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双语课程范文

双语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语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双语课程

第1篇:双语课程范文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课程的建构性、丰富性和差异性。从当前的《金融学》双语课程实施现状看,其存在着英文配套教材缺乏;课程设置盲目随意;课程评价机制落后等问题,本文基于后现代课程观的相关特点,提出了丰富《金融学》教材资源,科学设置《金融学》课程和构建“学教结合”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后现代;《金融学》;双语教学;对策

后现代课程观是21世纪较为流行的,主要区别现代课程观的新探索。现代课程观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而后现代课程观强调目标产生于一切活动中,课程目标既是一种目标,同时又是一种手段。教学和课程是连续的,课程不能脱离于教学课程,边教学边设计边思考,这是后现代课程观的主要特色。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推进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尤其是在金融学、国际贸易、生物工程等专业实行双语教学。在中国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入,金融理论不断创新的背景下,探讨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的《金融学》双语课程教学,很有意义。

一、后现代课程观的主要理念

从美国后现代课程观的发展看,主要分成两种类型:即批判性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无论是哪种类型,其课程设置都主要具备一些特点:

1、课程具有建构性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应该是建构性的和非线性的,这种建构性体现在参与者和相互作用上,它是一种模体,没有严格的终点和起点,课程随着建构体系越来越丰富,交叉点也越来越多,意义也不断深化。课程与教学也是交叉融合的关系,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课程目标在一级意义上总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它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去寻求教学一方面进行着课程的实践,另一方面也是在解读和建构着什么是课程。

2、课程具有丰富性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具有丰富性,没有固定不变的课程,没有一层不变的标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具有不缺定性、不平衡性,强调课程的生成过程,强调生成过程的随机性和生动性。课程没有固定的起点与终点,课程的终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课程本身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新课程观强调对话、组织、解释和假设,课程的目的是启发学生运用某种事物的能力。完整的课程观强调反思,强调深度同时也强调需要让他人同伴、教师考察、批评并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应,对话是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关键,对于课程来说,做和做中的反思对于课程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的反思使得后现代主义的课程具有不确定性,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

3、课程具有差异性

从后现代主义的课程建构思想来看,其思想主张自我意识的提升和个性的解放。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关注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存在经验,重视每一个个体的学习经验,使其课程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意义体现在其探索知识。在个体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具体到每一个体的文化背景、知识积淀不同,因此个体对于课程的主张也不同,理解和思考的维度也不同。个体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意识性,从而有利于整个课程的长远发展,这是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重要意义。

二、后现代课程观下的《金融学》双语课程现状

从我国金融学双语课程培养现状看,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双语教学,将双语课程作为课程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从现有已经使用双语课程教学的学校看,目前很多高校的双语教学采用的模式参差不齐,在课程教学上,基本上都是使用混乱式和半外语式,学生和师资的授课模式往往难以调和,但是其教材难以“中西合璧”,部分教师的英文水平有限,授课方式与手段以及英文教材生词过多,教学思维与学生水平不适应,再加上高校大班教学,教材的选定和信息技术落后,这使得《金融学》双语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1、英文配套教材缺乏

从《金融学》双语课程培养实施现状看,目前部分高校使用的双语教材主要以英文原版教材为主,原版教材的使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国内课程教学大纲不相符合。从国外教材的编制特点看,国外的教材是根据自身国家的课程标准,在摸清相关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编制。这种情况下编制的教材,其编排上不符合中国学生的习得理念,也不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情况,原版的英文教材真要针对的是母语为英语学生,而中国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水平,很难达到第一语言为英语的国外学生水平,课程教材中的某些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中国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因此,对于国外的原版英语教材,很多都超出了广大学生对其所学内容的消化,从而使得相关的英语课程教学难以实施,其所学内容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最终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难以消化,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最终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双语课程教学的学习兴趣。在英文原版教材难以理解的情况下,很多高校苦于没有相关教材资料、没有教学参考书,这对于双语教学来说,无异于缘木求鱼。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很多高校在开设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时,不得不依靠各种渠道提供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配套教材的缺乏,这是当前《金融学》双语课程教学中的最大难题。

2、课程设置盲目随意

从《金融学》双语课程设置看,存在着盲目行为,往往学生还不具备条件,就盲目开设了课程。有的学校在大一刚进入学校时,学生还不具备专业基础学习能力,只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对相关知识还比较模糊,尤其是对于专业英语殊的构词、术语、句法、语篇等还相当陌生,就直接进行双语课程教学。事实上,如果在学生刚进入大一时,先开设一个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使得学生对于《金融学》的课程内容紧密关联,使得学生在掌握一定程度的专业英语词汇后,再根据金融学专业特定的术语、句法及语篇有一定的了解和运用,此时再对学生进行双语授课则水到渠成,学生很容易掌握。因此,在这个课程设置上,第一要考虑金融学双语教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性和连贯性,第二要考虑金融学的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第三要顾及学生现有基础英语水平。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原则上,需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而不仅仅是考虑对课程的熟悉程度,教师本身的开课能力,学生的外语基础,如果仅仅是为了课程开设的形式和课程设置的容易度,那么金融学的双语课程选择不当,课程体系设置盲目,课程选择随意必将导致双语教学方向的迷失,使得双语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与实施双语教学的初衷背道而弛。

3、课程评价机制落后

双语教学不同于大学现有的课程评价制度,需要有符合双语教学的评价系统。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学》双语课程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根据双语课程的目标,对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有利于金融学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学课程的开设应该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建立自信,金融学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得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感觉。金融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不断强化能够使得双语教师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这样才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进行反思和创新,教师才能够逐步认清自身的教学行为。只有对于金融学双语教学的过程监控,才能够知晓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保证金融学双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金融学课程评价体系是一个监控系统,评价机制能够不仅能够清楚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学校学校准确了解双语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而采取必要措施,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双语教学效果,促使整个金融学双语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三、完善后现代课程观下《金融学》双语课程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后现代课程教学理念,结合后现代课程相关理念的特点,在金融学双语课程设置上,需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建构性、丰富性和差异性,结合金融学双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金融学双语课程的对策与建议。

1、丰富《金融学》教材资源

后现代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课程设置的建构性,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课程具有建构性。在金融学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上,需要保证教材资源的丰富性。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的原版英文教材上,对其进行修改,在没有合适的外文原版教材或实际条件不允许大量引进外文原版教材时,也可以通过请教学经验丰富且英文水平高的资深专业教师通过中西结合改编来进行弥补。《金融学》课程讲究建构性,教师可以选取适合我国双语教学的章节并对关键知识进行汉语注释,组织编写成语言规范、针对性强的双语教材。一方面,其能够丰富《金融学》教材资源,另一方面,又能够彰显课程设置的建构性。

2、科学设置《金融学》课程

双语课程的顺利进行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功底和外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金融学双语课程时间选择上,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可以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双语课程细分为难易等级不同的类别,在学习《金融学》双语课程时,首先开设相关的一个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使得学生对于《金融学》专业特定的术语、句法及语篇有一定了解,奠定相应的专业基础。在金融学双语课程设置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级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尊重学生个性,符合后现代课程教学理念中的差异性原则。

3、构建“学教结合”评价体系

后现代课程论强调课程过程中的对话与互助,强调教学的监考与管理,注重课程的评价反馈体系。《金融学》双语课程需要建立透明的评价体系,第一是要加强学生自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第二是要注重教师评价,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量规表,课程评价需要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双语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在评价方式上,将课前、课中及课后评价相结合,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学校也可以根据课程设置特点及学生、教师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内容,促进学校《金融学》双语教学课程水平的提高。

作者:文婕 单位:红河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静.张进明,试论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J].高教探索,2007(1).

[2]赵林海.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中英文双语教学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3).

[3]郭洋生.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7.

[4]曹东云.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第2篇:双语课程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双语课程的含义,文中重点探讨了高校双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定位、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高校语课程的实施及影响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因素等,并结合我国高校的现状,对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前言

双语课程与双语教学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的双语教学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出现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学龄阶段就能掌握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本地或本国家通用的语言,熟练地在不同的人群之间进行交流和交往。比如在有大量移民的美国,双语教学是作为一项维护民权的措施,于1968年由美国国会发起组织的,以帮助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美国文化。

应该说,双语教学形式在我国早已有之,它主要存在于一些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教师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听懂授课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混杂教学的方式,是非系统和非学科性的,带有极强的随意性。因此,科学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在中国大陆它还是一个新事物,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有人认为双语就是强化英语教学,有人认为是强化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有人认为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达成英语学习的目的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双语课程?学校为什么要开设双语课程?笔者在尝试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双语课程教学后(教学对象为大二、大三的学生),通过本文就诸问题展开一些探讨。

二、双语课程及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Bilingual)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共存,人们可能或必须同时运用两种语言(本国语言和国外官方语言)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会话、书写等表达与交流思想情感的现象。学校双语课程从广义上来讲,指用两种语言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课程;狭义地说,学校双语课程指使用外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嵌入式学科课程。我国的学校双语课程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使用外语(英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对非语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计算机等)进行教学的课程。这里,把双语课程的教学称为双语教学。

三、高校双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定位

(一)提高学生的双语素养

语言的素养指通过学习语言,具有语言的知识素养、语言的能力素养、语言的审美素养、语言的角色素养、语言的心理素养。双语素养指通过双语课程的教学,在实现学科素养培养的同时实现外语素养的培养。所以,开设双语课程不是简单地为了强化英语教学,也不是通过其他学科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而是使外语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培养具有双语能力、交流能力、学术能力、文化展示能力的人才,这是高校双语课程应当充当的角色与定位。

(二)把握双语课程的特点

1.学科性

高校双语课程是在非语言学科中设计的,因此它必须是学科性的。外语的应用要保证学科知识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双语课程学科的选择、课程进度、学生情况等都要慎重考虑。要坚持高校双语课程的学科性,不能以损伤学科教学质量作为学习外语的代价。

2.博弈性

学校双语课程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并不是进行外语课程的教学,所以区别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始终在博弈。简单而言,强调语言教学是以学习语言为目的,强调教学语言是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目的。笔者认为,高校双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应当服务于教学语言,只有注意到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才能体现出该门双语课程的学科性特征。同时,他们既是合作的,又是抗衡的;既是互补的,也可能是冲突的。所以,高校开设双语课程应有充分的估计,只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各种矛盾,才能实现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3.嵌入性

双语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并不是独立于学科之外的,而是嵌入在学科之内的,是学科与外语结合的产物。因此,合理安排教学语言嵌入的位置、分量、难易,是双语课程成功的关键。

4.能动性与创造性

双语课程中的“教”“学”关系,是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关系。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分体现出能动性与创造性特征。一方面,双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外语词汇及表述,学习内容的增多,加之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无形中加重了学习负担,而不同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上差异较大,稍有不慎,学生便对该门课程产生逆反心理、失去信心,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双语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从课程设计到内容讲解力求新颖、简洁、富于生命力,并且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包括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双语课程本身的新鲜性和趣味性,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促使自己去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

5.开放性

双语课程的教材是开放的。它要为当时、当地、当事者使用,教材体式不拘一格,可吸取的素材是广泛的、多样的、灵活的;在双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开放的。学生获取知识的经验是不断增长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互利互勉的。

四、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

我国的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确定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鉴于双语课程的特殊性,还要从学科学习目标、外语学习目标和文化理解目标三个方面加以考虑。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双语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双语学科知识,培养基本的双语学习能力,正如专家所言:“培养在非母语环境或非母语场合中(目前指英语环境中)较好地表现出具有独立生活、勤于了解;不断深造,乐于交流;适应工作、善于合作诸项能力的双语者。”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了解不同的文化、培养和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术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可持续发展。

转贴于

五、高校双语课程的实施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认同发展。只有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确立与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和身心成熟度相符合的双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又不会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是情感关注的重点。师生间所建立的真切交流、帮助学生即时发现问题、排除困难的措施、教师给予的赞同与认可等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学习动机,提高双语课程的学习效率;认同心理指个体先由认同进而模仿,进而采用他人价值观的心理取向。教师用娴熟的外语对学科知识进行精辟地讲解,使学生有了一种模仿的欲望,从而增强双语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热情

热情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双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行精心地课堂设计,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克服对外语的畏惧心理,使每个学生都满怀热情地双语课程的学习中来。

(三)培养学生运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学生直接用外语进行思维,才能提高外语的运用水平。双语教学要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协调与统一,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对语言能够熟练运用和轻松驾驭。

(四)重视语言文化的交融

不同的语言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断地发展变化。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社交礼仪、宗教、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双语教学中所使用的英语带有四方语系国家的文化烙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向学生传达不同的文化信息,并去粗取精,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从最初感知到逐渐接受,这样才能确保学科知识的增长河外语水平的提高同步进行。

六、影响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几个因素

(一)教材及配套品种

就目前情况看,一种是直接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另一种是学校或地方自己编写教材。原版教材很好,因为它英语地道,原汁原味,但耗资较多,且我们的思维方式、国情、教育理念与国外不尽相同,照搬教材会缺少针对性。为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亟待开发适合国情的双语教学各学科教材和双语教学的配套品种如字典、杂志等,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师资情况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而目前双语教学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原因是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双语师资的高校或专业;其次是目前的双语课程教师缺乏系统的双语课程教育、教学培训。为了适应双语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学生的接受程度

学生作为双语课程教学的主体和对象,他们对双语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接受及认可程度,成为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受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的限制,许多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有不小的难度,师生间的互动也受到影响。还有少数学生由于外语基础薄弱,对双语课程怀有畏惧、排斥甚至厌学情绪。所以,多渠道、大批量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他们与双语课程的对接度,才能确保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四)语言环境

要想真正学好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就必须提供更多的接触这种语言的时间,并且在更大范围内较多地使用这种语言。从语言的本质属性看,语言是思维、交际、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语言这个工具还带有很强的人文性,也就是说语言还负载着思维、思想和文化。因此,要想真正用好一种语言,仅靠双语课堂这个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创设更多的语言环境,如墙报、板报、英语角、外语演讲、讲座等。在我们这样一个缺少英语环境的国家,由大家群策群力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英语环境,对学生更好地学习、使用英语大有裨益。

七、后记

高校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双文化的教学,多文化的教学。这种双文化或多文化的教学,能够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双文化或多文化的交流,扩大学生的观察视野,使他们更有条件融入世界文化、全球文化之中,增强他们在社会生存中的竞争力和发展力。但是,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且它涉及的方面众多,包括成本、需求、资源、以及长期影响等,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和分析它,不可盲目夸大,也不可流于形式,更要加以综合考虑,探索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双语课程方案,使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育的一枝奇葩,推进我国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20.

[2]黄兰宁.学校双语课程[M]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120.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0-35.

第3篇:双语课程范文

摘要: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民族地区科学双语教育质量的关键。通过研究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的现状,分析原因,并得出相应的培养策略,有利于提高双语科学教师的课程能力,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双语教学;双语教师;课程能力

双语教育作为世界多元文化地区教育的一种模式,已经成为提高当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亦成为新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语教育在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对小学双语科学教师的课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调查民族地区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的内涵

哲学中对能力的定义:能力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能表现出来的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动力量。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小学双语科学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指教师立足学校双语教学的环境,以科学知识为核心,通过对科学双语课程的设计、实施及评价,将现代科学和民族文化中的科学知识相融合,并能自我反思和自我学习,有意识的在课程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为更好的了解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的现状,我们选取了民族地区某市43名小学双语科学教师,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8名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结论如下:

(一)缺乏系统性的课程意识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调研地区90%以上的小学双语科学教师对“课程”都没有明确的概念,认为课程就是指学科,或将课程和教学分不清楚;第二,小学双语科学教师对小学科学双语课程的课程目标不够重视,缺乏对课程目标的正确理解。

(二)课程目标的表述不合理

调查地区的小学双语科学教师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存在较多的问题。80%以上的小学双语科学教师在设置课程目标时主要参考教学参考书,在表述课程目标时常用到一些不具有可测性的词语,例如,“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的……态度”,这样表述课程目标使得小学双语科学教师在课程活动中很难判断双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设的课程目标,也很难把握课程的进程,难以操作。

(三)部分教师缺乏对课程内容及课程资源的创造性

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在课程设计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这表明双语科学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已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但还是有另一部分双语科学教师还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课程设计中难以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84.85%的双语科学教师能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感到比较陌生,有63.63%的双语科学教师并不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缺失是阻碍了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评价能力的缺失

受到传统课程理念的影响,双语科学教师在对双语学生的评价时缺少过程性评价,还是主要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这样会对双语学生的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应从各方面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让双语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在教师的自我评价方面,双语科学教师也存在认识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大多数双语科学教师的自我反思主要体现在观摩其他教师上课,从其他教师的课堂中发掘自身的问题,部分教师也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具有自我反思的意识,但还是不够深入,并没有将自我反思所发现的问题带入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使得这些反思并没有体现应有的价值。

三、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原因分析

(一)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课程评价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导向。然而在实际调研中发现,课程评价机制单一,教师自评不足,是阻碍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提高的原因之一,建立正确的教育评价机制能让双语科学教师理性的看待课程与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关系,进而才能提高课程能力。

(二)缺少课程能力发展的氛围

好的学术氛围可以影响教师对自身能力发展的定义。然而许多双语科学教师表示“并没有时间仔细研究课程”、“没有提高课程能力的动力和意识”。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并不重视对课程的研究,教研活动也流于形式,结果导致双语科学教师缺乏对课程的正确理解,不能对课程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

(三)培训针对性不强,重理论而轻实践

提高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有超过七成的双语科学教师认为“目前的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理论知识占得比重较大,与教学实际情况有差距”。培训内容大多讲解理论知识,并没有针对双语科学教师在课程实施时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分析,这样不仅会降低双语科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无法起到教师培训所期望达到的目的。

(四)缺乏创新意识与主体意识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双语科学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意识不强,认为课程的设计与改革是教育部门的事,不愿从自身出发,探寻提高课程能力的方法,访谈中有超过70%的双语科学教师认为目前的科学双语教育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但都表示作为教师能力有限,只能按照学校的要求讲授课程内容。大多数双语科学教师只是将自己作为课程内容的讲授者而不是研究者。

四、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相关教育部门应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双语教育制度

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足够的支持,从制度上对科学双语教育进行完善,例如,使课程标准更加适合双语学生;开发符合双语学生认知特点的双语教材;完善教师与双语学生的评价制度,使科学双语教育不仅从政策上更加完善,而且能在教学实践中落到实处,使科学双语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二)提供双语教师培训机会,重视双语科学

教师的继续教育必要的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目前双语科学教师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培训都是形式化的,并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使双语教师产生倦怠感。培训的形式可以以实际教学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为主,同时也要加强对双语教师课程意识的培训,可以在讲解教学实际问题时灌输给双语教师课程能力相关的理念。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教师发展提供环境

学校作为双语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其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财富,是全校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好的校园氛围不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动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许多的研究调查都可以发现,缺失民主、合作、交流的校园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也会影响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积极性,而这样的消极意识会影响双语教师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因此,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双语教师的工作热情,而且可以促进双语教师课程能力的发展。

(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为教师专业化提供基础

在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这就要求双语教师提高自身的课程能力,首先要增强课程意识,不能只注重教学而弱化课程,要真正的理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双语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尝试理解课程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在教学当中的经验,才能使课程意识具有双语教师自己独特的理解,有了课程意识,双语教师的课程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敬华.论能力建设的哲学意义[D].苏州大学,2006.

第4篇:双语课程范文

收稿日期:2013-09-23

基金项目: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项目“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建设”

作者简介:梁小燕(1973-),女,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新型材料和结构力学行为分析的研究,(E-mail)。

摘要: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文章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本科双语教学实践的情况,对该课程双语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通过双语教学,学生能深入了解国外大学同类专业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培养英语思维,提高正确使用、阅读英文原版专业技术书籍和参考文献的能力。

关键词:材料力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TB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91-03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亟需培养具备国际合作和交流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支持。教育部制定了多项资助国内外大学生互访的交流项目,国内外诸多高校之间也建立了互派学生学习的机制[1]。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还需要更多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课程组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

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该门课是工科院校土木工程、机电工程、能源动力工程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力学课程基础性强,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该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定律、方程、方法等,又要注重工程应用。双语教学的要旨在于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把握材料力学的英文逻辑结构和阐述方法,培养学生融合中、英文思维方式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英文学术文献的能力[2]。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主要以英语为知识载体和交流工具,其核心仍然是课程专业知识而非英语本身。双语教学是手段,材料力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是目标。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知识的英语描述、表达方法和思维方式,其次才是适当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

二、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

(一)双语教学的前期准备

教师在双语课程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为提高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和水平,要求双语授课教师要有相关的出国经历或受过专门双语教学的培训,具备良好的双语授课的外语能力,并能熟练掌握一本原版教材的内容。笔者作为材料力学双语课程的骨干主讲教师,曾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进行长时间的访问研究,观摩了该校工程与力学学院材料力学课程的本科教学。该课程面向土木类专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学时数为48学时,授课教师很注重公式推导、原理论证以及基本理论背景知识的阐述,同时也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查阅资料及撰写报告的能力。借鉴英语国家的课程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从授课教师这一双语教学的核心着手,提高双语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对双语教学的教材,北京交通大学选择了国内外公认的材料力学课程优秀教材,即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的《Mechanics of Materials》,由Hibbler R. C. 编著,是多次再版的优秀原版教材。对选定的英文原版教材,笔者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研究,做到熟练掌握其内容和思路。在讲授每章内容时有针对性地提供重要知识点的部分英文参考资料,同时推荐两本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选择教材时应注意中英文教材课程体系的统一性,而中英文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上的差别则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取长补短来解决。

(二)双语教学的实施

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中文翻译为英文来讲解,实践中可将两种语言搭配起来使用,教学方式将更加灵活,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3]。目前国内双语教学形式主要有:英文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配合少量中文解释;英文电子教案与中文讲解配合少量英文解释;英文附少量中文的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等等[4]。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了英文电子教案,基本理论、公式推导用中文讲解,原理论证、算例演算用英文讲解。为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基本理论及公式的逻辑关系用中文详细讲述,之后再给出科技术语的英文描述。同时,为营造浓厚的课堂英文教学氛围,算例演算采用英文简单句式来讲述,授课过程中的提问、讨论等环节尽量使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不理解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多使用中文来讲解。

三、提高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为了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对英文思维方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在材料力学知识学习中应用英文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为其今后从事力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比教学法

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章节结构体现了著作者知识体系的思路。力学课程内容繁杂,中英文力学教材在侧重点、知识的难易程度方面不尽相同,即使主要的知识点相同,其论述思路也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明确学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同时也了解欧美大学力学课程的思路和特点,授课教师应在讲课中适当并适时地对中、英文教材的知识体系予以说明。同时,也建议学生将中、英文教材的内容对照起来学习,便于理解英文教材的思路和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二)调研学习法

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应尽可能地多搜集一些中、英文素材,包括背景资料和工程应用资料,向学生介绍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也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在重要知识点上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如个别学生搜集了生活中发生的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构件的资料,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变形形式的对比分析,这对他们理解相关知识十分有利。对学习中积极互动的学生在平时成绩的考核方面予以肯定;对用英文撰写学习报告的学生则给予更多的奖励。

(三)写作训练法

英文写作是学生的弱项,双语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其英文写作能力。对于重要知识点,应要求学生精读原版教材,熟悉英文教材阐述力学知识的思路、语言和方法,向学生适当介绍欧美学者撰写的有关研究论文,鼓励学生查找和利用相关英文文献,撰写针对有关知识点的研究性小论文。笔者所在学校部分对力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了大胆尝试,撰写了研究性小论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将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能力,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

(四)激励思考法

参加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学生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应鼓励他们与教师用英文交流,在作业、报告和考试中使用英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激发其在专业知识学习中主动使用英文和了解英文思维方式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中、外教材的对比中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观点。

这些教学措施增强了学生英文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创新思维,也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机会。

四、双语教学效果评价

双语课程的考核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为主,辅以使用英文的能力。考核采用百分制,主要包括期末考试、课堂表现和作业部分、实验部分等三方面的内容,分别占总成绩的70%、20%和10%。双语教学的试卷为纯英文试题,考察的知识点及深度和中文教学班级尽量保持一致。学生与教师的英文互动、英文完成作业、提交课程的英文学习报告等,均由授课教师根据其表现及完成情况适当予以加分,以鼓励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双语教学过程。

以北京交通大学2011级机电学院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班的43名学生为例,他们的成绩符合正常的分布规律。与未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相比,前者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低于后者,两者的良好率、考试通过率和最高分则比较接近;双语教学班92%以上的学生通过了考试,18%的成绩达到优秀。平均成绩有一定差别,相差3~6分。这说明参加双语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略好于其他班级学生。可见,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双语教学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期末对材料力学双语教学过程进行了考评,考评共有10个评价标准,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法、授课效果、辅导答疑、实验、作业等方面的内容,双语教学评教综合得分为98.56分,居全校评教的前20%。这一结果说明学生对双语教学是肯定的,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是认可的,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是成功的。

五、结语

材料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笔者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工程专业进行了材料力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教学中借鉴了其他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双语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国外大学同类专业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亲身体验了英语教学过程,培养了英语思维习惯,掌握了课程专业内容的英语表达,提高学生正确使用、阅读英文原版专业技术书籍和参考文献资料的能力。同时,双语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和获取国外新知识的实际能力,这是大学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难以达到的。当然,双语教学方法以及其他配套教学环节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査建中. 论工程教育国际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5)8-14.

[2] 毛军,梁小燕,等. 流体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20 (4)120-124.

[3] 杜文风. 结构力学双语教学实验及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2,21(2)51-54.

[4] 周亚丽. 高等学校本科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 科技信息, 2009 (22)401-40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LIANG Xiaoyan, ZHU Ying, MAO Ju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P. R. China)

第5篇:双语课程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

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点。

为了贯彻与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鼓励教师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最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获取国外先进科技成就的能力和专业外语水平,我校将加快推行双语教学进度,为此特制定了双语教学管理办法。并在我校计算机教学当中进行了初步实践。

1双语教学的目标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教师综合运用两种语言完成教学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双语教学”主要指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结合汉语的学科教学。

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为了增加学生运用外语的机会,学科的各专业课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有效载体,保证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是双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计算机双语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一种“计算机教学”而非“英语教学”。应该是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渗透到计算机课程中的教学。双语教学,对教师而言是“通过外语教授专业知识”,对学生而言是“通过外语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双语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是首要目标,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是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最终达到更好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双赢”的目的。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得到三个层面的收获:最基本的收获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直接的收获是外文专业词汇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收获是传输国外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把国外开放式、自主式教育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

在双语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外语。要正确处理在双语教学中,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外语的关系,应当坚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提高外语阅读理解能力、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外语写作能力为辅的原则。

综上所述,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更新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育教学与国际接轨,立足全球。

2 双语教学中的学科选择

教育部提出双语教学时,主要针对计算机学科、信息学科、生命学科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太快的时代特征。

我校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选择了计算机学科作为双语教学的试点。这主要是由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决定的。现代计算机技术是基于英语这个国际性通用语言上开发的,英语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语言支撑,而计算机最先进的概念、理论、技术、应用等大都来自于美国和欧洲。

为了更快地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了解专业动态,我们必须具备查阅英文资料和文献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目前我国培养高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趋势和必要手段。计算机学科发展日新月异,学科知识更新非常快,要使师生掌握最新的学科知识和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必要引进最新的优秀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以弥补中译本教材的滞后性。

3 双语教学中的课程设置

在双语教学中,课程的选择和课程设置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认为:

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如数学、物理等原则上不适合双语教学。专业核心课程最好在精选国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要注意教材的内容、体系、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有选择的开展少量课程的双语教学。

学生在高年级所学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或选修课程在有合适的教材时可以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应该起到对大学高年级学生保证外语学习不断线的作用,做到每学期都有双语教学的课程。但要考虑学生的负担,一学期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不能太多,一般不要超过2门课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双语教学应该选择专业核心课程和高年级专业课程,还要注意课程的前后衔接问题。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的设置如下:

第五学期,开设“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以中文开出,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讲述方法是从OSI参考模型的底层向高层进行,重点讲述底三层,选用中文版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教材。

第六学期,开设“TCP/IP协议”课程,以双语形式开出,主要学习TCP/IP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相关协议及各层的技术,这是双语教学的入门级,让学生逐步适应用外语思维和用外语来获取最新的知识,讲述方法是从TCP/IP参考模型的顶层向底层进行,重点讲述高层协议及相关技术,选用外文版的《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 Featuring the Internet》(Third Edition),James F.Kurose & Keith W.Ross教材。

第七学期,开设“网络系统集成与管理”课程,以双语形式开出,主要学习网络原理、网络相关技术在实际的网络工程中的应用,这是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提高和延续,也是网络应用的提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网络知识,从外文网站获取最新的网络技术。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进行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教材选用、课堂讲述、板书、作业、考试、辅导答疑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4.1教材选用

在选用教材上,可以考虑两种模式:如果国内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国外课程体系接近,采用“外版教材+中文参考书”的模式;如果国内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国外课程体系相差较远,采用“中文教材+外版参考书”的模式。

使用原版教材一般具有以下优势:能够比较快的跟上国际先进的技术发展;可以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外版教材一般实用性较强,知识较新,反映了学科前沿,内容层次分明,概念叙述详细,并且习题质量较高;但国外教材的编写思维跳跃,不同于国内教材的条理清晰,并且在一些内容上叙述得过于详细,反而觉得累赘。

国外相当多的大学教材大都是一流学者撰写的,作者既是学者、又是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国外教材使用3~4年,作者就会根据技术的变化添加或者更新内容。一般来说,国外的教材质量普遍优于国内,好教材也多。但是,国外教材价格普遍偏高。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教材科专门作了外版教材选用及管理规定。规定指出:在双语教学中要选用具有代表性、先进性的国外原版或属于国家影印版的外文教材。选用国外原版的教材,采取租赁教材的方式,由教材科向学生适当收租赁费,课程结束后由教材科收回保管,下届学生继续使用;若学生自愿购买,可给予书价20%的补贴;选用国家影印版的教材,学校给予10%的补贴向学生出售。

4.2课堂教学

在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下三种形式。一是采用“教师讲中文+学生读外文教材+外文板书(多媒体)+外文网站自学”的形式;二是采用“教师讲外文+学生读外文教材+外文板书(多媒体)+外文网站自学”的形式;三是采用“教师讲外文(交流和简单熟悉的内容)和中文(细节难点解释)+外文板书(多媒体)+外文网站自学”的形式。

4.3作业考试

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外语水平低的学生允许用中文来完成作业;对外语水平高的学生要求用外文完成作业;当然也可以布置作业时用外文题目,学生作答用中文的形式,作业要求用E-mail提交。

在双语教学中,对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外文题目+中英文作答+外文字典+闭卷”的形式。具体可以这样规定:试题中所有试题均为英文书写,学生可以选择英文或中文答题,英文答题酌情加5~1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可带英文字典,卷面 100 分,以 80 分计入总成绩,其余 20 分可以是作业和实验成绩。

4.4辅导答疑

辅导答疑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提供相关课程的外文网站服务,通过网络进行在线交流,交流语言可以用中文或英文,也可以通过E-mail进行答疑和讨论。

4.5双语教学模式

在推进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及实际情况,可采用以汉语为主教学、双语教学和以外语为主教学三个层次的教学模式。

4.5.1汉语为主教学模式

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用汉语讲课,辅以中文或外文的板书、课件进行。在授课中,适量布置外文作业,考试用外文出题,可以用中文答题,考试时可以带英文字典。辅导答疑可以用中文进行。这种方法可以在推行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采用,让学生逐步适应双语教学这种新的教学形式。

4.5.2双语教学模式

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用英文讲授与中文解释相结合的方式授课,采用外文电子教案与中文板书推导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外语授课比例在 50%以上,作业的外文比例不低于50%,考试中外文出题和答题内容不低于50%。辅导答疑,可以用英文或中文,主要以英文为主。这种方式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如果条件允许目前主要推荐采用这种模式进行双语教学。

4.5.3外语为主教学模式

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要求全部用外语授课(可以用少量的中文解释),辅以外文板书、课件,用外文布置作业和提交外文作业,考试全部用外文出题和答题,这就是完全的外语教学。这种模式主要训练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为了配合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以把教学要求和电子教案在网上公布,让学生在课前课后,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

这种方式要求教师有很高的外语水平。当然最好是直接请国外教师上课。目前,大多数学校还不具备这种条件。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第二种双语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

5 双语教学的政策支持

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尝试,要想很好地开展双语教学,需要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支持。其中,教师的素质与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同时,要针对双语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定合理的评价办法和教学评估体系,另外,还要对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

5.1双语教学师资保证

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支业务精、外语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因此对双语教师的选派、培养和聘任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对双语教师的挑选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从国外留学多年归来的专业教师中挑选。这些教师专业、英语水平都不错,是双语教师的最佳人选。

二是选派外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去国内双语教学开展得好的重点大学进修学习,提高运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能力,还可以输送他们出国深造,逐步形成稳定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三是聘请专业外籍教师。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外籍教师的参与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因为他们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专业知识,对学生扩大专业知识面和提高英语水平都很有必要。

根据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第二种途径比较可行。也就是说,学校每年选派一批具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专业课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外语培训和双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培训。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建立双语教师长期教育体系,学校制定了相关政策,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到国外进行半年到一年的语言和专业进修。

在双语教师的培训中,应该注意:第一,双语教师的培训应持久化、定期化;第二,双语教师的培训不是简单的语言培训问题,应更多地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第三,双语教师要逐步走向专业化,并实行双语教师资格认证机制。

5.2双语教学评估体系

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改变旧有的教学评价手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建立科学的双语教学评估体系。

目前一些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以“管理者”为评价主体,以“被管理者”为评价对象,形成了强势管理方式下的被动教学,有失公正。双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用一般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衡量。例如从评价主体来看,若仅仅由学科教师评价,由于语言障碍,不可能对双语学科教学做出正确的评价,而外语教师由于不了解某一专业学科的学科标准,也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如何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双语教学的诊断和激励机制成为双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挑战。优化双语教学过程最根本的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建立交际型的评价系统,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教”评价活动,更好地突出在学与教的互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评价主体上,打破教师在评价体系中的权威地位,建立学生自评、他评、师评相结合的民主而又客观的多元评价体系。只有把学生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三者有机结合,以自我评价为基石,才会产生最佳的激励效果。

5.3双语教学激励机制

双语教学对师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鼓励教师能够踊跃地投身双语教学,要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在教学工作量核算、备课时间等方面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我校对双语教学的工作量核算作了相应的调整。如,双语教学的工作量按计划课时,学校给予每计划学时5至10元的补贴。另外,还以政策保障坚持教改研究和成果奖励“双管齐下”。学校将教学改革、教学奖励同双语教学改革联系起来。在校内教改课题立项中,学校优先将双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作为资助重点,教改的支持带动了一批课程的双语教学研究,在立项经费的资助下,教师在双语课程设置、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实现了教材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6 结束语

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推行双语教学中,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在探索中进行尝试和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让双语教学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赵艳红,邵定宏.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探究.中国大学教学, 2005,8.

[2] 张同乐,程鹂.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Vol.30 No.1.

[3] 廖舸.关于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Vol.8 No.1.

[4] 张兴强,陈佩江.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探析.中国科技信息, 2006,4.

[5] 王红霞,刘丽,《计算机网络原理》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大众科技,2006,8.

第6篇:双语课程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 专业英语 广告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32-01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中,双语教学已成为各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教育部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学院也为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广告学专业的学生除具备广告学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广告英语写作和理解能力。这对于他们了解国际广告市场熟悉国外相关广告法律法规,把握国内外广告事业的发展动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目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关于英语教学中双语教学的讨论一直都未停止过。国内许多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把双语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国际上,双语教学早已有非常成熟的教学模式:即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

虽然双语教学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上有一定优势,但在实践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主要的问题有:1)很难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外语教学使用比例。2)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教材选择较难。目前国内成熟的英语原版教材主要是由专家学者针对少数热门或主要专业课程而编撰的,许多专业却很难选得到适合学生水平、符合三本院校实际情况的教材。而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则涉及版权问题,又不符合国情而偏离因材施教教学准则。4)双语教学质量考评机制缺失。由于自身的特点,双语教学无法用一般教学考评机制来衡量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我们的广告英语双语教学在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方面都还处于摸索中,还未形成系统而有效的评估机制。

2.教学实践分析

在院、系的学计划和安排下进行的,广告学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实施和进行得力于诸多有利因素:其一:该课程开设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均已接受了两年的大学英语培训,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生已具备大学英语六级语言水平,因此学生具有一定借助英语获取专业学科知识的能力;其二:通过自身学习和培训学习,我院人文系和外语系现有的师资在语言的应用和专业知识方面,均有了质的飞跃,已初步具备一批“双师型”教师。其三,广告学专业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优势。比如,学生们对广告学专业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熟悉和了解,采用双语教学时,绝大部分学生可以较容易地调用已有的专业背景知识理解授课内容,教学效果较明显。

2.1本课程教材的选择

本课程教材选择面临的问题是:既不能国内有些采用逐句翻译方式的英语教材,也不可以直接引入国外教材。前者会引起专业学科内容与语言翻译偏差的冲突;而后者的缺陷在于:国外的广告英语教材普遍是围绕本国的广告行业和现状而展开的。所以,我们选用了张祖忻等编写的《广告英语教程》为主要教材,授课讲义参考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告英语的多维度分析》(王慧盛著)和《新世界商务英语系列教材:广告英语(第2版)》(王燕希著)。

2.2教学效果及特点

在教学效果和特点方面,广告学《专业英语》双语教学具备明显的教学特点:第一,就广告专业的学生而言,双语学习,使他们掌握、精通外语(英语)并能很好地将英语应用到广告实务操作实践中去,这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第二,在语言环境基本具备的前提下,切入并展开对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但考虑到有限的课时、以及学生文化和专业背景的差异等因素,增添了“The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章节内容,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第三,本课程必须紧跟世界广告行业发展变化,专业课程内容和教案讲义必须定期刷新,需要任课老师不但外语过硬、专业精通,更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2.3课堂操作的重要性

掌握课堂操作艺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此我们对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总结如下:第一,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创造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如,我们在对“IMC整合营销传播”单元教学时,要求学生各自收集感兴趣的案例,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分享,教师可以就同一类型产品的案例进行汇总,鼓励学生展开开放式讨论,得出各自的结论。第三,优化自主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不只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论,更要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如,我们在“The Evolution of Advertising”这一章,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安排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讲述该主题广告发展的阶段。然后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派出一名代表完成该主题的陈述。在报告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英语阅读与写作的能力,PPT制作技巧,以及全英文陈述的口语表达能力。

3.结论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独立学院开展双语教学,对培养学生通过两种语言掌握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造就国际型复合人才,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第二,独立院校在师资、教程和教材方面条件成熟时,实施双语教学是可行的。第三,双语教学依然存在一些尚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例如,应开发适用于独立学院三本学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应大力推动双语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的发展等。但我们相信在管理、师资、教材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完善中,双语教学将被更多的高校所认同和采纳。

参考文献:

第7篇:双语课程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双重目标;反馈控制方法

为了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军事人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近年来相继在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中实施部分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并于2008年制定了《本科双语教学实施管理办法(试行)》,使学校双语教学正朝着规范化方向稳步发展。随着学校双语教学的逐步展开,无论是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还是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都面临一些教与学的新问题,如绝大部分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如母语教学课程的效果好,双语课程的教学进度难以掌控,学生接受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双语教学有流于形式的趋势等。究其原因有很多,如双语师资能力不强、学生的英语听说基础不好,教材难度较大、学生因畏难而缺乏学习兴趣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双语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材)建设等战略性规划,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系统工程,在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成效。作为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立足现有基础和条件,加强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直接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关键。本文结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本科生“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的双语教学,尝试性地运用反馈控制方法对双语教学的内容、过程以及质量进行优化控制,以期达到理想的双语课程教学目标。

1反馈控制方法及其在双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心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反馈控制作为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已经在现代教学中得到广泛而成功的应用,其核心是教师如何及时掌握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有效状态,优化控制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主动适应学生的接受机制,以达到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1]。而双语课程的教学不同于母语课程教学的是其教学目标的双重性,即既要达到学科专业目标,又要达到语言目标[2-3],如图1所示。学科专业目标是指双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本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认知与情感能力的传授。语言目标是指学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专业文献阅读、专业听受理解、专业口语交流和专业书面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作为教学语言之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非根本性目标;但外语教学应用设计不合理将严重影响学科专业目标的达到。

双语教学目标的双重性导致反馈控制方法在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以下新问题:

1) 专业知识信息无法正常传授和交流。

在开始学习一门双语课程时,由于教师外语口语能力的差异、外语教材出现许多新的专业词汇和语法以及专业知识本身的难度,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诸多的困难,相比母语教学,学生接受和消化专业知识信息的能力较低,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感知学生接受信息的状态,只顾教学进度,双语比例控制不合理,容易导致学生的畏难情绪,甚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2) 专业知识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难以同步认识和掌握。

有些学科专业知识的重点难点问题即使用母语讲授,学生都难以掌握,如果教师一味用外语讲授,学生更容易陷入学习困境,难以达到学科专业目标,但全部用母语讲授,又失去了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如何及时掌握学生把握核心关键问题的能力,合理安排双语比例进行重点难点问题的讲授对于双语教学双重目标的达到至关重要。

3) 学生难以形成学科专业的外语认知和情感能力。

双语教学的综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专业知识的国际交流,即具备外语思维和表达能力。仅通过一门双语课程的讲授,难以达到这个终极目标,但如何根据学生的外语基础,激发学生的专业外语思维和表达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也是教师应用反馈控制方法进行双语教学需要把握的难点问题。

2反馈控制方法双语教学设计

2.1双语教材选定与教学目标分解

“因材施教”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对于双语课程教学来说,选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双语教材是成功施教的基础。“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我校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系统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和管理工程等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本科生,要求学生掌握数字通信基础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具备通信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和通信网络协议分析的初步能力。本课程为培养从事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相关专业工作的军队信息化人才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通过广泛的调研和对比分析,本课程选定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Albert Leon-Garcia教授编著的《通信网-基本概念与主体结构(第二版)》(《Communication Networks: 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Key Architecture》)作为双语教材,一方面,该教材讲授内容完全满足所授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引进教材英文版的同时,还出版了教材的中文翻译版,为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另一方面,教学团队负责人王晖教授2008年作为访问学者在多伦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访问学习一年,全程旁听了Albert Leon-Garcia教授讲授的这门本科生课程,对课程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09年,教学团队重新制定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双语课程标准,并同时修订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对双语教学双重目标进行了进一步分解,根据所授内容的难易程度,初步划分了双语教学比例(如表1所示),为实施反馈控制教学法奠定了基础。

2.2多级反馈控制机制设计

结合双语教学双重目标,我们设计了一个多级反馈控制方法对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与效果进行全程控制,如图2所示。

2.2.1一级反馈:课堂直接反馈

教师将每次授课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讲授单元进行设计,包括课堂英文提问问题和课堂练习。基本概念和重点难点问题是知识传授的主体内容,也是学生平时学习难以掌握的关键内容。教师采用课堂随机提问方式,可以获取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基本情况;对于重点难点问题,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压力,可以很好地了解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情况,发现双语教学比例是否合适,评估双语教学的效果,并以此调整控制双语比例及适宜的内容。

2.2.2二级反馈:课后答疑反馈

教师专门安排集中答疑时间,一方面收集学生遇到的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听取学生有关双语教学的反馈意见。另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答疑时间与学生进行各种交流,调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学生双语学习的困难之处。通过这种反复的交流,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向老师提问题的现象愈来愈多,学生知识点掌握的真实情况也就逐渐反映出来。

2.2.3三级反馈:作业情况反馈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接受知识,尤其是重点难点问题的真实状况,我们要求学生用英语完成作业,鼓励

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完成作业,允许学生对不能解答的问题留白,目的在于避免相互抄袭,真实反映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辅导教员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尤其是按照英文答题的参考标准进行作业批注,并专门安排时间进行详细地讲评,教会学生用英语答题的基本格式与语法。辅导教员根据学生每次作业完成情况,撰写作业情况反馈报告交给主讲教员。

2.2.4四级反馈:实验情况反馈

由于通信网络涉及基本概念较多,有些十分抽象,通过设置网络抓包实验和网络编程实验,让学生深刻体会网络体系结构的相关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网络应用编程技能,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辅导教员根据学生每次上机实验的完成情况,撰写实验情况反馈报告交给主讲教员。主讲教员根据学生的实验状况,以决定是否调整增加实验课程学时。

2.2.5五级反馈:考试情况反馈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阶段性小考,小考成绩记入平时成绩。阶段小考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教学效果是一个比较客观的反映。教师既掌握了学生双语学习的优劣情况,又了解到教学环节的适当程度和教学内容的适度程度,并可以主动调整教学方法和重点难点内容,对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做到提前掌握,心中有数。作为学生,既可以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对学得好的同学起到激发鼓励作用,对学得不好的同学可以起到提前预警和鞭策的作用。

3应用效果评价

笔者分别在 2009 年与 2010 年春季学期承担了“计算机通信网络”双语教学任务。根据双语教学的双重目标,我们应用反馈控制方法进行了双语课程教学应用实践。

通过两个学期应用以上多级反馈控制方法,我们记录和采集了两个专业方向的86名学生在各个环节上的学习情况反馈,并进一步将各个阶段学生的成绩对应到双语教学双重目标下进行成绩评定,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如表2所示。我们利用网络分析方法ANP[4]对86名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得出的评估结果排名顺序与期终考试加实验成绩的评定方法得出的排名顺序进行对比,发现顺序能够较好地匹配,

表明利用多级反馈控制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

4结语

一门双语课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学生知识点学习与掌握状态的及时反馈是教师实施双语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调整双语教学比例的重要依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结合所授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探索基于多级反馈控制的双语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 孙德军. 简论教学中的反馈控制[J]. 上海教育,2000(3):14-15.

[2] 方跃. 课堂信息反馈之我见[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3):176.

[3] 计道宏,江金波. 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2):122-125.

[4] 刘睿,余建星,孙宏才,等. 基于ANP的超级决策软件介绍及其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8):141-143.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Feedback Control Method in Bilingual Teaching

WANG Hui, ZHANG Xin, LI Pe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Managemen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China)

第8篇:双语课程范文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双语课程;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费峻涛(1969-),男,安徽合肥人,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常州 213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海大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71-02

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在高等院校中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并且建议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特别是针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要率先开展英文授课或双语教学,以缩短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1,2]自动化专业属于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发展日新月异,因此,选用有代表性国外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相关专业(如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程。因此开展“自动控制原理”双语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很有必要。[3-5]双语教学对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促进我国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更新,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双语课程的教学,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熟练掌握国际通用语言和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为学生今后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的英语学习及阅览英文专业文献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双语课程的建设目标和基本任务

双语课程将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更新,并开展全面的建设和改革工作。

在教学理念方面,紧密结合自动化学科特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选用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外文教材,以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手段方面,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多模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采用基础理论考试+实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形式,更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建设完善的网络课程,全面实现网上教学、网上答疑、网上实验、网上评价。

1.双语课程的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应用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技术构建一个内容合理、重点突出的教学内容框架,建立特色鲜明、示范明显的自动控制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经过3~4年建设成为省精品课程,并争取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的现代高级自动化人才。

2.双语课程的基本任务

双语课程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典型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掌握一阶二阶受控对象的动态特性,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掌握系统方框图及信号流图的建立与简化,熟悉Mason公式的运用,建立状态空间的概念。

(2)掌握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熟悉系统质量指标,控制精度等的定义及稳定性判别方法。

(3)理解根轨迹对闭环控制系统的意义,掌握根轨迹绘制的方法并能正确勾画根轨迹图,了解闭环极点、零点与系统瞬态响应间的关系,了解开环增益改变及添加开环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熟悉频率特性的定义、意义及图示方法,熟练掌握典型环节特性的频率特性,掌握和运用Nyquist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能利用稳定裕度概念分析系统,了解闭环频率特性指标和分析方法。

(5)掌握根轨迹法和Bode图法设计或校正各类网络、组成控制系统的原理及方法步骤。

(6)了解连续系统离散化方法,掌握Z变换并能运用Z传递函数分析系统的响应及稳定性。

(7)掌握运用EL-AT-II型实验系统和MATLAB控制工具箱及Simulink仿真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8)了解英文文献和著作的结构,掌握本课程所涉及术语及其定义的英语表达。

二、双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双语课程建设期间,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拟聘请境外专家教授短期示范授课,并积极委派团队教师去境外短期培训和参加国际会议,使教师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国际交流,提高双语教学水平。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制,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在现有课件基础上补充前沿内容,以拓展思维,开阔视野。积极编写学习指南和学习题册,完善电子教材。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改进和完善教学手段。在现有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之更规范化和形象化,实现多媒体课件资源的共享化。规范教学文件,包括教学日历、教材及教辅资料、教学检查(听课、备课、评课、调查)资料、教改设计方案、教学总结等。配齐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辅助资料,在3~4年内建立起一个相对齐全的资料库。

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采取讲授、习题/测验、实验及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施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根据所教授的专业,结合原版教材的体系特点适当调整,但必须涵盖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结合自动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整合优化;注重教学内容的充实和丰富,向学生及时介绍学科前沿技术和新的应用成果,并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课程和阅读英文专业文献来了解课程的理论内涵和工程应用。课程教学的课外时间学生要完成预习、复习、作业,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和寻求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研讨。

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更新是双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采用授课与讨论相结合,营造积极思考和发表见解的课堂氛围,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引导者,促进学生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发展。结合原版教材的特点,努力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寻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探索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来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和向国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在教学手段方面,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并采用现代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多模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三、双语课程教材和考核方法

双语教学首选国外知名作者和知名高校使用过的近期出版的高质量外文原版教材。“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双语教学选用的原版教材是《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Katsuhiko Ogata著),该教材在美国被众多名牌大学广泛使用,同时以著名中文教材《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为参考书。在选用国外最新的高水平教材的基础上,辅之以多媒体教材和课件,构成扩充性的双语教学资料。课堂上利用CAI软件对基本原理进行演示,课后给学生提供交互式练习,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将国际流行的控制系统CAD软件MATLAB和控制系统工具箱引入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

双语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注重和鼓励学生运用外语回答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完成书面作业;期末试卷采用英文命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要求有一定比例的题目用外语作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出最终成绩,即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客观反映了教学效果。

参考与借鉴国外评价学生的GPA(grade point average)体系,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科学的评价。双语教学的考核考试方法包括:期中测验、期末考试等常规测评方式(70%);平时成绩为平时作业、小测验、实验和上课出勤率(30%)。

四、双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计划

根据两年的双语课程教学的实践结果,双语课程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较弱,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下一步改革计划是:在双语教学中增加英语授课的比例,向全英文教学过渡。在现有课件基础上补充前沿内容,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实验、课件的建设,同时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继续改进和完善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习题课的课时。

参考文献:

[1]兰劲华,安琳,薛素铎,等.高校双语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

[2]曹霞,王建生,等.试论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2,(9).

[3]王东云.自动控制原理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第9篇:双语课程范文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成本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是管理会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契机,本文响应了该指导意见的要求,满足双语《成本管理会计》教学的现实需求,探讨了会计学专业卓越班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研究意义

成本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成本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成本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迫切要求继续深化会计改革,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培养卓越会计人才。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会计学专业分为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班、卓越人才班、国际会计班三个方向,针对非国际会计班已开设过双语财务会计学、双语审计学、双语财务管理学,而双语成本管理会计却是第一次。因此吸收国际先进成本管理会计教育经验,更新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改进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完善双语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建设,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卓越会计人才,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成本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双语《成本管理会计》是为了满足会计学专业卓越班而新开设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会计卓越人才的培养。在原有中文《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式、内容,才能使双语《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满足培养卓越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教材的确定

完善《成本管理会计》双语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吸收国际成本管理会计教学经验,在已有中文《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建设基础上丰富双语《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使英文原版教材适合会计学专业卓越班教学使用,为培养合格的卓越会计人才提供本课程的具体解决方案。

在教材选择方面要兼顾学生能力和教师能力的有机结合。如果学生英语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均较好且能够通过努力用英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教师拥有较好的专业英语知识和能力且具有留学背景,教材可选择国际通行主流教材,易于学生掌握最先进的学科资源。反之如果学生英语能力有限、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且不能直接用英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英语知识也有限,教材可选择国际教材中的简易版本,易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率的掌握学科知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所授课的卓越班学生生源较好、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英语基础较好、能够用双语课堂授课和英文教材学习新的成本管理会计知识,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能够运用双语传授专业知识,因此选择国际通行教材亨格瑞等所著的《成本与管理会计》。英文教材版本更新较快,有国内引进版、翻译版和进口原版。国内引进版和翻译版一般会进行部分删节以减少篇幅适应国内教学,而且价格较低,但一般版本会滞后最新版本2个版。而进口原版是最新版,有些会有较便捷的网上教辅资源,便于学生自学和老师教学管理,但是价格高。在同一本教材的不同版本选择时,最重要的考量是学生的负担能力和教学的需求。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确定合适的教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中外教材教学内容的区别,满足当前成本管理会计改革的需要,适应在校学生的需求特点,在课时的范围内,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原文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教材较厚、章节较多、内容较多,因此是否全部都讲还是讲其中一些章节,讲哪些章节,就涉及到取舍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课时问题,课时越多可以覆盖越多的章节,余下的章节供学生自学,课时少,就需要选择本学科最重要的章节进行讲授,并结合学生课下自学,达到合理的教学效果。其次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双语课程中学生要过两关,英语关和知识关。如果学生的能力有限、用英语学习新的知识比较困难,建议教学内容涉猎的章节为重点章节,课堂上详细讲解,便于学生重点学习。如果学生的能力较强,教学内容可以覆盖全部或大部分章节,教师课堂授课时可详略自由控制。采用原文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也要进行详细检查,避免不正当价值观的渗入,更多的吸收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五、课堂教学的开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