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师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
《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是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换句话说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言语告知给他人。然而,在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积极举手要求发言的时候,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幼儿的说话愿望,久而久之,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幼儿成了等待教师点名发言的被动的“交流者”。如果教师不在乎孩子发言多么准确或者优美,让每一个孩子说说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在很多孩子争着要说的时候,用分组或者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来让每一个孩子有说的机会,那么他们交往的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全心全意也有了语言运用的机会。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还会起到“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他人交谈,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并使幼儿更加敏感、主动地吸收,加工和输出语言信息,促进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例如:科学活动《我的鼻子真灵》的活动中,我让幼儿在小组讨论部分我就放手让孩子自己自由、无约束的大谈特谈,让他们的语言得到发展,他们通过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师的语言应当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当清晰悦耳,一字一词不能含糊不清。语言的表意达情,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众所周知,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在家庭,幼儿主要模仿家长;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因而,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你的一言一行幼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比如说:有一次,在幼儿上厕所的时候,毛钰婷小朋友就对别的小朋友说:“你们快点上厕所啊,不然我去关门了啊!我数到3,看看还有谁没好……”“还有啊,洗完手的小朋友别忘记关水笼头啊,要知道节约用水,知道没有啊?”……通过这些话,我觉得老师说话的时候可得注意了,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要委婉地与幼儿交流,避免幼儿从你的模仿中学到不该学到的东西。
三、教师的语言应当形象生动、富有感情
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如果教师像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象播音员一样地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教师在具备了必要的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应具有如下语言策略:
策略一:积极的指示和建议
这与我们通常所要求的教育应以正面引导是相一致的。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提出教育要求时,应该多使用平等性的语言,如告诉他们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请他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对老师或者对个别人讲,做错事情的时候,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如果当幼儿真的或者即将做出他不应该做的事情时,这时教师的建议可以使幼儿改变做法。如在课堂中,我们班的吴正豪上课不怎么认真,坐不住,甚至还去影响别的小朋友,这时我就用先扬后抑的方法来教育他。比如说:小朋友,你们看,吴正豪小朋友上课多认真啊,如果他能坐得好一点,不去影响别的小朋友就更好了!听了这样的话,他上课认真多了。通过几次这样的教育,他不但改正了以前的坏习惯,上课还能举手回答问题了。所以,在适当的时候,以表扬为主,以平等的身份去对待幼儿,他们会有不一样的做法。
策略二:教师愉快的表达,对幼儿进行适时的鼓励
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诸如“嗯,真不错!”、"“好样的!”、“你真棒!”“你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摸摸头,亲亲他等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教师语言技能的运用与观察技能是密切相联的,我们班有四十几名幼儿,所以就需要教师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观察幼儿的一切活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嘴到”。观察的细致、周到,语言的指导才更加准确、到位。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是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为了更好的服务家长,教育好幼儿,为了提高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我认为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二是要求教师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三是要求教师会察言观色。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作业、笔试成绩都不错,但上课不喜欢发言,口语很糟。有的学生口头输出能力差,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多种影响交际能力的因素。一是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仅限词汇、语法知识点的梳理,学生的课堂活动主要还是听讲、记笔记,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二是由于实际教学中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学生对一些背景材料缺少了解,感到茫然,有时则混淆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样一来,课堂出现的语境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如何在平常的教学中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交际能力紧密地、科学地结合起来,使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培养的具体方法可以有:
一、抓好课堂的最初10分钟。
教师每节课可以抽出10分钟让学生进行Daily Report或Free Talk,尽力鼓励学生运用周围环境、实物等,把所见所闻,利用学过的英语词组、句型在自己的Report中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所说的内容提问。如,一位同学在Daily Report中说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my family. My father is a teacher. My mother is a doctor. My brother and I are students. My parents get up at 6:00 every morning. We usually have eggs and bread for breakfast. That’s all. 根据开始训练时应该让学生有所准备,慢慢地,可以让学生临场发挥。
二、坚持听说领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尤其是入门阶段,教师反复呈现或示范:教读,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做,让学生静听,听清、听准。一旦教师允许他们表达,他们便会争先恐后、尽情而准确地表达。如Book 1 Lesson 1,教What’s your name?时,教师可先介绍自己,再询问学生,让学生模仿说。这时,学生就会轻松、而又较准确地跟老师说。
三、设计情景,创造语言环境。
在交际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利用实物、简笔画、挂图、表演及电化教学手段,设计与所教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的词组、句型,能帮学生摆脱无从开口或无话可说的尴尬,从而迅速进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交际训练。交际练习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形式,设计得当,学生乐于参与,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练习,这是最理想的学习环境。如,第三册第10课,教师先设计一幅环境污染图,展示课文情景,再用英语介绍读文,然后提出与课文有关的、现实性很强的讨论题: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environment?让学生思考,各抒己见,引出课文。要求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通过表演、讨论等大量实践,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四、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注意课堂时间的科学分配。
以学生分组练习为主要活动方式,与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学习,课堂句型操练,教师要有意识地从机械替换操练过渡到自然交际操练,从说到交际,提高语言的流畅性与得体性。英语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形式搬上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生活里常见的交际形式在课堂上做惯,学生不仅学得有兴趣、有成效,而且能真正将所学英语,学以致用。如上第二册第9课时,我设置了两个情景:一位老师想把装满书的箱子拿到教室去,一位学生吃力地搬桌子进教室,另一学生见状赶紧帮忙。根据这真实的语境,同学们很快脱口而出说:Can I help you? Do you need some help? Let me help you.这样,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说英语的感觉,活用了所学句型和交际用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语言技能;现状分析;解决方案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的本质是用来交流的。面对应试教育为主流的社会,初中是为高中打基础的阶段,非常重要,我们不仅仅致力于提高初中生的读写能力,听说能力也非常重要。老师应做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成绩,还需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英语语言技能。
1初中生英语语言技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现在初中生听力题不难,都能得满分,但是一旦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听不明白的情况,还是平时听得少的原因。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偏弱。阅读理解能力弱一方面部分学生课下作业太多,读英文读物偏少,现在老师虽然采用教学方法比以前先进了,但是还是大部分情况下为了完成课堂任务,学生们的口语得不到实际的练习。还有部分初中生发音还是不好,发音最好是在小学就开始辅助掌握,刚开始学学不好,等到初中高中发音习惯了就不好改正了。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部分学生不愿意记忆单词、词组,存在应付的心理。学英语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扎实学好,否则积累多了很容易落下。
2提高初中生英语语言技能的策略
2.1学习策略的掌握
O’Malley认为,学习者策略指学习者为有效地获取、贮存、检索和使用信息所采用的各种计划、行为、步骤、程式等,即为学习和调节学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文秋芳(2003)既重视学习策略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又强调学习策略与学习材料的关系,将学习策略划分为管理策略(指确定目标、制订计划、调控策略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和语言学习策略(如何才能学好知识)。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环境因素。另一类为学习者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英语学习条件、教学质量、学习任务等;学习者因素包括先天的智力(intelligence)和学习语言的能力(languageaptitude),也包括后天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认知与情感方面的特点等。第一,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广告词、音像制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看欧美电影,多听英文,有效地利用身边一切资源进行英语学习,多找机会和周围的特别是外国友人交流。第二,形成好的学习体系。培养学生的预习—学习—及时复习的好的学习习惯。现在课本每个单元从单词、词组、课文到语法及练习,这些环节每一环节都要掌握好,一个环节落下了,一个单元落下了,慢慢地可能学习兴趣就不高了。另外,指导学生不间断的复述复习,恰当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2.2听力水平提高的策略
学生在做听力题时,容易出现以下情况:部分学生想把每个词、句都听懂,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读音就一直在考虑这个单词,试图弄懂意思,反而会影响后面的题。二是在听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听不懂会出现焦虑,进而影响听力理解。许多学者得出结论:焦虑对英语听力理解的成效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运用恰当的听力策略会适当的减轻焦虑情绪。英语听力技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练习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做笔记并带着问题听。在做听力题前把题项快速地浏览一遍,心中有数。多推断。听的时候要边听边记,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有时听力题读两遍,第一遍觉得差不多了,第二遍还得再核实。学生注意对整篇听力文章的理解。平时要多练,无论是听自己喜欢的英文歌,voa,bbc等新闻。看感兴趣的电影,电视剧或者演讲等。泛听注重文章理解,精听(一遍遍的写完之后最后再把正确的原文听几遍,特别注重听错的单词或句子)。另外,对上下文没有听清楚的内容进行猜测,找主题的大意,抓特定的细节,推断说话人的态度等。
2.3初中生口语水平的提高策略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Hymes提出了communicativecompetence(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语言形式的理解、掌握,还包括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Krashen的输入假设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接收“可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语言输出的作用除了能提高语言学习者的流利度外,还能提高学习者语言的准确性。所以口语要在积累足够量的输入的基础上输出。第一,多积累不同话题的口语表达。比如旅游、衣食住行等话题。注意口语中的特殊表达。有的学生会问Becareful比Watchout意思更明白,但是口语习惯于用Watchout。了解西方文化如别人表扬自己时说Thankyou。而不是咱们中国式的回答“哪有哪有,您过奖了”。第二,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不要害羞,要敢于表达。课上可以组织些游戏活动进而鼓励学生们多说多练比如role-play⁃ing,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oralpresentation,brainstorm,debateandsoon.第三,准确度和流利度。在与别人对话时,在说之前往往会现在脑中加工一下,这个加工过程一定要快,思维要快。语言的组织特别是语法要准确。O’Malley提出的学习策略中包括co-operation。在课堂上,多开展小组活动,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对不同的话题问题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播放好的语音或视频,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听力课上听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再复述一下听到的故事或者news。
2.4初中生阅读水平提高的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的综合阅读能力包括语篇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并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其阅读速度、增加其阅读量和扩大其词汇量等。Barret(1968)认为,阅读技巧主要有五种:(1)理解字面的意义;(2)能对材料要旨进行重新组织(3)推理能力(4)评价(5)欣赏Davis(1984)提出的四种阅读技巧包括(1)识别词义(2)推理(3)识别作者的技巧,写作意图和风格(4)寻找有关答案。比较常见的阅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略读: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阅读只要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大意或中心思想。阅读速度通常要达到一般阅读速度的两倍。主题词。去文中找题中的主语、动词等关键词的信息然后把词所在的一段或者前后段深度理解便能找到答案。文章理解题需要把整篇文章理解。现在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是看到的词恰好选项里有就选了,答非所问,根本没有理解。预测。阅读时,读者要经常借助逻辑、语法、文化等线索,对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以及相关的词汇进行预测。对于推测单词汉语意思的题,一定要结合语境,根据句子及前后句整体意思推断词的意思。还可以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掌握基本的那些表示否定词缀(un-,-less等),形容词(-y,-ful结尾)是很必要的。通常,前缀改变词的词义,后缀改变词的词性。阅读理解题最难就是理解类型的题,学生平时要多读文章像英语周报,21stcentury等,多读多积累词汇量,注意篇章理解。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研究阅读策略及其他学习策略并向学生传授与英语阅读相关的策略。多使用,多练习,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使用方式。
2.5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策略
现在初中生写作水平相对来说并不高,作文会出现语法、时态等错误。由于部分学生平时不注意记忆单词,或记忆单词的方法不对,特别是初三的学生,大量的词汇要复习,即使是好学生有时候稍微复杂点的单词容易拼错或者两个相似的单词拼串。可以使,对比记忆、联想记忆、归纳记忆等记忆方法。有些同学没有词性用法的概念,把动词放在冠词后面。直接根据汉语需要某个词时直接把自己最熟悉的形式写上了,不管合不合适。比如Wediscussedfor2hours.有的学生直接就是Wediscussionfor2hours.名词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可数和不可数的辨别。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名词的所有格有的还是会出错。初中阶段主要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时、将来时、过去完成时。作文中出现语法错误部分原因是没有审清题目。冠词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主要考查用定冠词的情况。学生有时出现漏冠词、多用冠词和混用冠词的错误。还有冠词很多学生不确定要加the还是an,a。可数名词直接放那了,跟不可数的名词一块用了。对于初中生来说,被动语态不是特别熟悉,有时候单选题或者填空题不容易看出来空要填的动词和前面的主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初二的不少学生在be动词后面直接加动词原形。写作文时一定要掌握好主谓宾、主系表结构。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标点符号、大小写的误用。特别是对于Inmyopinion,这种短语后面有的学生直接加句号,还有点的学生即使加逗号了,后面用大写。总之,学生作文出现错误多,主要原因是语法掌握不好,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熟练,平时练习的少。一定要多操练。特别是针对学生出错误的语法,初三的直接再把全部语法体系再复习一遍,详细讲解及练习。
3结语
外语技能和外语知识是外语能力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外语言语技能是对于一个人的外语能力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外语教学的实践上,人们对外语知识和外语言语技能两个方面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然而,在理论研究上,人们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外语的知识方面,而忽略了对外语言语技能的了解和研究,这种情况的结果也自然影响到外语言语技能的教学实践。事实上,外语言语技能要比人们平时所想象到的要复杂得多。外语言语技能有其自身的内在结构规律。根据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结构”指的是教学应以建构一定的心理结构为中心任务,“定向”就是要“依据心理结构形成,发展的规律,实现定向培养”,因此,对外语言语技能心理结构的探讨,既有理论意义,也有教学实践意义。
二、外语言语技能心理结构
(一)外语言语技能与外语能力结构
首先,外语能力是一个总的概念。从总的来讲,它包含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两个部分。显然,在整个外语能力结构中,外语言语技能只是外语能力的两个最基本因素之一,是构成一个人的外语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结构如图1。
然而,从技能的心理形成阶段和过程而言,根据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的按阶段形成理论,外语言语技能显然又应为外语言语动作技能和外语言语智力技能,后者是前者的高级形式,是前者不断内化的结构。个体的智力技能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形成过程,其中要经历加里培林所描述的从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和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在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直到内部言语形成的五个阶段。
由此可见,外语言语技能并不是一个确定的静态的整体,而是具有不同阶段特征的动态发展体。这个动态发展体的一端是外语言语动作技能,即技能的低级形式,另一端则是外语言语智力技能,技能的高级形式。由于外语言语技能的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二维结构的分化,外语能力结构便衍生成一个由外语知识,外语言语动作技能和外语言语智力技能的三维结构。如图2。
在上图2的外语能力的三维结构中,我们可以借用现代知识论的观点对其结构进行理解。首先,现代知识论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个大类。显然,在整个外语能力结构中,图2中的外语知识就相当于陈述性知识;而由于策略性知识负责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监督和管理,因而,它是处于这个三维结构的中心,它与外语学习的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外语技能就相当于程序性知识了。
另外,如图2所示,外语技能又分为外语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两种。动作技能作为技能的低级形式,相对而言,较能为人们理解。那么,作为技能的高级形式的智力技能应是怎样的技能呢?目前,人们对智力技能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认知活动方式说,认为智力技能是“在头脑中以简约形式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该理论源于前苏联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第二,层次顺序说,智力技能是“使用符号来学习与环境相互发生作用”,实际上就是学习、掌握和运用概念及规则的能力。此观点源于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R.M.加涅的层次学习理论。第三,程序知识说,认为智力技能相当于程序性知识。此观点源于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现代知识分类理论。尽管如此,人们普遍认为,智力技能的构成要素是心智操作,即运用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方式所进行的高级认知方式。其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和认知策略,负责认知活动的总的监控和执行。而当人们运用智力技能,即心智操作从事某一具体知识领域的学习时,就形成了程序性知识。
(二)外语言语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结构
美国心理学家对动作技能进行了分类。根据其动作技能分类理论,外语言语动作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力动作技能。包括了解一门外语的基本言语及基本的语言知识,语言构成等方面的知识,例如英语中的重音,汉语中的每个拼音的几个语调等,并且能够从听力的角度辨别这些不同的发音。
2.口语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对一门外语的发音知识,如发音部位,发音方式,语调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门外语的一些特定的对口语表达起辅助作用的身体、面部、手势语言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外语词语、语句的发音和运用相应的身体、面部、手势语言。
3.阅读动作技能。主要包括掌握一门外语特定的音形知识,有声阅读和默读知识和准确流利地进行不同文体的外语语言的有声阅读,熟练运用默读技巧、方式、方法等。
4.写作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外语视觉符号的书写知识,如字型、字体、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知识和熟练流利地进行外语的音标,词汇、句子,篇章及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纯视觉意义上的书写。
5.翻译动作技能。由于其技能要求的特殊性,翻译既有口译又有笔译,因此,翻译所需要动作技能则包括了所有听、说、读、写的技能。
相比之下,外语言语智力技能所要求的技能则要复杂得多,它主要指外语的内部心理处理和加工。要完成一定的外语言语操作功能所需要的智力技能,既要建立在对外语的音形的物理特性上的心理处理,更重要的是对外语语法、语义层次上的综合处理。外语言语智力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语听力智力技能主要指建立在外语语言上。诸如语言、语调和语气的辨析及音义转换、分析、综合等的语义处理。
2.外语口语智力技能。主要包括语境的认知,如话语对象,情境,目的等方面的认知,另外还有语义的构思、计划,及语义的音形编码等,如用词,语音语调的选择,句型的选择等。
3.阅读智力技能。包括具备阅读策略知识和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能够熟练进行外语音义和形义转换,及语义的分析,综合等。
4.写作智力技能。包括不同情境下的话语或文本的语义表达计划及相应语义的恰当义形或文本转换,或语义的文本化构思,如一个单句或一段对话,或小说或论文或诗歌等。
5.翻译智力技能分为口译智力技能和笔译智力技能。口译则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智力技能。笔译则包括阅读智力技能和写作智力技能。外语言语技能结构如图3。
外语言语技能心理结构说明,外语言语技能并不是一步式的心理行为过程,而是外语言语智力技能和外语言语动作技能两种技能的合体。其中,外语言语智力技能是外语言语技能高端形式和隐约形式,主要指主体对语义及语言符号之间的大脑内部处理加工过程,既语义的译码和编码过程;外语言语动作技能是外语言语技能,即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等终端形式和外显形式,主要是指外语言语技能活动所涉及的可观察的动作和技巧。
外语言语动作技能与外语言语智力技能是外语言语技能的两个有机构成部分。首先,在发生起源上,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的按阶段形成理论,个体的智力技能的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形成过程。
外语言语技能正是这样的智力活动。智力活动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可依次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在活动中,言语交际的第一阶段称为活动的定向阶段,即活动的准备阶段。学习者需要获得必要的关于活动的目的、客体对象等方面的说明,并初步熟悉操作,以形成关于活动本身及结果的表象。二是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这个阶段是主体直接在外在物质条件的支配下进行智力活动。三是出声的外在言语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外语学习者已能够不需要老师的示范和其他直接的外在参照物而可以进行独立但伴随着言语做支持的外语言语操作行为活动。四是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这一阶段的智力活动的完成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来进行的。五是内部言语阶段。这是智力活动形成的最高和最后阶段,这个阶段的智力活动达到简约化、自动化,几乎无外显行为,也无需形成或获得过程中,虽然不会出现这整个五个阶段过程的“复演”情况,但技能形成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却是不会改变的。这就在客观上为外语言语技能的培养和形成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三)外语言语技能内在处理方式
基本的言语操作行为方式上,外语言语技能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而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这五个方面的言语技能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各自所涉及到的感觉器官和心理处理方式上,其中,心理处理方式分为两种:接受式处理(re.Captiveprocessing)和产生式处理(productiveprocessing)。接受式处理即语义信息的译码处理,外语言语的听和阅读则主要属于这类处理;产生式处理,即语义信息的编码处理,外语言语的说和写则主要属于语义信息的编码处理。而外语的译,无论是口译或笔译,则兼具两种处理形式,既有译码处理,又有编码处理。见图4。
三、结语
文章主要分析和揭示了外语言语技能的心理结构。
首先,在理论上,外语言语技能的心理结构揭示了外语言语技能的结构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运作机制,对研究和了解言语技能的内在结构和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语言语技能包含了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两种不同层次的技能。外语言语动作技能是外语言语技能整个形成过程的基础。一方面没有物质化的听说读写的基础动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就不可能形成内化了的“高级”的言语行为的高级心理处理加工的行为,即言语行为的智力技能。另一方面,言语行为的智力技能是言语技能的高级的核心组成成分,离开了高级言语活动的智力技能,就无法进行正常的言语活动。言语技能的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作用于言语活动和言语技能的形成。
关键词:课标;听;说;读;写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84-02
英语新课标认为,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学生应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下基础。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和这四项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输入和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输出和表达技能;这四种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而这四种技能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
一、把握听力训练的操练性要求与阶段性重点
听力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提高的一种能力。首先,听力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听,例如,不单单是在听力课上练习听力,上阅读课,词汇课,如果教师多用英语授课,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的听力也会逐渐得以提高;其次,要强听,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给学生播放听力材料,内容可以丰富多样,每天强迫学生听英语;再次,要善听,周末回家,学生可以观看英语新闻,可以看英文电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听力。通过平时的听力测试可以归纳出三个阶段,听前(pre-listening),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预习习惯,让学生仔细地预习每一道习题,通过听前预习,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设置,预测出听力的内容;听时(while-listening),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把注意放在问题上,例如:What's the man?通过预习这个问题,学生就可以知道在问这个人的职业,那么学生在听的时候就要放在职业这个关键词上,所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另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养成速记信息的好习惯,例如:where,when,how,who等关键词语,为做听力填空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听后(post-listening),听力信息具有不可复制性,听力考试也就几十分钟,听力材料放完之后,学生大脑几乎是零信息,要求学生此时应该根据所记笔记及大脑暂存的记忆,迅速而准确地得出正确答案。另外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如情景交际法、试听教学法、发现法、讨论法等,给学生以更多的练习机会。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话题稍作准备后,能有条理地做简短的发言,每节课要使学生感到是自己的课,杜绝老师课堂说个不停的翻译课进行听说课,在课堂上少纠正学生的错误。
二、构建说话交际的起点与环境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其基本的支撑点就是“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敢说英语的好习惯,刚开始学生可能都比较羞于张口,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教师想办法,为学生创建一个比较轻松的说英语的氛围,学生就敢于大胆地在学生面前说英语。例如,课前五分钟,我们教师可以提前放一些比较适合学生口味的英文歌曲,让学生陶醉在英文歌曲之中,上课后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试着唱一唱这首英文歌曲,例如“do re mi”学生既爱听,又好学,学生敢于唱出来,也不失为一种“说”英语。所以,教学中务必培养学生在公众面前敢说会说英语的勇气与技能,切忌再大批量生产“哑巴英语”。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一般存在的弊端就是“哑巴英语”,学生是做题的能手,记忆词汇的高手,可惜就是不敢说英语,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朗读不但能练习学生的发音,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另外教师在上英语课的时候要用英语授课,教师要起带头作用。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组织各个年级进行英语演讲比赛,小型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文章排练成英文小短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进行描述,也可以把长篇课文缩短后进行复数等等很多形式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坚持阅读训练的量与质的辩证统一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标有关语言阅读技能目标的描述,高中学生要通过阅读英文材料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能够通过上下文的关系猜测出生词的含义,能够根据文章的结构和线索猜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能给根据文章中的细节环节回答出一些细节性问题,能够根据文章中提供的数据做一些计算题。学生除了要阅读课本上的文章,教材外阅读量应积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克拉克说过,每个教师都应该做阅读教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上好精读课,又要重视泛读课。上好精读课,让学生以课文为载体学习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词汇、语法、文章分段、文章脉轮;重视泛读课是为了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和面,高考的阅读题材可以说是形式多样,学生只有广泛的阅读才可以熟悉各种题材的文章,才不会在考试的时候感觉对材料感到陌生。另外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精读技能,如:速读全文明大意,总结段意找主题,关键词中觅信息,上下文里探词义,段落之间捕依据等。此外,大量的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训练,也是培养阅读素质的必要的补充。最后,教师要交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如:引导阅读法、自读法、速读法、练读法、测读法等,教学效果较好。
四、遵循写作训练的循序渐进原则
【关键词】 空乘专业学生 语言技能 培养
空乘专业学生存在语言技能问题的原因
良好的语言技能是空乘人员顺利、出色完成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该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然而,空乘专业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基本素质的缺位呢?我认为关键是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选拔空乘人员是以漂亮的外表作为主要标准,这就使得学生把主要精力花费在修饰外表上,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其次,教师所讲授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不强。这些因素使得空乘专业学生对空乘方面的专业术语知之甚少,欠缺语言沟通交流能力。面对这一现状,探索空乘专业学生基本技能——语言技能的培养问题就成为该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空乘专业学生语言技能培养的前提条件
1.转变空乘专业学生的专业认识观念
作为空乘人员,仅有漂亮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专业、优质的服务才是最关键的,而服务语言是旅客对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志,[1]是空乘服务中的重中之重。
2.知识面的拓展
空乘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首先,为了保证内行不说外行话,给学生讲授空乘方面的专业术语非常必要,这是他们从事空乘行业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其次,在飞机上服务,不仅仅需要做端茶递水的工作,他们还需要给乘客讲解沿途的风景名胜和其他一些人文知识,所以有选择地给学生传授相关的文史知识和民俗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空乘专业学生语言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空乘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语言技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怎样把一些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就需要我们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有声语言的表达训练
(1)具体的技巧:包括吐字归音、抑扬顿挫、调整气息等方面的训练。
(2)技巧的内化。在学生掌握了以上这些基本的技巧之后,要把它们真正内化为能力,就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在练习时,可以观看一些优秀的朗诵、演讲等视频资料,经过反复揣摩、模仿之后,要求学生把自己说的话或朗读录音,从而不断修正、改善自己的发音,提高其声音的质量。
2.常规的空乘服务方面的语言技能培养
(1)观看空乘人员服务的录像。要求学生反复观看乘务员的服务录像,总结并模仿空乘服务各个环节所需要表达的语言。
(2)模拟空乘服务情景进行训练。在学生掌握了各个环节的服务语言之后,可模仿空乘服务的真实情景进行训练。训练时,让学生担任不同服务工作的乘务员角色,各司其职。在一个完整的流程过后,学生相互指出服务中存在的语言问题,修正之后,学生互换角色进行新一轮次的练习。
(3)在飞机上担任空乘服务人员的实践。机上实习既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工作环境,也可观摩到优秀乘务员的工作过程,还能直接得到他们的指导。这一切都会给学生积累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使他们毕业后能很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3.应对突发事件的语言技巧培养
(1)语言应变能力的培养。要想从容自如、得心应手地处理变故,那么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就在于具备即兴表达能力。这种随机应变的语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平时一点一滴练就的。在练习时需要先从相对容易的复述、话题评述等表达形式开始,逐渐过渡到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同时,也可设置空乘行业招聘职员的面试情景,让学生进行应聘演练,这有助于他们了解面试过程、思考面试时的语言应对,对他们的语言应变能力的训练也是很有帮助的。
(2)空乘人员的语言应变技巧。虽然意外的变故无法预测,但飞机上遇到的一些意外又大致有雷同之处,所以应对一些意外事件的语言技巧也是可以训练的。这首先需要对所可能遇到的情景进行归类,如常见的意想不到的情景包括:乘务员与乘客发生冲突、乘客无理取闹、乘客间产生矛盾、飞机出现意外故障等。[2]通过组织学生研究典型案例,揣摩、学习,如他们怎么做到话因人异、语随情变,怎样借题发挥、顺水推舟,又是怎样巧搭台阶、怎样换位思考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变技巧。[3]
结 语
总之,要实现“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空乘专业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它既需要有声语言的修饰,常用服务语言的训练,又更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应付意外情况的语言技巧。空乘专业的学生只有在这几个方面不断地练习、提高,才能成为空乘行业招之即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空乘服务的语言技巧[OL].空乘招生网,.
[2]赵冰梅.民航空乘服务技巧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一、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言技能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语言与数学教学活动同时存在,它不能独立存在于课堂教学之外,可以说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由于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课堂上教师所表述语言的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影响课堂上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能力的接受程度。
第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教师数学语言的使用,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学生知识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数学语言的学习中语义处理和句法处理之间配合不当,也可以说是形式和内容的脱节,但归根到底还是数学语言、符号和公式与它们所表示的东西的脱节。”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
1.教师的基本语言技能
基本语言技能是指语音、语速、语调、节奏。语言是表达信息的载体,有了它,才能使表达数学事实的语言以声音形式发出、传达,并被人进一步感知。数学教学对数学教师的语言提高了要求:发音和吐字必须清晰、正确。对文字语言的叙述要用普通话,不要用方言,对符号语言的发音也不容忽视。
同样的语言,用不同的语调来表达,就会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教师在教学中讲解时的语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要使学生收到清楚的信息,使学生容易接受。再者,语言的速度要符合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储存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同时还要使学生做好有关的学习笔记。课堂上,教师贯穿始终的同一音调教学,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容易产生疲劳,失去思考的兴趣。“小声教学”“低音教学”“前重后弱”等语言表达,造成信息传输的不完整,学生自然不能形成正常的思维。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教学语言
数学教学语言大致包括教师在课堂中的数学语言、教学型的数学语言和教学型的通俗语言。
(1)数学语言,包括文字型数学语言、符号型数学语言和图形语言。在教W中,要将反映每一个数学事实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讲清、讲透。例如,R用数学符号给出的数学事实:A∩B={x|x∈A且x∈B},教师要用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分别进行描述,易于学生接受这一数学事实。
(2)教学型的数学语言。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用语言讲解数学概念、定义,有时却又完全不能使用课本上的数学语言。因为对学生来说,书本上的语言抽象,不易理解、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将书本上的数学语言重新组合,进一步优化,用自己认为合乎数学逻辑、数学语法的话语讲给学生,使他们容易理解,乐于接受。例如,“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图像都过点(0, 1)”,这是书本上的数学语言。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将它化为教学型语言:“指数函数y=ax(a>0且a≠1)当x=0时,a0=1,也就是y=l,于是知点(0, l)在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图像上,故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图像都过点(0,1)。
(3)通俗语言。通俗语言也称为自然语言,即人们平时使用的口头语言。数学知识用数学语言表述,简练、严格、准确,但常难以理解。通俗语言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述文字,容易使学生理解,易于掌握所学数学知识。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也常有赖于通俗语言的使用。在数学教学中,通俗语言一般采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也可利用顺口溜、打油诗等方式。例如,讲三角函数y=Afm(ux+Φ)+B的图像时,是将函数Y=fmx的图像先横向平移,再横向伸缩,然后纵向伸缩,最后纵向平移。为了使学生理解记忆,可将图像变化用下面的教学语言比喻为“先滑冰,后拉手风琴,再跳橡皮筋,最后乘电梯”。学生听了情绪活跃,对图形变换的整体步骤记忆清楚。椭圆、双曲线的离心率是e=,教师教学时,
关键词: 技术推动学习 语言技能 信息素养技能 英语教学
电脑、互联网及其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对每个人都影响深远,使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教育也不例外,可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可选的教育模式也越来越多样,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到后来的多媒体辅助教学(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再到今天流行的信息技术推进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可以说,现代教育呈现了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平等化等发展态势。本文首先探讨技术推动学习框架下英语教学的定义和特色,然后分别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不同的阶段举例展示此框架下的英语教学模式。
1.TEL综述
TEL的全称是技术推动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发展的第三阶段。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重点在于语法及大量的强化练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计算机逐渐进入课堂,很多教学活动开始在计算机的辅导下进行,正式拉开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序幕。CAI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单一性和片面性,而采用崭新的方式展示学习内容,增加了人机互动环节,强化了英语教学的效果。最初的二三十年可以说是CAI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个初级阶段,计算机主要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帮助老师传授上课内容,教学的重点仍然是教,而不是学。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可称为计算机的一场革命,它的出现也让CAI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多媒体辅助学习(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简单说,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图形进行综合处理,可以模仿人的感觉器官将信息细化及形象化,在教育方面有极大的应用潜能。很多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用多媒体及超文本结构制作成课件或者更高级的课程软件,用来传递、处理和存储的教学信息越来越多样。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吸引了学生,更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强化了学习的综合效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教学变得可存储、可模拟,远程教学成为了教学的新形式,让教学得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为更多的人服务。
进入21世纪,网络化又进一步推动了CAI的发展,这一阶段可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即信息技术推进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简称TEL。我们现在就处于这个阶段,“无机不联”是当今计算机使用情况的真实写照,除了传统的计算机外,各种新型电脑及手机都可联网,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率。在教育领域,网络不但拥有从幼儿教育到当前最前沿科学的所有知识资源,还跨越了国家等传统界限,让整个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让学习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平等。老师可以就某些问题和大洋彼岸的同行一起探讨和学习。学生、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在教学科研中可以平等地交流和分享,我们的学习模式因此受到了颠覆,在这个知识更新极快的时代里,开放式学习、终身式学习让任何人都变成了学习者,教师的传统优势不再,也不再是以前教学中的权威者,教育的重点和目标从“教”转移到了“学”。
2.TEL模式的新思考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各种信息技术层出不穷,迅猛发展,这些新技术不断被我们所认识,所接受,并很快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使得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用技术推进学习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现代教育不仅要求外语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即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应用,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分析、评价及整合利用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这个信息无处不在的空间里,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里,拥有一席之地。
英语教育在TEL模式下,也接受了信息技术的洗礼,教育的信息化、科技化、数字化及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流行趋势。随着外语资源的日益多元化,师生知识差距不断缩小,教师如何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更新知识体系和教学手段,力图让外语教学更有效呢?除此之外,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TEL模式下信息技术也与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同,它们除了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以外,实际上正在改变、重组和推动着语言的更新。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育者,高校英语教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如何将外语的学习与信息处理能力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培养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3.TEL框架下的英语教学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成为大部分信息的媒介语言,因此英语的语言能力与信息素养技能经常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现代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更多元化,英语课堂不仅要展现更形象更地道的外语,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即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分析、评价及整合利用能力。
TEL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可以用下图展示。语言的学习与信息的处理有效整合到一起,体现了现代教育信息化、平等化和数字化的三个最明显的特征。一般来说,第一阶段课前导入部分的重点是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让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有所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可用的资源既包括相关的文章及作者的背景介绍,又包括相关的多媒体信息,从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不同角度开启学习之路。此外,教育的信息化还体现在不同国度学习资源的整合,这样真实地道的语言信息更有助于英语教学。
第二阶段文章主体部分的教学主要体现的是教育平等化。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处于较高级的权威地位,学生处于较低级的接受者地位。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任何人都可以更快更广泛地接触到国外的信息,并能够在各种技术的支持下模仿并搭建类似的环境,促进学习。在这样的平等化进程中,教师的资源优势不断被缩减,大大缩短了师学之间的距离。教师的角色也从教学的权威者逐渐转变为学习旅途上的同行者。因此TEL模式下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优势和力量,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摸索甚至搭建更加真实可靠的语言环境,并由此学习英语相关的语言技能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语言输出假说;二语习得;综合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047-02
一、语言输出假说简介
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是对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的批判与延伸。Krashen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唯一条件,输出则是输入的结果(Krashen,1985)。然而,通过对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的长期观察,Swain发现,法语学习者在多年的学习中虽然有大量的语言输入,但却没有导致其相应的语言输出能力的形成,并且,在语法方面,特别是在词形和句法方面仍不无问题。据此,Swain认为,仅给语言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语言输出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就是与语言输入假说相对应的语言输出假说。根据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语言输出有三大功能,即注意触发、假设检验和元语言反思(Swain,1995)。
1.语言输出中的注意触发功能
在理解语言输入时,学习者可以运用各种理解策略来弥补自己在语言知识上的不足,但对理解策略的运用可能会使学习者忽视了语言形式,因而使之对所输入的语言的加工只停留在语义的层面上。但是,在表达的过程中,学习者不能像其在对语言理解的过程中那样凭借策略来弥补自己在语言能力上的不足,所以他们就不得不在对语言进行加工的同时,被推进到同时也对句法进行加工的层面(Swain1995,Swain&Lapkin1995)。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就能注意到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之间的差距,从而就产生了语言输出假说中的注意的触发。
2.语言输出中的假设检验功能
二语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中会不断地对目的语的语言形式提出假设。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输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并修正自己的假设的机会。在有反馈的情况下,学习者能从反馈中肯定或否定自己的假设,从而提高自己语言输出的能力。
3.语言输出假说中的元语言反思功能
当学习者在其语言输出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他们可能会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以对自己所用语言进行反思,从而形成或丰富自己对目的语的语言形式、语言结构及语言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这种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心理机制就构成了元语言反思的功能。
二、语言输出的三种功能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
1.注意触发能促进学习者对输入语言的理解
在输出加工的过程中,学习者会注意到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与自己的语言能力之间的差距。这样,在再遇到新的语言的输入时,他们就会格外地注意其中相关的语言形式。这样,语言输出就会促使学习者形成自己的语言促发机制(Lzumi1999,2003)。注意触发功能能使学习者对其语言输入的注意从意义的层面推进到形式的层面,从而使其对输入语言的理解达到更加深入的程度。
2.元语言反思和假设检验能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整合与内化
当学习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遇到了不确定的问题时,他也可通过元语言反思来为其语言形式和意义的连接找到根据。此时,如有来自外界的及时反馈,学习者便能从反馈中肯定或否定自己的假设。被肯定的假设进入了他的对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之后,就能使这种假设成为他的可加以内化的语言知识中的一部分,被否定的则予以放弃。
三、语言输出假说在大学英语综合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多以技能的培养为主,精读课主要是讲解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听力课则主要是让学生练习听懂原声材料。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无可厚非,但如此上课,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也难如人意。这是因为,单项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大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大学生已经有了至少6年时间的学习英语的经历,已经掌握了2000多个常用词汇及大部分语法规则,对意义的理解对他们来说不是难题。相反,较为丰富的语言知识的储备使他们更加渴望用英语与人进行交际,渴望全面掌握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必须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将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教育与训练结合起来,以使学习者的各项语言技能都能得到提高。
从以上对语言输出假说三种功能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语言输出不仅能提高学习者对语言进行运用的流利程度,并且还能促进学习者对输入语言的理解,促进学习者将语言知识加以整合和内化。因此,在英语综合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就应重视发挥语言输出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就应将语言输出作为推动学生各项技能提高的重要手段。这样,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应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结合起来,以突出语言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语言输出中出现的语言问题要格外重视,要鼓励学生通过推理思考或查阅可靠的语言材料来纠正自己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对在大学英语综合技能教学中如何应用语言输出假说理论的一些建议:
1.利用语言输出,促进学习者对被输入语言的理解和吸收
这是综合技能教学中的一种核心的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设计出多种形式的语言输出任务,以让学生在对之进行输出加工的过程中,对被输入的内容做进一步的理解。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根据难点,设计问题,引发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
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某段语言材料的时候,理解的往往只是其中基本的意义,对语言形式的关注较少。据此,教师可针对学生在语言运用中的难点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来回答。学生在回答时可能会使用一些不规范或不地道的表达方式,教师则可随之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当学习者再次接触类似的语言材料时,他们就会知道如何对之加以理解和运用,某种语言形式就会被他们格外清晰地加以认识和记忆。
(2) 利用复述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
教师在学生完成听或读的任务之后,可让学生复述自己听到或读到的内容。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可适当地向学生提供相关内容的要点以帮助学生回想听到或读到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新学语言形式对之加以复述。通过这样的语言输出的练习,学习者就能较容易地巩固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
(3)利用翻译练习,深化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听或读的形式来识记一段语言材料,然后抽取其中的几句话或某个段落的汉语译文,让学生将之译成英语。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是,很多学生在看到汉语译文时,因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会使用一些不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译文与原一个对比,从中找出自己在语言使用上的不恰当的地方,从中了解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别。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接触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因而也会对英语的语言形式与之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利用语言输出拓展学习者的语言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发散型的输出活动,鼓励学生使用各种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其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可能是学生通过元语言反思得出的假设。此时,教师应给学生提出反馈看法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假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知识体系将会得到重组,教师则可根据学生语言输入的内容开展以下的语言输出活动:
(1)话题讨论
开展话题讨论时,教师应依据单元核心内容来设计话题主题,学生则根据课文所提供的信息或由多媒体展示出来的音频视频内容,围绕相关话题展开讨论。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发散型思维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学生的中介语体系尚不完善,所以学生可能会使用假设的语言形式。此时,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假设能得到反馈。学生可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反馈,也可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得到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帮助。除讨论外,也可采用辩论等形式。
(2)专题写作
除了讨论和辩论,学生还可以围绕某一话题以写作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即时互动的紧迫感,所以能有较充裕的时间来作思考,能利用已被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为不确定的形式和意义的连接找到根据。学生还可以查阅词典或其他可靠的语言材料。教师的反馈非常重要。教师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语言问题要及时地予以纠正。这样,学生在用英语对自己的思想加以表达的过程中,他们已学习的语言知识就会逐渐地被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属于不确定的语言知识也将得到澄清,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就得到了重组或拓展。
3.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言输出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对所学语言知识加以吸收和内化。因此,在英语综合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就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寻找自己在知识方面的盲点,应设法激发学生消除盲点的欲望。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可鼓励学生以英文日记或随笔的形式来记录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与所感,以使学生逐渐形成用英文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从而使他们的中介语体系不断地得到检查、修正与完善。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Burnt Mill. Harlow. Longman House,1985.
[2]Lzumi, S.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 search of the Psycholinguistic rationable of the output hypothesis[J]. Applied Linguistics,2003(2).
[3]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udies in honorof H. G. Widdson[C]. Eds G. Cook & B. Seidlhofer. Oxford: Ox 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4]Swain, M.& S. Lapkin. 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 they generate: A step towar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Applied Linguistics,1995(3).
[5]顾琦一. 输出假说剖析[J]. 外语学刊,2006(2).
[6]郭红,戚德山. 输入与输出假说的实证性研究[J].外语学刊, 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