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融资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引言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逐步接轨以及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日益放松,多种融资渠道、多种融资方式将摆在众多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的面前,如传统的通过商业的借贷而完成的间接融资,当前渐渐成为融资主流的区域性市场或二板市场的发行股票或发行公司债券的证券融资,完成上市发股后的增资配股的再融资,逐步进入房地产业融资运作者视线的房地产abs融资、可转换债券融资等创新及准创新融资品种。
存在着众多的融资方式,无疑对房地产业——这一对资金需求量较大的行业而言是一大福音。但选择方式变多之后,国内的房地产企业又出现了严重盲目融资的现象,即缺乏对融入资金后的资金投向及多方式融资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地认为资金到手便万事大吉。这种作法在金融市场、资金市场局部开放和政府部门给予过度呵护的前提下是暂时可行的;一旦国际资本市场与国内资本市场的融合达到一定程度、国家金融政策完全放开,企业的经营运作尤其是资本运作步入纯粹市场化的道路之后,房地产企业的盲目融资而不考虑融资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势必会受到市场无情的惩罚。
因此,总结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可采用的各种融资方式、融资渠道存在的各种可能带来的风险,探索多融资方式下风险的量化与规避防范的措施,对于全面、快速提高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2 房地产业融资风险分析
2.1传统融资风险认识
传统的融资风险认识停留在财务风险之上,主要指企业负债比重大小而影响到企业支付本息能力所产生的风险。在融资运作中,如剑于股票或贷款等,会改变原有资本结构,从而影响到股东利益的变化。融资运作的追求目的是使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若融资运作反而导致资本增值缩小甚至减值,便形成了财务风险。如企业采用负债融资,则存在着资金利润小于贷款利润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即为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1)导致股东利益损失的可能性;(2)过度负债导致企业破产的可能性。
2.1.1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般认为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如下特征。
(1)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的发生是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假设所有经济因素都是确定不变的,或其变化方式可人为掌控,那么经营者就能根据自己意愿,去选择满意的融资方式,从而获得最优资本结构。但所有经济与非经济的因素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导致了风险的存在。
(2)与负债经营相关
由于采用负债融资,故必须支付利息且在约定时间偿还本金,若到期无力偿付,债权人便有权采取强制企业清偿,例如提起诉讼、申请破产等。而当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采用权益性融资时,则不存在到期还本付息的问题。因此财务风险总与负债相关联。没有债务存在,企业经营资本完全靠投资人投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3)系统性
尽管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采用负债融资引起的,但融入的资金必须要投入到生产经营过程中,且尽量使资本利润率超过债务利息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举债的基本目的,以回避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风险不仅与融资方式有关,也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方面因素相关,所以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系统之内,是企业各系统间矛盾的集合反映。
2.1.2财务风险的表现
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1)企业支付能力下降风险
企业支付能力是指企业清偿到期债务的能力。产生此风险的原因一般有两类:①资金性财务风险。资金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资金流出量超出资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此类风险只要合理安排资金流量即可回避,对收益影响不大;②收支性财务风险。收支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出现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此风险属整体风险,对全部债务的偿还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2)自有资金经济效益不稳定风险
企业借款利息随借入资金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费用总水平上升。在企业税息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借款利率超过税息前资金利润时,企业的自有资金利润率就会以更快的速度降低,甚至发生亏损,这是一种由于借款而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风险。
2.2权益性融资风险分析
2.2.1控股股东吞噬风险
近年在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由于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风险——控股股东吞噬风险。在对1073家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有332家上市公司的关联企业,特别是大股东存在侵害上市公司权益的现象,比例高达30.94%。此数据足以引起房地产业公司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考虑到此种风险。控股股东吞噬风险是指上市公司中占控股地位的股东利用自己手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控制权对上市公司的权益进行侵犯与吞噬。
具体的利益侵犯与吞噬方式有如下几种:①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与上市公司设立全股企业,母公司高估入股资产从而多占股份或以此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②上市公司以高价从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购买产品、劳务或承租资产,购买资产、回购股权及收购企业,有的甚至高价收购控股母公司的无形资产;③上市公司为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作贷款担保,但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不还贷从而将责任转嫁至上市公司;④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从上市公司以低息拆借资金,但根本是借而不还,最后以高价向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等方法抵消债务。
2.2.2恶意购并风险
利用购并方式进行融资是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的一种未来融资方式,但当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进行权益性融资后,公司的管理权或称控制权便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公司管理层权力的集中度将有可能被拆散,甚至也出现被恶意购并的风险。
恶意购并是指收购方在目标公司对其收购意图尚不知晓或持反对态度的情况下,对目标公司实行的强制收购行为。
从企业本身而言,传统的“企业合并”被视为企业借外成长的一种手段。其方式或由数个小型企业合并以增加竞争力,或由一企业兼并与其生产相关的企业,以加强其经营的多元化,因其目的在于谋求企业成长,故在合并手段及合并后对被收购企业的处置下均较为缓和。
但恶意购并却非如此,其目的不在于本企业的成长,而在于攫取个人财富。收购方往往选择具有发展潜力,或拥有丰富资产,而股票价格被市场低估者为其收购目标。收购公司目的不在于经营目标公司,而在于掌握其控制权后将之分割并转手出售;或将目标公司股票价格抬高,再售出其所持股票以获暴利。在这种“野兽精神”支配下,收购公司往往采取激烈的方式,向企业发起突然袭击,令之措手不及,成为被吞噬的牺牲品。
3 融资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3.1融资风险整体管理
融资运作与商品经营相比较,所面临环境带来的风险威胁、更为严重,操作过程也更为复杂。因此建立融资运作风险管理程序及体制、制订风险策略、加强防范风险意识,是融资运作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到融资运作目标的最终实现。
3.1.1融资风险管理基本程序
所谓融资运作风险管理,是指在融资运作活动中,针对事件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谋略及规划过程,由于考虑了风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管理过程相对而言较为复杂。融资运作风险的管理程序类同于一般项目的管理程序,一般可将资本运作操作风险管理分为如下几个步骤,见图1。
即:①要确定风险管理对象的状态范围,明确风险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②要明析风险成因,以为风险防范策略的制订而提供思路;③对风险进行量化,以便科学地进行考察;④要以不同人群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以确定出不同资本运作主体对风险的效用值,以做出相应风险偏好下的对策;⑤建立风险规避的系统,以对风险的发生进行预警、防范、控制和应急;⑥要考察风险管理的效果如何;⑦要进行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对整个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总结,以积累经验,从而提高企业资本运作风险控制的能力,最终使得整个管理系统成为完善的闭环操作系统。
3.1.2融资风险总体防范策略
有了完善的管理系统,就应该建立资本运作操作风险防范策略即风险防范的总体思想,从资本运作风险的构成因素及防范措施角度出发,防范策略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宏观思维策略
资本运作操作受宏观政策及法律法规影响极大,因而为规避系统风险,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必须对现在以至将来出台的各项政策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准确把握各项政策的脉搏,应该不局限于对政策的一般理解,要具有提前领会政策意图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资本运作中把握先机,不至于与政策发生抵触。先知先觉的投资者会在国家公布确定新的经济开发区之前,大举购置地皮以作战略储备,进而在消息公布之后再将地皮高价抛出或进行楼盘开发以获得非常的利益。
(2)转化风险策略
转化风险策略就是将发生在企业自身的风险转移给他方,以减少自身承担的风险强度的行为。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调整策略,即将资本运作策略视为一个随机变化的动态过程,企业的运营主体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修正资本运作策略方案,使之尽量与环境要求相一致。使得策略同样具有动态性;二是策略组合。即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资本运作策略方案,形成一个备选方案组合,一旦环境出现风险,可立即选用相应的方案去应对。
(3)适度规模策略
资本运作是企业进行资本扩张和资本优化的有效途径,但并非是规模越大越好。从市场大环境看有一个市场容量和市场规模的认同与检验问题,从企业经营能力和水平角度而言,则存在资金筹集与管理素质的问题,资本运营规模适度,可防止资本扩张速度太快而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防范管理风险、融资风险及财务风险等。香港地产龙头长江公司在李嘉诚的领导下成就了惊人的创业神话,其成功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保持了一个稳健的发展节奏。在“九龙仓”争夺战中,李嘉诚成功地与汇丰银行化解了矛盾,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为长江实业最终收购和记黄埔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李嘉诚良好的扩容步点令人称叹。
(4)分散风险策略
即分散企业承受的压力以减轻企业从事资本运作负担的压力。主要是通过资本的多角化经营,使不同形式的资本的非系统风险相互抵消。作为房地产业龙头的李嘉诚除了持有长江实业35%的股权以外,先后还持有加拿大husky石油、加拿大帝国银行、亚洲电视及汇丰、和记黄埔、合和、百富勤等多家股权或股票,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这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投资策略。因为房地产业为资金需求量极大的行业,所以房地产业公司需求运用一切可行的渠道来进行资金融通。企业融资行为决定着企业资本结构的好坏,而在各种融资手段中,负债融资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相对于权益融资,负债融资具有标准相对较低、手续相对较简便的特点,故相当房地产业公司会以负债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但是高负债率虽然可以有效地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和提高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同时过分的负债融资也会导致较高的清偿风险甚至破产风险,例如日本大型企业八佰伴在其发展期中能够实行极速扩张要归功于高负债,但最终的轰然倒闭的罪魁祸首也是高负债。因此确定合适的负债率是有价值的探索。
3.2针对恶意购并风险的防范
当企业面临收购的潜在危险或现实进攻时,目标公司管理层可以在管理上作适当调整,以增加收购难度或降低自身吸引力,使恶意收购者退却。
(1)保持控股地位
保持控股地位即保持在目标公司中足够比例的股份,牢牢控制公司。在不得以运用股票进行融资时,可发行高股利、低表决权的股份;或对本企业的股票进行二级回购。
(2)相互持股
为避免恶意收购发生,目标公司可选择关系密切的企业,双方通过互换股权的方式,相互持有对方一定比例股份,并且承诺彼此忠诚。通过相互持股,可使流通在外的双方股权都大量减少,从而不易受到控股权的冲击。
(3)焦土战略
焦土战略是指目标公司为避免被其他公司收购,采取一些对自身造成严重伤害的行动,以降低自己的吸引力。
3.3其它防范手段
针对大股东吞噬风险,股票融资风险防范还可以从企业管理的加强、融资过程的投保及合理运用法律手段等角度进行考虑。
(1)加强企业管理
加强企业的管理是防范股票融资风险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实力,使企业发行的股票变成业绩优良的股票,更好地吸引投资者,从根本上规避股票融资风险。
(2)运用投保方式转移股票融资风险
企业直接转移风险的手段是保险。通过投保种类不同的险种,来化解经营性风险。企业在投保期间发生风险损失时,保险公司将按保险规定补偿投保者的经济损失。
(3)运用法律手段回避经营风险
融资者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融资者要以审慎的态度签订合同;其次,一旦发生违约,要运用法律手段追究违约者的责任,减少自身的损失程度。
4 结束语
可供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使用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因此房地产业融资风险的研究必须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寻找和建立与新形式下房地产业融资方式、融资渠道相适应的研究系统,只有这样才不致与具体实际相脱离。
参考文献:
[1]谭力文.融资策划.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2]蒋先玲.项目融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谭力文.风险防范.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筹资方式,在国外的研究中,对项目融资也只是进行了一种方法的介绍。而对项目在融资过程中,如何去志别、分析、控制、管理风险,没有做出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国际上,对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学术机构和学术会议很多,但最重要的也最有影响的国际项目管理机构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InternationalProjectManagementAssociation)。该协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项目管理大会,出了论文集《ManagementbyProjects》,收集大量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文章。在出版论文和专着方面,英国的学者J.P.Turner的着作《TheHandbookofProject-baseManagement》专辟一章讨论风险管理问题,最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是英国的《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
N.Kartam与S.Kartam从项目订约人角度对科威特建筑行业的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探如何评估、分散以及管理科威特建筑项目的风险,并提出了两种风险管理方法,即预防风险措施与缓和风险措施。
PatrickTILam指出电力、交通、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面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影响,并以BOT这种融资方式为例,通过实例分析指出风险因素的种类以及相应的规避方法。
JyotiPGupta和AnilKSravat通过分析印度电力项目中融资和建设方面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相关的政策、电力交易、风险因素和融资等,介绍了外国投资的第一个IPP项目,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MansoorDailami和DannyLeipziger提出了在BOT融资方式中通过特许权协议降低风险的一些策略,如控制关键风险因素的变化,通过法律手段固定项目参与方和贷款银行之间的义务和权利等,并且运用实例进行了分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风险管理教学、研究和应用也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可惜系统地研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多。文献首次对项目风险管理作了理论综述,文献详细介绍了风险管理体系,文献论述了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及各种风险评估定量方法,另外文献引进了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综合集成方法。
1.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就在于合理控制风险,平衡投资人的风险与收益。
2.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人有低谷,企业也有跌宕起伏。起源于美国学者MasonHaire(1959)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后期诸多学者的研究下逐渐丰富完善。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用以描述企业增长规律。将其引用到金融上就衍生了企业金融生命周期理论。Weston和Brigham将金融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并分别描述了各个阶段的资本结构:我国学者陈晓红,刘剑(2006)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符合西方成熟国家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即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随着中小企业生命成长阶段的不同,呈现周期变化趋势。但是庄晋财、程李梅(2012)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有与其融资意愿背离的现象,并提出了缓解中小企业成长与其融资意愿背离的路径。
二、中小企业风险控制模式架构
1.初创期
初创期的企业融资特点是:风险大、融资规模小。对这一阶段的融资风险控制政策,我们采取风险保留和风险转移的方法。通过个人出资,亲友借款将风险消化在企业内部,这是最常见的融资手段。还有天使投资和政府投资。通过天使投资和政府投资的加入将风险转移,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便是未来的高融资成本。创业邦的2012天使投资报告显示,我国天使投资人目前已渐成规模,对中国创业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而且投资收益非常不错,有一半以上回报在30%以上,18%的天使投资人回报率超过200%,一些明星企业的投资回报高达几十倍甚至100倍;著名天使投资人何伯权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天使投资有三点不同:一是没有专业的资讯平台告诉中国的创业者如何找天使投资;二是社会对天使投资的认可和尊重还不够,总体表现出的是对于资本的鄙薄;三是中国现在处于创业热情高、机会众多的时期,但是天使投资人数量还远远不够。中国有句谚语叫背靠大树好乘凉。政府就是中小企业背后的那颗大树,政府有责任支持那些缺乏资金的高科技企业,为他们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通过初期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来给企业带来切实的利益。政府投资可遍布企业生长周期的各个阶段,但是初创期的企业最为艰难,政府应对初创期的企业予以政策倾斜。初创期的企业融资虽然具有较大风险性,但是所需资金量较小,且未来可收到较大的收益,这些会吸引天使投资人。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投入,此时的企业的融资风险可被有效控制。
2.成长期
成长期企业的融资特点是风险较大,融资收益较大,可融资手段较多。这一阶段企业已取得了部分发展,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开始显现,社会各界对此阶段的企业开始给予更多的关注。且因为此阶段的企业已有部分可抵押品,可获得银行的短期借款。但是,可抵押品很有限,笔者认为,为有效控制成长期企业的金融风险,应采用多种融资手段,最大化转移企业风险。目前企业的融资手段过少,银行贷款方面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占据90%以上。企业除利用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以外,还可利用仓单质押、出口提单质押、国内保理、流动资产抵押等手段进行融资。仓单质押和保兑仓是银行开发的信贷产品,俗称融通仓。他们都是通过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有效回避风险。其原理是,生产企业将采购的产品作为质押品放入与银行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先期获得银行贷款。待企业将产品销售以后,销售收入直接打入银行账户作为还款。此种方式通过第三方的引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作为质押物来抵消银行风险,可有效补充企业的资金缺口。除银行贷款,风险投资也可成为资金的来源。风险投资者的加入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政策提出改善建议,从各方面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风投资金不仅期限较长,且可更好的融入企业,是未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政府政策性补贴以及政府担保贷款也是成长期企业资金的来源之一。部分高科技企业政府补贴每年可达几十万元。政府成立的担保公司也可为银行贷款分担大部分风险,引导优势企业的良好发展。
3.成熟期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资产有了一定规模,财务制度也较完备,资金回笼较快,具备了申请商业银行贷款的能力。所以成熟期企业的融资特点是债务融资比例上升。主要的风险控制措施除前两个阶段的所有措施以外,还包括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分担。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信用评级制度落后,信用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风险仍然存在。往往银行要求企业提供详细到繁杂的资料,甚至包括申请企业法人的婚姻状况、父母的生活状态等,以期通过这些调查来考察企业的隐性信息。且申请周期时间较长,企业不能及时获得资金支持。成熟期的企业就要更多的考虑融资成本与风险的问题。资金瓶颈不再是影响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企业对于融资政策的选择也开始考虑更多方面。保守的公司管理层选择的融资手段可能是扩大留存收益比例,将风险进行内部消化。相反,激进型的管理者会选择更多的外源融资来扩大企业规模。风险投资在这个阶段也可扩大投资规模来弥补企业资金缺口,股权融资也会成为一部分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总之,成熟期的企业风险控制手段丰富,资金缺口相对较窄。
三、政策建议
前文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风险控制融资模式,期望能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助力。但是融资环境的改善也势在必行。
1.商业银行贷款施行区别定价,放松管制不管怎么控制风险、分散风险,银行贷款中银行都要承担一定风险。风险理应与收益是对等的,但是我国贷款利率是固定的,不能根据不同贷款对象施行不同利率。这就导致银行宁愿以较低利率向风险小的国企或者大型私企贷款而不愿以较高利率向中小企业贷款。只有区别定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信贷约束。
2.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打造流畅的信息交换平台目前我国信用评级制度落后,银行在放贷时还要考察企业的信用状况,这不仅会加大银行的成本,也会对企业产生负担。我国有些地方企业每月要向统计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报送三份报表,而且统计口径不一致。如果这些政府部门信息可以共享,银行在放贷时可以直接导入信息平台的报表,参考税局企业纳税情况,掌握企业获得政府资助信息。如此,不仅节省了成本也有效防止了道德风险的产生。
3.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提高服务水平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虽有中小板和创业板,但是审批手续繁琐,要求较高,可进入的企业较少。建议应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促进中小企业进入股票市场。
4.变政府直接投入为引导基金,强化服务意识我国政府对企业的资助力度不可谓不强,但是多为直接性政策性资金补贴。政策性补贴是国家对诸如高科技企业、商务示范企业等的专项补贴,这类补贴采取直接投入方式,不需企业承担任何成本,现实中,极易导致寻租的产生。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补贴,采用造假或者改变使用用途等方式骗取补贴资金,反而那些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建议政府补贴采取引导基金的方式,设立基金或者担保公司,引导社会资本的进入,专门对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贷款担保等活动。变直接投入为侧面资助,对于培育企业的积极性,防止寻租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还要加强服务意识,为企业的融资和经营提供助力。例如,我国很多地方成立了集聚区或者经济示范区。这些地方成立以后只是给企业提供土地的优惠政策,而后不闻不问。政府成立集聚区后,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除可成立政府引导基金以外,还要搭建起企业、银行、担保公司的桥梁,建立可共享的信息平台,切实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则是个老大难的事情。文章从企业自身以及外部环境上分析了原因,主要从最普遍的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入手,从民营企业内部到国家经济环境等方面得出融资难的原因。根据分析的原因文章提出企业自身应加强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工作,国家也应改善经济环境。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外部环境;对策
一、引言
2002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国内GDP增量的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逐步得到了广泛认同。据统计,2002年上半年各家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中民营企业只占21%。2001年10月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进行的一项有关中小企业(其中国有独资及控股企业仅占30.9%)贷款发放的情况调查显示,私营企业贷款满足率最低,为60.4%,低于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即使在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浙江也不例外,如2002年对浙江省民营企业的专项调查显示,45.7%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企业发展的头号障碍,有66.4%的企业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很不容易。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一)什么是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也叫“民有企业”,顾名思义,就是公民自己出资经营的企业。民营企业不是法定概念。一般按照社会上的传统讲法,把集体、私营和国有企业转让私人承包的,均称为民营企业。党的十六大首次将非公有制经济列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融资风险
在民营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违规甚至非法融资层出不穷,造成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具体表现在:
1、管理监督机制缺位,形成道德风险。有些民营企业在获取大量、高额的银行贷款后,或蚂蚁搬家,或瞒天过海,将资金抽逃、转移到外地,甚至国外,然后逃之夭夭,使银行追债无门,造成“金融地震”。
2、信息传递不对称,形成数据风险。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融资,美化报表,向银行提供含有大量虚假信息的审计报告,增加了银行甄别信息真伪的难度。
3、经营行为不规范,形成投机风险。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的流动性风险。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企业的老板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企业在不同程度上等同于老板个人,员工处于被动的“打工者”地位,参政议政意识薄弱。企业的经营方式、策略完全取决于老板个人的兴趣偏好和能力水平。
4、品行操守的不确定性,形成法律风险,给企业经营与生存带来致命的打击。
三、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先天不足
从民营企业自身情况看,存在许多不利于贷款融资的固有缺陷,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在传统体制的边缘和缝隙中成长起来的,许多是由原来的乡镇企业、街道企业转制而成,其经营者多为工人、农民、小商贩或供销人员,缺乏现代企业经营者的理论和实践,在管理上存在财务不规范,报表不真实的现象。由于民营企业没有建立或健全现代的财务管理机制,其直接导致以下两种后果:
1、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直接影响其外部融资。由于民营企业普遍经营时间短,缺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存在着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而且它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各种反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具体信息,影响银行对其信用进行评估,从而使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求保持慎重的态度。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专门制定的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指导性意见中有一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属于禁止贷款类:欠息,无偿债能力;贷款用途不大;不守信誉;企业管理混乱;经营无固定场所;企业经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一般性加工企业的基建项目;信用等级bb级以下。
2、信息不对称,银行难放心。银行借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不对称,形成数据风险。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资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会导致逆向选择。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可能招致信贷风险,贷款者可能决定不发放任何贷款,即便市场上有信贷风险很小的选择。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比国有企业、大企业更加严重,其原因是因为民营企业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问题。民营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是很难获得有关民营企业信息的。民营企业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由于民营企业对资本和债务要求的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往往不愿向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二)外部环境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给企业贷款至今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所有制性质来划分的,国有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要容易些,而乡镇企业、集体企业要获得贷款就难得多,一些私营企业干脆就得不到国家银行的贷款。其主要原因是姓“公”、姓“私”的价值判断作怪。资料显示,国有经济对全国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占31%,非国有经济的贡献达68%。非公有制企业从银行取得的贷款额度,只占总额度的十几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非公有经济贷款的利用率极高,另一方面,可以看出非公有经济资金相对紧缺。其具体表现在:
1、我国缺乏专门的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2、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业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对放贷后的风险顾虑和原有的不良贷款沉淀较多,使之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为防范风险,必然采取的措施就是:普遍加强信贷资产的质量管理,对信誉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才给予贷款,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3、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财力的不足。以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己任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还贷不力,资金来源不断萎缩,负债经营过重,资产质量下滑,可以放贷的资金十分有限,难以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支持。
4、政府财力扶持困难。政府在体制改革中,重心在于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限制了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力度,国有银行企业化后,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干扰措施让银行放贷,使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及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努力塑造企业的健康形象
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用程度。民营企业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从而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通常a级以上信用级别企业的各项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利息支付倍数达到4倍以上,全部资本化比率在40%以下,资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存货周转率在4次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在8%以上。另外,民营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用订单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作为抵押。
2、实现民企-银行信息共享。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大弊端在于其领导者出于申请银行贷款、偷漏税等目的,随意编制不同的会计报表,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国家监督以制止多套报表现象,就必须实现对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共享,即政府的经贸、财政、税收、金融、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有关部门共同探索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与共享机制。为此,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在政府有关部门间建立民营企业信息与共享平台,并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与共享,实现信息共享不仅可以制止多套报表现象,而且可以强化民营企业财务基础工作,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
3、规范经营,强化管理工作,建立规范财务管理系统。努力转变为具有先进管理经营理念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上要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建立现代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民营企业不仅要充分吸取家族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优势,而且要在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走向股份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建立起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要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有现代管理意识的管理者。建立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二)改善外部环境,使民营企业切实得到应有的待遇
1、银行应该转变观念,打破所有制上的歧视,给民营企业以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样待遇。银行应减少民营企业贷款手续,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银行是否贷款以企业项目的风险高低为标准,而不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在银行面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地位。
2、国家以及地方应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步骤。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亲和力,是天生的合作伙伴。尽快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同时最大的好处是没有传统国有商业银行那么多的“官气”,让民营企业可以在相对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平等地讨论贷款等严肃问题。现在虽然有几家所谓的“民营股份制银行”,但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国有资本的影子。
3、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创建市场化担保机构。目前,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组成的担保中心。担保企业资金来源可多家负责,比如地方政府出一些,受益的民营企业出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出一些等等。一般来讲,能获得担保的企业应具有这样的条件:企业具有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为本行业平均水平以下,三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主要产品有市场、有收益等等。担保基金可存入商业性金融机构,由商业金融机构协助管理。
4、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商业银行一是要积极参与政府部门改善金融环境、创建金融安全区建设,加大操守诚信的宣传力度,努力重塑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社会氛围,对少数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制裁,使逃债赖债者无立锥之地;二是建立信用档案,明确信用标准,强化信用监督。积极推进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信息征集中心建设,完善公共信用登记系统,实现全国联网和接口,将客户生产经营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有价值信息及时登录系统,共同维护系统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全面性,增强实用性;三是每年精选一批诚信度高、操守规范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融资客户的财务审计,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四是以诚信为基础,建立平等互利、相互信任的银企关系。在经营过程中,双方都要既知法、依法、守法,又互相理解支持。
参考文献:
1、谢朝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2001(3).
本文选取宏源证券、长江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中国人寿5只证券作为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样本区间为1年,即2011-08-31—2012-09-01.数据来自雅虎财经.
1、计算收盘价在收盘价的基础上,一般有两种方法可以计算标的股票的收益率:算术收益率和几何收益率.在目前融资融券市场风险的文献中,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选取几何收益率为宜.据本文而言,宏源证券、长江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中国人寿的几何收益率方差更小,数据稳定性更强,因而更具统计性.本文选取统计性质较好的几何收益率:Rt=ln(Pt/Pt-1).式中,Rt为收益率;Pt为第t日的收盘价.利用式,分别求出宏源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和中国人寿5只证券的收益率,它们的收益率。
2、计算融资融券熵的风险值由于我国股市采用涨跌停制度,单只证券一天内的涨跌幅不得超过10%,也即涨跌幅处于区间[-0.1,0.1].如果某只证券达到-10%或者10%,会被要求自动停盘.把涨跌幅区间分成4个小区间,即[-0.1,-0.05),[-0.05,0),[0,0.05),[0.05,0.1],此时步长为0.05.下面分别计算宏源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和中国人寿5只证券的收益率落在区间[-0.1,0.1]的次数.在2011-08-31—2012-09-01期间,这5只证券的收益率落在[-0.1,0.1]的次数分别为235,236,236,235,236,落在[-0.1,-0.05),[-0.05,0),[0,0.05),[0.05,0.1]4个区间的次数.
在得到表1的数据之后,还要计算宏源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和中国人寿5只证券的收益率概率,公式如下:Pi=niN.式中,ni为证券落在小区间的次数;N为证券落在区间[-0.1,0.1]的次数.把具体结果代入式可得[-0.1,-0.05),[-0.05,0),[0,0.05),[0.05,0.1]这4个小区间的概率Pi,把表2的数据代入式(1),得到宏源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和中国人寿5只证券的风险度量熵值分别为0.854050416,0.854983432,0.77610091,0.916704267,0.749170608.
由此可以得到5只证券的风险排名,从大到小依次为长江证券、中信证券、宏源证券、海通证券、中国人寿.在进行投资时,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可以减少对长江证券和中信证券的持有量;由于投资组合能够降低市场风险,因此,也可以通过构建投资组合,如长江证券、中信证券、宏源证券、海通证券、中国人寿各投资100万元,而不是单单只买长江证券、中信证券、宏源证券、海通证券和中国人寿5种证券中的某一只500万元的证券.
二、结语
一、准确识别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
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包括签订投融资协议、资金投入以及投融资企业通过演艺产品的生产销售最终将收益返还给投资方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投资方的投资收益无法按期收回。如果投资方采取一些不恰当行动的话,则会导致投融资活动无法按照预先双方理想的方式继续进行,从而带来相应的不确定性。上述完整的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中可能出现变动,并给投融资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即演艺产业的投融资风险。投融资过程中最常见的六类风险如下:
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源于两个方面:技术难度和完工难度。演艺产业是一个创意密集型产业。从创意本身的产生、形成完整的演艺作品到能够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整个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风险性。另外,以音乐会为代表的现场演出,天气、技术等原因会使得原本设计得比较完善的演奏计划无法实施,从而影响演出效果,严重时会导致演出被迫中断。这些风险因素一旦发生作用,演艺产品的生产消费就无法完成,相应的融资效益自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投资大型演出项目时,不仅面临来自演艺创作方面的风险,还要注意演出过程中涉及的舞台搭建、舞台设备生产等相关环节带来的技术风险。
2.市场风险。演艺产品在推向市场后面临市场接受能力以及抵御竞争者能力不确定的风险。首先是市场接受能力导致的风险。演艺产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是其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前提,该特征也决定了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此类新产品之前存在一个从熟悉到认可的过程。实际上,演艺产品的生产是在一定的市场需求预测水平上所进行的,而这种对市场接受新演艺产品的程度和数量的预测与实际情况的差距会带来市场接受能力风险。由于演艺产业是一个主观因素占比较高的产业,演出市场是一个艺术创作者与艺术欣赏者的互动市场。获得观众的认可是演出成功的决定因素,演出产品的创作者也应对社会环境、观众心理、区域文化等有很高的判断。这就使得演艺产业的融资效益受到创作者主观判断的影响。其次是来自竞争者的风险。虽然演艺产品的内容较为新颖,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当新产品面市后,其获得成功的模式容易被竞争者复制甚至替代,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者的收益。在抵御竞争者方面,演艺产业需要处理两种竞争问题:一是来自文化产业内部其他门类活动的竞争,二是演艺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
3.管理风险。该风险主要指因演艺产业组织机构不健全、决策机制不合理、管理者水平低下所导致的决策风险与操作风险。当前演艺产业的发展环境经历重大变革,演出院团正在进行大规模转企改制,这一背景下很多演艺企业缺乏有效应对市场需求的管理经验、管理人才和管理机制,从而造成管理风险在当下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中的表现较为突出。投资于演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止是演出产品,被投资演出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也是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经营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管理制度上的缺陷、管理者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经营者对财务、资金方面的运作和规律缺乏认识,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使企业面临资金紧张、财务周转困难的局面。
4.信用风险。演艺产业融资活动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资金供给方能力或意愿的原因导致资金不能按照原有的融资合约到位,从而对融资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该风险指的是投融资双方中任何一方违反投融资合约、不履行合约义务所带来的风险,目前主要表现为融资方的信用风险。演艺产业“轻资产多,硬资产少”,可抵押性弱的特点导致演艺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很难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这在中小演艺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演艺产业本身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具有投资的集中性和产品时效性强等特点,因而对于资金按照合约规定按进度到位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一旦由于经济发展的宏观原因或是投资企业自身的客观原因导致资金不能如期到位,演艺企业将面临着损失的危险。
5.金融风险。该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各种价格变动对于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投资人的投资机会成本就会发生变化,导致其预期收益水平发生波动;融资方的融资机会成本也会发生变动,导致预期利润率的改变。此外,汇率水平、物价水平等金融价格的波动都会给投融资双方的预期回报产生影响。在中国的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地位将逐渐显现,而市场价格通过自身波动来发挥信号作用的方式也将成为经济生活的常态。这些市场价格中对于演艺产业的企业来说,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三项:一是利率,利率是企业的融资价格,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演艺企业的获利能力。二是物价水平,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演艺企业的经营成本。三是汇率,如果融资活动或者演艺活动涉及外地居民时,汇率风险就可能会出现。这样,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的币种不匹配就会带来汇率风险。
6.政治风险。演艺产品中包含着很多意识形态因素,会对消费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主流的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和主旋律。如果一个演艺产品中的内容触及意识形态底线,必然面临政治风险:因为审查通不过而被禁止进入市场。这样的事件一旦发生,相应的融资收回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演艺市场中,由于盲目跟风而产出内涵低俗的演艺作品,或是聘请的主要演员由于政治问题而不能上台表演从而给演艺企业带来损失的案例仍有发生。文化内容的假、恶、丑给演艺产业投融资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
二、科学评估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
风险评估是一项对信息和技术要求比较强的环节,量化型的风险评估尤其如此。对于演艺产业来说,一方面完整收集风险信息的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处于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化企业较少的初期发展水平,缺乏系统全面的数据积累,因此风险评估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即是比较符合我们要求的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可通过下述四个步骤完成。
1.选取指标集。选择能够刻画演艺产业融资风险的指标。根据前文对于演艺产业融资风险因素的分类考察,我们将其中比较显著的风险种类挑选出来,各演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选择。在这里,我们选择了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和金融风险五类,并对每一类一级指标设立若干二级指标进行详细考察,具体内容见表1。
2.确定各指标的加权系数。我们要求的最终结果是对于企业融资风险的综合考量,因而需要对各指标赋予相应权重,反映其在总体风险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以此作为计算最终风险水平的依据。
3.确定备择的评语集。受中国现行贷款分类制度的启发,我们拟将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等级设为风险正常级、风险关注级、风险可疑级、风险障碍级和风险失控级。
三、结论
通过四个步骤的操作,我们可以得出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评估的两级指标结果。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我们可以将风险评估专家的个体的、定性的分析转化成综合的、定量的结果。该结果对于进行投融资决策的演艺企业来说,意义在于:
1.对演艺项目的投融资风险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比较。由于投融资环境的构成要素多样,且要素本身的实际表现会不断发生变化,因而企业在进行相应风险管理时需要进行各种方式的比较分析。量化分析结果的优点就在于,只要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这种比较就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演艺企业既可以对同一项目的风险进行时间上的追踪考察,也可以对不同项目的风险进行空间上的权衡比较。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指标,例如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等,评判的原理与上文所述内容相同。
关键词:融资物流 第三方物流 监管 风险
随着现代物流业和现代金融业的日益结合,融资物流成为物流企业开展增值服务,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1999 年最先在国内开展了仓单质押业务,2005年一季度融资额达15.9亿元。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还开展了针对运输途中货物的监管业务[1]。UPS(美国联合包裹公司)于2007年11月28日宣布与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及招商银行合作,推出“UPS 全球供应链金融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物流服务。但是,物流企业在开展融资物流业务时所面临的监管风险已成为一个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融资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一)融资物流的概念
融资物流是指工商企业以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向银行质押作为条件,借助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综合物流业务。
融资物流的运作原理如图1所示,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申请企业的资信情况和还款能力决定贷款意向和贷款额度。对于那些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有价证券,但经营状况良好,有着稳定的货物流和现金流的中小企业,银行会考虑与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监管能力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在签定三方协议的基础上,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贷款人提供的质押动产进行监管,并根据物流企业对贷款企业的评估报告进行贷款额度授信。然后,由物流企业履行监管义务,并按照质权人(银行)的指令进行入库、出库、盘点及监管作业。
(二)融资物流业务的特点
1、以商品质押关系为前提
融资物流的前提是出质人(贷款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借贷关系,并将质押物交付给银行。由于贷款人以动产为质押向银行借贷,银行委托融资监管人(物流企业)对质押物进行监管。
2、当事人各方签订的合同通常是三方合同
融资物流合同的当事方不仅包括保管人和存货人,还包括银行。三方当事人必须就出质、质物监管以及贷款授信等环节达到一致,并签订三方合同。
3、融资物流监管人主要对银行承担仓储责任
融资物流合同弱化了存货人“随时要求提取保管物(质押物)”的权利,以及保管人未能履行妥善保管义务造成保管物损失时的赔偿请求权。存货人将这些权利让渡给了质权人(银行),融资物流监管人主要对银行承担未按照合同约定向债务人(仓储物的实际所有人、出质人)或第三人交付保管物(质押物)时的损害赔偿责任,以及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保管义务的责任。
4、物流企业在融资物流业务中的监管职能
在融资物流业务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提供三个方面的服务:第一,为银行了解质押物的名称、规格、型号、质量、原值与净值、承销商等相关信息;第二,确保质押物的安全和完好;第三,接受银行指令控制质押物的进出库;第四,当贷款企业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时,协助银行处置质押物。[2] 其中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对质押物进行监管。
二、融资物流的业务运营模式
根据监管人对质押物的监管方式和银行授信放贷的依据不同,可将融资物流业务分为仓单质押、动产质押逐笔控制、动产质押总量控制、买方信贷和开证监管等五种模式。
1、仓单质押模式
仓单是指保管人在收到仓储物时向存货人签发的表示收到一定数量仓储物的有价证券。仓单质押业务指出质人以物流公司出具的仓单作为质押担保,银行给予融资的授信业务。仓单质押业务属于权利质押类,质押的标的是物权化的权利凭证――仓单,银行对质物的控制方式是占有经过出质人和监管方同时背书过的仓单。仓单出具人应保证仓单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唯一性。监管方作为仓单的出单人,只负责仓单注明的仓储物的数量,不负责质物的价值。
2、动产质押逐笔控制模式
动产质押[3]逐笔控制业务指出质人以银行认可的合法动产作为质押担保,银行给予融资,且在授信期内必须通过银行审批才能更换所质押的动产的授信业务。监管人只对质权人负责,并按照质权人的指令进行进货和放货作业。监管方不负责货物的价值,只负责质物清单注明的质物数量。
3、动产质押总量控制模式
动产质押总量控制是指出质人以银行认可的合法动产作为质押担保,银行给予融资,授信期内监管人只能在银行核定的最低库存水平之上方可更换所质押的动产的授信业务。超过控制总量之上的部分可以按照出质人指令进货和放货,当库存降到质权人规定的水平时则停止发货。这种业务模式适用于货物流动性比较强的情况。
4、买方信贷模式
买方信贷是指银行在取得商品控制权的条件下,为买卖双方之间的先款后货贸易提供封闭式的采购融资支持。出质人不能提供现货供质押,但其供应商能配合银行控制货权。买方信贷业务模式在到货前属于信用质押,到货后转为动产质押,这种业务模式适用于出质人的上游企业资质和信誉比较好的国内贸易业务。
5、开证监管模式
开证监管是指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向国外的出口商购买货物,进口商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部分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押担保的货押业务。监管人按照质权人指令收货、验收、放货。监管方不负责价值,只负责质物清单注明的质物数量。开证监管业务模式到货前为信用质押、到货后转为动产质押,多用于国际贸易业务。
综上所述,仓单质押和动产质押模式存在质物权属认定比较困难和融资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控、无法保证资金封闭使用的问题。动产质押总量控制模式操作比较困难。买方信贷和开证监管则恰好弥补了上述缺点,但又存在强势企业议价能力强、不认可银行要求的问题。
三、融资物流业务的监管风险分析
由于融资物流的法律本质仍然是仓储保管,因此,在融资物流业务中,物流企业不仅要面临普通仓储保管人的风险,而且还要承担一些特殊的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承担因未履行妥善监管义务给银行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
《合同法》规定,保管人应当妥善保管仓储物;储存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仓储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融资物流合同也应遵守此规定,即监管人须谨慎、妥善监管处于其占有之下的监管物,监管人应赔偿因监管人未能履行妥善监管义务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2.对银行承担因验收瑕疵的赔偿责任
《合同法》规定,仓储保管人应按约定对入库的储存物进行验收。验收后,发生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不符合约定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银行将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转嫁给监管人
在质押物价值下降、债务人又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可能会通过寻找监管人的“过失”,将无法回收贷款的风险转嫁给监管人。这也是开展融资物流业务的银行之所以要选择那些资信能力好的大型仓储公司或者物流公司作为监管人的重要原因。
4.无法收回监管费的风险
在融资物流业务中,监管人根据质权人的要求行驶监管义务,但是,承担支付监管费的义务人却是债务人。而且融资物流合同通常还规定,在债务人不支付监管费时,监管人不能降低其监管责任。实质上,监管人放弃了《合同法》赋予仓储保管人的对保管物的留置权。一旦债务人因经济原因或其他原因不支付监管费,监管人将面临无法收回监管费的风险。
5.经济形势恶化时承担债务人强行提货等恶的风险
由于大多数监管人是通过租用债务人的仓库就地实施监管,监管人仅派出几名专门人员进行监管,整个场地仍然在债务人控制范围内,而监管物的价值通常都比较高。一旦经济形势恶化时,可能会存在个别债务人铤而走险,强行提取监管物,或者债务人利用监管人的监管漏洞、伪造提货通知书等方式提取监管物。在这种情况下,监管人仍须对银行承担监管责任。
6.供应商违反合同约定给监管人带来的风险
融资物流监管合同下,监管人可能自己不具有储存场地,而是通过向第三方租赁储存场所的方式对质押物进行监管。如果供应商不按监管人指示或者违反其与监管人的合同约定将储存物交付给其他人给银行造成损失,监管人应当承担责任,特别是港口经营人作为供应商时这种风险尤其明显。
7、质押物贬值风险
所谓质押物贬值风险,就是借款企业一旦还不了款而需要变卖质押物的时候,而质押物又无法按预期价格变卖的风险。为了防范这种风险, 要求融资物流中的质押物具有价格稳定,变现方便,流动性强的特点。如有色金属、钢材、化工产品、煤炭、粮食、塑料、棉花、橡胶、纸张、糖业等大宗商品。在特殊时期,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再沿用以前的标准,而要采用相应的价格标准来规避质押物贬值的风险。
四、物流企业加强融资物流风险管理的建议
1、加强融资物流合同管理,制定监管风险控制流程
加强融资物流合同管理是控制监管风险的事前控制手段,第三方物流企业应重视融资物流合同监管条款的审查,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应针对融资物流业务中常见的风险制定专门的风险控制流程,特别要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环节进行规范。
2、加强供应商的筛选、评估、监控工作
由于融资物流监管工作通常是采用租赁第三方仓库的方式进行,不在自有经营场所内实施,所以应加强仓储供应商的筛选,选择有经济实力、有风险承受能力、管理比较规范的供应商。其次,应建立供应商的审核评估制度。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经营状况及其内部管理流程进行审核评估。另外,在监管协议有效期内,须定期监控供应商的履约情况。
3、加强客户(贷款企业)监控
要加强客户资信情况的审查,包括对贷款企业的信誉、经营状况、市场整体状况的动态跟踪。在监管物的价值出现市场波动或者客户的经营状况出现恶化趋势时,必须增加对贷款人的监控频率、加强监管力度,并及时向银行通报,预防客户在经济状况恶化时,通过采取非法手段提取监管物或者“掉包”等方式,给监管人造成损失。同时,监管企业还要预防银行在监管物的市场价值下降时,通过寻找监管人的“合同过失”来转嫁贷款风险的做法,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由于物流企业在融资物流业务中承担着为客户提供信誉担保的连带责任,所以,物流企业在选择客户的时候, 要优先评估客户的资产(经营能力)。企业的经营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一是主营业务增长率,要高于同行业的平均增长率;二是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应该控制在50%以下,最好在30%左右。
4、制定科学的监控管理办法
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制订岗位职责、完善相关业务制度、加强货物出入库验收工作等方法来控制风险。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应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减少业务操作方面的风险。对于金额比较大的融资物流监管项目,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必要时还要建立专门针对市场波动、客户经营状况及监管状况的定期检查制度。
物流企业应制定针对特殊时期的风险应急预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防范风险。在风险特别大的关键时期,物流企业要对仓储物的库存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当仓储物的存量达到规定限度时要有积极应对措施,如警告、冻结。
另外,物流企业还要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
5、建立不宜监管商品目录和高风险商品目录
根据实际开展监管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及商品特性,对于一些不易储存或者市场价值波动大的商品,应建立不宜监管商品目录、高风险商品目录,以便负责实施监管的业务部门在实际监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措施。
参考文献
[1]吴文治 对中小客户提供仓单质押业务,UPS 在华试水“物流银行”[N] 北京商报 2007 年11 月29日第4 版
[2]杨凤梅 毛思星 银行开展融资物流业务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5)
[3]董静 动产质押监管的相关法律问题及风险防范[J]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09(1)
关键词:民间 融资 风险
现阶段,各地区政府大力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民间融资活动应运而生。部分融资活动能够充分利用百姓手中的余钱,进行资金的流转与利用,为百姓创收的同时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一部分民间非法融资的现象成为了威胁百姓们财产安全的潜在隐患。
一、民间融资与民间融资风险的必然性
何为民间融资?民间融资,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用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暂时改变资金使用权的金融行为。民间金融包括所有未经注册、在央行控制之外的各种金融形式。
基于民间融资独立于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在资金的监管与管控方面缺乏有效的保障,许多不法分子从中找寻空隙,进行违法的融资集资活动,故而民间融资存在难以避免的风险问题。
二、目前我国民间融资存在的风险
(一)民间融资市场运作不够规范化、透明化
通过对一些民间借贷结构的调查与了解,发现目前民间融资市场非常混乱。很多融资机构在签署相关合同时,所列内容不合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标准,内容不完善,责任划分不清楚,导致很多条款不具备法律效力。甚至有部分融资项目是通过亲朋好友间的口头宣传,对于融资项目、资金流向均不清楚,为不法分子导钱、洗钱留下了可乘之机。例如,2011年发生于H市某县城的一个案例。张某以投资鱼塘为借口发动亲朋好友融资10万元,承诺利息为1分5厘。然而张某拿到钱后见到鱼市惨淡,私下将钱投入到非法赌博活动。最后,在公安机关对其进行查处时难以归还当初的借款。
(二)越过国家机关监管埋下资金安全隐患
民间融资之所以盛行,其主要原因是越过国家正规金融机关的审核程序,且承诺的利息要远远高于银行或其他正规金融机构所给出的收益。于是,许多投资者怀着侥幸心理将血汗钱投入到民间融资借贷的项目中。这种自发性的民间融资,缺乏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的监管,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的保障,成为了融资领域的灰色地带。如若融资成功,投资得到收益,则双方共赢;若投资失败,集资人落跑,投资人的血汗钱则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2014年湖南省某监狱的一位王姓犯人就曾交代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案例。为了能够负担母亲的医药费,他为民间融资项目担保。但是投资失败后集资人落跑,投资人打上门来。王某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投资人,不得已许诺代集资人还款。之后就发生了王某因抢劫运钞车而犯罪的惨剧。
(三)融资项目缺乏多样性,融资市场秩序混乱
购买金融产品进行长短期的投资,是国内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项投资活动。目前国内有关融资项目主要分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融资,即P2P、余某宝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即购买债券、基金等;保险类投资等等。民间融资也主要是利用网络的便利,进行大范围的融资活动。但目前国内融资市场的产品项目较为单一,投资风险难以转嫁。此外,混乱的融资市场,虚高的收益率,令人眼花缭乱的项目内容,都让投资人难以分辨真伪,难以抉择出适合自己的融资项目。
三、有关控制民间融资风险的建议
(一)意识先行,加大对民间融资风险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的宣传
人们之所以会盲目相信民间的融资机构,无非是贪图其中较高的收益,受了坏人的蛊惑。所以,一定要加强投资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各地区、各基层组织应当有计划、有行动地加强有关民间融资风险相关知识的宣传,提升大家的防范意识。唯有在潜意识中时常鸣响警报,人们才能在不法分子进行活动时竖起防范的高墙。
(二)完善法律,尽快完善有关民间融资的相关法律与监管流程
国家有关机关与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尽快完善有关民间融资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尽量做到让民间融资行为能够有法可依,按章办事。此外,各地区政府可尝试建立专门负责民间融资项目的监管部门。对民间的融资项目进行详细的把关与掌控,有关集资人的融资资格、偿还能力、资金流向、合同细则、借贷时间等,都能够建立一项专门的系统存储,以备集资人与投资人进行查找。一旦出现问题,也可迅速找到症结点,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三)不断创新,拓宽融资渠道,维护融资市场稳定
目前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且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小型企业成为贡献GDP的最大助力,但却受到融资瓶颈的制约。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与新的平台,增加不同形式的融资项目,给予投资人更多、更安全的投资选择。此外,可以建立集资人的贷款征信系统,为投资人的投资选择提供参考。此方法能够过滤掉许多妄图钻融资流程漏洞的不法分子,能够有效维护融资市场的有序与稳定。
四、结束语
民间融资,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民间融资所存在的风险,将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社会稳定。本文列举了现阶段国内民间融资行为所存在的风险,市场运作不够规范、透明,越过国家监管部门所存在的资金安全隐患,以及融资项目单一、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并给予了相关的建议。唯有建立有关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民间融资行为的监管力度,增强对融资风险意识与知识的宣传,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才能切实推进合法的民间融资活动的发展,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戴又有.对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2014,09:22-24
关键词:股权融资;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070-02
一、股权融资风险及风险管理
(一)股权融资风险
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股权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增发新股和配股两种方式。
1.增发新股。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其实是向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投资者发售股票的行为,属于已上市公司对外增资扩股的一种方式。其优点在于限制条件较少,融资规模大并且发行价格较高,一般不受公司二级市场的价格限制,所以更能满足公司的融资要求。但在增发新股中,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上相应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了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产生,存在着经理人员比普通投资者掌握更多的更真实的企业信息的这种现象,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可能就不理解公司的融资结构安排意图,从而使公司发行新股就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所以,上市公司的新股融资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中就成为了一种风险较大、代价过高的融资方式。
2.配股。上市公司配股其实是指上市公司按照公司发展的需要,根据有关的规定和相应的程序向原股东增发新股,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行为。其优点在于由于不涉及新老股东之间的平衡,且操作简单,审批快捷,因此成为了上市公司最为偏好的一种融资方式。但在配股中,由于中国的配股政策是由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的,作为政府代言人的证券监管机构,在中国并没有完全的独立性。实质上政府既是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审批者,又是股市的监管者,同时作为上市公司最大的股东,还是公司配股的参与者,所以监管机构要做到完全独立在目前还有很大的难度。正是由于这种身份的特殊性,证券监管部门作为第一大股东,其具有的控制权和决策权,必然会与流通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样导致的利益的相悖必然会给公司配股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股权融资风险管理
1.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应从企业内部实际出发,尽可能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投资意图,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从而降低增发新股带来的风险,使得公司的资本结构达到更优。
2.需要强化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减轻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建立健全声誉机制和法律机制,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同时,还需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目前不成熟的证券市场使得同股同权无法实现,所以建立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是关键所在。
3.一方面可以建立第三方的监督机制,大力发展第三方会计、审计市场和相关法律的支持。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强制性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雇佣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公司进行客观的汇集信息审核,使股东能够掌握一定的公司内部经营信息,减少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同时还可以解决证券监管部门在进行配股时自身身份的特殊性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强制性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以及众多信誉度高、水平高的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等都担负着监督公司经营者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专业评级机构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专业人士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对债券发行者进行评级,并向投资者提供建议,从而消除投资者与债权发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例如,美国著名的权威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和穆迪就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信赖。
二、可转换债券风险及风险管理
(一)可转换债券风险
可转换债券是公司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同时,也是为充分吸收投资者而应用金融工程技术创造的一种衍生融资契约,兼具有股票、债券和期权性质的一种混合融资方式。可转换债券备受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兼具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双重特点,这比其他两种融资更具有灵活性。在股市低迷的时候,投资者可选择享受债权带来的利息收益;在股市看好时,投资者可选择将其卖出获取差价或者转成股票,享受估价上涨的收益。但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不够成熟,所以可转换债券融资模式在运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一些风险。
1.由发行公司的信息披露不规范引起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一是利用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由于可转换债券在中国的发展创新不足,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很好地将可转换债券的融资动机与公司财务特征相结合,从而出现了只要符合条件就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现象,加之信息披露不够规范,促使上市公司出现了利用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情况。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行为,直接会损失中小股东的利益,也不符合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业务长远发展的目标,会给公司埋下更深的风险隐患。二是风险管理缺乏完整性。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对于可转换债券的融资风险的披露存在着漏洞。首先,基于上市公司获取自身利益的动机,上市公司对于许多重要风险,比如公司的国有股以及法人股全流通以后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公司没有进行基本的披露。其次,上市公司对于风险的重要程度及其影响范围披露也甚少。再次,上市公司对于风险管理的措施的披露也很欠缺。
2.由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非最优所带来的风险。由于可转债是一种债权向股权转换的投资者选择权,所以对于资本的结构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资本结构的角度分析,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核心目标就成为了债券转换为股权之后,要使公司的资本结构正好实现最优的结构。但是,在目前资本结构非最优的环境下,可转换债券必然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可转换债券风险管理
1.针对信息披露不规范引起的风险,主要目的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转换债券在中国的发展已有十八年的历史,尽管已经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出台在防范风险,但是从目前的效果来看,风险管理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当然,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与大力监督是不可缺少的,对于风险的管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一些做法,尽量对融资中的每一种风险进行定量、定性、辨别、评估和分级,再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从而使财务报表和募集资金说明书中的风险披露的更为真实,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2.针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所带来的风险,最主要的就是要规范和完善资本结构市场。具体做法是要保证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与转换溢价定价较为合理,这样就可以在相应资产使用寿命到期之前,完成债权向股权的转换。这也同时优化了资本结构,从而就消除了公司资产结构所带来的风险。
三、认股权证风险及风险管理
(一)认股权证风险
认股权证一般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赋予权证持有者在未来某个日期或者某段时期以事先约定好的价格购入约定份额股票的权利。
1.由高财务杠杆性带来的高风险。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以认股权证来进行融资具有一定的筹资风险,大多数情况下,上市公司在发行认股权证时,都是将其与股票、债券等搭售发行,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增加股票、债券融资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但是认股权证的高财务杠杆性又决定了其融资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风险,认股权证的高财务杠杆功能是指,投资者在购买权证时往往只需要缴付较低的权利金,就可控制比该权利金高出数倍的正股认购权。而且如果股市的行情与投资人的预期相反时,投资人则有权利选择不行使权证,此时他的最大损失也不过就是起初买入权证时所支付的并不太高的权利金。
2.由于取得资金时间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上市公司将权利赋予投资者,这样就损失了资金获得的主动权,所以公司很难控制资金获取的时间,有可能在公司急需资金的时候不能以认股权证融资满足自身的需要,但是此时如果公司通过增加普通股股利刺激认股权证持有人行使权利,则反而会提高公司自身的资金成本,这样就给公司融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二)认股权证风险管理
1.由于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融资规模、融资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权衡利弊,来合理的利用高财务杠杆效应,及时的规避风险。而且我们还可以顺应市场的需要适时推出新的认股权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投资者的选择品种,而且也有利于公司在发行股票和转债之外再增加一个再融资渠道,将一次融资转化为多次融资,更好地协调上市公司战略与其资金需求的期限的一致性,使公司资本结构达到更优。
2.针对取得资金时间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对于未来大盘走势的关注来有效的减少这种风险。认股权证的投资价值不仅与公司的业绩正相关,同时还需要考虑目前大盘的走势,如果大盘长期处于调整期,此时权证持有人就有可能放弃认购权利,这样就会使公司错过筹资的机会。所以,对于公司业绩的掌握以及对大盘走势的关注,都可以大大减少公司取得资金时间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刘伟华.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9.
[2]童盼.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基于股东――债权人冲突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