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政治范文

中学政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政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政治

第1篇:中学政治范文

今天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改革开放的洪流、两品经济的大潮、民主自由的环境、拳头加枕头的电视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这一切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他们长大。比过去变的得更早熟、更敏感、更自信,当然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就更强烈。但他们的弱点如同他们的优点一样也更突出,这就使多年来教学方法单调、教材内容滞后的政治教学陷入困境之中。

但是,今天的中学生就是下个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高层次的人才要求和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竞争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参与竞争者自身应当是具有良好的思想,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多方面的才能。坚韧不拨的意志和求实进取的开拓精神,而这一切要靠教育,靠锤炼才能取得。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有它特定的不可取代的功能,如何才能坚持和完善这一功能,方法很多,就教学而言,我认为必须立足改革,探求新路。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

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政治课的价值定位就是应试教育。使政治教学陷入恶性循环。但中学政治教育的特定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任何统治阶级在维护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统治时,都要很好地利用这个工具,特别是要利用这个工具造就他们的接班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要求有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与之相适应,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接班人。否则,我们的事业就难于发展。从这个高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纪律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个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涵盖的。如果让政治教育仅仅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者的要求,最终只能窒息它的生命力,否定它的存在价值。

中学政治课所教的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等都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思想素质。无数成功经验都证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长远的观点看,政治课所担负的素质教育这一功能是培养跨世纪接班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所必须坚持和不断加强的,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为此,作为学校的领导要采取各种措施,维护政治课的地位,保证课时,稳定队伍,促进政治课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做为教师,要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立足素质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对于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不足,理解起来很困难。政治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课堂数学的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

其次,改变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新特点。

第2篇:中学政治范文

【关键词】教师;职业;使命;责任

一、反思教师差异

有几个数据或许能反映一些问题:

有一课题组在两个重点中学同一年级的部分学生中进行有关政治课教学的抽样调查。在第一所重点中学,几乎占抽样总数的85%学生对政治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把政治课列为最喜欢的课之一,有接近92%的学生表示很喜欢他们的政治教师,也有39%的学生表示将来会继续关注与政治学科相关的课程与专业。然而在第二所重点中学,几乎100%的被调查的学生都认为所有学科中最乏味的课是政治课,甚至还有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希望能把政治课改成自习课,这样可以避免浪费他们的宝贵时间。①

两组强烈反差的数据,足以引起所有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深思这么三个问题:

第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巨大的反差?教材相同和学生程度相当,我们似乎很难再把责任归咎于所谓的教材问题或者学科地位问题。这种反差源于教师的差异。

第二,教师究竟有哪些差异?虽然每个教师从内心深处都认同个体差异说,但几乎同质的专业背景和工作方式又很难令教师们信服差异源于起点。事实上,真正的差异并不在起点,而是在过程中被逐渐拉大的,最终的差异是体现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上。

第三,教师的差异会导致什么?未必有很多教师会去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它涉及教育的终极指向。教师毕竟不是宏观决策者,他们更多地着眼于个体所能改变的现实状态。长期以来,教师们一直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法试图让学生有所改变,在努力推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也制造了学生间的差异,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的差异,但很少有教师能从学生的差异中去反观这种差异的由来。因此,从根本上看,教师的差异首先是教师对课程理解的差异,其次逐步变成教学的差异,最终造成学生间的差异。教师间存在差异是客观的,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寻找差异的起源,而在于对待差异的态度。也许,课题组碰到的是两个极端类型的案例,更多的政治课可能以一种不引人注目的状态存在着,更多的政治教师也没有经受大爱大痛的过程。但和其他学科相比,无论何种类型的政治教师,一旦站在课程的高度,他必将承载着更多的使命和责任,他不能不关心自己应带着什么样的资源和心情走进课堂,不能不关注来自课堂用眼光和身体语言表达的另一种对政治教师的评价,不能不关怀学生希望获得什么,并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恰恰将会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很难想象,如果一个政治教师缺少这些思考会意味着什么?!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有没有这些思考,近处的差异可能仅会体现学生的认同度上,而远处的差异将体现在十年、二十年后,甚至在更长的时间里,社会的主流群体对公民责任、政治信仰、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的表现力上。

二、提高中学政治老师责任和使命意识的几点粗浅方法和建议

虽然政治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方式总会有差异,作为一名有责任意识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致力于研究由于教师原因带来的学生差异,并努力建构基于师生合作的教学共同体。这是一种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要求。

(一)在师德标准基础上,去度量并改变自身对标准观念的认识

作为一名有责任意识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致力于研究由于教师原因带来的学生差异,并努力建构基于师生合作的教学共同体。这是一种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要求。虽然并非所有的教学差异都是要被消除的,但教师应该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去思考,从崭新的视角去理解学生和理解课程,并把这种理解转化为有效的课程资源。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并不是让教师承担所有的压力和责任,但是,没有教师的改变,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推进。当下政治教师的改变,归根结底是教师行为的改变,这种行为改变不是简单意义的技术标准,而是基于现代教育目标被重新赋值的师德标准。如果今天对政治教师还必须用“认真备课与上课,认真批改作业……”等指标作评价的话,那么,无论评价者还是教师,都应清楚地知道教师付出怎样的努力和作出怎样的教学设计才算是“认真备课”;教师拥有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认真上课”;教师布置怎样的作业,并用什么方式批改作业才算是“认真批改作业”。“认真”一词在今天的思想政治课实践中有太丰富的内涵和表现方式。因此,改变行为首先要从改变对标准的认知开始。②

虽然政治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方式总会有差异,但是应该站在共同的师德标准基础上,去度量并改变自身的观念和行为。因为从课程意义的出发,政治教师承载着其他教师无法替代的使命。经常听到一些青年教师在谈论“底气不够”问题,何谓“底气”?“底气”从何而来?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底气”不仅是专业功底的深度,而且是知识更新的速度,更是站在现代教育视野的高度和对其理解的广度。“底气”从何而来?从反思中来,从学习中来。

(二)从课程目标和学科方向上要求,政治教师应该具有更高境界的专业品质

今天的政治教师,在传承过去方法论的基础上,还要作更多的行为改善和突破。从课程目标和学科方向上出发,政治教师应该具有更高境界的专业品质,包括坚定的课程信念、持续的学习状态、恒久的学生意识、深入的研究精神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

1.坚定的课程信念,这是关系到政治教师能否理直气壮地站在讲台上,能否成为新课程的解读者和执行者,能否承担起培养合格接班人重任的问题。为什么缺乏信念?因为确实有一些教师不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课程的内涵和全部意义。在这些教师的头脑中,始终有着所谓“过去政治课”的定势,不少政治教师带着自己从学生时代起就被烙上的“死记”、“枯燥”、“空洞、“大道理”等政治课的印象,伴着被迫、无奈、羞怯的情绪走进课堂,无形之中又把这种印象传递给了学生。这样的老师即便能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却何以建立课程信念?这还不仅仅是知识结构的问题,课程信念除了教师源于对专业的理解和深入程度之外,更主要的是来源于对教师职业的认知。

2.持续的学习状态,是对现代教师的普通要求。学习会让教师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宽阔的视野。政治教师往往存在这样的尴尬:知识结构快速老化。从大学校门出来后,很多教师往往就不再关注专业知识的发展和更新,虽然头脑中的各种信息在不断地扩容,但在课堂里,政治教师仍会经常“失语”。逐步发展,便使教学陷入了“三惟现象”(惟教材、惟教参、惟标准答案)。有的教师下了课后不敢与学生多交谈,原因在于实在不敢直面学生的问题。其实,教师缺的并不是信息,而是缺乏一种持续的学习过程和钻研能力。在学习中,教师会逐步了解如何筛选与选择信息,如何把新知识和新信息转化为课程资源,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化发展的能力,只是需要教师能沉得下心来。

3.恒久的学生意识,是判断一个教师有多长的教学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有教师曾经困惑:政治课不是应该强调灌输吗?既然要灌输,那就意味着要有强制的教学和课堂。这一类观点明显反映出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对教育理解的偏颇。从某种角度出发,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观念和行为的灌输,教育的针对性不同,最终的效果也将不同。当教学不需要学生的个体独立性的时候,教师就会充当一个孤独的“知识点”的输出人角色,这时候,所有的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所有的教学是知识点的教学,教师无从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很少有教师在这种过程中能停下思考一下:知识的输入端准备好了吗?显然,教师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存在,教学关系便不复存在了,教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起点,就不知道该教什么了,教师如果无视学生的未来发展的需要,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将是无效的。改善行为,从关注学生开始,这应该值得所有政治教师深入研究。

4.深入的研究精神,这是促进政治教师不断发展的动力。当前很多政治教师普遍缺乏这种精神。一些政治教师的成长基本遵循这样的规律:新教师依赖教参,并严格遵循有经验教师的模式,而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则依赖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缺少对课程的研究,而且缺少对学生的研究。有一句经典的教学行话:备课首先备学生。所谓备学生,是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对生活的评价,教师以此可以掌握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起点。要通过更多的实证方法,分析学生的现状和未来态势,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政治教师尤其要强化“教学即研究”的观念,把研究作为日常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并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进。研究和学习一样,同样要有中心下移、潜心深入的态度。

5.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是政治教师人格建构的关键。课程的独特功能决定了政治教师的独特功能。作为教师,政治教师更多地承担了影响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建构的责任。给学生什么?怎样去教学生?这都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政治教师要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快速地更新过去的旧知识?是否敢于否定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状态?能否以批判的眼光和态度,质疑过去的经验和观点。教师还应该多听学生的意见,从学生身上,教师会知道该为什么和能为什么。教师从来不是知识的权威,但教师是唤醒学生获取知识的潜能的专业人员,以此来建立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三、结语

当每一个政治教师每天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并都在努力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时,那么政治教师无疑将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教师,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命运也将不再受制于考试与否,真正的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就能实现。

注释:

①案例选自《上海思想政治课德育实训德育》周增为.

②陈爱平,周增为.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1.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1979.

[2]刘庆昌.论教育性――关于教育是什么的新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6,15.

[3]周增为.课堂教学的“落实”[J].教育参考,2008,1.

第3篇:中学政治范文

回想起我的政治教学生涯,我已在不知不觉中从事了20多年的政治教学工作。从我所走过的路来看,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学感受到中学政治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重要的工作。同时,通过政治活动,也使我体会到政治教学的无限乐趣,总有让我有说不完的话,挖掘不完的东西,做不完的事情。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就我的教学实践工作总结以下几点:

1.反对一灌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当前的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每一位政治教师要有创新理念,坚决反对课堂45分钟的一灌到底、一讲到底。就我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每节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做好作业前的"课前预习填空"练习,并布置一条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不太理解的学习知识点,删繁就简、该讲的讲,不要讲的就不讲,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2.坚持联想式的教学方法。政治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显得比较枯燥无味。为了能够把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在教学中对一个关键的知识点或者问题,使用联想式教学方法,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或横向联系,或引用当前社会实际、甚至是个人的亲身经历等等,调动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这样做能达到显著的效果,打破政治课那种"死水一潭"的被动局面。

3.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坚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在初三毕业班更是如此。我发现,利用声、光、影这种立体式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本课重要知识点的凸现,以及现实中实际案例的展现,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课堂板书中还坚持用多色彩粉笔、比较夸张的的书法板书,对知识要点和重点问题的突出,都会受到意外的教学效果。

4.启发式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作为各科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改革能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以教材为主,认真钻研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示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点和未知的知识点,且能体现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能"跳一下就可以吃的到桃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发现一些教师的认识有些简单,认为政治课就是让学生读读划划、记记背背成绩就上去了,不求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的真正含义和本质,因此,有些学校也把即将退休的教其它学科的老教师也用来担任政治教学任务,这样做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新课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要创设问题情景,创设科学的探究活动,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答案,改变学生那种"等、靠、要、抄"答案的机械式的学习方法,这对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第4篇:中学政治范文

关键词:中学政治 课堂绿色教学 教学改革

一、绿色教学理论简介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课堂的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如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等,仍然是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下,课堂的绿色教学应运而生。

追根溯源,课堂的绿色教学源于教育生态学这一学科的兴起。教育生态学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发展。它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教育生态学认为:任何存在的生物都具有生命体征及其多样性,都具有其完整的自然整体,是一个有序的、稳定的生命共同体,并且相互之间不断地发生着某些联系。绿色教学的思想就是要求人们转换生态价值体系与生存价值体系,要求人们从思想上或精神上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同时思考环境的生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而中学政治课堂的绿色教学指的就是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等构成要素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来组织教学,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中学政治课堂绿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之所以向绿色教学转变有其不可忽视的必要性。

1.我国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的灌输色彩浓重

传统政治课堂中的教师多凭借其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知识,遵照传统教学的要求设计课程的各个环节,以达到准确实现预设教学目标的目的。这种为了教书而教书的灌输式教学势必会对学生的政治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然而,政治课堂的绿色教学则强调开放性与动态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面对课堂突发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教师从主导者发展为引导者。

2.我国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

在传统政治课堂中,学生只注重简单的知识记忆,仅仅重视知识的量而忽视知识的质,学生在课堂中缺乏主动的参与意识。相比较而言,政治教学在绿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由传统的单向、封闭接受学习不断向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转变,并且开始尝试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从而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此外,主体意识的增强还有助于学生产生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不断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3.我国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中开放性不足

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中,教学主要强调单一的情境,教学背景常常陷于虚假与静态的套路中,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语言推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所谓的“规范学习”。然而绿色教学的政治课堂则是全方位的开放课堂,不仅要求师生之间的心态的开放、思想的开放、空间的开放,还要求整个课堂中师生之间交流过程的开放等。这些方面的开放性不仅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知识的交互性,同时也表现出了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多维双向的互动性,既包含了有形知识的不断交流,也包含了无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探索自我价值,显现自我的生机与活力。我国中学政治课堂的这一根本的转变会增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从而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有效落实中学政治课堂绿色教学的措施及建议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不仅要与时俱进,还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担负起课堂教学改革――课堂绿色教学的重任。对于中学的政治教育,要实现课堂教学业的绿色教学,就应运用绿色教学的视野来审视教育、运用生态学的原则与方法构建生态型的政治课堂。

1.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因而在政治课程教学中,就应积极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以及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实现。要实现政治课程的绿色教学,教师就应基于自身丰富的学识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尊重、关心、理解以及信任每一位学生,构建民主平等、相互信任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比如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内心的发展要求。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时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而有时则需要教师去创建,对于师生发生情感交流的课堂,需要教师主动出击,唤起彼此的情感投入。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积极性的接纳环境,通过形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然宽松的环境,形成积极的、民主自由的、愉快的学习环境,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绿色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

2.转变政治教材教法,实现课堂师生有效互动

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途径、方式和手段。课堂绿色教学最为关注的就是通过科学的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虽然教学中注重的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习者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实现自身的自主化的学习。因此,要促进政治绿色教学在当前政治课堂的有效运用,就应转变当前政治教学呆板、僵硬、注重知识单向传授的教学方法,而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深入探讨新知识、新信息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对于课堂教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比如,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阅读实际政治材料,通过实施的点拨,调动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自主性以及积极性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审题以及解题技巧的方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社会中逐渐实践学习的方法,在掌握有关学习的规律以及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激发。绿色教学的课堂教学在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的基础上,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进而实现学生的智力的培养与开发,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重审课堂与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注重政治教材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政治因为其自身存在的特殊性,要求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还应积极的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使劲能力的开发与应用。对于中学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仍然是基本的实施形式,但是要想贯彻课程目标中理论联系实际方针、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政治觉悟等,就必须对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进行重新的审视,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积极地开展多样化的政治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它们各自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障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安全性。由于对学生安全性、人力、物力等的考虑,结果就导致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流于形式,难以真正的得到有效落实。针对这一笔端,就应积极的实施政治课堂绿色教学,促进有关案例积极地走进政治课堂,通过在课堂中积极地探究与讨论,实现学生创造性以及积极的发挥。

对于广东而言,可依据自身经济、地域等所具有的特殊性,将诸如有关“地域对于一个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广东地区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政府如何解决各用工单位不得拖欠工人工资”等实际问题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此类实际问题方案分析的积极性。由于选用的是实际的、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公益感,在讲政治课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范围,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改革、发展中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和政治觉悟。

参考文献:

[1]毛秀芳.走进中学政治课堂的多媒体教学[J].科技信息,2010,(10).

[2]刘娟.如何实现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最佳效果[J].考试周刊,2009,(25).

[3]车银生.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现象学探究[J].经营管理者,2009,(18).

[4]张建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版),2009,(7).

[5]傅兰芳.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3).

第5篇:中学政治范文

一、注重案例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共鸣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所产生的某种行为更多时候是受某种情感所支配。在政治教学中,思想观点的传播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初中生具备道德情感,由情感引发需要,由需要产生行为。如在讲《与父母平等沟通》第三节“有话好好说”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与学生首先进行了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首名为《母亲》的诗歌吗(这时插入配乐诗朗诵《母亲》)?在音乐声中,很多学生都低下了头,眼睛里还泛起泪光。“同学们,在你成长的岁月里父母是怎样照顾你的?他们哪里最让你感动?”“此时,你最想和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以后还会和父母争吵吗?”“想一想,避免与父母发生争吵的方法是什么?”这时,同学们齐声回答:有话好好说!这种借助情感点拨的方法,让学生发现和感受到更好的沟通方法和说话方式,并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大胆表现、畅所欲言,不仅知道了说话方式在与父母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还能让学生在各种交流、体验活动中探究有话好好说的方法。

二、注重案例的多样化,开拓学生视野

第6篇:中学政治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政治教学网络

当今,由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出现和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师交流和学生获得知识渠道也增多了,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上也应该有所改变,能很好的掌握信息技术,使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适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信息化环境下怎样进行中学政治课的教学。

一、信息化时代下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学者认为:“教学观念是关于教学的思想和看法,更准确一点说,转变教学观念是指转移或改变原来对教学的看法和思想。”中学政治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书本是知识的唯一传播媒介,使教学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网络将世界各地的学校、图书馆等资源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在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从中学习和吸取知识,互相交流,形成一种动态的教学平台,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前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学主要是局限在教室里,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和记笔记,这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政治教学本来就枯燥无味,关键是理论性的东西太多,所讲的内容都是些条条框框,而实践太少,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那么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喜欢新颖的教学方式,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和挑战,喜欢自己动手去做,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布置课外作业,给学生一个题目或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信息渠道去搜集资料,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对知识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刻,对事物的了解更加透彻,也达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符合信息化的教学理念。此外教师在课余时间应该指导学生一些基本的网络操作技术,建立一个正确的网络观,每一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网络也不例外。对于求知上进的人,网络是学习的老师,相反它就是游戏、虚无、的精神毒药,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网络观,形成对信息的判断力和防范力,这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就得优先发展教育,在信息化的今天,我国教育应该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转变教育观念,接受信息化的挑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尽管投入有限,但国家公共网络也有了快速发展,据有关报道,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互联网络,而且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多媒体传输平台已经建成,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相互交流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到来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来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能被社会所淘汰。

参考文献:

1.谭清林,吴小军. 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科研,2008,(2).

第7篇:中学政治范文

一、教材。广大政治教师对教材的要求有三:①结合形势的内容较多是政治教材的特点,但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应相对稳定。配合形势教育的内容可临时编写讲义。②内容要精炼。目的政治课本越编越厚,不利于减轻学生负担。③要确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真正做到“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培养和训练,有些基本观点明确指出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现在干巴巴地几条理论的编写方法要改正,应写入一些实例,并做到材料有力地说明观点。

二、考试。中学政治课是“用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主渠道,它但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光荣使命。因而政治课只学不考是不恰当的,但目前中考、高考有些题目偏难、偏深,超出了十几岁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理论水平,如市场经济的某些理论、金融市场的某些知识,有些政治教师都不一定清楚,其次,“标准答案,’不标准,随意性太大,有时定的太死,近乎吹毛求疵,有时学生考的普遍不理想,达不到预定及格率,又降低标准!

三、队伍。目前中学政治课教师队伍亟需培训。’师范学校政教系招生很难,流失也多。牋某师范大学政教系的18名男性毕业生中竟有12名离开了教学岗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中小学望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及其共青团、少先认干部的作用。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业务水平,并采取实际措施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但实际情况与这条规定大相径庭。

政冶教师们建议:

第一,有关部门尽快组织由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及中学政治教师参加的教材编写小组,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编写出能够相对稳定的教材;编写出内容比较丰富、对教师改革教法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参考书。

第8篇:中学政治范文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特别是刚刚结束的“两会”对教师的从业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推动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下一步的教育工作目标。特别是政治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关注主体性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意义地学习。

备课时要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怎样,极大的制约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备课时要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任何一个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障碍。如理解上有些难度,表达上不太顺当等。这些情况是都是学习中的正常现象,老师的教学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当着力于分析学生学习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缘何会成为学生的障碍,这些问题对学生造成的障碍有多大等等,依次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

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这里所说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可以这样讲,教学能否取得好的效果,与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情况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相应教学方法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在备课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创设怎样的情境,学生才感兴趣?设计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有挑战性?设计怎样的语音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直观有趣……如果每节课的设计,我们都能这样去考虑,那么我们的课堂就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也就是达到了“教师苦练内功,学生学的轻松”的境界。

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

(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意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中学生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转折时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政治教师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正如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海茫茫,我们也找不到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应该成为政治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认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所以,教师不能用一刀切、一个模式、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来培养学生,应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生活中的人。

(3)学生是独立的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已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自已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因为每个学生(除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学生是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来对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学生自己明白事理,自已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教学改革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构建起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的个性发展。

其次,要尊重、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都是社会的产物,产生他们的各种复杂心理的因素有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因此,教师应热爱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情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行为和身体健康。即不以教师个人的好恶,也不可以学生的品德、学习、相貌等状况的优劣为转移。要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心,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差生”,不能训斥、讽刺、挖苦、甚至辱骂和体罚,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尊重学生力求成为对社会有用人才的愿望。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基础。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负责,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经常主动地深入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从各个方面切实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第9篇:中学政治范文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到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惧师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创新欲望。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尊重而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教师的教育。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要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里话。教师要信任学生,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教师要淡化过去政治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努力改变学生被动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二、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去探知真理

教师不是传达真理,而是激发学生去探索真理。我们不要急于给学生一个结论,而是要教给学生找到提出问题、探求问题的方法,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是简单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且是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层层设活动,设“陷阱”,让学生尝试错误,引导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如:在讲挫折时,我教学生分析引起挫折的原因,学生可能向外找原因,也可能向内找原因,老师先不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到底那种方法好呢?”教师可以讲一个有关的小故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不要轻易否定学生,要正确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带着知识走进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进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三、要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

政治的德育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等方面,是育人的基础。政治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政治智育以丰富和提高学生优秀的科学文化涵养,开发学生的智能为目标,是政治教学的核心内容。政治美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要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可见,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为根本内容,以学生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宗旨,特别重视创造条件,让学生自觉地思考。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演讲、排演小品,课外组织国内外重大时事智力竞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身边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和模范人物、围绕典型事例进行社会调查等。

五、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