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开发范文

旅游开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开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开发

第1篇:旅游开发范文

乙方:李小东

法人代表身份证号:( ***)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投资开发期限、项目内容及投资规模

乙方在**县杨树乡界牌村(大堰寺山场)分两期开发别墅群、会厅、特色小吃楼、果园、养殖场等旅游项目(涉及湖区开发以65米水位计算),面积为45亩,总投资为1000万元(具体界址以乙方与权属单位签订的合同或国土部门发放的土地证为准)。整个工程建设分两期开发:

第一期开发时间为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开发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果园、养殖场、会所、特色小吃楼,开发林地面积为15亩,投资500万元;

第二期开发时间为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开发内容为:别墅20幢,开发林地面积为15亩,投资500万元;

第二条 投资方式及合同期限

1、乙方采用独资方式投资,开发区域内的土地、水面、林木风景资源采用租赁或出让方式。

2、乙方投资**旅游资源开发土地出让的期限为40年,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计算。租赁(出让)期满后,乙方如需继续延长使用时间,双方可再行协商,在同等条件下,乙方可优先取得开发地的使用权。但应与甲方重新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支付使用费。

第三条 土地、林木、水面出让(租赁)标准

(一)土地出让标准

旅游项目开发范围内购买土地应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由乙方与相关职能部门签订出让合同,到国土部门依法办理征地报批手续。征地补偿费、报批规费、土地出让金概由乙方缴付,土地出让金标准按评估价执行。

(二)林木植被处理

1、乙方在林地上进行基本建设时,须报经甲方书面同意,并须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如需间伐林木的,还应履行相关的批准手续。

2、乙方在土地上种植其它林竹和观赏植物,免收植被补偿费。

第四条 双方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

1、甲方在合同签订生效后应按合同要求及时将乙方所需土地交付给乙方经营使用。

2、甲方保证乙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负责乙方享受有关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的一切优惠政策,并帮助协调乙方与当地各有关部门的关系。

3、甲方负责协调有关部门为乙方适当优惠安装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等,费用由乙方负责。

4、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开发区内的有关资料,在乙方不能按本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开发时,有权单方终止本合同的未履行部分(不可抗力因素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直至废除合同,收回土地、林地、水面的使用权。

(二)乙方

1、乙方全权负责项目开发及生产经营管理。乙方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县旅游开发管理若干规定》,并受其制约和保护。依法自主地开展业务,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干涉。

2、为加快项目开发进度,确保项目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乙方开发的项目必须符合**县旅游总体规划,建设项目须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正式批复后方可实施。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应在二个月内拿出项目可行性报告、开发总体规划和平面效果设计图,按规定程序上报市计委批准立项后方可动工兴建,一期工程必须在2年内全部完成投资,并建成对外开放。

3、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在一年内未动工建设,甲方将收取乙方10元/m2的闲置费,2年内未动工或开工建设未达到合同投资总额1/4以上或未达开发面积的1/3,甲方将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4、乙方必须在合同签订后15日内一次性向**县旅游局交纳履约保证金10万元(履约金为投资总额的1%),未按时交纳履约保证金,合同自动失效。履约保证金在乙方按规定程序完成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动工后返还50%,在一期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再返还50%。

5、乙方注册登记费缴纳期限和标准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武发(2005)3号文件有关招商引资的旅游开发优惠政策办理。乙方按国家税法规定在甲方指定地点依法纳税,税收优惠按国家税法和武发(2005)3号文件的有关税款优惠政策办理。

6、乙方与土地、山林、水面权属单位签订好出让(租赁)协议后,应及时交付征地补偿费、土地出让金和报批规费或租赁费。出让(租赁)的土地费用必须在合同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全部付清。

7、乙方必须有 效保护开发区域内的林木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未经批准不得破坏开发区域原有植被,对所排放的废水要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方可排放。乙方在开发期间按国家环保标准对生活、建筑垃圾进行处理或配合县有关部门对废水、废气、生活、建筑等垃圾进行处理。对开发范围内的文物、各类古树、各类珍稀动植物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给予保护。

8、乙方所需员工,应优先聘用所在地居民,也可由乙方根据国家有关劳动用工规定进行招收。须按国家规定办理员工的各项保险。

第五条 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合同条款,如有违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处理。

第六条 其它事项

1、本合同修改与补充,应征得甲、乙双方同意,经协商一致,形成书面材料,双方签字后方可生效,补充合同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2、有关土地报批、水面使用、证照办理等相关手续由杨树乡政府和旅游局负责办理,费用由乙方负责。

3、甲、乙双方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本合同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4、本合同一式八份,正本二份,副本六份,均具有同等效力。甲、乙双方各执正本一份。 县旅游局、招商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水产局、杨树乡政府等各执副本一份。

甲方:

乙方:

第2篇:旅游开发范文

一、养生旅游及其在国内外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球性影响下,随着乐活族的出现,老年化人口和亚健康人群比重的增大,以及世界性疾病的蔓延,养生旅游在21世纪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新型旅游形式。当前,养生旅游发达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匈牙利、奥地利、法国等国家,而印度、泰国和日本由于价格优势和独特的服务项目也广受国际养生旅游者的青睐。

我国的养生文化历史积淀深厚,但养生旅游发展却起步较晚,虽然20世纪90年代末兴盛的温泉旅游已具备养生旅游的部分特征,但严格意义上的养生旅游始于2D02年海南省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和南宁中药养生旅游,随后在四川、山东、安徽、黑龙江等省市发展迅速,于2007年演绎成为全国时尚旅游热点。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压力,加上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人类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失眠、抑郁、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状态单纯依靠医学和治疗的手段很难取得明显的改观。这种状态如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和消除,会引发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进一步提高,开始更加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对各类养生保健需求量越来越大。人类健康状况的恶化及对健康的追求,以及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多,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给旅游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者需要一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使他们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的旅游项目的出现。养生旅游很好地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部分内容同旅游结合起来,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它既可以使旅游者修身养性,提高旅游者的身体素质,又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旅游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还有利于普及养生文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就焦作来说,尽管它有开发养生旅游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目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此外,几乎查阅不到有关焦作养生旅游方面的研究成果。所以,在现代社会旅游者对养生旅游的需求下,对焦作的养生旅游进行探讨,不仅适应了养生旅游发展的大趋势,而且对于焦作来说也有很多方面的益处,它不仅能够弥补焦作山水旅游发展的瓶颈缺陷,同时还有利于进一步的挖掘它的陈氏太极拳和四大怀药这两种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还有利于焦作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焦作开发养生旅游的资源优势

一定的文化有形遗存是开发焦作养生旅游的物质基础。文化遗产有物质实体和非物质实体之分,大多数文化遗产同时兼有物质实体元素和非物质实体元素。物质实体的存在以及与之相关的文献证据是其遗产价值的所在,在旅游开发中也是旅游产品品质的保证。

焦作温县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和文明海内外的焦作“四大怀药”无疑为焦作开发养生旅游提供了其物质基础方面的优势。陈式太极拳的知名度和“四大怀药”的历史地位是其开发养生旅游的重要支撑,是开发焦作养生旅游的关键核心要素。

有关专家指出,太极拳的精髓是太极文化,其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理念。此外,太极拳具有“道法自然”的文化魅力和养生功能,它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练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练,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加上温县一带又具有温泉、怀药、水系、交通区位优势,所以养生功能是陈家沟太极拳文化的一个主要开发点。与单纯发展旅游相比,打造休闲式、养生式、体验式的“宜居”地,更有助于拉长焦作旅游文化的产业链。

自古以来,历代的中药典籍和名医史志都给予了“四大怀药”高度评价。近年来对“四大怀药”的药用价值又有新的研究和发现,山药除具有健脾补虚,滋阴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益气、生肌、强阴之药效外,又有学者研究认为山药含有可济陛纤维,能推迟胃内食物的排空,控制饭后血糖升高;山药含有黏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现代化学成份分析得出,“四大怀药”有效成份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地所产同品种。由于其质量地道、疗效显著,不仅具有甘寒人脾、润血归肺、养胃健脾、止泻固精、滋阴壮阳、除寒热邪气、补心血不足等功能,而且还具有极高的保健、养生价值。

此外,焦作开发养生旅游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焦作旅游交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全市接待游客2605.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6.49%,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到目前为止,国内游客仍然是焦作旅游接待的主要对象,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收入的绝大部分。在接待的国内游客中,本省的游客占到三分之二,外省市的占到三分之一,外省市的主要是周边地区如山西、山东等省;华中地区如武汉;华北地区如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华南地区如广东省;华东地区如上海市等。因此从焦作游客人数的增长趋势和特点来看,对于其开发养生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焦作养生旅游的市场定位

养生旅游的发展依托于旅游产业与养生产业,是复合式创新型旅游产品。在新兴的养生旅游市场中,银发群体、亚健康群体以及周边的国外市场是焦作养生旅游开发的主要市场。

(1)银发市场是焦作养生旅游开发的一大客源市场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焦作市0岁至14岁人口比重在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下降7.42个百分点,远远大于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下降的1.67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增加0.46个百分点;年龄中位数十年间上升2.93岁;老少比增加了12.75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表明,焦作市老龄化进程在快速推进,社会养老问题愈加凸显。老年人有参与旅游活动的诸多优势:和其他年龄组相比,老年人较富裕,支付能力强,闲暇时间多,而且退休前后仍然身体健康,有出游的欲望。同时,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如果保养不善,就会有下滑的趋势,无论是老年人自己还是他们的子女,都希望他们能拥有持续的健康。因此,养生旅游符合老年市场的需求,银发市场将成为焦作养生旅游开发的一大客源市场。

(2)亚健康群体是焦作养生旅游开发的重要客源市场

我国亚健康人群以从事脑力劳动承受精神压力过大的人群为主,城市白领、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比例高于一般人群。在市场经济中,强烈的竞争压力,频繁的知识更新及紧张的工作,将他们推入亚健康的沼泽。他们往往没有疾病却常常身心疲惫,有修养调息的需求却舍不得花费时间或找不到合适的途径。作为社会中收入较高的一个阶层,他们的福利待遇较好,有养生的需求,也有相应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是养生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焦作陈氏太极拳养生是亚健康人群首选的养生之道。近些年,中国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为了帮助广大亚健康人士远离亚健康,隆重启动了亚健康人士太极养生之道系列活动,旨在用陈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使更多的亚健康人士恢复健康,回归快乐。

(3)周边国外市场是焦作养生旅游开发的潜在客源市场

就这几年焦作旅游客源市场的分布来看,国外的客源市场也逐渐在焦作旅游业种呈现上升的趋势,在焦作的游客比例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此外对于国外的公民来说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厌倦了在各个景点之间跋涉奔波,他们需要一种轻松自由,又能使身心得以休整的旅游方式。将养生旅游开办成养生一体化的模式,就省去了他们在各个景点之间奔波的麻烦,满足了他们的度假需求,实现了他们休闲放松、康体强身的愿望。因此周边的国外市场是焦作养生旅游开发的潜在客源市场。

第3篇:旅游开发范文

关键词:?~山;资源;旅游

湖南旅游资源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极为丰富,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全国一流的旅游区布局却不均匀,除张家界一个在湖南西部地区外,其他五个大部分都在湖南东部地区。?~山位于湘西南边陲,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对湖南西南部旅游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全省完整的旅游地域系统的形成,满足旅游者多层次需求。

一、?~山资源介绍

?~山,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境内,是我国“丹霞名山”,观赏价值与科研价值并举。资源种类多样:有奇特的山貌,复杂的溶洞,拔地而起的奇峰异石,澄澈的扶夷江水,异彩纷呈的瑶族风情,扑朔迷离的草山牧场,旷古悠远的舜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中被称为中国“六绝”的“天下第一巷”、“鲸鱼闹海”、“将军石”、“骆驼峰”、“天桥横空”、“仙椒钻地”堪称绝世奇观。?~山有着全国最完整的“红盆丹霞地貌景观”,被誉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大型丹霞地貌区,它以中、低山丹霞喀斯特混合地貌为特征,两种地貌共生并存,这即使在世界范围,也是十分罕有的,极具科研价值。

二、旅游开发对策

?~山旅游资源有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制约因素。它地处偏远,区位条件不好,大交通困难(离省城长沙有230公里),知名度低、地区经济不太活跃,这使得其开发发展存在一定难度。笔者认为,要实现?~山旅游资源开发的跨跃式发展,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加快“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

积极做好?~山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提升文化品位,创建名牌旅游线,最终实现新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山是我国最大的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拥有奇特的山川,复杂的溶洞,拔地而起的奇峰怪石,神秘莫测的幽谷,这些自然资源极具优势。2001年12月获得国家地质公园称号,2002年3月,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有关专家对照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标准,认为?~山有符合申报条件的特质:代表地球历史演化主要阶段及杰出事例,包括对生命的记载,地形有最杰出的自然现象或罕有的自然美和重要美学价值的地区。?~山这座以打动舜帝的独特景观,千百年来却一直待字闺中,重要原因便是名气不大。故?~山要充分利用“六绝”及其丹霞地貌这些资源优势,加快申报速度,一旦申报成功,?~山将与毗邻的张家界一样,成为游人新宠。

(二)形成各级党政主干线上手抓旅游的发展格局

各地的旅游业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做到“党政主干线上手抓旅游”,才能调动起本地区各方面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凝聚起各方面的力量,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云南省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云南省委省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就下决心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明确提出“不管东西南北风,狠抓旅游不放松”的响亮口号,在财力、物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下决心先后改造与新建了8个机场,使旅游大交通得到根本改善,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大大加快,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同样,四川、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张家界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旅游资源价值非常高,但湘西的经济发展30多年来一直未找到突破口,是湖南有名的穷州。1979年发展旅游以来,特别是1983年旅游开发被列入自治州政府议事日程以后,旅游业发展很快。1979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人1.3万人次,1987年增至139.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 167.58万元,其中张家界1987年接待游客51.2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05.51万元。

现在,?~山与十几年前的张家界一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差、底子薄。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山总体规划的制定、基础设施的建设、客源市场的开拓、大交通条件的完善、重点景区的包装开发都离不开邵阳市和湖南省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都有赖于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制定旅游开发规划

要研究怎么样发展旅游产业,首先要有好的旅游规划。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市场的活跃与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都需要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来指导。省旅游局要明确邵阳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的方向,市县两级政府要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要求,尽快高标准、高起点地完成?~山景区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邵阳旅游总的格局是东靠长沙,南临桂林、南宁,将来可和桂林连成一线这个大的思想;局部可考虑?~山与城步南山草原牧场、武冈的人文资源、绥宁的黄桑、洞口的魏源故里形成一个旅游圈。要加强区际联系,与广西及其他友邻市要加强联系,市属的几个县也要加强旅游联合,要将邻近旅游区看作是?~山旅游区的外延,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这样?~山旅游业的发展才会有无限生命力。

另外,做规划要请专家,特别是请有策划能力、称得上“资源配置师”的专家根据消费者心理需求,对?~山资源进行整合。同时规划要有外面的专家参与,因为他们有先进的技术、与国际接轨的视野以及强烈的市场意识。

(四)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自1992年以来,通过国家投资、县内筹资、招商引资、群众集资等渠道,共投资1.8亿多元用于?~山景区的开发、保护和配套设施建设,?~山旅游业逐步形成了一个配套服务完善、规模初具的特色经济产业。从食宿方面看,?~山已建有三星级酒店及其以下的适合于不同游客食宿要求的宾馆饭店20余家;从行的方面来看,可利用公路交通网络及邵阳市与东安的铁路交通及省会长沙的航空交通方便旅游者出入;从购物方面看,?~山土特产非常丰富,最有名的是价廉物美的“?~山”牌脐橙与传统食品猪血丸子。

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是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山旅游业初具规模,但离理想中的设施水平仍有一定距离。针对?~山旅游业发展现状,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尤其是重点建设景区内外部的交通,如省道s218的改造、石八旅游循环公路的修建、八角寨索道工程的启动;外部交通环境也不尽如人意,长沙方向虽有长邵铁路和潭邵高速公路,但新宁路段的延伸仍是问题;广东、广西方向的铁路、公路也非常耗时;而?~山—兴安—龙胜的公路路况也有待提高,?~山——南山180公里,却需要一个上午的车程,所以交通仍是制约?~山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国家、省、市各级政府要加强上述交通路线的建设,确保游客“进得来,出得去”;从长远来看,针对外省和海外客源,还可考虑机场的修建问题。另外,旅游购物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可成立专门的土特产公司,强包装,提高旅游购物吸引力。

(五)采用灵活机动的融资方式

旅游业是一个大投放大产出、永续发展的产业,依靠地方财政投入实在有限,我们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引导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领域。广东、福建两旅游大省旅游业已经实现由投入为主向产出为主的转变,这一发展良性态势告诉我们,旅游业发展起初需要大投入,而实现大投入关键在于创新融投资方式,当前,要加强与外地有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的联系,在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旅游车队和旅行社组建、旅游酒店餐饮业发展、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积极争取外来投资,实现投资多元化,从而进一步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改善旅游环境,使游客玩得好、吃得香、住得美、购得多、走得快。据了解,?~山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需拓宽筹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把资金投入到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当中。在浙江、河北、福建、广东等全国的很多省份,民营投资的旅游项目涵盖了景点、酒店、旅游农庄、马术俱乐部、保龄球馆、茶艺馆、旅游工艺品的生产等方方面面。?~山旅游资源开发可借鉴此经验,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从同地区的邵东县引进民营资本。该市邵东县是湖南唯一的“民营经济改革试验区”,民间资本雄厚。?~山旅游资源开发可在统一规划与管理下,推行项目承包开发与承包经营、或以入股、租赁、买断等方式,利用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加强宣传、领导带动等手段吸引邵东民间资本,不仅可为民间资本拓宽投资渠道,还可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切实提高整体策划水平,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旅游业不同于任何传统产业,不能没有宣传炒作,知名度和形象力也是生产力,而且是重要的生产力。处于初期开发的?~山在省内知名度不高,在全国的名气就更低了,这并不是?~山缺乏“美”与“奇”,主要是宣传不够,缺乏打动游客的传播力与诱惑游客的注意力。加强宣传促销,除了积极参加旅游交易会、联谊会与海内外旅行社交流,利用图片、路标、广播、电视、报纸、节庆等常规途径开展宣传外,以下几点也不可忽略:“概念促销”;大力争取高层领导的重视;形成名人效应,加大网络促销力度等。

总之,各级政府要加大营销力度,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省人民政府要逐步加大?~山旅游宣传促销投入力度,要在2—3年内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市政府、县政府特别是县政府要从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中提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旅游宣传,针对长株潭主要客源地加大促销力度,打造?~山品牌,奋力开拓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1—200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旅游绿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熏2002.

第4篇:旅游开发范文

面对文化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旅游界应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改变传统的旅游开发理念,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是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一、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文化生态旅游的探讨比较少,其概念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黄安民等(2000)提出,文化生态旅游是以了解旅游目的地文化与历史知识,学习、研究、考察、欣赏特定的文化景观,促进区域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区域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使旅游者获得文化教益的一种专门层次的旅游活动。刘少和等(2004)则认为,文化生态旅游是以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一致的文化生态资源为体验对象,旅游活动各方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旅游形式或产品,是生态旅游的新发展和文化旅游的特殊形式。刘清泗等(1999)把文化生态旅游视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将其定义为: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要以保护当地的文化资源为主要目标,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开展旅游活动。在此基础上,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通过反馈机制进一步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上述三个概念对文化生态旅游的表述和理解有着明显的差异,第一个概念着重强调了出游目的是体验旅游地文化,而第二个则强调了旅游活动与旅游地自然、人文环境的和谐,第三个则提出以保护旅游地文化资源为主要目标。综合以上观点,笔者把文化生态旅游定义为:以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一致的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以旅游者、旅游地和谐相处,保护区域的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生态平衡为目的,使旅游者获得文化体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

二、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

1.体现地域特色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条件,其文化景观必然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同时在一定的地域背景人们形成了特定的世界观、生产生活方式和习俗,如人际交往习俗、服饰、饮食习俗、住居习俗、建筑习俗、婚嫁习俗等等。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往往是追求一种文化的认同或者文化的差异。因此,旅游产品只要能够把地域文化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对旅游者就会有吸引力。

2.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原则

在充分考察和分析旅游地旅游文化全貌的基础上,提取其精华,以旅游文化的精髓为开发突破口,实施有重点、带动效应显著的开发策略;对初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进一步转化、优化、深化,提高其产品档次和素质;对旅游文化中尚未引起重视,但又具有深厚潜力的资源,应加大开发力度,使之脱颖而出。

3.旅游者与旅游地和谐共处原则

文化生态学认为,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影响是通过文化的作用而实现的,人类的文化越发达,人对环境的利用越广泛,其影响也就越大越深入,文化生态系统内部各种文化要素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固有的联系,系统内部有着独特的物质和信息流及系统的反馈调控机制。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遵循文化生态学原则,要有利于文化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发展,要实现旅游者与旅游地的和谐共处。在这个和谐的大系统里面,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地居民、政府各自都有应担负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利。

4.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是以保护旅游地文化资源为主要目的。开发的旅游产品既要满足游客的文化认知需求,又要防止对旅游地的文化生态完整性、文化环境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应严禁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利用。

三、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要点

1.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与发掘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包括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形成的各种人文景观及其形成的特定文化,有物质和非物质之分。物质的人文景观如文物古迹、建筑工程等;非物质的文化吸引物如民风民俗、故事传说等。

总体来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蕴涵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中,自然景观要注重其科学内涵、美学内涵和附会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人文景观中的文化发掘则要注重其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特殊性和传统性。

2.注重原生态,保护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共同构筑了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只有保护好文化产生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文化的发展才会延续,保护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同等重要。开展文化生态旅游,与自然生态旅游相辅相成,充实生态旅游的内涵,使生态旅游变得更加完整。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生成的生态特征之一是多样性,保护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地域文化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文化演变规律及发展生态旅游标准来进行文化嫁接和文化保护,其中物质性文化生态资源需要防止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地域文化需要继承发展,需要在相关人力资源方面做必要的投入。

3.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系列

文化生态旅游的产品系列主要包括:宗教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文物古迹游、寻根谒祖旅游、乡村体验旅游等。

四、玉林都峤山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1.都峤山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都峤山位于广西玉林市容县,是国家AAAA级景区。都峤山是我国道教第20洞天,远在汉代即有刘根、华子期等人入山修道,相传晋朝葛洪也曾在山中炼丹。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都峤山又成为佛教圣地。唐代山中建有相当规模的九寺十三观。灵景寺古时即为海内名寺。其后宋朝又在宝元岩中筑殿塑造和奉祀孔子及其弟子,于是都峤山便成为佛、道、儒三家并兴之地。此外,历代名人赞誉都峤山的诗文很多,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写的广西的游记中,最长那部分就是都峤山游记。都峤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发育有秀美、壮丽的丹霞地貌景观,山顶峰丛等地质地貌景观十分典型。

2.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方向

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其旅游开发现状,都峤山应围绕“三教胜地·丹霞奇葩”的文化主题进行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的打造,主导方向包括:努力打造丹霞地貌地质公园;深挖宗教内涵,打造宗教圣地;发掘、修复历史遗留古迹,发展历史文化旅游。

3.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1)宗教文化生态旅游——挖掘宗教文化内涵,打造宗教圣地

宗教的万物平等、贵生、天人合一、构建人间仙境等观点与实践,既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态,还营造成了许多洞天福地,成为今人旅游观光、陶冶情操的生态示范园。

①目前都峤山的宗教旅游还只是停留在“看庙拜佛”的层次上,寺庙缺少人气。要改变这种情况,需注重动态参与项目的策划。除开展一般游览活动外,还要开发并形成多种与宗教节日、宗教规仪活动有关的动态参与项目,可以在宗教节日举行不等规模的庙会,组织有兴趣的游客参与参禅、浴佛、食斋、放生等佛事活动,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和文化生态旅游的深入开展。近年,都峤山举办了斋食文化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说为开发参与项目开了一个好头。②深挖宗教文化内涵,因势利导,让宗教信徒和民众在旅游中通过外在的他律和内在的自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把都峤山文化生态旅游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地质地貌科普旅游——提升景区文化品味,普及科普知识

都峤山要发展地质地貌科普旅游,首先要尽快对都峤山旅游资源开展全面详尽的综合考察,重点在中区和东区,在详尽了解全区的地质地貌水文生物等自然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按照申报地质公园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旅游规划。都峤山的地质价值主要在于有重要观赏和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申报都峤山地质公园是把它的科学内容化作重要旅游资源的非常有效的方式,既要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文化娱乐的场所,又要建成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学研究与科普的基地。

①加强对旅游区工作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文化素质教育,导游词中可以多穿插一些浅显易懂的地质地貌科普知识;

②结合旅游区建设,对较为重要的地质地貌景观挂牌介绍,使一般散客也能够很方便地了解科普内容;

③开展原始风光考察探险游,目前都峤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仅限于其西区和东北区一带,大部分地区还未进行开发,自然环境保持相对原始状态,只要适当选线,劈开荆棘,编排内容,便可以组织“回归自然”原始风光探险考察旅游。

(3)历史文化生态旅游——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增多旅游亮点

建于明代的“七十二房井”是珍贵的历史遗迹,但现在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反而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应该尽快将这些古民居妥善地保护起来,并在其旁边修建仿制品,立标识牌介绍古民居的来龙去脉。这样,不仅充实了都峤山文化生态旅游的内容,也能让游客深刻体会先人生活的艰辛,对游客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都峤山文化底蕴深厚,但目前能够展示给游客的只有很少的内容。还需要继续搜集、挖掘先人留下来的珍贵石刻字画、建筑、房舍、古诗文等,以进一步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含量。

4.文化环境保护的内容

旅游者在旅游区内的文化体验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如果文化物质载体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或消失,文化延续所需要的条件就不再满足,从而体现的文化就会有不等程度的流失。都峤山属于丹霞地貌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加强对文化载体的保护就更具实际意义,具体的保护对象有:(1)植被与水体:植被与水体是丹山碧水、绿树鲜花组合景观的重要要素,都峤山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故植被与水体的保护就非常重要;(2)地质地貌景观:是最能体现都峤山丹霞地貌美学、科学价值的物质载体;(3)文物古迹:如“七十二房井”、寺庙等;(4)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居、生产生活方式等。

参考文献:

[1]周正刚: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J].求索.2004(11):107-109

第5篇:旅游开发范文

一、湟源旅游业发展现状

几年来,湟源县相继开工实施了丹噶尔古城保护性修复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使旅游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以丹噶尔古城景区为中心,日月山、赞普林卡、石刻公园、人民公园、乡村农家乐、华石山、宗家沟、北极山公园、大黑沟森林公园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补充的旅游景点网络构架已基本形成,以丹噶尔古城品牌为核心,茶马商都、排灯之乡、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王母故里等为补充的文化品牌群雏形已初步形成,为今后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于2009年5月正式对游客开放的丹噶尔古城景区对全县文化旅游业的带动效应极为明显。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00余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8.7%和21%。随着湟源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各类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在全县兴起,目前,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网点有1947个,从业人员2921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82万元,比1978年增长近12倍。

二、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

湟源县目前开发的旅游项目以丹噶尔古城景区为中心,以文物旅游为主要形式。文物旅游资源的精髓在于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但目前文物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游览观光为主要形式,旅游产品供给仅仅满足于讲解员的简单介绍,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反而被忽略。例如:历史上,作为茶马古道重要场所的丹噶尔古城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宗教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而游客在讲解员的讲解中根本无从体会,从而导致游客兴趣索然,走马观花看完之后再不愿重游。旅游重复率和滞留时间不能随景区景点的增多而提高和延长,导致旅游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二)游憩方式缺乏创新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一次旅游过程中也希望通过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方式使自己得到更多的旅游体验,但目前的文物旅游产品多是参观型产品,能够让游客参与的产品很少,且模式陈旧僵化。虽然丹噶尔古城修复新建了东西城门、牌坊、民俗宅院、博物馆、丹噶尔厅署、洋行、文庙、昌耀诗歌馆、羌笛乐宫演艺大厅、火祖阁等主要景点,沿街设置小品景观,街道和店铺照明设施全部采用湟源排灯代替,并策划编排了“羌风流韵”原生态舞蹈、城隍庙会、“署衙升堂”、文庙祭孔等文化活动,但是提供给游客的主要游览形式依旧以游客观看为主,游客作为表演者或者参与者的成分很少,游客根本不能从各类表演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无从感受到古城游览的快乐和情趣。

(三)拆旧建新中破坏现象比较严重

目前丹噶尔古城内不少文物古迹正面临着商业经济的冲击和旅游经济错位开发的严重威胁。如今在丹噶尔古城内的街头小巷,到处摆放着鱼龙混杂的古玩字画,小商贩向游客兜售着各种各样毫无丹噶尔古城特色的纪念品,将历史悠久具备无限文化底蕴茶马商都改造为商业街,侥幸存留下来的古建筑孤零零地散落于现代商业群落的包围之中,历史街区的格局和氛围被破坏殆尽,而在景区内修修补补或精心仿建甚至拆旧建新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三、金融支持旅游发展的建议

基于湟源旅游开发的现实状况,亟需对湟源的文化文物旅游进行系统化、正规化、科学化的改造升级,这就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一)加大信贷资金投入

1.加大对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交通作为旅游活动中时间和费用消耗最大的一项,是消费者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中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而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密切关注全县主要景点交通建设情况,对已立项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及时跟进,避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配套资金不足而造成建设停滞。虽然,湟源县周边具有很多有价值的旅游景点,如日月山、青海湖、扎藏寺、西王母昆仑文化故地,但是距离丹噶尔古城有相当的距离,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和改善旅游景区之间的主干道公路建设,提升连接旅游景区道路等级水平。

2.提高重点景区项目的信贷满足率。金融机构要把支持重点景区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信贷投入、利率优惠方面给予倾斜。重点支持丹噶尔古城综合开发、日月山景区开发、大黑沟生态旅游景区建设、西王母昆仑文化故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3.及时跟进旅游工程配套建设。金融部门要及时跟进旅游工程配套建设,加大对星级宾馆、城镇电网改造、集中供热、供排水以及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配套工程的信贷投入,重点扶持有特色、有效益的旅游项目,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促进旅游收入增加。

4.支持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大依托独特的藏民族风情和良好的高原生态资源,加大休闲度假、体育健身、生态旅游、自驾游、野外拓展训练、“农家乐”等休闲生态旅游项目的有效信贷投入,及时满足休闲生态旅游项目的融资需求。农村信用社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加强经营管理,凸显服务“三农”的优势,全力支持休闲生态旅游发展。

(二)提高信贷服务质量

1.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旅游资源信息共享。人民银行要通过金融机构联席会议等平台,加强组织和协调各金融机构与政府各部门、旅游企业、旅游个体经营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对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进行调研、论证,寻求最佳支持方案。各金融机构要结合实际不断改进信贷资金管理方式,优化信贷结构,简化贷款手续,提供利率优惠。政府部门应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让金融机构适度参与旅游项目的前期考察、规划及后期开发的全过程。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建立旅游企业项目库和旅游信息查询系统,建立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2.优化金融网点功能,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旅游业提供优质的消费结算服务。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调整优化网点结构布局,依托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对信誉高、发展前景好、管理规范的景区可试行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形成一体化旅游金融服务。在重点景区(点)的宾馆、商场,推广安装POS机,增加ATM机,优化旅游消费卡受理环境,创建一流的用卡服务环境,为旅游实体提供全方位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旅游业和金融业的互惠共赢。

3.提高信贷服务,增加信贷资金来源。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旅游企业量身订造投资计划和财务计划,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资金需求。要积极争取上级行对旅游信贷资金的支持,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创新信贷业务方式

1.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开办个人旅游消费信贷业务,并针对旅游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特点,积极探索以未来收益权、旅游景点门票收入和景点资源等为质押的信贷产品,增强信贷资金有效供给能力。

2.搭建“旅游企业———担保公司———金融机构”三方沟通联系平台,实现融资信息共享。同时,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进一步实现“担保+企业+银行”模式,破解旅游企业贷款难的瓶颈。

3.扩展旅游企业融资方式。金融机构可根据旅游企业所需资金需求,合理确定企业贷款和联保贷款的对象,扩展旅游企业贷款授信面。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但暂时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应尽量满足企业信贷需求,国有商业银行需立足县域,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按照不同的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确保项目进度与企业贷款的合理衔接。对散、小经营户或中小企业采取联保方式,解决单体企业或经营户资信不足的问题。

(四)营造良好的金融支持旅游开发氛围

第6篇:旅游开发范文

【关键词】 鄂西 修学旅游 开发策略

修学旅游一词源于日本,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学术定义。陈非认为,修学旅游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旨,以一定的修学资源为依托,以特定的旅游产品为载体,以个人的知识研修为目标,以旅游为表现形式的市场化的专项旅游项目。修学旅游突出一个“学”字,要求参加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要有所学,学有所获。我国的修学旅游处于“一种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旅游产业经济开始”的初级阶段。修学旅游包括入境修学旅游、出境修学旅游、国内修学旅游三种形式。本文主要探讨入境修学旅游。

作为当今最具文化内涵和魅力、最具深刻和持久体验(感受)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旅游产品,修学旅游代表着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是旅游业特别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增长极。2008年,我国开始推行“国民休闲旅游计划”,把修学旅游纳入了中小学教学大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将旅游、教育、文化高度结合的举措,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鄂西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历史丰厚、生物景观丰富多彩,拥有长江三峡、三峡大坝、武当山、神农架等垄断性强的高禀赋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旅游吸引力,是理想的修学旅游目的地。抓住湖北省加快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发修学旅游资源、推出修学旅游产品,必将迎来旺盛的市场和广阔的前景,对于升级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整个鄂西圈的旅游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效果直观的现实意义。

一、鄂西发展修学旅游的优势与意义

旅游业是世界第一大产业,被公认为世界经济中的产业之星。中国是世界第四大旅游消费国,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业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的旅游产品。同时,国际盛行的终身学习理念,一些发达国家把修学旅游作为国民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措施,也成为推动修学旅游发展的社会动力。当前,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尽快把鄂西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鄂西圈内8个市(州、林区)都推出了加快旅游业大发展的各项新举措。因此,开发修学旅游将成为鄂西主动适应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态势、抓住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加快自身发展的创新之举。

1、优势分析

(1)资源。鄂西集中了湖北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全,品位高,影响大,特色鲜明,分部集中。更重要的是集中了长江三峡、三峡大坝、武当山、神农架等一大批垄断性强的旅游资源,国内罕见,世界少有,具有发展修学旅游的物质基础。同时,位于鄂西圈内的8个市(州、林区)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5A景区4个,已初步形成了融观光度假、民俗宗教、购物娱乐、生态文物于一体的产品格局,旅游产品体系完善,为发展修学旅游。另外,鄂西完备的教育资源也将为发展修学旅游提供专业支撑、人才和基地保障。

(2)市场。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加上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许多外国游客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尤其近几年,在世界“汉语热”兴起、国家实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背景下,汉语修学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入境修学旅游市场,位于宜昌的三峡大学就有774名外国留学生在此学习。国内修学旅游市场也潜力巨大,有专家估算,我国学生人数达到2.16亿人,学生平均出游天数为5.5天,出游人均每天花费约77.5元,按10%的学生出游计划,即超过2000万人,一年旅游花费总计可达92亿元,这无疑是个庞大的极具诱惑力却尚未被深度开发的市场。

(3)区位。鄂西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水电基地、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依托富集生态文化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发优势。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建设规划,鄂西交通将围绕旅游规划目标建成“六大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一大综合交通信息系统”,以构筑多枢纽互联、开放型的综合交通系统。汉宜高铁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开通,大大提高了鄂西修学旅游的吸引力和可进入性,使鄂西修学旅游呈现出更好的区位优势。

2、鄂西发展修学旅游的意义

修学旅游是旅游、教育、文化组合的典型载体,这种融合多学科、多行业的产品决定了其功效的多样和价值的多元。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修学游对于发展人类多元文化,提升人们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影响深远”,是“素质教育的助推器”、“人生前程的孵化器”、“外语学习的兴奋剂”、“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催化剂”。“大力发展修学旅游,对内,增强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外,输出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提升我国旅游品位、提高文化旅游竞争力,强化民族的世界地位,乃国家战略。”

鄂西发展修学旅游的意义,一是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修学游可以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不仅能直接增加旅游收入,还会带动旅游系统各部分全面受益,实现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从长远看,做好青少年学生修学游,实质上培育了一个潜在的客源群,可以促进鄂西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升级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发展修学旅游首先要研发、升级旅游产品,如此不仅有利于旅游资源整合,促进产品优化升级,还将带来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三是扩大鄂西教育的对外开放,促进教育国际化。修学旅游尤其是入境修学旅游的成功运营,将会有大量的修学者或留学生入驻各个校园学习,不仅会提高各学校的国际化文化建设,还将带动一批中小学的国际化建设,培养、提升鄂西对外汉语教学和英语教学的优秀师资,营造青少年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为提高鄂西教育国际化水平和青少年学习外语提供新途径;四是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提升鄂西旅游形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修学旅游是文化、教育与旅游完美结合的载体,最能表达旅游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实现旅游的户外教育功能。发展好修学旅游,有利于丰富鄂西的现代文化,传承、传播、交流本土文化,促进各地各民族及各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树立鄂西良好的旅游文化形象。

二、鄂西修学旅游开发策略

鄂西发展修学旅游,可以走政府、企业、教育联合发展的路子,政府完善政策和管理,做好宣传和营销;企业负责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做好产品推介工作;学校教育部门负责做好课程设置,确保游学中“学”的功效。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打造鄂西修学旅游品牌。

1、鄂西修学旅游开发策略

(1)区域合作策略。为树立鄂西修学旅游整体形象,吸引客源市场,鄂西圈内的8个市(州、林区)政府应该深度协作,建立“产品互推、品牌共树”的理念,共同做大做强修学旅游市场。

(2)政策优惠策略。政策优惠是政府促进修学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优惠政策:一是各景点对修学团实行门票特别优惠,各级文化、文物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实行修学团免费;二是外事部门尽量简化入境修学团的签证手续;三是培植修学旅游接待示范校、示范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或减免税收,走专业化路子。

(3)产品精品化策略。修学旅游是特殊性的产品,它的设计必须与文化结合起来,提炼出旅游活动的教育功能,实现“游”、“学”相长。这就要求策划者深挖鄂西旅游资源特色,提炼鲜明主题,设计出个性化产品,能以独特品味吸引游客,满足游客的求知欲或文化体验需求。

(4)市场细分策略。目前,鄂西修学游市场开发主要大力发展国内修学游,积极开发入境修学游,适度发展出国修学游。国内修学游以大中城市的青少年学生为主体,入境修学游以各地主要客源国家的中学生为主,出国修学游以较富裕家庭子女的英语修学为主要市场需求,设计产品,分层次营销。

(5)运作规范化策略。由于修学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其中一些游客还具有特殊的志趣和特长,求知欲较强,有与游伴交流以提高专业水平的要求和愿望,专业性的安排和细腻的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配备较高水平的导游也十分关键。对此,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联合旅游局、教育局及学校、企业等部门制定修学旅游产品与服务标准,建立示范基地,监督和指导企业的运营,引导修学旅游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2、鄂西修学旅游产品开发

鄂西修学旅游产品可以走“特色、精品、规范”的路子,即挖掘资源特色开发特色产品、运用专业策划打造精品、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管理产品。

根据资源和市场情况,可以设计十个主题的修学旅游产品:一是整合宜昌旅游、教育资源,开发设计“游三峡 学汉语”汉语修学游产品;二是以《离骚》、《诗经》为主要内容,宜昌、十堰合作开发“溯源游”文学修学游产品;三是将位于宜昌的香港柏斯琴行生产基地及其音乐培训开发设计成“钢琴修学游”器乐修学游产品;四是在十堰开发设计以武当山道教圣地为主要基地的“道教修学游”宗教修学游产品;五是在长阳、恩施等地开发设计“土家民俗风情体验游”修学游产品;六是在荆州古城开发设计“楚文化体验游”修学游产品;七是荆州、当阳、宜昌、宜都合作开发设计“三国文化体验游”修学游产品;八是以神农架、宜昌市五峰后河等5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主要内容设计“生态环保修学游”旅游产品;九是以三峡大坝、葛洲坝、隔河岩水电站等为主要内容设计“水利枢纽工程修学游”旅游产品;十是以宜昌市境内的5座长江大桥和宜万铁路宜昌路段为主要内容设计“道桥建设工程修学游”旅游产品。

三、结语

鄂西开发修学旅游,是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新的旅游项目,不仅能丰富旅游特色项目和旅游产品,促进鄂西旅游业加快发展,还将带来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升级服务产业等社会各方面发展,对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建设、推动鄂西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深远,前景广阔。

(注:本文参与“2012年第三届湖北青年学者论坛”论文交流。)

【参考文献】

[1] 陈非:修学旅游初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2] 文红、孙玉琴:对开发修学旅游市场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5(2).

第7篇:旅游开发范文

关键词:湿地旅游作用 保护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的出现,使人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而湿地公园在改善生态、涵养城市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开发建设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活密切相关,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可提高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并有效地促进生态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及和谐发展。传统的湿地包括咸水湿地、淡水湿地、潮汐湿地等很多不同的类型。湿地生态旅游研究在中国资源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湿地在旅游的区域分配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全国不仅有以湿地为主题的湿地公园,还有数不清的以湿地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发挥好湿地在旅游产业中的优势,可以很大的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和革新。

研究区域简介

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是甘肃省第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城区北郊地下水溢出地带,地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中游,具有丰富的河流、草本沼泽、湿地草甸等天然湿地资源。所具有的湿地包括人工湖、池塘、沟渠等人工湿地为主体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公园内湿地植被丰富,原生态特征园为旅游者提供基本食住,是目前中国与城市相连的规模最大、鸟类和动植最丰富的城市湿地。

从研究内容看,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的策划以及湿地生态旅游大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且尤以河口滨海型和湖泊河流型富的旅游资源与独具区域特色的湿地旅游资源构成了湿地生态旅游地为重点,。针对目前对湿地公园建设方面理论方面且多种文化融合的城市,也是国家级文化中心,具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保护和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入手,分析其发展有多彩的民间文艺和异趣的民间风情,源远流长的内外部环境,探索促进湿地公园建设以及生态旅游与现代化大都市的融合是香具魅力的文化资源,享持续发展的对策。通过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充分利用地区各种优势品牌,使之无可替代的区域文化品牌,从而充分发挥湿地综合功能优势,聚集资源优势,实现湿地保护区内源。植被恢复与保护与水资源良性循环,促使自然资源与新能源资源协调发展,达到湿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湿地的开发

2.1积极发挥地理优势

而那些生活在城市快节奏中的人们就是旅游的主体。由于上述原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的地点越来越接近大自然,他们会选择去乡村,去田野,去农场,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所以对于旅游地点的选择也趋于个性化。而拥有大片湿地的原生态旅游景点就成了人们必然的选择,国内像桂林,云南等自然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每年都是人满为患,湿地是最原始的地球生态区域,同时也成了各大旅游景点吸引游客的一块金子招牌。

2.2、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

湿地系统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旅游自然资源。中国鱼产量和水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湿地提供的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利用还间接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农业、渔业、牧业和副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于湿地提供的自然资源。在旅游景点这些都是很好的旅游产品,加上在旅游景点所产生的附加值,其经济价值可以预想是相当可观的。

2.2.1植物资源

水系的沿岸迎水面往往主要栽植护岸挡浪耐水湿的柳树、水杉、池杉和杞柳、紫穗槐等乔灌林木,包括大量农田,以沟渠路为框架,栽植杨树林网。湿地资源丰富,为多种水生植物繁衍提供优良生境条件。浮叶水生植物有芡实、野菱、荇菜等;浮水植物有浮萍、紫萍、满江红等;沉水植物有孤尾藻、黑藻、金鱼藻、茨草、金鱼藻等;挺水植物有芦苇菰、莲蒲等.,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芦苇达,莲藕,等等。

2.2.2鱼类、软体类、环节类

湖水生植物茂盛,鱼业资源丰富,在国内常见有鳊、草鱼、翘嘴红、白鱼、鲤、鲫、黄鳝、鲂、鳗等,银鱼,这些鱼种肉质鲜美,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乐此不倦。软体类有螺、蜗牛、河蚌等;环节类有蚯蚓、水蛭,有些还有药用价值。

2.2.3飞禽走兽

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不仅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物种贮存库,包括各种飞禽走兽。而湿地系统则为这些生物提高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而这些飞禽走兽除了保持生物多样性之外,同时可以建立自然地动物园,来人们观看以此来获得经济效益。

2.2.4利用湿地水系发展交通

提供水运,缓解旅游交通带来的压力。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水我国沿海多河口港湾,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从湿地中直接采挖泥炭用于燃烧,湿地中的林草作为薪材,是湿地周边农村中重要的能源来源。湿地有着重要的水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此。

2.2.5环保作用

湿地系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系统,其中的水生物可以对大地的水系统进行净化,一些微生物也可以起到分解有机物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可以为湿地系统中的生物提供食物。

2.3、开发旅游价值

与以往的旅游目的不同,现在很多人旅游的目的变成了放松自己、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享受生活。游客多希望能在山水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与安详。因为在一段时间的繁忙工作后,往往会感到身心疲惫,接近最本真的自然能让他们的身心得以放松,眼光得以开阔,见闻得以增长,人生得以丰富。在迷人的山水和朋友般的友情中去体会生命力、创造力的迸发,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真、善、美。这种体验,将造就健康、完美的人格。原生态的湿地区无疑成了最好的选择。

还起到了气候调节器的作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发挥着积极而且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旅游产业中湿地的上述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在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于社会民生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4、发掘自身的文化品牌

每个不同的地区都有自身不同的文化,中华长河五千年历史,可以说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以张掖市为例,张掖市是文化底蕴丰厚而且多种文化融合的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多彩的民间文化和意趣的民间风情,源远流长的思路文化和黑河文化是其独具魅力的文化源泉。

旅游业本身而论也存在一个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发展旅游业当然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违背自然、社会规律的片面发展,也会导致旅游业本身不可持续的问题,如旅游吸引物的破坏,文化古迹的大量开发破坏其原有的风貌,有些开发对环境的破坏是致命的、永久的,会为后代带来难以弥补的代价。

湿地的保护

湿地是一种极易被破坏的自然资源,而且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在恢复,或者要恢复就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和财力,所以在开发湿地旅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可持续的发展,注重对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旅游业本身而论也存在一个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发展旅游业当然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违背自然、社会规律的片面发展,也会导致旅游业本身不可持续的问题,如旅游吸引物的破坏,文化古迹的大量开发破坏其原有的风貌,有些开发对环境的破坏是致命的、永久的,会为后代带来难以弥补的代价。

3.1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

大力提倡不乱丢垃圾,教育游客不要随便地将包装纸扔在地上,不要随意损坏相关的旅游景点的景物。严格禁止工厂背地里却把污水、废水偷偷地源源不断地排入湿地的水系,违者处以罚款。通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制定法律强制条文来保护湿地系统。

3.2修建防护措施

在国内很多旅游景点都有一些针对游客的防护设施,比如一些防护栅栏,玻璃防护墙,这样可以隔绝游客与一些需要特殊保护的文物的近距离接触,避免游客的破坏,使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结语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滨海的沙滩、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有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吸引人们向往,辟为旅游和疗养圣地。滇池、太湖、洱海、杭州西湖等都是著名的风景区,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旅游是很多城市的支柱产业,很好的了解湿地在旅游产业中的优势作用,可以更好的开发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将旅游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产生更大更广的经济效益。无论是从人文角度还是从社会经济角度都是很重要的工作,文章用更全面的视角深刻剖析了这个问题。充分阐述了湿地的旅游经济,生态及诸多作用。

参考文献

[1]阴三军.湿地公约[N].大河报,1999―11―16(16).

第8篇:旅游开发范文

会展业给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是有目共睹的,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会展业发展迅速,以阆中为代表的优秀旅游城市也在节事旅游的开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节事和节事旅游的定义

节事为节庆和特殊事件的统称,是一个外来的组合概念。依据影响力,特殊事件可以分为超大型活动、标志性事件和重要事件三个层次。超大型活动包括世界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标志性事件包括各具特色的城市品牌节庆活动,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青岛国际啤酒节、大连国际服装节等;重要事件包括规模和影响力相对较小的一些地方性节庆和特殊事件,如2013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

节事旅游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民众参与性强的各项活动,吸引大量居民和游客,以节事带动一系列旅游消费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为了保证节事旅游的市场效应和可持续性,应坚持个性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开发原则。

二、风水俱佳、春节源头――利用节事旅游开发的先天优势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迄今有23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风水、天文、科举、三国、宗教等文化在阆中繁衍、发展。

阆中旅游资源丰富。诗圣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灿烂的历史人文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4处,包括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佛塔,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清代四川贡院、华光楼、巴巴寺等,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地图集》200余处。

阆中风水景观独特。古城水绕三面、山锁四周,契合中国传统的风水格局,是当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风水古城”。风水宝地孕育出伏羲之母华胥,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尹陈二氏兄弟状元等;还吸引了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漫游于此,滕王元婴、张飞等王公重臣镇守其境,袁天罡、李淳风等名人大师寓居其地。

阆中是中国春节源头。西汉天文学家、历算学家阆中人落下闳编制《太初历》,把正月定为岁首,正月初一定为新年第一天,“春节”由此而生,落下闳被尊称为“中国春节老人”。2009年,阆中被评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三、景区升级、营销推广――提高节事旅游含金量和知名度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阆中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南(充)广(元)高速穿境而过,旅游交通全面提速;国道212线和省道302线辐射全市;高坪机场、广元机场毗邻相连;嘉陵江上连广元,下接重庆。陆续打造星级宾馆8家、古民居客栈和社会宾馆300多家,为大量来阆游客提供住宿接待。已发展旅行社12家,导游和讲解员约150名,餐馆名店50家,数十家旅游产品经销点,另有特色小吃、特色旅游商品各10余种。

为实现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目标,阆中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2010年开始编制《阆中古城创5A景区提升规划》,有关方面先后对阆中古城、白塔山、锦屏山等景区进行了维修升级,复建文庙等景点,兴建北街牌坊、古城西门城墙。同时,重新安装景区标识标牌系统1500余块,新增休息椅凳等服务设施,拆除古城部分不协调现代建筑,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阆中古城景区品质和品位提升很大。

旅游营销方面,阆中也做了充分的工作。在央视推出了阆中古城旅游形象广告,在邻近的两大重要空港双流机场和江北机场航站楼设立大型户外广告,在中西部核心城市公交车的黄金线路投放阆中古城旅游形象广告,在成都、重庆高端写字楼和住宅楼分别投放4500幅、3000幅楼宇框架落地广告,在成都人流量大的地铁1、2号线的重要站点投放阆中旅游广告,在重庆轻轨1、2、3号线车内张贴阆中旅游形象海报、横幅,在成都人民南路、重庆解放碑等城市核心区域户外LED播放古城形象宣传片。

四、天时地利人和――阆中成功举办2013年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

2013年9月,主题为“美丽四川・相约阆中”的2013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阆中举行,本次旅游节由国家旅游局、四川省政府主办,四川省旅游局、南充市人民政府承办,旅游节期间来自海内外25个国家和地区300余位的领事官员、旅行商和媒体,齐聚嘉陵江畔的千年古城阆中。

本次旅游的主要活动包括六个方面:开幕式及阆中旅游产品展示;四川旅游商品展;第二届“嘉陵江之旅”旅游联盟年会暨川东北旅游区域营销联盟成立大会;“嘉陵山水秀”――川东北旅游图片展和四川100个最佳观景摄影点旅游图片展;启动嘉陵江水上游线路;第五届中国升钟湖钓鱼桂花旅游文化节。旅游节的开发,一方面提升了阆中旅游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展现了阆中承办大型节事活动以及其他会展项目的实力和竞争力。

第9篇:旅游开发范文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享受生活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旅游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美食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品尝美味佳肴,还希望了解当地饮食文化,亲身参与美食的加工制作、探究美食的历史渊源,感受美食旅游目的地不一样的饮食风俗习惯。

美食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目前,国内对美食旅游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美食旅游可以理解为以体验和享受美食为主要旅游经历,以品尝享受美食、感受不同的饮食习俗为主要目的一种旅游活动。

二、上饶美食旅游资源梳理

上饶,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自古就有“山郁珍奇,上乘富饶”的美誉。上饶物产富饶、美食资源丰富。鄱阳被称为“鱼米之乡”,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上饶市的饮食业兴起于明代,当时规模比较小,地方小吃占大多数,以炒和煮为主,偏重辣味。后来京津风味和江浙风味传入上饶,很快在上饶流传开来,一直沿袭到现在。上饶地区的饮食具有代表性的是以江西地方风味、江浙、京津为主的上饶市饮食业和以安徽风味为主的婺源饮食业。

上饶美食资源丰富,主要有特色菜肴、特色小吃、土特产、茶类、水果干果、菌类、滋补品等。

(一)上饶特色菜肴

上饶特色菜肴有三丝鱼卷、弋阳扣肉、清炒龙凤、清蒸荷包红鲤鱼、斩虾丸、鳙鱼头烧豆腐、鄱阳黎蒿炒腊肉、清蒸甲鱼、鄱阳全鱼宴、咖哩猪排、鸡丝马铃蛋、糊豆腐、糖醋鹅颈、粉蒸肉等、弋阳国道鱼、广丰酱香鹅等。

(二)上饶特色早点

烫米粉、猪肝粉、排骨粉、肥肠粉等等是上饶人早餐的主要食品,用上饶特有的粗湿米粉,经过水捞后依照个人不同口味,加入不同佐料烫、煮、炒而成。铅山汤粉、广丰羊肉炒粉、万年贡米粉等较有地方特色。

(三)上饶特色小吃

上饶特色小吃有饭麸果、上饶鸡腿、糯米子糕、气糕、葛源豆腐、肉烧饼、清明果、羊角糖、弋阳米粉炒大米果、万年贡米年糕、油条包麻糍果、荞麦夹子、铅山灯盏果、清炒白玉豆等。

(四)上饶特产茶叶

上饶婺源县生产茶叶的历史非常悠久,远至唐朝的时候,此地就已成为久负盛名的茶叶产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记载了“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宋史*食货》也有记载说明,全国六大茶叶绝品就包括婺源的谢源茶。明清时期,婺源的上坦源茶、砚山桂花树底茶、溪头梨园茶、大畈灵山茶被荐为贡品。此外,三清山白茶、三清山黄金茶也享誉中外。

(五)上饶特产水果

广丰马家柚、德兴无核?崭獭⒔?湾雪梨等。

(六)上饶特产菌类

三清野灵芝、三清野木耳、石耳等。

(七)上饶特产滋补品

葛系列、铁骨人参、土黄连、紫金藤等。

三、上饶美食旅游开发现状

上饶旅游餐饮业发展迅速,美食旅游资源种类虽然多样,在某些美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上饶美食旅游的资源还未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更没有完全将美食旅游项目作为特色旅游产品。上饶美食旅游的开发现状如下:

(一)美食旅游产品仍停留在产品开发的初级阶段

目前,上饶美食旅游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美食旅游产品仍停留在产品开发的初级阶段。如上饶葛系列产品,目前市场上葛系列的品牌有:鄱阳湖御葛园、三清山冠圣生、横峰葛佬等。素有“北参南葛”之称的葛远不及人参有名气和影响力。这几个品牌的葛产品都只停留在葛根粉、葛根面、葛佬饮料等比较单一的开发模式。具有清凉降火作用的葛佬饮料其市场销售额远不如市面上正热销的“王老吉”,甚至曾被消费者误认为是“山寨版王老吉”。可见,没有创新,没有深加工,企业只会越做越小,品牌也就无法树立。没有品牌效应,也就不能促使美食旅游的发展。

(二)美食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大、营销力度不大

例如三清山的松萝茶。“松萝茶古今闻名,明代袁宏道有‘近日徽有送松萝茶者,味在龙井之上,天池之下’的记述。明代谢肇浙云:‘今茶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粢玻?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清代冒襄《?舨杌愠?》云:‘计可与罗?舻姓撸?唯松萝耳’,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中亦云:‘茶以松萝为胜,亦缘松萝山秀异之故,山在休宁之北,高百六十仞,峰峦攒簇,山半石壁且百仞,茶柯皆生土石交错之间,故清而不瘠,清则气香,不瘠则味腴,而制法复精,故胜若地处产也’,又云:‘徽茶首推休宁之松萝,谓出诸茶之上,夫松萝妙矣’。清代吴嘉纪在《松萝茶歌》中有‘松萝山中嫩叶荫,卷绿焙鲜处处同’之句,赞誉松萝茶品质。”[1]以上资料都是赞赏安徽松萝茶,但是三清山的松萝茶知名度很小。游客前往三清山绝大数是慕名三清山这座世界自然遗产地,很少人知道松萝茶。这就需要加大美食了旅游产品的营销力度,增强其知名度,用美食带动旅游的发展。

(三)美食旅游资源多处附属地位,主导性不强

上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集群状况差,旅游业开发不成熟,留不住游客。因此,需要改变旅游形态,使过境旅游成为目的旅游。如婺源的“红绿黑白”,红就是中华荷包红鲤鱼,早在1985年就已被列入国宴,受到外国元首的赞赏;绿就是绿茶,早在1915年就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99年又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黑就是龙尾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白就是江湾雪梨。“红绿黑白”虽各具特色,但其依附在婺源旅游当中,作为美食依旧未形成主导地位。

四、上饶美食旅游开发的几点构想

(一)深度加工美食旅游产品,深层次开发特色产品

参与和体验是美食旅游最大的特点。所以,上饶在开发美食旅游的过程中,要做到让旅游者了解上饶美食的历史、倾听上饶美食发生的小故事、了解上饶美食烹饪过程、享受上饶美食独特的口感、体会上饶美食带来的乐趣。

1.发展老字号品牌美食街

上饶特色小吃、老字号不在饭店里,而在路边摊。比较受大众欢迎的“老字号”如“章老六米粉”“老四夜宵”“上饶山鸡腿”“麻滋果”“饭麸果”“铅山汤粉”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美食资源。在美食旅游的开发中,可以把特色小吃的发源地、美食原料、美食中的历史典故等进行组合,规划几条如上饶美食街、上饶特色小吃城的街道,充分利用上饶传统特色小吃,打造上饶美食品牌。

2.农家乐美食游

上饶享有“山郁珍奇,上乘富饶”的美誉。上饶农业、

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传统农业内容丰富,因此,可积极开展挖野菜、挖竹笋、采摘新鲜水果蔬菜、参与捕捞、品尝农家菜等参与性强、体验农家趣事的美食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即拓宽了旅游资源、又丰富了旅游产品,为美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鲜感。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在婺源开展农家乐美食游更是吸引游客。 3.渔家乐美食游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里面鱼类特别丰富,开展渔家乐项目可以让美食旅游者品尝新鲜的鱼类。在美食活动中,渔民作捕鱼表演,捕捞的鱼虾可让游客带回家品尝、也可现场烹饪。晚上渔歌唱晚、篝火晚会、帐篷露营。这对旅游者来说都很具吸引力。

4.宗教美食游

上饶的道教资源非常丰富,三清山、葛仙山、灵山等,都是道教名山。上饶的山水,因道而灵动。三清山、葛仙山因道而名重天下。灵山、鄱阳县马蹄山因道而成洞天福地。天下道教72福地,上饶占了两个。上饶美食旅游可以抓住道教文化的脉络,开发以道教美食为主题的道教美食旅游产品。

  (二)加强美食旅游产品的主导性建设、打造品牌效应

上饶在美食旅游产品开发中,要充分将美食发源地、美食原料生产地、名人、当地美食文化、美食名店等结合起来,开发美食旅游精品路线,打造出有特色的、具有主导性的美食旅游产品。

如鄱阳湖景区,看渔舟早发、品渔宴鲜美、观渔市喧闹、察渔家风情、听渔歌唱晚,可让游客亲身体验不一样的渔家风情、对长期处于市井生活的人们无疑是一种精神与心灵的放松,定会让他们感受万千。唐代着名文豪王勃曾留名句赞赏鄱阳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在泛舟鄱阳湖过长山群岛时,就发出“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感慨。丰水期长山岛是鄱阳湖中的一点,村民建房都建在半山腰,面水而居,以渔为生。鄱阳景区可以依据游客喜好,举办特色的主题活动--渔歌唱晚,主要活动就是吃鱼,吃鄱阳湖的鱼,吃游客自己捕的鱼,再加入一些诸如篝火晚会之类的娱乐活动。这样鄱阳的鱼就可以成为主导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