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伦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老年护理伦理学的定义
老年护理伦理学是在伦理学、老年护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社会学深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以上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与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一般来讲,老年护理伦理学是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护理学、社会学的方法,对老年护理保健中的道德问题进行伦理探讨,揭示老年护理的内在道德意义,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和规范等来指导老年护理实践,并提出解决方案。简言之,老年护理伦理学就是一门探讨老年护理伦理问题及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以提高生命质量和追求完善的生命为道德目标,是对老年护理社会现象的伦理反思和升华。由于老年护理与生理、心理、精神、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老年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的领域宽广,它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涵盖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既有宏观研究又有微观研究。
(二)老年护理伦理学的特质
1、交叉性。老年护理伦理学作为探讨老年护理伦理问题及规律的新兴学科,它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既是老年学中的护理伦理问题研究,又是伦理学中的老年护理问题研究,还是护理学中的老年伦理问题研究等;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它综合运用伦理学、护理学、老年学、人口学等学科方法,既有老年护理道德原则、规范等理论研究,又有老年护理伦理的实践研究等。
2、价值性。老年护理伦理学是一门特殊的价值科学,它通过研究老年护理行为的道德价值问题,超越“实然”,探求“应然”,揭示“必然之理”,提供价值指向,发挥其特有的激励、整合功能,因此,它是功利价值与精神价值、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它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互尊互爱,倡导“爱老之心,尊老之德,用老之能,容老之量,护老之氛”,实现“老有所养,养有所护,护有所爱;老人幸福,家庭温馨,社会和谐”的价值总目标。具体来说,有以下价值目标:关爱之意——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全社会要形成对老年人的关爱之意、护老之情;呵护之心——老年人属于特殊群体’身体、心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应举全社会之力给予其以呵护之心;孝道之德——弘扬中华民族的爱老敬老优秀传统伦理道德,护理之风——老年人人数多、疾病多,需要在医院、护理院、社区医疗中心、家庭病床给予精心护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护理风气;互爱之情——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老少之间和睦相处,低龄老人护理高龄老人,老年人之间相互照料,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志愿之善——青年志愿者要经常深人社区、敬老院看望老人、慰藉老人、服务老人、护理老人,使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制度化、人性化。
3、实践性。老年护理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具备了伦理学共有的学科属性,因此,它还是一门特殊的实践科学。它立足于现实的老年护理现象,以一种“实践——精神”的方式去把握“实然之象”,建构“当然之则”,强调由知、情、意向行的转化,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重在研究老年护理伦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科学的道德实践的运行机制,倡导“爱老之心、尊老之德、用老之能、容老之量、护老之氛”,形成爱老护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现实成效。
二、老年护理伦理学的研究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老龄化社会来临的当代,加强老龄工作’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尤为重要。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今天,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比较容易满足,而精神慰籍与身心护理则相对缺失。因此,对老年人护理伦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建立一门新兴的应用性的老年护理伦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从理论上讲,本研究把社会学中的人口学、医学中的护理学、哲学中的伦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社会学进行交叉研究,构建一门新的应用交叉学科理论框架,为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的关心与爱护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提供理论借鉴,为帮助、支持、关爱、护理好老年人,使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提供理论指导。
从实践上讲,人人需要健康,人人又离不开护理和帮助。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今天,护理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护理范围不断拓展,护理空间不断外延,护理内容不断丰富,逐步从医院走向社会,从家庭走向社区,从医治疾病走向预防保健,从救f生命到注重生命质量,从狭义的护理概念走向更加广泛、多视角的护理新概念。而目前中国已进人老龄化社会,它给国家、社会、家庭和老年人都带来严重影响和挑战。可见,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将是一个老龄化的时代,人口老龄化问题远已超出了单纯的人口学领域。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依靠经济发展所能的,更多应通过伦理关怀来助,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需要一种文化和伦理精神来唤醒我们的爱心。因此,关注老年护理伦理问题,给予更多的伦理关怀,更好的尊老、爱老、护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老年护理伦理学的研究依据
(一)现实依据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从现在到2030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非常关键。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51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平均1/4左右的时间由于体弱多病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护理。与此同时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出现了许多“四二一”家庭,即夫妻双方上要照顾4位老人,中要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下要照料1个孩子,加之一些地方家庭“空巢”化现象十分突出以及一些其他原因,目前老有所养存在许多弊端:厚葬薄养依然有较大市场;重物质供养轻人文关怀较为普遍;中国传统养儿防老遇到严重挑战,对老年人边缘化、淡化甚至抛弃老人等陋习渐行渐近,因此,解决老有所养、养有所护的问题,已成为一个关系广大家庭、牵动着学术界、社会神经的敏感话题。
(二)理论依据
首先,根据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老年人虽已退出社会主要舞台,但仍需要延续生命质量和提高完善生活质量,需要国家、社会、家庭给予更多的关爱之心,护老之情,使老年人长寿、健康、快乐、幸福度过晚年。其次,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今天,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我们应传承延续“尊亲、敬亲、养亲”的传统内涵并进一步发掘’以现代方式加以弘扬和推广,通过老年护理伦理的研究,找到传统孝文化与现代伦理的交接点,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焕发青春。再次,根据道义论的观点,人是目的,作为社会人要履行一定的道德义务,承担一定道德责任,而且通过内在理性自律而不是功利目的,它的动机具有纯洁性和至善性。老年人是家庭、社会、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年人的晚年更需要体面尊严,因此,家庭成员乃之全体社会成员应承担老年护理的道义责任,培育良好的动机和行为。最后,根据美德论的观点,人应加强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全体社会成员要锤炼仁慈、耐心、宽容等德性,真诚关心与关注老年护理。对老年人及老年患者,要多一份尊重与理解,多一份关心与帮助,多一份同情心和耐心。
四、老年护理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社区老年护理伦理。开展社区服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标志。社区老年护理伦理,是建立在区域卫生规划的基础上,由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病人为重点,对社区群体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的、连续的、便捷的健康服务护理。社区护理是促进与维护人民健康的一种全科和完整的业务工作,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快捷、经济、优质的医疗卫生护理服务,它的服务对象逐步从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乃至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工作内容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扩大到预防保健和提高人群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上。开展社区护理,关爱老年群体,有利于促进护理学向生物11、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促进护理学向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二)家庭老年护理伦理。随着我国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由疾病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转变,护理范围不断扩大和延伸,已经由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对象由病人转向康复人群,护理工作任务已向预防、保健、康复、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以促进身心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为主要目标进行工作。家庭护理是社区护理的体现,搞好家庭护理,关爱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接近4亿,这给养老、护老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充分发挥社区养老和卫生服务功能的同时,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护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家庭环境中生活,家庭养老仍然是人们首选的养老方式。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体衰、行动不便,慢性病增多,一旦生病去医院求医,看病难、看病贵,很不方便,既不经济,又不实用。因此,社会对家庭为单位的综合性保健需求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开展家庭护理,对老年人来说,环境熟悉,心理没有压力,多一份伦理关怀,既经济,又方便,又实惠,为疾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舒适的家庭环境。
(三)隔代护理伦理。隔代护理的实质就是“隔代养老”。“隔代养老”是父辈们离爷爷一代人先过世,而爷爷一代人还存在,孙子在父辈都不在人世的情况下有为爷爷养老的责任。“隔代养老”的条件是,三代人中,中间的第二代人(男子)都不在人世了,那么由所有的孙子承担起养老的义务。而国家一系列涉及老年人的政策措施都是对这个共识的再解释和认可的,如“五保户”的国家保障对象是无儿子的老人,有儿子的老人享受不了国家政策的保护。这种情况表明,一方面,说明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已经充分认可了中国农民这样一种“生育与养老”的传统观念,把农民的观念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另一方面,农民对国家“五保”政策的偏爱性并没有任何异议,这说明在农民观念中有儿子与没有儿子的养老保障是不同的,因为条件不同,所以保障的主体和机制也不同。作为孙辈来担负起“隔代养老”的责任,不能怕麻烦,更不能嫌弃责怨,要给好态度,要给好脸色,要多一份关爱,像父辈在世那样,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和爱护。这是晚辈应尽的家庭责任,也是晚辈的道德良心所在。
(四)老年相互护理伦理。人与人之间,就应该相互理解,互相帮助。人一旦步人老年以后,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与青壮年完全不同的情况,这叫老化现象。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行动不便,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这时最迫切希望有人照顾,尤其得到子女的亲自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老人感到有所依靠。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到了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富裕还是不富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也在延长,长寿老年人会逐渐增多,老年人退休后,要愉快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就要结识新朋友,心里有话能给人说,常言说得好,同龄相嬉,乐而忘老,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融人社会,学会交友’通过交友,促膝谈心、交流思想’排优解难,得到真正的友谊和真诚的关心,从而愉悦心境,享受莫大的快乐。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丧偶后生活寂寞,心理表现无助,有很强的找个伴的愿望,希望有人照顾。老年人再婚有利于他们的心身健康,做子女的应尊重老年人再婚的权利,并予以理解和支持。中老年人联合在一起,互相帮助,相互关照。这些都是老年人相互帮助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的自助行为,应予提倡,更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住老年公寓,这里让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行动方便的老人帮助行动不方便的老人,身体好的老人帮助身体衰弱的老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亲密无间,团结和睦,共享晚年幸福美好生活。
(五)老年营养护理伦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长寿”是老人追求的人生目的和伦理价值,既要长寿,还要健康。搞好老人营养护理,是延缓衰老,增进健康,达到长寿的目的。因为,人到老年时期,身体的机体逐步衰老退化,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因此,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需要,调控各种营养的供给,以满足老人的身体营养需要。搞好老年营养护理,一般应注意几点:(1)降低膳食总热量,原则是热量的摄人与消耗维持平衡;(2)适当补充蛋白质;(3)减少脂肪摄入;(4)要注意增加铁、钙、硒等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的摄人;(5)每天应供给适量膳食纤维含量;(6)要遵循“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的原则。我国古代早就主张“衣食同源”,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治疗”经验。总之,营养护理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是维持、恢复、促进健康的基本手段。饮食与营养对老年人来说,既是一种物质需求,还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家人和亲友与老人同桌就餐,既增强了亲情感,更体现了晚辈对老人的慈爱之心,关爱之意。
(六)老年临床护理伦理。人到老年,身体总是有些毛病,这就需要重视。小病在家治疗,可以体会家庭温暖;大病要到医院治疗,体验临床护理。在发达国家,在养老、安老、护老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程度比较高,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建立老年医院问题,如老年病科、老年病医院、老年病医疗中心等,这些医疗机构的设立,为老年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社会化服务等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种老年管理机构、老年医疗保健机构相继建立,有的省、市还设立了老年医院,如上海市的静安老年医院,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在养老、护老的社会化服务程度上还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要从态度上重视老年患者,做到态度热情、诚恳,才能取得老年患者的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及家属要耐心向老人解释,放下包袱,积极配合,安心养病。同时对老年患者的称谓一定要得当,要多关心问候,加强沟通’取得信赖,对每个护理措施要讲清目的,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在给老年患者治疗和护理时,往往要有耐心、同情心,这样患者就比较好地接受治疗。所以医务人员要加强医德修养,体谅患者疾苦,充分理解、谅解老年患者。在临床护理上,对老年患者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整体护理,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人间真爱的体现,也是对老年人多一份关心、照料的伦理要求。
(七)老年自我护理伦理。自我护理的实质就是自我保健,俗话说自己的身体自己照顾。自我护理,就是人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而进行的各种自我保护的措施及活动。简而言之就是说“个人健康,自己保护”。这是一种非职业性的医疗保健活动,包括自我诊断、自我治疗、自我护理、自我用药、自我预防和自我康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曾经预计,自我保健要占整个卫生保健活动的50%-60%。因此,这就需要老年人理解社会,关爱家庭,体谅晚辈,树立自强、自立、自尊、自护的保健意识。现在,有的老年人自我护理意识不强,认为多吃补品就会身体健康,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要健康,就自己的身体状况,力所能及参加一些劳动或体育运动,在生活方式上有规律,有节奏;在饮食上有控制、有调节;在身体锻炼上有选择,要适度;在娱乐活动时间上有限制,下棋、打牌、玩麻将时间不要过长,更不能通育达旦,以免伤身体。总之,老年人有自我护理意识,就会科学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作息时间,通过参加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体育锻炼,适当劳动,控制饮食,生活有规律,就能充实生活,丰富人生,减缓心理压力,延缓衰老,由被动接受卫生保健服务变为主动地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真正使自己成为自己健康的责任者、护理者和主宰者。这样就能幸福愉快地生活,享受社会和家庭的温暖和慈爱。
(八)老年保健护理伦理。老年保健事业是以维持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为老年人提供疾病的预防、治疗、功能锻炼等综合,同时,又是促进老年保健和老年福利发展的事业,搞好老年保健工作,对于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晚年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年保健最初起源于英国,近年来,经济发达国家为老年人不断扩大保健设施及福利设施,如老人公寓、老人院、日间护理中心、老人社会活动站、老人曰托所和老人日托门诊等。我国政府对老年工作十分关注和重视,全国成立了中国老龄问题委员会,建立了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等多种研究机构,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老年护理学等应运而生,老年保健的观念在社会开始形成。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正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健事业和模式。国家将老年医疗保健纳人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工作任务之中,各地相继建立敬老院、养老院、福利院、光荣院、老年公寓、老年医院、托老所等,为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优质服务。在这里,要遵循老年保健护理道德准则:尊老爱老,扶病解困,要始终贯穿着诚心、爱心、细心的原则’尊重并体谅老人’理解老人,和善相待,真诚相处,尊重人格,使老人感到有安全感、舒适感、信任感和幸福感。
一、大纲、重难点和考核要求
1.《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一些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对不同护理服务方式和不同病人护理的道德要求,同时辅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学习,加深对某个领域的深入理解。
2.《护理伦理学》的重点、难点章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护理关系、第三章——护理道德范畴与护理道德规范、第四章——护患双方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第六章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第八、九章——护理伦理实践各论、第十一章——护理道德之实现——教育、修养与评价。次重点、难点章为第五章——护患沟通伦理、第七章——护理伦理实践总论和第十章——生物医学新进展和伦理问题。
3.这门课程大纲有四个能力层次。(1)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定义、公理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领会: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等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它与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做出正确的表达和解释。(3)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大纲中各部分的少数几个知识点解决简单的问题。(4)综合运用: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和定理在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多个知识点分析、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即识记——能够指出是什么;领会——要回答为什么;运用——要求回答干什么和怎么做。
4.本教材共有11章的内容,每一章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1)学习目的和要求;(2)课程内容;(3)考核知识点;(4)考核要求。考核要求是三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每一章的教学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的要求识记、领会和简单应用,该记该背的点必须完成。采用抽查提问方式落实知识点。每一课结束,针对本章的习题练习必须做,独立完成。从第一课开始到第十一课结束坚持做练习题。
二、历年真题分析及应对方法
教师仔细学习护理伦理学历年真题,历年真题涉及的题型及所占分值: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多项选择题5题10分;填空题有20个空20分;名词解释有5个15分;简答题4题20分,论述题1题15分。
1.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采用多做练习题的方法,多练自然会做,每一章上完后,就完成本章选择题。填空题考点分布散,没有规律,但又有规律,填空题占20分,有20个空,一空一分,一个空填补出来,这样一分一分的丢分,一般以往考过的不考,重复率也不高,因此把填空题的点勾在课本上,把要填的字落实下来,给学生熟知,关起书来做试卷上的填空题,不会做的记下来,第二天再记,记住后再做试卷上的填空题,按此来做的学生每章填空题就是以后要战胜遗忘了。
2.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有67个。有的章节多,第一、二、三、四、六、十一章多,第五、七、八、九、十章少,重点挑出难记的、基本的、在真题中出现的让学生记下来。
3.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有五题,占25分,论述题一题占15分,两者集中在第七、八、九、十、十一章,而七、八、九这三章最多、最容易混淆,三章有28道题是最难的难题,要求重点背,全部背会,采用班级分成12个或13个小组方式,每组由6个成员组成,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老师抽查小组长或各小组成员。第一章有3题,要记的内容多,重点章节;第二章5题,容易些;第三章3题,第四章3题,第五章有4题,考核的点多;第六章有5题,必考的章节内容;第十章有1题,第十一章有4题,重点章节。容易混淆的题列出来,放在一起背,比如:第七章基础护理的特点、专科护理的特点、整体护理的特点这三题容易混在一起,就用比较的方法记忆。又如:老年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肿瘤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ICU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也容易混淆,这三道题放在一起记忆,效果比较好。不容易忘记,记得牢。少数同学不能按要求全背的,就留到假期完成,当作假期作业,新课按教学进度进行。
4.论述题有1题,占15分。最近几次的全国自学考试最后的论述题换成了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属于考核要求中的最高要求,应用课本上的护理伦理学几个不是一个知识原理分析回答几个问题。灵活性最大,每个案例重复率是零,难度最大。从2008年开始,历年真题论述题出现过9次,案例分析题出现7次。案例分析题要考的概率比较大,我们的大部分学生运用能力相对弱,能灵活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的学生太少。3次的案例分析不在教材上,4次案例分析是在教材上,那么就要求学生把书上的9个案例弄明白,我们学校学生的情况就如此,98%学生要拿到案例分析的这15分希望渺茫。所以案例分析题放弃,2015年10月的全国考躲过一劫。我们把考试的重点放在论述题上。
此外,教学一轮结束,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复习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时间足可以安排3次,到全国统考这个期间,大量做考试的真题,让不同考生自己查找知识的漏洞,及时补上,自己根据漏洞选做不同的题型,为过关做好充足准备。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昆明医科大学2010级护理专业3个大专班共160人同时开展基础护理实课,每个班5位老师进行分组带教,每位老师带教10~12人。共计24次实验课。
1.2方法
(1)在每次基础护理实践课开课前组织带教老师进行相关的护理伦理学问题学习讨论,提出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法。对护生则要求提前复习护理伦理学知识,并针对不同的实验课也要找出相关伦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写成书面材料交给带教教师。每次实验课前对1~2名护生提问或鼓励其主动陈述本次实验课所涉及的护理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法,教师根据护生的回答给予指导纠正。课后组织教师进行总结讨论,并学习及讨论下一次实验课的护理伦理问题,作好记录。
(2)设计及发放问卷调查表给护生,问卷内容包括护生基本情况、护生上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之前对护理专业与伦理学的认识及对实验带教教师的评价三部分,共计28个问题。收回后进行统计,以检验教学效果。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60份,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2.1护生对带教教师综合素质评价
115人(71.9%)认为目前护理带教教师需要提高护理操作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护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103人(64.4%)认为目前护理带教教师需要提高护理基础知识,更有利于促进护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131人(81.9%)认为目前护理带教教师需要提高伦理学知识,更有利于促进护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可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带教教师护理伦理学知识水平及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将护理伦理学知识结合到基础护理操作中十分重要。
2.2护生实践课前、课后对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基础护理操作中的认识
上实验课之前与之后对回答问题“是否应把伦理学知识与护理操作结合起来”的情况作了卡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实践课前、后对是否应把“护理伦理学知识和护理操作结合起来”卡方检验结果。
上实践课 有必要结合 无必要结合 合计
前 147(91.9%) 13(8.1%) 160
后 157(98.1%) 3(1.9%) 160
合计 304 16 320
注:X2=6.5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上表可以确定护生在进行护理学基础实践的过程中将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强化了护理伦理学知识,又使护生学会正确使用伦理学知识;强化了护生的道德观念,使护生能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3结语
(1)护理学基础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护理工作中运用最广泛的护理技术,每一个专科护理都必须在基础护理操作的技术支撑下才能完成。护理伦理课主要是在教室里的课堂上完成,尽管目前许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护理伦理课教学质量,但始终未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我们利用护生在校的基础护理实践课将护理伦理学知识合理渗透到基础护理实践中,改变护生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增强了护生对护理伦理学的理解和应用,使护理伦理学知识与护理学基础实践相互促进。
(2)真正实施护理伦理学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趋势,而且对护理学理论、护理实践和科研也要十分熟悉[2]。在带教过程中,也暴露了我们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操作能力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 丛亚丽.护理伦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
摘要:目的:探讨多种教学方法对护生《护理伦理学》学习兴趣的影响。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辩论赛和社会实践等,自行设计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对09级15个班700余名学生调查。结果:学生对于《护理伦理学》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护理 学生 护理伦理学 学习兴趣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和方法[1],对一名合格护生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护理伦理学》属人文学科,与专业课程如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相比,护生一点也不重视。另外学生对伦理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伦理学就是给她们讲道理、“洗脑”的一门课程,很难提起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让她们主动的学、快乐的学,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1.教学方法
《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若采用传统的说教、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本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09级15个高职班700余名护生进行授课,重新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1.1案例分析
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列举发生在我们身边、贴切的案例,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来分析案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护理伦理学理论基础这一章节时,例举了大量的鲜活的事例,如湖南靖州的“医院出动救护车讨价还价误时,男孩转诊途中死亡”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天价医疗费”,同学们被案例的情景深深吸引,并初步具备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1.2视频播放
视频教学可以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直观化、具体化和简单化,使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历来都深受同学的追捧。在护理伦理决策这一章节时,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永不放弃》第九集--某银行被抢劫,四个伤者被抬进医院,医院只有3套监护设备。首先得到救治的人是其中伤势最重的,但他是一名罪犯;而那个伤势最轻的人被排在最后,他却是一名正局级的国家干部,这时我们医护工作者应该如何决定?会如何决定?一晚期肺癌的老太太要求医务工作者对她自己说明病情的真实情况,这时又该怎么办?这一连串的令人纠结的问题,深深的揪着同学们的心,仿佛自己置身其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领悟伦理学的真谛。
1.3开展辩论赛
对相关伦理难题,组织辩论赛,如安乐死是否该在我国合法化。首先摸查同学对此问题的观点,鼓励两组同学派出代表进行公开辩论,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观点。辩论中老师充当主持人的身份,辩论双方有理有据、振振有词、辩论激烈。辩论结束时老师做一简短点评,然后让同学们观看深圳卫视22度观察—安乐死是文明还是谋杀?,最后老师再做一总结。
1.4组织社会实践
临终关怀这个话题,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历觉得很陌生,不知道都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通过播放北京松堂医院—中国成立的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创始人李伟院长工作20多年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同学们对临终关怀这项事业有了视觉上的了解。为了让同学们切身体会临终关怀,学校组织全系老师分别带领同学去抚州市各个层次的福利中心和养老中心参观,帮老人家梳头发、剪指甲、量血压、按摩和聊天等,同学们觉得很有意义,有了直接的感受。
2.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制调查表,集中发放问卷表,15个班级同学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调查问卷包括对课程感兴趣程度、开设这门课的收获及有何意见及建议等问题,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1感兴趣程度比较
将上课前和上课后对《护理伦理学》的感兴趣程度,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进行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t=4.256,p<0.05),课程结束时同学对《护理伦理学》更感兴趣了。
2.2其他教学评价
89.1%的同学认为课程结束后非常有收获或有收获,60.0%认为应适当增加课时,50.8%认为授课时应适当多增加案例,90.7%认为视频教学非常好,可增加,34.5%建议可提前开设本门课程。
3.讨论
3.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
编辑整理本文。
加亲和力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什么东西推动学生去追求高尚的美德?是教师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由此可见,教师的道德素养对伦理学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学生临床技能的同时,需提高自身素质,增加亲和力,学生就会把对老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
3.2加强案例教学,适当增加视频教学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点名或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各抒己见,在总结完学生的看法和观点后,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给出参考意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增加护理伦理讲授的具体内容
目前《护理伦理学》教材的内容大多讲的是护理道德的历史发展概况、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等,对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如器官移植、脑死亡、人工授精、流产等欠缺,这些是同学感兴趣的内容,而且也是同学今后在临床实习或工作会遇到的问题,应适当增加,使护生在对待即将面临的临床实习或工作中不会感到迷茫。
3.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自由发挥和积极思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老师过于严格,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发言或不敢发言,形成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差;如果过于松散,课堂秩序差,教学效果也不好,充分发挥案例分析和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和谐互动的环境中学知识。
4.小结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辩论赛和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提高了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对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护理伦理学;教学效果
1 研究目的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和方法,对一名合格护士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英国,护士接受的职业伦理教育甚至比医生还多。但是由于护生对伦理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伦理学就是给她们讲道理、“洗脑”的一门课程。与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相比,护生一点也不重视。本教研组探讨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视频播放、开展辩论赛和组织社会实践等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课堂教学实践有限,案例呈现的数量和视频播放的频率受到限制,而且和老师的沟通、交流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制约,制约了教学效果。鉴于此,我们想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护理伦理学中的应用,期望能在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中取得有益成果,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以适应临床工作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此模式的教学,能够推动护理伦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将我校2010级护理学专业的54名本科生设为对照组(传统教学组),2011级护理学专业的54名本科生设为实验组(网络辅助教学组)。2组学生年龄、性别、入校成绩、文化课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2组学生均于入校后的第3学期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采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杜慧群主编的《护理伦理学》第2版为教材。
2.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总学时20,理论课18,实践课2,以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按同样教学计划进行,但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20%学时即8学时用于网络教学,即教师根据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和教学目的,给出一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程度,决定学习方式,教师全程答疑,下课前教师再利用10分钟时间对问题进行回答和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另外学生课后还可以随时登陆校园网中的护理伦理学教学网站进行学习。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2种形式,评价教学效果。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考试成绩用 表示,两组成绩比较用t检验,百分比之间比较用x2检验,以p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教学法学生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3.2 两种教学法学生闭卷考试结果
由表1可以得知,两组学生两种教学方法学习《护理伦理学》的兴趣无明显差异,和之前本教研组的研究结果印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1]。
通过表2和表3我们可以了解到,实验组在学习《护理伦理学》收获和对教学进度的适应能力方面,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网络辅助教学组学生闭卷考试成绩,由表4可以看出,和传统教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网络辅助教学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高效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不言而喻。网络教学平台,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构建,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2]。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上传大量的临床真实案例、热点新闻链接、视频以及兄弟院校的精品课程等资料,极大的充实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教学素材,弥补传统教学信息量传递不足,加大了学生学习的收获。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师信息、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留言板等,教师可以在线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学生可以在线递交作业,为师生提供了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互动,提高了学生对教学进度的适应能力,及时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网络教学平台与精品课程平台不同的是,它所包括的教学资源内容更加广泛、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更频繁,教学管理功能更为强大。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改革实践,师生双方均有收获。学生的学习成绩稳定,得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大幅提高。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本教研组将继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许建丰.浅谈如何提高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J].健康必读,2011(9):114-115.
[2] 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过去实行的功能制护理,以任务为中心,把护理工作简单地划分为系列各不相关的任务。护士只是被动、机械地完成眼前的任务,很少考虑患者的个体需要,失去了系统地照顾患者、相互交流的机会。这种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现代临床护理应以病人为中心,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满足其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的需要,成为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整体护理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对患者的认识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偏重于躯体因素同时转向患者的心理创伤和反应,由着眼于生物学因素分析转向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1]。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研究表明,现代造成大量死亡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都是多因素致病,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病程的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心理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2]。
1现代医学模式对心理护理的要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现代疾病是综合多因素致病,要对上述三轴系统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这四大因素。要求护理工作者:(1)计划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2)心理护理,调节患者的社会角色(重视患者同医护人员的关系,不应存在求和被求的关系),稳定患者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反应,调节其情绪变化,帮助患者增强适应能力[3]。
2心理护理的原则
心理护理内容较多,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遵循一定原则[2]。(1)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整体性。对患者进行躯体护理,以减轻新的情绪反应,心理护理以减轻情绪对身体的作用,阻断情绪恶化加重躯体反应的恶性循环,建立心身良性循环能达到心身协调。(2)心理护理目标的个性化。同一类疾病,患者都有某些相似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但是,作为某个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各异及遗传素质不同,其个性特点亦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应激反应就发生了特殊性变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计划的心理护理。(3)实施中解决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心理护理工作中,首先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视其为患者最主要的问题。由于在现代疾病中(多为慢性病),多数目前还未寻找出特异的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就产生悲观消极、甚至厌世的心理活动,从而形成心理-病症加重-心理的恶性循环。医护人员应就此给以心理疏导,讲述心理因素对疾病影响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重视医院环境(医护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精神环境)。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亲切感,促进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积极配合医疗护理。
3心理护理的目的
3.1满足患者的需要,搞好医患关系心理护理的基础是良好的医患关系,因此首先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患病后,患者的生活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医护人员应尽量满足其饮食、睡眠和休息等生理需要,使其生理过程得以尽早恢复。关心爱护患者,满足其爱与被爱的需要。尊重患者的个性、习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社会需要。平等、同等对待所有患者,使其感受到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同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医院状况(设备、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诊断治疗条件),所患疾病的科学知识,以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
3.2调整患者的社会角色患者进入角色,与原角色发生冲突,多数表现为生病后仍想继续工作,对此应予以调整角色行为疏导,以利于康复。当疾病转入恢复期或慢性时期,则应逐渐淡化其患者角色意识,有利于恢复其社会角色[4]。
3.3调整患者情绪,缓解心理应激患者一般都具有焦虑、恐惧、疑虑和抑郁心理以及与家分离后孤独、失助、失望等情绪变化。这些变化会加重患者病情,及加剧其心理应激,甚至致其死亡,必须予以调整,恢复其乐观、稳定的情况,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多数心理应激所引起的后果可通过心理护理加以缓解[5]。
3.4改变患者不良行为许多疾病的发生与不良因素有关。应说明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应用行为疗法,认识疗法改变其不良行为[6]。
3.5增强患者心理适应能力及处理心身反应能力引导患者及时适应患者角色、病房环境,用心理学方法处理疼痛、失眠、病残丧失感,孤独寂寞及其病态身体意象。
4心理护理方法
4.1搞好护患关系掌握人际吸引原则,注意个人端庄、诚恳、和善友好的仪表。经常与患者交流,发展友谊,多关心其病情,使其产生感恩报答之心。放下架子,尊重患者,平等相处,多方了解患者的需要、动机、个性和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避难求易搞好关系。
4.2重视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多用治疗性语言与患者交谈,解释病情,疏导其思想症结,积极暗示,安慰患者情绪。如告某相同患者刚刚治疗好转或痊愈出院等,暗示其疾病可治愈,前景美好。要明确回答患者提出问题,果断表态,切勿使用消极暗示,犹豫和含糊其辞的语言,同时重视语调、表情、动作、态度相配合这一非语言交往技巧。
4.3缓解患者心理应激,调整其积极情绪把医院设备、医护技术及以往治疗同类疾病成功经验,向患者详细介绍。将重症和抢救患者与一般患者隔离。
4.4改变患者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对患者进行个性测定,根据其个性结构和特征向其说明其个性的优、缺点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促其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和行为。
4.5改善病房环境尽量美化环境,布置好病房设施,保持清洁安静,调整病友间关系,促其友好交往,相互关照。
4.6促进患者尽早适应患者角色,教会其放松方法运用心理防护机制(潜意识中),使其保持精神活动的平衡和稳定。促进患者散步、疏泄、转移注意力及练气功、太极拳等放松方法。
5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除具备有“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利他精神,“增强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职责外,还应具备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注意力,准确的记忆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稳定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同时对工作极端负责和处理果断,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语言表达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因此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养[7],加强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8],学习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和医疗知识,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事业心,加强护理技巧训练,深入护理实践,不断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本秀.浅议传统文化观念与心理治疗.社会与医学,1998,11(5):40-41.
2岳文浩,赵耕源.现代临床心理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0-149.
3杨菊贤,张锡明.实用心身疾病学.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97-99.
4高素芝,曹继艳.患者角色的适应与护理.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1998,1(5):166.
5陈学诗.当代心理卫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89.
6杨德森.行为医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8-10.
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护理道德的学科,它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和规范等来指导护理实践,协调护理伦理领域中的人际关系,对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基于生命教育的案例分析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对于帮助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护理尊重患者、关爱患者的理念大有帮助。
一、生命教育与高职护理伦理学的关系
生命教育就是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定位,提升生命的质量 [2]。高职护生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他们的生命责任意识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命态度与职业发展,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生命权利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更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不断加强高职护生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生命观属于伦理学的研究范畴,因此生命教育与高职护理伦理学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有契合之处。同时高职护理伦理学中包含了许多诸如安乐死、人工生殖辅助技术、临终关怀、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伦理等生命伦理内容,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护理伦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这无疑是对高职护生渗透生命教育的良好途径。
护理伦理学为护生未来的护理行为提出了许多特定规范和具体要求,但是护理实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环境,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通过融合了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护生理解护理伦理学中干涩难懂的理论知识。
二、将渗透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方法
(一)培养教师的生命意识
成功的生命教育需要一批拥有创造力,热爱生命,拥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优秀教师。培养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师的生命意识是在该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前提。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师首先需要学习生命教育的基础理论,并与其他院校及医院交流学习生命教育的成功经验。当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师自身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能够体验和享受自身生命历程的愉悦与健康,能够从内心生发出对护生、对所有生命的关爱之情时,这种积极的状态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身边的护生,使护生懂得生命的可爱、可贵。
(二)精选典型案例,布置课前任务
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师需要精心挑选或编写融入了生命教育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的内容要与讲授内容相符,为学生所熟知、所感知过的案例最佳。所选案例对实际的护理问题场景进行详细描述,力求给予护生情境感,引起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与认识。渗透了生命教育内容的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案例不等同与已有固定结论的事例教学,很多时候这些案例是两难情境,具有争议性和讨论的余地。
在正式上课前一周,对护生进行分组,并把案例及相关问题发放给他们,学生参照任务查找资料,讨论、思考相关问题,并形成小组意见。例如,案例 “有两名患者同时来到某医院急诊室就诊,一名为老年患者87岁,患胃穿孔急需进行手术;另一名患者为年轻妇女,因难产急需进行剖宫产,但当时医院手术室条件只允许行一台手术。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你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如何抉择?”即可从生命神圣论、生命价值论的不同角度向护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进行分析和探讨。
(三)构建人性化课堂
生命教育强调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生命活力。基于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学法需要高职护理伦理教师通过结合案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建立问题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启发及鼓励学生思索、讨论、角色扮演,提出不同见解,教师更多的是担任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可指导护生看到患者除了病情以外的状况,诸如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与痛苦,体会护理工作中对患者以人为本的关怀。由于融合了生命教育的高职护理伦理学的许多案例无法形成绝对唯一的正确答案,教师要更加关注护生思考及认识问题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既充分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护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构建人性化的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课堂。
(四)建立多样化考核方式
一种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不但可以达到以教育教学的要求为目的,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促进学风建设,以利于护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还能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高职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仅靠卷面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是不够全面的。可以结合护生的课堂表现、案例报告、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成果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较多,专门独立的生命教育课还没有开设,我们将生命教育与护理伦理学通过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向护生渗透尊重生命及理解生命的理念,使生命教育感化护生的心灵和行为,在未来的护理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病患。
1.1研究对象
根据我院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计划,随机抽取2012级护理本科学生7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人,女生64人,年龄19岁~21岁。将72名学生随机分到6个模拟病房进行授课,其中第1模拟病房~第3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观察组;第4模拟病房~第6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所修课程、基础知识、入学成绩、任课教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授课内容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均按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实验教程》内容进行授课,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融入护理美学相关知识,对照组按照原教材内容未刻意加入护理美学知识。
1.2.2美学相关知识培训
在上实验课前利用周末和晚上对观察组的护生进行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美学基本原理;②规范着装仪表;③规范行为举止,包括推治疗车、端治疗盘、持病历夹、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等训练;④培养语言沟通能力;⑤培养人文关怀能力。
1.2.3评价方法
1.2.3.1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总成绩进行评价,理论考试采用统一试卷闭卷笔试,满分70分,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老师集体阅卷;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参照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评分标准》,满分30分,考核内容以抽签形式由学生随机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授课教师交叉考核。总成绩为理论课和实验课成绩之和,以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1.2.3.2调查问卷测评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服务态度、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思想、职业形象。分好、一般、差3个等级进行评价。问卷相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87。共发放问卷72份,有效回收72份,回收率100%。
1.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课成绩、实验操作技能成绩、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护生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护理美学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卫生部2005年8月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护理美学作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美学修养,树立护生的职业形象,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及职业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美学素质及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忠实于护理事业的职业精神是现代护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其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在校护生和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对照组护生在上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课时,特别是学习铺床、床上擦浴、晨晚间护理时,缺乏学习兴趣,情绪低落,甚至质疑护理专业的前途,部分护生萌发转专业的念头,由于缺乏学习动力、机械被动地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观察组将护理美学知识融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使护生对护理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巩固了护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的理论成绩和实验操作技能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实验操作技能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拓宽医学视野,更利于疾病认识
西医学与中医学分属不同医学理论体系,并且在治疗方法与医学思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过中、西医学所面对的对象与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恰当引入中医护理理论,将中西医优点相结合,可有效拓宽医学学生知识面,养成中西医相结合的逻辑思维,如胆结石、肠梗阻等病症的治疗措施讲解时,可在西医学病理讲解的前提下,引用中医里不通则痛,而通则不痛的医学理论进行解释。又如肿瘤治疗措施讲解中,可强调中医的治疗措施,同时结合西医中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这样能有效减轻患者放化疗中的毒副作用,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2中西医优势结合,更利于患者护理
在现代护理学中,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是主要内容,外科护理教学中,将中医护理理论引入护理程序当中,让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更好地结合渗透,可为患者解除病痛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我国中医里的四诊合参,可融入现代护理的评估环节,运用健康评估方法获取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等资料,并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获取患者资料,便于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病患问题。在护理方法上,可把大量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引入到外科护理教学当中,例如,乳痈可应用大剂量的炒麦芽水进行煎服,也可运用芒硝进行局部外敷,以终止患者乳汁的分泌。又如为了促进患者外科腹部术之后,恢复肠蠕动,除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外,还可用针刺患者的足三里穴位,以缓解患者的腹胀问题。
2中医护理理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做好中医护理理论与外科护理相结合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当中,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具体的预先安排,教师只有充分认真准备,教学才会收到预期效果,在外科护理学的各章节教学中,应仔细剖析每章节内容,尤其是基本的概念及重难点等,将中医护理理论方面的知识有机融入其中,并尽量用最准确文字进行层次归纳整理,从生理解剖至健康教育、由浅入深、从理论至实践,逐层展开,让有关的中、西医理论点充分展示,并且条理清楚。
2.2中医护理理论知识的贯穿应用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评估是项连续系统的资料记录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将西医学中的交谈法、观察法与护理检查等和中医护理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对外科护理学中的各章节进行护理评估,让护理资料收集更为客观全面。同时,可用中医学里的护理知识对外科护理进行内容补充,尤其是中医里的辨证护理及整体护理观念,可与现代护理观念相融合,便于护理诊断的确定。在护理计划当中,可把中医护理基本原则有效融入到护理计划中,其实中医西医的护理诊断排序原则大致相同,都是根据首中次优来设置先后顺序,把中医的急护其标,缓护其本,标本兼治等原则有效融入外科护理讲解中,对于患者现存生理心理及社会问题进行启发,采用中西医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护理措施进行充实。同时,依据外科疾病特征,将中医特色和现代护理理论的优势进行结合,如饮食调护中,可突出辨证膳食护理,尽量做到药食相辅,病食相宜,以提升疗效。
2.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中医护理理论
在《外科护理学》的护理教学中,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及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对学生的护理认识起引导作用,教师可将中医里的整体观念与人本思想贯穿到外科护理工作中,将传统中医护理理念与外科护理理论进行结合,以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可运用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法,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护理知识,教学中,也可原文引用,激发学生对中医理论学习的兴趣,如说明饮食护理方面的重要性时,可引用中医著作《素问•热论》中的原句进行说明。又如讲解脑卒中的护理知识时,可运用典型病例的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具体的病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病例中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当中,能使学生的总结、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达到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4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中医护理理论
外科护理学的见习与课堂教授大致是同步开展的,我校的见习医院师资力量是较为雄厚的,也是经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进行过教学评估的,其临床实践也更为规范,在各科室当中,均有教学秘书、专职教师来带教,学校教师依据见习疾病特征与护理原则,对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要合理贯穿中医护理方面的理论,如乳痈疾病,学生对病患实施评估、健康教育及查体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指导,尤其是中医里的四诊八纲理论,教师要适当给予启发,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病情的辨证护理,把课堂理论知识应用至临床实践当中,以强化学生的护理知识,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给毕业生奠定良好基础。在学生毕业实习时,也强化中医护理方面的知识,为外科护理教学提供中医护理时间方面的可能,当学生在西医医院进行实习时,可侧重外科疾病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并参与重症、急病患者的监测工作,积极参与腹腔引流管及胸腔闭引流管等管道护理工作。当在中医医院进行实践时,要突出中医方面的护理特点,如对于晚期的肿瘤患者,可用水针治疗法,这比镇痛剂注射效果好;对于肩周炎患者,可采取中药熏蒸的治疗法,让中医护理法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优势,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实践结束的时候,让学生用中医理论思维书写份外科护理病历,以巩固学生的护理知识。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