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修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主持人的文化修养,是指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为了完成主持任务和特定的工作目标,在文化知识、文化品位等方面所应具备的专长和能力。因此,文化修养是主持人立身的根本、成功的基石。
文化修养是主持人接受专业教育的基础
在当今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或文化修养不高,其就基本丧失了接受高科技、高素质、高智商条件下的技能教育的可能性。
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可能完成主持人的再学习。随着传媒业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快速更新,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更丰富的知识和内涵。众所周知,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文化基础作支撑。为此,提高主持人整体文化素质,主持人知识的更新,主持人的再教育、再学习,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可能完成主持人的政治教育。广播电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主持人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党性原则,做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这要求主持人必须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必须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熟悉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政治文明属于精神文明范畴,都是以文化知识为底蕴的知识领域,如果文化工地薄弱,要完成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文化修养是主持人提高综合能力的条件
中央电视台前台长杨伟光曾说过:主持人做的节目,涉及面很广,需要广博的知识,更需要多种广播电视工作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取得,都需要文化修养的铺垫。
文化修养可以成就主持人的新闻辨别能力。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新闻和新闻事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作为节目主持人应该时刻保持新闻敏感性,以强烈的“新闻嗅觉”发现、分析、判断、选定节目的主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受众看到最新的新闻报道。
文化修养可以塑造主持人的现场应变能力。主持人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即兴说话能力,面对观众的即兴创作。而这个即兴创作则要求主持人必须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主持人在节目中,要根据现场变化莫测的情况,灵活机动、镇定自若地处理各种情况。需要准确地分析,睿智地问答,而这一切,没有文化底蕴是绝对不行的。
文化修养可以开拓主持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广播电视的主持人要用创新的思维去创新广播电视节目。而创新思维则来源于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信息,关注各种媒体出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而这些新知识的获取,都离不开学习的母体,文化知识的孵化。
文化修养是主持人自我完善的前提
节目主持过程,就是主持人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一个主持人要把自己的主持工作做到完善,就要在加强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实现基本素质的提升。
文化修养可以提高主持人的心理素质。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进行的,而心理素质的优劣有时会成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主持人往往要承受常人不能承受的压力,而这些压力都要靠心理素质来调节。心理素质虽然具有一定的先天性,但更重要的是经过后天锻炼来雕塑。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做后盾。
文化修养可以促进主持人的气质养成。气质是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气质不是装扮出来的,人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气质。有良好气质的主持人容易为受众所接受,更容易让人相信并接受他们的观点。气质素养是主持人通过文化熏陶形成的,任何传媒单位都把主持人的文化修养连同气质作为考核的内容。而主持人的个性魅力要长期地保持下去,就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深刻独到的思想内涵,不断提高自己。而这个“充电”主要就是文化修养的补充,没有这个补充,要完善提高主持人的气质是不可能的。
文化修养可以增强主持人的工作感召。感召是一种能力,专家认为:素质本身不是能力,也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感召,它仅仅提供一个人能力发展的某种可能,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也就是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各种学科知识,才能使这种发展的可能变为现实。主持人的感召就是做好主持工作的本领。一般情况下,主持人的感召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先天的素质条件;二是环境和实践的教育养成;三是自身的主观努力。而学习文化修养则占有主要地位。
如何提升主持人的文化修养
节目主持人作为重要的媒介人物,其言行会对节目、对媒介、对观众乃至对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有的主持人像敬一丹、水均益等,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保持着旺盛的荧屏生命力,可见主持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拓展主持生命力的空间更为重要。因此,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完善素质,雕塑自我”是主持生涯中永远秉持的。要想成为优秀的主持人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是主持人素质中的根本,这影响到一个主持人的形象、一个节目的收视率和电视台的威望。因此,主持人必须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每天都能收到全国各地观众的来信,就是因为该节目更多地关注了老百姓的生活,观众也将该节目的主持人视为“最后求助的法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节目及其主持人能否深受观众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能否以其自身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思想水准为观众服务,政治素质是前提、是根基、是一切工作的保证。
过硬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主持人必备的素质,也是塑造主持人形象的基础,还是衡量一个主持人水平的标志。它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迅捷的语言组织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以及临场应变发挥能力和独特的个性等。换言之,主持人只有博学多才、知识渊博,才会在主持时轻松驾驭节目。①深厚的知识底蕴。主持人应该是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这样才能面对观众侃侃而谈。渊博的知识来自工作中的积累,平时勤奋学习。渊博的知识和文化修养,使得主持人能在镜头前轻松自信、气质超然,报道新闻角度新颖,有创新意识。当然主持人的文化知识素养,要靠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以充实自己的头脑。对于增强主持人的文化素质,雕塑节目主持人的文明形象,都大有好处。②主持人应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主持人要口齿伶俐,表达清楚,尤其是较长篇幅的串场词更要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才能让观众有信服之感。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锻炼自己语言和语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语有心,言语用心,要把话说好、说通、说顺、说巧、说妙。要把头脑中已有的东西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整理出来,然后再用言语表达出来。要注意培养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现场言语生成能力。③在语言表达上,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富有感染力。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主要是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主持人是通过自己的语言、目光、手势等与观众进行交流的,其中尤以语言为重,所以主持人的语言一定要富有感染力,才能吸引观众。那么如何使语言富有感染力呢?首先,语言要平实自然,让观众听起来是主持人的肺腑之言;要根据当时氛围下的语言表达需要,适当运用夸张、含蓄等表达方式,同时还要注意掌握语言表达上的分寸、节奏、重音等。要做到:亲切自然、随和真诚、分寸得体,就会出现主持人与观众相互情绪的感染、交流与共鸣。
综上所述,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驾驭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识修养,并且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节目主持的过程,就是主持人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个主持人要把自己的主持工作做到完善,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就要在加强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实现提升。
关键词:文化修养;杂技编导;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26-01
杂技作为一门传统的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审美情趣。随着时代的进步,单纯的杂技技巧已经很难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为了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必须对杂技表演进行创新和发展。基于此,一批以杂技技巧为主体,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新型杂技表演应运而生,形成了技与艺相互结合的美学特征。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杂技编导丰富的知识阅历、浑厚的艺术功底以及对于自身文化修养的敏锐捕捉能力的基础上。
一、杂技编导的含义及工作范围
一般来讲,杂技编导相当于一个杂技作品的设计师,集编与导于一身。此外,杂技艺术所特有的艺术规律决定的了其与广义上的导演和编剧既相互区别,有具有一些相似点。杂技的“编”主要是指在每个节目的基本技术动作、技艺动作、基本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演出而进行相应的组合与编排。杂技的“导”主要是指指导、组织艺术演出和生产的过程。当然,这里也包括综合艺术手段的利用和艺术的处理。
二、文化修养之一点线面以及主题的把握
杂技中所谓的点主要是指对于每一个杂技技巧的展示。一般情况下,一个杂技表演节目需要很多个这样的点构成,每一个点都是对杂技艺术精华的展现,是对杂技艺术精粹的反应。杂技中所谓的线就是通过上述的点与点之间的连线而形成的。但是这种点与点之间的连线不是单一的相连,而是点与点所代表的杂技艺术之间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简而言之,线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来对点与点之间的连接进行“美化”(也就是进行贯穿于连接)。而杂技中所谓的面则是通过线线之间的交错综杂的排列而形成的。通过面的贯穿会使杂技表演更加突出杂技表演所要突出的主题,也可以使展示效果更加整体化,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点的细节化和线的流畅化,进而可以使杂技的主题更加清晰明了。
杂技节目的好坏与其所呈现的主题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杂技的发展离不开主题这个框架的限制。传统的杂技虽然做到了点线面,但是对于主题方面的研究则很少涉及。一个节目的主题的生动程度直接决定着观众对于节目的评价和看法。好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元素不仅会令观众耳目一新,还会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使观众回味无穷。
例如,《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作为我国杂技作品中比较优秀的一个作品,其当中的“单足尖站肩阿拉贝斯”、“单臂举侧搬后腿”等高难度技巧充分表现了尖子、底座等杂技演员对于表演中线的认知程度,从其准确地翻、抛、举、拖等一系列动作既可看出。通过这些技巧再加上新颖的、具有创造性的主题,把芭蕾这门艺术与杂技进行了恰当的融合,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杂技编排与创作的过程中,上面所述的四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在即编导要对于该方面的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加以掌握。只有这样,在杂技编导对杂技进行编排与创作的过程中,如果加上音乐、舞蹈等辅助艺术效果,则可以讲杂技的艺术效果展现的更加完美。
三、文化修养之一杂技与演技
我国的杂技技巧经过悠久历史地继承与发扬,现在已经可以具备比较高的技术水平。同国外的杂家节目相比,我国的杂技表演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惊险系数高,也具有特别高的可欣赏性。而国外的杂技表演则显得平淡无奇。而就杂技表演而言,我国的杂技表演同国外的相比,则略显不足。虽然国外的杂技表演中技巧平淡无奇,但是其凭借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立体感和美感,赢得了很多观众的掌声。
例如,《车技》作为法国杂技表演中比较优秀的作品,以其轻松地表演氛围、优美的意境、强烈的观赏性等特色,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表演技巧平淡无奇的缺点。但是纵观国内的杂技表演,虽然表演技巧达到了极致,甚至某些节目还会使观众惊心动魄,但是这样只能使观众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很难使观众真正地欣赏杂技表演。因此,在杂技编导对杂技进行编排的时候,除了要考虑节目要具有一定的技巧含量,同事也要尽可能的为观众营造一种良好的观看氛围。
总之,杂技编导是杂技艺术总体形象的设计师,他的艺术修养直接影响杂技的创新与发展。随着杂技编导在杂技编排与创作中的地位原来越高,加快提高杂技编导的艺术修养是当务之急。此外,杂技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杂技编导除了要在杂技的技巧和表演形式上不断创新,还要在杂技种类和数量上有所增加。通过杂技编导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未来的杂技艺术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萌.杂技编导与艺术修养[J].综艺论坛.2013,(4).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育人”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现代公民,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七中学致力于以传统文化涵养学生人格,用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用传统文化涵养学生道德情怀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理论支持。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新时代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学校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
确立学校的核心文化体系 学校文化之于一所学校的意义,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是一所学校动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的核心理念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的追求与精神。它如一把标尺,时刻衡量着每一个成员存在的意义和行为方式。为此,学校提出了“修身治学,齐家报国”的校训、“弘道明德,厚生善喻”的教风、“乐学笃行,慎思勇毅”的学风,以及“和而不同,止于至善”的校风,希望以此塑造师生真善美的理想人格,有力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
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学校开设了《百家家训》《中国孝文化》等校本课程。在《百家家训》中,精选了一些历代名人家训,根据时代特点,为学生讲解百家家训的精义,让他们感受这些家训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治学、修身、处事、齐家、治国之道,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行自激自励。在《中国孝文化》校本教材中,选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二十四孝”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在家庭中该怎样善事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在社会上如何做到尊老爱幼、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
开设活动类课程,组织“七中学子修身行动”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在活动类课程中开展修身行动。学校有计划地多次邀请专家到校做主题演讲报告,全体师生、家长参加,每次都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讲文明,知礼仪”活动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文艺演出活动以各种形式表现文明礼仪的内容,学生喜闻乐见,达到了动于心、践于行的教育效果。在晨诵暮省活动中,学生晨起诵读传统经典书籍,夜晚深刻反思一天的行为,收获的是文化素养和人格素养。自省、力行、慎独、积善是学生“修身”的主要方法。学校组织学生克己慎独,自省自反,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形成习惯,并内化成自身的素质。
用现代精神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这个社会的形成,不仅由特定制度塑造,更是公民教育和公民文化培育的结果。毕竟,法律只赋予了每个人公民的身份,而公民的身份意识、行使权利的能力、履行义务的担当,都需要教育来培育。当代中国,正承载着优秀的传统,在新的世纪走向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教育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用时代精神来培养学生,便显得尤为重要。
让民主平等的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生成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深入交流思想,学会独立思考。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互相启迪,创造民主的学术氛围,实现公民教育。
学校的管理要充分体现民主、法治的思想 学校搭建平台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调动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每一级新生入学时,学校都引导班主任通过与学生民主协商的方式,制定班规,作为共同遵守的规范。整个过程就是一次民主管理,老师并不需要进行任何说教,但行为过程本身就彰显了它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校重视实验教学工作,要求任课教师完成学生的所有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拓展实验探究的空间,走出室内,走向自然,以真实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意识。学校作为临沂市科普示范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如邀请科学家到校做科普报告,联系在国内外读书工作的校友来校或通过视频通讯的方式给学生做报告,向学生介绍其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个人的学习经历,向学生推荐大量的科普类图书等,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科学的精神,将学生引领到科学的世界之中。
关键词:文化修养;钢琴教学;钢琴作品;理解;表现;作用;分析
【分类号】:J523
在钢琴教学实践中,钢琴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文化修养作为影响钢琴教学提升以及实现钢琴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于钢琴教学的作用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钢琴作品的理解、掌握以及分析表现上,学生在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情况下,能够实现更加全面以及系统、深刻的对于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以及知识的理解,进而进行掌握、分析,并通过学习,对于钢琴作品的思想以及情感通过钢琴演奏技巧表现出来,以实现提高钢琴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作用和目的。下文将从文化修养对于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的理解以及分析、表现三个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以实现文化修养对于提高钢琴教学作用的分析论述。
1、文化修养在提高钢琴作品理解上的作用分析
首先,文化修养作为一个软系统,它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主要是为钢琴演奏艺术提供智力支撑和动力源泉,对于钢琴教学具有全方位以及系统化、深层次的作用影响。在钢琴教学开展中,钢琴作品作为钢琴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媒介和目的,一旦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不管是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作品的选择,还是学生在进行钢琴教学作品的理解中,都能够有更高效与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中理解基础上,通过分析掌握与学习后,能够更好的将学习获得技能与知识再次应用到钢琴作品中,并通过钢琴作品表现出来,最终实现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满足教学目的并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提高钢琴教学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因此,文化修养对于提高钢琴教学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于钢琴作品的理解上。
在钢琴教学实践开展中,其教学开展与实施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而钢琴演奏本身作为钢琴艺术中的二度创作阶段,是实现钢琴艺术一度创作以及三度创作连接的重要桥梁和中间环节,其中,钢琴的二度创作也就是钢琴演奏与钢琴一度创作,也就是钢琴作曲,和钢琴三度创作,即钢琴欣赏的实现,都是以钢琴作品为主的,因此,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理解以及掌握、运用情况,在整个钢琴教学中最为关键和重要。其中,在钢琴演奏阶段,由于钢琴演奏本身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艺术创造过程,并且作为整个钢琴艺术的中心,是实现钢琴艺术的设计图纸,也就是曲谱,向真正的音乐建筑转变实现的过程,少了钢琴演奏这一环节,就不能够实现真正的钢琴艺术。而进行钢琴作品的理解是进行钢琴演奏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于钢琴作品的理解,就不能够进行钢琴演奏,就算勉强演奏出来,也会表现的浑浑噩噩,不得其章法。
在进行钢琴作品的理解中,从心理学上出发,对于理解解释为逐步对于事物联系以及关系的认识,直至实现事物本质以及规律的认识的一种思维活动。对于理解的方式又可以分为直接理解与间接理解两种类型,其中,直接理解为没有中介思维参与,是由个体通过目前的亲身经验实现的一种理解行为;而间接理解则是借助前人的经验或者是个体遗忘的经验,经过一些列的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等中介思维所实现的一种理解行为。在钢琴教学中,文化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对于钢琴作品理解的深浅和多少,而文化本身作为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并且对于艺术以及音乐、钢琴等,具有十分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因此对于提高钢琴教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2、文化修养对钢琴作品的分析作用探讨
在钢琴教学中,文化修养对于提高钢琴教学的作用,还体现在文化修养对于钢琴作品的分析作用上。在钢琴教学中,以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目的,而进行钢琴作品的分析也是钢琴演奏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艺术环节,结合钢琴艺术的整体特征来看,进行钢琴作品分析是完成钢琴艺术的具体实施计划部分。通常情况下,进行钢琴作品的分析,既是一种全面文化知识实际应用实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种综合文化修养具体应用体现的过程,要想实现对于钢琴作品的全面与深入分析,必须要以文化修养作为基础,进而保证钢琴演奏顺利与成功。
通常情况下,进行钢琴作品分析,主要是对于钢琴作品的作曲家生平简历以及艺术道路、美学追求和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等进行理解与把握,同时还需要对于钢琴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形式进行理解和把握。其中,对于钢琴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把握,主要是进行钢琴作品题材以及主题、情感、人物、事件等的理解和把握;而进行钢琴作品艺术形式的理解把握,主要是进行钢琴作品的体裁以及结构、语言、手法、风格等的理解和把握。根据对于钢琴作品的这一具体分析过程也可以看出,文化修养高低在钢琴作品分析中作用,同时对于钢琴演奏水平的高低以及优劣作用和影响。
3、文化修养在钢琴作品表现中的作用分析
在钢琴艺术中,钢琴作品表现的过程其实也就是钢琴作品演奏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钢琴艺术创造的过程,文化修养在提高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还表现在文化修养对于钢琴作品表现能力的提高上。钢琴演奏的过程就像所有的音乐表演一样,以创造和创新作为生命,如果钢琴演奏与音乐表演过程中没有创造与创新,就不能实现真正的钢琴表演艺术。进行钢琴教学目的,就是进行新型钢琴人才的培养,在这一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文化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低,如果学生自身没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就不能够对于钢琴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形式等进行很好的理解,自然也不能够很完善、全面并且带有创新与创造情感与能力的表现出来,自然也就不能够产生好的钢琴演奏艺术,达不到理想的钢琴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总之,文化修养作为钢琴演奏艺术的智力支撑和动力之源,对于提高钢琴教学具有全方位以及系列化、深层次的作用。进行钢琴教学开展与实施中,应注意通过文化修养的提高与增加,来实现钢琴教学的提高和发展,推动钢琴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思囡,陶亚兵.试析中国近现代钢琴教学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2]任远.中国器乐钢琴改编曲中装饰音的艺术特色与教学[J].艺术百家.2011(2).
[3]李爱华.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艺术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
[4]刘朝晖.出自于实践的真知――论鲍里斯・贝尔曼《钢琴大师教学笔记》带来的思考[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2(8).
自古至今,戏剧舞台艺术源远流长,一代代演员粉墨登场,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大凡名演员或成功的演员,都具备一定的文学造诣和较深的文化修养。因为演员的文化修养与演员的表演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在舞台上展现一个人物的命运和风采。缘此,作者就自己自学古典文学作品、提升自己表演水平的经历,谈谈文化修养与演员表演水平的关系。
一、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把握当时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舞台和视屏,上演的戏剧中包含了大量的古装戏,而古装戏中的历史背景舞台呈现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历史背景十分模糊的古装戏,一种是历史背景十分严格的古装戏(又称历史剧),还有一种是介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朝代背景,但在舞台呈现时又不十分严格,是一种历史表现比较淡化的古装戏。但不论是哪一种古装戏,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当朝当代的历史知识。演员在表演之前,都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以达到演释真实的历史、表现历史中的人物性格的戏剧效果。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知道,自夏朝到清朝,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具体到每个朝代,其住宅的样式、其衣饰的款式、其餐具的形状、其交通的工具等等,均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风格。而且,各个朝代,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信仰习惯。从物质的不同到精神的差异,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面貌、自己的内蕴、自己的文化流传给后代。
所以,作为演员,在演出一部古装戏之前,首先就是要研究当时的历史,而掌握历史的最好办法应当是选择古典文学作品阅读。就清代而言,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金瓶梅》无疑是了解那个时代生活的百科全书。我们从中不仅能阅读到活灵活现的人物和十分吸引人的故事,更主要的是能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民间风俗、建筑风格、餐饮食谱等等。当我们在演出清代戏时,读了这两部书,就能够较好地把握当时时代脉络和人物特色,准确地反映那个年代的故事。
二、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揣摩角色的主要特征
一部古装戏,虽有场景、人物、故事、情节、语言、唱词等诸种因素。但戏是人演的,人物则是戏剧的核心,是故事的载体,是情节和矛盾的焦点。要表现一个人在其景其情下其哀其乐,关键是靠演员的演绎。而一位演员的外貌化妆、外在动作、内心活动等在戏剧中的表演,无不与他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有关。我在读书的时候,就比较注意和揣摩角色的性格表现和情感处理。在《红楼梦》这一名著中,在性格刻画和感情表现这两大方面,就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在人物性格方面,王熙凤的聪明狡诈,贾宝玉的玩世不恭,林黛玉的优柔寡断,薛宝钗的大方而又有心计,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感情表达方面,在“黛玉葬花”这一章节,充分表现了林黛玉寄身贾府屋檐下、多愁多病的哀怨之痛。而“宝玉哭灵”则渲泄了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深感痛失知己、揪心揪肝的大悲大痛。这些经典情节无不让我揣摩到了特定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情感。而这三个“特定”启发我在演出时,首先要在塑造性格上下功夫,我饰演过贤淑宁静的旦角,饰演过逆来顺受的青衣,饰演过个性外露的丑旦,也“女扮男装”,饰演过多个反串角色。每演出一个角色,我都尽力塑造人物性格,尽量把角色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就是在感情处理上下功夫。在这方面,我主要坚持两点:一是强化感情,舞台演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演出时感情处理一定要到位;二是掌握分寸,把感情起伏变化处理得恰到好处。总之,角色性格与感情的表现,大都得益于我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研读。
三、自学是提高演员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演员,大多数人都是刚刚初中毕业就进入演艺团体,很多人连中等教育课程都没有完成。进入剧团之后,学习的主攻方向是表演,是练功,文化课几乎抛之脑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设法努力学习,自己的文化水平就停留在初中阶段。青年演员学习不学习,在文化程度上进步不进步,关键就要靠自己了。
我从16岁进入剧团,自学的主要方式就是读文学作品。我读书,不仅仅是满足读书的欲望,主要目的还是研究人物,为自己的演出汲取文学营养。我在读书的时候,一般采用笔记方式,一是记录大致情节,通过记录情节,加深对这本书的记忆。二是记录人物分析,通过解析人物的性格、情感,给自己塑造角色提供了一次实实在在的演习体验。三是记录精彩词语和名言名句,丰富自己的语汇。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不仅在戏剧演出中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也在人生的舞台上,感悟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关键词:文化修养、声乐艺术的灵魂
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一、声乐的属性
从声乐的文化属性看,声乐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因为从它的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浸透了人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音乐逻辑。所以,学者们都说一部声乐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世界音乐思想的发展史、音乐思维的发展史。
什么是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人声的特点非其他乐器能比,它的音乐对人类来说是最先听到的,最先感受到的,交流思想信息、情感的声音,以人声的音乐打动人更直接更赋予感染力。怪不得很多教器乐演奏的老师常向自己的学生说:“你拉的(或吹的)要象歌唱的一样”。就连演奏曲谱上就有“如歌的”这个表情术语。人声的音乐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确定性,又使比较确定性的文字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的心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声乐的社会功能是极强的,因为人人都能唱歌。歌者动情动容,听者感人肺腑,艺术魅力无与伦比。
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正因为音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围绕着它就产生了大量的声乐作曲家、歌唱家,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之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成为一个音乐王国,具有了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
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又有浓烈的文化内涵,那么,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文化修养的深厚广博。歌曲或声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声乐艺术的二合体,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或歌曲音乐创作的文学基础,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比如,中国歌曲、歌剧中可能涉及的体裁起码有诗、词、剧本、小说、散曲、时调等。拿现已知的著名声乐作品来讲,已涉及有古诗数十首,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作者,以及近现代的刘半农、徐志摩、等作家。外国歌曲、清唱剧和歌剧中所涉及的体裁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法国的戈蒂埃、魏尔伦,从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也进入了声乐文献。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或表现好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质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像《玫瑰三愿》、《红豆词》、《阳关三叠》等歌曲,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声乐演唱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即所谓的二度创作。因此,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就需要通过自己所具有的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进行分析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声乐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合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本意。 所以,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那我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在博大的声乐艺术的瀚海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或不深的层面而显得华而不实,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引领我们从声乐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声乐艺术的自由王国。
三、声乐艺术实践者的“品位”
【关键字】警察礼仪;修养;警营;文化建设;研究
1、引言
加强公安系统警察礼仪修养是加强警察礼仪教育,提高警察礼仪素质,深入推进警营文化建设的一项具体措施,更是全面推进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不断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形象,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警察礼仪的概念
2.1礼仪的历史渊源
礼仪,顾名思义:礼者,敬人也,是做人的要求,是尊重对方;仪,是形式,是要把礼表现出来的形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礼仪是交往艺术,是行为规范。对于人民警察来说礼仪规范的养成有其职业的特殊要求,因此警察队伍礼仪的形成和培养需要靠多方的努力才能实现,警察个人礼仪修养的提高则关键在于自己。
2.2警察礼仪的概念和起源
警察礼仪规范是指在警察职业活动中体现的语言、仪容、服饰、风度等方面的形象与风范。警察礼仪规范是按照警察的有关条例规定,在各种公务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遵循的文明规范与准则,是人民警察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结合,是人民警察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在表现,是道德品行的基本表现方式之一。
2.3警察礼仪规范的本质和内涵
警察礼仪规范的本质是体现警察职业本身为公共安全服务的总体要求,良好的警容和规范的举止、气质是实现其职业要求的基础。
警察礼仪规范有着丰富的内涵,内容包括礼貌和礼节、仪式、容貌姿态、服饰、举止等。
3.警察礼仪规范的要求
人民警察首先是一名合格的公民,同时又是一名国家公务员,更是身份特殊的人民警察。因此就要集这三者的礼仪规范要求于一身,三者的总和即是警察应当具备的礼仪规范的总体要求。
首先是作为公民的礼仪规范的要求,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要求: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生活礼仪方面遵守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和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社会礼仪方面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基本礼仪常识和社会行为准则,职业礼仪方面包括工作礼仪、服务礼仪、人际交往礼仪,以及窗口单位的仪态、服饰、语言等职业礼仪。
其次是作为公务员的礼仪规范要求,公务员队伍的建设要求公务员礼仪规范化。人事部所的《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对我国公务员提出了八个具体方面的要求,它们共涉及政治规范、业务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等几大方面。礼仪规范是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普及公务员礼仪,这有助于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4、规范警察礼仪的方法和途径
4.1总体原则
规范警察礼仪,既要令其与警察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在规范警察礼仪的具体过程中,下列四个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其一,目标明确,对警察礼仪加以规范时,必须首先确立明确的目标,即:健全人民警察制度;促使广大警察内强自身素质,外塑政府形象。其二,循序渐进,规范警察礼仪时,应分步骤、分主次地循序渐进。应当兼顾警察礼仪自身的逻辑体系与广大人民警察的实际需要,并逐步进行。应首先对实际工作中运用最多的外事礼仪、接待礼仪、服务礼仪与办公室礼仪等加以规范。其三,切实可行,规范警察礼仪,绝非搞形式主义、而是要为我所用,服务于现实。必须简洁明了,要求具体、切实可行。其四,大力推广,警察礼仪一经规范,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地予以推广。
4.2具体方法
4.2.1提高认识
要让每一位民警都认识到规范警察礼仪的作用和意义,养成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主动规范自己行为良好习惯,在规范礼仪的过程中自觉而不是被动,积极而不是强迫。
4.2.2明确标准
警察的管理机关要将警察礼仪的要求、规范进行集中整理,制定出统一的标准,通过文件、读本、影像资料等形式在警察队伍里广泛宣传,使每一名警察都知道礼仪规范的标准是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4.2.3严格要求
在工作里、生活中都要以相关的标准进行要求,在日常的工作、生活里按照规范的警察礼仪指导行为。加强警务管理,将礼仪规范列入考核目标。开展警容风纪的督察,加强督促检查,纠正错误行为,使不规范的行为和不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逐渐减少,最终达到杜绝的目的。
4.2.4加强训练
一方面要督促民警在日常的工作、生活里自觉按照标准的礼仪规范开展工作,巩固礼仪习惯,另一方面要通过业务培训、警衔晋升培训、岗位练兵等开展系统的警察礼仪训练,提高整体警体技能和礼仪规范水平。
【关键词】戏曲演员;文化修养;表演;重要性
应当说,戏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传统戏曲的流传,一直都是在“文化”的圈子之中。从各方面来看,无论演出或“本子”,甚至是演员,以至于“唱”“念”“表演”,都必然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展现。从社会影响上说,更可以看到戏曲对文化也起着一种积极的作用。
谭鑫培非常注意自身的文化修养,也注重剧本的文学性,有戏词不通或有悖情理之处,他都要请通人修改,当时的孙春山,就是谭鑫培的通人。孙春山是清同、光年间的京官,酷爱京剧,精通音律,善于编腔,据说余紫云、陈德林、王瑶卿等都曾与之有所往来。谭鑫培在京剧语言及音韵方面的成就,与孙春山的帮助分不开。另外,谭鑫培与梁启超、罗瘿公等社会名流也都有交往。那时的谭鑫培,无论是对艺术的理解或是对弄物的表现,都体现了他渐进的文化底蕴,演出水平日益提高,创作了一大批谭派剧目,一直延续到现在的舞台上。
谭鑫培善书画,他的居室名为“英秀堂”,梁启超曾在他画的《蓑笠图》上题写“四海一人谭鑫培”。从谭鑫培那个时代开始,名角们都一致认为,戏曲要取悦观众,除了演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外,剧本的质量是关键。但过去艺人们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有的甚至不识字,能自己编写或修改剧本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京剧发展到这一时期,特别需要有文化的文人的帮助,所以文人与京剧结缘,是时代的需要,是艺术的需要,也是观众的需要。
齐如山留过洋,开始他对京剧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在朋友的盛情邀请之下,去看了京剧,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他给梅兰芳的信中,谈到了自己对于京剧的认识,并对一些戏提出了修改意见。但他没想到,他在信中所谈的意见,多被梅兰芳接受并在演出中加以改正,而齐如山写给梅兰芳的数封信,也被梅兰芳珍藏着。由此,才有了他们之间长期的友谊与合作。京剧从民间走来,社会的诸多因素促使京剧逐渐占有了主导地位。知识分子参与其中的例子很多,清代的一些贵胄,如红豆馆主的参与,带动了皇族层次的参与,也成为清代社会的一大时尚。如庆亲王奕匡在府内大兴土木,修建戏楼,每逢重要的庆典和活动,都要大摆筵席,演戏3天。而载涛、溥侗更是自己聘请教师教戏,并购置戏装,组织戏班演唱盐溥仪的六叔父载洵喜欢唱老生戏,制作了大批的戏装、道具,经常在自己府中的小戏台上唱戏,主演一般都是王公大臣的子弟。溥仪的七叔父载涛不但能演出京剧,而且对京剧的研究也很精细,他模仿杨小楼的猴戏,惟妙惟肖。王公贵族的戏曲活动与京剧界专业演员的演出形成双向交流,推动了京剧艺术的普及和提高,梨园界的人士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也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表演技能。
在戏曲与文化的发展中,也不时会出现一些“失雅”的小疵,倒也应当加以注意。这是因为“流传”多在民间街肆之间,戏班中一些演员缺少文化的学习所至。所以出现一些“戏词模糊”、表演误解的现象,非常露丑可笑。这说明:演员的文化水平,必须着力加强提高才行。据说谭鑫培先生在演《失空斩》一出戏在上场前特别告诉鼓佬:今天不唱,改成“念”.鼓佬照办,来“小锣打上”。可是谭老夫子事先并没做出准备,他边走边想,瞬息之间到了台口,只好“念”出了“兵扎祁山地,要擒司马懿”这两句不甚严格的“对句”。当时就过去了,事后也没有再作考虑,但就成了“惯例”,一直演到了现在。这样一改,的确在舞台演出上“精粹”多了,是一种剧本文化上的提高。当然这是谭老夫子舞台演出上文化的高度所至。听说余叔岩先生也经常回顾、反思自己的演出艺术。在《搜孤救孤》一戏的“娘子不必胆怕惊”一段【二黄原板】中,有一句“舍子搭救忠良后”,他留下的唱片中在“忠”字后边加了虚字“哦”,行腔时多带了一个过门的高音,听起来很提神,但以后他自己觉得是多余的,不应该这么“唱”。这是一位老琴师邹老先生说到余先生对自己艺术如何严格时谈到的,令人听后很是敬佩。许多常见的“老戏”,在不同演员的演出中都差不多,只是由于演员各人的理解不尽相同而有一些个别的不同,而这些不同,恰恰表明了演员文化的高低。
再如《哭灵牌》的大段【反西皮]刘备哭二弟,叙述关羽的功绩时,老本子有两句唱词“华容道上你放曹操,大仁大义志量高”。极有文化造诣的艺术大家奚啸伯先生采取了一种办法:唱出“华容道上你放曹操”后马上收住,接唱“放曹操”扫尾'一翻水袖,一马虎,一模糊,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这些都是艺术家在实践演出中,认识到并因此做出了自己的变动,它表明了演员的文化水平对戏曲艺术的重要。
【参考文献】
[1]欧阳启名.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师范生;师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223-01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精神,是需要长期培育、悉心经营的教育氛围。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立足于学校现实,着眼于学校未来,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人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促进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一、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场所,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让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学生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花一叶皆陶意,一草一木总怡情。于无声处诉说着真善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修养。所以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实现师德教育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以师德文化加强学校舆论文化建设,强化舆论载体的教育功能。充分利用楼道空间、橱窗、班级板报专栏等载体,设置师德规范、师德楷模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师范生在师德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实现对师德规范要求的内化和认同,加强师德知识教育,解决各种疑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师德观念。以师德文化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以班级文化促进师范生师德建设。班级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集体心理氛围和价值取向,以及科学态度与校风班风的建设。
教师不仅以自己的学识教人,更重要的在于以自己的品格育人,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为人师表。为人师表也就是要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这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三、以师德文化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科学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要建立健全、公开、严格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师德建设机制。通过建立教师培训制度,谈话制度等,对新教师进行师德和学校规章制度培训和履行师德规范的谈话,帮助新教师尽快树立以德治教的意识;建立规范的学术规章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加强学术合作和交流,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的科研成就。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其次,把师德文化渗透到学生管理制度中,促进学生师德的养成。师范学校(院系)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要服务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把师德文化渗透于学生的管理制度中,在管理中促进学生师德意识的提升。在开展评选“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等活动中,渗透师德规范要求,发挥师德导向、约束作用。
总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师德修养,物质、精神、制度缺一不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硬件,是环境育人;精神文化建设是灵魂,是塑造师德教育的核心;制度文化建设是规范,是保障,是教育的准则。这三方面相互结合,增强师德在校园文化中的份量,形成一种尊师重教、崇尚师德的良好风气。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才能培养出我国教育战线的生力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乌申斯基.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