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小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美术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270-02
一、农村美术课现状
近几年新课改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课改最大最响亮的口号就是“素质教育”,而美术则是学校进行美育的最大载体,但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些课程往往得不到重视,学校将美术课视为副课,可上可不上,有的甚至就是自习课,很多学校甚至连一位专业专职美术老师都没有。重视度不够加上师资严重缺乏,又没有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导致当前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教学理念传统
新课程下美术教学强调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农村兼职教师没有经过美术新课标培训和学习,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容易将美术课变成知识课,技能课而忽视了让学生自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单一
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大部分教师把知识技能当成唯一目标,农村美术教师往往缺乏方法和过程的引导,更没有感情和价值观的升华。
(三)教学方式陈旧
新课标不仅重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还强调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运用,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最大的误区就是:教师说的多,做的多,示范多。
(四)评价标准的片面
以往的美术教学多造型和技法的评价,而很少结合情境赋予意义。评价方式上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忽视了孩子绘画过程和想要表达的内容情感的评价;忽视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肯定,缺少了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
误区一:(传统评价)只重造型,看颜色,求整洁。
误区二:(无针对性评价)不让孩子自己说,单纯地打上“优”、“良”、“中”、“差”。哪里优秀?哪里有改进?一概懒得说。为批改而批改。
误区三:(单一评价)只评价孩子的作业,缺乏学习过程评价。
(五)不利因素诸多
偏远农村地区存在不利因素:一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美术教师大多由“语”、“数”、“外”老师充当,美术课直接成了查漏补缺课!“语”、“数”、“外”课时不紧张的时候孩子还能动笔画一画,做一做,一到考试前夕直接变成复习课。二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基本功扎实、有美术专业功底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孩子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农村小学绝大部分美术课都是“语”、“数”、“外”教师兼职美术,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三是相应的教学设施落后、信息来源狭隘,特别是落后地区多媒体手段缺乏,造成极大的城乡差距。
二、改进策略
从以上种种不难看出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难以真正实施,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后劲乏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观念
长久以来,农村教师的思想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加上领导层面的忽视,师资又不足,教学实施陈旧落后,导致新课改的呼声下旧模式依旧。旧模式有自己的长处,如:技能的训练,造型的精准。但就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方面显然不足。新课改加强了课堂的开放性、自主性,强调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取长补短。一方面丢弃旧模式的过分模仿,另一方面不能忽视造型和技能的训练,还要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不能一味求新、求变,而是合理地把生活引入美术课堂,让孩子感受生身边的美,欣赏生活中的美,从而主动创造美,去装点生活。
(二)加强师资
农村小学师资力量尤其不足,多是兼职,有些偏远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所以必须一方面引进专业的专职美术老师,教育主管部门要想方设法引进专业的美术教育人才,至少给每所乡村小学配备一名专业美术教师,不能让这块素质教育良田成为盲区。另一方面就现有的兼职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教材研究学习、各级公开课、经验分享形式的讲座等等,为广大的专、兼职教师创造一个不断学习的平台,鼓励教师自我总结,自我完善和提高。
(三)就地取材,激发兴趣,发展特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美术课要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就目前新课标工艺美术比重增加的趋势下,农村小学可以将身边熟悉的材料引入课堂。
1.在进行工艺课教学时,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如在进行贴画教学时利用河边的石子、岸上的树枝、河畔的落叶等等,材料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源于身边,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2.绘画教学时,可着重农村题材。如在上苏教版低年级《秋天来了》这一课时,我事先拍好了农村秋天的照片,投影出示之后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身边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叶子的颜色,果实的颜色,爸爸妈妈在农田里做什么?)孩子们讨论异常热烈,兴趣盎然!课的最后再叫孩子们画一画家乡的秋天(这时孩子们心中早就有了秋天的样子,不再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这样以农村为题材进行的写生或创作,不仅形成特色,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3.色彩教学方面,可以以演示为主,并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如利用孩子们的衣服,作业本的颜色进行冷暖色对比教学)。
4.欣赏课教学时,除了利用课本之外,完全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走出户外,欣赏家乡建筑物,欣赏自然的农村风光,培养爱家乡的美好情怀。
(四)优化作业,多元评价
评价是美术教学的一个导向性活动,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如果只重视作业的结果而忽视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美术的态度,久而久之会磨灭孩子对这门课的兴趣。新课标着重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因此当前情况下评价可以这样适当地改变:
1.模糊评价。美术作业不像“语”、“数”、“外”考题有确定的分数,而是没有确切的对与错,教师可以从想象力、造型构图、色彩和作业态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批注优、良、及格和待及格等,再加上优点批注和待改进批注。这样一方面优点被老师肯定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会更高,另一方面也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不足。
2.评价的形式可多样化。可请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介绍和自评,锻炼孩子勇敢大方的性格,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进行小组评议,由一起生活和学习的小伙伴们进行小组评议可以更客观公正,被评价对象也更容易接受评价结果。要改变教师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
3.正面评价为主。新课改提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弱化甄别与选拔功能”,要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感和了解自己尚须改进之处,促进学习兴趣。学生刚完成作业,自我满意的学生期盼大家了解并获得认同,自觉完成差的同学如果能从师生那里获得某些方面的肯定,也会有成功感,学习兴趣不会受挫。所以要真正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去评价,少批评指责,多鼓励引导,让孩子对美术课有持久的兴趣。
结语: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有待改观,各级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正确认识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从农村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美术教育道路,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春辉.浅谈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水平[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199-200.
[2]黄文钊.浅谈本地农村美术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7):4-4.
关键词:学生;德育;品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142-01
当前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办学条件改善了,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可教育质量是否真的提高了?也许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提高了,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呢?从频频出现的“问题少年”、“害群之马”之类的众多案例中,我们的心中也都隐隐地在担忧着,不是吗?不错,小学生的德育问题,是每个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十分关心而又十分头痛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教师。然而,影响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在这里,我主要谈谈家长不良行为对学生品德的影响。众所周知,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成了孩子的老师,孩子开始认知事物之后,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的许多行为就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本人在同事的协助下,对所在片区五所学校小学中高年级的三十名(全为男生)“问题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父母不良行为对学生品德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日常生活方面
有六名学生缺乏生活热情,思想消极:自己的东西摆放不齐,丢三落四;干劳动时主动性差,能躲则躲,参与时也拈轻怕重;他们家里都不富裕,可他们在学校却学会了比吃穿,比花钱。我们从多渠道了解其家长后,总结出了这些家长的共性:文化低,意识落后;在家中,孩子的事要么父母包办,要么搁置一边,从不安排孩子动手做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事拖沓懒散;农事总是一拖再拖,跟不上节令;家中各种用具乱堆乱放;家里不富有,却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
二、学习方面
通过对这些小学生的听课、作业、预习、复习、实践知识的吸取和运用情况分析,发现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能够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学习,以学为乐,并作创造性学习的人几乎没有,他们的学习只停留在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水平上。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只读过几年小学,没文化,缺乏远见卓识,供孩子读书只是完成任务而已;他们在家务农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安逸享乐;对孩子读书支持力度不够,有的家长甚至希望孩子早回家帮手或出去打工挣钱,以至于时常拖学生学习的后腿。“想读书你就去,不想读书你就回家”是他们供孩子读书的态度。没有家长的鼎力支持,孩子读书就有了后顾之忧,慢慢的,就形成了严重被动或厌学的局面。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优势和长处,对自己的发展完全丧失信心,最后只求享受、玩乐,得过且过,毫无志向可言。
三、人际交往方面
对十名学生进行人际关系调查发现,很多同学不愿和他们一起学习、游戏,都说他们在自己学习时爱捣乱,一起玩耍时喜欢骂人,有时甚至还打人;给同学起绰号,讲粗话,提父母名字等。我们找他们谈话时,他们显得心不在焉,很冷漠。我们通过邻居、亲戚等渠道了解了这些孩子的父母,并接近了部分父母,发现这些家长对人对事缺乏热情,不喜欢也不善于与人相处,邻里关系紧张,经常因为一些狗狗的小事在孩子面前与邻居互骂,有时甚至闹到村委会。孩子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其“潜移默化”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日常行为方面
在所调查的这些学生中,他们几乎都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但是他们就难以自觉遵守,我行我素,有的同学特别出格。这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莫大的关系。案例一:张某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是个“大哥”,经常逼迫“小弟们”“孝敬”他,包括书纸笔墨呀,零食呀,有时还要求“小弟们”交“保护费”,恐吓“小弟们”谁敢出卖他就要如何如何。学校知道此事后,召开了校务会讨论解决方案,作了妥善处理,并对张某进行了开导、教育。三星期后,他开始偷窃。一学期下来,他竟然偷窃七次。晚上同学都熟睡的时候,他就到各个宿舍摸同学的钱;周末撬邻居家的门,拿走钱、物;深夜溜出学校,撬小卖部的门窗,盗取钱物……屡教不改,令人头痛。原来,他生爸是个惯偷,多次因为偷盗被抓,屡教屡犯,后来因盗窃坐了牢,出狱后又重操旧业,现已病故;其母改嫁,其继父因怕继母抱怨,对张某很是放纵,即使张某屡次犯错也不严加管教,所以张某就变成了现在这样。案例二:李某在假期经常看他爸赌博。大家都知道,社会上的这些人,在赌博场上往往叼着烟,喝着酒,满口粗话,有时难免出现耍赖、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李某受到“熏陶”后,在学校也学着他爸“召集”“赌友”,在宿舍打三匹赌博,赌博之后有几个学生还欠下他一些赌债,少的几十元,多的高达三四百元。农村的孩子没那么多零花钱,还不上钱,李某就打他们。学校知道后,与双方家长一起协商解决,并对李某进行了严厉地批评教育。一个多月后,在学校附近的树林里,李某又约了三个同学打三匹赌博,在这个过程中,他到小卖部买了两包烟,两瓶白酒,当有学生将此事报告给老师,老师找到他们时,两瓶白酒已经喝完。两名小一点的学生醉得不省人事,他和另一名学生也是踉踉跄跄……我们无法忽视父亲的“榜样”力量!变成这样,真令人痛心!
五、身心健康方面
一、加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工作
加强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提高农村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地方教育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可能地为农村小学配备美术教师。而对于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工作,就应该立足于农村美的资源优势(山水田园、小桥流水、民情民俗、牛背牧童)开展美术教学。美术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去教育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水平,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激发学生的美术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和创作能力。
下面具体谈一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
1.树叶贴画造型教学
农村树木种类较多,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树叶形状各异、颜色不同,教师可以教学生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和小动物,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美术课前可指导学生按要求收集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放在旧书里面压平,阴干备用。上美术课时先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然后指导学生在图画纸上勾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修剪后组合拼接后粘贴成画。
2.布贴造型教学
布贴画是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艺术,它源于历史悠久、应用极广的民间刺绣的贴补工艺。作为美术的一种独立表现形式,它给人一种崭新的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布的花样日益繁多。为此,布贴艺术造型教学,也是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好方法。可利用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布角废料,剪贴成不同题材的布贴装饰画。不仅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而且可以让学生用布贴画扮亮教室、居所或制成工艺品。
3.蔬菜水果造型教学
学生对水果蔬菜非常熟悉,但对用它作画就很生疏,这就要求教师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它做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在“蔬果造型”的教学方案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收集蔬果,让他们准备好各种蔬菜、水果、牙签、及时贴、剪刀等工具,利用各种蔬果的特征制作、组合成各种造型,培养他们动手制作能力、塑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黄豆、玉米粒、石子、树皮、树根、吹塑纸、瓷砖、易拉罐等都是绝好的美术资源,在学生灵巧的手中都会变成一幅漂亮的画或者是另一个有用的物件。“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就应该是有爱心、有耐心、有热心,善于在生活中积极地去发现和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当一名好的农村美术教师
要当一名好的农村美术教师,不仅仅要满足学生对美术课的渴望和学习,还需要做到让学生和家长走出农村,了解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学生美术观念匮乏,美术情趣也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念。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观念是美术创作的激情。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转化成美术创作的动力。
三、正确看待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加强教师自身素质
关键词 小学美术 美术教学 现状 优势发挥
0前言
多年来,农村美术教育一直遭受冷遇,学生的美术知识少得可怜,色彩没用过,明暗调子不清楚,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程度和欣赏水平,他们很难对美术产生兴趣。一些很有意义的美术创作活动,学生却感觉茫然,无从下手,无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似乎美术创作不是自己所能为的事,美术创作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
1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在家庭教育方面,农村孩子由于所处的家庭条件都有限,多数孩子入学前,在学前班学习中,只有任孩子随便的涂鸦。上学后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则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长们往往是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这样就把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在摇篮之中。在农村学校中,受学校固有的条件限制和我国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影响,致使许多学校重智育轻美育,大多数人眼里都明显有“主”“副”科之分,再加上在升学考试中很少注重美术成绩,使得美术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有些学校在课表上排了美术课,实际上却并未开设;也有些学校一到“关键”时刻,如临近期中、期末考试,美术课就只好让位于主课。学生在业余练练笔,往往被家长和教师斥责为“不务正业”。这样,学生很难系统地接受美术基础知识教育,更谈不上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由于家长认识的偏颇和部分农村学校对技能学科开设无法得到保障,致使许多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连最起码的美术学习用具都无法配备,不带美术用具现象十分严重,更谈不上按照美术教材的要求,配齐其它的材料和工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课教学任务的完成,阻碍了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
2如何发挥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优势
通过对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如果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首先要转变观念,明确美术教育的美育功能。美术教育在塑造健全人格,普及教育,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素质教育不仅有着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必须满足人类个性均衡发展的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改变旧的教育评价体系,消除“主”“副”科之分。把美育与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教学中,其实从一开始,学生对美术课是很感兴趣的,学生们也喜欢在课堂上画一些东西,我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例如在用线条描绘事物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中描绘的物体进行临摹时,有的学生并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作,而是凭着记忆用线条描绘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如文具盒、学习用具等,当我们看到学生有这种行为时,应积极给予鼓励,这说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发挥作用了,不管学生画得好还是不好,这样,以后在课堂上,学生的画画欲望就会与日俱增。然而如果教师不当回事,甚至认为没有按教师的要求作画给予批评,那学生萌发出来的天性肯定会抹杀。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
美术根植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这些事物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他们的美术教师,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
(1)让学生感受农村风貌,激发美感。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等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找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农村田野风光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田野、溪流、农舍、树木各具特色。它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了解家乡之变,激发乡情。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富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一排排现代化工业厂房。这些都是现代新农村的亮丽风景线。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片质朴的、可爱的土地,捕捉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采的内心世界,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感受美术的活力与趣味。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习作教学设计越来越向学生的生活靠拢。小学生的习作也不例外,新课程不再把小学生的习作本身看成目的,而把习作看成现代小学生欢乐童年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生和城市的小学生比起来,视野小,见识窄,该如何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习作教学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快乐有效地作文。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语文素养,学习不应该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为此,让学生主动快乐地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对习作的兴趣是关键的,也是最根本的,它远比学生了解一些知识和技巧重要。所以,要让学生快乐有效地作文,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对他们作全程化具体化的指导:①习作前的指导。习作前的指导重在明确作文的任务,老师和学生可以商量达成一致的计划,或者有层次的计划,也可以指导学生自由组合制定出本小组的计划,这样便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习作计划,尤其是学困生也能做到心中有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②习作中的指导。依照新课改的精神,要努力创新习作设计,习作中的指导应根据习作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积累・运用三”中的习作内容是写自己的一个朋友,通过具体事例,写出朋友的特点,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文中可以进行外貌、动作描写。其实写人的作文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但是对于外貌与动作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的写法并不很明晰,所以,设计本次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原有写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问题,为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而本次习作的重点只要能选择一些具体事例有创意地写出这个朋友的特点,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可。其次,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讲到的“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习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的这一要求,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来说,不能把习作教学课上成概念理论课,或给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习作要求,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在习作指导中,必须淡化概念俗语,让学生写出想说的真实的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即指导的重点要突出。③习作后的指导。习作后的指导也很重要,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者学生之间互相批改都行,还要重视对个别学生的辅导,特别是学困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辅导和耐心的帮助。教师可以帮助他们一起进行观察感知,可以帮他们分析选择习作内容,拟定题目,给他们提供词语库,甚至在他们写不下去的时候给他们接写几句,在给他们评改作文时,多发现强调一丁点儿的亮点和妙处,多让他们有被关注和表扬的机会。
(2)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夯实学生习作的基础。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一颗敏感好奇善良的心,这样他们会关心在乎外面世界的变化,会做生活的有心人,觉得身边的人事物都是那么新奇有趣,值得去观察感知,值得去欣赏品味。①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运用语言。每个学期我们都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为了积累丰富的语言,可让学生把最有感觉的短文、句群、好词妙句加以摘录、记录出处或者识记背诵。如新教材里面积累・运用里的“读读背背”部分,精读课文里要求学生背诵的精彩片断等。之后指导学生把积累的语言在习作中运用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单纯的移植应用内化为自己的习作能力。②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生活素材。学生习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是空中楼阁。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进行习作的大舞台,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生活素材。在今年的暑假国家级远程教育培训中,有专家提供了一个好办法:用一个素材本,每天记下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特别的人物或事件,用一个盒子或袋子放下自己当时最在意的东西,写作时翻翻就会勾起自己的记忆和情绪。这种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的确,有心才会留意,注意才会有体验感悟,时间长了积累多了,在习作中才会有喷发的冲动和激情,才能不断夯实学生习作的基础。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习作教学中我们也要继承和借鉴,要不断探索与实践,通过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努力提高习作教学水平。
1、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2、此刻,且让我们着眼于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许多学校甚至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阅读的内容方面贫瘠到了四大名著的作者都不明了,更不用说斯威夫特、罗曼·罗兰、海明威他们的作品了;据调查: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0%,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纸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说明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有55.08%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说明了学生读书还有较浓的功利色彩;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说明了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读书当成一个人所必需的精神需求。从阅读时间来看,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决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从阅读途径看,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可见,农村小学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由此可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方法,推进学生阅读,并切实达到相应目的。
3、教学实验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4、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智慧阅读就是读书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读书教育的研究。就美国而言,并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读书策略的指导。不仅如此美国小学还十分重视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扩大读书的面和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向自己选择书籍阅读,读书作业有两种组合类型,以“个人为主”的类型和以“读书俱乐部为主”的类型,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读书作业室工作。他们所遵循的读书教学的思路是:读书的策略——读书的兴趣——讨论交流——讨论策略。
2、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有读书能力,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读书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2、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课内外阅读链接的途径。
3、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对象:通元小学五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让学生智慧地课外阅读
1、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全校利用部分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试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文化名人命名每个班级,诣在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它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
利用晚托课进行大阅读自主学习。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学生读书空间,让学生享受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资料阅读、订阅《南湖晚报》、《少年儿童故事报》、《小学生时代》等刊物杂志,像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广、深及读书的迫切感。
(二)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上《赤壁之战》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鼎立局面,同时辅以各人物性格及相关故事,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要《钓鱼与放虾》时则介绍《故乡》《少年闰土》等作品,鼓励学生走进鲁迅。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前置性、比较性、拓展性阅读,在联系中,对比下获取知识。
(三)创建大阅读学习型校园文化
阅读的还有一种大智慧,是创设阅读大情境。大阅读进校园,我校确定了《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古文观止》等校本教材,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校本课程。我校努力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设有《古诗长廊》,不断充实图书室、阅览室的藏书。学生诵读时间有保障,清晨,校园广播播送经典诗词,感受经典环境;中午“习字一刻钟”,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晚托设有“读书时间”,让学生在书海漫步。教师方面,努力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并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教育制度,在竞争中求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起始准备阶段(2005.9——2006.5)
1.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整理读书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
2.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全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3.编写校本教材及组织订阅小学生课外系列丛书。组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并指导,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普遍兴趣点精选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述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积累感性材料。
课题实施阶段(2006.9——2007.9)
1、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低、中、高)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重点探索和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2、导读书方法开设读书指导课。
(1)、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
(2)、提高读书品位开设阅读欣赏课。
(3)、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各校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课题总结阶段(2007.10)
1、将研究结果运用于本校各年段,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对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教师;家长;课程改革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和城市之间相距甚远,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远低于城镇地区。农村小学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如教学经费缺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够、教师质量不高等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如果不予以重视和解决,将会阻碍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当代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很差。国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政策,本是惠及民生的大实事、大好事,但同时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农村校舍大多年久失修,危房较多。在许多地区,村落众多,生源分散。由于小学并校等措施的实施,许多农村最后只剩下一所小学。教室里非常简单,一个讲桌、一个黑板、一些最基本的教具、若干套木制长形桌椅,教室的门窗都已十分破旧。伴随学校合并而来的问题是小学生的住宿问题,由于距离远、学生年纪小,其他村的学生不得不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生活。学校的宿舍楼条件差,况且小学低年级的小学生根本还不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在学校的生活状况实在令人堪忧。
(二)师资力量不够、教师质量不高。教师在农村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在农村教师所存在的众多问题中,最亟待引起重视并予以解决的两点是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和素质问题。农村地区生活艰苦,工资待遇又差,大部分的大学生毕业后一般都会选择留在城市,即便生活压力大,也不愿意再回到农村。而农村小学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很多也都被条件更好的其他学校调走,最后造成农村小学教师主要都是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或者代课老师,他们整体素质偏低,而且任务量非常之大。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只有很少家庭才买有电脑,师生对外界的新生事物以及新的观念、理论等了解甚少,教学还固守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老模式。
(三)家长教育水平较低,家庭教育缺乏。家庭教育作为三大教育力量之一,在整个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农村,许多学生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学生家长为了生计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务工挣钱,只有在农忙时节才会回来,而这短暂的回家时光也几乎都忙于田间管理和收割,几乎无暇照顾孩子,教育就更不用讲了。由于缺少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有些自制力差的同学放学后匆匆完成作业就跑得无影无踪,有的甚至根本不写作业,看电视,玩游戏,还欺骗家长说写完了或者说今天没有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老师打电话和家长沟通,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家长往往把教育孩子的重担全都推给了老师。
二、针对当代农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增加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农村小学之所以存在像校舍破旧、教学资源匮乏以及教师待遇差等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教育经费的缺乏,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还要依赖于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同时这也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基础。一方面,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和其它教育资源应该公平地分配到每一所学校。另一方面,在注重公平的基础上,政府的教育经费应该更多地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待遇低及素质偏低等问题,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通过各类学历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素质;通过各类教研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各类师德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水平。二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减轻工作压力,完善福利政策,重视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的激励机制,吸收高素质的人员加入小学教师的行列。第三,学校方面应注重多与学生家长联系与沟通。陶行知说过:“学校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为此,我们要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长会、教师走访等都是有效的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尤其是弱势学生的情况,教师更应该和家长一起制定和参与帮扶计划,明确各自的责任。这样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最后,善于利用农村独特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城市相比,农村有着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教师们如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创新改进,可能会收到独特的成效。例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等有着巨大的提高作用,农村自然的山川草木、田野村庄和淳朴的民风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独一无二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增强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支持力度,是我国教育事业能够顺利发展的关键。
农村小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对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它对解决“三农”问题、培养更多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硕.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2(3).
[2] 陆应,龙周霞.农村义务教育何时才能走出困境——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长沙:当代教育论坛, 2005(10).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均衡性发展。客观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从全局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措施。
我国想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必须重视农村教育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不断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闭塞、发展缓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多关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非常必要。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面临迫切的改革需求,农村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1)专门针对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政策力度不足,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有限。(2)教育活动的开展,既需要硬件支持,也需要软件设备,但是当前农村地区的软件建设严重不足,微机室的设备落后,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的体育器材和教学设备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3)由于经费的限制,再加上信息渠道不顺畅,教师很少开展教研活动,教学方法难以创新。
2.教师的教育水平滞后
师资力量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水平的高低。我国农村地区的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低,导致师资力量相当薄弱,现有的教育队伍中,教师的人数明显不足,且教师的平均年龄偏高,教育观念陈旧,知识面狭窄,而受到农村教育的经费限制,无法输送农村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优质的教育资源难以流通到农村地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家长不够重视学校教育
(1)现在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娇惯和溺爱子女的现象屡见不鲜,缺少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教育。(2)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较多,家长忙于工作,不重视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甚至很多家长害怕学校家访,认为“很麻烦”,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3)社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教育沟通较少,教育负担大多集中于学校教育,力量单薄,效果不佳。
二、改革农村小学教育的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重视,从多方面着手,以先进的教育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推动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扶持力度
实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只有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教育中,才能逐渐改善农村地区的落后条件,为教育活动提供基础保障。(1)政府应意识到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尽量多一些扶持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其次,整合农村小学教育的资源,以优质资源及良好的办学水平,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加入。(2)改善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如修建操场、建设图书室、引进多媒体设备等,为开展素质教育创设条件。随着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的加大,教学质量也将稳步提升。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增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除了在课堂传授知识以外,还要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如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辩论赛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也能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实践,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强化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优化建设
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滞后、综合素质偏低。基于此,可考虑从两个方面解决问题:(1)为教师创设开展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的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能力水平。例如,参加教研活动,转变教学观念,尝试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旁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以自身进步带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水平,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教育部门制定更多激励政策和福利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加入农村教育队伍中,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带动所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应用有效的素质教育方法。
4.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开展教育活动。首先,开办家长学校,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开展培训,引导家长意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从家庭层面辅助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其次,设置教师家访制度。
教师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家访,随时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告知家长,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困难,加强沟通,消除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负面情绪;最后,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留守儿童是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教师应多关心这些孩子,避免他们出现心理障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智,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总之,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发展,任重道远。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以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政府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家校合作等多个角度着手,才能真正帮助农村教育工作走出困境,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持久发展。
1.客观方面的欠缺
(1)应试教育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模式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予以重视,甚至很多家长会认为学生学习美术是在耽误时间,对文化成绩的提升会造成影响。另外,由于美术专业没有被列入升学考试的范畴之内,很多农村小学安排美术课时比较少。由于美术课程没有得到农村学校的认可,很多美术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在美术课程中部分教师会直接将美术课程改变为“主课程”,这样一来,导致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水平相对比较低。
(2)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孩子在迈入幼儿园之后最感兴趣的事情便是画画,在孩子的画笔中所涂鸦出的诸多作品可以将孩子的童真以及对世界的好奇进行展现。但是由于面临升学等因素的阻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会从美术教育中转变为文化课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学习美术是不务正业,是浪费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主观方面的缺失
(1)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资源匮乏。
众所周知,小学美术教育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其中包括美术欣赏、美术手工等,要想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与城市小学教育相比,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并且缺乏相应的教学辅助,导致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课堂死气沉沉,整个课堂的氛围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美术修养过低。
现阶段,我国诸多地区的小学中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师,不仅师资力量短缺,并且很多美术教师都是兼职教师,
他们缺乏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自身所具备的美术修养比较低,无法胜任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工作。
二、积极推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措施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我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为此,笔者结合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认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农村小学领导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小学教育中,学校领导特别是小学校长对整个美术教育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相关领导对小学美术教育加以重视,那么在整个美术教育过程之中,小学美术教育会提高其发展的高度,会受到家长的认可以及教师的重视。
2.开展各种类型的美术竞赛活动
现如今,农村小学美术教师自身缺乏美术素养,并且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专职的美术教师,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会对美术教育失去兴趣。对此,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美术竞赛活动,结合学校的发展现状,将美术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邀请具有相关经验的美术教师前来举办讲座,选派优秀的美术教师定期到各个学校参观与学习,这样一来,才能为美术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才能促使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教学能力能够满足当前教育的要求。
3.开展教师培训,提高美术教师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