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体解剖范文

人体解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体解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体解剖

第1篇:人体解剖范文

关键词:解剖;模型;泥塑;写生;默写

【中图分类号】J06

绘画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门类,历来重视“人”,表现“人”。但是,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高妙的生物,想要在绘画中自由地去进行表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没有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是断然不可能的。所谓“由技入道”,在这里说的就是只有很好掌握了人体透视、解剖知识,才能更准确地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连形都画不准而能对绘画主题有深刻的表达。所以我国自建立美术院系以来,“艺用人体解剖”一直是各美术院校里学习人物画必修的课程。然而,纵观中国各美术院校,尤其是一些综合类院校的美术系(学院),其教学形式主要是口头讲授,结合展示解剖图片和书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讲解容易显得枯燥、抽象,如实物照片缺乏提炼;用平面的图示、书籍描述立体结构显得不够直观;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而且参与、互动性较差等。笔者认为解剖教学不应该仅限于讲解、观看图片和书籍,而是应该多种教学手法配合起来进行,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为此笔者(在一些美术院校现有的优秀教学经验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补充,)对艺用人体解剖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1.艺用人体解剖课上最常见的教学形式是教师结合书籍和图片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其中主要有:

(1)利用数码高清图片,可选择人体解剖图片、真人图片和绘画雕塑作品图片,三者结合观看。在三者的互相比对中,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利用高清视频,主要是人体解剖视频和人体动态视频。国外有一些高清的人体解剖视频,其观看效果绝不亚于到医院现场看解剖;人体动态视频和视频截图,可以使学生看到某一运动瞬间人体的规律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

(3)利用三维动画技术,通过建造人体结构模型,并模拟光影、透视效果等,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演示人体结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培养了学生的体块和空间意识。这一种方法是在近年来3d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开始出现的,在教学中还非常少见。但是这种方法有着很多优点,如可将数字模型随意地进行任意角度的翻转进行观察;还可以将某骨骼和肌肉进行添加或去除,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接和层次关系;教学效果明显且适宜推广。

2.充分利用市面上现有的实体解剖模型进行教学。目前常见的解剖模型有人体骨架模型和肌肉人模型。如果人是一件外表光鲜亮丽的衣服的话,人体骨骼就好比是衣服撑子,有了这个撑子,人才能够直立起来,才能够做各种动作。附着在骨架之上的是肌肉,肌肉带引骨骼运动,并且对人体表面的起伏影响巨大,所以人体骨架和肌肉是学习解剖最重要的内容。骨架和肌肉人实物模型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任意角度对模型进行观察,并且可以用手触摸,切身感受骨骼和肌肉的形体。相比之下,书本和图片只能使学生看到有限的角度,而且是平面的,其实我们的眼睛经常会欺骗我们,使我们忽略了一些更加本质的东西,不如手眼并用感受得更加真实。实物模型有着图片和书本无法比拟的一些优势,教师如果根据模型进行讲解会更加直观,从而使学生对解剖了解得更加细致全面。

3.安排一定课时的泥塑课程帮助学生巩固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和认知。在学习了解剖实物模型以后,让学生根据实物模型做泥塑,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人体结构的感性认知,使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泥塑课程强调运用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这将会迫使学生必须对所要表现的人体有全方位立体的理解。前面讲的第1、2点主要是让学生看,这里的泥塑主要是让学生做,看和做是两回事,看懂了不一定能做,会做才是真正看懂了。在泥塑的同时是需要对形体进行分析和概括的,主要强调规律性和形体感,这就是艺用解剖和医用解剖的区别。

4.在课程中安排绘画写生练习的部分。在进行完泥塑的课程后马上进入绘画写生的部分,第3点泥塑课程为绘画写生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学习艺用人体解剖的最终目的是为绘画创作服务,所以解剖课程中须有绘画实践的部分,使解剖知识和绘画实践联系起来。教师不应“一鼓作气”把所有课程进行完再让学生去画,而应该让学生学一部分知识就马上根据此部分知识作绘画写生,边学边画,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看学到的知识是如何应用到作品里面的。教师同时也应该结合名家大师的作品给学生讲解,看同样的解剖部位在成功艺术家那里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做绘画示范,作为学生学习范本的有益补充。

5.将默写作为对学生解剖理解程度的检测。学生能够默写出来的就是能够完全理解的部分,默写不出来或者默写含糊、不正确的就是需要提高、强化的部分(默写的作用参见拙作《造型训练应当重视“默写”》)。

以上五点教学探索可以认为是前后连贯的步骤,周而复始地系统学习,也可以将其中一点抽出来作重点练习。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艺用人体解剖知识学扎实,为日后的绘画创作更好地服务。在艺用人体解剖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人体从立体直观的感性认知到动手展现人体结构泥塑,再将其用绘画手法记录下来,最后进行默写检验,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巩固,学生都能基本掌握人体结构并在绘画中使用。

在课程安排上,如果美术院系上艺用人体解剖课程要用36学时,教材多为六章上下,以六章为例,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学时分配是每一章理论讲解(含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的学习)共2学时;泥塑2学时;绘画实践1.5学时;默写0.5学时。累计后得出,理论讲解(含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学习)共12学时,占总课时的33.3%;泥塑共12学时,占总课时的33.3%;绘画实践共时,占总课时的25%;默写共3学时,占总课时的8.3%。

在以往的艺用人体解剖教学中,教师惯常给学生看看图片,拿着书对着学生念一念,讲一讲,这种滞后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得枯燥,不直观,学习效率十分低下,经常是讲完就忘,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手段来进行解剖教学,才能让学生记得牢固,学得扎实。上文提供了五条探索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对解剖教学有所帮助。

第2篇:人体解剖范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临床结合 教学方式

人体解剖学对于医学生来说,是入校之后第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理论课程之一。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因为《解剖学》这门课程的医学名词过多,内容复杂而且多为描述性的字眼,所以教学就会显得古板、沉闷,根本不可能使得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有趣。而且当前医学院尸源短缺,制作的标本太少,实验课上,学生们的观察实验过少,难免觉得人体解剖学无味枯燥,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此,一些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当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将人体解剖教学与临床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可以灵活地将已经学习过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让学生彻底地吸收所学的专业知识。

一、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结合临床实践,巩固学生专业知识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以往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逐渐脱离教育最终目标,远远满足不了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建立相应的临床专业理论结构体系,为专业岗位提供合适人才,是所有医学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想要实现的目标。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自身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而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枯燥无味的教学会让学生很容易就忘记知识点,从而在心理上厌恶该课程。从心理层面来说,兴趣是一种有很强趋向性的心理特征,这往往能带来强大的记忆力,而解剖课程正需要优秀的记忆力。因此,与其按照传统方式教学,倒不如创造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讨论并定义某一基本名词概念或理论,也可以由教师收集并整理,讲述一些较易理解的新理论,并下达任务,让学生以分组方式进行交流与讨论,并且制作多媒体课件,从而展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授解剖学实验课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在实验课中化被动为主动地去学习,也要使他们可以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相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不仅是上面提到的学生进行小组课题研究活动,教育方式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如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一些标本或活体进行CT扫描,利用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使标本结构以三维立体形式清晰明了地显示微细结构的解剖,也可将一些复杂的人体结构显示,如血管、神经等。人体的内部器官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胸部和腹部,大血管和神经的皮肤和皮下深层组织,学生在观察尸体或模型时,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其结构,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出某一个器官的结构。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这意味着在活体上快速地找到某个脏器的准确位置并清楚其结构与相邻脏器的关系,就能让学生获益良多,快速进步。教师还可以开创一个共享交流网络平台,由导师录制一些清晰细致的解剖学实验,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观摩、学习、交流、重温学习教程,进而强化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授之理论,习之实验,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

在传统解剖学实验课上,在学生们观察标本时,教师就给学生们介绍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位置,这种方式常常让课堂死气沉沉,与此同时,刺鼻的福尔马林味道也飘荡于实验室内,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会逐渐下降。假如教师们意识到解剖学与人本身的密切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配合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病例讲给学生听,使得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再结合标本模型,体会理解病例。例如,在教学“呼吸系统”的实验课中,针对鼻腔粘膜嗅区上鼻道和上鼻道狭窄的特点做相关介绍的时候时,可以借助感冒的时候鼻粘膜会发炎水肿作为实例,感冒会让本来狭窄的上鼻道缩小,这样经过上鼻道的气体量就会相对降低,如果空气中存在含有某一种味道的气体,那么该气体通过上鼻道的量也会越来越少了,因此嗅觉就变得不再灵敏了。

实验课上的临床实验必不可少,动手能力也尤为重要。因此,医学院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创一些开放性课堂,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观摩或者操作。操作的项目应由教师设置课题,并皆以临床病例为课题,由学生自由组队,分工合作进行实践,同时提供给每组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和试剂。

三、结合临床实验,让学生了解解剖学理论的普遍性及特殊性

人体解剖学主要是尸检、人体解剖等临床实践。人体解剖学教学实验介绍一些器官的形态位置以及与相邻的脏器的位置关系等内容,这些结构与正常的人体结构一致。一般来说,不同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是差异程度不同。有些差异较常见,不会对正常的身体功能带来负面影响;有些是不一样的,一旦超出一定的范围,它的功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临床操作中,不同的患者,其每个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相邻关系是有所差异的。例如,在寻找尸体上神经系统与脉管系统的实验教学中,经常观察到人体的神经和血管的形态或位置异常,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

总之,教师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在上面提及到的多个方面加以重视,相信医学专业学生的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哲学理性思维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晏继红.医学教育中的哲学思辨观[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9).

[2]柯益彬,刘黎星,叶维建,郑玉涛.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改革的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2).

[3]廖建林,周奕,谭谷权.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中国健康月刊,2011(7).

第3篇:人体解剖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

提出“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后,教育信息化在全国各大高校铺展开来,“信息化教学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等也因此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开展。有些教师因为这些比赛“一夜成名”,这更大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当然教育信息化不只需要在软件(教师教学思想与能力)上的更新突破,还需要我们的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来辅助,从而使学科的教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信息化更使高职院校医学院的人体解剖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教学焕发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以现阶段普遍应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信息化手段为例浅谈其对该学科的一些影响。

一、信息化教学为人体解剖学这门古老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使教学内容由枯燥变得有趣味性。教育信息化科技公司推出的产品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知识简单化、静止的结构动态化。例如桥媒科技推出的3DbodyAPP就实现了把课堂上以前借助挂图、多媒体图片等展示的人体结构以三维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可以把人体九大系统叠加,同时还可以模拟解剖过程使学生在感官上体会到人体结构的立体层次。图片效果逼真与学生平时玩的游戏画面的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学习积极性。手机App下载后实现人体结构图片成为“口袋画册”而可随时翻阅。除此之外,visiblebody图集App还扩充了其简短的flash内容,其阐释的人体各个关节的运动就使学生对其中参与的肌肉的作用更容易理解。(二)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早期的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开始实现了学生可以随时自学。如今的慕课开始注重交互性的提升,精悍的微课紧紧抓住学生的黄金7分钟注意力将知识点的精华以图片、动画、声音的形式淋漓尽致表达。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而融合更多的数字化人体结构教学资源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通过这些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如在线慕课、微课、医学类论坛、3D人体结构软件等来完成任务,然后在课上分组研讨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老师辅助答疑重难点并适时结合临床实际来帮助加深人体结构的学习,进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开阔了视野。(三)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职业意识。高职院校医学院学生的自学意识亟待引导,自学能力当然是他们作为大学生必须具有的素质,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显著影响其职业技能的提高。而之前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很难理解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的意义,与将来自己从事的医学行业很难联系起来,学生就选择不认真学习基础课程比如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更不要说去突破难点,从而不能很好地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如“丁香园”、“小木虫”这样专业的医学论坛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打开手机App了解将来考取助理执业医师证需要现阶段掌握什么人体解剖学知识,记忆知识有哪些诀窍等,还可以在病例讨论区运用所学习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去做简单的分析理解,进而体会到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对于以后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益处而主动认真学习。另外,还有推出的“人体解剖学立体书城”涵盖了教材、PPT、病例分析、课外拓展、课后测试等,这都大大方便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锻炼提高其自学能力,最终还可把学到的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加深人体结构知识的理解。

二、教育信息化对人体解剖学教学带来的问题

毋庸置疑,教育信息化对高职院校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一)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育信息化的诸多3D数字模拟人体结构产品给学生感官上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人体解剖虚拟仿真系统直观形象,让学生对其充满了兴趣,而同时会让学生会误以为这可以替代标本解剖。另外有学生讨厌浸泡标本的药水味道或者本身对标本解剖就有恐惧感,更借此系统躲避解剖标本。但是人体解剖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也永远无法替代尸体解剖给学生对于人体的手触感觉,学科也因此要求学生必须能够亲手解剖标本和观察标本。因此,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要激励学生亲手操作解剖标本,通过此实践加深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目标。(二)忽视因材施教,容易“拔苗助长”。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于慕课、微课等在线学习资源的学习容易停留在形式,知识理解浅显,不能很好利用这些资源去完成教师课前、课后布置的学习任务,最终会导致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大打折扣。这就需要要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教育信息化的手段的运用需要循序渐进,学习任务的布置也需要按照学生的能力逐级增加难度,注重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要求我们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准备每节课,并且要随时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但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其他的任务比如科研,所以这就容易导致“职业倦怠”。因此教育信息化在我们教学中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总之,教育信息化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并优化教学过程,使人体解剖学的人体结构知识具有了趣味性,并让人体结构立体逼真呈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但这些都只是我们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的手段,尸体与标本的解剖动手操作始终不可被替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到预习和复习,并将所学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使人体解剖学真正为医学类其他专业课奠定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加福,陈玲珑,吴碧莲.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的初步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37).

[2]马志健,易西南,张海英.人体解剖学精品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12(34):387-390.

[3]姚玉英,贾丽丽.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探索[J].探索科学,2016(5).

第4篇:人体解剖范文

摘要:随着本科科学教育这门课程的开设。传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因其涉及的范围多且深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学科的发展要求。结合科学教育这一专业特征和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从教材、学生兴趣、考核体系、实验内容、形式等方面对科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改革进行分析与交流。

关键字:人体解剖生理学 科学教育 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是许多学科的入门级必修科目。同时它又是一门实验性的科目,许多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实验在人体解剖学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人体解剖学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学科与学科之间分的越来越细,因此有必要将一些基础性的课程与专业进行细分以适应学科的发展。根据专业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科学教育作为乐山师范学的新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该专业的一门必修科目,它既有一般综合性大学的课程配置特点,同时也要根据科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对原有的一些内容进行改革与整合。

1.以科学教材为导向

科学教育专业包含的科目多,范围广,但是每一科涉及的内容都不够深入。以苏教版小学科学课程教材为例,内容涉及到人体解剖实验的知识相对比较多但是内容比较浅显。比如有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吃的学问》、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呼吸和血液循环》。依据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的设置可以将本科科学教育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程安排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如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ABO血型的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等。使学生能在这些基础性的实验中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他们观察,动手,采集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为以后的创新性实验打下基础。同时可根据本科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科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自编教材作为原有实验教材的补充和参考。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课程的特点不一定按照章节来讲。可以把一些相关性较强但是没有安排在同一章节的内容放在一起来讲,如第一章第二节的神经组织可以放到第三章的神经系统中一起介绍。

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走,缺乏主观能动性,实验也是被动地参与。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经验,从教师与学生之间主体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比如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如ABO血型的测定,肺活量测量等)可以交给学生来讲。在讲解过程中,不但可以锻炼查找相关资料的能力,还可以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增长知识,牢固记忆。实验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要上好实验课必须自己先要了解实验,会做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要在实验室提前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各个击破,不断完善,最终达到能够规范地完成实验操作。学生通过这种在实验中出现问题后一步步地寻求答案排除障碍的过程,对这些知识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记忆。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准备给其他同学呈现出一堂有自己风格的课堂,对于讲课的学生来说能使他们获得一份成就感,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3.实验内容的多样性

在学生完成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喜好等开展自主探究,可以是在其他书籍或者专业期刊上看到的实验方法的验证,或者是自己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产生的灵感。也可以是学生遇到问题时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朋友的交流讨论、老师的指导点拨后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实验。或者是在听讲座时感兴趣的内容,网上的热点问题等等。只要是学校的实验室能够完成的实验,都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操作并完成实验。在设计综合性实验的时候,老师应该合理安排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比例,同时还应考虑到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

4.完善考核体系

在之前的考核体系中,《人体解剖生理学》一般都是按照理论课占70%,实验课占30%来考核,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以成绩为导向的学生不重视实验课程,不能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体会到实验的乐趣。为了能够得到高分他们死记硬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掘与锻炼。建议将考核评分标准改为理论实验各占50%,那么那同学们就会更重视实验课程,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探索上。同时,实验考核中应更加注重平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而不是单纯的以实验报告的好坏来判断成绩的高低。此外,要更重视的是最后“问题与心得”环节,学生反映出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需要怎么解决,以后要怎样预防等等。以此来判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真正的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理论、概念。

参考文献

左明雪.人体解剖生理学(M).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235

辜清,郭炳冉,段相林,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M),4.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79

汪华侨.潘实清.吴忠道.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杂志,2006,26(2):70―73

凌树才.王俊波.吕寒冰.等.如何开展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型本科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98―109

张海英.易西南.改革人体解剖学教学以适应全新医学教育理念的挑战(J).解剖学研究,2009,31(5):393―395

邴杰.孙颖郁.孙秀英.等.高校本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3:87―90

第5篇:人体解剖范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护理专业;教学模式;工学结合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教改选取2017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17级高职护理专业6个班作为实验(教改)班,共362人;6个班作为对照(传统教学)班,共353人。在试验班教学中使用“工学结合”的人体解剖学校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理论课程及实验课重点内容[3]。以下是对6个试验班实施“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成效的问卷调查过程及结果。

1.2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

1.2.1基本情况问卷调查

从试验班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校本教材的评价、今后教学与学习模式的期待和本次教改的认可率4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成效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62份,收回问卷362份,回收率100%。

1.2.2校本教材靓点的调查

“工学结合”的人体解剖学校本教材,把系统解剖学的九大系统依次设计为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分为若干个护理工作过程,将护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导入相关解剖学知识,并辅以实验操作技术和精选习题。“工学结合”的人体解剖学校本教材,内容分为工作任务及学习任务、学习领域解剖知识、实验操作、精选习题4个部分。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各部分的接受程度。

1.2.3学生学习能力变化的调查

学期结束后对试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对“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自我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22.0版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描述为例(%)和均数±标准差(x±s),行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分析

2.1.1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

认可“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比认可“传统教学”形式的学生人数分别为54人(14.9%)和48人(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学生选择两者结合的教学模式,有260人(71.8%)。分析其原因有两点:①传统教学的学习思维习惯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②由于试验班教学条件有限,工作任务展示不够充分,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加之新生还没有学习临床课程,工作任务陌生,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2.1.2学生对校本教材评价

“工学结合”的人体解剖学校本教材4个组成部分中,48.1%的学生选择“实验操作”为校本教材之最大靓点,该调查结果进一步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获得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印象深刻。以后课程改革应当更加注重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技能培训和考核,着重提高学生在活体、标本及模型上的辨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对接[4]。有18.2%的学生选择“学习领域解剖知识”,有7.2%的学生选择“精选习题”,而本次教学改革的突破点是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用“工作任务驱动学习”,只有26.5%的学生选择该项。说明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还有待适应,需要进一步引导。

2.2学生成绩分析

试验班期末成绩为(65.11±19.55)分(2人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46.23±25.51)分(3人无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试验班与对照班总体率的假设检验分析,分别从及格率、70分以上百分比、80分以上百分比、90分以上百分比依次分为几个分值组,将试验班成绩与对照班成绩比率进行对比分析,各分值试验班比率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结果证明,试验班期末考试成绩无论从平均分值还是各阶段分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班,更说明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无论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能更有效地做到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5],期末考试成绩也得到显著提高。

2.3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自我评价

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学改革的效果,学期结束后对试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对“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自我评价。统计结果表明,试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整体理念、评判性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能力[6]等多个方面中有所进步、自我感觉有明显提高的人数均超过55%以上。

3讨论

3.1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成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及格率由对照班的51.89%提高到75.76%。平均成绩由对照班的46.23分提高到65.11分。说明采用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因材施教,整合教学内容,这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3.2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由于注重实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培养并提高了学生“动手摸、动手写、动手画”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明显增强。

第6篇:人体解剖范文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3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15-02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医学基础课中内容最繁多、最枯燥的学科之一。现在我院人体解剖学教学学生多、课时多、负荷量大。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下高教迅速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获得最佳效果;如何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重要问题。笔者就自己的体会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1加强师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关心、帮助学生,尊重学生,以情感人,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重视,实现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沟通和共鸣,从而使学生喜欢人体解剖学。解剖学的教学特点是以组为单位的实验课较多,因此笔者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以平等的关系经常与学生交谈,给他们讲述学习解剖学重要性,同时尽量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沟通师生感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教学环境营造一种温和、轻松、良好的气氛。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发起强大的学习动力[1]。老师应想方设法使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兴趣盎然。这样,学生因为课堂的精彩纷呈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老师看到学生的倾情投入而不断提高课堂质量,形成良性循环。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2]。例如讲解膝反跳射时,利用多媒体放映膝跳反射神经传导动画,既有利于同学们理解,又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充分利用身体语言。笔者经常利用自然的示范表演传达课本上枯燥的内容。例如在讲解腓总神经损伤导致的跨域步态时,老师可以一边讲解形成跨域步态的原因,一边自己演示步态的样子,既给同学们一种直观形象感,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类比激发学习兴趣[3]。在讲课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类比,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如复杂的上、下行传导路可比作古战场。当发生敌情时,有三个通讯员(三级神经元)把敌情(感觉神经冲动)一次传到后方司令部(高级躯体感觉中枢),并且过河(交叉)一次。然后再由两个通信员(上、下级神经元)把作战命令(运动信息)传至前线。讲授视器时完全可以把眼睛比作成一台照相机:眼睑比作镜头盖,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比作镜头,视网膜比作胶卷等。

3运用歌诀归纳,化繁为简

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方法,主要是应用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便于记忆的原理,通过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诀、民谣、顺口溜等形式,归纳总结一些知识点,从而记住一些难以记忆的重点、难点。例如:记忆八块腕骨时,用“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来记忆;记忆十二对脑神经,则用“1嗅2视3动眼,4滑5叉6外展,7面8听9舌咽,迷走和副舌下全”来记忆。这种方法只是适用于部分知识点的记忆,如果知识点太多、太滥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起到反作用。

4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帮助其理解记忆

正如歌德所说:“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因此,我们要想真正掌握的知识,必须以理解为前提。所谓理解就是把新的知识经验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并且把新旧知识联系组成一个新的系统。与其他学科一样,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遵循“理解后的知识容易记忆”的规律。切忌使学生产生和养成死记硬背的偏见和习惯。因而在讲课时要尽量抓住机会,多讲一些“为什么”,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讲解神经损伤症状时,考虑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症状?再从神经支配哪些肌肉、这些肌肉有哪些功能讲解,既能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串联起来,又有助于同学们理解记忆。

5鼓励学生授课,变被动为主动[4]

这种方法仅仅适用于实验课教学中,并且授课内容不多的情况下,可以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指、学生看”模式,让学生亲自上讲台讲授准备好的本次课教学内容,对学生讲授方法可不做硬性规定,但不可照本宣科,必须使用教具,可以只讲一部分。讲完后,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解决问题,从而使同学们更能深刻了解知识的内涵,把握其实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6提出启发性问题,鼓励同学们质疑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授课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欲望,激发思维潜能。要鼓励学生质疑,拓宽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教师问学生答,而忽视了学生问教师答的这种逆向知识交流的途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思维的启迪剂。学生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和认真思考才能提出问题。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重视和鼓励学生提问。但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回答,首先引导全体学生思考、讨论,再请个别学生答此问题,其他学生发表各自见解,最后由老师总结。这样有利于克服教师导向作用的局限性和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形成思维的散发性、深刻性、逻辑性、独创性等。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教学模式和方法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不可拘泥一法、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定怀.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尝试[J].解剖学研究,2002,24(3):236.

[2]朱传军.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1):46-47.

[3]李良文.浅谈解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1, 1(1):56-57.

第7篇:人体解剖范文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分析

护理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专业,其操作技术的实现,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之上的,通过目前护理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中可以发现,其大部分内容都与人体解剖学理论相关,护理人员对人体解剖学的熟知程度,与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的高职护理专业,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模式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仍然采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要对专业名词死记硬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归纳为以下几种表现:

1.1 课程的设置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人体解剖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部分,系统解剖学时按照人体的系统顺序,对每个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等进行教学,这是人体解剖学理论的基础性课程;而局部解剖学是以某一个或者局部的器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位置、结构以及其毗邻的器官而设置的课程。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中没有进行专门的解剖学课程设置,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模糊的定义为基础的解剖学理论,学生也往往只学习到系统的解剖学知识,而对局部器官的解剖学却十分的模糊,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无法用理论知识做指导,影响临床护理的质量。

1.2 教学方法单一。在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解剖学理论课程中,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板书与挂图结合的方式,对于一部分难理解的内容,设置幻灯片以及录像等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器官的直观了解,但是由于人体特殊的立体结构,一味的采用平面和静态的方法,学生无法客观和真实的了解器官的构造,另外,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标本以及解剖实验的器材缺乏,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有了机会实践,其实验结果却得不到有效的论证,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提高。

1.3 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较差。随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的提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教学理念逐渐引入解剖学课堂,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大量的课堂时间仍然被教师所占用,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来说,教学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2.改进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对策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最终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了改变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理论课的教学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解剖学是一个十分具体的形态学学科,如果单纯依靠大量的符号和术语,是很难让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方式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使多个感官同时获取信息,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将多媒体引入解剖学课程,是十分必须和必要的。在讲述各种体内器官的功能结构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立体化,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同时,可以节省大量教师用来板书的时间,能够将课堂时间更充分的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2.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理论课程的学习中,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挂图以及模型等自行进行了解,结合教材,进行实验,当学生提出各种疑问时,首先由同学之间进行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给予解答。对于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共性问题,教师给予提示而不是简单的回答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动手实验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加强实验教学,加大实验的考核力度。在一些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解剖学考试中,理论课内容占据了80%的内容,而实验课却仅仅占了20%,完全忽略了实验课的重要性,在学习理论课的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检验理论课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实验的教学,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在进行考核时,也要将理论课与实验的考核结果相结合,作为评价标准。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为实践做基础,而在学校所涉及到的实验课,正是检验学生理论水平的主要依据,加强对实验课程的考核,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第8篇:人体解剖范文

关键词:人体解剖实验室 开放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11-01

引言

人体解剖学在医学类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基础中的基础课程。换言之,医学生只有很好的掌握这一门课程,了解人体的构造,并可以独立进行解剖操作,才能在之后的学习以及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加的得心应手。但是,学生在解剖课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往往不能将其解答,因而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工作中进行人体解剖实验室的开放显得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对人体解剖实验室开放的具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医学教育发展情况,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适的对策,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知识丰富、更加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生。

一、当前阶段人体解剖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人体解剖实验室的开放时间

目前,仍有很多医学类院校没有意识到开放实验室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上课的时间才被允许进入实验室。对于仅仅学习了基本人体解剖知识、刚刚接触实体标本的医学生来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老师往往无法对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这就使得仍有学生存有疑问,产生了问题的累积。当然,有一些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开放实验室的重要性,解剖实验室不仅是在上课的时间,在周末或者是节假日也对学生进行开放,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更加细致的了解人体解剖生理结构,掌握各个部位的解剖过程中的关键点。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老师进行具体指导,导致学生在完成解剖工作的时候需要自己摸索,很容易出现问题,从而造成尸体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2.人体解剖实验室的开放空间

很多学校在进行人体解剖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开放程度,将一些具有严重危险性的实验室、实验器材比较昂贵的实验室都进行了开放,造成了不良影响。例如解剖数码互动实验室,这一实验室如果允许学生自由出入的话,学生可能会因为好奇进行一些新的实验,使得设备数据丢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这一部分的实验室如果不进行开放,让学生完全的按照教师的示教来进行操作,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认识,不利于进行人才的培养工作。学生在实际的解剖操作的过程中会诞生一些新思路、新灵感,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人体解剖实验室的开放过程中亦不能忽视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实验室,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不利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人体解剖实验室的开放对象

很多院校在进行人体解剖实验室的开放过程中没有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的操作能力以及不同专业的学习程度。同时,解剖实验室的开放,有可能带来许多对解剖学感兴趣、但是不具备基本的解剖学知识的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观摩甚至是实地的操作。但这一部分的同学往往没有对人体解剖的相关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具体的学习,导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产生器材、尸体的浪费,而这些器材、尸体的购入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也就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对于不同年级的医学生来说,实验室开放程度也应当具有差异性:大一、大二的学生学习内容比较少,对解剖学的实际掌握、操作水平都有所不足,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对于自己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操作进行练习,进行更好的复习、巩固,并且在实际的解剖过程中出现的实际与理论不符的情况,大一、大二的学生难以自主解决,需要专业的老师来进行相关的指导;而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各种实际操作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只是需要将各部分的知识更加系统的联系起来,从而为之后的工作奠定好基础,在之后能够更快、更好地投入工作,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价值。但在实验室的实际开放的过程中,很多院校都没有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区分,导致了教学资源浪费。

二、针对当前阶段人体解剖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具体对策

1.注意开放时间

在上课的时间进行人体解剖实验室的开放是所有的高校基本上都能够完成的,在周末、假期也要注意进行实验室的开放,让医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要注意的是,在实验室开放的具体过程中,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不要让学生盲目的摸索,造成尸体的浪费。此外,还可以鼓励让学生自己选题开展某一科研探究,在尸体上解剖验证。

2.注意开放空间

在进行实验室的开放的时候,对于一些有珍贵标本的实验室可以只对那些可以熟练操作的学生进行开放,而且,学校还可以成立学生创新实验室,为医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资源来让学生进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试验,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的能力,促进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比如,给学生一个急性阑尾炎引起腹痛、腹肌紧张、烂尾周围脓肿的病例,让学生模拟解剖,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让他们自行查阅资料、讨论,实际解剖标本等等更好地掌握知识。

3.注意开放对象

在进行人体解剖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对不同的人群加以区分:对于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在开放实验室的时候要注意保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减少问题的出现;而对于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几个人一起申请实验室,不一定需要有老师的指导。

总结:通过文中对人体解剖实验室开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并且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正确找到较为合适的解决对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解剖学实验室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好地培养了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的动手能力,为这些医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但是,采取的上述几项措施并不能够完全保证人体解剖实验室的开放,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各项技术不断完善,相应的基本国策也在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地方也是应该不断地变化。因此,今后人体解剖实验室在具体开放实行过程中,相关的管理者应该适当的结合我国的国情调整策略,培养出更好的适应当前国情的人才,也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政. 人体解剖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探索[A]. 中国解剖学会科技开发和咨询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解剖学会科技开发和咨询工作委员会,2011:3.

[2]张友旺,陈建,王松,秦智,寇现娟. 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室开放的实践与探索[J]. 湖北体育科技,2015,08:688-689+693.

[3]王红.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04:147-148+156.

第9篇:人体解剖范文

在医学课程体系中,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发生发展的科学,属于生物学的形态学范畴,与其他医学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学好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奠基石。老师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灵活运用呢?作者以即将进入临床课程学习的大三年级学生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1解剖理论与临床病例相结合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如何使它更富有趣味和吸引力是解剖学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以作者及周围同学的学习体会,一个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在娓娓讲述解剖知识的同时经常穿插相关的临床病例和应用,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静脉的解剖时,老师在课前可以这样设问:“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静脉曲张?它是指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极度扩张影响到正常的行动和生活,在这里有个问题,静脉的曲张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左侧,请同学们在解剖过程中联系相关的解剖结构进行思考。”之后在实习结束后老师可对照标本并联系相关的解剖知识进行解答。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解剖知识,还为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1.3以严谨的思路和渊博的知识折服学生

对大一年级刚刚接触医学课程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医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因此,老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在将课本上的知识条理化并对照解剖标本进行重点讲解的同时穿插临床上的相关病例,学生由于对临床知识非常好奇,这就带动他们对解剖学基础知识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和学习[1]。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具有相当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临床知识,能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应对自如,使得学生在听课中既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又在课后的整理总结过程中培养了学习解剖的信心和兴趣,而一旦兴趣建立,学生们自然“无需扬鞭自奋蹄”了。

2如何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2.1采用重点示教的方法

作为一名医学生,他的学习能力是随着形态学到功能学直至临床课程的学习的过程而逐渐提高的。对于实行大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医学院校而言,大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适应解剖课程中庞大的信息量,如果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可能使得学生盲目地学习,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以及自信心的丧失。因此,如果老师能够将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在局解操作的课前、课中以及小结时对照标本进行重点讲解,使得学生不仅通过观看,还通过聆听获得相当大的知识量,同时结合多种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对解剖结构、毗邻和层次有了更直观的印象,为今后的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采用形象的口诀加深记忆

由于解剖学的名词非常多,老师在教学时往往感到非常困难。这时候可以采用一些口诀来加深学生的记忆[2]。以作者的学习经历,在解剖学习中的许多口诀非常形象并利于记忆。比如在盆会的学习中,老师将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比作“桥下流水”,非常生动形象;在神经解剖的脑干学习中,上丘与下丘的功能可以用“站得高看得远”概括上丘与视觉有关而下丘与听觉有关。诸如此类的口诀还有很多,只要老师善于总结,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3以多媒体幻灯的形式进行总结

人体解剖学每个局部解剖的操作和学习告一段落后,老师可以利用大班课将本章知识进行总结串讲,对于解剖中的重点难点,老师应当合理地将多媒体手段融入到课件中去,从而避免了一些解剖部位由于较复杂或不易观察而造成的“学习盲区”。例如“颅骨的结构及颅底所通过结构”、“会阴间隙及其手术的层次路径”、“喉的构成及其运动”等都可以制作成动画,使得学生对相关的解剖结构和临床应用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从而到达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3]。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老师在学生的解剖实践过程中给予悉心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完成复杂的解剖操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不仅学到了解剖学基础知识,还切身感受到了人体奇妙的解剖和层次,便于形成良好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手术学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熊怀林,范光碧,胡兴宇.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J].解剖学杂志,2008,31(4):6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