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理课堂范文

物理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理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理课堂

第1篇:物理课堂范文

关键词:幸福课堂;物理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11(S)-0013-3

在深化新课改、创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不少学校提出了诸如“快乐课堂”、“生命课堂”和“理想课堂”等新课堂理念。我校“十二五”省级规划课题“提升高中生幸福感的实践研究”中的子课题之一,就是“提升高中生学习幸福感的实践研究”。试图在激发学生各科学习幸福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真实有效学习上,探索出一些思路。笔者从教高中物理数十载。耳边总萦绕着一些学生埋怨的话语:“高中物理难学!”以致于一度时期学生在高考选科时都尽量回避物理。物理学科本应是一门令人感兴趣的学科。为什么“沦落”到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地步?如何让物理学习从学生的“苦学”回归到“乐学”。进而发展到“主动地学”、“幸福地学”。这就需要我们物理教师真正树立学生本位的思想,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生活性、适用性、趣味性、美学性和陶冶性等。调用各种教学技能,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幸福感,使物理课堂成为“幸福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

1“幸福”及“幸福课堂”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幸福的本质是人对生活的满意感、和谐感、满足感。

在现实社会中,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幸福。幸福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个体依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不难推想,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是指其对自己学习、生活状况进行的一种整体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幸福心理需求,是指其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因此。笔者认为。所谓“幸福课堂”就是指能满足学生认知心理需求,符合学生认知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机智而又艺术地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障碍、实现学习目标和理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愉悦的课堂。

2营造物理“幸福课堂”的意义

物理新课程理念凝聚成一个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它要求物理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物理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更是一种生命活动。如果物理课堂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对物理学习就没有兴趣,缺乏对物理学习意义和价值的全面深入了解,缺乏成功学习的自我体验,就会在教师的安排、督促下被动地学。根本品味不出物理学的内在之美,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一句话,就是没有物理学习的“幸福感”,就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其“知识与技能”、领略其“过程与方法”,不能实现时代对物理学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

3构建学生心目中的物理“幸福课堂”

到底什么样的物理课堂。才是“幸福课堂”?对这个问题,只有学生才最有话语权。为此,笔者跟所任教年级选修物理的不同班级学生进行了较仔细和深入的心理沟通。现结合学生的心声,谈谈构建物理“幸福课堂”的初步看法与尝试实践。

(1)“物理幸福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充满教师包容和关爱的课堂。”

学生话语实录:“老师与学生应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要关心、体贴、爱护学生,课上即使学生问题回答错误。也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学生心情顺畅地思考与纠错。”

教师与学生相比表现为“闻道在先”、“学有专攻”,而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课堂上若教师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不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感受,自始至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把准备好的“教学任务”硬塞给学生。这样即使教学流程再精致完整,学生也不会很顺利地接受。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自然就是一句空话。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过程,需要师生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更需要情感的和谐融洽、人格的平等互尊。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心理往往是复杂和脆弱的。最需要得到教师的理解、体贴、包容和鼓励。学生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也许是很简单无需深思的问题,但对于学生来说也许就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问题也许就是我们自己学习时曾经遇到过的难题。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完全是教学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我们没有理由不包容他们。相反地,他们的错误正是我们有效教学的鲜活而宝贵的动态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不断纠错的过程。因此,当学生出错时,我们应更加关爱他们,善意地引发他们把错误的真正原因完全暴露出来,再耐心亲切地启发他们纠正自己的错误。修补有缺失的知识结构,让他们失衡的求知心理得以平衡。试想此时他们会多么幸福。

牛顿第一定律是学生学习动力学的第一个难点,学生需要排除在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的干扰。在教学中,面对学生出现的形形的理解错误,笔者耐心地设置了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系列问题,有意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鼓励他们勇敢地展开辩论。学生终于在思辩、愉悦的气氛中,攻克了学习难关,提升了学习自信。

(2)“物理幸福课堂,应该是‘宽松、自由、开放’的课堂。”

学生话语实录:“课堂氛围宽松、自由、开放,我们的发言才能大胆踊跃,把思维的过程真实地流露出来。”“老师要鼓励学生插嘴,这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可尝试让学生自主发言。有想法不用举手直接起立。”“要给学生上讲台讲解、展示的机会,特别是遇到有挑战性的题目,可让学生讲解,通过一次次成功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只有民主、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才能活化人的思维,促进人的创造性和开拓性的发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学习物理新知,其实质也是一种创新活动。而民主、宽松、自由、开放的物理课堂,有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使物理知识顺利地被理解和掌握,有序地进入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问题是学生的问题,学生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主角。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着力于强化和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力给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讨、相互争论的自由。这将有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展示自我是人的天性,利用这种天性,可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产生学习“幸福感”。这种“幸福感”还会通过学生的相互羡慕而传递,进而引发“链式效应”。使学习激情群体升温。学生问互相展示学习方法和成果的形式,有时比教师教学生的形式,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物理试卷评讲课上,笔者一改过去教师“评”、学生“纠”的做法。而把试卷中的典型问题用投影仪映出,先让学生相互讨论,然后把评讲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登台发言。各抒己见。指出错处、挖出错因、重理重据,给出正解,还鼓励他们一题多解、变式拓展、归纳总结。学生们坦诚客观,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在幸福和谐氛围中,纠正了学习的错误,提高了学习质量。

(3)“物理幸福课堂,应该是‘趣味、幽默’的课堂。”

学生话语实录:“物理课堂本不应该是枯燥无趣的。老师可运用一些诙谐、幽默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提升课堂的生活性、适用性和趣味性,也可借助动画、视频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还可设计一些动手小实验、小制作、小游戏等来增强体验性和愉悦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带我们到工厂或科技展馆。去感受物理学的巨大作用,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自豪感”。

物理教材上的内容是用学术性书面语来表述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简洁性或“压缩性”。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离他们的生活太远,导致怕学厌学。只有把它转化为跟学生认知水平相持平的通俗语。或把它“解压”成与学生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相对应的形象生活语,或把它艺术加工为诙谐含蓄的幽默语,才能使学生消除对物理的陌生感、神秘感,产生“物理就在身边”的亲切感和趣味感。百闻不如一见。动眼不如动手,物理现象单靠语言描述是不够的,可辅助于动画、视频来增强直观性、扩大信息量;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分组实验、将原理应用演化为物理小制作、小游戏,增强学习的体验性。总之,通过眼耳手脑等器官协调配合,可使学生迅速愉快地走进物理世界。

在进行“机械波的形成”的教学时。尽管教材中借用绳上波为实例。来帮助学生建立横波模型。并用质点间相互作用原理来解释机械波的形成,学生对此机理仍感到难以理解。笔者就运用视频与动画相配合的方法对应播放。让学生反复观察。同时安排一组学生扮演“振动质点”,表演波的形成游戏:让每一个学生身体在原位作上下振动,并要求前一个学生下蹲或起立后再拉一下后一位同学。产生“依次带动”状。于是便在这组学生的头部形成了“机械横波”。可以看得出学生兴奋的脸上个个写着“真正理解”的满足。

(4)“物理幸福课堂,应该是‘既减负又高效’的课堂。”

学生话语实录:“老师的课讲得再好。如只是一味地为了赶进度而不停地灌输,课后又留下作业一大堆。不留给学生对知识的咀嚼、消化和吸收的时间,学生也很难对这门学科有兴趣。更难谈学得幸福。所以,学习要高效,课堂要减负。”

学生的心声表明,减负与高效并不对立。幸福课堂最后的归宿应是高效。高效是课堂幸福的张力所在。课堂不高效,学习不给力,在这种课堂里学生的身体可能得到了放松,但心理上一定是空虚的,学生会因为缺失必要的学习紧张感和挑战感而削减成就感,最终必将失去幸福感。课堂的高效不能只考虑教学进度,更要关注学生的接受度。一堂高效的课,如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度过,那才是我们追求的高境界幸福课堂。相反地,如果一堂课“教”的速度过快于学生“学”的速度,只能会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既无效益更无幸福。

在高三物理复习课上。笔者改变过去选编多个题目进行大量讲练的做法,而从一道简单典型题入手。逐步向多个方向进行变式演化:或是改变设问方式:或是改变设问角度:或是递增设问难度;或是改变题干条件;或者变换思维方式;或者进行方法迁移等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激活了遗忘的概念。深化了规律的理解,建构了知识的网络,打开了方法间的通道,激活了思维的灵感。搭建了攻坚的缓坡,总结了解题规律,提升了学习效率,培养了综合能力。学生一致认为这种复习方法,思维的节奏虽快,课堂密度虽大,但不觉得辛苦。

(5)“物理幸福课堂,应该是师生相互给力的课堂。”

学生话语实录:“课堂的幸福,不单是属于我们学生的,也是属于老师的。学生幸福地学,同样会带来老师幸福地教。”

第2篇:物理课堂范文

摘要:“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者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⑴这恰恰说明主动性是生命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但是当今的物理课堂还是存在教师是每日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的现象。物理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育理念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着想。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反对把教育之看作是为将来社会生活做准备,主张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改造以书本作为出发点的旧教育。但未提及教学对教师的生命有何意义。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为“生活教育”,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但也没有谈到教育对教师的生命有何重要意义。许多现在在第一线的老师也发表了一些文章,他们认为也很有必要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他们也在摸索。他们中一些人认为物理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要灵活开放,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一、手段要多样化要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教学对他们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还是不很清晰。我也问过一些身边的同学(即将毕业走向教师岗位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他们认为教师的教学同样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也还是没有体会到教学对教师的生命有怎样得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一文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之一:“生命性”。她指出:“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中小学学生正处于生命中成长最快、最富有学习可能、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处在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的价值,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在教育中还有什么东西的价值能比生命的成长价值更为重要,因此,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⑵教师要“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整体性、懂得青少年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并善于开发生命潜力和指导生命发展。”⑶“重视‘生命性’,将使学校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努力完成为生命的健康发展服务的神圣使命。”⑷他阐述了中小学教育如何体现“生命性”的一个初步的框架,同时对老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在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近几年的研究中,有许多的学校和老师积极参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叶澜教授的研究被进一步深化。

基于以上教育名家,叶澜教授,以及自己查到一些第一线工作的教师的研究,我认为在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忽视师生“生命性”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很赞同叶澜教授的思想,我认为再高中的物理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师生的生命性,特别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这一点。在此,我提出自己在理论上的一些思考和想法,由于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刚实习结束,实践的机会少,想法可能不太成熟。因此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者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⑸这恰恰说明主动性是生命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现在的许多老师也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实践中这一点恰恰被忽视。

如果我们到高中的物理课堂去走走,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教室里,学生按教师的每一个指令行动,每一个问题作答:教师清楚每一节课要教什么,为何教和教什么,学生却不知道要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教师是每日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当然,在课堂上也有一些教师会要求学生上课时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独立的思考,但最终大多还是纳入教师预设的框架;他们会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规定的和现成的知识,但很少会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发现问题,创造解决困难的方法,去独立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⑹这正是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一个忽视生命的价值的最大弊端,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对于高中的物理老师来说,如果一辈子,几十年一直做物理老师,其生命的很大一部分是和学生一起在物理课堂上度过的。所以如果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像上面那样度过,看是老师是主动的在经历他的生命,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看,他只是把以前的每堂课重复一遍,只是下面的观众不同而已。或许会有所改变,但是五年、十年,老师的激情被耗尽,老师开始混日子,那样会有多少学生会被耽误。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仅有一次。从而反映出我们不光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也忽视了老师的生命价值。

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每一次的课改,都在努力改变。我想说的是,以前认为课堂是老师的天下,现在应为学生着想,但是,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的同时,别忘了老师,课堂也是老师的生命的一部分。

二、问题的解决

我认为问题的解决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要从理念上改变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看法

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包涵着多重丰富的涵义。

首先,物理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头脑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做自己的权力去经历自己的生命。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不应被剥夺,而是应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老师不是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销蚀了,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扼杀了;而是应该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加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为教好书需要先明白育什么样的人。只关注现成知识传递价值的物理教师,实际上是在“育”以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青少年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压抑,甚至被磨灭。爱因斯坦在他的自述中这样写到:“我想,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他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⑺所以填鸭式是破坏生命本能——好奇心的最大敌人。物理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

第二、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

二期课改提出课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忽视。以前的课堂目标可能没有很好重视这一点——情感目标。它是指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与丰富,以及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因为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物理研究,而物理课堂上对他们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许会有意地年年过的影响。“课堂教学完整目标,还应该包含学生意志、群体工作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其中每一项,都应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些方面的统合,才构成学生生命整体发展。”⑻

2、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探究。

物理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物理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并不是认为物理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相反,它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最终掌握的基础性的内容。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价值不应停留在此,更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师是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学为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是最基本的立足点。

第一,把书本知识按物理学科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基本上以结构为大单元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使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是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在教学与一个知识结构相关的内容时,又将其分成两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学以知识为载体的某一结构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学生运用这一结构,学习和拓展结构类似的相关知识的阶段。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地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与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率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从而让学生对与结构相关的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直到内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发现、形成结构的方法及掌握和灵活使用结构的能力。学生对物理知识结构群的学习、内化,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结构群和结构思维的方法,这对于学生在陌生复杂的新环境中能用综合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是身处复杂多变时代的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自我增生的重要基础。

第二,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与三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教师在寻找这三方面联系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认识领域,并把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由“教书”为本转换到通过教书来“育人”的十分关键的一步。

第三、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完成的最后一个综合,就是将每节课具体要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何时嘎然而止,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水到渠成,不是硬性规定的步子大小与全班齐步行进。过程的设计也要有“弹性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活动来体现。过程设计还要策划教学行进中的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活动效果的预测和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未来的学习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题,手脚眼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⑼在物理可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师生的生命性,同时最重要的是:“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谈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它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它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说,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⑽可以看出知识的传授知识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是生活的艺术家,学生是生活的艺术家,只是老师经历的比学生多一点,知识多一点,年龄大一点。而课堂则是师生生活的第一线,也应该是师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地对待生活,对待他们自己的课堂,课堂教学留给学生的不光是知识,更多的应该是生存的技能,对待生活的乐观的态度,勇于进取的精神,人生美好的回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和他们生命价值的体现;留给老师的是美好的回忆,成功的体验,自己人生的丰富,对生活的更加热爱,对生命的更加热爱和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

总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营造良好得氛围,充分体现出每

第3篇:物理课堂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课堂 突破创新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37

物理知识具有的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渐消沉,不能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教学大纲下,要求教师对其教学模式做出突破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基于此,本文就将简要分析高中物理课堂该做出如何的改进和突破。

在高中学习阶段,物理是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也是让学生最为头疼的科目之一。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思维有着一定的要求,对于计算能力也有着与数学课程相差无几的要求,这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不断加剧,那么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大力推行创新的教学模式,将高中物理课堂做出全新的改变,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若是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探究性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教师在传道解惑时引导学生不懂就问,提出质疑,然后再通过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究,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去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物理学习中,不再置身事外,将物理学习当作是别人的事情。

探究性的教W模式将物理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来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根据物理知识复杂、抽象、乏味的特点,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营造出学生喜爱的物理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理课堂

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对学生动手能力有着较强要求的学科。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安全、适合学生去动手实施的物理实验,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中,让他们感受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实验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好方法,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大纲充分认识到了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远离向“书呆子”这条路发展的可能性。

三、结合现代化技术――多媒体设备

现代社会发展及其迅速,高科技技术满天飞,早已不同于过往的应试教育,大大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空间。因此,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增强高中物理教学的新颖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例如,高中物理课堂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用到演示文稿――PPT,来辅助教学。老师将必学的知识点嵌入PPT中,以各种形式来突出所有要学习的重点,让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找到需要记住和运用的重点知识。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白纸黑字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弥补了教师在教学设备上的缺陷。老师还会通过PPT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些知识不在高中物理的教材当中,而是教师自己进行补充后的知识,若是没有现代化技术,学生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述来理解这些拓展知识,难度自然不言而喻,因此传统教学中,教师很少会给学生拓宽知识面,这样不仅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会让学生吃不消,费力不讨好。而PPT的出现,不仅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将枯燥无味的高中物理知识添上了一道风采,一举两得。又比如,视频的普遍运用,也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处于高中阶段时,在物理学习方面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学生无法理解所学的那些抽象的、复杂的物理知识,这些知识点佶屈聱牙,晦涩难懂,想让学生顺利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就显得更加困难。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适当地给学生们播放视频或动画,来让学生们形象地理解物理学习中晦涩难懂的部分,还能将那些有危险的,或是条件不允许的物理实验通过视频演映来让学生观看,体会。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还能大大激发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其实,如今高中物理的教学已经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使用,但如何平衡学生的学习和健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代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但在这些大大的优点背后我们也要看到现代化技术使用的不足之处,那便是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可能会造成他们过度使用的依赖性。因此,平衡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让学生在高中物理中有所提高。才能将高中物理课堂做到真正的突破和创新。

第4篇:物理课堂范文

一、落实课堂教学活动,构建师生互动的“情感场”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求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课堂;课堂是开放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开放的。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体现“导”的作用,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物理教材“科学探究”和“讨论与交流”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渗透了人与人的情感交流,教师应在“导”的情感上下功夫,用“情感”呼唤学生的心灵,用“情感”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用“情感”创造师生互动,构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场”。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一般来说是实验探究的过程,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发现问题,给学生解决问题时,要“导”出情感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因此,物理课堂要“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让先进的课程理念根植于物理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飞溅情感火花的舞台。

二、运用名家故事,为课堂教学“传情”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课程的重头戏。作为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应把个人的情感暂时放在一边,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唯有在良好心境下的课堂教学,才能带领学生进入良好的教学意境中。要使学生感动,首先教师自已先感动,英国著名的诗人拜伦“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教师要会“运用教学激情”,学生才会“运用学习的激情”。

教材“跨越时空的对话”和物理学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带有情感的教学意境,向学生讲述物理学中的每一项成果无一浸透着几代科学家心血,如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及布鲁诺的献身,伽利略的成就遭受迫害,法拉第潜心研究,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爱因斯坦坚持正义、慷慨捐献等。这些物理史无疑是十分生动的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品质、情绪、意志的培养起很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述这些物理学史时,要有情感的投入,在语言传授的过程中,以高亢的热情和纯真的激情,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用激情教学来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情感态度。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情商”

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点拔者、指导者,甚至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助手。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是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要想方设法地驾驭一切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情绪和激情。因此,教师尽可能把枯燥的物理内容创设情景,营造一个有趣的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溶入物理课堂的境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情商”。

物理课程重点突出实验探究过程,有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实验来完成,教师应把课本上知识情景化,做到通俗易懂,把复杂的物理过程转化为直观、易懂的物理情景。例如,讲到多普勒效应时,用课本上图形来分析多普勒效应知识,学生不容易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到火车站去听火车进站、出站、静止时火车的笛声是如何变化的,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的课件来辅助课本图形教学。犹如物理教材中“子弹打木块问题”课堂与课外都不可能做实验,可以通过flas课件来理解“子弹打木块”的物理过程。这样可让学生轻松乐意地接受教学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在“万有引力定律”教学中,以我国将发射“嫦娥2号”环月卫星来创设引入新课的情景,经过这样的创设情景,让学生感觉到这不是在做题目,而是在一个科学情景的实验中如何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四、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真情

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由衷地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地关怀和挚爱后,就会从内心受到激励和鼓舞,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诲。”如果教师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一旦学生对某位教师的情感越深,就越爱听他的课,并会加倍努力来学习好这门功课,反之受到某位教师冷淡的学生,他会对这门功课产生逆反心理,厌学这门课,成绩肯定不好。课堂突出教师的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的信任和支持,离开了学生的努力,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取得好成绩。

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源于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正确评价,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它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的原则”,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关爱学生,是课堂情感教育的基石;激发自信,是课堂情感教育精髓;正确评价,是课堂情感教育的升华。教育离开了情感的“基石”“教育大楼”就成为“空中楼阁”。

五、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把真情“传情”给学生

课堂的教学艺术表现在能否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迅速溶入课堂教学中去。物理课堂教学艺术的优化,可以从日常生活有趣的物理实验,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自然规律,尖端的高科技等来优化课堂教学艺术。例如在《时间的描述》这堂课中,以“神舟”5号飞船来讲述时间间隔和时刻,点火时刻15日09时0分,展示国旗时刻15日18时40分50秒,着陆时刻16日06时23分,通过我国先进高科技航天技术的课堂教学艺术优化,能使学生的情感注入课堂,思维最大程度得以开发。

第5篇:物理课堂范文

好的物理课堂板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集成块”,是“教路”和“学路”的高度概括,是教师的微型教案。严格地讲,好的板书设计就是一件艺术精品。教师要善于设计和推敲板书。笔者从物理课堂板书的基本类型和要求出发,力争使设计和推敲的板书达到三美:内容美、形式美、书写美。

一、提纲式板书的撰写

提纲式板书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以统揽全章、全节,显示教材结构层次的板书形式。这样的板书理清了一节书或一章书的脉络,把握了教材的主要内容,能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教材的内容。

如《牛顿第二定律》可设计如下板书:

(一)回顾知识、提出问题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加速度和力存在什么关系呢?

2.物体受力一定时,加速度和质量存在什么关系呢?

(二)巧设实

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略)。

(三)科学结论

1.对质量相同的物体来说,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即a∝F。

2.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a∝F。

(四)导出公式

综合上述两个结论:a∝,或者F∝ma,写成等式F=kma,k是比例常数。当F、m、a均取国际制单位时,则k=1,得到F=ma。

(五)得到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六)适用范围

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二、摘要式板书的撰写

摘要式板书以摘要一节或一章教材的重要概念、重要定律或重要内容为主,构成全节或全章教材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全节或全章内容有全面的、系统的、总体的了解,便于学生掌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牛顿运动定律》一章复习课的板书即采用了这种形式。

(一)知识结构

1.牛顿第一定律:(1)惯性及其量度(质量);(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F=ma):(1)分量表达式:F=ma;F=mab;(2)定律的“四性”:同体性、瞬时性、矢量性(F、a同向)、独立性(F、F…a、a…)。

3.牛顿第三定律:(1)定律的“四性”:异体性、同时性、成对性、同类性(性质相同);(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比较。

(二)解题思路及方法指导

1.解题类型:(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2)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2.解题思路:(1)选择对象;(2)受力分析;(3)确定运动;(4)建立坐标;(5)列出方程;(6)验证结果。

3.解题方法:(1)等效法;(2)整体法;(3)隔离法等。

4.例题分析(略)。

三、线索式板书的撰写

线索式板书以突出教学内容线索为目的,把知识的产生、实验的验证、过程的推导、知识的运用巧妙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板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能十分清晰地显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一节可设计如下板书:

(一)提出假设

复习引入新课,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而电流又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根据这个推理提出假设:磁场力可能是作用在运动电荷上的。

(二)验证假设

为了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三)假设正确

实验验证了假设是正确的,磁场对运动电荷确实有洛仑兹力。作用在电流上的安培力是作用在运动电荷上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

(四)洛仑兹力的大小

在图2的物理情境中F=BILSin①I=nqvs②n为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q为每个自由电荷的带电量,v为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度,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由①和②得:F=(nLs)qvBSin,每个自由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f=F/nLs,f=qvBSin,是V与B的夹角。讨论:当=90时,即V垂直B,洛仑兹力有最大值f=qvB;当=0时,即V平行B,洛仑兹力有最小值,f=0。

(五)洛仑兹力的方向

洛仑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只不过需强调的是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与负电荷运动的方向相反。

(六)例题评析

(略)

四、表格式板书的撰写

表格式板书是先把教学内容分门别类,然后将内容统一纳入表格中,用表格的纵横交叉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优点是分类清楚,井然有序,形成强烈对比,可以使学生从表格的统计、比较中深刻领会教学内容。

如《放射性元素》一节可设计如下板书:【简】

天然放射现象:

物理课堂教学板书的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物理课堂教学板书的设计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必须因教材、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囿于一个程式。优秀的板书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效果不仅与板书有关,而且与教师的语言、机智、热情等素质因素有关。在板书上要真正做到“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的确也是一门精湛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冯海燕.论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开展[J].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9(02).

第6篇:物理课堂范文

关键词:课堂导入;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课堂导入在教学课程中也同时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教师导入的得当,会使整个课堂进入良好的一个学习氛围中,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此说,课堂导入也是一门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去研究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本人在物理教学中的数年工作经验,探讨课堂导入教学的方法,以及所应注意的事项。

一、几种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

(一)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创设环境进行导入。现代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给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方便,现代媒体集声音、影像、视频、动画与一体,给予课堂可以提供栩栩如生的画面,为教师教学带来较大的方便,另外,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在教学中涉及到实验、原理、状态和环境等因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利用媒体技术在进行正式内容讲解之前创设生动、具体的导入场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物理教学中来。例如,在讲“浮力”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浮体”的情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观察到了各种色彩的鱼在游,画面上又出现了水中的小船、大船和正在航行的万吨巨轮,最后出现字幕:为什么万吨巨轮能浮在水面上?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十分集中。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非常自然,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二)实验导入法。物理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易于激起学生兴趣和积极主动地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合理而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气体的压强”教学的引入可做下面的演示实验。先将一个剥去外壳的熟鸡蛋,置于较蛋稍小的玻璃瓶口上,鸡蛋停在瓶口上不动,接着拿去鸡蛋,将酒精棉花点燃后投入瓶内,燃烧片刻,使瓶中空气稀薄,再将那只蛋置于瓶口上,学生惊疑地看到鸡蛋慢慢被“吞入”最后落在瓶中。面对这种意想不到的现象,学生们不但立即引起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激发起主动探索其中奥秘的积极性。学生观察此实验后探究知识的积极性猛然增强。学生会带着疑问专心进入新课学习。

(三)生活现象导入法。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物理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广泛存在,如果由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用知识服务生活的信心。如在教学“蒸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这样两个生活经验来导入:发烧时用酒精擦拭病人的身体会降低皮肤温度和游完泳上岸后不擦干身上的水会感到冷。这样的导入拉近学生与抽象的物理知识的距离,学生发现原来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真正有用有的,自然会产生学好物理的浓厚兴趣。

(四)设疑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是物理平时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方法简单有效,学生可以积极的投入到教师所设的问题之中,思维注意力在短时间内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但是这一方法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所设问题要紧贴课堂教学的主旨重心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切不能离题过远,所设问题可以采用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快速的投入到教学中来。例如讲“表面张力”时,教师先设疑:清晨看到荷叶上或青草上的露珠为什么是球行的?布雨伞伞面纱线有间隙,为什么不漏雨?把小硬币轻轻的放在水面上,为什么不沉底?当学生被些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所吸引,又急于想了解为什么时,教师就自然的引入新课。

二、课堂导入法注意的原则

(一)课堂导入要具有针对性。课堂导入是一种教学引导手段,教师在创设环境时要针对所教学的内容,设计情境和引导方式,要切题,对正文要起到良好的铺垫和引导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所选的导入方式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高中学生都是90后学生,这一批学生的观念和思想都比较前卫,喜欢新鲜的事物,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快,但是心理成熟度仍不高,容易在课程中出现溜号走神等现象,因此教师的课题导入十分重要,一定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将大部分的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融入到所受内容中来。再者课题导入方式要针对物理教学本身的特点,物理本身是一种以交流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正所谓学以致用,物理不但要体现在应试上,而且要体现在实际应用上,语言的交流沟通是语言存在于学习的基础,只有更好的了解语言的应用环境以及方式,才能更好的掌握应用知识。

(二)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趣味性强。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对于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生才有向下学习探知的想法,正如孔子学说中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导入材料的新颖与否,趣味性强否,都直接影响着客厅的教学效果,对于这批90的新时代学生,他们的不但有较强的好奇心,也同时拥有较高的求知欲,因此,所设信息一旦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会产生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在大多人都融入到大环境中后,就算没有激发兴趣的学生也会主动的融入到学习环境中,那么这个导入材料,就要求要具有时代的气息,多采用当下流行的语言,以及借助媒体展示相关背景材料等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并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来进行。对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导入方法。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多媒体视听导入、直观导入、利用背景知识导入、设置任务、结合生活化内容导入等导入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物理课堂范文

一、物理课堂提问的作用

1、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二、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有效方法

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8篇:物理课堂范文

把生活模型化,让生活进入课堂

【案例一:模拟削球】

1.教学背景

学生在打乒乓球时,都在学职业选手的削球,目的是为了让球高速旋转起来。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削球能有这么大的杀伤力,自然也就不清楚应该怎么削,向什么方向削,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对乒乓球的运动进行物理建模,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研究。

2.教学目的

物理练习中,学生在解答很多贴近实际的问题时总是不知所措。通过这样为生活实际建立物理模型的训练,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学生的建模意识,学会并习惯物理建模,为物理知识的应用搭建思维桥梁。同时,通过这个模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巩固摩擦力、受力分析、曲线运动等知识,进一步达成知识目标。

3.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自己的乒乓球和球拍,在桌子上比划起乒乓球被削球后的运动和旋转情况,但还是觉得不方便研究。

(2)教师指导学生:把乒乓球的运动过程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物理符号画在草稿纸上,然后用所学的运动规律和受力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3)学生思考后,画出了乒乓球落到球桌上时的研究图,主要取了上旋和下旋两种情况。至此,一个简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已经建成,接下来只需要对这个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即可。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提议,学生们课后可以再去找身边的一种运动或受力现象(如篮球被投进篮筐)去进行物理建模和分析,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和意识。

4,教学效果

通过这些很普遍、很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去参与物理建模过程,从中学会建模的具体依据、思路和操作方法,并诱发了学生对生活建物理模型的兴趣和信心。这不但符合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也为“把生活搬进物理课堂”这种教学方法设好了铺垫,理清了思路。

用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信心

【案例二:让偏心球定在斜面上】

1.教学背景

在学习物体的重心时,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半径为R的圆球,其中心不在球心O上,将它置于水平面上,则平衡时球与地面的接触点为A,若将它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则平衡时(静摩擦力足够大)球与斜面的接触点为B,已知AB的圆心角度数为30°,请你分析圆球重心c离球心O的距离是多少?”

2.教学目的

要把这个问题解答出来并不难,通过几何方法就可以解得。而之所以想把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来,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由于受到空间抽象能力的局限或者书本纯文字概念的局限,很难去真正理解“悬挂法取重心”这一方法,也很难走出课本,去独立分析一些生活中普遍而又不规则的偏心现象。所以,为了让学生对重心这个概念有更形象和直观的理解,真正在理解的层面上建立重心这一基本物理模型,我们需要有效地拓展课堂。

3.教学过程

(1)课前,教师先取一个鸡蛋,在蛋的尖头开一个小孔,把蛋清倒出,剩下蛋黄。然后把蛋黄放入清水中蒸煮,利用蛋黄的重力和水的浮力,当鸡蛋黄被煮熟时,鸡蛋壳中出现“一半空,一半是蛋黄固体”的现象。这时鸡蛋的重心已偏向一边,成为一个偏心球体。

(2)课堂上,教师先用泡沫板(摩擦系数足够大)搭建好一个30°左右的斜面,然后拿出准备好的偏心鸡蛋(看上去和普通生鸡蛋一样),在全班学生的注视中,把鸡蛋放到斜面上,鸡蛋马上就神奇地停在了斜面上,学生惊叹。

(3)在学生的巨大好奇中,教师用重心的原理解开谜底,学生印象深刻。

(4)给出上面这道物理题,根据题目要求,把鸡蛋放在水平面上,用红色水彩笔标出接触点A,再把鸡蛋放在斜面上,标出接触点B,在黑板上画出鸡蛋的横截面图,让学生结合几何知识分析,学生顺利解出该题。教师顺势给出确定重心的物理方法,学生轻松接受。

(5)给出教室中一些物品,如三角板、量角器、矿泉水瓶等,让学生大概确定这些物品的重心。

4.教学效果

第9篇:物理课堂范文

一、提问应水到渠成

有些物理教师的问题预设很充分,为教学而有意为之,这样会使学生陷入一种恐惧之中,因为学生时刻想着可能会点到我回答问题。试想,学生在这样的担忧之中还能静心听课吗?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好吗?答案非常明确,如果我们换一种途径来提问也许会更好,那就是水到渠成式。这就要求师生高度融合在一起,特别是教师应善于引导,善于点拨并善于鼓励学生,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在一个班上我提了个问题:大气压强在我们身边你知道多少?发现学生并不能答出我想要的答案。在另一个班上我就改了一种提问方式。先问对有关“气功”大师练功的了解,先憋气、运气、跺脚、伸腰等一连串的动作后,将一只手插入半盆水中,然后大喊一声,就能将脸盆吸起来,这种现象学生都看过,还有我们挂衣物的吸盘挂钩,用手将吸盘内空气挤出后,利用大气压强,就可以为我们所用了。此时我就利用学生高涨的热情提出今天要学的内容,发现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效果也更好。

二、提问语言应凝练有效

教师语言表达不清的问题会阻碍学生把思维打开,特别是含糊不清的提问更会扰乱学生的思维,起不到真正的提问价值。如:一位老师教电流一节时,问:“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我们应如何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呢?”学生一听这问题,很难找到切入口,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因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这样的问题实在为难了学生。

当下公开课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个个都你说完我鼓掌,掌声笑声不断,真是热闹非凡,但在这表面的繁荣背后,都是老师提问的简单而无效引起的。如:

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给一个作用力,必然会受到一个相等大小的反作用力,同学们说对不对呢?

学生(合):对。

师:能不能按照这种方式去求小车受力的大小呢?

生(齐):不能。

师:他这样表述力,完整不完整呀?

生(一起):不完整。

像这些可以不经思考而做出判断的问题,虽凝练但无效。课堂只有表面的欣欣向荣,而无实质的内容,效果显然不好。

三、提问应符合规律

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期望规律。我们不能一上课就提一个很难或很不好回答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我们提问的过程要由浅入深,逐步深化,温故知新,循序渐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较难的问题,在讨论中老师就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物理规律,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并引导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流于形式,因而我们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

作为物理课堂的提问,还应有助于学生构建物理模型,因为构建物理模型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如在学习磁场后,问学生如何判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的磁场方向,这是为什么?这样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学透并有充分的证据支撑所答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