意其搜集使用数据改进服务。就单个网站而言,这和传统搜集个人数据没有太大差别,然而一旦所有网站乃至整个环境都以这种方式要求用户同意才能使用网站服务,用户事实上无法真的基于理性选择一一做出决定,从而使点击同意流于形式。绝大部分用户并不在意自己的信息被记录、搜集和分析,除非带来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他们也没有能力逐一核实自己的信息如何被使用。

在这个意义上,传统隐私法无法约束有能力搜集个人信息的机构组织,即法律在面对大规模信息被各种机构搜集这一事实保持了沉默,允许新经济以这种创新方式产生价值直至崛起。这里提出的深刻问题是:隐私保护的架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能否依据传统空间隐私的价值来证明这一状态存在法律问题呢?

我们可以按照流程,从个人数据得到公开和数字化开始。(1)通过数字化,物理空间和人类生活才可能全面转向虚拟空间,允许不同的主体在公开领域进行搜集。现有法律只确认了未经许可不得扫描纸版作品为数字作品,否则侵犯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但侵权责任法没有规定用户隐私的数字化将会带来哪些后果,这就为大规模的公开和搜集铺平了道路。(2)关于搜集和信息聚合,争议较大的问题一度出现在“人肉搜索”案件中,即众多互联网用户将原来零散的个人信息聚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事人未意料到的数字档案,从而侵犯了其隐私。尽管很多争议都集中在谁应当为侵权负责的问题上面,这类案件能够提炼的一般规则是:即使零散信息是当事人主动,但信息聚合超出当事人意图仍可能构成侵犯隐私。这一规则接近上文提到的“关系理论”,更多地强调当事人的选择权和控制信息流动的能力。(3)关于个人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如前所述,当事人无法控制商业组织对其消费数据和体验进行分析,这是通过合同获得的合法权利,并且也对消费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法律一般并不禁止这种纯粹的分析行为,特别是当这些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合法资产的时候。法律甚至会保护相关的算法专利,因为它们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和利润。(4)最后是对分析结果的使用,例如卖给第三方广告商(合同许可)或者未经许可的第三人,受到法律的约束。

由此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时代,现有法律只关注信息的聚合和使用,并不约束信息的数字化和深度挖掘分析,而后两者恰好是这一连贯环节上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传统空间隐私无需处理的问题。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面对这样的挑战?是否需要对数字化和深度分析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

数字隐私保护的未来

如前所述,伴随着各种物品变得愈加智能,我们已经无法设想退回到默认设置为保护隐私的传统架构中,只能在接受这个技术现实的前提下讨论如何在个人隐私、创新和安全方面保持平衡。

首先,谈论隐私终结可能为时尚早,“关系理论”仍然可以作为数字时代隐私保护的原则之一,它可以打破传统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二分法,即虚拟世界中的隐私不再是披露与否这样非黑即白的问题,而仅仅意味着对不同信息的不同访问权和流动控制权。只要通过架构设计给予用户管理自己社交圈子的便利,很大程度上可以保护信息隐私不受侵犯和滥用。

其次,在互联网公司利用大量个人数据营利这个问题上,有学者主张赋予当事人以信息财产权(陆小华,2009),以便分享可能的广告收益和其他增值收入。这一点在目前情况下完全实现会遇到互联网公司的强烈反弹,甚至影响互联网行业本身。较为合适的原则应当是确保消费者足够的知情权,特别是需要向他们解释算法的运作,以及如何利用用户个人数据进行预测和使用。

第9篇:数字时代范文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迎来了数字时代的到来,在这种变迁的时代,文化潮流、艺术形态、人文观念等都发生着不小的变化。数字时代之前的绘画艺术是古典时期,相对而言当代的艺术更独具个性化。每个人的艺术个性都有所差异,观念有所不同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和精神面貌。

随着数字技术的规模化进入,绘画艺术的“扩展”也日渐明显,扩展在于数字时代带来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态。当网络歌手成为青年人最爱、而听MP3和网络下载成为新一代人的生活习惯时,网络绘画也随即出现了,我们一般说的网络绘画指的是以网络为载体,利用计算机、绘画、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合成制作,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一种新兴的绘画形式。

网络绘画是继传统绘画在艺术形式上的极大发展,计算机的猛速发展带来了计算机绘画的软件层出不穷,并不断的在更新。如常见的图形处理软件coreDRAW,动画软件3D MAX,照片处理软件photoshop等,其作画的效果和效率让不少艺术工作者汗颜,人的手工艺很难办到的电脑确能做到。这真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电脑突破了绘画的二维平面、静态的局限,可以制作三维图片,动态图像等等,改变了艺术家的绘画观念。有很多的画家放下手中的画笔,选择了从事电脑方面的设计、绘画、装帧等。这些有关网络的绘画更具商业性,它们是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的。电脑绘画囊括了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如三维动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等。现在只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掌握一些软件的技能,谁都可以在电脑上简单的作画。最开始的网络绘画是以涂鸦开始的。通过技术的不断开发,功能越来越强大。计算机绘画的易用性使得艺术平民化,人们不再认为艺术是神圣的殿堂,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娱乐休闲方式。

伴着高速发展的社会,不得不让我们担忧绘画艺术的未来,我们猜想绘画未来的发展会是怎样的。网络的普及电脑绘画自然就搬到了网络上来了,国内的许多艺术院校都开设了电脑美术课,目的也是让教育与时俱进,让学生拓展技能。不仅要手绘能力强,也要求要有软件的应用和操作能力。但是电脑绘画与之专业的纯艺术绘画相比,似乎少了那么些绘画的语言特征在内,它们缺乏思想,缺乏探索,缺乏各种各样的真实的体验,可以说它们是没有情感的绘画,是机械的,不参合作者丰富的感彩。它们之间是工具的一个较量,只是电脑绘图更快捷方便,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要比电脑绘画更具价值。就好比如。一幅手工作品总是比机械化反复生产的作品更有它的价值。电脑绘画与手绘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有很多收藏家都愿意去珍藏画家辛劳的杰作。在如今时代,要想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纯绘画艺术当中的人越来越少,但追求艺术的工作者还是大有人所在,我们也不必担心绘画在我们的这个时代的审美价值会低落。

二、摄影技术对绘画的影响

与网络一起兴起的摄影术也发展了起来。在摄影术公布之后,世界画坛震动最大,绘画与摄影的关系始终是很热门的话题。

摄影和绘画都是是视觉艺术,都是在平面上再现形象,反应的都是瞬间的静止状态,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谈到摄影与绘画的视觉特点。最敏感的一个词是“真实”。

自从照相机上市,绘画便逐渐不具有画“像”的功能,它更多地是——探究人的主观精神情感的东西。摄影术的发明无论从观念还是功能,对近代绘画的冲击都是巨大的,过去,我们要求绘画再现一个场面或者一个形象,我们的标准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身临其境。美术史也表明。当时有些画家直接用照片作为素材,与写生并用,十九世纪的西方画家们几乎没有一个能够摆脱照相术的强有力的影响,就连正统印象派画家也不例外。摄影术的发明,确确实实给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带来了沉重打击,画家们不得不反思,画的逼真有什么用,还不如照相机来的快。但一味单纯地追求画得“像”,这是视觉思维惰性在作怪,没有想象创造思维的回味空间。所以到后来。一大批以抽象为绘画风格的印象主义绘画家出现了,所谓“抽象”就是艺术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念而从事物之中抽取出有用的物象,是对事物的概括提炼。是浓缩了的艺术美。

现在无论你怎样研究客观世界,当你用画笔去再现时就要出现偏差,而摄影得到的几乎就是客观世界的全真摹写。因此当摄影技术出现时,西方的画匠引起了极大恐慌,任凭你修炼了多少年画技,也许摄影术喀嚓一下就将你的饭碗打碎。可是。有着几千年传统的绘画是必须要继续发展下去的,却又不能照传统的样式画下去,因为写实的饭碗已经被抢走了,绘画艺术自然重新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正是在这种思考中加快了现代主义艺术的诞生。

我们没必要走与相机比功能高低的道路,网络绘画和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也不能相互代替。艺术是想象力与创造性,摄影技术是精确性和到位感,而网络绘画更在于软件技术的应用。艺术在现代背景下日益显得个体性、情感性、创造性特点,艺术个性与艺术通见规律之间不是矛盾抵触的,而是更高意义上的相通。它们的融合可以展示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相互吸收,相互补充。更强化了艺术的表现力。憧憬未来画坛上会出现更多的绘画形式,让艺术更丰富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