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护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学;师生互动
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参与的机会、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差、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很好锻炼。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适用型护理人才,笔者引入先进的师生互动理念,在社区护理的教学实践中探索良性的师生互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06级3+2护理1班、2班104名学生,年龄18~20岁,均为同年入校。两个班均采用相同的教材,由同一名教师授课。
(二)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分别采取理论课、见习课、讨论课等多种教学形式,其中理论课26学时,见习课8节、讨论课20学时,共计54学时。课程结束时采用综合评价的形式评定学生成绩。
1、理论课
(1)教学内容将教材前5章列为理论课讲授内容,包括绪论、护理程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社区家庭护理、社区健康教育,这5章相当于社区护理的总论部分,详细介绍了社区护理产生的背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工作方法,学生以往未曾接触或学过,故采用理论课的形式由教师重点讲授。
(2)教学方法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自学、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见习课
见习课安排在所有教学内容结束后进行,采取课堂介绍和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邀请我校附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及护士长给学生介绍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立背景、科室设置、人员结构、目前开展的服务等内容,之后,再让学生分散到该中心实地参观,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并写出见习报告,由老师修改后记成绩。
3、讨论课
(1).教学内容为教材的后6章内容,即社区护理学的分论部分,主要讲述不同人群的健康保健,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中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这部分内容与护理专业前期课程重复较多,以往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因而本次采用了讨论课的形式。
(2).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小组学习、角色扮演、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每次课期前把每班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10名学生左右,每组负责一个讨论课题,提前把小组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上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各组组长作好记录并代表组员上讲台作汇报,最后由教师作总结。
(三)课程成绩评价
采用综合的评价方法,出勤与发言占10%、作业占20%、期末书面考试占70%,总分100分。在课程考试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护理学教学情况学生评价表》对10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出104份,收回104份,有效率100%。
二、结果
(一)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104名学生对社区护理学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为:非常满意61(58.6%).较满意28名(26.9%)、基本满意2名(11.5%)、不满意3名(3%),即总满意度为97%。
(二)学生的课程成绩
采用出勤及发言(10%)、作业(20%)、理论考试(70%)综合评定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平均分为79.09分,无不及格学生。
(三)师生互助机制的形成
通过本轮社区护理教学的实践,基本摸索出一套有利提高教学效果的社区护理学师生互动机制。在该机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双方均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综合应用理论课、见习课、讨论课相结合的形式,共同参与社区护理的教与学,见图1。
图1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机制
三、讨论
(一)师生互动概念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具有明显的互动效应。师生教学互动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不能忽视。
(二)师生互动原则
师生互动的基本原则是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现代新型教师不应是以施教为谋生手段的教书匠,而应是充满爱心的教书育人的践行者;不应是已有一桶水,然后不停地倒给学生的灌输者,而应是孜孜以求的学者和学习者;不应是居于学生之上的发号施令者,而应是循循善诱的心理辅导工作者;应该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导者、同行者与合作者。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建立。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三)师生互动机制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1、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根据讨论课题目查阅资料,再以讲课或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整个过程都是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调查显示,98.%的学生认为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
2、培养了小组协作的能力
在完成各组作业过程中,小组成员认真讨论,仔细分工,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调查显示,95%的学生认为培养了一定的小组协作的团队精神。
3、掌握了一定的讲课技巧
在健康教育讲座的模拟中,学生既是讲课者又是听课者,实际体验了讲好一堂课之不易。调查显示,84%的学生通过模拟健康教育讲座,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讲课技巧.
4、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和创造欲,通过角色语言的设计,进一步体会了沟通的技巧,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运用师生互动机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师生的情感互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人的情感与认知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课堂教学过程并非师生共同参与的纯认知过程,仍然是融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为一体的过程。学生对教师传授的客观知识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机械地全盘接受,是有一定选择性的,而情感却是影响着学生对各种信息的选择、吸收、操作、推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使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客观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必须有师生在情感上的共同介入和相互作用,没有师生情感的共同参与,再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难以保证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机制的良性循环有赖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仅采用单纯的讲授法是不够的,应该注意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提问、发表评论,鼓励学生讲课、做报告、角色扮演、写心得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以理论课、见习课、讨论课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护理教学师生互动机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遵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原则,真正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生互动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还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完善与提高,获得双赢的结果。教学是一项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工作,让我们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创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出更多强能力高素质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董哲,韩黎丽.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公报[J].医学教育,1994,9:3-6.
[2]赵秋利主编.社区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50.
[3]邵拥军.高校师生互动教学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14-16.
[4]潘晓卉,郑家茂,徐悦等.研究型卫校本科教育必须突出师生互动[J].东南卫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2):120-123.
[5]贾秀英,宋泳红,周红等.护理教学中CMC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42-643.
[6]曾天德.卫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2,5:39-42.
关键词:FBL 社区护理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42-02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对知识的需求。FBL是美国Barrows教授于1969创立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1]。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将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知识相结合,用于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学科。由于许多学生没有在社区中进行过实践,所以导致很多同学反应社区护理学很抽象难学。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我们在高职社区护理教学中引入了FBL教学方法,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共200人,其中男生42名,女生158名,平均年龄(19.37+2.54)岁,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名,男生20名,女生81名,平均年龄(19.21+2.27)岁,对照组100名,男生22名,女生77名,平均年龄(19.62+2.32)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平时学习成绩、地域分布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设计
实验组采用F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为一学期。
1.2.2 教材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统一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社区护理学》(第二版)。
12.3 教学过程
上课前,教师根据社区护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问题,比如在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部分章节的授课上,教师先提前布置问题:社区中有哪些常见的慢性病?社区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的常见护理措施有哪些? 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管理措施有哪些?社区慢性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然后把学生分组,每组成员自己去查阅文献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每组推荐1名学生到讲台上根据教师之前布置的问题进行总结发言,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其他组的成员可以提问,讲解者及其组成员对提问进行一一解答。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引导、总结评价。
1.3 评价方法
1.3.1 考核
采用统一的标准,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态度进行测试。
1.3.2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的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对教学方法的认可。调查共发出200份问卷,收回200份问卷。回收率100%.
1.3.3 统计方法
数据由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用x2检验,p
2 结果
2.1考核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态度测试成绩比对照组学生的成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问卷调查结果
对两组学生从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等方面进行x2检验,实验组学生高于对照组学生,p
3 讨论
传统的教学是在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虽然课堂教学也有讨论,但很难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FBL)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前对社区护理学的学习态度。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会主动去查阅文献,获取信息,了解医学知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加深了学生对社区护理学知识的理解,明白了疾病三级预防的重要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学生更认可FBL教学方法。通过到讲台上进行演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3]。虽然FBL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不能把FBL绝对化,因为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查阅文献资料,并且制作多媒体课件,如果每次讲课都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任务。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Capiow JA,Donaldson JF, kardash C.Leaming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dical Curriculum :students’ conceptions[J].Med Eduo.1997,31(6): 440-441.
[2] 李娟,胡琛,张晓云等.PBL与CBS相结合的模式在《健康评估》症状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4):1109-1110.
1创建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教学基地
桂林市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我校原附属医院转型而成,与学校相邻,便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在相关领导及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管辖社区成为我校社区护理课程的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学校聘请中心负责人和资深护士作为社区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者和带教教师,项目组成员参与社区实践教学过程,共同完成社区护理课程的社区实践教学内容。
2制订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教学方案
我们通过深入社区一线、分析问卷、访谈实践专家等形式,对社区护理工作进行了整体化深入分析与反复论证,确定了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对护士职业成长起关键作用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并结合学校定位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订课程标准。同时,根据学习任务并结合实际工作确定该课程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安排上,根据社区护理课程的特点,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工作岗位,开展了实际岗位的真实项目实践教学。我们与中心带教教师一起研究和制订出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教学方案,根据社区实践的场所和具体要求,将授课班级按6~8人为一个实践小组进行分配,轮流进行社区实践。
3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活动
根据社区护理的教学计划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具体工作安排,指导实践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活动,从而有序地开展社区护理课程的社区实践教学。学生在完成一次社区实践活动后,除完成实践作业外,还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3.1填写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记录表
学生完成社区实践项目后,认真填写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记录表,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记录表填写情况评分。
3.2社区实践内容汇报
由于社区实践的场所有限,每次实践活动不可能全班学生同时参加。因此各小组分别完成实践任务后,要将这次实践活动的情况向全班学生汇报。汇报时可以由小组选出的代表汇报,也可以由小组所有成员共同汇报,任课教师根据汇报情况评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这个小组的汇报,让班上其他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能汲取本实践小组的优点和改进不足,在班上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4社区实践能力考核
为规范社区实践教学管理,特制订社区实践能力考核表,由社区带教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进入社区实践前熟悉社区实践能力考核内容,并按考核内容严格要求自己。评分标准:5分:实习过程一贯认真、积极主动;4分:实习过程仅需要教师少量帮助;3分:实习过程需要教师中度帮助;2分:实习过程需要教师严密监督。
5社区实践考核方法
实践成绩的评价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针对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并以学生的社区实际护理技能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注重综合实践能力和设计性实践能力的考评,包括两个方面:组内互评占实践总体评价的20%,由学生从参与小组活动、对工作负责、分享学习经验及资料、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带动小组讨论、接纳他人意见6个方面进行评价;实践表现占实践总体评价的80%,包括实践记录、实践作业、实践汇报、实践能力考核4个方面。我们将考核的重点放在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解决社区存在的具体问题上,从多方面综合性评价学生的社区护理能力。
6结语
[关键词] 脑血栓;社区护理;康复;体会
[中图分类号] R743.3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b)-110-01
在我国,目前住院时间日趋缩短的情况下,脑卒中患者渡过危险期后,家庭成为其康复修养的主要场所[1]。然而目前多数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对于家庭康复护理知识缺乏了解,常采取错误的家庭护理行为[2]。积极开展脑卒中的社区护理,可保证患者在家庭中得到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可及时预防和干预脑卒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减少后遗症。并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积极作用[3]229。本社区跟踪干预1例脑血栓患者,使其达到完全康复,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80岁,晨起突感左侧肢体活动受限,家属将其送到三级医院,经CT检查,确诊为脑血栓。患者拒绝住院治疗,坚持回到家中。家属请求社区帮助,我社区为其办理了家庭病床,制定了治疗康复方案,口服药物及静脉输液0.9%NaCl溶液加血塞通400 mg每日1次共注射1个疗程。通过系统的治疗、科学的护理及有效的康复训练,在患病大约1周时,按布氏(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患者达到第6阶段[3]231。在患病1个月时,患者已完全康复,能独立料理家务,下楼买菜。
2 护理
2.1 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增强康复信心
在笔者第一次面对患者时,她恐惧的说:“我是不是瘫了。”我们告诉她:“是的,但是只要你配合治疗,坚持按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就可能发生奇迹。”同时,列举了其他患者成功康复的例子,以减轻其消极态度,坚定康复的信心。诚恳耐心的工作态度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患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及能动性,在家属的帮助下,用健侧手擦脸、刷牙、梳头、系扣、按摩患侧肢体,用健侧手自己吃饭等。这样做一方面使患者感到自己尚有余力,没有完全废弃,心理上得到一定安慰;另一方面也是全身康复的开始。
患者发病第3天患侧肢体仍无肌张力,按布氏(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定位于第1阶段。患者出现沮丧心理,情绪低落,不愿吃饭,不愿活动。我们告诉患者不要着急,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坚持就会有效果。笔者利用给患者输液的机会坚持每天听取患者汇报,检查锻炼情况,调整康复方法。凡发现有进步,就表扬、鼓励,使其积极的按指导去做。鼓励患者看电视、听广播、看窗外的景色,以放松紧张情绪。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与家属交流,“你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鼓励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长期护理的心理准备,并充分调动其他家庭成员的力量,提供更加完善的康复条件,使患者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不放弃锻炼,积极配合治疗。
2.2 指导家属做好生活护理
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1 d 2次开窗换气。1 d 3次定时定量就餐,饭菜可口,做到低盐、低脂肪,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饭后漱口。按时服药。做好大小便护理。注意患肢保暖,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干燥。教会患者各种卧位及翻身方法,保持肢体各关节功能位,2 h一翻身,同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温水擦浴全身,使患者感到舒适。
2.3及时开展康复训练指导
按照脑卒中社区康复措施[3]235指导正确的床上、坐位、站立、行走训练及上下楼梯等康复训练。在整个康复的过程中,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提供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方法,及时检查、纠正不良习惯。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在患肢出现肌张力时要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各种辅助、被动运动,如健手扶患手梳头,吃饭等,后期逐渐开始精细运动,如捡拾小件物品以锻炼患者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 体会
规范化的社区干预在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明显地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甚至能够帮助患者达到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少兰,郑国俊,姜华,等.住院脑卒中患者流行病学研究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64-65.
[2]张华,冯正仪,胡永善.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7-10.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效果
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而逐渐增加高血压是诱发冠心病及脑卒中的主要因素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较佳的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控制的主要方式。故护理措施和护理行为在高血压控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于高血压患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6例观察组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8~87岁平均6±.岁;体重5~91kg平均6±.9kg;病程.5~1年平均.7±.8年。对照组5例男1例女1例;年龄51~9岁平均6±.9岁;体重7~78kg平均6±5.7kg;病程.~15年平均5.1±.6年。两组在体重、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
纳入标准:①舒张压>9mmHg(.1kPa=1mmHg)和收缩压>1mmHg;②无老年痴呆症或其他精神症状等;③既往无严重的眼底、肾、脑、心等器官并发症;④恶性高血压或既往无继发性;⑤年龄5岁以上。
护理方法: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组织高血压干预团队:护理干预人员需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丰富的医学知识。②建立健康档案:有效利用社区电子健康档案为高血压患者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并记录护理干预的具体情况。③健康教育:根据社区护理特点举办健康教育活动我站每个月组织1次健教活动每次约5人活动通过普及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使患者取得健康信念的认同在态度上向有利于健康的方面转变从而使患者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在方式上不仅使用黑板报社区宣传栏发放健康处方宣传册等多种形式还在讲课中运用更加直观的视听多媒体唤起患者兴趣加深记忆。交流中避免使用医学专业术语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告知实用的方法提出中肯的建议增加与患者的共同经验范围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良好效果。④加强监督监测:每个月监督和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并记录在案。运动行为以有氧耐力运动为主监测体重指数。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控制钠盐的摄入。吸烟患者限制吸烟数量。监督用药依从性、遵医行为等使患者的生活方式日趋健康。⑤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情绪多焦虑、易激动而高血压与不良刺激、情绪激动、紧张心理异常性格等因素关系密切。对患者施行心理调护告知不良情绪对高血压的影响注意劳逸结合让其掌握放松技巧使患者能够有效的控制情绪。
统计学处理:利用统计软件P1.进行统计采用检验P
结果
血压控制方面观察组血压波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膳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加高达6.。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一类由多种环境与多基因遗传结合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以过度增高的体循环动脉压为临床表现目前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高血压与体力活动少、吸烟、高血脂、钠盐摄入过多、饮食不当等生活因素关系密切。有研究称吸烟会导致血压升高是动脉硬化的诱发因素之一。在保证睡眠充足的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长期静坐参加体育锻炼、体力劳动等力所能及的活动使血流阻力降低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血管内胆固醇减少。饮食合理有助于恢复血管的弹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了直接作用故本研究在控制、治疗、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方面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血压波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喜娥.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9,1():165.
【关键词】
社区保健护理;高血压;健康教育
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质量相对增加,使得医疗行业并不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对疾病的预防工作并实施健康保健措施。社区护理主要是以人的健康作为运用中心、以家庭作为单位、以社区作为实施范围、以社区护理需求作为实施导向,使护理学由传统方法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因为我国老龄化人群越来越多,老年高血压出现几率有增高现象,健康教育不完善, 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并发症出现几率也难以降低,对老年人身体健康造成较为严重危害。本文选取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其社区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男97例,女55例;年龄43~78岁,平均(55.9±84)岁;病程3~1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同种方法进行血压测量。使用台式血压计,人工臂式测压。血压测量时需保持环境安静温暖,患者在短时间中未曾进食、吸烟、膀胱充盈等,坐位或卧位局限血压测量。血压测量前患者需保持放松状态,休息15 min后,在药物应用正常状态下进行4次血压检测(每次需间隔15 min),最后以平均值作为血压应用值。血压测量时,时间、部位、血压计、均需有专人固定。
专业社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主要有生理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护理等,而且需建立患者随访档案。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进行自我监测。
对照组患者只是每隔两周在门诊取药1次,无需建立随访档案,也不给予社区保健护理。
通过一年护理工作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值、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社区护理可以有效增加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心脑血管病在老年人中属于常见多发病症,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症的主要诱导因素,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都造成严重影响。采取有效方法给予老年人合理性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明确高血压致病原因、临床表现、病症危害以及预防治疗方法等有关知识,完善健康理念,增加保健意识及能力,消除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遵医嘱,进行合理治疗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出现,确保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1]。
高血压属于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病变。和不良生活习惯,不利生存环境等都具有相关性,它的出现是由于心身系统无法适应环境改变而导致的。精神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刺激等都能够使交感神经出现兴奋感,使得血压出现持续性增加或是有不同情况的波动性。高血压病属于身心性病变,在机体遭受内外环境刺激时,会致使情绪发生波动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血管出现收缩,血压值上升。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紧张原因,使其明确心理紧张和血压值之间的相关性,给予耐心疏导护理,尤其是患者属于易激动型、性情容易暴躁者,均需对其进行合理指导,增加修养,维持情绪的平稳性,心境保持平和,不可让情绪过于激动或是出现过度紧张情况,遇事时需保持沉着冷静。在应用药物进行治疗时,进行合理心理疏导, 使身心得到放松,可倾听音乐,催眠暗示等进行心理治疗,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在患者具有较大精神压力状况下,需及时予以释放,可以向亲人等倾诉,积极和他人进行交谈等, 确保血压稳定性。患者需增加自我修养意识,保持心态的乐观性,应用利于身体健康的保健措施,避免社会心理刺激[2]。
合理膳食结构能够利于患者保持血压稳定性,能够较为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症状。其应用核心是质与量, 质是指有效调整并改善自身饮食结构,以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为主;量是指需控制饮食结构中的总热量。戒烟酒,确保生活的规律性,按照患者年龄、病情等给予合理适度的有氧运动。
总而言之,高血压属于诱发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我国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具有知晓率低、药物应用率低、控制率低现象,通常高血压患者都是自己通过从报刊、广播等地方来了解高血压病症,未进行系统性的病症知识传播[3]。我们应用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合理管理,避免大部分患者持续保持的不良生活习惯出现,属于一级预防效果。而且能够确保患者对高血压疾病具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度,按照医嘱进行合理行为,并按照规定应用药物治疗,积极配合并坚持治疗, 提高患者保健意识,避免其出现精神困扰,充分发挥作用,增加治疗效果,保持身体健康,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吴玉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探讨和认识.青海医药杂志,2010,40(11):4142.
关键词:护理程序社区高血压居家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1]。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特点可以用“三高”和“三低”描述即患病率高、危害高、增长趋势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2]。高血压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做好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居家护理,对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现就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居家护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评估
社区护士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社区调查、社区讨论会等各种方式系统地收集社区居民资料和信息,确定居家护理对象: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均达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的高血压患者。2009年本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内共有59位患者,其中男21例,女38例,最小24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60岁。详细询问病人患病的有关因素,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家庭环境情况,社会经济情况,资源使用情况,对疾病及居家护理的认识。
2确定问题
社区护士认真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从而确认护理对象或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和学习需要。
3计划
在评估和确定问题后,开始制定计划。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以病人为中心,满足其需要。护理计划包括决定护理活动的先后顺序、制定预期目标、选择适当的措施等几个部分。鼓励病人及家属充分参与计划,使护士与居家病人、家属及相关人员密切配合,以确保护理计划的实施。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目标]:a病人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b病人能坚持遵医嘱合理用药.c病人能说出非药物疗法对高血压控制的作用.d病人每日膳食中食盐量不超过5g.e病人情绪稳定.f病人无合并症发生
4实施
在实施护理计划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并注意充分调动居家病人、家属的积极性,让病人充分参与护理过程,才能保证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护理实施内容有
4.1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提醒患者少生气,多交流,保持心态平和,安排安静的环境,减少可能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解释要做的诊断检查和治疗措施,减轻病人的焦虑不安,协助病人合理安排生活,保持活动与休息平衡,放松身心,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
4.2合理营养低盐饮食,病人每日膳食中食盐量不超过5g。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限制饮酒,多吃水果、蔬菜,少食多餐
4.3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个人喜好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不宜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项目,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锻炼强度因人而异,以运动后不出现过度疲劳,或明显不适为限。对于年龄较大、血压较高或有其它合并症者,适当减少运动强度,避免运动中发生意外,急性期患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4.4健康教育: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实施居家护理的主要内容,健康教育立足于引导和促使居家病人建立自我保健意识,掌握基本的保健知识和技能,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居家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4.4.1健康教育方法:常用的有语言健康教育如交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文字健康教育如手册、墙报、专栏,及其他电化、网络教育等方法。
4.4.2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按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疾病社区管理35-2-1高血压患者随访记录表,编制健康档案号,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随访日期、血压值、体重、身高、目前症状及并发症情况、配药记录、目前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未规律服药的原因、目前采取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指导干预及建议等。设计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制定表格式的教育计划和阶段性健康教育效果分析[3]。
4.5家庭访视:是指在服务对象家庭里,为了维护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而对访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活动。根据重点疾病社区管理35-1-1,高血压病人随访管理一览表,记录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地址、电话、随访次数、血压值、并发症。血压填写Ⅰ级、Ⅱ级、或Ⅲ级。Ⅰ级: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Ⅱ级: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Ⅲ级: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4.5.1指导血压计的使用帮助病人创造在家中自测血压的条件,教会病人家属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并准确判断血压数值,以便能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正确判断降压效果。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定血压计,告知影响血压的因素,防止外来因素影响,
4.5.2病情监测定期监测血压。告知病人如出现明显头晕、剧烈头痛、鼻出血、视物模糊、短暂意识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活动障碍、言语不清、恶心吐等应视为急诊指征,及时电话联系并就医治疗
4.6、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准时服药,药物剂量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避免突然停药,反复强调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坚持长期规律用药,根据不同药物的起效时间,选择每日最佳服药时间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4]。
4..7预防和处理性低血压性低血压的发生频率随年龄、心血管病变程度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加,常出现于突然改变时,是老年患者晕厥和昏倒的危险因素之一[5]。应避免洗热水澡及大量饮酒,变换姿势宜缓漫,避免站立太久,预防便秘,下床活动时应穿弹性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发生性低血压时的处理方法立即采取仰卧位,下肢抬高,增加脑血流量。若经常发生性低血压,指导病人起床活动时应先穿上弹性袜再离床活动。
5评价
本社区卫生服务站2009年通过对辖区内59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居家护理,患者血压稳定地维持于目标水平以下,病人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能坚持遵医嘱合理用药,能说出非药物疗法对高血压控制的作用低盐饮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病人情绪稳定,无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得到了连续性的治疗和护理,增进了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感,增加了家属照顾病人的意识,减少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降低了高血压病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
[2]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
[3]方雪梅.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和效果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8,6(6):469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已经导致了大量的社会健康问题。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特点[1]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很多患者都是终身服药,在如何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的依从性,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等方面,社区护士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辖区共有居民约4800人,常住居民约4500人,经检查确诊高血压患者430人,针对我辖区430例高血压患者我们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社区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高血压及各种并发症的危害性、参加运动的比例、生活行为、生活质量、服药的依从性等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病例430例均符合国际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其中男253例,女177例,年龄32岁---85岁,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情况、服药的依从性、饮食习惯、不良生活行为等情况,经过分析整理,找出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健康指导、一对一辅导、发放健康教育资料、集体讲课、家属教育、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干预措施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再次发放问卷调查发现430名高血压患者在健康教育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良好饮食习惯、不良生活行为的改善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1.2干预方法
1.2.1建立档案
将辖区内常住居民4500人中高血压患者430人全部建立档案,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情况、电话号码、血压、所患疾病、高血压并发症、服药情况等建立电子档案,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范管理,定期监测及跟踪随访
1.2.2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高血压患者参加形式各异的健康教育活动,发放有关高血压病的宣传资料,撰写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专栏;请心血管科医生来社区进行讲课,重点讲解高血压及各种并发症的危害,按时、终身服药及合理运动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率和按时服药的依从性;每月组织高血压患者联谊会一次,让患者之间进行交流;邀请营养专家指导患者科学合理进食,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同时对家属进行知识培训,使患者在家庭也能得到疾病及健康知识指导
1.2.3一对一辅导
对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行动不便、并发症较重的患者采取一对一辅导,社区护士定期上门监测血压、指导患者适当运动,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社区医生定期上门进行检查,及时调整药物及剂量,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2.4电话随访、上门随访
每周对430名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督促患者按要求及时监测血压,每日限油、限盐,进低盐清淡饮食,适当进行运动,询问患者服药情况,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行动不便患者上门服务,每周监测血压一次,有异常情况每周适当增加次数,教会患者家属测血压的方法,使患者和家属能随时监测血压;向患者和家属宣传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2 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再次发放问卷了解到本辖区430名高血压患者中大多数血压有所下降,以收缩压下降为主,舒张压下降不明显,通过按时、规范服药,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人数有明显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如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适当运动;低盐清淡饮食;定时监测血压;按时服药等。通过护理干预使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如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外出等有了明显改善。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护理模式也不断改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护理工作也从医院走向了社会,工作内容也从单纯的护理疾病扩大到卫生宣教、健康咨询、预防保健等,社区护士的职责、角色对社区护士的能力提出了有别于与医院不同的更高的要求,社区护士作为重要的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之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高血压病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控制血压,更重要的是增强长期服药的依从性,改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我们通过对辖区高血压患者建立电子档案,使社区医护人员对本辖区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更加了解,更能有针对性地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更好地监督患者按时服药,使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不良行为改善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相对较好【3】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住院治疗较困难,通过家属参与护理,能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家庭照顾与支持,更有利于患者血压的稳定【4】。通过对问卷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参加运动的比例明显提高,生活行为有了很大改变,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大大提高,从而使患者的血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继昌,许毅,汤大俊,等.四川省农村社区教育现状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23(6):633-636.
[2] 王跃萍,刘彩玲.个性化音乐疗法对心血管疾病孩子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886.
【关键词】社区护理学;教学方法;体会
【Abstract】Community Nursing is a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very strong discipline, to highlight the ”based on the job, community-oriented“course system, according to nursing profession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nursing in the modern nursing philosoph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o people’s health care center, around the nursing care tasks and processes, will combine a variety of methods used in community nursing teaching process,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 learning, more Reflect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edical education is based on practical work, openness,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Community Nursing;Teaching methods; Experience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社区护理已成为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中国将有大部分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1],因此,培养合格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社区护理学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面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时间短、带教师资力量薄弱、社区护理实践资源较少的特点[2],为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趋于合理,培养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笔者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社区护理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素质,深受学生欢迎。
现报道如下:
1教师讲授法
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教学情感,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照顾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抓住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把要传授的知识讲清楚,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针对本门课程中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如社区护理概论,使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
2体验式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参观、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实践主题不同,安排学生到西来寺社区、南街社区、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进行社区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织结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布局、服务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社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病案教学法
社区护理中居家病人的护理、社区灾害及其护理管理部分内容多,涉及面广,不仅包括内外妇儿知识,还包括家庭护理、康复护理的知识。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医学知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领悟,根据临床资料选择既遵循教学指导思想,又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并体现该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案例,运用临床病案的导入引出本次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不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且对以后的临床工作也有借鉴意义[3]。
4PBL教学法
为突出社区护理岗位能力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作为激发护生学习的动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模式,突出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如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每一组以一种社区常见慢性病典型案例展开学习,动态评估护生知识学习的关注点,在点评时以案例为主线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把握护理专业学习的侧重点,结合案例突出系统疾病护理的共性和不同,总结归纳各种社区常见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健康教育技术,使实践教学更突出实用性。根据每次讨论会学生发言的次数、质量及资料复习书面报告进行综合评估,从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思路等方面进行客观性考核。PBL教学法的开展使学生善于探索、概括,能娴熟应用现代图书网络信息,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 学生可在讨论中分享他人的意见和见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自我的胆量。除此之外,PBL教学使学生更易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择业意识。
5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学生通过在社区护理实训室模拟家庭环境下,教师根据学生数量进行分组,课前布置每大组同学不同主题,每大组间自行分配角色,课前充分准备资料,课上分组进行仿真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特定专业场景中所需护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对每组的表演穿插点评后安排小组讨论,讨论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角色扮演既可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一改以往教学中学生带着课本进课堂被动接收的局面,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除涉及到基本理论、技能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观察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护理教育能力。有利于学生在临床实习或工作时很快适应环境,适应临床工作。
6模拟健康教育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课程中所涉及的“社区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方法与实际相结合,充分体验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模拟“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各种不同主题的模拟健康教育,学生能够将社区护理学习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的意识,并在模拟表演中体会了社区护理的工作价值和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和探索永无止境。通过运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步入临床夯实基础;又可促进教师加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优化教学效果。在今后《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中,我们依然既要注重学生“三基”的培养,又要注重知识内涵的挖掘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应用、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通过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和研究,使《社区护理学》教学逐步向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王树山,王佐卿,高伟勤,等.开展全科医生和护士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5):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