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美术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55-01
教师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很多探索与改革,也总结了很多教学经验。那么初中美术课堂教育如何在这种改革背景下寻求一条适合这种改变的教学道路?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以及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四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美术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采用自由讨论式和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此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鉴赏立体派美术作品这一课时,美术教师可在上这节课之前,布置学生自行搜集有关毕加索的资料,其中包括毕加索的作品以及生平。教师则在上课之前做好多媒体教材的准备,然后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提出问题:"毕加索作品有哪些特征,这些作品都有着怎样的创作背景?"设置了这些问题后让学生在课堂自行展开讨论。学生在自主搜集Y料和讨论的过程中已经渐渐地将知识吸收,且边做边学还能加深印象。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再加上多媒体带来的直观教学,更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2.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2.1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绘画学习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观察方法错误、透视错误、构图错误、色彩错误等。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绘画的障碍,只有加强个性化的指导,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纠正错误。如学习素描画《酒瓶与碗》,不仅要求一个物体自身各部分的比例要正确,而且要求两个物体的相互比例更要正确。有些学生画完一个物体,然后再画另外一个物体时,往往没有整体地观察对象,常会出现两个物体问的比例失调,造成整幅画的整体与局部失调。对此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比例关系、透视关系,再进行构图,用丛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观察方法来描绘。这样正确的理论指导也能收到纠正学生错误观察方法的效果,使素描作品整幅画的比例恰当,构图完整。
学生的美木素养水平不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学实跋表明,只有加强个性化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绘画学习中的各种错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绘画技能,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2.2 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打造初中美术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身段,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平视学生,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与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才能使教师的关爱和指导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初中学生年龄小,很容易"爱屋及乌",喜欢美术教师也就喜欢美术课,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为美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打下了丰足的情感基石。
3.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唤醒,理性的启导
初中阶段的孩子需要教师充分关注情感问题,进行情感教育。同时,情感教育有时能很好的反哺教学自身。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要锻炼美术技巧,还要注重其情感教育。有感情的艺术作品能够让人达到灵魂与灵魂之间交流的目的,因情动人,才能让人在其中收获感情和感动,让人印象深刻,美术是人灵魂及情感表达的介质,而这情感是在美术教学中教育而来,在燃起学生对艺术的热情之外,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让他们的作品更加出彩。
1.教师从自身做起,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如果热爱自己的工作,塑造良好的形象,守好一个做为教师的本分,那么对学生的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教师懈怠工作,形象邋遢,,那么就会误人子弟,枉为人师表。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事自身做起,将情感教育带入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之中,言传声教,在潜移默化在影响学生。教师也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以严肃、谨慎的态度进行教学,让学生更为信服,使初中美术教育更具有效果。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同于美术技能的学习,初中美术技能学习是手法、调色、构图等绘图的手段,这些是理性的教学,是在长期反复练习中可以有效见到该效果,但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同于其中的技巧性的学习,并没有可以固定训练的方法,这需要教师在平时授课及与学生交流中不知不觉去影响他们、感染他们的情绪,使得他们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可以将丰富的情感带入其中,在运用绘图技巧的同时,还将自身的情感通过作品流露出来,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还能收获感动,是欣赏者与创作者、作品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使作品具有灵魂,这样的作品才是成功的作品。本着严谨教学的原则,教师要想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美术素养,在授课的时候衣着穿戴美观,语言之间要主要语速和语调,时时维持一个“美”的形象,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他们对“美”更加敏感,并对其认识有独到的见解。
2.选取富有情感的题材,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初中美术教学题材的选取都是具有情感的素材,它不仅可以强化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更将题材中的情感深层次地方挖掘出来,可以增强教学中的情感价值。当这两者共同作用,就能提高学生对美术情感题材的认同感,从而正确读取其内在的情感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美术情感知识,而后将其模仿创新并加以运用。在选取教学题材的时候,应该将学生带入积极正面的情绪当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勤劳的劳作态度,教师将这些富有情感的题材带入到美术教学当中来,对学生加以情感的教育。例如在人教版“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设计•应用)”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废弃的物品进行艺术创作,变成室内的装饰品,在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讲述绿色发展理念,结合所学的美术知识变废为宝,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懂得绿色发展理念将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林更密、地更绿,让生活更美。在教学“欣赏与评述”的时候,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我传统艺术作品,介绍作品创作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作品带来的深远的影响,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事物。体现绿色发展,培养爱国情怀。
3.生活与美术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想要强化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需要将学生带入生活,练就他们一颗善于发现没得眼睛,获得一颗富有情感的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在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评述)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带领学生欣赏户外民间的创作,比如剪的窗花和年画、手烧的陶器等,让学生感受这些来自民间的艺术的美与用途,让他们去思索,去学习。灯笼的样式与花色种类繁多,它的用途就是照亮黑暗,那么就是“美”就和光明结合;精美的刺绣将丝质的衣服打造得美轮美奂,那么就是“美”和穿衣的结合;窗花图案丰富,贴在窗户上可以将其布置地更为美观,那么就是“美”和布置的结合。这些来自生活对美的发现以及感悟,有利于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使学生更为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那些美,在锻炼他们绘图技巧的同时,还能加强他们的情感教育。这种开放式的美术教学,使生活与艺术相结合,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使得他们更加主动乐观地去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阅历、对美术的理解程度等因素。在美术教学的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学生为主,将情感带入到所需教授的美术课程当中,在不知不觉当中感染学生,给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得学生在完成艺术修养的同时,还能将丰富的感情带入其中,这种教育才是美术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邢红.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4,(28):178.
[2]陈锦洞.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大众文艺,2010,(15):271.
[3]朱新明.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情感教育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2):10-10.
关键词:初中美术 新课程改革 现状 策略
初中阶段开设美术课程,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美术教学。然而,现阶段的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却不太乐观,很多学校、家长、教师都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将美术等同于了绘画,认为升学考试美术并不占有什么地位,从而忽略了美术教育的意义,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此,笔者从现状入手,就如何改善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一、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其原因
美术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副科,并未被列入中考,这就导致了教师、家长、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不重视,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不上美术课。对于教师来说,他们认为美术作为一门副科,不需参与考试,这就极易放松对美术的教学;对于家长来说,他们认为美术学习会占用其他主科学习时间,影响学生学习主要科目,所以没有必要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影响之下,他们极可能产生学习美术是不务正业的认知,学习了也对自己的升学考试没有什么帮助,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家长、学生这种不重视的观念及行为,从而导致了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以及学生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差的现状。
二、改善初中美术教学应采取的策略
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改变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以真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改善初中美术教学应当采取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角色,加强互动交流
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必须一切听从教师的教导,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学生扮演着被动的角色,也不能抒发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加强互动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变课堂的控制者为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从而与学生更好地互动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引导学生发现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及时给予学生美术技巧和技能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具体来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从课内和课外分别做起。课内,教师要抓住美术作品中的各种艺术语言元素,引导学生去正确地欣赏作品,从而使他们对作品有一个初步认知,逐步提高其审美能力;课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秀美景观,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丰厚传统文化,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从中感悟到一种自然美和生活美。我就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其发挥想象,进行美术创作,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感受到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提高了审美能力。
(三)加强课堂示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能
上好一节美术课,教师的示范讲解很重要,教师应始终扮演引导学生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抓住教学重点,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地进行示范教学,从而使学生得其要领,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更新的艺术作品。由此可见,教师加强课堂示范对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学好美术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四)优化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是美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初中美术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提高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使之对生活产生热情。因此,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不能以作品是否相似、美术技能是否高超为评判标准,而应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来评判学生作品,尤其要寻找学生作品的闪光点,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这样,当学生获得表扬和肯定时,就会树立起学习美术的信心,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思考,把自己的真实情感于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总之,美术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教师只有更多地关注教学策略,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适时地、机智地、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养培养,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冯雯婧. 新课改下教学评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探析[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8).
一、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是一个教育人的职业,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学习呆板的知识,对于初中的美术教学来说,也同样如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巧。“填鸭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对美术的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应当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调动学生的个人感受。在日常练习画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接触各种美术材料和美术工具,注重学生的作画技巧和作画技能,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价值。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大自然中和社会中的各种美,对学生进行介绍,让他们感知到社会和自然中存在着真善美,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老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对美术做品进行详尽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借鉴优秀的作品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欣赏水平。
三、重视评价的作用
初中生年龄较小,心理还不够成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在美术教学中,对学习的作品进行点评也是教学内容的其中之一。因此,老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强调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巧,不能忽略评价对学生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作品要进行适当的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适当的点评一方面学生的作品得到肯定后,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为了更好地体现个人的价值,会更加努力的不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美术潜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全面点评,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没有认识的错误,发现自己在绘画过程中不足的地方,学生会引起注意,在以后绘画过程中,加以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老师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四、改进教材中的不足之处
初中美术 愉快教学
一、愉快教学的内涵和作用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关于“愉快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有见识的教育理 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古罗 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理论,它深刻地揭示了“教”与“乐”的辩证关系:教寓 乐中,乐为教存。它不但对文学创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文化教育乃至其他工作都有很大的启迪。周恩 来在谈到关于文化教育时,就曾强调“寓教于乐”,要求在无穷的乐趣中蕴入深刻的教益,以获得最佳的教育 效果。可见,有关愉快教学自古有之,而且已是全世界都倡导的一种教学艺术。
二、初中美术课的特点及实施愉快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 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科学实验也已证明,学习美术能使右半脑得到锻炼,这对于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准确、完整,对形状的区别、明暗的判断、空间 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较高。它对从事社会职业,比如工业、农业、教育、军事和科学研究等都有极大的 好处,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挖掘人类的潜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 都是实行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除有关部 门切实抓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外,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美术 教学的新路子,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 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 作,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一)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 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 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 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 。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 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 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 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 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 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 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三)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 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 设计。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受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彻底转变,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美术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发展
教师本身应具备创新精神,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作用不能像过去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那样强化、单一,教师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场地、氛围,自己则也可以成为学生中的一员,甚至做学生的听众,形成情感融洽,气氛和谐的学习情境。课上应多设疑点,让学生反复质疑,师生共同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二、美术教师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兴趣与课堂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三、美术教师要灵活选材
教师要灵活掌握课本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本的信息,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创新教学就不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在课堂上进行刨新教学,就要选择有利于创新的课的内容。一套适于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进而主动选择美。丰子恺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在当前的教学中,美术课的任务是让学生自觉运用美来塑造自己以后的人生。
当今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师必须主动的引导学生用美的原则去选择知识和信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
四、创造轻松活跃而亲切祥和的课堂氛围
人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更容易激发创作灵感。因此,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亲切的课堂气氛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地使用鼓励,表扬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加以肯定,这样做既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作,实践欲望。同时,恰当的音乐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上中国画欣赏课时,我选取了多首古典乐曲。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带人创设的氛围中,孩子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沉浸在欣赏祖国国画艺术之中。
五、建立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促进创新
一、理念上的误区,应试教育仍占主导,美术课程认识淡薄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固然倡导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主流。许多学校把美术课当做“机动课”,可上可不上,淡薄的课程认识使得美术课程在普通中学中形同虚设,领导,教师、学生均不重视,常常只是消磨时间,流于形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与统一考试无关的美术课当然被视为“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陈旧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是学生学习美术、培养学生审美才能的引路人。但是目前普通中学的美术教师不但数量较少,而且师资良莠不齐,很难保质保量完成美术学科的教学任务,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质量。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消极的影响,使美术课程背叛了课程设置的初衷,无法承载丰富完善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
三、功利性影响了初中美术教学
在升学压力下,局部学生和家长为走“捷径”,被迫参与各类美术急训班,“病急乱投医”,不思索个人能否具有美术专业学习的主客观条件,片面追求专业课的学习而不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美术带给孩子整整一个少年时期的只是痛苦,不再是享受和快乐了。
怎样改变这些影响美术教学的现象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创新。
意识决定行动,首先要转变美术课在学校课程中“鸡肋”的理念,新课改表现了课程的时期性、根底性和选择性,满足了学生的人文需求。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开展的可能性。
改变美术就是画画的陈旧观念,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因为丰富的想象力不墨守成规,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才会有新颖独特的想法和表现,这一点,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尤为重要。我们学生应该从小就要培养这种能力,这样对于他将来的美术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俄国画家苏里科夫偶尔看到一只黑色的乌鸦停驻在白色的雪地上,后来竟成了创作名画《女贵族莫洛卓娃》的意象。古埃及狮身人面像是想象的产物,古中国的美女蛇白娘娘也是想象的产物。所以,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神仙鬼怪,花鸟虫鱼都任艺术家驰骋想象。具象反映,意象变异,抽象显现,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作为中学生,要想有较强的美术表现能力,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不行的,没有想象力的画如同一朵没有水分的玫瑰,一条不流动的河流,缺少生命之源。只有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画面才如同注入新鲜的血液,魅力四射,韵味无穷。而想象力的培养,源于生活中情景的创设,构思的独到,学生由于平时进行美术实践训练比较少,因此,在创设情景方面有一定难度,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灵感,只有转变教学观念之后,教师对本人的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究、尝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传统的灌输走向师生的互动,美术课堂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充满趣味。
第二,观察生活,直观示范
生活孕育了美。美术中的形式美当然也离不开生活。对于美术教学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学习,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同时要重视示范讲解。这样学生不仅逐渐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一般人所不能发现和感受到的微妙的美,而且能使学生具体地、深刻地感受、理解客观事物的美。如在色彩写生课业中的教学,通过观察和教师的示范,学生逐渐发现各种形体组合的美及色彩间的微差变化的美,从而丰富了学生对美的认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对形式美的认识与学习,要使学生了解这种形式在生活中,在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去感受、鉴赏各种美,才能创造美。美的形象才能真正作用于人的感情和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其乐无穷的,但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盲目的无意识状态中,作为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捕捉生活中最动人的一瞬间。善于从平淡的表面去表现其不平常的美。平时上课只要有可能,我都尽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田园风光优美。我利用这天然的地理优势,走进生活,走向田野。农忙季节,我组织学生一起走进麦田,做一回“拾穗者”,体会德国画家珂勒惠支在油画《拾穗者》中所体现的对农民的深切关心和无限爱戴之情,然后根据体验创作一副画,同学们在经过一次汗水的洗礼后,更加明白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美在晶莹的汗水中,美在幸福的笑容里,于是他们拿起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丰收图”,其中的一位同学描绘的是“希望的田野”,画面上同学们弯腰拾穗,金黄的麦穗映着同学们火红的笑脸,画面色彩亮丽,对比强烈,寓意深刻,名字也起得绝;还有一位同学描绘了几位农民在麦田里割麦的情景,他们的脸上是陶醉的笑容,他们的眼里流淌着幸福,画面以大片的麦田为背景,没有任何点缀的东西,表面上看显得“意犹未尽”,画面让人浮想联翩,寓意深刻。试想,如果不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去挖掘生活中的动人之出,他们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吗?
第三,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时代在发展,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适时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第四,注重课堂教学中的仪表等形式美
教师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不仅仅在于所教授的内容,而且教师自身也会占很大一部分因素。如美术教师自身的仪表美、板书美等,都会对学生的审美起到积极的影响,给学生以巨大的感染。另外,教师生动,精炼,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美育手段。
总之,美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经彰显出它的重要性,是素质教育课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全力完善自己的自身素质,以此来适应现代美术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摘 要:民间美术作为我国艺术绘画领域重要的瑰宝,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历史使命,更是中学阶段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素材,应该引起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视。
关键词:民间美术;中学美术教学;教学质量;感染力
我国的民间美术作品形式多元、内容丰富,一直是我国传统艺术大厦中一朵瑰丽的花朵,承载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但是一直以来我国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被边缘化,得不到广泛的重视,致使民间美术作品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足,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民间美术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
一、民间美术与初中美术教学之间的关系
民间美术与初中美术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关
系。民间美术基于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民间美术的合理开发和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其次,民间美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加深学生对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理解,为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民间美术的渗透运用有利于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反过来,初中美术教学也对民间传统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为民间美术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
二、民g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选择合适的民间美术教学内容
地方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态,更是普通劳动群众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各地区的民俗习惯和生活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民间美术的形态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绘画类、雕塑类、剪纸类、玩具类、刺绣类,等等。选择合适的民间美术教学内容是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美术教学内容的选取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那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美术作品,同时要注重地域性与民族
性,保证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联系广泛。比如,少数民族的穿戴服饰独具民族与地域文化特色,他们的民族服饰上的图案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师在讲授少数民族的绘画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广西壮族的服饰图案以及康西苗族的服饰图案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图案的绘制手法以及颜色的选取向学生介绍属于他们的特色民族文化,帮助学生开阔眼界。
2.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改变传统教学形式中单纯地以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绘画能力、艺术创作能力等的全面发展。民间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的运用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作为美术教学的终极目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如,在讲解年画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时,教师可以将年画的发展历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对传统年画大师的作品做出阐述和解读,同时介绍我国年画对包括日本浮世绘在内的外国年画艺术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3.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中学美术教师应该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灵活选择合适的课程开展模式,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表演演示、分类比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如,教师在讲解陶器时,可以灵活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列举不同朝代的陶器图片供学生进行分类比较学习,找出其中的异同点,进而增加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
上图为我国不同时期的陶制品图画,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陶身的图案形状越来越复杂,从开始的简单图形演变成后来复杂的人物、花鸟形状,颜色也越来越鲜艳,标志着我国的民俗文化逐渐由蒙昧走向文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历史文明的进步。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中学美术教学中应该大力引进民间美术作品素材,通过选择合适的民间美术作内容、确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及探究合理的教学模式等形式逐步推进传统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从而为弘扬民族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琨竹.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
关键词:巧设情境;善于引导;顺水推舟;精益求精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初中美术课堂渗透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在陶冶高雅情趣的基础上,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美好的生活。本人以新课程标准为航标,也尝试着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渗透审美教育。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无穷的审美情趣
一堂生动的美术课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也是一曲悠扬的动听的音乐,或者是震撼人心的童话故事,因为它主要靠教师创设的美丽情境所至。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而融入角色,参与体验,唤起兴趣,激发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审美情趣。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譬如采用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和故事情境等。总之,教师要不竭提高自身美学素养,做好充实的课前筹备,课尽量上得活跃、活跃、心旷神怡,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情形,使教室内布满协调、轻松和欢愉的空气,并运用说话、教态和各类形象教学手段,诸如投影、录像、什物展示、范画和故事等等,使学生处于浓密乐趣的强烈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陶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理想
学生对美妙事物的直观后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初中生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真正分辨生活中的美仇、善恶。其实,不同的审美观点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而优秀、健康的艺术作品都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一般能使欣赏者得到积极的审美愉悦的感化作用。实践证明:实施初中美术审美教育中的寓教于乐既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又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只有选择比较优秀的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探究,才能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三、顺水推舟,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审美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让他们将来学以致用地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反之,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初中学生充满幻想,教师一定要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既要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因此,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积极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和构 图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延伸到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所以培养未来劳动者素质的美术教育,理应在上述这方面发挥作用。目前,我们使用的美术新教材中罗列了诸如纸盒包装、广告贴、标志设计、壁挂设计、服装设计和折纸建筑等内容,都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美术的知识,并训练其进行实际设计的初步技能。当然,作为基础教学的初中美术课标并不要求学生将来成为的设计师或者画家,但一定要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不断激发他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美好愿望。
四、精益求精,培养学生的形式美感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是依赖形式而存在的,学生学习美术必须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各种艺术语言因素),诸如线条、色彩、质感和肌理等;当学生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时,也总是要接触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方面,从而感悟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真谛。因此,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也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我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疏密、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和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和不同的质感,从而使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学生素描训练中,线条既用来勾画轮廓,又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线条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