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保档案范文

社保档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保档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保档案

第1篇:社保档案范文

关键词 社保档案 经办能力 收集 整理 服务意识 信息化

社保档案是社保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保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记录,是参保人享受待遇支付的重要凭据。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们,人的生、老、病、死都与社保息息相联。社保档案,相伴一生。当前加强和提升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使其不断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为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社保档案工作是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必然需要。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要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社会保险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险在保障民生、服务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参保人数、范围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社会保险业务量和社会保险档案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如此庞大的社保民生工程,需要规范、安全的档案管理工作来保障。

(二)加强社保档案工作是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本身的必然要求。社保经办业务的办理,是以档案记载为依据,环环相扣。一名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离退休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要经过诸多环节。在办理参保时,首先要填写个人详细情况表、选择险种和缴费基数等,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存入个人档案,其后要继续缴纳社保费、划拨个人帐户、对缴费比例、缴费基数进行调整。随着人才的流动,还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手续等,这些详细的个人参保档案记载,是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社保档案的准确、完整与否,直接影响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及社会保险工作。

(三)加强社保档案工作是全面提升社保经办能力的有效途径。社保档案真实反映了社会保险业务运行的实际状况。社保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实际上是对社保业务工作进行有序的梳理和有效的归纳。在日常经办业务中,各种工作的不足和问题都会在相关的经办记录上有所体现,因此,分析、研究、总结这些经办记录上的内容,可以直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经办质量和经办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展开

(一)社保档案的搜集。一是文件资料的收集。重点做好办公室收发文件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文件、函、请示、批复以及与企业签订的各种协议等资料收集工作。二是业务经办资料的收集。在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金征缴、退休审批和稽核等具体业务经办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三是基金管理和统计报表的收集。重点是基金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财务管理凭证和各类统计报表、统计分析材料的收集工作。四是电子信息资料的收集。对电子文件和社保信息系统的数据、图表等及时进行备份、拷盘、编号、存档,确保电子数据的安全。

(二)社保档案的整理。1、质量要求:社保档案形成所使用的纸张、书写材料、装订材料及装具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严禁用铅笔、圆珠笔、彩色墨水作为书写字迹材料,装订件要去掉金属物。2、分类:按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规律和特点,采用“年度―业务环节”或“年度―险种―业务环节”的方法对社会保险业务材料进行分类。3、整理方法:社保档案整理应当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关联系,可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进行装订、整理,众多的社保业务资料也可采用传统立卷方法整理归档。可视具体情况选择,符合保护要求,便于保管和利用。4、装订方法:可按件进行装订,装具一般使用薄型斜口无酸纸封套,特别厚的档案可用无酸纸档案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符合档案保护的前提下,采用其它办法。5、保管期限:社保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各种社保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执行。

三、加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社保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各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以对现实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参保群众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把社保档案工作,纳入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保险业务工作同步发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库房紧张等现实问题,为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

(二)健全制度,规范程序,理顺社保档案工作管理机制。

依据《档案法》、《保密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等法规政策,制定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对档案收集、管理、移交、保管、保密、利用、统计、鉴定、销毁等环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明确工作人员和职责范围,做到责权分明。遵循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避免各部门间交叉重复管理,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制定档案“达标升级”工作目标,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制,与其他日常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第2篇:社保档案范文

关键词 社会保险事业 档案 管理

随着社会保险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社保档案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社保档案管理是“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惠民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民计民生。如何做好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已成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1加强社保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

(1)加强社保档案管理,是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单位人”势必要变成“社会人”。社保部门不但要履行社会保障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起对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职能,如此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就要求我们建立完整安全的个人信息系统,即安全有序的社会保险档案系统。否则,社会保险部门的工作就会陷入困境,甚至会影响到社会保险改革的进程。

(2)加强社保档案管理,是社会保险业务本身的必然要求。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离退休以及中间失业等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要经过诸多环节。档案作为最原始的参保资料,记载着参保人的一切详细信息,这些详细的个人档案记载,就成了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3)加强社保档案管理,有利于社保部门提高业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实际上是对业务工作进行有序的梳理和有效的归纳。对已完成的业务工作进行回顾整理、总结,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将对正在进行或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推动。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各项统计数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与利用是我们做好社会保险工作的前提条件。

2新时期加强社保档案管理的方法

新时期如何实现社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是社保部门必须解决的现时问题,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1)提高思想认识,提供全面保障。加大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 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社保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库房紧张等现实问题,为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积极组织社保工作人员学习档案知识,提高档案意识,树立依法管档的观念,增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健全制度程序,理顺社保档案工作管理机制。依据《档案法》、《保密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等法规政策,制定社保档案分类大纲和管理细则。对每一类档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对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等要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平时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业务报表、台帐、图表、会计帐簿等,要及时立卷归档,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避免社会各保障职能部门间交叉重复而造成的浪费,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把档案管理“星级达标”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社会保险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星级达标”工作目标,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制,与其它日常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3)加强信息化管理,实现“软、硬、人”统一协调。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实现智能、人性化管理提供了先决条件。各级社保部门应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购置现代化设备装备档案室。在机型上在市内要尽力做到统一,以便为下一步计算机联网及共享社会保险档案数据奠定基础。同时应着力进行档案管理的软件开发工作,由全市社会保险部门统一组织实施。要逐步实现档案的自动快速编目、档案信息的自动检索以及档案资料的快速统计。努力做到对档案的分类统计,综合数字统计、相关信息资料统计等,最终实现系统的网上互联和自助查询,使每个参保人可以方便的查询到自己的信息。坚持“以管促用、以用促管”的原则,围绕方便查询、提高利用效率上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全方位为参保单位和个人服务。

(4)提高业务素质,严把服务水平。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具备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为此,在档案管理人员选拔上严格把关,切实将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干部选配到档案工作岗位上外,同时狠抓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采取岗位培训、派送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到兄弟县市学习取经、邀请各地档案部门业务骨干授课和现场业务指导等形式,努力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社保部门还应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联系,开展经验交流。同时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稳定队伍,以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队伍。

第3篇:社保档案范文

首先,继续强化社保档案管理的理解与认识

一、加强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是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保险改革的逐步深化,“社会人”将是必然发展趋势。社会保险部门不但要履行社会保障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起对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职能,如此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若无完整准确的个人资料记载,即安全有序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社会保险部门的工作就会陷入困境,甚至会影响到社会保险改革的进程。

二、加强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是社会保险业务本身的必然要求。

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离退休以及中间失业等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要经过诸多环节。在办理参保手续时,首先要填写保险卡及个人详细情况表等,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存入个人档案,其后要不断缴纳社会保险费、划拨个人帐户、计算利息,有时还要对缴费比例、缴费基数及养老金发放标准进行调整。伴随人才的合理流动,还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手续等,这些详细的个人档案记载,就成了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有利于社保部门提高业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实际上是对业务工作进行有序的梳理和有效的归纳。对已完成的业务工作进行回顾整理、总结,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将对正在进行或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推动。

其次,理性审视社保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对社会保险档案重视不够。由于社会保险档案数量巨大,工作环节繁琐,加之有关领导的不重视,对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缺少相应的软硬件投入,人员配备、经费不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甚至对相关信息管理混乱,随意性较强。

二、社会保险档案多头管理。管理不统一,其结果就是责任缺位。社会保险档案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泛,在我国不一样的类别社会保险档案分别归属不一样的部门管理,形成了多头管理问题,造成不一样的档案分属不一样的部门,各部门之间资讯沟通困难,一个人的保险资料分别保存在不一样的机构,不少社保经办机构不遵循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综合档案室只保管文书档案,其余业务材料都存放在业务科室。且管理办法各异,没有一个完整的档案资讯中心能够查询到一个人的全部社会保障档案资讯。

三、缺乏专业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缺乏国家标准,造成社会保险档案的各地管理办法不统一。在社会保障档案的不一样专业类别中,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哪些资料需要整理归档,如何进行整理归档;哪些资料不需要归档,如何销毁;哪些资料需要分类、分级管理;哪些资料需要集中统一管理,如何管理;客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秩序。主观上也需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

四、社保档案人员业务培训少,业务水平亟待提高。社保经办机构对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较少,开展经验交流的机会也不多;虽然一些社保机构有较多高学历的兼职档案工作者,但档案专业人才很少,未经档案专业培训的兼职档案工作者往往业务水平偏低,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

此外,努力创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程序,理顺社保档案工作管理机制。依据《档案法》,《保密法》等法规政策,制定社保档案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对每一类档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对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等要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平时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业务报表、台帐、图表、会计帐簿等,要及时立卷归档,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避免社会各保障职能部门间交叉重复而造成的浪费,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

第4篇:社保档案范文

一、数字化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中的优势

(一)征管信息预测

社保档案涉及的信息量非常多,内容甚是广泛,不仅包含每位公民的基本信息,还包含着许多文书方面的信息,管理信息预测征管系统可以更好的完善每一项信息工作。当社保档案管理系统健全之后,每位公民的姓名、年龄、参保时间、家庭住址以及工作状况等基本信息都能够在信息后台被检索,并且我们还可以很快的查询到社保到期日期,及时的提醒我们按时投保,使我们的社保档案管理更加方便,使每位公民的实际信息能够更加妥善的保存。

(二)机构内控管理

实现数字化社保档案管理系统体系,可以将经办机构的信息有效的保存到档案中,并且可以有效的记录公民在机构中社保的选择情况,真实有效的记录每笔业务的来源与去向,在对机构账务进行审计时,我们可以更快的查询每笔业务的实际信息,数字化技术为实现健全的管理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可以有效的提供技术性的保障,能够最大化的实现内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经办业务事后监督

无论我们提出何种的社保档案管理技术,都需要对其进行事后监督,并且有必要为其设立经办业务事后监督部门,数字化技术的研发没有正式的运行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所以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切实的发现。通过设立经办业务事后监督部门,可以有效的预防数字化技术在社保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前发现问题,进而由经办业务事后监督部门完善问题,有效的保障社保管理工作的展开。

二、数字化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社保档案管理制度

我国的社保档案管理制度是根据各省级以及各市级规范而制定的,各省市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差别性,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区之间的交流,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之间的交流。所以,我们需要根据我国社保实际状况出发,由我国社保部门建立健全的社保档案管理制度,让全国的制度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能够依照一个标准予以执行,使仁和地区的工作机构在查阅公民社保状况时的速度更加快速。

(二)引用信息技术管理方式

信息技术工作是当今社会的潮流,其可以更好、更快的帮助我们完成工作。我国的社保档案管理数量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大,只有引用信息技术管理方式进行工作,未来才可以实现全国社保档案管理的统一化。其能够改变传统手工操作记录模式浪费时间、人力、物力成本的缺点,有效提升社保机构的工作效率。同时,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模式,能够让社保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计算机技术为每位人民服务,促使社保档案管理现代化。

(三)实现社保文档的资源共享

将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首要条件就是建立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的为其设置一个电子文件,并且在该网站上提供非限制性电子文件查询,可以有效的实现社保文档的资源共享,规范社保档案信息系统中每个数据接口的管理制度,实现现有文件与档案信息之间的切换,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社保档案信息的重复率,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人力物力,并且为社保档案管理机构带来更多的便利。

(四)加强专职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现行的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我们需要对该队伍进行整顿,加强专职队伍建设,通过行之有效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社保人员的文化素质,建设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团队,从而让社保档案管理人员满足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需求,让社保管理成为社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5篇:社保档案范文

201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保法》)颁布。该法第七十四条中对社会保险经办部门提出了档案工作要求,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为用人单位建立档案,完整、准确地记录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缴费等社会保险数据,妥善保管登记、申报的原始凭证和支付结算的会计凭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缴费和用人单位为其缴费,以及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等个人权益记录,定期将个人权益记录单免费寄送本人。按照笔者理解,这正是《社保法》保护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切身利益这一立意的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上述法律条文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要求和方法具有明确指向性。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试行规定中相关条款规定按照《社保法》的要求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保档案的发展需要。具体建议在如下方面进行修改。

种类划分

根据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管理特点进行专业档案种类划分是制定专业档案管理规章的前提和基础。依笔者理解,试行规定针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制定管理规章的目的,无非是将社保经办部门中除文书档案之外的所有档案纳入其中。这样“大而全”的做法则必然导致文件材料范围交叉、管理要求互相抵触的问题。试行规定中的归档范围将单位和个人参保登记、社保经办、定点医院管理、违法案件查处等多个业务环节形成文件材料纳入,而在具体整理中,登记、经办环节形成文件材料的整理方法和定点医院管理与违法案件查处形成文件材料的整理方法是明显不同的,因为前者需要按照涉及单位和人员的不同进行分别整理,而后者就不必在意单位或人员不同。同样在鉴定和管理环节,两者也有所区别。更何况,定点医院管理和违法案件查处都与参保者正常参保无关。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建议:以“社会保险档案”和“定点医院管理档案”名称取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名称,将违法案件查处形成文件材料归入文书档案。

分类方法

试行规定采用的“年度―业务环节”和“年度一险种一业务环节”的分类方法显然是照搬了文书档案的“年度一组织机构”分类方法。此种分类方法固然在实际操作中简便易行,但无疑忽视了社会保险档案的形成规律。可以说,社保部门所有的经办环节都是对参保者账户建立、变化、转移、终结等不同阶段状况的控制,所有属于社会保险档案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都是围绕参保者账户运转过程相关控制环节产生的。所以,参保者账户的区别才是社会保险档案分类的根本所在,只有以账户作为分类方法才能实现《社保法》提出的按单位和个人建立相应档案的要求。虽然在目前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工作实际中,不同保险种类对参保者账户要求不同,但从发展方向看,“五险合一”是社会保险经办的大趋势,故保险种类不应成为社会保险档案的分类标准。笔者建议:以“参保账户一年度”作为社会保险档案的分类方法。

整理原则

试行规定中提出了立卷的整理方法要求,却没有对整理原则的表述,这可能是决策者对各地实际情况难以把握造成的。在实际工作中,案卷整理和单件整理均是客观存在的。基层经办机构档案人员认为这两种整理方法各有利弊,难以取合。笔者认为,如果执行“参保账户一年度”分类方法,则必然要求以参保账户为整理单位,即不同参保账户形成的文件材料分别整理。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使社保档案整理工作量大增,尤其是在社会保险覆盖全国所有公民的未来时期,这样的工作量令人无法想象。不过,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级社保经办部门完全可能通过在具体经办时提前设置整理标识这一手段来减少后续的整理工作量。《社保法》中所规定的参保人社会保险号码或者在某一行政区域通用的条形码编码都可以作为社会保险档案整理标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由业务经力、人员做好部分甚至所有整理步骤,档案人员负责核对、装订环节,从而合理分配整理工作量。基层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的这一转型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但这一转型过程是必需且可行的。笔者建议:以“不同参保者账户形成的文件材料分别整理”作为社会保险档案的整理原则。

保管期限

试行规定中将所有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其中定期还划分了100,年、50年、30年、10年等不同档次。这样做无疑是从文件本身内容保存价值出发进行了深入细化,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达到了精细化操作。然而,操作的复杂化也随之而来。据笔者了解,许多基层社保经办档案人员都诉说部分文件材料不知道划分为何种保管期限才合适,部分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划分为50年或者30年都有道理。因此保管期限的划分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主观随意性很大。而随意划分又必然影响到档案的后续环节,如排列、上架、利用甚至移交。从实际情况看,针对同一账户档案的利用相对较多,而同一账户的档案如果属于同一保管期限,则更有利于档案管理和利用。进而可以设想,将来社保档案在档案馆中的开放利用,必然是以参保账户为基础,囊括同一参保者所有参保、变更、支付等一系列文件材料的档案更有查考、研究价值。故而把社会保险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和5年定期两种,分别对应于移交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和社保经办机构自主保存的档案,这在实际中最为简便且容易理解掌握。参保者死亡、出国等带来的账户终结意味着档案形成过程的结束,因此,社会保险保管期限只能从此时开始计算。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支付保险金有争议而产生的行政诉讼有明确的时效规定。对于超过时效而没有发生行政诉讼的终结账户档案,社保经办机构也没有必要长期保存。笔者建议:将社会保险档案的保管期限划分为永久和5年两种。定期保管档案的年限从账户终结后次年1月1日起计算,而且同一账户内的档案保管期限相同。

鉴定模式

不同的保管期限规定对应不同的档案鉴定模式。试行规定中对保管期限的规定必然对应着年年鉴定、归档次年起算的档案鉴定模式。作为关系到参保者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险档案,应当秉承专业档案管理模式而不是文书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档案鉴定。上一部分设想中简化的保管期限规定也对应着简化的档案鉴定模式。笔者认为,在区分参保对象账户的前提下,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档案人员在本年度针对参保对象新建账户和终结账户同时进行档案鉴定。首先在参保对象新建账户中预设部分账户形成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例如,在本机构参保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的账户;其余单位和个人为5年。然后在本年度终结的保管期限为5年期的账户中,根据缴费、变更、支付等情况挑选若干个账户为永久,其余仍为5年。这样,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档案人员每年仍进行档案鉴定工作,而不必面对海量文件材料。笔者建议:社保经办机构档案人员应根据参保对象的重要程度、缴费变化情况、有无违法现象等因素,每年对参保对象新建账户和终结账户进行鉴定。

档案接续

第6篇:社保档案范文

关键词:社保档案管理;思路;方法

一、社保档案管理中需要具备的几个要点

(一)社保档案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有效。

(1)参保人员的档案资料要完整、真实。对于新增参加社保的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或新增的就业人员,在参保登记过程中我们要以户口本或身份证作为认定年龄的唯一标准,户口本与身份证的年龄要一致,对与有争议的我们在参保时必须进行确认,按规定流程进行核查。(2)流程做到合理有效。对于所有参保人员的第一手档案资料我们必须做到有经办人、审核人,最后领导签字予以确认,真正做到一岗双审双核。如何有效防止参保数据造假或伪造出生年月造假是作为社保经办机构需要重点预防的地方,我们需要进行重点监控,做到及时有效的记录。

(二)社保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资料必须做实,不得擅自修改。(1)所有参保人员的档案资料必须要完整,形成统一的档案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参保人员的身份合法。由于我国现阶段,对于一些没有招工手续的参保人员,这部分人员的档案主要是由社保经办机构根据业务需要而自行组建的纸质档案资料,这样的档案非常不正规,所以我们应该从起初对档案进行完善、做实,才能保护参保人员的利益,社保经办机构建立的档案资料需要对参保人员负责到底,避免给参保人员带来损失。(2)所有参保人员的档案资料进行统一归档,不得缺损妥善保管不能泄密。社保档案资料属于参保人员一生的社保档案资料,档案里面保存了参保人员完整的个人信息,记录了参保人员的一生需要保管的时间长,我们为了有效避免参保人员的利益遭受到损害,一定要做好档案的保管工作,不得泄密,保护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3)所有参保人员的档案要与电脑数据一致,不能有出现偏差,保证参保记录的完整。社保的纸质档案是非常重要的它记录了参保人员的真实情况,必须与电子档案一致,如有出现异议,势必对参保人员照成不便甚至是损失,社保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账实相符,才能保证参保人员的个人权益不会受到损害。

(三)社保档案要保证合理、有效的利用。(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员流动性逐渐加大,跨地区人员变动的情况越来越多,使参保人员在一个地区或单位的工作经常发生变化,所以对于社保转移成为了工作的重点,社保在转移过程中,接续手续显得非常重要。有部分参保人员在档案转移的过程中擅自涂改数据,特别是纸质档案资料转移过程中类似现象时有发生。当然,如果想有效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我们作为社保经办机构需要使用先进的方法,才能有效杜绝档案造假。例如社保机构的档案管理要做到全国联网,为参保人员制定难以涂改的电子档案,这样才有杜绝档案在转移过程中造假,以确保国家经济不会遭受损失。(2)本地参保人员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要一致,在退休的时候要依据这两者档案对参保人员应该享受到的待遇作为衡量标准。每年,社保档案管理机构要对参保人员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进行比对和确认,便于日后作为参保享受待遇的重要依据。

二、分析社保档案管理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1)提高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为参保人员提供全面保障。国家应该提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作为社保的领导要及时解决社保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社保档案管理部门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这样才能解决社保档案管理中人员缺少、资金不足、档案库紧张的问题,为完善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我们还需要加强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以及责任感。(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参保人员积极服务。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档案管理知识、了解档案管理政策、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做为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及时掌握新颁布的政策法规,具备计算机实操能力。为此,作为档案管理人员的聘用我们要进行严格把关,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档案管理人员,同时上岗后还要对社保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到其他县市单位进行学习取经,努力提高社保档案管理队伍的现代化水平,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的社保档案管理队伍。(3)利用网络数据的优势,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加强社保档案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社保档案资源数据库,把单位和个人参保的档案的“死信息”演变成“活数据”,服务于社会保险业务工作。

三、总结

社保档案包含了参保人员一生的信息,社保档案管理与广大群众关系密切,因此社保的档案管理是我们以后社保工作的重点。我们必须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份社保档案,保证档案真实有效,利用科学技术建立电子档案,保证参保人员的利益以及保护国家经济不受损失。社保档案管理要做到信息化、规范化、人性化,确保社保档案管理人员顺利开展工作,保证国家安定繁荣、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社保档案范文

一、社保档案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首先,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严格立法的形式而出现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集中建立保障基金,受保的人群主要包括年老、体弱多病、失业、因公意外受伤等失去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这些人可依法享受国家及社会的生活补偿和帮助。因此,社会保险工作牵涉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社保档案资料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参保权益,对于人民及社会经济生活具有显著的影响。其次,由于社保档案的资料信息的宝贵与重要,在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与保存方面,管理人员需加强管理力度,突破传统的管理与保存模式,避免因失误造成的档案信息资料不全、丢失,保存不当等问题。因此,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做到准确、可靠,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是对参保人员权益的认真负责与保障的行为体现。

二、信息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1.突破传统,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与变革,信息技术的多层次、多领域的应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逐步发展,也逐渐受到相关领域及人士的普遍关注。首先,信息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不仅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局限,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及时性、全面性及准确性,而且创新了档案管理的方式,在数据的处理方面,充分结合了网络技术、数据库、多媒体技术,使得不同险种、不同地域、不同参保人员的社会档案业务得到统一程序的数据处理,从而实现不同的社会保险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水平。其次,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社保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逐渐实现程序化、有序化,各个业务的工作环节连接日益紧密,使得社保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节约人力物力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险业务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目前社会保险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社保档案事务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保档案管理的效率。首先,在档案文件数据的管理方面,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共享,而且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其次,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推进社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设与完善,同时,可以促进人才实现合理的分配与流动,实现档案信息与相关文件的有效管理,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和物力,为企业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三、社保档案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及措施

1.加大投入力度,突破传统局限,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了实现社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社保档案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论是在资金方面还是技术方面,均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传统的档案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与方式,构建健全的社保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及体系。除此之外,还应促进社保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现代化、法制化的发展目标,确保档案的记录、整理、分类、装订及归档储存等每个环节都得到落实和核查,以便于后续相关资料信息的核查与处理,同时对于档案系统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应做及时的稽查与校队。

2.创新管理理念,制定新型管理法规

在社保档案的管理方面,除了突破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局限之外,还应创新管理理念,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新型的管理法规与制度,保障社会保险业务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在资金、行政管理方面,要做到统筹兼顾,充分结合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不断满足利用者对大量、丰富数据信息的实际需求,促使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显著的发展,开创信息化建设的新型发展局势。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保险业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档案数据信息的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然而,目前大多数社会保险业务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及素质都较低,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与完成。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专业技术及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使得社保档案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

第8篇:社保档案范文

一、我国婚姻登记档案的主要特点分析

(一)婚姻登记档案构建对象均为“一对”。婚姻登记档案的形成,主要是在婚姻登记部门的各项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中,比如补办婚姻登记、离婚登记、撤销婚姻、结婚登记中所构建、形成的,其档案构建所涉及到的主要对象为具有或是曾经具有婚姻关系的人,不论是补办、离婚、撤销还是结婚,档案构建对象均为“一对”,而绝不可能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对象,也不可能如同人事档案或其他档案一般,为每一个人单独建档。

(二)婚姻登记档案的内容具有专指性。婚姻登记档案是一种专门性的档案,它是婚姻活动主体在补办、离婚、撤销或是结婚过程中所形成的,而档案中所涵括的内容,通常都是针对当事人的婚姻状况而收集、整理的各类信息、资料。这些资料的来源有可能是当事人自身所出示的材料,也有可能是法院副本材料或是婚姻登记部门在处理当事人事宜的过程当中所累积、形成的材料。但不论如何,这些材料内容针对的都是当事人的实际婚姻状况,除此之外的内容都不会牵涉到,所以具有非常强的专指性。

(三)婚姻登记档案的形成具有动态性。婚姻登记档案与当事人的实际婚姻状况是相关联的,如果其婚姻出现了变动,那么婚姻登记档案的内容也就会做出相应的变动,婚姻登记档案内容的形成具有动态性。

(四)婚姻登记档案具有保密性与保管期限一致的特性。在婚姻登记档案的内容中,包括了许多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内容,而这些信息内容都是当事人的隐私,所以必须要对外进行保密。如果由于某些特殊情况,需要对档案进行利用,则需要完全遵守相关规章制度,防止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确保婚姻登记档案利用的合法性。其次,与其他的档案管理有所不同,婚姻登记档案没有分段的“时长”或是“年限”这样的概念,所有婚姻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都是统一的。

二、对做好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增强对婚姻登记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应当增强对婚姻登记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使婚姻登记档案管理能够得到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为实质性的管理工作开展打下基础,这是做好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二)加大对《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力度。为规范婚姻登记档案管理,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婚姻登记条例》于2006年1月23日颁布了《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的出现,说明了我国对于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同时也使我国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能够有权威的规章、制度可依,越来越规范。所以要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大对《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力度,同时强化广大市民依法利用婚姻登记档案的意识,这是做好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三)实现档案规范化。婚姻登记档案随时归档立卷,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还要对婚姻登记处成立前的婚姻登记档案进行系统整理,实行纸制档案和电子档案“双套制”保管,档案管理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并且要逐年集中保管婚姻登记档案。针对目前婚姻登记档案多处分散保管的现状,本人认为,为确保婚姻登记档案的安全、完整,方便社会利用,应将散存在各处的婚姻登记档案逐年纳入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为婚姻登记档案的保管保护及利用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创新管理队伍建设。创新队伍建设首先必须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要认识到管理人才开发的重要性,提升对人才的引用和开发的力度,让婚姻登记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能够第一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更新,积极学习先进知识理念,在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同时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其次是要建立起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最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综合能力的管理人才队伍。第三是要有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系统之后,应该严格地将其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落实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当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出责任人,减少和避免管理人员推卸责任。最后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软素质建设,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做到佩证上岗,实行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具体做到办事细一点,微笑多一点,效率快一点,态度好一点,力求给当事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第9篇:社保档案范文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

近几年,随着近几年社会保险的扩展覆盖面越来越广几乎是全民覆盖,要求保管的档案量也随之增大,根据保管的重要性和价值性年限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种类也变的越来越多。包括声像档案、实物的档案、科技档案以及专业档案等等各种信息。档案的种类在逐渐的增加,那么查找信息的时间也就会随之大大的增加,这就需要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者与各个保险的管理职工都应该以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来提升过去的服务模式。目的是能够满足广大参保用户们可以快速便捷的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此之外,社会保险管理局单位在平日的工作中,不但会产生许多的纸质版的档案,而且还会有大量的一些电子类的档案文件,这就会造成档案室接收的文件变得越来越多。档案的存储量会大量的上升。基于以上几点可知,扩大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收藏与管理工作是势在必行。

1 目前社会保险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实施力度,并不能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

当前的社会保险单位对这些档案的管理工作的作用以及意义基本上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而领导也提出了员工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管理。但是实际的情况却因为部门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的员工知识单纯的认识到档案管理这项工作的表面作用。认为档案的管理是为了即在单位的日常琐事、保管工具记录。与此同时,对于已经建立的档案资料,其管理者与员工并不能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这就使得档案出现了形式化的一些色彩,造成档案管理的价值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如何才能加强激光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但是当前形势其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档案管理的工作只是作为社会保险单位中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人员的配置方面是缺乏一个专业的档案管来人员。几乎所有的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他们在专业技能和素养这两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对于档案资料的搜集、分类与管理等等的工作是缺乏一个专业的知识与相应的工作热情。这就使得他们在档案的管理随意性相对来说大一些,会对档案的价值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如何有效的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

(一)对现在的档案资料做进一步的深入与完善。

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社保业务主管单位及时主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协作,开展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社会劳动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和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社保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管理的转变,积极为社会服务。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应当按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规律和特点,以方便归档整理和检索利用为原则,采用”年度-业务环节”或”年度-险种-业务环节”的方法对社会保险业务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及时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备考表等。负责档案管理的机构应当对接收的档案材料及时进行检查、分类、整理、编号、入库保管,并及时编制索引目录。确定整理的程序要统一。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手写借阅信息而花费的时间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性、安全性,同时还能够避免了因为借阅资料的损坏或者是丢失的情况。不但能够提高服务的质量,而且还能够提升档案的工作人员的一些专业技能。

(二)引进和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技术管理与档案保存,保证档案能够通过网络而进行一个在线的服务与信息资源的共享。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继续加大对社会保障档案业务指导的力度,与各社保单位合力加强社保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上门指导督促、定期培训相关业务人员等形式,各单位查漏补缺,提高了档案专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我市绝大多数社会保障档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等都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到有明确的分管领导和档案管理网络,档案收集基本齐全,配置了专门的档案人员,按时完成每年的整理和立卷工作,档案保管基本具备独立的档案室并符合“七防”标准

首先将纸质版的档案原件做一个扫描,将这些档案能够以电子图片的形式对其做二次的保存、管理与使用。通过此种方法,不但可以对档案进行了备份,而且还能够避免其纸质版的档案在保存的过程中因为天灾或者是人为的事物而造成的文件丢失、损坏或者是被污染。除此之外,还能够避免因为过多的借阅以及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档案的损坏等等的一些现象。进行电子档案的保存不但可以保护了一些贵重档案的源头文件,与此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减少了一些没必要的损失。其次,社会保险可以开展一个在线服务的系统。档案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通过电脑将一些费隐私的、重要性不是很强的档案的电子信息,通过使用关键词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搜索的条件,将电子的档案做一个科学的分类。也可以将档案的资料做归类,,或者是直接将一些信息资料依照部门、属性以及作用等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在需要一些相关的资料做查找的时候,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从大量的档案资源中迅速的查找到正确的信息。工作人员再对档案的资源进行归类与整理之后,完全可以借助网络的连接,而实现电脑上资源的共享。同时需要对档案做实时的更新和维护,员工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计算机而查找所需要的信息与资料,这样就能够减少了借阅资料而需要的时间,提高了查找资料与办理手续的效率。

(三)社会保险领导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执行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