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阳光心理范文

阳光心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阳光心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阳光心理

第1篇:阳光心理范文

一、通过美术教学构建温馨、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不但进入社会的成年人在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就连在校的学生们也要承受来自学习的压力,使得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美术课程具有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功能。美术教师需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在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美术教案。认知心理学指出,心理状态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它对学习效率具有调节和支配的作用,要想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保持适应的心理状态,美术教师就需要在编写教案时遵循认知心理学规律,设计最佳教学环境,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在适宜的心理状态环境下愉快地体验。首先,美术教师自身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情绪,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美术教师教学语言表达生动、美术技能示范娴熟、艺术知识丰富,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美术技法、探索创作美术作品;最后,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关注每个学生,通过师爱从根本上多角度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师爱构筑阳光春风般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温暖、关心、理解和热爱,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二、通过美术活动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远大的动机给人确立人生目标,浓厚的兴趣让人热烈地去追求,自觉的意志行动、稳定的意志品质则使人勇敢、坚强、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地去战胜困难,成为一个能够创造事业和幸福的成功者。美术活动要求持续的观察、行动,没有好的意志品质是不行的。学生的意志力发展还处于不够完善、不够稳定的状态中,这就给美术教育中意志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走出校园后都时时面临着生活的考验。作为美术教师,应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承受挫折的心理。美术教学中有很多的作业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在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需要学生自己解决。例如在绘制油画时,很多学生经常画的不理想,色彩层次运用不当,有时一幅油画画好后不满意,需要涂掉再画,来回很多次,最后还是失败了,从头再来。通过类似的作品创作过程,就使学生养成遇到困难先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好习惯,增强了学生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但是,美术教师在安排美术作业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挫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难度要适中,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这项任务的,这样才不至于适得其反。美术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艺术作品的创作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经受失败的打击,许多的艺术家都是遭受了种种挫折和打击才取得了成功。通过这样的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力、遇到困难的承受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借助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它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都说成功始于自信,一个自信十足的人,能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因为自信心可以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魅力,拥有健康人生而走向成功。

1.美术教学中鼓励为主

有些学生在学习绘画时,对自己的绘画水平信心不足而无从下手,时常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类学生往往胆小、畏惧、心理素质脆弱、想象力差,做任何事情都比较被动,是严重缺乏自信的表现。针对这些学生,老师要及时去发现和引导,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调节好他们学习时的心理,尊重、关心、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对这些学生的作品应尽量予以肯定,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非常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成就感。否则,就会导致他们失去信心。

2.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美术活动是真正的自主活动,使学生不会受到挫折感的伤害。美术表现过程则是个人修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过程。所以,应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进行艺术表现,而并不是创作出像某大师那样的作品才是艺术表现。因此,通过艺术自由表达的作用,学生可以体验快乐、培养自信,塑造和谐的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运用美术表现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学生的心理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善与恶、利己与利他、理性与非理性、自信与不自信等等。这种个性的发展不是一个随着身体成熟而成熟的过程,而是与后天的教育密不可分。而美术教育正是能够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之一,因为作画时需要采用整体把握、去粗取精、去丑存美、局部服从整体而又要保留个性的方法。因此,当学生的个性在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时,这对学生将是莫大的鼓舞,他们会排除心理上的外部压力,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各种兴趣活动中去,使潜能和兴趣特长得到最佳的发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创作,力求每节课都留给学生一些想象、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例如在色彩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作画选用的色彩越鲜艳越好。其实色彩折射的往往是学生的性格和兴趣。有的学生喜欢简单、朴素的色彩;有的则对浓烈的色彩感兴趣;有的喜欢用抽象的方式来表现;而有的则注重写实的方法。这都不会影响他们在作画时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应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将自己的情感跃然纸上,使得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得以充分发挥。

第2篇:阳光心理范文

现代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保护让他们缺少了很多的锻炼,一进行练习家长就会在那儿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他们的身体素质也在不断的下降。他们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较簿弱,不怎样喜欢上体育课,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课上从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与积极性来进行练习。

一、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1、自信心

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没有自信心,如果失去了自信心,那也就等于失败了。由于少年儿童比较弱小和容易产生恐惧,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心。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运动水平发挥自己的潜能,给学生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体育课上有些学生就是认为自己不行,这时教师就要降低难度或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并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要给予肯定和及时进行评价,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的自信心太过饱满了,嘴上说得很好,但是他们缺少了练习与思考,导致了最好的失败,这个时候我们要教会他们虚心接受教学与练习。

2、竞争意识

体育活动是人以身为对象进行改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这种对人的改造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意义的生命运动,而且还包括人生态度和思想意识的内容。体育的竞争性使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体验胜利与失败的情感,激发学习树立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催的进取精神。在体育教学中,要组织好多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种教学方式。特别是低年级在学习垒球动作学生很难掌握动作,又不能专心学习。这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些同学投的最远,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对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得更好。

3、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体育学中,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行式出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民主与合作的关系,很利于培养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更因体育教学的多数内容具有群众性、协同性和交往性,只要进行精心设计组织实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自觉性

社会在进步,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是,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因为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或长辈又十分疼爱,生活又比较优越,各方面的能力也越来越差。这种现象特别是表现在高年级身上,如体育委员整队时他们无法做到“静、齐、快”,也不能自觉较好的上好课等等。这要老师在课上不断的对他们讲解自觉性的重要,以后在工作中它的用处,经过多次教育,有许多的学生表现的比以前更好了。

2、坚持性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就应加强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以及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锻炼,培养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我记得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曾说过“如果你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或不错的工作那你就要坚持的做下去。”这说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要有坚持性才能把握好自己的工作。体育教学能锻炼学生的身体 ,提高学生的体质,磨练他们的意志。所以,体育教学对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们对某些体育项目没有很好的完成,因为他们缺少了坚持。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1、兴趣与注意力

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给吸引过去。比如在三年级一次跑的考核中,准备跑的学生因为和旁边的学生谈话而没有注意教师的口令,这就造成了成绩的不理想。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教师所教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

那如何使学生产生注意力呢,而兴趣就是产生注意的源泉,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美国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使在校的学生不视学习为负担,而感到非常愉快……”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而没有兴趣时,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教师多关心学生,少一点批评让学生有愉快的心情上课,孔子不是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不是体育教学中最需要的吗!例如在二年级的前滚翻有些学生始终掌握不了方法,慢慢的起初愉快心情和学的兴趣也没了。教师改变了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跨下看天空,他们当时觉得很好玩。看完了天空在练习,他们就基本能完成了。学生们又恢复了一点学习的兴趣。

只要教师不断的从实践中创新,就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热情。

2、安全意识

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学生对安全意识的淡薄和不重视是显而易见的。在安排教学内容之前,一定要进行准备活动。但有些学生做活动操很马虎,教师又该如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准备活动中呢?我往往会对他们说准备操不做好容易受伤,但练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在一次少儿节目中看到小朋友的活动操,觉得很有新颖,就试着让学生练习,效果很不错,学生都很积极参与了准备活动中。

第3篇:阳光心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59-0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我们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线一直努力探索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的新途径、新办法。在充分了解本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在学校系统开展了“阳光心理塑造工程”系列活动。该工程紧扣大学生素质教育主题,形式新颖,富有特色,制度健全,体系完善,八年多来收到显著成效。

一、阳光心理塑造工程的活动宗旨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须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需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阳光心理塑造工程的特色活动

我校以三大系列的特色活动为主体开展阳光心理塑造工程。

1.应用校园心理剧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进行了校园心理剧剧本征集大赛及演出。对参加校园心理剧剧本大赛的作品进行评选,为优胜者颁发证书及奖品。将优秀作品拍成DV在校园网上传播,并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搬上校园舞台,让学生自己表演、自己观看、自己体悟,从而使表演者和观看者得到启发。通过学生演员的角色扮演,为学生们应对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较真切直接的体验与感受,让扮演者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使观众引发共鸣,更加客观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形成良好健康的自我意识。

2.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2.1成立大学生阳光心理学会。

该学会是由热心于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大学生组成的学术性社团,自成立以来,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多次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功举办形式多样的大型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学会会员也成为宣传心理知识、进行朋辈辅导的骨干力量。

2.2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

在本校学生中招募朋辈心理辅导员,筛选出身体健康、无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参加心理咨询知识的系统培训,并邀请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著名专家、著名心理主持人等为其做专题讲座。朋辈辅导员在培训和咨询的过程中增加了才干,改善了人际沟通,提高了工作方法,来访的学生通过咨询的过程减少了心理疾病的发生,解决了心理困惑,防止了危机事件的发生,学校也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员获得了可靠的学生心理信息,提高了全校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2.3举办系列主题心理沙龙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下,我校学生自行策划、组织了系列主题心理沙龙。每一期“心理沙龙”的主题都是以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为蓝本,不但讲解相关心理知识,还穿插心理小测试、提问、采访、游戏等互动活动,寓教于乐,现场气氛轻松愉悦,内容务实,效果明显,创建起“共同寻找心理问题-积极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的互动模式,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2.4开展朋辈团体训练

建立具有相近年龄、经验和生活方式的团体,通过预先培训其中两三名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参与下,开展“潜能开发”、“人际交往”等团体训练。主持者和参与者都是同龄的大学生,学生可以主动地、自由地思索、想象、发问、选择、表现和分享。通过朋辈团体训练,最初产生适应不良的学生在适应良好的学生的带动下,不但在训练过程有明显的改善,还能将训练的结果迁移到生活中,训练中建立的同伴关系也顺利延展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了一段时间连续的训练后,原本的参与者也逐渐可以成为主持者。

2.5举办“风筝节”

以“放飞心灵,放飞希望,放飞梦想”为主题,在每年5月25日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日,举办“风筝节”。此活动由于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富有生活气息,贴近当代大学生心理需求,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2.6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我校阳光心理塑造工程结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策划、开展了一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心理闯关、智慧寻宝”大型户外主题活动,同城高校心理协会联谊活动,阳光心理学会与本校其他社团联谊舞会,与沈阳电台著名心理节目主持人互动、参与节目直播等。多样的活动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关注,学生参与热情更高,参与面更广,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

3.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培训心理委员、心理护航员

我校设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学生阳光心理学会、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护航员,”五级心理保健网络,形成了一支金字塔形的工作队伍,并制定了《沈阳理工大学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紧急预案》,有力地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防御工作的覆盖率和到达率,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通过设立和培训班级“心理委员”、寝室 “心理护航员”,有力地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督察和心理辅导力度,达到了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目的。

三、阳光心理塑造工程的成效

通过实施阳光心理塑造工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预防与干预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工作体系,广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有所增强,遇到心理困惑时寻求心理咨询的主动性有较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和学生政工干部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程度及鉴别能力也有较大提高,能发现有心理隐患的学生并及时转介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从而为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第4篇:阳光心理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高校图书馆 阅读疗法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形成原因

《中国教育报》报道某部门对北京23所高校60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8%以上的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另据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统计,该校优秀学生中患有“心理综合症”的比例竟然高达百分之四十。最近的研究调查表明,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人数约占总体的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校园中的一些极端事件,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敲响了警钟。

1.社会原因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竞争观和效益观的普遍确立、各种文化思潮的碰撞、虚拟空间网络的冲击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就业压力的增加使得心理健康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2.个体心理原因

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职等,他们常常体验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但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控能力弱,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易导致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压力和焦虑,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很多高校开设了心理咨询机构,但种种令人心痛的行为发生率却有增无减,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专门的心理医生、设施不完善、大学生本身对心理咨询机构的不认同等。而大学生是一个文化层次较高,善于独立思考,有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群体。有了心理问题,他们首先想到找心理文献寻找解决困扰、扫除障碍的途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阅读疗法”。

二、阅读疗法的概念

阅读疗法”又称“书籍疗法”,是以书籍作为治疗手段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英文名字bib 1iotherapy,来自希腊词汇,是“图书”和“治疗”的合音。《韦氏新国际英语大词典》对“阅读疗法”的解释为:1用有选择的读物辅助医学和精神病学的治疗;2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医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阅读诗歌比吞服药丸能更有效地治疗焦虑症和抑郁情绪。”1989年,赖尔登和威尔逊分析了1981年以后的所有试验报告,得出结论说:“图书治疗是有效的,特别表现在增进自信、改善行为和改善人际关系方面”。

由此可见,阅读疗法的主体是有一定心理困惑的患者,而客体和治疗手段则是经过一定选择,被认为具有治疗作用的可以阅读的书本。

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疗法”,一种心理“治疗”的有效手段,是因为阅读过程不仅包含对文字、语言和图像符号的认知,而且还是读者内心情感、情绪和作品思想情感沟通的一种方式。我国的临床心理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药物和阅读疗法的结合来治疗抑郁症患者,在改善焦虑症状、躯体化症状、睡眠障碍、缓解患者内心的绝望感和减少患者自杀意念方面均疗效显著。即使对于没有严重心理问题的读者,实施阅读疗法也可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查表明,通过为驻边军人推荐适合个人的书籍,不仅有利于减轻他们长期边区生活的抑郁,而且能够有效地改善因苦闷而产生的不良生活习惯。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可行性

1.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认可的心灵会所。

(1)保密性强,不伤自尊。图书馆是人人都去的场所,到图书馆进行阅读治疗,不泄露隐私,无精神压力和顾虑,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得心理卫生知识。(2)经济、简便、及时。找心理医生,仅心理咨询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咨询的时间也往往受限制。而图书馆则不然,书刊可随时借阅。阅读疗法实际上是帮学生利用图书资源获取心理知识,解除心理困惑,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不错选择。

2.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资源。

这是成功开展阅读疗法的前提,图书是饥饿心灵的精神食粮。馆内有大量的有关心理学、文学、艺术类的书籍和期刊,这些都是驱除黑暗的心灵光源,通过阅读可以使大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奋发向上的创造激情,进而提高其适应生活的能力,使其增强抵抗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图书馆员大多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培训后能胜任阳光使者的职责,这是成功实施阅读疗法的关键。

3.高校图书馆有幽雅亲切的环境氛围。

图书馆大多是现代性的建筑,宽敞明亮的布局与设计体现着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步入其中,会给学生以感染,况且来来往往都是平日里熟识的老师同学,在这里自由阅读,可以放松心灵,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氛围,是一般心理咨询机构所不具备的。

4.高校图书馆有便捷普及的校园网络。

当今社会,数字手段带给人们的方便快捷是显而易见的,虚拟空间所具备的私密性,可以打破面对面的尴尬,打破时空的限制,敞开心扉,尽情交流。校园网络的普及也增强了思想交流的接近性、针对性,为阅读疗法“疗效”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四、高校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的策略

1.培训阅读疗法咨询员

阅读疗法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能否为学生提供正确有效的阅读行为指导,而这一行为指导的任务就责无旁贷的落在了咨询员的身上。与普通的心理咨询员不同,阅读疗法咨询员除了要具备扎实全面的心理学知识之外,还要有全面的图书情报学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懂网络技术,有广博的知识面和交往沟通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要有同情心和理解力,有良好的自身修养,才能成功实施阅读疗法。这就对参与培训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图书馆应挑选出热爱这项工作,并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做专职阅疗人员,这样,才能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咨询书目文章,指导学生阅读。

2.有效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

阅读疗法咨询员应根据大学生交际困难、就业压力、性困惑、恋爱苦恼、自卑、孤独、焦虑、抑郁、厌学、当众讲话紧张等项心理困扰,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据调查,大学生在解决心理问题期间最喜欢读的期刊有:《心理医生》、《心理世界》、《大众心理学》、《心理与健康》、《演讲与口才》、《读者》、《青年文摘》、《做人与处世》、《人之初》、《卡耐基交际大全》、《怎样解除焦虑与烦恼》、《走出情绪低谷》、《如何排除你的烦恼》、《自卑挑战》、《奇妙的自我心理暗示》、《浪漫爱情的心理奥秘》、《名人传记》等。基于这种情况,可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读者咨询室”,进入后,既可看到“优秀书目推荐导读”,又能进行畅销书的下载阅读,还可通过链接进入其他高校图书馆主页,阅读其他的馆藏文献。

3.开设专门的阅读疗法服务区

“阅读疗法”需在读者心情放松的条件下进行,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阅览室应保持整洁、静谧,书架和墙面的色彩应明净大方。多摆放一些常绿植物,以期向读者暗示蓬勃乐观的精神。桌椅设置也应尽量给读者创造愉快、放松的环境。藏书要有针对性,可分类出示阅读疗法的书籍,以便于读者有效阅读。为便于读者接受,可将阅览室命名为“绿色书屋”、“心灵鸡汤”、“休闲书吧”等,努力为前来的读者设置一种幽雅融洽的环境,使读者带着明快放松的心情走进来,放下焦虑困扰走出去。

4.成立阅读疗法志愿小组

自己愿做的事情往往能够做好,因此,可以成立阅读疗法志愿小组,志愿小组由图书馆员和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组成,以阅读疗法咨询员为核心,开展阅读治疗。小组成员不必固定,刚开始时可以由志愿者和前来寻求帮助的大学生为成员,当首批接受帮助的同学获得了积极健康的心态之后,他们便会去帮助他人,形成良性循环,使受助者越来越多,阅读治疗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好。

五、结语

只要每个人的心灵都充满阳光、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那么整个社会才能和谐、融洽、积极向上。开展阅读治疗能调节人们的生活节奏,减轻工作压力,不失为一种消除心理障碍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波. 阅读疗法原理[J].图书馆,2003(3).

[2]谌爱荣.阅读疗法概念剖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8).

[3]王万清.读书治疗[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

第5篇:阳光心理范文

作为中国首家获得世界杯足球赛全球赞助权的企业,当“中国英利”四个大字出现在南非世界杯的球场上时,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具有垂直一体化产业模式的光伏企业。集团建立了从多晶硅生产、硅锭铸造、硅片切割、光伏电池生产、光伏组件制造到应用系统和储能的全球最完整光伏产业链,并于2007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最早上市的光伏企业之一。

过去几年,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一拥而上的高速发展阶段,如今正迈入欧美反垄断的寒冬。企业要想顺利过冬,必须牢牢把控生产、运输、管理的各个环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将成本降至最低。与其他光伏企业相比,英利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具有明显质量的控制与成本控制优势,但同时,全产业链也对英利内部的多工厂协同、柔性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生产过程难以控制的问题。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很好地帮助协调、解决这些问题。

自己动手 开发程序

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是光伏企业的最大特点,无论是企业自身的成长还是市场环境都可用瞬息万变来形容。企业信息化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却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参考,全靠CIO们自己摸索前进。较之电力部门等实力雄厚、发展稳健的传统能源企业,光伏能源的信息化之路可谓异常坎坷。

英利公司从1987年成立,到如今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其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被看做是光伏企业乃至大部分新能源企业信息化历程的一个缩影,在行业范围都很具代表性。

英利的信息化发展可以追溯到2004年。英利信息管理部经理边疆在接受《计算机世界》采访时介绍:“从2004年开始,公司业务每年都是成倍地增长,那时,软件生产商都只关注煤炭、化工等一些大型的能源企业,对新能源还是一种观望的态度。于是我们就自己开发程序,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条码系统,以跟踪出口到海外的产品质量。”自此,条码系统延伸到上游电池和硅片的生产环节,英利的信息化系统初步形成。

在英利产业园区的大广告牌上,赫然写着“制造老百姓用得起的太阳能产品”,通过不断创新来降低成本是英利做光伏的产品的基本理念。“所以我们的信息化一直是跟这个创新去做的,信息系统帮助我们获取所有的技术参数、工业指标,让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从生产各个领域获取到这些信息,然后通过技术人员的分析,用最快的时间来达到快速优化整合的一个过程。”边疆告诉记者。

2006年,英利准备上市,就将财务部门也融入了供应链系统。至此,英利真正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企业信息化系统。

融合多个系统模块

随着集团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下属子公司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面对频繁的组织机构调整,使得集中化管理模式成为必然,这也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0年6月,英利一份调研报告指出了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生产采购等计划都由人工进行编制,各部门协同效率差,在销量急增的情况下,不能满足订单及时货要求;由于物流和资金流在不同的系统中管理,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特别是在计划协同、生产管理、研发管理、采购管理和销售管理等方面有待提高,这也导致管理层无法及时地获得智能化信息,及时作出分析和决策。

为此,2009年,英利进行了信息系统的大规模整改升级,引入先进的ERP系统。边疆透露,在选择ERP时主要有遵循四个原则:“首先要求厂商能够深入理解光伏行业,拥有行业应用实践,能适应公司快速变革要求;其次是要有长期持续的服务能力,像我们这样高速发展的企业,需要贴身的信息化服务;再就是要有可靠的技术研发队伍和合理成本。”

“我们最大的担心就是由于我们信息化的步伐过慢对公司的发展产生影响;第二个就是如何更快地将最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模式融入到企业运营当中来。”边疆说。

边疆告诉记者,现阶段,英利信息化的目标就是将原有的生产系统和现在的ERP系统融合对接,联动上下游数据,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对接不是简单的对接,一是要到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在对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数据,如何进行数据优化,也非常繁琐和棘手。”

ERP的实施让英利真切感受到了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过去建立一个子公司的初期时间很长,可能需要超过一年的时间,现在通过信息化应用,两周就能实现供应链体系的搭建,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复制;ERP可以对实验指标进行监控,让研发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到研发进度和数据,满足了快速研发的需要,降低了光伏建站成本;通过系统对能源使用进行分析和控制,从节能低碳的角度提升公司效益。

在未来,英利还将持续关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模式,边疆告诉记者,英利将基于现有信息的平台发力云计算,搭建企业私有云来作为集团公司及上下游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服务平台。届时,信息化建设将在英利的全球化战略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记者手札:

第6篇:阳光心理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阳光心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5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群体面对来自学校、学生、家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承受空间越来越小。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学生的可塑性,如果缺少对教师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干预,对教育来说是存在一定的隐患的,而这种隐患一旦造成后果,无论对教师自身还是学生都是有害的。近年来,由于教师心理问题引发的伤害学生、伤害自己的案件也层出不穷。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各地区教育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对教师心理健康关注方面就稍有欠缺了,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度就更加降低了。因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打造一支阳光心态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对于农村孩子成长发展,推进农村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提升整个农村义务教育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据了解现在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都设置心理咨询中心,配备心理教师,但是在我所在地方,我做了一次调查,在我走访的12所学校里,只有1名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其他的都是兼职的,而且这些咨询点基本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没有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和调节,所以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队伍心理健康建设几乎是一个空挡,亟需构建教师阳光心态系统。

1.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情况及问题

为了更好了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的心理状况,我制订了100份心理健康测试量表,该量表包括了6个维度(挫折应对、人格障碍、职业倦怠、躯体症状、社会适应、人生态度)61个项目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量。另外我还制定了与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的调查问卷1200份,主要调研对象包括普通教师、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同时采取了座谈、个别交流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情况表现出两个突出的现象:一是缺乏专业的教师心理咨询服务;二是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堪忧,如图所示:

同时调查显示强迫症状、自卑、偏执、焦虑、躯体化(表现为失眠、食欲下降、咽喉肿痛、头疼、眩晕、心跳过速等症状)是教师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职业成就感的缺乏,导致职业倦怠。表现为对工作疲于应付,对现状不满,对将来没有信心,对学生缺少关心,对工作没有热心。二是收入与付出的反差,引起心理失衡。95%教师提出工资低,福利差让他们没有工作的动力,与其他行业相比,心理严重不平衡,金钱观和价值观出现一些偏差,容易在学生面前流露和蔓延。在问卷中也体现出来,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排名第一是收入水平低。三是教学与竞争的压力,出现身心疲惫。由于教学成绩的比拼,优秀生源的流失,各类评优的竞争,让教师们压力巨大,这就使得教师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不和谐的同事关系逐步显露。这些竞争和压力,成为伤害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构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阳光心态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2.1管理部门建立关爱机制。一是制定政策保障教师心理健康得到常规性关爱。如定期心理培训、适当提高待遇、更加合理的评价机制等。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减少负面情绪。二是加大投入建设教师阳光心态心理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心理服务机构,充分利用新媒体构建农村教师阳光心态服务平台,开通心理疏导渠道,提高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排解心理障碍。

2.2社会舆论营造生存空间。营造社会良好的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师有社会认同感。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区县乡镇可以开设家长学习班,让家长关注教育,支持教师,配合学校,共同提升办学水平。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宣传力度让教师有职业荣誉感。开辟公共渠道,给他们提供更多快捷方便的展示平台,增加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

2.3学校创新落实人文关怀。一是打造校园良好的硬环境让教师有归属感。学校应该改善教师办公环境。创设条件为教师们提供一个艺体活动场地,购置娱乐健身设备,让教师在课余也能适当的陶冶情操。二是创设民主和谐的软环境让教师有幸福感。学校要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让教师积极参与到校园管理建设中来,尊重他们的发言权。根据学校教师的爱好特点组建兴趣小组,发挥教师的特长,增强凝聚力,让教师在学校找到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李超平,梁莹,谁来为教师减压,中国教育报。2005.10.16

[2]王伟.徐传永.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中国人 2014(23)

第7篇:阳光心理范文

德育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班级是学校展开德育工作的基层组织,班级德育工作直接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与学生朝夕相处,对每一个学生的品德形成、情操陶冶、素质提高、班风学风养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高中时期,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高中班主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班级管理中总是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德育工作也应当针对这些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一、与时俱进,转变德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目的与教育行为的根本看法与态度。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都受到“重智轻德”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而忽视高中生的德育。但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素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除了要具备广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更新能力以及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才无德”不能造福社会,反而会成为社会的危害。

因此,班主任应紧随时代的步伐,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自己心中要知道德育的重要性,重新考虑德育工作在平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职业道德、德育观念、德育责任等方面,班主任教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并时刻更新自己的观念,无时无刻地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论的学习,要根据时代的需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德育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这也就要求班主任教师自己首先要树立起大德育教育的观念。当然,这些也是符合其本质特征的,因为道德就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美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所以,根据这个特点,要建立多系统、多渠道、多层次、多载体的立体交叉式的德育网络。班主任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唱独角戏,要多与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密切配合,将各方面德育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具体到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如可以通过家访、校园通或者是电话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力度。这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及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现代家庭教育基本上是互动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来带动家庭的教育观,进而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他们也能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选用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与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此外,除了课内和校内的学习和训练,班主任教师还要抓住各种教育契机,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第一手的丰富的感性认识。这也有利于知行统一。

二、根据实际需要,拓宽与更新德育内容

对于德育内容的选择,班主任不但要紧扣德育大纲,还要结合学生、家庭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以便可以合理处理这几方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对于德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德育内容,而不是只依从学校。对于学校,其在选择德育的内容时,应根据社会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本身的具体情况,如学生处在不同的时期对德育的要求也不同。这样才能确保德育内容完整、系统。但德育也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保证其内容与学生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这样的德育内容才能为学生德育的全面发展服务。对于德育教育,班主任要树立德育是为了生活服务的观念,并帮助学生树立相关的观念,如用德育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信地交往,正确地进行消费等,可以保护自身的权利。所以,对于德育内容的选择,教师不但要让其可以为学生的生活服务,还要使其高于生活。另一方面,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德育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此,我们要不断更新德育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创新,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此外,我们还要使学生有担当,在做任何的决定后,都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我认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应该侧重三个方面。首先,加强对学生的公民教育,即从社会意识、公共道德、文明行为等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具备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素养,成为有爱国心、公德心以及有权利和义务意识的现代化人才。其次,注重法制教育。国家的运转需要以法律为依据,而很多违法犯罪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法律意识的缺失,“法盲”带动了犯罪率的上升。法制教育能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再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一些人自私自利,不懂得分享,自我控制力差,遇到挫折手足无措,不懂如何排遣压力等,甚至一些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表现出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行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班主任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整体性和差异性原则,及时向学生渗透这几方面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第8篇:阳光心理范文

关键词:学习压力 自卑自闭 班主任 家庭 疏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44-01

案例一:初冬,班里的一个女生因为高烧在医院打点滴,该生在昏迷中意识混乱、胡言乱语,她反复念叨着两句话:“妈,我想回家”“我要去上课”,第二天烧退后她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吃饭、休息,而是执意要去上课。身体欠佳的她,硬撑着爬在课桌上听课,她哭着说自己很害怕,害怕因为缺课影响本来就不理想的成绩,害怕让父母失望。

案例二:我校高二年级的一名花季少女,由于不能正视自己学习与生活现状,犯了一些错误后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同学、老师没有发现任何端倪的情况下,仅在日记里留下只言片语: “学习压力太大,活着太累……”,选择了服药自尽,她的一念之差,带给自己的亲人极大的伤痛,同时带给学校很多本不该承担的负面影响和后果。

当前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已较为普遍,据近期宁夏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志愿者中学调研分队对银川市城区8所中学(包括中专)114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全市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不容乐观,57.12%的中学生有程度不等的心理问题,15岁初三和18岁高三两个年龄组心理问题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各年龄组。 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者占47.53%,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者占9.44%,存在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者占0.15%,心理问题总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国内同类研究得出的数据。调查显示,首府青少年有10项心理问题比率较高,其中,强迫症状、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4项最突出。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中,多数由学习压力引起。对学校、社会的不适应和青春期情绪激荡与失调也是影响因素。

针对我校校情:生源来自宁南山区,学生远离家乡、父母,常年寄宿。很多学生存在进入城市的不适应,甚至自卑自闭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心育。那么如何让学生心理更健康,让他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齐抓共管,尤其要重视班主任工作

首先,学校应规定专门领导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特别是德育工作计划中要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安排列入计划之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整体工作的督导评估中,要将学校如何实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其次,班主任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减缓学生最大的压力――学习压力,引导学生变压力为动力,使他们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竞争。针对学习压力,我利用班会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想,根据自己目前的实力和自己认为具有的潜力,确立一个适当目标,要把学习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远近高低不同的阶段目标,由近及远,由低入高,环环相扣。只有每个阶段目标设得合适了,才有达成的把握,在今后逐步实现每个阶段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将会产生成就感,更加自信,对自己所定的远大目标也会认可和期待。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在班级提倡友爱的班风,多关心学生的生活中的烦恼。

再次,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应注意对老师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老师增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能自觉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并倡导教师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如“学生发展生涯指导”课题,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生活习惯,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对自我情绪进行管理等,使南部山区的学生逐渐呈现出自信、阳光、落落大方的精神面貌。

二、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家长应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理解、温暖、宽容、平等、安定的家庭环境

我们班主任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我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出类拔萃的,怎么一上高中就不行了呢?为什么我的期望渐渐变成失望……”

我认为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很多的误区。其实,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家长的期望值没变。新学校、新老师、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内容、新的起点、新的竞争,对此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统一。

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站在成人的角度引导孩子、指导孩子,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导”不能“堵”,帮助孩子完成学习、生理、心理的过渡期。

对于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或者反思一下自己的过错。比如家里养的花长势不好,从不责怪花儿本身,而是在自己培植的方法上找原因。可是孩子表现的不好,家长却常常抱怨孩子,这是极不公平的。

其次,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在平时与学生的沟通及读学生的随笔中,我觉得今天的父母与孩子几乎没有别的沟通,父母的教育格言就是“考多少分”,教育的忠告就是“考不好我收拾你”;孩子在随笔中称没考好,差点经历了父母的“男女混合双打”)千万不要打骂孩子。心理学家通过大量案例后得出结论:经常挨打受骂的孩子会出现说谎、懦弱、孤独、粗暴、怪癖、喜怒无常等一些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而这些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是一颗随时都会长出毒芽的种子。

再次,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理解、温暖、宽容、平等、安定的家庭环境。

三、注重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第9篇:阳光心理范文

《手心里的阳光》学习心得《手心里的阳光》是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同一辑的书还有《构筑合宜的大脑》、《构筑理想的课堂》《在农历的天空》、《一声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共读共写共生活》。图书是从学校的阅览室借来的,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感受很深。这是一种多么理想化了的境界呀,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读书的诗意生活。特别是《手心里的阳光》这是一套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读写绘项目用书。我们小书房了倡导的是读绘本等各种书籍,其实在阅读之后如果能通过长时间的绘画 、写作训练的话一定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只是这样的话会增加一定的难度也有可能会打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也尝试着让朗朗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可是他有抵触情绪也许孩子还是太小了。但是在我看来如果持之以恒也许会有进步的。 整本书给孩子一个很好的阅读指导,提倡晨颂午读。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在我们学校了晨颂午读几乎变成了装饰。这是由于部分老师的短视只是提倡看考试的课文,还是没有真正的做到新教育的理念,太过功利了。看来还是真的需要家长做校外的补充。 昨天给朗朗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在楼下堂屋里,一边读一边做各种姿势,扮演小兔子和大兔子挺有意思的。后来睡到床上了他想画画可是太晚了就没有同意。时间太少了。

读《手心里的阳光》有感今天,我看了著名作家黄春华的作品《手心里的阳光》,讲述了从小跟着奶奶生活的雨桐,因奶奶的去世被迫投靠远在兰亭的父母。在处理周围人的爱这些关系的时候,雨桐深感苦恼,直到母亲也去世了。

雨桐经历了她所不能承受的痛苦:父母离异,失去父母的爱,足以让一个孩子悲痛欲绝。可是雨桐,却拿出了平常人少有的勇气,离开父母,独自一人生活在兰亭。这是一个孩子所不能办到的事情,孤独、寂寞、痛苦时时刻刻伴随着雨桐。上帝有时是公平的,有时又是公平的;有时是仁慈的,有时却不是仁慈的。有一种人,近在咫尺,却心在天涯。她如果是过客,我们可以视而不见;她如果是朋友,我们可以背道而驰;她如果是妈妈,我们又将怎样?生活就是一种宿命,我们注定会依恋一个人,依恋得刻骨铭心。而当这个人离我们而去之时,我们就该长大了成长是一种疼痛,疼痛是一种真实。

我们永远站在青春的帏幕背后,轻轻撩起垂落的一角,对你诉说着不变的故事我们、你们和他们,共同拥有着那份薄如白纸的青春,恰似夏日的枝头不能停止的歌唱。扑面而来的美丽,稍纵即逝的忧伤,笑脸在掌声中绽放,泪水在心痛中消逝

读了《手心里的阳光》,让我明白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别人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痛苦什么也不是,就是痛苦,从痛苦里读出什么,才是财富。

手心里的阳光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手心里的阳光》。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雨桐的悲惨经历。雨桐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她的爸爸妈妈都到别的城市工作去了,丢下她和外婆在一个小镇子上居住。

有一天,雨桐的外婆病了,到医院检查了一下,是绝症癌症。雨桐得知后,非常伤心,但是她必须学会坚强面对。来到病房,雨桐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突然外婆说要喝雨桐做的汤,于是雨桐回家做汤。当她赶到医院后,悲剧发生了,她的外婆过世了,她只能默默地将外婆送入天堂

多么感人的故事,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要一个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是成年人也无法接受的。当她想到外婆的双眼已经闭上,脸上还挂着一丝微笑,她的心痛如刀绞一样。我自叹,唉,为什么人们总是推动了才懂得珍惜。雨桐此时她能做的只有将外婆的骨灰埋好,然后去找她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