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流行病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月份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案件起数28 36 49 67 56 44 30 26 47 65 74 103
季节性指数57.0 71.7 94.9 128.6 117.7 86.5 59.0 50.6 88.6 122.3 137.1 191.9
上述数据告诉我们,该市凶杀案件流行强度以4月和12月份最高。而且5年中每年都是4和12月份最多。这种规律也在许多大城市存在。象这种研究社会、人群中发生事件、事故、疾病、死亡等现象表现在时间上变化规律的方法,叫做时间流行病学。
1988年春,上海爆发甲肝空前大流行,发病近30万人。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提出许多证据,表明那次甲肝大流行是由于居民吃了不洁的毛蚶所引起的,其中一种证明方法就是时间流行病学。上海市闵行区1988年1~2月甲肝发病数有两个高峰,第一高峰(小高峰)在1月21日,第二高峰(大高峰)在2月1日;而调查得知,该区1987年12月22日和31日市场分别销售毛蚶1.9吨和6吨;第一批销售距第一高峰为30天,第二批销售距第二高峰31天,这种时间间距恰好是甲肝的平均潜伏期;毛蚶销售的“时间”与甲肝流行“高峰时间”,对应得如此巧夺天工,给判定毛蚶是导致甲肝流行的元凶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许多疾病和流行的季节性是相当“顽固”的,如痢疾、乙脑。疟疾多发生在夏秋;流脑、麻疹、猩红热多流行干冬春;白喉流行高峰,不论中国外国,不论南半球北半球,都是在学校9月份开学以后。流行病学还发现,自杀也有季节高峰,据欧洲18国34个不同时期的自杀统计,88%的自杀高峰发生在6、7、8三个月。又如湖南常德县统计1970~1987年18年间发生的7552例自杀事件中,有3547例发生在6、7、8三个月,占18年全部自杀的46.96%,而且每年7月份自杀例数均占各年总数的20%以上,次为6月和8月,其余月份均低于10%。可见自杀高峰月份中外都是一致的。导致自杀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为什么夏季特别多呢?医学家先以为与气温增高有关,但在欧洲许多国家6~8月气温相差很大,不能满意地解释何以自杀高峰月如此一致;后经时间流行病学分析,证明白昼延长是夏季容易发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我们无法改变夏季昼长夜短这一自然规律,但可以从其他方面采取措施,抑制自杀行为。
【关键词】手外伤;儿童;流行病学
伤害所致的损伤、残疾、死亡日益增加,已成为儿童健康的主要威胁[1],白庆法等报道[2],在矿区急诊创伤病例中,手外伤所占比例为36.45%,国内外有关儿童手部伤害的报道较少,为了解儿童手外伤的发病及致残状况,我们对364例0-14岁儿童手外伤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以期找出相关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因手外伤住院治疗的364例0-14岁儿童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判断手外伤的诊断标准为:①腕关节以远的外伤。②腕关节以近的上肢软组织,如神经、肌腱、血管损伤,不包括骨、关节的损伤。
1.2方法统一制定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受伤原因、伤者因素、环境因素、伤情分布、费用支出及预后等22项;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按照统一填表方式填写调查表,经检查核对后用VFP5.0建立数据库,以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性别及年龄分布364例中,男265例(73.08%),女99例(26.92%),性别比2.71:1。年龄最小20天,最大14岁,其中≤3岁组80例(21.98%),4-6岁组216例(59.34%),7-14岁组68例(18.68%)。
2.2时间与城乡分布每天以11-19时为高发时段(42.30%),每年以6-9月份发病率高(62.30%);城市儿童占32.37%,农村儿童占67.63%。
2.3受伤原因见表1。
2.4伤情及部位分布骨折150例(41.56%),肌腱损伤53例(13.16%),血管神经损伤61例(16.76%),软组织损伤78例(21.46%),断离伤22例(6.06%)。254例为单个部位受伤(69.81%),110例为多个部位受伤(30.19%)。受伤部位以1-5指最常见,从指端向肢体近端依次呈递减趋势。
2.5预后情况本组患儿经4月-1年随访,按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3]:优52%,良21%,差27%。其中前臂截肢4例,手指缺如32例,神经损伤致功能障碍16例,其他功能障碍46例。
2.6费用支出情况平均直接医疗费用2767元/例,最多3万元,最少856元。
3讨论
儿童正处于运动和感觉等机能的发育时期,生理机能尚不完善,由于受其生理条件的限制,当危险情况出现时,识别应变处理能力较差,极易受到意外事故的伤害,是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4]。通过对364例0-14岁儿童手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笔者认为儿童手外伤具有以下特点:①手外伤的性别分布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2.71:1,这与男孩子天性好动、好玩有关。②6-9月份发病率高,这与夏秋季儿童户外活动多,衣着少;中小学生放暑假以及农忙,家长疏虞照顾有关。③受伤年龄以4-6岁组为多(59.34%),蒋昭伦等[4]调查也显示3-7岁肢体伤害发生率高,这是由于该年龄儿童自我行动能力和好奇心的增加与自我保护意识缺乏而引起的。④农村高于城市,这与农村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偏低,掌握的意外伤害卫生知识少有关,而家庭防范措施不健全是目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5]。⑤致残率高,达27%,这与儿童伤后不能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有关。
尽管手外伤罕见有生命危险者,但对患儿、家庭及社会危害大,致残率高,除造成经济损失外,手部的残疾还会给患儿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使患儿产生自卑心理,防碍社会交际,严重者可导致心理障碍,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家长的心理负担。因此加强对儿童及家长的安全意识教育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对婴幼儿,家长一定要严加看护,远离不安全环境;学龄前儿童应及时入托;学龄儿童,学校和家长应共同配合管理,强化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每一个儿童都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会庆,徐勇.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3,27(6):374.
[2]白庆法,彭忠,陈永霞.矿区5167例手外伤患者发病率分布的调查分析.实用手外科杂志,2005,19(2):111.
[3]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5):30.
[4]蒋昭伦,邱厚兴,齐凡平,等.滕州市0-14岁儿童肢体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及5年住院病例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4):273-275.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如下类别。
(一)观察法
由于流行病学是人群中进行研究,所以研究者实际上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对象发生的条件,因此,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描述性研究又叫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通过观察而正确、详细地记载疾病或健康状态按时间、地点、人群各种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等)的分布特点,也可以包括可疑病因因子的分布特点。为了正确的描述分布,必须有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准确的病例(或因子)数字以及人口数字。
通过描述流行病学获得的资料也可对病因提出线索或假说,或对防制提出有效的措施。
2.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分析性研究又叫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对所假设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进一步在选择的人群中探找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所提出的假说。主要有两种:①从疾病(结果)开始去探找原因(病因)的方法叫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从时间上是回顾性的,所以又叫回顾性(retrospective)研究。②从有无可疑原因(病因)开始去观察是否发生结果(疾病)的研究方法叫队列(或群组、定群)研究(cohort study)。从时间上是前瞻的,所以又叫前瞻性(prospective)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时还需要广泛使用多种其他有关的技术与方法。所需要的方法在数量上有超过临床所需。比如伤寒病,临床培养出伤寒杆菌即可以诊断,流行病学有时还需要知道其噬菌体型或其他特征;临床只需要从病人中分离细菌,流行病学还要检查外界物品、土壤、水中的细菌。流行病学需要做大量人群的检验,需要快速方法,以便在短时间内做大量标本检验。所以,流行病学研究需要设备良好的许多种实验为其服务。
(二)实验法
流行病学中所用的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也叫作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它和一般医学基础学科的实验不同,主要在人群现场进行。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的主要的、最大的实验室。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又可分为: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和人群现场试验(community field trial)。后一类实验中对病因进行干预的又叫干预研究(intervention study’或译作防治实验研究)。当被观察对象不能随机化分组时,叫作半实验或准实验研究(quasi-experimental study),如卫生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及管理与服务的评价研究等。
(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1.社区干预试验中的伦理学问题
社区干预试验是一种在社区范围基础上加人干预措施的试验,它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常用于评价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的效果。
1.1 知情同意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是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干预措施实施之前必须向预的人群充分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干预可能产生的结果,使其对干预措施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激发他们的自愿参与意识,获得较好的干预效果。绝不能强人所难,任何强加于研究对象而又不告知其试验的事实及可能结果,甚至采取欺骗和隐瞒的手段来达到研究目的的做法都违背了知情同意原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1.2 有利与无伤原则干预措施对预人群应该是有利的,应尽量避免干预措施给人群带来有害的影响。这就要求干预措施必须在科学依据的指导下进行,应该有足够的理论或实践依据表明干预措施对人群是有益的,并以科学的、周密的和可靠的研究设计为前提。当然,任何诊疗手段或措施都有可能对研究对象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这里的有利与无伤原则实际上是要寻求一种最优化原则,即以最小的损伤为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所以,对于干预措施的利弊应有足够的估计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弊端的方法,如果某项干预措施的有利作用与伤害作用均衡或难以确定其利弊关系时,则应该谨慎从事。总之要做到干预措施的安全和有效性。
1.3公正与公益原则社区干预试验涉及的人群广泛而复杂,社区中的每个对象都应该有同等的接受或拒绝干预的权力,而不应该以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决定干预措施的实施对象。此外,干预措施应遵循公益原则,实验后的结果应使公众普遍受益,即应该一切从人群的健康和利益出发,从当前的卫生资源及存在的重大卫生问题出发,努力追求最好的社会效益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2.临床试验中的伦理学问题
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的试验,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的范畴,其目的是检验和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事实上就是一种涉及人体的试验。因此,极有可能存在一般人体实验所具有的某些伦理学问题。1964年第18届世界医学大会上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阐述了在人体实验中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对医务卫生工作者从事包括以人体作为试验对象的生物医学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
2.1知情同意原则知情同意是人体实验中受试者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赫尔辛基宣言》指出除非受试者已被说服同意参加,对在实验工作进行过程中所遇风险或出现偶然性事故是可预报的情况有所了解。否则,参加这项研究计划的医药卫生工作者就应弃权。”这就要求实验前使受试者清楚地了解试验目的、方法、过程及试验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或后果,甚至包括试验所致损害的赔偿及其治疗方法,并签订受试者知情同意书。如果受试者因年幼或病情严重而没有能力签订同意书可由其监护人或人代签。即使如此,受试者仍拥有中途退出试验的权力,而不应因此影响其原来的治疗措施的执行。
2.2 有利无伤原则即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赫尔辛基宣言》指出科学研究的正义性服从于他或她的完整,这个原则必须永远受到重视。”研究者所采取的试验措施必须是对受试者有利的,实验过程中要有充分的安全措施,保证受试者身体上与精神上受到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实验过程中如査明或发现研究因素有可能给受试者造成损害,则应及时停止试验。
2.3 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试验前应该进行严密的实验设计,符合普遍认可的科学原理,并以充分的科学的动物实验结果作为依据,同时对受试者要有周密的医学监护和对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赫尔辛基宣言》明确规定包括以人作为受实验者的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工作,必须符合普遍认可的科学原理,应该建立在足以胜任地履行实验室任务和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并且,对于有关的科学文献,要有详尽的了解。”一种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的临床试验无异于随意将人体当作实验品的非人道行为;同样,未经严格动物实验就直接实施临床试验更是一种对研究对象极不负责任的不道德行为。况且,由于人体与动物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种属差异,一种新的药物虽然已经过多次动物实验,仍有可能在人体试验中产生不同的作用。倘若不经过小范围的临床试验,而贸然将其直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势必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损失和严重的灾难。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教训。如美国在1937年将用二甘醇配制的磺胺酏直接用于临床,结果导致353人发生急性中毒而至肾功能衰竭,其中107人死亡。另外还有大家熟知的反应停药物中毒,都是未做动物实验而产生灾难性后果的例子。此外,还有做了动物实验而未做人体实验的例子。1942年美国西部军营中由于接种黄热病疫苗而引起传染性肝炎流行,但之前已通过动物实验表明不会引起肝炎,原因是多种动物对肝炎病毒不敏感,所以未能发现问题。另外如国内曾盛行一时的“鸡血疗法”、西欧的“反应停”事件都使广大群众深受其害。因此,动物实验绝不能代替人体实验,只有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验证确实无害而且有益于人类疾病的治疗时,才被认为可以正式推广应用。
2.4 安慰剂的使用问题在严格的临床试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原则是双盲法和安慰剂的使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病人主观感知和心理作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以客观地反映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双盲法是临床评定疗效时常用的观察方法,即指受试者和观察者均不知道受试者所试何种药物。这种情形表面上似乎与知情同意原则相矛盾,但从保护病人、维护更大范围人群的根本利益上说又是不相矛盾的。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学者提出可采用1979年Zelen提出的临床分组方案,即Zelen设计。首先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两个大组,第一大组不征求患者意见而直接给予常规疗法(A组),第二大组则征求受试者意见,让他们自己在常规疗法与新疗法两者中选择,选择用常规疗法者为B组,选择新疗法者为C组。Zelen设计既可比较新疗法(C)和常规疗法(A+B)间的差异,又可比较常规疗法A与B之间的差异,进而评价心理因素对疔效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知情同意与双盲法之间的矛盾。
安慰剂是一种外表形态与所试药物相似,但不含药物有效成分的中性制剂。使用安慰剂对照可以保证对照组保持其固有的特征,从而清楚地看出处理因素的作用。但是,在危重病人和病情发展变化较快的患者中使用安慰剂显然存在伦理学问题。因此.安慰剂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不宜将重症、危症病人作为安慰剂对照。所研究的疾病应是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有明显自愈趋势,而病情又相对稳定,短时间内不治疗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的疾病。凡不符合上述条件者,则不宜采用安慰剂对照。若两组的效果已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则可终止安慰剂的使用,当受试者的利益与科学研究发生冲突时,应以病人的健康为重。
总之,在进行临床试验时应遵循目的性、科学性、知情同意、维护病人根本利益等伦理学原则。
3.现场调査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流行病学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现场调査是重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是获得准确、真实的科研资料的重要途径,是保障研究质量的重要前提。现场调查中常存在如下伦理学问题。
3.1知情同意原则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保证现场调查研究的质量,避免某些社会心理因素对被试者的干扰,以便获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研究者不得不将真实的研究目的隐藏起来,这就产生了欺骗问题。研究者应当正确看待和恰当处理这种“欺骗”问题。首先,课题所研究的问题应对保护人民健康有重大意义,即具有较髙的研究价值。其次,这种“欺骗”的目的必须只是为了获得真实的资料,而不应对被调查者的身心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并应将其他无损于资料真实性的事实尽可能告知被调查者。同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应尽力取得被调查者单位领导及组织的理解和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在不违背知情同意原则的情况下获得更真实可靠的研究资料。
3.2 保密原则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详尽地获得调查对象的个人资料,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就必然涉及到被调查者的隐私问题。尤其是向被调查者询问诸如性知识、性行为等敏感问题以及个人婚姻、家庭状况等问题时,很可能由于被调査者的刻意掩饰而使研究的事实被歪曲,这就要求研究者遵守科学研究的保密原则。首先,应向被调查者充分说明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其次,在与被调査者交流的过程中,应持和蔼、热情、坦诚的态度,以取得其信任。同时,可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如无记名问答的形式,并向被调査者言明将对其姓名及个人身份进行保密。这样既避免了对隐私的侵犯,又保证了所获信息的可靠性。
4.队列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分为暴露与非暴露于某因素两组,追踪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人群中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显而易见,队列研究所选择的起始人群并未患所研究的疾病,若研究肆意或强行将研究人群暴露于某病的可疑病因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则是极不道德的。因为大多数暴露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这就违背了有利与无伤原则。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人们已不自觉地暴露于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之中,如吸烟、饮酒和职业接触等。前苏联核能废料泄露后附近的居民即可能暴露于相应的危险因素,通过队列研究即可达到探寻这些危险因素的有害作用的目的。因此,在进行队列研究时,暴露的分配与确定应遵循相应的道德准则,绝不能为了达到研究目的而人为地使研究人群暴露于危险因素之中。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epidemiology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0698
国内刊号:42-1333/R
邮发代号:38-18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创刊于1992年,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关键词:结核病;流行病学;防控措施
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结核病这种疾病,对于人类的呼吸道有着直接感染的一种疾病。基于中医学的范畴,结核病主要是一种肺痨,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对于我国而言,结核病的发生率仅仅次于印度。我中心通过对淮安市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具体的防控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淮安市淮安市2013年1月~2015年1月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对结核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
1.2统计学方法 本组资料所有数据的处理,通过结合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检验,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淮安市结核病患者登记情况 淮安市2013年1月~2015年1月登记的结核病患者有4772例。其中1156例结核病患者为痰涂片阳性,占24.2%,3343例结核病患者为痰涂片阴性,占70.1%,273例结核病患者未查痰,占5.7%。
2.2淮安市结核病患者基本资料情况 其中3121例结核病混着为男性,1651例结核病患者为女性,比例为1.89:1,22岁以上的年龄段,肺结核患病率逐渐增加。
2.3淮安市结核病患者的职业情况 农民患病率占60%,有2863例。其中男性结核病患者有2151例,女性结核病患者有712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
2.4淮安市结核病患者地区和时间分布 城镇和乡村发病率无显著的地区差异,P>0.05。结核病没有出现明显季节性的变化,在2014年的时候,病例登记例数较多,占60%,其中12月登记的病患例数较多,占30%。
3讨论
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乙类传染病,有着全球性的特点,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重要问题之一。刘云霞[1]等在基于GWR模型的结核病空间流行病学研究中表明,在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中,患者咳嗽以及气喘等临床症状。于小红[2]等在桓仁县某村肺结核病暴发防控效果分析中研究表明,在肺结核疾病的发生中,这种流行病学主要是多发于男性,女性群体有着较低的发病率。卢杰[3]在邢台市2008~2012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强调,关于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存在一定的年龄分布特点,对于2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而言,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同时对于地区季节的分布中,农村和城镇均有发生,同时一年四季结核病均有发生。王晓莉[4]等在2006~2011年临渭区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研究表明,结核病在农村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一些男性农民,由于农民有着较低的素质文化,同时也和自身长期的吸烟有着直接性的关联。
本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2013年1月~2015年1月登记的结核病患者有4772例。其中1156例结核病患者为痰涂片阳性,占24.2%,3343例结核病患者为痰涂片阴性,占70.1%,273例结核病患者未查痰,占5.7%。其中3121例结核病混着为男性,1651例结核病患者为女性,比例为1.89:1,22岁以上的年龄段,肺结核患病率逐渐增加。农民患病率占60%,有2863例。其中男性结核病患者有2151例,女性结核病患者有712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结核病没有出现明显季节性的变化,在2014年的时候,病例登记例数较多,占60%,其中12月登记的病患例数较多,占30%。可见,结核病的防控中,更要做好22岁以上男性群体的根本防控,将农村地区的防控作为重点部分。这一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5]的报道大致相同。
通过在乡镇设立专门的结核病科,做好结核专业人员的防治培训,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力量不断提高,进而将结核病的检出率提高,做好耐多药结核病工作的安全防控,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治疗,对结核病耐药监测工作开展。对于结核病患者的有效预防控制,就要对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对结核病患者进行隔离,在患者的关心和鼓励中,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全面消除,并将患者潜在性的结核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全面加强。通过将传播途径切断,并做好患者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及时清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群防机制建立,并将结核病知识的相关宣传教育全面加强,做好易感人群的根本保护。做好居民的健康普查,对结核病的普查机制定期的开展在早发现和早治疗的基础上,做好结核病的根本治疗,将结核病的发病率全面降低,并将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减少。通过结合结核菌的一种实验过程,做好患者健康宣教,将全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全面提高。个体宣教中,就要对结核病的诊断治疗过程进行讲解,并做好健康问题的针对性宣教。
综上所述,结核病的防控中,更要做好22岁以上男性群体的根本防控,将农村地区的防控作为重点部分。
参考文献:
[1]刘云霞,刘言训,张冰冰,等.基于GWR模型的结核病空间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5):343-346.
[2]于小红,王桂林,宋希永,等.桓仁县某村肺结核病暴发防控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3):59-60.
[3]卢杰.邢台市2008~2012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2):165-166,172.
目的分析甘肃省武威市近10年水痘发病的强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水痘的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4年武威市水痘的监测数据。结果2005─2014年武威市共报告水痘病例3803例,年均发病率为20.23/10万;天祝县发病率最高31.29/10万,民勤县最低为7.05/10万,各县(区)水痘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06,P<0.05);全年均有病例报告,5─7月和11月─次年1月出现发病高峰,呈明显双峰分布;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367,P<0.05);病例多分布在15岁以下人群中,报告3726例,占发病总数的97.96%。结论武威市水痘发病以散发为主,小学生和托幼儿童为高发人群,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有效并及时接种水痘疫苗,是控制水痘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
水痘在小学和托幼机构时常发生聚集性病例,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1],疾病负担较重[2],对儿童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解武威市水痘发病的强度及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本文分析了2005─2014年武威市水痘疫情的监测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水痘报告发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信息资料来源于武威市统计局。
1.2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将2005─2014年武威市水痘发病数据导入Excel2010,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不同组间构成比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并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流行概况2005─2014年武威市共报告水痘3803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20.23/10万,居重点传染病报告第1位,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全年发病,呈现出两个发病高峰,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小学生和托幼儿童为高发人群。
2.2地区分布武威市三县一区均有水痘病例报告,天祝县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31.29/10万,民勤县最低7.05/10万,但凉州区报告例数最多2558例,其后依次为天祝县655例、古浪县390例、民勤县200例;除2014年外,全市水痘发病呈现波状趋势,天祝县和凉州区发病率高于武威市整体发病水平,而民勤县和古浪县则低于整体发病水平,2010年天祝县发病率达历年最高83.75/10万,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06,P<0.05),见表1。
2.3时间分布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呈现明显的双峰现象,每年5─7月为发病大高峰,报告1952例,占病例总数的51.33%,11月─次年1月为发病小高峰,报告1065例,占病例总数的28.01%;天祝县发病高峰时间早于其他地区1个月左右;武威市水痘高发季节(5─7月、11月─次年1月)报告病例数3017例、发病率16.05/10万,低发季节(8─10月,2─4月)发病数786例、发病率为4.1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412,P<0.05),见表2。
2.4人群分布武威市水痘发病多分布在15岁以下人群,占发病总数的97.96%,5~6岁组、10~15岁组人群发病例数呈现高峰,尤其是10岁~组构成比最高为23.46%,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855,P<0.05),见表3;男性报告2337例、发病率24.24/10万,女性报告1466例、发病率16.02/10万,不同性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367,P<0.05),见表4。
3讨论
2005─2014年甘肃省武威市共报告水痘病例3803例,发病率0.79/10万~35.46/10万,年均发病率为20.23/10万,低于陕西省西安市[3],高于甘肃省庆阳市[4],位居监测的其他重点传染病第1位。天祝县(31.29/10万)和凉州区(25.58/10万)水痘发病率高于武威市平均发病水平(20.23/10万),可能与天祝县交通不便,发现水痘病例不能及时处置及病毒本身耐冷不耐热有关,而凉州区则因人口密集、流动性大,容易造成水痘的传播和流行。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呈现出5─7月的大高峰和11月─次年1月小高峰,与文献报道一致[5-8]。天祝县水痘发病大高峰早于其他地区1个月,提示我们要因地制宜,做好动态监测工作,在高峰季节来临前加大水痘相关知识的宣传,让群众了解并充分认识水痘的短程预防知识,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发病及时就医,减少或杜绝与他人接触,以免造成进一步的传播;积极鼓励适龄人群接种水痘疫苗,减少水痘发病。男性(24.24/10万)发病率高于女性(16.02/10万),男女性别比1.59∶1,可能与男性好动有关,活动频率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使他们有更多机会感染水痘或其他传染病;报告病例多分布在15岁以下年龄组,与国内其他省(市)报道相似[9],4~6岁组、10~15岁组人群发病率呈现高峰,提示要加强小学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重点做好晨检和日常消毒工作,发现病例及时报告并隔离治疗,加强水痘疫情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水痘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并进行预警处置工作[10]。
由于水痘传染性强,且武威部分农村地区卫生条件仍然很差,群众对水痘的防治知识认识不足,所以极易造成流行,形成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为有效控制水痘疫情、降低水痘的危害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建立早期的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监测,对水痘病例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本次调查发现,水痘发病高峰年龄组正是我国免疫规划重点人群,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措施[11],建议相关部门将水痘接种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对15岁以下儿童实施2剂次水痘免疫策略,在做好1岁及以上儿童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的基础上,小学入学前应加强免疫[12-13]。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使广大群众掌握水痘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做好水痘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的处置工作,可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4-58.
[2]殷大鹏,宋立志,张晓署,等.鲁甘湘三省2007年水痘门诊病例经济负担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2):123-126.
[3]周运朝,龚建仁.2007—2012年西安市水痘的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2):247-249.
[4]王芸,罗静,张陇虹.甘肃省庆阳市2007—2012年水痘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1):2095-2096.
[5]柳晓丹,张秀月,戴孟阳.沈阳市2006—2010年水痘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249-4250.
[6]潘伟毅,张冬娟,张红榕.2009—2011年福建省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8):624-625.
[7]尧怀志.2006—2011年许昌市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10):792-793.
[8]许青,徐爱强.我国水痘流行病学分析与水痘疫苗免疫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0):1093-1097.
[9]曹一鸥,向妮娟.2007年全国水痘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9,24(3):172-174.
[10]丁敏,陈松,李红.2006—2013年达州市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22):3302-3304.
[11]林鹏,李晓帆,杨峰,等.青岛市2009—2012年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88-1690.
[12]庞红,王晨,江燕,等.学校水痘暴发中水痘疫苗保护率的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28(1):68-71.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 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现对洞口县2008~2013年上报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与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3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按现住址报告的洞口县辖区内的手足口病病例,共3659例。
1.2 方法
1.2.1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掌握2008~2013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分布。
1.2.2 病原学检测方法:采集自洞口县各基层医院诊治的典型手足口病患者的肛拭子标本,采用RT-PCR法行病毒分离与测定,阳性者纳入实验室确诊病例资料[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3、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病例的时间分布 自2010年起,疫情出现急剧上升,平均发展速度为154.34% 。2012年达到最高峰,报告发病率为223.31/10万。见表1、表2。
2.2 2008年、2009年的报告发病率较低,流行曲线无明显的发病高峰期。自2010年起,每年的流行曲线极其相似,全年均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每年的5~6月及11~12月。见图1。
图1 洞口县2008~2013年手足口病分月发病情况
2.3病例的人群分布 所有报告病例均为10岁及以下儿童,男性病例明显多于女性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02:1。其中3岁及以下年龄组共报告3278例,占总报告数的89.59%。1~2岁年龄组共报告2388例,占总报告数的65.26%。见表3。
2.4病原学检测 2008~2013年共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720例,占总报告发病数的19.65%,EV71、Cox16及其它肠道病毒阳性构成比差异较小。
综合分析2010~2013年的病原学检测阳性结果发现,EV71、Cox16毒株感染优势逐年交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26,df=6,P=0.00,α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2008~2013年手足口病报告总发患者数为3659例,高峰期为2012年(发病率223.31/10万)。分析原因可能是:自卫生部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中,洞口县疾控中心积极加强本辖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医师培训、疾病宣传以及资料上报等工作的管理,有效提高辖区内居民的就诊意识与基层医院的诊治能力,进而相应提高了疾病的发现率与确诊率[2]。且本调查得出洞口县手足口病重症发病率在1.43%~5.67%之间波动,变化水平一直稳定在较低的水平。此数据可指导洞口县疾控中心后期疾病防控宣讲工作,减轻群众对手足口病疫情爆发的恐惧与忧虑,有效提高本辖区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
在本调查中,通过对手足口病疫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洞口县3659例手足口病患者的发病高峰期为5~6月及11~12月份,说明洞口县手足口病呈季节性发病,与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类似,进一步有效证实夏秋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3]。同时,手足口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本次调查3659例手足口病患者中男性数量高于女性。且洞口县2008~2013年报告疫情资料显示,洞口县手足口病的主要发患者群为散居学龄前儿童,应加强对学龄期前散居儿童身体健康状态的监控力度,提高托幼机构晨检筛查质量。且本调查对洞口县2008~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3659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感染病毒源主要是EV71型病毒与CoxA16病毒,且两者呈此消彼长检出趋势,说明控制病毒感染仍是手足口病治疗的主要目的。
综述,洞口县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EV71型病毒与CoxA16病毒检出率呈此消彼长增长趋势;主要发病时间为每年的5~6月及11~12月;发患者群10岁及以下年龄组人群,尤其是1~2岁年龄组。
参考文献:
[1]徐胜平.2008-2012年麻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4,40(01):54-56.
目的 了解广西贵港市人体囊虫病流行特点和分布情况。方法 对1986~2006年住院治疗的64例囊虫病人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64例人体囊虫病人中,2例来自邻市,62例来自本市19个乡镇,其中32例(51.61%)来自本市的三里、覃塘和贵城3个镇;职业以农民为主;男女之比为2.76: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60岁的青壮年;感染方式以异体感染为主。结论 广西贵港市人体囊虫病具有散在性流行又相对区域性集中分布的特点。
【关键词】 囊虫病;流行病学;分析
囊虫病是我国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大。贵港市是广西囊虫病主要流行区之一[1],迄今,尚无本病系统的调查资料。本文对64例人体囊虫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了解囊虫病在本市的流行特点和分布情况。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收集1986~2006年来贵港疾控中心就诊住院治疗的人体囊虫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2 诊断标准
皮肌型囊虫病:皮下发现囊虫结节,病理活检查出囊尾蚴。脑型囊虫病:有癫痫样发作,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脑ct检查提示脑囊虫病。混合型囊虫病:具有上述两型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elisa检测血清囊尾蚴抗体阳性作为各型诊断参考[2]。
2 结果
2.1 性别
64例病人中,男性47例,占总例数的73.44%;女性17例,占26.56%;男女病例数之比为2.76:1。
2.2 年龄:发病年龄最小11岁,最大80岁;其中11~20岁6例,占9.38%,21~30岁13例,占20.31%,31~40岁13例,占20.31%,41~50岁14例,占21.87%,51~60岁14例,占21.87%,61岁以上4例,占6.25%;21~60岁的青壮年占84.38%。
2.3 职业
职业以农民为主,其中农民58例,占90.63%;学生6例,占9.37%。
2.4 地区分布
64例患者中,2.例来自邻市,62例来自本市19个乡镇,占全市总乡镇数的63.33%。其中三里镇14例、覃圹镇9例、贵城镇9例,共32例,占来诊病例总数的50%。
2.5 发病时间分布
2000年以前发病57例,占89.06%;2000年以后发病7例,占10.94%。
2.6 感染方式
大便中有绦虫节片排出史19例,占29.69%;有食“米猪肉”史36例,占56.25%。
2.7 临床分型
皮肌型囊虫病25例,占39.06%;脑型囊虫病22例,占34.38%;混合型囊虫病17例,占26.56% 。
2.8 病程
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9年,平均4年。其中1~4年43例,占67.19%;5~9年14例,占21.88%;10~14年0例,占0%;15~19年1例,占1.56%。
2.9 诊断
64例病人患病后最早1年确诊,最迟19年确诊,平均4年确诊;在2年内确诊的:25例皮肌型中有17例,占60.71%;22例脑型中有5例,占22.73%;17例混合型中有6例,占35.29%。三型患者共有28例,占43.75%。
2.10 治疗
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二种方法,单用吡喹酮治疗55例,2例脑型患者因脑室积水,先手术后再用吡喹酮治疗。64例患者中,治愈57例,治愈率89.06%;死亡7例,其中2例分别死于合并肺癌和浸润型肺结核,脑型3例和混合型2例属危重症,死于脑疝。
3 讨论
目前,广西囊虫病流行比较严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本组64例囊虫病患者,除2例来自邻市,其余62例来自本市19个乡镇,占全市30个乡镇的63.33%,尚未包括到上级单位或兄弟市、县治疗者,说明贵港市囊虫病流行比较广泛。但是,62例本市籍囊虫病患者中,有32例来自本市的三里、覃塘和贵城镇。显示贵港市囊虫病流行具有散在性又相对区域性集中分布的特点。因此,在制订防治措施时,除了考虑全市普遍的因素之外,尚要有重点地加大上述3个镇的防治力度,才能尽快控制囊虫病在全市的流行。
本组病例所见,囊虫感染男性高于女性,好发于21~60岁青壮年,职业以农民为主,与方文的调查结果相似[4]。这与该年龄段的人活动范围广,在外就餐多,感染机会也多有关。在64例患者中,36例(占56.25%)有明确的吃“米猪肉”史,说明对囊虫病知识的缺乏,也是囊虫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展防治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男性青壮年农民进行卫生宣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囊虫病因囊虫寄生的部位和数目不同,其症状复杂多变,临床表现各异,加上基层医务人员对本病认识不足,所以误诊、漏诊较多。本组病例平均4年才能确诊,2年内确诊的仅有43.75%,一例患者甚至长达19年才能确诊,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害。因此,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本病基础知识的培训,已经刻不容缓。
致谢:本文承蒙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树林副主任医师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罗光汉,周桂英,单晓阳.猪囊虫病303例流行病学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5,12(1):65~66.
[2]戴伟,王蕴倩,张春运.囊虫病免疫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1,14(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