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空经济范文

临空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空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空经济

第1篇:临空经济范文

关键词:临空经济;空间作用;机制分析

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促使各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国际转移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产业国际转移的背景下,人流和物流的空间位移模式也悄然发生改变,由公路、铁路和航海运输转变为航空运输。为了便于航空运输。部分产业将其区位选择于机场。促使机场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不断吸引航空物流业、航空服务业、航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其周围聚集。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临空经济已经诞生,相应的临空经济区正逐渐演化为区域经济增长极。

一、临空经济区与机场依托的城市、腹地相互作用机制

临空经济区与机场依托的城市之间以及l临空经济区与腹地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关系。通过生产要素和商品流动,实现相互联系,图1显示临空经济区与腹地、机场依托的城市之间作用机制。在临空经济初创阶段和形成阶段。资本、人才和技术等要素由机场依托的城市流向机场及其周边,促进推进型产业不断成长,推进型产业的壮大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促使产业集群形成。最终形成临空经济。机场及其周边也就成为临空经济区,此时要素流动的路径为图1中的I。临空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后,成为名符其实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对腹地和机场依托的城市辐射力极其强大。扩散效应显著发挥。通过图1中的路径Ⅱ。迫使资本、人才和技术向腹地和机场依托的城市扩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临空经济发展前期,通过图1中的路径Ⅲ,腹地和机场依托的城市向临空经济区提品和服务。临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临空经济区内的高端产品流向周边(通过图1中的路径Ⅳ)。以满足居住于腹地和机场依托城市的居民对高端产品需求。

(一)机场依托的城市和腹地对临空经济区的作用机制

国际临空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机场所在区域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才会出现临空经济,机场依托的城市和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可以为临空经济区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这种支撑作用体现在4个方面,即航空运输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航空物流业形成、高质量生产要素供给、制度供给。

第一,机场依托的城市和腹地经济发展直接促进航空运输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将得到很大提高。不管是为了公务还是私事。人们出行频率将持续提高,出行方式倾向于选择具备快速便捷特点的航空运输。这必将引起越来越多航空公司进驻临空经济区。航线网络向更多区域扩展。促进航空运输业发展;同时,航空运输业兴旺,需要相应航空服务,引致相关航空油料、航材(发动机及飞机零配件)、飞机维修、配餐等行业快速发展,促使这些企业也在机场周边集聚,使机场周边诞生航空服务业。航空运输业和航空服务业发展。为I临空经济形成奠定基础。

第二,机场依托的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航空物流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一般采取产业链分工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其产品时间约束性很强。一款新产品必须以最快速度到达目标市场,才能赢得市场。因此,大多数高新技术产品由航空运输到达下一轮工序或目标市场,这就促使航空物流产业在临空经济区形成。

第三,机场依托的城市和腹地为临空经济区提供高质量生产要素。首先。在临空经济发展过程中,推进型产业一般是高新技术产业,其对生产要素要求较高,只有具备较高质量的生产要素,推进型产业才能实现自身优先发展,然后,发展成为临空经济区的主导产业,进而推动与其相关联产业发展,在机场周边形成临空产业集群。最后发展成临空经济,相应地机场周边地区发展成为临空经济区。其次。在临空经济发展前期。航空运输业、航空服务业和航空物流业在临空经济区集聚使临空经济区显现出集聚经济效应,临空指向性产业在基于时间的竞争和集聚经济影响下产生向临空经济区集聚愿望。然而。临空指向性产业一般是高新技术、生物工程、现代园艺农业和高档服装等产业。这类产业对生产要素要求较高。要求劳动者受过良好教育培训,从而具备较高人力资本,能够提供高质量劳动力,还要求具有较高产业技术水平,较丰裕资本。因此,这类产业要实现在临空经济区集聚,前提条件是临空经济区能够提供高质量生产要素。而机场依托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可以使要素禀赋变得丰富。提高本城市生产要素质量,为临空经济区高质量生产要素需求的实现提供可能性。机场周边产业初步发展提高临空经济区对周边生产要素吸引力,这时临空经济区的极化效应占主导地位,在极化效应作用下,机场所依托的城市中的高质量生产要素流向临空经济区,从而促进临空经济发展。

第四,机场依托的城市为临空经济区提供制度供给。制度和资本、人才、技术一样是经济增长要素,特别在现代社会。其越来越成为经济内生增长源泉。一项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可以推动生产要素流向该区域,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相反,一项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制度,会抑制生产要素活力,阻碍经济发展。在行政管辖上。临空经济区一般归属于机场依托的城市,因此,临空经济实际上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区域经济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会影响临空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区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机场依托的城市制定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规划,对临空经济区来说是一项重大制度供给。此外,机场依托的城市还会针对临空经济发展制定专门规划,实施有利于临空产业集聚形成的产业政策,这些制度安排是临空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要素,推动资本和人才流向临空经济区。

(二)临空经济区对机场依托的城市、腹地的作用机制

临空指向性产业在临空经济区集聚,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引致金融、信息、物流、会展等现代生产业在临空经济区集聚,此外,还有科研机构、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也在临空经济区布局。随之而来的是餐饮、旅馆、商场等生活服务业于临空经济区出现,从而临空经济走向成熟。成熟以后的临空经济区是资本、人才、技术的集聚地,是区域创新的源泉,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此时临空经济区扩散效应占主体地位。在排斥力作用下。将生产要素推向腹地和机场依托的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临空经济主要通过5条途径实现对腹地和机场依托的城市辐射。

一是产业转移。临空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导致对土地争夺日趋激烈,引起土地价格大幅度上升,同时,高度集聚引起拥挤效应,产生类似城市病的问题,这两个方面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引致企业收益下降,一些临空指向性不强的产业本

来利润率就不高。当高成本致使其收益微薄甚至亏损时,这类产业会转移到腹地或机场依托的城市,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将资本、人才、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带到腹地或机场依托的城市。提高该区域生产要素的丰度,带动腹地、机场依托的城市经济发展。

二是企业间正式交流。位于临空经济区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存在关联,例如,企业为临空经济区内的企业提供原材料或中间产品、企业j间合作开发某种新产品或技术攻关等。通过这种企业间正式交流,位于机场依托的城市或腹地内的企业可以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资本和技术由临空经济区向腹地和机场依托的城市扩散。带动其经济发展。

三是非正式交流。临空产业的员工与企业的员工可能是亲戚朋友,在走亲访友过程中,不经意交谈可能将临空经济区内的技术、知识传播到腹地和机场依托的城市。这种形式的知识和技术溢出对企业发展极其有利,因为其没有花费任何成本就获得生产所需的知识和技术。

四是临空高科技产品流动。临空经济区生产的高科技产品销售给位于机场依托的城市和腹地的企业,促使这些企业加强对高科技产品特性研究,从而提升技术水平,同时高科技产品使用能够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机场依托的城市和腹地经济发展。

五是工作的转换。由于各种原因,临空产业的技术人员会离开原来工作企业,这些技术人员把临空经济区的创新技术和知识带给新就职的企业。在这种工作转换过程中。实现创新知识、技术向腹地或机场依托的城市扩散,从而带动这些区域发展。

二、临空经济区与临空经济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临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产物,而航空运输是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全球化的必备手段,也是临空经济形成的必要条件。临空经济是外向度很高的经济形态,通过机场航空运输与外界进行经济交流,成为本地区乃至世界经济一部分。临空经济区内的临空产业通过航空运输与其他临空经济区发生经济联系,形成临空经济区与别的一个或多个临空经济区之间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运输:空港问贸易:资本、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区流动。

首先。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运输。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广泛应用使产业链分工成为可能,为了利用各个地区在资源、要素和生产条件方面比较优势,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纵向分离,相同或类似环节在特定临空经济区实现集中。产业链各个环节分离以后必须加强相互之间配合。才能实现高效低成本生产经营目的。位于临空经济区内产业链某一环节生产的中间产品须经由航空运输送达位于其他临空经济区的下一道工序环节,以实现生产出产品的目的。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是有限的,临空经济区内有些高端产业需要使用特定原材料,然而在本区域缺乏这种原材料。即使有价格也很高。这就需要到区域外采购,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通过快速、便捷航空运输可以进行全球采购,然后将在其他临空经济区所在区域采购到的原材料通过飞机运送到本临空经济区。

第2篇:临空经济范文

1、临空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包括先导产业和相关产业。先导产业如:运输业(客运、货运)、民航综合服务业;相关产业如:配套服务、传统的制造业、物流配送、商务餐饮、住宅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最后,它具体指某一地理位置。临空经济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它具体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常在以机场为中心,以10-15km为半径的范围内)。

2、临空经济区的概念包含了三个层次:首先,它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出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从而产生了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新经济现象。其次,它暗含了一系列相关产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临空经济范文

关键词:海南;临空经济区;产业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后,优先发展民航战略既符合海南的区域特点,也符合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要求。民航局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海南民航事业的发展,促进民航在海南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打造“双核心”海南临空经济区

2011年末,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和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均首次突破了1000万人次,并且三亚凤凰机场和海口美兰机场连续四年突破1000万。

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定位于国内大型枢纽机场。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相互配合,借助航线网络和民航基础设施,有利于形成以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为双核心的临空经济区,协调发展的临空经济区运营模式。临空经济区将进一步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形象、东方特色、创新活力的海南形象。

二、海南临空经济区战略定位

临空经济区是指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益促使在航空港相邻地区及航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

近年来三亚凤凰机场和海口美兰机场的客运和货运业务发展迅速,航班量大幅度增加。这两家机场快速发展的态势,为海南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基础平台。依托三亚凤凰机场和海口美兰机场的航空资源,以及海南旅游特色,海南临空经济区可以定位于商旅聚焦型,重点发展客货运以及与客货运相关的商务、旅游休闲、会展中心、高新技术等产业。

三、海南临空经济区产业选择

在许多发达国家,重要机场的周边区域内已经成为综合交通体系、临空产业集群所构成的“城区”。与临空产业往往会聚集在机场周边范围内,形成临空产业区或者临空产业集群。

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和临空经济区战略定位,遵循临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律,海南临空经济区可以重点发展以下产业:

1.航空运输业

航空运输业是海南临空经济区的主体和核心产业。

三亚凤凰机场三期I阶段改扩建工程共15个项目,总投资约30亿。目前已完成4大项目,分别为贵宾楼航站楼工程、公务机停机坪(一期)、迁建消防中心工程和中心变电站及助航灯光改造项目。剩余项目正在进行,今年内将完成西区站坪扩建工程、公务机停机坪工程(二期)、26、08号跑道盲降土方配套工程等项目。

2013年至2017年海南省将投资130.47亿元,加快海口美兰机场二期工程建设,预计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22.5万架次的需求。

机场的改扩建提升了民航客货运运输服务能力,满足日益增多的旅客需求。同时发展与民航客货运配套的产业。如,航空客货运输、航空配餐、酒店、餐饮、购物中心、旅行社、汽车租赁、广告及金融服务、物业管理等直接为旅客、货主、航空公司及其它驻机场机构提供服务的行业,以及飞机维修、航油供应、机场货站等。

2.旅游休闲业

旅游休闲业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民航蓬勃发展,旅客数量逐年递增,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已经连续四年跨入千万级机场行列。海南临空经济区产业的发展要围绕海南旅游休闲业这一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产出效率高的生态型产业。汇集酒店、会馆、餐饮、游乐设施、服饰、工艺品,将购物、休闲、度假、观光、运动、文化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打造环境品质高、人文气息浓厚的旅游休闲业,让旅客在海南旅游和休闲度假中感受到海南的时尚和魅力。如,南山文化区是人文气息独特的旅游产品,既注重生态保护,又重视发掘传统文化内涵,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

3.会展业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海南临空经济区应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利用海南的旅游优势,以发展特色会展为基础,完善会展产业链条。积极取得全国性和世界性大型会议的举办权,使会展业成为会展经济是海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如,海口市获得2014年亚洲市长论坛(AMF)全体会议举办权和2014年UCLG世界理事会举办权;如海南博鳌旅游度假区,是世界上生态保存最完整的江河入海口,博鳌镇也是“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2014世界旅游旅行大会于2014年4月在海南三亚的海棠湾举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行业精英出会。

4.高新技术产业

海南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和新能源材料产业。海南省目前正大力推进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建设,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建设,促进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建设一批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推进新能源材料产业进程。这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重量轻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具有明显的临空指向性,适于航空运输。海南临空经济区处于这样的机遇中,可以积极吸引相关资源,推动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双赢。

四、结语

海南正值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民航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中,临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竞争力。因此在发展临空经济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临空产业。

第4篇:临空经济范文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

2013年3月7号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对于我们河南来讲,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占领发展的新高地,谁就会取得发展的先机。而这一规划恰恰是给河南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建设构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河南要想在区位竞争中保持不败,并实现整体超越,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新的“制高点”――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这是河南今后要竭力构建的改革开放、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地,是引领全省发展的龙头。

随着全球区域产业转移的加快,大量的先进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国际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带来了一些布局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必然引起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增长。又恰逢我国航空运输布局的深度调整,郑州航空港的建设正所谓生而逢时,具有其他内陆城市无可替代的优势。

一、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彰显区位发展的优势

交通运输是人类文明的生命线,是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纽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始终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河南素有“九州心腹、十省通衢”之称,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区位优势使河南长期处于华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交通运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区位选择和产业的空间布局,从历史文明的进程来看,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和发展是推进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往往能给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根本的变革。航空运输的悄然兴起,是继内陆河流运输、海上运输、陆上铁路运输及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之后的第五冲击波,航空机场的建设规模已然成为现代经济城市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大型枢纽型机场。

河南承东启西,内陆腹地开阔,正好处于航路中心,空域条件又比较好,便于接入航路,适宜衔接东西南北的航线,开展联程联运,有发展航空运输的独特优势。同时,绕航率低,经停、中转率比较高。按照现在的航线进行设计,我国有1000多条航线可以从郑州经过。从郑州机场出发,两小时大体上能够覆盖中国90%的国土和90%以上的生产能力、人口,两个小时的行程就把中国整个航空圈给覆盖住了。发展快递、航邮、多式联运、物资配送等航空物流条件得天独厚。随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扩建、航班的增加和客货运输量的扩大,郑州至北京、西安、武汉等地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以及中原城市群高速公路网的形成,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必将成为中西部地区交通枢纽的核心,为郑州临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带动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经济的发展。

二、高起点建设航空港势头强劲

为了巩固河南在交通区位方面的原有基础,培育交通区位发展新优势,我省这些年来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高速铁路网络的快速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将郑州机场和世界航空网络连接,规划建设机场枢纽。占地48平方公里郑州机场地域空间舒展,规划的五条跑道更是挤进国际大型机场行列。河南没有海港,航空港将是河南对外开放的主要平台和高地。

“下穿”式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即铁路从机场下面穿过去,坐电梯,上面坐飞机,下面坐城铁和地铁的设计把这个枢纽和郑州东站枢纽连接起来,在郑州东站进行中转的旅客坐城铁直接到飞机场,能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实现了货运的无缝衔接和客运的零换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在河南的基地公司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货运,已经有多家航空公司在飞全货机了,除了现有的UPS、俄罗斯空桥的航空公司,澳大利亚航空、TNT都要求飞抵郑州,形势非常喜人。

与此同时,郑州机场作为中转枢纽就会出现大量的中转旅客在机场中转,转机滞留期间是要进行休闲和消费活动的。所以必须在机场周围建设一个类似“机场城市”的城区。这一航空城的规划引起了民航界的很大反响,虽然现在基础很薄弱,但是郑州机场航空城的理念非常新。另外,紧贴机场建设综合保税区,以实现区港联动,缩短运输半径,降低成本,方便统筹管理。虽然当时的条件确实差一些,但是现在看起来它的后发优势十分明显。

三、政策环境优势越发明显,工作机制完备,思路清晰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规划》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等的相继出台,为河南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国务院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 年)》中,明确指出:将郑州新郑机场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并建设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形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将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区域。根据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将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包括金融支持政策、土地管理政策、服务外包政策、财税支持政策等。

这几年,河南不断探索民航发展之路,逐渐形成“货运优先、以货带客,干线优先、公铁集疏,国际优先、以外促内”发展高端产业,抢占制高点的战略思路,明确了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航空经济发展思路,工作机制也日益完备,政策环境优势越发明显。

四、产业基础完备,经济基础优势初步显现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重要通道和平台。连年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具体到郑州,2012 年郑州市 GDP 达 5547 亿元,在全国 55 个大中城市排名第 20 位,占河南全省 GDP 总量的近五分之一。如此巨大的经济基础让郑州临空经济的发展有了厚实的土壤。

而作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内核动力。在 2011 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 1000 万人次,跨入千万级机场序列,进入全国机场 20 强。同时,随着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附加值高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化工医药、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纷纷聚集,并且这些产业对航空运输的依存度非常高,郑州临空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强有力的内在支撑。富士康对河南的制造业基础就感到很满意,对现有的基础加以改造,就是产业升级,就是先进制造业。

五、结语

目前,富士康、美国 UPS、中粮工业、统一集团、雏鹰农牧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临空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只有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充分发挥郑州的比较优势,才能促进临空产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全球化时代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与实践.

区域经济评论,2013(03):05-15.

[2]卓凤莉.探寻郑州临空经济之路.北方经贸.2013(08):71

第5篇:临空经济范文

随着经济大潮的发展,知识经济在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航空运输这种相对最快速的运输方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航空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建设程度的加深为城市的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而基于机场便利的交通而建立起来的临空经济区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里的临空经济区可以利用城市机场极其便利的交通来吸纳大量的资本、劳动力、市场、技术等发展要素,通过辐射、带动、贸易的方式来扩大临空经济区在周围的影响力,从而提高临空经济区的规模和发展水平。

二、区域经济对临空经济区的影响

1.区域经济对临空经济区的宏观影响机制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临空经济区产生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无论何时临空经济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区域经济发展之上的。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要素有很多,譬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本流动量、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对外政策,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而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一旦受到制约,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又阻碍了城市中上列因素的完善和发展。

2.区域经济对临空经济区的微观影响机制

可以说,城市机场是我们临空经济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没有机场条件就没有临空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而企业则是我们临空经济区运行的主体,企业的发展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居民的需要则是临空经济区转型的方向,只有更好地适应了本城市居民的需要,临空经济区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机场因为有着相对便利的交通方式,机场所在区域往往人流量和资金流量都比较大,这就是机场为临空经济区提供的条件和便利,这些区域往往企业聚集,人口众多,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而人口对基础设施等的需要又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导向。

三、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区域经济对临空经济区有着引导和导向的作用,也为临空经济区提供了发展的动力,相应地,临空经济区也对区域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一点就是临空经济区为区域经济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核心,能够最大程度地带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发展,加速区域内人口流动和资金交互,优化了城市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为外来资本提供了更为舒适便利的投资环境,作为一座城市与外界交流的窗户,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的促进无疑是巨大的。而另一点就是临空经济区的高要求给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功能提出了比较大的要求和挑战,很多城市现有的交通环境和基础设施并不能适应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满足临空经济区的要求。

2.临空经济区不同发展阶段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从前文的结论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区域经济和临空经济区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同发展的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这种差别是微小的,但值得我们探讨。通过了解不同阶段的临空经济区发展对城市区域经济造成的影响,可以得出相应的经济学一般规律,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加快区域的城市化进程,获得更大的发展。

四、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建议

1.注重临空经济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

临空经济区的核心要义就是交流,因此只有和所在区域形成紧密联系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临空经济区的特点和优势,否则就会受到孤立,不仅享受不到城市区域带来的基础设施方面的便利,而且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没有帮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临空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和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相吻合,临空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政策契合该地经济区域的发展政策。

2.加强临空经济区的集群化建设

尽管现阶段信息交流手段越来越多,交流越来越便利,但是很多企业之间还存在信息交流上的问题。临空经济区交流的特性就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企业加强互相之间的信息、资本流动,把经济区内部的企业整合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产业集群,只有加强临空经济区内部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对区域内部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增加对外来企业和投资的吸引力。

3.加强临空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合作

以临空经济区为基础的区域合作主要是要形成一个以临空经济区为核心的“大物流群体”,首先立足整体,针对世界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一个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然后立足细节,加强临空经济区与本区域乃至周围城市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物流网络,来发挥临空经济区的交流和沟通功能。

4.建立利益平衡机制

第6篇:临空经济范文

关键词:昆明;临空经济;产业布局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5-0118-03

按照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机场不再仅仅是客流和货运的基础设施,而成为经济要素的富聚区。所谓临空经济是指以航空运输(客流、物流)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将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聚集效应,不断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这些产业在机场周边形成临空型制造业产业以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的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形态就称之为临空经济。

一、昆明发展临空经济的要素条件分析

(一) 昆明新机场建设的经济效应显著

发展临空经济,机场是关键。机场作为临空经济的核心,客流量和货流量能够为临空经济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生产要素。按照国家批准的有关规划,昆明新机场的总体定位是大型枢纽机场和辐射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门户机场,是实施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20年年旅客吞吐量将达4 000万人次,2035年年旅客吞吐量达6 000万人次,同时货运量也将大规模地增加。据国际经验,每年100万人次航空旅客运输量相当于产生1.3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和2 500个就业岗位;每增10万吨航空货物就直接创造800个就业岗位; 每小时新增一个航班,就直接增加750个工作岗位。由此可见,昆明新机场所形成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二)机场附近的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临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地面交通条件。区位成本优势在企业经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能否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的运输成本将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往往成为企业对外竞争的关键。昆明新机场将进行道路工程改造,将通过城市公交轻轨和高速公路直接与新机场连接,实现昆明200公里范围内直达新机场时间不超过两小时。新机场周围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缩短机场客流和物流的运送时间,成为新机场的重要竞争力和吸引力,还有利于改善昆明市的城市布局、产业布局,为临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 云南省的区位优势明显

云南省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改革、开发的“桥头堡”,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前沿阵地。云南强有力的经济增长需要强大的航空业来保驾护航。而昆明临空经济的建设能够成为云南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平台,可积极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反之,云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又会为昆明临空积极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四)云南机场产业体系健全,社会支持力度大

云南机场产业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经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以昆明区域性枢纽机场为主,拥有西双版纳、丽江、大理等11个干(支)线机场的机场群。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云南省支线机场最多、机场等级高、布局合理、设计规范,在全国名列前茅。

由于云南省地处高原山区,平地面积仅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建设铁路或公路难度大、里程长,投资巨大,但机场建设费用相对较低,如临沧机场2001年竣工时其投资为38 868万元。即便临沧机场是目前云南省支线机场中投资最大的,但其建设投资也仅是建设十几公里铁路和公路的投资,因此优先发展机场产业的战略符合云南的实际,并且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

(五)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快昆明临空经济区的建设

云南目前在全国仍是欠发达地区,究其原因,其中之一为资金、人才要素稀缺,缺少能对周围地区产生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经济中心和主导产业,因而,如果把短缺的资源均衡地分散于各地区和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经济中心和主导产业的形成。而把有限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最能发挥效率的地方,形成积聚经济,依赖增长极取得区域的快速增长和大规模效益,就具有能在短期内促进特定地区经济迅速增长的作用。而昆明临空经济区在建成后将是云南省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新的汇集地,这必然为加快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六)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工作空间

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工作空间越来越成为一些高端技术企业、商务会展中心选址所要考虑的因素。而昆明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气候条件宜人,昆明临空经济区建设将有助于吸引大量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加快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昆明发展临空经济的产业选择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毗邻临空经济区的产业的产品一般具有体积小、运量少、附加值高、单位产品承担运费的能力较高等优势。因而,昆明临空经济区可根据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其中一些具有潜力的产业,吸引和聚集一批以航空运输为主要手段、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加工制造业。

(一)生物医药产业

云南医药产业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立体气候而形成突出的资源优势:在全国两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占了一半中草药资源而位居全国首位,拥有许多地道名贵中药材如天麻、三七、灯盏花等;云南25个少数民族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如傣药、彝药、藏药等成为了云南民族医药的一朵朵奇葩。目前已形成文山三七、昭通天麻、丽江薯蓣、西双版纳南药和楚雄彝药等种植基地。这些都为发展临空经济区的医药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世界医药开发产业外包量需求越来越大,而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临空经济区可根据自身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形式,积极寻求与外合作的机会,争取形成规模优势。

(二)新材料产业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新材料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新材料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肩负着支撑传统产业和引领高新技术产业的双重使命。新材料基地作为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起到了聚集新材料技术、产业、人才和资本的作用,推动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临空经济区要积极吸引投资,争取将临空经济区建成新材料人才的聚集地、新材料的生产加工基地和新材料的创新基地。

(三)光电子产业

光电子产业是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迅速发展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云南生产的光电子功能材料、光电探测仪等产品,已占中国光电子市场份额的80%~90%,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今后云南省将围绕发展红外热成像及探测系统、微光夜视产品、太阳能电池、信息光学元件、光电子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6个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昆明临空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抓住这样的机遇,采取优惠的政策,积极吸引各方资源,力争建成中国重要的光电子产业基地。

(四)重点把握具有区位优势的特色产业

1.物流是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的龙头。昆明临空经济区将处于云南省省内的交通枢纽点,是省内连接国内的心脏,同时也是全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桥头堡”。随着新机场的建成,强势货流量的增加将必然带动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大力发展物流业是今后昆明临空经济区发展的重点。从发展趋势来看,第三方物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临空地区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并且应选择国际一流的物流商入驻。

2.大力发展航空食品加工和供应中心。航空食品本身就是投资回报率极高的行业,同时劳动力吸纳能力强。空港地区航空食品业的发展不仅要立足于为昆明机场服务,还应逐步扩大到全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争取成为各航空公司和机场配餐食品供应的中心。

3.建设国际区域商务、会展中心。昆明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宜人气候,享有“春城”美誉。昆明临空经济区应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会展、商务中心,争取全国性和世界性大型会议的举办权,努力成为云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会展经济所造成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又汇合成昆明临空经济发展的热流,有利于推动云南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把握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要求,打造旅游的新热点。旅游业作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旅客数量逐年递增。昆明临空经济区应抓住旅游发展的浪潮,抓住特色资源,在其空间内建立休闲度假场所,发展以游乐、休闲、运动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

5.突出云南特色的花卉产业。云南是全国的植物王国,花卉资源丰富,产业组织结构和花卉产品的类别、品种布局结构日趋合理。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廉价的土地和劳力、良好的产业化发展基础、广阔的市场前景、便捷的航空条件、世界花卉产销异地化的趋势和亚太地区花卉消费热点增长的大好机遇是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在这其中便捷的航空条件为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昆明临空经济区周围可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形成国内外著名的花卉生产和交易重地。

三、昆明临空经济区发展的产业布局

昆明临空经济区应以机场为中心,根据产业特点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布局。

1.总体布局:采取增长极与点轴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展开,即以临空经济圈为增长极核心,以小哨机场周边为增长极点,以昆曲高速、昆明新机场高速等重要交通干线为联动轴,以中心城区和区域性中心城镇为结点,形成城乡互动、持续增长、协调推进的放射状开发态势。

2.具体布局:形成圈层结构的产业布局,由里向外依次是:新机场空港运营区、紧邻空港区、空港相邻区和辐射区。

新机场空港运营区:空港区内包含了机场基础功能设施和机场相关功能设施,这些设施的完善程度与机场的运营时间和规模有关,随着机场运营时间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完善。这一区域的产业是与航空运输息息相关的产业既航空的“附属产业”。空港区往往将机场的运营功能和飞机后勤服务、旅客服务、物流服务、办公机构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为人、财、物、信息的交流提供了多功能综合型的服务设施,是直接服务于机场各方面的功能区。

紧邻空港区:在昆明新机场周围1公里~5公里的范围内,这一区域往往会吸引许多与空港的运营无直接联系的产业和城市功能设施布局,可称之为“吸引产业”。这些产业和功能设施选择近邻空港的区位往往是由于空港近邻区航空服务的便利性,快速公路交通系统的通达性,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以及空港作为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散节点所带来的巨大商机。这一区域主要布局一些工业园、空港物流区、出口加工区等。

空港相邻区:这一区域通常在离机场5公里~10公里的范围内,包括大板桥、双龙、小河、白邑和杨林镇等地区。这一区域产业同样受益于空港近邻区多方优势条件,主要包括一些高科技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子等)、商务会展业、金融保险业务、公司总部、花卉产业等等。

辐射区:在距离机场10公里~15公里的范围内,临空经济区对这一区域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临空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扩散效应同样可以惠及这一区域,适合发展适应临空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如:花卉产业和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等等。

四、结语

国内外一系列围绕机场发展起来的临空经济的经验证明,临空经济的发展已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昆明在发展临空经济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产业,构筑合理的产业布局。相信围绕昆明新机场形成的临空经济区一定能够成为昆明乃至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参考文献:

[1]曹允春,谷芸芸,席艳荣.中国临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J].经济问题探索,2006,(12).

[2]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昆明新机场环境影响报告书[Z].2005:11.

[3]李晓江.空港地区经济发展特征[J].国外城市规划,2001,(2).

第7篇:临空经济范文

[关键词] 临空经济 经验借鉴 发展类型

一、引言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依托空港, 发展枢纽经济及航空制造经济,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同18世纪的港口、19世纪的铁路和20世纪是高速公路一样,机场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结点,不断地吸引相关行业聚集到其周围,临空经济正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重要的主流形态和主导模式。我国有50多个航空口岸,100多个空港,在新一轮产业带建设中,临空经济也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二、国外临空经济发展概况

1.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必要元素

纵观国际上的临空经济区,无论是流量经济还是制造性经济,综合交通的便捷性成为临空经济区不可或缺的元素。

法兰克福地区拥有飞往世界及德国各主要城市的空中客运航线、四通八达的货运航线,以及密如蛛网的地面交通网,是德国基础设施最好的地区之一。仁川国际机场有各种交通手段连接机场到各地方市中心,在汉城任何一个地方,最长在一个小时以内均可以抵达仁川国际机场。

对于以航空制造为特色的临空经济,由机总装基地要接收来自全球的零部件,因而对海、陆、空运输有较强的需求。如:位于西雅图南部的总装厂紧邻Renton机场和Cedar河,而位于西雅图东北近郊的装配基地是紧邻波音机场,且与海港之间有便捷连线。同样,图卢兹和蒙特利尔的总装厂均具有便捷的海陆空运输。

2.机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动力

国外诸多临空经济区的企业调研中发现,机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是企业选址的关键要素之一。如:处于美国东西两岸中心的美国达拉斯・沃思堡地区,其机场提供飞往133个国内目的地和全球36个国际目的地的直飞服务,其良好的区位和服务能力成为多家企业选址该地区的主要因素。法兰克福机场也曾在诸多领域被国际民航组织评为最佳机场。史基浦机场的旅客吞吐能力虽不能和伦敦、巴黎机场相抗衡,但其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也堪居欧洲首位,服务效率的不断提高为机场周边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3.生产业在临空经济区发展潜力巨大

枢纽机场由于其强大的客货集散能力和全球易达性,使得物流、培训、金融、咨询等生产业环节聚集在临空经济区。而航空制造产业由于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且生产工艺复杂,也对生产业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例如,中部机场城、樟宜机场城、哥本哈根机场城等临空经济区内都有统一规划的物流区;香农机场自由区、孟菲斯、西雅图以及蒙特利尔临空经济区都设有多处培训机构;仁川机场自由区规划有金融业发展区域、达拉斯沃斯堡机场区已经布局了多家金融机构;达拉斯沃斯堡机场区域和香农机场自由区也布局了多家咨询公司。

4.贸易经济是枢纽机场临空经济发展的主导

枢纽机场作为客货中转站,天然的区位优势和强连通性使其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最佳场所。从世界上枢纽机场周边经济行为的演进来看,贸易经济是一条贯穿临空临空经济发展的主线。

香农自由区最早设立的目的是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目前区内企业已从最初的制造贸易产品制造为主发展到今天的贸易服务为主。新加坡樟宜机场凭借其在东南亚的枢纽运营及遍及欧美非的航线网络,打造了机场自由区,发展转口贸易产业。荷兰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史基浦国际机场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发展,致力于将史基浦机场打造成世界级空港,为国家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大便利。

三、国外临空经济发展类型

以临空经济区主要产业产生的来源为基准,国外临空经济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综合枢纽导向型临空经济

该类临空经济所依托的机场是连通区域或洲际的复合型航空枢纽。机场的复合性运营及其巨大的客货流量给周边带来了独特的流量经济。

(1)机场周边形成功能完备的多产业综合体

这类临空经济区的产业有:航空运输服务业、为机场旅客提供的康体休闲娱乐和餐饮业、以及原料或产品使用航空运输得以进出口为主的高科技公司,并布局了国际商务、总部、物流、金融等生产业。

例如,新加坡樟宜机场周边有樟宜商业园、新加坡机场物流园、樟宜国际物流园、新加坡白沙芯片园和淡滨尼芯片园,另外有展览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涵盖了总部经济、会展、物流、国际商务、高科技制造、康体休闲等相关产业。同样,仁川国际机场正发展成为一座融住宅区、商业区、国际商务区、娱乐休闲区、教育区、后勤保障区于一体的多功能航空城。

(2)航空枢纽服务业集聚效应凸显

机场的枢纽运营使得更多的航空公司在其周边设立相关办事机构,同时,与枢纽运营直接相关的旅客服务业和货运服务业,如:酒店、高尔夫、健身房等也在机场周边聚集。以法兰克福机场为例,世界上各国的航空公司和航空货运公司均在法兰克福设有其分支机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商务园区毗邻机场建立,园区距离机场5分钟~10分钟,区内建有四星级、五星级酒店,托儿中心,高尔夫球场等娱乐设施为区内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的休闲活动场所。樟宜机场附近共有三个大型的综合休闲俱乐部,均为集商务、休闲、饮食、购物为一体的社区俱乐部,并有3家高尔夫球俱乐部。

2.航空制造产业驱动型临空经济

航空制造产业驱动型的临空经济是指以飞机的总装制造为龙头,在机场周边形成的以航空制造产业为主导的临空经济,本文以国际上三大飞机制造商:波音、空客、庞巴迪的总装所在地临空经济发展为例,分析该类临空经济的发展特点:

(1)以飞机装配基地为龙头,构建完整的航空制造产业链

飞机制造业的产业链较长,而飞机总装是飞机制造的核心生产活动之一,可吸引飞机总装相关的供应商以及下游的服务产业。依托波音在西雅图的两个总装厂,西雅图形成了相关的研发、制造、服务及旅游、展览企业的集聚,并延伸发展其配套服务业,初步构建了完整的航空制造产业链。图卢兹依托空客系列的总装企业,聚集了航空和机载系统领域的领头人、航空设备的子承包商、培训和研究中心等遍及研发、设计、生产、总装的航空制造产业链上企业。同样,依托庞巴迪等航空制造总承包商,蒙特利尔地区成为在30公里半径内就可以找到供一架飞机所用的几乎所有必要零部件的地方。

(2)航空制造产业链上企业呈现差异性布局

由机交付前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试飞,因此飞机的总装制造与机场具有直接相关性,需直接相邻机场跑道。以总装制造为核心,航空制造产业链不同环节与其关联性不同,因而布局有较大差异性。

以西雅图为例,波音公司在西雅图的两个总装厂,均紧邻机场。波音的博物馆由于与飞机制造环节所需资源重叠较多,紧邻波音飞机厂和波音机场,而制造业其它的服务部门,如售后服务、培训、资产公司等则布局在西雅图城区。空客公司的装配厂紧邻图卢兹机场跑道,正在建设中的航空发展博物馆位于机场附近,其他环节遍布了图卢兹和波尔多两个城市。

3.区域资源环境导向型临空经济

这类临空经济区所依托的机场客货流量尚未形成很强的流量经济,然而腹地具有良好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在腹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下,机场周边形成了独特的临空经济。典型的如香农自由区,日本中部机场城等。

(1)临空经济区的产业主要源于区域产业的临空化

香农机场2005年分别完成货邮和旅客吞吐量5万吨/330万人次,尚不具备国际大型枢纽机场的形态,然而香农自由区已经是全球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典范。临空经济区内的产业主要是依托香农地区优惠的税收条件、高效的服务效率、优惠的产业配套环境,从全球这一区域范围内吸引的高科技制造产业、航空维修业、全球服务中心、区域总部等。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于2005年开始启用,中部机场城主要产业有:航空物流产业、高科技制造业、航空制造产业、航空支持产业。而爱知县拥有包括运输设备在内的七大工业种类的最大本土市场份额,是日本最大、最先进的工业中心。爱知县的主要产业有:航空制造业、汽车工业、陶瓷工业、配送中心。

(2)临空产业与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

日本中部机场城的产业基础主要源于所在区域爱知县,因此中部机场城的产业与爱知县自然融为一体。

而香农自由区作为爱尔兰开放的最前沿,在其带动下,香农市开发了多个国家级科技园区,且其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与香农市的发展实现了融合。香农开发区与区域的大学、科技园融为一体,这些都使香农开发区远离“孤岛经济”的发展形态,与区域经济融为一体。

四、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发展概况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临空经济开始萌芽,2004年机场属地化改革之后,全国各地开始了临空经济的规划浪潮,我国临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国已有26个机场周边开始规划临空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以枢纽机场为依托的临空经济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天津等省会或重点城市的特色临空经济为骨干,其他城市相继顺势规划发展临空经济的基本格局。

2.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性矛盾凸现

现阶段,我国大多临空经济区仍然以传统产业居多,集中在农业、纺织、化工等,同时一些临空指向性的产业,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也开始在临空经济区聚集。临空经济区的土地稀缺性和产业结构低端性的矛盾开始凸现。

如:青岛临空经济区主要聚集了钢铁、机械、水泥、纺织、海港物流等类型企业,其货物运输主要依托海运。而强临空偏向性的珠宝、生物医药类企业已经在区内显露头角,该类临空偏好型企业与传统企业对资源、环境需求的差异性使得难以统筹、有序规划青岛临空经济区的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国临空经济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区内以及临空经济区与外界交通的欠发达,已经影响了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进程。如:天津临空产业区与滨海新区、天津市区之间交通的衔接不畅,使得临空产业区难以依托滨海新区和天津市的产业基础。而首都临空经济区内交通的欠协调也已经影响了临空经济区内多个园区之间功能的互补,如下图,“丁1”和“丁2”之间只有50米的距离,却没有成为“十字路”。

(3)创新乏力

内生的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创新的本质在于人才,我国临空经济区缺乏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严重制约了临空经济区的创新性发展。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民航专业教育培养的高校仅有中国民航大学、中国干部管理学院等,但学科设置与临空产业的对接仍未实现,国内临空产业研究的各类研究机构较少,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导致我国临空相关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比如,航空物流产业的高级专业人才,软件开发专业人才等的匮乏直接影响创新型临空经济区的发展。

五、临空经济发展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1.设立企业遴选指标,科学选择产业,优化临空经济区产业结构

国外临空经济的发展中,不仅注意招商引资的细节问题,更注重制定区域整体的开发规划。在临空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纷纷设立企业准入机制,以优化区域的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的国际竞争力。以香农自由区为例,为了保证区内企业产业结构的优良性,香农开发公司采用了十分严格的标准选择投资项目。因此,我国临空经济区应借鉴发达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历程,立足自身发展阶段,设立企业遴选指标,科学选择产业,改善区内产业结构,实现临空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2.打造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强化临空经济区核心竞争优势

临空经济区的根本基础在于机场及其核心的基础设施,只有不断改进以提高其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基础才能不断强化。纵观世界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在不断优化其产业结构,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也在关注、增强机场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周边环境的改造。究其本质,临空经济的依托是机场,而机场这一功能性的要素带给区域直接的财富就是“交通便利性”。我国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中,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下大力度,重视交通体系的建设,衔接临空经济区与城市交通体系,更好地发挥临空经济区的集散性这一核心竞争优势。

3.培养区域人力资本,加强临空经济区产业与区域的融合

国际上发展成熟的临空经济区,其发展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教育和“职业培训”,以提高临空经济区产业的本地化水平。路易斯维尔市在配合UPS的发展中,曾专门设立了“都市大学”,蒙特利尔作为世界著名的航空产业之都,区内的4所大学基本上都在培养航空产业专业人才。香农自由区不仅具有优质的本地教育资源,同时很注重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国家的移民政策为区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国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中,不仅需要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更多地应该重视高端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的建立。

4.建立科技园区,强化研发能力,推动临空产业的高效化发展

在对国外机场临空经济发展历程的总结、分析过程中发现,各个政府当局都积极在建立科技园区或试验中心,这些研发机构为临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且其对于那些技术含量高、极具创新意识的企业的选址非常重要。企业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使科研成果及时、充分转换为生产力,进而带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引领同领域的技术潮流。因此,设立科技园区,为研发生产性企业提供交流平台,使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不失为促进我国临空经济产业高效化发展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新加坡TOURISM DEMAND[R].NO.28 POLICY NOTE, 2004~2005

[2]鄢国荣:亚洲的航空枢纽――新加坡樟宜机场[J].国际航空,1996(8).34~35

[3]Su-Ann Mae Phillips,Henry Wai-chung Yeung,A Place for R&D [J].The Singapore Science Park. Urban Studies,2003,40(4):707~732

[4]Paul Jansen,Presentation Cop Regionale Strategie?n[OL].sadc.nl,2006

[5]SADCThe Importance of Cargo-Fact Sheet[OL].schiphol.nl,October,2006

第8篇:临空经济范文

关键词:临空经济;指标 ;黑龙江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93-02

一、发展临空经济的维度考量

近几年,临空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大批与航空相关的产业聚集在我国各大机场周边,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经济区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种被称为“临空经济”的现象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临空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依托于大型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其周边地区发展起来,由直接服务及依托于航空运输业的相关产业和具有明显航空枢纽指向性的有关产业组成,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区域经济体系,是产业结构演变和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产物。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增长往往集中在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或地区,这些产业或地区就是经济增长极。作为本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 临空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本文就发展临空经济的指标进行分析。

(一)设施完备的机场

机场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的交通方式和遍布全球的航空网络,本质上讲, 就是机场的资源, 是产生临空经济的核心资源。主要考察机场的辐射能力,从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航班密度、国际航线网络可达性、基地航空公司数量五个指标进行评价。客、货吞吐量和航班密度主要考察机场对临空经济区流量经济的贡献度;国际航线网络可达性主要考察临空经济区国际辐射能力,因为国际可达性是跨国企业选址的一项基本条件;基地航空公司数量主要考察临空经济区内航空产业的发展情况,因为航空公司在机场设立运营基地,则航材、配餐、培训等业务将延伸至临空经济区,所以基地航空公司数量能够直接反映临空经济区航空运输业发达程度。机场的设施完备有软硬环境两个方面,硬件条件包括机场的跑道、候机楼、维修后勤等设施,软件条件包括机场的航线资源和发达的航空运输网络、服务质量和政府的执行能力等,只有这两个方面的条件具备之后,临空经济的发展才有基础。临空经济是依托大型枢纽机场, 特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直接服务于航空运输业及相关产业在空港周边聚集所形成的区域经济。主要考察机场的辐射能力,从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航班密度、国际航线网络可达性、基地航空公司数量五个指标进行评价。客、货吞吐量和航班密度主要考察机场对临空经济区流量经济的贡献度;国际航线网络可达性主要考察临空经济区国际辐射能力,因为国际可达性是跨国企业选址的一项基本条件;基地航空公司数量主要考察临空经济区内航空产业的发展情况,因为航空公司在机场设立运营基地,则航材、配餐、培训等业务将延伸至临空经济区,所以基地航空公司数量能够直接反映临空经济区航空运输业发达程度。

(二)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体系是指联系空港与空港、空港与腹地的交通网络, 是临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生命脉络”。 便捷的地面交通是机场客流和货流畅通流动的关键性条件,这种能够提供顺畅流通环境的能力是企业选址所考虑的重要因素。直观地讲,地面交通越畅通,机场的辐射能力越强,临空经济发展越有条件。交通工具的多样性和网线的密度、可达性、流量构成等对临空经济和腹地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空港通过各条航线, 与其他空港和许多城市连结起来, 航线愈多, 航班愈多, 这种联系也愈经常化、多样化、多方面化, 其影响愈深远, 就愈有利于促进临空产业在机场周边聚集, 形成临空产业群, 促进临空经济的发展。同时, 空港又是联系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 是各种运输工具的结合部和转换衔接的场所, 所以空港又发展成为物流市场及为交通运输服务的相关行业及各种企业的密集地, 形成临空产业群, 促进临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三)集聚的临空产业群

临空产业是临空经济产生的核心和支撑。临空产业包括与机场和航空运输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 如直接为航空运输服务的产业、航空保税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配套零部件产业、出口加工业、现代园艺农业、商务、旅游和生活服务业、房地产业等。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区域化的深入, 经济发展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使得企业的区位偏好发生改变, 区位偏好由运费指向、供给指向、市场指向而逐渐发展成时间价值指向。在以节约研发时间、新产品以最短的时间进入目标市场为特征的柔性化生产方式中, 时间价值成为影响企业的成本与收益的重要区位因素, 企业的区位决策目标指向机场―――这个现代快速的交通运输工具, 这使得区域的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扩散行为变得通达而迅捷, 加速了区域资源流动。因此在新环境下企业的区位需求是临空经济产生发展的动因之一。临空产业要考虑机场航线网络的覆盖面。成熟的临空经济的发展,将吸引很多的公司地区总部以及研发机构的集聚,这就需要相应的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配套,为临空经济区提供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生产力与科技的结合。临空产业的原材料和产品主要依靠航空运输, 机场的航线网络是否连接原材料产地和市场是关键因素, 进驻临空经济区的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航线网络, 无法充分利用机场资源, 其生产将受到很大制约, 继而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营。同时, 临空产业的发展应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统一, 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否则, 很容易变成一个“孤岛型”的产业区。

(四)繁荣的城市经济和宽广的经济腹地

机场所在城市是临空经济发展的经济中心, 机场所在城市若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 对各生产要素产生强大吸引力和集散功能, 各种要素通过临空经济循环实现显值和增值, 并使机场所在城市成为资源转化、物资集散、资金配置、信息交换、人才集聚的经济中心, 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临空经济区所处的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于临空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良好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诱导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为机场带来更多的客货运输, 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使各种生产要素更加集中, 从而促进临空经济和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也会影响临空经济的发展进程。对空港而言,腹地越宽广, 经济越发达,货源就越充足, 就越能促进机场和临空经济的发展。扩大空港的吸引半径, 争取更大的腹地是机场空港发展的生命力。分析空港腹地范围是空港规划、确定空港规模和发展阶段的重要依据。临空经济腹地的大小不仅受其区位条件、交通条件、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且与空港和内地之间的贸易和运输联系的紧密度相关, 此紧密度反过来会决定空港过境客货的流量和流向,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空港的规模和地位。比如,临空经济区多为高科技企业,聚集了较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对于居住和生活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例如空气清新、绿化率高、气候温和、风光优美等等。同时,企业出于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空港为其腹地经济发展服务, 同时得益于腹地经济发展, 它们之间是唇齿相依、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五)政府对临空产业集群政策支持作用

发展临空产业集群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只有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才能在高起点、高标准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由于临空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及就业等方面有重要带动作用,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会将发展临空产业集群作为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要途径而大力推进。如对临空经济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使机场与经济腹地紧密联系,以及通过政策优惠为临空产业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等。政府的支持是临空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动力,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优惠以及海关监管制度的创新与效率提高等一系列措施,都会对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二、黑龙江省发展临空经济的指标选择

根据黑龙江省的发展状况,将按照一级指标即设施完备的机场、便捷的地面交通和商务设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协调、良好的自然环境、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协调及其下设的二级指标,对黑龙江有飞机场的9个地级市即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鸡西、牡丹江、黑河、佳木斯、漠河、伊春进行指标筛选,说明发展临空经济的可行性。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核心带,哈尔滨更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亚欧空中走廊东段枢纽,具备发展临空经济的天然条件。黑龙江省各空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发展临空经济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及早谋划将临空经济列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略,这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端产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通过构建黑龙江省发展临空经济指标体系,分析黑龙江省发展临空经济的可行性,深入研究黑龙江省建设、发展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和临空产业布局问题,最后给出黑龙江省发展临空经济、打造临空经济区的具体政策建议对实现整个地区经济的跨越和赶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允春,李晓津.机场周边经济腾飞与“临空经济”概念[N].经济时报,2004-05-25.

[2] 崔婷,曹允春.临空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与发展阶段判定研究[J].技术经济管理研究,2010(3).

[3] 祝平衡,张平石,邹钟星.发展临空经济的充要条件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7(11).

[4] 王勇,刘毅.都市航空港区域经济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2011(6).

第9篇:临空经济范文

关键词:临空经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一、廊坊临空经济发展现状

临空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依托于大型机场特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其周边地区发展起来的,由直接服务及依托于航空运输业的相关产业和具有明显航空枢纽指向性的有关产业组成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区域经济体系,是产业结构演变和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产物。从目前备选址的情况看,北京大兴和河北固安两个场址备选。不论选址何处,北京新机场都在北京以南,与廊坊主城区直线距离在几十公里之内,廊坊都不同程度置身空港核心区、相邻区和辐射区,都可以称为“廊坊的机场”,这就为廊坊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廊坊计划:一是发展以空运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基地;二是围绕服务空港,发展以金融保险、商务休闲、总部基地和会展旅游为主的现代高端服务业。临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对廊坊应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二、廊坊临空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高职生要想在就业寒流下求职成功,必须提供自身的综合素质,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素质十分必要。

2.兼具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必须做到:既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又要掌握今后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业务的技能知识。廊坊市所需商务英语人才的知识可以分为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两大类。语言知识包括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能力;商务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商务函电、商务谈判、单证操作、电子商务、商务酒店、会议展览等。职业技能包括交际能力,基本的商贸及管理知识及技能和商务运作能力等。

3.具有革新意识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及创业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商务实践活动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无论他们今后是进入单位就业,还是自我创业,都具备一定的优势。

三、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语言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但是,目前课程大多只强调英语的理论知识,却忽略了语言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性,许多教师教学还是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而没有充当为学生服务者的角色,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在设置课程时,以“岗位”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来从事对外商务活动。

2.教材亟待更新和补充

国内商务英语统编教材的出现及其分类更具体全面代表了教材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整体系统权威性不够,低水平的内容重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缺乏实用性。

3.教学实践基地缺乏

由于商务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或者仿真的商务环境。但是基于需要承担责任、风险及经费等问题,很少学校能建立有效的实践基地供学生学习与实践。即使有些建立了实训基地,然而由于近几年来商务英语专业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现有实训场所已难以应付,需尽快予以扩建,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4.师资力量薄弱

商务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很丰富的英语理论知识和商务英语实践操作的经验,而且还要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目前大多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不懂商科知识,商科毕业的教师英语水平又不过关,进而影响到培养学生运用该语言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堪忧。

四、高校“2+1”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中,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以“专业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最后达到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顺利就业的目的。

“2+1”人才培养模式将三年的学习分为两段,第一段为在校学习两年,主要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英语语言培训以及商务理论的学习,以理论为主,辅之以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第二段为期1年,使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岗位技能操练,接受企业的管理、技能训练、企业文化熏陶,增强岗位适应性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如商务英语人才,以语言为特色,可以在旅游、酒店、外贸等行业发展。该教学方案实行理论与实践互促互进的模式,最后一学年根据订单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运行和管理工作,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企业参与教学方案制定全过程,增强教学针对性。

2.以实践教学为培养的核心

在企业实践教学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强化实际技能的锻炼。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比如各大商业连锁百货、星级酒店、贸易洽谈会、贸易公司签订合约,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将学生分批安置,使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商务模式,既锻炼了学生对语言和商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又让学生通过接触和学习企业相关人员,加强自身职业综合素质。通过与企业职工一起顶岗工作,在不同岗位进行实践,使学生掌握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以企业为主体考核学生实践成果

高等院校旨在为企业输送人才,为企业服务,因此企业应该是考核学生学习实践的主体,应以企业评价标准为主。企业通过对学生在较长时间的工作实践考察,对其水平、能力和素质做出总体评价。

4.依托企业,完善“双师型”教学队伍

相关文章阅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