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节置换术范文

关节置换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节置换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节置换术

第1篇:关节置换术范文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手术配合;全程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40-01

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有效的关节重建手术之一,适用于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严重畸形[1]。随着手术室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对膝关节置换期间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2008年12与2011年6月对40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手术配合中采用全程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0例均为我院收治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年龄45~72岁,平均55.5±4.5岁;病程2~20个月,平均11.5±3.5。本组原发病以膝关节骨关节炎(OA)最多,33例,临床表现为膝关节活动有摩擦音,活动时有疼痛,步行较远、久立、上下楼梯、爬下坡、跑步、下蹲等动作时疼痛加剧,关节周围肿胀,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窄,胫骨髁间嵴变尖,骨端皮缘有骨赘形成,膝关节晨僵≤30 min,髌骨上下缘有唇样或刺状增生,软骨面有骨质硬化现象。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病变部位:单侧患病11例,双侧29例,共69髋病变。按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为:Ⅰ期14髋,Ⅱ期55髋。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

1.2 手术配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准备:⑴护理人员配备:挑选出来的护理要专业素质良好,经过专业培训,且有一定的护理经验,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熟练配合不同类型假体的关节置换手术。术前制定手术计划,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⑵术前访视:术前1d由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护患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耐心倾听患者的主动诉说,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手术室的环境及手术中要配合的注意事项,让患者获得对手术的安全感。⑶器械准备:除常规骨科器械包外,准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相配套的专用器械一套,特殊器械、抗菌贴膜、电刀、吸引器、电钻、丝线等。⑷护理: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合理调整手术床垫,充分暴露手术野,在患侧股骨上段绑好气压止血带。

1.2.2 术中配合: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核对完毕后,主动与患者交流,消除其紧张心理。巡回护士协助好麻醉师进行麻醉,调试好所用器械及仪器。术中严密观查患者生命体征,器械护士提前检查好术中所用物品,协助手术医生消毒、铺巾,术中严密观察手术进展情况,及时给医生提供下一步的手术器械。搅拌骨水泥之前应通知手术医生,以免错过最佳时间[2]。打开假体前应让手术医生过目,术毕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放松止血带,止血,放置引流管,分层缝合伤口。

1.2.3 术后观察:手术结束护送病人回病房并进行床边交接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可根据药敏试验,有针对性的对患者使用敏感抗生素。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率)、感染的发生率(肺炎、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以及远期疗效(分为优、良、可、差)。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SPSS16.0数据统计包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做,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感染率以及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是较大的关节重建手术,手术要求较高。且由于膝关节位置表浅,周围肌肉组织少,其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而影响手术的疗效。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膝关节置换术的操作步骤,对手术步骤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关注手术的进展,截骨严格按照膝关节正常轴线和生理角度进行操作,术前认真检查各仪器性能是否完好,熟练掌握仪器正常运转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3],进行熟练的护理配合,而且还要具备广博的生理、心理、社会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善于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护理,灵活应变。随着关节手术技术和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严重病变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其手术配合要围绕整个手术期来开展,术前访视及手术房间、器械准备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访视病人,了解病情,仔细阅读病历及化验结果,手术中要能够配合医生,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麻醉方法和手术,消除其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以乐观的态度接受手术。手术后要能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且照顾好其起居等问题,防止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中实施全程护理,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促进了切口的愈合,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P

参考文献

[1]徐艳.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6):66-67.

[2]安海娥,孙芳芳.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3):92.

第2篇:关节置换术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a)-135-02

社会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医疗水平的提高,致使老年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各种原因,髋关节疾病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由此引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1],此手术使患者能尽早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的功能,恢复关节的稳定和肢体的功能。因此,做好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0年至今行髋关节置换术人数共计92例患者,男37例,女55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89岁,平均年龄(73.74±6.55)岁。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3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选用美国施乐辉(Smith-Nephew)公司人工关节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北京普鲁士假体,假体均为骨水泥型,采用后外侧入路。85例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情况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例在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所有92例患者,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及假体脱落现象。

2术前护理

经调查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重要的护理需求前三位依次是给予心理支持、功能锻炼的时机和方式方法、疼痛护理,分别占96%、92%、92%[2]。为此,护理工作应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基础上同时施以专科护理。

2.1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多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既怕费用太高、又怕给子女增加负担,同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以及对手术知识的缺乏,本身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等情绪。故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做好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讲解手术基本过程及成功病例以此来增强患者信心;其次,做好患者亲属的工作,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是医护人员无法替代的;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术前1日进行访视,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时所用到的设备,减轻患者的恐惧感,使患者手术时,对手术室护士及环境都不感觉陌生。术前晚上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2.2患者术前准备及训练工作

做好护理评估,为患者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使每位护士都能按计划完成护理工作。戒烟酒,注意保暖,术前训练正确的排尿及排便方法、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助行器及拐杖的训练,更为关键是做好患者指导、肌肉及关节的锻炼指导,协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按医嘱做好皮肤准备,术前12 h嘱病人禁食禁水。术前1 d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2.3并发症的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等内科疾病,了解患者各系统功能,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并遵医嘱给予降压、降糖药物等,以免原发疾病影响手术。同时对发现有活动性感染存在及髋关节化脓性感染的患者,不宜施行手术。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尿量、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给予氧气吸入,冬季注意保暖。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疼痛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术后如能使用患者自控性止痛治疗、静脉或硬膜外止痛治疗控制疼痛,效果更好,到术后第3天,口服止痛药就可以充分缓解疼痛。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会清洁、皮肤清洁、床单位清洁。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患者拍背及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注意对原发疾病症状的观察。注意患者饮食,应用富有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了解老年患者心理活动,消除其心理障碍,做好健康教育,避免传统思想的手术后不锻炼而影响手术效果。

3.2专科护理

3.2.1保持正确,防止关节脱位术后避免术侧关节伸直内收,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配以丁字鞋外固定或皮牵引,膝下及小腿处垫枕抬高,避免曲髋,以防关节脱位。在术前要详细检查患者髋部和下肢肌力、关节活动度、挛缩畸形等,综合考虑决定手术方式,术中要注意假置及角度,避免广泛软组织剥离,术后不宜过早负重及做大幅度髋部活动和外旋动作。

3.2.2患肢感觉、运动、末端血运观察术后建立骨科患者术后监测表,每30~60分钟填写1次,密切观察患肢末梢皮肤温度、色泽、毛细血管充盈、感觉有无异常,是否肿胀、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活动及疼痛情况。用软枕垫高患肢15°~2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疼痛,保持患肢外展30°于中立位,穿丁字鞋制动,必要时患肢行皮牵引。两大腿之间放置软枕,以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向患者说明保持正确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合作。

3.2.3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切口是否渗血,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并保持通畅,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及颜色,如引流量超过200 ml/h,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处理,24~48 h后,引流量小于50 ml/d,可拔出引流管,观察尿管是否通畅,避免打折、受压,术后6 h夹管,2~3 h定时开放,锻炼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术后3 d拔除尿管。

3.2.4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它能促进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排出,从而减轻疼痛,加快患者消肿,有助于患肢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瘢痕粘连。锻炼方法:踝关节主动伸屈练习,进行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指导病人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臀大肌静止性等长收缩练习。髋关节练习,5 d后配合CPM活动关节,卧床2周左右可开始下地行走,扶拐负重,术肢由不负重-少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进行渐进负重练习,同时进行重心转移训练、立体平衡训练。

3.2.5预防深静脉血栓该类患者术后24 h最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由于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卧床后血流更加缓慢,加上手术致机体凝血因子释放增加,极易造成血管栓塞,其发生率为30%~50%,故应注意及时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就至关重要,同时须注意患者神志、肢体活动及肌力变化,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情况。患者术后也可穿抗血栓长袜或充气压力长袜,这样可以降低发生血栓形成的危险,术后尽量避免使用止血药物,可口服阿司匹林作为预防用药。

3.2.6健康教育3个月内做到双腿不交叉,不内收,侧卧时两腿之间放置枕头,不屈身向前,髋关节屈曲不宜超过45°以上。不要坐小矮凳,坐时双足分开,保持双膝在髋以下水平不要蹲,从坐位起立时,向凳子的边缘滑动,然后用助步架或拐杖支撑站起。不要爬陡坡,以免髋关节过度内收或前屈,站立位患髋外展、后伸锻炼,加强臀部肌力,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避免弯腰动作,患者可以考虑购买长柄鞋拨或软鞋,这样无需弯腰就可以穿脱鞋袜。

综上所述,良好的围术期的护理工作,直接决定着手术的成功与否,患者具备了较好的知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Charnley J.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low-friction arthroplasty of the hip performed as a primary intervention-1972[J]. Clin Orthop,1995, (319):4-15.

第3篇:关节置换术范文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60-01

人工关节是指用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活动功能好,能有效的调节肢体的长度,有时可解决单纯骨科手术解决不了的难题,其手术近期效果往往为其他手术所不及。我院于2003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33例,通过对其系统护理及观察指导,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男10例,女23例,年龄52~88岁,平均年龄69.5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其中行全髋置换25例,行双侧股骨头置换8例。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完善各项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及帮助病人完成术前各种检查,如X线照片、CT照片等;督促检查病人做好个人卫生、备皮、药物过敏试验、输血前配血等准备;术前日晚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减轻病人的紧张感,术晨按医嘱肌注术前针,如阿托品、苯巴比妥等。

2.1.2 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宣教,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疗效、手术的风险、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方法交待清楚。有针对性进行心理障碍的疏导,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取得病人与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使其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2.1.3 饮食指导 嘱病人进高营养饮食,增强病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对体质较弱患者选择在大手术前1周左右,通过口服、注射等途径补充营养。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术后当日及近期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重点观察因手术创伤、失血、麻醉等造成的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脂肪栓塞、肢体血循环障碍等。

2.2.2 引流管的护理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防止引流液倒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引流量减至较少时(约50ml)拔出引流管。

2.2.3 加强基础护理 病人需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应协助其保持正确、舒适的;帮助病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满足其生活需要,并注意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

2.2.4 饮食护理 多数病人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手术的创伤大,因此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必要时输血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2.5 心理护理 髋关节人工置换对病人的精神影响较大,易导致心理失衡,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心理反应,因此应关心和理解病人,及时给予安慰、鼓励,使其获得心理支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2.6 安全护理:有研究显示,中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3天和七天,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和40%[1]。任艳萍等研究发现,年龄越大,术后谵妄发生率越高[2]。因此术后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语言表达、思维、注意力、面部表情等进行重点观察,及时发现认知障碍的先兆;给躁动者用护栏,使用镇静剂,必要时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刺激,同时充分发挥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

2.2.7 防治并发症 ①局部感染:髋关节感染多发于术后早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应强调无菌操作,敷料有渗血或渗液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切口干燥。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术后充分引流,以免局部血液瘀滞;②髋关节脱位:向病人说明预防脱位的重要性,加强防范意识;不宜过早进行直腿抬高活动;搬运病人时,一人托住患侧髋部和下肢,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另一人托住健侧髋部和下肢,其余人协助,避免动作不协调而致关节脱位;平卧位时两腿之间用三角定位枕,保持患肢15~30°中立位。避免患侧卧位,护理过程中禁止患肢内收、外旋位。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也可用腓肠肌电刺激疗法,促进血液回流,防止因血流缓慢和凝滞而形成血栓;膝下垫软枕头,使患肢抬高10°,有利于血液回流,防止患肢肿胀;术后1~4天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运动及皮肤温度、色泽、感觉[3]。如呈高凝状态,可应用速避凝、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本组发生深静脉血栓一例。

2.2.8 功能锻炼指导 ①术后6 h,可在床上做些简单的活动。如上肢运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踝关节主动屈伸及深呼吸运动等;②术后1~2天拔除负压引流管,拍摄X线片,结合术前髋关节病变程度、假体类型、手术过程和病人全身情况以判断假体的位置,开始康复练习。练习的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劳为度;③下床方法指导。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2.3 出院指导

嘱病人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可从事日常家务劳动,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运动,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做踢腿动作、不坐矮凳子,即屈髋>90°。复诊时间为出院后1个月,即术后6周,但若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复诊。

2 结果

33例均痊愈出院,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7个月,平均37个月。其中术后人工髋关节疼痛18例,通过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口服止痛药后症状缓解;1例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经静脉造影证实),予速避凝、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40余日后下肢肿胀消退。其余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 讨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给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因此要求病人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较好的身体素质。由于病人年龄较大,曾长期遭受疾病折磨(如骨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或遭受严重创伤,心理承受能力低下,体质相对较差,因此手术易导致病人心理失衡,出现焦虑不安、纳差失眠、悲观失望等反应;手术前后处理不当会引起局部感染、人工关节脱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解除髋关节疾患病人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行之有效的方法,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病人、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成功。

综上所述,护理中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及术后功能锻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对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误新民.全身麻醉术后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6):332-335.

第4篇:关节置换术范文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88-0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而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若护理不当,易造成术后的并发症[1, 2],影响患者的康复。科学有效的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快恢复关节功能。现将2010年5月~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0月在本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0.2±8.6)岁,男性20例,女性30例;股骨颈骨折21例,髋臼骨折1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7例;半髋置换25例,全髋置换35例。

1.2 护理

1.2.1 饮食护理

入院后给予饮食指导,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饮食,增强其体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和各项常规检查,术后给予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为正常饮食,饮食搭配要合理。

1.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耐心地开导患者,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及手术过程,关心体贴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告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1.2.3 术后护理

加强生活护理,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保持病房环境安静。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密切观察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术后摆好,测量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并作好记录,给予患者床边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疼痛情况,保证输液及引流通畅。合理使用止血药物及抗生素,防止出血及感染。

1.2.4.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患者年龄普遍偏大,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①预防肺栓塞的发生。肺栓塞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术中要严格观察生命体特征的变化,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鼓励和指导患者尽可能早地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②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应将患肢抬高,指导患者多做患肢主动屈伸运动,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观察患肢肿胀及疼痛的情况。③预防感染。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关节置换术失败。因此,预防感染极其重要。密切观察体温,注意切口渗出物及周围皮肤颜色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指导患者咳嗽排痰,预防呼吸系统感染。④预防压疮的发生。将患者髋尾部用棉垫托起。经常按摩骨隆突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床单要干燥无皱褶。

1.2.5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术后积极进行康复锻炼,给患者讲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和禁忌,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锻炼,逐步增加活动量,使其坚持康复训练。开始下床完全负重训练时,要注意防止跌倒,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定期随访。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有效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手术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出院时切口均愈合拆线。

3 小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是解除患者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充分的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3]。术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护理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关节功能减退。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的康复。因此,良好的护理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陶洪娣.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10,26(6):720.

第5篇:关节置换术范文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其假体10~15年生存率约为85%~90%。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病及创伤等疾病引起的关节僵硬、屈伸障碍、疼痛、关节畸形、关节功能丧失,临床上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或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手术的成功与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也至关重要,现综述入下。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长期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较低,患者的情绪不稳定,担心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效果不理想,术后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热情接待,详细的介绍病房环境,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尽量将此类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过程中如何配合。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同意病房患者可以互相沟通,交流经验,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1]。

1.2 饮食指导 术前三天嘱吸烟的患者戒烟,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增加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和耐受力。

1.3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完善各种常规检查。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大小便、咳嗽、扩胸、深呼吸等运动,练习使用助行器,教会患者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活动,足趾、踝关节、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运动,增加肌力、张力及关节活动度,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术前一天做交叉配血实验,抗生素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术前备皮,术前禁食12 h,禁饮4~6 h[2]。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术后取平卧位,患肢膝关节保持中立位,窝下垫一软枕,维持关节10°~15°功能位,并适当的抬高小腿及足部,保持足高臀低位,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和预防患肢疼肿胀,缓解疼痛,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患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的颜色、皮肤的温度、感觉和运动情况。如果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微弱及皮肤青紫,皮肤温度低,感觉麻木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2.2 引流管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是预防关节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负压引流器固定于低于膝关节20~30 cm处,避免受压和折叠。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必要时挤压引流管,每小时一次,引流液要及时倾倒,正常为每日引流量≤400 ml,颜色淡红。引流管一般放置2~3 d,当引流液

2.3 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可以进食,开始进食时,应以清淡的饮食为主,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防止便秘。

2.4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加之术后卧床血流缓慢,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6小时麻醉作用消失后,及时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术后要密切观察切口的渗血情况,辅料要及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切口有无发红、肿胀、发热,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5 康复指导 膝关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维持膝关节屈伸运动,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关节内粘连与关节外粘连及挛缩,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患者术后第一天,麻醉清醒后即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训练,3~4组/天,每组20次。术后第二天,让患者练习按压膝关节,将患肢伸直,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维持3~5 min/次,力度以患者能忍受的程度为宜。术后第三天起可以使用持续被动活动器,来进行膝关节活动度锻炼,从小角度10°~30°开始,2次/d,每次30分钟至1小时,每天增加10°。持续使用1~2周,术后2周屈膝角度应超过90°.术后3~4天可扶患者下床行走,开始在床边短时间的站立,随后在助行器的协助下进行行走练习。在出院时,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康复锻炼计划,同时嘱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到门诊随访,以后每年复查一次[4]。

综上所述,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周密的护理计划,积极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确保手术的成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惠青.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中外健康文摘,2011,8(16):79-80.

[2] 刘倩,余新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8(21):320.

[3] 杨红.人工全系关节置换术后的术后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8(8):375-376.

[4] 袁小叶.人工全系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61-162.

第6篇:关节置换术范文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 髋臼发育不良 康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225-03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ty,THA)作为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而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减轻骨关节炎所引起的疼痛,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功能(如跛行),被认为是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1]。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髋部创伤(如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亦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与骨病(如股骨头坏死、重度骨关节炎)常合并出现,给治疗带来了难度,全髋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上述情况的重要手段。我们回顾分析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总结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78例(79髋),男37例,女41例,年龄29~76岁,平均63岁;左髋46例,右髋31例,双髋1例。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36例,股骨头坏死继发骨关节炎(根据Ficat分期均达到Ⅴ期)30例,髋关节严重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根据Crowe分型均达到Ⅲ型以上)10例[2]。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头坏死合并粗隆间骨折的1例。

1.2 手术方法及术中操作要点

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人路,骨关节炎病人髋臼周围的骨赘骨刀清除,髋臼上方囊肿骨泥植骨,若达不到稳定,给予结构植骨,DDH患者将髋臼重建于真臼内,在髋臼打磨后,若其稳定性差,可用切除的股骨头内松质骨打压植骨(髓腔锉反转打压)。股骨侧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柄,术前根据股骨近端变异情况,选择合适类型假体,髋臼发育不良病人大多股骨髓腔狭窄,采用直径偏细的股骨柄假体,并在扩髓时注意调整前倾角,如肢体短缩超过4cm,采用转子下截骨。如髋臼覆盖

1.3 观察指标

Harsis评分情况:Harris评分总分为100分,≥90分为疗效优,80~89分为疗效良,70~79分为疗效中,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V18.0.0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分析,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验设计为随机设计两独立样本组间均数比较,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

3~24个月,与术前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3.1 髋部疾患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1)骨关节炎是髋关节疾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原发性骨关节炎和继发性骨关节炎,其中继发性骨关节炎主要由髋臼发育不良及股骨头坏死所导致,该病患者病程长,髋臼骨赘增生,囊性变形,股骨头变形短缩,关节间隙狭窄及半脱位,导致疼痛、跛行,影响生活质量,晚期患者多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4]。

骨关节炎患者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明显挛缩,特别是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伴有髋臼变性、囊性变或发育不良,股骨头上移,如何重建正常髋关节旋转中心及恢复下肢长度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认为人工关节中髋臼位于真臼内,可使髋关节恢复接近于正常的解剖关系,减少假体的磨损,并有助于术后效果评估和随访[5]。大量报道真臼位置重建假体松动的发生率低,减轻假体的磨损及降低翻修率[6](图1)。该研究中,所有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在真臼位置上重建髋臼,对于高位脱位的CroweIII、IV型患者在真臼位置采用髋臼锉扩大加深,彻底松解周围软组织。对于髋臼外上壁缺损者行髋臼侧植骨造盖(结构植骨)以增加臼杯的稳定性[7],注意不能过分切除髋臼内软骨下骨,否则会导致假体松动或脱位,本组一例高位脱位患者因髋臼打磨过多,导致安置假体时松动,应用股骨头内松质骨打碎成颗粒,植入髋臼,反向打磨,再次安置髋臼时获得稳定,经术后随访,未见假体松动迹象。

在选择假体柄的时候,特别是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髓腔非常细小,宜选用小号的假体柄,避免假体柄过大难以匹配或安装时造成股骨近端劈裂。本组1例股骨近端劈裂者,术中用钢丝捆扎,随访骨折愈合未发生假体松动。高度脱位肢体短缩超过4 cm以上患者同时行股骨粗隆下1.5cm横行短缩截骨,横行截骨操作简单,有利于调整股骨前倾角,假体紧密压配起到髓内固定作用。下肢长度不是主要问题,不应刻意追求下肢等长而增加坐骨神经损伤的风险,肢体延长>4cm有神经可能[8],此类患者软组织条件差,不主张强行恢复双侧肢体等长(图1)。

股骨头坏死继发骨关节炎患者需对患者局部髋关节状况、下肢长度和全身状况进行评估,术前评估髋臼及股骨,了解髋臼的骨量,外展、前倾情况,是否有囊性变及位置,以及下肢长度的差异,以利于术中进行调整。本组病例中通过模板恢复旋转中心位置,在泪滴处重建髋臼,先置换一侧,作为对侧的参考[9]。多数患者存在囊性变,在接近上方的囊性变应高度重视,取出后松质骨颗粒填充,打磨,以免髋臼松动,骨赘增生严重的患者应去除上方及内侧的骨赘,防止术后产生撞击,在双侧受累并存在股骨头严重塌陷、肢体短缩时,对侧肢体长度不能作为术侧长度恢复的标准。

(2)髋关节创伤是髋关节疾患的另一原因,外伤或高龄跌倒导致的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术是常用的治疗髋部创伤的手术方式,但长期使用发现效果并不理想,手术失败及并发症比例较高,效率较低[10]。随着人工假体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髋关节置换术等逐渐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并发症明显低于内固定治疗[11],本组病例中有一例股骨颈骨折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两月出现钢板、螺钉松动,患者入院时左髋有窦道,血沉及CRP均高(2倍以上),一期给予行髋关节内固定取出,病灶清除,抗生素骨水泥假体置入术,抗炎约6周,监测血沉及CRP恢复正常后,二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一期术后3月),由于行钢板治疗时粗隆处打入螺钉,松动后大粗隆处骨质缺损严重,给二期治疗带来了难度,股骨近端固定困难,我们术中用加长炳,远端固定,大粗隆缺损处用股骨头内松质骨填塞,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图2)。

本组中有一例股骨头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目前认为,股骨头坏死是该复合疾病的原发疾病,股骨头坏死后期合并骨性关节炎后,导致跛行、疼痛等则成为该部位骨折的诱发因素。在术前给予牵引2~3周,待基础情况稳定后一期行全髋关节置换,主要是针对股骨的处理,在切取股骨头时要注意对股骨距的保护,防止股骨距被带出,股骨转子部骨质不能随股骨干的断端随意转动,先用钢丝预捆扎后再扩髓,最大限度的保留大转子,股骨柄的选择上我们选择双涂层近端固定(生物固定),远端机械固定联合肽微孔诱导骨长入,并能避免应力遮挡的出现[12],保证关节早期的牢固固定和远期良好的稳定及术后功能(图3)。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部骨折,特别是骨病(重度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合并粗隆间骨折进行综合治疗,既保证了骨折的复位、固定和愈合,又解决了骨病带来的髋关节功能障碍的困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长期卧床及多次手术的并发症,比单纯固定骨折但术后髋关节疼痛或者分期手术处理骨折和骨病有明显的优势[13]。

3.2 THA术后评估与康复

THA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无论是骨关节炎后期,还是髋部创伤,对改善髋关节功能和疼痛,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术后对THA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使得手术的最终效果,关节的功能恢复达到了更高效果。早期的锻炼,对促进患者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增加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及和骨的负重能力,降低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认为。隐性失血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相关,术后失血量少,功能恢复及Harris评分明显升高[14],Harris评分是总结手术疗效及术后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本组中,DDH继发性骨关节炎及髋部创伤患者周围软组织条件差,术前活动量少,术后原有髋关节症状缓解明显,跛行均改善,其中DDH(Crowe IV型)高位脱位病人,术后步行距离、髋关节痛、活动度等均有显著改善,因此,近期Harris评分随访满意(表1)。

参考文献

[1] 曹光磊,沈惠良.老年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0,(4):7-10.

[2] Crowe J F,Mani V J,Ranawat C S.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congenitaldislocation and dysplasia of the hip[J].J Bone Joint Surg(Am),1979(1):15-21.

[3] 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2-134.

[4] BoyleIJ,Frampton CM,Crawford HA.Early results of total hip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corn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J].J Arthroplasty,2012(3):386-390.

[5] Plesea IE,Anusca D,Bondari S, et a1.Prdiminary study of bipo lar hipprosthesis:influence of acetabular hone interactions on hone morphology[J].Rom J 1V~rphol Embryol,2011(1 Supp1):273-282.

[6] Brown NM,Foran JR,Della Valle CJ.Hip resurfacing and conventional THA:omparison of acetabular bone stock removal,leg length,and ofset.Orthopedics,2013(5):637-641.

[7] Schofer MD,PresselT,SchmittJ,et a1.Reconstruction of the acetbumul in THA using femoral head autografts in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J].J OrthopSurg Res,2011(22):6-32.

[8] Dallari D,Pignatti G,Stagni C,et a1.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shortening osteotomy in congenital major hip dislocation sequelae[J].Orthopedics,2011,(8):328-333.

[9] Garcia-cimbreloE,Diaz-martin A,MaderoR,et al, loosening of the cup after low-frection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acetabular protrusion[J].J bone Joint Surg(Br), 2000(1):108-115.

[10] ParkerM J,KhanR J,Crawford J,eta1.Hemiarthroplasty versus imemal fixation for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A randomised trial of 455 patients[J].JBone Joint Surg Br,2012(84):1150.

[11] Chen Y P,Gao H,Chen L,et a1.Systematic review ofarthroplasty combined with intemal fixation for displaced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12(9):1657.

[12] Ogawa H,Ito Y,Shinozaki M,et a1.Subtroehanterietransverseshortening osteotomy in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chieved using a modular stem[J].Orthopedics,2011(3):170.

第7篇:关节置换术范文

1 临床资料

本组57例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56~94岁,平均74.5岁。其中股骨颈头下型骨折3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心理,担心术后床上大小便困难,手术是否成功,术后刀口疼痛及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且对金属体植入体内有疑虑,担心手术失败。对此,必须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和必要性,并将手术成功的经验,髋关节活动度改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患者介绍给他们,必要时请手术成功的患者采取现身说法给他们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的情况,使患者心情舒畅。

2.1.2 术前康复训练的指导 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为术后预防并发症及下地行走打下基础。①指导患者在床上正确抬臀、翻身和使用便器的方法;②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要采取正确的,避免侧卧,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不能盘腿,患肢需外展30°并保持中立位皮肤牵引2~3周;③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指导患者下肢肌肉等长等张收缩训练及足趾、踝关节的充分活动。患肢屈髋屈膝时,髋关节屈曲度小于45°,并避免患髋内收内旋,以免人工髋关节剪力过大引起脱位;④准备合适的双拐,对术前能行走者训练其掌握正确使用拐杖的方法。

2.1.3 术前准备 术前要给患者行全面查体,完善各种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生化、肝、肾功能、胸腹透视、X线片以及必要的CT片;对糖尿病患者除控制饮食外,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大致正常范围内,对肺部炎性病变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帮助患者在床上练小便,对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临睡前可适当给予镇静药物以保证其得到充分休息。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患者回病房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给予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在监护的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监测中心静脉压。并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护理应集中,注意保暖。术后患肢应穿丁字鞋或进行皮牵引,保持外展30°的中立位置,注意不要盘腿,侧卧时防止患肢过度内收。

2.2.2 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常规留置导尿管及伤口引流管。严密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引流量并记录,固定好各种引流管,防止脱落。对留置导尿管者,每日给予清洗外阴,0.02%呋喃西林液250 ml冲洗膀胱1~2次。

2.2.3 适当应用止痛剂 剧烈疼痛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此外也是患者烦躁的原因之一。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对伤口疼痛者合理使用止痛剂。

2.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由于年龄大,需要一定时间卧床休息,加上手术创伤大,损伤气血,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人工关节脱位、假体松动、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外,还容易发生因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三大并发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①除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外,治疗和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预防医源性感染。保持切口的干燥和引流管通畅,注意区别切口疼痛和炎症性疼痛。定时给予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需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1~2次,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同时每天给予温水擦浴2次,并用5%红花酒精按摩骨突部位,预防褥疮。留置尿管患者,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预防尿路感染;②注意患者有无主诉患髋关节不适、疼痛、髋关节处异常活动、肢体畸形等,警惕关节脱位的发生。术后应强调脱位的严重性,使患者注意配合,不能侧卧和盘腿,根据术前康复训练及功能锻炼的指导进行活动。注意日常活动及禁忌动作。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度及各侧方应力,发现异常,立即与医生联系;③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皮肤、黏膜的变化,如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胸颈部瘀斑,眼底瘀斑、出血水肿,或发现主干或大动脉分支瘀斑时,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④注意观察肢体肿胀程度、温度及疼痛情况,有无肢体肿胀明显、皮温下降、触痛、腓肠肌疼痛及脉搏加快现象,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应给予抬高患肢,及时下床锻炼,饮食方面避免过度油腻及高脂的食物,必需时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

2.2.5 康复护理 术后第3天病情稳定后患者可增加半卧位的时间,1周后扶双拐在室内活动,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为防止置入关节脱出致手术失败,要做到避免双叉,侧卧时两腿之间放置枕头,坐时患肢自然下垂,不能弯腰拾物。

3 小结

髋关节病变的患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恢复生活自理。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多为老年患者,术后护理不当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感染、脱位、假体松动、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通过对以上57例患者的护理,认识到做好术前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预防,科学有效的康复,尽早的恢复满意的肢体和全身功能,是髋关节置换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第8篇:关节置换术范文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家庭康复;指导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疾患病人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康复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康复指导分为住院期间康复指导和出院后家庭康复指导。其中,出院后家庭康复指导是病人术后半年内,来门诊复诊或护士定期上门应给予的功能锻炼指导。2003年5月~2008年5月,我科对10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了家庭康复指导,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10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中,男65例,女4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5岁。其中股骨颈新鲜骨折52例,陈旧骨折3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2例。

1.2 康复指导

1.2.1 目标 出院后家庭康复指导的目标是继续提高患肢肌力和协调性,尽早恢复正常活动的能力,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1.2.2 心理康复指导 心理康复决定患肢功能的康复。部分髋关节疾患病人虽在住院期间对术后康复充满信心,但回家后梢有挫折就可能对手术的疗效和自身的康复能力产生怀疑,从而自行停止功能锻炼[1]。因此,在门诊复诊或定期回访时,对这部分病人及家属必须耐心细致地指导,及时掌握其功能锻炼的进展。不断鼓舞病人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功能康复指导 出院后病人继续患肢直腿抬高,加强股四头肌肌力。患肢屈髋屈膝:屈髋以90度为限,以加强髂腰肌肌力。伸膝练习:站立位,双手扶双拐或训练横杠,健侧单腿站立,患肢伸屈膝关节。髋外展练习:站立位,双手扶双拐或横杠,健侧单腿站立,患髋外展训练,以40度为限,加强臀中肌肌力[2]。上述练习应遵循持续、缓慢、渐进的原则,注意运动量的控制,如锻炼后局部出现肌肉酸痛、僵硬,经休息30分钟后仍不能缓解者,应考虑活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活动次数。

1.2.4 生活方式康复指导 坐姿:术后第一个月坐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2小时,以免导致患肢静脉回流不畅,可抬高患肢来改善循环。保持膝关节低于或平于髋部。不宜坐低椅、沙发,不盘腿和做跨步运动,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伸。睡姿:最好的睡姿是平卧,可稍向左或向右斜卧,健侧侧卧时最好在两大腿间夹一个枕头。如厕:使用马桶或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如厕,或在帮助下身体后倾患肢前伸如厕,注意保持膝关节低于髋部。取物:术后2周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2周后弯腰不超过90度,吃饭时最好把餐具放在面前。乘车:臀部位置在座位前部,身体向后靠,腿尽量前伸。另外最好坐公共汽车或越野车等座位相对较高的车。淋浴:伤口愈合后,患者扶持稳定可靠的物体能自行淋浴,因站着淋浴有一定的危险性,可坐在高凳上淋浴。穿鞋脱袜:坐在床沿双足坐地,伸直健侧膝关节,术侧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用足跟沿健侧下肢前方向近端滑动,然后适当弯腰,伸直双上肢达到患足穿袜的目的。注意屈膝大于90度,以免屈髋小于90度。上下楼梯:遵循好上坏下的原则,即上楼梯时健侧先行,下楼梯时患侧先下[3]。

1.2.5 支撑用具(简称支具)的使用 使用骨水泥固定的病人,在术后需持续使用双拐6周,然后改用健侧单拐3~4周。使用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的病人,要求牢靠的初期固定,过早完全负重会影响假体的远期效果。因此,术后建议持续使用双拐8周,然后改用健侧单拐4周。

2 结 果

有96%的病人学到了康复训练的知识,尤其是对生活方式的康复指导和支具使用指导的认知效果最佳。其中,对生活方式康复指导知识的了解人数由施教前的12%上升到施教后的86%,对支具使用知识的了解人数由施教前的23%上升到施教后的90%。

3 讨 论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创伤、骨病的高发率必将导致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人数逐年递增。手术疗效的好坏不但与手术技术优劣有关,还直接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康复指导、患者的积极参与有关。把手术成功单纯寄托于手术技术,而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特别是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指导,不能达到术后应有的疗效以及恢复患肢应有的功能。通过对患者的访视或复诊、护士的心理疏导、康复知识指导,可以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促进心理康复及身体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优化了护患关系,更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4]。

参考文献

[1] 赵熙光,李树帧.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81-287.

[2]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5-227.

第9篇:关节置换术范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776-02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43

对累及髋关节的不可逆疾病的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成熟而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1],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及对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观念的进步,适宜条件下选择同期行双侧人工关节置换,解除中老年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术后注意事项较多,患者如果不依从指导,容易导致假体关节磨损、脱位、松动,人工髋关节提早报废。因此,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进行康复指导,院内护理服务需延伸至院外,才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重新投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增添人生价值。我科自1998年以来针对双侧髋关节疾患行双侧同期置换,功能重建,出院后平均随访38个月,取得较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0年1月~2004年6月在我院行一期THR患者28例(共56髋),其中男24例(48髋)、女4例(8髋)。强直性脊柱炎9例,均为男性,平均(34.6±1.2)岁,病程9~14年,髋关节屈曲位强直畸形0°~105°,平均65°。X线平片见髋关节骨性强直。双侧股骨头无菌坏死18例,15例男性为酒精性、3例女性为激素性,均为股骨头坏死晚期,平均年龄(47.8±1.3)岁。1例女性为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鸭步态、疼痛不能行走10多年。

2.方法

(1)手术方法[2]: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施行,患者在气管插管麻醉下,全侧卧位,选髋部后外侧切口入路,先行一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放置引流,缝合皮肤完成后小心搬动患者使另侧全侧卧位,同样入路并完成对侧手术,术中严格止血,两侧切口均放置引流管,术后1~2 d拔出。术后常规给予预防感染及血栓形成药物,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嘱患者双下肢呈外展中立位,穿防旋鞋固定。术后如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加强护理工作,定时翻身,定期抬臀,防止发生压疮。

(2)随访方法:通过电话或信件预约患者到我院复诊,对于不愿意或不方便来该院复诊的患者,采取上门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28例患者(56髋)全部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6~63个月,平均38个月。其中57%(16/28)患者每年门诊复查和摄髋部X线片1次,本组最后一次摄片、复查时间是2007年3~5月。其余患者采取特约门诊、电话、通信和上门检查。

3.观察项目及评估标准

(1)髋关节功能评估: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3],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4个方面,满分100分,90~100 分为优,80~89 分为良,70~79 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

(2)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掌握及满意度:康复知识包括饮食知识、合理、肢体负重时间、功能锻炼方法。满意度调查分:满意、基本满意、尚可和不满意。

(3)并发症:是否发生感染、压疮、坠积性肺炎、关节脱位、假肢松动及疼痛、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血栓形成等。

结 果

1.Harris评分 56髋中Harris评分优24髋,良22髋,中10髋,优良46髋,优良率达82.1%。

2.患者出院后康复知识及康复技能掌握情况 多数患者出院后能够遵循健康指导,但仍有部分患者对健康教育掌握程度较差,其中14.3%(4/28)未掌握饮食知识,多为不注意钙剂的补充;17.9%(5/28)不注意保持正确;25.0%(7/28)不掌握患肢负重时间。17.9%(5/28)患者未掌握功能锻炼方法或害怕假体脱出而不愿锻炼;患者满意度自评表28份结果:满意13例,基本满意11例,尚可4例,基本满意率为85.7%。

3.术后并发症 2例术后3~6个月出现髋部轻度疼痛,生化检查无异常,经对症治疗观察9个月后自动缓解;髋臼发育不良2 例,患肢分别延长3.6 cm和2.5 cm,其中前者患肢坐骨神经牵拉伤,经非手术治疗3个月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复查X线平片均未见假体松动现象,均恢复了日常生活和较低强度工作。

讨 论

术后随访是一项既繁琐又费时、费力的工作,但又是临床医学必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远期随访的报道仍较少,且随访率普遍偏低,与国外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出院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终止,术后的定期随访是后续治疗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延长关节的寿命[4],通过随访,能够有效地解决患者和家属对出院后康复知识、训练技能、并发症的预防等医疗、护理支持不足的困扰。本组随访结果显示术后疗效是肯定的,患者对功能方面的改善是满意的,但仍有部分患者认为无复查的必要性。说明与我国居民普遍存在防病意识不强及住院期间临床医生宣传教育意识较弱、随访意识不强不无关系。

健康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知识水平、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护士是健康教育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5]。本次随访结果也反映出健康教育方法缺乏个体性、程序性和系统性。本组病例大多数为老年患者,文化程度不高,记忆力、理解力相对较差,反应慢,加上疾病知识缺乏,以及不科学的健康观直接影响术后的康复效果。因此,医务人员在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时要有针对性,应根据患者掌握文化知识的程度,确定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深浅度,同时注意提高患者的康复意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矫形外科中较大的重建手术,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局部和全身并发症[6]。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限制了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随访发现,有些患者由于及时咨询医生,得到正确的指导和鼓励,术后3个月已恢复较好;2例患者出院时已能下地活动,出现不适症状时不知道如何处理,便停止功能锻炼,卧床数月。因此提醒我们,应重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指导,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时控制各种并发症,对恢复行走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没有设立对照组;部分患者采用电话随访,未能最准确了解关节的影像学改变;随访时间较短。但是本组患者早期的随访结果仍然令人鼓舞。有些问题目前尚未涉及,如心理康复、社会支持等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以形成更具科学性和规范化评估体系,相信随着医疗制度的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防病意识的增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延伸服务将不断完善,使更多的THR患者受惠。

参考文献

[1]张海波,王义生,贾思明,等.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0):649-651.

[2]唐毓金,陆建东,陆敏安,等.双侧全髋关节同时置换治疗双髋部疾患[J].天津医药,2007,35(4):249.

[3]吴海山,冯明光.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估体系[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8): 509-512.

[4]郭予立,史占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随访体会[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7,1(3):211-212.

[5]包家明,陈晓文.护理健康教育问答[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0: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