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分层教学范文

分层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层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层教学

第1篇: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因材施教 可接受原则 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育的理想是什么?教育何以生生不息、繁衍不已并且不断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于社会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教师如何才能完成教育的理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的责任就是充分发展每位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和他们的学习的潜能。因此,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又不能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一种方法来教学,同时摆正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让各学习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适当的学习条件”。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差异性的原则组织教学,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思想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产生于个别教育的土壤。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和使用教学方法,可谓因材施教的先行者。宋代的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一词始于此。但是从班级授课制问世以来,因材施教一直受到限制。班级授课制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学业基础相差不大,教师上课主要是根据中等程度的学生可接受的能力组织教学。优点是教学效率高,教师备一次课,基本上对所有学生都适用。但缺点是不能够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一个班里的学生基础相差较大时,这种“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学生就比较多,就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见学生的能力差异和班级授课制制约着“因材施教”原则的发挥,因材施教的个体性与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给每个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发展的教学目标与方法,是同时提高所有学生能力的最理想状态。在不回避升学问题又能落实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即符合因材施教的传统,又有现代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的要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使不同水平的每位学生尽可能的同时得到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而且分层教学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鲜明个性化品质。

综上所述,我们所提倡的分层教学,就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方法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法包揽天下”的局面,面向每个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和谐地发展是进行分层教学最终的目的。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

首先,确立分层教学的分层目标。

给学生分层次 学生层次的划分,可以依据考试成绩。应该看到,对学生能力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通过一次划分确定层次,但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强调这样的分层是暂时的、流动的、递进式的,过一段时间,视学生的后期学习成绩、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递进或降层。以免引起学生情绪的波动。

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学困生应该要求他们掌握语文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最初步的技能,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等生则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知道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让各层次的学生确立各自的奋斗目标。

在科学分层分组,落实教师责任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放在辅导环节,主要是两个层次:一是做好综合多个学科的分层辅导。二是做好单科分层辅导。辅导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认真做到“三个结合”,即学法指导与探究性、自主性学习相结合;智力因素的挖掘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结合;心理辅导与人格健全相结合。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上,突出对非智力因素的发掘,在方法指导和学业辅导关系上,突出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心理辅导与人格健全方面,更强调心理对学习的影响。

其次,抓住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课堂分层落到实处。

备课分出层次。在依据大纲、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分层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备课,配备资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从教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优等生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能回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优等生回答。增加他们的愉悦感。

讲课分层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优等生,我们应时刻想到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例如:在语文学习中,要求他们不只是简单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而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鉴赏能力、人文素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对普通学生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这样能满足各层次学生评价的需要,能激励各层次学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作业分层练习。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一般布置基础题。学困生进行强化训练,优等生则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多做研究性习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学困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课内外分类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方法、习惯,激发兴趣、意志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因人而异。普通学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内容,但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优生要指导他们横向拓宽,夯实基础,要他们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第2篇:分层教学范文

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他那个时代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即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中国教育延续到今天又演变为高中阶段的分层次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施的。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那么,如何才能进行分层次教学呢?简言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学生分层。对于学生分层,教师特别是本班班主任首先必须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而学生分层的最佳时间是在学生刚刚进入高三的时候。根据班级学生以往的学习状况、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教材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学生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学生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这个层次的学生为艺体生。由此"走班"这个新鲜名词应运而生。所谓"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其次就是备课分层。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A、B、C层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比如对于A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素质;对于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对于C层学生就要求他们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就足够了。因此,我们就不能不谈到授课分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

教学的分层就要求学生作业要分层。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对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识实际水平。所以,减少差生的作业量,而优秀学生的作业量反而应该适当增加,增加到能够体验到挑战成功的愉。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个别化辅导也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步。加强个别化辅导是为了普遍提高后进生的全面素质,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制定辅导计划,定时、定人、定内容。定时每天集中答疑,处理学生的共性问题。定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对成绩教好的同学答疑和点拨,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后进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降低问题的切入点,梯度小一点,速度慢一点。当学生作出正确答案后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其有成功喜悦和自信感。对于后进生的作业一般采取"面批"的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中等生可以采取"互批,面批"的方式。对于好的学生,因为他们自主性比较强,有的作业可采取"免批、抽查批或者集体批"的方式来处理。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他们,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

根据以上要求,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由于学生的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用赏识评价法,和家长沟通好,有些进步就要共同对孩子加以肯定与鼓励。中等生则是激励评价。对于优等生,我们不但要激励,而且更要严格要求。

第3篇: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环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54-01

随着我市初中优秀毕业生的大量外流和重点高中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针对我校的学生实际情况,在校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进一步加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也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更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

1.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含义及意义

“分层教学”是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2.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合理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差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各方面因素,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学案中的基本内容和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学案中基础内容并独立完成习题,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熟练掌握学案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因此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3.实行“分层教学”是保证“导学案”有效实施的关键

“导学案”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导学案”的作用,了解学生的学情是关键。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认真思考:教学的哪些内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知的?哪些知识是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白的?哪些知识是需要教师引导点拨才能弄明白的?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使这些知识得到有效的落实?这些问题在备课时尽可能地考虑周全,才能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导学案”。事实上,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能力和知识积累上的差异是很大的,每个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教育需要。

4.利用“学案导学法”进行分层教学的方法及优点

4.1 引入新课:可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引入搭桥。

4.2 定向目标: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及水平要求。

4.3 探究新知:教师在学案中制定合理的学习提纲,让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边看边想,反复推敲,弄清楚知识的提出,发展,形成过程。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4.4 讨论归纳: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学案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和学案。对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回答,而是要针对学生疑惑的实质给予必要的“点拨”。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独特见解的给予鼓励。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第4篇: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 中专英语教学 分层教学 实施策略

近年来由于采用没有分数要求的招生方式,中专学校的生源日趋复杂,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锅煮”,那么不但组织课堂教学十分困难,而且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实行分层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兴趣愿望自主选班学习成为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英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本着“人人民展,人人成才”的目标, 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的概念

中专英语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中专新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学习兴趣及接受能力的差别,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师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学校采用不同难度的测试方法,以期达成最佳的教授和习得效果。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处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积极性。[1]

2.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2.1Krashen的输入理论[2]

Krashenr的语言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根据Krashenr的输入理论,语言习得者习得语言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必须理解所输入的语言内容,即理解性输入,并且该语言内容所包含的知识结构要略高于他们现有的水平。假如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I,则输入的内容为“i+1”水平,这样学生可以理解大部分内容,但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所有部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最具有挑战性,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果输入内容远远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如i+2水平),无法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相沟通,大脑就不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有效解码,更不能存储。导致其成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造成输入的无效。可见,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匹配,难易要相近,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课堂教学的层次性理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交流可分为不同层次:元素层次(词语交流)、命题层次(语句交流)和模式层次(语句网络交流)。师生交流必须在同层次下顺利进行,即交流双方必须有“共同语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3]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

3.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3.1学习对象分层

学校以新生入学英语摸底测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以学生非智力情况、可发展性等背景材料为参考因素,把新生分成A、B、C三层:A层是英语基础知识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B层是各方面属于中等的学生;C层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相对较差的学生。第二学期初根据第一学期末成绩等综合因素,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可升一层次或降一层次,保证学生在一个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学习。

3.2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着眼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使各类学生在现有的学习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因此,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分为A、B、C三个层次,使A、B、C三个级别的学生都处于“跳一跳,摘桃子”的学习状态。目标分层可分为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选择发展性目标,教学方法主要以启发式为主,同时对于A层次的学生还应增加部分课外内容。对于B层次学生,教师应选择提高性目标,但要向发展性目标靠拢。C层次的学生起点低,基础差,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或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应选择基础性目标,让他们有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激发兴趣。

3.3教材、教学内容分层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选用不同的教材是实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实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重要保证。在教材分层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用不同难易程度的教材,程度好的班级和学生选择较高要求的、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中等程度的学生应选用适合自身水平的教材。基础很差的学生选用基础知识型教材。

3.4教学方法层次化

在教材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采取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A班学生做到少讲多练,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对B班学生着重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C班的学生采取做游戏、唱英文歌曲等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5评价层次化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测试,只要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有进步,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学生。评价方法多样化。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要求听写二十个单词和会读音标,以及会唱一首简单的英语歌曲;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英语短文;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有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3.6作业布置分层

Nunan曾说,学习者就有众有选择的机会[5]。Dande认为教师应先同学生交流,发现他们的强项和弱项,然后给他们不同的选择题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如对A层次的学生布置大量的具有挑战性的作业,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发散性思维;要求B层面的学生熟悉掌握教材内容,完成中等程度的作业;对C层面的学生立足于培养兴趣,完成基础性作业。

4.结语

分层教学是依据层次性理论和输入理论而提出的一个符合中专英语教学实际的命题,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分层教学有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使“陪读生”消失,使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孙雪峰.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1).

[2]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3]郭元详.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00(3):38-42

第5篇: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分层教学 学生

一、针对教学对象进行合理分层

教学对象分层,即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学生分层是随着学生积极性、能力以及成绩波动呈动态变化的。因此,分层结构的构成,主要是以学生的“自我感觉”和“自我定档”为前提的。学生分层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不要硬性规定,也不提倡按照学生的成绩重新排座位,作为职高学生,他们已经比较清楚自己的英语水平,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很明白自己的英语实力,也很想提高自身英语能力。这非常有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我在接手一个班的时候,先教学两周左右,摸准各个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其英语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

二、教学目标分层――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

布朗等人研究发现,凡是设定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反之,未设定学习目标者,其成绩较差,而且行动迟缓,缺乏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实施目标分层在实施分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在教学实际中,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制定同一的教学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跟不上的局面。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对A层次学生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对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C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激发潜能。

三、教学内容分层――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1.备课分层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包括共同目标,分层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认真钻研教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根据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分层认知阶梯,保证A组学生“吃得饱”,B组学生“吃得好”,C组学生“吃得了”。

2.授课分层

分层授课不是对学生单独或一个组一个组上课,而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作些改进。目的是使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课中都学有所获,能力各有所发展。明白自己在该阶段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用20至25分钟来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用5分钟左右对A组学生激思启发。在知识的安排上,我根据分层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置几个梯度,让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当然,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总之,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3.练习和指导要分层

也就是指三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有所不同。我们知道,作业的布置不应一刀切,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层次设计和布置。如在刚学习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这一语法项目时,大多数学生感到很难弄懂。如:“I think you can pass the test.”said the teacher.有的学生把这个句子改成:The teacher said that you can pass the test.有的学生改人称,还有的学生忘记改时态。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错误,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讲解。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进步,我设计了几道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的题,让A组学生变整句,让B组学生,让C组学生选择。第二堂课时,我对作业进行条分屡析的讲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听有所获。学生们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品尝了成功的快乐,更愿意学英语了。

四、教学测评分层――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成功的满足,就会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精神。学生也是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成功的机会,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情绪。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的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允许学生参与评价,同时采取动态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既对自己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测评时,也应该进行分层测评,让各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顺利完成本层次的学习任务,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建立向更高层次迈进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追求完全的层次化,教师应掌握一种让学生几乎察觉不到的分层教学的艺术。

第6篇: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成功体验有效分层教学模式

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能够享受学习过程的学生必然有着良好的成功体验,而缺乏成功体验的学生会慢慢失去对学习的兴趣[1]。分层教学能够使教学从面对全体细化到面对更多层次的学生,将成功体验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

1有效成功体验的来源

有效的成功体验应有以下特点:①是在学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②是学生通过自我感知而获得的成功体验;③是能够对学生产生持续影响的成功体验。根据对教学活动的观察,学生有效成功体验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学习环境中的竞争

在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竞争,良性的竞争环境应该能够让学生既在追求榜样成功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在被追兵追赶的过程中,保持自身水平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环境的影响。对于差距过大的榜样,学生只能在认清自身水平的情况下承认自身的不足,榜样并不能发挥增强学习动力的作用。

1.2探究合作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探究合作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使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在自我发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小组成员的组成是影响成功体验获得的一个重要方面,小组成员水平接近更有利于成员间的交流,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探究中去,使成功体验的覆盖面更大。

1.3课堂提问

青少年处于表现欲、自尊心较强的一个阶段,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并得到认可的机会。相比于教师对学生直接的表扬,课堂提问产生的成功体验更能对学生产生促进作用。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所提问的学生水平也会有差异。分层教学能够区分学生的层次,使课堂提问更好地发挥提升成功体验的效果[3]。

2基于提升有效成功体验的分层教学模式

以获取成功体验为核心、分层教学为手段,构建了基于提升有效成功体验的分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班级整体分层策略

2.1.1纵向分层根据学习水平将学生按照比例1:3:4:3:1由高到低分割为层次一、二、三、四、五共五个层次,并在不同层次的基础上分为A、B、C级别的班级,根据学校人数确定每一级的班级的个数。由于细化了分班的层次,可以保证每一个班级中学生水平呈现较密的级差分布。这样的分层保证了同一班级中学生水平相差不至于过大,有利于榜样的选择和竞争的持续,减小学生所设目标的间距,通过小目标的达成保证学生成功体验的不断获得。2.1.2横向互动获得较高成功体验的学生需要高强度的竞争和更有成就感的成功体验,成功体验获得不足的学生需要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的环境。有的学生更适合竞争较强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更适合竞争较温和的环境。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别和心理因素的差别,在教学中适时地将A级班中的2、3层次的学生与B级班中的2、3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变动,将B级班中的3、4层次的学生与C级班中的3、4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变动,加强学生与环境的适应性。

2.2班级座位分布的分层

在班级整体分层策略中已经将学生的层次级差进行了更密的排列。在进行班级座位分层时,学生的水平是以均匀的间隔进行排列的,根据学生排名顺序以S形进行座位排列。对于其中一名学生,他的前后是与他成绩相差一名的学生,前后同学的差距非常接近,在与前后水平接近的同学竞争中,更容易产生超越与被超越的过程,成功与需要成功的体验频率更高。座位排布左右的差距较大,便于帮助学生树立级差相对更大的目标,促进学生在小目标和大目标的达成中循序渐进地进步。由于学生群体水平变化不是同步的,需要根据不同学生水平的变化适时地对座位排布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周围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成功体验的获得,促进学生进步[5]。

2.3探究教学的分层

探究教学采用两人探究小组的方式,一般的探究教学都采用四人小组的方式,由于小组人数过多,小组成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同学在小组中只承担了聆听者的角色,没有承担表达者的角色。两人小组中,成员在聆听者与表达者的角色间互换,增强了探究的效果,使小组成员都能参与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2.3.1较困难的探究任务对于困难的探究任务,根据班级座位分布的分层,对每一排的学生进行两两组合。较难的任务更需要思辨的过程,不同水平的学生想法是不同的,对每一排进行左右组合,使水平不同的学生在讨论中产生认知冲突,互相了解对方的想法,低水平的学生也能够学习高水平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问题的成功探究,以达到成功体验的获得。2.3.2较简单的探究任务简单的探究任务更注重教学中培养学生通过再发现知识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根据班级座位分布的分层,对每一列前后的学生进行两两组合。这样的组合方式学生水平接近,讨论过程更加连续,学生的想法更相似,避免了因与高于自身水平的同学探究简单问题,过于快速得到答案而无法获得有效的成功体验。

第7篇: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兴趣;数学教学

“世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但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掌握程度、个体认知水平、学习潜力、发展水平都存在差异。课标要求: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点要求点破了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痼疾,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根治这个痼疾,就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眼光不能只盯在几个优等生身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但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相同,所以只有进行分层教学才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17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让笔者深刻体会到,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远远比“大锅饭”式的传统教学要好得多。以下是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点做法和理解。

一、摸清底细,合理分层

第一,合理编组。准确的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编组要遵循多维性、自愿性和动态性原则,针对每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习惯、态度和数学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让学生先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成绩进行申请,教师再结合综合分析的情况给出指导性的建议,让每位学生都心甘情愿地到自己适合的层次里进行学习。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在编排座位时,以前后两排六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2个A层、3个B层、1个C层),其中A层的两个学生坐在每排的最中间,这样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每个月对小组进行综合测评,并给予适当的奖惩。

二、吃透教材,分层备课

分层教学首先就要分层备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要求,确定适合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方向,他们通过自己的拼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才会有成就感,就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三、以课堂为依托,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让A、B层的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找出答案,并鼓励他们质疑自己的答案或寻找一题多解,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讲解,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C层的学生则在课堂讲授后还要注重个别辅导,鼓励他们多向A层的同学请教,帮他们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四、分层检测,分层评价

1.分层检测。教师每周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实时掌握各层的学习成效。每次检测的试题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选做题,按7:2:1的比例出题。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而C组可以选做;选做题仅供中等生选做,而优生必做。检测过后,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教师或学习小组的小老师要帮忙分析原因,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争取做到“周周清”。

2.实时、适当的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作业和测验上,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对学困生尽量多给予表扬、鼓励,挖掘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增强信心;每个月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较大的学生要提高一个层次,对退步明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他们分析原因,找回信心。这样学生能及时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始终保持积极奋进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C层人数逐渐减少,A、B层队伍逐渐庞大”的目标。

第8篇:分层教学范文

依据美国著名学者马杰关于教学设计由“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三个基本问题组成的理论,结合必修走班制要求,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教学的分层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层次性、针对性、适切性,以适应分层走班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厘清这一问题对分层走班制的实施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此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众所周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具有这样的两种水平:现有水平――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能达到的水平;潜在水平――在教师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在现有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发展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显然是参差不齐的,而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必须采用分层走班制教学,这样才能使“最近发展区”尽量多重合在一起的学生在同一教学班中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显而易见,这也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学生(即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与传统教学目标――“双基”相比,浙江省物理界已经把教学目标拓展到了“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经历”,这更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新课教学为例,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确定如表1,具体内容后面括号内为认知过程维(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中的定位。

那么,对于更高层次或更低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可通过“认知过程维”进行相应的调节。比如,基本知识维度中的“反电动势是指削弱电源电动势的感应电动势”这一条目,当教师面向更高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时,可向这样的方向发展:认知过程维设定到“应用”层次或更高层次,即可初步了解或明确给出反电动势存在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形式,以此解释欧姆定律为什么不适用转动的电动机,进而可以分析得出欧姆定律的修正式等。

二、内容方法的分层设计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差异性,导致教学目标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这也导致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

美国学者约翰・A・拉斯卡曾指出:学习刺激作为一种手段是一种与预期学习结果的实现相联系的刺激,依据学习刺激的类型,发现世界上只有四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强化方法。根据拉斯卡的观点,考虑物理学科特点,在“研究正弦交变电流有效值与峰值间关系”的教学中,可将教学方法确立为以下几种:直接呈现方法、实验演示方法、实验理论方法、情境创设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列表如下(表2)。

当前,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必修分层走班制教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说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是相符的,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也确保了学生的学业水平。

三、评价监控的分层设计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曾说过: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资料显示,他的评价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会。该联合会给评价下的定义是: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如优缺点)的系统调查。通过评价的诊断、导向、反馈、激励、改进等功能,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更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而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找出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为什么需要分层评价呢?浅显地说,不分层评价将导致学业水平低的学生永远是评价低的人群,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从分层走班制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分层评价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点:对学生个人而言,分层评价强调自我起点,通过自我认识、克服盲目、提高自我竞争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自我超越。这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比较科学,符合学生健康心理发展需要。

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好分层评价呢?根据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分层评价中,教师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注重分层激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信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动力,为学习目标的完成保驾护航。

二是注重学生差异。即使同一层次,也不能对学生用同一把尺子进行评价,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差异性,需要贯彻“因层而异”的评价标准。

三是注重过程评价。教师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诊断,给予学生积极的、全面的、准确的评价,犹如给学生一盏明灯、一剂良药。

四是注重层间流动。学业优秀的学生鼓励进入高层次,学业掉队的学生也让其欣然接受转至低层次。显然,层间的流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结束语

必修课走班制教学作为一个小小的支点,已经开始撬动普通高中育人模式的转型。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同的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全面地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而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了学生的发展认真实施必修课走班制教学。

参考文献

第9篇:分层教学范文

由于先天和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学生会存在生理、心理差异,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呈现出来的知识接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也会存在客观差异.那么,我们就不能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而是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发挥个体最大的潜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解决学生之间的两级分化问题,着眼于促进学生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近年来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有效提高了高中生的数学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一、对学生进行分组

分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实施的基础就是学生的差异.分层教学中的分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要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对学生以层次来对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教师需要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等,结合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以数学成绩为主,兼顾学生的性别和数学潜能,将学生分为A(基础层)、B(中间层)、C(提高层)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比例要适中,更多倾斜于中等生,A、C层人数较少.

当然,对学生层次的划分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动态划分,鼓励低层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层次的目标进展或以高一层次的要求促进自己的学习.教师需要适时跟进,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定期进行合理地升降,中途学生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要求调整自己所在的小组,这样无形当中能够给学生产生竞争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层备课

分清学生的层次以后,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课程标准,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按照“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原则,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以B层学生为基准,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设计既适合学生目前水平又能促进学生向高一层次流动的问题,同时教师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一定要精益求精,处理好学生、教师、课标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同一个知识点往往有不同的深度,A层学生能力较弱,要求较低,应以数学知识的识记、领会和简单运用为主,B层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一般,可拓展到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C层学生数学基础扎实,有较好的学习能力,难度可以适度提高,将学习的目标向课外延伸,争取各层学生都有所学、有所长,同时鼓励学生向高一层次的学习目标努力.例如,在进行某些数学公式的教学时,可以要求A层学生能够直接套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B层学生熟练运用公式解决比较综合性的数学问题,C层学生则需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分层授课

分层教学是基于高中数学课堂结构的一种改革,其中包含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也包含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要求.要想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需要兼顾到每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好课堂的各个环节,把知识分解成若干个问题,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上升的顺序逐步解决问题,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分层提问、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输出信息的机会,实现分类指导和集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如讲授某个数学概念时,提问A层学生直接回答这个数学概念,提问B层学生关于这个数学概念更深层次的问题,提问C层学生尝试给出这个数学概念的新界定,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争取达到高一级的层次目标,作为学生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分层练习(作业)

课后作业一般分成有梯度的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型习题,反映教材的基本要求,注重基础的巩固,要求全体学生重点是A层学生都要完成;B层是典型习题,包含略有提高的题目,反映教材的一般要求,注重练习的加强,要求B、C层重点是B层学生完成;C层是灵活型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综合性,反映教材的较高要求,注重知识的应用,由C层学生完成.同时鼓励低层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分层布置作业,做到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用武之地,学习压力变小,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乐练、能练、会练.

五、分层辅导

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仅靠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是不够的.对于课堂所教授的数学内容,每个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想办法,促进课后的个别辅导和辅导的分层要求,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也是采用按层次辅导的方法,指导他们做好相应层次的练习,鼓励C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适当点拨后让B层学生自己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对A层学生要多花一些时间进行辅导和讲解,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等到学有余力以后,才能进入高一层次内容的学习.

另外,教师可以聘请“小老师”减轻辅导负担,让高一层次的学生辅导低一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使高一层次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也使低一层次的学生产生追赶的愿望,从而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六、分层评价

测验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编制时也要顾及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题目.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或一套试卷注明哪些题目归哪个层次的学生完成,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实际水平发挥出来.测试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某一个层次的测验.

测试以后,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帮助指导:对A层学生给予表扬评价,肯定他们的进步,使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B层学生给予激励评价,促使他们争取向高层次前进;对C层学生给予竞争评价,使其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