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发展范文

教育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发展

第1篇:教育发展范文

一、加强政教处自身建设

一年来,政教处在务实创新上做了一些努力,抓各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各项工作力求有实效、高效率。如对班主任各项活动的出勤、班会的组织以及对学校要求的落实等方面能坚持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向主管领导和有效负责人反馈;督促相关负责人及时制定年级、班级、保卫工作计划;同时,每周六政教处一班人进行工作回顾,并做好书面小结,为开展好下一周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学校目前3200多名学生,我们在工作中颇感人手紧、任务重,为了强化政教处人员的工作职责,我们要求政教处工作人员继续做到“三勤”、“四跟”、“五到位”,即口勤、腿勤、耳勤;跟课间、跟早操、跟课外活动、跟晚自习;思想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教育到位。四位政教干事能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均能做到发现问题后及时到达事发现场,处理问题快速坚决、不拖拉。本学期来,政教处负责处理学生违纪违规事件达51起,涉及学生181人次,有记载违规骑自行车52人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深入实际、深入课间、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能对违纪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切实达到了管理育人的目的。

二、狠抓德育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骨干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德育工作的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始终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为了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本学期来,为切实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政教处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一是政教处一班人经常深入到班主任之中,了解或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二是政教处领导在教职工例会上,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都要渗透一些管理方法。三是加强了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和评估,贯彻落实量化管理制度,使班级量化、班主任量化和文明班级评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期末评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四是加强在职班主任的培训和理论水平的提高,我们积极配合县教育局班主任培训工作,开校初,征集全体班主任教育案例并及时上报县教育局,收效明显。五是开校初会同教务处制定出年级组长工作职责,明确了年级组长的具体工作任务,赋予了年级组长一定的工作职权,在年级组长的带动下,广大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三、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常规教育

本学期来,我们紧紧围绕“让孩子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持之以恒地强化常规管理。

1、注重“三轻四jing”管理目标的落实。为了使学校全员化、全天候、全方位的管理机制逐步得到落实,我们编排印发了“*职中五时段管理安排表”。值周值日领导教师、政教处一班人每天监督检查各楼层秩序、各班课间秩序、自习秩序和各班卫生情况,对楼道内、教室内、楼梯上发生的追逐打闹、乱喊乱叫、打口哨、乱扔废弃物等不良现象及时进行制止、记载、批评教育和通报评比,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

2、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我们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多渠道、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较大提高。一年来,坚持每周一国旗下献辞活动,结合当前形势和学校实际,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对旷课和迟到学生的检查和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良好校风;指导和督促各班定期在每周二下午召开周会,在第3周、第8周、第9周、第8周全校各班召开了常规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和禁毒教育主题班会,部分年级还上交了书面材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加强学生审美教育。由于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他们对是非、丑美的界限是模糊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校风,而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在校门口设立学生仪表检查岗,坚持每天检查到校学生的仪容仪表,注意塑造学生的形象美,使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加强对学困生教育引导。我们非常密切注意各班学困生在纪律、学习、遵纪守法等各方面的表现,一旦发现问题,我们总是给以及时地处理和教育。对于经常违纪的个别同学,采取了教育为主,批评处分为辅的方式,加强了与其家长的联系,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并在党支部的指导下,采取党员教师“一帮一”结对子,对学困生进行帮助扶持和耐心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端正他们的思想、改正他们的错误、促使他们增强守纪的自觉性。

5、督促体育组狠抓早操、课间操质量。两操是反映校容校貌的窗口,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整顿校纪校风的一项举措,必须齐抓共管,形成特色。政教处工作人员每天都能坚持亲临操场,协同体育教师、班主任精心组织指导。在抓整体动作质量的同时,先抓年级,后抓班级,再抓个人逐一落实。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会操,促使学生做到两操时队列整齐、动作规范、整齐划一。

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学生的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进步,学生礼仪常规到位,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学校的环境卫生情况良好,教室的文化氛围浓厚;学生安全得到了更好的重视,班主任、值周老师对学生交通、饮食等方面进行多次强调教育,没有发生一起事故;全体住校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就寝、就餐纪律良好;基本杜绝了不穿校服、留怪发、骑飞车和骑车带人的不良现象。

四、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1、抓住时机开展教育。我们以开学为契机,通过召开开学典礼大会,重申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等要求,印发了《*职中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安排》、《*职中师生紧急疏散路线》等材料,为新学期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以班级日常考核为抓手,注重检查落实。在政教处的牵头下,教务处、总务处、团委、体育组、学生会齐抓共管,分工明确,每周对各班学生总体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量化打分,一周一汇总,学期综合评比,学年表彰奖励。各部门注重过程检查,对各班早自习、下午自习、晚自习、课间、室内、课外活动、两操等情况进行认真评比,政教处按时汇总,及时公布,通过网上邻居和校园橱窗在全校范围内公告,达到了制度健全、评比公正、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3、深入开展文明班级和文明学生评比活动。为了推动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广大学生的自觉、自主和文明意识,促进校风进一步好转,切实规范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程序,我们制定出《*职中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办法》,制作了六面“流动红旗”,每周进行一次评比,每周一在升旗仪式时举行文明班级表彰授旗仪式。根据学校安排,各班主任积极开展了“抓常规、创文明、争先进”的各种班集体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认真开展诚信教育。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对学生诚信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制作了学生诚信卡,开展自评、互评和班主任评定,并进行量化打分。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理想信念为重点,把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开展校园诚信教育,努力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5、突出重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本学期来,我们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标语、校园广播、升旗仪式、晨会、手抄报、宣传画、条横幅等多种媒介,对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营造了先声夺人的积极氛围。一是印发了《*职中关于开展法制教育系列活动的安排》,制定出《*职中2009-200年度第二学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成立了*职中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体学生重点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二是第四周组织召开了法制宣传教育暨交通安全大会,在会上聘请了城关派出所指导员李建军同志为我校法制副校长。三是第五周由政治组教师主讲开展了法制教育广播讲座。四是第七周组织高二年级组学生观看了法制教育碟片。五是建立健全了法制副校长档案,并上报教育局、县预青办、综治委存档。六是加强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科学研究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认真上好法律常识课,政治组牵头开发出《*职中德育读本》校本课程,达到了让法制教育进课堂的目的。七是组织开展了“迎奥运、保平安、促和谐”及“珍爱生命、远离*”征文竞赛活动,丰富了法制教育内容,增强了同学们的法制观念。

6、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我校前面和侧面交通要道错综复杂,门口就是公路,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这给学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我们通过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悬挂“迎奥运平安出行”横幅、召开交通安全主题班会、聘请*县交警大队警官到我校做专题讲座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杜绝学生追逐打闹、骑飞车、骑车带人等现象,以防造成意外伤害。在上学、放学的交通高峰期,值周教师、值周班级按要求每天严格维护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指导学生疏散,确保学生上学回家的安全。5月29日学校组织了一次完整的、系统的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模拟演练”,并对完全退出大楼的时间进行了秒表计时,这次演练安排周密,组织得利,为防控紧急事件打下了基础。同时,按照教育局要求,根据学校实际,政教处牵头开发出《*职中校园安全教育读本》校本课程。

7、建立健全特殊学生档案。实践证明,学校教育的难点是特殊类学生,为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建立健全了特殊学生档案,包括烈士子女、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独生子女、农村二女结扎户;残疾学生(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者;行为有劣迹者和学习困难者五大类。在健全和完善特殊学生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关注孤儿、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工作,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服务。我们特别注重做好关爱残疾学生工作,及时与县残联沟通上报了13名残疾学生,其中11名初中残疾学生将分别享受到每人每年600元或150元生活补助金,2名高中残疾学生将享受到每人每年1000元生活补助金。

8、把校外寄宿生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抓实。我校高中生中大部分学生在校外寄宿,这给我们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加强防控,防微杜渐。一是控制学生校外自由活动时间,将学校作息时间通报给家长,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到家、到校,一旦迟到、缺勤,班主任立即与家长联系,查找原因。二是控制交友,安排品学兼优的好同学与其同路,督促他们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接触。三是控制校外寄宿生活动场所,经常与家长沟通,严查学生实际行踪。四是控制苗头案件,在政教处设立举报点,让学生及时举报可能发生的违纪违规情况。

10、认真做好国家助学金和“两免一补”发放工作。一年来,我校有917名初中生免费拿到了教科书,免费金额49095.50元。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共696人,申请享受国家助学金每人每月150元共522000元,学校财务室通过银行为学生办理储蓄卡,此项补助金目前已全部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由于我校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使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经济援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安心地在校学习。

11、各年级组自主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本学期来,各年级组制定了工作计划,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七、八年级组织开展了学生球类、棋类竞赛活动,九年级组织召开了特殊学生家长会、以班为单位学生家长会及九年级全体学生考前思想动员会,高一年级于多功能厅组织召开了学生思想教育会,高二、高三年级组织开展了学生排球和拔河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1、学生的不良行为反复性大,在少数学生当中,翻墙出校、上网、打架斗殴、男女生交往过密、厌学及寝室、教室被盗等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初三毕业班学生事非多,职高学生违纪违规者接连不断,有待于今后大力做好这方面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够洁身自爱,遵纪守法,学业有成。

2、个别班主任责任性不强,有不开周会或不跟两操现象。

3、个别值周教师责任性不强,早晚自习不到岗、不到位;而有些部门的工作检查不认真,打分随意性大,严重挫伤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造成很多班主任对政教处工作人员及管理工作的误解。

4、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如楼层值勤教师在“三jing”的管理中对学生在楼道、教室内的乱跑、乱闹、乱叫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形同虚设,认为课间、课外教育是领导、政教处、班主任的事,淡化了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5、课间操的质量仍不够理想,课外活动时对学生的管理跟不上去,加强课间操管理力度,加大检查与监督力度,争取学校操场归属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6、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于探讨,本年度来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并未发挥多少作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投入也将是今后德育教育的突破口。

7、在问题学生中,存在家长不管或管不住的情况,给班主任、科任教师管理带来极大难度。

第2篇:教育发展范文

一、教育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这值得我们欣喜。但我国的教育技术丁作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如果不重视,不解决,势必会阻碍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产生不良影响:

1.几个误区

(1)硬件、软件建设不同步。这是一个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过程十的老问题.往往是重硬件,轻软什。70年代末日。年代初,我国出现过一哄而上搞电视课堂搬家的现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兴起,教育信息化成为世人瞩目69焦点。据2000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各类计算机没备242万台,建立校园网的学校5700所。至此,硬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软件建设还是没有跟上硬件建设的步伐,•软件匮乏”成为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瓶颈。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硬件和软件的并行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软件建设的路子。

(2)重效应轻效果。这反映在多个方面:其一,重技术轻理论。教师热衷于学习技术,而对教育技术理论则持怀疑、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其二,重制作轻应用。人们在制作教育教学软件时,认为“只要运用了教育技术,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而不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致使真正优质的教育教学软件稀缺。其三,重评奖轻实用。许多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只是为了获得参加各种比赛、公开课的机会。

(3)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教育拄术的研究人员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的实际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学人员,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教育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践是理论的先导,同时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改理论。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各有优势和不足,如果能够协力合作,交流沟通,优势互补,将会促进教育技术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更快发展。近几年,在这方面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像"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专家与教师密切结合的成功范例。

2.几个问题

(1)实践领域的管理体制欠完善。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教育技术机构,比如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等,但相应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教育技术机构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管理体制疏漏的根源在于人们对教育技术机构的功能没有形成清晰、正确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于教育技术的看法各种各样,比如认为它就是拍摄和播放电视录像、管理配有电教设备教室、搞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等。正是这些不尽全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使得教育技术机构的地位得不到足够重视,很多电教人员常常只是维修工,或者课件制作人员、网络维护人员等,而他们的专业背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此外,电教人员与学校其他教学人员之间不能实现良好沟通与协作,也是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2)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迄今为止,资金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需要设备、软件的支持,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教育技术在我国起步之初,主要是国家投资,现在更多的是学校自筹解决,资金主要来源于教育系统内部。在国外,企业投资教育可以用来弥补教育资金不足。美国的—项调查表明,20阗年头5个月,私营机构对教育的投贤达到15亿美元。近几年,我国也出现了企业投资办学的方式,不失为一种解决资金来源的新思路。

(3)照搬国外的理论和经验而忽视中国国情。80年代初计算机进入美国的中、小学,我国也纷纷在中、小学引进计算机。而美国全国教育政策规划及组织协会(HIEPEPO)对全国中、小学微机使用调查后发现,计算机技术在学校中96开发及应用状况,使那些原指望靠这种新技术给教育带来一场革命的人们大失所望,许多教师拒绝使用由软件公司提供的教学程序,理由是这些软件的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国也因此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从1996年开始,美国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教育,兴建中、小学校园网。90年代末,我国的许多中、小学校园网迅速崛起,但由于缺乏相关研究和政策的支持,大部分校园网并没有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实质性的帮助。面美国1999年、2000年的教育技术标准中,对教师和学生的相关技能与评判标准都有明确规定,美国兼顾了硬件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建设。此外,我们在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时,往往是不加改造地使用,而不管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当然,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人们在教育技术的定义问题上已经有了深刻的思考。但是,国际上先进的理论、技术、手段等如何本土化?如何建设和发展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技术?中国的教育技术人才如何培养?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越来越突出

教育技术属于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作为交叉学科,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来促进学习。

其次,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体现在它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数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系统理论等。时至今日,随着人本思潮的兴起,各种学习理论虽然各执一端,但在教育技术领域内走向子融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面各尽其力。人们不仅关注个体的学习心堙,还对学生之间如何协同与合作、如何基于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等进行着系统的研究。

第三,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协作将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特色。包括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特色。

2.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沦研究。目前.教育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和网络教育,所有这些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都强调对学习者学习的支持,即围绕如何促进学习展开所有工作。正因如此,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技术的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1)教师培训。支持学习首先是谁来支持以及如何支持,即教师培训问题。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教师培训。2000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制定了”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基奉标准”,其中规定了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为厂达到该标准需要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技术培训。此外,英国、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据调查,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较快地区尚有I/3的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不甚了解或根本不知道。调查也显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大部分欢迎教育技术培训,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出此,如何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特别是如何实施有效的培训,需要我们教育技术工作者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

(2)教学资源建设。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特别是教育软件的设计和应用方面值得我们重视。当前教育软件的应用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存在科学性错误、适用性较差、交互性不强、制作欠精细、智能性欠佳等。随着网络技术、智能技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以网络为核心的智能教育软件将在教育软件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克服教育软件业目前的困难,开发出适合学习者特点和需求的网络教学资源,将成为资源建设中重要的研究任务。此外,为了使得教育资源能够大范围地共享和交流,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究成为近几年的热点问题。2001年,在软育部的组织下,我国成立了现代远程—:育标准化委员会,专门从事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

(3)学习支持。教育技术在研究与实践中对于学生学习的支持给予T密切的关注,这种王持包括在信息技术背景F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广大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能够深切感受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只有他们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该为广大教师捉供各种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力地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

3.对于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更全面的审视和研究

当前,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研究和探索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我们在为这些做法欣喜之时,不得不冷静地思考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若干问题,以期获得对计算机教育应用更全面的理解。

应用的针对性:实践证明,计算机并不是对所有学科和对象都同样有效,特别是涉及到人文类或者培养个人情感方面的有关学科以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学科等。因此,需要把握的是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应该针对哪些学科,知识点和学习对象而展开.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

应用的条件:计算机应用于教育,应该考虑领导是舌重视,资金投入能否跟上,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来支持.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等。而且,各个条件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而言,条件的标准和组合也各不相同。专门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工作者,就需要选择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学校,通过充分的凋研、实地考察和比较,进行科学试验,并将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应用的有效性:应用的有教性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利用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通常以教育教学评价的结果作为主要参考。另一层含义是投入产出的比例如何,也就是效益问题。对于前者人们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对于后者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但由于目前对计算机以及其他技术在教育上投入的效益问题还没有实际的研究成果,这会造成人们投入的盲目性,而且还会阻碍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全面研究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有效性将是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4.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首先,需要研究不同的人在面对技术进行学习时的差异。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协作技能、信息素养等的重要性,但如伺消除数字鸿沟,所使有的学习者应用技术进行有效学习,是环境建设和资源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

其次,需要进一步研究技术环境下人的学习行为特征和心理过程特征,人与技术环境如何实现交互,什么因素影响学习者的心理(比如动机),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技术环境下学习心理研究的深入,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将不再只满足于技术的简单应用,适应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的创建必将成为前沿研究的焦点。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将真正体现出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等特点,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将更注重学习者内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更注重社会交互在学习中的作用。

5.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

未来的教学设计将不仅重视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而且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支持。为了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教学设计将越来越关注课程整合尤其是一般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而在整合过程中,如何设计研究型的学习活动、基于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综合型的学习活动、协作型的学习活动,以便让学习者综合应用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培养创新人才足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者的举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将更加灵活和弹性化,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角色将更为突出,学习过程的支持研究将变得更为重要。

教师从“讲台上的哲人”转变为“学生身旁的指导者”也意味着,教学设计的方案不再像传统教案那样仅仅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设计,教案应该向“学案”转变,学生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将成为“学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网络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荣,但是对于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结构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实践才能适应其迅速发展的形势。网络课程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学习组织和评价,尤其是形成性评价的设计。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承载网络课程的工具,应该支持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随着网络教学琐论的深入研究,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

6.进一步完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

现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就教育技术是什么、教育技术的学科体系、教育技术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纷纷提出观点和看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来讲是一件好事。作为一个学科的定位与学科建设,除了以上这些问题以外,还必须考虑从事工作的人群及其从事的工作,包括理论研究者、实践工作者及其他相关人员。

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主要包括三类人群:第一类是电化教育/教育拄术理论研究者,他们主要来自各大学的教育技术系或教育技术研究中心等;第二类是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的电教人员;第三类是计算机学科中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相关人虽(如从事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人工智能的研究等)和相关学科的教师,这类人员以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为纽带。各学科的教师是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生力军。国际上的情况也是如此,除了AEcT(美国教育通信和技术协会)被认为是专门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群体以外,许多国际学术会议如CSCL(ComputerSupoo~edCooperallveIeammg,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每两年一次)、1CC[(IntematlonalCon~reneeOllComputerslnEducatlon,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会议,每年一次)、CAA(ComputerAidedAs-$essment,计算机辅助评价,每年一次)等汇集了来自于教育、心理、计算机等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加,共同致力于教育技术的研究。

第3篇:教育发展范文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将民办教育的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拥有民办教育机构78个,在校学生近16000人,专职教职员工1126人,民办学校总投资7200万元,校舍总面积22.6万平方米。有省级先进民办学校2所,云龙中学被省教育厅推荐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年,被评为全省扶持民办教育“十佳”单位。

一、坚持依法管理,规范发展。一方面,严格实行办学准入制度。对申报办学者,依法做到“三查三看”,即:查举办者,看资历;查基本条件,看师资、场地和经费;查管理者,看工作质效。在现有的民办高中学校领导中,95%以上是县属高中原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如原省重点中学XX一中校长曾祥富,就被聘为了民办英杰中学的顾问。另一方面,完善年检与督导评估制度。将民办学校纳入全县督导评估范围,对优秀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对基本合格学校限期整改,对不合格学校实行注销。三年来,表彰了5所优秀民办学校,注销了3所基本条件不合格的学校。

二、优化教育环境,扶持发展。一是坚持政策同等。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实行“特事特办”,在征地手续、税费收取、水电供应等方面为民办学校大开方便之门。曙日中学征地扩大办学规模,按以往常规,完成征地手续需收费100万元,根据优惠政策,结果只用了6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时间里,全县为社会力量办学减少各类收费420多万元。随后,育才、腾龙、小燕子等民办幼儿园,英杰、云龙等民办高中,湘南旅游学校、科创数据研修学校等民办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第二,坚持待遇同等。XX将民办教育的师资纳入全县教育一盘棋,在教师的选聘上,实行来去自由,双向选择,并且在评先、评优、晋职等方面,坚持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一视同仁、同步管理、同等对待。如在*年教师职称评聘,民办学校教师不受指标限制,只要符合条件,一律晋职。同时,积极鼓励公办教师、大中专毕业生到民办学校任教,畅通民办学校教师聘用渠道。据统计,近年来,该县民办学校从公办学校聘用教师41人,从师范院校毕业生中选聘录用180人。第三,坚持招生一同安排。对民办高中招生,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分布招生计划、统一进行招生宣传、统一签订招生协议、统一组织考试、统一录取学生,并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坚决制止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接收民办学校学生。通过这一系列过硬的举措,确保了民办学校招生比例逐年递增。*年为22.7%;*年,录取比例达到35.7%。并从全县成绩优秀的前2135名初中毕业生中,保证民办高中各校录取在50人以上。

三、打造特色品牌,激励发展。一是下好“诚信立校”棋。从规范招生行为、规范收费行等方面入手,狠抓了民办学校宣传广告、招生简章和收费标准的把关。同时,通过硬化学校内部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和优化学风、教风、校风,增强办学诚信。云龙中学从*年创办时的600人到今年近3000名学生。二是下好“质量兴校”棋。质量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各民办学校充分发挥机制灵活优势,面向县内外不拘一格招聘人才,教职员工实行全员聘任,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个人待遇与个人能力、水平、贡献挂钩。运行机制灵活了,学校内部活力增强了,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民办高中本科上线人数占全县总数的20%左右,*年,云龙中学以

一、二批本科上线178人的佳绩名列永州市民办高中前茅。三是下好“特色强校”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挖掘潜在能力,注重培植校本特色,涌现了一大批品牌学校。如腾龙实验学校坚持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校本特色,在全国第四届“世纪之星”艺术教育展中,该校获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4个,并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第4篇:教育发展范文

一、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含义

1.终身教育的含义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将职业与教育分开的观念,认为教育可以贯穿人的一生,人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接受不同的教育,并且这些教育是与人的职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空间上看,教育应该与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相互联系,共同促进人的发展。

2.职业教育的含义

职业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人们有目的、下意识、有组织的去接受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教育,培养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教育。其中包括高职高专及以下水平的职业教育层次,而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则属于技术教育层次。

二、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1.存在于不同层面,内涵一致

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为现代化的社会输送更加专业人才,是基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出去创新模式,可以使人们逐渐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教育模式。可以指导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将实践的理念落实到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才能培养出适合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人才。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人们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人们的职业素养,规范人们的职业道德。而终生教育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平接受知识的机会,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终生教育的目的是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建立一个促进人们终身学习、共同发展进步的环境。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都是为了支持个人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所以要根据社会、经济、文化所提出的要求进行,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教学体系。既可以开发个人的潜能,也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职业教育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根据终生教育的理念,人在处于婴幼儿时期就应该接受教育,到了老年时期更不应该放弃学习,教育应该是贯穿人的整个生命的,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应该放弃接受教育的机会。劳动者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技能,从而迸发出创造力,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做出贡献,这便是终身教育的理念与本质。

3.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

传统的职业教育是为了替社会培养人才,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人才,但职业教育是针对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可以为在职人员提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机会,通过职业教育,人么可以得到职业上的提升与发展,职业教育也是人们不断的更新理念。可以说,没有职业教育,就没有终身教育的建立。对于教育来说,职业教育的时间跨度最长,活动空间最为广阔,载体最为多元化,包含了各行各业的教育机构。

4.职业教育的大众化

终身教育的目的是要求职业教育可以面向全社会,面向各行各业的人们。首先,现代化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与高素质的职业者,科学家、工程师与管理人才等等,都需要终身教育来扶持。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的缺乏,特别是高技能创新人才的缺失。所以,这就要求教育要面向大众,只有将教育全民化、终身化,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5.职业教育的社会化

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要能培养处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所以职业教育一定要适应社会的全面化与现代化的发展,也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社会化的涵义是:社会需要哪类人才,就要开办哪类学校或培训班,这是职业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化需要所做出的调整与主动适应。同时职业教育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写作,这样便可以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发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

6.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不断调整的产业结构使得职业教育要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从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发展为可以贯穿人们生命的终身教育。在该过程中,除了要结合不同职业人员的职业类型与市场需求,还要加强社会观察,收集来自于社会各界的信息,并进行有效划分,结合学校教育,调整学校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与发展目标,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结束语

第5篇:教育发展范文

幼儿没有自理生活的意识,根本谈不上学会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对幼儿进行学会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意识的教育。比如,教学语言《打扫小熊家》之后,有目的地通过假设:如果小熊睡醒来,不动手做卫生,只是想:反正妈妈会扫,还是留给妈妈去扫吧!这有什么不好?通过比较,使幼儿明白:1、只能等妈妈有空时打扫,会增加了妈妈的精神负担;2、这是自己能做的事不做,一切依赖大人的不良品性。幼儿明辨是非,使幼儿懂得不能增加妈妈的负担,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意识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教师还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选择较有意义内容的故事、儿歌或自编情境表演等各种形式来教学,教育幼儿不能一切依赖父母,多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幼儿自理生活的意识。

二、针对幼儿不同性格,培养其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人生的起点!自信的人更容易获得快乐,更容易取得成功。培养孩子的自信从赞赏做起,当孩子付出努力做成功了一件事,你要对他大加赞赏,并且鼓励他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当孩子对所做的事未尽全力,你要诚恳的说出来‘如果你尽力去做的话,会做的更好’,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当孩子感到事情太难,自己做不了而准备放弃的时候,你要鼓励让他去尝试,让他知道无论什么事情只有先去尝试了才会有可能取得成功。

三、摸清幼儿心理素质,培养应对能力

人的一生中不会一帆风顺,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困难与挫折,遭遇困难如何应对,这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最大挑战。从小培养孩子积极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态度,教育孩子遇到任何困难都要保持乐观。如果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告诉他每个人都会遭遇失败,遇到失败、挫折和困难时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同时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在失败后只有通过加倍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同时在生活中要有意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让他经受一些锻炼,引导和帮助他去积极面对、正确处理。

四、注重家长配合教育,培养生活习惯

幼儿受到家庭影响很关键,幼儿具有情绪性、随意性。幼儿在家里做事时常断断续续。为此,家长必须加强配合幼儿园教师,以共同督促幼儿逐步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幼儿在家中,要求家长不要包办代替,一切能做的事自己做,只教其法,促使其做。家长应帮助幼儿树立独立意识,把幼儿当作一个独立个体,相信他们,给他们尝试的机会,给他们失败的经历。他们年龄虽小,但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成长,应该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一方面交给他们一些适宜的事做,另一方面让他们试着做有创见的、喜欢的事。在他们大胆尝试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正确地引导而不应过多地参与。应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放在注重过程的位置,不要不停地教训他们。幼儿完成一件事后,正确的给予鼓励,即使失败了,也要帮助让他们找其原因。这样,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启示,更快地成长。通过家园共同协作,更快更好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时,家长应经常与老师联系,汇报幼儿在家表现情况。互相交流意见,进一步探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幼儿有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第6篇:教育发展范文

一、为什么要在*市中心城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中心城区,相对于县城来说,人口集中程度、经济发展程度、文化教育的发达程度以及其它条件都比较好,同样地,也最有利于发展民办教育。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市的民办教育的发展应该以一个城区为阵地,向四周辐射。综合当前各方面的因素,在中心城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从我市目前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我市每年有7万左右的初中生,至少有三分之一不能升学,这些人缺乏技术,只能从事简单的低水平的工作,这就需要政府为他们提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机会,然而政府不可能有钱开办这么多学校给他们上学,这件事情交给民办学校去做再好不过了,这样,对提高全市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为经济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军和中初级专业人才十分有利。

二是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当前,我市教育结构比较单一(基础教育是大头,占了教育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存在着高等教育增量缓慢,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同时,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果2010年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每年将要有6万初中毕业生就读高中,目前,我市只能容纳4万左右的学生升入高中学习,如果由政府出资建学校,那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让民办学校承担起这个任务,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三是从城市建设的发展角度看,教育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发展离不开教育,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教育体现一个城市文明进步开放的程度,尤其是*一类的中小城市,发展教育,可以提升城市的品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教育人口的比重对城市发展影响很大,新余市市区人口不过20余万,而目前它的民办学校的学生已达到6万多,其对城市的影响很大,实际上,许多大城市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教育化的城市,就以南昌市作例子,各类大中专学校在校生数至少在50万人以上,设想除掉学校、除掉学生群体,城市还能如此繁荣吗?所以,在中心城区发展民办教育,对于推动城市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是从现实的经济建设角度看,在中心城区发展民办教育,可以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民办教育的产业,据新余市介绍,6万多学生形成的民办学校学生群体的消费,可以带动国民生产总值达13.7%,足见其影响之大。民办学校的兴起增加了人口总量,提升了消费质量,不仅直接消耗工农业产品,而且带动了交通运输、电信、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市长期以来,城市发展,经济增长比较缓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少,主要是流动人口太少,流动人口多了,就会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转速度,增加消费量,因而也就促进经济增长。学生人口是消费水平比较高的人口群体。因此,兴办民办学校,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读书,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五是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看,在中心城区发展民办教育很有必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多样化,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如今,人们读高中,总想往县城跑,乡下的高中没人去读,所以,大部分农村高中停办了,对于大多数不愿读普通高中而愿读职业学校的农村孩子来说,在本县读职校不如去外地读,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正如江西许多学生不愿读江西本省的大学一样。既然群众有这么一种愿望,我们就可以兴办一些高起点、高质量的民办学校,让那些农村的孩子留在*读书,也可以吸引外市学生来这里学习,让民办教育成为我市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客观条件来看,在*市中心城区发展民办教育,有许多有利条件:首先是学生生源丰富,据保守估计,我市每年在新余、南昌等地读书的初中毕业生超过1万,这些学生并非一定要在那儿读书,实在是*很难提供办学的场所;其次是具有区位优势,与广东、福建、江浙沿海一带毗邻,毕业生到那找工作很方便,尤其是现在交通发达,到广东、江浙就是10个小时的火车,非常便利;第三是我市民办教育成本相对较低,外市一般需要4000元/年的学费,我市2000多元,农村大多数家庭可以负担得起。这些客观条件为我市中心城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中心城区发展民办教育的对策。

首先,必须确立在中心城区发展民办教育的重点,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教育发展的实际,市教育局对于全市发展民办教育,确立了这么一个原则,概括为四个重点:即在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选择上,以非义务教育为重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择上,以高中阶段为重点;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选择上,以职业教育为重点;在区域的选择上,以发展中心城区的民办教育为重点。确立这么一个原则,这是对我市教育经过全面调查,反思我市十几年来民办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在我市,当前确实要大力扶持发展民办教育,但是,应该有序的发展,不能无序发展。从整个大教育的观念出发,民办教育资源也是公共教育资源,为避免重复建设,避免教育投资的浪费,必须有一个指导方向,为办学者指明目标和方向,就可以使我市中心城区的民办教育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能够一开始就走上快步稳健的发展轨道。同时,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就可以引导投资者向我市教育的薄弱环节但却又发展前景广阔的领域投资办学,不断扩大我市的教育资源,扩张教育总量。近几年来,市教育局在规划全市的民办教育和审批民办学校都遵循这个原则。应该说,确立中心城区以高中阶段尤其是以民办职业教育为发展重点是符合创建和谐社会的正确选择。

确立了民办教育的发展重点以后,还要选择一种民办教育的发展模式,以促进其健康发展。既然我们已经确立发展高中阶段及以上的民办学校为重点,根据这一类型学校的特点,应以建立民办教育园区的模式为宜。理由有四:一是从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上看,民办学校集中办学有利于节约建设用地,节省配套设施建设费用,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益;二是从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上看,集中办学较之于分散办学更好,即便于上级有关部门检查指导工作,又便于学校之间互通情况,相互了解沟通和相互监督,也便于推进规范化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且大大节约了行政管理的成本,提高了管理的效能;三是从城市建设上看,集中办学,不仅便于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节约城市用地,节省公共设施建设,又扩张了城市建设,增强了城市的文化氛围。此外,在公共交通的安排等等方面,都有利于城市功能更好地发挥;四是有利于民办学校的招生。民办教育有一种规模和集约的效应,从目前民办学校招生情况来看,凡是民办学校集中的地方,学生就会慕名而来,因而,新余、南昌等地能吸引不少学生到民办学校,集中在一块办学,规模就会显得非常大,家长和学生一看,就觉得这是一个读书的地方。

确立了发展重点,明确了发展模式,这仅仅是第一步,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必须有政策的扶持作保障。政府在引导扶持某一产业发展时,都会相应地出台相关产业的扶持政策。民办教育也如此,在发展阶段,一定得要政策给予支持,否则,民办教育发展不了,当然,过去我们市里出台过几个文件,比如2002年市政府颁发的《关于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意见》和20*年出台的《关于科技兴吉和人才强市的意见》中都作了明确的政策规定。但是,这些规定都还比较原则,具体执行和落实起来都比较困难,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我们政策扶持主要解决操作难的问题,第一要解决部门责任划分问题,某件事情该由哪个部门处理就应归其负责处理,推也推不掉。第二要解决量化指标,执行幅度问题,使具体单位和具体经办人员有一个执行标准,能够准确地贯彻执行。

目前,制约我市中心城区民办教育的发展的因素很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土地问题,毫不夸张地说,民办学校建设用地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市民办学校发展的最大障碍,许多民办学校办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批不到土地,无法建设自己的校园,都面临着关闭的境运。可以断言,如果土地问题在一两年内还不能解决的话,中心城区将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民办学校不得不关闭。解决土地问题需要落实两件事情,一是应作好城市建设规划,统一划出一块地方作为民办学校建设用地;二是土地购置费不宜过高,要充分考虑我市民办学校的实际情况(全国也大体如此),大都是依靠办学积累滚动发展起来的,真正能一次性投资上千万元的毕竟很少,办一所符合标准的学校,需要100亩土地,假设购买地费为6万元/亩,即使有1千万元的投资规模,就要花掉600万元,如果地价为10万元/亩,那就无法再进行基本建设了。所以,地价太高了,投资者望而却步,也使我们现有的民办学校难以发展,降低一点门槛,让他们能购地建校办学,发展起来以后,许多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其次是应切实帮助民办学校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目前,我市多数民办学校办学资金十分紧张,他们自己购买土地、自己建设的校园,不能抵押贷款,据说银行系统有规定,其实制定这些规定的时候,民办学校并没有发展起来,这些规定都是针对公办学校制定的,公办学校土地是划拨的,校舍是国家投资建设的,校长当然不能拿国家的东西作抵押了,而民办学校是办学者自己的财产,怎么不能作抵押?真是荒唐!如果政府能出面解决资金问题,许多民办学校的发展可能更顺利一些。

第三是税收以及城市建设配套费的收取问题。有些地方和税务部门要求民办学校象企业那样完税,这种行为没有法律依据,因为,税种和税率都是由国家规定的,对于民办学校如何完税,在国务院还没有出台具体规定之前,任何一级地方税务部门都不能擅自收税。至于民办学校建设缴的各种规费,也应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与公办学校一样给予减免,毕竟投资办学属于公益事业,理应得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扶持。

此外,民办学校的收费也应得到政策扶持。目前,我市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全省最低,执行的是1998年的标准,民办高中一年的学费1400元,加上其它收费一年的总收费2000来元,不如市区的重点高中的普通学生收费高。民办学校办学带有很大的市场倾向,其收费应由市场调节决定,有关部门应该放宽政策,学校能收多少就应该批准收多少,适当的放宽收费标准,对于民办学校增加办学积累,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其发展有利。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行业来说,其发展与否完全由政策调控决定,民办教育也如此,如果没有政策的允许和支持,就没有民办教育的今天,同样,如果不继续加大民办学校的政策扶持力度,那么也许就不会有民办学校的明天。

第7篇:教育发展范文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幼儿教育建设发展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市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视学前教育”精神,启动了学前教育规范提升工程建设。按照“政府统筹引导,健全机制保障,注重内涵提升,创新多元发展”的行动策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通过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树强培优汰劣”机制,着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专业型幼教队伍,提高教师社会保障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234所,教师2460人;入园入托幼儿42095人(包括外地户籍生);全市毛入园率145%,净入园率98.2%,毛入托率36.8%;有省级示范幼儿园5所,*市乡镇示范幼儿园13所,*市乡镇中心达标幼儿园30所,是*市内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全部通过达标的首批县市之一。*年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市),*年全省幼教工作会议在*召开,我市就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作典型发言。20*年我市又承办了浙江省实施《幼儿教育指导纲要》阶段性成果总结交流会,并作了题为《走进新纲要,推进幼教新发展》的经验介绍。

近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完善体制,切实加强幼儿教育的领导与管理

20*年初,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民生事业,提出了“要高度关注学前教育”。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慈政发〔20*〕40号)、《关于优化*市学前教育网点布局的意见》(慈政发〔20*〕93号);市教育局提出了学前教育规范提升工程,制发了《*市教育局关于规范托幼机构内部管理,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试行)》等10个规范性文件,为我市一个阶段内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政策方略。明确了市、镇(街道)要建立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已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市教育局成立了学前教育办公室,增配了幼教干部,较大镇(街道)还配备了专职幼教干部。理顺了早期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了托幼一体化管理。落实了学前教育专项经费,20*年安排800万元,致力全市学前教育高标准普及和内涵质量提升。建立了目标考核制度,启动了*市学前教育规范管理达标镇(街道)工作,这些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合理规划,全面提高幼儿园办园档次

20*年,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优化*市学前教育网点布局的意见》,指导各镇(街道)科学编制新一轮学前教育规划。做到规划布局与整治无证幼儿园相结合,调整布局与方便幼儿入园、流动人口子女入园、居民集聚发展需求相结合,优化布局与创新办园体制、带动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相结合,攻坚克难,上下联动,抓重点,攻难点,整体推进无证幼儿园的整治工作。通过近10年努力,全市幼儿园布局日趋合理,园均规模扩大,办园档次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年同期相比,园所数减少200所,毛入园率提升49个百分点,园规模递增了约3班/园,园均人数递增了约90人/园。

(三)多策并举,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

实行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规范幼儿园用工制度,同时规定了教职工最低工资保障线,并要求幼儿园依法为教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其单位承担部分由市财政补助50%。进一步完善师资培养和培训机制,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建立教师队伍稳定优化激励机制,继续公开择优招聘优秀幼儿教师,实施优秀幼儿教师特殊津贴制度等,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实施幼儿教师系统培优工程,幼儿教师增加了4*人,学历合格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从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创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近两年我们免费举办5期园长教师培训班,参加人数达2250余人次。最近,市教育局还下发《关于评选*市学前教育首批“园丁奖”教师的通知》,给“园丁奖”教师获得者发放幼教特殊津贴。

(四)创新机制,实行多元化办园体制

采用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形式办好中心幼儿园。倡导和推广“政府主办(或村集体举办)、园长公派、民园运作”的“镇办民营”、“村办镇营”等办园模式;20*年宗汉街道积极探索“镇办民营”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教育局以此为典型,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观海卫镇、庵东镇等也相继办起镇办民营、村办民营的集体幼儿园;市财政投入2200万元,正在曙光小区兴建*市早期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总之,我们在积极扩充政府举办事业性质的公办幼儿园比重,并为扶持和发展镇(街道)举办公办幼儿园,对镇(街道)举办公办幼儿园拥有同等级幼儿园星级奖励的150%的幅度予以奖励,以重点扶持公办幼儿园的发展。

(五)规范管理,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我们紧紧围绕学前教育规范提升工程,一是建章立制,规范办学。市教育局下发《*市教育局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局规范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印发*市20*年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开展创建*市学前教育规范管理达标镇(街道)评估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站设立标准〉(试行)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致力学前教育体制完善,管理规范,经费投入,质量提高与持续发展。二是加强指导,注重科研。汇编并向全市各幼儿园免费赠送《*市学前教育管理手册》3辑、购买赠送《新时期幼儿园园长手册》等;抓实“园本教研”基地园建设,加强幼儿园保教工作研究,注重办园过程的指导与管理。三是搭建平台,提升素质。我们走出去,请进来,召开专题会、研讨会、交流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展评会,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四是督评结合,强化监管。启动幼儿园“平安校园”考评工作,开展全市幼儿园规范办学督查,进行了新一轮幼儿园等级复评工作。全方位指导幼儿园管理工作,关注幼儿园的过程管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扎实有效地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

二、当前我市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以民办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亟待破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我们既要看到*特色民办学前教育对当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要深入研究当前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主要问题有:

(一)财政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幼儿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近五年来,我市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虽呈缓慢提高态势,但主要集中在实验幼儿园和机关幼儿园,全市其他幼儿园仅占每年市、镇财政幼教投入的1%、4%、3%、5%、18.6%(见附表一)。我市学前教育主要依托社会力量办园,极大部分幼儿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由此带来的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结构分布、幼儿享受教育的不平等性显而易见(见附表二);20*年镇(街道)财政投入有所提升,但主要集中在宗汉街道实验幼儿园,因为20*年我市在宗汉街道尝试了镇办民营的实验幼儿园,其街道投入了140万元,也就是说除市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宗汉街道实验幼儿园外,全市其他幼儿园享受市、镇财政性补助仅占市、镇财政性学前教育财政性总投入的3.68%。

从*大市各县市区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性投入来看,我市幼儿人均享受财政教育经费列居于全*大市的倒数第三。位居倒数第一的余姚市、第二的鄞州区在近两年中加大了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见附表三)。

从全市20所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经费投入来看,五年间,市、镇(街道)两级政府投入为5.16—17.36万元/年,仅占全年中心级幼儿园经费投入0.24%—1.33%之间,98%以上是举办者私人投入和保育费的收入(见附表四);其中从个人投入来看,基本上都是用于幼儿园基建和少量的设备设施投入;保育费已成了幼儿园常用经费投入,用微薄的保育费作为幼儿园常用经费来实现收支平衡,再扣除部分举办者获得利润回报,真正用于幼儿、幼儿教师培训学习、教育研究的经费是少得可怜的。中心级幼儿园是我市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在事业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投资者的再投入直线下降,这充分说明幼儿园后续投入已严重不足。如果将统计扩大到全市幼儿园,整个幼儿教育投入更不理想。

(二)民办幼儿园成为幼儿教育办园主体,优质幼教资源难以扩充

全市234所幼儿园中,纯公办幼儿园只有机关幼儿园1所,实验幼儿园是国有民营,5所集体办幼儿园,其余均为私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已占全市总园所数的97%。因教育投入不足,优质师资的流失,不仅给学前教育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也影响着其办园质量提高。近三年幼儿园星级考评递增难,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实行《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办法》后,因等级指标体系偏重专业教师配备、保育教育质量,我市按*市规定的优质幼教资源规定标准,优质教育百分率指数很难达到*市的下达指标,并因考评标准调整而有所下降。

(三)优质师资流失,幼教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20*—20*年,3年间我市户籍的大中专幼师毕业生有149人,因前几年我市幼师毕业生分配到幼儿园渠道不畅通,中小学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差距大,使更多的幼师毕业生放弃所学专业而改行;有的幼师毕业生为立志学前教育事业,不放弃幼教专业,只好离乡去市外工作。这149人中,从事幼教工作岗位仅占47.65%,而服务于本市幼儿教育事业的只有27.51%(见附表五)。虽我市20*年恢复幼儿教师进编渠道,至今新招聘了公办教师13人,但从20*年以来,受学前教育大环境影响,民办幼儿园任教的15名公办幼儿教师相继离岗,唯有1人留守;民营体制下的幼教队伍稳定性更难以保障,低收入高负荷的幼儿教师岗位无人问津。目前全市有幼儿教师2460人,其中公立教师93人,仅占3.8%,持有教师资格证书1*1人,也仅占41.9%。提高幼儿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迫在眉睫。

三、加快我市幼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打算

当前,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给予了加倍关注,也对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增长教育“短板”,抓实学前教育规范提升工程建设,是提升教育强市内涵,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就加快我市学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体制,强化幼儿教育的政府监管职能

要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市级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履行学前教育领导与管理职能,健全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全市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协调解决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近期重点要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事业规划、经费投入、教师进编、劳动保障、无证幼儿园取缔、幼儿园专用接送车的规范与整治、幼儿园周边环境整治等,把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二)进一步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保障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加强规划管理。依法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创新办园体制,提高公办、集体办幼儿园的比例,努力做到每一个镇(街道)都有一所以上的公办或集体办的幼儿园,并逐步提高公办或集体办的幼儿园的比例,实行多元化办园格局,落实新一轮学前教育规划。

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加大市、镇(街道)两级政府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的力度,力争2010年达到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的5%以上,尤其要加大镇(街道)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并做到逐年增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公办幼儿园、示范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现代化幼儿园建设,市级师资培训,公派幼儿园园长(教师)工资补助,扶持和发展农村及边远镇的学前教育事业。同时积极鼓励依法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积极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捐助学前教育事业。加强幼儿园财务管理,保障幼儿园持续发展。

各镇(街道)要抢抓新农村建设契机,做到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安置小区建设时,配套幼儿园和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配套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办理幼儿园的产权登记手续,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并优先向社区适龄儿童开放。

实施奖励补助制度。对提升办园质量,提高星级,加强示范创建的幼儿园给予奖励;对聘用公办教师幼儿园和获得学前教育“园丁奖”教师给予补助;对低保等家庭子女入园减免保育费等。

建立督导考核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扎实推进*市学前教育规范管理达标镇(街道)工作,加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力度;突出学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督导。

(三)进一步落实政策,采取措施,加强教师权益保障与队伍建设

推进学前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保障教师地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必须保障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建立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二要健全教师基本待遇保障制度;三要完善师资培养和培训机制;四要实行教师队伍稳定优化的激励机制;五要试行园长竞聘上岗制度;六要实施幼儿教师系统培优工程。积极改观目前教师配备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现状,重点培养一批省、市名优幼儿教师和园长,建立一支优秀的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

第8篇:教育发展范文

1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学前教育开设率低

从总体上来看,我县农村的教育水平基础薄弱,教育培养体系也不够完善,不论是学前教育还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都存在经费不足和办学条件差的问题,有些地方甚至连老师也只是临时借用一下,校舍也是临时搭建或者在户外凑合。据统计,我县农村还有约20%人口的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约8%人口的地区没有普及初等教育,扫盲和巩固扫盲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解决经费问题的任务仍很艰巨。尤其是教师没有固定的住所,教师的福利普遍缺失。这些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各个教育阶段的稳定与发展。

2留守儿童的比例较高,辍学学生比例较多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据调查,甘肃省农村共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儿童468.86万人,其中有60.90万留守儿童。在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中,32.10万人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隔辈监护,甚至还有1.37%的儿童无人照顾。没有父母的照顾,上学就不用说了,教育问题更是令人担忧。另外,留守儿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加上辍学的人员较多,违法违纪案件也呈现上升趋势。

3农村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少

在我县,农村教师缺编比较严重;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专科教师普遍缺乏。与发达城市教育相比,我县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明显落后,教师队伍建设还有许多不足,因此,发展健全我县农村教育必须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教育是关系农民子孙后代的前途,关系农村劳动力素质高低的首要条件。也是农村人员素质培养的基础。

4加强农村教育管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4.1农村教育直接关系着农民子孙后代的前途,关乎农民百姓最根本的利益

如果农村的教育出现混乱或不稳定因素,那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农村教育是为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力和未来的建设者的前提,因此,农村教育是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人才资源的工程,与农村经济建设具有内在的深层的联系,必须引起农村建设者的高度重视。

4.2关注留守儿童,给社会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

留守儿童这个在甘肃颇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我们呼吁全社会都要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我们社会各界人士和有爱心的单位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给他们一声问候,送去一份爱心,这样做也许会挽救一个孩子的未来,只有我们大家伸出双手,就会给孩子们一份力量。

4.3强化农村教师队伍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已经提了好多年,可真正意义上实施起来,还是有好多的难题,为了提高我县教师队伍的执教水平,提高师德水准,强化敬业精神,树立奉献意识,我们要培养农村教师扎根农村、不计名利、吃苦耐劳、忘我奉献的高尚品德。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落实农业、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速度。

4.4组织农民参加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第9篇:教育发展范文

1.1转型的迫切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格局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渐渐出现高校培养模式的单一化现象,现阶段的高校培养大多数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短缺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现象。主要是针对大部分处在地方级的本科院校,学科和专业的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同一专业人数过多,并且教育学的特点不够鲜明,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普遍缺乏竞争力,同时学生也会有眼高手低的心理造成了一片抱怨。再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每年的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再逐年的增长,从2000年-2013年期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时期,就业压力则会成为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的突出。

1.2转型中遇到的问题

这项大学教育转型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工程,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对于转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作为高校领导阶层和教师群体都应该以科学的认知和发展的目光做出积极的应对方案措施,要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重要的是我们要克服的就是观念的转变、师资力量问题和课程设计等问题。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高校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还包括如何引导学生、家长转变对职业教育的态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对于师资力量的问题方面,应该从教师个人的素质抓起,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要求,也是教师的社会阅历,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这样对于高校教师的要求就是提高了,不光是以前只重视理论的考察,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考察,这就是我们转型中重要的问题,一个是转型高校要对在职的教师进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样的锻炼和培训也是的循序渐进的,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说要想补上能力全面的教师资源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

二、综合性艺术大学的艺术教育

对于综合性大学开设艺术类学科,增加艺术教育这样的大趋势,在社会大众来看,有两个方面的观点,一类观点认为,艺术专业的教学、学习投资太大,对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的要求都比较高。另外一种就是持有支持的态度,认为综合性大学开设了艺术专业队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有着促进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分布在专业艺术院校、师范类学校和综合性大学。

2.1艺术教育的存在

随着国家的强大,经济的发展,国民综合教育也逐渐被重视,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存在的现象,同时被社会所认同。艺术作为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从另一个角度可视为衡量人类文明的标尺。在与艺术教育凉席的同时可以说是组织协调社会成员的艺术审美和认知行为。正如孔夫子所说:“智于道,据于德,依与仁,游于艺。”个人的修养和反战,于个人素质的成形,于艺术教育的体现分不开,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正处在大力发展的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与建设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要也会越来越迫切,综合性大学教育的充实和强化大学教育的综合性理念的开拓。

2.2高校的艺术教育重要性

在综合大学这样一个多学科门类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促进艺术门类交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从而科学性的设置课程门类,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爆发性的膨胀等诸多因素使得艺术不单单是追求美和欣赏美的层面,是更高层次的对艺术的需求和艺术需求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结合,从而发挥更大人类知识的伟大作用。在综合性大学开设艺术学科或者是艺术专业的出现,可以使艺术更加便捷、更加科学的和人文社科知识相互结合,相互和谐促进,从而为艺术教育和艺术发展寻找更加适合的道路。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宏观的角度来看,有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养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门类多样化的专业背景,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在很多情况下,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毕业生具备专业院校学生所不及的一些方面的素质和视野,这样的综合性环境可以扩展学生知识空间和专业的发挥。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