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编导艺术范文

编导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编导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编导艺术

第1篇:编导艺术范文

一、选材要符合群众性特点

群众文化是具有一定的群众性,演员的水平不能按专业演 员来要求,而且题材应该是大家较为熟知的能体现民风民情的。 我们富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灿烂的文化。无论是在生产劳 动中形成的古文化,还是革命战争形成的红色文化,还是当代 改革开放大潮冲击形成的新文化都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只要抓住某个点,就能形成县域特色的舞蹈。是县域的,往往又是全民的,就会得到大家的喜爱。《鄜州号子》、《黄河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之所以在富县乃至全市的舞台上久盛不衰,就是因为其形式、内容为群众所认同。

第二、重视构思环节

选好题材,接下来就是“构思”。“构思”是所有编舞工作的基础。“构思”有时很具体,有时仅是一种感觉。它就像一个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启动开头一样在我们这些愿意创作的人身上起作用。构思,在我的感觉中,它来自瞬间感受到的激动:听一段音乐,看一幅画,领略一片风光、日常生活的情景。这样就有了节奏、方向、活力、各种表现力。世间万物千象中蕴含着无数的暗示和信息。懂得如何去听、去看、去感觉、去触摸,用你的身体和心去倾听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一切:领悟了!于是就 可顺着许多条路自由自在的地进入创造!

第三、发挥即兴舞蹈的作用

“构思”有了,怎样把这个“构思”发展成舞蹈呢?光有灵感是不够的,还要对"构思"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和通过身体的研究找到相对应的素材。素材包括元素动作和组合。对于这一阶段来说,即兴舞蹈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它能使“构思”呈现出来,并赋予其活力。通过即兴舞蹈,人们能看到“构思”找到它身体动作的载体和估计出这一构思的潜力。这时的舞蹈直接把动作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一个段落或直接成为一个舞蹈作品的雏形。

对我来说,我把即兴舞蹈视为最主要的、必须的创作手段。因为它给舞蹈者完全的自由。他们能无节制、无限止地舞蹈,他们的动作经常超出他们的意识之外,就如人们所说:“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些动作。”

用身体探索,即兴舞蹈能由编舞者自己练,或由编舞者引导一批舞蹈演员进行。在大量的练习和齐心协力的研究中,编舞者和舞蹈演员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

想象展开了,动作就会自发地产生。但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有同样的价值,同样的用途。有些将很快被忘掉。相反,有些则明显地表现出来。编舞的材料有了,但舞蹈还不存在。为了使它取得形式,应该在各种素材中确认出能够用于作品的成分,发及将它们有机地纵使起来。

需要提示的是,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们编排的作品是要面对怎样水平的演员,并根据这些演员的水平和条件来合理设计动作。在舞蹈编排工作中,还有道具和布景的运用,道具和布景能帮助涉及“构思”。这是一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给他们充当参照物的有功效的物质性装置。它将编导的意图最直 接地体现出来,它使“构思”具体化。

道具和布景可能是各种属性的:木质、皮质、金属、织物等等。它们或是实用的或是不实用的,或是大型的,或是小型的:椅子、石块、一种塑料模型。运用道具或布景的舞蹈作品的特征,体现在编舞者所设计的舞者与这些物品的接触形式上。比如《鄜州飞锣》演员手持直径20厘米的铜锣和身着骑士服装。

根据物体的性质、形式、大小挑选出来的道具己不再是原 来意义上的物品了。舞蹈创作在于将改变它的用途,达到超越这一物体的生活原型的目的。艺术的语言赋予所展现的艺术行 为以普遍的价值。比如,不再感兴趣于舞蹈者(作品中的人物) 仅仅坐在椅子上,而致力于表现他的疲劳和产生这种疲劳的原因。

以上我们陈述了有关编舞的主要因素。显然,创作不仅是 各种不同因素拼凑在一起的"烹饪"。创造性的一个方面取决于完 全无法检验的品质。然而,编舞的最系统的知识能获得行为的 自由,能帮助克服在确定特征和创造中必然碰到的困难。

第四、合理取舍,精心编排

这时的元素动作在选材时就应该已经同时想清楚了,它可能包括部分选材前采风得来的动作,这些动作可能来源于劳动时动作的艺术化,也可能来自于想象中,或者来自于己经存在的动作组合。

在即兴舞蹈中出现的这些素材是否都将被运用、加工和进一步开发呢?

这是困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于很多人来说,靠能 力发挥作用。一个明智的方法,就是在选择中编制舞蹈:选择动作,选择舞者之间、舞伴之间的联系,把这一切置于空间,然后整体平衡,规定舞段的长度。决定性的做法就是应避免盲目性,使舞蹈作品不只是表现一个简单运动系列。

群众文化的舞蹈作品通常都大量地使用群舞形式,也就是常说的“人海战术”,这一方法虽然存在不少缺点,但同时也可以 避免了水平差异带来的一些作品缺陷。所以,在合成作品时,多考虑队形变化及音乐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同时,可以考虑编排意境强的舞蹈,这样的作品适合演员多的作品。舞蹈作品的意境,从字面上解释,意是指作品所表现感情和思想,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客观环境。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 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的情景交融艺术特写与描 绘,把观众引入到艺术想象的空间,进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感受,从视觉冲击到灵魂感受。在舞蹈意境创造过程中,情景交融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表现为:景一情形一象一境(意境)。

意境强的舞蹈比较容易被群众所接受,而且,可以在很多 场合大量地使用或演出。

第2篇:编导艺术范文

【关健词】气质能动作用;艺术的情感气质;气质类型

舞蹈编导的精神价值在艺术上体现的很珍贵神奇,它潜移默化、超越时空地影响和感染着人们的欣赏,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舞蹈界理论在心理学上表明:气质是在人的行为方式上表现了高级的神经活动,特征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它的主要表现是人的心理行为过程中思维的快慢及情绪的强弱等变化,还包含了心理活动的内、外指向等一些方面。诸多实验证明:创作活动和艺术气质密切相关,艺术气质会影响对未来艺术作品。舞蹈编导的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着重体现在以下几点。

1.气质能动作用的体现

舞蹈属于主情艺术,舞蹈作品需要充分表现出舞蹈演员和舞蹈编导的能动作用,并表现出带有舞蹈家关于所表现舞蹈文化独有的个性特色,显示出文化、心理及生理气质,当然这些特色都能够使舞蹈家创造活跃。是舞蹈家通过作品所表达出的感染力和气质能动作用。舞蹈演员和编导都在创作和排练上充分地利用自己独有的气质特点,从而取长补短,利用气质能动作用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每一个作品想要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都与舞蹈家的气质特色息息相关。也就是灌输气质特色的情感,并通过作品表达出来,感染观众心田感受。舞蹈创作心理学还暗示了以后的新生代根据不同编导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表现方法,要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理解气质所包含的含义[1]。

2.感受气质

优秀的舞蹈家感受力敏锐,特别是对特定事物易产生强烈感动,会好奇地专注于热心研究,对可取的客观对象能够善于存入心灵再构成形象,然后加以孕育,使其成为艺术创造的材料。感受力超常也是一个优秀的舞蹈家艺术气质的特点之一,具有内在的感染性和强烈的激动性。如果和舞蹈家生活在一起,当他们朋友感兴趣的时候,会有一种特殊感觉,舞蹈家会非常激动地手舞足蹈,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并产生不可抑制创作冲动。对于舞蹈表现有着强烈的本能欲望是舞蹈家的个性特征,并且对其产生艺术升华能力,这种艺术上的基因是因为舞蹈家独特的精神气质,体现人体外形美感和内在精神,而发现内在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所以要求具有敏感与良好的感受气质。在人生意识的控制与知识的调节形势下,产生人生多元素调控和知识积累造成的融合,形成与常人不同的特有气质。

3.气质类型

(1)理性气质。相对来说比较突出的是学院派的理性气质,主要体现在专业训练水平文化和知识专业化程度,以及理论修养相关的学术文化氛围和群体文化氛围等方面。而实践派的理性气质体现在积累了多年的舞台和工作生活的经验,以及为作品奋斗的困难经历和到后期有所的成就相结合所造成的情况。舞蹈编导特有的理性气质的形成是因为有比较深的文化修养与丰富专业理论积累的结合。体现这种气质需有很强的观察水平,并把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汇聚到一起,使其艺术境界得到升华。舞蹈编导的幸福所在就是在理性作用下及创作的过程中,植入独有的情感到作品中来。投人情感会更接近成功,使气质变得更为理性和闪光,使其在创作过程中也能战胜困难,得到成功。当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在进人创作状态时,精神所在会得到升华,此时,艺术气质也在创作中得到提高,是因为辛苦奋斗换取艺术上成功的体现,也是调动全部艺术修养的结果,是舞蹈编导风度所体现的特点之一。理解贯通其中的亮点,用在自己的艺术活动中来,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理性气质,并逐步形成个人独有的特色[2]。

(2)情感气质。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的情感气质时时都在一个迸发的状态。舞蹈编导的情感投入方式与创作发生联系,能够促使舞蹈编导进入创作过程,并使其有一种特殊的情绪和心理上的感受。情感气质是在艺术气质创作的时候体现出来的,当感情达到炽热的时候,舞蹈编导会无法抑制的产生创作欲望。投入情感是舞蹈创作的一个心理过程,把生活现象经过情感气质的升华成为舞蹈编导的一个心理现象,实现艺术性和生活性的的融合,再通过美学加工就会成为舞蹈现象。情感气质的功能体现情的融合、舞的感知及美的升华,是在创作的作品中强调情绪和心灵上的反映,所以,生活与舞蹈编导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密切,使舞蹈编导反复地经历着一个美妙的情感过程。在生活与艺术相融合的状况下,舞蹈编导便会产生一个特殊的与舞蹈相关的互动图谱,并可以把自己的独特的思想情感依附在客观的生活对象上面,从而产生融入生活的的艺术形象效果,使观者更容易理解编导所表达的情感。

(3)天赋气质。舞蹈家的判断力、感觉、品格、仪表及非智力等因素有自然禀赋影响的一面,通过研究多年典型编导名师,获知要充分积累经验并能勤奋工作,谙悉人情世故,深解文化界人心人意,进而促使形成独有的天赋条件,使其天赋不断完善。天赋气质里不管包含了一个舞蹈编导的毅力、技巧、决心、勇气等特点,还包含了对本专业的熟悉程度与勤学苦练,以及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和学习精神,这气质性的东西不仅会影响创作的作品,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作品的深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3]。

(4)个性气质。舞蹈创作很注重个性化,舞蹈编导要结合本人对事物不同的理解,以及不同的实践与素养,可形成一种个性气质。表现在舞蹈编导能以独特的对艺术个性见解对生活表象予以筛选、比较和分解,在美学意义上把最个性特色的艺术成份加以重组。这个重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典型和意境的舞蹈形象。目的是让舞蹈形象具有特色,不重复地汇于历史中区,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所有的优秀舞蹈家必须具有一种文化心理素质;是一种调解和批判的能力,也是一种对外来信息把握体现。个性气质还反映在观察生活的时候,对生活中一些信息敏感程度,捕捉信息利用信息,把握独特的方法。联系舞蹈编导自己的精神预设与经验储存来进行艺术上得舍,大胆的放弃与安排。心里活动和眼观耳闻,美学意义上的一切艺术处理都是个性升华。需要善于对外来信息做出适合的把握,并且在调节中让理智和情感相互发挥作用,使作品得到一个提高。因为独特的个性气质影响,会使创作出舞蹈也会具有很大的艺术激励作用,所包含的信息都经过特殊的把握和处理,再结合理性气质的融合,会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一个优秀的编导会接受信息,不是被客观的信息所同化影响,而是产生强烈的选择性,并利用自身良好的文化心理素质,不让信息白白浪费,并表明批判性,提高灵活性和灵敏度。正确的引导客观信息并且合适的使用,而调控机制能够突出艺术上自己独有的见解,并形成调控机制和把握作品的本领。

结 论

气质即有多元的综合因素,也可以单独体现;有个性特点,还能给别人深刻印象。气质不光只体现在外观上,也有内在的一面;舞蹈编导就是要培养出独特的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它们不仅滋养舞蹈家的心灵,还使舞蹈家能身心快乐,并且可以呈现给观众的一份贵重礼品和宝贵财富,观众就能在享受这些“财富”的同时得到审美。

【参考文献】

[1]江靖弋.动作解构之于中国舞编导的功能[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01).

第3篇:编导艺术范文

2015年河南艺术类分数线(编导制作类)已经公布,具体内容请各位考生查看如下,尽请关注! 艺术类 专业考试类别 本科A段 本科B段 专科 本科A段 本科B段 专科

全省统一

组织的专

业考试类 编导制作类 340 330 160 130 120 110

艺术类文、理科分数线相同

第4篇:编导艺术范文

文史类

批次 文化 专业

本科二批:438 214

本科三批:427 210

高职专科批:160 150

理工类

批次 文化 专业

本科二批:395 214

第5篇:编导艺术范文

舞蹈的创作和编舞的技法训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技法训练和创作实践也绝不能混为一谈。

编舞技法训练是迈向编导艺术之路的起步阶段,在娴熟掌握技法后,还需要编舞者在长期学习实践中,培养对艺术感悟能力,积累深厚的文化积淀,并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而真正的艺术创造应该是“法无定法”,所以编舞技法训练与舞蹈艺术创作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舞蹈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我们在实施舞蹈艺术创作时,首先要对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做深入的了解。

艺术创作,是神圣的。创作,是标新立异。创作,是打开常人的思想,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来灌溉。创作,不仅仅在于最后的结果,它更加注重发挥的过程。艺术创作,是真实的,是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东西。同时,艺术创作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相互连续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艺术体验

这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艺术体验包含三部分: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创作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舞蹈艺术创作是编导对现实生活的主观认识和能动创造,是主客体的遇合和主客观的统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我们才能从中生发出独特的感受激发出强烈的感情,提炼出深刻的思想,创造出鲜活的舞蹈形象,从而真实的反映生活的本质。在舞蹈艺术创作过程中我们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逻辑起点,我们要进行舞蹈创作,就要深入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如果没有生活的原材料,我们是不可能凭空加工,生产出舞蹈作品的。

(二)艺术构思

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它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一步。

在舞蹈构思中最重要的是确定题材和主题。题材是主题的载体,有了优秀的材料才可能更好的表达深刻的主题。主题是题材的灵魂。在创作中,这两者互动互进,辩证统一。确定了主题和题材后,还要提炼情节,更好的展示作品的内容,还要考虑用恰当的结构将他们构造成有机的艺术整体,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准。

(三)艺术表现

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它必须遵循形式服从内容和形式美的双重原则。脱离内容的艺术形式是没有价值的。艺术构思是“形之于心”,艺术表现则是“形之于手”。巧妙的构思不等于就有精美的作品。因为艺术构思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心里运作过程。艺术表现则是更为坚辛的实际操作过程。艺术表现不仅是艺术构思的实现过程也是艺术构思的深化、充实、修正和提高的延续过程。

舞蹈艺术创作过程是内容与形式统一、融合、一体性“建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将精神物化的过程,其结果也是一次精神的释放。

二、舞蹈创作与技法训练的关系

德国现代舞蹈大师皮娜?鲍希有句名言:“我在乎的是为何而动,不是如何动。”由此可见,如何动是编舞的技术技法问题,而为何而动则是一个相关与舞蹈创作的话题。

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任何技术、技法都不能等同于创作,舞蹈艺术也不例外。编导技法的学习只能解决舞蹈动作的编排和舞蹈语言的组织问题,是为舞蹈创作服务的。

舞蹈作品是由许多舞蹈动作组成的,但仅靠把技法训练中编排出的动作组合堆砌起来并不能创作出成功的舞蹈作品,创作一个舞蹈作品首先要从运用编舞技法编排出的逻辑动作中,提炼出具有表达意义的舞蹈动作,运用这些舞蹈动作组织形成符合编导表达意图的舞蹈语言,再根据编导严密的结构布局,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

创作过程中过分强调技法的重要性必然会产生一种矛盾的结果,一方面突出了舞蹈本体,但另一方面却削弱了艺术作品的完整性。而创作过程中缺乏对技法掌握,忽视技法的运用则会作品语言贫瘠,缺失舞蹈本体可感效果。

“有技无艺是空壳,有艺无技是空想”。编导技术技法学习是对舞蹈艺术创作的练习,对技法的掌握,是舞蹈艺术创作的前提,而艺术创作过程则是自身的修养和感悟。

三、舞蹈编导的最高艺术追求――独特性

纳塔斯?埃尼施在《作为艺术家》一书中写到――现代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形成了一个追求独特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优待那些独一无二的、出类拔萃的、与众不同的甚至是奇怪的、对立于一切的既定标准、品味和价值体系的艺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上所有的创作都具有独特性,也不意味一切优秀的作品和艺术家都应该具有,这只能说明人们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重视和认可普及(是在公众层面上而不再仅限于几个专家级的精英)是以独特性为标准。

当今时代,人们已经不再用是否符合正统标准,是否能被所有的人接受这样的标准来评价艺术活动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对独特性的非难本身也有可能与所有的独特性相对立,这一事实就是对“不服从任何规则”这一规则的老套而又必要的服从。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个性、独创性是独特性的基本特征。

(一)舞蹈艺术创作的个性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的外在表现就是他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

个性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它一直存在在那儿。个性不是追求就能得来的;个性也不需要去刻意培养,因为个性的珍贵之处正在于它是最真实的个体反映,如刻意追求反倒会弄巧成拙,彻底丧失自己的个性。

其实任何艺术创作都强调“个性”,没有“个性”的艺术容易流为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工业化产品。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必须具有自己的个性,而舞蹈编导的个性决定着舞蹈作品艺术品质的高下。

舞蹈创作的个性化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从创作取向上看,创作个体的差异会在创作取向上形成迥异的视角,在创作过程中,编导会表现出其创作活动的习惯的、稳定性的倾向,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舞蹈创作个性化取向分为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其形式主要表现为编导对社会环境的独特感受,以及如何把这种独特的感受以独特的方式外化。在个性化创作取向的内容方面,首先表现为编导对社会现实的一贯态度和以作品来影响社会的稳定意愿;其次表现为编导对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强烈兴趣;再次表现为编导思想的主导方向和价值观念。

其次,从创作表现的重点上看,由于编导的体验、理解、视角的差异,所要突出的,所要强调的也会有所区别。从创作表现形式上看,编导的思想情感、生活体验、审美理想、创作才能的多样性,决定了舞蹈创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由于每一个编导都有各自习惯的表现方式,因而也使得舞蹈语言、舞蹈结构各不相同。体现在具体作品上,如同一题材会有多种构思,形式表现也会有差异。

再次,从创作方法上看,编导的个性差异也十分明显:如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直接地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原貌;采用浪漫主义手法,侧重于从内心世界和情感角度来折射外在环境,抒发出超越现实的审美感受和对理想世界的热爱;采用现代主义手法,以强烈的个人意识进行个人表达,以个人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瞬间,发现蕴藏于社会生活中的规律。

最后,从创作风格以及显现于作品的审美风格上看,每个编导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作品也会显现出独特风貌。创作风格的形成,标志着编导的思想、艺术的成熟与创作个性的定型。

综上所述,创作风格是特定时代与社会背景下艺术的个性表达方式。

(二)舞蹈艺术创作的独创性

独创性也称原创性或初创性,是指一部作品经独立创作产生而具有的非模仿性(非抄袭性)和差异性。一部作品只要不是对一部已有作品的完全的或实质的模仿,而是作者独立构思的产物,在表现形式上与已有作品存在差异,就可以视为具有独创性,从而视为一部新产生的作品,而不是已有作品的翻版。

黑格尔认为,“独创性是和真正的客观性统一的,它把艺术表现里的主体和对象两方面融合在一起,使得这两方面不再互相外在和对立。”

舞蹈是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艺术。对于舞蹈艺术而言,其独创性体现在动作本身具有的创新性,以及编导、舞者赋予舞蹈的全新内涵。对于舞蹈作品独创性的判断应当从舞蹈的完整结构上衡量。如作品的“起承转合”。如果作品不具备完整的结构特点,只是单一的情绪氛围的表演,是不可能具备独创性的。独创性主要是就作品的表现形式而言的,而不涉及作品中包含或反映的思想。

第6篇:编导艺术范文

[关键词]春晚 舞蹈 形式 多媒体

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的春晚舞蹈,内容形式过于单一,动作也过于直白,通常都是在用舞蹈动作来直接传达歌词的含义,用舞蹈的语汇来表达歌词的内容,具有相当大的限制性,并且当时的摄像技术局限了一些视觉效果。1990年代后期始,在编导们的不断创新下,春晚舞蹈逐渐走出了用动作解读歌词的模式,并更加着重地体现了意境与情境的手段使用,使舞蹈在春节晚会中出现的形式也日趋成熟,从最初的歌伴舞到最终呈现出来的独立成品舞蹈,说明春晚舞蹈的发展越来越繁荣。无论是时期上的变化,还是形式上的转变,春晚舞蹈正得益于一批批青年舞蹈家的佳作才得以步入公众的视野,受到大众的关注,同时因当下电视传媒产业化快速发展以及多媒体等特效技术的融入,才使得舞蹈在春晚中真正发挥自己的特性和魅力。

一、简述春晚舞蹈的三种艺术形式

整体来说,春晚的舞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伴舞、歌舞、纯舞。而这三种形式在整台晚会节目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截然不同。

伴舞——所谓伴舞,就是为配合舞蹈中的主角或歌唱者表演而从旁舞蹈。最早出现在春晚中的舞蹈,是以伴舞形式出现的,1990年代“伴舞”最为频繁。这时的舞蹈,在整个节目中仅仅是为了画面的美感或视觉效果,而没有注重舞蹈本身的质量与细节处理,内容形式过于单一,动作过于直白,往往用舞蹈动作来传达歌词的含义,而想用舞蹈的语汇来完全表达清楚歌词的内容,无疑具有相当的难度。 所以,那时的舞蹈在春晚中还处于边缘状态。而这种主次分明的关系,也使舞蹈在大众的主观印象上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陪衬角色,所以那时春晚中的舞蹈在本质上渐渐成为了其他艺术的附属品,它和歌唱在一起,就成为歌伴舞,和小品在一起就成为舞蹈小品,使舞蹈失去了自身的魅力与专业性。

歌舞——即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和伴舞不同,它以民族歌舞居多。“歌舞既能抒情又能叙事,声情并茂,通俗易懂,能表达比较细致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鲍菊艳《探索尝试小学音乐课的教法》,载于《宁夏教育》2009年10期)

基于编导们的辛勤探索,不断创新,舞蹈在内容形式上逐渐丰富。1990年代后期,春晚舞蹈走出了用动作解读歌词的俗套。意境与情境的手段使用,使舞台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比如每年春晚的开场歌舞,借助服装与舞美的优势,使舞蹈在春晚舞台上更加绚丽夺目。通过音乐与舞蹈的配合,加之情节上的一些处理,不仅使得舞台缤纷多彩、气氛热烈,也突出了主题,达到了用舞蹈叙事的目的与用意。舞蹈在春晚中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歌唱时加入伴舞的意义也越来越大,而且舞蹈也开始逐渐融入到小品和杂技中。舞蹈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让人感觉到欢乐,所以更多的晚会开始把歌舞做为它的基础选择。这种节奏欢快的歌舞,尽管能营造气氛,但却远远做不到像杨丽萍的孔雀舞那样,让人印象深刻。

纯舞——随着近些年来舞蹈在春晚中的份量逐年加大,独立的舞蹈节目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如《雀之恋》、《醉鼓》、《龙腾虎跃》、《千手观音》、《飞天》,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舞蹈精品。随之也涌现出一些一流的舞蹈演员,例如杨丽萍、黄豆豆等。

杨丽萍的孔雀舞几乎是家喻户晓。杨丽萍堪称中国的“舞魂”,她修长的身材极富女性的线条美,细长的手臂颇富表现力,她如画的身材本身就具有形式美感。美是通过各种形态表现出来的,舞蹈通过表演呈现为审美对象,美的形态是借助演员的肢体来展现的,美感是大众特有的精神享受。杨丽萍用她那美丽而神奇的手臂模仿孔雀的头冠颈项,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充满了灵动的生机感与韵律感,带给人们以美的惊异,令人如痴如醉。这是艺术对生活的升华。

舞蹈《醉鼓》热情激昂、富有动感和气势,这种气势是通过一连串复杂高超娴熟的动作来完成的,也是黄豆豆对舞蹈表现性的成功诠释。黄豆豆依靠他深厚的功底和高难度的技术技巧,让大家体验到了另一种激情阳刚之美。“在一切陶醉之中,最为崇高的,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就是对动作的陶醉。我们的行为,尤其是那些将我们的肉体发动起来的行为,可以将我们抛入一个稀奇古怪的和令人肃然起敬的状态之中”。([美]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欧建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二、多媒体技术对于新世纪春晚舞蹈的推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舞蹈中的作用日益加大。电子艺术的兴起是21世纪艺术领域内最令人惊叹的变革。“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可以通过声、光、电、影的记录方式比较完整的呈现在人们面前。”(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49页)从近几年春晚的舞台设计中可以看出,以多媒体技术和LED视频等为媒介的艺术创作正飞速发展。特别是LED屏幕舞台的使用,使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舞台也呈现出了梦幻般的视觉冲击力。

2005年,春晚开始进行革新,舞台开始简化,使用LED大屏幕为主体。2006年,大屏幕的面积开始增大,变成长方形。舞台进一步简化。2007年,开始使用高清晰LED大屏幕。2008年,舞台更进一步简化。大屏幕两边的8个立柱上面也铺设了LED屏幕。使得在央视大楼外部也呈现特殊动画效果。2009年,春晚舞台借鉴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高科技“卷轴”,使得屏幕和舞台成为一体,为观众呈现震撼性的视觉感受。2010年,随着CCTV高清频道的开播,春晚实现高清直播。2011年,舞台升降机的使用增加了舞台的空间感,灯光效果梦幻唯美。2012年,运用国际前沿的一些科技,重新构建舞台的整体结构,加入了多层次的背景墙,呈现出3D效果。

对于艺术家来说,这种在同一个空间展现两个以上完全不同影像的性能,在技术和艺术的融合理念下,以显示设备为媒介,在创作上极大地丰富了舞蹈编导的想象力和创作空间,使一些以往不可能实现或是不敢想象的创意得以实施。相信在多媒体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舞蹈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歌伴舞一度成为“春晚”舞蹈的主体形式,舞蹈成为歌曲演唱的花边装饰,讲究舞蹈场面的气派华丽及服饰色彩的艳丽,大量舞蹈节目毫无质量可言,舞蹈主题内容空乏,只是简单的队形及空间调度变化。而如今,春晚舞蹈无论是舞台设计,还是表演形式上都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其中包括舞蹈与其他艺术品种的结合,扩大了舞蹈艺术的表现空间。如舞蹈与杂技的结合(《俏花旦》)、舞蹈与武术的结合(《对弈》)、舞蹈与影像的结合(《蝶恋花》)等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技术手段的大幅度提高,高科技多媒体在当今舞台上的舞蹈作品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赋予了编导极大的想象力和创作空间,让舞蹈作品可以在舞台上呈现出立体感,而且对视觉听觉形成的强烈冲击也非常的震撼。

舞蹈作为“春晚”整体节目中的一部分,既要符合晚会的主题思想和时代气息,又要考虑观众欣赏口味并结合舞蹈艺术自身规律来编创作品。舞蹈作品只有把握了时代的主旋律才能把握晚会气韵的脉搏,才能与晚会和谐一体,它奉献给观众的不只是精心锤炼的舞姿,更应该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生活方式,一种生活中提炼的舞蹈形象所传达出的美,而这种美又会向观众倡导一种更理想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耿文婷《中国最后的狂欢节——春节联欢晚会审美文化透视》 北京艺术出版社版 [2] 欧建平 《舞蹈美学》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3] 瓦尔特·索雷尔 《西方舞蹈文化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第7篇:编导艺术范文

果树栽培中营养生长尽快和最大化转化为生殖生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明白的一个道理,果树树体上直立生长的树枝不结果,而通过拉枝水平的枝很快会结果。因此如果树不结果时,有人首先进行拉枝,就是将树上的枝采用拉枝水平开张角度缓和树势的方法使其进入结果。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表明1400年以前果树种植就采用了这个果树缓势道理,就是为了果树早结果、多结果将枝条角度撑开。今天果树一边倒栽培技术同样运用了这个道理,但是总不能将一整棵树全部水平栽培,所以树干斜着本就是一种近似水平的功能利用,这是第一次缓势;而着生在所谓应用了果树一边倒栽培技术的果树斜干上的枝确是水平于地面的,这是第二次缓势。因此说共有2次缓势均用了拉至水平早结果的这个简单道理,并且同时使用在同一株树上,那这棵果树当然很快会进入结果期。技术理论的高度熟化后在生产中的运用及手法就简单了。只不过果树一边倒技术是系统化、统一化、大面积果树栽培范围内树干都一样斜而已。

2果树一边倒树形是原普通果树树形的简化

该技术中的果树在管理上相当于乔砧果树一般栽培中的一个主枝。常见的果树疏散分层形、开心形果树上生长着多个(3~7个)斜着长的主枝,其主枝上有结果枝组。那我们这棵一边倒形的斜树就简化到恰似那个主枝,只是没有了直立树干而已,从骨架配备上减少了、结构上简化了,生产木材长大树的理念减弱了,节约营养结果实的理念加强了,栽密度加大了,斜的方向统一了,易懂、易学、易管理,最终形成了对果树栽培理论的深入吸收理解和简化运用。虽道理说的是常规果树上的一个枝,应用到生产中的一边倒技术却是统一倒的一片园。

3果树一边倒树形具备现代优秀树形的基因

该技术中的树还相当于矮砧果树栽培中的一棵树,只不过树干一种是直立、一种是斜,但原理应用是一样的。矮砧果树高纺锤形栽培的特点是树干在设施(水泥立柱、竹竿、铁丝)的帮助下,直立挺拔,而其上直接着生25~30个结果枝组,没有主枝、侧枝的级次。而一边倒果树栽培中同样是斜干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这与矮砧高纺锤形栽培的果树极相似,矮砧栽培中同样与一边倒栽培一样,需要保持的是枝组的粗度不要超过其着生部位树干粗度的1/3,若是超过时均留桩疏除。也就是说矮砧果树树势弱树就直着生长,乔砧果树树势旺树就斜着生长,优势发挥、劣势弥补的道理得以体现。

4果树一边倒栽培技术是适合国情的乔砧果树栽培技术

当前果树生产中的栽培现状:一是乔砧果树常规栽培(疏散分层形、开心形等)是我国主要模式,但将来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处理树体高大且郁蔽问题;二是引进矮砧果树高纺锤形栽培需要配套水泥立柱、铁丝、竹竿等设施,还要针对我们国家土壤有机质低而需增加肥水等问题。两者均存在栽培基础上的缺陷。而果树一边倒栽培从技术手法的运用上是两者优点的结合,通过单主枝式的乔砧果树一边倒式栽培,避免了将来的乔砧树旺和郁蔽问题,同时又回避了若采用矮砧果树时果农需多投入的问题,是符合我国国情有机质含量低且乔砧果树生长势适当、结果良好的栽培新技术,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由于果树一边倒所形成的是斜的叶幕墙,光照好,有效利用光能好,树形结构不浪费营养,与普通树形相比提早结果2~3年,产量增加20%~30%,并且由于不遮荫而导致果品质量好。

5果树一边倒栽培技术运用过程中的不足及注意的问题

①果树栽培中要理清一般成品苗当年栽树当年结果是不是最好的理念,多年生果树生产中有没有这个必要。②果树苗木生产中当前并没有一边倒树苗这个品种。③实际上任何干性果树都可适用这项整形栽培技术理论去管理。④在果树栽培中只要着生在斜树干上的结果枝组粗度超过其着生部位树干粗度的1/3时,需留桩剪除以便培养新枝组。⑤果树斜树干上不留背上枝组。⑥果树生产中通过实践证明倾斜角度依不同树种、品种以与地面呈70°左右为宜,开角太大还得需要支撑物。⑦果树枝组培养依靠拉枝、捋枝、甩放、疏除、回缩来解决。

6果树一边倒栽培技术的应用要完整配套运用

第8篇:编导艺术范文

关键词:推广视角;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

前言

啦啦操早期是源于部落的一种舞蹈,作为战士们出征前鼓舞士气的一种形式传播,并没有成为体育类项目。经过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1880年开始在美国校园内流行,并得到系统的发展。我国啦啦操项目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2000年传人中国以来,广受青少年及社会各界人士喜爱。…舞蹈啦啦操作为啦啦操项目中一分支项目,其包含的风格、元素颇多,既保有啦啦操大纲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舞蹈多元化范畴,使此项目充满活力、动感、时尚等丰富色彩。然而,在项目的快速发展下,编排中的艺术价值体系渐渐弱化,而倾向高难度动作的发展与推广比重高于了艺术编排比重。据文献调查显示,现在国内外虽然有许多研究啦啦操编排艺术类的文章、报道,但从推广的角度探讨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的话题和资料源却甚少。

本文以国内高校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队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影响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推广视角、国内、国外的编排艺术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对舞蹈啦啦操项目在推广视角下开展的现状以及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对比与分析,为国内舞蹈啦啦操的开展、推广及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新环境提供合理建议及参考依据。

结论与建议:第一,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应结合本土文化,以体现民族文化特色为主要的编排手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第二,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应结合戏剧化编排设计,体现表演观赏陛特色。第三,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在形式上应体现多元化特色。第四,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应体现项目包装多样性特色。第五,加强啦啦操项目的研究和完善规则建设工作。第六,大力培养舞蹈啦啦操优秀编排训练人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2014年UDA世界舞蹈啦啦操锦标赛队伍、2014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队伍、NBA啦啦操开场舞(国内、外)、国外节庆啦啦操舞表演、成都体育学院啦啦操校队、西安体育学院啦啦操校队、西华大学啦啦操校队的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作为研究对象,从推广的角度分析、观察队伍参赛视频与现实访谈来研究其成套动作的编排艺术性、编排方式、表现形式。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国内外各类期刊、杂志、文献等收集与本专业相关联的资料,并在结合舞蹈啦啦操竞赛规则为前提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和研究。

(2)影像分析法。通过舞蹈啦啦操、艺术体操等舞美类项目的技术录像和各类现场表演、比赛等作为参考依据,在这类项目的技术、舞蹈、音乐的雷同和区别上做出有规律的针对性的分析,然后收集其中可采纳的动作技术、舞蹈感觉、身体感觉、视觉美感等要素进行归纳,为本文的艺术价值研究方面提供基础。

(3)比较分析法。以舞美类艺术项目在编排和推广角度上作为参考基础,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对其专业编排的艺术价值、舞美表现等做共通与区别方面的比较分析,再采用对同类项目中的艺术体操这类舞美类项目与舞蹈啦啦操进行针对性的比较分析时,研究它们的舞蹈编排、难度技术动作等在技术和艺术价值上可相互移植的地方,和可以互相融合和发展的要素。

(4)逻辑推理法。结合国内外舞蹈啦啦操的编排手法和风格、技术等体现方式,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划分,并将许多可融入的故事情节、主题、音乐、空间、节奏等元素加入舞蹈啦啦操的编排中去体现出其艺术感。

(5)数据统计法。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2分析与结果

2.1

国际舞蹈啦啦操队伍比赛套路与啦啦操舞表演套路编排特点分析

(1)从国际性舞蹈啦啦操的比赛套路中看,它主要围绕的方向是对国家文化背景的一个体现。

(2)从剧情化看,美国的啦啦操队在音乐上总是选择与他们国家人物性格相符合的动感旋律,通常以摇滚乐曲为主进行编制和后期效果制作。

(3)在舞台化方面,他们的舞蹈编排风格上也是采用夸张、性感的肢体语言融入每一个动作中,完美的通过队员活跃、动感的动作来诠释成套的风格方向。

(4)从规则的角度看,难度动作方面也是大胆进行创编。他们多次通过比赛申报创新性难度动作申请,这对舞蹈啦啦操项目的规则变化起到很大的推动性作用。

(5)舞蹈啦啦操表演最早出现世界杯足球赛、NBA的篮球联赛赛场上,作为开场舞蹈、中场舞蹈展现在观众眼前,舞蹈的套路编排自然是结合项目主体的各种风格进行。

(6)节庆期间,美国通常还会在大型节日的时候对舞蹈啦啦操进行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啦啦操编排,如万圣节。在这一节庆时刻,他们的啦啦操队员总是会身着万圣节风格的服装并且加入此节日背景风格的故事情节进行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的演示,通过肢体能所及的一些表达方式来传播节日的氛围和文化背景,这是国外大部分国家的一种推广舞蹈啦啦操手段,也是一种新颖的编排手法,并且融入比赛类型的成套动作编排中。虽然在比赛的短时间内要完成许多动作表达情节和背景性质并不容易,但他们总是能以最简洁直接的表现手法来体现成套编排本身的风格,在编排艺术方面拥有着更深层次的提高。

2.2国内舞蹈啦啦操比赛套路与表演套路编排特点分析

(1)国内各参赛队伍从舞蹈啦啦操的爵士、街舞舞蹈啦啦操方面可以看出主题上以爵士为主要编排方向,但在音乐和舞蹈动作的选择上就划分出了一个可选区域,表演这类的成套动作就不能选择太过民族风格的音乐,舞蹈动作也需要选择跟主题相符合的具有个性的舞步和造型。而花球、自由舞蹈啦啦操对风格可选范围要前两项更大,相对于表演性质和编排范围的丰富性更高,它包含前三类主题风格的同时还可融入了其他如京剧、芭蕾等等元素在其中,还可以融入更多的故事情节部分在个别亮点造型构成或者队形体现上。

(2)国内队伍套路的艺术编排分已经占据了整个成套动作编排内容的50分,这个分数是与完成情况的加分是一样的,是总体评分价值中一般的分数,相对于以前的以高难度展示啦啦操的主要手段慢慢转换,开始提高其成套动作中艺术编排的比重证明舞蹈啦啦操在走向竞技性的同时也依然保留艺术价值的升值空间。国内舞蹈啦啦操的表演形成相较于西方国家更晚,在推广的手法和套路编排方式方法上也并不相同,在深受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影响的群众面前,如果采用同样的套路表演方式并不能达到像国外那样大面积的群众参与性,所以我国的舞蹈啦啦操队伍在表演性质的套路编排上一向以推广大纲动作为首要并无过多舞蹈艺术元素的添加作为演示手段,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很直接地表达此项目的本质性特征,从而体现本专业原始性特点。

2.3舞蹈啦啦操队表演编排与杂技表演的多元化艺术编排对比分析

成立于1984年的太阳马戏团(CIROuE DU SOLEIL),他们通过强烈的主题作为舞台情节核心,用肢体语言去体现整个动作的构成。舞蹈啦啦操在这一方面是完全可以借鉴和牵引的,因为在这样的世界级杂技团中就有许多如艺术体操、啦啦操等退队的运动员参与其中使用其专业性质的动作来完成整个故事和情节的表演,他们就是通过这些艺术性的表演手法来进行对马戏团的宣传。同样,我们舞蹈啦啦操的编排也是属于艺术价值颇高的表演类竞技性项目,在结合这样的编排手法和故事情节、背景、音乐、空间等的运作手法后相信也会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对于舞蹈啦啦操成套发展迅速的现在是个编排艺术范畴的创新点。

2.4从推广视角看舞关类项目编排艺术对比分析

舞蹈啦啦操是一个内容丰富,创编和涉及范围广泛的体育项目,它不同于艺术体操的高难度、高要求,完成一个难度动作需要从小花上大多数的时间练习基本功,来达到一个难度动作的体现,舞蹈啦啦操的难度相较于艺术体操的难度动作就简单许多,一个队员只要拥有一定的柔韧程度和力量等都能够体现出一个满意地完成度。在器械类成套动作运用上,舞蹈啦啦操只有花球结合器材进行成套,并且不会由过多的花球脱手动作构成,艺术体操却是通过结合高难度动作的同时结合抛、接、滚动等对其器械加以利用。然而,它们存在着相互的共通性,两者最初都是欣赏性项目,并没有进入体育项目范畴,都是通过后期的发展才正式被列为体育、竞技类项目。舞蹈啦啦操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和艺术体操是一样的,都需要结合各种风格,如各种民族、爵士、拉丁、芭蕾等舞蹈风格、音乐、队形变化、队员的默契配合空间元素等来完成和体现整个成套的完成和编排艺术。在编排上,两者都是以难度动作为核心,成套中融入各种国家、地域的现代、古典、前卫性风格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其成套编排的艺术性,在保留其项目的竞赛性质之下,又同时带有表演观赏性。

2.5从推广角度审视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价值分析

(1)从推广角度研究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是为了更进一步地探索和了解这个项目的艺术内涵。首先需要通过两个方面来研究:1)推广套路动作编排需要具有队伍风格,在带有每一个规定难度动作的同时融入更多的故事背景(表现主题、情节),使用一些本专业以外的技术动作,结合灵活多变的造型体现。音乐需要融合明显易理解的风格,并且能够让队员在体现的时候既能发挥对动作的理解,又能通过动作、配合自如的表现其音乐和情节的含义,再配合队员、主题恰当的服装,使整个成套编排的新颖、亮点、编排艺术价值也随之增加。在进行推广舞蹈啦啦操项目时候的成套动作可以结合更多的项目群元素进行穿插。因为推广的时候面对的是裁判,是大众群体,他们只会根据感兴趣和美感强或有吸引力才会参与,如技巧啦啦操、街舞等,通过故事情节戏剧情节的变化等,体现其丰富的内涵。2)通过对成都体院啦啦操一线队伍的队员实践调查了解到许多学生是通过艺术体操、健美操、舞蹈这类舞美专业转至舞蹈啦啦操项目的,他们的舞蹈意识相较未经受过这类专业训练的学生在对成套动作编排出的更具有艺术价值舞姿的动作时能够立即上手。而未经受过这类专业训练的队员则无法很快地领略到一些具有深度或者较难的动作或舞蹈动作。这说明与舞蹈啦啦操类似的项目互相移植的队员或者技术是对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达到良好效果的又一个途径。

(2)快速变迁的规则变化和群众审美度的提升,舞蹈啦啦操的编排艺术模式是积极可取的。但不好的地方就是,大部分人群和啦啦操队伍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无法对国内舞蹈啦啦操整体做到改变。但相信往后,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各方面设施、人才的具备,人们的观念也会随之开阔,从中看到新的编排方式,而本次的论点提出,无疑是为未来进步做出良好的铺垫。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应结合本土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特色。舞蹈啦啦操是由美国开始发展,其主要体现的是西方文化底蕴,主要的编排手法和动作总体风格也都是以活力、性感、强而有力度的身体动作语言体现,这也是他们民族的文化特色,是一种民族风格的宣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应结合戏剧化编排设计,体现表演观赏性特色。我国民族舞蹈特点是以轻柔抒情的舞蹈为主要特点展示,对美式风格的舞蹈啦啦操,如果以照搬画圆的体现方式反而不能对人们的视觉造成良好的刺激,在比赛中也就相对缺乏队伍编排的特色。所以,在有效的结合西方舞蹈啦啦操原始性特色和特点的同时还要保留我国民族文化底蕴的展示,利用好成套动作里每一个动作连接空白处,融入成套音乐主题、情节或戏剧化编排设计,有效提升表演的观赏性。

(3)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在形式上应体现多元化特色。舞蹈啦啦操的初期推广,往往以规定动作作为表演推广形式,成套动作在比赛场上总是能够获得良好的殊荣和优异的成绩,这足以体现编排的价值。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欣赏和可接纳的事、物要求都越来越高,对美感的定义也越加强烈,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在形式上也应体现多元化特点,以满足大众的审美和艺术欣赏需求。

(4)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应体现项目包装多样性特色。舞蹈啦啦操的编排艺术方面在融入多元化艺术元素的同时,重视从推广项目的角度进行多样性表演宣传活动,因为一个好的项目在宣传的时候需要多投入一些新颖的元素,这样更能够获得感兴趣人群的青睐。因此,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应体现出广泛参与性和项目宣传有利性的特色。

3.2建议

第9篇:编导艺术范文

【关键词】领导艺术 人文特征 构成要素

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变革、发展、创新已成为任何组织及其成员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理念。这种变革的动力、趋向不仅仅来源于日益复杂多变的组织外部环境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组织寻求一种更加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更好地为组织成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需要。对于组织来说,变革方向的确定、变革决策的总体制定、变革方案的落实等等有关组织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都需要有一个称职甚至是优秀的领导者,尤其在变革时代更是如此。因为,变革时代充满了机会与发展空间,挑战和不确定性风险。

变革时代的总体特征

组织内外利益与需求多元化,选择多样化。在一个高度同质化的时代,变革的动力以及对变革需求程度是相对较低的。相反,异质化程度越大,变革的需要和动力越强烈。众所周知,当今时代,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一致化程度明显加剧,社会行业丰富多样,利益需求愈加多元,人的利益与价值多元是组织及组织成员的必然趋势和进程。

组织内外的价值观体系多元交织,破立并存。行业多元化,职业多元化,利益多元化,选择多元化,最终的结果就是与职业、行业以及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之后相适应的价值观多元化;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的价值一元化体系正在分裂,社会文化更趋多元,但是分化与整合的过程尚未最终完成,新的价值观体系尚未建立。所以价值观革新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并且会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社会和市场的检验最终确立。因此价值观呈现出多彩纷呈的局面。

组织的决策和管理行为动态性更趋明显。在内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明显的情况下,组织的决策不可能一劳永逸,管理行为也不断呈现出动态调整的特征。复杂型和不确定性型决策日益增多,因此管理行为也必须随着组织战略和决策的调整而变化。

变革时代领导艺术的人文特征

通过创造前瞻愿景点燃组织成员对未来的期望。组织愿景来源于领导者在对组织内外部环境深刻理解、洞察的基础上,对组织未来的憧憬和富于感召力的描绘。这不仅是领导者的憧憬,更重要的是其实现了领导者憧憬和组织成员自我需求的统一。共同愿景的建立过程其实就是组织的领导者传递组织价值,启发员工价值并构建共同价值理想的过程,因此,这种过程的完成需要领导者深入理解并在实践中体会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人文意义。

通过启发员工的自觉意识塑造员工自我觉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变革时代的领导,其权威不仅仅来源于组织所赋予的制度化权力,更重要的是它必须通过组织中所有成员对领导的权威广泛认同来实现。正如前文所说的,组织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多变、各种挑战和机遇随时使这种制度化的权力面临挑战,这种挑战既有观念的挑战,也有价值多元选择和人性需求多元化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员工的自觉意识――即为组织共同的前瞻愿景自觉行动的意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挑战;自我管理的能力会促使员工对来自于组织内外部环境中的有碍组织愿景实现的不利因素采取明智的、积极的解决措施,而不是消极反应或是充耳不闻。

通过了解人性需求来激发组织成员的智慧和潜能。现代领导交易理论认为,充分掌握组织成员的需要并适时地予以满足,并且尽可能地了解组织成员需求的差异并予以积极回应,这对激发成员的智慧和潜能是极其有用的。

通过鼓舞组织成员的学习动机提升组织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替加速的背景下,对最新知识和信息的整合、把握是组织实现发展的唯一利器。领导者不仅自己要有强烈的学习渴望,更要通过组织化的途径培养组织成员不断学习的习惯,通过学习来提高组织整体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树立领导者的个人价值来优化组织整体价值体系。在变革时代,一种新的组织价值观和价值准则的确立,领导者率先垂范行为的功能不可低估。这是由领导者本身在组织中作为决策中枢的地位决定的,他会成为下属一种摹仿的依据,尤其当践行这种价值会获得较多的信任和认同的时候,这种行为的示范效应会更加有效。

通过领导者自身的工作热情来感染组织成员。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富于工作热情的团体对一个组织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倦怠、不思进取成为许多组织衰退的定律。变革时代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克服员工的倦怠、自满、不思进取,首先得从领导者做起。一个组织因为优异的领导者或者一个优秀的领导团队获得新生的案例屡见不鲜。

变革时代领导艺术的人文要素构成

领导就其本质来讲是一种通过运用领导者影响力促使其追随者与其一道完成组织的共同愿景和使命的过程。因此,领导者的影响力大小、强弱和持久性对于影响其下属的程度也就各不相同。变革社会中领导者应该不仅仅把领导的过程看作权力的运用过程,更应该将其看作是领导者赢得人心,赢得组织成员自愿选择作为其追随的过程,一种领导哲学理念和领导艺术的实践过程。所谓领导艺术,就是团结组织内外成员朝着共同愿景和目标迈进的能力和意志,以及鼓舞人心的品格。所以,其人文因素的作用将更加明显。这些人文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领导艺术的信仰构成。领导艺术的基本原则就是领导者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信仰。首先,领导者本身就应将自己视作真理的仆人,并且使真理成为下属共同关注的焦点。其次是领导者对自己所追求真理的忠实信仰。真理及对真理虔诚的信仰是领导艺术运用的心理基础。因为信仰是根植于人性深处的具有无限创造力的重要能量之一,一旦被激发会产生巨大的社会能量。

领导艺术的性格与品质构成。良好的性情和优异的品质是领导艺术运用的调节器。一位领导者必须具备富有感染力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决心,并且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鼓舞人心。要做到这些,坦率而真诚的性格、无私的精神是领导者所必需的;作为一个领导公共目标的领导者,私有意识严重正是成就共同事业的死敌,而无私精神却可以凝聚力量。

领导艺术的知识构成。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具备全面、丰富的知识结构。专业领域博大,视野开阔,学科背景复杂,有利于领导者从全局和宏观上把握,综合决策;同时,透彻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职业,不断学习是其保持优势必需的先决条件。综合地说,博大的知识视野和深邃的专业穿透力是领导者决策力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