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丰富的图形世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学教学;几何图形;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215-01
学习图形无疑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学生将在显示世界中积累的有关图形的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概括、推理探索常见图形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转化的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欣赏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体会图形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存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推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进行几何图形的认识呢?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精力建立模型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课程应在重视将现实世界中的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的素材,使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这些图形,经历现实源泉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因此,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在孩子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他们见到的楼房、砖头、纸盒、箱子、书等等,更是给他们以长方体的形象;他们从小玩的皮球给了他们球的直观形象。从这些熟悉的物体中抽象并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后,再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搭积木、制作模型等活动,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然后通过观察这些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得出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这种安排从具体到抽象,从空间到模型,从整体到局部,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也初步揭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即使对于点线面等抽象的概念,学生的理解也需要背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因此,学习点线面,应使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在具体的背景中理解这些基本元素及其关系,了解它们的广泛应用,而不是从其抽象的形式化的描述中接受它们。当你远远地观察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都是一个点;交通图上上点用来表示一个地方;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小点组成;运用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而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这些生活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到了“点”的真正含义及其广泛应用。“角”的概念也是如此,我们会在生活中找到许许多多角的形象,学生把这些形象印在脑子里,并从中抽象出角的本质特征。
二、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推理、交流、反思
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
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推理能力的提高,活动经验的积累、图形性质的探索等都是在数学实践中进行的。因此。数学课程应注重设计大量观察、操作、思考、想象、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想象性的、充满挑战的和富有思考的过程中, 图形的性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折叠、剪拼图形、图画以及测量建造模型、分类等活动,对图形的多方面性质有了亲身感受,这不仅为正式学习图形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亲身实践远比只是看一下要获得远远多的对图形的洞察。例如,当学生用纸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就不难知道:等腰三角形可以分成两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中间的那条线位置很特殊,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时常常会用到它。
对于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我们还需要强调探索方式的多样性。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尽可能多的性质,然后通过交流寻找出图形的主要特征。例如,对于矩形的性质,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其中心对称性,然后通过旋转等方式,尽可能多地发现矩形的性质。这里是将图形的变换特征与性质联系起来;学生也可以利用测量等方法探索矩形的性质。总之,在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实践、思考与讨论的时间,这不仅能使他们对探索到的性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将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增加视图与投影等有关空间的内容,更好
地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课程的核心目标。为了促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把握,仅仅依靠平面图形是不够的,应设置与学生经验密切相关的空间内容,因此,选择视图与投影,实现学生二、三维能力的转换,这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
在设计领域中,自然形态设计一直备受设计师们的喜爱。产品设计、图纹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法国雕塑家鲁登说过:“我并没有创造任何东西,我只是再发现。”艺术和设计与其说是创作,还不如说是认知、选择和结合的结果。在自然中再发现、再设计成了当下设计的热门话题。本文以自然形态视觉化为分析对象,了解自然形态视觉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自然形态的概念
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它不随人的意志改变而存在,如高山、树木、溪流、石头等。自然形态可分为有机形态与无机形态。有机形态是指可以再生的,有生长机能的形态;无机形态是指相对静止,不具备生长机能的形态。自然形成,非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的形称“偶然形”,偶然形给人特殊,抒情的感觉。非秩序性,且故意寻求表现某种情感特征的形称为“不规则形”,不规则形给人活泼多样、轻快而富有变化的感觉。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设计师,为人类认识形态提供最基本元素。我们可以在众多、丰富的自然形态中寻找到自然元素,在“偶然形”、“不规则形”中寻找规律,丰富的形态世界,运用于生活并创造新价值。
自然形态视觉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自然形态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不是简单的复制拼贴,而是设计师通过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将自然图形、自然色彩、自然肌理等一些手法传达一种情感、精神、文化。并将此赋予设计作品中,增加观者的认同、亲切度,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
1.自然图形在设计中的应用
马蒂斯说:“一幅好的设计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而不是靠文字来注解”。而自然给予了我们最好的设计源泉,自然图形有着文字所无法比拟的魅力,它有优美的造型、鲜明的色彩,直观、形象地传播信息和情感,并能够打破不同国界、地域和民族的界限而产生共鸣,图形传达的准确性远远超过了纯粹的语言文字。
自然图形可分为具象和抽象两种类型。具象自然图形,是对自然界中直观的元素进行写实性、描绘性的创作表现,具有自然形象的表象特征;抽象自然图形,是利用点、线、面的形式对自然形象进行归纳、联想表达自然形象的内质,而不是表现自然中的表象,从对自然表象的体悟中,分析出构成艺术形象的造型元素。比如在自然中,石头可以看作是点,树枝可以是线,天空可以是面等,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遐想和组合。
艺术家连瑞芳的棉布水墨作品《时光之砾》是对溪水石头自然形态的具象图形设计创作。而草间弥生的南瓜波点是典型的抽象自然图形设计。她将无穷无尽看似细胞、分子的波点和条纹点缀在现代包装和服饰纹样上,产生新视觉形态,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和幻境。
2.自然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光给了世界所谓的色彩,太阳的红、海水的蓝、植被的绿构成了地球生命三原色。人类通过对自然色彩的感知,对色彩意象的表达让生活变得更加五彩缤纷。自然色彩是客观存在的,是大自然固有的颜色,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无限创新的可能性与实践性。色彩意象是我们看到色彩时,除了感觉其物理方面的影响,还会产生难以用言语形容的一种感觉的印象。色彩意象是人类对自然色彩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情感和认识的过程,更具有丰富的色彩情感、独特的个性。
日本艺术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为爱马仕制作系列作品《影子的颜色》。其图案取材于取决于初升的太阳的色彩的运动轨迹,表达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家居品牌emoi通过黄绿自然色彩的意象体现绿色时尚,简单生活的美好生活。学会提取自然色彩也成为色彩应用者们必备的设计素养。
3.自然肌理在设计中的应用
肌理是指物体的表面纹理。肌理分为自然肌理和创造肌理两大类。自然肌理是自然形成的现实纹理,如:木、石等没有加工所形成的肌理。创造肌理是由人工造就的现实纹理,即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与原来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大自然赐与我们的美感形式之――自然肌理之美,它体现了一种物体自具的质的美,使美感更具有个性、本色和特征,是产生艺术肌理美的源泉。
在现代设计当中结合、模仿自然肌理的产品越来越多,这给产品增加了平面的质感和多元的色彩。光洁的表面视觉质感轻,粗糙的表面视觉质感重,而且也给人纵深的体感。将客观世界中属性不同,变化各异的自然肌理形式移植到美术作品、现代设计中来,创造出另一种具有物质属性的、独特效果的形式。
结论
大自然是设计永恒的表现主题之一,人类从对自然稚拙的模仿,发展为技术逼真的再现,再到重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曲折前进的发展着。根据认识的提高,人类对于自然形态的设计会更加丰富。
关键字:空间;图形;超然图形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84-01
一、平面设计中空间与形的概念,空间对平面设计的意义
我们讨论的平面设计中的空间是相对于图形而言的,是存在于一定的版面内的二维空间。空,即为虚,“中无所有”;间,指“两桩事物的当中或其相互的关系”,即有关联的缝隙、间隙之意。图形是一种依靠形象和色彩传播信息及观念的语言。而有效的空间,使我们在视觉上能够感知到图形的存在。从形的角度而言,正是因为空间的存在使我们感知到图形,并且应用了明暗、色彩、透视等对比手法,将图形与空间分开来。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空间”这个概念可以转换成“白背景”、“虚空间”、“副形态”概念。这些可以理解为“空间”概念中的“空”。
在平面设计中研究空间概念,主要是为了能够让设计者更为有效的处理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设计的过程的实质是我们从混乱和随意中找到其中的条理,通过设计形式把信息有条理的组合起来,使受众轻松理解。如果在平面设计中空白背景安排得当运用巧妙,就会使设计富于条理,妙趣横生,这就是平面设计中的空间的重要意义,也体现了“空间”一词中“间”的概念。
二、平面设计中空间与形和谐的表现形式
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建立空间与形的良好思维,形象的出现总是与空间存在着相互依存而密不可分解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诠释我们的认知。我们在平面构成课程中重复构成、近似形构成、渐变构成等练习就是发现空间与形的关系,取得视觉的和谐一致性。
首先从单独图形角度观察空间的构成表现。单独图形可以利用图与底的关系,表现空间的能力。在设计中的一些超然图形利用了“图底转换”的表现手法,通过视点变换,使正形和负形都成为可以识别的图形,图与底产生转换。埃舍尔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创作,用独特的方式对“空间”进行了阐述,他利用透视的手法却制造了一个矛盾的空间,用合理的假象诱导人们的视点进入一种没完没了循环的“怪圈”,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可能的世界”,并带给人以哲学化的玄奥思考。这些视觉作品是对视觉的物理形式向心理形式的转化,这些超然图形提示着我们,正形与负形之间的图形语意的联系,画面的图形和背景空间巧妙的利用,不但使的设计作品主题突出,而且也会更加富于表现力和艺术感,在关注图形本身时,必须要处理好负形空间。
另一方面在多图形多文字的整体空间组织中,空间形式的和谐就显得更为重要,这种空间形式遵循设计商业化原则。高档商品的宣传手册,版面布置空间部分较大,看上去通达而流畅。而廉价商品宣传手册和邮寄广告通过建立网格把版面分割,大量排布着文字和图形,在视觉上给人以压迫和紧密感,长时间观看易产生视觉的疲劳感。高档商品的性质决定了宣传册大量空白空间与有限的图形和文字,通过空间使受众感受物品的稀有性,吸引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而引起受众的注意和重视,使受众最终把抽象的物品看成为所需要的东西。廉价的快速消费品使用性要求高,宣传册堆叠大量图形和文字,图形以实物照片为主,不易引发受众联想,但是确可以使受众快速侦别,迅速找到需要的商品。两者排列图形和利用空间的方式,都是利用图形表达语义与空间关系相结合产生的利用了空间吸引读者。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当看到表现真实世界的画面出现时,它一定还将看到想象世界的东西,因此构成了视觉的原理和方式。图像要达到表现的要求,必须是真是世界和想象的融合。有效地使用空间与图形的分布比例,可以控制视觉与联想之间的关系,两种宣传广告由于不同的产品属性,在图形与空间利用上采用了不同的手段。
三、平面设计中空间与形的启示
关键词: 图形创意 平面设计
图形可以理解为除摄影以外的一切图和型。图形以其独特的现象力,在版面构成中展示着独特的视觉魅力。图形在英文中为“graphic”, 指的是图解、图示,发展为说明性的视觉符号,是一种在纸或其他表面上表现的,能通过印刷及各种媒体进行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的视觉形式,它通过一定的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意念,将设计思想可视化,使设计造型成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它是在平面构成要素中形成广告性格及提高视觉注意力的重要素材。图形有区别于文学、词语、语言的视觉形式,是一种可以通过印刷及种种媒体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的,用以传达信息、思想和观念的视觉形式,它能够下意识地左右广告的传播效果。图形占据了重要版面,有的甚至是全部版面。图形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激发阅读兴趣,图形给人的视觉印象要优于文字,合理的运用图形符号。
创意的图形表现是通过对创意的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意念形象化、视觉化。这是创意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
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永无止境的,“喜新厌旧”是人的本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传统的视觉形式已经显得麻木了,而对于具有高度刺激的表现形式则更为喜爱和易于接受。图形语言追求的是以最简洁有效的元素来表现富有深刻内涵的主题,好的设计作品无需文字注解,只需看图形后便能使人们迅速理解作者的意图。因此必须采用新的艺术形式(形式美)传递新的艺术感受(创意美),才能给人以震撼的、使人过目不忘的全新艺术形象,从而达到以艺术的形式传递信息的目的。开发我们的图形表达能力,掌握图形的创意方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信息交流、观念沟通都具有更广阔的意义。
图形创意是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是设计作品中敏感和备受注目的视觉中心。优秀的作品都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准确又清晰地表达设计的主题,以最简洁有效的元素来表现富有深刻内涵的主题,由此可以看出图形创意在设计中具有灵魂的作用。创意是指创造性的独特的主意,创意是图形设计的灵魂。创意是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展开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方案的智力品质。创意常常是一种苦苦思索后的顿悟,是思维的海阔天空,纵横驰骋后的灵感闪现。所有创意都离不开思维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一、 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艺术灵感产生的主要思维方式,直觉思维的直觉不是空穴来风。必须有思维的积累为基础。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的,设计者不能够完全依赖于灵感的突然到来,直觉思维的灵感是来自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大量积淀。在这种积淀的成果上产生出瞬间的智慧火花,“实践经验愈丰富,知识积累愈宽厚,这种根据就愈可靠,直觉判断也就愈正确。”(摘自《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材培养》)。灵感的作用是将两个表面互不相关甚至矛盾的事实之间,利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揭示其内在联系。
例如:“禁烟海报”施维兰纳・法黛纳、亚历山大・费丁。画面上满嘴的香烟头代替了牙齿的位置,形象表现突出,使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让人产生联想,将吸烟危害的严重后果被直接地表现出来,不需文字的说明,通过图形就已唤起人们对吸烟危害的警觉。图形具有强烈的震撼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二、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如:屎壳郎与耕作机。四川省有个姚岩松,他意外地发现屎壳郎能滚动一团比它自身重几十倍的泥土,却拉不动比那块轻得多的泥土。他曾开过几年拖拉机,他联想到:能不能学一学屎壳郎滚动土块的方法,将拖拉机的犁放在耕作机身动力的前面,而把拖拉机的动力犁放在后面呢?经过实验他设计除了犁耕工作部件前置、单履带行走的微型耕作机,以推动力代替牵引力,突破了传统的结构方式。例如:看到圆可以想到眼睛、足球、气球、西瓜、苹果、橙子、汤圆等等。这些事物都有圆形的特征,形状相似。
三、相关联想
相关联想也称水平思维,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关的关系和必然的组合关系而引发的想象和连接。例如:看到船自然联想到水,看到雪花就自然联想到寒冷的冬季。书本与知识的相关性,以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和知识的相关性的联想。 “没有知识比没有眼珠更可怕的“文盲”。宣传主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设计者只用了一个盲人的眼睛局部并配上简单的文字,利用受众的形象思维将这一概念准确地传递出来。图形应用准确,形象鲜明,相关联想的杰出作品。
四、意象联想
意象联想是源于人的理性认识。对事物的形式、结构、性质、作用等其中的某一种因素展开意义的联想,通过把表面不相干的事物,抛开它们的外形表层,在它们之间某种本质上的共性而引发的联想。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图案,会徽中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形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三口之家;也可抽象概括为“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这主要是标志成功地应用了意想联想的思维方式,揭示了主题的内涵。
综合上述,图形创意这种形式在设计界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平面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幽默、轻松、愉快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主题,以新奇的图形组合迅速地吸引人们的目光,使人产生联想,注目率大大提高。人们在得到信息的过程中又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同时,它把平凡的信息转化得更出众、更动人,给招贴带来美学意义上的升华,使观者得到富有哲理的启示,图形创意已成为当今平面设计界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随着现代社会新技术的发展,图形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图形创意这种形式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视觉语言。
参考文献:
[1]王宝刚、郝玉明:《现代广告平面设计》.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一、在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来源于丰富的现实原形,空间观念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对周围环境和实物产生直接感知。因此,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猜一猜、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找一找、看一看等,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包括平面图形以及空间图形,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同时也得到了操作空间形式的训练。在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数学教学中,特别在培养空间观念方面,真是如虎添翼。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再现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良好氛围中自主、积极地学习,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兴趣。例如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不但可使图形进行形状、大小、位置的变化,而且可使图形平移、旋转、展开、折叠、组合,甚至添加阴影或进行图案欣赏与设计等,这些都是手工制作图较难达到的效果。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多观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建立起形体特征、形体大小和形体相互关系的表象,从而获得初步的空间观念。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应用计算机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数学几何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全过程。这样既为思维的展开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空间观念的顺利发展打开了大门。
三、精心设计,有效练习
空间观念的培养,是和平时的观察、训练分不开的。生活中的观察积累,是形成知识储备之前的现实资源,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现实依据。知识来源于生活,获取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应当细心地训练和应用,不放过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熟能生巧,学生应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个可以应用到的角落。经常的训练和测试,使得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并且能够循环应用,由新知练习旧知,两不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师会对每个学生有不同的认识,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别的,无论差别的大小。根据教师的经验,对不同的学生应分层次教学,设计练习题目,这样才能对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的个体发展。
四、注重性别差异,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都认为性别对学习数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学经验表明,在初一刚开始学习图形认识初步的时候,性别的差异并不明显,男生女生差距不大。女生的钻研能力和男生的反应能力可以说是持平的,而女生比较细致,略有优势,随着年龄和学习的几何内容的加深,男生则略微显示出了一点优势。比如,对图形的感觉比较敏捷,思考推理方法的时候思维比较灵活,等等。
在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方面下结论,不能是简单的“有差异”或是“没有差异”,而应当是有一定的前提和条件的。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待女孩子,主要加强思维的扩展,反应能力的训练,提高她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能力;而对待男孩子,主要从做题的准确性、思维的严谨性、答题的稳定状态入手,培养男孩子认真、仔细的应试能力。这与访谈中教师所提出的建议相吻合。
总之,应当通过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各种空间能力,让学生在感知,体会中形成空间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理解和印象;在课余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识图、空间想象能力,严格要求学生,以致熟能生巧。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 竞.从初一新教材看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DB/OL]..
汉字,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发展至今可谓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有着各异的形态,严谨的造型,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我们的祖先在不断地进行社会劳动所积累下来的经验的产物。说到汉字的起源,我们不难从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看出其具有模糊的图形的轮廓,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源于图形。在我国《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①现如今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汉字大都已经被抽象和简化,最初的造型已不复存在,但是少数的例如“田”、“山”等字还保持其原有的形象。所谓招贴,按照其主题分类可分为商业招贴,文化招贴,主题创作招贴等,在欧洲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起来,是最古老的广告形式,迄今为止招贴所具有的一些优点还是任何广告媒介都无法替代的。招贴设计中的三要素是:图形,色彩,文字。可以看出文字在招贴设计中的作用的不容忽视的。而文字本身也有令人不可抗拒的魅力,正如《为什么设计》一书中,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所说:“让我与平面造型设计师这一职业结缘的不是广告或者海报,而是文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文字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东西。”图形可以最直观地向受众传达设计师所要表达的内容,简单明了,而字意则可以是最直接,最准确,最具说服力的方式传达出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因此,汉字图形化便有了其独特的意义。
二、汉字图形化在招贴设计中的作用
1.利于招贴设计的视觉识别
由于招贴设计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所以更加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信息传达的准确性,直白简约而又不失独特性,只有采用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的设计元素,才能在短时间内唤醒公众的情感,进而达到设计的目的。图形被人赋予“世界语言”的称号,是因为图形没有国界,不同国家,民族,地域,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有着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无论说着什么样的语言的人,无需翻译,都能看懂其中的内涵,例如各种公共标识。而汉字的本身就被赋予了一定的含义和内容,但是它本身是没有图形这个“世界语言”的优势。倘若将其图形化,即将其进行重构并作为设计元素应用于招贴设计中,就会使得作品突破地域的限制,模糊不同国家民族在语言上的隔阂,使得招贴有着独特的意蕴,而且还具有更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共鸣。人的思维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汉字的图形化则是将用来读的符号转化成一种视觉符号,一种能够让全世界都读懂的视觉语言。
2.突出招贴设计的“物化”到“人化”的转变
与其它的设计相比,招贴设计是仅限在二维空间内进行视觉造型,创作手段较为单一,没有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考究,但是又是相对纯粹的艺术形式,设计师不得不全方位地考虑作品的图形,文字,色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视觉功能并将其演绎地淋漓尽致。现如今,阅读是招贴设计唯一目的的时代早已过去,汉字图形化的目的就是在向受众传达完想要用文字语言表达的东西以后又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一定的审美感受。汉字能让人迅速理解,而图形则能让所要表达的东西变得更加直观,因此,汉字图形化具有丰富的视觉内涵,在具有强烈的审美感受的同时传达出作品的信息。如图所示:这四幅均为奥运会的文字招贴海报,用毛笔挥洒出来的“搏”字与游泳运动员的张开的双臂相结合,加上给人以律动感的水花,将奥林匹克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三幅的书法体的“更高”、“更快”“、更强”同样融合了运用于矫健的身姿。奥运会是四年一次的世界盛宴,这样的设计作品跨越了语言,文化,地域的鸿沟,同时招贴中的所有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一定的审美效果,能使得世界各族人民产生情感共鸣,达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3.构筑招贴设计中的隐喻思想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趋势下,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撞击,中国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受到西方社会影响越发明显,包括招贴设计。此时,如果强烈排斥西方设计理念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全盘吸收西方的设计摒弃中国千年文明传承至今的文化产物也是万万不可取的,因此,将设计作品赋予其特有的民族性和文化内涵成了中国设计师首要的任务。可以看出中国的设计已经逃离了闭门造车的老路,汉字图形化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将现代的设计理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精髓相结合,当代特征的审美性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性兼备是我国设计界永恒的主旋律。
三、汉字图形化在招贴设计中的目的
1.使招贴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在招贴设计中,汉字图形化是高度精炼且无声的视觉语言,“少即是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汉字图形化一个境界,受众可以从画面中自由地理解和获取信息,而不是设计师主观地强加给受众,汉字图形化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由表象向本质的延伸给人以一定的想象空间。
2.使招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跨越数千年,发展至今仍旧经久不衰,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艺术意蕴,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经历数漫漫千年的演变成为今天的方块字,给当代设计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视觉元素。在招贴设计中,将汉字图形化有很多的切入点,在这方面,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是一个典范。他擅长将中国书法,国画等元素融入西方的设计理念中去,为中国设计开拓出一条新道路。
3.使招贴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共鸣,产生于审美升华阶段,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而情感是唤起招贴设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因素。在招贴创作过程中,设计师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进行创意企图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而受众在观赏的过程中,由于地域限制,文化水平的差异,并不会对眼前所看到的东西进行最原始的简单的复制,而是会通过日常的生活体验在大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感知,如汉字图形化在招贴设计中,首先我们看到的会是对整个招贴作品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感受,其次才是对招贴作品所蕴含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例如余秉楠的代表作《家》,这幅招贴设计的主体是书法体的“家”,然后我们进一步对这幅作品进行视觉上的体验便会发现,“家”字的右下角的部分形状轮廓酷似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岸线,而“家”字的最后一捺是与宝岛台湾的版图进行的巧妙地置换,让受众领悟到了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即祖国统一的深刻内涵。
四、结语
民间美术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它所具有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正是现代设计所缺少的,无疑会为现代设计带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因素,并减少现代设计中的冷漠和单调,使中国的平面设计在世界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早就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美术与设计的发生和发展都与人民大众的劳动与生活息息相关。一张剪纸的窗花、一块木雕的梁柱,上面的每一个图形纹样都凝聚着劳动者的心血与智慧。现代的平面设计需要深入挖掘中国本土文化,为今所用,才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如,凤凰卫视的台徽采用的就是传统的喜相逢的构图模式;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是民间盘长纹样;等等。借用中国的传统图形深化设计的主题和内涵,将传统图形赋予现代设计创新理念,既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者需要更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某一产品的外观造型和包装设计如果较其他同类产品更具有艺术性,将会首先获得人们的青睐。其可以给消费者美的享受,使消费者获得心灵的愉悦,并且会给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声誉。社会越来越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会追求与众不同的产品,特别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传统艺术特色的产品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既是传统的又是世界的,才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精神与物质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意义,也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提倡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相反,如果过分复制或拼凑传统元素来使产品包装充满民族感,只会令产品停滞在一个狭窄的市场范围内。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各类平面设计时,应该对民族文化进行分析和再创造,借用某些具有含义的传统图形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在追求民族性的同时必须融入现代感,才能使包装设计凭借深厚的民族文化走向更高的国际化层次。
由此可见,现代平面设计师既需要民间美术来充实和丰富其底蕴,同时又要有创新。借鉴和弘扬传统文化将有助于推动文化的进程,使设计作品既有民族感,又兼具现代感。
关键词:汉字 图形化 标志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74-0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崛起于世界之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设计师开始探讨挖掘汉字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标志设计之中。如何在现代设计充分发掘汉字的艺术魅力和造型特点,使其能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理念和形象,成为中国设计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汉字图形化与现代标志设计
在人类文明历史上,汉字和图形一直是人们传达信息、交流和记录思想的主要形式之一:前者是以抽象概括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视觉思维,后者是以形象概括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视觉思维,二者不同的视觉形态特性决定了设计的艺术效果的差异。
具体来说,汉字图形化就是以汉字的字形结构和文化寓意为基础,赋予其图形化并涵盖特定意义和思维的设计形式,即把形象具体化的图形与抽象化思维的汉字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融合在一起,对汉字的线条造型进行变形和提炼,从而赋予汉字新的涵义。丰富的内涵、完美的构架,使汉字图形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标志等设计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观者的青睐。
二、汉字图形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汉字图形化并被运用到现代设计领域。但是,汉字图形化能否让信息传达得更加准确生动、合理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创意表现方式。由于标志需要传达商品信息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的设计不能像其他艺术设计形式一样自由。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我国《商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还要综合考虑企业理念、市场需求、受众群体、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因素,在作出全面的了解后,再对商品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加以充分的展示。如何在标志设计中生动准确地表现出商品的包含的信息和寓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汉字图形化的创意表现方法。下面就概括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一)笔画共用
汉字是由点线面的不同结构而组成的符号。它最大的特点是同时具有象形和会意两种特征。笔画共用就是设计师通过对汉字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的共用部分的连接,创造出一个新的整体形象,如王军强设计的湖北省图书馆的标志。在这个设计中,王军强巧妙地将湖北省的简称“鄂”字的偏旁与“图”字中的“冬”连在一起,同时通过对“鄂”字中的两个“口”字的变形,寓意图书馆人员上下同心合力,彼此相通。整个标志设计简洁、耐人寻味。
(二)文字变形
文字变形是指以汉字为基础,根据设计的需要,对汉字的字体结构或部分笔画进行变形和提炼,使汉字呈现出新鲜、生动的形象。如杭州城市的标志设计,设计师通过对汉字“杭”的篆书演变,巧妙地将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园林、拱桥、航船等要素融合在一起,字体与图形互为补充,浑然一体,既体现了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又表现出在新时期杭州的精神风貌。又如首都机场的标志,设计者以汉字“首”字为设计元素,结合飞机跑道的造型特点,通过形、音、意三者的巧妙结合,把设计主题和意蕴直观地传达给了人们。
(三)书法表现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由于其同时具有中国书法的意蕴美和图形特征的形象美,因此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舞动北京”的设计,就是将中国书法与篆刻艺术等元素加以融合的典范制作。设计者通过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段,将汉字“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不仅对北京奥运 “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给予艺术性的升华,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汉字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文字组合
文字组合,是指通过对汉字笔画和字形重新结构的艺术手法,将寓意和字形相近的汉字进行重新组合,构思出与设计主题表达相近的图画,进而提炼出最能表现主题的寓意。如民间博物馆的标志,设计以汉字“民”字为基础,运用抽象归纳、字形提炼的艺术手法,将两个“民”字重新对称组合成一个“间”字。整个标志从外观上看,就像是一扇正要开启的大门,解构精巧,意境悠长。又如,中国丝绸标志的设计,设计者将对称字“丝”嵌入粗写汉字“中”的内白形成的两个空g里,整体视觉效果简洁清晰,信息传达效果一目了然,使艺术效果和形式到达完美统一。
(五)字形简化和装饰
汉字是由笔画、部首构成的线条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设计者通过对独立的汉字或一组字的笔画、部首、字形等要素,运用装饰性的艺术手法使其富有更深厚的内涵和艺术魅力。如海基会的标志设计,汉字“交”的部首被设计者以中国传统云纹加以装饰,以此寓意海峡两岸之间是大海,波澜汹涌,行云流水,由此,将标志的意义清晰地传递给观者。
(六)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是运用视觉原理,通过一种视觉错觉构建虚拟的景象和空间的立体幻象,建造实际并不存在的空间。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利用虚拟空间的特有效果对图形加以设计,可以使作品的造型更具有艺术感和审美性。如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的标志,设计者利用“包”字的象形特征,对笔画和字形结构加以艺术性的抽象概括,使之与折纸艺术形成容器的结合形式,既传达了行业的特点,又具有现代感的标志,给人以深刻的记忆和强大的视觉冲击。
三、汉字图形化设计带来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开始被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中。其中,汉字图形设计又以其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包含的信息,并且更加清晰、更加国际化的视觉外形,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崇洋,汉字图形化在满足国际设计领域发展的需要的同时,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将现代设计和民族因素融合在一起,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因此,如何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加强民族化设计元素发展进程,是未来中国设计者关注的问题。
(一)立意
汉字是同时具有象征和会意两种特征的符号系统。解构汉字的设计就是通过文字的象形具象和抽象概括的表现方法,寻找表达“意”的具象元素与之融合。换言之,汉字图形化就是通过设计者的视角,在保持汉字字形辨析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对笔画的增减、变形或提炼等方法对汉字字形进行重新结构,体现汉字其独有的造型,进而表达出特定内容的傩院头岣荒诤。这种根据汉字变化而来的写意性标志设计不仅容易识别、记忆,也使得设计理念能真正为人们服务。
作为承载着设计理念的载体,由不同字体构成的汉字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气氛,不仅重新解构了汉字本身,也使设计者在运用汉字图形进行标志设计时,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汉字进行新的改造和提炼,并且获得新的创意和启示,最终使新的标志设计成为能蕴含民族文化和风格的独特载体,成为承载民族风格的发现与创造、交流与理解,使设计者与受众形成良性的对话和有效的沟通的工具,从而推动设计民族化的历史进程。
(二)创新
在现代设计中使用文字图形化不仅是民族审美需求的普遍趋势,也符合时展的需要。对于优秀的平面设计师来说,对汉字进行再创造、再更新,使其具有更广阔、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汉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底蕴,这就使未来汉字图形化的设计领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因为一个汉字或几个汉字的组合,都能使特定的设计具有不同的意义,而设计者不同的审美趣味也会无限拓宽汉字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另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日益白热化,越来越多的文字设计开始进入世界设计领域,汉字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使其区别于世界大多数使用字母符号的国家,在设计领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和设计理念,也使设计者认识到只有正确表现出汉字潜在的意蕴和精神,发现汉字运用的美学规范,才能有所创新。
(三)适用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关注汉字设计领域,而不断获得世界性奖项的汉字图形化设计,也证明了汉字图形化在现代设计领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与大多数文化一样,汉字也有其生存和适用的特定族群和空间,一旦脱离了这个空间,它就会失去独特的艺术魅力,变成没有任何意义和艺术性的纯供欣赏的造型艺术。成功的设计者不仅要了解时展的需求和民族审美趋势,还要将文字图形化看作是一种新的艺术创作,以独属的艺术视角和设计理念重新对汉字进行再塑造,进而传达一种特定文化和艺术的独特属性,以全新的面貌与最清晰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独特的理念与智慧的,更好地弘扬东方文化精髓。
四、结语
汉字是中国文化浓缩的精华,经过上下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汉字图形化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发现,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汉字图形化不仅是一种设计语言和视觉传达方式,它还承载着弘扬东方文化的特殊意义。在设计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在设计文化传统和现代设计文化秩序之间取得平衡,运用创造性的视觉表达方式,把中华文化精华和历史底蕴表达在设计作品之中,使作品展现出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更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使其在世界设计舞台中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柳林、汤晓颖、李国庆.文字创意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冯建基.现代标志设计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徐成钢.关于汉字标志设计的探讨[J].美术界,2010(11).
[4] (日)伊达千代, (日)内藤孝彦.文字设计的原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5 ]杨新忠,吴娜. 汉字图形化创意表现空间[ J] .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10).
【关键词】三维图形技术;三维动画技术;三维虚拟技术;古建筑文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可视化成为新的应用发展方向,基于三维图形技术的应用日益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将三维图形技术的应用技术引入古建筑文化的研究中,为古建筑文化的再现、保存和延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
目前三维图形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三维动画技术,另一种是三维虚拟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和三维虚拟技术都是模拟真实世界和想象的世界。三维动画主要应用于虚拟现实场景的制作、角色动画制作和后期特效等方面。如电影、广告等预先设计好的演示等;三维虚拟主要是用于仿真、需要对用户输入作出反应,如娱乐、汽车与飞机制造、医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军事、航天、教育等领域应用。
一、三维动画技术
三维动画技术是指三维动画,又称3D动画,D是英文dimensional的简写,3D是“three dimensional”的缩写。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新兴技术。三维动画软件在计算机中首先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它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模型赋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当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最后的画面。
三维动画技术成熟以后,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众多功能日趋强大的三维软件给现代动画的设计制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为设计师开拓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三维动画主要应用于虚拟现实场景的制作、角色动画制作和后期特效等方面。三维动画丰富的表现手法,如自由的灯光设置,任意的夸张变形,丰富的材质贴图以及特效的制作,增强了影视广告的艺术表现力,超越了一般影视艺术的表现局限,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像力和创作思维的表现力,几乎不受到外界的任何阻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超出传统视觉经验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镜头画面.这是电脑三维动画与数码合成技术所创造出来的。它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是有目共睹的,很多场景是传统技术所无法拍摄完成的,或完成起来要花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它带给电影和电视剧翻天覆地的的变化。我们清晰地认识到,
计算机三维动画给影视创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可以这样说,当下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带给人们震撼心灵的视觉奇观。三维动画技术强大的建模方法、丰富的材质贴图,超写实的渲染技术。可针对现在已经不存在的古建筑文化遗产或是即将不复存在的古建筑文化遗产进行三维图形技术的再现。逼真的表现方法更赋予古建筑文化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一种传统手法无法达到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没有或无法看到的现象,都可以在动画中得到实现,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心理揭求,使古建筑文化更具欣赏力与吸引力。除了可以再现已不存在的古建筑文化遗产,或是即将不复存在的古建筑文化遗产,恢复古建筑的昔日光彩,具有景观珍藏的意义。
二、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集成技术,提供一种实时的、三维的虚拟环境,使用者完全可以进入虚拟环境中,观看并操纵计算机产生的虚拟世界,听到逼真的声音,在虚拟环境中交互操作,有真实感觉,可以讲话,并且能够实现系统作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界面方式。他的基本特征强调人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主导作用。从过去人只能从计算机系统的外部去观测计算机的处理结果,到人能够沉浸到计算机系统所制造的环境之中;从过去人只能通过键盘、鼠标与计算机环境中的单维数字化信息发生交互作用,到人能用多种传感器与多维化信息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从过去的人只能从以定量计算为主的结果中得到启发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到人有可能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环境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深化对概念的认识和萌发新意。虚拟现实技术系统,正是通过沉浸、交互、构想才能真正实现虚拟世界对真实世界的代替,从而达到一种境界的虚拟。
古建筑文化遗产不可再生,而修缮保护方法是多样的,选择最佳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方案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虚拟仿真的办法对古建筑修缮保护,是对修缮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采用非接触测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经过实地摄影、数据采集,实现了文物建筑影像的三维模型,利用3D虚拟建筑技术将修缮保护工程方案制作成一套全面、具体、准确、生动的历史文物古迹三维复原虚拟仿真系统,对历史文化古建筑的保护、更新、延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网络技术, 可以将文物的展示、保护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首先表现在将文物实体通过影像数据采集手段,建立起实物三维或模型数据库,保存文物原有的各项型式数据和空间关系等重要资源,实现濒危文物资源的科学、高精度和永久的保存;其次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文物修复的精度和预先判断、选取将要采用的保护手段,同时可以缩短修复工期;再次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整合统一大范围内的文物资源,并且通过网络在大范围内来利用虚拟技术更加全面、生动、逼真地展示文物,从而使文物脱离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真正成为全人类可以“拥有”的文化遗产。 使用三维动画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推动文博行业更快地进入信息时代,实现文物展示和保护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汪成为,高文,等.灵境技术的理论、实现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朱晓华,肖彬.地理科学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南京师大学报,1999,(3):105-109
[3]杨克俭,虚拟现实与城市规划.系统仿真学报,2000,(3):207-21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