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单位文化建设范文

单位文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单位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单位文化建设

第1篇:单位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事业单位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69-01

所谓企业文化即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规范总和。它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相关内容。可以说,企业文化不仅涵盖了企业精神、企业愿景、企业宗旨等一系列丰富内容。同时它也以制度形式被员工所遵守,成为企业内部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企业通过树立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核心精神建设,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与集体的凝聚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提高。可以说,这种在团队工作中逐步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凝聚力的象征,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事业单位和企业虽然在经济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其在文化建设上对于精神文化内涵的需求却是一样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事业单位也在尝试着改变管理理念,努力借鉴企业运营中对于企业文化的运用,加大其自身的文化竞争力。从而树立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单位品牌形象。

一、树立核心价值观,重视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其宗旨即是通过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建立,营造出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职工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对企业思想产生认同感,并在其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协调一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在事业单位中开展文化建设,首先需要领导的重视。单位领导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素质。把握文化建设的切实性、有效性。事业单位由于其性质的特点,在人才方面具有优势,职工的个人素质水平也较高。以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儒家文化为出发点,构建企业文化内涵,提炼单位精神,更能为职工所接受,可操作性强。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树立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符合单位实际的价值观。积极主动改变观念,在注重塑造外部形象的同时,还应加强内部管理,使文化建紧扣制度建设,进行制度革新。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各级组织的监督、培训作用。党、团,工会组织要明悉工作职责,负责开展文化建设活动,组织职工的理论学习,设置宣传展板、文化专栏,使职工的工作环境,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努力将文化建设的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深入到基层工作中。

二、量化行为管理规范,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具有作为企业职工在工作中所逐渐形成并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不仅对职工具有约束性,同时也规范着企业的正常运作。这就需要企业各项制度,有一套明确详细的标准,实行各部门管理的量化和规范。在人事制度上,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岗位设置,确立配套的聘任、奖惩制度,职工通过技术考试与业务考评竞聘上岗。

日常工作中,定期举行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实时进行量化考核,并建立与考核结果相一致的奖励机制。改变以往科研专项、成绩均摊、奖励同级的笼统做法。奖惩制度要分级细化,确保制分配的合理性。在管理制度上,建立详密的制度规范。这其中应包涵:财务管理制度、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出差制度、接待制度及各部门的目标考核制度。各部门在确定年度、季度工作目标后,要对工作计划进行及时的总结、汇报。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今后工作的方向。

三、引导激励职工,发掘科技创造力

企业文化是连接企业和职工的纽带。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就是,重视“人”的作用。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首要目的都是增强职工的集体意识,强调自身的归属性,进而引导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这就需要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强调整体观念,为职工构建美好愿景,使职工充分意识到单位发展与个人进步的直接关系。而规章制度既要对职工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又要激励职工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改变职工以往“工作跟着文件走”的固有模式,不断的引导、鼓励职工自发地完成工作,并在工作中,找方法,讲经验。同时,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业务潜力,在单位内部定期开展技术讲座,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交流,并鼓励“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职工的创造性,实现科技创新。为职工提供休闲娱乐的文体活动场所。努力丰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鼓励职工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尽可能的为职工开放锻炼场所,午休时间定期播放有关传统文化、生理保健的视频,使职工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得到提升。使职工在工作之余,更好地放松身心,并得到道德素质上的熏陶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停于表面,它需要一直贯穿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始终。

事业单位只有以思想教育为内涵,以文化管理为纽带,加大制度的约束和奖励机制,不断发掘职工潜力,以个体带动整体的高效发展。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突出全员参与的集体意识,以协同合作、强化管理为目标建设企业文化,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

参考文献:

[1]褚洪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合力效能.现代企业文化,2010(23).

[2]徐洁芝.事业单位加强企业文化的探索.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6).

第2篇:单位文化建设范文

根据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开展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动人口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结合西兰办实际,特制定年创建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活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不断加强社区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人口文化活动,承载各种宣传媒体,加快新型人口文化形成。力争使各社区、各单位成为首批市级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二、基本内容

开展新型人口文化建设活动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移风易俗,婚事从简:改变婚事大操大办的传统陋习,婚事简办,倡导节约;

(2)响应政策,依法生育:按政策生育,不发生违法生育行为;

(3)尊重科学,优生优育:学习优生优育知识,相信和依靠科学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关爱女孩,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尊重、关爱女孩,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生育观念;

(5)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掌握避孕节育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节育措施;

(6)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了解生殖健康常识,关注自身生殖健康,促进家庭幸福;

(7)尊老爱幼,社会和谐: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8)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着眼于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通过人文关爱、人性关爱和人情关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活动。在人口学校中开设人口理论课,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开展计生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基层专(兼)干和育龄人群计生知识水平。召开各种讨论会、座谈会,加强对人口文化的研究和学习。

(二)加强宣传环境建设。

1、各社区、各单位要求在社区文化广场十字路口等人员集中地地方设立人口文化公益宣传牌2块以上;

2、建设以弘扬婚育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人口文化院。

(三)加强新型人口文化的宣传阵地建设。

1、各社区、各单位要有计生政策宣传员和“三优”、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咨询员。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要有场地,有效果。

2、各社区、各单位按照要求建好“五个一”:即一校(人口学校)、一屋(新家庭文化书屋)、一室(服务室)、一栏(政务公开栏)和一支队伍(民间文艺志愿者队伍)。

3、各社区要将人口文化建设融入社区建设之中,将人口文化融入社区各种文化活动之中、融入各级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四)加强新型人口文化舆论宣传建设。办事处和各社区、各单位要积极向各级宣传媒体投稿,要充分利用《日报》中的《人口与国策》栏目电台的《人口》和《人口与国策》栏目等媒体,积极宣传计生工作的成绩和闪光点。

(五)加强新型人口文化载体宣传建设。1、各社区、各单位要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人口文化志愿者队伍。2、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和文化艺人在人口文化宣传上的重要作用。3、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组织开展新型人口文化宣传活动。4、要利用举办绘画、摄影、剪纸、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口文化宣传活动。5、把人口文化宣传活动纳入社区各文化广场文艺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人口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将新型人口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潜移默化地促进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和生育行为的规范。

(六)加强新型人口文化的制度建设。各社区、各单位要建立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理念人性化、手段科技化、内容时代化、网络立体化、活动经常化、产品精品化”。要加大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力度,确保人口文化建设的需求。

四、工作要求

第3篇:单位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水利 基层单位 企业文化 定位 建设步骤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56-02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水利的国计民生的支撑地位日渐突出,水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水利发展的重要内容。水利的基本问题是如何科学用水,同所有管理一样,水利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依靠文化建设作为行业发展的支撑。基层水利管理单位作为水利行业的始端和末端,其管理水平直接代表着整个行业效益发挥和行业形象,是至关重要的。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升其内在的管理综合实力,这就是建设其本身特有的企业文化,用文化来管理人,以人来推动文化的发展,从而推动行业发展。

一、基层水利管理单位企业文化定位

企业文化建设,定位是关键。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的企业文化定位首先要从其本身管理内容入手,对发展方向要有足够的认识。

水表面上看很简单,从天上来,又回到天上去。水利,顾名思议,就是让水产生有利的作用,怎样让水发挥更大的作为,避免产生危害,让水产生“利”。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的管理对象是水和能让水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水利因人而设,水利管理必须把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水利工程往往承担负责保护一方的重任,安全是水利管理的首要责任。俗话说水火无情,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让无情变成有利。

水利管理两个直接对象是水的质和量。水的保护和利用都是系统工程,就是把这水资源化,从质上保护,从量上利用。对水利行业来说,有保护才能有利用,保护得好,价值才能最大化,所以首先要树立保护的理念,一切从保护开始,强调没有保护就没有发展,这是水利管理的生命线,这包括源头的保护和工程的保护。从利用角度,要突出重点,多方兼顾,合理利用,树立科学调度利用的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管理对象有水库、河道、排灌设施、海塘等工程设施,管理目的都是发挥这些工程设施的作用,充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工程设施一般都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但各有主次,有些工程以防洪、灌溉等社会效益为主;有些则以供水、发电等兴利效益为主,基层单位根据自身管理工程的功能定位,确定自身的企业文化定位,突出功能重点,形成本工程的重点旗帜设计,对外树形象,对内明确目标。如一个水库管理单位,防洪作用是最主要的,企业文化定位首先就要把保护下游安全的口号响亮的喊出来,确保下游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神形象就应在管理内容中树立起来,水库员工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最大限度的保护下游的防洪安全。

基层水利行业应根据管理内容和发展方向,把企业文化的建设定位在安全用水、发挥效益、和谐发展上。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帮助和引导全体职工树立共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合力,促进整个企业发展。企业的管理内容有其自身特点,但共同的特点都是人在管理,一切发展都依赖于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如何团结发挥全体干部职工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基层水利管理单位按照其本身的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要求,配备了相应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各负其责,分工协作,每项工作都必须团结协作才能完成,最终才能发挥整体效益。在企业文化定位上要注重每个员工的职责要求,也要注重整体协作的团结要求。企业文化对员工个体要以人为本,这个目标的基本原则为定位,对引进人、提高人、启发人、激励人都有明确的高要求,对整个团队要以单位功能为主线,对如何完成个体职责促进整体职责都要明确要求。企业文化在人的管理的定位上,还要体现超前性。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其本身的规律,是系统的,需要储备和开发相结合。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过程,发展人应是企业文化管理人的另一方面定位。建设学习型组织,也是谋求水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把全面提升员工素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当前,相对于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成果来讲,提高人的道德文化素质则显得更为突出和紧迫,更应该引起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对人的定位应该是倡导献身社会的高尚道德观,明确服务社会的个人责任感,实践团结协作的做事大局观和人才发展的自信感。

基层管理单位的文化定位还必须强调工程功能的发展和管理技术的发展进步。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管理对象虽然比较明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对象的水利工程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对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要求在不断提升,如有些水库由原来的以发电、灌溉为主改为以供水为主。基层管理单位要运用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促进发展,要打破原来设备老化、人员知识技术老化、管理落后的老格局。企业文化定位应考虑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发展进步和管理意识更新。

企业文化定位应在人的发展和水利工程发挥作用这两方面着手,定位在以人为本的保护和利用上,定位在保护生态、科学利用、不断发展上,定位在个体和整体协调发展上,树立争先创优的管理理念,解放思想,最终促进人水和谐。

二、基层水利管理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步骤

要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首先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否定原来的“自然企业文化”,提出新的文化理念。企业文化是一个单位长期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表现为管理工作过程和氛围。也可以说,不管哪个单位,不管我们文字怎么描述,其内在就存在一种文化,可以称之为“自然企业文化”。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要否定原来的自然企业文化,就要对原来管理过程、规章制度作剖析,找出其精神本质,分出优劣,并查找出优劣的根源。方法一般可以由全体职工对管理过程和某些现象进行讨论,总结出共同的好的理念和存在问题的实质。在此基础上,保留好的理念,再把新的好的思想补充进去,坚决摒弃不良的传统,从而使好的企业文化初步形象得到确定,并被大家接受。但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于长期体制不清,管理主体不明,往往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工作不到位,管理混乱,要提出建新的企业文化,首先作为本单位的管理层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目标,否则就不可能对原管理行为有深刻的剖析,提出新文化的本身就可能存在先天的不足。这个过程与剖析个人思想一样,是剖析企业思想,是个痛苦的过程,需要全体干部职工直接勇敢面对。通过管理层组织讨论,深挖单位在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行为的精神实质,总结出结果,再对结果进行讨论修正,基本上可以形成一定的共识,这就可以作为企业文化的雏形。

经过自上而下和由下至上的循环讨论总结,单位初步明确了新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向,那下一步就是怎样将这些理念转化成具体实践,并以此为单位的长期目标。实践第一步就是将目标深入人心,把企业目标转化为全体职工的目标,并列出规划,建立相应的机制,要防止表面化。实践第二步就是形成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管理内容和管理目标,制定出指导规范具体工作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确保管理到位出效益,例如需落实对某工程进行定期检查的工作,以确保其作用发挥,就要明确定期检查制度,包括检查内容、频次、要求,同时明确如执行不到位则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企业文化首先要体现在单位领导的身上,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是企业文化的示范,领导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能起到上行下效,带动整个单位前进的作用。文化是虚拟的,需要实体体现出来,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树立模范形象,发挥典型作用。模范是企业文化的活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具体的,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有利于更进一步理解、推动和贯彻。要通过一定形式和活动,把企业文化日常化,让其可操作,不断的激活文化活动神经,形成文化网络体系,时时讲文化,处处体现文化,如用单位标志树立文化旗帜、形象广告宣传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目的是为企业发展和整体提升,因此,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定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志同则道合,使学习贯彻本单位文化就能得到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激励,单位应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生命线来抓,在制定目标时要把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化,做出详细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计划,并把企业文化实体化,溶入到每一项工作中去。基层水利管理企业文化在管理上的体现就是在人才引入机制、培养使用机制、提升淘汰机制上下功夫,规范职工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有发展潜力团队,为整个管理目标实现打下基础。

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在发展规划中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在工程设计使用过程中体现文化宗旨,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处处体现文化主体,在制定单位章程时明确理念方向,在制定规章制度架构中明确文化管理内容,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中体现文化内涵,做到文化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有适应的载体,有活动的载体,使企业文化能具体化、鲜活化、形象化,成为单位最鲜艳的旗帜。

三、基层水利管理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水利可持续发展

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是最具有本单位实际特色的企业文化,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校正。作为基层水利管理单位,企业文化就看其能否服务于该单位可持续高效的发展。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的宗旨就是为国家管好一方水利事业,最大的发挥效益,减少自然灾害,服务于民。企业文化能使管理单位明确这个根本宗旨,实现其单位本身价值。

文化作为精神文明,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的行为,但一旦上升为团队意志,其作用不可估量。企业文化能使全单位职工形成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意志和强有力的团队精神,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应对困难,敢于胜利。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把职工的共同心愿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实现崇高的目标,对每一员工都有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就是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先进更先进,落后变先进,并形成为单位的传统和作风,教育和熏陶一代代职工,使单位永葆活力。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单位的形象,极具宣传力,水利管理单位的企业文化,也就是水利企业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从一定程度上也是水利行业的形象,也是人民水利为人民的体现。

企业没有文化,就如同人没有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科学发展观对企业的必然要求。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属于传统行业,管理上存在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其功能发挥和行业发展,在新时期下,基层水利要保持长期高效服务于社会,就要与时展同步,就必须打破原来的传统管理方式,解放思想,用最新的管理理念来改革管理行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改变面貌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新的形势下,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必须建立符合水利行业本身发展规律的企业文化,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实际出发,以单位的持续发展和员工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落实到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规范中去,融思想教育、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于一体,从而推动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兴山,刘潮.西文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北京:现代出版社,1999

第4篇:单位文化建设范文

对企业文化的概念认知由于所处的行业和文化背景不同,对其理解的含义就不同,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而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则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同时,威廉?大内是这样认为的,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因此,企业文化是具备行业性和地域性的。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地域在筑建企业文化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性来筑建。

企业组织文化的内容包含的很广泛,大体上蕴含着企业的精神、道德、价值观、经营理念、制度、团体合作意识等等元素,这些元素组成了一个企业的整体的运行机制,如果将这些元素经过科学的、系统的有机整合,就筑建出了企业文化的基本轮廓,从而就可以将企业文化有机的融入到企业的运营机制力,能有力的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勘察设计单位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勘察设计单位企业的文化当前存在的状况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勘察设计单位由于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其企业组织文化都体现在职工发福利和文体活动上,虽然,目前勘察设计单位已走入市场,步入了企业化状态,但对真正的企业文化意识还比较模糊,对如何树立企业自身形象和品牌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观念,因此,对企业文化的感念就停留在了表层,企业文化成了笼络职工感情的工具,虽然文体活动和发福利也属于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那只是初级阶段的表面文化。

真正的企业文化是具备自身鲜明的个性的。而目前很多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文化都大同小异,没有把企业自身的优势真正的展现出来,只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形式停留在企业文化的表层。领导不重视,员工不清楚,企业文化成了摆设。因此,这样的状况就造成了企业没有活力,缺乏了动力。

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具备前瞻性和长远性。因此,当前在勘察设计单位存在的企业文化理念僵化和陈旧的思想观念必要要打破和改变。

(二)勘察设计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目前勘察设计单位已走上市场,成了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单位,市场经济决定了各个行业竞争的严肃性和残酷性,因此,勘察设计单位为迎接市场挑战,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企业文化做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的主要元素,必然要走在前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品牌、企业形象是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但可以为企业创建品牌效益,还可以对企业的外在和内在形象大幅度的提升。勘察设计单位作为知识结构比较深厚的企业,本身就是比内涵、比底蕴、比知识结构的单位,是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稳健的较量,这种较量的实质上就是比品牌效应、比整体实力较量,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在高层次上体现企业形象、品牌、实力等因素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的主体元素,具备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征象。

因此,勘察设计单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建设企业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企业文化是一个科学的、整体的规划系统。在整个系统的科学统筹、运作下,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个与企业紧密关联的元素能够有机的结合、运转、发展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壮大的有机整体,让企业成为良性循环、发展的生命型企业。

(三)如何建设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文化

勘察设计单位建设企业文化实质上是把企业无形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有机的整合、开发出来,使之成为有机的管理模式,从而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成为有机的动力之源。因此,勘察设计单位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模板,在筑建企业文化时,勘察设计单位首先要做的是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没有领导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谈。在取得领导的支持后,就要对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详尽的调查,根据调查实际得来的数据和情况做出合乎单位现状的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确定建立企业文化的核心宗义,最后,将单位的实际存在的现状上报领导批准,批准后建立企业文化的执行部门,保证企业文化有序、有计划的稳步实施。

二.勘察设计单位企业文化现状的考核办法

(一)建立考核指标

对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文化现状进行考核,目的是将企业文化的实际情况真实的展现出来,从科学的数据中发现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弊病,然后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从而避免在筑建企业文化时盲目性和误差性,使在建设企业文化时更加有理、有序、稳步扎实的进行。企业文化的考核指标可从根据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我们把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化,主要的指标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环境、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理念、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能力、企业形象建设水平、企业组织结构建设水平、企业创新与学习能力、人力资源激励水平。这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二)确定考核办法

在勘察设计单位企业文化现状考核中,会有很多比较模糊的元素存在,在将这些元素具体划分时,很难做出明确的界定,因此,我们在确定企业文化现状考核办法时,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奏分类

因为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评价时是根据企业所存在的不同指标进行的评价方法,因此在进行评价时也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行评价。首先要做的是将前期收集的指标构建出模糊指标库,模糊指标的选取必须符合本企业文化实际现状,因为指标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下一步的进行。当模糊指标库筑建好后,就可以筑建评价因素分配矩阵了,评价矩阵可以从流程、质量、管理等企业生产、发展的元素中评价出适合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素。为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后可根据评价矩阵的评价出的元素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三.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又简称CIS,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直译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意译为企业形象设计。CI是指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自己企业的各种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使公众在市场环境中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和认识,以便更好地识别并留下良好的印象

(一)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需要,勘察设计单位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自身的的市场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目标,而引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为提高企业素质、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能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通过一系列的提高企业形象的规划,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进行教育和培训,让企业的管理措施走上科学、规范的道路,让企业形象更加鲜明、具体的出现在公众面前,发挥出企业最大的潜力,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勘察设计单位走向国际市场已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企业文化也就成了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引入,是筑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勘察设计单位未来的道路,建立企业形象系统是很有必要的,谁先建立,谁先受益。

(二)如何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由: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企业行为识别系统、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了整体企业识别系统。

企业形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因此,企业形象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对企业文化的深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目标就是为创造良好的企业想象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打造一个广阔的延伸平台。企业标志是传达企业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窗口,因此,企业标志的识别要求是传播时的关键元素,如果企业标志没有识别性,那么企业标志本身蕴含的寓意和文化内涵就很难得到公众的认识。勘察设计单位作为专业知识深厚的单位,它的企业标志应该在突出自身特性的前提下,将自身的优势表达出来,从而达到雅而不俗、精而不凡的目的。

第5篇:单位文化建设范文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功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人才在企业中感到受到尊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在管理上暴露出了一些弊端,而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企业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毋容置疑,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生存、竞争、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使企业具有行之有效、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成败、企业文化将发挥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一个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必须的。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

(一)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二)导向功能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激励功能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四)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为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我国倡导建设“企业和谐文化”。企业和谐文化的本质是建议以人为本的文化。事业单位的员工作为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主体,也是事业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员工的劳动素质发展与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员工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行为由思想支配,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有利于事业单位和谐文化的建设。事业单位和谐文化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团队精神。最终事业单位文化的建设的成果,可以帮助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以我国公立医院为例,由于我国人口数目众多,医院数目相对偏少,导致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也因此造成医生和患者之间关系紧张的现象。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可以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二)为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提供人力支持

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起源于国外,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也不多。而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长。一致以来,思想政治工作都是我党的一项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企业建设中的应用也较为成熟。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在事业单位中,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对事业单位的员工的信息较为了解,这十分有利于他们开展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工作。同时这些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事业单位的政工干部,政治思想过硬,工作经验丰富,同时与了解事业单位的职工的信息。将这批队伍吸纳到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队伍当中,对于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为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是部分企业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应。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存在不足的表现。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通过引导企业形成积极的企业文化,养成社会责任意识。事业单位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单位,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责任。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事业单位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在公众中的声誉。

参考文献:

[1] 席树芬.试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09(29).

第6篇:单位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单位文化;重要作用;方式方法

单位文化对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作为一种“无形准则”存在于职工的意识中,如同我们社会道德一样约束着职工的精神。一个单位的所有动力及凝聚力不是来自资源和技术,而是单位文化。

1 单位文化在治黄工作中的重要性

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总是具有一定民族的个性。黄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它还是黄河民族的“圣河”。

“黄河浩荡贯长虹,浪泻涛奔气势雄;石障山屏难阻挡,千回百转总流东”。黄河用自身的活力,创造了一望无际的黄土地。这条川流不息的大河两岸,孕育了我们民族的原始文化,从而创造出灿烂多彩的人类文明。

以“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为核心的黄河文化,正是我们黄河管理部门的单位文化。

“团结”是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务实”就是求实效,“开拓”就是锐意进取,“拼搏”就是有一个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奉献”则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凝结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水管体制改革后,随着单位内部人员的不断更替,以黄河精神为核心的单位文化愈发重要。未来治黄部门将是以“80后”、“90后”为主的人员结构。“80、90后”职工与前人相比,文化层次提高,思想更加活跃,彰显出极强的自我意识以及不安现状、浮躁虚荣等特点,同时还缺乏团队协作和实干精神。他们这种独特的个性将给单位带来巨大的压力。“80、90后”自身存在很多缺点,但是他们同时拥有追求快乐、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引导。什么东西能对“80、90后”进行正确引导,就是单位文化。首先要让“80、90后”从内心深处认同和理解所在单位的单位文化。对于我们治黄事业的发展而言,单位文化的塑造和执行将成为制约单位成长的核心要素。

2 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文化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主要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等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它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单位文化是单位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是一种以人为管理主体,以单位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业为基础,以所示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管理新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单位文化建设是有机结合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又不能相互取代。对于单位来说,其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单位文化中得以体现。单位的活力源于人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活力是搞活单位的基础。因此,对于单位来说,在制定实施任何改革措施前,都是先做好宣传引导,开展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单位与职工组成一体,这样才能把职工全部的热情、激情以及创造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只有将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相结合,单位文化才有生命力。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给我们带来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黄河又是世界上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它流经的区域广,自然条件复杂,而泥沙多,下游河道更是高出地面成为地上悬河。治理好黄河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人民治黄以来,黄河人彻底扭转了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的悲剧,取得了岁岁安澜的伟大胜利。

培育和弘扬以黄河精神为核心的单位文化是推动黄河治理与开发的重要措施。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大倡导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题,从转变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入手,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处理好虚与实、讲与做、精神与利益的关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为治黄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稳定局面。

单位文化建设为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提供了条件,同时随着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加强,也将对单位文化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思想政治工作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要与时俱进,黄河精神的内涵需要随时代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要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目标,必须推进以黄河精神为核心的单位文化发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引导广大黄河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同理想理念。针对黄河存在的问题,开拓创新地研究探讨治理黄河的对策和措施。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努力把黄河建设成为造福于人民的生态黄河。这就要求我们:

一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就是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联系个人的思想和实际工作,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错误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就是自己做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现阶段的“三严三实”教育,就是从领导层面进行的自我教育,提高广大中层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只有我们党员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能调动广大治黄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

二是,情感激励法,通过一系列的激励刺激,满足职工的需要,激发职工的主体认同,调动职工思想情感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种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多与职工交流,用真诚、尊重、关爱等行为来换取职工的认同,形成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是,典型示范法,就是通过树立榜样进行典型示范来提高人们思想觉悟,解决人们思想问题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把抽象的说理教育变成具体生动的形象教育引导人们去学习、对照和仿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治黄事业曾涌现过大量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这对于提高广大治黄职工的思想觉悟,激发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就拿我们身边的山东黄河第四抢险队来说,就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敢打硬仗创建过多次佳绩的先进集体。现在人员更新过半,但光荣传统却代代相传。

第7篇:单位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创新文化;核心竞争力;农业科研

文化是软实力的象征,对于农业科研单位而言,也是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科技竞争也包含文化竞争,文化是促进科技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剂。创新文化是科研单位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资源”,是单位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单位创新文化建设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也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和实践,加强科研单位创新文化建设也是加强科技软实力竞争的一个客观需要。

1农业科研单位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

农业科研单位作为一个具体的法人组织,是单位文化、历史文化的交融地,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传承。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农业科技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的科研工作精神和优良传统。实践证明,创新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形态,也是新的价值观、制度、环境与氛围的重新建构。从农业科研单位来讲,建设创新文化就是要构建适应单位发展需要的观念、价值取向、科学精神、学术思维和行为规范。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实施创新文化建设,加强文化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建设,形成特色体现精神内涵的理念文化;加强环境物质建设,构建以所徽为核心的标识文化(视觉文化);以制度管理创新为核心的制度文化,夯实“爱国、科学、奉献”为核心的价值文化;从组织管理、运行等方面营造适合农业科研单位或者有利于创新或者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管理运行架构体系、组织机构和单位内外环境氛围。

2创新文化建设的主题目标

结合农业科研单位具体情况,应积极借鉴7C理论,建议从工作理念、行为和形象体系建设创新文化,建设以“7C”为主题内容的创新文化,7C是涉及IQ、EQ的七种能力和目标:① 核心能力(Core Ability);② 实践技能(Capacity);③ 创新(Creation);④合作(Cooperation);⑤ 个性(Character);⑥关心(Concern);⑦ 交流(Communication)。总体上建立以制度文化、园区文化、标识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体系文化。具体包含:

2.1建立以和谐单位建设为目标的人文文化。包括人文文化(关怀)、激励文化、生活文化、工作文化、理念文化、工作关怀、个性文化等等。

2.2建立创新理念为目标理念文化。包括单位历史文化、院歌(所歌)院训(所训)、单位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操守)等等。

2.3建立以绩效管理为目标的绩效文化。包括奖惩文化、目标管理文化、绩效考核与评估等等

2.4建立以工作内容为主题的实践文化。包含科研协作、技术推广、科技实践、对外交流、工作流程等文化建设。

2.5建立以形象标识为目标的物化文化。包括单位标识导引、单位形象标识、单位旗帜、单位宣传资料等等。

科研单位要紧紧围绕创新文化建设的总方向总要求,充分认识创新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和时代特点、要求,可以通过上述不同层面、不同内容、不同目标的体系建设,把创新文化与科研工作实践相结合,与科研主体功能相适应,实现创新文化建设的氛围化、活动化、文艺化、感觉化和情感化。通过创新文化建设,使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自觉成为创新文化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3创新文化是农业科研单位构建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

3.1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新科技革命和发展对农业科研单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设一流科研机构的进程中,创新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是重要力量,要想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农业科研单位就要用创新文化、创新理念思维等凝聚一批高素质的科研队伍,着眼单位未来长久发展,建立和培育核心价值体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建设“宽容、竞争、协作、流动”的工作文化,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倡导学术诚信,树立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思想观念,反对弄虚作假,以科研活动为载体,推进文化创新,大力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性的科学思维促进农业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农业科研单位应紧紧围绕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心工作和任务,从服务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促进现代农业科技进度,使职工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单位的创新文化建设更加具体灵活,更具有时代特征,更能体现出单位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3.2赋予创新文化新的内涵

单位文化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是以单位全体成员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全体成员的工作意志,规范成员行为,凝聚力量,为单位发展的总目标服务。农业科研单位的创新文化是科研单位长期发展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先进的创新文化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研究人员的根本利益。农业科研单位内部传统的优秀文化既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创新文化建设符合时展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要科学分析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主动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把制度文化与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实现制度管人管事,营造出与现代科研制度相适应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创新文化,发挥好创新文化“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育人”的功能。

第8篇:单位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第9篇:单位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文博单位;信息化;推进

现阶段,在文博单位系统内运用的信息化,就是科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发展、有效运用文物信息能源,综合提高各类文物保护维护、急救维修、运用和管理等工作情况。按照其特征可以分为技能型的信息化、数据解决的信息化、管理和公用的信息化、珍藏研究和管理的信息化以及虚拟博物馆等几个方面,涉及到计算机技能、数据库技能、多媒体技能、网络技能、通讯技能和自主监控技能等多种现代技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模式,结合工作实际,目前需要迫切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就是在文博体系方面怎样协调管理形式以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做到人机统一,人技合一,以此推动工作的时效性。

1 信息化文博的运用特征

1.1 可以推进文博系统专业化的队伍建设

文物甄别和数据采集,系统流程较为繁琐,特别是国家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设立的标准和步骤较高、较多,因此而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训练,重视训练和实践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技术人员合理运用,让基层工作者能够在训练、工作中学习更多新知识、了解新技能,提升自身的技术涵养和实践能力就尤为必要。信息化的文博体系设立过程是对于文博干部的训练、提升、教育的过程,运用文物体系信息化,能够为文博系统单位训练出优秀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

1.2 可以推进文博系统科技化的管理体系

具有本行业特点的信息库的设立,厘清各地区各单位的文物底数,能够让人们及时有效的了解文博信息数据,为后续的文物急救、维护及有效运用供应了科学的策略基础,还可以对文博单位管理在资金管理、直观策略、资产运营工作上更为科技化和合理化的平台载体。数据库的设立,提升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强化了各个文物珍藏机构文物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研究、陈设展示、传播教育、对外沟通等工作都受到文博体系科技化设立的带动性,使文物维护资金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服务质量提升了,推进了博物馆教育体系,同时也拓展了博物馆事业的生存进步空间。

1.3 推进了文博系统最大化的能源效应

不可移动的文物资源,除少数的文物在旅游景点进行运用之外,大多数文物能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同时,可移动的文物资源,极少数的陈列在博物馆中,大多数则被存放在库房里面。由于文物能源效应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也就失去了文物的价值性。通过信息化工作的展开对于文博资源的有效运用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数据库建立,为文博管理、文物宣传和文博能源信息的传承提供了新途径。

2 文博信息化的思考体会

2.1 关键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变

现如今,在信息时期对于文博事业进步供给的新环境应当明确了解,更要了解信息化对于文博行业的关键作用,树立信息化建设在文博行业进步中的主导位置。对于文博信息化策略规定和原则规章制度应进行设立,积极制定有关文博信息化建设综合整改、重要工程整改及文物遗产区域性规划,注重信息资源的设立,完善信息建设管理制度,同时还应提升科学策略水平,从而做到以科技为引领、创新为节点、发展为方向。 转化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社会动态,彻底改变旧有的办公形式、管理职责和策略步骤,形成现代网络虚拟社会和学习创新型社会新常态。

2.2 重点在于人才团队的打造

信息化进步的根基在于高水平的人才团队。设立人才团队方面,通常是依靠高校和科研管理的人才为前提,运用自主训练、引进吸收、沟通合作等形式训练高水准、专业化的文博信息化业务精英和综合型管理人才,应当设立合理、完善的人才选取和激进制度。应当强化对于各个领导阶层和有关业务部门的人员信息化普及训练,营造良好的信息化运用条件。应当探究引进、稳固信息化人才的策略、方法,建立和改良科学、有效的人才选取和竞争激进制度,提升人才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创造出高素质的文物信息化人才团队。

2.3 根本在于文化传承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