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作业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作业布置分层性
作业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每个学生的能力需要,知识掌握情况来布置作业,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感受。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同学可减少单纯机械知识型的作业,布置一些理解应用型或开放探究型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太认真,知识掌握不够好的学生,则布置一些基础型、知识型的作业,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如作业可分为基础题和综合提高题,比较基础的题目要求全班完成,具有一定综合性题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这样既能满足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减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负担,从而提高作业有效性。
二、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教育应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展现。”为了避免社会作业布置以书面作业为主的单一形式,可以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网络作业、制作表演类作业、社会调查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完成,可以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甚至是全班作业相结合,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可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主选择作业题目,可以有师生命题、同桌互选、学生自选等多种形式,甚至可以是由学生和教师、家长来共同完成的。如在初三综合复习时让学生针对考点自主提问,自主设计练习和互测互评,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处理、归纳、总结,把握重点,进行全面分析,学生在制作答案和互评过程中更是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及巩固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样作业形式的丰富多彩,完成方式的自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作业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作业,使之乐于思考,从而取得较好的作业效果。
三、作业内容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学生兴趣浓的、学习动力就大,学习效率也高。富有情趣的作业,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去完成。因此作业布置中应多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同学们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感受作业的乐趣,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愉悦。如学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因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我国传统文化资料,以个人、小组方式自由组合,用资料、图片、实物、演讲、表演等形式向同学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形式也很丰富,有的是诗朗诵形式,有的是小品表演,有的是载歌载舞,有的制作幻灯片向同学们介绍等,这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也加强了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四、作业要体现实践性与合作性
要向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社会的热点、焦点、重点问题及种种现象,联系课本知识点,引导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谈感受、启发和建议,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善于思考,激发兴趣,乐于探究,学思结合,也就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这比单纯从课本中布置的作业要好得多了。还有多布置合作性作业,引导学生互动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同学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如在学习九年级社会第一单元《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时,让学生组合成四人小组查阅舟山群岛新区设立的相关材料,然后分机遇组和挑战组从交通、旅游、资金、市场、人才、技术、企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环保、社会治安等方面进行多角度PK赛,这样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联系家乡实际,激起学生爱家乡,为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而认真读书的决心。
五、作业评价多元化
[关键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针对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22
传统的初中地理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来说,教师只是布置一些简单的习题。这样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也难以保证,许多学生还会抄作业,最终只是机械地记忆,严重影响地理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会感觉到所学知识与实际没有多大关系,对于所学知识的用途缺少了解,导致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在这种作业模式之下,学生学习也比较被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得不到保证。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优化地理作业设计,提高地理作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一、注重夯实基础,保证作业设计方向
布置地理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巩固课上所学习的知识,同时能够延伸到将要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地理作业设计的时候,针对教学的实际内容,根据教材的基本观点来设计。只有注重基础,才能够保证作业设计的准确方向。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本着夯实基础、有效拓展延伸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最佳的锻炼。
二、采取多种形式,避免题海战术
设计初中地理作业的时候,应该注重采取多种形式,避免传统单一的模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地理作业。例如,传统的地理作业只有书面作业,而且更多的是以习题为主,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拓展能力受限,学生只是把精力集中于练习题上,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应该尝试丰富作I的形式,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完成作业。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同时又促使学生形成了地理实际应用能力。题海战术的时代早已过去,因为其既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注重“题量”,其中既包括题的数量,同时还包括题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地理作业真正发挥出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能力。教师在选题方面应该尤为注意,选择一些适当的题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作业能够使学生得到锻炼,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放思维,提高作业趣味性
随着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教学观念下,教育教学比较注重知识,但是当前,对于人才衡量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力。所以,如何通过科学设计地理作业,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避免设计一些应试的作业题目,应该以开放的思维设计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开放性的环境下更好地拓展思维,形成应用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地理作业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带动下,有更强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地理学习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灵活、有趣和形式多样的习题,可以以多种形式把习题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中每个人负责一个板块,例如“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三个部分让不同的学生来讲解,并举例说明。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评选出表达最准确、最全面的小组。采用这种竞赛性的作业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四、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布置作业,最终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能力。所以,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注重作业的实践性。例如在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课下作业,如:给学生挑选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然后让学生自己用橡皮泥制作出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要求能够提取出地形图上的有效信息,在模型上显示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进行复习,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既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来进行拓展学习,最终将知识升华为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我们科学设计地理作业,注重以丰富的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践性的作业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作业是学生的基本学习任务,也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学监控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不仅可以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还可以体现出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美术作业中,作业过于枯燥、乏味,目的性和局限性较强,很难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去做。所以,在现代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只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设计和优化,不断提高作业的布置质量,才有助于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美术作业设计优化方式进行探讨。
一、确定作业目标,优化作业范例,强调自我创新
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要明确指出作业的要求、目标等,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美术作业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需要做什么,抓住要点。例如,在“茶香四溢”的讲解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制作泥条、泥板。在制作初期学生会摸不着头脑,即便完成了,效果也不佳。因此,教师可以在布置前先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制作,并将模板“书”展现给学生。此时,学生就会感到惊奇,对陶瓷产生兴趣,进而有助于他们自己制作泥板、泥条。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局限性不应过强,这样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善于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依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做手工。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自定义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想来构思自己的作业,并将大概的思路、设计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不断对自身设计进行优化,以制作出自己的作业。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学生间相互赏析,了解不同的作品内容、含义、寓意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创作和思维上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有助于学生赏析、评价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合作意识
由于美术这门课程的感受性较强,所以就需要让学生多体会、多感受,并进行适当的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分别规划好各项练习的时间,并将课上、课下、个人、团体的练习结合在一起,以便于学生间相互探讨。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一项作业。例如,“舞台设计”这节课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需要分小组进行。教师可让一部分学生去做舞台场景的布置作业,其他学生去做需要物品的制作等。同学之间边沟通边讨论,相互配合来完成整体作业。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也可以将课堂与一些实践活动或相关的教学、节日活动等进行结合,并教给学生课外的练习方式。教师应积极组织一些课外实践练习,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书画竞赛等活动,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学校还应与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参加环境整治、公益美术等活动,做到社会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能力。
三、以教材为基础,注重差异化设计,培养学生的个性色彩
学生的性格、自身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差异化,依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进而让学生在满足自身兴趣的基础上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个性色彩。例如,教师在布置“画恐龙”的作业时,可以将其设计成个体形式、家庭方式、英雄形式以及对立形式等,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性格较为内敛、喜欢和平的学生,画出来的恐龙就会是团体和睦型,一般是几只恐龙在一起玩耍或相互抚慰的场景;性格比较孤僻的学生,在作业上体现出的就会是一只恐龙,并且色调会相对较暗。如有些学生在创作时很想表现出英雄式恐龙,此时教师只要耐心?v解,学生就会在心中有所想,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化布置作业,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还有助于他们个性色彩的发挥。
一、创设情境性作业,让学生感受乐趣
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一内容的练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促进学习,感受快乐。因此学生是否乐于作业,对习题内容是否感兴趣,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作业设计是否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计量单位”一课,我设计了一道填写单位名称的习题:今天是11( )8( )。早上7( ),小兰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6( )很快就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 )的早饭。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 )以外的学校跑去。在路上碰上了身高120( )体重55( )的小胖子军军,和他一起到了学校。放学后,小兰一回到家,马上拿出1( )长的钢笔和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 )动画片开始了,看了大约半( )。吃完晚饭,复习了一会儿功课,洗刷完毕后就上床睡觉了。我将设计的这道填空题名称改为“小兰的一天”,这样就富有生趣地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学生的辨别思维能力也得到强化。
二、开展游戏性作业,让学生体验快乐
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设计富有趣味的游戏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养成的一种好办法。六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的大小”这一课,我设计一个转盘游戏作业,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先让每一个学生预测指针会停在哪一种颜色上,为什么?然后通过多次操作合作旋转,让学生观察,判断指针停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最大,哪个区域的可能性最小。最后再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观察思考,探究知识的奥秘和乐趣,体验知识的魅力和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操作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品尝成功
(1)调查性作业。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并获得各时期社会必需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灵活地设计一些操作实践作业,让学生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把学生作业引向课外、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
(2)研究性作业。教师要多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中求异与创新。我在教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布置“有趣的包装”课题型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再集体交流。这样的作业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
(3)操作性作业。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直观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在“三角形认识”课后,提出问题:一根长50cm的绳子,从任意两处剪断或折叠是不是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并感悟出“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样的结论,提高了其探究能力。
四、布置互动性作业,让学生增进情感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选择适当的切入口,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例如我在教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后,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独立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了发展。
五、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走向主动
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往往无法顾及各层次学生的认知要求,桎梏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因人而异就显得特别重要,在作业训练中尤其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针对性,要满足优秀者的探索求知欲望,但也不能忽视后进者的学习积极性。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非常重要,也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人文关怀。
一、几点感悟
在生本实验期间,我通过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实验,有了一些收获但更多的是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详尽的掌握,我几乎每天都有前置性作业,但一段时间下来,却发现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质量一日不如一日,学生前置性作业兴趣也没以前高,更可怕的是课堂上学生无精打彩的汇报和与此同时表现出来的不良倾听习惯,让我好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我发现自己的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太多而且要求太笼统,学生不知道该了解什么、思考什么,这样导致第二天的课堂汇报交流抓不住重点,知识点的突破就更谈不上了。再者,无效的前置性作业时间长了,会让学生的课前先学留于形式,不仅成为了学生的负担,甚至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忽视。
由此我感发思考:①是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②就某一个学科内容而言是否每天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③过多前置性作业是增负还是减负?④前置性作业是否一定表现在课外?⑤如何设计前置性作业?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前置性学习首先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不是每门学科都需要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就不同学科层面应该是“体现学科特点”,但都指向“学的研究”;研究容量我认为应该是“少而精”,前置性作业内容一定要适中,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及年龄特点,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就教师设计层面应该是“开放并具价值”,前置性作业设计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的堆砌。
同时,我也认识到设计前置性作业对教师的要求: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如果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时对目标把握的不明确、不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在不改变现行教材编排的基础上一是要考虑如何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二是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的探索与研究。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和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科学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学习的思维性、开放性、逻辑化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让学生有备而来的学,这也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二、如何布置前置性作业
关键词:作业设计;分层法;作业质量
作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作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如果作业设计不当,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一、传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之初,笔者给所有学生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的。然而笔者发现,学生在做这种作业时,抄袭作业的现象很严重。有时作业全对,有时错的题一模一样。很显然,这些学生做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完成任务。为了阻止这一现象,笔者曾不止一次向学生说明写作业的目的,要求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可效果甚微。为此笔者还狠狠地批评过学生,说他们做作业的态度不端正。后来从和学生的聊天中得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他们本身也有认真做作业的想法,但受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在面对远远高于自身水平的作业时,他们往往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下手。为了完成作业,他们只好机械地抄别人的作业或答案。笔者从他们的作业中根本看不到他们已经弄懂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进一步辅导。通过这种方式做作业,不仅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毫无帮助,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一种精力的浪费。这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亟须解决。
二、优化作业设计的办法
通过翻阅大量文献,笔者发现分层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分层作业是与统一要求的作业相对立的一种作业类型,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层难易有别的作业。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及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水平,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类,然后根据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相应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相应层次的作业,或由教师指定不同层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具体做法如下:
1.A层作业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类作业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设计的,其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2.B层作业既要求有一定的基础题目训练,也要有提高能力的训练题目。这类作业以中等生为主体,他们通过做该类型的作业,可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3.C层作业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宽。该层次的作业主要是面对优等生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层作业较传统作业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每个班的学生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智力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及学习方式等都各自不同,所以统一要求的作业不可能满足个性千差万别学生的需要。当面对相同的作业时,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作业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会有学生因作业太难而无从下手。这种“一刀切”式的作业与学生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阻碍了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差生的转化与优等生的培养。
与传统的作业相比,分层作业更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它以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为依据,为学生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这样就使作业的层次、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吻合,使每位学生都能做适合自身水平的作业,实现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教育目的。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低、中、高各水平段的学生,为每位学生搭建成功的阶梯,既让学困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及成就感,又能保证优等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进步,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以挖掘,知识和能力得以落实。
总之,实施分层作业有助于提高作业质量。分层作业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它能很好地处理面向全体和照顾个体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作业是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培优转差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一、课前预习作业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课前朗读文章,学习字词,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作者大概的写作意图是基本的预习要求,同时还要配合评价手册自主学习的内容了解作者、作品特点及写作背景。很多学生和家长把此项作业看作是可有可无的,有些干脆不加理睬,而有的学生也只是匆匆将课文读了一遍就了事了,这些做法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影响课堂听课效率。为了避免使课前预习作业流于形式,我将此项课前作业要求具体细化,字词要提前标注音,朗读要家长签字,课后练习要提前思考并写下答案,对作者和背景的了解要作勾画。总之,书上要留下预习的痕迹。并且要填写家庭作业卡,作业卡上有家长的评价,这种细化的形式,慢慢不仅得到家长的认可,学生看到有形的成绩也逐渐提高了预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通过这个途径,学生课前预习作业完成质量高了,课堂上学生发言也积极了,效率提高不少。
二、课堂检测作业
当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是对学生听课效果的及时反馈,因此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布置的问题力求针对性强,有实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布置作业。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学习差异,在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训练中,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规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完成基础题,中等学生除了完成基础题外,还可以再做一做提高题。比如在学习古文时,积累常用文言词是基本要求。通常学完一部分之后会有当堂练习的反馈时间。此时,我会请基础较弱的同学回答反复强调的书本注释有的字词解释,请基础较好、听课效率高的同学回答复杂的翻译句子,同时再次强调翻译的重点和要求;开放性的题目不求统一答案,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充分肯定,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当堂练习中都有收获,都能有成就感或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弥补。
三、课后巩固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续和补充,通过完成快乐园和练习册上的一些基础题和阅读题,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及时反思改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求严格控制作业量,有针对性——能针对重点、难点和不同学生布置分层作业。比如属于小学语文基础较弱或心理生理上有学习障碍的特殊学生,对他们的课后作业要求就不能完全与其他同学相同,即使同样布置下去他们也无法按要求完成,于是我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让特殊学生以基础作业如抄词注音、背诵默写等作业为主,辅以课内重点现代文阅读的经典题型作为他们的课后作业,讲求实效性;对他们的作文要求也稍作放放低,无论是字数还是内容,以鼓励来让他们尽量按要求完成。对于一般同学的作业,通常是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在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丰富其课外阅读量,培养其阅读能力、熟悉阅读题型和答题方法,并以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来让阅读指导写作。不同作业层次的设计,不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实践性作业
语文作业除了基本的抄词注音、解释词语以及评价手册上的相关练习之外,我还精心设计了一些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其他方面的素养。
(1)讲一讲,写一写。把每一天学习中的有趣事情、收获、或者是不解、不愉快的事情回家和父母交流。父母把学生交流的感受用一句话来做评价,填写交流卡带回学校。我布置这项作业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乐说愿意说。二是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自己的孩子一天在校的喜怒哀乐,给于鼓励和安慰,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三是培养亲子感情。现在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很少和学生交流,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对于处于困惑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至关重要。
(2)周末小练笔。在经过了一周的辛苦学习时间,很多孩子或家长会选择大休闲。这个时间是学生和社会接触最多的。谢谢周末经过的有意义的事,或者是看到过的美丽的风景。学习用生动的语言,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要求三百字左右,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这项作业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关键词: 自由选择 快乐实践 拓宽视野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课外作业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课外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教师应设计一些科学、新颖、带有一定灵活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感兴趣,并在兴趣中提高实践能力。
一、从“形式”到“数量”,自由选择
课外作业应体现“自主性”原则,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前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体现层次性,给学生选择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的自由。因此,每学完一课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设计多样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生字,虽然生字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三年级每课的生字数量不少,不能忽视,但课堂上不能像一二年级一样,腾出宽裕的时间进行生字教学。因此,我较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求他们通过查字典给不懂的生字注上拼音、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及每个生字组两个词,其次在生字上勾画出书写时要提醒别人的地方,在一旁写出形近字。课后,我会布置关于生字的两样作业:(1)抄写生字,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每个生字的掌握情况确定抄写的数量,由3―6个不等。也就是说,学生认为这个生字比较简单,可以只抄写三遍,如果认为这个生字容易写错或者难记住,那他可以把这个生字抄写多几遍。(2)给生字找同胞兄弟(形近字)再组词,实在找不到形近字的生字则组两个词语,然后自由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造句,数量不限。中下生可以两项作业都做或选其中一个完成,而中上生可以选做以上作业,也可以自己设计作业进行练习或者与同学交换完成,如看拼音写词语、选字交朋友……这些由易到难、形式多样的作业,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从“学习”到“运用”,快乐实践
(一)“看一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走进大自然。如学习第一单元的《荷花》,让学生反复朗读文中描写荷花不同形态的句子后,可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花朵,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学习第一单元的《珍珠泉》以后,可让学生观察家乡或居住地的一处景物,找出其特点,按顺序写一写。又如学习第二单元课文《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边的橡树》以后,可以让孩子在家附近、学校周围、途径或游玩的地方都留意看一看、找一找,哪些地方的人们对环境的爱护较好,哪些措施值得大家学习;哪些地方的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较差,存在哪些问题,打算给他们提些什么意见,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再组织在班上交流。
(二)“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外可以布置“读、看、说、演”等形式为主的“交流”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适合朗读的,让学生回家给父母读一读,如第一单元的《燕子》、《荷花》和《珍珠泉》等;有利于表演的,可以让孩子和小朋友一起演一演,如第三单元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和《惊弓之鸟》等;有利于调查的,可以让孩子回家问一问,如学完第五单元的《可贵的沉默》,可以让孩子回家向亲人或邻居了解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故事性较强的,可以让孩子回家说一说,如第八单元的神话故事《西门豹》、《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等;还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手段辅助学习,如听录音故事,看某些电视节目。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还可以让孩子学习说话、朗读方面的一些技巧,提高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三)“做一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学完第一单元后,可以根据“赞美春天”这个主题让学生制作手抄报。学完第五单元的《可贵的沉默》,可以让孩子回家做一做,给父母端上一杯水,吃饭时给父母夹上他们喜欢吃的菜,帮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把在学校获得的小红花送给父母……
另外,在布置“动手”作业时,我们要注意学科间的整合,可以让学生结合其他科的学习,动手做一些小制作、小科技作品。这类作业使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有自由发挥、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从“课内”到“课外”,拓宽视野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尽量让学生拄着“课文”这根“拐杖”,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
例如学完第一课《燕子》,可以尝试让学生做这些作业:(1)向家人或同学说一说燕子在春天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2)读一读其他描写春天的文章。(3)抄一抄课内外描写春天的优美句子。(4)找一找身边的春天,然后画一画。(5)查一查燕子的生活习性,然后跟家人、同学说一说。
又如第二课《古诗两首》的作业可设计为:(1)给家长背诵两首古诗。(2)为古诗《咏柳》配上图画。(3)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同学交流(贴在班级的板报上)。
这样的作业既轻松又有意义,让学生在画画及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课文内容,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业设计 成语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22
作业设计永远没有固定模式,只要设计的作业形式学生感兴趣,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样的作业设计是成功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一直努力于研究如何有效设计初中语文作业,所设计的作业也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下面,我就将自己的作业设计心得介绍给大家,仅供参阅。
一、实验型作业的设计
何谓实验型作业呢?所谓的实验型作业是指要求学生通过相关的实验操作方能完成的作业形式。这样的作业完成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且具有一定的新意,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的作业完成兴趣。
例如,执教《中国石拱桥》一课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们在课余寻找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分别搭一座拱桥和一座梁桥。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完成桥梁的搭建之后,我还要求他们进行实验看看到底是梁桥更加坚固还是拱桥更加坚固。通过相关的实验验证,最终学生们一致认为:拱桥比梁桥更加坚固。通过完成这样的实验型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起到的效果可见一斑。
实验型作业的设计更适用于说明文的教学,因此,在进行初中说明文教学的时候,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实验型作业让学生来完成,从而不断激发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谜语型作业的设计
谜语型作业是指教师设计一个谜题,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相应的词语。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对于初中生的词语掌握是非常有用的。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谜语型作业让他们当堂完成,学生们对于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非常感兴趣。
例如,执教《苏州园林》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谜语型作业:请在课文当中找到相应意思的词语:(1)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干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因地制宜);(2)形容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重峦叠嶂);(3)形容非常的华贵(珠光宝气)。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迅速阅读课文,并很快找到了谜题的答案。而通过这个作业的完成,学生们也深刻地掌握了相关词语的意思。
谜语型作业的设计适合于任何课文的教学,因此,我们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谜语型作业让学生来完成,让他们在作业完成的过程当中掌握更多的词语含义。
三、绘画型作业的设计
除了上述两种作业的设计形式之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初中生的作业完成兴趣,丰富作业设计的形式,我们还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绘画型作业让学生们来完成。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更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执教《苏州园林》一课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们根据课文中所描述的片段画出自己的所想。这样的作业形式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新颖的,下课之后他们对课文进行仔细阅读,然后根据课文中所描述的苏州园林景象进行绘画。第二天,学生们交出了自己的绘画作业。我要求他们对自己所画的画进行介绍,并说明自己的画是根据课文中的哪段文字描写所画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对自己所作的画进行介绍,这样的方式不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绘画型作业的设计看似与我们的语文学习毫不相关,但是却可以在无形中激发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适当地设计一些绘画型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辩论型作业的设计
所谓的辩论型作业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课文选择一个论题让学生进行辩论。为了更好地进行辩论,学生们必须要对课文进行反复研读,这对于学生们加深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执教《孔乙己》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型作业: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到底是当时的科举制度还是他自身的性格呢?辩论题目出示之后,我给学生们几分钟思考的时间,随后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有学生认为,孔乙己是被当时的科举制度给害了,才造成他最终的悲惨结局。有学生认为,孔乙己之所以会那样主要是自己性格使然,为什么别人都能活得好好的,而他却不能呢?辩论双方僵持不下,促使课堂氛围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