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工程技术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技术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技术专业

第1篇: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第2篇: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轮机工程技术就是确保船舶机电设备可靠运行,从而保证船舶安全航运,所涉及的子系统包括推进系统、电站发电和配电系统、燃油系统、淡水系统、滑油系统、压载系统、制冷系统、空气分配系统、海水系统、甲板机械、导航系统等。船舶机电系统技术含量高,要求全面,其可靠性要求极高。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来约束和规范船东以及船员的行为,保障船员的人命安全、船东的财产安全和海洋的环境安全,其中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在不断提高船舶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强化对船员的教育、培训、资格认可,为此,制定了STCW公约,并不断修订。在对远洋运输公司、地方海事局、相关高校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得出:轮机工程的工作就是船舶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以及维修,按照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规定,分为支持级、操作级和管理级;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船舶动力装置和系统、船舶发电设备及其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胜任现代船舶轮机操作管理与机电设备的检修、调试和检验等船舶运输与修造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面向操作级岗位。为此,构建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并重为培养出发点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构筑系统性、模块化、立体化的实训教学体系。模块化实训体系分为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项技能实训模块、综合技能实训模块和职业素质培养模块。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作为专业的入门教育,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实训内容,是后续专业实训课程的基础,本模块所需实训资源是机电类专业共享的。专项技能实训模块主要包括船舶主机、船舶辅机、船舶电站、空调与制冷、水上安全等实训。本模块侧重于对船舶机电设备维护中某一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是后续综合技能实训的基础。综合技能实训模块是前述两大模块技能的综合运用与提高,是实际驾驶船舶和对船舶机舱资源进行管理技能的训练,结合实际操作训练和模拟操作训练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模块主要是对学生实施富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恪尽职守、坚定执著的精神,并把素质教育及安全航运的保安意识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为今后保证安全航运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在入学军训和毕业顶岗实习中进行。轮机专业学生所备专业技能、实训资源、专业课程对应见表1。机电类专业是学院的优势专业,特别是工程机械类专业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是湖南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精品专业、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央财重点支持专业以及省特色专业建设立项专业。工程机械的动力绝大部分是中低速柴油机,工程机械大量采用液压元件,泵、马达和阀是工程机械中应用最多的几种元件。柴油机和液压元件维护、保养、维修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必备的技能,现代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程度越来越高,大量采用PLC控制和微机控制,部分动力采用电机。因此,学院建设有先进的柴油机拆装实训室、液压元件拆装实训室、柴油机故障诊断调试实训室、电机与拖动实训室、PLC与传感器实训室等。

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共享性实训资源的建设

轮机专业具有技术密集性、资本密集性、资格法定性、检验频繁性、国家参与性等特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要有一定积淀和基础。如前所述,工程机械类专业与轮机工程技术在专项知识和技能要求上有相当大的关联,大量的资源可以共用。因此,为了节省投资,在实训资源建设上,将有关柴油机、液压和电器实训资源建成两大专业共享性实训资源。1.建设柴油机动力综合实训室整合原柴油机拆装实训室,建设柴油机综合实训室,其组成和功能如表2所示。2.建设机—液综合实训室整合原液压元件拆装实训室,建设机—液综合实训室,其组成和功能如表3所示。3.建设电气综合实训室整合原有的几个电器方面的实训室,建设电气综合实训室,其组成和功能如表4所示。目前,上述实训资源所需的设备已经政府采购完毕,共享性实训资源初步建成。

三、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特色实训资源的建设

轮机综合实训室、轮机模拟实训室、水上安全实训室是轮机专业的特色实训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必需的资源。轮机综合实训室实际上就是一个真实的机舱,各种机舱设备如主机、齿轮箱、轴系、螺旋桨等按船上情形连接在一起,实现机舱真实轮机操作和各种辅机操作。轮机模拟器是计算机与真实操作面板相结合的高仿真模拟器,在船员教育和培训中的大量使用,受到IMO的特别关注,为此,在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对轮机模拟器的培训提出了要求。我国船员考试发证机关也对模拟器的培训和评估作出相应的规定。水上安全实训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游泳、急救、消防等技能。这些特色实训资源是轮机专业所特有的,无法借用其他专业资源,但是,上述特色实训资源,特别是轮机综合实训室包含大量的机电设备,如主推柴油机、发电机、各种泵、阀、管系、轴系、齿轮箱、发电和配电设备等,可以作为工程机械类专业和其他专业基础课的验证性和实操性的实训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专项技能与开阔视野大有益处。

四、结语

第3篇: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实训教学 组织 指导

一、实训教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表现得特别突出。从其本质上说就是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规模浩大的技能型工人队伍。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权威部门和专家的意见,今后建筑企业的需要数量将会逐年有所增加。河南省是建筑大省。河南省要实现由建筑大省变成建筑强省的目标,迫切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为企业直接创造财富或利润的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学中,突出实践技能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下就业形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二、实训教学是实践技能教学必不可少的过程

实践技能学习的过程是由试练到熟练、试练与熟练相结合的过程。实践技能总要经过一定时间和次数的试练,然后以此为基础,反复练习,直到熟而生巧。由此可见,实训是掌握技能的关键一环。由于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不可能完全满足职业岗位的实践需要,所以学院以现代化企业生产实际要求为标准,建立了建筑施工、招投标仿真实验室,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横向联合,与相应的专业机构建立长期的实习联系,形成固定的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保证。

三、指导教师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的作用

指导教师作为实训教学的实施者,对学生实训教学成果的好坏起着关键的作用。

1.指导教师是实训教学的组织者

(1)在实训前,指导教师要给学生讲实训注意事项。一是注意安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实训大都是在室外、高处,危险性很大,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有安全意识。二是注意对仪器的爱护和保护。因为大部分仪器都是非常贵重的。

(2)在实训前,做好课题设计。按照实训课题,讲授实训中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明确学习目的、学习重点。

(3)进行示范技能操作。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讲授清晰,动作准确。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复操作一次。

(4)在建筑工程技术班中成立实训小组。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学,在实训前成立实训小组,指定组长,明确职责。

2.指导教师是实训教学的指导者

虽然不同的课题,实训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在对课题讲解和示范的基础上,实操训练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其教学生的指导方法可采用以下几种。

(1)集中指导法。在集中指导过程中,积极地采用激发和鼓励为主的原则,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学习态度,极大地激励他们,使大家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

(2)分别指导法。分别指导法是指在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在个别指导时,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性,鼓励个性化发展,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3)检查指导法。在实训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检查指导学生的操作姿势、操作方法、安全文明生产及产品质量。

(4)总结指导法。总结指导法是指实训课题结束后,教师对实训小组及学生进行总结、考核和评价,肯定成绩、交流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实训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教师帮助学生把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高职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而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我们在建筑工程技术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效地利用实训教学的指导方法,进一步提高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映玲著.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训练[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袁雪锋,许光著.房屋建筑学实训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第4篇: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1.1要有高度符合实际的产、学、研环境

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实现多种功能和需要的统一,就需要结合多种功能共同构建符合需要的环境。生产环境,就是要在设备、管理、工艺、规格、制度、体系甚至薪资待遇、职能部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安置等方面都做好工作,以最贴合实际生产活动的架构为学生创造一个接触生产一线的环境。学习环境,就是要在实践基地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要有学校导师、生产负责人、技师等组成一个辅导教学队伍,为学生提供解答、参考和指导。研究,这是嫁接在生产和学习的基础之上的。高职院校在研究方面进行投入,需要考虑自身的科研实力、科研指导力量、科技创新力量是否足够。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来说,需要建立专门的实验室,由学校和产学研基地的合作方共同提供设备、人力资源等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要。

1.2要能够为学生的实践素养和就业提供更好的指导和保障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提高学习成果和水平的一种途径。其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的就业前景和能力。对此,在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中,必须强化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要以当前行业内实际需要的设备、工艺来带动学生真切的体验就业环境、体验就业氛围。除了在技术上提供最接近实际工作的环境和指导之外,在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念、就业观念、就业心态和就业经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方面也要灌输符合用人单位和行业需要的理念,经验,确保学生有更充分的准备去迎接就业。

2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基于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进行基地建设规划很有必要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是一个耗资巨大、牵涉面广、影响范围大的大工程,大动作。它不允许随便的尝试效果,需要以最符合实际需要的设计,以承担最小的风险为前提,才能进行实际合作方面的举动。学校要充分的了解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现状,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心理预期,结合当前以及今后国家在高职院校改革方面的政策等内容进行可行性的分析。鉴于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大项目,学校在制定规划之后,需要反复协商方案的可行性,找各方面的人才对方案进行审定,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如果有什么问题是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那就可能会成为制约产学研基地成果的重大问题,需要学校提起足够的重视。

2.2经费问题要重点考虑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经费问题需要特别引起重视。产学研基地的建设,规模太小的话无法发挥效果,也无法适应教学需要。如果太大,那就不是高职院校自身能够承担得起的。而作为产学研基地的合作方,高职院校所找的企事业单位也不可能把主要的经费投入在这方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找到一个能够为经费周转提供大力支持的方面,也就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当前我国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明显和有力,国家和地区也划拨了很多专项资金,出台了很多政策来鼓励高新技术的研发。这为高职院校寻求经费支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路。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将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的经济价值、人才价值、互利合作价值凸显出来,递交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高新产业园区以及合作方来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如果能够吸纳政府的鼓励性经费支持,或者争取部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研究经费支持,那就可以确保产学研基地的建设能够稳步推进,不至于发生因经费问题而废弃的现象。

2.3学生的兴趣、心理、认知、情绪等方面的考虑

产学研基地建设中,对学生的反应、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等内容也要进行关注。由于产学研基地是生产、学习、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活动,它涉及到的内容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生产任务的时候,是否能够有积极心态去应对,是否能够适应高度贴近实际工作生活的环境和氛围,是否能够专心于生产或者如果在生产过程中遭遇挫折,是否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走出来,这些问题都会对产学研基地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在以各种条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产学研教学环境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群体在这种教学方式中的反应有足够的关注。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与开解,避免产生负面的作用。

3总结

第5篇: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粮食工程技术专业;综合能力

粮食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旨在培养面向粮食加工、油脂制取与加工、粮油转化及深加工、粮食收储和购销企业生产一线的从事加工、储存、检验、营销等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一线的掌握岗位技能与知识,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熟练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但高职学生真正学习专业课程只有一年的时间,短时间内很难深入的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加工技术,因此,高职院校亟需加强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实训,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不仅能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还能直接接触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粮食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粮食生产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社会适应性强、工作态度严谨、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考虑到粮食企业到毕业生的要求,在培养粮食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时,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在实践生产或实验中,内容更具体,更吸引同学的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有成就感。加深理解和领会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能够真正胸有成竹的走向工作岗位。

2提升高职粮食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实践的措施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践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目前,很多同学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认识不够,缺乏学习的动力,通常是依靠家长,有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没有长远的打算,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同学由于理工科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缺乏了解,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明白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培养他们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途径,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方法是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任务引领为基本取向,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要形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有效运用精品课程网、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3不断完善和巩固实习实训基地

2.3.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粮食工程分院建有粮油加工实训室、粮油检验实训室、农产品加工实训室、粮油化工实训室、粮油加工设备陈列室,还应扩建谷物加工技术实训室,更新油脂制取实训室的部分设备,满足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训的需要。不断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建设成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为一体的多动能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一线的训练场所,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和场所不足的有效补充。分院有针对性地与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开发专业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基地,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同时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实现技能培养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2.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者,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与效果。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有在企业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因此,需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使我们的教师既能“教”又能“做”。我们可采取如下措施:(1)实施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粮油企业对应岗位挂职,提高教师实践水平,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适应性和实践性。同时实施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使教师本人从情感上和专业技能上更加贴近粮食行业。另外可以了解毕业生的适应性和企业对毕业生的新要求,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实践性与技能型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2)聘请与粮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到校做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一计之长,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专、兼职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粮食行业的创新技能大赛

学院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和支持学生踊跃参加粮食行业的技能大赛、全国性的创新比赛等,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院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在粮食行业的知名度。

3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技能。随着社会需求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知识转化率和综合能力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者:夏明敬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森,王晓曦,郑学玲.粮食工程专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2015(9):58.

[2]刘道敬.校企合作与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统计与管理,2015(3):186.

第6篇: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

一、课程体系的内涵及重要性

―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是若干课程单元的有机集合。按照“能力主线”的思路,通过对职业岗位要求的分析,确定职业能力要求,某项工作的职业能力由若干综合能力构成,若干专项能力有机构成某一综合能力,若干能力要素有机构成某一专项能力。每个课程单元中的各个内容模块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相对应。按能力要素的要求选设相应的课程单元,若干课程单元的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结构模型确保了课程内容的按需设置和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按《意见》中提出的“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等一系列明确要求。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根据这些要求组织了广泛的行业调研,认真研究分析该专业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并按如上所述的“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

二、我校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发展的路程

我校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前身是原国家建材局秦皇岛玻璃技工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和河北建材学校的水泥工艺和玻璃工艺, 2000年开始创建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市场调研,材料工程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满足当时的需求,经过多次的市场调研、专业建设委员会的研讨,反复多次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教学大纲的修订,目前材料工程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截止2007年7月,本专业已有5届毕业生,共 235人 ,平均一次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高达90%以上。因此有必要对我校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作一介绍。

三、目前我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模式、效果

在材料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理论上的新概念、技术上的新构思、工艺上的新方法不断涌现 ,各分支学科彼此间的交叉渗透更加普遍 ,这就从客观上对材料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 ,还需要了解相邻专业的有关知识,即拓宽专业口径 ,以材料科学为基础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与此相适应,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也处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之中。专业口径拓宽和共同基础加强成为材料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校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最大特点是对选修模块的改革,第五学期不再开设必修课程,全部是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由原来的3门课程,增加到现在的10门选修课程。可供选择的学时数由原来的146学时,增加到现在的546学时。选修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由原来的6%增加到21%。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在原来专业拓展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业专项技能选修课程。重点是将“职业专项技能选修模块”与“灵活的订单培养”的有机结合,这样做的优势是:既突出了教学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又增加了顶岗实习的针对性,实现零距离上岗。同时赋予学生更好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模式;能够更加灵活的调整教学计划,实现按需培养;而且使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满足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快速性和人才需求市场的多样性的需求。

1、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中,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但也不刻意去打破,内容的取舍遵循教学规律,知识结构有序可循,知识的综合具有有机性和相融性,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呼应,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合知识,确定基本内容。内容中应明确课程中主要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结果,教师不引导学生过多地探究“为什么”,而是使他们懂得“是什么、怎么做”。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正确运用方法进行操作,或是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将职业技能基础课程进行整合,进―步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实训课程、选修课程在总学时中的权重。如:把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整合为《无机及分析化学》,工程制图和AUTO-CAD整合为《工程制图及CAD》,硅酸盐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整合为一门课程《物理化学》,并改为必选课,课时也有原来的周4学时变为现在的周2学时。《粉磨工艺与设备》、《玻璃成型与退火》这两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由原来的68学时增加到了85学时。通过课程的整合及调整,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重,在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需要的基础上,对理论教学课程的学时数进行了调整,比传统的理论教学课时数有所减少。

在总量为2532学时中,包括课程教学实践和集中实训、课程设计等在内的实践教学多达1058学时,占总学时数的41.9%;理论授课学时数为1465学时,总学时数的58.1%。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的开设,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

3、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用更具专业技能特点的课程取代了部分专业技能特色不明显的课程。例如:《建材深加工技术》被《玻璃深加工技术》和《混凝土及其外加剂》这两门专业技能明显的课程取代。增加了《专业导学》课程,从学生一入校的专业导学开始,学生就能够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直接接触到一些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专业课件的直观讲解,对以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以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都尽量地将授课内容与专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每一门课程,甚至每一个知识点与专业之间的关系。

4、适当开设选修课,注重学生个性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本专业建立了选修课程模块,其中有必选和限选课程两种。共有10多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

5、课程形式多样性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30门课程中,针对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例如专业课是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授课时有的选择现场教学、有的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效果好。比如玻璃窑炉与熔制在讲授玻璃窑炉时,就在窑炉模型室讲授;讲授玻璃改板操作时,就用多媒体教学,讲授粉磨工艺流程时,就结合浅野水泥厂的实际流程进行讲述,这样也为以后到水泥厂实习打下了基础。又如专业导学,新生入学后第一周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并播放工厂生产的图片。使学生知道本专业是做什么的、需要什么知识、学什么东西、学业结束后能胜任什么工作等等,使学生进校后有目的的安排自已的学习和生活。另外,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还设置了各种实践环节的教学讨论、社会调查等。

近两年随着产学合作不断深化,企业对我校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办学水平给与较高的评价,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评价很高,不少企业在扩建时主动与我院联系,派人员到学校商谈定单式培养,双方共商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学生提前进入企业边学习边顶岗操作,由企业派技术人员为学生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由厂校双方共同组建毕业答辩小组,在生产现场组织毕业答辩。学生在顶岗实习和毕业环节的实习工作中增长了才干,为企业做出贡献,受到企业的欢迎。2007深圳南玻、东莞银泰技术玻璃公司,辽宁恒威水泥集团,河北奎山水泥集团等多家企业要求定单培养的人数超过了该专业毕业生的人数。

参考文献:

[1]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王艳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5,(3).

[3]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00,(22)

第7篇: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案例教学

一、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的重点学科之一,与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建设联系紧密。就目前形势来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除了要打牢学生的基础、培养其专业素质之外,还需重点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相关技术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老师,要结合时代进步、专业独特性和学生实际状况,通过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不断修正和改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专业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为灌输式和说教式,它已经越来越不符合促进学科和学生进步的要求,必须转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模式。

案例主要是重现、反思并探讨某个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案例,然后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步骤来达到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进行提升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

工程案例教学是对工程专业课程进行的案例教学。由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其自身鲜明的特征,其课程有很高度的综合性,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广,紧密联系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工程案例教学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可行性,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案例教学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1.案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1)工程案例教学改革与马克思关于人类认识客观存在的一般规律相吻合,对建筑工程技术的感性认识的起点在工程实践上,然后又经实践将感性认识升华至理性认识,并反作用于工程实践,二者不断相互促进和发展。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在进行教学时不可避免的要联系实际生产生活的经验和发生过的案例。

(3)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使用工程案例教学。要培养学生思考、发现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筑工程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有许多问题的出现并无预见,也并非只有一种解决的办法,案例教学可以更好的模拟场景,使学生更好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内容

(1)整合课程内容。内容的整合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和相关的教学大纲,其中在课堂中讲解的相关内容和其中的重难点与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关系密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的内容庞大,而每学期相应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全部讲完,这就对教师在选择讲解的内容上提出了要求,老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授内容和重难点。老师还要与时俱进,根据国内外最新的建筑工程技术相关进展,修正传授的知识和成果,让学生吸收和消化最新的建筑工程技术知识。

(2)构建案例相关的知识体系。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技术项目中,会针对不同的任务,设置不同的分部或者分项工程的单元和模块,相对应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将需要讲述的知识构建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版块,并根据所包含的知识和讲述内容的多寡,分成一个或者若干个相应的模块,并将不同的建筑工程技术案例一一引入相应的模块中。

(3)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和规划。在对教学内容一一确定好对应的案例之后,要对案例进行好设计规划,一般来说,每个建筑工程技术案例都应该包括案例涉及的建筑工程技术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相关的建筑工程技术目前的状况、案例涉及的工程问题、针对问题的理论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后取得的效果和进一步修正的措施等等。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环节

工程案例教学的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1)形成感性认识。采用计算机视频的方式,进行一定时间工程现场的动画演示,演示的内容包括与基坑开挖和降水相关的工程、场地、器械、设备等,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热情。

上述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计算机视频在短时间内展示相关专业的信息和工程发展的状况,让学生受到直观并且形象的冲击,快速形成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变得更加有生气,充分调动了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气氛,为成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出相应的问题。用文字和图形展示在实际工程中的场景和工程中的各个参数,对正在准备的工程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工程的基本情况、所处的地质环境、施工器械、工程施工图等等。

上述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实际的工程中所亟待处理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求知欲和责任心,为进一步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3)构建理论知识体系。结合相应的工程案例相关的知识点来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注意施工的现场和动态,分别用图片和flas进行演示讲解。对不同的知识点,要分清主次,采取重点讲解、一般讲解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有的放矢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经过上述的三个过程后,学生对相关工程的理论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基本上能形成相关的体系构架,同时可以解决一些不复杂的工程问题。

(4)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深化。再次分析相应的工程问题,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形成不同的报告,将这些报告对比分析其各自的优劣。通过上述阶段,使学生更加的善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具备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建筑工程技术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注意要点

1.案例选择应循序渐进

在编排和设计工程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内容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并且最终能形成一个完成而严密的系统。案例涉及的知识要在复合教材框架的情况下从简单到复杂,呈层层递进或者螺旋上升的趋势。以混凝土结构教学为例,首先应介绍所用的材料,然后进入构件相关知识,然后通过工程结构分析工程中的案例,这样能使学生更容易建立相应的理论框架。

2.分析时注意培养学生兴趣

案例的讨论分析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其答案不是固定的,而兴趣可以帮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实现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学习知识的转变。学生可能因为理论知识的枯燥和繁杂而丧失学习的热情,在进行工程案例教学的时候,可以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结合和引导,提升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工程案例可以使学生感到所学习的建筑工程技术知识的使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充足的思想和经验上的准备。

3.注意案例分析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相结合

工程案例教学要能很好的配合大纲规定的内容。工程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老师能更好的传播知识,为理论教学提供支持和补充说明,它无法代替理论教学,但是它很灵活,教师可以根据理论内容安排,在不同阶段有相应的针对性工程案例,还可在其中反映后续内容,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提供帮助。

五、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案例教学有很多好处,它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分清重点、表达意见观点、通过讨论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对专业知识在现实工程中的应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工程案例教学能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行业应用人才,对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海龙. 建筑工程技术学科教学中宜注重工程案例教学[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2:122-123.

[2]李钢,郭姝媛. 研究型教学在建筑工程技术本科培养中的应用[A]. .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4.

第8篇: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1.施工员岗位主要工作:现场施工管理及资源管理;现场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现场技术指导、施工过程控制;现场的施工准备,测量标志保护,进场材料检查;填写施工原始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检查记录及施工日志。2.技术员岗位主要工作:参加施工调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督促班组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主持竣工技术文件的编制。3.测量员岗位主要工作: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施工测量方案;测设建筑物的控制桩、水准点;实地校核红线桩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测定;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检查;测量数据记录与整理。4.资料员岗位主要工作:工程项目资料收集与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的编制与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程计划、统计的管理;竣工资料报送;工程档案移交。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素质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建筑业的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等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

2.人才培养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结协作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知识文化素质学习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历史和文学。学习数学、英语、写作、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为从事本专业必须的计算机基础、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一般房屋结构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土建工程预算编制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筑工程内业资料的编制知识、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工程绘图的基本知识。(3)专业技能素质具有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能力、编制工程造价文件能力、编制工程技术档案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控制能力。(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全的心志,良好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度的行为反应,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和快速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为了迎合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教学、企业实践教学三者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同时,考虑东北地区冬季不宜施工的特点,采用“1.5+3个0.5”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第1~3学期(1.5),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在学校进行德育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基本应用技能的训练。第4学期(0.5),职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上半学期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实训,下半学期和暑假到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的生产实习。第5学期(0.5),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1-6周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生产实习,其余时间返回学校,总结实习中的问题,补强学生欠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第6学期(0.5),职业个性能力培养阶段:1-6周进行按工作岗位的毕业设计,分为施工方案、测量方案、工程内业;其余时间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毕业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个性能力,并实现预就业。

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广泛深入的一线施工企业调研,明确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归纳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选择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以真实建筑工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岗位工作要求,参照建筑工程技术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员及建造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资源,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五、教育改革的制度保障措施

为了深入全面的进行专业教育改革,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搭建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强化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机制

(1)建立组织机构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建立由专业建设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负责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落实课程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2)建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建立由系主任、专业带头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等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商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大计,对学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校企合作交流进行指导、咨询、协调和帮助。(2)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制度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例会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协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落实具体合作事项。2)校企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在产学研过程中工作量的计算和有关利益分配的办法,保证产学研工作顺利开展。3)校企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生产、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实训设备管理条例,制定实训设备操作规程,建立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安全公约,确保学生实习实训顺利完成。4)校企共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解决兼职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保证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均满足要求。

2.强化校企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第9篇: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中,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五对接,十衔接”。尽管多年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办学中,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了深度合作,建立了专业教学理事会、行业奖学助教金和“厂中校”模式的校外实训顶岗基地、横向合作项目研究等,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在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的“对接”或“衔接”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对接”或“衔接”的体制与机制。现以江苏德丰建设集团与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合作开办的“德丰”订单班为例,探讨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1“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是课程体系设置的决定性因素。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史,最著名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三明治”式等,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核心都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与江苏德丰建设集团合作建立“德丰”订单班,形成了“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两主体”即学生由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培养;“三共享”是指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对共育企业员工培训共享,企业培训实训基地对学校学生学习共享,学校与企业培训师资共享;“四对接”是指:培养目标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素质教育与区域文化相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对接。“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鲜明:

1)岗位针对性强。

通过对建筑市场的广泛调研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论证,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将本专业培养人才的岗位定为:建筑工程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质验员等岗位群,并根据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制定相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学体系。

2)协调了教学与职业的关系。

此种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教学与职业的关系,强调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与中国经济新常态模式相对应,即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体现人本观念,重视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的培养,为其在未来的职业和工作中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现了理实一体化论教学,并突出了素质教育,强调了职业精神培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为依存,理论教学是基础,是高职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提升,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更好的训练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全面适应企业的需求。重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了与中国经济新常态模式的呼应。4)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相接轨。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毕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也是学生加深对行业企业了解的过程,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5)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培养职业素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可以通过教育让学生掌握,同时专业调研中,企业对学校提出要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进校开始,通过校企联合把企业优秀文化教育融入到入学的专业介绍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课程中专门设置企业优秀文化理念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等内容,同时在专业课程案例教学中也融入了企业文化教育的内容。

1.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得以落实的关键,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打破沿袭多年的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适合开展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基于行业企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基于校企合作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设计,基于职业岗位的综合知识、技能、态度要求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内容设计。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现代建筑行业对建筑施工员岗位能力标准的要求,按建筑施工员岗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按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分项工程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所需要的知识点来设置课程,并在确保基本培养规格的提前下做到因材施教,依托实践和实训,紧扣应用,并且应用应面向一线的原则,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术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根据施工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实践体系主要包含七个层次:工程任务承接招标投标与合同模拟实训,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建筑与结构施工图识图技能,建筑施工技术技能与签证计量技能,建筑施工综合技能,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