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舞蹈表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舞者与舞蹈的关系
在舞蹈表演中,舞蹈需要舞者来展现,舞者在舞蹈表演中至关重要。但是,舞者不是舞蹈。一旦舞者永远地放弃了演员的身份,或者只要舞者退下舞台暂时告别剧场,他就不再是舞蹈的媒介,于是我们在他身上就找不到丝毫舞蹈的影子。舞者只有在某种特殊的场合、特定的时间,通过特别的技术才能够成为舞蹈的体现者,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舞者与舞蹈不是一回事:舞者力图与舞蹈合而为一,这是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统一的,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也只能在舞者的身上看到舞蹈作品;因为我们无法想象一种没有词语的诗歌,没有声音的音乐,没有形色的绘画,同样无法想象一种没有身体、没有动作的舞蹈。舞蹈只能通过舞者才能够获得存在。舞蹈寄托在舞者身上。而且我们注意到,如果舞者是笨拙呢的,舞蹈也将是笨拙的:如果舞者是优雅的,舞蹈也将是优雅的。舞者的品质往往也是舞蹈的品质。
离开了特定的舞者和特定的表演来谈论舞蹈,犹如谈论一朵鲜花的美而不顾及它的颜色和芬芳。演员的杰出表演赋予舞蹈以生命,至少能够使舞蹈以一种更加鲜明的形象向观众显现。
舞者不是舞蹈,又是舞蹈。这是一个矛盾。这个怪圈由于成功的表演而被打破了。舞者在成功的表演中实现了自我否定,从而超越了自己的个别性和现实性。舞蹈利用了舞者才得以向我们显示,而舞者反过来也利用了舞蹈将自己非现实化和审美化。舞蹈通过舞者获得感性存在,舞者通过舞者获得审美意义。而在一场完美的表演中,舞者和舞蹈之间的距离被无限缩小,而在一场完美的表演中,舞者实现了与舞蹈的真正统一。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能在舞者身上看到舞蹈本身,也只有在此时,我们才能说舞者即舞蹈。
二、真正的舞蹈表演都是即兴的
具体地说,也就是表演能否忠实于舞蹈,能否使舞蹈获得一个存在。这个问题包括了两种情况。(1)首演。在这种情况下,舞者的演出没有任何可供模仿或参照的作品,创作与表演连贯一气、合而为一,表演就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就是舞蹈创作的最后完成,就是舞蹈作品的一次性定形,因而有些类似于绘画创作。(2)复演。在这种情况下,作品似乎已经预先存在,舞者的表演成了对原有作品的解释,编导的创造也只能是根据原始作品的推陈出新或锦上添花的创造,也就是通常所谓的“第二度创造”。先前已经演过的作品对于复演的舞者,犹如剧本之于戏剧演员,乐谱之于钢琴演奏者。
在第二种状况下,“复演”几乎仍然可以还原为“首演”。因为原始作品即第一次表演未必具有绝对权威,甚至根本未能保存下来。而且,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原始作品,倘有之,也不过是诸如抽象的主题、大致的情节、空洞的结构、动作的程式和传统结构,以及舞蹈使用的音乐之类,这些只是后来的编导重新创造和演员重新表演的一个出发点。它的地位不能相当于戏剧家的剧本,倒是有些接近于画家作为创造出发点的静物或自然风光。戏剧表演是对剧本的“解释”,但这种解释必须忠实于剧本:剧本规定了戏剧表演的方向,并且可以检验表演。舞蹈表演当然也要求忠实于作品,但不是忠于过去而是忠于现在。评价某一场表演的效果,不能根据以往的原始作品,而只能根据这次特定的表演所呈现的作品来下判断,例如,同是表演《天鹅之死》中的天鹅因生命逐渐衰竭而倒在地上的过程,巴甫洛娃的动作和普列谢茨卡娅的动作完全不同。因此,一昧依靠传统来评价现在的表演,那就会如杜夫海纳所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舞蹈的表演技术主要因素是动作、情感与音乐,即是将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面部表情与形体舞蹈动作,并和音乐紧密结合而表现出来。因而分析起来,需要进行四个方面的训练。
第一,内心感情的激发。就是内部心理技术方面的训练,这部分与戏剧基本相同。话剧的训练方法比较完整,通过各种元素的小品练习,如规定情境、想象、真实感、交流、情绪等等,达到对内部心理技术的掌握,从体验中学会创造角色的方法。舞蹈的表演训练要有一个创造与训练的过程,内容要按舞蹈的特点来组织,采压的形式也需采用情绪舞蹈组合的小品来练习感情与舞蹈动作及音乐的结合。这样的训练与今后的舞台实践相近,也比较切实可行。
第二,面部表情的训练。戏曲的面部表情是集中并扩大了生活中的情感表现,具有民族特色,有助于感情的传达与性格的造型,这对动作幅度较大舞蹈表演来说,是很可继承与吸收的,尤其在塑造古代人物时,更为有益。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强调一双眼睛的功用,由于舞蹈不说话,对眼睛的表现力要求得格外准确而明快。
第三,形体表现力的训练。人的形体各部位正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粗略地通观一下各部位的表现力,可看出人体的上半身擅长于细微深情的感情表露,而人体的下半部位,主要在于舞姿线条的结构和各种心情的舞步及技巧的功能。全身各部位都有自己的特长,又协调合作,构成完整统一的表现力。因而,重点训练的是善于发挥各部位的内在感情的表达,使得内心的激情能够准确的通过全身的身体,呈现在形体多姿的舞蹈中。使动作充满内在的感情而又饱含着旋律性。
一、工作性质与分工的不同
舞蹈演员主要是在舞台上从事舞蹈表演工作,在舞台上把自己所要表演的剧目或舞蹈作品保质保量地完美体现好。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为了把剧目或舞蹈作品表演好,平时在舞台下会接受非常严格、刻苦的训练,对所要表演的剧目及作品中难度较大的技术性动作会加以反复的练习,直至把所要表演的剧目或舞蹈作品练得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然后在舞台上完美地展现和表演出来。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舞蹈教师主要是在课堂上从事舞蹈教学工作,在舞蹈课堂上通过言传身教等形式把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一个优秀的舞蹈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舞蹈专业课,须在课前认真地备课,把在课堂上所要讲授的专业知识及其动作、技能的规格、要领、目的以及动作的具体做法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通过耐心、细致的动作示范和动作讲解把专业知识及技能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课后还要辅导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加以复习和巩固,直至学生对所学内容完全熟练、掌握。
二、交流对象与表达方式的不同
舞蹈演员在舞台上面对的是观众,观众就成了舞蹈演员所要交流的主要对象。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和精湛的技艺以及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把所要表演的剧目或舞蹈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思想准确、鲜明、生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用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去打动和感染观众,让观众为之喝彩,与之共鸣。而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交流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不是观众。在舞蹈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舞蹈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除了要用肢体语言的示范表达外,更主要的是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去引导和启发学生,舞蹈教学是有声有形的,除了用无声的肢体语言示范表达外,更要用语言有声有色地表达,去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正所谓舞蹈教学需要“言传身教”。
三、工作目的和任务的不同
舞蹈演员的主要任务是舞台下的刻苦排练和舞台上的精彩表演。舞蹈演员把编导及创作者创作的剧目和舞蹈作品通过在台下的刻苦练习后,在舞台上运用自身精湛的表演,把创作者的构想及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和内涵在观众面前充分地展现,并深深地打动和感染观众。舞蹈演员以把所要表演的剧目和舞蹈作品在舞台上尽可能地顺利、流畅、完整、完美地表现好为目的。而舞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搞好舞蹈课堂教学,通过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尽快地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完全领会;并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学生在训练和练习动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舞蹈教师是以搞好舞蹈课堂教学为己任,利用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专业和理论上的学习不断进步,并通过课堂教学促进舞蹈教学改革,以不断推动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四、年龄变化上的不同
作为舞蹈演员,年轻就是本钱。年轻的舞蹈演员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凭借自身矫健灵活的身体及经过专业训练后已彻底解放的肢体在舞台上尽情地表演,挥洒自如,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和表演征服观众,让观众为之惊叹、折服,为之鼓掌喝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舞蹈演员虽然在舞台表演经验上会不断加强,但随着身体的机能和体力等方面的老化和衰退,在舞台上的表现力也会随之下降。而作为舞蹈教师却恰恰相反,越老却越值钱。在舞蹈教学上,年轻的舞蹈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理论知识等方面的不够完善,开始的教学可能会不太尽如人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在专业上的刻苦钻研,在教学中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最终会成为一名教学经验丰富、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的优秀舞蹈教师。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舞蹈演员与舞蹈教师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在舞蹈教学上,自身跳得好并不说明一定就教得好。舞蹈教学不同于舞蹈表演。舞蹈教学要求舞蹈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还要懂得因材施教。因为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不同情况的学生,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安排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然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以及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对学生施教。舞蹈教学中的教与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示范和动作模仿。在教学上要求舞蹈教师不仅要“身教”更要重“言传”。舞蹈教师在讲授动作和技艺时,不只是用肢体语言进行单纯的动作示范,不仅仅是给学生视觉上的形象,更主要的是用精炼、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去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感性的动作形象升华到理性的知识概念。在舞蹈教学上,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还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发现学生在练习动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用最简捷的方法、最精练的语言、最准确的概念尽快地纠正和解决学生动作时出现的问题。另外,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自己所讲授的内容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舞蹈;表演;二度创作;艺术风格
现代舞蹈艺术实现舞蹈作品创作与舞蹈艺术表演之间的分离,这样舞蹈艺术表演就可以独立于原舞蹈作品之外进行再次创作,而使舞蹈艺术表演具有了原舞蹈作品所没有气质、风格,达到更好满足观众观赏需求的目的。基于原舞蹈作品之上的舞蹈艺术表演创作,我们通常称为二度创作,而原舞蹈作品的创作即为一度创作;一度创作是二度创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二度创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缩。舞蹈作品的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观众要想了解原舞蹈作品,必须借助于舞蹈表演的形式,而舞蹈表演必须在忠实原舞蹈作品基础上有所创新、创造,才能取得理想表演效果。深入认识舞蹈表演二度创作,分析探讨二度创作应该坚持的原则及有效的二度创作方法等,对提高舞蹈表演二度创作质量、切实保证舞蹈表演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舞蹈表演二度创作概述
相对于舞蹈作品,舞蹈表演有其独立的品格,其是对原舞蹈作品的二度创作,同时也需要进行二度创作。即演员依据原舞蹈作品进行舞蹈表演之前,需要对原舞蹈作品进行准确的分析与诠释,通过舞蹈演员的这一分析、诠释过程,原舞蹈作品被重新赋予了鲜活生命;需要说明的是,当前舞蹈演员关于原舞蹈作品的这种分析和诠释,多体现在舞蹈的艺术风格上,关于舞蹈艺术风格的创作也因此成为舞蹈表演二度创作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舞蹈编导在进行一度创作时,其创作思想或多或少都会与演员思想之间存在一定距离,这段“距离”是演员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同时也需要演员进行二度创作来拉近这一段距离,从而创作出更好的舞蹈作品及取得更好的舞蹈表演效果。演员进行舞蹈表演二度创作成效如何,有赖于舞蹈演员对原舞蹈作品艺术内涵的理解,有赖于舞蹈演员掌握的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也有赖于舞蹈演员对舞台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的运用,是在深入挖掘原舞蹈作品内诸多积极因素基础上,进行的舞蹈形象、艺术的创作,其可能大超出原舞蹈作品编导的预想,创作出更好的舞蹈作品。
二、舞蹈表演二度创作的原则与方法
1.理解作品艺术内涵,忠实于原作原则
任意一部成形、成功的舞蹈作品都有其完整的历史文化与时代背景,也决定了舞蹈作品所属的风格范畴,同时也规定了舞蹈作品所能够使用的表演体裁形式和所需要表达的内涵。作为舞蹈表演演员需要在充分了解原舞蹈作品历史文化与时代背景及所属风格基础上,依据舞蹈作品固有的表演形式和表现内涵进行二度创作,简言之就是要忠实于原作。对于原舞蹈作品来说,其中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对舞蹈编导创作意图的真实记录,舞蹈编导在进行一度创作过程中会尽可以的、倾尽全力将自己的意图融入到舞蹈作品当中,为了更好的表现舞蹈编导的创作意思,舞蹈演员在进行二度创作时有责任忠实于原作,其不仅仅是一项职业道德,其更是对原舞蹈作品编导及其创作意图的一种尊重。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对原舞蹈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要认真揣摩舞蹈作品内容所表达意图的真实性,必要时需要主动联系编导来确认舞蹈作品内容的意图。总之,忠实于原作是进行舞蹈表演二次创作的基础原则,是任意一个舞蹈演员在对原舞蹈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都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2.掌握基本方法,大胆进行二度创作
舞蹈演员在对原舞蹈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之前,首先,要融入到舞蹈编导的创作过程中,真实了解舞蹈编导进行舞蹈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从对创作过程的了解达到知会编导创作意图、理清编导创作思维的目的,只有这样演员才有可能与编导达到一定的默契,从而产生对舞蹈作品内容、情感及角色命运等的共鸣,为忠实于原作的舞蹈表演二次创作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大胆的进行尝试开展舞蹈表演二次创作,也不能完全受制于舞蹈编导的创作意图,在忠实于舞蹈编导创作意图基础上进行大胆改进,同样是舞蹈表演二次创作需要坚持、采用的原则和方法。《昭君出塞》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典舞蹈作品,其依据汉代王昭君远嫁匈奴真实故事而创作;我国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刘敏就对该舞蹈作品成功的进行了二度创作,即在遵循编导要求基础上,通过主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获得了对王昭君角色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王昭君心境、情感的深刻认识,这种认识完全超越了编导,使之表演过程中完全进入到角色之中,完美展现了王昭君卓越不凡胸襟、深明大义的思想情操。
3.突出创作重点,在艺术风格上下功夫
一名成功的舞蹈演员需要有自己的舞蹈表演艺术风格,然而舞蹈表演艺术风格又不是轻易能够形成的,其形成于长期的对舞蹈作品的表演与创作过程中,二度创作是舞蹈演员快速形成自己舞蹈表演艺术风格的有效方式,即主动针对原舞蹈作品进行表演艺术风格的再创作。舞蹈演员要从艺术实践角度做到对原舞蹈作品内容、内涵的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原舞蹈作品角色的动作、形象、气质、情感等,做到对原舞蹈作品的深入、透彻理解,在完全消化了原舞蹈作品的内容、风格后进行再创作,即在表演中逐步融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演元素,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即使同样一部舞蹈作品,为了获得不同的舞蹈表演效果,其可能需要不同的舞蹈形象和舞蹈风格,而不同表演风格的演员,由于对舞蹈作品内容、内涵的理解不同,加之表演风格不同,其可能获得的表演效果亦不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决不能因为追求艺术风格的迥异,而使针对原舞蹈作品的舞蹈表演二度创作走上“歧路”。
三、结语
舞蹈演员是在编导创作了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排练和表演,但一个好的作品的产生并不是编导有个好的想法和主题就可以一气呵成的编排完成的创作,而是要在排练的过程中与参加演出的舞蹈演员一起进行的艺术创作,来完善和修改最初的想法.对舞蹈的理解以及很好的完成作品舞蹈演员也同编导一样在需要投入许多的精力在表演之前做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杜庆芸.有关舞蹈创作的思维与方法初探[J].才智,2016(16).
[2]马果.表演类舞蹈创作断想――从舞蹈《巴蜀英魂》说开去[J].四川戏剧,2016(06).
关键词:面部表情;舞蹈表演;作用
一、舞蹈表情的内涵及其特点概述
(一)内涵
在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有着重要作用,是传情达意和信息传达的重要途径。舞蹈表演者需要根据节目的不同来调整复合舞台情境和人物情绪的面部表情,同时结合肢体语言,通过丰富而富有变化的展现来完整展现节目中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成功塑造舞蹈形象。
(二)特征
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对于舞蹈来说感性和灵感是其灵魂,舞蹈表演者的面部表情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其感性化的特点,所表演的主题与个性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面部表情,其面部表情可以分为塑造舞蹈形象和呈现舞蹈形象内心世界的两种,通过对表情的控制,表演出不同的角色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是舞蹈表演者的内在素质表现。
二、丰富而生动的面部表情对舞蹈表演的作用
(一)生动而丰富表情对舞蹈情感表达的作用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的面部表情是其内心情感波动的具体体现,是人物性格的直接体现,是舞蹈动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面部情感的表现如何富有变化及感染力就会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将舞蹈形象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受众可以通过这一无形渠道,感受到舞蹈形象的内心情感,体会到舞蹈的艺术魅力,给观众留下深切的感受和体验,增加对该舞蹈的认同感,对其完整性和故事性产生认同,为实现舞蹈的艺术表达做好基础,为舞蹈艺术最大程度的达到效果创造条件。
(二)生动而丰富表情对塑造舞蹈形象的作用
舞蹈来自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再创造,通过艺术再造一个有血有肉、鲜灵活现的艺术形象,要塑造出理想的艺术形象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舞蹈艺术功底和娴熟的舞蹈表演技巧,还需有着非同一般的的舞蹈表情表现力,这对于塑造丰满的舞蹈形象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很明显,充满真情实感的表演更能引发群众的共鸣,因此需要舞者在表演前要对所要表演的角色的性格、内心世界有着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将自我变成剧中人,了解其悲伤,和其一起欢乐一起忧,甚至将自己变成其中的角色,用丰富、真实的表情来充分刻画角色性情,全面的塑造舞蹈形象。舞者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表演的精髓、本质,才会将所要表演的风格、意境和精神充分的展现出来,由内而外地自然流露出自然的面部表情,使得表演得体而大方,给观众以赏心悦目的享受。
(三)生动表情在营造舞蹈气氛中的功效
在舞蹈表演过程当中,一般都采用音效和灯光进行外部烘托,再以旋律、节奏与和声等元素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同时增强了视觉与听觉上的震撼力,达到更好地来展现舞蹈主题的目的。但是,以上只是一些辅表演手段,表演者的生动表情与动情的表演,才是将舞蹈气氛推向极致的关键,从而真正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艺术感官享受,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三、通过表情提高舞蹈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表情基本功训练
通过指定命题来进行标题性的表情基本功训练,将受训者的舞蹈情绪表现引导到理想境界,基本功训练时,要将舞姿训练同表情训练同时进行,或将定格姿势于某个舒适的位置,然后对表情进行单项训练,以此进行人物化的表情基本功训练。由于人生的感悟各有差异,不同的人感受七情六欲后的外在表现也不尽相同,拟定各种情境进行舞蹈小品表演,以此训练出在不同情境中的复杂多样的面部表情。通过情节式的表情基本功训练,来强调表演中表情与情绪出现的转折,如悲喜交加的表、喜极而泣的表情、痛极而笑的表情等等,使瞬间的情绪转换达到理想艺术效果,从而提高表情表现的控制能力。
(二)通过积累生活体验来增强领悟艺术作品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勤于观察的习惯,用心观察周围人的表情变化,对其一颦一笑和一举一动留心模仿,对他人的内心情绪变化带来的表情变化进行仔细体验。日常生活体验逐步积累,将有助于提高对舞蹈作品意境的领悟力与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在表演时将更发挥自由。舞者通过真切的生活体验,将自己所思所感融入到舞蹈角色的感情世界当中,用舞者的整个身心去感受舞蹈角色存在的“潜台词”,使角色充满艺术的灵魂,然后再辅以之舞蹈动作和表情,使表演达到完美境界,这样表演出的舞蹈作品一定是震撼人心的佳作。
(三)通过外部烘托的巧妙运用来增强表达效果
在舞蹈演出过程中,舞台的布景设置效果对整个演出效果影响极大,一个上佳的布景可以引导舞者迅速融入角色之中,通过布景的感官刺激将舞者带入艺术想象世界,进而使舞者的面部充丰富的表情,表演出声情并茂的佳作。若舞台布置能够打造出草原那种天地浩渺和绿野无垠的艺术境界,舞者表演蒙古舞时就能够置身于茫茫草原之中,通过肢体酣畅淋漓的表演,表现出蒙古族那种豪迈的笑;举杯晃樽纵情的笑;轻抚羊羔温柔而幸福的笑。使表情由衷而发,带给观众具有真实感的艺术享受,进而使观众进入到舞蹈所要表现出的美好艺术意界。
四、结语
舞蹈中的生动表情对表现舞蹈的主题、展现出舞蹈角色的内心感情世界、为表演植入深刻内涵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的基本功训练,便面部表情更加灵活生动;通过日常生活体验的积累,提高对艺术的领悟能力。在表演中运用好各类辅助表演手段,对舞蹈进行有效的外部烘托,增强表演的效果,使舞者的情感表现达到“极致”,使舞蹈作品的艺术精髓能够有效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从充分享受到舞蹈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刘环.浅谈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1(06)
[2]王容.抗日民主根据地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审美特征浅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4)
[3]毛宝杰.以舞带功 演学结合――舞蹈教学之我见[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随机选择一段音乐,让考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
方法与技巧:
1、找到并跟上音乐的节奏;
2、依据曲风和内在进行表演;
关键词:舞蹈表演 舞蹈技术技巧 重要性 问题 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舞蹈表演是一门艺术,舞蹈技术技巧是组成它的部分,而在舞蹈表演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失去了技术技巧的舞蹈谈不上艺术表演,没有了表演,舞蹈技术就失去了它存在意义,二者的结合与统一才能带来艺术的享受,这也是舞蹈的重要原则。
一、舞蹈技术技巧的重要性
(一)传递感情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加强舞蹈的艺术性,肢体与音乐的融和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进行舞蹈表演时,表演者应该时刻注意自己肢体上的美感度,只有优美的动作才会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与震撼,才会让观众在看到表演时产生共鸣。真正的舞蹈不仅仅是肢体上的一种形式情感的表达,更多的应该是与观众心灵上的情感触动,舞蹈演员在表演中将舞蹈当中所蕴含的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一一表现出来,这也是舞蹈的真正意义。舞蹈的技术技巧是解决情感表达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合理的利用舞蹈的技术技巧,将情感融合到舞蹈当中去,舞蹈也就富有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提升艺术效果
现如今的舞蹈与传统的舞蹈无论是在形式上或者情感表达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如今年代的舞蹈局限性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舞蹈的动作之上了,而是达到了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性格的境界。所以,将人物形象和任务性格表现的更加形象化已经成为了舞蹈的最高领域。每一种舞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自身的舞蹈味道,掌握了舞蹈的技巧才能在跳舞当中将舞蹈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表现出来,再加上舞蹈自身特点和自己的舞蹈味道 通过这样的舞蹈表演形式舞出独特的舞蹈魅力,才会让更多人的眼球停留在舞蹈的表演上,加强舞蹈的艺术内涵,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舞蹈作品的可欣赏性。
二、舞蹈技术技巧的问题
(一)滥用技术技巧
舞蹈表演者为了表现自身的实力,浮夸的表演形式,滥用舞蹈的技术技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形体的展示却失去了舞蹈的神的表现,影响了舞台表演效果,把重心放到技术技巧上,降低了舞蹈的表演质量,不论技巧系数有多难,表现的多么流畅,也只能算作是一次失败的技巧表演。舞蹈演员应该摆正正确的技术技巧的观念,深刻理解舞蹈表演中真正的技术技巧的运用,做好技巧与表演的结合。
(二)技术技巧运用不合理
舞蹈的技术技巧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我们的反复的练习,才能体会到身体的整体把控的一个度的问题,给观众带来形神合一的享受。由于一些舞蹈演员的表演经验不丰富,导致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无法控制好舞蹈技术技巧的度,使舞蹈表演出来没有灵动的美,就会让观赏者们感到整个表演非常生硬,影响了表演者最初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应认真揣摩舞蹈的精髓,将舞蹈的技术技巧灵活的运用到表演内容中去。
三、舞蹈技术技巧的应用
(一)提高舞蹈技术技巧的艺术效果
我们都知道,无论谈诗论画,欣赏音乐,都离不开“形神”两个字。“形神”也是其艺术的表现。舞蹈的技术技巧的运用也是一样的。“神”是舞蹈的内在韵味,常常有人说舞蹈动作十分呆板,强硬,说的就是在做舞蹈动作的“形”的时候,缺少了内在的“神韵”,没有很好的去领会舞蹈的形神合一的境界。在舞蹈的技术技巧运用上,除掌握动作“形”要领外,不可一时追求动作的难度系数而应重视对“神”的培养,不能滥用舞蹈的技术技巧。比如民族舞蹈,都巧妙地使用道具,扇子、筷子、腰鼓、灯等,傣族舞蹈,他的艺术表演,可以是单人、多人和集体表演等。经常可以看到,傣族舞蹈中孔雀舞蹈,表演者通过道具,双手拉线牵引雀尾以使其舞动,变现出孔雀林间漫步、拖翅、展翅、飞翔等,使舞蹈更形象化,促使更突出的表现了特有的舞蹈艺术风格。所以,合理运用舞蹈的技术技巧对提升舞蹈的仪式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多方面融合
舞蹈的技术技巧是一种抽象的观赏性的艺术,是一种从身体到心灵的完美碰撞,在舞蹈作品的表演中需要给观赏者们心灵上的感化,有效的运用舞蹈技术技巧与观众达成情感的交流,将技术技巧与舞蹈自身进行融合和统一,多方面的将舞蹈技术技巧的融入到舞蹈作品中。比如一个成功舞者的经验:首先,是去花很多的时间观赏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对舞蹈的感觉和反应速度的协调性。其次,静心并认真观赏演出,从中体会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那种全身心的投入,还有各种应变方式,来提升自己舞蹈的表现力。最后,注意调动内在的情感,深化舞蹈的情感表达,只有感染到自己才有可能感染到别人。所以一个好的舞蹈作品是多方面的融合。
四、结语
舞蹈作品中的技术技巧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容,但事情的发展需要一个度的衡量,要有限度的控制好技巧的使用,否则不仅会乱了舞蹈的整体的性,也使舞蹈失去了艺术效果。技巧是为了舞蹈而存在的,不仅要充分运用,而且也要用的恰到好处。技巧的运用要与舞蹈有机结合在一起,不能乱用、滥用,技巧应与舞蹈相互融合,把技巧的有形融合到舞蹈的无形中去。所以,应正确的运用理解舞蹈的技术技巧,这样才会使它更好的为舞蹈服务,舞蹈作品中的技巧还应与表达情感和人物形象相结合,将情感投入到舞蹈当中去,不要让那些高难度、精湛的技巧形式在舞蹈中而显得苍白无力,没有光彩。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舞蹈的艺术也是如此,这也要求我们对舞蹈的技术技巧的合理运用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对舞蹈艺术追求的快乐。
参考文献:
一、舞蹈音乐段落结构和舞蹈段落结构关系分析
舞蹈和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门类,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诸多的相似性,即两者在段落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舞蹈音乐段落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促进乐思及形象的表达,不同的音乐段落结构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相同的主题,并使得主题的表示形式呈现多样化。而舞蹈段落结构的不同也有助于舞蹈内容的表现,使其展现出一定的情感,从而深化了舞蹈的内涵。
二、舞蹈音乐旋律结构和舞蹈旋律结构关系分析
所谓的旋律是指舞蹈或者音乐表现过程中,作者以流动的时间形态来展现出来的自身的情思或感触,这种情思或者感触最终以音乐的高低起伏、音程的跳动而产生的音乐线条形式得到体现。为此,旋律是情感的表现形式,表现出了创造者的心情状况。同别的情思表现形式相比,旋律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不能通过具体的含义来体现,而是通过五声、七音或者十二序列音乐曲表现。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使得舞蹈创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艺术想象能力,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来展示音乐的情思,使得两者能够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情思表现体。
舞蹈音乐给舞蹈创作所带来的动力效果主要可以通过三方面来表达:首先,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基本节奏和旋律伴随舞蹈始终,这种形式的关系是音乐烘托舞蹈表演全程,使得舞蹈能够有良好的表现主题,并从始至终引领着舞蹈的发展变化;其次,舞蹈创作可以把音乐作为主要对象,通过音乐来获取舞蹈的内容。这种形式的关系是舞蹈以音乐为基础,并以音乐的情思为舞蹈的表现情思,两者在表现主题上是一致的;最后,舞蹈家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获得创作灵感,展示音乐所激发的自我情感。音乐和舞蹈的这种关系是当前很多舞蹈创作的形式,编舞者根据音乐带来的情感启发,创造符合音乐心境的舞蹈内容,从而具有较强的感情基础。根据上述情况描述,在舞蹈创作旋律方面可以总结为下述几个形式:一是演绎形式,即在音乐十分流畅的情况下,让编舞者随之翩翩起舞,舞蹈内容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呈现相应的发展;二是对抗的形式,即脱离舞语,创造出同舞语相对的具有对抗性的形象语言,最后使得配合后的音乐和舞蹈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效果,这种形式的舞蹈创作旋律具有很强的表现感,能够从对比的形式实现主题的凸显;三是对话的形式,即把音乐仅且当作一种烘托舞蹈的角色,然后有目的地配合舞蹈动作,让舞蹈可以充分的单独展现,这种形式的舞蹈创造是以音乐为起子,启发下一步舞蹈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四是忽略的形式,即音乐和舞蹈彼此单独展现,互不干扰,这种形式的舞蹈旋律创造需要具备较强的情思,能够有效地将舞蹈和音乐区别开来,从而实现彼此的独立;五是变化式,即通过另一种舞语来代替原本音乐所阐述的某种舞语,最终来获得某种特别的效果,但是最终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是想通过音乐旋律来推动舞蹈所展示的情绪,最终又展示旋律的意义,获得旋律和舞蹈之间最协调的合作方式,完美地将舞蹈作品表现出来。
三、舞蹈音乐和舞蹈表演情感布局关系分析
舞蹈的结构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舞蹈音乐情感布局的影响,舞蹈音乐情感布局将直接影响舞蹈表演者期望表达的内容、情绪以及相关的表演时间和顺序,除此以外,也关系着段落结构跟主题思想。一般的群众自娱自乐性舞蹈,从整体而言,除了段落结构并不复杂外,整个舞蹈也只呈现一种情绪,所以它所呈现出来的情感是比较单一的,而仪式类舞蹈,情感的布局往往紧紧的配合仪式内容,舞蹈的情绪将随着仪式的变化而随之变化。比如逢年过节时候展现的节庆舞蹈、一些民间流行的驱魔舞蹈等等。
从舞蹈音乐和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的复杂程度来看,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深受音乐结构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而言,如果遇到音乐结构比较复杂的作品,舞蹈内容通常情况下也会随之变得相对丰富多彩,时而欢快时而忧郁,时而温柔时而激情,情感也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它通常在舞蹈段落和段落之间,体现出一种特别的或是对比的情感,这也使得舞蹈表现呈现出较大的情感起伏,给观赏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一些具有剧情的舞蹈和舞剧往往情感都呈多线索发展,除了段与段之间呈现变化发展外,同一段落也会夹杂着不一样的情感线索,特别是在交响性舞剧当中所展现的对比性尤为强烈,一般在创作舞蹈音乐的时候,往往会采用一些旋律的走向、和声的色彩、节拍的切割、音色的搭配、调性的转换和空间的创意因素来形象和帮助所要展现的音乐的情感内容。而当舞蹈音乐结构比较单一的时候,舞蹈表演内容和形式也趋于简单,简单的音乐结构背景下不大可能衬托复杂的舞蹈表演,否则将会使得音乐和舞蹈表现呈现出较大的反差,让观赏者觉得表现形式不一,主题不一致等反面效果。为此,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要根据音乐结构的复杂程度来进行,不能一厢情愿的分割开来,使得两者不能实现协调和统一,最终破坏舞蹈的表演观赏性。
参考文献
[1]朱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再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1)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表演艺术,它集其他艺术之长,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艺术的世界里占据一席之地。多少年来,为其痴迷、陶醉、做出奉献者不计其数……众多的编舞者、演舞者们在努力创造舞蹈艺术精品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往往单一地把注重面目表情的展现及舞姿造型是否优美,舞技是否高超,舞台上的场景安排是否宏大壮观,似乎这就是舞蹈艺术,其实这是一个片面的认识。
舞蹈人才后继乏人的现实也是一个不利于舞蹈艺术健康发展的因素。目前从事舞蹈工作的有关部门对舞蹈演(学)员的培训还在沿用戏剧的表演模式来进行。如:过分强调面目表情的训练和以哑剧、戏剧小品为表现模式的授课方法,有的根本没有专门的表演课。而对舞蹈演员来说最重要的身韵训练,却完全被划到了技术课、素材课之列。所以,陈旧老套的模式,主次颠倒的训练安排无疑会阻碍舞蹈演员的健康成长以及舞蹈艺术的升华与发展。
古往今来,众多的美学家、舞蹈家、艺术家们都曾为舞蹈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如:“舞蹈是人体运动的艺术”;“舞蹈是通过人体有节奏的动作来塑舞蹈形象,表现社会的人的思想情感”;“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着的雕塑”;是“人体动作的诗篇”;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等等。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门人类最古老艺术的表象特征。这些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审美实践过程中所作出的概括,初步指出了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以及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紧密联系。
舞蹈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中独树一帜。婉转、深沉、抒情的身体语言,有一股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虽然它不像其他艺术形式那样“直截了当”,但在抒发人物内心的强烈情感以及表达隐喻性、象征性的思想内涵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乎手之乎。”
舞蹈艺术的表演,或如滴水润情、春芽破土,又似山呼海啸、万马奔腾,它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场好的舞蹈表演,往往可以使人大开眼界,茅塞顿开,从而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深刻意义和宇宙的博大辽远。
舞蹈本身综合了其他艺术形式的许多优点,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可融性,这也是为什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舞蹈没有被最终同化,相反,它还以一种新的姿态在广泛的艺术领域里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比如:在戏曲中,它被称为“戏曲舞蹈”,在戏剧中则被称作“舞蹈场面”、“舞蹈段落”,在其他表演艺术中也被称作“舞蹈身段”、“舞蹈姿态”等,可见其独立性之强。
由于舞蹈具有独立性和可融性,近年来,在戏曲(剧)等艺术形式的表演上被大量地借鉴和运用。常言道“流水不腐”,舞蹈表演也需要在继承优良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加以革新改百,只有不断地攀登进取,花样翻新,才可能好戏连台,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优势。舞蹈的深层表现意境是“舞以尽意”。从视觉角度上来看,舞蹈的抽象性、多义性使它可以表达更广泛的意蕴。当它参与戏剧等表演时,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可以充分展示其在舞台上的直观形象,从而给人以某中暗示,让人在联想、领悟的过程中去寻找真谛,得到启迪。因此,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象征性语汇,往往比语言具有更丰富的表达手段。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凝聚了多方艺术之长的形体表演艺术,追求视觉上的赏心悦目的效果是舞蹈表演的目的和精髓。说到视觉效果,有两种含义:一指观众的审美层次,二指演员对角色的把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舞蹈作为人体动作的艺术,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双重性,观众不应单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而舞蹈演员也不应自我陶醉在阳春白雪的世界,完全抛离了观众,只有所观众的欣赏能力和演员的表演技巧合二为一,才算是真正领悟了舞蹈表演的神韵,由此,舞蹈表演才可能大放异彩,长盛不衰。使伫立不动的雕塑、静止的图画流动起来,使不可捉摸的音韵聚成可见的形象的,是舞蹈演员自然传神的表演。
关键词:舞蹈表演;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136-01
一、引言
舞蹈表演中十分重要的一点的是通过肢体语言及表情表现舞蹈的情感。舞蹈表演自始至终都将美传递给观众,通过情感的表达与观众沟通,产生共鸣。因此,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达是连接舞者与观众心灵的导体,通过情感的表达让舞蹈震撼人心。本文讲究舞蹈表演重情感表达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二、舞蹈表演与情感表达的相互联系
舞蹈可以将人类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表达出来,同时,人的情感世界也需要舞蹈表演这种形式,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舞蹈艺术是通过寻求、拿捏人的思想感情世界中最集、最凝练、最动人、最优美之处,进行加工和创造,进而提炼出来舞蹈形象。在舞蹈艺术构思中,如何把深厚的感情、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统一、融合起来,促使塑造的形象舞蹈化,以唤起观众的心灵美感,这才是舞蹈表演的终极目的。舞蹈动作是构成舞蹈的外部因素,是看得见的、外在的运动,而表演是内部的,是渗透、融化并贯穿在一切动作之中的一种内心情感流露。所以,前者是舞蹈表演的载体,后者是舞蹈表演的灵魂,动作承载情感,情感使动作光彩。
三、舞蹈艺术中情感的表现
(一)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现
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其题材和主题都是以创作者生活经历或阅历引发的情感,以此作为创作基础的,从生活实践中挖掘艺术思想,在生活经验中获取创作灵感。
在舞蹈创作中情感控制与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作过程中,需要情感的驱动和情感的表现,但情感的表现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具有交流性的,可以感染他人,而不是自我的陶醉或任意发泄情感。在创作中作者要满怀情感地创造,要与创作中的形象保持一致的情感脉络。
(二)表演过程中的情感表现
舞蹈表演是舞蹈作品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最重要的最后环节, 通过演员表演, 把舞蹈作品中的主题、形象、情感用肢体语言直接传达给观众,同时也把编导注入在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出来,给观众以直观感受。这种情感表现依靠两个重要环节,传情和动情。虽然舞蹈演员的表演是按照编导规定好的舞蹈动作去表现作品, 但演员在这种固定的框架下有着自我体验自我感动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是建立在演员对作品的深度理解的基础上, 再融入自己的情感到作品中去, 来完成作品的全过程。演员的二度创作是十分重要的, 它可以更加深刻地表现编导的构思和情感。一方面, 不同气质、不同性格的演员, 对作品不同的理解, 甚至是同一个演员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情绪下表演同一作品, 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另一方面, 不同的表演主体所产生的不同特点, 都会给作品带来新的特质, 这就是艺术常演常新的美妙之处。
四、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仅仅因强调舞蹈的情感性,而忽视甚至否定表现思想的重要性:那种所谓舞蹈不善于表现思想理念的理论,是错误而有害的。其实,情感与思想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以《红绸舞》为例,它表现的热烈情绪是以庆祝中国的伟大胜利这个巨大的思想意念所在。这便是当年的大革命失败后,在压抑的政治气氛中产生对光明前途的追求。总之,在社会意义的舞台上,必须重视思想性。不仅要求情感的真实和丰富,而且要求情感的真实和丰富,而且要求思想的正确与深刻,才能使舞蹈艺术达到鼓舞,教育人的目的。
(2)在强调舞蹈情感性时,还应该重视舞蹈形式在舞蹈表现情感中的特殊地位。舞蹈是用人体动作构成自己的语言,因此,用来表现一定含义的舞蹈动作,称之为“舞蹈语汇”。人们都说:“舞蹈是以形体说话的艺术……”这是有道理的,当然,这个论点多少有点片面性,但说明了舞蹈是表达情意的特殊方式。所以,强调舞蹈的形式有助于更好地施展舞蹈的情感性。我们必须重视对舞蹈形式的研究和创作,并有所创新。诸如它的程式化,塑造性,韵律性。这三者都很好的遵循了对称、均衡、多样和统一等这样一些形式美的法则。了解和掌握舞蹈艺术特点重视形式美的规律,最终还是为了更有力的表现内容,使内容和形式更完美地结合起来。
(3)在论述舞蹈情感性表现时,我们尤其不能疏忽舞蹈与音乐之间那种密不可分得关系。我国古代乐论指出:“舞者,乐之容也。”现代舞蹈大师贾作光也认为:“舞蹈的创作是在音乐的乐章或乐曲中去找出表现者的意志。”所以,人们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是颇有见地的。因为,音乐给与舞蹈的,有时是灵感的触发;有时是舞蹈动作的提示;有时甚至是舞蹈动作的提示;有时甚至是对舞蹈情节的把握和解释。虽然与音乐有着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之分。但是,在舞蹈创作和表现中,充分发挥音乐得作用,就会大大增强舞蹈的表现力、感染力以及审美的作用。
五、总结
总的来说,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达是十分重要的,情感是舞蹈表演的灵魂,关系到能否与观众引起共鸣,在舞蹈表演中要重视二次创作,但是也要注意不可因为情绪化而忽略舞蹈表演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