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体解剖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不断建全,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基本普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则占有了一席之地。它打破了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否适合本专业,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效果等等,都提出了新的思考。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几年来,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用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方法,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比较,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多媒体适合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但也并非十全十美,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这样,就使得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改革,不断的总结,不断提高,不断的完善。
1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关键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虽属形态学,但由于人体的结构极为复杂,名词术语繁多,逻辑推理性不强,理论抽象难记。所以只依赖传统的教学手段,讲述、记笔记、看挂图,教学内容抽象,授课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失去学习兴趣。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使人体解剖学教学出现了曙光。这项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到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活动中,它能够使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集于一体,使授课具体、形象、直观。每版人体解剖学教材都有配套的PPT演示课件,但仅依靠配套课件就能上好课是不够的,配套课件仅仅是按照教材的重点要求表达内容,忽略了教师的个人想法,不能体现每个教师的教学特点。在现有课件的基础上,遵循"用图不有表,用表不用字"的原则,图片可采用进入、退出、移动、幻灯片、动画等效果,还可以插入音频、视频效果,资源的采集主要来自于网络,以及个人的总结和到实验室拍摄挂图、标本、模型等,在于平时的积累,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这样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例如:在学习腕骨时,腕骨位于腕部,共有8块,可分近、远4列,每列各4块,由外向内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例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我可将图片的8块腕骨染成不同的颜色,标注名称,按顺序进入排列,并在图片下方编成小歌决:"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在心脏的教学过程中,可利用软件powerpoint制作胸腔的冠状切面,来观察心脏的位置和毗邻,制作心脏的冠状切面观察心壁的层次和心的各腔及结构,利用真实的心脏视频资料讲述心的外形,还可以利用Flash软件制作心腔内血液及心的血液循环动漫,用红色标出动脉,蓝色标出静脉,用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同学们看了有兴趣、易懂、易记、学习变的轻松快乐,所以用好多媒体教学必须要有精品课件。
2 多媒体教学优点
2.1提高教学效率,拓宽教学内容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需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教具,授课中展示过程繁琐,而且有限的教具资源会在利用上发生冲突,另外,在大阶梯教室授课中,后排的同学由于距离较远难以看清挂图和板书,也听不清老师的讲解,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上述几个问题都得以解决,因为多媒体课件可容纳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动画,同时视觉、听觉效果也非常清晰,而且它具有制作容易,携带方便,使用简单等优点。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讲述和板书为主,大量的时间被过多的讲解、板书和展示图所占用,导致教学内容少,教学过程紧张,一些前沿知识或相关的周边知识只能放弃不讲,完成教学任务较困难。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先将板书的内容在课件上做好,图文并茂的教学生动有趣一目了然,不但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减少了展示挂图和板书的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有效地解决了学时数少与教学任务重的矛盾,同时教师可利用剩余时间答疑解惑、查标补标、扩展前沿或周边知识,同学也可以提问或多做些练习题,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可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将人体解剖学网站的名师课堂、精品课件、复习指导等收纳到老师的资料库,应用到课堂,并可以将好的人体解剖学网站和论坛介召给同学,使其到图书馆进行电子阅览,提高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课本的内容得到了拓展。这样不仅提高学习兴趣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2提高了教师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需要制作精品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对课件的制作加以深入的了解和学习,除了学校对课件的制作进行严格的培训外,教师本人也应该加强计算机的学习,熟练掌握人体解剖学相关网站、图片和视频下载、音频和视频收集和插入等多项技术手段,这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对教师能力是一种挑战,只有全面掌握新知识和新方法,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以满足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学中每节课的内容增加,信息量加大,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集中精力、开拓思路、认真总结,课后复习通过电子阅览查阅资料等,能够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简单易懂 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将繁琐的板书和挂图事先都制成了课件,利用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将枯燥的讲解变的生动有趣,将抽象的内容变的形象、直观,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神经系统较为复杂,在学习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中,很难得到形态学上的支持,我们只能靠理解和想象学习,既不易理解又费时费力难懂难记。但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将不同的传导通路制作成有型的动态演示,这样就将微观和抽象的转化生为具体有视觉的,这样的转化能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易引起同学的学习兴趣。
2.4资源共享,缓解教学和资源少的压力 由于学校招生在不断的增加,导致教学任务压力大,教学资源严重缺乏,主要体现在教师不够用,教室不够用,实验室不够用,挂图、模型、标本短缺等方面,传统教学手段难以保证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采用大多媒体阶梯教室合班上大课的方法,解决了教师和教室缺少的矛盾,又通过制作课件下载了大量的解剖学图像和视频,缓解了实验室、教具、标本缺乏的矛盾,为正常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室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
3 多媒体在实验和考试中的应用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学习中理论结合实践尤为重要,那就需要上好实验课。由于学校的不断扩招,实验资源就显得缺乏。大体标本有限,长期的使用气味有害并且风干情况严重;挂图使用多年已破损退色字迹不清;模型和瓶装标本老化和损坏情况严重,使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下降。那么只依赖有限的实验资源是无法满足实验课的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采用观察挂图、标本、模型与老师讲解和观看图象、视频相结合的方法,既保正了实物观察又保正了实验课的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院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增设了实训基地,骋用临床老师实践指导,增加了实验课学时,同时也要进行实验课考试。人体解剖实验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正确认知能力。我们利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对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多角度拍摄,再截取成一定大小的视频图像,按系统编号,方便使用。平时上实验课同学观察实物标本后,我们可利用制作的视频课件提问,考试时,从中抽取20个结构,插入音频效果,每个结构间隔60s自动播放,每个结构1分,共计2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20%。考试必须要在实验室观察实物标本后才能解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避免了只看图不观察实物的毛病,同时也提高了考试效率。
4 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发展趋势;多元化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一门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几乎所有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人体解剖学,只有学好人体解剖学,才能在此基础上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才能区分人体形态结构的正常和异常,从而开展疾病的诊治,因此学好该门课程对于一个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材是十分重要的。高等院校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作为教师,理应积极思考现用教学方法的利弊,并根据讲授经验和学生的直接或间接反馈对教学方式作适当的尝试与改进。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比较主流的仍然是以教师进行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模型和标本的观察,实行班级授课制辅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近年来关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已有初步的探索,包括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FCM)、微课、问题导向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教学方式的摸索,对科学使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以及对实验标本选择的探讨等,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若能充分了解这些新兴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互相结合,扬长避短,应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FCM)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专门讲授书本知识,而是去了解学生的疑惑并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外已得到开展,比如耶鲁大学就是采用高度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课程开始之前就把所有课件都给学生,构建了完善的网络资源平台(图谱、影像资料、练习题等)供学生预习和复习用,而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起指导答疑的作用,讲解重点难点,并指导学生就某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实验操作分组开展[1]。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包括课件PPT、图谱、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等,通过这些资料让学生熟悉将要学习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教学视频中比较有名的例子是萨尔曼•可汗制作的教学视频,因为太长时间的教学会使学生疲乏,注意力无法集中,而较短的视频可以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展开讲授,他的讲授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注意力能够很好地集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成绩。这种视频是近年流行的微课的核心组成,所谓微课,是指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的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无论对于传统课堂还是翻转课堂都是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应在对质量严格把关的基础上进行推广。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主动学习,并对学习内容展开深入思考,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其不足之处在于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较高,若学生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很难开展或很难获得想要的效果,所以需要针对具体的学生群体进行选择性实施。
二问题导向式学习(PBL)
PBL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案例,让学生由问题或案例出发去探究式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例如以某男性泌尿系结石引起疼痛为案列,学习泌尿系统器官的结构特点,尿液排出的路径以及途中会遇到的狭窄部位、诊疗措施等,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课程整合的医教改革大趋势。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在初步开展PBL教学,本校人体解剖学也进行了此类教学尝试,无论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学生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对于问题的讨论比较积极全面,获得了不错的反馈。但是在传统授课之外广泛开展PBL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需要在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不断推进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全面开展。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能熟练掌握本学科的所有知识,也要掌握相关基础学科和临床课程的知识,才能具备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还需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PBL课程教师队伍。
三多媒体资源平台的构建
人体解剖学是一个以形态观察为主的学科,因此比其他学科要求有更多的直观性,要求通过多种直观展示的方式增加学生的感官认识,帮助学生记忆,而多媒体多样的展现形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包括图片,视频以及3D软件等等,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医学学霸们手绘的解剖图、外科手术图,科学性和精美度均很高,带着对这些图作者技艺的感叹与崇拜,让人更愿意去关注,去学习。在信息化普及的现在,学生对一些相对酷炫的展现方式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尽可能制作或搜集质量高的资源以供学生学习。无论是微课还是课件、图谱、3D软件、影像资料和练习题,其质量的优劣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医学生课业繁重,并且对于教学资源的优劣判断并不成熟,因此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好的学习资源不是有效率的做法,这就要求教师群体共同构建优秀的学习平台,整合质量高的图谱、视频等资源以供学生学习。
四标本的选择
观察实体标本,也就是我们尊称的大体老师,是学生认识人体结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如今尸体资源短缺,制作好的标本在教学过程中被不断耗损,经常会出现组织结构无法辨认或某些组织缺失的情况,并且在教学过程会发现学生对大体老师并没有显示出足够的尊重与敬意,即使在观察之前教师会带着做一些例如献花、默哀之类的仪式,也并没有得到很明显地改善,可能福尔马林难闻的气味让学生没有办法敞开心胸泰然地面对是其中一个原因,福尔马林作为最常用的固定剂,它对人体会造成损害已是所有人都知晓的常识,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学生毫无芥蒂地凑近去观察似乎不能得到积极地响应。因此,塑料模具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可以比较清晰地观察组织结构,但是塑料模具有其局限性,制作不够逼真,或者太过理想化,以至于当学生观察真正的人体结构时,无法与模具上的结构对应上,存在脱节现象,而近年来时兴的3D打印技术则有望解决这个问题。3D打印技术是高科技的产物,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在数字模型文件基础上使用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其中数字模型文件的获得可以通过计算机建模,在医学领域则可以通过CT、MRI扫描等手段获取。3D打印技术在近20年来已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例如,在产前通过对胎儿MRI扫描,三维重建后进行3D打印,对胎儿的颅面部解剖进行评估,以便在围产期对颅面部发育异常的胎儿进行积极地治疗[2];对肿瘤的3D打印可以帮助医生在不进行有创检查的情况下评估患者病情,并进行手术预演,以减少真正手术的时间,增加成功率,实现个性化诊治[3]。3D打印技术也被应用于医学教育,莫纳什大学的McMenamin教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4],并且进行了商业化生产,3D打印出来的模具能高度还原实体标本,比一般的塑料模具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还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临床见到的一些异常结构,如室间隔缺损的心脏等,使得学生对这些异常结构有直观的认识。相信3D打印的解剖学模具未来会在解剖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五小结
总的来说,多元化教学是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在理论教学方面,应合理尝试翻转课堂、PBL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评估教学效果,积极改进,但在尝试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实验教学方面,应寻找能尽可能替代实体标本的模具,包括高质量的塑料模具和3D打印模具。我们解剖学教师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解剖学知识,为将来成为合格的临床从业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何辉 金国华 吕广明 单位:南通大学 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伟,刘克,李文婷等.耶鲁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教学比较[J].协和医学杂志.2013(3):334-7.
[2]VanKoeveringKK,MorrisonRJ,PrabhuSP,TorresMF,MychaliskaGB,TreadwellMC,etal.AntenatalThree-DimensionalPrintingofAberrantFacialAnatomy[J].Pediatrics.2015;136(5):e1382-5.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03-02
Exploration of human anatomy teaching
LI Xiao-shuang, JU Xue-hong,WANG Jin-ping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261042,China)
[Abstract] Human anatom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medical education,and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uman anatomy. The article h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human anatomy teaching,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terested in lea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uman anatomy.
[Key words] Human anatomy;Teaching method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形态学科和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必要基础[1]。解剖学以描述形态为特征,虽无复杂的理论与学说,但名词繁多,易懂,难记,易忘。如何教好人体解剖学,提高教学质量是解剖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就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人体解剖学谈几点体会。
1吃透教材,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尤其对于年轻教师,学历高,却未经历系统的教育学教育,且对教材的掌握有所欠缺。在掌握教材时,要尽可能地多看教材,每一种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多掌握几种教材,就多几分收获。在掌握教材的同时,还要系统听课,不光能够学习别人的授课方法,还可以熟悉教材内容。本人有一桶水,才能为别人倒出一杯水。熟练掌握教材后,对照大纲,在教研室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级和筛选,明确每一章节、每次课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好教案。对重点和难点,尽量把解剖学的讲授与临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加强了学生的记忆。例如在讲授肝的体表投影时,将其与肝的触诊结合起来,加深了同学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要注重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教学组的全体教师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交流教学方法,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统一,又可相互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各自为政的教学弊端。
2 联系临床实例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人对于任何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能显现出优秀的记忆能力。解剖学的性质决定了学习解剖的环境较差,学习条件艰苦,作为教师就要想法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因此在讲授第一堂人体解剖学课时,应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产生强烈的兴趣,首先要强调人体解剖对医学的重要性、必要性,用一些浅显的例子说明解剖学与其他医学的联系,让学生建立学医就必须学好人体解剖学的观念,从而对该课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极大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经常联系一些临床实例,进行启发式教学,还可将自身的科研情况根据课程的内容适当介绍给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体会到学好解剖学对于一个医生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积极实行研究性实验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研究性实验教学是基于强调教师通过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对实验课程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课堂活动以及实验管理等进行研究性的科学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习有机地结合,激活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和探究动机,增强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达到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1 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
研究性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即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具有高度的研究性。在研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其中心主题是课题的设计,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问题中,让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思考问题。课题的设计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根据课程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来确定研究课题;二是要考虑到课题研究可行性与现实可能性,考虑到现实研究时间及其他资源因素,尽量做到难度适中,并保证学生在预期时间内能做出成果。
3.2 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
学生是研究性实验教学的主体,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将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和试剂全部开放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撰写论文。研究性实验教学,使学生第一次系统接受了科学研究训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能大幅度地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如何把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我们根据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特点,在系统解剖开放性实验中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收到较好效果。首先,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结合临床,确定研究专题;其次,学生结合自己兴趣选择研究专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每小组控制人数为6~8人,小组的同学结合课程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提出研究课题。学生在广泛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创新设计。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开展研究:“肱骨骨折”专题小组,从骨折的固定,损伤神经的治疗等方面进行设计;“脑损伤”专题组从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后病情演绎的机制,损伤后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各组同学充分发挥创造力,创新了很多知识,并获得一些新的科研生长点。通过研究性实验教学,教师传授了知识,与学生一起创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众多形象直观的教学中,尤以实物教学最有助于记忆。解剖学教学必须坚持实践第一[3]。教学中如果仅靠口头讲解不仅枯燥乏味,而且难以理解。实验教学是解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操作能力,并且通过实验操作,增加理论知识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4]。因此,我们的授课采取以实习课为主,讲习比为1∶2.5。我们还加大了对实验室硬件建设的投入,建成了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人体解剖数码互动实验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运用标本、模型、多媒体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并与学生互动,产生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学生在实验室中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活,记得牢,教学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邱治民.试论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中的智能培养[J].解剖学通报,1982,5(3):117.
[2]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实行研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中国大学教育,2005,(4):8-9.
[3]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体解剖学;课程设计
1学情分析
1.1学生特点
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主动探究与团队协作意识较弱,喜欢生动直观、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
1.2认知水平
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基本构造已有所了解,但对肺的复杂结构认识不足,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及学习需要,但主动探究意识较弱,教学中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机。
1.3能力水平
学生对电子产品及网络兴趣浓厚,能使用手机、电脑搜索和查询。
2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呼吸系统的内容,普遍存在较强的好奇心。本部分教学内容抽象,若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很难理解。可以利用肺脏模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利用“雨课堂”、3Dbody仿真软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3教材分析
3.1教材地位
人体解剖学是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以王之一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解剖学基础》作为教材。本教材编排遵循满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为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理论知识的原则,全书分为13章,本次课选自第五章第二节“肺”。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交换功能,学习该章节内容对于学生掌握肺脏疾病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计划1课时。
3.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肺的位置及形态。(2)能力目标:指出肺的位置,在模型上辨别肺的形态结构。(3)情感目标:体会肺结构的精巧之美,养成爱护肺脏的好习惯,能对肺脏疾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3.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肺的位置,肺的形态。教学难点:肺的微细结构。
4教学方法与策略
4.1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细胞、组织等基本概念,对人体分部已有初步认识,但对各系统器官还很陌生,存在畏难情绪,主动探究与团队协作意识较弱,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习动机。(2)直观教学法:学生对纯理论的学习兴趣不高,但动手能力较强,将教学地点设在实验室,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4.2教学策略
分析学情及教学重难点,将课堂教学分为课前资源整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拓展延伸3个环节。课前资源整合:将微课、视频资源、学习任务单等学习资源上传至“雨课堂”平台,供学生下载学习,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学生上网了解肺的位置形态及疾病相关知识。课中知识内化:首先,利用视频引出主题,导入新课。学生针对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模型拆解安装、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分析解决问题。其次,根据教学目标拓展保持肺脏健康的相关知识。最后,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课堂表现。课后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制作肺脏健康宣教材料。
5教学过程
5.1前置学习
“呼吸之间———肺脏探秘”微课,发放课前学习任务单,对学生任务单完成情况进行统计。
5.2创设情境
教师提出问题:肺的位置在哪里?肺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对比气球和肺的异同点。要求学生观看“呼吸时肺的运动”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5.3任务引领,学做合一
(1)任务1:在人体半身模型上指认肺的位置。展示人体半身模型与肺脏标本,引导学生将模型放于胸前肺的相应位置。学生观察模型,在人体半身模型上拆解安装肺脏模型,完成任务,并在自己身上找到肺的位置。通过在人体半身模型上拆解安装肺脏模型以及在自己身上寻找肺位置的方式,加深学生感性认识,实现知识迁移,有利于其对肺位置的掌握。(2)任务2:观察肺的形态并指认相关结构。教师利用人体肺脏塑胶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左右肺的区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肺的形态,并指认相关结构,观察左右肺的差别。通过指认结构及区分左右肺的方式加深对肺形态特征的理解,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任务3:拼接肺的微观结构。教师展示肺实质各部的卡片,引导学生按顺序拼接。播放内窥镜下吸烟者肺部的影像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吸烟对健康的影响。学生观看气体吸入的动画,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肺内气道的拼接任务。通过肺内气道的拼接,加深对肺微细结构的认识,锻炼了动手能力,增强了职业自豪感。
5.43D演示,课堂反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手机3Dbody软件观察肺的位置、形态特征,完成自测题。学生利用手机3Dbody软件,查看肺的位置、形态特征,并进行自评、小组互评。
5.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以“关爱肺脏”为主题,要求各组制作健康宣教资料。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to master human anatomy knowledge; Method: in three nursing professional classes of 2008, take class 06 as experimental class, the other ones as comparative classes; Result: the whole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be superior to comparative classes, and theory achievements have no obvious difference; Conclusion: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can improve students' operation, application and learning ability, which will produce positive impact for raising more skilled and knowledgeable talents.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改革
Key words: human anatomy;course design;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255-02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及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笔者在2008级护理专业06班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引入“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情况及资料
1.1 2008级护理专业06班有学生48名,均为女同学,年龄主要分布在17~20周岁,生源主要来自云南省内各县,均通过高考录取的大学专科学生。
1.2 2008级护理专业学生教材均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规划教材《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第五版,总课时118节,其中实验班理论课42节,占总课时的35.6%,实习课76节占总课时的64.4%。对照班理论课64节,占总课时的54.2%,实习课54节占总课时的45.8%。
2方法及步骤
2.1 方法将2008级3个护理专业班级中06班做为实验班,开展“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其余二个班级为对照班,按传统方法教学,观察实验班及对照班的教学效果的差异。
2.2 步骤
2.2.1 对照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及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要求,将人体解剖学的课程教学要求、单元教学要求及课堂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应完成的总项目(任务),大项目及小项目,并按项目要求完成配套课件制作。
2.2.2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人体解剖学学科知识体系。
2.2.3 实验教学将学生分为四组,依据课堂项目要求,让学生利用标本、模型及多媒体资料,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形态、结构,教师主要起指导、检查及督促作用。如消化管部分的课堂实习项目为“在标本上说出消化管各段的组成、位置及形态结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后,由指导教师对不同部位的消化管按项目要求对本组学生随机检查不同学生,督促学生达到教学学习目标。
3结果
采用“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在学生技能掌握提高方面更为明显。见下表:
3.1 实验班与对照班技能考试成绩表
3.2 实验班与对照班理论考试成绩表
4分析与讨论
4.1 “课程整体设计”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戴士弘教授在2002年提出[1],深圳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先后对 “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性实践[2]。戴士弘教授提倡的整体设计的教学改革,通过“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把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生的环境条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必将对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改革及养更多技能型、适用型、知识型的人才产生积极影响。
4.2 实验班学生实验课课时为76,占总学时数的64.4%,对照班实验课时数为54,占总学时数的45.8%,实验班采用“整体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学项目(任务),将单元教学要求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大项目,将课堂学习要求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小项目,对学生学习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教师示教、学生观察学习为主的传统解剖实验教学方法相比,“课程整体设计”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因此,学生在技能考核中,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P
4.3 “课程整体设计”是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通过对解剖学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及课堂目标学习目标转变为学生学习完成的项目,改变了教师的地位与角色,既教师由主体地位变为指导性的主导地位,教师演变成帮助学生完成各学习项目的指导者面不是单纯的教育者。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对解剖知识的分析、理解及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因此,在理论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开展“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及对专业教学要求的掌握程度不低于传统教学的班级。在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表中,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
4.4 教师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或无意会地会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带入课堂,影响“课程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如运动系统等学生易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主动学习性高,学习效果好,较易开展整体课程设计教学,教师的角色、地位也易转变。但复杂的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如神经系统等,由于内容复杂、抽象,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较差,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保证教学要求的完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讲解的内容相应增多,教师角色和地位的转变较为困难。因此,“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在开展教学前,应做好教师的学习、培训待工作,坚定教师的信心,为教师自学转变地位和角色打下坚实基础,才能保障“课程整体设计”教学的顺利开展。
4.5 目前,医科院校在尸源供给较为困难,对解剖教学的开展和实施造成了一定困难,开展“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实验条件和成本要求过高,特别是尸体及局部标本需要量大,教学中虽然可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解剖图谱等方法以弥补标本直观教学的不足,但教学效果与采用标本开展的直观教学效果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为保证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学校应加大支持力度,改善实验条件,为“课程整体设计”的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资料: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器官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医学各学科的先修课。解剖学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描述抽象难懂,学科中的医学名词繁多,多数情况下需要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社会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全新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正逐渐的深入到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学中,它也将日益成为我们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新方法、新手段。
一、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板书和讲解来传递知识,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过程单调,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解剖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运用电脑软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了编辑,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了知识信息,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但是多媒体教学方法也有它的缺点,例如: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看清楚屏幕上的内容就需要拉上窗帘,这样就会使教室的光线变得昏暗,从而就会使学生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影响听课效果。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利用挂图、标本、模型等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识别、观察和记忆。由于对解剖标本有恐惧、怕脏的心理以及福尔马林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得学生不愿意靠近、接触人体标本,教师示教时,有的学生捂着鼻子离得很远,教师示教完后学生不敢亲自触摸观察,影响了实验效果。并且近些年,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尸体标本日益短缺,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很多尸体标本都是反复使用,一些结构也已经破坏,这也会影响学生对一些解剖结构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寻找新方法、新手段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解剖的兴趣。
二、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1.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微课”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能够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可以减少学生因长时间观看解剖视频而产生的枯燥感和乏味感。(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主题突出,更加精简。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每一器官或者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等,甚至可以放大“解剖”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解剖形态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3)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微课可以营造出相对灵活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特点和学习进度自行决定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需要的解剖学视频资料。2.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微课这些特征的认识,我们感到微课是能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在制作微课时应当:(1)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围绕某一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解某一器官时,要用最短的时间将该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和毗邻关系等讲清楚、讲透彻;讲解某一部位的解剖操作时,要录制该部位操作时的具体过程,要一边操作一遍讲解,并要强调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2)由于微课要求教师要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将重点、难点、疑点讲透彻,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录制微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其中包括如何运用简明、扼要、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记忆深刻;如何进行操作可以使学生看的清楚;如何使用标本、模型能够将知识点讲透彻等。(3)要充分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辅助方法。如三维图像、动画、视频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更加直观、清楚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例如,在讲解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时,由于神经系统的传导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只是用文字进行描述,学生就只能是越听越糊涂,也会产生惧怕、厌烦的心理。此时,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三维图像、动画等方法来演示神经传导的动态过程,使抽象的传导过程形象化、立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深刻。(4)微课的内容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在不断更新和进步,教师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录制一些新的与解剖学相关的医学前沿知识的微课视频,上传到校园网上的解剖微课视频资料库中,不断地丰富微课视频的内容,供学生进行学习使用!综上所述,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可以运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它能够使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课下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的内容,重点掌握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解剖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微课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使用文、图、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体解剖学所涉及的专业名词多、形态描述多,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合理、高效地上好解剖学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兴趣的关键,具体应做到文、图、物三结合。所谓文是指教材的理论叙述,讲解时要条理清晰,生动有趣。图是教材插图、解剖学挂图以及教师画的结构简图。物即人体解剖学标本和模型等。在教学中,我发现,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如果教师上课时能够先对着解剖学挂图讲解一遍,然后在黑板上,边讲边画一遍,最后再对着模型再讲一遍,学生可以很快掌握这些内容。
二、利用体表标志和活体触摸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体解剖学研究的是人体,所以学生自己就是现成的标本,利
用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在自己身上找寻和触摸,
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学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时要求学生在臂前群和后群摸到这两块肌;学习胸骨角时让学生在前胸摸到胸骨角,与胸骨角平对的是第二
肋;学习肩胛下角时让学生在背部摸到肩胛下角,与肩胛下角平对的是第七肋;麦氏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阑尾虽然看不到、摸不到,但通过它的体表投影的位置,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还有学习臀大肌时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关节的运动和脱位的临床表现;讲解脉管学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等。这些体表标志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换触摸,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运用趣味记忆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人体解剖学内容庞杂、名词繁多,学习时难以理解,记忆难是师生共同的感受。但解剖学内容中有许多器官或结构的名称、结构特点等具有趣味性,可利用趣味性激发对该内容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多联系生活现象和临床实例,用一些比喻、夸张的方法创作一些切合实际,又便于记忆的顺口溜等,使之趣味化,可以提高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比喻记忆法
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来比喻人体解剖学的内容,以熟悉的事物理解人体形态结构,也是提高学生记忆的有效方法。如讲到脊髓被膜时,可以比喻为人体穿一件透明的衬衣,再穿一件较厚的外衣,人体的皮肤相当于软膜,衬衣相当于蛛网膜,衬衣与皮肤之间相当于蛛网膜下隙,较厚的外衣就相当于硬膜了。
2.比较记忆法
比较记忆法是对相似、相对、相反的两类或两类以上材料同时进行记忆,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并依据彼此的共同点或差别进行记忆。有比较就有鉴别,运用比较法能精确地认识事物的特征,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全身最粗大的骨是股骨,最细小的骨是镫骨;全身最长的肌肉是缝匠肌,最短的肌肉是镫骨肌;全身最粗大的脑神经是视神经,最短小的脑神经是嗅神经;男性尿道最长的部位是海绵体部,最短的部位是尿道膜部;腹膜腔的最低部位在男性是直肠膀胱陷凹,在女性是直肠子宫陷凹;全身最薄的皮肤部位是眼睑,最厚的皮肤部位是足跟;颅底最大的孔是枕骨大孔,最小的孔是筛孔;最大的舌是轮廓,最小的舌是丝状;蛛网膜下隙最大的部位是小脑延髓池,而在临床穿刺最多的部位是终池;全身最多的动脉分支是肾动脉分支,最少的动脉分支是升主动脉分支等。
3.归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是在复习的时候要求学生列表归纳,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人体解剖学中有很多的三狭窄结构、三角结构和门结构,这些结构容易混淆又难于记忆,如果把它们归纳起来就好记多了。如三狭窄结构:食管的三个狭窄、输尿管的三个狭窄、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椎动脉的三个狭窄。如三角结构:膀胱三角、肝胆三角、股三角、锁骨上三角、心包三角、动脉导管三角、食管上三角、食管下三角、危险三角、三角、尿生殖三角,如贲门、幽门、肝门、肺门、肾门等。
4.歌诀记忆法
可以把人体解剖学的有些内容编成语言精练、节奏鲜明、整
齐、押韵、简短而朗朗上口的歌诀或顺口溜。经常背诵,就能较容易地将所学的知识记在心中。例如,十二对脑神经编成“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车,五三叉,六展,七面八前庭,九舌,十迷,十一副,十二舌下”;跗骨的歌诀:“上距下跟后出头,一二三楔骰内舟”;腕骨的歌诀:“手舟月三角豌豆,大小多角头状钩”等等。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感觉难记的内容自编歌诀,来加强记忆。
1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及其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图像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创造出来的产物,操作者在计算机设备中进行操作营造出一个三维世界,让人们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人们通过接触虚拟世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就能有所提高,思维也会更加开阔,从而获得全方位的信息。在这种虚拟环境下学习,人们可以投入多感官,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虚拟现实技术有三个特征:(1)沉浸:透过虚拟现实系统人们就能进入虚拟环境中,有些人在短时间内甚至无法辨别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2)交互: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物体进行互动;(3)构想:使用者通过观察虚拟环境中的物体加深认识,从而获得新的启发[1]。简单来说,虚拟现实的目的在于让人们模拟多维信息空间,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知识和概念。
2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
2.1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由于实验设备缺乏、经费较少和解剖尸体不足等原因,再加上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所以学生能够亲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比如说“虚拟标志肌学习软件”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实验过程,甚至模拟实验操作,这样就可以解决尸体不足的问题,弥补现实中实验教学中的缺陷。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大多是以静态图片或者标本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静态图无法生动地展现器官的结构,标本也不会自动收缩,学生因此无法完全掌握人体形态。而“虚拟标志肌学习软件”利用BB模块将三维动画、动态图片和音频等素材集结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交互平台,为学生营造了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让人体解剖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感知能力也被激发出来,对人体形态有了更深的认识[2]。譬如说三维动画可以帮助教师完成人体形态解说,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从而能吸收到更多的新知识,从而对人体解剖学产生更大的兴趣,改变了人体解剖学枯燥无聊的传统形象。2.3避免实验室有害气体的危害。以前的人体解剖学实验都是利用尸体进行直接演示,而且需要使用福尔马林进行防腐处理,但是福尔马林具有致癌性,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而“虚拟标志肌学习软件”不需要使用福尔马林,人体也因此不会受到危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4提高学习效果。“虚拟标志肌学习软件”中的资料可以动态显示出来,血栓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这也大大降低了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难度,因为学生运用软件可以完成自主预习和复习,还可以通过做课后练习题检测自己的成果[3]。这个软件非常适合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生也可以全身心投入其中,从而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2.5构建网络解剖学教学系统。“虚拟标志肌学习软件”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生成执行文件,并将其制作成光盘,为学生提供个体化学习契机。在现代媒体网络大行其道的趋势下,人体解剖学教学可以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一下教学形式,将“虚拟标志肌学习软件”中的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等链接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网络实现远程自主学习,构建出数字化人体解剖学教学系统。
3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这一新型教学媒体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因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成本也不断降低,所以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新的风潮,人们开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也因此不断提升。
作者:刘灏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师哲.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应用虚拟现实技术[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07):46-47.
关键词:解剖教学;课堂管理艺术;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0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及用人单位对医学院校毕业生能力要求的提高,如何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将学生的创造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能发挥出来,贯穿整个大学学习,对于医学合格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传统的解剖教学由于解剖名词多、内容枯燥,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懂、听懂多少直到考试后才知道。1920年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兰德尔创建的案例教学法在中国逐渐兴起,然而新生学习能力、自控力尚不成熟,高中期间养成的依赖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尚未摆脱,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如何将课堂管理艺术融入到案例教学中,对于案例教学的应用效果尤为重要。我们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在中西医临床专业新生中,选择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的神经系统章节尝试案例教学法,注意课堂管理艺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及课堂管理艺术的合理应用
(一)精选案例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中西医临床专业新生接触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学生没有其他医学背景知识,为成功应用案例教学法,选择的案例要符合以下要求:(1)代表性。选择的案例要紧扣大纲要求的掌握内容,有代表性,难易适中,适合新生分析。(2)真实性。案例来源于实际临床病例,让学生提前进入医生角色,有身临其境之感。(3)生动性。采取还原案例现场,运用场景描述、PPT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4)启发性。所选案例应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去剖析解决同类问题。如讲授内囊时,案例如下:
患者,男性,65岁,高血压病史10年。在一次情绪激动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急诊入院。2天后意识恢复,但右侧肢体瘫痪,数周后入院检查发现:①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②整个右半身的浅、深等各种感觉丧失,但痛觉仍存在;③两眼视野右侧同向性偏盲。CT显示右侧内囊存在高密度影。
诊断:右侧内囊出血。
讨论:(1)内囊的位置及上下行传导束各有哪些。(2)内囊易出血的解剖学基础,试从动脉血供角度考虑。(3)查阅文献结合课本,谈谈内囊出血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4)查阅文献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课前准备
1.分组预习。将我校2012级中西医临床本科新生30人,按照同寝室6人为单位,分为5组,每组推荐选出负责人。实施案例教学章节前1周将选好的案例告诉班级同学,要求学生们带着案例提前预习1周后上课章节;同时向学生介绍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及注意事项。
2.疑问解答。由于新生对案例涉及到的背景医学知识的局限,因此在正式上课前3天,由案例主讲老师负责通知每组负责人带着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到办公室,负责解答背景医学知识,如讲授内囊出血时,从脊髓前角受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控制的角度对肌张力、腱反射概念简单解释说明;同向性偏盲结合视觉传导通路进行阐述。
3.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为案例导入教师讲授章节小组讨论教师总结。①小组讨论。每组负责人用2~3分钟时间阐述本组观点,组内其他同学必须发言,每组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②教师总结。将案例涉及到的章节知识点逐一讲解,在总结各组同学们的观点后,将知识点与案例结合起来加以分析。(2)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合理应用。案例分析课上,由于有的学生自控力较差,在别的组同学发言时抢着说,否定或肯定别的同学观点,有的同学则由于害羞或害怕说错了,不敢或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的同学在别人发言时注意力分散。针对以上问题,我采用微笑应对法、鼓励利导法及幽默法加以处理。比如运用案例“腰髓2-4节病变引起膝跳反射消失”讲授反射弧中,针对抢着发言的同学,我笑着说,真理不辨不明,不过呢,总得让对方把话说完,这样抢着打断别人话的同学自然不好意思说了,也不会觉得尴尬。针对害羞的同学,我会鼓励他说:“不要担心说错了,老师上学期间回答问题也不好意思,之所以现在能站在这里教你们,是因为回答得多。”拉近了自己与同学的距离。发现有部分同学注意力分散,我采取幽默法把同学们的兴趣拉回来,我说刚刚一组同学谈到了膝跳反射的组成,大家自己敲敲髌韧带,看看自己的膝跳反射能不能做出来,看到注意力分散的同学也在做,我接着说,好多同学都做不出来吧,是不是我们的腰髓2-4节损坏啦?看到同学们哈哈一笑,我立刻引导同学们,如果不是腰髓损坏,那说明什么呢?想想效应器是股四头肌,它是随意肌,那么它受什么控制呢?当然是意识,自然而言我们就能得出腰髓,包括整段脊髓,是受大脑控制的结论。
(三)教学评价
采取学生评价及考试评价两种方式,将案例教学班与另一个中西医临床专业30名传统教学班学生比较。
1.学生评价。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设定分值,总分100分,统计学生评价量表得分后,去掉最高最低分,取平均分后发现案例教学班的85分远远高于普通教学班的70分。
2.考试评价。选取神经系统练习题,分别发给案例教学班及普通教学班同学,考试结束后,统计班级得分,去掉最高最低分,取平均分后发现案例教学班的90分远远高于普通教学班的73分。
二、教学体会
(一)案例教学优势
1.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熟悉了解章节部分及背景材料,用案例引导学生将解剖学知识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并联系临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潜能最大化发挥。从学生及考试评价结果看,案例教学班明显高于普通教学班。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创造力。课前,同寝室同学需要共同预习、集体讨论、查找资料,这有助于同学们团队意识的培养;而基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案例教学法,将使学生处于未来医师的角色,在获得有效背景知识的同时,身临其境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
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如何做好背景知识的准备、选择适当案例、方法和技巧的设置、组织管理的艺术化,都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堂管理艺术应用体会
艺术化应用课堂管理,可以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尽可能大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课堂管理艺术融入案例教学中,我们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及学生对案例的把握上,如何选择贴近新生能力的案例,如何把解剖学知识与案例本身结合起来,如何根据解剖学特点合理应用艺术化管理等,都是我们今后在实践教学工作中需要分析、研究的课题。
总之,将课堂管理艺术融入案例化教学在我校尚处于尝试阶段,虽然实际操作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能充分准备、合理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将课堂管理艺术化,对于提高解剖教学质量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确实能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我们也将继续研究、探讨,争取早日构建融课堂管理艺术、案例教学于一体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志哲.解剖学直观教学与素质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56-57.
[2]王松涛,陈丽丽,孙春莉,等.标准化教学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9,22(5):469-470.
[3]侯鹏高.多种教学方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7):2383-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