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绘画范文

现代绘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绘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绘画

第1篇:现代绘画范文

【关键词】发展 装饰画创作 新语境

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装饰画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将被更广泛地应用。

美学意识随着现代生活的演进,愈来愈深地渗入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体现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特别是当今现代人的生活环境、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艺术的调节和平衡。装饰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由于它雅俗共赏,人们在心理容易接受,再加上装饰画可制等工艺特点,使其便于流通,经济实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环境的装饰画创作有不同的特点。

一 居住空间的装饰画

装饰画起着活化空间和渲染气氛的作用,结合环境和照明设计,成为室内装饰的亮点。在居室的玄关、走廊、房间出入口所对的墙面等处,挂上装饰画或摆上艺术品,再配上照明,就能创造出别致的气氛。家里有许多不同的空间,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都需要画的点缀。

1.客厅的装饰画

客厅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无疑是每个家庭的生活中心,并且是家庭聚会、宾客来访的主要场所。因此,客厅内的装饰画应该以装饰为主要目的,而且是客厅的重点装饰物,有时还可以作为客厅的一个视觉焦点或重要组成部分。客厅装饰画能从整体上反映主人的爱好、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体现主人的文化要求。

2.走廊的装饰画

走廊很适合布置成艺术走廊,可以同时挂几幅作品。画框的款式规格应一致,单幅控制在50cm×60cm 左右,并等距平行悬挂,形成连贯的整体,既美观又利于欣赏,如每幅上方有射灯照明效果会更好。

3.餐厅的装饰画

餐厅是进餐的场所,追求安静、舒适、怡人的餐饮环境,是每个成员的理想目标。因此,在色彩与形象方面,家庭主人就要花费一番心思。而绿色和白色,经常成为餐厅的主调色,易于造成清爽、新鲜、平和、美观、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氛。

4.卧室的装饰画

通过装饰画的色彩、造型、形象以及艺术处理等等,从而立体显现出舒畅、恬静、轻松、亲切的美的意境——与人接触的部分可以有柔软舒适的触感,即便在人不易接触、抚摸的地方,也要让人感到温馨而富有情调。

二 公共环境装饰画

公共环境范围极广,凡是能为大众提供各种服务的场所都是,而且功能也是五花八门,并且每一个公共场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所形成的个性,就汇总成公共环境的总体风貌,如:会议室、候车厅、宾馆、商场等等。

1.会议室的装饰画

会议室不管是国家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都是用于参政议政的场所。不同的会议室环境,也不管它的大、中、小,都能体现出一个单位的实力、文化品位、层次等精神理念,体现出集体智慧和集体的力量。

2.候车厅的装饰画

车站,人流量大,每天都有数不尽的旅客。在这种场合下,使用什么风格的装饰画,让人们在旅行过程中得到美感,体会一个社会的现代化文明是有要求的。从画的形式到内容常以本地风土人情和城市风貌为题材,让旅客感受到地区的文化性,同时表现高速发展的科技文明和未来远景,也是候车厅装饰画的极好选材。

3.商场的装饰画

作为公共环境的商场,怎样使用好装饰画,也是商战中的一种特殊武器。一般是根据商场的总体布局以及局部要求来布置,如强烈的、柔和的色彩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吸引顾客在舒适的购物环境中产生购买的欲望。

4.纪念馆的装饰画

纪念场馆一般指博物馆,主题广场、公园、陈列室等场所,因为有其特定的主题,所以装饰画的使用便必须具备解说或者昭示的目的。其构成方式和作品风格往往是泼辣大胆,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以达到游人认知、感动的目的。

5.校园里的装饰画适合校园的装饰画一般按学校的层次划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应根据相应年龄,用装饰画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幼儿园里的装饰画,就应该表现孩子对未来世界充满天真、幻想、神奇;而在小学,装饰画应该表现孩子们眼中世界的纯真、稚气、好奇、幻想等;在中学校园里,装饰画应该是理想、浪漫、青春、活泼的;大学校园里的装饰画应该是成熟、理念、锐利的。

三 娱乐场所装饰画

娱乐场所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场所,紧张的生活使人们希望能去娱乐场所放松自己。而娱乐场所的不同,对装饰画的要求也会不同,传统的餐饮、茶座也融有浓郁的现代文化气息,而更多的娱乐形式使各种年龄阶段、文化层次高低不同的人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娱乐场所。

1.餐饮中的装饰画

现代餐饮不是传统餐饮的吃饭那么简单,中餐、西餐,或其他的餐饮形式都有自己商业环境的特殊要求,如:中餐的热闹、明亮、大场面喜庆等;西餐的情调、温馨、幽雅等。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点缀。

2.运动场中的装饰画

顾名思义,也应该较多地表现出运动的主题、运动的形象、生命的形象。不论是场内运动还是场外运动,都是要让人们在竞争中追求自我、追求人类永不言败的精神,或是在竞争中有几分轻松愉快的心情。

3.休闲场所的装饰画

第2篇:现代绘画范文

    文人画中失去了唐宋时期乃至秦汉以来那种雄强的气魄,是对民族传统主流精神的偏离和衰退。而文人画家着意于绘画形式因素和风格个性的追求的过程,又开辟了绘画功能的一个新领域,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发展的不平衡认为是中国画的败落。

    引书法入绘画,发挥笔墨的抽象美,追求绘画的形式意味和个性表现,是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绘画和书法从初始以来,一直相符相惜,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在世界各国的绘画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由于书画相同的工具和近似的线、点构成元素,所以唐宋时期已形成了“书画同源”的观念。但当时绘画中的“笔”只作为描绘物象的框架而与书法有同构关系,和书法用笔的内在联系还未达到自觉地程度。把唐代孙过庭在《书谱序》中论述书法家通过线、点运动体现的“取会之意”的深刻内涵直接引入绘画中,则是元代文人画进步发展以后的事了。

    文人画家一般都有很高的学养,能诗善文,审美情趣崇尚高雅,讲求“比”、“兴”之法以借物抒情,强调自我心境的表现。他们在绘画中“不求形似”,却并未脱离对物象大体外形和其“神韵”的表现,在淘泳于“似与不似之间”的漫游中表现了中国式的抽象意味。他们借笔墨“聊写心中遗气”以“自娱”,但也并非对人世间生活的绝对超脱。“米点”的云山或倪云林的太湖平远,也有对“生活”的体察。黄公望在他的漫游中,并未忘记于“皮囊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生发之意”。石涛辛辛苦苦地“搜尽奇风打草稿”“脱胎于山川”的精神更不待言。但是,他们的精神主宰不是对景的如实写照,而是关照中的触景生情,是借助笔墨或隐喻于对现实的愤懑和消极的反抗,或寄情于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

    文人画家一般又都有精深的书法修养。以书入画最明确地鼓吹者赵孟頫的诗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道破了文人画家对书画认识关系的奥秘。又由于画家修养、气质、人品、个性的差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使得那些大致相近的程式符号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笔墨个性和风格变化,使“笔墨”的内涵远远超出了绘画“形式”本身的意义。人们在欣赏一幅画时,不仅领略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题材意义、意境、气势等,而且进一步从它的“笔墨”中得到审美享受和心理满足。当我们面对历代大师们的杰作,远观之为其“可望、可游、可居”的“气象”所惊服,近赏之又为其一笔一划的表现而一唱三叹时,不正是被它那精妙神奇的“笔墨”的魔法缠绕的如痴入迷么。看看现代大师黄宾虹的佳作那黑道不能再黑的墨气,闪烁着晶莹的光华,那密到不能再密的点划,透露着奇妙的灵气。从他的尺幅小轴领略到那磅礴气势的时候,可以想见他伏案与白纸,那貌不惊人的一寸秃豪勾画出酥松荒爽的墨线,再施以劈头盖胸的墨点时,是在发泄他的激情。而当他突然感觉到神完气足,吐尽心中块垒时,噶然而止,从“墨团团里黑团团”中展示出一副神秘莫测的画图时,领略到的又是一种何等高妙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这些文人画家的作品中,作者是在写景呢?还是在作书?又是又不是。他们是在借客观物象的大概外形为支架,以书法的抽象笔墨,直抒作者的特殊心境。观者面对这些作品,体察到的是他所表现到的“内容”呢,还是欣赏他的“形式”?也是也不是。它的客观物象的“内容”已化入作者主观心境的笔墨“形式”,给观者的是无以言状的感染和美的享受。“笔墨”的这种“多一层”的审美功能,正是它可贵的美学价值。因而,如果说在文人画中丢掉了唐宋乃至秦汉时代雄强博大的气魄,是对传统精神的失落的话,文人画在“形式”的多种美学品格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又远远超出了两宋绘画的成就,形成了传统中国画的另一个高峰。由这种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现象如果引发到对两宋绘画或对文人画的低估,都是对传统中国画评价的片面。

    进入现代社会的今天,要用时代的要求审视历史传统的得失。文人画在传统绘画中的历史贡献之外,也由于客观原因和文人士大夫本身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过多崇尚闲适和对山林隐逸生活情趣的静观,过分强调“笔墨精妙”的单向审美情趣,题材狭隘,风格接近“笔墨”的表现力也被囿于一个比较狭小的模式中。他们在笔墨“形式”探求取得高度发展中削弱或丢掉了“汉唐之风”的气度,在追求“书卷气”的高雅格调中,脱离了“粗俗”的民间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滋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禁锢了文人画自身,其影响所及,直至现在。(明清以来出现的一批专事摹古,不越前人雷池一布的画坛末流,当然不屑在此多费笔墨。)回顾千年世界发展史,西方绘画是在基于写实的模式中发展的。中西绘画虽然难以直接类比,但中国绘画的成就绝不亚于西方。西方绘画只是到了近代进入工业社会,随着印象派之后,出现了革命性变革,在绘画“观念”上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这种外力也进一步促使我们对传统进行反思。

    人类文化总是要向前发展而不会重复的。重复是倒退,“变”才会有发展。现代的中国要求“变”,更是发展的必然。画家由原来的“文人”变为现代人;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变了,现代的中国画的欣赏者随着时代审美意识的加强,加深了对旧审美对象的逆反心理;随着对外开放,当代西方艺术的冲击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则大大加强了中国画求“变”的趋势。在如何求“变”的问题上见仁见智。在人们解开艺术之谜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的发展轨迹,打破各种老传统的一统天下而进入了多元化,是当今时代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笔墨”方面来看,传统笔墨的“美德”又是在不断地“变”中发展的,古代如此,现代更是如此。石鲁画古人不曾画过的黄土高原,一变古人“平淡天真”的“静气”,而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豪气”,李可染表现古人的不曾表现过的逆光下自然山川之美,一反前人空明淡雅的“灵气”。李可染虽然画的是被人们画了无数遍的黄山、桂林,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中国画表现意境和个人风格上的创新。他们比起文人画是观念上的变,同时又是笔墨上的变。石鲁利用为文人画笔墨的“书卷气”所不容的“霸悍气”,表现了他的独特心境。李可染把他早期喜用的属文人画清秀畅达之类的用笔变为“金错刀”式的“积点成线”,并和他那不同别人的积墨法结合的天衣无缝,表现了自己的美的发现。他们的画又都与各自独特的书法用笔形同一体。因而,他们很快从“非传统”变为发展了的传统。

    传统画论中有关笔墨技法提出了许多规范(如“六长”、“三病”、“十二忌”之类),自然有其可贵之处,它是画家对实践经验和效果的直接描述性总结。但如果把它看得过分神秘甚至作为绝对化的僵死模式,就会变为弊端。我们往往会在儿童书画作品的某些局部中,发现精妙甚至“老辣”的笔墨,那是在稚拙的涂抹中出现的偶然效果。而成熟画家则是长期实践中,把无数的偶然从经验中变为“必然”和“自由”。这种必然和自由的理想境界,表现为变化、统一、和谐之间的适度的关系。在一副表现了柔韧圆厚的力感的中锋用笔的作品中,出现了不适度的侧锋,会破坏其“统一”而成为不和谐的“变化”,形成为“笔病”。但在虚谷的画作中,通体的侧锋用笔,也达到了表现力度的和谐和统一,恰恰是他的成功之处。

第3篇:现代绘画范文

关键词:现代城市;架上绘画;转型;公共图像

城市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聚集地,更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是人类文化的创造源和栖息地。德国学者斯宾格勒曾高度肯定城市在人类历史中的巨大作用,他甚至认为:“世界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类的城市史”。①一般意义上,城市是与乡村作为一组对立词汇而存在的。但在工业文明出现以前,城市文明还没有那么突显,它是被传统的农业文明所包围的。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及近代城市的演化,城市的影响力开始变得强烈起来。文化艺术的发展随之受到很大影响。

正如过去的一个世纪是人类社会最具变革的时代一样,架上绘画作为艺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在创作形式以及作品面貌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形式主义的观点来看,艺术独立存在于社会现实中,是艺术家以直觉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具体形式,艺术以其自身的风格演变造就了艺术的历史。可艺术毕竟不是在真空中产生和发展,“绘画的本体是由形式,即个体艺术家的直觉本能的物化形态构成的,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艺术品又不是个人的创造,而是一种文化以个体单位形式表现的变体”。②所以,我们发现影响架上绘画变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即西方社会城市化进程这样一个现实。现代绘画里所涉及的问题和现代城市密切相关。如城市景观、城市人生存、城市大众文化、消费现象、环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最集中的出现在城市里,情况显而易见,现代城市作为艺术活动发生的主场,在提供丰富的艺术创作源泉的同时,对架上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城市是如此的复杂多变,如何从城市的角度来搭建城市生活与架上绘画之间沟通的可能性,找寻二者之间的关系逻辑是一个看似自然但却复杂的工作。

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规范建立在视觉革命的基础之上,现代主义绘画中的诸多流派和新艺术形式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是艺术自律的体现,也是对于现代城市变化的回应,譬如现代城市中通讯和交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运动、速度、光和声音的新变化,导致人感官上和意识上的变化,我们看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中印象派绘画中的色彩、以空间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结构主义和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的所强调的运动与速度、表现主义呈现出的的激情与反理性主义、极少主义对工业材料的运用、都是与城市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的基础上,艺术家个人感受的表达。

现代城市对于架上绘画的影响不仅限于其规模和功能,更取决于城市文化的影响和感召。现代城市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城市市民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的表现,它顺应现代城市大众相互交往、对话、沟通的需要应运而生。一般通过大众传媒(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是适合一般民众的文化活动。

而传统的古典绘画首先是属于上层社会的精英艺术,是少数人的艺术,其次古典绘画是以精确再现为目的的,重点不在艺术本身及其形式因素。现代主义绘画在形态上与古典绘画大相径庭,在反学院的过程中消解了传统造型上的三维性而趋向平面,而面对城市中大众传媒和机械复制技术的冲击,强调“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形式即内容,从而衍生出一些以色彩、结构、空间、体积等艺术语言为各自风格取向的艺术流派,如象征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但现代主义绘画从根本上并不是对传统完全反叛,而是一种继承,尤其是在接受群体上就明显承袭了古典绘画的精英性。就是这个接受群体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现代城市人群。格林伯格就坚持认为,“现代主义迄今为止还未表现出与过去决裂过,现代主义也许意味着一种转移,意味着尚未解开与以前传统的扭结,但这也意味着对传统的延续”。20世纪中期,都市的高速发展大众文化的兴盛,导致文艺领域新的问题不断地出现,这时候现代主义绘画所提倡的形式先行的创作原则,在当代社会面临着脱离社会背景和审美孤立的问题,由于对纯粹性和媒介性的强调造成了大众接受的困难,日益与社会生活相分离,而艺术家基于其创作原则,似乎也不要求公众的理解。大众面对一件现代派绘画时,可能会因作品外在的形式而产生一些视觉,而作品的内在含义却经常无法获知,现代艺术最终也成了少数人的艺术,公众能接受的主要还是通俗易懂的大众艺术。现代主义绘画由于忽视了它的接受对象而导致其走向衰落,但实际上,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城市大众文化带来的冲击。“当代社会是大众文化日益向高级艺术渗透,甚至取代高级艺术的时代”。传媒作为当代社会公众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公众接受高级和严肃的艺术,多数时候是通过传媒途径,这使得“纯艺术”被挤到了文化消费的边缘。

从文化层面上讲,大众文化不仅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没落。同时也消解了现代艺术的批判性,导致架上绘画等纯艺术在当代的衰落。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极少主义绘画、波普等艺术和观念艺术的产生,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以视觉活动为中心的绘画艺术丧失了它的中心位置。在这个时期,艺术发生了从“现代”向“当代”的历史转变,也就是所谓的后现代艺术的出现。从后现代艺术的产生的社会条件来看,它同西方大众媒介、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促使下繁荣起来的大众文化有着直接关系,而大众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只发生于大都市的都市文化。城市发展演化造就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城市艺术,而城市的繁荣见证了视觉艺术的繁荣,也促使了架上绘画向当代艺术的转型。如今,在面对当代的架上绘画作品时,我们已不能单纯以一种形式主义美学观的立场去认识和解读。艺术实践和理论的传统话语模式已发生了转化,从城市的角度入手梳理架上绘画在当代艺术场景下的转型有着具体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现代绘画范文

形态的转换而更侧重于将生活经验中的美挖掘出来并渗透到自己的情感因素中,在表现上多是追求借物抒情、象中有意、隐约朦胧的意境,并善用简单的黑白线条使画面更具有运动感和节奏感。在《寻觅》系列《寻找来翌》中,《夜莺啊夜莺,带我飞好么》《太阳啊太阳,请等等我》《下一站是哪里》《你好,夏天》等体现出绘画的现代形态创作技巧,不管是黑白线条的流畅运用,还是色彩方面的独具一格,都使得画面的空间排列因合理而不显单调。《眸》系列中《墨镜啊墨镜》《二重身》等则展示了女人与镜子之间隐含的寓意,自己在镜中投下的影子是平时躲藏在心灵深处的另一个自我,如何清晰地认识另一个自我则是画家创作中隐喻的主题。

二、艺术表达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解构

随着急速的全球化进程,消费主义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欲望变得合法化的后果便是文化价值与信仰的支离破碎。不少画家通过绘画对社会问题提出质疑,用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达方式表现社会现实的缩影,并采用夸张新奇的视觉表达进一步解构物欲时代道德价值的重量,以揭示中国消费时代隐含的现实。这类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主要有韩旭成的烂白菜、张建俊所绘盛宴过后的杯盘狼藉、张小涛笔下腐烂的草莓等,他们形成了绘画领域一支独特的“糜烂欲象”视觉表达群体,以日常生活常见物质、现象入手,展现自身对物欲社会“病态”现实的感受与体悟。他们在语言表达上大都用与“垃圾”“堆积”相关的比喻方式,辅以绚丽灿烂的色彩使得这些本已变质的东西产生物欲的诱惑力。如张小涛《来自天堂的礼物之二》以华丽空洞外表引诱人的发霉的奶油蛋糕的“烂”为感受,营造出一个由强烈主体欲望造成的糜烂的物欲社会。张建俊的《漂流的物》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示了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引起受众内心共鸣。此外,张小涛的《溃烂的山水》系列、张健俊的《餐桌》系列、韩旭成的《白菜》《器官》系列、刘海舟的《鸡肉》系列、邢波的《儿子》系列、刘芯涛的《渍夜》等通过各自不同的画面艺术表达,塑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显露出溃烂的气息,体现为一种消费、奢靡与焦虑、空虚相矛盾的临界状态,从而实现画家本身对于现代都市物欲消费与精神空虚的反思和批判。

三、题材设计向中国当代生态题材绘画的转型

第5篇:现代绘画范文

摘要: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装饰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装点着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随着装饰画这个概念的普及,艺术家仁对装饰绘画概念的界定也有了较明确的定位。凡具有装饰性风格的绘画皆称为装饰绘画,因此,装饰绘画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装饰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个分支,其起源可追溯到原始艺术,发展经历了原始的、传统的、现代的等形态过程。本文以现代装饰绘画作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民间美术对现代装饰绘画的渗透影响。

关键词:装饰画;艺术;民间;古代;现代

1.1 民间美术的发展

民间美术起源于人类的原始创造,是相对于正统文化中宫廷的、文人雅士的艺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生活代表传统,有着质朴淳厚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审美形态及形式种类,如中国民间剪纸、民间木版年画、非洲黑人雕刻、日本浮世版画等,这些传统的艺术种类开启了现代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为装饰绘画的创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艺术借鉴。

1.2 装饰画的发展

装饰画这一艺术形式是在原始绘画和装饰纹样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而流传至今的。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到商周铜器的装饰画;两汉的画像石、画像砖,到举世瞩目的敦煌壁画及一些别具特色的民间美术,都为我们提供了装饰画最典型的范例。

装饰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方法,一直在民族民间的艺术土壤中茁壮成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作者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在具象和抽象的广阔视野里,毫无拘束的探求,大胆的运用形式美的规律,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对自然物象进行加工,来美化人们的生活。

当前,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促进了我国现代艺术尤其是装饰艺术的发展,随着人们美术欣赏观念的更新,美术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造型语言的追求,装饰画恰是连接绘画与工艺装饰的桥梁,它既可使绘画向工艺装饰趣味方面延伸,也可使工艺装饰注入绘画的生动性。

2.民间美术的多种表现形式

民间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主要的集中是:联想象征式、圆满完美式、观也对民间美术发生一定的影自由随意式、集体程式化、组合渗透式

3.民间美术对现代装饰画的三点影响

3.1 民间美术对现代装饰绘画创作构思的启发

构思在装饰绘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装饰绘画以主观的感受去感知物象的特征。决定它的创作构思主要源于艺术家的想象力。在装饰绘画构思中,许多艺术家把奇思妙想都展现在同一画面上,构成非逻辑的主观组合。这种构思方式正是受民间美术混沌思维的启发的。

普通百姓是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失望和积极、乐观的种种情绪,正是当时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写照。正是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这种创作思维方式被世界各国专家称为“原始思维”。从民间美术作品中处处可看到这种特有的超逻辑、超自然、自由奔放的混沌创作思维方式。譬如,民间剪纸、皮影、年画,人们为了表现对年年有余的期望,把可爱的孩子、不同季节的花卉,大红的鲤鱼并置在同一画面中,出现了娃娃抱着大鲤鱼坐在一开满花朵的树上的现象。这就打破了自然规律打破了时空差异。

在民间美术思维方式的引领下,艺术家们摆脱了传统思想,进人了深层次的精神探寻。

3.2 民美间术对现代装饰绘画透视构成的影响

时常可以在民间传统工艺艺术中看到这样一些怪异的现象:人物无论何种姿态都将其五官和耳朵之类同时展现在同一画面上,有些身体是侧面的,面部却是正面的;甚至可以看到不可透视的小动物在其腹中……这些不合逻辑的透视正是民间原发性视觉思维的体现,其透视构成和现代装饰绘画的透视构成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都传递着同一种视觉审美思维。在民间美术中视觉思维是种原发性的视觉思维模式,由于民间美术作者是广大民间作者,特殊的历史环境使他们不易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保留了原始古朴的视觉语言。他们保留了人类童年的部分观念和心理模式,而这样自由的视觉透视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现代艺术家的透视理念。

艺术家相对于民间艺人而言则是经过科学的专业训练,有着三维科学性的视觉能力。在装饰绘画中,现代艺术家们为了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强调画面的装饰感,一直在追寻一种原发的、非逻辑的构成模式,他们对民间美术进行了主观意味的创造性尝试,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透视方法,形成了透视多元化的局面。这些透视方法的运用最大限度发挥了艺术家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自由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念去把握形象的整体安排,直观地表达自己的视觉感受。

随着传统与现代的相互交融,民间美术的原发性视觉思维模式正在现代装饰绘画中大行其道,得以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3.3 民间美术对现代装饰绘画造型方式的渗透

民间美术造型是以实用目额上以特定的形象表示人物的华间美术造型是以实用目的为首要条件,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精神,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圈。博华版年画在风格上虽有区物质形态。民间美术的造型方式主要有联想象征、圆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种共通性,这种“通感”作满完美、自由随意、集体程式、概括抽象和组合渗透物雕刻,商周时期青铜华博的把人体比例缩减为四等等。其造型方式也是多元的,其中平面享影方式、几何造型方式、装饰变形方式很贴近装铂绘画的造型理论。现代装饰绘画的造型特征也是平面化和夸张变形。平面化作为两种艺术形式共有的典型造型特征,在民间美术中常有鲜明而丰富的体现,如民间年画、民间剪纸、皮影等等。这种表现形式是画者对三度物体感知后的活动,客观意义上也大大影响了现代艺术家们对于三维空间的重新认识,即三度视觉的平面化再现。因此装饰绘画也主张强调物体的外轮廓,不强调物体的实体感,捕捉物体的典型特征,运用影像效果(如皮影、剪纸)表现物象,强调剪影式的简洁效果。

现代装饰绘画多数是平面造型,平面造型主要是研究形状。装饰绘画中的形状,是经过加工和创造的形状。装饰绘画在造型处理上,采用了大量的不标准的几何形,是画家依据自己的意愿徒手画出的接近几何形态的图形,形象单纯明确,并具秩序美感。以几何造型的方式在民间美术中也是大量存在的,如汉画像砖、民间木刻、百家衣等都是以几何分割造型的,这与装饰绘画中的几何形变形法不谋而合。正是由于民间艺术对现代绘画的渗透,民间美术的几何造型方式已被大量应用到现代装饰画中。如画家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艺术作品在几何抽象方面就有深人的研究。他们的作品以强烈的平面构成画面,点、线、面的组合形式和几何形态的透叠构成,表现出纯粹的装饰样式和审美趣味。

现代装饰绘画的另一造型特征是夸张变形。装饰绘画的这种变形手法是艺术家们借鉴和参考民间美术的装饰变形手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产生的,都是用主观观念看待事物,而不受理性思维的指导,只反映视觉印象。民间美术的造型受思维方式和实用功能的支配,大都经过了意象或象征的变形处理,有了不同程度的夸张和概括。不管是民间美术还是装饰绘画,从变形方式和审美方式上看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可见民间美术的造型方式对现代装饰绘画的造型影响甚大。

第6篇:现代绘画范文

关键词:西方;现代绘画;光效应

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229-03

在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过程中,光效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画家常用的表现技巧,而且也是画家创作意图与主观精神的体现。在真正的光效应艺术产生之前,画家们已经对光效应有了一定研究。从印象派开始,画家对光效应的探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印象派绘画中光效应的运用为西方现代绘画开创了新的视觉表现。从此,光与色彩、光与空间、光与体积、光与时间、光与运动等成了西方现代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因素。

一、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光效应及其视觉效果

在西方现代绘画中,艺术家通过对光的研究探索出光在艺术创造中的效果运用,并借助光效应来表现绘画殊的画面效果,这主要体现在画家对画面构成形式的安排上,如黑白对比、色彩对比或几何形的有机排列等,使画面给人一种带有动感的光效幻景,这就是西方现代绘画中光效应效果的基本视觉特征。也可以说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光效应是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所借助的表现手法、材料运用等手段,从而使画面诸多构成要素(如色彩、形状、明暗、肌理等)产生的一种视觉效果。但这种视觉现象更多的时候是以错觉的形式来显现的,通过对光效应效果的运用,给观众造成一种闪烁或是运动的假象(错觉),并使接受者(观众)产生错觉从而使作品产生迷人的魅力。画家们凭借这些抽象的形式来制造假象,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神秘莫测的视幻效果,其目的是使观众从欣赏的角度参与到作品的表达中,由此进一步拉近观众与画面的“距离”,这使得观众的欣赏也成为能动的创造行为。与此同时,这种方式可以促使欣赏者对画面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达到画家探索视觉艺术与知觉心理之间的关系。

二、西方现代绘画中光效应的视觉表现特点

印象派画家对光效应效果的探索与运用,更多的是强调对自然光线的捕捉,借助科学的色彩对比原理获得由光效应造成的颤动感。而抽象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画家在对光效应的探索过程,除了借助色彩对比原理外,更多的是运用形象的重复以及其它形式的画面构成来实现。其诸多表现手法与光效应艺术极其相似,这说明画家对光效应的探索在逐步向光效应艺术迈进,只不过这些作品中的形象排列相对具体可辨,而光效应艺术作品没有具体事物情节的描绘,完全通过抽象的形式与色彩创造纯粹的视觉效果。

抽象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绘画虽不能称得上真正的光效应艺术,但已经具备了光效应艺术的雏形,它们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诸多的一致性,二者具备了共同的视觉特征。因此,对西方现代绘画中光效应视觉表现特点的分析可以归结为:“用各种不同的几何体的周期性结构,纬线叠积或色彩排列,同时运用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和使其产生光焦度现象的科学方法―放射光的波纹形效果和色彩的扩散,它的强度分离又并行对比、连续或交叉,色彩和色调的增大或减少,色彩的互相干扰等等,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对视网膜引起刺激、冲动、振动和其他对视觉的混合、重叠等强烈反应(如图像和背景的颠倒、前部暖色与后部冷色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造成一种含义不明的圆体和一种持久的不稳定的造型。”[1]

三、西方现代绘画中光效应的表现形式

(一)热抽象绘画中色彩的活动特性

光效应艺术是抽象主义的产物,那么光效应自然也就与抽象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康定斯基虽然并没有把光效应效果作为直接的追求目标,但他对色彩活动性(音乐性)的分析及实践已经涉及到了光效应因素,这些因素通过色彩的音乐性原理体现出来,通过活动的色彩表达“内在需要”。康定斯基早期的艺术主要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新艺术风格的混合体,如《蓝山,84号》强烈的对比色及色块的运用,带有明显的点彩派风格,尤其从局部观察,具有鲜明的光效应艺术的特征,同时,他后期的抽象绘画对光效应艺术的诞生又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康定斯基的绘画在色彩变化和形态组织上与光效应艺术十分相似,如垂直线、平行线、水平线、方形、圆形及补色等要素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已具有光效应艺术的一些特征。在1909年,他开始运用强烈的色块对比进行半抽象绘画创作,直到1914年至1921年才开始画几何抽象绘画,这种几何抽象的作品间接地和光效应有一定联系(如色彩对比和几何抽象是光效应艺术的基本特征),后来康定斯基到包豪斯任教又创作了《方块》等作品,才和光效应艺术拉近了距离。他所谈到“色彩调子的重复和色彩的活动特性”实际上就是色彩在画面表达上的运动性,即康定斯基提出的绘画中的音乐原理,这对后来的光效应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康定斯基后期的作品都是抽象的主观创造图式,追求平面性的视觉效果,通过图形与色彩的周期性构成形成对比关系。其作品《构图8,260号》运用点、线、面的不同布局,方与圆的对比谱写了一支由形状和色彩组成的交响曲,通过画面可以体会到画家心灵的波动,以音乐性的节奏表现了一种欢快的浪漫情调,同时,也表现了由视错觉造成的运动感,这正是画家对光效应运用的结果。

第7篇:现代绘画范文

 

关键词:现代绘画;艺术形式;服装设计

19世纪末是整个西方历史上最大胆、最富冒险精神的时代。现代绘画在这个时期初露端倪.绘画史上出现了一个空前的裂变繁衍的阶段,这种裂变对艺术史所造成的分割,大于文艺复兴以来上所有风格的变迁;各种艺术思潮在这个时期萌芽、蔓延,未来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以及与艺术传统彻底决裂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交相辉映,绘画到达了一个空前的激荡人心的高度。同时,现代服装开始从服装的普通含义中脱蛹,在法国巴黎——当时世界艺术家的活动中心.开始出现了高级时装店,标志着服装进人了一个新的纪元,这无疑是与当时的现代艺术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的。20世纪初,在英美出现的POP艺术等更为新潮的艺术现象,在这些艺术思想和表象里已经宣告20世纪现代美术不同方向的特征成熟起来.与此同时,现代时装的概念也被C·F·沃斯的设计轰动初步定义。

绘画与时装虽不是一回事,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已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而现在则愈发地深人和复杂,现代绘画的一颦一笑都影响着服装设计师的灵感动机。艺术家们将自己全新的艺术观念通过全新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推向社会,这些来源于现代绘画的艺术观念溶人欧美国家的各个社会阶层,并在社会道德方面、生活方式乃至言行举止都有着深刻的烙痕.服装在此方面更是有着明显的追随、呼应。

服装是人们生活状态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状态,作为人们生存的一个基本前提之一.它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因而服装本身是一门造型艺术.是区别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类别的一门新的艺术。同时,它与这些艺术类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包括其他艺术的各种特征甚至美学原理.如比例、节奏、平衡、对比等.因而服装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每年在巴黎时装节会上的新艺术服装样式.就是从立体派、黑人雕刻、古埃及美术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其特征是多采用直线的、几何纹样的形式,新艺术样式本是来源于巴黎的装饰美术博览会.脱离新美术的趣味和装饰过多的倾向而产生的。它把艺术和产业融合在一起,深受大众的青睐,它给服装带来的影响.使女性们脱掉紧身胸衣,开始穿着机能实用的筒状服装;追求由于身体活动而展开现服装魅力;强调衣服的动感.这无疑是现代画艺术对服装所带来的一种积极的影响。但是.绘画毕竟是以画面表现为目的,而服装则是通过服装表现人.过份注意绘画的表现方式.往往会赞成喧宾夺主,追求形式的新奇也应有节制、分寸,如超出限度,就有可能流于怪诞,如崩克(Punk)服装.着装的颜色令人毛骨悚然,有给人以不快之感的攻击性。

抽象广义绘画一度是现代绘画的主流,它的色彩及构图、造型都给服装以巨大的影响.毕加索、马蒂斯、布拉克、蒙德里安等现代绘画大师还曾亲自参予过戏剧服装设计。他们的绘画作品也给时装设计师们以启迪,曾是他们设计时装的灵感源泉.如法国Y·S罗朗设计的蒙德里安式套装。另外,POP艺术也给罗朗以创作的灵感而发表了著名的一系列POP艺术之唇、之躯等裙装。

现代绘画的创作精神、技法、原则更是对服装有着巨大的影响与指导。这些技法在时装设计中屡用不鲜。最典型的莫如超现实主义对服装的影响了超现实主义(Surrealisn)的哲学定义是纯精神的、不受正规意识支配的行动。另一种解释是指摆脱理性的控制和审美及道德上的偏见,结合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思想。用夸张和反常的语言形式来追求神奇的艺术效果它在服装领域里的影响相当广泛,如曾经出现了西欧的E·夏帕瑞丽(Schiaparelli)及其影响下的K·拉加菲尔德,Y·S·罗朗等设计大师,他们都曾熟练地运用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技法设计作品倒置设计——将人们固有的视觉习惯或使用、欣赏习惯打翻,倒置而进行设计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观念在服装设计中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例如E·夏帕瑞丽受画家东根·达利等人的启迪,于l973年设计的一套上衣,前后反转的款式及倒置于头顶的高跟鞋帽子等。设计效果十分出人意料,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正是这种非理性精神的选择。使服装设计中渗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使之面目一新。

E·夏帕瑞丽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与超现实主义画家的交往。使他对超现实主义绘画有着深刻的理解。因而能设计出一系列优秀的时装作品。对服装设计师来说,研究绘画是为能设计出独特而美观的款式。意大利的R.吉利注意文艺复兴的艺术。更注重R·劳森柏等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留恋于泰菲(Tate)现代绘画画廊.搜集艺术灵感。绘画艺术的素养是时装设计的根本素质。许多时装设计师本人就曾从事绘画艺术或别的造型艺术的。如P·拉邦奴、D·基旺什等.他们设计的时装较现代绘画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同样对人们的审美情趣起引导作用在此时,人们对服装的精神性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更注重服装的审美的艺术性和象征性了。

第8篇:现代绘画范文

1.构图形式多样

装饰绘画构图在形式上注重丰富、稳定、内向、集中、均衡、安定的特征体现,内容上具体包括平视体构图、立体式构图、适合式构图、组合式构图、连续式构图、叠层式构图等多种形式。平视体构图是通过平摆、正面、形象不重叠、视线始终与物象立面的各个部位垂直、视点不集中等方式,来增强画面装饰性的一种构图方法。我国古代传统工艺装饰如青铜纹样、汉代画像砖、民间剪纸等,以及现代装饰画、壁挂、招贴画等,通常运用的都是这种构图方式。立视体构图是由平视体演化而来的一种构图方式。它通过确定画面上的横、直、斜几个方向,把景物、人物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使画面情节连贯、物象表现完整,使画面的高度和宽度得到延伸,视觉效果更为宽阔。适合式构图是以建筑物或器物的造型为基础,把物象很自然地安置在特定的轮廓中的一种构图方式。组合式构图是通过把不存在直接关系的形象组合在一起,来实现对比、衬托功能的一种构图方式。连续性构图是通过把画面展开成长卷来表现更多的内容,使主题情节保持连贯的一种构图方式。叠层式构图是以主题情节或主要人物为基准点来展开画面的一种构图方法。这些构图形式表现了画面圆满丰富的艺术特点,使画面达到了对称、均衡的形式美效果。

2.造型独具特色

装饰绘画的造型是一种以特定题材内容和工艺为前提的装饰形象,十分注重韵律、节奏感和艺术感染力的体现。装饰绘画在造型上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条理与反复等表现手法,来体现装饰绘画的严谨性和灵活性,增强了视觉效果,突出了主题特色,使画面呈现出安定、庄重的形式美感,满足了人们的装饰审美情趣。装饰绘画在造型的处理上讲求去粗取精、突出重点,用简洁的线条勾勒事物,使画面简洁醒目。比如,在内容及色彩的选择上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进行巧妙的布局,使画面生动诙谐。在韵律的处理上,通过变化和重复的手法使画面更具节奏感。总之,装饰绘画在造型上追求平面感,通过抽象化、立体化的手法,能把可视素材归纳加工转化为装饰形象,从而使画面的层次和深度得到加强,打造出充实、饱满的艺术效果。3.色彩表现丰富色彩是体现装饰绘画形式美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装饰绘画的色彩表现不同于一般的写实性色彩表现,它更注重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情感。装饰绘画注重色彩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表现,设计师可运用透叠、渐变、对比、呼应、强调、重复等手法,对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色性等因素进行重构,从而激发和调动起观者的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效果。较好地运用色彩可以使装饰绘画在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出形式美和意境美:一是营造平和抒情的意境。通过运用统一的色调和同类色彩,赋予画面宁静恬淡的情调。例如:我国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几何纹样就运用了这个特点,创作者通过简炼、古朴的色块与线条的勾画,表现出了画面淡泊宁静的意境。二是烘托富丽典雅的氛围。通过浓重、强烈、饱满的色彩,再配以金银,赋予画面富贵高雅的情调。例如:敦煌壁画的彩塑,运用辉煌的色彩,打造出了富丽堂皇的效果。三是呈现热烈明快的视觉效果。通过对比与调和再加上相应的配色方法,就可表现出绘画的主题和思想,营造热烈喜庆的气氛。如我国民间装饰绘画《和乐融融》中的人物服饰与人物手中花朵的色彩运用,就传递出了吉祥喜庆的气氛。色彩可以有效表达装饰绘画的主题和意境,调动人们的情感。现代装饰绘画汲取了原始艺术、民间艺术和西方艺术表达的精髓,运用平面化、主观化的创造手法,通过色彩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对比协调,使装饰形象完整地展示出了形式美和内涵美,从而达到了深化主题、表达情感、美化生活的效果。

二、装饰绘画在现代设计中的表现方式

1.直接应用装饰绘画

在现代装饰设计中,不断挖掘和发展传统装饰绘画的内容与技巧,灵活运用其装饰形式以及表现手法,可以使现代装饰设计的内涵更加丰富。通过把传统装饰绘画中具有高度概括性及艺术性的优美的装饰图案、造型直接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借鉴其完美的装饰技艺、内涵以及装饰风格,再加上设计者独特的创新思维,可以使现代设计对象在整体上更突出主题,更具艺术魅力。例如在现代设计中,可选取我国传统的装饰绘画中蟒、龙、凤等吉祥图案以及福、寿、鳍等吉祥的汉字图形,使现代装饰设计更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现出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

2.间接提取并重组装饰绘画元素

装饰绘画元素中的造型、图案、色彩以及文化内涵和艺术设计法则,能够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通过融入传统的装饰绘画素材,分析原图案造型的形式特点、组合方式以及风格特点,运用现代形式美感的变性、抽象、提炼、重组、整合以及在装饰形象上进行高度概括的设计手法,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审美趣味,对传统装饰绘画元素进行提取和重构,可以使现代设计更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同时,还能反映出传统艺术的特色。例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是设计师从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中寻求构思,推陈出新,结合现代手法创造的一个经典之作。它通过将中国传统装饰绘画元素图案进行分解和重构,运用传统色彩中的中国红,并吸取篆刻艺术精华,从而将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内涵融入其中。

三、两种表现方式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1.直接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装饰绘画

装饰绘画的造型、质感、形态、色彩等特点可以表达环境空间或被装饰物的特征、性质及功能。用装饰绘画装点家居环境,可以美化空间的整体环境氛围,使室内环境具有艺术文化气息,体现出高雅、清幽、极具文化内涵的室内风格,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彰显出主人的品位。作为室内主要空间的客厅,在对装饰绘画进行选择时,要以主人的审美情趣及文化要求为出发点,在整体上靠拢主人的兴趣爱好。例如,把画面构图丰富饱满、形象简洁夸张、色彩艳丽鲜明、寓意吉祥的中国传统装饰绘画——《年年有余》《五福临门》《鲤鱼跳龙门》等挂在客厅中,可以营造出火红热闹、喜气欢快的气氛,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美感。卧室中装饰绘画的运用更注重画面整体的协调性,通过对画面的色彩、造型、形象等进行艺术处理,可体现一种舒畅、恬静、轻松、亲切的意境美,营造出温馨而富有情调的环境氛围。例如,如克里姆特的作品《吻》,画面中人物服饰中的几何元素有规律地排列着,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节奏感和装饰感。把它应用到卧室的装饰中,可以体现恬静、温馨的意境。

2.间接提取并重组装饰绘画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9篇:现代绘画范文

关键词:传统绘画艺术 现代艺术设计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艺术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艺术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绘画造型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艺术设计。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远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生活中孕育了绘画的胚胎,从已由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所产生的彩陶艺术所描绘的鱼纹、人面纹及花叶纹等装饰图形,至明清时期的文人绘画,我们会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各类绘画艺术,总有一些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些主题之中,“形”的表现往往是中国历史艺术家借以传情达意的一种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画论所说的“以形传神”、“借物咏志”。中国画艺术家在表现某一种自然物象时,更多地是注重与“形”所蕴涵地精神意义,而不是对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态的外形模写。正因如此,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象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将自然物象之形抽象为一种图式化的符号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