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走势范文

宏观经济走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宏观经济走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宏观经济走势

第1篇:宏观经济走势范文

【关键词】:宏观经济 走势 政策调控

经济涵盖面很多“形势”又是一个军事术语。就我来说,研究经济形势,关键是要看“势”。按照《孙子兵法》里的“善战者谋于势”这句话对“势”的解释“势”为“力量聚集的方向”。怎样看待当前的形势中央“十一五”建议里的第一段,表述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5年”。第二层意思是“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什么说过去5年是不平凡的5年,我觉得这里面包含着三个“面对”。

第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第二,面对着非典型肺炎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冲击;第三,面对着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又出现的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这3个“面对”在去年及过去的5年中,呈现出很强的阶段性特点。去年以来,中央实施了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文件中使用了三个“显著提高”。即我们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都取得了显著提高。为什么说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因为这个阶段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构想。即我们不但要发展,而且要和谐发展,不但要建设和谐社会,而且要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本身,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应该说,这方面在过去的5年,有非常明显的轨迹。现在讲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实际上就是我们要用强烈的忧患意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来应对挑战,显著地增加“三个力”――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一、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有哪些因素推动了消费增长?一是政策因素,它还会成为一种动力而继续支持消费增长。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调控宏观政策的重点工作,依旧是提高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度,同时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二是进一步落实措施,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以此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三是继续完善节能产品、汽车及家电的消费政策。

(2)有哪些因素抑制了消费增长?一是国家近期内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它会减缓和住房有关的建材和家具的增长速度。二是由于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房价的大幅增长,相应的会制约已购房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三是国家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会造成局部地区消费能力的下降,同时也使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降低,实际收入减少。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加大。经济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开始逐渐复苏,引发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的巨幅增长,也进一步增强了物价对我国的传导影响。二是由于近几年来华北地区低温、西南地区干旱,这些异常的天气变化造成农产品的产量大幅降低。三是原材料及生产资料购入价格的提高,会进一步向下游传导。四是在一些沿海地区,例如珠三角,尽管“招工难”问题已经通过提高工资而得到解决,但相应的也会提升劳动力的成本。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将导致我国成本推动型物价的上升压力进一步加强。

3、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尽管我国经济已经从过去强劲的复苏转变为现在稳定的复苏,但依然存在着经济下行的风险。并且通胀和下行的风险并存,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强,投资驱动模式作用减弱。在短期内,经济的发展需要靠经济、消费及进出口三个方面来带动。

二、经济增长趋缓背后的原因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怎么看待当前的形势和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这3、4年来的一切政策、一切调整就是为了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一点。近几年GDP的增长速度一度接近12%,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把这个过热的趋势抑制住,将来可能会出大问题。所以这两年一直采取了各种措施控制投资、出口,就想把这个增长速度放缓一点。因此现在的增长速度放缓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情,是政策的目标。因此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很正常,否则就意味着过去采取的措施都是无用的。

三、我国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调控

1、加大政策力度,提高支出结构

我们财政政策必须把握四大投资支柱,一是民生的投资,二是结构调整的投资,三是创新的投资;四是三农的投资。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对农场品生产供应方面,没有提供相应的保障体系。水利设施方面,包括农村的灌溉设施和水库,已经遭到严重的损毁。在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农村道路方面,都有明显的先兆。所以为调动农村生产的积极性,我们就要建立长效稳定的农产品供给机制和价格保障机制,而不应该仅仅是一些短期的、临时性的措施。

2、改革税制、推动结构性减税

结构性减税并非是单一的减税,在税收上存在着有增有减,但总量上是在减少。目前我们的消费呈现升级的趋势,前一阶段消费升级主要是依靠政策扩大消费,而我们下一步的政策目标是推动消费升级,将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因此,扩大内需和治理经济萧条的可行的政策选择是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向贫穷阶层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其具体举措如下几个方面。(1)认真贯彻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适当时候取消农业税。(2)公平税负,对高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所得税、财产税、利息税,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3)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大政府对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

3、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第2篇:宏观经济走势范文

1在2014年宏观调控的主旋律是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势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本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它还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在2014年通过经济运行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如何制定。鉴于此,为了有效避免我国的经济再次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能够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一定要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和理性,切莫出现重大失误,因为那将会给我国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损失。以以往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经验来看,我们再选择上应当以本国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作为重要的客观依据。据相关资料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最佳区间通常都是在9%-10%之间徘徊,换句话说,我国在现阶段的经济如果能够保持在这个区间内的话,就可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而且还可以大量的解决失业问题。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低于9%比较多的话,那么势必会导致大面积的产出负缺口,换句话说,就是说明了我们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并未将经济资源的最大功用发挥出来,这个时候会出现企业产能过剩,产品滞销,有些实力不是很强的企业甚至会出现倒闭和破产的情况出现,与之对应的就是大量的人员失业。如果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于百分之十比较多的话,在经济运行中会出现大面积的产出正缺口,意味着资源的利用已经过度,这样会导致通货膨胀以及资源的严重短缺。因此,我们再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这一点。事实表明,只要我们能够有效避免认识上的误区,制定政策时保证宏观经济的力度,让经济的增长速度保持在这个区间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2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宏观管理理念

事实已经得到充分证明,还是过去那种纯粹拉动内需增长,从长远来看并不可取。在以往很多年里面,我国一直都是着重于出口、投资和消费三者的协调,出口不行就投资,投资不行就看消费,消费不行反过来继续看投资,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行性,但是我们却很少关注供给端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考虑资本、劳动、技术的组合。随着十改革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仅仅依靠改革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当在新阶段对原有的经济治理框架进行创新,从以往的需求管理朝着供给管理方向转变,一次升级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2.1着重培养本国的跨国公司。

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长远目标来看,同时结合国家的“十二五”计划大力扶持跨国公司的政策,我国跨国企业应当抓住这个契机,最大限度的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不仅仅需要在金融、财政上提供便利,还应当在全球的主要出口市场上组建专门为我国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贸易促进机构以及综合平台,既能够及时的了解我国跨国公司的具体情况,也可以与之对应的给这些企业提供帮助。

2.2构建政府价值体系,切实提升国际分工水平的参与度。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加工贸易方面都是极其依赖进口,加上这些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价值链比较短,因此无法很好的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鉴于此,我国政府机构必须要想方设法来调整它的结构,拉长国内的价值链条。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以最快速度提高加工贸易原料供应的本土化进程,还需要提高加工贸易与本国原有产业相互结合的程度,同时对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加工从过去那种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传递的速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快;(2)这些企业自身应当着重从内部的实力进行培育,尽可能的将跨国企业的设计、生产、服务等放到中国来完成;(3)通过财政、金融等手段适当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提高增值含量,并且在有效促进内贸和外贸加工贸易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明确限制类产业类型并建立针对性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2.3以金融转型为契机大力推进我国经济转型

以目前的局势来看,未来几年里很有可能会保持货币政策的中性化,金融改革的重点战略取向应该主要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促进服务经济转型来开展:(1)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市场体系来加快推进本国重工业化进程;(2)大力促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发展,提高实际利率和汇率至能够真实反映外汇和资本的情况。

第3篇:宏观经济走势范文

论文摘要:各方面的经济运行数据和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都显示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增长势头出现了放缓和下行现象,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本文首先通过相关数据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接着对当前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下行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同时分析了通货膨胀和未来的物价走势,最后分析预测了未来宏观经济的基本走势及其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任务。

一、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状况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状况呈现出增长势头放缓、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突出。2010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为11.7%,2011年为10.4%,2012年上半年为8.2%,2012年1至5月份的外贸出口同比增长为8.7%,离全年增长10%的既定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为20.1%,和2011年最后4个月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回落,房地产市场的成交总量有了一定的上升幅度,但总体上看在建房屋开工量和土地交易总量还没有走出低迷状态,股票证券市场出现大幅度下挫,上证指数在2200点持续徘徊,市场信心不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有限,显示出居民消费的无力和内需的乏力。

二、当前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总体呈现增长势头放缓和下行的主要因素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投资增长速度下降

中国经济的波动主要取决于投资。前几年经济过热的时候也是因为投资过热。现在经济趋于放缓,经济增长速度进入下行趋势,主要原因也是投资处于下行趋势。投资下行带动工业产出的增长速度相对也比较慢,也在放缓。现在一般为15%、16%,过去都是18%、19%这个幅度。

目前名义的投资增长速度26%,扣除10%左右的投资品价格指数,现在全国的投资增长速度只有16%左右。15%左右的投资增长速度是比较正常的,如果投资增长速度能保持在15%到20%之间,那么在中国目前阶段来讲这是比较正常的增长速度。但是问题是投资增长速度正在持续下降。现在沿海地区投资的增长速度确实比较低,上海的名义投资增长速度1%,如果扣除了价格指数就是负的。

(二)出口乏力对外贸易增长放缓

我国的外贸顺差从2005、2006年以来一直攀升,2010年达到最高,其中经常项目的顺差占GDP的比重是11%,这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讲是一个非常高的比重,美国的逆差通常是5%、6%,我们的顺差是11%。在这么高的水平上现在开始下降,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如果按照全年平均下降12%来算,去年我们是2,700亿的外贸顺差,那么今年仍有2,300亿左右的外贸顺差。仍然是一个很高的水平。外贸顺差减少,主要是因为出口增长速度放缓,进口增长速度提高。

(三)当今经济增长放缓是宏观调控作用的预料之中的结果

中国2009-2012年上半年以来的一切政策、一切调整就是为了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一点。近几年GDP的增长速度一度接近12%,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把这个过热的趋势抑制住,将来可能会出大问题。所以这两年一直采取了各种措施控制投资、出口,就想把这个增长速度放缓一点。因此现在的增长速度放缓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情,是宏观政策调控的目标。因此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很正常,否则就意味着过去采取的措施都是无用的。

以外贸为例,目前外贸出口确实在下降,但是这些年的所有外贸出口政策的调整就是想让外贸出口减少一点。从汇率变化情况来看,人民币现在累计升值21%,再加上我们的通货膨胀率比美国高一点,加在一起人民币兑美元实际升值将近30%,我们采取这样的升值措施使很多出口企业都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使得外贸出口放缓。从货币政策的调整来看,采取了一系列紧缩货币政策,同时还采取了各种办法减少外贸顺差的做法,降低出口退税、采取一些产业政策,限制“三高一资”,也是为了把外贸生产降下来,特别是降低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这些年这么大的外贸顺差,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外汇储备现在是18,000亿美元,按照这个速度今年年底将达到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国内央行需要不断发人民币,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还容易引起资产泡沫,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因此又采取各种措施回笼资金,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因为外贸顺差增速过快。所以采取那么多的措施贸易顺差的增速才减少到12%,应该说也是正常的。

三、未来宏观经济走势及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在面临放缓和下行压力的同时,其总体走向还是向好的因素多,总的经济面应该是向好的。和那些出现问题的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确实还不错。比如说越南,越南是连续7年财政赤字,去年财政赤字达到了GDP10%左右。而中国是财政顺差,财政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30%以上。中国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17%左右,没有像过去的出现的40、50%的情况。我国的贸易仍然是顺差,顺差仍然是太多,外汇储备仍然是大幅度的增长。给定这些基本面的数据,而且该调整的东西调整,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大事儿。

宏观调控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性注重具体操作细节的技巧性。这个滞后性可能导致最终各种政策的叠加和累计效果过大。因为政策效果具有滞后性,政府出台一个政策没有马上的反应,再出台一个政策。这个部门出台政策了,没什么效果,那个部门又出台一个政策,每个部门又追加了一个政策。所有政策加在一块最后起作用了,可能发现作用是不是过大了。所谓的叠加累计效应,有没有可能发生呢?有可能发生。至少对于某些部门和行业有可能发生。

参考文献

第4篇:宏观经济走势范文

外部经济形势:金融危机远未结束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可以用“三F”来表示,即Financial Crisis(金融危机)、FUel Crisis(石油危机)和Food Crisis(粮食危机)。索罗斯日前曾指出,美国当前可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目前,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下滑,金融危机已经从次贷蔓延到优级抵押贷款。美国最大的两个房地产贷款公司――房利美、房地美近期陷入困境便是证明。这两家金融机构持有大约5.3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权,占整个市场规模的44%。这两大公司面临财务困境,势必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因此,要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保持高度警惕,不要掉以轻心,不要以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危机还远未到达“结束的开始”(the beginning Of the end),很可能仅仅是“开始的结束”(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内部经济形势: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国内的通货膨胀

1 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的直接和间接途径

发端子美国的次贷危机直接影响到了中国,部分中资银行机构购买的次级抵押债券价格缩水,更严重的是,由于中国是美国机构债的最大持有国,而房利美和房地美又是美国最大的两家机构债发行人,因此中国持有的机构债不仅会账面缩水,而且还会面临违约的风险。无论如何,“两房”危机已经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造成极大冲击。次贷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还会表现在资本流动、贸易保护等诸多方面。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可能会改变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极可能导致短期性投机热钱流入中国,也可能导致热钱的迅速抽逃。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下滑将导致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进而造成中国国内输入型通货膨胀。而美国经济下滑又会引发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抬头。

2 美国经济减速或衰退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的研究人员测算,中国出口对美国收入的弹性大约为4。就是说,美国经济增长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可能下降4%。考虑到其他国家经济增速也会因美国经济减速而下降,加上中国出口对许多重要贸易伙伴的收入弹性也在3~4左右,因此,以对美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1/5左右计算,美国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总出口增速大致下降2%。

3 对中国的通胀形势必须继续保持高度警惕

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既有成本推起也有需求拉动的性质。但本轮通货膨胀的发生,从根本上、从源头上说,是经济过热的结果。当前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的暴涨,以及国内工资成本的上涨(还有天灾),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而且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说,也是世界范围内经济过热的结果。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第一,通货膨胀的发生和发展,滞后于经济过热的发生和发展数个季度甚至、年以上。2007年的经济过热,不但对当前的通货膨胀,而且对和未来的通货膨胀将会发生影响。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高达10.4%,依然高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压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

第二,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是在依然存在物价管制条件下的通货膨胀水平。为了改善资源配置,增加供给,政府必然会逐步放松物价管制。由于价格下调的刚性,一旦解除对关键性产品的物价管制,通货膨胀率将会上升。

第三,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如铁矿石)的上涨――尽管目前已经有所回落,已经而且还将增加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导致中国PPI的上升。

第四,中国的PPI在最近几个月持续上升,目前已经超过10%。下游企业将越来越难以消化PPI的上涨。一些企业将因亏损而倒闭、减产,但这并不意味产品价格不会上涨。因而,CPI很可能将因越来越多的产品的价格上涨而上涨。此外,CPI并不是衡量通货膨胀的唯一尺度。例如,GDP―缩指数依然在快速上升。中国面对的不仅仅是猪肉或其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是物价的普遍上涨。

第五,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通货膨胀的上升趋势得不到扭转,通货膨胀预期将会加强,通货膨胀预期下的企业和个人的自我保护行为(如要求增加工资、囤积、抢购等)将使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在目前条件下,抢购之类的现象不大可能发生,但工资一物价的上升螺旋却可能形成。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前瞻:坚决遏制通胀

国务院最近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的位置。笔者认为,尽管CPI的上升速度可能会因基数和农产品价格回落等原因而出现回落,但对通胀的警惕不能放松,宏观经济政策仍应该坚持把抑制通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首要目标的方针。如果中国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抑制通胀,经济就不需要急刹车;如果过早放松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就可能反弹。最终不得不急刹车,损失则要大得多。

1 抑制通胀无需惧怕经济增长速度适度降低

由于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途径应该是抑制总需求。换言之,控制通货膨胀就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在中国的总需求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是增长最快的两部分。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中国的投资率超过45%,是世界之最。由于房地产投资对总投资的增长贡献最大,且存在较严重的泡沫,因此应该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抑制经济过热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必须付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代价,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中央政府关于“两防”的方针是绝对正确的,在通货膨胀回落到可接受的水平之前,切不可以改变。投资增长速度和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的方向,我们没有必要对两者增长速度的下降,特别是对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过于担心。目前速度降一点,是正常的,不必紧张。没有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就不能有增长质量的提高,也不可能有产业结构的升级。

防止经济过度下滑可以做些预案,但还没有到需要立即实施的程度。在当前形势下,释放出政府将会对“反通胀”方针加以调整的信号是绝对有害的。即

便需要对某些具体政策进行微调,也不应使公众产生“政策将会放松”的印象。例如,基于货币政策松动的预期,许多银行提前放贷,夸大信贷紧张程度,营造信贷需求旺盛、规模紧张的氛围,以倒逼中央银行。温总理关于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8%的提法,显示了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决心,为治理通货膨胀预留了充分的余地。笔者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通胀率4.8%的目标今年恐怕难以实现,可以延长实现这一目标的期限,但没有必要对此目标加以改变。而且,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最终维持在3%左右。

2 治理通胀离不开货币紧缩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话虽然不能说得极端,但宽松的货币供应环境毕竟是出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离不开货币紧缩。除非通货膨胀形势有了根本的好转,否则,货币紧缩的大方向是不会也不应该改变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减少有效需求,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治理成本推起型通货膨胀,自然要增加供给,但为增加供给所能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有限的(减税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且难以在短期内见效。一般情况下,即便通货膨胀是由供给方原因所造成的,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除实行其他政策外,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为求抑制通胀,需要付出更大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代价。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1980年代,为了抑制由于石油冲击造成的通货膨胀,美联储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经济一度陷入“滞胀”。但历史表明,美国当时的经济衰退换来了以后20多年的低通货膨胀。而这种低通胀,则为美国经济的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多年的低通胀来之不易,一旦失去,要想重新获得,所付代价将是十分巨大的。由于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已经越来越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所带来的失业问题应该、而且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如财政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来解决。

3 为了改善经济结构应继续使人民币升值

中国的本次通货膨胀不能不说同其汇率政策有关。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货币源头及其发展可以分为这样几个环节:

第一。优惠的引资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导致了中国的双顺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双顺差日益固化为结构性的双顺差。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需依赖度日益提高。

第二,由于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不希望人民币升值。在双顺差条件下,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释放出人民币。

第三,央行的干预导致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的大量增加。为了防止基础货币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央行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冲操作:卖出央票,回收人民币;提高准备金率。央行的对冲是成功的,但由于存在种种制约因素,对冲难以完全冲销掉过剩的流动性。事实上,中国的广义货币的增长速度一直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这就为通货膨胀的发生创造了货币条件。

第四,中国的持续、巨额双顺差必然导致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产生,这种预期进而导致了外贸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之外的资金的流入,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央行的对冲的负担。过剩流动性进一步增加。

第五,解决由双顺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造成的流动性过剩的最简单办法是让人民币根据市场的需求自由浮动。但是,由于人民币币值长期低估,人民币汇率一旦自由浮动,上升幅度可能过大。由于担心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严重打击,中国选择了人民币缓慢升值这一路径。

第六,人民币缓慢升值和中美利差的倒挂导致热钱流入。在人民币升值速度缓慢条件下,防止热钱流入的唯一方法是实行资本管制。

4 必须加强资本项目管制

如果已经确定了人民币缓慢、渐进升值的方针――尽管笔者不认为这是最佳方针――我们就需加强资本管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取决于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只有当资本管制完全有效时,才谈得上人民币升值的自主性,即升值速度才可以由中国自行掌握。当前央行对跨境资本流动加强管理的方针是非常必要的。但笔者认为力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覆盖面应该进一步加宽。“严进宽出”应该调整为对进和出都实行有效管理。在强化对“热钱”防堵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对“热钱”突然流出、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而防患于未然。

第5篇:宏观经济走势范文

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一些非经济因素虽然可以暂时改变证券市场的中期和短期走势,但改变不了其长期走势。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而起作用。

(一)公司经营效益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公司的经营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市场环境、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而变动。如当公司经营随宏观经济的趋好而改善,盈利水平提高,股价自然上涨。

(二)居民收入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需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化。例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不仅促进消费,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而且还会增加证券市场的需求,促进证券价格上涨。

(三)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

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是宏观经济影响证券市场走势的重要途径。当宏观经济趋好时,投资者预期公司的效益和自身的收入水平会上升,投资的信心增加,证券市场自然人气旺盛,从而推动证券价格上扬。

(四)资金成本

当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如利率、消费信贷政策、利息税等政策发生变化时,居民、单位的资金持有成本随之变化,促使资金流向改变,影响证券市场的需求,从而影响证券市场的走向。

二、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是否能持续稳定地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是影响证券市场股票价格能否稳定上升的重要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增长情况。当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时,表示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此时,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也较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将上升,反之,股票价格会下降。但不能简单地认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必将伴之以上升的走势,不同时期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类型的GDP的增长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二)经济周期变动

经济周期循环会经过高涨、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非常显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景气变动从根本上决定了股票价格的长期变动走势。通常,经济周期变动与股价变动的关系是:复苏阶段,股价回升;高涨阶段,股价上涨;危机阶段,股价下跌;萧条阶段,股价低迷。且股价总是伴随经济周期相应的波动,股票价格的变动通常比实际经济的繁荣或衰退领先一步,即在经济后期股价已率先下跌,在经济尚未全面复苏之际,股价已先行上涨。因此,投资者应把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认清当前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以便对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通货变动

通货变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常情况下,通货紧缩会抑制消费和投资的热情,造成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总需求减少,物价下跌,最终导致经济恶性循环,这时,证券市场上的股价将会大幅走低。由此可见,因通货紧缩引起的经济衰退,将导致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下降,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特别是个别股票有可能在同一时间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首先,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经济可容忍范围之内的温和的通货膨胀,通常会促进经济增长,股价上升,但是通货膨胀提高了债券的必要收益率,所以债券价格将下降;而恶性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贬值,人们将通过购买房地产等方式对资金进行保值,从而引起股价和债券价格下跌。其次,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通货膨胀实质上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将导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有的公司可能因此获利,而有的公司则可能损失惨重,甚至倒闭。相应地,获利公司的股价上涨,而蒙受损失的公司股票价格下跌。最后,政府必然会运用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遏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长期存在,例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一)有利于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就是说,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时刻关注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有利于抓住证券投资的市场时机。

(二)有利于判断证券市场的投资可行性

证券市场的投资可行性是指整个证券市场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及其结构变动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与速度反映了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分析就是正确判断整个证券市场是否具有投资可行性的关键。

(三)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程度与方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主要手段,这些政策不仅对经济增长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匪浅,而且将进一步影响证券市场的交易运行。由此可见,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程度与方向,是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运动趋势和各种证券投资价值的重要一环。

在证券投资领域,宏观经济分析至关重要。正确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是准确判断证券市场趋势和投资价格的前提,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要想抓住证券投资的市场时机,作出正确的长期投资决策,就必须把握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霍文文.证券投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6篇:宏观经济走势范文

为了深度探寻私募基金投资业绩的来源,及时跟踪行业动向,帮助投资者对未来市场走势做出更好的预判,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对国内主流私募基金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公司的基本情况、市场观点、配置情况等。

从私募基金的持仓来看,1月私募基金公司的股票平均仓位小幅下降,平均仓位下降了2.95%。其中,仓位在七成以上的私募占比为50.00%,;仓位介于三至七成的私募占比33.33%;16.67%的私募仓位低于三成。1月份,参与调研的私募持股数量小于10只的占比83.33%,较去年12月份下降1.29%;有16.67%的私募基金持股数介于10至20只,上升了1.29%;无受调研私募持股数超过20只。

从私募基金行业配置的资金比例来看,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食品饮料、机械设备、信息服务、电子元器件和家用电器,占比分别为28.57%、14.29%、14.29%、7.14%和7.14%。1月份,私募关注行业有所转变,金融服务淡出重仓行业,食品饮料继续占据重仓行业榜首。

从公司的人员构成上看,1月份接受好买基金调查的私募基金公司平均人员总数为8.75人,私募基金公司平均投资经理1.75人,平均投研人员总数为5.75人,平均每亿元资产对应的投研人数为9.76人。

市场看法

宏观判断:除了上述的基本情况之外,我们也统计了私募基金对宏观经济以及当下市场的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总的来说,私募对于中长期宏观经济更有信心。从短期情形来看,相信未来1个月内宏观经济将减弱的观点占比16.67%,较前期上升1.29个百分点;83.33%的私募认为短期宏观经济将维持现状,较前期上升了14.10个百分点;无受调研私募认为短期宏观经济会增强。从中期情况来看,相信未来6个月内宏观经济将增强的观点占比33.33%,较之前有所上升;认为中期宏观经济维持现状的私募机构的占比为50.00%,较前期下降34.62个百分点;16.67%的研私募认为中期宏观经济将走弱。对于经济的远景,持增强观点的私募机构占比50.00,下降19.23个百分点;有50.00%的私募认为未来一年经济将维持现状,较上月上升19.23个百分点;无受调研私募认为未来一年宏观经济将走弱。

物价指数:1月份,16.67%的私募基金认为未来3个月物价会降低,较前期上升8.98%;有83.33%的私募认为未来3个月物价将维持稳定,较前期上升37.18%;无受调研私募认为物价水平会上升。

政策预期:目前,认为半年内政策面会放松的私募机构占比66.67%,较前期上升了58.98个百分点;有33.33%的私募认为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较前期下降了51.29个百分点;无受调研私募认为政策会进一步收紧。

1月份,认为股市估值偏低的私募基金占比50.00%,较前期上升了11.54个百分点;33.33%私募认为估值合适,较前期下降5.13个百分点;16.67%的私募觉得估值偏高。

关于资金面,16.67%的私募认为资金供给在未来6个月将有所增加,占比较上月减少了14.10个百分点;83.33%的私募认为资金供给会维持现状,较上月上升了29.48%;无受调研私募认为资金供给将会减少。

1月份,流动性状况继续主导市场走势。在流动性整体偏紧的状况下,市场持续下跌。私募在1月份普遍小幅减仓,对于未来市场走势持中性态度,对各期宏观经济的乐观程度较上期有所改变,不过认为长期宏观经济向好的私募仍占多数。在大盘下跌的情况下,私募关注的板块有所转换,金融服务淡出重仓行业,食品饮料继续占据私募重仓行业榜首。

Tips:

Q:创业板2014年走势判断

好买:创业板在2013年表现抢眼,全年涨幅超过80%。在接受本次调研的私募中,有33.33%的私募机构认为创业板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走强;16.67%的私募认为其将横向盘整;50.00%的私募表示新一年里创业板的强势难以持续。

Q:对目前LED板块估值的判断

好买:近期,LED板块逐渐走强。在接受本次调研的私募中,有16.67%的私募认为文化传媒板块目前估值偏高,50.00%的私募认为估值适当,33.33%的私募认为该板块估值偏低。

第7篇:宏观经济走势范文

关键词:未来物价走势;宏观经济;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目前,在我国对于未来物价的走势存在许多争论,但就总体水平来讲,在我国膨胀压力持续存在,而且对于膨胀的预期,可能会有所加强。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未来物价走势,对于膨胀预期,我们要重视对其的管理,保持物价稳定,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一、中国未来物价的基本走势

基于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的环境比较复杂和不确定,对未来物价的走势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虽然CPI的状态开始回落,但是由于国际上重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得更加宽松,货币的通胀和资产产生泡沫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物价上涨的压力也将提高,这些外来的因素将明显推动国内物价总水平的提高。物价水平将会随中国经济的复苏而发生反弹,未来物价将继续持上涨的趋势,并将超过2012年的水平。对于未来物价的影响因素是多面,我们必须考虑各个方面的原因,总体分析研究。

二、影响中国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

近期,由于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欧洲债务危机扩散、美欧经济前景看淡等因素的影响,给全球的金融带来了严重的危机,这使得对于影响中国未来物价走势因素变得更加复杂以及不确定。

1.输入型通胀压力。输入型因素是判断未来国内物价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即使不进入衰退, 也会明显减慢增长速度,这样就会降低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降低,这种走低的趋势会持续一段时间, 从而导致同类商品进口的价格下降,并相应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向下, 这势必会大大减弱输人型通胀的压力。从输入性因素来看,它间接的影响了国际能源的价格,我国国内能源市场与国际市场没有连接到一起,而且国际资源能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更为复杂,不能按照国外一些国家出台的政策,就认为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对于国内市场价格有影响。在我国,对于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且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都缓解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输入型通胀压力大大减缓,引发通胀的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是导致物价水平向下的重要条件, 也是我们看好未来物价走势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国际上重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得更加宽松,货币的通胀和资产产生的泡沫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物价上涨的压力也将提高,这些外来的因素将明显推动国内物价总水平的提高。

2.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在大宗商品中,排在首位的是原油,它的价格大幅下跌,这对于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是一个重要的缓和因素,对于我国物价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还没有下调,但下调油价必将在近期成为拉低物价指数的一个重要砝码。

3.食品价格涨幅。我们从分类价格指数上看,食品价格依然是影响CPI 继续走高的主导因素,而且力度在增强,食品类价格正面临着持续上涨的压力。特别是粮价和猪肉价格的持续攀升,导致未来物价不稳定。尽管目前我国的粮食库存还比较充裕、市场的供应相对比较充足,但现在这也是属于偏紧状态下的供求平衡。现在我过正不断的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许多耕地被重新建设,面积越来越少,降低了粮食的产量,一旦遇到较大的灾害, 脆弱的供求平衡很容易被打破,从而导致未来物价的不稳定发展。

4.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世界整体的经济呈下降趋势,导致我国的外部需求也明显下降,贸易顺差也相应减少。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将极大地改变国际收支“双顺差” 的规模, 从而使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相应地, 来自货币供给角度的通胀压力也会大大减轻。

三、保持中国未来物价走势稳定的对策

1.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回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加大调控力度,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这样才能为改革和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抑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保持了我国的总体经济的增长,稳定了国民经济健康运行,而且对物价水平以及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且直接的影响。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抑制通货膨胀,特别是在当前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关注通货膨胀目标显得更加重要。不断健全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做到快速反应、力度充足、适时退出。

3.努力化解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推动效应。我国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目前资源短缺的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所以我国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新型能源。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同时也是影响煤炭、石油等资源价格对物价上涨推动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逐渐减弱我国产品低成本优势和出口竞争优势,而扩大就业面就是化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的主要途径,这样就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

4.增强抵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的能力。美国和欧洲的量化宽松政策在全球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上涨趋势,对于我国经济而言,必须要抵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才能稳定未来物价。抵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要做到稳定汇率和增大国内产品供给和消费,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拉动内需,实现物价水平的稳定。

结合上述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影响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以及其相互作用变得更加不确定和复杂化,我们必须要全面分析其原因,综合所有因素冷静观察,做好应变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陈佳贵,李扬.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第8篇:宏观经济走势范文

>> 波谲云诡的叙利亚“化武危机” 2005年世界部分地区、国家经济走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土耳其崛起的根源及对未来走势的影响 国际价格走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日元套利交易的影响及未来走势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势及影响 国际油价震荡的影响因素及2012年走势 铜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及未来走势 国际金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走势展望 叙利亚化武危机:各方的台词和潜台词 浅谈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及金价走势的智能分析研究 美元汇率走势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当前国际经济走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2011年国际油价的基本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汇率形成机制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8年全国粮食价格走势及对CPI的影响 美国储蓄率倒“U”型走势及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 何学彦谈宏观经济走势及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美国亚太战略新走势及对中国安全的影响 房地产调控政策对经济增速和房价的影响及走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Greenberg J. In Context: President Obama, Syria and the “Red Line”, September 5th, 2013. http:///truth-o-meter/article/2013/sep/05/context-president-obama-syria-red-line/

[5] Watt N. Cameron Echoes Obama’s Warning to Syria over Chemical Weapons. The Guardian. 22 August 2012. http://guardian.co.uk

[6] France Calls on UN to Give Syrians All the Support They Request against Assad. UN News Centre, 25 September 2012. http:///apps/news/story.asp?NewsID=43007&Cr=general+debate

[7] Timeline of Syrian Chemical Weapons Activity, 2012-2013. http:///factsheets/Timeline-of-Syrian-Chemical-Weapons-Activity

[8] 王雷,裴蕾.谁在叙利亚使用化武.新华社联合国,2013-7-9.

[9] 倪红梅,王雷.联合国化武调查小组抵达叙利亚.新华网联合国,2013-8-18.

[10] 美国与10国签署联合声明谴责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新华网圣彼得堡,2013-9-6.

[11] 倪红梅,顾震球.联合国调查小组车辆在叙利亚遭袭.新华网联合国,2013-8-26.

[12]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在叙利亚遭迫击炮袭击 1死11伤.中新网,2013-10-12.

[13] Khazan O. 3 Reasons not to Get Excited about Syrias Agreement on Chemical Weapons. The Atlantic, September 10, 2013. http:///international/archive/2013/09/3-reasons-not-to-get-excited-about-syrias-agreement-on-chemical-weapons/279543/

[14] Spring B, Schaefer B D. Framework for Removing Syrian Chemical Weapons: Reasons for Skepticism. Issue Brief, September 19, 2013(4051):2.

[15] Karimi N. Iran Parliament Chief Warns over Nuclear Pressures. Associated Press, October 20th, 2013.

[16] Syria M S. Who else hasn’t Signed up to the Chemical Weapons Treaty?, 11 September 2013. http:///global-issues/2013/09/keeping-syria-company-states-havent-signed-chemical-weapons-convention

[17] Sorcher S. Should Israel Surrender its Chemical Weapons?. National Journal, September 20, 2013:1.

[18] Stein S. The Agreement on Syria’s Chemical Weapons: Should Israel Reassess its 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 Policies?. INSS Insight, October 6, 2013(472):2.

[19]裴蕾,倪红梅.埃及外长呼吁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区.新华网联合国,2013-9-28.

[20] Fischer D.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The First Forty Years. Vienna : The Agency, 1997:103-104.

第9篇:宏观经济走势范文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不明朗,包括欧洲债务危机态势及其效应的不确定性、国际性的汇率波动、主要经济体刺激经济的政策走向的摇摆不定等等国际因素,国内的短期性不确定因素包括进入汛期的自然灾害放大、房地产政策效应、有关劳动力价格调整效应等因素,对下半年的经济可能造成影响,上述指标可能有所下滑,但全年的经济走势不会出现逆转,达到甚至超过9%的增长率是可以充满信心的。因而,今年的经济走势是相对明朗而并不复杂。

复杂的是政策选择。尽管年初已经确定了今年全年的宏观政策基调,即维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事实上面对着上年启动的极度宽松的刺激经济的政策如何实现软着陆而不至于使经济走势出现逆转的难题。

经济走势依然向好,在多大程度上与宽松的政策有关?政策退出将会产生多大的震动?尤其是国内与国外的退出政策叠加效应到底有多大?在经济增长继续向好的同时,对待通货膨胀预期是否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