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班化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班化教学符合小学语文课改要求,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激发学生语文求知欲,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尊重小学生语文体验,在课堂开启学生语文智慧和觉悟,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灵活,让小学生更易于接受语文知识,体现了小班化语文教学实践的价值。
一、以读为主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互动,为学生设置个性化阅读训练,创设主动的阅读时空,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将语文阅读的主动权给还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读书,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在读后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成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读书。例如,《风是一位画家》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师在导入环节引入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总结每一自然段说了什么;细读第1~5自然段,思考:你喜欢什么季节的风?说一说原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春天的活力和美丽,看一看夏天风画出哪些美景;结合文字感受夏天的美,思考秋天、冬天的美;找出秋季和冬季的风分别画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季和冬季的美;阅读背诵,巩固理解课文,总结出“风是一位画家”,写出四季风画出的美景:
春天:青 绿 五颜六色
夏天:星星 西瓜 青蛙 美丽 荷花
秋天:丰收
冬天:雪白
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让学生自由阅读,教师抓住质疑时机,对学生巧妙引导,迁移学习,收获语文阅读知识。
二、以探为动力,引导学生把握方法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倡导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根本转变语文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有独立见解,有独特领悟。”在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大体包括“作者背景简介―范读―分段读―分析课文思想主题―总结写作特点”五步骤。在小班化教学中,实施探究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质疑、解疑释疑、主动阅读学习,成为课堂主体。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写作的思路和线索,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带领学生去探究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中心意思和表现手法等,在设问质疑中将探究的触角延伸到课文深层中去,深入探究课文。例如,《乌鸦喝水》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巧妙进行设问质疑,营造语文教学的探究氛围,很好地完成了语文教学目标。(1)结合《乌鸦喝水》课题质疑:“读了课文题目,大家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带着课题质疑去通读课文;(2)针对课文重点段落质疑:“读了课文第三自然段,乌鸦想到了什么办法呢?是哪句话表达出来的?请大家勾画出来。”学生带着问题发疑讨论,深入探究,阅读第三自然段,激活语文思维,找出句子:“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3)抓住n文拓展练习质疑:“除了用小石子,要想让乌鸦喝着水,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再次引发学生质疑。在45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三次提问质疑,营造课堂探究氛围。整个教学过程都朴实简明,学生主动学习,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以异为基准,指导学生个性积累
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成为教学可能,教师通过分析每位同学的特性,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积累,顺势而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兴趣学习推动下,学生在语文积累中兼收并蓄,全面发展,实现语文学习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转变。例如,《游子吟》的教学中,对于班级中和父母异地的学生,教师推荐了关于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的文学作品,有机连接课上和课下阅读,以课外养课内,从浅到深,夯实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又如,《传统佳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整理关于我国传统佳节的节假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实现语文学习的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总之,小班化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有助于实现小学语文“以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精致化教学。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语文课堂共同体,时时处处能感受到语文教学的“趣・意・美”,以读为主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探为动力,引导学生把握方法;以异为基准,指导学生个性积累,让语文回归本真,缔造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一、小班化教学的意义
1.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教师的作用下,他们的表现更为主动和积极,参与面更广,个性更为鲜明,能使学生愉快、自主地学习、成长。
2.从课堂的角度看,教学的空间增大,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的频率与密度随之增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自我展示的时间和空间。教师通过加强指导与交流,加大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充分占有和享用发展资源。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频度和交流的密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行间巡回辅导,因材施教。
二、小班化教学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能使师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师生的活动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建构和谐课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教师除了为学生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以外,更要通过教师无私的“爱”和实际行动,消除横亘于师生之间的情感鸿沟,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是教育教学的前提。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教师也是学生心灵的朋友。在现代教学中,教与学是互动的,师与生是互动的。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协作者。若想教育好学生,教师应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应该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参加学生的活动和学生多交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体。只有教师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教师才能自觉地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开放、自由和包容的创造性环境,才能使对学生的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小班化教学的习惯
小班化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做好合作小组成员组合的研究。
1.班级课桌摆放形式要为小组合作创造提供便利条件。
教师在摆放课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班级学生数,男女生比例来设置摆放形式。可摆成“品”字形、“八”字形、波浪形、“一”字形等,总之,要有利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同时也要便于教师行间巡视,适时指导。
2.要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每个学习者都不能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我们平常所说学生的知识技能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通过自己“习得的”。“教是为了不教”,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终身学习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着重在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与交流、学会搜集资料加以培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以保证课堂交流中听课的质量,培养认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3.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杜绝小班化教学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班化教学更多的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也给一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抄袭机会,同学之间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习纪律容易涣散,因而教师要在探讨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同时,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杜绝因小班化教学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实践和成果告诉我们,小班化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只要我们本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之心去认真从事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小班化教育之路将越走越宽,我们的小班化教育成果将越来越丰硕,这必将成为今后有效教学高效生成的一个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杜威.《教育资源的使用》《民主主义与教育》
[2]布鲁纳 著,姚梅林、郭安 译《教学论》
一、小班教学之特点
1. 教学对象的全纳性。教学对象的全纳性是指每一个学生都被考虑进来,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学生的不同资质和习惯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教学不能成为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而是让所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有所获益。在小班化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力,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一份子,真正融入课堂。所谓的融入,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习惯主动选择参与课程和教学。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参与课堂,并且可以在高密度的师生互动中成为课堂的设计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为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小班化教学会不会存在差生和后进生的质疑,学校领导与教师认为,如果学生存在某种方面的落后,并不意味着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或者智力有问题,这可能表明学生没有能够融入课程之中,因此需要师生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一起探寻适合学生能力和习惯的课程参与方式,而小班教学恰恰能够提供这种深层交流的机会。
2. 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目标体现着教学的价值取向。现行课程要求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都获得发展。该校小班化教学正在努力践行这一目标。学校除了关注学生这三方面的整体发展,还关注每一个学生天赋和潜能相匹配的发展,这种发展体现在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和行为中。只要无损于学生自己和他人,教师就应包容学生的思考和行为,允许学生有不同于目标之外的发展。在小班教学中,学生人数少,师生比率大,这成为保证教学目标全面性的有利条件,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教学组织的灵活性。教学组织的灵活性是指在教学过程摒弃教师对课堂的绝对控制,将学生纳入教学组织之中,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意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留空间。该校的小班教学注重学生兴趣、习惯和个性化需求,将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结合起来,采用情境教学和小组学习等方式,将知识的结果与知识生成过程相统一,将知识的意义和学生的体验相统一。这就是说,小班教学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学生也能成为教学组织的选择者和设计者。
4. 教学评价的多维性。课程评价的多维性是针对现行评价制度以标准化考试为主的现状提出的。标准化考试看起来公平地评价了每一个学生,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的过程。该校与小班教学相匹配的多维性教学评价有如下特征:一是评价指向学生发展,也就是说评价不是为了优胜劣汰,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展开,因此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二是评价主体多元,破除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局面,将学生同伴、学生自身以及其他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员都纳入评价主体系统之中;三是评价方法多样,不仅采用传统的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统一评价,还注重采用与学科相适应的多种方法进行个性化评价;四是自我参照评价,即学生自己作为参照进行相对性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超越,包容学生的差异性。
5. 教学结果的开放性。在该校的小班教学中,教学结果的开放性也是一大特点。这意味着每个学生得到了适合其自身的发展,这就是说,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了发展,但是发展的方面、发展的程度是因人而异的。例如,在语文学习中,作为语言学习,要求学生听说读写的发展;作为写作,要求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作为文学,要求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作为艺术,要求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优化。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势必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学生在这四个方面都得到一致的发展。
二、小班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 提供平等的机会。教育应该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同等的机会,让每一个儿童都能真正融入教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班教学中的学生享有平等的机会,由于人数较少,使教师有意识和时间注意到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给了学生平等表达的机会,而表达的背后则蕴含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独立思考和独特理解。
2. 保护儿童的个性。儿童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立性以及儿童生活的独特性,既表明不能用成人标准来衡量儿童价值,又表明儿童的发展是因人而异的。总而言之,儿童的价值必须由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决定,儿童的发展应该是和其自身情况相匹配的。
该校小班教学充分保护了学生的个性,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和教学组织的灵活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展示。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班教学的包容氛围中选择适合的方式,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喜爱默读和喜爱朗读的学生可能会得到更多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小班教学就是要保护这种发展,而不是强迫所有学生必须默读或者朗读。
同时,多维性的教学评价也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就像让长跑运动员和游泳健将比赛游泳一样,不能因为长跑运动员输给了游泳健将就判定游泳健将是更棒的运动能手。该校的教师不粗暴地运用唯一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学生,相反,千方百计为禀赋各异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认同自己的独特性及其价值。
3. 尊重儿童的自由。儿童的自由,即儿童有用自己的方式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权利。无论这种方式在成人的视角是多么的幼稚、效率低下,只要这种方式不会伤害他人和儿童本身,我们就应该尊重和保护这种方式。如同密尔在《论自由》中说:“人性倒像一棵树,要求按照使其成为活物的内部力量的倾向朝四面八方生长、发展。”每个人都要按照其本性,从事自己适合的事情。尊重儿童自由,就必须给儿童自由选择、自由设计、自由行动、自由反思和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 小班化;英语教学;分层教学
本校是一所实施小班化教学形式的学校,关于自己本身在学校进行小班化以及分层教学的实施方面, 并且结合在英语小班化教学中的运用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与大班化教学相比, 小班化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1.每个孩子都能受到平等的关注
在小班的课堂上,我们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有时是点名,有时是开火车,有时是在全班发言,有时是在小组讨论。一节课下来,多则能轮上六、七次,少则也有一、二次。在小班的课堂上,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在教室内巡回,增加与每一个孩子的接触;有更多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的作业,当堂面批,当场指导,既缩短了师生间的空间与心理距离,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
在小班的课堂上,我们精心设计问题,让孩子觉得这些问题单靠自己是难以完成的,迫切想和别人合作、讨论、交流。例如:英语课上,老师会精心设计一些教学情境,如在shopping centre买东西,同学们都会投入角色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班里人数少就会有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运用;又如,英语阅读课上进行课本剧的分角色表演;在英语复习,老师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轮流出题,再解答,孩子们合作的积极性高,合作的效果显著。
3.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当的评价
在小班的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多,小组合作竞争的机会多,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都能进行适当的评价。有时结合学生的发言给予不同的表扬,例如:Excellent. /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 You have got a wonderful idea.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每个学生都知道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让各层次的学生确立各自的奋斗目标。我在班上也尝试了这样的例子:
我先是把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天补习,每天都是设定任务给他们完成,看看谁的进步最快,并且每天临睡前都把补差的内容记起来,而住宿的同学也可以根据睡室安排选出一位成绩较好的组长,帮助其他舍友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每月评出那间睡室的成员的成绩进步最快,采用“一帮一、或一帮二”的方法。我尝试的过程中,也发现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其中,发现他们在进步着,我把以上归纳几点:
(1)设组要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性格爱好、思维特点和英语基础等情况,把全班学生分为A、B、C组。A组学生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学习成绩优秀;B组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强,智力因素好,学习成绩不够稳定,但有一定的发展潜力;C组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缺乏自觉性,且英语成绩不理想。
(2)备课要分层。要根据本班的学生特点,要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各层次的巩固练习,提问内容和活动程序,尽量减小教材的坡度和学生的思维障碍。教案的书写也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和灵活性,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尽可能做到使差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例如:A组学生要求听说读写唱演评,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积欠;B组的学生要求听说读写唱演就可以;而C组的学生,教师首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做一些听说读唱演活动即可。
(3)授课要分层。教师要协调好课堂上各组间学生活动的有序交叉,做到一动一静,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条不紊的引导与指挥下,顺利地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对于A组学生,要给他们创造发挥的机会,使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对B组学生,要启发点拨,提示知道,寻求学习规律;对C组学生,教师要耐心扶持,或由A、B组学生结对帮助,哪怕是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也不放过,使他们尽快“脱贫”。这样A、B、C各类学生分别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和吃得了。
(4)练习反馈检测要分层。无论作业或者小测,也可以尝试分层。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组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遮掩可使A散装的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组的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因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评价要分层。在形成性评价方面,要把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合作精神以及参与频率等情况, A、B组学生要求的标准高一些;对C组的“政策”适当放宽,发现式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在各类测试时,可以采用A、B、C卷,或一展卷中体现加试题的形式,从易到难依次排列,A组学生要求全做,B组和C组学生分别做到某一道题,也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同题不同分的办法,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不断学习,提高老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为尽快造就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除加强自身理论学习,认真开好每一周一次的教研会外,还虚心求教, 多学多看, 博采众长。总的来说,分层教学使教师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师生间信息反馈更迅速,更直接、更有利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 农村中学 小班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113-01
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生存和做人之道,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人,一个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而小班化教育正是在这种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深入素质教育的领域而进行的前瞻性、开拓性的工作。
一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小班化音乐教学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小班中的音乐教学,空间比较自由宽敞,每个学生可享受的教育资源程度、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大大提高。农村孩子由于外出参加活动的机会较少,加上自身对音乐接触较少,自我表现欲不强,参与课堂活动就不够积极。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进行主动思维,就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要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然后再因势利导,使这部分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感。老师要紧扣新大纲的要求,结合小班化的特色,在音乐活动课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闪光点都应给予充分鼓励。在音乐课中,无论主题是欣赏、唱歌,还是器乐演奏,教师都要用心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只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才能理解音乐的意境,体会旋律的优雅动听。
二 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口,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开展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科间的互相融合,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在研究当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注重音乐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不仅课内其乐融融,课外也能主动发展爱好。大量充实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勇于探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音乐是群体性的活动,需要相互配合,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互动中,学生彼此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开始变得异常活跃,不善言谈的学生敢在众人面前讲话、唱歌了。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又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这正是小班教学的真谛。
四 走进学生心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师生的交流机会增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小班化对老师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会让老师变得轻松,而是需要教师做更多的情感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小班化为师生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学之间情感融洽,师生之间亲密无间。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音乐教学,学生能充分享受愉悦,培养美好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
五 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并且其教学信息量增大,在审美感观上,视觉刺激较强。运用网络,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更高的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实践。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音乐的范围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广阔的音乐环境,凭借网络创设音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
六 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关键词】小班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80-02
小班化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小班化课堂教学进行。因此,小班化教育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取决于是否在真正意义上实施了小班化课堂教学。
一、小班化教育的内涵
小班化教育与小班教育这两个概念常常容易混淆,要弄明白什么是小班化教育就要对这两个概念作出区分。小班就是学生数量较少的教学班,是相对于人数较多的“大班”而言的。小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小班”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育指基于小班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有别于小班教育,不仅是在班级人数上有所缩减,在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和课堂管理等方面都有所变化。
二、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原则
1. 以学生为本原则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及其个性,按照人才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有个性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强调学生本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兼顾发展的“内发性”和“能动性”;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有特色地发展。
2. 教育均等原则
教育公平分为教育机会公平,即学生有相等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公平,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拥有相同的教育资源;教育结果公平,即最后结束教育时,每个人都能有所成就。从教育公平角度来分析:教育机会公平,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重要的是实现教育过程平等和教育结果平等。小班化课堂教学以缩小班额的优势,增强了师生互动的频率,深度以及密度;在教学活动中,提高了每名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教学从强调规模、速度向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方向转变,严格地遵循着教育公平的原则。
三、小班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由以下3种:
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来选取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改变班级授课制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确定的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四学”,即想学――学生要具备主动学习的内部动机和意识;能学――培养学生的心智,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善学――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坚持学习――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使他们拥有持续学习的意识和毅力。
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的空余时间能够自主学习其他科目,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与自控能力。
2. 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指所学信息由学生自主获取,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自主寻求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强调开放性、环境宽松和交流民主,有利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发展。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充分展示,想象力得以发挥,在探究的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搜集信息时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和使用,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能力。
3. 合作学习
小班课堂与大班课堂相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占有优势。由于班级人数少,合作学习方式更容易实现。就桌椅摆放来说,不再是“秧田式”的排列,可以采用方形排列、弧形排列、对面排列等排列方式,空间充足,也可随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而变化。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机会增加,更便于学生情感交流,问题讨论,相互促进,发展个性,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增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获得更多的思想交流。合作学习的分组采用的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学困生得到了锻炼,中等生得到了发挥,优等生得到了表现,不会出现全部由优等生“垄断”的现象了。
另外,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我和小组中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远多于大班教学,教师对学生指导与点拨的几率和时间也相对增多。
四、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霍华德・加纳对人类潜能研究的结果表明:智力是由相互独立的、互相平等八种或更多种智力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小班化教学评价改变以往教学单一的评价,运用多元智力发展理论,而不是只局限于对学生言语和数理智力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学生上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做人,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得为学会做人做好铺垫。小班化教育使每一名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因此,小学生的评价不应该注重成绩和排名,应该是综合素质的评价。
2. 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教学采用的是定量的方法评价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性,如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一些不可测量的因素被忽略了。小班化教学评价从单一的评价转向了多元评价。如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多元评价。
3. 评价主体多元化
小班化教学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教师,家长、学生和同伴都参与到评价中。家长的评价规范学生在家的行为规范;学生本人的评价提高其自律的能力;同伴的评价有利于学生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了对学生评价的客观与全面,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独立、全面地发展。
五、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优势
1. 创立良好的课堂环境
首先,为学生创立良好的物理环境。物理环境主要包括教学的自然环境、教学设施环境和空间环境等。由于班级规模的缩减,学生使用教学资源的机会相应增多;变换桌椅的摆放方式,使得学生享有更优化的课堂环境。其次,为学生创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小班化教学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和自主式教学组织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活动频次增加,改变了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状态。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加强,一定时间积累后,“集体规范”和“他人的标准”将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标准”。再次,为学生创立好的心理环境。小班化教学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差异教学和分层教学理论为依据,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小班化教育管理中,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助学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成为学习的动力,在差异中合作去追求共同的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开放、尊重、包容互相信任的合作的课堂心理氛围。让课堂秩序良好,充满生机和活力。
2. 促进课堂沟通对话
与传统大班课堂教学相比,小班化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本质区别在于从服从于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走向了以“沟通性”对话为目的的人本主义教育。“沟通性”对话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人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在课堂上,这三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首先,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小班化教学改变原有班级授课制中教师“专断”的地位。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人堂,在小班化教学课堂上,教师注重与学生间的沟通,能够采纳学生的意见,师生彼此是一种平等的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成为小班教学课堂的主旋律,真正实现了对个体的关注。其次,小班化教学课堂促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确立的是一套教师传授、学生掌握的学科体系,学生通过机械地积累和背诵,采用定期考试的形式进行检查。小班化教育改变这种灌输式教学,课堂成为一种对话,一种感受、理解欣赏与体验的场所,师生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建构和生成个性鲜明的文本,将先前的知识根据具体事例改装和重整,使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再次,小班化课堂教学促进师生自我的对话。自我对话即是开放性地吸纳和建构人与人、人与文本的过程,又是自我本身的建构过程。在小班化教育中,师生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建立各种知识的联系,进行碰撞、对话和交融,从而使自我不断走向深刻。
3.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主自律的自我管理形成一个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课堂教学管理,从根本上达到良性循环的课堂教学管理秩序。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既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归宿。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是使学生学会自我的内在管理,只有在教师的课堂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自学行为时,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管理最优效果。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从这四方面引导学生做到自觉、自强、自理。首先,要求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确定自我管理目标,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管理的主动性;其次,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实行自我监控;再次,让学生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明确集体奋斗的目标,产生集体凝聚力,使整个班集体达成共识,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进行自我管理。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能力,为今后的各个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国平.小班化教育[M].北京:北京华艺出版社,2009:12.
[2] 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课堂教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2009:79.
[3] 路海东,张丽娜.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及其引导[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0):12-15.
关键词: 体校 英语 小班化教学
我校是一所体育运动学校,由于学生来自于各所学校,“生源差”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他们在体育训练上花的时间较多,导致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各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在英语教学方面,生源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英语基础差,许多学生来自外地,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课。五六年级时,英语成绩无法和那些小学系统学习英语的同学相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升入初中后,这些孩子英语成绩更差,许多学生是“单词怎么记都记不住!”。
国内外许多“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却表明:当班级规模下降至30名左右时,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增强。究其原因可以视为师生比例缩小后,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在增加,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增多,因此可以期待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学力乃至人格的影响力。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一直进行小班化教育。
一、教育教学管理
1.政教处围绕“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位学生”的“个别化”管理和“个性化”,形成英语小班化的德育机制。
2.教务处围绕教学常规及质量管理的教学中心任务,关注英语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工作,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
3.学校教科研工作以推广小班化教学成果为重心,成立推广小班化教学成果的专业指导小组,完成推广小班化教学成果的课题立项,多渠道全方位给予实践的支撑。
二、小班化教育的优势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它要求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而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它让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都有了可能。小班化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运用课堂教学拓宽时空,提高个体受教育程度,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均衡、平等、充分的教育。可以说小班化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让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且实施小班化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重视,教学活动的密度、强度、交往和师生互动关系得到增强,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手段、评价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对时间、空间、教学设施、人力等教育资源的占有更充分,探究实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学力及人格的影响力。正是基于小班化的诸多优势,我校提出了英语小班化教学实践这一课题的研究。
三、英语小班化教学面对的主要问题
1.“小班化教学策略”
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由于班额人数的减少,教育活动也随之发生如下变化:教育活动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教育活动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和效度等,以及师生互动关系的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方式、技术、评价全新的变化。
(1)自主学习策略
在阅读课、写作课上积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语言点的进一步学习中教师要设置有效的讨论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并在学习中自主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其自身的主体意识。
(2)合作教学策略
小班化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活动”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将学生分为3―4组,每组6-8人,如左图所示是一种排列模式,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随时将座位排列成圆圈型等。这样可以有效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如共同阅读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模拟情境进行交流等。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能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较好的效果。
(3)分层教学策略
小班化教学可以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既重视学生共同要求,又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好的学生以自学为主;基础较差的学生由教师指导学习,分类施教,分类指导,也可由优秀学生结对辅导。两类学生在英语学习要求上基本目标相同,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各异。教学时应及时矫正、调控和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
(4)活动教学策略
小班教学班人数少,教师可以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小品、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发挥知识潜能,填补知识漏洞,并通过活动让师生间、学生间互动合作,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品格。
2.“小班化教学评价”的研究
(1)学生的评价
小班化教学可以让新的评价方式有用武之地,试卷只是检测学生的成绩的一条途径,新课程要求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要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外知识的丰富性、课外读物的阅读量、阅读写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的评价
以课堂效果为出发点,不只盯在表面成绩上,而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注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四、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目标
1.通过实践探索出“初中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形成我校“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特色。
2.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小班化教学环境中,享受高效的、优质的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按照因材施教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
一、“小班化”教学模式释义
小班化教学,指的是以人数二十人左右的班级为整体进行的教学。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四十人以上的大班化教学,在这种教学中虽然说教学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并且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实际上,大班化教学的沟通差,且教学无针对性,甚至上了一个学期的课,有些学生甚至没有跟老师对过话。与大班化教学相比,小班化教学实际上更能够使每一位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接触每一位学生的时间增加了,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接触时间也增加了,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相互关系,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同时小班化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因材施教”的舞台,使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一对一关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以学生为本体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班化教学无疑比起大班化教学更符合要求。
二、初中化学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化学课程作为一门化学知识的启蒙课,对自然界的基本常识进行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分组合作式学习,锻炼自主能力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更易进行分组合作式学习。分组合作式学习是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这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的项目进行探究从而得出答案,几个小组之间可以形成良性竞争,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积极性,并且锻炼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合作分组在小班化的背景下更易控制,更易取得效果。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课的主要目的是提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了解化学的基本知识,所以要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逐渐发现随着探究的进程,化学世界展现出多彩的一面,从而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先做几个化学小实验,如酚酞遇碱变色等实验,让学生感到好奇。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一:化学是什么?小组讨论。教师对小组答案进行点评后,提出第二个问题:化学有什么用?并展示出材料给学生参考,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化学造福于人类的方方面面,并列举出各个方面。教师对之进行解释点评、概括。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化学的发展进程?根据材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得出答案。最终教师对三个小组的学习状态做出评价,并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括。通过这种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方法的学习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在小班化的形势下,由于学生少,教师分配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就多了,就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方针了。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学进行调整。布置作业时,也要进行分层作业,如布置注重拓展的难度较高的拓展题,给那些学习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做,而对于学生基础不牢固的学生,让他们做一些基础强化的题目。
(三)加深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关键词] 个性化教学;教学模式;多元智能
自申报江苏省教科院“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度)以来,充分得到专家们的认可,课题被成功立项为基础教育类重点资助课题,课题编号为:B-a/2013/02/090. 经过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的宣传、发动,学校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 班级小了,教室美了,学生开心了,教师在各种教学展示活动中“一统天下”的讲授格局被打破了,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兴奋;学生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彰显了教学的活力,被更多的学校和师生所关注和模仿. 本文就“以学为中心”的课程改革作为小班化的本质要求,通过大胆探索,以求和教师们一起再作一番探讨.
建立学生个性档案
笔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全面了解学生. 通过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征和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再依据所任教班级学生的个性和数学思维方面的差异性,从学生的成绩层次、多元智能倾向性、数学学习倾向性以及学习风格四个角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对所任教班级每个学生进行分析,并建立档案.
1. 根据学生的起点不同,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①基础层;②飞跃层;③创新层.
2. 多元智能也是区别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方法. 多元智能的每项智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每个孩子都不能只靠一种智力来学习,常常是多种智力相结合,只是以一种或几种为主. 在这里,笔者要讨论几种数学里常用到的智能:A. 逻辑―数学智能;B. 视觉―空间智能;C. 肢体―动觉智能;D. 音乐智能. (人际智能与学习风格中的小组型重合了,就不另外谈论了;语言智能也是每位学生都具有的,就不列入讨论)
3. 数学学习倾向性分为:①数与代数;②空间与图形;③统计与概率;④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
4.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使多元智能理论与学习风格相融合,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 学习风格分为:①视觉型;②听觉型;③动手型;④小组合作型;⑤个人独立学习型.
课堂教学直面“个别化”
小班化教学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它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满足了社会成员对优质教育和有效教育的进一步要求.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全班;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
小班化价值指向是什么?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让个别化教育成为可能,再从更高的角度讲,所谓教育现代化让个别化成为可能的教育,才是现代化教育. 所以,小班化,首先要求教师直面个别化,不能再像大班额授课那样用统一的教案,由教师自己掌控45分钟,而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相关的教学环节,适当增加一些生生互动的设计,多问问学生:我讲清楚了吗?你听明白了吗?你讲给我听听!你写给我看看!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案例1?摇 (九年级教师的一节数学复习公开课)上课伊始,教师复习相关知识后出示了第一道题:如图1所示,D是ABC的边BC上一点,AB=4 cm,AD=AC=2 cm, BD=4CD,求BC的长.
然而课堂上情况突变,第一道题就出了岔子. 这位教师精心设计的这道几何题,是用添加BC边上的高线和勾股定理来求解,显然比较烦琐,但老师讲得很投入,应该怎样添,轻车熟路,很是得意. 当老师马上要进入第二题的讲解时,没想到突然冒出一个同学说:“老师,你的这种解法太烦琐了. 我用圆幂定理解,很快就能完成. ”他毫不客气地当着这么多听课老师和同学的面同他的数学老师“对着干”. 他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很快地描述了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感到莫名其妙,他怎么用圆的知识解决直线型问题呢,太不可思议了. 这位教师仔细地倾听了他的发言后,觉得他的思路很有新意. 既然大家还没有听明白,就让他再详细说说. 教师亲切地走过去对他说:“请你到讲台上再给大家讲讲吧!”他自信地点了点头,信步走上讲台. 面对30多位同学,这位学生熟练地讲起了自己的解法:
(如图2所示)因为AD=AC=2 cm,可以可作以A为圆心、AD长为半径的A,则C必在这个圆上. 延长BA交A于点E,由圆幂定理得BD・BC=BF・BE. 因为AB=4 cm,AD=AC=2 cm,所以BF=2 cm,BE=6 cm. 因为BD=4CD,所以 BC 2=2×6. 所以BC= cm.
“哇,这种解法真的好简单啊!”顿时教室里发出了一片惊呼声!
这堂课,由于增添了这个优美的小插曲,这位教师没有完成精心预设的教学计划,但我认为这位教师的课上得很成功.
本节课经过了教师的精心预设,但是再好的预设也预见不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教师在备课时没想到学生竟会用课外补充的圆幂定理来解决直线型问题,这反而给这节课增添了意外的精彩.
设计问题“内驱化”
新课程提倡教学内容问题化,提倡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驱动化就是以问题为引擎,提出真问题,抓住问题要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这既是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解题模型的基本方式. 问题驱动设计得是否有效,决定着教学成功与否.
案例2?摇 在探索用多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根据手中的正多边形及自己的想法认为用两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存在以下情况:
(1) 正三角形、正方形;
(2) 正三角形、正六边形;
(3) 正方形、正八边形.
我没有直接评析,而是循循善诱:“还有其他组合吗?”
“有!”有一位同学高声回答,同时把手举得高高的.
看到这位同学的积极性这么高,我忙叫他回答.
“还有一种组合,是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 ”我愕然.
“怎么办?”满心希望他能给出正确的结论,结果却……
按照传统的教法,我应该马上否决这位同学的回答,以便课堂能够顺利地进行,但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直觉告诉我: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余学生对某些学生结论的正确与否进行评析和质疑,说不定能捕捉到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点滴火花,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自觉地进入主体地位,也许会出现转机. 心意已决,放开手脚,让学生来提出疑问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于是我对这位同学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了表扬,接下来又有几个同学陆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没有同学对“‘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这一组合”提出质疑. 怎么办?继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吗?万一没有学生对此提出质疑呢?我犹豫了. 但当我看到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踊跃发言的情景,我瞬时做出了决定,再给同学们一个机会,也即给自己一个机会.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后面的回答中,终于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能镶嵌成平面图案吗?我认为不能. 这一意见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就“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这一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为什么不能?”得出“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那位同学不甘心地站起来问.
“虽然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看上去符合多边形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条件(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及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但它们仅仅满足了一个点的拼接,而不能大面积地镶嵌. ”那位同学又提出了自己的理由.
听此解释,同学们纷纷动手实践,结果被证实是正确的. 一瞬间,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给予了很大的肯定. (教师的肯定是学生最引以为傲的,这更加鼓舞了学生进行数学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上述例子说明,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更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促进者. 如上例中,若教师采取的是另一种措施,直接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析,我想学生也会接受,但这样的话学生将缺少思考的时间,将无法对其余学生的结论提出疑问,将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来说,会使他们丧失斗志,也许以后他们将不乐意回答问题.
课堂交流“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