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任务驱动法范文

任务驱动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任务驱动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任务驱动法

第1篇:任务驱动法范文

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法 学习兴趣

一、课前实践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示资料: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年在北京调查结果显示:北京每天有17个1~17岁的儿童发生交通意外,每年有6150个以上的儿童成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根据调查分析,我国中小学生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分别为:骑自行车违规、行人违反交通规则事故等。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马路;都有要经过“十字”路口和“三叉”路口,当你行进是都是否留心和注意过往的车辆;是否用心观察地形呢?同学们谈谈在日常生中应注意什么。

布置任务一:学生收集生活区域的安全交通标志

教师适当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现实情境 ,让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去学习,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将知识实践化的过程。开展兴趣活动,设计适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实践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实践的探索。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让小学生亲历活动情景,体验活动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认识,提升观念,发展能力。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亲历实际情景的时空,并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及时总结。

二、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体现学生知识、技能与能力的综合运用

实践中,学生收集的有关交通的素材,都是学生生活周围的,素材单一、数量有限。为了扩展学生交通方面的知识,学生按小组通过网络收集素材。

任务二:利用网络收集“交通安全标志”的图片

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通过小组合作,自由发挥的形式,既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鼓励个性发挥,同时,在共同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协助精神。例如:在网络上收集交通素材时,有些小组收集到了各个领域的交通素材:有铁路、划船、登山、旅游等等。收集素材的展示,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得到了提高。

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如果学生不能明确学习的任务,势必造成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因此,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之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其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驱动学生为完成目标而努力。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就有了自学的方向,也会减少盲目操作的机率。

布置任务三:打开文档“交通安全标志”

布置的任务,应当围绕当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不能定得太高,使学生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也不能过低,使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目标;不能过多而失去重点;也不能太少而无所事事;通常以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为原则。这样,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并满足了一定的心理需要,就会激起继续努力的信心。

布置任务四:图片大小的设置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具体软件的各种功能都一一介绍和列举,而应该以具体软件为媒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特点。具有与未知环境打交道的能力才是培养信息素养的真正目的。虽然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各种软件环境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特征,许多应用软件之间有不少概念和操作是相似的。例如,学生已掌握在金山画王中,进行图片大小的设置,可以通过知识迁移,让学生应用到word中来。

四、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

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本课中的任务五:还有什么方法能设置图片大小。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无论学生使用什么方法,只要完成教学要求,对学生创新目的的培养,就在一步步的提高,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第2篇:任务驱动法范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法,它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将教学任务从“教知识理念”调整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法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要内容,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并解决问题,这一多维的拓展互动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学生主动参与,多方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氛围。

二、任务驱动法的特点

(一)基础性

商务英语对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严格,任务驱动法的引入将商务英语置于特定的商务情境中,将知识传授与情景安排相结合,将商务英语基础与技能相结合,将书面英语与英语交流相结合。在商务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二)目标性

任务的反馈和评估有效的说明了任务驱动法的目标性。商务英语教学中,每一个任务的设计都是为了完成一个目标。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就是接受、解读、执行、完成任务的过程,在实践中,多维的解读目标的深度和广度,以全面提升学生实际能力,夯实学生的应用技能。学生在完成目标中实现价值,找到存在感、责任感和价值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自觉学习的良性循环。有效分解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实践性

任务驱动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储存经验,就会形成五种重要的能力:验证已存在的知识;促进技能熟练;获得新技能;强化过程中的情感;情景记忆。商务英语就是实现技能教学“质”的飞跃,要能认知,能运用,能熟练,能创新,盘活在头脑中存在的信息符号,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三、任务驱动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展示法

案例展示法是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他人的教学内容所创作的适合课堂学生掌握和实际操作的教案。教师将教学任务进行充分准备和有效分解。可以侧重教学任务的提出,在示范的基础上协助学生模拟操作,以梳理课堂知识点,进而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也可以侧重于击破各个教学任务,同时进行考核评价,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明确各自角色的承担和任务分配。

(二)角色扮演法

商务英语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教仍然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将教学主体归还给学生,自己退居幕后,设计和监督任务,并对整体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

1.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要通过系统的计划和规划,通过教学手段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是教师在“授业”过程中的任务。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的整体目标,并对任务进行分解,简化学生在解决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科学的将基础知识和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要考虑所有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程度,和性格特点,要将商务英语学科特色纳入设计之中,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让学生有存在感,主动的配合、掌握和理解,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阶段实行,才能完成每一个任务,最终实现整体任务的有序进行。教师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对其进行观测和监督,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实践情况,学生能力提升和知识的获得进行评价。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本身知识体系重构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协、参与性、获得新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师的正确评估是推动学生自我认知的重要参数,能够确切的反应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教师是完成“教”这个要件中的主导,这个主导者将“学”由被动行为变成自觉行为,并感受学习的快乐,是驱动任务教学法的重中之重。当然教师的“驱”也得学生配合才能“动”起来,二者缺一不可。

2.学生所扮演的角色

第3篇:任务驱动法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中职;数学;实施

一、“任务驱动法”探究背景

数学是属于文化基础课程,在中职学校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大背景下,数学课程的定位为“为专业服务”,力求体现适度、够用的数学知识,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而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数学课程学生不及格率高于其他课程,除了数学学科本身不可改变的因素之外,中职教师应在中职数学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探索。2010年我校获得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荣誉,2011年立项成立了四个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团队,开展了以“任务驱动法”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探讨,我作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团队成员之一,也全程参与了为期两年的专业团队建设工作,将“任务驱动法”切实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任务驱动法”简介

任务驱动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好动机,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案例

1.教学设计

根据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特点及要求,根据授课班级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在授课内容的选取上充分考虑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专业服务理念,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材中选择切入点,用单向正弦交流电产生过程的真实场景设置总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要降低探讨的难度,通过总任务下分任务,任务下设子任务,将难度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几何画板,把对中职学生难度较高的列表过程和绘制图像教师完成,学生是观察表格数据变化,进行猜想,通过几何画板演示的图像动态变化来验证,理解单向正弦交流电的相关知识。

2.课堂教学实录

我的课题是《正弦型函数与单向正弦交流电》,单向正弦交流电产生过程的真实场景,线圈在磁场内高速旋转。

产生总任务: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单向正弦交流电。

要完成总任务,我们首先要完成第一个任务:把交流电的产生转化为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几何画板演示线圈在磁场内高速旋转的平面图,转化到静止的平面图,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1.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X轴和坐标原点的选取。2.线圈运动产生的轨迹是什么?3.在运动过程中确定自变量和变量。4.观察运动过程中,受哪些参量的影响?学生通过分组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1.以中性面为X轴,线圈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2.线圈运动产生的轨迹是圆。3.在运动过程中以时间为自变量X,动点的纵坐标为变量Y(动点的纵坐标是动点离中性面的距离)。4.运动过程中,受旋转的角速度ω、线圈的半径A、初始位置φ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已知线圈半径为A,转速为ω ,初始位置为点P0, 当线圈转动t秒后,动点P0到达点P,则 ,P点的纵坐标为 (正弦型函数)

理解几个概念:周期:动点P转一周需要时间

频率:一秒内点P旋转的周数 ;初相:初始位置φ

任务二:完成正弦函数图像的变式探讨:即:A、ω、φ三个参量对正弦函数的影响。

回顾“五点法”做正弦函数图像,

(子任务一)变式一: 讨论A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通过观察列表,讨论什么改变,什么不变?

学生猜想:A对正弦函数的影响。

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先画出 与

图像,制作滑杆控制A值,通过拉动滑杆,改变A值,观察 的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

(A影响值域,周期不变)

(子任务二)变式二: 讨论ω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通过观察具体函数 与 列表,讨论什么改变,什么不变?

猜想:ω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注意:ωx=X取“五点”)

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先做出 与 图像,制作滑杆控制ω的改变,通过拉动滑杆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改变。

(ω影响周期,不影响值域)

(子任务三)变式三: 讨论φ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

通过列表观察 与 ,讨论并猜想对图像的影响。

注:x+φ=X看做一个整体,是整体取“五点”

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做 与 的图像,制作滑杆控制φ的变化,通过拉动滑杆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将正弦函数 平移,“+”向左平移,“-”向右平移。

最后,用几何画板做一个三个控制滑杆,分别控制常数A、ω、φ,通过滑杆的拉动,让学生体验到三个常数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加深本节课的印象。

完成对单向正弦交流电的三大要素:e=Emsin(ωt+φ)的理解。

在课堂评价也设计了统一评价标准:知识+能力+态度,由小组成员自评、互评,结合教师评价,形成学生的本课程学习评价。

3.反思与分析:

根据几个教学班的课堂实践,感受到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较好,由于涉及专业知识的真实场景,学生参与度也提高,难度降低,学生对过程了解,对结果印象深刻是本次教学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在于本人对各个专业知识了解不足,要对教学班级的专业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才能真正高效利用任务驱动法,也才能真正实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为专业知识学习服务。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探讨的课堂实践,也感受到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相融合,达到为专业服务,有大量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从一句话变为一条路,需要一线中职数学教师们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

四、中职数学课堂“任务驱动法”高效实施要素

1.创设情境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基础

并创设情境是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有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场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创设情境主要考虑源于专业的实景和生产生活实际,好的情境导入是成功的第一步。

2.主题活动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核心

主题活动,即把学习任务蕴含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获得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体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得到发展。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将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小任务,变为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在转化的关键点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3.自主、合作、探究是“任务驱动法”的关键

教与学,最终成果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上,学生学到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是检验“教”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将知识内化是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4.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法”实施的保证

第4篇:任务驱动法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PLC教学;实施过程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催生了项目教学,而项目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就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活动中,以任务为驱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小组工作方式,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合作完成整个工作任务,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在任务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本文谈谈任务驱动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一、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要求

1.任务选取。首先,任务要具备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这样学生既可学到新知识又可复习旧知识,还可学会综合运用新知识;其次,任务要有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任务出现;再次,任务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后,任务要有创新性,我们设计的任务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设计。任务驱动教学中由师生双方共同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并最终完成归档或应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做到从传统教学向任务教学的五个转变:

3.评价方式。任务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教师不应轻易评论孰对孰错,应让小组进行自我分析,小组间进行交流评价,让学生参照评价任务内容,逐项给予自己评定,并在作品之后或学习体会之末附上简短的自我评语或得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情况评价学习效果,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成就感与不足,否则容易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从而使任务实施以失败而告终。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在一个又一个的行动中实现的,从一个具体任务的报告、计划、完成到下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锻炼各种能力。

1.任务分析。任务设计好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由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进行分组,一般以4人为一组,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和特长,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必备的电工技能,为其以后的考工考级乃至走上社会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2.小组合作,制订任务实施计划。按小组形式针对预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沟通,最终达成共识,设计出线路,列出所需的元器件等材料清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承担个别辅导者的角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的深度有所不同。

3.设计成果展示。各小组介绍设计的思路、线路和材料,选择方案,教师介绍自己的设计过程,引导学生与成熟产品作比较,互相讨论、取长补短、互帮互学,不断完善设计线路和施工方案。

4.独立安装、调试。运用已有的安装技能基础,对设计线路按施工方案,各小组学生独立安装,同一种方案有多种接线施工方式,给学生独立工作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创新中完成施工任务,教师承担着供货员(工具、元器件调换等)、个别辅导者、安检员(220V电源要注意安全用电,由教师验收再试车)的角色,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在下一个任务中就会自动成长,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5.任务交流和评价。在整个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需定期进行工件展示,各小组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各小组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促进各小组相互竞争、相互提高。在每个阶段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应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施工计划、方案、材料的使用情况,性能价格比,安全生产实施任务的时间,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出书面评价书,再由教师对任务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评判在任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一任务小组内成员和组与组间的成员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达到“在讨论中对比,在对比中提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娟.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尝试.职业,2008,(6).

第5篇:任务驱动法范文

1.1任务前准备首先是小组分组准备。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2012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共53人,按照3人一组(尽量避免“搭便车”学生的存在)自由搭配,共分成18个组(有2人一组),同时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负责本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由各组组长以抽签形式确定该组的任务序号。其次为BlackBoard网络平台准备。教师将每组对应的任务公布到学生都可以信息共享的BlackBoard网络平台,鼓励各组间可进行信息交流与讨论,要求各小组在任务准备和完成期间将相关搜集到的资料公布于网络平台,与全班同学共享。该平台可用于学生与教师间有关任务完成或任何课程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而且,期末各组的任务完成报告要共享到该平台,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最后为教师的任务设计准备。因为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教师应当在该章节内容理论授课完毕即布置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提前熟透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框架,能够提炼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8个任务,贯穿全部内容。

1.2布置任务在与任务相关的理论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教师将小组任务以书面的形式下发给组长并同时将任务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同时,向学生讲解任务完成的整个时间安排与要求。整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经过各组任务分析、资料收集与分析、资料提炼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由3位组员一起或推举代表进行任务完成的多媒体课件汇报并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注意,要求在任务报告中注明每位组员对于任务的贡献。鼓励学生搜集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在身边的保险案例,比如,人身保险中的学生意外伤害险案例、医疗保险中覆盖大学生群体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案例等,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3资料收集、分析、提炼与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进行分工,查阅有关资料,以课本为辐射点,涉及网络平台、图书报刊等渠道,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而后由组长组织进行反复讨论,理顺任务要点和解决方法,对资料进行提炼,按照教师的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

1.4任务完成汇报与交流在带领学生简单回顾理论知识以后,由该组成员或推举代表上台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自己小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汇报期间组员和全班同学间可自由提问,汇报后先请同组组员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请全班同学对该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要求提出3个优点和3个不足之处。各小组完成任务后的讨论与评价,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1.5任务总结与评价最后,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从任务分析、资料搜集、提炼与制作和任务汇报等过程分别予以优点和缺点的指导,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资料的丰盈度、与知识点的契合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根据全班同学和教师提出的优缺点,小组继续完善任务完成报告和心得体会。在此过程中将各知识点进行总结贯穿,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

2保险学任务驱动法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2.1制定合适的任务任务是学生搜集组织资料和解决问题的导航,所以恰当的任务至关重要。好的任务可以将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嵌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同时,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并切身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任务首先应该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如在讲解保险概述中的“重复保险”概念及其赔付原则时,教师采取情境式任务:某同学在A、B和C三家保险公司各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与其签订3份保险合同,且三份合同的保险金额大于保险价值时,若保险事故发生,该同学可获得多少赔偿金额?学生在完成该任务过程中,可深入理解重复保险的概念、与共同保险的区别及具体的赔偿方式,在具体的任务中,掌握相关概念和保险的运行方式。

2.2教师在任务驱动法中的作用任务驱动法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扮演好设计者、指导者和观众三重角色。教师首先需要对课程整个内容和体系进行宏观把握,才能在恰当的授课时机使学生适时完成任务,巩固所学知识。为任务提供具体内容、人员分配、组织机构、流程设计和秩序维护,都体现了教师设计者的重要作用。评价和归纳总结阶段,教师要对整个小组任务完成的结果、成效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任务的更好完善提出方向性指导,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进行反思和升华,从而使整个任务善始善终。同时,当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存在争论时,教师需要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沿着自己的思路亲自探索有疑问的答案,教师充当任务顾问和参考资料的角色。

2.3任务驱动法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任务驱动教学的开展必须以必要的基础理论讲授为前提,在掌握概念后才能深入理解任务。保险学课程专业词汇和抽象概念较多,只有在理解这些词汇和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和解决任务。例如在讲述保险基本原则中的“损失补偿原则”时,只有学生对“全损或推定全损”、“物上代位权”和“代位追偿”等一系列概念具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备定位所需资料,否则,很难有效率地在图书馆和网络平台搜集和组织相关资料。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各部分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可将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比如在讲解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相关内容时,可引导完成任务的同学结合角色模拟等形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总结

第6篇:任务驱动法范文

1.1任务驱动法的实施

所谓任务驱动法,也就是说,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制定并提出相关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示或讲解等各种方法将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结果展示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以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若干个典型的各类项目,然后根据章节内容把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采用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任务之中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项目内的完整构建过程为线索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由项目任务来驱动整个教学进程。[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需要和项目要求以及学生个人能力,将学生编制成若干个项目组,并使每个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能力基本达到互补,使之在项目开发合作过程中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仅成功地完成了项目,并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依据任务驱动法的本质。学习型项目主要是在实施任务驱动的起始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网页设计,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知识准备不充分,所以只涉及到基础知识的运用,并且事先要让学生完成准备好的每个相关知识点的小作业,在此基础上掌握该类型项目的设计过程。能力型项目是在学习型项目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要想完成任务,学生必须要进行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通过需求分析,搜集资料,再进行详细的设计才能展示应有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时掌握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瓶颈,并给予及时处理。对于任务成功完成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并请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学习心得分享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型项目是课程全部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综合运用,以课程设计的形式提出,持续时间一般较长,需要学生分组完成。首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第二,确定项目内容,准备素材,给出设计力案;第三,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学生的特长,针对任务分工进行分组,分配任务;第四,完成作品制作,并调试通过;第五,撰写任务设计说明书。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及时动态地掌握学生信息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进行项目监督。学生之间按照团队协作开发的模式进行交流,团结互助,共同完成任务;最后,集中演示讲解学生任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作品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作品。

1.2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显示学习型项目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能力型项目中贯穿了整个课堂知识,并将所学内容连接成一个整体,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个人能动性,提高了学生个人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训项目采用团队开发的模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并整合了网络、布局、美工等各种综合知识,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挥。

因此通过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改善教学脱离的环节,系统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技能,开拓他们的思维、发挥潜能、培养个性,更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讨论、学习,能够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精神,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更合适的教学模式。

2结束语

第7篇:任务驱动法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 职业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导向,为了让学生面对工作的需要能够熟练的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电力内外线施工》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效果较好。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 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问题解决式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得知识的建构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要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巧妙设计的教学任务,将要求掌握的知识融于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实践实现目标。变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在《电力内外线施工》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1.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大多脱离实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差。而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到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比如在讲到电气照明这一章节的时候,这其中包含单处控制单盏灯线路、两处控制单盏灯线路、荧光灯线路等常用知识点,包括照明灯具的选用、安装要求、电气照明图的识读和设计、线路的敷设等内容,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一个的任务要求同学们分别去完成。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当他们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让他们体会到驾驭知识时的愉快心情,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而且通过这样“真刀真枪”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进入厂门”。

2.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比如在上课时,教师先准备好单极双控开关,不采用书上的双联双控开关,让学生设计一个楼上楼下两处控制单盏灯的任务。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各种工具及方法来进行设计。这些具体任务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索,充分发挥其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

3.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任务驱动”法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电力内外线施工》教学中,学生根据任务自主思考分析完成任务采用的方法、工具,同时与团队同学一起探讨解决,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样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教学评价”四个环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1. 明确任务。即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课程内容,紧扣电工基本技能实际操作设计工作任务,在任务中体现课程内容,做到合理、真实。在“电气照明”的教学中,笔者直接从应用和任务出发,将“一室一厅公寓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这一实际工程项目引入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就是完成该实际工程项目,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和目标的提出与实施,使学生在任务中学、在任务中用。

2. 分析任务。分析任务是对任务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将总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任务,逐步去解决。在“一室一厅公寓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项目的教学中,可以将任务分成以下小任务:电工安全知识、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电工仪表的使用、导线的选择、线路的连接、照明灯具的选用、安装要求、电气照明图的识读和设计、电气工程质量的要求等。学生分工合作,再分析一个个的小任务。

3. 实施任务。实施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整个实施过程主要是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自主完成任务,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及时的指导和服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取知识技能、学会解决问题。例如在设计客厅照明时学生根据讨论出的电气图,制定出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然后各个小组按该方案进行工程的施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在实训车间大胆尝试,从中体会、感受和领悟。

4. 交流评价。任务完成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形成反馈。任务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结合小组之间的评价和指导老师的评价,对于任务中表现出的闪光点或者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评价,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全面提高。

四、任务驱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进度不易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较开放,但每一组的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而进度很难把握,实训结束时,有的组提前完成,可有的组不能按时完成,影响效果。以后需采取一些措施,能保证教学效果又不影响进度。

2. 课堂管理待改进。课堂开放了,课堂管理就需要加强,有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乘机作乱,自己不学习、不动手、不动脑还会干扰别人。对此还要想些办法,采取措施在行动上约束他,最好能使他“忙”起来,没有时间乱来。

第8篇:任务驱动法范文

关键词:网页制作;任务驱动法;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等重要作用,解决公选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是高校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1]。网页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成为网络信息传递的载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已成为信息时代必备的计算机应用技能[2]。因此,“网页设计与制作”一直是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热门课程,但短短30个课时,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严重影响了“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改观这一现状。

1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1.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3],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教师把所要讲授的知识融合在任务中,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把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学生在课堂中怀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基于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自己的方法对任务提出解决方案。教学过程教师、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学环节以创设情境、引出任务—提出问题、分析任务—教师引导、完成任务—展示交流、评价任务,为教学流程实施教学[4]。

1.2公共选修课与专业课的比较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开设公选课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5]。因此,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生搬硬套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已不可行。首先公共选修课的学时普遍偏少,如龙岩学院定为30学时,这远比48学时、60学时甚至更多学时的专业课程少。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里把课程的精华呈现,学生要把相关的技能掌握,有着不小的难度。同一个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统一的专业选修课程,具有较为一致的专业素养,而选修课的学生差异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操作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选修课的学生选修课程的目的也不相同,有的为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技能而来,有的为兴趣而来,也有的只是为挣学分而来,不同的学习目的产生了不同的学习动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学生学有所获是公共选修课教师的职责所在。

2任务驱动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公共选修课上的教学应用

2.1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的概念,是朱熹在总结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相关思想时提出的,在现代教育中仍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5]。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前先修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已经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软件开发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和相关的平面设计的知识,可以直接开设“Web网页设计”课程。选修“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学生只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教学将侧重于静态网页的制作,以目前流行的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软件为主线,介绍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技术。为了使制作的网页更加美观,必须具备Photoshop(Fireworks)的图像处理能力和Flash的动画制作能力,然而在周学时少以及计算机知识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把这4个软件都讲透,只能以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为主,其他软件为辅。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为:不单独讲Photoshop和Flash这两个软件,围绕Dreamweaver软件讲解网页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在制作图像缩略图、Logo图片、切片、按钮等环节中介绍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和Firework,在制作动画时介绍动画制作软件Flash[6]。对布局网页也只需教授比较简单实用的表格布局法,适当的加入JavaScript特效、CSS样式、DIV布局等内容。

2.2任务驱动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全过程,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构建。大致分成情境导入、分析讲解、举一反三、总结提高四个环节。教师在上课的初期,提出“网页设计与制作”最终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建设一个网站,内容可以是学校、班级、宿舍、家庭甚至是个人,以宿舍为例进行任务分解,如图1所示。学生在前期有明确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体的实现在后面的教学中逐步完成,使学生在完成分任务时找到成就感,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避免学习中期的懈怠现象。

2.3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能力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单薄、动手实践能力有限的现状,在机房教学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环境可以实现“教”与“学”同步,“学”与“练”同步。首先教师使用“红蜘蛛”等教学软件展示本次的课堂任务,和学生一起探讨确定分解任务后,边讲解边操作。学生在自己的电脑显示屏前可以清晰地看见老师的操作流程并能“可视化”相关效果,非常直观。随后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模仿或创新,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到实践中,此时有不会的地方可以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周围的同学。老师随堂指导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和教学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较多学生有困惑的地方可以选择全体或者小组重复教学,学生掌握得较好的部分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进度,最后还可以进行作品展示、互评,达到交流和提高的目的。而且机房里装有教学软件的教师机上,可以方便、快捷地讲稿、课件、上机素材等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这种边讲边练的操作环境和任务驱动法教学,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任务分析、理论讲解、实例操作以及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网页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他们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2.4设置合理的考核机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

“网页设计与制作”作为一门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笔试成绩+平时成绩)已经不能评估学生的真实水平,实践操作能力是这门课程的重要考核部分,应把实验成绩加入其中。当然对学生技能掌握进行考核的同时,也要注重“考不出”能力的考核,如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表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7],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选修的学生在机房教学,通过完成各任务的操作达到掌握该课程技能的目的,因此总成绩分成机考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和平时成绩,即总评成绩=机考成绩*40%+课程设计成绩*40%+平时成绩*20%,其中机考是对教学中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课程设计成绩包括综合网站的设计成绩、答辩成绩和团队协作成绩,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共同评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5实施效果分析

笔者曾多次教授“网页设计与制作”公共选修课程,学生的成绩统计如表2所示。其中,2010年秋的选修课采用传统教学,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做出的作品技术含量不高、界面也较为杂乱。2014年春学期笔者开始把任务驱动法应用到“网页设计与制作”选修课上,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作品有技术有颜值,成绩达到优秀、良好的学生明显增加.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改进,方案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学效果越发明显。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公共选修课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公共选修课上的应用是成功的,推广到其他公共选修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任务的设置不能随意,所设任务应把所授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在任务完成的实践中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认识。2.把握好任务分解的规模。任务太难会使选修的学生失去兴趣和动力,最终完不成任务;任务太简单,所涉知识较少,不能全面的掌握课程的内容,达不到提高课程技能的真正目的。3.解决好选修课课时少的问题。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借助当前的通讯工具延伸教学时长。如学生在完成课外任务时碰到难题,可以通过qq、微信给老师留言,教师除了可以文字解答也可以远程操作指导。比较有难度的任务教师也可以制作视频放在qq群里或者微信公众号上,让学生自行学习巩固。

4结语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页制作成为流行的实用技能,“网页设计与制作”是高校选修课的热门课程,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该课程精髓,如何使他们真正成为网页制作高手,本文从明确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教学和公共选修课实施该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论述,实践证明这个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典型性,对于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玺,李智.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在高校公选课中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4):83-87.

[2]黄婷,李伙友.《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方法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0):59-60.

[3]孙文新,杜玉红.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的设计[J].深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121-122.

[4]刘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页制作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徐光明.平面图像处理公选课教学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5,7(7):405.

[6]丁海燕.“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实践和实验教学设计[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S2):327-330.

第9篇:任务驱动法范文

学生实习其实是学生对岗位的一个认知,所以一定要注重实习场地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7S管理制度为切入点,明确学生在实训课中的各项责任。在我校在实习场所都张贴与企业“7S”相符的管理标准,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努力用先进的企业7S标准来规范他们的实训,让学生在实训工场除了锻炼相关专业技能之外,按照规章制度维持班集体良好的实训环境和氛围也是每个学生的职责所在。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对于学生体现出的技能方面的长处和不足细心教导的同时,更加要寻找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优点相互取长补短,鼓励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树立学生具有爱心与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及时进行监督检查,直至学生把事情做好为止,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以实训为主,在实训过程中经常与电打交道,在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触电事故。即使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强调用电安全,不乏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学生总要试一试,这样的学生不但自身安全无法保障,更有甚至可能早晨无法挽救的损失。因此,加强学生尤其团队中队长的管理,发挥他们监督管理机制,通过本组内组员的自我管理恰好能避免上述的弊端,教师就能分出身来全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2从企业的实际生产出发,激发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

有些时候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给学生以鼓励,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培养而成的。我时常在备课时要结合生产生活的案例,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并根据实际工厂工作流程通过任务驱动法让他们体会到书本理论并非空洞无用,从而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时,传统步骤如下:首先找两位同学分别画出一个正转控制线路。接着,以起重机的吊钩需要上升与下降为例,提出如何使电动机实现正反转运动。运用任务驱动同样过程如果反之:先提出起重机的吊钩电气线路需要安排电工组安装,下发安装单到各个分组,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探索积极性,然后每一个小组发挥组员探索知识,总结讨论每人组员的思路,并适当在班级中讨论。此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为什么用常闭触点进行联锁,如何避免主电路短路等等知识点,并讲出道理来,以便了解学生是真正掌握本章节的重点。东西依然是从书上搬过来的,通过任务驱动法,把生产车间完成的事情之间搬入课堂,让学生积极性和自学能力提升到最高,老师可以从传统讲授的过程中解放出来,投入课堂的监控中,能更好使学生融入以后的工作中,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