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教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国家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不仅使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理念及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给师范音乐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师范是培养教师的摇篮,五年制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因此作为师范生不仅要熟练地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但是,就目前五年制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教学的现状来看,重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音乐教学法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方面,学生对教法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教师的授课形式呆板,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灌注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几年笔者的教学实践,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沙龙交流”法
《小学音乐教学法》的理论部分,教师通常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边听边记笔记。这种方法的长期使用会导致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习惯于沿着教师指点的路子去思考,结果造成学生思路狭窄,对所学知识难以消化。而“沙龙交流”法正是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相互提问、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机会,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共同积极、主动参与的双边关系。
在“沙龙交流”法中,学生根据教师确定的交流主题,课前搜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围绕主题内容撰写交流稿。课上分组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集体交流,最后教师作总结性发言。
运用“沙龙交流”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恰当地选择交流主题是确保交流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交流的主题不能太抽象,也不能太简单,难易要适当,需要经过教师精心地筛选,富有针对性。如:教师在讲授“唱歌教学”这一章节时,可确立交流主题为“新授歌曲采用听唱教学法还是视唱教学法?” 在讲授“音乐欣赏教学”这一章节时,可确立交流主题为“音乐欣赏教学侧重点是放在教师对作品的详细介绍上还是学生的反复倾听和感受上?”
(二)教师为学生提供查阅资料的途经和方法,是使学生在课堂交流中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必要准备。课堂交流前,教师根据交流主题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的目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查阅,搜集有关文章、报道及实例,掌握准确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以下音乐杂志:《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创作》等,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音乐网站。
(三)课堂交流可以采用先分散(小组交流)后集中(集体交流)的方法。小组交流时,尽量使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亮出自己的观点。交流中可以保留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在集体交流阶段提出来,使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四)教师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多听取学生的观点,教师可发表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提示,千万不能让自己变成小组的主角。
(五)要充分重视分组交流后的集中汇报和教师最后的总结性发言两个环节。分组汇报加强了小组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而教师的总结性发言既是对交流中争论焦点的解答,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理论性。
实践证明,“沙龙交流”法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音乐教学法理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思维能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扩大了信息容量,培养了合作精神。
二、“先试后导”法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明确指出:“师范教员不只是教师范生求学,还要教他们怎样用所学以教人。”他的话表明,教法课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真正体会“教”的艺术,提高“教”的能力。
传统教法课的教学方法,总是先由教师讲解音乐教学法的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把教师讲解的内容消化后开展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思维受到了很大限制。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音乐教学法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的教学实践模式化,缺乏创造性。
在“先试后导”法中,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采用查阅资料、自学教材等方法,尝试着编写教案,进行课堂教学片段的“实战”练习。通过全班学生对讲授过程的点评,对不同教学方法的争论,使每位学生自觉地成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这时,教师作为教育的中介者,只需重点讲解教学关键的部分,给予学生教法和学法理论上的指导。如:请学生在小学音乐课本中自己寻找素材,设计五分钟的新歌教学片段。在教学中,有的学生采用听唱教学法,有的学生采用视唱教学法,有的学生采用师生接龙法,有的学生采用游戏法……教学实践结束后,全班学生对讲课的学生进行一一点评,提出了“新授歌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作品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个论点。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把新歌教学的常用方法,新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分别介绍给学生。
“先试后导”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顺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教学实践入手,将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拓宽了学生的教学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从由感性到理性两个方面掌握了教的本领。
三、“实践比较”法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师范生在学习教法时很少有机会看到优秀音乐教学的实例,更谈不上与一线教师的亲密接触。因此,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脱离小学音乐教学实际的现象,有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不时地闪现出来。运用“实践比较”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在“实践比较”法中,由教法课老师确定统一的教学内容,邀请小学音乐教师与师范生分头钻研教材,撰写教案,并在小学挑选平行班,由小学音乐教师与师范生分别执教,全班同学参与听课。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观看相同教学内容的优秀录像课。在此基础上,由教法课老师、小学音乐教师与师范生共同参与这节课的点评。
运用“实践比较”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实践比较”法牵涉的面较广,因此当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师要及时与小学音乐教师取得联系,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对师范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在参与学生试教时应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另外,平时教师要注意搜集优秀录像课的资料。
(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比较和点评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比较和点评是提高学生从教能力的关键。有比较才会有所发现,通过对几堂相同教学内容小学音乐课的观摩,学生们心中一定感触颇深。这时,教师抓住契机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和点评,为学生们充分提供了思维释放的空间,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把教学法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小学音乐教师的点评,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为下小学实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选好“实践比较”法的使用时间
“实践比较”法应在教法课后期采用。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小学音乐教学法的理论知识,积累了一些教学实践的经验后用此方法效果最好。这样做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到小学音乐教学的精髓,学生在课与课的比较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后,会更有目的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去。
“实践比较”法的运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与小学间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针对统一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今后“个性化”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沙龙交流”法、“先试后导”法、“实践比较”法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它们的教学理念确是一致的,采用这些教法的宗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虚实并举地学好小学音乐课的教法。”当然,笔者在这些方面仅仅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有待继续深化和拓展,以适应今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标; 音乐; 学习方法;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24-001
教育家舍吉宁曾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教师。”我们体会到:“互动”教学方法,能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
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做法不仅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激发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例如:
1.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视听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眼动)、思维能力(脑动)以及反应等能力(行动)。
2.音乐与美术整合法――让学生一边唱歌(口动)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脑动)通过绘画(眼动、手动)的形式表达出来。
3.自主表演法――在学生能有感情(心动)地歌唱(口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即兴(脑动)表演(行动)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形体动作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歌唱与表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此外,诸如:快乐游戏法、谜语竞猜法、写谱比赛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归纳法……等,也是激发“互动”的好方法。
三、培养学生乐于“互动”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开门见山地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火车开啦》这首歌时,课前先让坐过火车的学生谈谈坐火车时的所见所闻,交流坐火车时的亲身感受,然后教师作为火车乘客一员,参与学生们合作自编自演的开火车、坐火车游戏。这样结合学生自己生活实际的音乐活动,在没有教师事先安排、也没有一味教师“主宰”的情景下,学生们就乐于与教师互动起来。因此,“互动”教学方法,不光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四、不断营造师生课堂“互动”氛围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同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
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或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或组织学生举行不同形式的演唱会;或组织学生出版专题音乐墙报、手抄报;或组织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讨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等。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活动,突破了以往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本源性的音乐教育。本源性的音乐教育观认为,音乐和舞蹈、表演、语言等艺术表现形式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是接近于自然土壤和人类机体的,可以让每个人都学会和感受到,非常适合于儿童。在奥尔夫的课堂上,音乐已经不只代表节奏和旋律,而是一种融合了律动、舞蹈甚至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整体。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让儿童迈向音乐的大门。
一、以节奏为基石,注重整体综合性
作为音乐和舞蹈的共同基因,节奏可以独立的表达音乐的意义,通过节奏这个交织点可以通向二者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让二者结合在一起。在基础性的音乐教育中,对于节奏方面展开的训练,其作用是很大的。节奏是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节律密切相连的,它带有很强的直感特征,可以不需要借助任何的器具,通过肢体动作本身就可以表现出来,它会很容易地被学生领会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难度。比如,在上《小雨沙沙沙》这堂课时,我们可以首先以歌词道白的节奏为切入点,因为歌词通常都是合辙押韵的,可以让学生在倾听道白节奏的同时启发他们对于不同节奏类型的创造能力;接着通过使用打击乐器来配出伴奏,让学生调动起自身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其中,这样就会让学生以一种水到渠成的方式进入到旋律中;最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自己来创编一种舞蹈动作,或者是创编出一种打击器乐的伴奏形式,通过这样的综合表演方式来传达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
二、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奥尔夫教学法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的即兴演奏。打击乐器比较容易学,而且和声相对简单,其伴奏中的每个声韵都是一种固定的节奏,因而,它比较适合让低年级的学生来进行即兴演奏,这对于他们的创造性和合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以及创造能力,当听到一首歌曲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依据自身的感受将音乐传达出来,通过运用简单的器乐来进行即兴演奏,即使没有器乐,他们也可以用自身的肢体或者是其他的如筷子、报纸等来进行演奏,从而在音乐中挖掘出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在一般的舞蹈、伴奏、演唱之外,让学生多加练习音乐创作活动,借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练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艺术表现手法和音乐特性的理解。在对音乐创作活动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大胆地去做,不怕出错。可以先从朗读开始,让学生挑选出不同字数的词组,如两字词组、三字词组等,将其作为节奏的原形来进行各种练习,然后可以在其中增加如节拍、音调等方面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器乐教学以打击乐器和口风琴为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将器乐活动贯穿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多声部的音乐活动,通常是以大合奏或者分组合奏居多,注重分组演奏和练习,很少有大齐奏的形式。每个人在其中都可以学会许多演奏技巧,包括常用的伴奏形式和复杂一些的打击器乐的合奏形式,这样的演奏形式对于学生相互的合作及协调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奥尔夫音乐课堂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教学方式。它首先从最为简单的肢体动作开始,然后再到接近肢体的乐器,再之后到口风琴的吹奏,这种方式便于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学习,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此外,由于采用的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学生的每一项练习都是建立在对前一项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的,这就确保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进行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注重游戏性,寓教于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首要的目的就是“育人”,就是说我们要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材中选用的内容要适于孩子学习,最好具有游戏的特点,这样便于学生快乐的学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有很多游戏,这些游戏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注重的不是音乐这个单一的学科,也不是只强调智力素质,而是对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敏感性、空间感、结构感、注意力、平衡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合作协调能力等非智力素质的综合培养。由于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讲解课堂的内容,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一边玩耍一边学习,这样就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也提高了他们对于音乐活动的参与热情。
五、注重本土文化以及学生的主体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的是其中的教学理念,在实际过程中它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是鼓励人们在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将奥尔夫教学理念融汇进去,这实际上带给各国的教育者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我们自身的文化语言甚至是方言等,采用这样的方式会更让人容易接受。此外,在教学中,还要尽可能从学生出发,从小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让他们多了解一些音乐知识,从而将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传承下去。小学音乐课程中有“童谣说唱会”,可以先让学生们多搜集一些童谣,然后让他们自编动作,配合其他的伴奏进行演唱或者朗诵,许多地方童谣还可以用地域性的方言来朗诵,像《螃蟹歌》,如果用四川方言进行朗诵就会非常有特色,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传授一种单纯音乐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开发学生的多种非智力潜能,从而真正实现音乐“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闫凤.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以及教学的建议[J].才智,2013(6).
[2]李安民.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J].儿童音乐,2011(1).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教育;寓教于乐
现今小学音乐教学中,儿童对于音乐的欣赏、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音乐的表现还远远不够,怎样能让儿童对抽象的音乐感兴趣,使儿童潜在的音乐能力得以开发呢?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萌发儿童的创造力,激发儿童原始的人性本能,把儿童学习音乐的能力和心理调整到最佳水平,造就儿童学习各种音乐技巧的最佳状态。最终形成以儿童为主体,老师为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儿童愉悦身心与学习音乐同时进行,二者相得益彰的课堂教学。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原来的模式只是以单纯地教学唱歌为主,教材上也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再加以少量的器乐学习。儿童的学习也是被动的模仿现有的音乐艺术作品,教师则是认真地按照教材大纲,严厉地对待学生,一味地追求着“出成果”。人在音乐方面,先天素质上客观的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样的教学自然会让一些儿童感到一些莫名的压力和排斥感。《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但就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总会让一部分儿童对音乐“敬而远之”,离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甚远,有些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和新的发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前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卡尔•奥尔夫首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建思想是,自古以来,人类的本能欲望中有着强烈的表达思想情感和情绪的冲动,这种冲动会通过音乐、舞蹈、语言、表情等形式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是人类固有的原始本能。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但我们原本传统的音乐教育则把课堂作为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技巧和能力的手段,目的和眼光只是放在如何学会上。《音乐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以审美为核心,教学的时候不要太强调知识点,注重让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参与、体验、探索、感知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开发,其基本的教学原则包括: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教学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几块:1、以与课程相关的游戏为开始进入课堂,这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打开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2、故事导入。把所授课程的内容编绘成故事,或寻找与之关联的故事,其目的是为了让儿童能够充分的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来。3、节奏、旋律练习。从朗诵等活动入手,提取基本节奏、旋律,不断的强化学生对这些基本节奏、旋律的印象。4、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包括反应训练、动作训练、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等。5、联想、想象。以一些特有乐器等手段,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充分的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以手中的乐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不同乐器的组合等方法不断的启迪学生的创造力。6、总结。这是整堂教学的重点,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会把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状态和心理调整到了最佳水平。学生对学习目标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最后的总结会很容易的掌握学习重点。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不会敷衍了事或勉强痛苦的被动接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放下了心理负担和戒备本能唱歌、演奏、舞蹈,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想象力、创造力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情绪。其实,本能的唱歌、演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很好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歌、演奏、舞蹈是符合人的本能天性的。在课堂上,孩子们用蛙鸣筒模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沙锤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是孩子们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会有助于促进和萌发学生们即兴发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知识和能力的最佳状态。当音乐学习成为孩子自身的需要和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等音乐知识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而然的绘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塑造,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它符合我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央音乐学院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中心编著.实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关键词: 音乐快乐教学法 器乐教学 巧用多媒体 创设情境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应从实践角度出发,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在快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从事音乐教学已有多年,一直致力于此项工作的探讨,现撰成此文与同行们探讨。
一、利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我每次都为学生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学生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学生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他们的演奏能力,而且促进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学习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获取更多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向大家介绍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手段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兴趣是否让学生只对当时设计的场景或其他形式感兴趣,而没有关注所要学习的内容呢?那么如何使多媒体这种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它真正的价值呢?结论是:我们只有合理地、有原则性地加以运用,才能发挥其有效性。就是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时,欣赏之前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很激动。似乎感受到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的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地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浮想联翩,将自己与画面、音乐融为一体。
三、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任何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是产生一切创新的基础。所以在音乐课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完一首维吾尔族民歌后,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特点自己编创几个小节的节奏,如2/4(xxxxx|xxxxx)|,然后填上旋律,当一次小作曲家,既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梭探,又是对其潜能的挖掘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又如让学生为歌曲《采茶舞》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我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当一回老师,带领其他学生一起为歌曲出谋划策,比一比哪个组的活动既能体现歌曲的风格又新颖。这样使整个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创新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全面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不同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将给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整堂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学得更轻松惬意。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方式表现音乐。
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教学语言。整堂课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自然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的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使课堂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快乐教育使我们走上了素质教育之路.北京教育.
声势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声势训练中,学生可以锻炼听辩能力。一段音乐作品,通过学生仔细的聆听,就会辨别出不同音乐之间的差异,学生就会根据差异产生多种思维,形成对音乐丰富性的感悟。声势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在声势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音乐做出相关的动作,而动作是形象的训练,动作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音乐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教学难点。音乐是抽象性的体验,学生的记忆能力需要在长期的音乐教学训练中得以实现。声势教学法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感知能力。音乐是律动的节拍,音乐乐感培养来源于天然的体验,更来源于长期的感知能力熏陶。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通过声势教学法来实现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声势教学法因为有动作作为支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容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音乐创造能力。创造力是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声势教学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是明显的,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我国多位著名作曲家对声势教学法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声势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通过节奏模仿,增强音乐辨识能力
音乐教学中设计的专业知识较多,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音乐辨识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音乐辨识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否通过听觉第一时间判断出音乐的基本要素,例如音阶、音符、时值等。声势教学法通过节奏模仿,能够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特性,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节奏模仿,由慢到快的节奏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辨识结果,作出对节奏的基本认知。节奏模仿是声势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步骤,通过节奏模仿学生能够把音乐常识进行简化,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感受。
(二)开展接龙游戏,加强节奏训练
一部音乐作品具有一个主旋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主旋律呢,声势教学就是一个直观的方法。接龙游戏是在模仿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接龙游戏就是通过教师的节奏引导,学生进行连续性的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音乐节奏有了初步的记忆,而且在记忆中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接龙游戏需要教师进行充分引导,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学生有重要反映的时候,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作,通过变换的不同动作,产生更多优质的效果。
(三)注重节奏创作,提高音乐创作能力
声势教学的优势是通过人体的动作进行音乐学习。这种方式尤其时候小学阶段的音乐的教育。孩子们在动作中,能够自主发挥音乐创造能力。例如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其多列》,这首歌曲节奏感强,短小精炼,容易学习,学生通过跟随教师打出节奏,然后就会自主的进行节奏的更新和创作,形成更加崭新的音乐创作。声势教学具有动作的变幻性,同时也具有了创作力的多变性。
(四)采用声势伴奏,强化特色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中最具有特色的方法就是多声部教学方法,而声势教学与多声部教学具有统一性。声势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最原始的音乐感知,加上具有特色的音乐类型,声势教育就会呈现出多种音乐类型共同发展的局面。通过声势伴奏,学生们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是一定音乐素养的积累。通过声势训练学生能够增强身体的协调性,通过多种参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增强合作能力,实现音乐教学从传统转为现代,从单一性转为多样性。
三、结语
幼儿音乐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音乐对于人一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幼儿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美好的音乐与幼儿纯真的心灵是相通的。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教育的目标和理念上有了突破性的转变,提出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这样的目标定位,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
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折射出幼师音教法中教学内容、教育理念等方面的不足。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学校,相关专业课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来更好地指导幼师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以及掌握音乐教育技能。促使他们在将来岗位上更好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基于反思和研究,从教材入手进行改革,能对提升幼儿音乐教学法教学有效性起到重要作用。幼儿音乐教学法教学的改革路径具体操作策略如下:
一、着眼于幼儿音乐教育实际,调整现行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幼师学生实际状况制定教学计划,通过对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的考察,重新确立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教材标准,力求使音乐教学法的教材与实际需求相契合。
1.是将音乐教学法教材的讲解重点放在幼儿音乐教学方法方面。例如,突出对幼儿园小、中、大班的音乐教学设计及方法的讲解,让幼师学生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适合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学习音乐的不同侧重点,使幼师学生能习得更多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以更好地实现与未来工作岗位的顺利对接。
2.是将音乐游戏融入到各个章节之中。因为幼儿音乐教育最好是在游戏化的方式中进行。应该将音乐游戏化贯穿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更易于为幼儿所接受。同时,应增加指导幼师学生学会结合多个学科开展音乐活动,以更好地实施艺术整合课程。
3.是在教材中增加一些实用性教学内容。例如,增加音乐教育活动(包括唱歌、舞蹈、音乐游戏、音乐欣赏、节奏乐等教学类型)的优秀案例,并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及音乐感知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编排。通过不同年龄段范例的学习,促使幼师学生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总目标以及小、中、大班幼儿音乐教育的分目标,更好地针对不同年龄幼儿开展音乐教学。还可以增加介绍世界各种先进幼儿音乐教学法及其教育理念的章节内容,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强调进行创造性吸收与借鉴。
4.是在教材中单独设立关于幼儿音乐教育总目标和各年龄分目标的学习,使幼师学生充分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总目标。这不仅决定着幼儿音乐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科学性,也决定着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并最终决定着幼儿的发展。
二、着眼于幼师学生实际,调整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
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决定着幼儿的发展。首先,要让“准幼儿教师”——幼师学生明确幼儿音乐教育是以促进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明确幼儿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舞蹈家,而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次,应指导幼师学生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和探索具体的音乐教学方法,为理论联系实际搭起桥梁。第三,引导幼师学生成为一名有正确教育观、儿童观的幼儿教师,做到真正相信、尊重、理解、激励每个幼儿,为每个幼儿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以音乐影响幼儿的精神世界。同时.指导幼师学生掌握各年龄段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及发展需要.学会根据幼儿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制定出各年龄的分目标乃至具体的音乐活动目标。
2.培养学生的试教能力
幼师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体现在扎实的专业知识、教案的设计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课堂的驾驭能力等方面。让幼师学生有意识地探索幼儿年龄特点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得以体现,如何根据幼儿的学法来考虑最佳音乐教学方法等。教师可创设模拟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微型课堂,加强对幼师学生在上述方面的训练。同时,教师还要认真细致地指导幼师学生进行试讲,提供更多的模拟教学训练机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多样,为幼师学生将来的执教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幼儿为主体组织音乐活动,引导幼儿积极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
教师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幼儿的感受和体验上,从生活中寻找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和游戏化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始走进音乐,并丰富音乐教育的形式,如与故事相结合,或通过随着音乐做动作等形式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充分建立自信。另外,我们应鼓励幼儿自己创作,幼儿创作的东西必定是稚拙的,带有孩子气的,那才是幼儿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然后加以点拨,使幼儿在过程中不断提高,保护幼儿积极性,逐渐让幼儿从不像样趋向像样,从不成熟到成熟,真正体现幼儿在学习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四、积极借鉴西方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并结合本国本园具体实情
当前,我们国家引进了世界上很多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比如,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强调感受和表达,而非知识和技能;柯达依教学法倡导以歌唱为主的灵活多样的音乐教育以及强调用最符合儿童特性的民族音乐、童谣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育中;达尔克罗兹方法论主要包括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的音乐活动以及铃木的早期音乐教学法等。这些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也并非全部都适合中国的幼儿园,我们要挑出一些,适合本国本地区本幼儿园,甚至本班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好地利用这些国外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优势为我们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所服务。
五、在评价中重视整体性
在音乐活动评价时,教师不能只重视幼儿是否掌握了技能,如是否会唱所教歌曲,节奏打的整不整齐,舞蹈动作是否记住等,而应该将幼儿从事音乐活动的情感因素、探索与创造能力等作为评价的重点,还要研究如何让幼儿学会学习的方法。同时,音乐教育要特别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将每个幼儿都看成是有着自己成长和发展方式、速度的个体,不能做统一划分和硬性要求,要为幼儿在音乐学习方面提供自由、民主、宽松的环境。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音乐人才,也不在于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唱跳跳,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在音乐活动中满足幼儿话动与交往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美化和丰富幼儿的心灵,让音乐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让幼儿的生活充满音乐,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终身需要,最终达到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一、互动教学法的内涵
互动教学法的实质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互动教学法中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互动,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除了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外,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那么,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互动式教学方法究竟具有哪些特征呢?事实上,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互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往往强调的是平等、民主、和谐,这显然与传统的师生关系有着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互动教学法以交流、对话为主要形式希望通过这种交流对话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营造互动的氛围
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一个教一个学,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绝对的权威,一旦学生提出了与教师不相符的观点、想法,教师就会习惯性地认为这个学生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殊不知,这种做法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的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倘若教师思想守旧,始终维系着过去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言堂”,让学生在巨大的压力下学习,那么学生将很难与教师产生互动,从而使得整个教学工作变成教师“独角戏”。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教师一定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下敢于各抒己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互动教学。当然,在营造轻松和谐有利于互动的课堂环境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不陷入到一些误区中来。例如有些年轻的教师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总希望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形成良好的互动,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方法的不科学或是缺乏必要的经验.很多教师在上课时简单地把“放羊式”教学方法当成了互动教学法,从而失去了对于课堂的掌控,整个教学活动显得既没有秩序又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营造良好互动氛围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于整个课堂的掌控.要明白活泼的课堂气氛并不等同于混乱的气氛。教师一定要努力使整个课堂既有序又轻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采取互动的教学方法
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分为几种互动形式.一种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另一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进行师生互动的时候,要注意师生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各种音乐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将自己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才能够使得教师及时掌握教学状况,对教学节奏进行及时的调整。倘若教师在上课时不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就会让学生陷入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这种被动的状态下.学生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发挥,尤其是像音乐这样的学科。由于非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参加音乐考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采取一些灌输式的呆板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就会放弃音乐学科的学习。这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教师能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工作中把学生这些积极性激发出来。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除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外.在学生之间也需要一定的互动,而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多的是体现在合作学习的形式之下。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同时还能够在合作的氛围下形成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踏入社会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创造力是音乐发 展的一个源泉。为此,我们在开展音乐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想培养学生的 创造性,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为只有在主动的情况下,在积极性的驱使下.创造能力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丰富音乐教学形式,不要让教学活动只是单纯地局限在教师教、学生学的讲授式教学上,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进行一些形体表演、小品表演。教师可以开设一些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对于各种音乐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从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转而体味到音乐课的生动有趣,这自然很容易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而一旦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创造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
一、情境体验音乐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体验音乐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依据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语言、实物、道具、表演等手段,精心创设音乐情境,师幼在特定的情境中自主参与、自我体验、尽情表现的音乐实践活动。它以音乐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发展为目标。
“情境”在教学中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幼儿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将音乐教育内容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之中,所设的情境一方面要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并为幼儿所熟悉;另一方面要生动形象,具有童话、拟人、游戏的色彩。
“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强调幼儿的亲身经历。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因而幼儿只有通过直接体验,才能更好地萌发他们美的情感体验。
二、情境体验音乐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中国民族文化的“意境说”。意境说的主要特点为:真、情、思、美。真――“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强调以境入情;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体现情随境生;思――“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主张意境深化与开拓;美――“思与境谐”“情与境会”,展现意境相容。这四点正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它蕴含着美学、心理学、创造学最古朴的原理。
2.《纲要》精神。《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显而易见,《纲要》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创设适宜的游戏情境,满足幼儿“情感”“体验”“感受”“创造”的需要,寓教于乐,让幼儿在充分体验中主动学习。
3.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音乐的兴趣感受是直觉的,易受环境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一张图片、一段表演、一个故事、一场游戏往往能成为幼儿具体形象的教育资源,让幼儿身临其境。
三、情境体验音乐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设境”。即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体验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以快乐的心情初步感受音乐。音乐活动中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表演情境的创设。即教师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幼儿引入到有趣的意境之中,幼儿在欣赏和观看教师表演的过程中主动感受音乐。
2.生活场景的创设。即将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入到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在再现的生活场景中理解音乐。
3.游戏情境的创设。即以幼儿为主体,借助于情境化的语言创设一个富有趣味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玩耍中快乐体验音乐。
4.语言情境的创设。即教师借助情境化的丰富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感知音乐。
第二步“体验”。即以情境作为载体,调动幼儿眼、耳、脑、手、脚等感官的参与,帮助幼儿去形象地感知、理解、体验音乐作品,以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四种体验学习的方法:
1.实境观察。即让幼儿通过观察周围的人或物,尝试自己去解决音乐中的具体问题。教师也可借助图片或多媒体提供虚拟的实境让幼儿观察。
2.情感迁移。即用形象的情境引导幼儿将情感经验迁移到要模仿的内容上,以帮助幼儿深入地感知音乐作品。
3.实践尝试。即让幼儿在宽松、激励、欣赏的氛围中,根据音乐形象尝试着做一做、演一演、比一比。
4.语言暗示。即借助具体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比较枯燥、抽象的音乐内容。
第三步“表现”。 这是音乐情境体验法的核心部分,主要是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快乐创造、尽情展示、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