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水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在我国要着实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大农业投入,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搞好末级渠系建设,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切实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改善农村水环境。二是坚持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要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开展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补贴试点,加快普及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大力普及灌溉节水技术,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等。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对外公布的节水“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由0.45提高到0.5左右。前不久,农业部把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作为重大技术措施,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150多个县组织开展了节水农业试点示范,推广了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土壤水库营建、集雨补灌、经济植物篱、聚水保墒、抗旱坐水种、冬小麦测墒节灌、水稻浅湿控制灌溉等9大农田节水技术模式。这些技术模式针对性强、节水效益明显,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同,成为不同区域农田节水的主要技术模式。
因此,加快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方案研究
成果简介:该项研究成果对大型灌区现状水平,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指导原则与具体技术措施,选择五个大型灌区进行实地调研,对其现状存在的问题,改造策略进行了重点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五个不同类型灌区的总体改造方案。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皂河灌区良性运行机制示范推广
成果简介:该项目是在实施大型灌续建配套的基础上,经过实践和探索,建立了“灌区专管机构+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管理模式,在皂河灌区成立了由4万多农户参与的以水文边界为单元18个用水户协会,形成了符合皂河灌区实际的用水户协会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对灌区水价、从事制度和工程管理进行配套改革,在工程管理上实现管养分离,建立了灌区骨干工程长效承包管理模式;并将灌区续建配套、灌区信息化管理和灌区运行管理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全国大型灌区良性运行管理的途径和办法。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卷盘式喷灌机规模化生产开发
成果简介:该项目完善了卷盘式喷灌机规格品种,先后完成了65TX、75TX、85TX、90TX四种底盘的大中型卷盘式喷灌机开发、设计。管径有φ65、φ75、φ90和φ100,管子长度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配备200~420m不等,每间隔20~30米为一个规格,形成了JP65、JP75、JP90和JP100四个系列。产品经排灌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镇江分中心测试,其主要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经多家用户使用质量可靠,性能良好。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灌溉用水管理新技术应用研究
技术简介:该技术是分析计算了霍泉灌区、漳河灌区、华北平原等地长系列参考作物腾发量及其变化规律基础上研发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物需水量实时预报模型;建立了灌区基本资料信息数据库和实时信息数据库;开发了灌溉用水决策支持系统,为灌溉用水管理提供辅助的预测和决策工具。在充分考虑国外先进理论及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灌溉管理水平、管理体制等现状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先进性与实用性并重。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灌区渠道防渗防冻胀技术与应用研究
技术简介:该技术紧密结合灌区渠道防渗防冻胀衬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冻胀破坏严重难题,在对区内外砌护渠道进行防渗及冻胀破坏现状调查、研究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选择典型试验段,通过三年现场试验观测,提出了适合灌区渠道防渗防冻胀衬砌结构型式;提出的“混凝土板+土工膜+苯板+砂砾石换填”等结构形式,具有显著的防冻胀效果,并已应用于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践中;提出了灌区不同级别渠道衬砌应用的型式和不同衬砌型式适用的地区、范围,为灌区渠道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干旱区非工程抗旱措施研究及推广
成果简介:该研究成果是利用“旱地龙”等抗旱剂的经验,提出非工程抗旱措施研究的概念,在研究过程中对国产旱地龙多功能植物抗旱生长营养剂,以及引进的法国产BP保水剂进行了多点对比试验,证明了它们均具有明显保水抗旱效果,尤其是采取使用旱地龙这种非工程抗旱措施具有更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技术简介:该技术紧密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雨水高效利用、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具体技术落实与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创新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组装集成了小流域集雨综合调配利用模式、坡面集雨林草利用模式、道路集雨农田补灌利用模式、屋面集雨庭院经济利用模式和旱作农田雨水就地高效利用模式等5种集雨补灌高效利用技术模式。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技术试验监测与示范推广
技术简介:该技术进行了内蒙古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示范推广。经过3年努力,对河套灌区正在进行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和难题展开了研究,为灌区渠道防渗工程设计所需基本数据、为科学地设计、施工、概算、节水效益测评等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节水工程改造后可大大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缓解灌区用水供需矛盾,必将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意义重大。
灌区量配水系统研究
成果简介:该系统研究主要针对灌区信息化建设而研究,该系统的使用可使灌区管理局实时掌握各渠道水位、流量等,通过数据库存储灌溉历史数据,查询历史信息。使灌区水费收缴有据可查,实现按方收费的目的和达到节水目的。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有效解决了水资源不足问题,建立了灌区统一高效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实现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用水管理“数据化”,使灌区管理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灌区用水管理测控新设备
产品简介:该技术成果创新点包括:利用声学驻波原理对液面进行测量,该测量方法为目前国内首创;创造性地运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以及独特的硬件设计成功实现降低信号噪声,以及运用最新的DDS声音生成技术,保证了声波测距的准确性;提供了测量精度高的声波液位测量方法,对灌区水位测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太阳能供电遥控水工闸门成套设备”统筹创新性包括:采用模块化集成组装,密封式设计,防护性能好,安装调试简便;采用液压驱动装置,配备100W太阳能板和100AH的蓄电瓶,可以以0.305m/min提升,0.283m/min关闭的速度启闭重达10T的闸门,保证了闸门反应的及时性。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水田灌区泵站空闲旱田灌溉
成果简介:该成果通过对悦来灌区、星火灌区、新城灌区及新河宫灌区水、旱天灌溉制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把水田灌水率图和旱田灌水率图适当调整并按时段叠加形成综合灌水率图,从中可以直观地分析出:水、旱田作物生育期全过程的最大用水流量并未超过泡田期流量,利用水田灌区的剩余水量来发展旱田灌溉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从水量上分析:按水田灌溉定额为430立方米/亩,灌溉站每亩可剩余水量150立方米/亩,完全可以满足一亩旱田的灌水要求。从灌溉时间上分析:水田用水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此时旱田尚不需要灌水,而在旱田用水高峰期的6月上旬,又恰是水田用水的低谷时期,所以在时间上也有保障。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引大灌区中草药新品种引进示范
产品简介:该产品引进各类中药材33种,筛选出适宜秦王川种植的23种,其中具有推广前景的有9种。建立药材示范繁殖基地574亩,累计推广黄芪、甘草、党参、柴胡等中药材38986.4亩,新增纯收益6373.9万元。通过黄芪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量对耐盐抑盐的效就研究,得出种植黄芪扣当年折抑盐效果可达67%―76%的结论。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产品在引进、吸收原产地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秦王川生产实际,总结编写了无公害黄芪、甘草、党参、柴胡、板兰根、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为指导秦王川引大灌区药材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灌区水管理信息化技术与示范研究
技术简介:该项目灌区水管理信息化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按照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的设计原则,集水雨情遥测、水量计量、泵站自动监控、闸站自动监控、信息管理和配水优化调度于一体,应用于我国灌区水管理信息化建设。系统由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决策支持软件、语音查询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将扩频通讯技术、无线网桥与超短波混合组网等多项新技术应用于该灌区自动化领域,该技术为灌区全面建设水管理信息化积累了经验。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项目在江苏五岸灌区应用后,增产效益明显,节水节能效果显著,从功能上已具备了灌溉、防洪、排涝、降渍、治碱的手段,提高了水管理决策水平,促进了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为灌区全面建设水管理信息化积累了经验。
大型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系统
成果简介:该项目采用的渠道闸门自动控制系统,使用公共电话交换网或无线通讯网络实现对闸门的远程测控。对干、支口关键点的水位(流量)采用GSM通讯网络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斗口水位(流量)采用安装自记式水位计实时记录,定期IC卡转储方式实现数据的存储及传输。对野外无通电条件的测点可采用蓄电池或太阳能供电方式解决电源问题,解决了灌区测水点分散、战线长且普通较为偏僻,实现有线通讯方式有一定困难的问题。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渠灌区管道输水灌溉节水技术推广应用
技术简介: 该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双壁波纹管作为输水管道,管件采用铸铁或注塑件,给水栓采用铸铁件。管材之间、管材与管件之间全部采用承插连接胶圈密封,施工快捷,施工质量容易保证。系统适宜控制规模300~600亩。亩均工程造价300~400元。亩均年节水达100m^3以上,管道埋于地下,省去地表输水土渠,可节省土地3~5%。工程使用寿命一般20~30年。天津市渠灌区面积360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3,目前在渠灌区推广大口径管灌近17万亩,建设防渗渠道60万亩,尚有300万亩仍然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落后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仅为0.45左右。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水的浪费又十分严重,因此在渠灌区推广大口径管灌节水技术潜力巨大。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水库灌区节水灌溉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
成果简介:该项目针对水资源紧缺,水库多元化供水,灌溉水利用率小,灌溉管理水平低等技术关键问题,研究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作物最低灌溉需水量及水分生产函数、节水灌溉制度、经济灌溉定额及最佳灌水模式;编制了灌溉预报专家系统,研制出石膏块土水势传感、计算机数字采集灌溉预报自动化系统,精度较高;提出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水均匀度、灌溉效率、水分生产率及灌区整体净效益等五项指标,对评价节水灌溉及其管理水平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综合提出水库灌区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属复合(集成)型创新,经过四年试验示范推广,节水灌溉面积达3.38万平方公顷,效益达1.58亿元。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较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季节性缺水灌区农业用水监测与调配系统
成果简介:该成果集研制农业用水监测与调配系统一套(含灌溉系统水量监测与调配系统、农业用水基本信息数据库):系统配置了农业用水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农业节水调配模型。可监测示范区水情、气象、墒情变化情况,调配管理示范区农业用水。提出了不同干旱年景预案,编制了实时调配软件,最大限度地拦蓄地表径流,增强水利设施的供水和抗旱能力。提出了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农业节水模式,即将小、微型水利工程联合运行模式;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联动调配技术;该系统突出区域特色,直接进入田间实现水情、雨情、墒情监测与调配,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较广泛的代表性。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在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引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成果简介:该成果建立了自然环境、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和农业、林业等十五个生态系统,并找出了三个子系统和十五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区域耦合,区间耦合关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随资源优化配置,土地优化配置两个数字模型,揭示生态与社会经济体系相耦合运行的内涵和规律,初步建立了引黄生态灌溉区的模型。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灌区春小麦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成果简介:该研究是根据该地区季节性水盐运动规律,采用合理的灌水技术措施,在满足小麦生育阶段需水的同时,适当加大部分水量淋洗和调节土壤耕层盐分,使耕层盐分控制在较低水平上,改善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生活环境,提高抓苗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并逐步起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小麦抓苗率由原来的70%以下,提高到95%以上。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干旱河灌区节水综合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该成果从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灌溉节水三个方面,集成了农业高效节水、水肥盐调控、生态保护、监测与管理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干旱内陆河灌区农业节水技术集成体系与应用模式。提出了仅需根据水流推进过程确定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系数的新方法,简化了地面灌溉设计。提出了根据土壤剖面含水率变化估算柽柳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的理论方法与数学模型,为解决天然植被实际生态耗水问题提供了简易可行的方法。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系统理论和可靠性理论在灌区老化评估中应用
成果简介:该成果的研究内容系统性较强,研究以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在役工程结构的随机时变可靠度及实用计算方法,建立了在役工程结构动态可靠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区域水资源规划及灌区节水增产灌溉专家系统研制
成果简介:该项目通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对地下水位预报集中参数模型方法精度的提高。提出了农业用水量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农业用水量计算模型。提出了灌区全区域的水盐平衡灌排制度设计方法。提出了系统合理的指标体系,率先将半结构多目标模糊优选理论、模型与方法引入到节水灌溉专家系统。并将灌区水资源评价与灌溉专家系统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功能强大的高效节水灌溉专家系统。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以上研究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均未见相关报道,属于创新性研究。其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灌区用水管理测控新设备
成果简介:“声学驻波水位计”技术成果创新点包括:利用声学驻波原理对液面进行测量,该测量方法为目前国内首创;创造性地运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以及独特的硬件设计成功实现降低信号噪声,以及运用最新的DDS声音生成技术,保证了声波测距的准确性;提供了测量精度高的声波液位测量方法,对灌区水位测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太阳能供电遥控水工闸门成套设备”统筹创新性包括:采用模块化集成组装,密封式设计,防护性能好,安装调试简便;采用液压驱动装置,配备100W太阳能板和100AH的蓄电瓶,可以以0.305m/min提升,0.283m/min关闭的速度启闭重达10T的闸门,保证了闸门反应的及时性。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节水灌溉技术、设备生产状况及市场需求预测
成果简介:该课题研究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应用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做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科学分析和评价;从分析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产品预测的依据入手,对我国今后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及应用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建立了全国灌溉设备企业产品信息库与报价系统软件。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西浚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
成果简介:该项目采用的渠道闸门自动控制系统,使用公共电话交换网或无线通讯网络实现对闸门的远程测控。对干、支口关键点的水位(流量)采用GSM通讯网络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斗口水位(流量)采用安装自记式水位计实时记录,定期IC卡转储方式实现数据的存储及传输。对野外无通电条件的测点可采用蓄电池或太阳能供电方式解决电源问题,解决了灌区测水点分散、战线长且普通较为偏僻,实现有线通讯方式有一定困难的问题。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农业用水监测与调配系统
成果简介:该课题组集成研制农业用水监测与调配系统一套(含灌溉系统水量监测与调配系统、农业用水基本信息数据库):系统配置了农业用水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农业节水调配模型。可监测示范区水情、气象、墒情变化情况,调配管理示范区农业用水。提出了不同干旱年景预案,编制了实时调配软件,最大限度地拦蓄地表径流,增强水利设施的供水和抗旱能力。
该成果提出了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农业节水模式,即将小、微型水利工程联合运行模式;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联动调配技术;该系统突出区域特色,直接进入田间实现水情、雨情、墒情监测与调配,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较广泛的代表性。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在整个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小开河引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建立了自然环境、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和农业、林业等十五个生态系统,并找出了三个子系统和十五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区域耦合,区间耦合关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随资源优化配置,土地优化配置两个数字模型,揭示生态与社会经济体系相耦合运行的内涵和规律,初步建立了引黄生态灌溉区的模型。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黄淮平原井灌模式研究
成果简介:该研究提出了灌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水文地质数学模型参数的校正(识别)方法。开发了功能较强的地下水资源有限元评价预测的数据前后处理软件。将相空间理论的数据处理组合方法应用于灌区地下水位动态的拟合和预测研究,并研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提出了以区域水量平衡为原理的新的灌区农业水资源评价方法。建立了作物加权平均耗水量计算公式和节水灌溉方法选择指标体系。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对灌区管理及服务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灌溉水费价格改革进行了探索,对于加强用水管理和节约用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理论与应用
成果简介:项目针对区域农业用水特点,对水文预测、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多目标优化、水资源价值及风险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较为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以理论成果为依据,研制开发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已在河南的中牟县、濮阳渠村灌区和河北省的沙河市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灌溉系统配水关键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灌溉配水关键技术研究针对灌溉渠系输配水过程中水量损失大这一问题,探讨通过非工程措施降低输水损失,节约农业用水的可行性。从灌溉管理软件着手,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灌溉用水实时调度,达到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供水,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减少水量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内容包括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技术;灌区动态配水技术;灌区量水新技术。
研究开发的灌区用水决策支持系统成果是实施管理节水的一项关键技术,具有投资少(仅少量量水、墒情及其他实时信息预测设施及通讯设备,计算机及软件等),见效快的优点。目前各项技术均已研究完成和组装配套。由于采用计算机辅助决策,每一步操作都有详细的提示,且采用表、图形式输入输出,具备高中文程度的人员均可掌握。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运行过程中决策人员可根据经验及实际可行性,对计算过程及结果进行人为干预,使配水结果更符合实际。系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及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水库自压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开发
成果简介:该课题针对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施了先进节提水技术,研究创新了变接式接头,解决了放水洞与管网的连接难题,对立体、交叉节水灌溉技术及整体自压灌溉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进行了研究,实现了水库无压水变成有压水及灌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化组合和综合利用。在同类研究中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井河配套经济自立灌排区管理模式研究
成果简介: 该项目引进国外经济自立排灌区的先进农业用水管理模式,按照水利产业化要求对灌排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成了国内唯一完整的井河配套经济自立灌排区,形成了供水部门与用水户之间的市场运行机制。用水者用水实现了统一管理、自我完善;供水部门达到了经济自立的良性循环。
该项目实施以来,实现了地下水、地表水的联合调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减轻了政府负担,减少了工程维护费用,提高了灌溉服务质量和水费征收率,为灌区改革和市场化运行管理树立了典范。该项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多灌溉水源联网调度类型区研究
【关键词】节水 灌溉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从用水角度看,提高水的利用率,应结合灌溉水运行的环节来考虑。灌溉就是通过给农田补充水分来满足作物需求,创造作物生长良好环境条件以获得较高产量,灌溉水的运行大体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道或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提高输水的效率,对应的技术称为输配水工程技术。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对应的技术称为喷灌、微灌、地面灌等技术,提高灌水效率。第三个环节是作物对田间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的内涵包括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进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其目的就是大幅提高水的利用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道路来。
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
这是为减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根据使用的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石衬砌、砼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
我国的渠道防渗科研工作始终围绕开发性能好、成本低、易于施工、便于群众掌握的防渗材料为中心, 同时研究推广新型防渗渠道断面形式和衬砌形式。如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在近年的三大灌区更新改造过程中, 推出了一系列“U”型渠道衬砌机械, 就在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我国总用水量80%的农灌主要输水手段是渠道, 而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为引水总量的50%~60% , 全国仅此一项年约损失水量1. 7×1011m3, 目前我国渠道防渗长度仅占需要的1/ 3~1/ 4。所以, 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是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渠道输水的一种灌水方法。“管灌”由于具有一次性投资少、设备简单、省水、省工、省地、省时, 增产效益显著, 农民易于掌握等优点, 颇受重视, 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发展到30×106hm2。其中陕西省的关中、陕北地区大片机井灌区大量采用“管灌”技术。实践证明“管灌”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之一。
3、喷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 并均匀地降落到田间的灌水方法。按设备的组成可分为机组式和管道式喷灌系统两大类。我国从70 年代开始, 发展喷灌技术, 经过20 多年的努力, 喷灌面积已发展到8×105 hm2 ,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在山丘地区、干旱缺水地区和经济作物灌区发展。
4、微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设备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根层附近土壤表层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根据灌水器的类型, 可分为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3 种。微灌技术, 我国从1974 年开始采用, 至今已发展到2×104 hm2, 这一技术适用于山丘地区、水资源非常贫乏地区, 同时因它可将灌溉、施肥、打农药结合进行, 而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在理论研究上,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国条件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在设备研制生产方面, 开发研制了微灌带、孔口滴头、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脉冲滴灌设备、过滤器、进排气阀、调压器和施肥器等。
5、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这是一种主要围绕传统地面灌水技术存在的灌水均匀度差、灌水定额大等缺点进行的技术改进。包括改进沟畦规格( 如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短沟灌和细流沟灌等。如陕西省的洛惠渠、宝鸡峡灌区, 推广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大水漫灌改小畦浅灌后, 作物生育期灌水量降低20%~30%) 和采用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 如波涌灌、隔沟灌、膜上灌、细索灌、水平畦灌等) 。我国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溉, 对这一技术进行改进, 提高灌水均匀度, 节省灌溉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有波涌灌和膜上灌两项。波涌灌是美国70 年代末推出的适于旱作灌溉的新技术。从80 年代起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对波涌灌节水机理、土壤致密层形成、入渗特性与地表水流运动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 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问题,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波涌灌灌水设备, 这是扩大应用波涌灌技术的关键。膜上灌是我国独创的新技术, 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 把膜侧水流改为膜上流, 利用地膜输水, 通过膜孔和膜边侧渗给作物进行灌溉, 这项技术在新疆取得了较高的增产节水效果, 但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
6、渗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地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灌溉水通过管壁孔湿润根层土壤的灌水方法。在我国主要有两种, 一是管道式, 二是鼠道式。目前渗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土壤湿润不够均匀; 易导致表土返盐; 地下管道不易检修养护; 投资大, 施工要求高, 这是目前影响推广的主要原因; 在理论上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关键性技术问题尚待提高和完善。
7、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这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山丘地区, 将较大强度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汇集起来, 并在最需要时供给作物利用的技术。80 年代末我国开展了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的研究, 如汇流表面薄层水泥处理技术、窖窑构建及布局技术、汇集效率、汇流面与种植面积比例确定等, 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但在雨水引导汇集贮存和高效利用上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未形成适宜于不同区域的汇流整体规划和与之配套的灌溉技术和作物栽培技术。近几年在甘肃东部、陕西白于山区和宁夏南部发展起来的窖灌农业就是采用典型的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有的地区已把它作为扶贫工程而深受群众欢迎。
三、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1、灌溉水利用率显著提高
中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率由20 世纪70 年代估算的30%左右提高到了2007 年的47.5%,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从7 950 m3/hm2 降到6 435 m3/ hm2。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由20 世纪70 年代末的4 887 万hm2 发展到2007年的5 778.2 万hm2。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为例,1996~2006 年10 年间,中国累计投资212.6 亿元,对363 个灌区的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渗漏严重的渠段进行了改造,共恢复、改善、新增灌溉面积666.7 万hm2。据分析测算:项目实施前后相比,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9 提高到0.54, 灌溉水利用率由42.1%提高到47.8%;亩均灌溉水量由529m3 下降到469m3;新增节水能力125 亿m3。
2、水分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根据对363 个已经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大型灌区的测算分析:粮食作物产量平均提高了450 kg/ 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5 亿kg;取得了国家每投入1.84 元,新增1 kg 粮食生产能力和节水1.1m3 的双重效益。
3、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节水灌溉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良好的灌排基础设施与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有机结合,使不少节水灌溉项目区由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形式转变为农民合作组织、大户承包等经营形式,推进了农业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结论
水资源短缺与节水将是我国未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主题。它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继续加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投入力度,在各类灌区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加强用水管理等各项节水技术,将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不同功能的建筑可采用不同的节水对策和技术。
(一)减少马桶冲洗水量。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冲水量≥11L的坐便器,耗水量大。若根据建设部的规定,全部使用冲水量≤9L的马桶,则住宅可节水4%,宾馆、饭店可节水3%,办公楼可节水11%。目前,美国及欧洲已经普遍使用6L的马桶,我国如果全用6L马桶冲洗,则住宅可节水14%,宾馆、饭店可节水4%,办公楼可节水27%。
(二)厨房的洗涤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龙头若采用充气水嘴,可节水且不减小水柱的直径。
(三)真空节水技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排水工程,用空气代替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快速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吸干净,达到节约用水、排走污浊空气的效果。
(四)中水处理。在公寓、住宅和宾馆中,排放大量的沐浴及盥洗水,应考虑将其经适当处理后供生活杂用及补充冷却水,如厕所冲洗、园林灌溉和道路保洁等。推荐的中水处理工艺为:原水机械格栅毛发过滤器调节池混凝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中水池。在沐浴用水占总用水量50%以上的宾馆、公寓、高级住宅等建筑中,可考虑采用中水处理系统,以满足冲洗厕所、绿化灌溉及补充部分冷却循环水的用水要求,可节约至少30%的生活用水。
二、废水集中处理利于节能降耗
(一)小型废水处理站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小型废水处理站正常运行的实际有机负荷只有设计能力的20%~30%,全年水力满负荷运行的时间只有1/4,并且都没有安装变频调节装置,“大马拉小车”现象普遍存在;小型废水处理站都与生产同步,而正常生产企业每周有两天休息,因此,每次开车时都有4~6h甚至更长时间不能正常运行(生物细菌的活性恢复过程),造成能源浪费;废水多数得不到回收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地下管道的渗漏引起环境污染;个别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有偷排废水现象,引起环境污染。
(二)小型废水处理站的节能对策。在进行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之前应充分收集有关生产废水的第一手资料,保证设计能力与实际运行负荷相适应,并考虑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合并小型废水处理站,使废水集中处理,有利于减少重复投资,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环境保护部门在对企业进行达标排放管理的同时,应设专门机构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使处理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三)废水集中处理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1、大量节省建设投资。3座污水处理站的投资总额为300多万元,如果合并处理投资额约为150万元,可节省一半投资。2、节省劳动力。每座污水处理站至少有5人,合并处理后最多只需10人,这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劳动力的合理分配。3、节能效果显著。可充分利用变频调节装置及计算机控制系统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至少可节能50%以上。4、促进处理后水的利用。全年可减少废水排放量30×104m3,同时可节水30×104m3,CODCr排放量减少15t,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
三、取消清水池的总排水管
清水池的排水管有泄空管、溢水管、盲沟排水管和汇集排除上述三条管道中水的总排水管。
(一)取消总排水管的可行性。因池壁施工质量合格,很少有渗漏水,就是有少量渗漏水,也可经盲沟排水管、出口窨井底等渗水性良好的卵石层渗入地下。清水池运行正常时一般不会发生溢水,即使发生也是短暂的。溢水管上口高于池壁外窨井口3.2m,溢出的水可以由窨井口及地面明渠排除。清水池通常3年才清洗一次,每次排水量也仅有200m3,排水时可以临时用潜水泵从出口窨井中把水抽到地面浇灌林带绿地。盲沟排水管和泄空管排出水的浊度和细菌学指标可能超标,但水从窨井底下渗,经几十米厚的卵石层过滤后不会污染地下水。
(二)采取的相应措施。盲沟排水管、溢水管、泄空管的出口窨井分别设置且不相互连通,井底不铺混凝土或水泥砂浆,采用天然卵石以便于水下渗。溢水管、出口窨井盖用有一定强度经防腐处理的木板、竹板等轻质材料制做,以便溢水时漂起。窨井旁可设地面明渠,以利地面排水。安装2套清水池水位仪,并设定上限水位报警,当1套失灵时可由另一套报警。亦可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来控制清水池上限水位,即当水位达到设定的上限值时,一级泵站部分水泵机组自动停机,减少向清水池的送水量。
四、冬季供水的实践分析
某市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地表水,夏季水厂直接从渠道取水,冬季则从水库取水,目前4座水厂总的净化水能力为23×104m3/d。据调查,冬季水库表面冰封后,冰下原水水质已优于水厂净化水。经分析除细菌、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他指标均达到了生活饮用水的标准。由于水库表面结冰后,水库出水由管道输送,刮风降尘对冰下原水不会造成污染,因此这时可以考虑采取超越水厂,杀菌后直接供给用户。
去年冬季,该市进行了多次短时间超越水厂供水的试运行,经取样分析水质完全达标,试验获得成功。市卫生防疫站对该地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分析,并向政府提交了正式调查评价报告。报告中用水点水质合格率为100%,认为该地区供水水质全面达标。
1建筑给排水系统
建筑给排水系统主要包含了两个部分,分别是给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为了更好的对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进行研究,便必须探究这两个部分。建筑给水指的是将符合相关要求的水资源输送到需要水的地方,在给水系统中,水龙头是非常重要的配水部件给节水性能造成影响的部件也是水龙头。比如说瓷片式水龙头和普通的水龙头相比,节水性能会比较出色。二沟槽式的接口优点也比较的明显,比如说施工速度比较快,耐压值比较高,此外给水系统中还需要水泵,并且还必须保证水泵在运行的时候给水比较顺利。排水系统指的便是将生活废水排出的系统[1]。
2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而言,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必须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推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中水和雨水本身的利用效率太低下。中水指的是介于下水道和上水道之间的水,若是对中水进行处理,可以当作非饮用水来进行使用,但是现在人们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中水的重要性。并且雨水也是水资源的一种,现在很多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并没有合理的对雨水进行利用,并且非传统水源的实际利用率在百分之十以下;其次,在设计给水系统的时候,存在严重不合理的情况,这也会导致建筑中水资源被大规模的浪费掉,对建筑节水非常不利;最后,建筑给排水系统容易出现故障,这也会导致水资源出现大量的浪费,很多建筑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定时的对给排水系统进行维护和维修,若是用水设施使用的时间比较长,很容易出现管网漏损的情况,若是修理不够及时,那么很容易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推动建筑给排水系统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3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节水技术措施
3.1给水系统设计的节能节水技术(1)在给水的时候,应该重视市政管网余压的利用。城市在进行供水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城市用水管网压力时有一定范围的,但是这种压力范围只能够满足多层建筑以及低层建筑的供水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的建筑都是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也给供水更好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便需要将升压系统使用到建筑供水中去。所以在设计建筑给水系统的时候,必须和相关的部门做好沟通方面的工作,确保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降低二次能耗,这样能够更好的将市政水压利用进去,来给建筑进行供水。(2)重视给水管道的节流和减压。在给水的时候,若是存在超压出流,那么不但会给用户的正常用水造成影响,还会影响配水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还会导致严重水资源浪费情况出现。为了对这种情况进行控制,在设计的时候,必须根据相关的规范进行,在分区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的时候,必须根基实际的需要,进行给水分区,保证分区的合理性,并且还应该根据建筑的实际要求以及建筑的层数来合理的进行设计,尽量将水箱供水的手段使用进去,这样供水压力波动会比较的小,若是有必要,那么必须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节流和减压,进行减压装置的设置,保证给水系统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2]。(3)热水系统的节水和节能。首先在进行热水系统设计的时候,必须保证系统循环方式选择的合理性,热水循环主要包含了干管、支管以及立管。其中造成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的是干管循环;其次,在进行热水供应系统设计的时候,应该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压力实现平衡,若是压力不够稳定,那么很容易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此外,在选择热源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到太阳能等一系列可再生的能源,将太阳能更好的利用进去,若是地区条件允许,也可以将地源热泵使用进去。现在在热能源利用的时候,废热利用已经比较的成熟,所以必须重视废热的利用和回收,将工业废热使用进来,这样不但能够节水和节能,还能够满足污染降低的需要。(4)重视消防系统的节能节水。在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将消防给水系统以及生活给水系统分离开来,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将单体建筑消防加压贮水系统改变成为区域集中消防加压贮水系统,将以往的常高压变成为临时的系统加压,这样能够很好的节约能源资源。
3.2重视节水设备的使用现在只有为数较少的公共场合中将节水器使用了进去,为了更好的进行节水,必须在居民用水系统以及公共用水系统中进行节水器的推广。节水器主要可以分成下面的几种。首先是使用节水性能比较出色的水龙头,在节水系统中,水龙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设备,并且节水型水龙头种类也比较多,比如说瓷片式和非接触自动控制式。节水水龙头的使用寿命比较的长,并且节水效果也比较出色。其次,应该重视节水型便器的使用;再次,重视节水淋浴设施的推广,以往的淋浴设施在进行水温调节的时候,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所以应该将恒温式淋浴器使用进去;最后应该重视新型节水器材的研究,不断的进行新技术的推广[3]。
3.3合理回收中水和雨水应该使用相关的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并对雨水进行处理,确保其能够满足使用的需要,再利用雨水。在实践的时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来选择合理的雨水处理技术。现在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中水处理的重要性,但是中水处理本身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参与进来。比如说泰安市在中水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4结语
【关键词】给排水;建筑;节水
引言
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下,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愈加的严重,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比例不到国际标准的四分之一,在社会的发展下,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城市用水中,建筑用水比例也逐年攀升,因此,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水的重要性及节水的意义
1.1、发展经济的前提
水是发展经济的主要资源,就现阶段来看,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十分的严重,这是需要社会大众共同来解决的建筑物的建设使用都会消耗水资源,且消耗量极大,因此,推广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因素。
1.2、环保的客观需求
环保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建筑物的建设与使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还会给环境带来一些破坏,实施节能技术能够降低建筑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推广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也是开展环保工作的客观需求。
1.3、提高人们生活与生产水平的需求在社会的发展下,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与环保工作并不抵触,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比需要正确的处理好节能节水与环保之间的关系。
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都离不开水,水自身就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人们先前将水当做一种可以无限使用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今许多国家都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以城市缺水为主,这种缺水状况出现了逐渐蔓延的趋势。建筑用水、城市生活用水以及消防用水等是现今城市的主要用水,一般都是在建筑内完成整个用水过程,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过程中要对节水问题产生高度的重视,所以在工程设计之前就要进行仔细的策划和考虑,供水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能够避免过于强调,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设计有周全的考虑,减少水资源浪费情况的出现。
二、现今在建筑给排水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今不断加速的城市化发展,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我国水资源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在建筑给排水中对节水技术诸多问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是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1)在热水循环中有无效冷水的存在。整个建筑的给排水中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在此环节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存在非常严重。在热水系统运行过程中,供水的温度在短时间能不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一般实际使用过程中都想要将管道中的冷水排除掉才能够正常使用热水,造成大量的冷水在此过程中流失,水资源也因此出现浪费 ;
(2)在对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对给水始端的压力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将给水始端的压力提高,以此保证所有的用水点在用水过程中都能被良好的满足,但这就使高压用水状态一直存在于很多用水过程中,水流量在出水过程中较大。这些超出压力的水流量失去了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益,给水系统在对水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同时水资源浪费现象也因此出现。
三 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
3.1 减压节流技术
在节水技术中采取最为普遍是减压节流方式,通常都是将较为合适的减压装置安装在给水系统中,以此水压能够被控制在一个既定的限度之内,以此超压出流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避免。实际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减压阀进行设置,其次是对减压孔板和节流塞的设置,而减压孔板和减压阀两者,前者拥有更简单的系统,投资和成本也比较小,在系统运行当中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管理。
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量一般是额定出水量的5倍左右,该出水量会引起水的浪费,使水压过高,让漏水量增加,还伴随着水击、噪声、震动的弊病,致使管件损坏、破裂。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在高层建筑中,水系统竖向分区要注意减压节流的问题。
3.2选择使用节水型的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在追求美观、功能的同时,为了节约水资源,应尽可能地选择节水节能型器具。厨房、淋浴、盥洗都可以使用水柱直径小的水嘴、龙头。减少马桶冲水量,使用少用量的马桶。在淋浴喷头的选择上可以选择节水型喷头,相比普通淋浴喷头,每分钟可以节省11l的水量。节水型的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选择可以影响整个建筑的节水效果,所以在考虑价格和使用对象的同时,要注重其节水性能的优劣。 3.4对供水系统进行合理设计
为了实现节能节水的目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室内给水系统时,一定要考虑到市政管网供水压力。目前我国应用最广的加压设备是变频调速供水设备与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变频调速控水设备核心技术是变频技术,管网叠压供水设备使用自用水头来实现节水效果在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加压水泵,一般情况下,在高层建筑中,可以优先使用加压系统;在低层建筑物中,可以直接利用市政管网压力。采取以上的方式能够有效简化建筑供水系统,还能够有效减少水箱面积,在设计供水系统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布置供水泵,避免出现水泵扬程高能耗高与噪声问题。
3.3对市政水压进行合理的利用
一般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都在0.3~0.6mpa之间,只能满足4~5层建筑的压力。如果是高层建筑,他的供水要求一般都难以达到,采用升压的系统供水可解决该问题。合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采用分区的供水方式和新型的供水设施,努力降低2次降压的消耗,如果市政管网压力是0.4mpa,那么5层以上的楼层可以采用无负压变频的供水设备供水,这样可以让低楼层不会压力过高,造成能耗浪费。 3.4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建筑物中普遍存在着无效冷水量的问题,导致这种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就是设计因素,如果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到热水循环系统的循环因素计算阶段未分析到热水管网问题,均会引起无效冷水量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可以将支管循环与立管循环的方式应用在其中,支管循环系统节水效果更加的理想,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到建筑物的用途、成本与节水要求。
3.5 对新的能源努力探索
对水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利用。在经过排水过程中对水质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便能够得到中水,中水在特点范围内使用,但是并不能将其作为饮用水。建筑排水有很多都属于生活废水,在对排水方案进行是混合机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使设计方案完善,生活中排除的废水要尽可能收集到一起,在对废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运用先进的设备对其进行处理,在能够满足建筑用水对水质的要求之后,逐渐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对中水的利用仍需大力加强,最大限度保证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效率,以此尽可能减少城市中废水的污染情况 ;
3.6加强对水表管理
通过小区总水表可以看出,水表与水量有重要的联系。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通过分析、推断,有利于查出漏水隐患。把水表的精度、准确性提高,有利于控制水表漏损,对水量的计算有很大的帮助。 在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建筑节能节水效果也并不理想,为了实现节能的目的,政府需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节能经验,制定好完善的法律制度,构建出合理的监督网络,在推行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时,应该采取政府先行的模式,充分的发挥出政府的带头作用与示范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好科学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起社会大众节能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做好监督工作,对于不符合国家节能节水标准的建筑物,坚决禁止其开工。
结束语
本文针对建筑给排水的节水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中的几个重点,提出了一些建议,只有在掌握先进的节水技术之后,水资源浪费情况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1] 付婉霞,曾雪华. 建筑节水的技术对策分析[J]. 给水排水. 2003(02)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给排水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在整体建筑物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可是能耗使用率的降低、利用能源效率的提升对节水改造、改善系统运行效率等产生了十分有利的影响。因此,在建筑的给排水整体设计中应对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在保证安全用水的情况下尽可能应用节能节水新技术。
一、我国建筑给排水的现状
(一) 建筑给水现状
1.增压设置,我国当前经常使用的增压设备主要包含给水气压装置、给水变频装置与水泵等。给水气压装置已经出现了两个方式,补气与隔膜,给水变频装置与水泵相关技术的应用也更加成熟。2.水箱调节设备,目前的水箱款式与种类非常多,主要使用的水箱类型有镀锌材质钢板水箱、搪瓷材质钢板水箱、复合材质钢板水箱以及最新材质涂料钢板水箱等。这些材质的水箱与水接触之后其表面发生锈蚀的几率很低,对水质影响不大,同时还能够有效减轻水箱荷载、解决施工带来的不便、有利于清洗等。3.划分区域实施给水,较高层建筑物通常都是利用分区实施给水。建筑物的不同给水方式也不一样。给水分区中使用的减压装置通常选择减压比例阀,其具有简单的结构,减压过程中拥有着比较稳定的比例,工作状态平稳,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限流减压的工作中,薄膜减压阀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主要特点是能够调节减压数值。4.节约水资源体系,由于水资源的短缺,污染的严重程度等原因致使我国在合格范围内的淡水资源非常缺乏,再加之水资源出现的严重污染,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就是水资源。建筑物在排水环节中,水资源节约的重点是节水设备的使用,当前已经出现了相关定型产品。
(二) 建筑物排水现状
1.卫生器具,其直接体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伴随着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卫生器具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更加的舒适与节能。2.排水特殊体系,排水使用的管道材质通常包含塑料与钢铁排水管,其中化学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塑料排水管,在大部分施工现场钢铁材质的排水管依然是重要材料之一。
二、建筑给排水节水利用的新技术
(一) 节水新型设备的使用
广泛应用优良的阀门管材。因为镀锌材质钢管生锈的现象非常严重,对于水质造成了污染,经过一段时间放置重新使用时需放出陈水进而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假如锈蚀到接触位置会产生渗水。利用新型材质的管道能够有效减少这些浪费现象。建筑给排水中阀门也是经常使用的配件,其自身质量与类型的选择对水质也会产生影响。通常来说,截止阀关闭的效果比较好,在同样的情况下,应选择使用节水效果更好的阀门。
(二) 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水的主要来源是建筑生活中的排水,指人们生活所排出的污水与废水。生活中的废水包含冷却后排出的水、淋浴后排出的水、厨房排出的水等。中水也就是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的各种类型的排水,当符合水质规定的使用标准之后,能够在市政、生活环境等范围之内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根据目前的观察,制定规范标准的想法很难被开发商接受。可是在未来水资源逐渐短缺的状况下,中水的构建是必需的。它能够令污水实现资源化,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也成为日后开展节水工作的重要方向。
(三) 雨水的收集应用
雨水的应用是指将雨水全部收集在一处,借助于一定的设备与试剂对其实施处理,最终获得达到水质规定标准的再利用水。与中水比较相似,雨水经过处理之后变成了一种能够重复使用的水资源,可以在冲刷厕所、绿化城市等适合中水的场所利用。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雨水使用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以便能够对水资源尽量节约,减少水的使用量。
(四) 设置消防贮水池
当构建共同的消防水与生活贮水池时,其中的消防贮水超过生活贮水导致贮水池中的生活水停留较长时间,造成余氯量全部消耗完毕进而产生劣化的水质。因此想要确保贮水池中的水符合卫生要求,应定期对其存水进行更换。
(五) 节水操作中应用的真空技术
为了充分保证冲洗卫生洁具与下水管道的清洁效果,可以在建筑排水设计中应用真空技术。利用空气替代绝大部分水,根据真空负压高速出现的汽水混合物质,迅速冲洗洁具中存在的污物,最终获得污浊空气排水与节水目的。由于真空技术在各种建筑物的应用,使得节水平均达到了40%以上。
三、建筑给排水节能利用的新技术
(一) 给水管道采取的减压措施
当出水管道压力较大时容易产生出流超压现象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对于节能工作来说很容易忽略这个内容。即便是各区实施分区之后,配水点在最底层的静水压力上仍然保持300到400千帕的压强。假如不使用任何减压手段,卫生设备在实际中的出流量将高出额定流量的4到5倍。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过高的水压,还容易出现噪音与振动。
(二) 单独设置生活与消防用水体系
对高层建筑物实施设计过程中应将生活与消防给水分开设置,因为这两种给水体系对水压产生的不同要求。假如根据消防给水需要的水压设计分区,将会令生活给水管内压力超标,进一步导致供水超量等问题,假如经常利用调节阀对水流实施减压处理,又会对电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假如按照生活给回需要的水压设计分区,则需添加一定的水泵数量。
(三) 选择合理的变频类型的水泵
在供水体系中没有设置调节水箱的情况下应选择使用具有高效节能效果的变速类型水泵。使用变速水泵可以有效防止供水传统系统出现的不利供水情况下,计算所造成的浪费电能与水量现象,这在目前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拥有广泛的前景。同时,在供应热水体系中,可以选择在配水龙头位置安装指示水流设备,或者是在配水点的位置安装高度感温设备,将信号准确传输至控制循环泵的系统中,按照热水具有的配水不同操作情况,指示水泵在停转变换过程中改变操作参数,进一步达到了电耗的节省目的。
(四) 充分使用Ho
高层建筑物种的管网水压很难达到供水需要。一些建筑工程甚至直接将管网进水注入贮水池内,浪费了大量的Ho,特别是在地下层的贮水池,将全部Ho完全转变为负压,对经济的合理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在高层建筑底层一般是需水量非常大的公共商业服务设施。这些建筑物占据了较大比例的总水量,假如全部使用贮水池提供水,明显过于浪费。
结束语
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将会与社会发展同步,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给排水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目前与将来的需水量,保证了可持续使用的水资源。节省了目前给排水体系操作需要的资金费用,降低了建设水厂的资金投入。21世纪的建筑给排水工作任重道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保证水资源的均衡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红业. 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节水方法[J]. 科技致富向导,2011,(5).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研究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张,建筑工程迅速发展,而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的能耗以及用水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以及能源的不足势必影响经济建设的科学持续发展,因此在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中,节约水资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能源法以及明确规定,对于建筑工程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使得建筑工程的用水量以及能耗满足节能节水的要求,符合能源的利用标准。
1建筑工程给排水节能设计
(1)充分利用各种清洁能源。对于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合理使用清洁能源,对于有效地减少传统能耗需求,实现建筑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清洁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等零排放能源,现阶段对清洁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太阳能技术相对最成熟,使用也最为广泛。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热水器方面。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提升水的温度,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储水箱、给水箱以及给水泵等相关附件组成,集热管是实现能源转换的主要设备,根据集热器的不同,可以分为平板型和真空管型两种形式,平板型大多采用谁在集热器内加热后之际进入储水箱的自然循环的方式,构造简单成本低廉。真空管型集热器主要是通过将真空管与非承压水箱接通,以落水的方式取热水。热管型真空管由于管内无水,不仅抗冻耐压,对于温差适应能力强,而且可以接承压水箱进行系统的双循环运行,更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热水系统。
(2)对于市政供水管网余压的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压力根据城市规模的不同,供水压力也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数的城市内部市政管网供水压力一般在0.2-0.4MPa左右,如果对供水压力加以合利用,采取分区供水的供水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二次供水加压的能耗。通常情况下,市政管网内部的供水压力可以满足五层左右的建筑供水压力,因此,如果建筑物的楼层较低,高度低可以直接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如果建筑物较高或者是高层超高层建筑,则建议使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进行二次加压设备,这样既可以有效降低二次加压的能源消耗,从而有效的解决低楼层的供水压力由于过高而产生的能源浪费问题。
(3)合理选用无负压变频水泵。以往的水池加压泵以及高位水箱等二次加压设备能耗相对较大,而且容易导致二次污染,难以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已经成为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优选供水设备。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再利用市政供水管网的原有压力的基础上,通过压力调节罐作为供水水泵的进水储水装置,并利用真空消除器消除管网存在的负压力,利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可以实现在原市政供水管网上的二次增压,既节省了修筑水池水箱的资金投入,又可以实现增压供水,而且可以有效保证水质,节能效果明显,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的节能效果可达50%以上,对于建筑物给排水技能设计具有显著的效果。
(4)建筑给水系统的设置方式。建筑给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消防给水系统以及生活给水系统,在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中,为了进一步的节约能耗,应将两者单独设置。因为,首先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对于供水压力的要求不同,根据相关规范规定,消防给水系统按照静水压力一般情况下在0.8MPa左右,生活给水系统按照静水压力一般控制在0.3-0.4MPa左右。如果按照消防给水系统的水压要求设置供水压力,则会造成生活给水系统的供水管道超压因而容易造成供水超量的问题,如果采用加压法对其降压节流处理,又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相反,如果按照生活给水系统的压力要求分区,就会造成水泵机组数目的增加。因此,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应该将两系统分开设置并单独设置竖向分区的压力,减少能耗。
2建筑给排水节水设计
(1)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利用。中水是指建筑工程中的各种废水经过相关处理后,满足规定的水质要求,可以在生活或者其他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主要来源于建筑工程中的污水以及废水,例如冷却用水、洗衣沐浴等。回收的中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市政绿化、工程施工以及消费工程等用水需求,可以有效的减少自来水的消耗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中水会用存在的问题之一主要是前期中水回收系统的成本投入较大,开发商一般难以接受,但是中水回用作为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必然是建筑工程节水的发展方向。
(2)建筑工程雨水的收集利用。将建筑物屋顶或者其他范围内的降水经过集中后,加以利用以增加水资源的供给途径,对于减缓水资源的短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之应用于厕所冲洗、市政道路清扫、绿化环卫等,雨水收集系统主要适用于年降雨量相对较多的地区。雨水收集后,一般通过管道引流进入雨水收集系统中的沉砂池,经过一段时间的沉积后进入蓄水池,在经过简单的消毒或者其他处理既可作为中水使用,雨水收集回用,可以有效的减缓水资源的短缺以及污水处理带来的困难。
(3)真空节水技术的应用。真空节水技术是指在建筑工程的排水过程中,通过使用部分空气替代水的作用,利用真空负压所产生的大量的高速水气混合后,将厕所等卫生洁具冲刷干净,从而发挥其节约用水以及排除污浊空气的作用。真空节水排水系统的设备主要包括带有真空阀以及吸水装置的卫生洁具、真空收集器、密封管道、真空循环泵以及其他控制设备。真空节水排水系统运行时,首先真空泵在排污管道内生成40-50kPa左右的的负压,进而将污水吸至收集容器,通过污水泵对污水进行排除。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真空节水技术可以有效节水40%左右,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4)对供水设施减压节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因此一般情况下供水系统竖向分区的供水压力会出现偏大的情况,如果不采取合理的减压节流措施,就会出现用水设备的实际出水量高于其额定流量,因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由于压力过大对供水系统的损坏,因此,应对供水压力过大的供水系统采取设置减压孔板以及减压阀等措施,将供水压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造成水资源及能源的浪费。
(5)建筑物热水供应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水。随着我国对于城市建筑物各项设计要求的提高,建筑物工程普遍采用热水供应循环系统,而且对于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区内部热水循环供应系统,存在着水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热水设备启动后,首先要放掉部分冷水才能获得具有使用温度的热水,造成了冷却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对热水供应循环系统加以改造,使用支管循环或者立管循环的热水供应循环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冷水资源的浪费。
摘要 主要介绍了目前果园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列举了管道灌溉、滴灌、喷灌、微喷灌、渗灌技术的特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果树节水灌溉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果树;节水灌溉技术;特点;注意事项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通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取水、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4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上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作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增产效果显著,增产性能高,尤其在干旱年份,因为水的可获得性有限,通过维持作物的生产,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稳定农户的收入[1]。现将果树节水灌溉技术总结如下。
1 果树节水灌溉技术
1.1 管道灌溉技术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世界上农业节水灌溉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美国,低压管道灌溉被认为是节水最有效和投资最省的灌水技术,全美近1/2大型灌区实现了管道化灌溉[2]。管道灌溉是指用塑料或混凝土等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输配水的利用率可达95%;另外,其还能有效提高输水速度,节省土地3%~4%,节省劳力,便于管理,适应各种地形,适合田园化建没。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经得到普及。
1.2 滴灌技术
滴灌是利用一套专门的设备,把有压水(可由水泵加压或利用地形落差所产生的压力)经过滤后,通过各级输水管网(包括干管(主管)、支管、毛管和闸阀等)到滴头,水自滴头以点滴方式直接缓慢地滴入作物根际土壤。水滴入土后,借助垂力入渗,在滴头下方形成很小的饱和区,再向四周逐渐扩散至作物根系发达区。滴灌技术最基本的原理是在一个十分有限的土壤区域内尽可能多次地供给果树所必需的留水分[2]。
滴灌技术利用一系列口径不同的塑料管道,将水和溶于水中的肥料自水源通过压力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水、肥均按需定时、定量供应,避免了传统灌溉技术存在的渠系渗漏、水面蒸发、深层渗漏等方面的水量损失。由于滴灌仅局部湿润作物根部土壤,滴水速度小于土壤渗吸速度,因而不破坏土壤结构,灌溉后土壤不板结,能保持疏松状态,从而提高了土壤保水能力,也减少了无效的株间蒸发。应用滴灌技术不仅可以节水节能,同时具有省工、省水、促进作物根系发育、不利病虫和杂草繁衍、适于复杂地形使用等优点。
1.3 喷灌技术
喷灌是利用机械与动力设备从水源取水加压,或利用天然落差使水经管道系统通过喷头喷向空中,使水成雨滴状降落田间的一种灌水方法。喷灌系统由水源、进水管、水泵站、输水管道(干管和支管)、竖管、管路附件及喷头等组成。有3种类型,即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除喷头外其余全部是固定的,干管和支管多埋在地下。半固定式的喷头和支管可移动[3]。
1.4 微喷灌技术
微喷灌其实是为了克服滴头易堵塞的缺点而将滴头改为微喷头,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口大一些,流量大一些,流速慢一些,不像滴头那么容易堵塞,但也存在堵塞问题,因此对过滤问题也应该给予重视。由于流量加大,毛管相应也要加粗些。其单位面积投资与固定式滴灌差不多,最适用灌溉果园[4]。
1.5 渗灌技术
渗灌又叫地下灌溉,它是用渗头代替滴头全部埋在地下,渗头的水不像滴头那样一滴一滴流出,而是慢慢地渗流出来,将水引入田间,直毛细管作用,自下而上湿润土壤的一种先进灌溉方法。渗灌具有其他灌溉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节约用水,减少肥料用量;降低棚内湿度,减少蔬菜病虫害;节省土地和劳动强度;改善土壤环境,加速作物生长;经济效益和增产效果明显。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更适合于设施农业。据资料记载,渗灌比渠灌水分的有效利用系数提高30%,节电20%左右,节省土地1.3%~1.5%,提高工效52%[2]。
1.6 注意事项
一是控制灌水时间。应在果树未受到缺水影响以前灌水,而不要等到果树已从形态上显露出缺水、果实出现皱缩、发生卷曲等再灌溉。根据果树在生长期内各个时期的需水要求及当时的土壤含水量进行灌水。二是控制灌水量。果树需要水分,但并不是水分越多越好,有时果树适度的缺水还能促进果树根系深扎,提高其抵御后期干旱的能力,抑制果树的枝叶生长,减少剪枝量,并使果树尽早进入花芽分化阶段,使果树早结果,提高果品的含糖量及品质等。果树的灌水量依果树的种类、品种和砧木特性、树龄大小以及土质、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耐旱树种,如枣树、板栗及砧木等对水分要求较低的树种,灌水量可以小一些;耐旱性较差的树种,如葡萄、苹果、梨等,灌水量应大一些[5]。
2 结语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量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农转非”情况加剧,使农业的灌溉用水量一降再降[6]。灌溉用水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农业的产出和效益,因此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不容忽视[7-8]。目前,节水灌溉技术多种多样,但每一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在开展节水灌溉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合理控制灌水时间及灌水量,使节水灌溉技术真正做到节水节能。
3 参考文献
[1] 赵岩丽,程福厚,王艳.浅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4):61-63.
[2] 杜旭光.果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J].中国果菜,2008(2):24.
[3] 笪志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其模式和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3):33-36.
[4] 赵赘,景红霞.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综述[J].内蒙古水利,2008,118(6):58-60.
[5] 邹新群.果树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J].农村实用科技,2005(7):21.
[6] 于振良,刘淑艳,滕云.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进展[J].吉林蔬菜,2008(6):90-92.
关键词:旱作节水;灌溉;综合技术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6.010
1 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
此项技术是在拖拉机牵引的拖车上安装水箱,在拖车后挂单体播种机,播种机后挂覆土器。从水箱引出放水管在开沟器后部固定,用放水阀控制水流量。单体播种机可同时进行深施肥,将施肥口置于开沟器与水管出口之间。可同时将开沟、浇水、播种、施肥、覆土等几道工序一次性完成,用水量仅6吨/亩,比喷灌每亩节约用水20吨,比漫灌每亩节约用水50吨。在20天内不降雨的情况下,可保出全苗。具有播种质量好、节省种子、增墒抗旱、作业效率高等优点,是吉林省“十年九春旱”抗旱播种一次抓全苗的有效措施。
在春旱时间延后和伏旱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可采用行走式苗侧开沟注水灌溉技术。此项技术是用一台四轮拖拉机带拖车、水箱和一台苗侧开沟施水装置,实现苗期开沟、施水、覆土一次完成作业。特点是进度快、节省水、省人工、成本低、效果好。灌水定额只有6吨/亩(相当于每株灌水1.8~2.4公斤),可在无降雨条件下保持活苗20天,有效解决苗期干旱补水问题。
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已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其包括机械化一条龙坐水种技术和苗期侧开沟注水灌技术两个重要环节,可有效解决春播和苗期抗旱问题。
2小白龙交替分根间歇灌溉技术
针对项目区旱情严重,易造成作物全程干旱的实际情况,采用小白龙交替分根间歇灌溉技术。
小白龙交替分根间歇灌水技术是将小白龙输水技术与交替分根间歇灌水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用可移动塑料软管进行输水,并在几条垄沟中间隔分根交替灌水。在输水管出水口处用简易的间歇控制阀控制供水和停水。具有适用、灵活、方便、就地就近和节约用水等优点。采用间歇灌水比连续灌水速度提高1.8倍,同时水分渗透深度与作物根系层吻合性好,提高水的利用率,其每亩可以节省灌溉用水16吨。
3滴灌技术
滴水灌溉技术,其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滴灌水成点滴地、缓慢地、均匀而又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的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滴灌不同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湿润全面积土壤,因此滴灌有节约灌溉用水量、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的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局部灌水技术。
滴灌具有省水节能、省工省地省肥、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对土壤地形适应性强、保护和保持生态环境等优点,适合我国的国情,具有很强的推广优势,而且方便实现灌溉的全自动控制,滴灌将成为21世纪发展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重点,是加速我国农业实现节水灌溉、精准农业和设施农业的有效途径,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滴灌技术将成为旱作节水农业的首选。
4抗旱品种和区域优势作物的高效栽培节水技术
节水抗旱作物品种比常规品种具有更强的抗旱能力,当干旱发生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身水分消耗,有效抵御干旱危害,获得比较稳定的产量。例如耐旱玉米品种能够在相同降水条件下,产量提高5%~6%,在获得相同产量的情况下,节省用水6%左右。针对目前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及气候越来越干旱的实际情况,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压缩虽然高产但效益低、耗水大的玉米播种面积,种植抗旱性强、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杂粮、杂豆和油料作物,例如高粱、谷子、绿豆、芝麻等作物,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5化学抗旱保水、节水技术
选择博亚保水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解决底墒不足,影响种子发芽及出现的缺苗和弱苗问题;在作物需水量最多的生育期或干旱季节喷施FA旱地龙,抑制作物过量的无效蒸腾;播种后地面喷施土壤保墒剂或液态地膜,减少地面的无效蒸发;使用矮壮素和BT生根粉等植物调节剂,抑制徒长,控制株型,减少叶面蒸腾。增强根系的吸水能力,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6土壤深松培肥,蓄水纳墒技术
深耕深松是最具普遍意义的农业节水措施。通过深耕(翻)深松,可打破犁底层,增厚土壤的活土层,提高保水蓄水能力,减少地面流失与蒸发,同时可以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扩大根系的吸水吸肥范围,增加抗旱、耐肥和抗倒伏的能力。深耕(翻)与秸秆还田,培肥施肥等农业技术结合进行,可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纳墒能力,从而丰富土壤水库,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
7玉米窄行交替种植技术
实行90厘米宽行、40厘米窄行交替种植,播后实施苗带重镇压,苗期进行深松、追肥,收获时留40厘米高茬,形成隔年深松,苗带轮换,交替休闲的宽窄行耕种法。这一耕法便于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深松蓄水,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有利于保春墒、防春旱、集伏雨、防秋吊。
参考文献
[1]黄明洲.中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