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根据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结合市场营摘理论,用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营摘策略以及信息营摘中应注意的问趁。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规律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能否满足用户需求,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导入市场原理,加强信息服务的市场营销,充分开发和利用图书馆信良.资源。信息服务市场营销是指:信息、服务机构通过调查、收集和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利用其相对有限的资源创造出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并通过有效的活动实现同用户的交换,同时实现机构自身的经济利益。其核心是以用户的需求为服务的出发点。
1图书馆信息营销的特点
图书馆信息产品与一般产品的营销有许多共同点,“以顾客为中心”贯穿营销活动的始终。但是,信息产品又是一种颇具特性的产品,因而图书馆在开展营销活动前应注意其以下特点:
1,1信息服务效益的滞后性
信息产品所发挥的效能并不都是及时的反映出来,这一点不像其他产品,如生活用品,家用电器等,顾客买回家后就可以使用,其作用可以迅速显现;而用户获取信息服务后,有时并不能立杆见影,而要把它作为一种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最终才能体现所用信息的使用价值。所以图书馆在制定营销计划时,就要把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对一些长线项目,不要因为短期无效而放弃,而应确定长期战略计划,跟踪用户需求,适时提供服务。
1,2信息服务作用的差异性
信息服务的使用价值难以确定,将信息服务提供给不同的用户,可能会出现反差很大的使用结果,有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的却毫无使用价值。因此,图书馆在开展信息营销活动时,就要兼顾最适用的信息产品,提供最有效的服务,并指导用户利用信息资源,随时解答和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2图书馆信息营销前的准备一用户调研
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要想拥有市场首先要进行用户调研,了解用户的研究方向,文献需求,以及希望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调查的方法可以有好几种,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调查法是面谈调查法,优点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能谁确了解用户的研究方向。当然也可以采用电话询问调查法或者是通过在网络发调查表的形式广泛了解用户需求。
了解用户需求后可进行用户的细分,用户细分的结果必将产生许多子用户。每个用户的信息需求千差万别,不同类型的信息用户在信息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根据用户不同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定向服务。
2,1根据信息用户类型进行细分
不同类型的信息用户在信息需求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不一样,如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毕业生、研究生、老师、科研人员等。
2.2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细分
这是信息用户划分的直接依据,信息市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这些需求可分为外语、中文、管理、计算机、数理化等等。
3图书馆信息营销策略
3,1积极宣传推销,树立图书馆形象
有限的注意力在无限的信息量中就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图书馆要搞好信息服务,就必须积极宣传和推销自己,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变坐等用户上门的被动服务为面向市场的主动服务。行之有效的宣传以及良好的信誉对服务机构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图书馆在这一方面可采用:
3、1 .1通过我们图书馆网站的主页来做宣传,并把它作为我们机房每台机的首页
主页的内容包括:图书馆概况、读者指南、公共检索、电子资源、信息服务、馆长信箱等。用户通过点击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如有什么疑问,可以通过网络与信息、人员取得联系,信息人员会立即作出答复。
3.1.2可在通向图书馆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图书馆专栏”,用于宣传阅书馆文献信息
该专栏处在耀眼位置,既能提高“收看”效果,又对图书馆工作有重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图书馆专栏有利干营造大学学术氛围,这一点其它专栏无法比拟。宣传的内容可以有新书通报、期刊介绍、论文选登、数据库介绍等等。不拘泥于固定格式,以“实用”为第一要旨;每月2一3期,常换常新,力争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宣传内容的选择原则:
以新书通报为主,每一批图书投人流通的当日即张贴新书通报;
期刊介绍,只在每年3~5月份对当年期刊进行介绍,一般是有计划按专业分几次公布;
论文选登,选择与我院专业有关的论文以“题录’形式予以公布。
介绍每年新增加数据库内容及使用说明。
3,2培训信息服务对象.变潜在需求为当前需求
在现今网络环境下,用户更多的是自己查询信良、,因为,信息服务人员对用户信息需要的理解往往不能很完全,而用户熟悉自己的专业,更能辨别信息资源的情报价值。即使由信息服务人员代检,用户配合的越好,与信良.服务人员的共同语言越多,查全率和查准率就越高。这就需要用户能熟练掌握检索的方法,具备相应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因此,我们图书馆要加强用户培训,定期对用户进行指导,帮助用户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检索、获取.利用有用信良.的能力,提高其信良、意识和信息技能以及对信息服务的认识,使更多的潜在需求向当前需求转换。
3.3构建特色数据库,吸引用户
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馆藏特色及技术力量,建立各具特色的数据库。我们的图书馆有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2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人大复印资料、重庆维普数据库、SpringerLink、视频库、国道数据、书生之家、新华社高等教育数据库、中宏数据库、馆藏光盘数据库等,方便老师和同学们的检索查询,吸引更多用户。
3.4拓展服务领域,寻找新用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正日益渗透到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中。企业对信息的强烈渴望,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应拓展服务领域,有目的有计划的为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当然,现阶段我馆主要任务是为本院教学科研服务,但这也不乏成为我们图书馆将来开拓的一个领域,
3.5开展整体留住用户
用户在接受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一般不仅直接接触服务人员,而且参于了服务的整个过程。因此,开展信息服务一定要从整体出发,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有可能与用户发生直接联系的部分,也就是说要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并以其中某项服务作为“核心服务”,围绕这个“核心服务”,开展一系列辅的“外围”。比如,为用户提供了其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后,可以给用户提供打印、复印等服务;为用户提供资料出处后,还可帮忙用户找资料,本馆没有兄弟院校有的馆藏,可以帮助与兄弟馆联系进行馆际互借。
3.6信息深加工,吸引更多用户
多数情况下,图书馆对一些非正式的或零散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不足,因而使学生对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文献信息的加工周期长,导致信息的时效性差;由于文献深加工不足,造成信息服务的针对性较差。因此,图书馆必须注重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注意文献信息的加工效率,使信息交流的渠道通畅,以方便、快捷、深层次的服务吸引用户。(比如,我们要查询闽台关系方面的资料,而在图书馆中的资料大多是零散的,进行这方面研究产生诸多不便;可在福建师大的图书馆中就有这方面的资料收集,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对零散的资料进行收集加工。)
4信息服务营销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4.1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更好地服务用户
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商品化、市场化最终是通过它的价格来体现的,价格是市场的睛雨表,是效益的决定因素,如何制定合理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价格体系,是图书馆经营策略的核心。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又是教学和科研人员,他们的信息消费能力有限。而且,现阶段,首先要培养用户对信息产品的兴趣和需求,以创品牌、树形象为目标。因此,在信息产品的销售上,以无偿服务或只收取工本费为宜,以此来鼓励用户的需求,赢得市场。等到服务有了市场后,可以根据市场重新调整价格。
4 .2信息服务人员的紊质问题
能否吸引用户,服务是关键。什么样的人员就有什么样的服务。因此,要加强信息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信息服务人员不仅要熟悉图情方面的知识,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同时还必须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宽阔的知识面。只有信息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提供优质服务。
4.3用户至上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
1图书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1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有限,但我们可以无限开发资源的潜在能力
世界信息化方面建设走在前端的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就拥有了优势。图书资源就属于一种很重要的信息资源,每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这种资源,在当今信息技术基本实现全球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及经济如果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图书资料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尽快实现图书资源信息化,促进资源共享。图书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以便快速找出有价值的资源,促进经济及社会的发展。
1.2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是图书资料事业发展的必要基础
图书资料是一个国家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的管理,在信息化发展不断进步的现代,图书资料事业想要发展就必须改变,以便适应信息化时展,通过自身信息化管理促进图书资料信息化的完善和进步,保证图书资料事业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致。
1.3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效率的要求
每个图书资料的部门都独立存在,正因如此,各部门之间信息无法有效交流,更无法实现实际上资源共享,信息检索的效率非常低下,由此降低了图书资料信息使用效率。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点是加大对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的力度,整合各种图书资料以便于实现对各个图书资料的管理部门的资源共享且保障图书资料各项信息的流畅和通融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传统图书资料的管理是单纯靠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所有图书资料的收集、管理及利用,需要耗费大批量人力物力。但图书资料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就可能极大节省管理工作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有助于提高图书管理效率。
2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及现存问题
2.1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现状
许多高校图书馆因管理疏松致等问题使得大部分图书资料损坏或丢失。许多有宝贵参考价值的资料和各种研究类期刊丢失情况严重,更使得许多期刊因其中的一部分丢失无法装订,图书资料的信息无法记录。因为某些读者对图书资料不爱惜且随处乱扔图书、看过的书不放回原位,导致了许多比较珍贵图书的丢失。还有一些图书被撕去一部分甚至随意涂画,有些学生将书放进书包里私自带走,若图书管理员未能及时查出,将会导致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混乱。将这些损坏和丢失的图书加起来,损失非常大。图书资料是国家社会的公共财产,若将这些不良行为继续发展下去,会造成国家财产和学校名誉的损失。
2.2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缺少法律及技术保证
现如今我国虽已出台了一些有关法律法规,针对图书资料的信息处理和传播行为进行相关保护,但这部分法律法规实际操作性并不强,而且对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并没有起到有效保护作用,导致众多高校私有资料被私自下载、复制及处理,高校图书资料信息安全性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各大高校数字化权、著作权及隐私权被随意侵犯,因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文件格式、数据准换标准以及检索等各方面问题,更导致各高校的图书资料信息管理机构无法连成一个整体,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有效管理信息化就更难以实现。
2.3缺少了信息化意识和及必要费用投入
我国的高校管理者对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度并不高,且高校图书资料相关管理人员缺乏了信息化方面技术知识,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度也不够,目前发达国家对图书资料信息化相关保护的资金投入一般要占高校总资金投入10%左右,然而我国高校在图书资料的信息化资金投入并未达到发达国家投入水平的一半,且对于外国的图书馆管理来说,我国国内图书馆在数据挖掘等技术方面没有大规模的使用,且只有极少数图书馆采用新型数据挖掘技术。然而国内图书馆界其实早已认识到,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馆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3加强各大高校相关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对策
3.1加快网络信息管理建设
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数字化图书资料共建与共享和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在逐步推行,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在学校中建立区域网,更应加强与社会联系,逐渐建立与其他地区网。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各大高校图书馆之间图书资料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已逐渐频繁,合作也更加密切。加强各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必要准备条件,有助于帮助我国缩短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推动中国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相关的准确信息资源支持。
3.2应为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提供有关物质基础
高校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管理的设备,可直接反映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水平。因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图书资料的各种载体更开始出现多样化并趋于不断完善的趋势,由此,可以实现图书信息的有效整理利用,目前众多高校已配置了更多的专业性极强的有关电子设备,图书资料的整理对象也开始由纸质的图书变为了数字网络化方面的图书资料信息,所以如果要加强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就必须要建立起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基础设备。
3.3为健全数据库建设,对图书资源信息进行深度的挖掘
建立起一个数据库不像基础设施建设一样简单,属于无法短期内完成的任务,想要构建完整的数据库必须要经过相关工作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才可以,因此高校图书馆如果想要发挥馆藏图书资料快速传递性及便捷检索性,就应不断完善图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更需要图书馆建立起不同类型的图书资料数据库。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及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当代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加强就必须加强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建立有效法律法规,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合木提•司马依.基于网络信息化环境的图书资料管理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1):251-252.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图书馆;影响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0-0000-01
University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u Suji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221122,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of new library automation and network services,the management from the library,services,and discusses the librarian three university libraries by the impac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University Library;Impact
考察20世纪末直到现在的新技术革命形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发现目前信息技术上的每一步进步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直接、也越来越深刻。高校图书馆不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也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教育学术性机构,现代信息技术是影响图书馆发展最深刻的环境因素。
一、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
进入21世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计算机日益成为图书馆的主要设备,图书馆采用了各种自动化集成系统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络环境,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特征。我馆在2007年已经基本完成了大部分馆藏书籍和期刊回溯数据的建库工作,后来采用其他大学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查到所需的书刊资料的存放和借阅情况,同时工作人员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老校和新校的图书馆是联合在一起的,本校读者可以在网上查寻两个校区的图书馆资源,两地图书馆通借通还。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一方面由于开展网上预约、催还书、推荐新书等业务,解决了紧俏文献的供需矛盾和逾期罚款的问题,使流通工作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建立起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可以合理配置文献资源p网上协作采访p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管理所需的工作统计也变得非常方便快捷。
二、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促进图书馆传统功能模式向开放式、网络式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改变了服务的理念。图书馆业务手段日趋多样化,服务范围日趋全球化。引进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加快信息服务进程的重要一环。新技术、新成果大多首先在期刊上发表,据统计,80%的文献信息来自于期刊。期刊是图书馆中最活跃的因素。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定题服务以及馆际互借服务等工作都是以期刊作为主要信息源和工作对象的。为了提高期刊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馆藏期刊的作用,我馆就引入了很多的光盘数据库,并且免费提供给读者使用,这大大的提高了读者的检索效率,并且质量非常高。在和老校合并馆后,我馆的馆藏资源得以不断完善,自动化建设和网络服务水平也有了提高和改善。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网上资源越来越丰富和网上参考咨询工作、网上教育的开展,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使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在时代的潮流中显示出其重要性。为此我馆还专门成立了文献检索课教研室,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开设文献检索和利用课程,对学生们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们的文献信息获取、识别、接受和利用的能力,使其在今后信息化、网络化的学习和科研环境中游刃有余。我馆还开设了设备先进的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投入使用后,利用率非常高。
三、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不可避免的对原有的图书馆服务思想和服务体系带来冲击,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环境下,要明确图书馆的使命并没有改变,信息技术并非取代图书馆管理人员,相反,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桥梁、导航的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只有传统的方式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人和机器相协调,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提高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对自身的学习完善,必须具备精深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必要的网络及信息技术知识;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外语知识,才可担任起“信息导航员”、“网络咨询员”等新角色。
参考文献:
原文
〔摘要〕本文提出了社区信息服务的概念,介绍了西方国家社区信息服务的发展,阐述了我国图书馆开展社区信息服务的具体内容、方式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并指出社区信息服务是我国图书馆向信息化发展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社区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化
1社区信息服务的概念
社区信息服务(CommunityInformationService,简称CIS)这一概念是在60年代的美国首先出现的,它主要是指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战胜贫困计划”中图书馆为社会提供的一种服务。在此之后不久,英国的图书馆部门也逐渐意识到社区信息服务的重要性。自从60年代以来,社区信息服务在西方有了长足的发展,社区信息服务的范围有所扩大,服务形式有所增加,社区信息服务提供机构的相互合作日益密切,计算机也开始应用于社区信息的存贮、传递和检索。
什么是社区信息服务?英国图书馆协会在80年代初做出了一份题为《社区信息服务:图书馆能做些什么?》的报告,这是英国图书馆界有关社区信息服务的重要文献。在这份报告中,英国图书馆协会为社区信息服务下了明确的定义:“社区信息服务是帮助个人或团体解决日常问题、参与民主进程的服务。该服务的重点在于人们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即与其家庭、职业和权利有关问题”。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社区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众多的信息服务的一种,它是为了帮助读者解决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的服务。对于社区信息服务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它的服务对象是某一特定的社区;其次,它的服务内容是有关某一特定社区的信息。它的核心是帮助人们利用信息来解决日常碰到的问题。在美国,社区信息服务包括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1)信息与引荐服务;(2)公共政策信息;(3)地方信息。
目录
1社区信息服务的概念
2西方国家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的发展
3我国图书馆如何开展社区信息服务
4结语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LibraryAssociation,Communityinformation:whatlibrariescando.London,LibraryAssociation,1980.P.12.
2、Durrance,JoanC.,Communityinformationservices:aninnovationatthebeginningofitsseconddecade.from:Advancesinlibrarianship,Vol.13,1984.P.108.
3、顾海舟.西方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与我们的思考.图书情报知识,1994(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信息化; 变化; 转型; 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47-001
所谓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高效、经济的传播、接收,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网上得到各种服务。现代图书馆的核心就是信息化。目前,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和数字式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是21世纪信息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因此,信息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尤其是对于科研与育人并重的高校图书馆更是如此。
一、图书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图书馆各界的共同选择。我国社会已向市场经济转型,生产方式正向高效节能转化,图书出版已向数字化转变。因此,在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能否真正成为知识导航系统,与其信息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的变化与转型
1.图书馆馆藏的变化与转型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原有的馆藏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共同构成了高校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网络资源信息远远超出了传统图书馆馆藏所能提供的数量。
2.图书馆服务的变化与转型
由“馆藏中心”、“馆员中心”向“读者中心”转变。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有两种,即“以馆藏为中心”和“以馆员为中心”。随着馆藏结构的改变,图书馆的馆藏不再局限于本馆的藏书,还包含虚拟馆藏,即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馆藏为中心”将走到其生命的尽头。同时网络的发展可以使用户绕过图书馆及图书馆管理员直接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也就是说,用户获取信息的自由度大了,渠道更多了,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浏览、检索获取信息。这种选择的多样性,使以“馆员为中心”的模式也逐渐瓦解。在现阶段,为先进的生产力服务,改善生产力的创新要素,是高校图书馆的第一职能。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以往的服务模式,建立新的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图书馆员的职责就是从读者的利益出发,为读者服务,向读者负责,工作重心在“用户”上。
同时,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点也在转移。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服务主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参考咨询服务,包括咨询解答和书目参考;二是外借阅览服务,用于满足读者印本书刊的一般性借阅需求。随着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在馆藏中主体地位的确立,读者服务的重点将向以电子信息资源为依托的资源共享服务方向转移。
3.图书馆功能的变化与转型
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载体的重大变化,是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演变的重要原因,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通讯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融合,给予图书馆从传统模式向新的境界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从而导致高校图书馆功能的重新定位。
三、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员定位与适应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服务、功能等均要发生变化与转型。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人(高校图书馆管理员)也要找准定位,以适应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要求。
1.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员的职能定位
顺应时代的要求,传统图书馆馆员必须完成向信息化馆员的过渡。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扮演的社会角色将由原来的“文献资料的传播者”向以“信息资源的导航者”为主的多重角色嬗变。信息资源导航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十分艰巨的技术性工作,不仅要求图书馆能为网上读者提供比传统图书馆更加完备的目录检索系统,有效地组织和揭示网上数据,而且要求图书馆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有关分类编目的发展动态和专业标准机构的信息;不仅要求能解答读者一般性的咨询问题,而且要求能帮助读者及时解决信息检索和网络资源利用中出现的各种高难度技术问题。这就对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好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工作。
2.提高图书管理员信息素质的措施
作为高校图书馆,应该从整体上采取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的办法,统筹规划。首先,做好专业培训。图书馆根据人才结构现状和实际工作需要,选拔一批专业技术好、思想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的馆员,有计划地定向重点培训,使他们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补充、更新知识结构,逐渐成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学术带头人、现代技术应用的业务骨干和主体力量。其次,做好在职教育。引导不具备网络知识的馆员通过参加在职研究生、成人教育、函授、自考等形式,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另外,还可通过岗位自学的形式来加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铸造高素质馆员联合体,以保证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是一部全面阐述在以云计算为前沿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图书馆应用与服务的转型、选择和实践探索的力作,从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入手,就云图书馆的理念、技术、架构、组织、服务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体系完备、观点前沿、论证充分,对推动云图书馆的研究和实践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云图书馆 信息时代 书评
自信息技术出现以来,对于图书馆存在的形态与技术的探索,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信息技术每一次在应用领域的突破,既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机遇,也为图书馆带来挑战。早在1978年,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在其《走向无纸信息社会》一书中就宣称:“随着电子资源的日益重要和纸质资源的减少以及计算机终端在办公室和家庭的日渐普及,图书馆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1]。2009年初景利所著《复合图书馆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对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并存互补的“混合体”模式[2]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思考。
进入21世纪,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兴起,对人类信息技术的应用理念、模式乃至人类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云计算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无比开阔的想象空间和无限的发展可能,在图书馆基础理论、图书馆形态、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管理方式、人员素质等方面,孕育着革命性、颠覆性的变革。作为一名图书馆员,若干年前笔者初次接触云时真是如坠云里雾里,之后一直对云敬而远之,直到读到王红女士的《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以下简称 “该书”)。由于王红女士自称是和笔者一样的“非技术型图书馆员”,我放下对云敬而远之的态度,尝试着阅读她这本26万字的专著。读罢顿有拨云见日之感。
2009年,山西财经大学王红副研究馆员中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图书馆云计算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经过3年多的深入研究、广泛探索与积极实践,该研究的成果――《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一书于2012年12月出版,这部专著以一种前瞻性的视野,在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处于变革与发展机遇的时代背景下,顺应图书馆发展与变革的潮流,从云计算的技术、理念、模式、趋势等方面全方位地考察分析了云图书馆所涵盖的技术、法律、组织、管理、服务等方面问题,深入探索了云图书馆与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等相交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值得称道的是,该书不仅对国内外图书馆云计算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还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一定的实践性工作,可以说是关于云图书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立足信息技术的应用与部署,具有现实意义
云计算作为具有国家层面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将会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浪潮之下呈现出萎缩态势,图书馆业务外包、搜索引擎大行其道、数据商兴起,图书馆作为知识神圣殿堂的地位岌岌可危,边缘化趋势明显。人们将这一切归于网络的兴起与普及,甚至认为是网络动摇了图书馆的地位。传统意义上,图书馆的功能主要体现为知识保存与知识传播。在这两个领域,图书馆人有完整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是在网络到来之后,由于技术瓶颈,这两种理论在实践上出现了问题,而网络公司则在掌握技术优势的前提下,运用图书馆知识保存与组织传播理论作为其基本工作原理大行其道。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得图书馆可以避开其技术劣势,专注于资源组织与服务能力的提升。正如该书中所言,图书馆可作为云提供商提供平台服务,也可以作为一种服务中介,整合多家平台和资源,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不必考虑数据和运算,它们全被搬到了云中,图书馆员从简单琐碎的日常劳动与力不从心的网络技术中解放出来,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导航员。图书馆员的价值得到体现,地位得到提升,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以某种便捷的方式获得云中相关的信息和服务,云图书馆成了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大型信息超市和图书馆联盟[3]。云计算将为图书馆行业带来重大的变革,图书馆将要出现由分散走向融合、由“阵地服务”到“跨界服务”、从知识收藏到开放存取、信息技术由辅助作用转变为核心支撑功能的四大变化。该书立足信息技术的应用与部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研究体系宏大,组织完备严谨
《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一书,不但对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还对图书馆的管理对象、服务理念以及图书馆未来的应用与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第一章和第二章,重点分析了从计算到人工智能、从云计算到云图书馆的发展线路;第三章从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角度,分析了开源软件协议与图书馆开放资源的关系,探讨了云图书馆共享人类文明成果的权利和义务;第四章从理论层面对云图书馆平台的架构进行了设计;第五章从物联网的角度进一步探索了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及基于智能云图书馆的架构与实现等方面的问题;第六章研究了云图书馆的安全、标准与法律三方面问题;第七章从云图书馆的成员构成、组织形态、机制、管理对象等方面指出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的深刻变革,探索了云时代图书馆转型的理念、方式与可行性;第八章则在智能终端应用的基础上,探索了泛在图书馆建设技术、个性化知识服务云构成及服务模式;第九章从社会化网络层面探索了云图书馆的个性化知识交流平台架构与实现;第十章探索了大数据时代云图书馆知识数据和用户交互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与挖掘技术;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介绍了OCLC和山西财经大学财经科技文献资源云平台两种云图书馆实践的案例。通读该书,笔者对云对图书馆的影响、云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有了明确认识。
注重基础分析,研究思路开阔
3.1全面剖析了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信息技术为图书馆完全实现信息化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一书指出无论实体图书馆还是数字化的图书馆,信息技术都将全面介入,图书需要信息技术进行处理,知识需要智能化管理,服务需要个性化泛在化,在图书馆的支撑体系中,云图书馆与物联网技术结合,使传统图书馆通过感知技术实现智能化调节与控制,通过智能芯片实现自动借还、位置跟踪以及馆际互借;云图书馆距我们还有多远?其实,云已经进入图书馆。目前云在图书馆中的应用集中在图书馆联盟资源整合层次。大型的如全国高校馆的CALIS、CASHL等,小型的如一个地区的图书馆联合目录平台。这些云的具体应用将各成员馆的资源进行整合并提供检索平台,再提供给各成员馆使用。各成员馆既是云图书馆的建设者,也是其使用者。云计算进入图书馆不仅体现在对其资源的整合上,还体现在对其服务的整合上,即主要体现在各个图书馆利用云对用户提供包括但不仅限于资源检索在内的各类服务。这些服务至少应包括用户咨询、科学交流、个人等内容。云计算下图书馆服务整合不仅表现为硬件上的平台建设(搜索查询平台、参考咨询平台、数据资源平台及协同办公科研平台建设),更表现为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能力的提高。
3.2设计了云图书馆的基础应用平台
云图书馆归根结底是架构在云平台上的一种图书馆应用。《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一书对云图书馆进行了设计和架构,从支撑技术层面(包括云硬件架构、云软件架构、云数据库架构)和平台的扩展层面,增加了智能感知网络和移动定位网络的应用;其设计的三层开发模式L-IaaS、L-PaaS、L-SaaS,全面阐述了云图书馆平台架构层次类型,为云图书馆建设提出了全面的技术解决思路;同时,针对云图书馆的两类用户:图书馆用户和公众用户的需求,对云图书馆的前后台功能做了详细的设计。云计算环境下,泛在图书馆成为图书馆的存在形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图书馆,也就可能随时随地需要图书馆员的服务,图书馆员的服务范围延伸到图书馆的围墙之外。资源整合使得资源数量激增,平台设计人性化使得检准率下降,用户完全靠自身能力从海量资源中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适合资源的能力降低,而对图书馆员服务的即时性与专业性要求提高。云的到来,只是让有形图书馆无形化,但图书馆员的价值将会凸显。本质意义上图书馆不仅不会消亡,而且其价值将更加突显。
3.3探讨了云图书馆安全、法律和组织管理
《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一书针对云图书馆的安全,重点探讨了第三方平台、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云计算运营和监管等安全问题。不但涵盖了传统信息技术运营与应用方面的安全问题,而且从云设备、云平台、云应用、云管理等方面,对云图书馆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云图书馆的法律问题,涵盖了云图书馆的各个部分。在云图书馆的技术平台开发和部署阶段,操作系统、开发技术与工具、Web服务器、数据库、各种中间件技术等都涉及一系列授权协议与版权使用许可问题;在把传统文献数字化后托管给云服务商以后,也会产生相应的著作权问题。另外,云计算图书馆的组织构成和管理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以往。该书分析了云图书馆、云计算技术服务商、数据库商等多种利益主体之间和利益和冲突,研究了云图书馆之间、云图书馆与云技术运营商、云图书馆与数据库商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云图书馆的组织机制、组织形态、组织特征进行了多方位的全面的探索和考察,赋予云图书馆全新的理念和内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4云图书馆知识服务
图书馆价值最终体现在为读者和用户提供便捷有效的知识服务。《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一书指出云图书馆的服务特点主要体现在知识服务的泛在性和即时交互性方面。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泛在图书馆针对用户需求,利用强大综合的云应用,在数据服务、信息内容服务、应用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构筑起图书馆整个行业的无所不在的服务云,确保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能够传递到每个读者身边;通过数据挖掘、语义分析、跨媒体等技术使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个性化用户之间实现互联,可以更加主动化、专业化、智能化地为读者提供泛在的、无所不含的知识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对基于云图书馆的SoLoMo(移动、本地、社交)的知识服务与获取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云图书馆通过提供SoLoMo服务,一方面真正使图书馆由知识存储中心转变为知识传递媒介和知识交流节点,另一方面,SoLoMo的服务理念使图书馆从以馆藏文献为中心,过渡到以知识传递为中心,最终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在SoLoMo服务理念的指导下,云图书馆将经历一个从知识殿堂走向大众化,并再次回归到知识源泉的螺旋上升、自我回归的过程,图书馆要勇于面对新技术新思想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承载起新的历史使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分布在SoLoMo交流网络中的知识与信息节点,变被动为主动,力争在云图书馆SoLoMo服务时代获得新的生机[3]。
丰富科技含量,提升科研价值
该书作者敏锐地注意到,云图书馆除了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以外,还具有较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云图书馆作为一个汇集人类所有编码记录的大数据集,既承担着数据有序化的历史使命,又承担着满足众多具有个性化差异的个体和组织机构不同需求的现实职责。图书馆不但要收集、存储、管理和应用人类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海量数据,还要承担对这些海量数据的有序化、结构化、精细化的工作,更要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准确判断和把握,对人类群体和个体的信息行为进行规律化、趋势化研究,进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计算机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处理,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高效化。
在图书馆数据海量增长的同时,移动阅读、物联网、社交网络的迅速突起,再次使图书馆数据量爆炸性增长。这个阶段海量的实体图书和实体用户也成为信息源,并以数据形式进入图书馆;数以亿计的实体图书,其收藏、借阅与位置信息及其与用户的交互记录,都成为图书馆一大数据源;读者的知识获取与分享行为、读者的空间位置信息和社会活动记录都成为了解用户知识需求的重要数据;图书馆对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尤其是语义网技术的成熟,语料库、语义库、实体逻辑库的应用,最终将使图书馆成为最大的数据集合。云图书馆的数据挖掘是利用人工智能(AI)和统计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知识发现、文献自动分类、读者行为预测、时序模式和偏差分析等。
勇于实践探索,加强实证分析
云计算落地图书馆,仅仅止步于对技术的预测和架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把理论探索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但对OCLC的联合合作编目、馆际互借资源共享、、WorldCat Local、Questionpoint、CONTENTdm、流通管理、采购管理、版权管理等9个项目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还充分利用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于2006年获批山西省财经科技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中心平台为基础的前期研究成果,开展了大量的云计算实践与应用探索。利用开源技术,引进“云计算”技术的理念和模式,在对财经科技资源的分布配置上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初步实现了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科技文献网络系统的对接和共享。通过大量的开拓性实践探索,对云图书馆的技术选定、应用架构、技术标准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大量的经验教训,为云图书馆的研发、部署等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一书从总体上看,紧跟技术变革的步伐,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图书馆被动地跟随信息技术变革的时期,勇于直面挑战,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索,提出建设性构想,剖析典型案例,并从实践上大胆求证,对我国图书馆应用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应用,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当然正如该书作者在结语中所说,作为一个非技术型的图书馆员,研究云计算这样一个应用性很强的课题,难免会有很多欠缺之处。例如在个别章节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诸如云图书馆的安全、标准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另外,云图书馆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有待全面展开和深入。所幸的是,云已经来到,云层正在加厚。云计算时代的图书馆人要充分这大好时机,深入思考并实践图书馆学传统理论在新时代的应用,让云成为促使图书馆摆脱被边缘化之危机的契机和翅膀,使得图书馆整个行业真正成为一片云海!
[参考文献]
[1] Lancaster F W. Toward paperless information systems[M]. San.Diego:Academic Press,1978.
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涵盖了信息可视化的基本意义和GIS(地理信息化系统),其技术方法对图书馆管理可视化做出了讨论和深究,并且希望可视化技术能在图书馆信息管理的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管理
自信息化时代以来,电子手段储存信息的方式逐渐兴起,并广泛用于图书馆模式中,如此一来便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是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试用体验,方便了信息的查阅,也节约了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它打破了常规图书馆的运行模式,以更加简便、直观的模式来展现自身的魅力以吸引使用者,使每个使用者都能更加明确地掌握资料、图书地分布情况,极大的方便了用户。
1信息可视化的基本含义
信息可视化是一门正在兴起的信息技术,它解释了信息空间的规律,以信息传输方式、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保障,非常简单明了地对信息空间做出一系列科学解释和传输[1]。它借助了多媒体信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动态的方式进行生动诠释,人们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自身。信息可视化技术建立了一座通往计算机世界的大桥,使用户更深入地了解到图书馆各种信息。不让用户面对如同大海一般的信息发愁,能精准找到所需信息。这种技术加快了信息处理速度,信息处理方式更多种多样,更加满足用户们的需求。首次提出将信息可视化引进图书馆,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但是如果成功,便可以更好地管理图书馆,也可以让被服务者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技术体验。对此,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可视化可以分为用于信息检索和信息界面的可视性。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图书馆是未来重点的发展对象,运用可视化技术来展示数据,甚至可以利用到图像影音这种方式,可以让用户处理信息时更加方便快捷,而对于界面的处理也更加直观,人性化,美观和智能。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吸引被服务者的注意。对此,图书馆的管理信息可视化主要分为可视化GIS技术、数据信息以及信息显示界面三个部分。
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含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包括了地理探测、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城市化水平探测,这些年也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它能对统一数据进行再区分和管理,最后加以分析,用于后续的管理工作,显示空间定位的数据。GIS技术可以标注图书馆各个方位信息,将数据制作成为模板,最终确定应用,建立模拟真实环境的空间。最后以图像,影像的方式来展现给用户,而且包括图书馆的管理信息也可以用此来视线。
3实行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的措施
首先,要建立相应的GIS地理信息管理技术,展示图书馆的整体面貌。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是可视化GIS技术、数据信息以及信息显示界面三个部分组成。对于图书的外在数据进行再分析,再把分析的数据通过图形和图像的形式呈现用户面前。其次,要建立庞大的处理信息数据库,对处理完的数据进行科学管理,更要准确处理未输出的数据。可视化信息管理分为两个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的表现形式是图形,具有较强的空间层次感;属性数据库包含了图书馆整体的属性,也包括了图书馆每个角落,每本图书的数据,通过GIS技术将数据库结合,实现双向查询。
4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的主要功能
可视化的图书馆信息管理和一般的信息化系统管理之下的图书馆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几点便是能够识别所搜索的图书是否在图书馆馆内,借阅前的详细情况,和图书馆的基本介绍等,都是可以被用户所查询的,并且能够对图书馆馆内的图书进行详细定位和分析[2]。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分为以下方面:一方面,对图书馆馆内图书可以进行精准的定位分析,各类图书的详细搜索,第一时间展现在用户面前。主要以图像、影像、智能声音等多种方式呈现给用户,可以与使用者进行互动,将各类信息放大、缩小、移动,对使用者是一种很好的体验,而且可以对不同平台使用互动查询,获得更准确信息。另一方面,准确地对图书馆内部信息分析,通过用户查询,可以了解到图书馆的珍藏情况、历史发展、建筑模式,可以了解到图书馆馆内人员的管理情况。对于其他情况,例如利用系统空间可以建立比较模型、优化模型等,这些模型的产生,是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依据之一。
5结语
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通过各种人性化、智能化方式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例如精准的名称查询、高级查询来实现数据之间的交流互动,再利用GIS技术进行图像等多种多媒体技术呈现,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使用体验。总之,这种技术对于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用户也可以将大量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赵杰.基于用户体验标准的可视化技术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6):83-90.
“信息化”进行搜集工作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相关的技术,以及一些具有搜索性的书完成对专业资料的搜集工作。通常期刊还有报纸都具有发行量及自身涵盖信息量和变动性比较大的特点。但是通常这些资料都是有目录的,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查找,可以更快完成对专业资料的搜集工作。在搜集过程中,搜集的资料要是涵盖多种资料的云图及科目的内容。随着网络的普及,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对资源的搜集工作,在网上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也是时下比较重要的一种对资料进行搜集的方式。比如很多图书馆就借用知网还有万方及维普这样具有公开性的资源,进行等价值的交换以获取资源信息。现在期刊及报纸对资料的搜集工作,大多会利用网络资源。
二、图书馆专业资料管理工作
在图书馆中对专业资料进行保管延续了搜集工作,整理专业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实效性、专业性及对资料的分类,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为了对馆内资料实现全面管理,就要在这一过程中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将专业资料的价值发掘出来。比如马克思在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就编著了《资本论》,由此可见整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一)对资料的建设工作对资料的建设
工作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在这项工作进行过程中,要明确资料的完整性,保证其具有完整的系统。专业资料主要分为基本资料、参考资料及辅助资料。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地将资料进行分类,保证不同的资料分类存放,方便查阅者很快地找出需要的资料。在图书馆中对期刊及报纸进行分类的时候,要对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将不同的专业进行分类存放。对资料进行统一整理时要对文献进行编码,使得管理工作可以更顺利地进行。
(二)加强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
对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是当前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重点。通过对信息化的工作进行管理,可以大大减少图书馆中管理者的工作量,从而保证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并且当读者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查询时,先了解文献具体的排放位置,再取书,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通常专业资料都储存在高校图书馆中,现阶段很多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水平是比较低的,比如一些图书馆对社会科学、经济及法律方面的资料关注比较少,分类也不清晰,其中对学报及学术性的周刊内容的整理资料更少,不能满足专业研究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强对数据库的建立。在建立过程中,对各项的标准要及时统一,比如对一些缺陷文献的添加,以及对报纸的及时更新。在保证专业资料的数量后,也要及时地加强对资料的更新。组织专家进行交流研讨,对专业资源内容进行扩充,对专题资料、文摘及目录进行编制,运用网络,进行专业资料完善工作。及时发放全年各期的报纸及期刊,保证信息实效性及共享性的优势,扩大读者阅读的范围。对期刊、报纸及图书进行分类下载,建立形式多样的数据库,比如依照专业的名称对学报及期刊进行分类,为读者提供全面服务。
三、结语
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必须不断更新其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是指关于图书馆信息服务或针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行为与活动[1]。
1 进行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理念
1.1 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每日以指数的方式增加。为了让读者更迅速地在图书馆广泛的资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书或杂志,图书馆必须遵循主动服务的信息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更快捷的图书搜索方式。
主动服务的理念强调图书馆应大力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信息数据挖掘系统和软件,为读者全方位地搜集信息。
1.2 遵循“泛在图书馆”的理念
“泛在图书馆”的理念是今年来在国外兴起的新型图书馆信息服务理念,强调淡化传统图书馆的物理藩篱,模糊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边界,为读者提供实时的便捷式信息。
1.3 普遍服务、开放服务
目前,我国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都有着严格的管理条例,不能全天候地向读者提供图书资源。因此,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时,需要遵循普遍服务、开放服务的理念,如通过数字图书馆,即可登录进行图书的阅览,无需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2 我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
我国传统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指导、文献、咨询等服务方式,强调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参与,能够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仍有其优势。
就目前来看,我国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除了传统的人工提供的方式,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网络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2.1 网络信息资料检索服务
网络信息资料检索服务主要包括OPAC、数据库检索服务以及信息推送服务三种方式。OPAC是指在线公共查询;而数据库则包括自建数据库、在线数据库检索方式;信息推送服务方式则是运用了推送技术,并定期向读者推送信息。
2.2 资料借阅服务及资料报导服务
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都建立了网上资料借阅制度,拥有自己的图书管理网站,并在网站上储存了相应的电子书。
传统的资料报导服务往往局限于对书目的文摘、索引,现代信息服务则还能实现结题报告、文章述评等更为深入的报导服务,使得资料报导服务体现现代化技术,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2.3 网络咨询参考服务
传统的咨询参考服务由专业咨询人员回答读者的问题,虽然能实现问题的及时解决,但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咨询参考服务能很好地避免咨询服务的这个局限性,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管理网站直接向图书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通过网站上提供的电子邮件的方式,在线获得所需要了解的信息以及资料。
3 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图书馆已初步实现网络化信息服务,但就目前信息服务发展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 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完善
信息资源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的管理、质量与共享的问题上。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绝大部分图书资源都是纸质图书,进行管理时较为简易。而电子信息则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虽然给读者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也在另一个层面上导致了信息垃圾的出现,以及受到病毒攻击导致系统瘫痪的威胁,最终影响了信息资源的管理。
3.2 读者对信息技术使用不当
部分读者由于对信息技术的不了解,在面对搜索引擎以及检索工具时,不知道如何使用,往往选择放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图书的搜索或者借阅。或者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数据库,实现在线查询。
3.3 图书馆自身的缺陷
我国许多图书馆都缺乏相应的资金进行更新,大部分图书馆只是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并没有形成信息化管理的系统。此外,我国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型人才。
4 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
4.1 根据信息周期进行管理
图书馆在进行信息服务时,应结合图书、电子书的信息的时效性与价值,分层次地进行管理,如根据图书在市场上的流通率,对图书进行典藏。
4.2 深化信息服务内容
在进行信息服务时,不仅要了解读者的需求,为其提供所需的信息与知识,还要对文献进行加工,解决读者的知识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形成独特的信息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服务不仅仅要提供信息与知识,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增值与更新。
4.3 更新信息化技术
互联网的发展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新的平台,读者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网上续借、网上阅读等方式,享受到全天候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需要进一步深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如结构化服务方式。我国目前的图书馆采取的是单一咨询服务管理平台,这是基于图书馆现有资源的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在回答读者的问题时往往有局限性,不能对读者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所谓个性化服务是充分考虑读者的个人特点和独特的信息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环境[2]。进行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推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
4.4 更新管理机制,实现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