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接口管理范文

接口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接口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接口管理

第1篇:接口管理范文

【关键词】接口;接口文件;接口管理;信息化

引言

在面对大型公共或工艺建设项目管理的中包含的众多专业、众多不同合约(单位)的复杂协调与管理关系时,仅以技术及经验为主的传统工程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构建以确定接口及接口文件为管理核心的全新思路,贯穿于项目建设的设计、合同、制造、施工全过程,并充分运用电子信息化对文件处理的优势条件,实行对项目质量、进度、成本三大控制及提高我国工程业建设管理水平提高起到相当的帮助。

1 接口定义、划分及特点

所有现代建设项目通常被分解为由若干个合约主体去按照规定的工期、质量标准及成本范围执行,最终竣工完成达到要求的项目产品交付;主观上这些合约有不同设计合约、设备/材料采购合约、施工合约、顾问(监理)等等,客观上被分为各不同的工科专业如规划、建筑结构、机电(水电暖)、装饰(幕墙)等等,这些构成建设项目体系;合约及专业之间均存在大量彼此相互关联与要求,这是客观事实。

大量项目经历事实表明,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大量的协调工作均发生在所述的合约及专业之间交接部分;因约定及陈述不清致使工作范围及要求的概念模糊,极易产生的项目建设过程中推诿现象与焦点矛盾,屡见不鲜,带来现象便是管理人员花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处理,实际却是如费用追加、进度滞延、关联部位施工质量不高甚至影响相关单位之间的士气及友好氛围等负面的管理结果等。我们为对建设项目管理的认识及方法不足而买单。

建设项目管理需提供一种既能区别这些关联又能联系这些关联之处的管理方法,那就是接口(Interface),即它们之间彼此关联而有共同要求的部分,通过接口的视角及接口的管理来全新分析项目与解读项目建设与管理。简单接口用图示意,如图示1。

合约存在接口

专业之间接口

如何掌握与运用接口及接口管理,首先需对接口进行定义与划分。这是项目管理之初的关键。在建设项目中接口可被划分为物理接口(IRT=Interface Record Table)和功能接口(FIT=Function Interface Table)。

1.1 物理接口

定义工程中不同专业承包商在接口处的工作职责范围。以制药厂工艺设备为例。某包衣机设备为国外进口,该设备最终运转需供国内现场部分提供冷热水、电、蒸汽、送风、排风等;因此双方需在设备采购招标时进行技术性的协调必须明确,否则有不清楚之处的话对后期项目影响(工期及费用等)是否巨大。利用接口管理方法、确定接口内容及相应文件则能方便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效率很高。

上述文件需经双方确认后成为共同执行的依据。

1.3 接口管理有以下几个的特征:

1.3.1 全过程性:接口通过文件形式确定下来,是始终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及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运营等;

1.3.2 统一性:整个项目所有合约是封闭的,唯一串起不同合约之间关系的就是接口内容。相关的不同合约内均体现彼此接口内容,彼此又透明。

1.3.3 系统性:用专业技术角度作要求,采用清楚明了的示意、表格及清单化表达的格式,非常便于归类、搜索等编辑,实现高效的项目管理过程。

2 接口文件

为做到文件在项目管理周期中的统一性,从项目设计开始就采用接口理念进行设计管理,后续招标中作为招标图纸;招标文件中需制作接口表,不同合同之间均列明各自接口范围及要求。

2.1 设计接口

由于目前国内设计院或单位都基本因体制或习惯模式通常是进行以技术性为主进行的设计,审图也是基于按规范进行技术问题的把关,这似乎与建设过程的复杂性不是否关联。

而接口的设计要求则改变这一现象。接口管理明确要求设计图纸专业之间中体现接口要求。做法是在设计单位完成方案设计后,作为业主或管理顾问公司需及时介入扩初设计,协调设计部门在图纸中有接口概念的表达,将不同专业之间的接口关系清楚地标示在图纸中,并为此作专门的协调。强调意义在于:

2.1.1 为后续的项目招标有接口要求的图纸做准备;

2.1.2 各专业图纸均能统一反映接口关系;

2.1.3 施工与调试及运营阶段清楚地表达各方的责任及接口内容要求;

2.2 合同接口

为了更好地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在合同的标段策划阶段,合适地按照接口进行划分与构建合同标段,项目合同构架网络在项目管理中也是被认为相当重要的。

标书制作阶段,同时制作接口表(IRT、FIT),同一接口事项同时置入各自合同内,因此各标段合同内均能体现彼此接口的部分,从而做到信息的统一性,信息的对称性。

3 接口管理的实施

在全过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除在施工前期阶段的上述设计及招标阶段已采取接口管理外,重要的是后续施工过程中的执行。通常设置有专门负责接口管理的工程师进行把关。根据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实施分以下步骤:

3.1 优化设计的联络会

招标确定承包商后,需根据合同进行对原接口内容进行重新提交及审核,召开接口设计联络会进行。设计联络会要求:会议周期为专门的一周或其它;地点一般要求承包商提供。另承包商须做好会前工作准备,包括接口会议安排(就不同接口单位计划安排)、欲提交的接口资料等。

提交及审核内容:包括接口IRT与接口FIT。其中,FIT中包括施工技术参数确认与材料参数的确认。

参与单位:设计单位、本接口承包商(含其设备供应商)、相关接口单位、监理单位、业主或管理顾问单位;会议目标成果:主接口方与各不同次接口方就接口内容与接口要求达成一致并形成共同文件以备忘。

3.2 接口的施工

承包商以合约中接口文件要求的工作范围为依据,清楚地完成各自工作量内容;在接口部位的功能要求需管理方及监理方以接口功能文件为依据进行检查,非常量化。

3.3 接口测试

根据接口IRT与FIT,深化编制详细接口要求文件(DIS),是各承包商进行测试的前提,在DIS中必须详述合约与其他合约见所有接口的数据,包括外表接口、功能、软件协议及其它接口要求;承包商必须制定相关接口测试验收书(ITSP),包括所有接口测试条件、验收程序、测试仪器、合同标准、及其它相关测试数据,其中各测试程序需清楚界定承包商及指定承包商双方的验收工作及时序。所有接口测试计划及程序均须得到审批后方能开始。

4 接口管理信息化

接口文件常被编制成表格或接口示意图,其中表格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如excel)的编辑功能如查找、排序、归类、检索等数据分析,更有效的利用网络传送功能意见特定的项目管理软件(如Meridian)进行方便管理。

在项目管理的网络平台中,所有合同接口文件均能为管理人员所共享,方便检阅,这对提高管理效率无疑有很大作用。接口管理同时为量化的项目管理提供手段,量化才能有数据对比,便于得出结论。

5 结论

在当前大多建设项目仍按传统建设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情况下,尤其在设计与合同及施工分离的情况下,在概括性合同与施工分离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只是处于经验式、身体力行式的协调,最终平衡参建各方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表面是甲方精疲力竭、乙方消极甚至抵触,最终真正失去的是项目整体进度、质量、费用的控制,类似例子很多。

常说好的建设管理控制在于预控,而接口管理则作为专业性管理手法为预控提供了管理依据。实践证明,以建立接口为文件及过程管理的接口管理贯穿起设计图纸、合同、施工,构成各方统一平台,对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是非常用的,尤其它对我国当前国内高速发展的建设项目以及走向国际市场中的建设项目,都将有深远的意义。

第2篇:接口管理范文

就不同部门业务管理系统而言,由于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开发技术等存在差别,因而难以同档案管理系统之间进行直接通讯。为了解决各系统间的“信息孤岛”等问题,必须构建有效的接口通讯平台,对信息的传送提供服务。

1 档案管理系统接口通讯平台构建的目标分析

当前,档案管理系统同办公、业务等管理系统之间通常独立运行,各系统之间所形成的数据信息,难以直接写入档案管理系统中,多个系统间缺乏有效的通讯平台。因此,通过构建接口通讯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各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有助于降低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就档案管理系统而言,接口通讯平台的搭建主要涉及到各系统之间如何开展数据导入、通信,解决各自信息孤岛问题。

1)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存储与交换。就办公、业务等管理系统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结合程序定义及内容存储情况,实现了电子档案与文件发文时期、单位、编号、名称等详细信息的自动化写入,并完整储存于数据库对应数据表内。就电子档案及文件而言,其全文及图像是依据程序定义规则,分别存储于数据库数据表中,实现了数据即时归档。其中,收文是在档案或文件办结过程中归档;发文是在档案或文件过程中定时归档;自动归档是就每时每刻所产生的新数据于事先设定好相应的时间进行自动化归档。

2)数据挖掘与利用。借助于办公、业务等系统中已有数据,通过组合、抽取等方式,以原数据为基础,重新进行挖掘,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格式统一性,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与标准化程度,继而提高系统可重用性,提高系统综合效率与信息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性投入,提高系统运行与工作效率。

3)保障数据安全与系统稳定性。就系统数据传输过程而言,需确保系统同办公、业务等其他系统的数据安全与完整性。一方面,应保障数据传输时的安全性,确保其内容不会暴露或遭到截留,要求系统能够有效存储数据;另一方面,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切忌传输中存在数据丢失、缺失等问题。

2 系统接口通讯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2.1 设计思路

当前,档案管理系统接口通讯平台设计包括如下

方法。

1)联机传输归档。将各系统数据加以整合,共同存储于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将电子公文数据直接写入系统中,以防数据出现丢失或缺失问题,将数据加以集成,还需要设计标准化数据接口。其中,接口程序是通过登录系统,利用“归档”按钮实现操作的。点击至后会启动相应的接口程序,系统将自动同子系统及其他功能模块相连接,将数据写入对应程序中。

2)数据传输与归档。鉴于空间、时间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各部门所采用的信息系统及数据源不同,因而导致数据类型及访问方式存在差异,致使各系统之间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使不同系统之间可以互通互联,可通过系统集成方法,对各部门系统加以整合,实现其无缝连接,也可将原有系统整合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对系统按统一标准重新构建。后者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本文采用系统集成方式,实现各系统的无缝连接。

2.2接口技术的应用

本文接口通讯平台主要采用的接口技术如下。

1)Web Service技术。该技术可以直接为系统提供相应的接口,并对系统接口的函数加以调用,将办公、业务等系统数据直接归档于档案管理系统内,并对档案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使各系统孤立的流程与数据实现了互通,使档案管理系统成为开放式集成化系统。

2)中间件技术。本文档案管理系统采用的是三层结构体系,构建过程中利用面向对象方式,包括数据层、中间层、应用层架构。其中,应用层往往独立开,以便减少客户端负担,便于系统升级与更新;数据层为系统提供了数据库,可对各种资源文本、影像资料进行存储,并提供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功能,提供访问其他数据库的接口功能;应用层主要对应的是客户端浏览器,用户可借助于浏览器接收数据和发送请求;中间层主要服务后台系统,实现档案资源的全面管理与流程的综合控制,并对工作流进行定义,利用J2EE与系统,提供Web信息功能,并对数据库进行即时管理。就接口角度来看,中间层技术采用标准化语言,对电子文件进行描述与封装,使各系统之间能够识别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并结合所需集成系统,利用相应的通信协议,采用有效的方式,将系统所需实现服务加以集成。此外,该技术还确保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3)XML文件。就系统所需归档资源及数据进行选取,将数据组织为满足系统需求的XML文件,并将所需归档文件分别放入指定文件夹中,并对系统的归档接口程序加以调用。

2.3接口对接模块功能设计

对系统接口对接模块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各系统接口问题,即数据库到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问题。在此需要设计通用型接口,实现各业务及办公等系统数据自动化归档于档案管理系统内,也可为系统提供必要的归档数据,以供业务、办公等系统用户查询,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系统的作用。接口对接模块采用的是Web Service技术,以及XML、FTP 数据交换方式。功能设计图如图1所示。

图1 接口功能设计图

在接口模块功能开发中,最关键是要实现系统间数据的通信,利用Web Services服务,为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浏览器接口,用户可利用微软MS IE,对文件加以传输。Web Services利用XML文件,将档案资源信息进行形式化描述,针对各事务数据进行定义。利用XML格式对信息进行格式化描述和封装,与此同时,考虑到各系统对于XML文件支持情况,利用Java服务器的系统,可支持XML文件,因此,采用XML文件对信息进行封装,以确保其可操作性。

Web Services技术,利用SOAP有效实现了系统中点对点的通信。利用SOAP为各系统平台的交互提供了规则,也为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服务交换设置了架构。Web Services针对系统服务进行XML描述,形成对应的WSDL文档,并将其至服务注册中心,方便用户进行查询。借助于注册中心,获取相应的Web服务,将电子文档载入,构建接口平台,并实现各项服务的有效集成。借助于所搭建的接口平台,可自动将办公、业务等系统发文与工作流存储于档案管理系统中,作为备份资料,便于相关人员查询。

第3篇:接口管理范文

1设计变更以及现场签证的定义与内容

设计变更是指为达到施工质量的需求,适应现场环境变化或者满足设计纠错以及完善的目的,对原始设计进行适应性修改的过程。以下情况都属于设计变更的内容:

(1)以设计交底会为平台,经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的协商,考虑更改设计图纸,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设计变更说明由建筑或者设计单位共同负责。

(2)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原设计涉及的面不够具体,例如标高地方没有标出其安装位置或者在管道安装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设计时没有提及的管墩或者设备,需要对原设计的标高或者管道走向进行修改,在相关建筑单位以及设计单位同意的基础上,需要出具变更联络单来解释变更原因以及具体做法,并附带设计出相应的施工图。

(3)在工程进行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例如根据项目需要对涉及设备进行扩增,相应的管线势必也会随之增加,这时建筑单位需向设计单位提出增减工程项目或者改变施工方法的要求,这部分变更需要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相关证明。

(4)受资源市场以及施工条件限制。例如施工条件不满足要求或者材料供应不足,则会对原始设计中针对相应条件的设计或者材料进行改变,经过多方协调达成协议之后便属于设计变更的范畴。工程签证是指超出实际施工图纸或者设计变更之外,在工程预算中没有涉及但是实际施工中出现的额外费用而办理的签证,通常在施工环境或者条件多变的情况下发生,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由于建筑方的原因出现的停水停电,使得整个工程停滞,一般而言时间很长,施工方又不能随机停工而出现的经济损失。

(2)建筑单位提供的设备、材料以及场地未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使得施工方窝工以及返工而产生损失。

(3)技术改造阶段,由于作业高于设计值或者工作面狭小,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开展,需要引进其他大型器具。在这个过程中,施工方需要通过办理工程签证反映施工现场实际施工条件以及相应施工方案来争取建筑方也即是业主的同意。

(4)大的检修项目一般而言都不具有正规的施工图纸,参照临时检修方案检修完成之后形成…个工程迁居,以便于日后结算。

2设计变更以及现场签证的造价控制策略

2.1减少设计变更的方法

业主在委托设计方设计之前,应该对交付的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并通过初审,二审等多重审核将其使用需求完整准确地描述出来。同时,在设计期间应该保证时间的充裕,避免因时间仓促,设计方为完成任务草草了事。设计的图纸要配置专业的人员进行审核,既要满足实际功能需求以及建筑方的建筑意图又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应该建立一个相关文档罗列出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施工难点或者冲突,施工前进行相应的交底,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在没有必要时尽量不要进行工程变更,即使变更,也应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本着最小化工程量的原则。迫不得已如果非得产生设计变更,应该明确设计变更的审查:第一,通过现场考察确定原来的设计如果在不进行设计变更的条件下就不能顺利施工或者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第二,需要变更的内容在技术以及经济上合理时,权衡比较变更产生的机会成本与经验风险,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决定。第三,如果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材料的代用,要避免只是提供纯材料用量状况的现象,代用单要细化到哪些地方、在什么部位要使用相关代用材料,并形成相应施工图纸。第四,设计变更应该尽量提前,避免造成拆除的浪费以及相关的索赔事件。对于具有多个变更方案时,要进行综合审定,利用价值工程的观点,选择优化的变更方案。第五,对于整个变更的设计过程应该有详细的记录,解释变更发生的背景、时间、部位以及相关的参与单位。

2.2加强工程签证审核力度

对于本该出现在合同中的内容,例如议价项目,人工浮动资金以及材料的价格,相关施工代表不能将其挪到工程签证中,以合同附件的形式出现。一些本该在施工组织方案中审批的内容,如钢筋搭接的方式、塔吊台数、挖土方式,不能随便做工程签证处理,而是提交到施工组织部进行严密的审查。明确材料价格所属的类型,防止出现采购保管重复计算的状况,形成的工程签证材料应该一式两份,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防止其出现涂改添加的情况。

2.3强化接口的管理

在工程投产初期,进行施工方案的审查与优化,对于设计部提供的若干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从中选出一个切实可行,在施工期限以及质量满足的条件下,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的方案。方案选定之后,应该根据招标过程中企业提交的技术图纸以及工程量的清单,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以企业内部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的契机,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各层工作人员,明确其主要的任务与职责,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提高实施者行动的积极性。从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经济目标三个层面细化各层人员的分工,并将其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必要时可以建立合同进行约束,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实现的过程中,以生产材料的动态管理为背景,个人与部门之间构建牵制机制,实现相互的协调与监督。核实整个过程中财务上报材料与实际使用的情况。在项目分包人,施工以及项目管理部之间达成责任风险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的成本控制体制。每一个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采用合同交底制度限制其行为,做好相关的交底记录,划清甲方与乙方的经济责任,由于不同类别处理费用以及形成的文件是不同的,应该严格区分工程签证与设计变更,属于设计变更内容的就应该通过设计单位进行相关通知单的变更,而属于现场签证范畴的则应该由施工人员完成签发,这两种处理方式的费用分别按设计变更以及发生原因进行处理。同时,各级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责任心也需进一步增强,让每一个与接口相关的人员能够深入现场,对施土图以及合同内容熟练掌握的条件下,对施工工艺变动以及异常情况对造价的影响进行了解。比如说,对于地下室层高为2米时,提出设计变更,可能使工程的类别以及计算综合脚手架有所提高。当整个工程施工完成以后,审核人员应该以合同作为结算参考,严格控制工程中提及固定支出部分,而预算之外的费用,比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如果施工方没有按照图纸完成,达不到设计要求,在工程结束后滞留部分工作量,可以相应地缩减费用。对工程预留的空间,设计的变更以及工程清单漏项,参照建设单位以及企业报送的材料以及结算数据进行比照评定,同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结算。清单中没有的项目,应该参考同领域预算专家的评定结果进行结算。

第4篇:接口管理范文

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大部分是加强医院的收费管理。在严格意义上,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医院信息系统)应该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和临床信息系统(CIS)两部分: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住院病人管理、药品库存管理系统等系统是属于类别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我们的目标是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与事务处理业务,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辅助高层领导决策。

二、医院信息系统的现状和主要阶段的财务制度医院改革收费体系

医院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其主要阶段的财务制度在医院改革的收费体系中,加强医疗费用的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收费工作,有效地杜绝医疗行业不是标准收费,使收入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医院收费行为的完整性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HIS的应用大大缩短病人的时间支付方便患者,并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医院以其相对独立的经营和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系统侧重于会计,他的系统主要负责管理和药品管理,部分医院如电子医疗记录、医疗咨询、形象在他的系统中,但关键是成本管理。对金融系统,他主要是提供各种门诊住院收入数据,药品进销存总结报告等,但由于两个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和编程语言和运行平台,导致金融体系一般不能直接从HIS读取所需的数据,他的诊所和医院系统需要日常财务部门日常和月度报告,月度财务部门根据该报告手工编制凭证,会计处理。该系统独立运行,相互之间缺乏适当的检查机制,相应的财务数据将出现不一致,人为的主观因素将影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时间越长,错误越严重,积累的错误越多,如果没有及时的审计,就越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

三、财务系统和HIS数据对接的设想

从工作内容的联系上来看,医院财务系统 和HIS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HIS为财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系统生成的各种报表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财务系统反映HIS运行的结果,从宏观上控制和协调HIS的运行。会计核算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会计科目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正常情况下,医院两套系统之间对应的数据都是一致的,因此,克服 技术上的瓶颈,整体构建规划,制定一套数据标准,转变业务流程,设置HIS与财务系统数据接口,财务系统直接从HIS中读取相关报表数据,自动产生记账凭证,使得HIS数据与财务系统数据兼容共享,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对收费票据的监控力度,督促各部门及时报账,减少财务隐患,而且从财务监控角度考虑,HIS与财务系统的数据接口可以完善报表上报与审核、票据管理、药品等消耗材料管理,最终完善全院各部门财务数据的审核,保障资金安全与收入完整。

(一)报表上报及审核确认

实现两套系统接口后,报表的上报分为两种,其一是收费处专人将所有收费员当日全部日结表汇总打印后送至财务部门。其二是系统将自动汇总报表数据,会计人员从后台系统接收汇总的报表数据,将报送的纸质报表和自动接收的数据进行对照,审核无误后,财务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确认收费部门的收入,予以报账。这一功能的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的减少财务凭证的录入工作量,极大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两条途径报表, 相互对照,保证了财务系统和HIS系统收入完全一致。财务系统与收费系统得到无缝隙链接,使该环节的差错率降至最低。

(二)票据管理

门诊挂号、门诊收费、预收款、出院结算等票据应由财务部门的票据专管员授权在HIS系统上激活使用。 专管员要随时监控系统中已用票据、 在用票据、未用票据的使用状态,随时监控收费员是否使用来源不明的票据,进行违规操作。票据从领用到销号都在财务有效控制之中。实现系统数据对接票据销号功能后,HIS系统中票据产生的收入,与财务系统中的收入在对账时,很容易发现差错点。对发现的差错点票据专管员可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在设置报账确认和票据销号两个功能共同控制下,只有报账确认后,才能做票据销号,原则上不报账即无法销号,以此督促收费员及时报账。

四、实现数据接口后的管理

(一)发展完善、严格的内部管理体系

实现信息管理的目标,首先是数据的安全。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系统,是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系统、电子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一系列系统的重要保证。严格规范每个操作人员和管理员的管理,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第5篇:接口管理范文

关键词:DSP接口电路CAN控制器

近几年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DSP采用程序空间和数据空间分离的哈佛结构,对程序和数据并行操作,使之成倍地提高了处理速度;再加上流水线技术,使得DSP的指令周期多为10ns级。而与之配套的器件却没有像DSP那样猛地发展。首先,DSP与器件之间的速度差异日益显著,大部分器件的读写周期在50ns以上,即使是最快的静态RAM,其读写周期亦为8ns左右,也只能与50MHz以下的DSP直接接口;其次,一些领域的器件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与DSP接口,以至于不能直接接入DSP总线,如CAN总线控制器SA1000采用地址总线与数据总线分时复用的总线接口。这使得DSP与许多外部器件难以接口,特别是在与多个外部器件接口或者与总线不兼容的外部器件接口时,常常会出现因接口处理不当而导致接口效率低下的情况。当DSP对外部器件的操作频率很高时,接口效率的高低将对系统的运行速度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1多个外设的情况

当DSP与低速器件接口时,可以通过设置DSP片内的等待状态产生控制寄存器(WSGR),在相应的程序空间、数据空间或I/O空间产生1~7个等待周期,以使DSP的访问速度能和低速器件相匹配。当在同一空间内既有低速器件又有高速器件时,通常WSGR的延时值被设置成与速度最慢的器件相一致,以保证DSP对所有的器件都能进行正确的访问。若对高速器件的操作很频繁,则这种对整个空间的延时将极不合理地降低系统速度。例如,有些系统在程序空间同时扩展有RAM和ROM。而ROM的速度一般远远低于RAM,其访问周期一般为100~200ns,即使DSP和RAM的访问速度均可达到25ns,但对整个数据空间进行延时后,DSP也只能以ROM的访问速度(100~200ns)对RAM进行访问。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考虑使用软件方法提供效率。其方法是默认的情况下将WSGR设置成与高速器件一致,当要访问低速器件时再修改WSGR的值。DSP常常对外部件进行连续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软件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最大问题在于增加了软件负担和不稳定因素。

显然,效率最高的情况是,既不需要修改WSGR,DSP又能以外部器件本身的速度对它们进行访问。事实上,只要能够产生适当的信号控制DSP的READY端,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DSP在开始一个外部总线的操作后,会在每一个CLKOUT信号(DSP的时钟输出)的上升沿时刻对READY端进行查询,若READY为低,则保持总线的状态不变,然后在下一个CLKOUT上升沿时刻两次查询,直至查询到READY为高时结束本次总线访问。

下面的设计实例中介绍的硬件等待电路(见图1)能够实现这个功能。它针对不同的外部器件产生相应的等待信号送到DSP的READY端,实现硬等待。其核心器件采用了广泛应用的通用逻辑阵列(GAL),GAL的引脚定义与图1相对应。使用GAL器件使硬件设计变得简单而灵活,可以完成比较复杂的逻辑关系。

例如,频率为50MHz的DSP在数据空间外扩有RAM和ROM各一片,访问周期分别为70ns和150ns,地址空间分别为0x8000~0x8fff和0x9000~0x9fff。由DSP的主频可知,对RAM和ROM的访问各需插入3个和7个等待周期。下面给出GAL源文件的关键部分(它们使用汇编程序FM的格式编写):

Q0:=/Q0*/RD+/Q0*/WR

Q1:=/Q0*Q1*/RD+Q0*/Q1*/RD+/Q0*Q1*/WR

+Q0*/Q1*/WR

Q2:=/Q1*Q2*/RD+/Q0*Q1*Q2*/RD+Q0*Q1*/Q2*/RD

+/Q1*Q2*/WR+/Q0*Q1*Q2*/WR+Q0*Q1*/Q2*/WR

;构成一个三位的二进制计数器

;Q2为最高位、Q0为最低位

;对读信号或写信号的宽度进行计数

GAL_READY.OE=VCC

/GAL_READY=/DS*A15*/A14*/A13*/A12*/Q1+/DS*A15*/A14*/A13*A12*Q1*/A0

;为RAM的访问插入3个周期

+/DS*A15*/A14*/A13*A12*/Q0

+/DS*A15*/A14*/A13*/Q1

+/DS*A15*/A14*/A13*A12*/Q2

;为ROM的访问插入7个周期

图2是一个与写时序对应的时序图,其中在下三角符号标出的时刻,DSP对READY端进行查询。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使用硬件的速度,并且对软件是透明的,不会增加编程人员的负担。

图3DSP与SJA1000的接口原理图

2总线不兼容的情况

有一类芯片的总线接口是分时复用的,如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SJA1000有8位的数据和地址复用的总线,可以和多种MCU直接相连。一次总线操作开始时,总线先传递此次操作访问的地址,在ALE信号将地址锁存后,再进行数据读写。而DSP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被并行地引出,这种并行结构比分时复用的串行结构先进,有着高一倍的带宽。但DSP被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过会在芯片外将并行的总线再串行化,也就是没有设计相应的辅助信号来完成这种转换。这使得完全使用硬件方法进行串行转换比较困难。

此类问题通常使用软件和硬件配合解决,并不真正地靠硬件进行园,而是把一次总线操作分解成两步。先把此次操作的目标地址作为数据送到总线上,同时通过硬件产生一个锁存信号将其锁存。然后再进行读写操作,读写操作的目标地址就是上一步被锁存的地址。

使用这种办法,硬件和软件都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变换。唯一的缺点是指令的效率变低了。由于SJA1000的读写周期一般是DSP的指令周期的几倍,一次访问被分解成两次后多消耗的时间不能忽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影响是,这种转换方法在寻址时无法使用DSP的并行寻址功能,必须使用另外的变量独立运行。在多数的CAN总线应用中,这种处理方法不会对系统的整体性能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在有的系统中,这种低效是不可容忍的,如由DSP和SJA1000组成的CAN总线网关,它含有多个SJA1000芯片,并且在SJA1000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数据块的搬移。对于次数频繁并且寻址有规律的操作,利用DSP的并行寻址功能将极大地提高程序的效率。以下程序段可在两个同网段的SJA1000之间完成一帧消息搬移功能(它在每次操作的同时对下次操作的地址进行并行寻址):

Larar0,mlength;取消息的长度

Larar1,#SJA1_A;一个SJA1000中接收邮箱的首地址

Larar2,#SJA2_S;另一个SJA1000中发送邮箱的首地址

Mar*,ar0

Mar*-,ar1

Loop:;复制一帧消息

Lacl*+,ar2

Sacl*+,ar0

Banzloop,*-,ar1

如果按下述方法改写这段程序,不仅对SJA1000的操作时间要增加倍,而且每次操作前都要对地址进行运算,使得完成同样功能的程序运行时间要增加到原来的3~4倍。

这时,只有使用纯硬件的解决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设计的关键是生成合适的锁存信号ALE,使它能够满足SJA1000的时序要求。通过研究DSP控制信号的时序要吧发现,从地址建立到读写控制信号有效大约要经历二分之一个CPU时钟的时间,而SJA1000的ALE信号要求的最小宽度为8ns,因此对于主频在50MHz(CPU时钟为20ns)以下DSP,可以利用这二分之一个CPU时钟的时间间隔生成ALE信号。图3给出了含两片SJA1000的接口电路图。除了片选信号外,这两片SJA1000的总线和其它控制信号都连在一起。

假设SJA1000的片选地址为0X8xxx和0x9xxx,各引脚定义与图中对应,则GAL中的逻辑关系如下:

/ADDR_G=DSP_RD*DSP_WR*RD*WR

/DATA_G=/DSP_DS*DSP_A15*/DSP_A14*/DSP_A13*ADDR_G

/WR=/DSP_WR*/ALE

/RD=/DSP_RD*/ALE

ALE=/DSP_DS*DSP_A15*/DSP_A14*/DSP_A13

*DSP_RD*DSP_WR

/CS1=/DSP_DS*DSP_A15*/DSP_A14*/DSP_A13

*/DSP_A12*ADDR_G

/CS2=/DSP_DS*DSP_A15*/DSP_A14*/DSP_A13*DSP_A12*ADDR_G

对其中一片进行读写操作,则时序关系如图4所示。

其中,twr、tww分别为DSP读、写时的ALE信号宽度,它们都接近1/2个CLKOUT的周期。T为ALE的下降沿到RD、WR有效的时间,它由GAL翻转的延时产生,为10ns以上(注:本图中DSP的时序来自TMS320C24xxA系列,不同系列的DSP产品之间时序可能有细微的差别)。

第6篇:接口管理范文

关键词:PCI总线PCI9052TMS320LF2407双端口RAM

PCI总线技术已经应用于形形的微机接口中。同在声卡、网卡甚至有些显示都是基于PCI总线技术的,一些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也需要用到PCI总线技术。PCI总线技术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由于微机总线的低速度和微处理器的高速度而造成的数据传输瓶劲问题,PCI局部总线是在ISA总线和CPU总线之间增加的一级总线。由于独立于CPU的结构,该总线增加了一种独特的中间缓冲器的设计,从而与CPU及时钟频率无关,用户可以将一些高速外设直接挂到CPU总线上,使之与其相匹配。PCI局部总线使得PC系列微机结构也随之升级为现在的基于PCI总线的三级总线结构。PC机的三级总线结构如图1所示。

1PCI总线接口卡的开发

PCI局部总线最显著的特征是速度快。ISA总线的传输速率为5MB/s,EISA总线的传输速率为33MB/s,PCI1.0标准定义的总线传输速率为132MB/s,PCI2.0标准定义的总线传输速率为264MB/s,PCI2.1和PCI2.2标准定义的总线传输速率为512MB/s。而新一代PCI-X技术则在原有PCI总线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技术特征,利用PCI-X技术可以为千兆以太网卡、基于UltraSCSI320的磁盘阵列控制器等高数据吞吐量的设备提供足够的宽带。1999年PCISIG(PCI特别兴趣小组的PCI-X1.0标准最高可提供1GB/s的传输速率,而2003年推出的PCI-X2.0标准则最高可提供4.3GB/s的传输速率。

目前,PCI总线接口电路的选择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选用可编辑逻辑器件(PLD)。使用PLD,用户可以灵活地开发出适合自己需要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芯片,但PCI总线协议比较复杂,设计PCI控制接口难度较大,对于一般的工程项目来说,成本较大。现在有许多生产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厂商都提供经过严格测试的PCI接口功能模块,用户只需进行组合即可。另一种是选用PCI专用芯片组(又称桥接电路),通过专用芯片来实现完整的PCI主控模块和目标模块的功能,将复杂的PCI总线接口转换为相对简单的用户接口,用户只需设计转换后的总线接口。本设计中选用PCI总线专用接口芯片来开发接口卡。

1.1接口芯片介绍

PCI总线接口电路又分为主控设备和目标设备。主控设备可以控制总线,驱动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目标设备不能启动总线操作,只能依赖于主控设备从其中读取数据或向其传送数据。主控设备芯片价格比较高,目标设备芯片价格则比较便宜,而且目标设备芯片比较简单、易于操作。

目前两大PCI专用接口芯片生产商是AMCC公司和PLX公司。AMCC公司的PCI接口芯片有S5920、S5933、S5935等。S5920是目标设备芯片;S5933既可以设置为主控设备芯片,又可以设置为目标设备芯片;S5935是S5933的改进版,同样既可以设置为主控设备芯片,也可以设置为目标设备芯片。PLX公司在PCI接口芯片的设置生产中首屈一指,其目标设备芯片产品主要有PCI9030、PCI9052和PCI9050,PCI9050和PCI9052可以运用于ISA卡转接PCI的设计中,PCI9030是专门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的;主控设备芯片产品主要有PCI9054、PCI9080和PCI9060,PCI9060是最早的32位主控设备芯片,PCI9080是PCI9060的后继产品,而PCI9054则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芯片,其性能比PCI9080、PCI9052更优越。

由于主控设备芯片比较复杂,而且价格昂贵,所以对处理速度和传输速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场合应尽量选用目标设备芯片。本设计中选用PLX公司的PCI9052目标设备芯片来设计PCI接口电路。

1.2PCI9052介绍

PCI9052是PLX公司继PCI9050之后推出的低成本、低功耗、32位PCI总线接口芯片,利用它可以使局部总线快速转换到PCI总线上。

PCI9052芯片的设计符合PCI2.1规范。它支持低成本从属适配器,其局部总线可根据需要配置成复用或非复用模式的8、16或32位的局部总线。PCI总线侧的时钟频率范围为0~33MHz,局部总线与PCI总线的时钟相互独立,局部总线的时钟频率范围为0~40MHz,两种总线的异步运行方便了高低速设备的相互兼容。PCI9052芯片内部有一个64字节的写FIFO和一个32字节的读FIFO,通过读写FIFO,可实现高性能的突发式数据传输,也可以进行连续的单周期操作。

1.3硬件设计

由于PCI9052属于目标设备芯片,只能依赖于主控设备从其中读取数据或向其传送数据,所以需要一个微处理器对通过PCI9052从PCI总线发送到局部总线的命令作出处理响应,或者把用户想要传送的数据以中断的方式通知PCI总线来读取。本设计中微处理器选用TI公司的C2000系列的16位DSP芯片TMS320LF2407。

TMS320LF2407是TI公司推出的定点DSP处理器,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芯片。它采用高性能静态CMOS技术,供电电压为3.3V,指令周期可达25ns,片内有高达32K字的FLASH程序存储器、1.5K字的数据/程序RAM、544字双口RAM(DARAM)和2K字的单口RAM(SARAM),可以分别扩展64K字外部程序存储器、64K字外部数据存储器和64K字I/O寻址空间;片内还集成了包括CAN控制器在内的多个模块及存储器,可以运用于电机及逆变电路的控制中;10位16通道的A/D转换器最小转换时间为500ns;内部自带看门狗定时器模块(WDT)和16位的串行外设接口模块(SPI)。另外,该芯片有高达40个可单独编程或复用的通用输入/输出引脚、一个串行通信接口(SCI)、一个并口和5个外部中断。目前投入市场试用的C2000系列的32位DSP芯片TMS320LF2812采用的是150MHz的时钟速率,其指令周期只为6.7ns,存储器可以扩展到1M,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

PCI接口卡硬件总体设计如图2所示。图中,DB代表数据总线,AB代表地址总线,CB代表控制总线。

图2

PCI9052的PCI总线直接与金手指连接,局部总线与DSP之间的数据传输在双端口RAM中实现。双端口RAM采用两片CYPRESS公司的双端口RAM芯片CY7C131,组成16位存储转接电路PCI9052和CY7C131供电电压均为5V,而TMS320LF2407供电电压为3.3V,所以接口电平不匹配,需要加总线电平转换电路,这里选用16位总线传送接收器74FCT64245来实现。PCI9052的控制信号和TMS320LF2407的控制信号之间的逻辑转换用一片ALTERA公司的PFGA芯片EPM7032LC44来实现。

TMS320LF2407的电路可以根据需要扩展。由于TMS320LF2407内部自带32K字的FLASH程序存储器,程序调试完毕后可以烧写进去,但程序调试过程中需要频繁修改程序,所以可展一片存储器,调试程序时当作程序存储器用,程序调试完毕后再作为数据存储器用,这样既方便又实用。TMS320LF2407有一个串行通信接口和一个16位并行通信接口,串口可以做成RS485、RS232、RS422、SDI总线接口等,并行通信接口可以做成16位并行输入输出接口。

1.4电路板制作

(1)在连线上只要将对应的引脚连在总线上就可以了。由于信号用的是反射波信号,所以驱动的信号只用了要求电压的一半,另一半靠反射来提升,所以对信号线的长度有要求:CLK信号线的长度为2500mil±100mil。如果长度不够可以画蛇行线,另外,CLK信号线要用地线屏蔽。

(2)PCI总线规范要求布四层线,也可以只布两层线。布两层线时,走线难度增大,要做好电源退耦。每个Vcc引脚必须有退耦电容,且容量的平均值至少为0.01μF,从引脚根部到电容焊盘的走线长度不大于250mil,线宽至少为20mil,多个引脚可以并用一个电容,并且参与共用的引脚数不受限制,但必须满足以上条件。

(3)PCI总线信号PRSNT1#的PRSNT2#中必须有一个接地。如果都不接地,系统找不到开发板。它们接地有两个用途,其一,用来表明槽位上实际存在一块板;其二,提供该板对电源要求的有关信息。表1给出了PRSNT#引脚的设备情况。

表1PRSNT#引脚的设置情况

PESNT1#PRSNT2#扩展板配置

开路开路不存在扩展板

地开路有扩展板,最大功耗为25W

开路地有扩展板,最大功耗为15W

地地有扩展板,最大功耗为7.5W

(4)对于不实现JTAG边界扫描的板子,必须把引脚TDI和TDO连接起来,以使扫描链不至于断开。

(5)PCI连接器上的3.3V引脚(即使实际使用中未提供电流)在母板上必须连到一起,最好连到一个3.3V的电源平面上。而且,对3.3V引脚应提供一个交流回路,这时对地去耦应符合高频信号技术的要求。为此,应在3.3V平面上均匀排列12个高速电容,容易为0.01μF。

(6)为了稳定性,局部总线除了少数有特殊要求外,所有的信号线都应加上拉电阻(5kΩ~10kΩ)或下拉电阻(一般选150kΩ)。

(7)为防止干扰,局部总线时钟也应对地屏蔽。

(8)串行EEPROM提供PCI总线和局部总线的部分重要配置信息,EEPROM一定要选支持串行传输方式的,如NM93CS46或者与之兼容的存储器。NM93C46不支持串行读写,所以不能选取。NM93CS46的CS、SK、SDI、SDO和PE端都要接10kΩ的上拉电阻,而PRE端要接150kΩ的下拉电阻。EEPROM的配置至关重要,EEPROM配置不正确可能导致操作系统无法运行。系统启动时自动检测EEPROM的开始48拉是否全为“1”,若全为“1”,则载入PCI9052的默认配置;否则则装载EEPROM中的内容,为板卡分配资源。串行EEPROM可以通过PCI总线直接写入,也可以用编程器直接烧写。

1.5程序调试

1.5.1FPGA程序的开发

可编程器件的设计软件种类很多,各大器件厂家及一些软件公司都开发了一些设计软件。软件的设计根据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可分为语言描述设计和原理图描述设计两个类。常见的如DATAI/O公司的ABEL语言、四通公司ASIC事业部开发的针对GAL器件的FM(FastMAP)软件等属于语言描述类设计软件;而DATAI/O公司的Synario软件、Orcad公司的PLD等软件属于电路图描述或电路图描述与语言描述相结合设计的软件。

本设计中FPGA的编程只涉及到信号逻辑转换,所以只需选用语言描述类设计软件,这里选用DATAI/O公司的ABEL语言描述设计软件。程序调试结束后用编程器写入FPGA芯片即可。

1.5.2DSP程序开发

TI公司提供了DSP专用仿真器和仿真开发系统,C2000系列的开发系统最新版本为CCS2.2。对于不同的仿真器,只要安装驱动程序即可使用该开发系统进行仿真。仿真器选用最新款的带USB接口的ICETEK51000USBV2.0仿真器。由于该仿真器使用USB接口,所以不需外接供电电源,实用又方便。

由于硬件设计时扩展了可转换的存储器,进行仿真时把存储器接成程序存储器,程序可以直接转载到扩展的存储器中进行调试,免去了往FLASH中烧写的麻烦,程序调试完毕后再固化到FLASH中。

2PCI总线接口卡的软件驱动开发

PCI卡的硬件调试需要结合软件程序的调试来完成。PCI卡的驱动程序开发有多种途径,驱动开发工具也有多种选择。

2.1驱动开发工具的选取

(1)DDK(DriverDeviceKit)

许多VMM服务都使用寄存器的调用方式,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没有4深厚的汇编语言及硬件基础很难在短时间内开发出设备驱动程序。Micorosoft公司提供了设备驱动程序工具箱(DDK),它是基于汇编语言的编程方式的,DDK的优点是可以开发核心态的真正意义上的驱动程序,开发出来的驱动程序效率是最高的。

(2)DS(DriverStudio)

DS是一个驱动程序集成开发包,其中包括了DriverAgent、VtoolsD、DriverWorks、SoftICEDriverEdition、BoundsCheckerDriverEdition、DriverWorkbenc、FieldAgentforDrivers等。几中常见的DS驱动开发工具介绍如下:

·Drivergent为Win32应用程序提供了访问硬件的接口。

·VtoolsD支持Windows95和Windows98的驱动程序开发(VxD)。VtoolsD包括代码生成器、实时接口库和可以作为开发一类驱动程序的例子程序。

·DriverWorks包括为WindowsNT和Win32DriverModel(WDM)开发驱动程序的完整的开发框架,同时也支持Windows98和Windows2000下驱动程序的开发。DriverWorks包含一个复杂的代码生成工具(DriverWizard),其中含有支持C++下编程的类库和例子程序。

(3)WinDriver

WinDriver是KRF-Tech公司的一套PCI驱动程序开发包。它改变了传统驱动程序开发的方法和思路,极大地简化了驱动程序的编制;同时又没有牺牲驱动程序的性能,是一套高效、快捷的PCI驱动程序开发软件包,特别适合专业硬件人员使用。

利用WinDriver开发驱动程序不需要熟悉操作系统的内核,整个驱动程序中的所有函数都是工作在用户态下的,通过与WinDriver的.Vxd或者.Sys文件交互可达到驱动硬件的目的。由于是一个用户态程序,效率的高低也就成了人们选择WinDriver时关心的问题。大量实践数据表明,WinDriver并没有通过牺牲系统性能来换取驱动程序的快速开发。本设计中选用WinDriver来开发驱动程序。

2.2WinDriver开发驱动程序

在WinDriver的体系结构中,WinDriverKernet处于中心位置,它提供的用户态库函数(API)实际就是对WinDriverKernel中实现的功能进行调用。几乎所有用户同硬件的交互都是通过WinDriverKernel来实现的,这样就极大地解放了开发人员。用户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WinDriver提供的用户动态函数库(API函数库)在用户态实现自己的驱动程序代码,完成硬件驱动的功能。

第7篇:接口管理范文

关键词:PCI总线TM1300以太网通信接口pSOS+内核pNA+

1概述

TM1300是Philips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高性能多媒体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基于TM1300的DSP应用系统适合于实时声音、图像处理,可广泛应用于会议电视、可视电话、数字电视等应用场合。它不仅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同时还具有非常友好的音频和视频以及SSI和PCI等I/O接口,因此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灵活地构造各种视频通信系统。鉴于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网上视频业务的发展,很有必要为TM1300视频编码系统开发一个以太网接口以拓宽其应用范围。开发以太网接口的一种合理思路是利用TM1300集成的PCI接口来驱动专用的以太网接口芯片。由于目前多数以太网接口芯片(如Real-tek8029,Realtek8139等)都采用PCI接口,因此,可以用PCI总线将数据从TM1300传输到这些专用的以太网接口芯片后,再由它们发送数据,而且TM1300可以在嵌入式操作系统pSOS中运行,同时由于系统pSOS带有TCP/IP协议栈因此可以方便地完成编码码流的TCP/IP封装。

根据以上思路笔者在进行了前期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电路板的设计并顺利完成了调试。目前这个以太网接口已经基本开发成功。本文将对这个设计的技术要点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2TM1300及PCI总线接口

该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本系统硬件设计的重点是PCI总线接口。PCI总线根据数据位的宽度有32位和64位之分,64位的数据线与32位是兼容的。PC机中常见的是32位PCI总线,它的有用引脚总数是110个,可以分成3组。第一组是基本功能信号线,包括32位共享数据地址线AD〔00..31〕、接口控制线、仲裁线、时钟线、系统复位线、中断线;第二组是附加功能信号线,包括错误报告线、cache功能支持线、JTAG边界扫描线;第三组是电源线,包括设备耗电量标识线、3.3V电源线(12根)、5V电源线(13根)、地线(22根)。

因为Realtek8029不具备PCI的附加功能信号线所支持的cache功能和JTAG边界扫描功能,同时虽然它具有奇偶校验错误报告功能引脚,但该脚可以悬空不用。所以,设计时只需考虑第一组功能信号线的连接即可。

PCI接口的设计有以下几个要点:

(1)PCI总线的仲裁

这里先说明两个概念。首先,PCI总线是多设备共享的,由于PC机里可以有多个PCI设备,所以需要使用仲裁器;其次,PCI设备有主设备和从设备之分,主设备可以发起PCI数据的传送从设备只能被动地响应主设备的操作以对读操作和写操作做出响应。PCI的仲裁引脚是REQ和GNT,分别为请求线和授权线,而且只有PCI主设备有这两个引脚。一般情况下,REQ通常和GNT成对地连到仲裁器,而设备与设备的REQ和GNT通常是互不相连的。

PCI总线的仲裁过程是这样的:PCI主设备把REQ电平拉低以表示向仲裁器请求占用总线。经仲裁获准后,仲裁器把这个设备的GNT电平拉低以表示请求获准,此后该设备便可以使用总线了。当它不再使用总线时,应使REQ信号变为高电平仲裁器就不再给它分配总线资源。在本系统中,TM1300是PCI主设备,而Realtek8029是PCI从设备。由于它们不存在共享总线的问题,所以不需要仲裁器,而只是简单地把REQ和GNT短接即可,这就相当于TM1300自己给自己授权。

(2)PCI_IDSEL信号线在设备的PCI配置读写中的作用

PCI有一种特殊的读写周期,称为配置读写。这是因为在系统引导时,如果没有给设备配置I/O或内存地址,软件就只能通过配置来读写访问设备。配置读写有两种,分别称为0型和1型具体采用哪一种取决于总线的硬件连接。配置读写操作不经过PCI桥时,使用0型,当需要经过PCI桥时,则要用1型,0型读写的地址直接就是总线上的地址,1型读写的地址则要经过PCI桥的译码才能成为最终的总线地址。本设计中,TM1300和Realtek8029是用PCI总线直连的,所以使用0型配置读写。

AD〔00..31〕是PCI总线的共享地址和数据线,每一次PCI传送都分为地址周期和数据周期。在地址周期,采用0型读写时,AD〔00..31〕的内容如下,AD〔00〕和AD〔01〕总为“00”,因为配置读写是以双字为单位的,AD〔02〕~AD〔07〕是要读写的PCI配置空间的寄存器号AD〔08〕~AD〔10〕是设备的功能号在一块PCI卡上有多个功能设备时,为了进一步区分不同的设备就要用到这几位,由于Realtek8029是单功能设备,故这几位全为0,AD〔11〕~AD〔31〕是设备选择位,其中必须有且仅有一位为“1”,如图2所示,这在物理上表现为总线的AD〔11〕~AD〔31〕中有一根为高电平如果输出高电平的这根线与某块PCI卡的PCIIDSEL引脚相连,这块卡就会被激活,这样,在紧接着的数据周期中,它就会将其PCI配置空间相应寄存器中的内容放到总线上以供读取。

(3)PCI_FRAME、PCI_DEVSEL、PCI_IRDY、PCI_TRDY引脚的处理

上述四个引脚均是低电平有效,因此需要接上拉电阻,以保证在设备未驱动该引脚时处于稳定的无效状态,上拉电阻的阻值在1kΩ~10kΩ范围内,阻值越小,则将该信号驱动为有效的时间越短,但太小又会导致电流过大,所以,要权衡考虑,本设计选用4.7kΩ。

上述三点对脱机情况下PCI设备的互连具有较普遍的参考意义,除此之外,本设计还有以下比较特殊的几点:

应将TM1300的PCI,INTA引脚配置为输入,以便接收Realtek8029的中断;

PCI时钟由TM1300提供;

Realtek8029的复位信号也就是TM1300的复位信号,该信号由外部电路提供;

TM1300的PCISTOP、PCISERR引脚悬空,表示Realtek8029不具备相应的附加功能。另外,TM1300的PCIINTB、PCIINTC、PCIINTD引脚可以用作用户中断。

3软件设计

该接口设计的软件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其中TM1300运行于pSOS,它是一个简单的实时多任务嵌入式操作系统,带有pNA+网络组件,其pNA+相当于TCP/IP协议栈的扩展,它向上可提供应用程序编程的socket接口,向下可定义一个与网络接口层交互的接口,其中包括8个函数,分别是:ni_init(接口芯片初始化)、ni_broad-cast(发送广播分组)、ni_send(发送普通分组)、ni_getpkb(申请发送缓冲区)、ni_retpkb(归还接收缓冲区)、ni_ioctl(I/O控制操作)、ni_pool(统计量查询)、Announce(网络接口驱动调用它把接收到的数据包提交给pSOS)。其中网络接口层在本应用中就是Realtek8029的驱动程序,它通过硬件抽象层来驱动Realtek8029(硬件抽象层是PCI总线的配置读写和I/O读写指令集的总称)。

软件执行的流程大致是:系统首先启动pSOS,并由它加载网络接口驱动程序,然后调用驱动程序的ni_init函数,同时初始化Realtek8029的PCI配置空间并设置Realtek8029的工作参数,之后启动用户任务。在这里,用户任务为H.263编码进程。它对VI口读入的源图像进行压缩编码后,将调用socket的接口函数sendto(sendto是UDP套接口专用的发送函数),然后把码流发送给pSOS由pSOS根据UDP协议进行封装后,再调用ni_send函数,并由ni_send完成数据包从系统主内存到Realtek8029片上RAM的拷贝,然后启动Realtek8029发送数据。在接收情况下,Realtek8029收到一个完整的数据包后会用中断通知CPU,然后由CPU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当中断服务程序将数据包从Realtek8029片上RAM中拷贝到系统的主内存后,系统将调用Announce函数并把数据块的指针、数据长度和其它信息提交pSOS,最后由pSOS将数据包沿协议栈一层层上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软件的设计和pSOS操作系统的关系比较密切,限于篇幅,本文不对pSOS作详细介绍,。本文接下来重点介绍PCI配置空间的配置过程,这部分对于类似的设计有较普遍的参考意义。PCI配置空间有64个字节,PCI片内的这些寄存器存储了该芯片的厂商号、设备号、设备类型等重要代码,还包括命令寄存器、基地址寄存器等控制其总线行为的寄存器,它们必须在设备初始化时正确配置,否则设备不能工作。

对Realtek8029PCI空间的配置需要三个步骤:

首先是扫描总线,这一步的目的是找到Real-tek8029的配置地址,直观地讲,就是找到它的PCI_IDSEL引脚和哪根AD线相连,因为后续的配置写要根据这个地址来寻址。扫描总线时,要对AD〔11〕到AD〔31〕每根线进行一次扫描,如果哪根AD线连接了一个PCI设备的PCIIDSEL引脚,那么用配置读函数读取PCI配置空间的0号寄存器时,应该返回该设备的设备和厂商代码,如果这根线实际未连接设备,则返回值是0。已知Realtek8029的设备和厂商代码是“0x802910ec”,如果返回值与之相同,说明找到了Realtek8029,这时要记下这根AD线的序号。例如,在硬件上把Realtek8029的PCIIDSEL和AD〔20〕相连,则扫描到的序号就应该是“20”。

其次,用配置写函数配置I/O读写使能,即在command寄存器中写入“0x1”。

最后,用配置写函数配置I/O地址,也就是在I/OBaseAdddress寄存器写入分配给该设备的I/O地址(例如“0xe400”)。具体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4调试结果

根据以上设计,笔者在原TM1300视频编码硬件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PCI接口,并编写了pSOS下Realtek8029的驱动程序。然后,在这个硬件平台上对Realtek8029的驱动部分进行了数据传送测试。

笔者首先用一个单独的UDP发送任务进行发送速率测试。这个任务主要是高速地向网络上的一台PC发送数据包,数据包的大小是变长的。PC接收并对丢包数进行统计的结果如表1所列。实验表明,在用网线直连的各种测试速率情况下都没有出错,而当接入局域网后,在发送速率为4.5Mbps时有突发的少量错误。由于UDP是不可靠的传输方式,所以这种错误是正常的。测试中,UDP发送的最高速率可以达到5Mbps左右,它与硬件的最高速率(10Mbps)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数据从系统主内存到Realtek8029片上RAM的拷贝过程目前尚未采用DMA方式,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表1丢包数统计表(单位:丢包个数/分钟)

连接方式发送速率

800kbps1.8Mbps4.5Mbps

网络直连000

接入局域网002.5

接下来笔者进行了编码和传送的联合测试。编码任务执行H.263数据压缩后,把码流从以太网接口发出,然后在网络上的另一台PC上接收这个码流,并进行解码播放。通过调整编码器的量化步长可以控制编码的输出码率。在实验环境下发现在量化步长大于等于5、码率在700kbps以下时,基本没有丢包现象,解码得到的图像比较稳定,而当量化步长进一步减小,码率接近1Mbps时,就会出现丢包现象,解码的图像会出现彩色方块。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H.263编码器对CPU资源的消耗很大,而且数据在主内存和Realtek8029片上RAM之间的复制采用I/O读写方式也需要一定的CPU资源。这样,当量化步长小于5时,处理的复杂度超过了CPU的能力从而产生了一定的误码。解决的途径一方面是改进数据的传送方式(采用DMA),另一方面是需要对编码任务进行优化。

第8篇:接口管理范文

本文以南京地铁为例,通过在通道接口管理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通道接口的设计要求、产权分割、管理界面的管理模式,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接口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通道接口;管理

一、绪论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捷、安全、准时、运量大的优势成为各大城市的宠儿。而与城市轨道交通无缝对接也逐渐由抵触到热衷,成为各类开发商孜孜以求的目的。通道接口在给市民带来出行便利、给开发商带来更多客流、实现浓厚商业氛围的同时;大量的人员集聚在密闭的空间里,也给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带来安全隐患、管理压力、运营成本的增加。

如何实现规范管理,确保运营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二、南京通道接口管理的现状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可达性,而周边物业的开发和通道接口的无缝对接,更增加了集聚效应。商业经营需要客流,消防安全需要人员能及时疏散,但现实中的封闭空间,狭长的连接通道、多方的管理系统、生疏的协调反应机制、疏松的管理制度,使得通道接口管理成为空谈。

1.管理制度缺乏

目前,南京市地铁虽然有《南京市地铁通道接口暂行管理办法》,但该办法主要的目的是明确通道接口的收费项目、大致的收费标准和地铁公司内部的办事流程,对通道接口的在设计阶段要求、开通运营阶段的管理阐述的很少。这导致了后期不论申请人还是地铁方都很难说请管理的要求、标准、以及管理的界面,因而也就谈不上不服从管理时的处罚手段。

2.申请人与使用人前后不一

一般情况下,接口申请人在报建时都是中规中矩,会按地铁方的要求签订相关协议。但是接口开通时,也意味着申请人的开发项目竣工并投入了运营,这时申请人一般将项目出售了或者交给运营商,实际使用人往往对管理协议持不认可态度或者浑然不知,这就给运营管理带来困难。

3.运营时间不一

地铁相邻物业运营商的运营时间一般是跟随自身业态时间确定,或迟或早,五花八门,给运营管理带来了困惑,也给乘客通行便利造成了障碍。

4.导向标识不一

地铁相邻物业运营商往往会从自身宣传需要或自身文化出发,设计不同的导向标识,让乘客无所适从。甚至,有的商家为了达到乘客能长时间地滞留在自己物业内的目的,而故意混淆标识导向或遮挡标识。这些做法,不仅影响了乘客的通行便利,在突发状况下,更容易造成混乱局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5.运行系统不一

由于设计单位不一致,规范不统一,通道内的机电、电梯等设备系统与地铁车站内的往往不匹配。这就会出现在突发状况下,地铁人员无法及时实现车站区域内的应急联动反应。

6.管理方式不一

地铁车站内的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而周边相邻物业的管理人员一般是从事简单物业管理的人员,不一样素质的人员,不一样的管理模式,使得应急状态下,无法实现步调一致、协调统一。

三、国内相关研究和概念

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接口日益受宠;另一方面密集人群事故的频繁发生,促使轨道交通企业对通道接口管理越来越重视。

1.国内现状

(1)苏州市

苏州市出台了《苏州市轨道交通地下对接接口项目管理办法》,用较多篇幅来阐述对接接口项目管理和运营管理,较明确的提出了管理界面。

(2)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政府出台了《哈尔滨市地铁沿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主要是针对地铁建设工程与地铁沿线地下空间同时开发建设的,提出坚持统一管网拆迁、统一水电气配套、统一施工标准、统一开工时序、统一出口建设和统一文明施工,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六统一原则。对于管理界面、管理措施没有更多的说明。

2.通道接口分类

按连通条件分,通道接口可分为结合连通型、通道连通型两种类型。

(1)结合连通型

地铁车站出入口与申请连通的建筑物完全结合,该出入口的地铁乘客必须经连通部分才能进出地铁车站(如新街口站与金陵饭店连接的通道接口)。

(2)通道连通型

地铁出入口通道增设一个连通接口,使建筑物与地铁车站连通,地铁车站原设计出入口仍保留,该出入口通道的地铁乘客可选择是否经过连通部分进出地铁车站(如珠江路站4号口与金鹰新天地连接的通道接口)。

3.相关概念

通道接口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概念。

(1)通道接口产权

指投资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应通道接口工程的规划、土地、建设、不动产登记等手续,完成相应投资而依法取得通道接口的所有权、使用权。

(2)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依照产权划分的原则,不动产所有人依法拥有相应通道接口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由以上权利产生的他项权,如抵押权、广告权等。

四、基于南京地F的“通道接口”管理模式研究

1.报建阶段

通道接口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满足地铁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通风系统、监控系统、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紧急疏散指示、导向标识等相应设备设施的配备,确保照明、消防、环控通风、防灾防淹、保安、卫生、紧急情况下的疏散等符合地铁运营要求。

2.施工阶段

(1)政府审批

通道接口项目必须依法取得相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规划、土地、建设手续方可施工。

(2)方案审批

通道接口项目申请人应按照地铁集团审批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完善与安全有关的消防、监控等相关设施以及与乘客出行相关的车站改造及导向标识。申请人所属管理界面内的导向标识不得故意误导乘客顺利乘坐地铁。同时,申请人应做好所属管理界面的防汛评估,防止雨污水向地铁车站倒灌事件的发生。

(3)验收备案

通道接口开通前应经质监、消防、安全等部门验收合格取得相应备案证(或合格证明)后方可开通。

3.运营阶段

(1)运营管理内涵

以各自产权界面界定相应管理界面,管理责任区域内的安全、消防、治安、卫生、保洁、导向等维护及管理工作。

(2)运营管理协议

通道接口正式开通前,申请人须与地铁集团签订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管理界面及通道开启、关闭时间等。通道开启、关闭时间需服从地铁运营时间,不得超出该站点地铁运营时间。

(3)突发状况

当遇有大客流或突发状况,地铁集团出于安全需要,有权临时关闭通道内侧卷帘门。

(4)管理界面

通道接口启用后,通道接口的使用权界面以各自产权界面界定:隶属于地铁集团的通道接口区域,地铁集团具有广告、信息的权利;隶属于申请人(产权所有人)的通道接口区域,申请人(产权所有人)拥有平面广告、信息的权利。但权利所有人均不可在通道内设置商铺、可移动花车、进行展示等活动,或堆放杂物以及其他阻碍客流通行的设施,且墙面广告不得遮挡交通导向、紧急疏散等安全标识,不得遮挡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等,保证接口和通道畅通。

(5)分割要求

在通道接口的连通分界处,应设置防火卷帘门和管理卷帘门各一道,防火卷帘门、管理卷帘门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由申请人(产权所有人)承担,防火卷帘门及管理卷帘门开关朝向地铁车站,由地铁集团负责控制开启。

(6)火情控制

申请人(产权所有人)楼宇物业内的火灾控制系统须能向轨道交通车站给出火灾信号,当申请人物业项目发生火灾时,轨道交通车站FAS系统接收到火灾信号后,通道接口处防火卷帘门立即全降,封闭此通道;当轨道交通车站所辖区域发生火灾时,通道接口处防火卷帘门先半降、后全降,以疏散乘客并隔离火灾区域。

(7)管理卷帘门

在申请人(产权所有人)物业地下主体建筑出入口处,申请人应设置一道管理卷帘门,管理卷帘门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费用由申请人(产权所有人)承担,此处的管理卷帘门控制权由申请人(产权所有人)负责。

(8)视频监控

在连接通道内,申请人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并覆盖整个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处的监控系统纳入轨道交通车站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管理。

五、结语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不断扩大的同时,轨道交通车站越来越多,通道接口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轨道交通系y的完整性和通道接口连接的不确定性、设计的不规范性、施工的突击性、接口使用人的管理缺乏性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安全隐患更是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城市轨道交通通道接口管理办法,明确通道接口的产权人,界定产权界面、管理界面,明确各自的权利、责任、义务,形成通道接口的设计、运营、管理规范体系,确保城市轨道交通通道接口安全有序运营。

参考文献:

[1]李平,刘剑,卢文龙,吴艳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大客流应急疏散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5).

[2]白亚飞.大客流条件下地铁车站的脆弱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12).

[3]孙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工程接口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2001,(9):40-44.

第9篇:接口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子天平;通讯接口;计算机;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 {G35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电子天平相继产品化。例如:BS210S型称量为210g,读数精度为0.1mg,BS21S型的称量为21g,读数精度为0.01mg,属标准型精密天平;超微量天平的读数精度最高可达一亿分之一克,比最佳的机械式微量分析天平高出3个数量级。

电子天平最大特点是操作简单;测量快捷,数秒钟便可显示称量结果。它还具有多种功能,例如:自动故障检查、全自动校准功能、超载自动保护、RS-232通讯接口等。

本设计在分析电子天平RS-232通讯接口的条件下,给出了电子天平和计算机通讯线缆连接方法,利用可视化编程语言Delphi 7.0设计了电子天平和计算机通讯接口程序,实现了电子天平与计算机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把称量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远程显示等,构成了工程中的自动定量测试、存储系统,为实验室研究和科学研究提供方便可靠的自动采集数据功能,测量结果能够更好地融入相关的测量系统。

一、通讯接口连线设计

电子天平的数据接口采用RS-232C串行接口,通讯握手方式可设为硬件方式或软件方式,数据接口使用25引脚的D-Sub Female连接器;而计算机上一般有RS-232串行接口,采用9引脚的D-Sub Male连接器。根据电子天平和计算机通讯握手方式的要求,硬件方式需要有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和接地线,还要辅助数据线清除发送、数据终端准备才能实现;软件方式仅需要TxD、RxD和GND就可以通讯,所以选购25引脚的D-Sub Male连接器和9引脚的D-Sub Female连接器,各引脚之间按照图1所示接线方法连接,就可以满足上述两种握手方式的要求,数据电缆的屏蔽线和两端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相连,就可以构成用于电子天平和计算机通讯的连接电缆,其中电子天平数据接口的8和15引脚可以连接一个远程按钮,用于远程控制电子天平的数据输出、校正等。

二、通讯控制命令

电子天平的通讯控制命令基本相同,但不同型号的电子天平还是有些差异,应根据电子天平的型号有所选择。电子天平的控制命令格式:Esc!CR LF,其Hex代码为:1B*0D0A,其中,!为控制字符,*为控制字符!所对应的Hex代码,控制字符及其功能如表1所示,例如:计算机请求电子天平发送数据,只要从计算机串口输出打印控制命令Esc'P'CR LF的Hex代码1B 50 0D 0A即可。

电子天平的功能命令格式:Esc%X_CR LF,其中,%X为命令参数,另有功能命令及代码。计算机发送Hex代码,就可以相当于使用电子天平上的CAL功能键。

若采用软件握手方式,必须采用Xon/Xoff协议[4],而Sarto-rius电子天平在采用Xon/Xoff协议上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在发送命令前发送Xoff(Hex代码0x13),而在传送命令结束之后发送Xon(Hex代码0x11),这样才能准确的传输命令和数据,所以在计算机中发送打印控制命令变为Xoff Esc'P'CR LF Xon,其Hex代码变为13 1B 50 0D 0A 11即可,其他命令也可以类似的传输,以实现相应的功能。

三、安装SPComm通讯控件到Delphi系统

不论采用何种编程语言,实现串口通讯通常有几种方式:(a)利用Windows API通讯函数,该方法使用面广,但编程专业化程度高而且比较复杂;(b)利用标准通讯函数,直接对串口进行操作,需要了解通讯接口硬件电路结构原理;(c)使用Mi-crosoft通讯控件MSComm,或使用第三方通讯控件SPComm、Cserial等,该方法通用性强,开发难度较低。

本设计中使用SPComm通讯控件,先在Delphi系统中安SPComm控件。在Delphi 7.0环境中,选Component->InstallComponent菜单,在Install Component对话框中,Browse到SP-Comm.pas文件,确定即可进行Package编译安装,SPComm控件被安装到Delphi的System选项卡中。

建立Delphi工程文件,并申明全局变量用于接收数据、发送指令、显示结果:(a)接收数据数组,RecBuf:array[1..22]ofbyte;(b)发送数据数组,SendBuf:array[1..6]of byte;(c)接收数据的字符串,DataString:string。

四、初始化并启动串口

选择通信使用的串口,确定通信协议,即设置波特率、校验方式、数据位、停止位等属性,分别设置电子天平通讯接口和计算机串口的参数,确保它们的参数一致。

在编写基于串口的计算机通讯软件时,通常需要由计算机向电子天平发送命令和有关数据,以控制电子天平的操作,具体的操作指令应根据不同型号电子天平的相关指令。利用串口控件向电子天平发送数据13 1B 50 0D 0A 11,电子天平执行打印命令,输出电子天平的测量结果。

五、接收电子天平串口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