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临床上极为常见,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来。腹内有许多脏腑,并为手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因此,腹痛一症,牵涉的范围很广。在护理工作中,根据病因、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明确其主要的受脏之腑,症情之寒热虚实等,进行辨证施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祖国医学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病因而论,则不论外感风、寒、暑、湿或内伤饮食、气滞、血瘀以及虫病、癃闭、积聚等,均能致腹痛。以疼痛部位而言,则大腹痛者,多属脾、胃、大小肠之病;小腹痛者,多属厥阴肝经之闭病;虫病则多见绕脐疼痛;脐后下方疼痛者多属肠病,但需结合其他症情,灵活看待。以疼痛性质来说,则虚痛喜按,实痛拒按,痛在气分、攻注不定;痛在血分,刺痛不移;痛在腑者,脉多弦滑;痛在脏者,脉多沉弦。因此,临床护理工作者首先全面考虑,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辨证施护。
2 辨证施护原则
腹痛是指腹部发生疼痛症状的总称,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凡脏腑、经脉,或外因邪袭,或内有所伤,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不足的温养者,均能产生腹痛,对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根据其病因、病机,从寒、热、虚、实不同的方面,加以辨证施护。
2.1 寒证腹痛
特点为腹痛急暴,遇冷更甚,得温则舒,口不渴,大便溏稀,小便洁利,多因感受寒邪,或中阳不足,寒积留滞而作痛,饮食应注意宜温热,禁食生冷食物,多着衣被保温,可用热水袋敷脐中,或用葱熨法、盐熨法或针灸神厥、关元、气海等穴,温中止痛,中药汤宜温服。
2.2 虚证腹痛
特点为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喜热恶冷,饥饿及带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稀,腹痛久延不愈,往往病程缠绵,多因素体阳气亏虚,中气不足,健运无权所致。让病人注意休息,加强食补,给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并应定时、定量,忌油煎厚味及辛辣刺激食品。虚证、寒证腹痛,临床往往相互兼气,为此,在护理工作中两者应宜兼顾,随证施护。
2.3 热证腹痛
特点腹痛拒按,胀满不舒,大便秘结,烦渴引饮,小便短赤,多因暑热外侵,或腹中寒热湿热,郁久化热所致,热证腹痛应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番泻叶泡水,代茶饮,或开塞露等灌肠,因热痛为急热实症,病情易实变,故应随时注意,若腹痛突然加剧,伴见寒战发热,或全腹硬满而痛,拒按,或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腹痛原因不明者,禁用麻醉性止痛,以免耽误病情。
2.4 实证腹痛
特点脘腹胀满而痛,拒按恶食,暖气吞酸,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并伴有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弦紧。多因肝郁气滞,或饮食积滞,或虫积,或外伤,导致气滞血瘀,临床护理应根据不同病因病机,灵活辨证施护,属食滞引起者,应暂止禁食或给流食,病缓后逐渐转为半流质、软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充分为原则。属肝气郁结引起的腹痛,应注意开导病人,使之心情愉快,尽量避免忧虑伤神,以免病情加重;有虫积者,合理使用驱虫剂,针对病因,辨证施护。
手术是治疗肛肠疾病(包括:肛裂、外痔、内痔、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等)的最终方法。中医护理干预对这些疾病的痊愈、康复、疗效及减少病人痛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术前护理
肛肠疾病的术前护理,除一般常规护理(如:体温、脉搏、血压、备皮、灌肠等)外,生活起居、饮食调护及心理状态是护理的关键。笔者认为对术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1生活起居护理病室应凉爽通风,湿度偏高,且要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和噪音的刺激。
1.2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偏凉润为主,如雪梨、西瓜、核桃、苦瓜等,忌食辛辣厚味,烟酒油腻。
1.3心理护理患者术前往往表现有:焦虑、忧郁、恐惧等心理状态,而这些心理状态不消除会直接影响到手术,麻醉及术后创面愈合的成败与否。对肛肠疾病术前的心理护理应针对疾病的轻重、病种、年龄、性别不同分别给予心理疏导。采取耐心细致的劝慰、启发,尽力消除恐惧、焦虑的心理。以亲近、体贴的工作方式,使患者产生依赖、安全感及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采取恰当的手段分散、转移术者注意力。这些心理护理手段,对麻醉、手术、术后起着一定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2术后护理
2.1床边护理是术后的重要阶段,术后医护人员巡视病房,细心观察病人血压、体温、脉搏的变化。如出现高热,应给予酒精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
2.2观察术后出血情况,观察病人是否出现有胸闷、口渴、烦躁、脉快、面色苍白等,这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寻找原因,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2.3肛肠疾病术后应鼓励病人在12h后开始活动,可以协助病人在床上适当地活动,做做深呼吸,操,有目的地咳嗽,这样有利于肺部活动,排除分泌物,促使肠蠕动,可防止发生腹胀和便秘。
2.4生活起居护理患者应注意保暖,充分休息,以养心血。需注意病室温暖、安静,勿使受到突然刺激,如巨响、惊吓、震动等。
2.5饮食调护以清淡疏导之品为主,宜食疏肝理气食物,如香菇、大蒜、洋葱、芦根、竹笋、萝卜等,禁忌甜粘生冷油腻不易消化之品。
2.6大便时应选用坐式,不宜用力过猛,防止因大便不下而引起虚脱;病情严重者,应有人陪同,预防跌伤。
2.7指导患者饮用有通便作用的饮料,如蜂蜜水,或用番泻叶3-6g泡水饮。
2.8虚证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作腹部肌肉锻炼,以加强腹肌,有助于排便。
2.9艾灸疗法取中脘、行间、阳陵泉、足三里,以通降腑气,疏肝导滞,可减轻便秘。
2.10推拿按揉中脘、天枢,顺时针方向摩腹以泻热通便。
3讨论
肛肠疾病术后,病人往往要过三关,闯三难,即:疼痛关、换药关、排便关、排便难、饮食难、行步难。一般术后2-3h后即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肛肠疾病术后的疼痛较其它外科术后的疼痛要重。这时病人表现的情绪特征往往是:烦躁、易怒甚则嚎哭、呼叫、骂人。在这时医护人员要表现良好的医疗品质:应同情、忍让、将心比心,用各种方式转移术后患者的注意力,频频的巡视,和蔼体贴的询问交谈,并请患者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协助,使患者痛感转移,并耐心的解释某些剧麻镇痛的利弊及在必要情况下的使用。这些措施对术后患者度过疼痛这一关行之有效,并降低了剧毒麻醉镇痛药的使用及重复使用。
术后的换药关、排便关与患者对疼痛的恐惧直接有关。对此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在此之前做好准备工作;要解除患者的顾虑,增加对换药、及时排便重要性的认识,使患者认识到这两项必备的措施对术后的痊愈、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减轻疼痛,在操作中除手法技巧之外,还有心理上的准备,使患者排便通畅,合理坐浴,如此就较容易渡过这两关。
术后由于疼痛的刺激,的作用及患者紧张、恐惧、疑虑、羞涩的心理,使多数患者出现了排尿、排便困难,其痛苦难以明述。这时,我们要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首先采取多种方式诱导排尿、排便,有时还可按特定穴位促使排尿、排便,采取了这些方法,使绝大多数患者顺利渡过这一难点。
关键词: 中医护理模式; 辨证施护; 技能培训
随着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在逐渐走向科学、规范,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也愈来愈得到人们的推崇。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造福于广大患者,笔者从临床中医护理实际情况出发,和同仁们探讨目前辨证护理的实用模式和工作体系。
1 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
1.1 先进的卫生保健理念中医早在远古时代就提出“整体观念”“上工治未病”等先进理论,并逐渐形成动态、平衡的整体健康观,生物社会心理环境一体化的先进护理思想[1]。认为人是一个统一整体,构成整体的各部分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互为影响。
1.2 灵活、简便的方法优势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临床上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护理方法以其更符合人性化的优势赢得国内外护理同行的赞叹。中医护理技术以其便捷、安全、有效、低价的优势,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家庭护理等领域发挥着其他医疗护理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
1.3 浓郁的文化背景中医学是中华民族认识生命,认识疾病和诊疗疾病的经验结晶,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有效地指导临床达数千年[2],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价值早已被百姓广泛接受和认可,其独特的传承背景,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深入民心,所以传统的中医护理无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上都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
1.4 明确的发展目标《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 年)》中指出“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中医护理在当今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像其他专业一样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作为我国护理界的骄傲——中医护理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2 临床中医护理现状
2.1 辨证施护流于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护理学科得到了飞跃发展,从功能制、责任制、到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但便捷、有效的传统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并未得到迅速发展。罗坤华[3]调查显示中医院有60.2%的病区护理人员和护生未开展辨证施护,目前临床开展辨证施护率普遍偏低。即使在开展辨证施护时往往因证候复杂难辨、辨证结果与医生诊断证型不同时必须服从医生、护士辨不辨证结果都一样、护理措施中涉及中药使用等超出护士权力范围等问题而使辨证施护流于形式。中医护理病历的特色也大多停留在节气、舌苔、脉象、证型的记录上,很少有实质性的辨证施护内容和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措施的实施记录。
2.2 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缺乏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如推拿、按摩、中药雾化、中药足疗等在各种保健场所广为人们喜爱,但在临床的运用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诚然其中有体制和经济因素的牵制,但护理人员的理念和中医操作技能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虽然全国各大中医院校设立了中医护理专业,为各级中医医院输送了一定的中医护理人才,可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中医医院大部分护士大多从西医院校毕业,一般基层中医院从中医院校毕业的只占 3%~10%[4]。还有一部分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由于临床很少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而使操作技能生疏,不能正确运用。
3 创建实用型护理模式
3.1 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构建背景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但如何有效促进辨证护理的开展,提高临床中医技术参与率和辨证施护质量,一直是困扰各级中医护理人员的难题。近年来有专家对中医护理模式的框架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对在新形势下怎样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尚未形成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模式来指导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我院根据新形势下护理服务的要求及我国临床实际现状,以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应现行医疗法规要求为原则,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研究探索符合护理工作现状及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具有实用性的中医护理模式,促进中医护理系统化、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3.2 临床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是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基本条件我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虽然前期举办了多期中医培训班,临床护理人员全部取得了中医培训结业证书,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较全面开展辨证施护的人员只占调查人数的10%,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病人的开展率不足30%。为此我院结合当前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培训方式,从失眠、便秘等常见症状的简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入手,进行短期分期分批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强化集中培训,重点讲解拔罐、药浴、耳穴埋籽等的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后鼓励各科室在临床开展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有效的培训与考核后,护理人员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中医传统护理方法, 把简便易懂、疗效可靠的中医护理技术提供给患者,不仅突出了中医特色,也得到了病人的认可,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率达到70%以上。广泛的临床实践使护理人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定期进行经验总结、理论学习,加深其对中医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明显提高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开展率和临床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不失为当前经济、有效的在职人员中医护理培训方法之一。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护理;代谢指标
糖尿病(DM)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终身疾病,长期病变将加剧微血管病变程度,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中医护理及辨证施护作为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本院对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8~78岁,平均(57.02±5.44)岁。病程为2~10年,平均(5.83±1.41)年。对照组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29~79岁,平均(58.74±5.83)岁。病程为2~9年,平均(4.29±1.5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如下。
1.2.1情志调护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伴随精神抑郁、心情不畅等心态,从而降低患者免疫功能,难以控制病情进展。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通过望、闻、问、切方法共同制定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通过对情志护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生活护理 中医学认为[3],人与自然界紧密相关。因此,在糖尿病中医护理中关键在于加强患者生活起居等环境的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做好皮肤清洁,保持口腔、皮肤、会阴及双足的清洁卫生,避免产生感染。
1.2.3饮食护理 在糖尿病护理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从而适当调整患者的饮食方案。现代中医认为[4],过食肥甘,将会灼伤肺肾之阴而引发糖尿病。因此,在中医护理中可遵循"食药同源"和"食药同治"的原则。①对于口渴甚者,可给予其鲜芦、天花粉等煎水饮服;②对于便秘者,给予其食用苦瓜、海带等多纤维的蔬菜;③对于肥胖患者,应避免刺激食物,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糖较低的食物。
1.2.4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通过中医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宣传小册子等宣传科普知识,增强其卫生保健知识。患者病情向痊愈发展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健康需求,加以讲解疾病发生机制、治疗方案、中医护理的目的等,指导其掌握自我监测尿糖和血糖方法,采取合理的饮食方案,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结合糖尿病患者具体病情,以制定出个体化的运动方式。比如:清晨组织健身操,30min/次。下午行兵乓球训练或踢毽子比赛等。晚餐后行散步训练,70步/min,时速2.1km/d,心率
1.2.5辨证施护 糖尿病发病隐匿,病情反复,在护理中可遵循中医辨证施护原则,实施针对性的中医护理。①燥热伤肺者。给予消渴方加减的药物护理,饮食中煎汤代茶饮,包括:麦冬、天冬各10g;②胃燥津伤者。在药物护理中以玉女煎加减方法为主,食疗中可多进食南瓜、玉米、山药等;③肾阴亏虚者。护理中采取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法,饮食护理可共同煮熟300g熟地黄、100g小米;④阴阳两虚者。给予此类型患者使用匮肾气丸加减方法,给予煮沸黑芝麻30g、豆浆250ml等。
1.2.6局部皮肤护理 每日检查足部,观察皮肤情况,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糖尿病足皮肤溃疡形成后,采用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燥湿之功效的三黄洗剂浸泡患足,38℃左右,30min/次,然后局部用红外线照射15min。对于恢复期创面者用中药生肌玉红膏外敷,以助生肌收口。
1.2.7实施中医查房护理 为了加强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合作,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每天与主管医生联合查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并及时评估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病区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每天进行中医护理业务查房,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在查房中,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从而调整情志护理、膳食调护、养生保健方面的护理内容。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HDL)、餐后2h血糖(PBG)、BMI(体重)等变化;②取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5],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3个层次。
1.4统计学处理 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剂量资料取χ2、t检验,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代谢指标 护理前,两组患者代谢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bALC、TG、HDL、2HPBG、FBG、BMI等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此疾病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治疗。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6],临床大多以消瘦、多饮、多尿为特征,大多由于身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内郁所致,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紧密相关。若糖尿病患者错失最佳的治疗及护理时机,将会加重病情进展,诱发耳聋、疮疡、水肿、中风等并发症。
随着祖国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护理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任务在于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有效的中医健康指导。糖尿病患者多数为年老、体质虚弱等患者,治愈差,常有悲观失望的情绪。祖国医学认为[7],人体喜怒无常的精神活动与疾病和衰老紧密相关。因此,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灵活运用为调摄精神、疏肝解郁、畅达情志为主的中医情志护理,针对患者心理变化实施个体化的心理疏导,促进患者康复。健康护理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切实增强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严谨性,引导患者形成树立健康行为。同时,通过望、闻、问、切方法,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提供一系列生活护理及饮食护理,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缓解糖尿病血管病变进展。尤其是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运动干预,以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降低患者体重,促进胰岛素释放,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机体代谢及心肺功能,促进患者的多种异常代谢得以恢复。
中医辨证施护正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通过病情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燥热伤肺、胃燥津伤、肾阴亏虚、阴阳两虚等类型[8]。以上表明,护理后,观察组HbALC、TG、HDL、2HPBG、FBG、BMI等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加强糖尿病中医护理,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消除患者消极的心理状况,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促进病情康复,充分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华芬.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2):104-105.
[2]董福兰.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304-305.
[3]葛凤春.糖尿病的中医护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1(12):91-93.
[4]王春永.浅析糖尿病中医护理思路及方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9):959-960.
[5]卢凤霞.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8):60-61.
[5]宋红霞,李海新.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的144例临床疗效研究[J].现代养生,2014,12(24):58-59.
[6]余咏梅.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123-124.
[关键词] 中医护理;心理护理;辩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1(b)-111-02
我国传统的中医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不仅仅在疾病的辩证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在临床护理方面也具有自身的特色,下面笔者将对中医学理论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特色做一简单论述。
1 中医心理护理
中医的病因学说认为,人的心理或情绪波动过于剧烈、持久,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医学理论对于人的心理活动异常的变化与疾病之关系,很早就有了相关的论述。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人的情感的不同变化,对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是最终都将导致气血逆乱,脏腑机能失调。而在临床上,除了对患者采取相应治疗外,也可以通过精神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的心境处于平和状态之中,使人气血调畅,肝气条达,脾胃健运,从而减轻患者的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将心理方面的致病因素减轻或者消除,这样,对于疾病的治疗,能起能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方面,中医护理就具有自身的特色。
1.1 祝由疗法
“祝由”实际上是以言语开导为主的心理疗法。“祝由”一词出自《素问・移精变气论》:“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也就是祝说发病的原因与疾病的由来,从而调节与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绪,以达到调整患者气机,使精神内守而化解疾病的方法,因此又称为“移精变气法”。马莳[1]云:“祝由者,祝其病所由来,以告于神也。上古毒药未兴,针石未起,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病也”。这种方法也可称为移情异性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移情并不是要压抑患者的情感,只是改变其指向性,易性也不是取消其个性,而只是更易、消除其消极的情绪因素[2]。
1.2 情志相胜法
这种方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段话的意思是,对于某些情志致病的患者,按照五行生克之理论,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适当采取运用一种情志活动,去调控因为另一种情志刺激而引发的疾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正如吴昆[3]在《医方考》中所说:“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
2 辨证施护
在中医基础理论之中,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其两大基本特点。辩证论治是将通过中医四诊所取得的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辩证分析,从而分清疾病的阴、阳、寒 、热 、表、里、虚、实,以及疾病发病的原因、病理、性质和部位。临床医生将这些获得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在临床上,医护虽然是不同的工作,但本身属于一个整体,所以护理工作也要根据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在饮食方面,根据病情性质,制定相应的饮食原则与方法,如病性有寒热之分,依照《黄帝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说,进行临床护理之时,如果是寒症患者,则须给予温热性质的饮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如果是热症患者,则应反之进行。
3 三因施护
作为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做到“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以及气候、地理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做到三因施护,也就是因人施护、因时施护和因地施护。比如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减弱,气血亏虚,所患疾病性质多为虚证或者是正虚邪实之证,因此护理多用补益正气之法,以祛除病邪。再如冬天天气寒冷,人体腠理致密、毛孔开放不畅,患者服用辛温解表之药后,可以嘱咐患者适当增加衣物,或者喝热粥汤,提高发汗之力,最终使邪从汗解。
4 防未病的护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思路,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现在已经成为了预防医学的座右铭[4]。这对于临床护理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针对病情,事先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调养精神,劳逸适度,饮食合理等方法,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5]。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中医护理的这些特色,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l37.
[2]陈玉风.浅谈临床患者的中医心理特色及护理[J].中华医护杂志,2007,4(10):959-960.
[3]吴昆.医方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0.
[4]韩洛川.中医心理卫生及心理卫生疗法[J].陕西中医,2006,27(7),831-833.
1.适其寒温:指导患者随天气变化而增减衣被,及时使用降温和取暖的设备。房间要注意通风,但不宜让风直接吹拂患者,指导患者春防风、夏防暑、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使其早日康复。对阳虚怕冷者室温宜稍高,宜温暖向阳的房间;热证、阴虚者室温宜凉爽,宜背阴凉爽的病室。
2.动静结合: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正气有助于祛邪外出,促进康复。《备急千金要方・养性》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对于重症或高度浮肿的患者,一定要静养,以助正气。水肿轻者可嘱其适量散步等适度活动,以通畅血脉,促进阳气的运行,增强体质,提高抗御外邪能力。
饮食护理
1.《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则补精气。”说明药物配合饮食治疗能补精益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合理的饮食调摄对慢性肾脏病所致水肿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患病期间饮食应以适宜为度,要有节制。严格控制饮水量,水肿严重者一般以总入量等于前一日总出量加500毫升为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少尿或无尿时需限制含钾高的食物,如白菜、蘑菇、香蕉、橙子、榨菜等;对于肾功能改变的患者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可选用优质蛋白质而且生物价高、富含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尽量少摄入植物蛋白,如花生、豆类及其制品,少吃含磷食品,如动物内脏和脑、瓜子、板栗、坚果、海带等,瘦肉、鱼等不可缺少的食品应水煮去汤后食用。
2.水肿时忌盐最为重要,《千金方》要求“慎盐酱五辛”。因此,应控制含盐食品的摄入,如咸菜、熏肉、咸鱼等;严重水肿者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3.水肿患者一般都伴有胃肠功能障碍,脾胃运化功能衰弱,《外台秘要》有“食欲得少而数,不欲顿而多,多即难消也”,以免饮食不慎而损伤脾胃以致病情反复。因此,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过食肥甘之品。
情志护理
1.百病生于气。不良的情绪刺激可以使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或病情加重,慢性肾脏病所致水肿患者病程长,迁延难愈,致使产生抑郁、悲观情绪,因此调节患者情绪非常重要,中医学强调“怡情放怀,可愈此病”。向患者讲解七情治病的道理,要避免因情绪变化而引起病情反复或加重。教导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的疾病,帮助患者纠正异常的心理状态,做到情志上的自我控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告之以其败。切合实际地向患者宣传解释,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说明治疗上的难易,使患者认真对待疾病,克服急躁情绪,以增加其治疗信心。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47-02
护理学与医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循证护理是根据循证医学的观点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护理观念。循证护理是一种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因为循证讲究的是实证,所以在开展具体的护理工作时,不能单凭临床经验和惯常方法来单方面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应该遵循科学的实证原则,客观、仔细、认真、全面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1 什么是循证护理和中医护理[4]
循证护理英文名为evidence-based nursing,简称EBN,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护理理念。循证医学注重的是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证据,其目的是把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护理朝着科学化的现代护理发展,核心是从病人个体出发,运用科学、合理、明智、谨慎、客观的最佳依据来做出对病人最有利的决策。在开展循证护理时,考虑点应该包括病人的实际情况、医务人员的素质技能、以及目前可以达到的最佳护理条件三方面。
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思想,这些思想在今天的中医临床护理中依然受用,很多辩证护理方法如刮痧疗法、熏蒸法、推拿法、拔罐法等现在依然在使用。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医药著作,而中医护理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记载,如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中医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个人卫生护理、环境护理等都有相关记录。现代中医护理正是在传统中医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整体护理体系。
2 中医护理的特色之处
中医护理独具特色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内外医学人士的认同,中医护理不仅仅是一种医学护理病人的方法,其中还融合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里面,所以中医护理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表现形式。总的来说,中医护理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整体观念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实行的是辩证护理,获取病人信息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治疗和护理的方面是结合患者整体的功能状态对疾病的部位、性质、原因及发展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医治护理。中医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中医护理能够在今天的医学护理中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特地位,这和不断实践、改进、完善是分不开的。将传统的中医医学护理理念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整合,经行科学、系统、全面的管理和安排,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实践和检验,这些是促进中医护理事业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3 循证护理在特色中医护理发展中的作用
3.1 循证护理可以深化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
中医护理讲究的是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是一个整体,以经络为纽带内脏、外在的四肢、身体穴位、关节等连在一起,形成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补充的整体。而且中医还讲究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人得了疾病与自身和周围环境都是相关的,对病人病情的治疗与护理也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循证医学也是重视整体观念,工作的出发点要“以人为本”,用最好的、最先进的医疗手段为病人服务,从患者实际出发,要求根据科学证据来实施工作,收集正真有利于患者的证据,整体上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二者的观念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循证护理更多的注重人本思想和科学证据,因此在开展中医护理工作时,运用循证医学可以加深中医护理的作用和指导思想。
3.2循证护理可以促进中医护理科学、全面、专业的发展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注重实施辩证治疗,通过的是四珍法收集病人资料,然后在根据病人整体的身体状况和表现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一种疾病在进行治疗护理时往往是从整体和系统出发,考虑的方面包括内脏、经络及穴位外,还有外在的治疗水平、自然社会因素,如在护理病人时要注意药物、饮食、情感等的全面护理。因此,总的来说中医护理就是一种整体护理、全面护理的护理行为。循证护理以真实、科学的证据作为开展医疗工作的基础,这点是中医护理理念中比较薄弱的,因此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可以运用循证护理的这种观念,将中医辩证护理的观点与科学的证据和方法联系起来,促进中医护理学科全面、专业的发展。
3.3循证护理可以促进中医现行护理方法的转变
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医护理中虽然传统的方法流传下来的较多,但是很多的中医护理方法凭的是经验,或多或少都存在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问题,所以正确管理中医护理方法、促进临床实践活动的安全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循证护理也称实证护理,这种护理观念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循证护理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科学、准确、讲究证据,这是传统中医护理较为薄弱的方面。将循证护理运用到中医护理中,可以促进中医临床护理方法的优化和完善,而且对护士的素质也有更好的培训和提升。护士在工作中会更多的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针对临床实际,辩证、批判、全面的看待问题,在实施护理工作时自觉地寻求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手段,做到护理工作有据可循、有据可依、有据可证,推动中医临川护理方法的转变,促进中医护理工作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4 结语
循证护理是以科学技术和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模式,讲究的是实证护理,在开展护理工作时要求护理人员讲究科学证据,细心、认真、明智的思考问题,不能根据以往的经验笼统的实施护理工作,要结合患者实际的病情、当前的医疗环境及患者具体的要求来开展护理,在临床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促进中医护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黄雅娟. 浅谈循证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 2010,9:2481-2482
[2] 蒋志娟,周 琦,马秋平. 循证护理有利于特色中医护理发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12,6(12):1566-1567
[3] 王凌玲. 循证护理对特色中医护理发展的帮助. 临床合理用药. 2013,8,6(8):171
[4] 陶虹江,陈 俐. 循证护理对中医护理发展的作用探讨. 江苏中医药. 2011,43(10):81-82
[5] 陈燕菊. 循证护理有利于特色中医护理的发展. 临床医学工程. 2010,11,17(11):118
[6] 徐凤霞. 循证护理对中医护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当代护士. 2004,2:1-2
[关键词] 脑卒中;中医护理;随访分析;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6(b)-169-01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很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会给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因此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及康复期随访,这样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且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1]。笔者通过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及康复期随访,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6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48.0±10.7)岁,病程为1~6 d,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且没有明显意识障碍,排除脑卒中发作前就存在肢体残疾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者及伴有不稳定性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5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包括急性期溶栓治疗及应用尼莫地平等脑保护药物的对症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期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
1.3.2 治疗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并对康复期的患者采取随访措施,两组患者都以30 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康复期的遵医行为等。
根据中医辨证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包括选用复瘫宁系列中药的一种治疗(包括息风复瘫宁、益气复瘫宁、补肾复瘫宁)[3]。每日一次水煎服。对于风痰瘀阻证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于风痰火亢证则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对于气虚血瘀证应用生脉或参麦注射液治疗;阴虚风动证应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4];同时要对患者进行推拿康复治疗。对头面部及瘫痪侧上、下肢的有关穴位进行推拿治疗,在治疗的同时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患肢各个关节、肌肉运动进行训练。对便秘的患者应针刺背俞穴,同时进行穴位按摩,取天枢、中脘、大横等穴位,每个穴位1~2 min,同时手掌以顺时针方向环形腹部按摩10 min。
1.4 评价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0级病残程度为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1~3级病残程度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或增加为无效[5],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都非常复杂,本研究将中医口服汤剂治疗、中药静脉滴注、推拿康复训练等中医特色疗法融为一体,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独到之处,对脑卒中临床疗效的提高及病死率、致残率的降低都有很大意义,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本组资料中对脑卒中便秘的患者采用针灸背俞穴,因为背俞穴是汇聚脏腑精气之处,故针刺此穴对疏通经脉、调理脏腑作用甚大,同时应用穴位按摩,直接作用腹部,在物理刺激的作用下,胃肠管腔形态发生改变,胃肠蠕动也随之增加,从而胃肠内容物的排出也会加快。
[参考文献]
[1]刘莹莹,冯桂芳.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8,14(8):982-984.
[2]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4-87.
[3]朱士文,李义军,任文搏,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1):53-55.
[4]王永炎.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科学基金,2008,22(3):156-159.
[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57-59.
摘 要 目的:报告肝硬化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方法:对213例肝硬化患者通过辨证施护、施食、情志、服药、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显效172例(80.8%),好转29例(13.6%),无效12例(5.8%),有效率94.4%。结论:通过中医护理,可以明显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肝硬化 中医护理 体会
肝硬化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坏和门静脉高压,可有多系统受累。目前,治疗肝硬化尚无特效药物,晚期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如果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得当,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2010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肝硬化患者213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其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观察
2010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肝硬化患者213例,男168例,女45例;年龄26~76岁,平均49.6岁;病程2~11年,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并发肝性脑病19例,上消化道出血53例,肝肾综合征42例,严重感染21例,全部病例符合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
结果:显效172例(80.8%),好转29例(13.6%),无效12例(5.8%),有效率94.4%。
病情观察及辨证施护
观察患者的行为、意识: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行为、意识有无变化,如有胡言乱语、回答不切题或反应迟缓、意识模糊等肝性脑病的前期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有家属陪伴。加强巡视,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观察皮肤、巩膜、大小便的颜色,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以及胸胁胀满疼痛、饮食、情志、舌苔脉象等情况。如患者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及身目黄染情况加重时,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有无胃内烧灼感、恶心感,有无黑便等,如有上腹烧灼感、口中血腥味,为呕血的先兆,应立即处理[1]。呕血、便血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建立静脉通路,备三腔二囊管及急救药物随时配合抢救,预防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以防窒息,必要时更换衣被,并开窗通风。
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消长,记录出入量:腹胀致呼吸困难者协助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运动,减轻呼吸困难和心悸。腹水甚者,协助医生抽放腹水。术前说明注意事项,排空膀胱;术中观察生命体征,放水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000ml;术毕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缚紧腹带,并随时观察生命体征,以免腹内压骤然下降引起休克。同时可遵医嘱采用输注新鲜血浆、全血及白蛋白,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肝功能,消退腹水。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天测量体重、腹围并记录,为医生选择治疗方提供依据。
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长期卧床形体消瘦者,注意皮肤的护理,用红花油或50%的乙醇按摩骨突部位,做好“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根据辨证分型调整室温:湿热内阻证者,病室温度宜适当偏低,湿度不宜太大;脾肾阳虚证者,病室温度宜适当偏高,必要时给予保暖。
饮食调护
由于肝功能受到损害的程度轻重不一,肝硬化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也不相同,因而对饮食的要求也不一样,但病人饮食的一般原则是相同的(即: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适量蛋白),只是营养的供给因病情因人而异。一般说来,肝硬化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适量蛋白(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每公斤体重供应12.5g蛋白质为佳,全日供应蛋白质80~100g,其中一半应来自优质蛋白含量较高的瘦肉、鱼、乳、蛋及大豆制品。如果是肝功能显著减退或出现肝昏迷先兆的患者,为减轻肝脏负担和减少血中氨的浓度,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则应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0g,以植物蛋白为好)、高热量、高维生素、软烂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忌食过硬、粗糙、不易消化或刺激性食物,不要进食过急过饱,禁烟酒。
腹胀、尿少的患者,限制钠盐摄入。低盐饮食,则要求每天进食的钠盐
吐血者,应禁食4~6小时,缓解后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温凉饮食。
情志护理
肝硬化患者由于病程迁延,经久不愈,加上昂贵的医药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因此,护士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病友交流,及时排遣不良情绪,避免过忧、过悲、过于激愤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情绪稳定。
嘱咐家属要多关心、体贴、照顾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如采取个别谈心,举办肝硬化知识讲座等,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其孤独无助感,努力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服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浓煎温服,服药后注意观察效果及用药后的反应。湿热内阻证、肝肾阴虚证者,中药汤剂一般偏凉服用。严格遵医嘱服药,切忌随意停药或加减药量。
临症护理
身目黄染者,茵陈开水冲泡代茶饮,观察黄染消退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减少刺激,忌用手挠抓、用肥皂等碱性溶液清洗,穿柔软、舒适的纯棉内衣。
便秘者,用番泻叶开水冲泡代茶饮,亦可食粗纤维含量高的水果及蔬菜,如香蕉、蜂蜜、芹菜、韭菜等。
脾虚纳差、腹胀者,可遵医嘱艾灸中脘、神阙、天枢,也可按摩足三里、中脘、天枢等。
健康教育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应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戒烟酒,避免过度劳累,谨防感冒。适宜运动,以不感到疲劳和加重其他症状为度。避免不良情绪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按医师处方用药,加药时需征得医师的同意,以免服药不当而加重肝脏负担和肝功能损坏。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所用药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教会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例如服用利尿剂者,如出现软弱无力、心悸等症状时,提示低钠、低钾血症,应及时就医。
家属应理解和关心患者,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细心观察,及早识别病情变化,例如:当患者出现性格、行为等改变可能为肝性脑病的前驱症状;出现柏油样便,可能并发消化道出血,应及时就诊,住院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随时复查,缓解期2~3个月复查1次,不适及时就诊。
总之,对肝硬化患者通过辨证施护、施食,饮食调护,情志护理,服药及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使患者的寿命延长,痛苦减轻,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