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煤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既要面对来自外部的挑战,又要探寻符合本土国情特质、企业现状的经营之路。当前国有煤矿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问题,外部市场行业竞争也日益加剧。因此,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是煤矿企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做好煤矿企业管理工作,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竞争力进行阐述。
【关键词】
煤矿;经营;管理;效益
近年来,就煤矿整体行业而言,虽然全行业的形势大有好转,但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特性,决定了任何产品都不可能永远是抢手货。煤矿企业应该也必须须紧紧抓住当前较为有利的时机,居安思危,把企业做实、做强。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通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强化管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1 注重制度建设,增加企业效益
按照党的十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企业要为职工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让所有同志都能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人的心情是愉悦的、舒畅的,人的潜能也能得到尽情发挥。这是人性化管理的一部分,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全面展开,中心业务也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制度不完善要修改制度,程序不科学要改进程序、流程,这些都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基础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它是根据社会化大生产进行分工和协作的要求制定的,规定了企业每个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所应承担的任务、责任以及相应的权利。建立岗位责任制是基础,通过这一制度的实行,可以把企业的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从领导到基层,专人专岗,专人专责,有了良好的生产秩序,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实现也就有了保证。
2 加强成本管理,努力实现降本增效
煤矿企业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降低成本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要健全完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科学制订企业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对工艺流程、生产进度、过程质量、物质消耗、生产成本等进行全面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优质产品率,降低成本。各区队在强化成本控制方面要坚持“总额控制、单项限额、当月考核、不准突破、上下对口”的原则,对全矿生产成本进行封闭式管理,注重降低成本效果。形成全方位的控制体系,做到全矿成本始终受控。把成本控制纳入到全矿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中去,在全矿范围内形成全方位、封闭式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全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煤矿企业应该优化生产布局,科学开采煤矿资源。从煤炭分布储量情况出发,积极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合理配采开采,扩大生产能力,保证煤炭质量。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生产设备的生产效能,提高单产单进水平。还可以运用采掘新工艺,提高煤炭落地质量。
4 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管理
在煤矿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5 打造企业文化,创建诚信企业
煤矿企业应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现场管理保煤质。从现场抓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环节、逐工序规范操作,严格把关。还要注重煤产品的深加工。一方面满足了不少行业用户对煤炭品种的需求,另一方面合理配备了煤炭,极大地提高了煤炭的综合售价。煤矿企业要诚信服务用户,抓住机遇促进增收。随着煤炭行业形式的好转,我们要紧紧抓住各种机遇扩大市场,扩大销售,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6 拓宽项目开发,发展非煤经济
非煤产业经济虽然是以煤矿企业为根基,但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走出矿区、走向市场,积极面对广阔的外部市场,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参与市场积极的激烈竞争。发展非煤产业,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矿业集团的扶持资金。充分利用好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招商引资政策、鼓励发展非煤产业的优惠政策,发展优势项目,围绕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开发非煤产业新产品;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非煤产业。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技术进步,不断更新设备,提高员工业务技术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并有效地消化人力和原材料涨价因素,节约成本,促进企业达到高产、高效;三是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轻装上阵。剥离不良资产,减轻社会的负担,是煤矿企业非煤产业从安置型、社会型转变为经营型、企业型,对现有厂点进行升级改造,消灭小规模、低效益的小厂点和潜亏网点,扶持发展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厂点;四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对非煤产业现有的一些市场销售好、发展前景广阔、有市场潜力和有一定声誉的厂点产品,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努力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五是要顺应环保对非煤产业的要求,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改变煤炭主业强、非煤产业偏弱的现状,大力扶持煤电一体化、煤化工和建材等非煤产业的发展,筹建一批技术含量高、环保节能强、经济效益好的新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环保经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总之,当前煤矿企业只有逐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转变观念、强化责任、严格考核,建立健全人本管理机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煤矿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为了及时有效地预测和辨识危险源的存在,应该建立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并采用局域网的反馈功能将井下的安全信息反馈到安全信息指挥中心,并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如专家系统和模糊智能系统对安全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可以使安全事故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为了使系统资产和安全资产投入达到最佳效果,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使安全生产在经济上更加合理,已经成为安全事故预防的保障。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危险事故的观测,加大力度研究控制和评价重大危险源技术手段,更要加强重大特大危险源的预防和控制技术,预防煤矿火灾和瓦斯爆炸等特大事故的发生。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关键在于准确地掌握煤矿事故的特点,这就要指定一个标准,以便确定什么是重大危险源,并及时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做出预防方案,消除隐患。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解决方案
(一)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为保证现代煤矿安全管理,企业各级领导和工程人员要认真贯彻各项技术规范,根据相关规定文明管理、文明施工。领导要定期检查安全情况,消除安全隐患的存在。实现安全隐患责任制,就要落实到每一个人,同时与效益相互关联,让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动力。同时也要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会、群众的监督作用要充分地发挥出来,尤其是对特殊工种、关键岗位以及容易发生失误的地方要严格监督。所谓责任落实到人就要从企业的第一责任人开始,企业领导要将安全意识强化,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认真地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而不是只注重经济效益,直至导致严重后果而后悔莫及。
(二)将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程序化、制度化、法律化
重大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以及分析、评价的过程是处理事件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对这些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对此需对局、矿两级的安全监督机构的管理进行调成,以加强基层的监督工作。上级煤炭管理部门派出安监人员负责矿务局的安监工作,矿务局负责派出安监人员负责管理煤矿的基层工作,这样程序化的工作更加有利于对煤矿基层工作的监察。对国家重点煤矿进行重点预防,彻底消除安全隐患,而对于一些没有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则要依法关闭,将事故安全隐患从源头上消灭。
(三)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要完善现代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就要逐步健全煤矿安全的各项保障体系。一是煤矿安全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二是煤炭各行业的安全监督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三是现代煤炭行业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四是对各项安全技术的培训要不断完善,还要将各项体系资格认证,与此同时各项技术培训也要逐步走向标准化。借鉴国际惯例,将煤矿安全管理的各项体系健全完善,更加标准正式。
三、结束语
关键词:现代煤矿 安全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115-01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土地,煤炭资源也较为丰富,将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能源。严抓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祖国繁荣富强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煤矿生产都是地下作业,自然条件较差,环境复杂多变,开采技术满足不了安全开采的需要,同时,工作条件艰苦,很多技术性人才不愿意到矿上去工作,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等,这些原因使得瓦斯煤尘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我国煤矿事业的前进和发展。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管理,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迫在眉睫。
1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煤矿作业几乎全部是地下作业,煤层所在的地方条件非常复杂,瓦斯煤尘爆炸、顶板灾害事故频繁发生。近几年,由于消耗量过大,加大对煤矿的开采程度,使得环境条件更加恶劣,重大灾害发生的频率更高。主要表现为:(1)我国煤矿自然条件复杂,环境较差,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2)煤矿数量多,规模小,分布不集中,不利于集中管理。(3)煤矿自动化程度较低,不利于安全管理。(4)煤矿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管理技术和手段都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复杂多变的条件引发安全事故。
2 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装备落后、人员技术水平差、素质低等,其安全生产管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列举如下。
2.1 现行煤矿安全体系效能不到位
在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监管的基本机构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其下属各省的监察局组成,并由中央双重管理,这种监管体制使代表国家的自上而下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得到强化。这种机制与美国等煤矿工业发达国家的极为相似,保障了煤矿安全监察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但是,现有的监察体系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人员匮乏。我国煤矿数量庞大,煤矿监察人员相对较少,使得监察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2)监察方式落后,煤矿生产的连续性使得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随时都有可能消失或者发生,而现有监察体系无法实现对危险源的动态监控。(3)煤矿安全事故被隐瞒,加大了监管成本。
2.2 煤矿安全管理技术不到位
在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管理方法都趋于成熟,其煤矿管理模式也达到了较为先进和高效的水平。他们的生产经营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安全管理实行逐级负责制,把安全贯彻到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去。然而,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就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也较低。
2.3 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煤层条件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每年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安全事故可占总事故的3/4,安全管理问题造成的事故占煤炭行业事故的4/5。可见,从业人员素质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煤矿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没有给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更没有进行继续教育。煤矿的从业人员一般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强度较大,不利于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长此以往,加大了从业人员误操作的概率,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3 现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分析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给煤矿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3.1 加强对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煤矿生产也应当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加强对危险源的动态控制。煤层条件复杂多变,危险源的发生和消失都具有即时性,只有实现对危险源的实时监控,才能防患于未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建立煤矿生产过程和人员管理的电子监控体系
目前,煤矿安全事故瞒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应用技术手段,建立电子监控体系,强化煤矿作业的安全监测,及时掌握井下生产数据,包括对人员和有害气体的监测与识别,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杜绝安全事故漏报和瞒报的现象发生。
3.3 加强人员管理
煤矿从业人员行为对安全生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实际,不断加强对人的管理,从而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煤矿生产业应当适当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实现人、机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加强对人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规范程度。认真分析煤矿开采人员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和生理反应,制定相应的应对对策,提高人机系统的工作效率,保证人的安全与身心健康。
4 结语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煤炭安全生产,保证煤矿生产连续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煤矿安全管理的系统性较强,要在煤矿从业人员中树立起安全意识,并积极宣传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体系,加大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技术投入,提高煤矿开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对煤矿开采从业人员的技能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他们的日常工作行为,提高其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推进现代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
参考文献
[1] 贺亮.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的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2] 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1):69-72.
[3] 乔国厚.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与预警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4] 鲍加峰.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3(Z1):16.
[5] 刘刚.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9):64.
关键词:煤矿通风;矿井安全; 管理
一、加强通风安全管理
1.计划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安全和开采技术条件而具体采取安全措施。编制计划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发展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在编制年度和月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根据矿井的实际条件,编制保证安全生产的通风、防治瓦斯、防火、防尘和降温等工作计划。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每期计划执行中和结束时要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对安全隐患和计划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下期计划进行全面安排,提出保证计划完成的措施。如果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变化、资金或设备不能落实,采取措施后仍不能解决时,可适当调整计划,但必须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2.技术管理
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图纸要齐全并能正确的反映实际情况。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防尘管路布置图、瓦斯监控系统图,对于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井巷的通风参数、煤层瓦斯含量、瓦斯相对涌出量、瓦斯绝对涌出量、瓦斯地质资料、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自然发火期统计资料、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所有仪器应有说明书,建立技术档案。各种报表应存档,各类台帐(密闭墙台帐、火区台帐、局部通风机台帐、注水台帐等)健全,各种检查记录(通风设施检查记录、反风设施检查记录、瓦斯检查记录和瓦斯涌出异常检查记录等)齐全。制定符合本矿的风量计算方法,采掘工作面风量分配合理。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
3.通风系统管理
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栅栏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在改变通风系统时应预先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4.通风仪表管理
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安全检查仪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其完好率应达到90 %以上,下井仪器、传感器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二、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
1.建立通风安全数据库
建立和使用好通风安全数据库、图库、模型库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和煤矿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是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分析和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依据。通风安全数据库主要有通风系统、通风报表、防火、防尘和瓦斯管理等。
2.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
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思维的观点,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由人与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分析和利用的系统。在进行矿井通风设计、调整通风系统和进行风量调节分配时,借助计算机进行通风网络解算、通风机优选、模拟各方案结果,对于优化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三)计算机技术管理
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建立煤矿瓦斯数据库、瓦斯突出数据库、防尘数据库、通风监测技术数据库、通风测定仪表数据库、矿井火灾数据库等。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矿井通风管理,能全面提高矿井通风科学管理水平。
三、建立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矿井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分工、停开工区域通风调整、通风报表、处理日常通风问题等。通风管理的模式基本上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负责制。在进行具体决策时,由通风区(队)长根据任务安排、通风调度的记录等进行。这种传统的通风管理优点在于任务安排直接、决策快捷,他们每天要做出大量决策.而对于某一具体决策,一般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偏差。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矿井通风所有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可以随意调用,且带有系统分析功能,能从一定程度上协助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进行决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1.计算机图形显示
主要包括矿井通风系统图、通风系统示意图、通风网络图、避灾路线图等。在图上标明用风地点、风量分配、风流方向、通风设施位置等,主要图件根据矿井最新情况加以刷新。利用计算机显示矿井通风有关图形更直观,更便与合理管理。
2.利用计算机建立通风设施管理数据库
主要包括矿井局部通风机运行情况,如风量、风压、风筒漏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各类通风设施,如风桥、风门、密闭的构筑位置及损坏程度。通风测量仪表的库存数量、使用、检测检修情况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转情况,包括风压、风量、耗电量、电机功率、效率等。
3.通风管理制度及其执行记录数据库
主要包括有关矿井通风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同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建立可多条线索查询的数据库系统,技术人员可准确、完整地检索到相关的内容。
4.提供各类统计分析报告
主要包括风量测定及全矿风量综合分析、通风阻力测定及阻力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通风机性能检测报告及性能评估分析、反风演习报告、煤矿瓦斯鉴定和分析、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和矿井火区分布定位以及各参数测定时间和数据分析等。
5.提供通风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信息
主要包括各类人员的具体信息。计算机通风信息日常管理系统将全矿井与通风相关的基本情况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统一管理,然后通过网络使其在全矿或更大范围内资源共享,决策人员可根据需要,随时查询各种记录和状况,进行科学决策。
全力构建集约高效安全生产模式
——煤矿打造集约高效现代化矿井之路
李村煤矿是潞安集团2018年实现竣工投产的新井之一,设计产能300万吨/年。如何在地质条件日趋复杂、高瓦斯的多重挑战下,探索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加快实施“大矿、好矿、强矿”战略,系统推进集约高效矿井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
“高标准”构建集约高效安全管控模式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安全是煤矿的生命工程,只有本质安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约高效。李村煤矿深入贯彻落实潞安集团“369”大安全管理新体系,通过严抓目标化管理、过程化控制、网络化实施、刚性化考核,推动了安全生产水平的全面提升。
机制创新保安全 。围绕集团“369”大安全管理新体系,李村煤矿积极完善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结合生产实际,创新制定了本矿的“369”大安全管理新体系内容和实施细则,并要求各生产业务部门建立本单位的安全评价体系,实现了“369”大安全管理新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使管理体系更加贴近生产,贴近实际。大力实施“标准化+”行动计划,全面强化安全质量达标,力争年内进入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行列。
素质提升要安全。全员安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今年以来,该矿坚持“党管培训”原则,在员工队伍中狠抓“三个百分百”达标活动,实现岗位员工 “三个百分百”的全员达标,坚持“培训是职工最大福利”的理念,依托各级培训平台,开展常规培训、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等多元化教育培训, 实现新上岗员工和转岗员工的100%培训,提升了全员专业安全技术水平。推行队组全程管理,建立队组全员从入井到作业地点、直至交接班出井的一整套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抓好了整个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控。今年上半年,李村煤矿实现事故为零目标,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作风建设抓安全。矿井投产以来,李村煤矿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干部下井带班制、“三必到三走到”制度以及每月开展“逢零”隐患大排查,特别是坚持把各级干部调查研究、生产指挥、安全管理“三个到现场”,作为抓安全的铁纪。上半年,副总以上领导下井带班1095人次,发现隐患6100条,科队长“三走到、三必到”1080人次,发现隐患3630条。干部靠前指挥、重心下移,工作作风明显改变。
“高科技”构建集约高效生产组织模式
作为刚刚竣工投产的新矿井,李村煤矿始终致力于打造一座集约高效现代化矿井,在科技创新和系统升级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成功试验沿空留巷技术。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可以实现多回收煤炭资源,少掘巷道,增加瓦斯预抽时间,实现回采工作面Y型通风,有效缓解抽掘采衔接紧张局面。通过100M试验,该矿掌握了沿空留巷工艺和矿压显现特点,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为下一步正式应用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建立适合李村煤矿的安全集约高效生产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数字智能矿山建设。李村煤矿利用“互联网+”,积极建设“一平台三中心”,建成了压风机房、主排水系统、井下中央变电所等系统的远程集中控制,实现了这些系统的 “无人值守”。同时,创新在1303工作面使用SAC型电液控以及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生产,有望在9月底实现从“自动化工作面”向“智能化工作面”升级。
成功研制“闭锁+预警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当钻头温度达到设定值后自动闭锁风水通路,并反馈至钻机司机,立即停止打钻,同时采取冷却措施,杜绝出现井下打钻着火事故。经过一系列的地面模拟试验,6月18日,此装置在西翼胶带大巷试用取得成功。目前,该技术已经在井下全面推广应用。
尧神沟风井、铁路专用线、村庄搬迁是解放采区资源、提升煤炭外运能力的“命脉”工程。该矿加快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力度,定完成时间、责任科室、责任人,各牵头分管领导快速推进、高效实施,加快项目工程建设进度,为矿井提产增效积蓄后劲。
“高效率”构建集约高效人才管理模式
多年来,煤炭企业并没有摆脱粗放型经营的模式,依靠增人出产量、提效益的管理模式似乎并没有根本性改变。李村煤矿着力构建减人提效的生产模式,逐步探索走出一条用人最少、效率最高的生产组织模式。
完善“培训-考核-使用”机制。制定明确的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并根据生产实际安排技能培训。将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人才培养列入绩效考核,让更多的技术人才成长为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截止目前,该矿共有技师15人,高级技师5人,首席技师2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05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超前规划人员定员、定岗工作。积极对全矿在册人员进行摸底统计,并与各单位进行沟通,做好了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科室、一二线队组人员定员定岗工作,超前规划各部门、各队组用人指标分配。
【关键词】集成创新;煤矿机械;采掘机械;数控;企业资源计划(ERP)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探索的永恒的主题。煤矿安全历来是世界各产煤国极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产煤大国,党和国家一直对煤矿安全生产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实行安全生产专业管理与业务保安相结合,使安全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并通过大力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坚持装备、管理和培训并重的原则,扭转了安全生产大起大落的被动局面。国有各重点煤矿的安全生产达了新的水平,百万吨死亡率已接近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安全生产呈现好转局面。
1煤矿机电集成创新
根据企业资源状况及其确立的生产经营模式,选择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在主要技术参数上能够相互适应的设备,称为设备“配套”。将各种设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其设备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以成为一个高效率的运行系统,称之为设备“集成”。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 Plan)管理,在生产方式上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ComputerAided Design/Manufacturing)与产品数据管理(PDM, ProductDataManagement)集成。
1・1煤矿企业的管理煤矿企业的管理覆盖着每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体现在每一项特定的工作内容或每一天的管理活动中。企业的管理包括对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与服务、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和财务等全过程的管理。PDM与ERP产品以它们在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阶段逐渐成熟的管理数据结构及良好的共享性,为煤矿企业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设计和制造管理技术。
1.2设备的选择配套
设备的选择配套必然包含对所欲形成的设备系统的优化设计,但要使设计上的有效系统变成现实,还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反复调试、改进,甚至需要采取专门的技术措施。设备技术集成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通过采取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措施,使各种设备平稳、高效的运行,整体运行效率尽可能地接近设备系统在理想状态下的最大能力;二是对设备系统的运行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持(包括对设备的保养维护、修理、零配件供应等),使其保持稳定、可靠的运行状态。
1.3构建高效率的设备系统
通过3种方式对各种先进设备进行集成,以构建出高效率的设备系统。一是,进行极限试验。人为构造一个相对理想的设备运行环境,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对设备系统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和效率水平、薄弱环节及能力富余状况,以及运行中潜在的问题等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改进方案,从技术与组织上对设备系统进行优化。二是,根据在实践中获得的技术参数,结合世界采矿装备技术的新发展,不断进行设备改进与优化升级。三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使设备系统运行及监控适时化,提高各种设备及设备系统不同环节间协调运行的水平或集成度。
2煤矿机械电子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煤炭产业整体好转,与煤有关、为煤服务的产业亦全面看好。最近一个时期,通过招商引资,煤矿机械、煤矿电子产业新建项目喜讯频传。前些年陷入困境的国有大中型煤矿机械企业也呈现明显复苏景象。企业要抓住全国煤炭市场持续向好趋势,努力尽快做大做强我国煤炭机械、煤炭电子产业,加速煤矿行业奋力崛起,生产出高质量、安全性好的煤矿机械和电子产品。因此,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各有关部门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搞好优质服务,创造优良环境上下功夫。要注重产业政策研究,体现扶持作用。要摸清煤炭机械、煤炭电子产业的基本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促进发展。特别是要改善外来企业投资环境。其次,要在有关规划和全局工作安排上提高对煤炭机械、煤炭电子产业发展的关注度,真正把其摆上位置,引起全社会的持久重视,明确总体发展目标。第三,要培植一批高成长型骨干企业。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引入有实力、有市场的大型企业在国内落地生根开花。要大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帮助民营企业做活资本。提高煤矿机械、煤矿电子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管理水平和职工队伍素质。要更加重视和关心特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大力支持企业领导班子坚守岗位、恪守职责、坚持生产。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操作好企业重组工作,使其尽快摆脱困境,求得新生,发挥作用。第四,要构建诚信体系,提高企业信誉度,促进银企互谅、互信、互相支持合作,缓解企业融资压力。第五,要发挥市机械协会、电子协会的作用,让他们在促进行业发展中体现应有价值。
3淘汰煤机企业陈旧设备
煤机产品专业性强、品种多、批量小、生产周期要求短,这些都给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困难。企业要在市场需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更新和开发新产品,以最低的价格、最好的质量、最短的时间去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目前,煤矿机械制造企业(下称煤机企业)所用的机床半数以上是役龄在十几年以上的旧机床,加工的产品质量差、档次低、成本高、供货周期长,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数控机床则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检测技术和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成就,最适宜生产小批量、生产周期要求短、品种要求频繁变化的产品。因此,煤机企业必须大力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
长期以来,煤机产品利润较低,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几年煤炭企业资金短缺,货款拖欠严重,绝大多数煤机企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设备更新资金明显不足,而数控机床价格不菲,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现有机床进行数控改造,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
采用数控机床改造可为煤机行业带来几个好处:①节省资金;②性能稳定可靠;③可充分体现煤机企业自身的意愿;④更有利于使用和维护;⑤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升级,以较小的投入,尽快使这些设备发挥效能、创造效益,是煤机企业长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战略措施。也能更有效地保证煤矿机械设备质量及安全性、可靠性。
5结论
1)煤矿设备的故障大多是由机械能引起。因此,煤矿机电设备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实现现代化生产,提高安全生产的系数,保证煤矿生产可持续和谐的发展。
2)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冲击和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将不得不面对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尽快解决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尽快缩短我国在煤矿机械安全工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无疑是煤矿机械现代化近年来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吴兵,郑依华,张庆国. Linux平台下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实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15(4):66~69
[2],吴贵生.以技术集成为基础的构架创新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2(12): 66~70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煤矿企业
物流系统包括物资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和资金的流动,支撑物流体系的除物流搬运技术、管理工程、信息技术外,采购供应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物流过程是具有成本的。据统计,我国物流成本占据产品本身的40%左右,而经济较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只占其产品的25%左右。今天的物流系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煤矿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系统具有高度的敏捷性,降低成本除了相应的技术外,对其进行评估和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1.采购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经济持续增长和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采购供应链管理是迄今为止煤矿企业物流发展的最高级形式。采购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其核心是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追求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直至产品送达顾客手中各个环节综合成本的最小化,以实现服务的最优和竞争力的最大化。
2. 传统物流成本管理的缺陷
2.1煤矿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
成本管理是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应来自于煤矿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是有些煤矿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仅限于对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而忽略成本管理对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
2.2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成本是一个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煤矿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获得高效率,但这未必就是高效益。
2.3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的内容僵化、手段老化。
许多煤矿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一些煤矿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可有可无;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因此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
3. 采购供应链管理下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
3.1全面成本法
采购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客户满意度,有效进行采购供应链物流管理,可以建立采购供应链的全面成本模型,以突现其中的物流成本,同时了解全面成本的形成过程。采购供应链的全面成本构成模型,它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渠道成员的成本因素以及相关的价值因素。
采购供应链上的煤矿企业通过各自的经营活动影响以上提到的全面成本构成因素。因此采购供应链物流全面成本法的核心就是找出并核算其中的物流成本,为成本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同时优化现有的成本构成因素以实现总成本的最低化。
全面成本管理是一种策略优先,强调以人为本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论文格式。它综合利用系统的观点、目标管理策略、经营策略等方法,在管理中将煤矿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对煤矿企业整体活动进行管理和协调。论文格式。其实质上是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是对煤矿企业所有资源以及耗用这些资源的全部行为的综合管理。
3.2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卡普兰和库博(Kaplan8c Cooper, 1988)两位教授提出来的,其基本原理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是沟通煤矿企业资源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桥梁。
所谓作业,就是煤矿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突破产品界限,使煤矿企业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例如,材料采购部门发生的和“材料的计划与订购”有关的费用,原材料的取得来源有着直接的联系。它要和每一个材料供应商打交道,进行函电联系、合同签订和货款结算等。因而其费用的原材料供应商的数量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和材料供应量的多少没有直接联系。这样,将“材料的计划与订购”定义为一个“作业”,发生的有关的费用可以归入一个“作业成本库’,以材料供应商的数量为其作业动因,并以此为标准对成本库汇集的成本进行分配。作业成本计算法通过选择多样化的作业动因进行制造费用分配,使成本计算特别是使比重日趋增长的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化的过程过大明细化了,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而按照人为的标准间接地分配到有关产品的成本比重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了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性。论文格式。
3.3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顾名思义,它既是一个目标概念,又是一个成本概念。因此,关于目标成本的特点,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即除了具有一般目标、管理目标和煤矿企业目标的普通特点外,还具有成本属性,即这种目标的内容实体是成本。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它除了具有一般成本的特点外,还是一种表示未来发展方向、对象化成本,是一种具有管理目标特性和煤矿企业目标特性的成本。
采购供应链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成本管理。全过程是指采购供应链原材料供应到售后服务的一切活动,包括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在内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是指从生产过程管理到后勤保障、质量控制、员工培训、财务监督等煤矿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方面的工作以及煤矿企业竞争环境的评估、内外部价值链、采购供应链的管理、知识的管理等;全人员是指从高层经理人员到中层管理人员、基层服务人员、一线生产员工。目标成本管理在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考察作业的效率、人员的业绩、产品的成本,弄清楚每一项资源的来龙去脉,每一项作业对整体目标的贡献。
4. 结论
总之,采购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运用全面成本法的最大突破在于:煤矿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物流作业分析和经营决策时,不再局限于部门、煤矿企业的狭小概念,而是立足于采购供应链来思考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成本高低。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采购供应链物流的管理,可以清楚地反映成本的形成过程,体现资源消耗与成本发生的因果关系,表明控制成本的根本途径就是控制作业的基本思想。在采购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贯穿到各成员煤矿企业的物流作业管理和物流成本分析上,包括所有成员煤矿企业的物流成本,并进行深入分析,以对采购供应链物流作业上的作业实施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采购供应链管理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
[2] 诊断师物流研究会.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1).
[3] 连桂兰.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4).
关键字:现代化矿井综合信息信息化建设
煤炭行业行业是一种典型的传统行业,随着国家煤炭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矿井综合信息的建设将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根据煤矿工业十一五规划和《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采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现有煤矿的技术改造,推行一个矿井有一个工作面的新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而做到这些,必须建立一个在现代化信息平台支持下的、科学的、高效运行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让信息资源在生产经营跳读管理中发挥效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调度管理水平使其与煤炭工业生产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要求相适应。
一、现代化矿井综合信息建设框架
1、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信息网络系统是企业内部及与外部沟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它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网络、工业以太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存储、网络安全系统。
2、 矿井通信系统
矿井通信系统,包括矿井行政管理通信系统、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无线移动(应急)通信系统。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含下井人员考勤)组成一个完善的调度指挥通信网络及人员管理系统,为安全生产提供通信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生产调度指挥的效率。
3、 人员定位及辅助运输监控系统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实现对下井人员的考勤、定位跟踪及管理。煤矿辅助运输监控系统即无轨胶轮车信集闭系统,可实时显示车位置、车号、运行方向及信号机状态和区段占用等运行状态信息,提高了机车运输效率及安全性,实现运输调度自动化。
4、 安全监控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包括三个部分: 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2)束管监测系统; 3) 矿山压力监测系统。
5、视频系统
视频系统即:有线电视、会议电视、工业电视监控、大屏幕显示系统等。可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采用何种视频系统。
6、 综合自动化系统
通过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软件应用技术在各种基础设备自动化应用的基础上,实现各单项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来实现不同生产子系统的集中远程控制和信息共享,实现无人化、少人化的矿井自动化生产能力。本项工程还包括自动化子系统的建设,子系统的接入及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的相关内容。
7、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在收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基础上开发的涉及人、财、物、产、供、销等全方位的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综合应用系统,包括综合信息化架构、综合信息化基础应用平台的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及煤矿企业经营管理各应用软件的开发。
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实现在调度指挥中心集中监测井上、井下生产安全信息,能够实现远程控制井上、下机电设备,做到对井下煤流、主扇风机、井下供电、主井提升、井下泵房各系统的自动化监测控制,做到部分机电设备或工艺流程无人值守,提高安全性。
(2)、提高生产效率,建设知识型企业
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提高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现场操作人员,提高产出率。同时,将大量人员工作由现场操作逐步转变为对设备和系统的分析预防、维护管理等知识型工作,提高业主队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及生产承包方维护、应用水平,使其更有能力、精力和手段推进精细化管理。
(3)、消除信息“孤岛”,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井上井下所有控制、监测子系统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运行,从而消除信息“孤岛”,并能与集团内部局域网对接,达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三、信息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成熟性
使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既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实用性。
2、可靠性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是系统具有实用性的前提,确保能高效、稳定适应煤矿特殊环境的连续工作。
3、 安全性
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基于网络体系的,其安全性将是系统建设的核心技术,因此安全性原则非常重要。安全措施有:防病毒、防黑客、防止非法或越权访问、传输加密、安全策略控制等。
4、 互联性和可扩展性
把各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信息层结构中各层之间信息沟通,增加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性和可扩展性。充分考虑将来需求的成长空间,所提供的系统平台与技术将充分配合未来功能及扩充、升级项目的需求,以避免将来重复的投资。
5、 易操作、维护
先进且易于使用的图形人机界面功能,提供信息共享与交流、信息资源查询与检索等有效工具。系统应便于各种日常维护,能够方便地进行软件的重新配置、系统的自检与恢复、硬件备品备件的更换和软件系统的升级。
四、结论:
煤矿现代化矿井的信息建设将推动和加快国家工业的现代化,是煤炭行业向前发展必然要经过的一个站,虽然现在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还刚刚开始,但是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投入信息化的建设中,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完全实现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王华,汪莹,葛玉婷.煤矿现代化矿井信息建设探索[J].煤炭科技,2011 (04).
关键词:现代油液分析技术;煤矿设备;管理;运用
前言
我国煤炭资源的存储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从事煤炭资源开采的煤矿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引进新型技术,在全体煤炭行业工作者的共同奋斗努力下,我国的煤炭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煤炭企业不断引进改造煤矿设备,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加强设备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煤矿设备管理运用的是什么技术,需要做哪些管理工作,下面作者将详细介绍现代油液分析技术是如何在煤矿设备管理中应用的。
1 油液分析技术概况
1.1 油液分析技术
油液分析技术又称为设备磨损工况监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设备维护技术,它利用油液所携带的设备工况休息来对设备的当前工况以及未来工况作出判断,从而为设备的正确维护提供了有效的依据,达到预防性维修的目的。根据设备油在使用过程的组成、性能上的变化情况,在油监测分析一般包括油的主要性能指标分析、油中主要污染变质产物分析和油中磨损微粒分析。它对煤矿设备的故障问题具有监测的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减少设备故障率。
1.2 油液分析技术的分类与理化指标
物理化学指标性能分析与磨屑检测技术是油液分析技术的两个技术种类。物理化学指标性能分析顾名思义采用的是物理化学方法,利用物理化学反应达到一定的指标。常规理化指标分析水分、运动粘度、铜片腐蚀、机械杂质、酸碱值、闪点等[1]。针对油品牌的不同,理化指标应视实际情况而定。油液质量影响着设备管理质量,对于已经变质的油液需要及时更换,避免给煤矿机器设备造成故障,影响生产进度。
磨屑检测技术又可分为铁谱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两大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油中金属磨粒和污染物微粒元素组成和含量,以评价取样设备和零部件磨损程度,从而分析出磨损的位置与磨损状态,并预报其剩余寿命。铁谱分析法技术是使用物理学中的磁场来分析掌握设备的问题故障分析,它是在高强度的磁场环境下,主要经过重力等作用,磨屑颗粒按其粒度不同在谱片上沉积成,将谱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节焦距使磨损颗粒清晰可见,进行观察测量。
1.3 油液分析技术的油品取样
油液分析技术需做好取样频率的工作,对煤矿设备管理、设备的正常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其工作流程是首先对设备机械进行油品取样,利用理化指标性能来分析检测出设备存在问题,利用铁谱分析技术分析出磨屑的形状与尺寸,采用光谱分析法检测出油液内金属元素含量的浓度,对检测出来的指标数据进行细致的综合分析,分析出这些指标会带来哪些故障问题,进行故障预报,针对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问题进行检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对已经出现问题的设备故障及时检修维护。
1.4 油液分析技术对油液的分析
油液的分析是分析油液的质量,分析油液是否已经出现了变质的问题,是否与氧气等气体发生了氧化复合反应,油液内是否有杂质的存在,是否对油液产生了污染。检测磨损颗粒在数量、磨损尺寸、成分、形态等方面是否符合标准范围内。油液分析技术中使用的仪器工具有铁谱仪、光谱仪、水分仪等。
2 煤矿设备关键设备的管理
2.1 采煤机、掘进机的设备管理
煤矿产业中使用最广泛的设备是采煤机与掘进机。由于长期的作业,这两个煤矿设备的关键设备出现问题故障的频率非常高,导致故障最主要的原因。采用油液分析技术对油液定期的检测,能够除去污染油脂的杂质成分,及时更换新的油液,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2 空压机的设备管理
空压机的主要系统是系统,这部分是经常发生故障的设备系统。在系统中有一个油池,首先在油池内注满油,油经过滤油器将杂质成分过滤掉,经过过滤的油已经没有杂质的存在,然后经油孔重新回到油池中,如此反复对油液进行过滤,以保证油液的质量,保证减轻因设备运行中各零部件相互摩擦而导致设备磨损。
2.3 磨损监测
油液分析技术的用处其中之一就是磨损监测[2]。实时监测出设备磨损的信息,及时分析原因及时解决排除故障。
2.3.1 对磨损颗粒的分析。磨损颗粒是对运行中的设备部件形态等多种元素的分析。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旋转式铁谱仪法。采用的是物理学中的磁场作用,在重力多种合力的作用下,电机的旋转过程中带动基片与磁铁旋转。磨损颗粒的分析也运用了激发原理,利用原子发射光谱,其类型有火焰光度法、原子荧光法、X射线荧光法。
2.3.2 油品质量分析。油液的保存条件也是十分严格,不能受到高温高压的影响,要封闭保存,尽量不要与氧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利用红外光谱傅立叶变进行分子光谱分析以判断油液的性能,通过油液中的硝化物、硫化物、抗氧剂、水分、燃油等含量判断油液劣化程度。根据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强度、位置和形状,来判断相应物质存在和含量。
2.3.3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英文简称EAM,是企业对设备的日常管理,从设备计划开始,对研究、设计、制造、检验、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EAM系统可以对油液的质量进行控制,定期取样进行检测,对每台设备的各个点位进行跟踪,每个点位都形成完整的曲线图。有异常的会弹出对话框以便于矿方及时处理,生成工单、换油、监督换油工序。这种系统用于煤矿设备的维护工作,具有方便快捷、可靠性的特点。
3 现代油液分析技术在煤矿设备管理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设备管理要充分体现出时效性,要进行实时监测,不要只是对设备进行表面地管理,而是全面对设备每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零部件,都要进行监测检查。还要对状态进行实时地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故障重点分析,针对原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对策,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4 未来煤矿设备管理油液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
煤矿设备在不断地改造,推陈出新,油液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革新。未来油液分析技术在传统油液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将向实时油液分析方向发展。将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体现其实时性。对设备状态和维护保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油液分析技术将更加注重的是设备的寿命,设备经受住恶劣环境的影响,将更加节约资源,减少油液的消耗,更加体现智能化与信息化,作业工序更加简便,进度将更加快速,还能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更为细致对煤矿设备管理与煤矿开采全过程的掌握[3]。
5 结束语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油液分析技术是对煤矿设备管理的检测和对信息的掌握。其理化指标有物理化学性能指标分析,磨屑检测技术。对煤矿设备管理需要做出油品取样,对油液的质量进行分析,对关键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对磨损颗粒进行分析,应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未来油液分析技术将更加实时监测。
参考文献
[1]王坚,张英堂.油液分析技术及其在状态监测中的应用[J].与密封,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