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卫生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析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的定义是与精神文化的内涵息息相关的。而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人类在进行某些事情使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各种观念的总和。精神文化之所以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主要是因为它代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的精神文明不断进步。作为卫生监督的精神文化来讲,从其基本概念上来分析,卫生监督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监督系统内部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一直秉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一直驱使人们寻求更多的发展并取得更多的进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卫生监督精神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卫生监督群体的集体价值观和职业取向,也就是卫生监督的价值文化,这是卫生监督精神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是支撑卫生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这种价值文化在工作人员的心中会逐渐形成一种潜在的价值观念,帮助人们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从而使卫生监督系统内部具有非常强的向心力。除了卫生监督价值文化是构成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的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卫生监督的执法力度,也可以称之为卫生监督体系的作风文化。该文化可以说是价值文化的外在表现,卫生监督系统内部有着怎样的价值取向,其外部形象就会有所不同,所以说有一个较为严谨和科学执法文化也是构成卫生监督价值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条件。
2构建较为完善的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的作用
建立一个较为和谐完善的卫生监督精神文化体系对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建立这个完善体系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或大或小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看待或解决这些问题,产生相应的结果也是异常繁琐的,所以说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精神文化体系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1完善的精神文化体系具有较强的向心力通过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的定义中可知,其组成因素并不只是一个,包括了卫生监督的道德文化、价值文化和执法文化,这些文化是构成监督系统精神文化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这些文化在卫生监督系统中的作用,可以不断提升人们的道德标准,不断改善人们的行为习惯。换句话说,也就是通过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精神文化体系,可以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取向关系到所有的卫生监督工作者,使得这些工作逐渐形成一种保护人民健康、维护卫生监督安全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将会在工作者中间形成一个强大的向心力,该向心力将驱使着人们不断完善卫生监督系统。
2.2有效制约工作者的工作行为卫生监督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因素就是其执法文化,可见每一个公共单位都是需要一个科学又严谨的执法条例,这样才能有效约束员工的行为,避免产生危害集体利益的事情。卫生监督系统同样也是如此,通过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的构建,卫生工作者的行为得到有效的约束,这样才会不断推进系统的科学发展。而精神文化在此的主要职能就是约束卫生体系内部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有效阻止各项权利的滥用,始终做到以人为本。通过精神文化的大力倡导,使得人们心中有了道德的熏陶和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潜意识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外部的条列约束以及内心的自我约束,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内部的精神文化系统。所以说,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的构建可以有效制约工作者的个人行为,也能在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严谨的约束氛围,从而促进人们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让人们自觉遵守和履行职责。
3卫生监督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分析可知,卫生监督系统精神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成千上万的人们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发展,而这个发展的过程也不是那么轻轻松松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比如说,在新时期构建卫生监督精神文化,不能简简单单就停留在其灌输模式上,精神文化的建设并不是强调其运作形式,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非常注重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体地位,使得工作者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建立完善的精神文化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在进行精神文化的构建是要强调出对精神文化的组织和领导,不能如同一般散沙任其发展,要做到内外兼顾,层层面面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和检查,这样才是立足长远的最好办法。
4结语
为确保2021年鹤壁第七届樱花文化节期间环境卫生整洁,按照“浪漫樱花,富美鹤城”主题,根据淇滨办【2021】3号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七届中国鹤壁樱花文化节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作安排,结合我单位职责内工作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保障范围
(一)保障范围:主次干道、新世纪广场周边、市迎宾馆周边、芝麻官小巷、华夏南路沿线及中凯商业街等商圈周边区域环境卫生。
(二)道路清扫保洁:2021年3月20日—4月20日樱花文化节期间增加临时保洁人员、延长清扫保洁时间,同时增加2辆垃圾巡回收集车做好垃圾收集工作。
(三)环卫设施:加强垃圾中转站及垃圾箱点管理,根据实际延长周边2座垃圾中转站开放时间和垃圾清运工作时间,做到垃圾及时清理清运。为方便市民游客入厕,文化节期间在华夏南路增设移动公厕6座,保证公厕指示牌完好,并做好各类公厕设施维护工作,保证正常开放使用。
二、保障措施
(一)成立第七届樱花节环境卫生保障工作组
为加强2021年鹤壁第七届樱花文化节环境卫生保障的组织领导,统一安排、协调,解决保障中出现的问题,经单位领导班子研究,成立樱花文化节环境卫生保障工作组。
组 长:张 华 电话:*******
副组长:王广佩 电话:******
杨记福 电话:********
成 员:崔 海孟庆浩钱海滨郭国峰李树华 郭 磊
刘新华张志强秦德文贾斌亭徐庆礼 王翠霞
职 责:负责活动期间道路清扫保洁、公厕保洁与维修、垃圾清运工作,负责樱花文化节开幕式、“樱约鹤城”国际马拉松赛、“樱你而来”《中国好声音》挑战赛、“樱美倾城”中原国际时装周鹤壁专场大秀、樱花节街舞邀请赛、樱花快闪大赛樱花书画艺术展演、夜赏樱花等各项系列活动区域及活动地点周边环境卫生保障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二)细化工作任务,实行逐级责任制
1、清扫保洁具体分工:副主任王广佩负责清扫保洁工作统一安排,刘新华负责各路段周边保障工作协调。三区李素琴(18803923586)、六区中队长孙宝娥(18803923585)负责华夏南路沿线周边卫生;二区王艳青(18803928315)负责兴鹤大街沿线周边卫生;四区董大莉(18803921682)负责新世纪广场周边卫生。具体安排:一是在华夏南路、芝麻官小巷等路段原有保洁员的基础上,临时增加保洁员至150人,加强沿线保洁力度。重点针对美食街、特色商品展区及各项文旅活动地点等人流集中区域适时增加保洁人员和延长保洁时间。上午班时间从早7:00--15:00;下午班时间从15:00--23:00(根据人员流动量适时合理部署、调整保洁员人数和时间)。二是安排8名管理员分2班,全天巡查卫生情况,由刘新华负责统一安排。三是每天安排6辆垃圾巡回收集车分为2班,全天收集路段垃圾,工作时间与保洁员同步。四是清扫队安排1部值班车辆,分2班巡查路段卫生及对突发环境卫生事件进行快速处置。五是由郭磊负责根据需要和道路管制情况适时进行机械化清扫。
时间节点:3月4日起,提前做好临时增加保洁员准备工作,3月19日之后,根据实际人流量适时增加保洁人员和延长保洁时间,并根据交通管制情况适时对活动路段进行机械化清扫。
责任人:刘新华 电话:********
张志强 电话:*******
郭 磊 电话:*******
2、清运队延长华夏南路沿线的华夏游园和漓江路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开放时间,做好压缩站维护,保证垃圾及时清运,不发生积存现象;安排抽粪车1辆值班,保证公厕污水粪便及时抽取。
时间节点:已提前做好中转站及抽粪车维护,确保樱花节启动后正常使用。
责任人:崔 海电话:********
孟庆浩电话:*********
3、公厕保洁及维护具体分工:副主任杨记福负责活动区域周边公厕保洁、维修工作统一安排,秦德文负责周边公厕保障工作协调,各公厕卫生监督员负责本辖区公厕保洁管理,管玉民、管玉胜、杨建国、李开红负责公厕维修工作。同时重点做好临时新增加6座移动公厕的维护及相应指示牌增设工作,从清扫队调配水车1辆负责移动公厕供水保障,保证正常开放使用。
临时6座移动公厕摆放位置如下:新世纪广场东南角1座,华夏南路裕隆福田生活广场西(华夏南路中间隔离带内)2座,鹤煤大道与华夏南路环岛西北角(苏宁电器前)1座,九江路与华夏南路交叉口北(福田二区西门对面偏南处,华夏南路中间隔离带内)2座。
时间节点:3月8日前完成以上6座移动公厕检修,樱花节前按照要求保证摆放到制定位置,保证正常投入使用。
责任人:秦德文电话:********
贾斌亭电话:********
徐庆礼电话:********
王翠霞电话:********
4、处办公室、督查室、综合科分别负责活动期间各项工作的督查、后勤保障和协调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进行整改。
时间节点:樱花节前期准备及期间全过程。
责任人:钱海滨电话:*******
李树华电话:********
郭国峰电话:********
三、工作要求
(一)各队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落实樱花文化节方案。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樱花文化节环境卫生保障工作任务。
(三)处督查室要做好樱花文化节期间督查工作,加大各重点位置环境卫生保障工作的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活动期间出现责任事件并造成重大不良影响者,从严追究相关队室人员的责任。
(四)各责任人员按照方案要求,确保通讯畅通,如遇突发问题,及时上报。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是伴随学校产生的一种亚文化,是对学校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反映,是为学校实现其育人等各项职能服务的。狭义的校园文化是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基地,以寻求新型校园生活和校园精神文化的文化。而广义的文化包括以校园为载体的全部存在内容。而目前的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关注,成为广大学校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引言:
校园文化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的核心和灵魂,完整、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院校的“招牌”。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得到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高速发展的背后自然而然地存在许多隐患,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无法打好根基,这定会埋下“祸根”,对卫生职业院校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将其打回原形。再者,世界文化不断融合,趋于多元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而校园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地,自然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卫生职业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然后再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以谋求一条属于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道路。
一、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的引人入胜,要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迄今为止,我国卫生职业技术院校得到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少卫生职业院校成立和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很好的历史沉淀。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尤其是在院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卫生职业学院都忽视或者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其校园文化建设明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会为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现对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如下: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大多追求高速发展,大力扩建校园面积旨在吸收更多的生源,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明显不足,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视程度欠缺,把校园文化浅显地理解为校园自然景观建设和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从而使得卫生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效果脱节,职业院校内严重缺少学术气氛,更谈不上自身的职业特色的建立等。所以,我们需要认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一项促进学校发展地重要工作来抓。
(二)缺乏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应该说,卫生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应该拥有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行动策略以及步骤,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是卫生职业院校现有地校园文化建设毫无章法可言,东拼西凑,散乱无章,既无领导分管也无长期规划,完全处于一种“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尴尬状态。因此,缺乏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严重制约了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 缺少可以长期坚持的校园文化建设战略
据调查,有数据表明,当前在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中,本应该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校园文化建设迟迟未得到足够重视。往往存在注重形式、急于求成一阵风,一味追求学生数量等问题,这些都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严重制约着卫生职业院校长期的可持续地发展。可以说缺少可以长期坚持的校园文化战略是目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新道路的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卫生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其中对中等职业学校育人目标的定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环境和办学风格的整体外显,属于影响学生发展和学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卫生职业院校要想尽早解决遗留在发展道路上的隐患,建立系统全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拥有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行动策略,必须马上扭转观念,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思考探究,以谋求一条适合当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道路。卫生职业院校必须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来完善自身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大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众所周知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投入是否充足及时是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由于教学、科研、基建等需要都属于“硬件”,学校往往比较舍得大资金投入;而校园文化建设则被看成“软件”,往往不舍得进行投入,因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做到:既注重校园自然景观的建设,同时也注重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力争达到平衡。
(二)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
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的制度建设尚未建立或者不够完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好了完整的规章制度,师生的行为才能得以规范,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才能得以建立。要建立健全现有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做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三方面的工作,以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适用于卫生职业院校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校园人的言行,帮助其井然有序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浓郁卫生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氛围,统一师生思想,增加其凝聚力,促进师生自我约束,推进学校的自我发展。
(三)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根茎。更是一所学校的本质和个性特色的内在表现。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办学风格、历史传统、发展历程和人文精神等,对于校园的建设和学生的身心影响是深刻久远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将其当成是一项需要长期任务坚持下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以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培育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帮助其成才。开展丰富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真正出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举办就业讲座、经验讲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自信心,有利于他们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与稳健发展。
结语:
现阶段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势并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沉淀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卫生职业院校要在吸收借鉴普通高校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充满生机活力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体系,真正形成符合卫生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需要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斯为肩职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14)
[2] 许晟.略论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及其实施方案[J]教育与职业, 2007(06):94-95
[3] 张群生,梁金凤.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8,(20):61-62
【关键词】娱乐场所 空气 物品 检测
中图分类号:R12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76-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强,文化娱乐场所逐年增多,其卫生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顾客的身体健康。为此,笔者于2010年11-12月根据国务院国发〔1987〕24号文件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对大同市69家文化娱乐场所(包括影剧院、录像厅、游艺厅、歌舞厅等)的卫生质量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检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大同市7县4区内规模较大的影剧院、录像厅、游艺厅、歌舞厅、酒吧、茶座、多功能厅共计69家,按照检测标准随机抽取2-4个检测点。
1.2 方法 对抽取的采样点严格按照GB/T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和顾客用品、用具采样检测[1]。空气质量检测包括微小气候、CO2、CO、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细菌、动态噪声等。采样在距离墙壁1m处,采样高度为1.5m。避开通风口,顾客用品包括座椅或座套、茶具、话筒、游艺厅台面、门把手等。细菌总数采用无菌棉拭子蘸取灭菌生理盐水涂抹法,用25cm2无菌纸框做标准,采样后,及时送检。整个过程尽量做到无菌操作。
1.3 评价依据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进行空气质量评价。顾客用品微生物检测参照《旅店卫生校准》评价[2,3]。
2 结果
2.1 娱乐场所空气质量 大同市7县4区现有规模较大的文化娱乐场所69家,其中茶座合格率最高,多功能厅合格率最低。见表1。
表一 69家文化娱乐场所空气卫生质量检测结果
2.2 娱乐场所顾客用品 各类娱乐场所顾客用具卫生指示检测184份,合格149份,总合格率为80.97%。以影剧院合格率最高(89.74%),歌舞厅话筒最低(56.66%)。见表2。
表2 不同场所顾客用品卫生检查结果
2.3 影剧院、歌舞厅、茶座7项指标检测结果 重点检测了影剧院、歌舞厅和茶座,共检测7项指标。见表3。
3 讨论
3.1 文化娱乐场所空气基本状况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文化娱乐场所空气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多功能厅总合格率最低(73.75%),游艺厅为74.44%。主要超标项目为CO2、空气细菌等,这与场所内人多通风不良有关,特别是较大的歌舞厅、游艺厅等应加强机械通风、不定期空气消毒。为顾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娱乐休闲环境[4]。
3.2 顾客用品卫生状况及消毒处理 调查结果显示,舞厅及卡拉OK间话筒微生物污染较重,合格率仅为56.66%,提示应加强对话筒的消毒处理。日前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用紫外线照射法,即不损坏话筒放音效果,也操作简便成本低。其他顾客用具如:茶具、座套、等应加强清洗,采用热力消毒方法,提高合格率。游戏机台面、门把手等应采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等,保障使用者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传播。
3.3 空气检测中各项目标原因分析 在2030项次检测中,空气微小气候超标率较高。主是是温、湿度不合格。污染物如:CO、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等均有不同程度超标。据调查,有的舞厅不能做到湿拖地面,缺少机械通风装置。文献报道控制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总的原则是使污染源远离顾客活动场所,加强通分换气降低污染物浓度。顾客用品定期检测和消毒,加大依法监管和处罚力度,更好的改善顾客使用环境,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GB/T 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s].
[2] GB9664-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s].
一、医院文化与与制度建设的关系医院的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在企业文化研究中,有人把企业文化概括成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从广义角度界定的企业文化,无疑把制度包含在内,即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但如果我们从狭义角度研究企业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说,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研究,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医院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即不能孤立地谈文化建设。制度与文化在演进方式、表现形态和对人调节方式等方面是有区别的: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而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同时,制度与文化永远是并存的。制度再周密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但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认识上有一些误区一是认为喊口号、贴标语即是医院文化。其实美丽的辞藻和空洞的标语只能让人感到乏味,医院文化不是唱歌作赋,不是上街学雷锋、搞义诊,也不是春游、聚餐,否则只是热闹一阵子,时过境迁,一切如故。医院文化必须集中反映医院的追求和针对解决的问题。二是认为有标准的医院文化,参观学习优秀医院的文化,然后照搬人家的文化就万事大吉了?这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医院文化不存在标准,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不同的医院文化是不一样的。三是“竞争”的文化意识,优秀的医院文化不是说不要竞争,而是指它的最终目标将成为“优势互补”,在合作为主旋律的当今,必然在合作的前提下竞争,由竞争走向合作,竞争第一的文化意识已经过时了。四是安于现状的文化意识,很多管理学的书里都谈到“煮青蛙”文化,当把青蛙放在开水里时,它立即会跳出来。但是把它放在凉水里,它感到很舒服,这时在锅下加热,青蛙逐渐适应了水温,等它感到很烫想跳出来时再也跳不动了。当一所医院没有创新,对平时的一切感到习以为常时,医院的衰退就开始了。健康的医院文化就是创新文化,要在管理、技术、组织等方面不断创新,医院才能长盛不衰。在市场经济中,医院文化的形成,不是主动自觉的行动,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如果不更新观念,等到发现医院文化有缺陷的时候,再想改就非常困难了。
三、如何建设医院文化我院是一所有着近80年历史的市级专科医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团结一致、高度认同的优秀传统,又有思想守旧、观念老化的桎梏。在改革发展为主题的当今社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仍然是医院的永恒宗旨,搞好医院文化建设,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如何建设医院文化呢?笔者以为:首先,要抓认同感: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共同讨论总结医院各个历史阶段中所积累形成的优良传统、成功经验和优秀风格,将蕴藏在员工的一切宝贵精神挖掘出来,以多种形式增加职工的凝聚力,大家认同在先,共同参与,才能广泛、深入地更新观念。其次,抓理念创新:医院应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将医院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闪光点”加以提炼、升华,凝练出既富时代气息、又能充分体现医院特色,即“以人为本,德先于行;科技兴院,勇于创新;注重实践,严谨治学;团结进取,奉献为荣”。再者,最重要的是抓医院文化的核心——救死扶伤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把职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观念牢固树立起来,以塑造医院形象为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狠练内功,自我充实,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是医院的根本职责,为此,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三级质控网络,强化首诊医师负责制,防止和杜绝医疗事故或重大医疗差错的发生。
下午1时30分,“三下乡”活动隆重拉开帷幕。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湖北省科普大篷车车载30多块科普展板一字排开,22件“声、光、电”科普展品以方阵形式摆放在宽阔的中央,形成省科协科普宣传活动服务矩阵式区域,也是整个“三下乡”活动中最大的科普服务区。30块科普展板图文并茂,引来众多百姓驻足观看,向崇阳县人民展示了“低碳环保”、“防震减灾”等科学知识;对面的省科普大篷车被现场群众围得水泄不通,五万余元免费科学种植、科学养殖书籍、少儿文学读物、科普光盘和环保袋等科普资料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他们纷纷前来领取。一位老大爷动情地说,“这些资料太好了,既有教我们科学种菜、养殖的,又有孙儿喜看的科普连环画和文学图书,还有能听能看的科普光盘,科协真是想我们农民所想啊!”
声、光、电科普展品更是吸引了现场众多青少年的眼球。展品的设计集知识性和活动性为一体,把过去的“请勿动手”转变为现在的“请你动手”,让青少年在亲眼所见、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激发他们对科技知识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现场的青少年高兴地说:“科普大篷车带来的科普展品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让我们学到课堂上没学到的东西,使我们深受启发,增加了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省科普大蓬车的科普宣传活动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喜爱,活动现场人气火爆、始终人头攒动,成为“三下乡”活动启动现场的重
头戏。
许晓金对前来采访的新华社和湖北卫视等众多新闻媒体记者介绍说:多年来,湖北省科协作为“三下乡”活动的成员单位,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展教宣传活动,组织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众多科普惠农项目,大力开展全国和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对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和科普工作队进行大力表彰奖励,增强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经验和致富本领,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插上了翅膀,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省科协将更加努力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已任,促进科技常下乡、常在乡,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农民科学致富、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卫校 中等职业教育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形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l]。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乃至教育文化建设的缩影和重要组成,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课题。如何在带领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实践过程中,运用班级文化的力量团结和凝聚全体学生,以共同的目标追求、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行为准则凝聚精神力量,营造浓厚的班级氛围,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是班主任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
1 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2]。其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班级文化是个性文化的表现,是一个班级区别于另一个班级的关键,具有特定班级的鲜明特色,代表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班级文化是精神财富的象征,是全班同学形成的共同的精神、风格和心理习惯的升华和沉淀,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实践的结晶创造的财富;第三,班级文化代表着集体意志,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班级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价值取向;但是文化毕竟是一项群众性活动,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或者绝大多数成员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并自发自觉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生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主要参与者。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管理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说到底就是就业教育[3]。中职卫校肩负着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造就实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中职卫校班级文化建设必须服务这一总体目标,立足于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的特色,依据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营造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创建有利于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环境。
2 职业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2.1 强化专业特色,提升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特色与班级文化的充分融合,特别是打造卫生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形成一种教育手段,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班集体活动之中,能够实现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实现的潜移默化教育效果。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能够时刻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使学生无时无刻不牢记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它的效果体现不见得和课堂教育那般立竿见影或者可以定量化评估,但它又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渗透的广度和深度往往是课堂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2.2 约束规范,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良好的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既包括班级规章制度可以构成对班级全体成员的硬约束,也包括班级班级学风、班级和其他班级信念风气所构成的对学生们的软约束。这样的规范体系一旦形成,容易在班级成员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式,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当今社会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要求,不仅仅限于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还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更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特别是职业道德素养,而有力的班级规范正是培养未来医护人员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避免事故发生,减少医患矛盾的最佳手段。
2.3 强力凝聚,打造团队合作意识
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也不例外。打造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团体精神正是提升医护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从职业学校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是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履行工作职责的基础。而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于它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它是班级全体成员之间无形的黏合剂,可以班级成员的个人思想感情与班级的追求和目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紧密团结在班级目标的旗帜下,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群体意识。
2.4 激励推动,树立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门槛低,学生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和学习主动性均较差,缺乏个人的职业目标与规划,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均表现出被动。而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的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的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能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学生行为,并进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具有深刻而持久的激励作用。
3 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和主要着力点
3.1 打造特色物质文化
一般来说,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室环境布置与构造方面,这是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是人为设置的文化环境,它体现着班级的精神风貌[4]。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作为学生活动主要场所的实训室及教室,要立足于专业特点来打造环境文化。班主任要在接手工作之初甚或新生入学之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核心是要先酝酿和设计好班级文化应该是什么和建设班级文化的主要途径,精心安排布置和装点好班级教室环境,给学生们营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例如可以结合中职卫校的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在教室墙壁的空白处悬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白求恩、南丁格尔等名人画像和名言条幅,从而营造学习的氛围,以此来激励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设置奖状区和学习园地区,虚位以待,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粘贴各项专业技能操作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图片,出版健康知识黑板报等,时刻提醒学生自身专业学习目的。
3.2 建立高品质精神文化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打造班级倡导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促成班级绝大多数成员认识上的统一性和行动上的一致性,班主任应该主动利用从众心理大力宣扬将其形成主流。这种主流一旦发挥作用,不仅使班级行动趋于预期的方向,正确引导学生的一言一行,同时对于个别后进学生来说也自然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这种来自群体的压力会促使他们改变原来被动的状态,主动融入到主流中。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益身心的班级活动,比如班级专业技能竞赛或者以医德医风为主题的宿舍手抄报评比等,让学生获得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平台,树立学习信心,又可以在活动中对其进行与职业操守相关的团队协作精神训练、培养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以树立鲜明榜样的形式,运用生动事例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能够弘扬班级文化的正确价值取向,增强班级文化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包括古代医学名人救死扶伤、济世为怀的伟大精神,以及新时代新时期医疗卫生战线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使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在学生们中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此外,班主任还要在班级内部树立好先进典型,大力表扬学生当中的好人好事,抓好典型引路,在班集体内部兴起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潮,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将学生们的人生态度引导上正途。
3.3 形成严谨制度文化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医护职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开学之初班主任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和各班专业特点,制定班级日常管理制度,表明新的班集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学生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和作风,班集体应该形成什么样的班风和学风,制定具体包括出勤、卫生、两操、衣着礼仪等等操作评分细则,要通过明确的介绍、说明,使学生们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形成符合集体意志和班级管理要求的心理定式,对其今后的行为产生指导和制约作用。比如上课时间、出入校门都必须佩带校章,上实训课时要严格要求着工作服,戴圆帽或燕子帽,长发女生必须挽起头发,每人都做到头发前不遮眉、后不及肩,双侧露耳等。以“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的方式避免班级制度流于形式、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要对班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及时进行客观的评价,及时表扬和奖励与班级文化相一致的言行,及时批评甚至惩罚与班级文化相背离的言行,从而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作风、工作作风,更适合医护工作的岗位需求。
3.4 树立良好行为文化
作为班主任,要拓展渠道、丰富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类型的集体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和领悟行为文化;比如开展社区、敬老院义诊,防登革热知识宣传等志愿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爱伤观念及社会公德心,强化自身的职业目标。组织有职业特色的主题班会活动,比如礼仪文化、仪容仪表、医患矛盾等方面,引导学生就建设班级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争鸣,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在潜移默化中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协调行动步伐。
4 结语
总之,在中职卫校的办学过程中,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加大力度开展具有中职卫校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实现职业教育目标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随着各项机制的健全及相关研究的日益增多,班级文化建设将继续发展成熟,为中职卫校的顺利办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伟.浅谈职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M].长春:职教探索,2013.
[2] 程海霞.生态互动式幼儿园班级文化的建构与实施[J].当代幼教,2010(1-2).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团区委每年年初都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决定活动由宣传教育部牵头负责,任务分解到青年工作部、办公室各条战线,确保“三下乡”活动做到任务到位,落实到位。宣教部是“三下乡”活动的牵头部门,活动开展情况如何,关键在机制运行如何,为此宣教部研究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对“三下乡”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有计划、有特色、有重点的开展活动,把“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
二、活动丰富、效果显著
——积极参加“怀柔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2月17日,团区委与十几个区相关单位、部门联合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团区委组织区电信局、区动监局、移动北京分公司的青年志愿者,来到桥梓镇慧友文化广场,开展发放宣传材料、畜牧养殖、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据统计,活动当天共发放各类健康知识宣传材料3000余份,展出健康宣教知识展版8块,接待群众咨询500人次。
——继续深入开展“激扬青春送法下乡”活动。7月31日,一支由区药监局、劳动局、地税局、城管大队庙城分队、经管站、环卫中心、商务局、工商局等8家基层团组织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来到庙城镇,在该镇融城公园开展了以“激扬青春,送法下乡”为主题的宣传咨询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为该镇老百姓带去了法律书籍、政策卡片,并在现场为老百姓解答法律和就业、培训等政策方面的难题。活动现场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20余次。
——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8月5日上午,区总工会、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司法局三家团组织联合举行了送法下乡活动。依托工会搭建的进行劳动就业政策培训平台,这三家团组织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将共青团工作与单位主流业务科室工作相结合,适时开展了此项送法下乡活动。今年4月,由这三家团组织的 “怀柔阳光青年法律志愿服务队”被团区委确定为区级重点项目,此()次活动是他们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内容之一。
——连续七年开展“青年健康使者火炬行动”。2月17日,区卫生局团委组织党员先锋服务队、青年健康使者来到桥梓镇慧友文化广场,开展“健康使者火炬行动”桥梓行活动。来自朝阳卫生局、安贞医院的内、外科专家为老百姓进行了义诊,免费测量血压、测血糖、咨询共计80余人。志愿者们还向群众发放了宣传画、宣传单、折页、手册、年历本等宣传品30余种约6000余份。
一年来,怀柔区各基层团组织在团区委的要求和指导下,通过深入细致的了解,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要,纷纷组建成立了农林、文艺、卫生、助学等方面的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服务队,深入农村,深入山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月3日,区第一医院团委与环保局团总支、九渡河镇团委联合举办了“绿色环保健康行”大型义诊、环保宣传活动;4月30日,区卫生局团委开展了“扬爱国情愫,展青年风采,奉天使情怀”健康使者火炬行动;农业局团支部组建爱心志愿者队伍,开展“关爱流浪动物”主题活动;成立怀柔区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并开展多期培训班;16家基层团组织组建成立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切实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常委会在2012年开展食品安全“一法两规”执法检查、2013年开展跟踪检查的基础上,今年10月再次在全省范围开展了食品安全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
本次检查由省人大常委会姒健敏副主任担任检查组组长,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实施,采取抽查与自查相结合,重点围绕去年跟踪检查后提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监管机制建设、技术支撑和能力建设、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处置等四个方面内容,跟踪检查各级政府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审议意见的情况。检查组邀请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分2组赴杭州、衢州、舟山、丽水等四个市进行实地抽查,同时布置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自查。检查组分别听取了省食安办、食药局、公安厅等11个部门、4个设区市及所属4个县(市、区)政府的情况汇报,与有关方面代表进行了座谈,采取明查暗访、现场抽检等方式,实地查看检验检测机构、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及餐厨废弃物处理各环节近30家单位。11月初召开全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专题会议,专门听取各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还利用浙江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广泛征求了意见。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食品安全工作主要成效
从检查情况看,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精神和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稳步推进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基层监管网络;根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的监管责任;各级政府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教育引导、规范整治、严打惩处,促进全省食品安全形势继续稳定向好,落实食品安全审议意见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推进机构改革。去年11月1日起,新组建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始正式履行各项新职能。省政府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市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意见》,要求各地整合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工商部门组建市场监管局。舟山市作为群岛新区创新模式,率先探索市、县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三合一”,并于去年底全部到位。目前,除台州市以外10个设区市、82个县(市、区)都出台了“三定”方案。同时,各地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也由商务部门划转农业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基本形成了两段监管为主的模式。二是明确监管责任。强化食品安全“政府负总责”,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抓好食品安全的责任落实,并出台了《浙江省食品安全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三是健全基层网络。今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的意见》,目前,全省1347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已全部成立食安委及其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干部,构建覆盖行政村(社区)的协管员、信息员队伍。绍兴市等地还明确了对协管员、信息员的补贴标准,以更好地稳定队伍。
(二)创新工作载体,监管能力不断加强。一是在农产品质量监管方面,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至今年9月,全省90个县(市、区)已全面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并免费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并创新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公众满意度测评方案,杭州、衢州、丽水市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工程。二是在生产加工环节监管方面,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等级评价与分类机制。制订实施《浙江省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自查报告规定》,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并规定了企业自查、监管部门抽查等具体要求。三是在流通环节监管方面,推动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电子监管。开展农贸市场自制食品“清源”专项行动,研究制定市场禁入和退市监管机制,淘汰一批“低、小、散”的食品作坊,倒逼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四是在餐饮服务监管方面,深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推进特大型、大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建设,制定评定标准和考评办法。出台《浙江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指导。舟山市作出了餐饮单位禁止向外地游客提供生食海产品的规定,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
(三)关注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成效明显。一是加大打击力度。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围绕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薄弱领域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多次专项行动和整治。从今年3月1日至6月10日,在全省集中开展食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对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形成严打高压态势。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建设,出台《关于建立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协作机制意见》、《浙江省食品危害认定操作规程(暂行)》,温州、湖州、嘉兴等地公安部门成立了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加大食品违法案件打击力度。二是健全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全省中小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定点采购)率达83.9%,A、B等级学校食堂比例达61.5%,品牌超市进校园比例达57.8%。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引导实施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强化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管控,在124家单位建立农产品准出管理制度,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强小餐饮监管。宁波开展“关注身边的小餐饮食品安全”行动,温州市区小餐饮持证率由53.5%提升到96.5%,湖州市试点开展小餐饮整治提升工程,嘉兴市对无证餐饮店进行分类管理和处置。五是认真查处杭州“广琪”生产销售过期食品案件,开展食用明胶专项监督抽检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四)开展宣教活动,法制氛围日趋浓厚。对照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要求,省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活动,加强与媒体沟通,积极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公众安全消费,加强行业自律。温州市组建“食品安全监督团”,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目前全省已经广泛开展“我执法,你参与”、“我宣传,你传递”、“你点题,我检测”、“你举报,我查处”活动,深化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建设,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监管部门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时采取的措施是有力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成效明显。近年来,我省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食品安全状况与人民群众期待仍有不少差距。从检查情况看,有些方面仍然没有得到较好整改,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整合效应尚未充分发挥,监管领域还存在空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后,市、县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三个环节的监管职能划归市场监管局,监管职能趋于集中,监管盲点逐步消除,但职能整合、业务融合还没有完全到位,执法“死角”和监管“空隙”依然存在。一是有的部门职能虽然移交而人员和技术力量并未移交,导致相关领域的监管处于空白。杭州市西湖区反映监管职能调整后,农业部门新增加了农产品储运、生猪定点屠宰和私屠滥宰查处等监管职能,但监管和保障力量并未及时到位。二是基层执法队伍的专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各地工商部门的基层队伍虽然健全,但与从事食品安全的专业要求相去甚远,承担监管新任务的专业化水平不够。绍兴市反映专业人员占比下降,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食品药品相关专业的人员只占23.3%。台州全市食品安全专职监管人员不到300人,监管对象却有4.6万余家。三是有的地方存在村级协管员、信息员报酬过低、队伍不稳定、年龄偏大难以掌握新技术等情况,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二)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健全,质量安全还存在隐患。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监管机制尚未很好建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许可,轻监管;重专项整治,轻源头治理;被动应对多,主动监管少的问题。一是食品安全的市场准入机制、全程追溯体系尚未建立。如食用农产品品种多,农业生产“规模小、分布散、水平低”,在准入机制与追溯体系建设方面进展不快,准入的条件、要求、标准仍不够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旧存在。二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尚待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技术管理机构不健全,企业标准备案任务繁重,相关人财物等保障机制尚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标准制定进度以及企业标准备案质量。三是风险监测抽检率偏低,基层风险监测能力薄弱。各设区市风险监测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样本量偏少,2014年我省争取平均风险监测样本量仅为1件/千人口,与“十二五”规划中2件/千人口的目标量差距较大。风险评估、交流及预警机制尚不健全。四是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事先防范与发现手段。全省许多地方反映熟食制品的原材料虽有监管但点多量大,难以监管到位,用病死动物加工的行为难以防范;对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的监管目前仅止于台账层面,非法使用添加剂和滥用添加剂监管难度较大。另外,对主动查处的案件宣传也不够,致使群众容易误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媒体记者、内部从业人员举报发现的。
(三)基层技术支撑力量薄弱,检验检测能力还有待提升。各监管部门尤其是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经费落实不到位、检验检测设备不足等问题,监管资源有限性和监管对象广泛性的矛盾较为突出。一是检验检测经费不足。随着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示范创建和宣传力度加大,投诉举报数量和处理难度攀升,检验检测经费缺口不断扩大。按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一个品种检测有近300个参数,而我省一般在市级层面检测58个参数,最低费用需1000元,这在县、乡及农贸市场就无法开展。二是检验检测能力薄弱、技术装备落后,存在着“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全”现象。部分地区因为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检验制度和专业人才,检测设备闲置,连基本的工作需要都满足不了。在水产品检测方面,作为渔业大省,我省水产品安全检测机构只有部级一家、省级3家、市级3家,县级一家也没有。三是检验检测资源配置不合理。目前全省市级层面检测资源整合配置基本完成,县区级仅有29个完成或正在组建综合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基层市场监管所及乡镇农产品监管机构快检能力十分欠缺。许多农产品需要委托送检,周期在15至20天,而蔬菜、沼虾等农产品收获期短,批次多,常会出现检测报告出具时,不合格批次农产品已经销售完毕的现象。
(四)重点难点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监管方式还有待改进。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大环境下,食品生产经营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相关部门适应市场变化意识不强、手段不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处置措施有待增加。一是省级层面尚未出台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虽然部分市县已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但餐厨废弃物“统一收集,集中定点处置”的原则仍难以落实,尤其是许多乡村“农家乐”的餐厨废弃物处理缺乏监管,大量的废弃物没有及时回收处理,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难保不流向餐桌。二是无证生产经营问题解决难度大。我省外来人口多,城乡二元化结构,无证流动摊贩、无证小餐饮数量巨大,社会反映强烈,有关部门虽然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但效果仍不明显。江山市反映有小作坊200余家,但符合生产经营发证标准的只有1家。三是进口食品市场监管亟待加强。近年来,假冒进口食品、走私食品等问题逐步凸显,海关及检验检疫部门由于管理手段单一、管理链短、区域性强,检测能力弱,对于违法进入国内市场的进口食品无法实施有效管理,监管部门难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中央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抓食品安全工作。为了更好地督促和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完善严格的问责制度。各级政府要全面负起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责,不留“死角、盲区”。一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省食安委的组织架构及工作机制,并充分发挥其领导、统筹、协调的作用。二要建立健全横向、纵向联动监管机制,进一步厘清政府职能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清单,加强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完善市场监管部门与农业、卫生计生、质监等部门协作机制,对于职责交叉、职能不清的领域,要建立落实重点问题交办制度,切实做到全链式监管和无缝衔接。三要加强培训指导,完善乡镇(街道)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夯实农村、城乡结合部的基层监管基础,切实发挥农村和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作用,提升基层责任网络监管质量。四要创新监管方式,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从源头上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二)严格市场准入,切实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在食品标准制订、科学的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和实施安全可靠的生产加工技术上要加大监测力量,提升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支撑力。一要建立严谨的标准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来进一步促进监管工作。二要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在加快县级检验检测机构“硬整合”的同时,要夯实基层,提升软实力,培养充实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分级检验检测计划和技术手段,增强综合监测能力,要通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第三方参与食品安全检测的范围,着力增加检测种类、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批次和频率,为市场准入提供技术保障。三要督促、指导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加强自身检验检测制度和条件建设,切实把好源头安全关。四要充分发挥监测平台预警作用,充分运用风险监测成果,实现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贮存流通、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全覆盖,实现由事后查处向事前消除隐患转变,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三)加大惩处力度,采取最严厉的处罚措施。要继续保持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压态势,坚持历年来专项整治行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深挖行业共性问题。一是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开展重点环节整治和整治督办,坚决清理一批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二是规范和加强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处理,畅通投诉渠道,确保及时受理、及时处置、及时反馈。三是省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修改的启动准备工作,在监管执法中正确应用法律,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四是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建立完善案件移送、事先介入、信息互通等制度,不断提高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合力和威慑力,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四)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推进社会共治格局。各级政府要多途径加强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食品安全工作强大的合力。一要开展食品安全标识认证宣传和科普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安全标识的普及,支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规范舆论报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二要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加大举报奖励力度,提高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三要推进企业道德诚信体系建设,定期向社会企业信用情况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黑名单,坚决曝光危害群众食品安全的典型事件。四要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生产、诚信经营。五要发挥消费者协会、各类民间组织及志愿者队伍作用,帮助消费者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