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术语范文

英语术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术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术语

第1篇:英语术语范文

关键词:英语术语; 词汇学;策略;研究

近些年,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词汇学研究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英语术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英语术语词汇学教学又是英语术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逻辑关系不难看出,加强英语术语词汇学教学,不仅有利于英语术语教学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然而,在英语术语词汇学教学过程中,这还存在着许多突出性的问题,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滞后等等。可见,在新形势下,加强英语术语词汇学教学研究,既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从基本概述与学习策略两个角度,对相关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1.词汇学及英语词汇学的基本概述

1.1词汇学

简单地说,词汇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词语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语言词汇结构,如词汇结构、词汇性质、词汇历史、词汇意义等等,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于词汇学而言,它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词的构成与形态、词义与语境关系、词汇教学、词汇发展史等诸多领域。按照性质划分,词汇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词汇学,主要研究词与词汇共有规律;另一类是具体语言词汇学,主要研究汉语词汇学、英语词汇学等某一项具体语言的词汇。

1.2英语词汇学

英语词汇学是一门研究英语词汇的学科,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概括起来讲,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词汇历史、词汇来源、词汇发展、词汇构成、词汇意义五项内容。在词汇来源方面,主要由借词、创造、语义变化三种途径组成;在词汇发展方面,主要分为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现代英语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在词汇构成方面,主要研究词的形式与成分。对于英语词汇学来说,英语词汇是其主要研究对象。这里所说的英语词汇,既包括简单词汇,也包括复杂词汇,还包括复合词汇以及语言中有意义的单位。

2.英语术语词汇学的学习策略分析

英语术语词汇学与英语词汇学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因此,无论是英语术语词汇学的教学,还是英语术语词汇学的学习,既要遵循英语词汇学教学与学习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同时也是坚持适合自身实际的原则与方法。对此,本文对英语术语词汇学的学习策略作了如下的归纳与分析。

2.1联想法

对于英语术语词汇学而言,联想法是其必要的学习策略。这里所说的联想,其内容非常广泛,如相似联想、关系联想、对比联想、词缀联想等等。心理学理论指出,联想可以客观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联想,可以极大地促进人的心理活动,如思维、想象、记忆等等。在应用联想学习策略的过程中,要依据辨析分解、纵横归类、串联归类,建立和完善相互依存的知识结构。这样做,可以切实增强记忆效果,有效缓解遗忘压力。以词缀联想法为例,在学习词汇corporation时,可以利用它的词缀—tion,联想带有该词缀的相关词汇。通过联想,可以学习或巩固大量的词汇,增加自己的词汇量。词汇量是学好英语术语词汇学的基础。词汇量越大,就越有助于英语术语词汇学的学习;相反,词汇量越小,就越不利于英语术语词汇学的学习。因此,在学习英语术语的过程中,要充分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策略,扩大词汇量,而联想法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2.2海量阅读法

在传统的英语术语学习中,学生们习惯于“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对于这种记忆方法,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记忆效果,但是记忆效率、记忆实效等方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这种记忆方法不同,海量阅读法可以避免呆板的“死记硬背”,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语言交际,在实践中掌握各类英语术语。长期的实践发现,海量阅读法可以全面地了解外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文化。与此同时,它在学习过程中还能发挥温故知新的作用。对于英语术语词汇学而言,贵在得体,懂得在何种场合、何种时间,用何种语言和何种态度来交流。而通过海量阅读法,可以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应用实效。

2.3语境猜测词义法

在现实中,英语术语词汇学学习绝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充分发挥语境的作用。对于同一个英语术语词汇,它可能有多种含义或解释。因此,要想学好英语术语词汇,首先要弄清楚该选用哪种含义或解释,而语境就起到了很好的筛选作用。在阅读过程中,不管是遇到生词,还是遇到一词多义的英语术语,不要盲目地去查字典,而要将该术语词汇回归到文章中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以及词汇的前后关系,仔细揣摩和记忆该英语术语词汇。可见,在英语术语词汇学习过程中,语境猜测词义法是不可或缺的学习策略。

2.4利用词的位置和搭配的差异法

同样的词汇,或者同义的词汇,因为位置或搭配的不同,都可能引起词汇含义或意义的不同。以work与job为例,这两个单词有着相同的词义。但是如果将其与“out of”搭配,“out of work”表示失业,而“out of job”则不能。对于英语术语词汇来说,它们是由两个或者多个单词组成的。因此,在实际中,英语术语词汇学习同样也会遇到上述问题。为此,在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弄清楚词的位置与搭配,根据位置与搭配的不同,合理判断英语术语词汇的真实含义。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能够切实提高英语术语词汇学的学习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加强英语术语的词汇学研究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为了将该项工程做好,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要对加强英语术语词汇学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要对当前英语术语词汇学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最后,要对英语术语词汇学的学习策略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语术语词汇学的研究水平,才能有效推动英语教学事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外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与展望[J].教育艺术,2011年07期.

[2]祝慧颖,徐艳珍.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词汇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6期.

第2篇:英语术语范文

【关键词】商务专业术语 语境参数 图式 语义嬗变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从而在商务交流中形成的商务文本、商务术语也成了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独立成为一个学科―商务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由于其语言的特殊性,其语言形式具有活用性、结构空白性、语义嬗变性、行文简洁性等特点,此外文本多用借代、隐喻等修辞手法,多用行业术语、习语等,这都使得对这类文本的分析显得更为重要。

一、语境参数的基本构建

“语境”是一个非常难以定义的字眼,大约是指用以限制一个对象或者事件的环境参数的集合。按照常识的看法,一个足够智能的信息处理系统,应当具备对相关的语境参数的起码的敏感性――比如知道在一个反讽的语境中不能够根据特定字眼的字面意思去解读之,或者在一个“模糊处理”的语境中不必过于苛求某些数据的精确性。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够制造出一台人工机器,以使得它能够像我们人类那样去灵活地理解“语境”?这个表面上的“工程学问题”,将逼迫我们对“语境”的哲学意蕴进行深挖,并努力在人工智能、语言哲学以及认知心理学对于“语境”的不同研究路向之间,构筑起连接彼此的通道。

传统语境理论研究中,语言学家们倾向于对其进行类型化和要素化概括。Malinowski(1935) 提出上下文、情景和文化语境;Firth(1959) 提出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加者身份、历史、关系等语境要素。语境参数是指在语境的框架下、驱使交际者实施间接言语行为的因素。我们用以思维和建构语境的语言,其认知性决定了语境的认知性―语境是一种认知结果,同时也是认知过程。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通常是从几个层面出发,如物质语境参数、知识语境参数、知识语境参数以及心理语境参数等。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术语的理解和翻译,分析其宏观语境,以便于进一步分析其语义图式构建,进而准确理解其意义至关重要。

二、商务英语专业术语的语境化释义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术语的释义,若只看起表面意义,忽略其所处的语境,则可能导致望文生义,对其理解有误。因此,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术语的翻译,要深入分析其宏观、微观语境参数,还应与分析其上下文语境参数,进而对文中的多义、歧义、模糊、语义嬗变、结构缺省等加以识别。充分考虑参数所具有的映射、增益、填补、完型、排他、制约、同化、语义嬗变、范畴概念的缩小/扩大/转义等认知机制(曾利沙2011)。

以下为商务英语术语语义嬗变的一些具体案例。

(1) computational arms-race:Excitement about Bitcoin,and concerns about its limitations, have prompted the emergence of many other cryptocurrencies, or altcoins. Litecoin, for example, retains Bitcoin’s limited money supply but offers faster transactions and is intended to prevent a computational arms-race among miners. ( )

根据词典释义An arms race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countries or groups of countries are continually trying to get more and better weapons than each other.(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词

典)。对其概念的语境化释义基于对关联性语境参数的关系特征及其运作机制的认识,将其关联性参数功能的定义、概念语义嬗变理据及其认知机制描述如下:

arms-race 宏观背景参数:比特币系统不断地给玩家(确切地说是他们的计算机)提供所谓的“苦力题”――即毫无捷径可循,全靠卖苦力死算的题目,谁先做出就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新货币――相当于是发行了这一数量的货币,这就是比特币的发行过程,这个过程很像掘金者挖掘金矿,有鉴于这种相似性,比特币系统中的货币发行被称为“挖矿”(mining),参与“挖矿”的人则被称为“挖掘者”(miner)。 宏观背景参数具有阈限功能;主体参数起解释作用;段旨参数和规模参数具有制作用。 将语义模糊具体化,减译重叠语义(挖掘的工具默认就是算机),翻译为:

防止挖掘者竞相挖掘货币

因此,通过对computational arms-race这个商务英语专业术语进行宏观、微观语境参数的分析,对其引申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得到正确的理解。

(2) paint on a vast canvas:The world’s biggest banks paint on a vast canvas. Many operate with a single,global balance sheet,raising money where it’s the cheapest and investing it where earns the highest return.

根据词典释义,paint:If you paint something or paint a picture of it,you produce a picture of it using paint. canvas:canvas is a strong,heavy cloth that is used for making things such as tents,sails,and bags.

其具体语境参数分析如下图所示:

三、结语

以上的实例分析只是商务专业术语的冰山一角。商务英语术语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在各类报刊杂志,市场营销、金融、管理等领域。任何术语的含义都不能脱离语境而臆断,通过对其进行语境参数分析,更加透彻的理解该专业术语的具体所指,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和语用现象。

参考文献:

[1]Gutt,E.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1.

[2]胡庚申.国际交流语用模型及其参数化例示[J].外语教学, 2008(4):12-15,85.

[3]徐英瑾.语境建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4]曾利沙.论“操作视域”与“参数因子”―兼论翻译学理论范畴的研究[J].现代外语,2002(2):155-159.

第3篇:英语术语范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 术语 语言特点

一、引言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近百家高校开办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孔旭,2009:174)。由此说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我国是一个热门学科,社会需要大量该专业的人才。

同时,为了帮助该领域的师生与学者更好地学习生物医学工程的最新技术和知识,翻译这方面的权威专著就很有必要。在笔者翻译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研组编写的Biodesign:The Process of Innovating Medical Technologies时,分析其术语特点,希望给读者有所启示。

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术语特点

尽管英语科技词汇产生的数量多、速度快,但是科技术语具有严密性、简明性、单义性、系统性、名词性及灵活性六大特点(Dunne, 2012:78)。而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中,由于学科不断交叉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复合词;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产生大量新词;为了行文简洁,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也同其他科技文体一样,应用大量缩略词。

(一)复合词

复合词的定义为由两个独立的词构成的一个简单形式,许多复合词是名词形式,当然人们也创造了复合形容词以及形容词复合名词(Yule, G.,2006:54),而生物医学工程中有大量术语为复合名词,主要有以下形式:

1.名词+名词=复合名词

例1.Without regulatory clearance by the FDA (or the equivalent agency abroad)even the most innovative and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medical technology will never reach patients.

分析:其中名词“regulatory”+名词“clearance”组成了复合名词“regulatory clearance”。

译文: 如果没有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国外同等机构监管批准,即使最新、最重大突破的医疗技术也无法应用到患者上。

2.形容词+名词=复合名词

例2.The new law provided for three classes of medical devices based on risk, each requiring a different level of regulatory scrutiny (see below for details).

分析:其中形容词“medical”与名词“devices”组成了复合名词“medical devices”。

译文:新的法律将医疗设备分为三类,每类有够不同等级的监管要求(详见下文)。

(二)新词

一门新学科或一种新技术的诞生及其发展,会产生大量的新词,而国际间交流越来越密集,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学科领域之间的跨界与融合现象层出不穷,一些交叉学科的问世带来了许多新词(张义宏,2014:163)。本篇翻译材料中,由于包含了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所以也会产生大量新词。

例3.However, regulatory issues are so deeply embedded into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hat innovators need to understand regulatory processes and nomencla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leadership in the biodesign innovation process.

分析:“Biodesign”作为翻译材料的书名与主题就是新词,由前缀bio-与design组成。

译文:然而,监管问题是深入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方方面面,创新者们为了在生物设计创新过程中有效起到领导作用,就需要了解监管程序和术语。

(三)缩略词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英语新术语大量涌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英语语言学中就出现了缩合词(blends)和缩略词(abbreviations)(韩贻仁,2012:45),而在本次翻译文本中也存在大量的缩略词。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组织机构名

例4.The modern era of the FDA began in 1906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Federal Food and Drugs Act, which created the regulatory authority for the agency.

译文:现代美国食药监局时期源于1906年联邦食品和药品法案的通过,该法案为它开创了监管授权。

2.病理名称

例5.Each CPT code is assigned a number of relative value units, or RVUs.

译文:每个CPT编码都会被分配到一个相对值单位(RVUs)。

3.医学专业术语

例6.Under Medicare, each CPT and HCPCS II code is assigned toan Ambulatory Payment Classification (APC) groupwith a unique relative weight, which is then convertedinto a payment amount.

译文:医院等门诊设备使用CPT或HCPCS II代码声明门诊服务。在医保中,每个CPT和HCPCS II码被分配到门诊支付分类(APC)组并具有唯一的相对权重,然后将其转换为付款金额。

三、结论

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发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在术语方面都存在大量的复合词和缩略词,并有一些新词出现,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希望了解科技前沿的读者来说非常重要。笔者还结合翻译材料,针对以上特点进行了翻译策略的总结,在专业术语方面可采用意译法、缩合法和零翻译来解决。

当然,由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多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也有待其他译者进一步研究,从而为该领域的翻译事业做出贡献,为广大读者带来质量更高的翻译著作和文献。

参考文献

[1] Dunne J.and Elena S.Keiran.Translation and LocalizationProject Management[M].John Benjamins Publish Company,2011.

[2] Yule,George.The Study of Language[M].Third Ed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3] 孔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发展现状[J].消费导刊,2009(8):174.

第4篇:英语术语范文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体育;英语术语

一、引言

英语里的习语非常丰富,每个习语都有深刻地寓意,所能表达出的意向更是千变万化。Nida(1993)曾说过:文化对词语、习语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如果没有认真地研究背景,就难以透彻地理解习语的深刻含义。因此,认真研究英语习语的来源和出处,了解英语习语的形成的背景,都是很重要的,对于正确理解英语习语,准确而灵活的使用英语习语有很大帮助的。本文在借鉴前人对英语习语翻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吸取其中所存在的疏漏的基础上,以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切入点,以体育英语术语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二、体育英语习语

(一)习语的定义。

习语是各民族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具有鲜明的形象,常用来比喻事物,带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文化色彩。它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是语言文化财富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就广义而言,习语包括成语(idioms)、比喻性词组(metaphorical phrases)、典故(allusions),俚语(slang)、俗语(colloquialisms )、谚语(proverbs)等。

(二)习语的特点。

英语习语有两个显著特点:语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固定性。习语语义的整体性是指习语的意义是一个整体,不能分拆开来理解。即习语语义必须通过词的固定组合来体现。然而这种体现并不是组合中各词字面意义的简单总和,其语义有时要通过形象比喻,有时又背离逻辑而无可理喻,结果往往与原词义大相径庭,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要理解英语习语,切忌从表层的词义获得其语义。望文生义或逐字对译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和语言理解的障碍,甚至闹出笑话。所以,我们要注意一些习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相对的寓意。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语言的语义变化往往受语言环境的制约,离开具体语境的语言,其语义往往是空泛的,也不能为人们所理解。习语结构的固定性指习语一般不能增减字,不能以同义成分替换,也不能改变顺序,任何一点变动都会使它不再具有原来的意义。体育英语中的习语也具有以上所述习语的一般特点。

(三)体育英语习语。

体育运动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对英语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欧美国家,由于体育运动的普及和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使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体育英语习语取材于竞技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邃的社会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或激发联想,或深化主题,或创设意境,或强化语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而且大多属言外之意和话外之音。下面分类列举一些常见的体育英语习语,为接下来翻译的讨论作铺垫。

1.赛马。

win hands down轻易获胜。

当一个骑师遥遥领先,可以稳操胜券时,他往往就不再催马快跑,而是放松缰绳,并且把手垂下,让马轻松地跑过终点线。因此win hands down一语原表示“毫不费力地跑赢”,后转义用于其他比赛或竞选,表示“轻易获胜”。

2.板球。

on a sticky wicket 处境不利。

wicket指“三柱门”或“两个三柱门之间的场地”,sticky wicket是“(雨后)周围场地泥泞的三柱门”。板球比赛时如果碰到场地泥泞,球便跳不高,即使日出后迅速晒干,也是难以击球(bat)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好的击球手技术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sticky wicket常用来喻指“难以应付的情况”或“不利的处境”。

3.牌类。

keep a card up one’s sleeve 锦囊妙计;应急妙计。

打牌时牌一般是拿在手中或摊在桌面。但若把一张牌藏起来,此牌一定是张王牌或好牌,在关键时刻打出可以出奇制胜。A card up one’s sleeve一语字面义是“某人袖子里的一张牌”,有“秘藏的王牌”之义,往往引申为“袖中妙策”、“锦囊妙计”或“秘而不宣的计划”等。

4.拳击。

throw up the towel(sponge)承认失败;放弃不干。

在拳击比赛中,当一方连遭对手重击,眼看就要被击昏在地,他的经理觉得败局已定,往往就会把擦身用的海绵(sponge)或毛巾(towel)抛向空中扔进拳击台上,以此向裁判员表示这一方已经认输不想继续比赛,也使拳击手不至于受到进一步伤害。throw up the towel(sponge)意思是扔掉擦身的海绵或毛巾表示认输以后也用在其他方面,表示“承认失败,放弃不干”。

来源于体育运动的英语习语种类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英语习语与其产生和形成的民族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否则非常容易造成读者的误解。

三、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不同语言尤其是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往往在语言背景、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绝对的等值是不可能实现的,奈达在等值论方面做了精辟的论述。他的核心理论就是,找出译入语的各种有效表达手段以最接近、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原文的对等信段。首先是在思想内容方面,其次是在形式风格方面,衡量一个译品不是以译者本人的主观意志为标准,而必须以读者的客观反应来衡量。译文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等就是成功的翻译,即原文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达到了动态对等。

奈达谈到,为了在翻译过程中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功能等效,一些支配着调整的种类及程度的原则便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种或多或少字面上的对应在所指意义和联想上均系功能对等,那么就不必再作形式上的调整。但如果状况并不是这样,那么在决定采取什么方法去创造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方面,译者可以参照下列的各项原则:

(一)如果紧扣原文形式的译文可能引起对所指意义的误解,就必然在译语文本中做出某些改变,或者字面翻译可以保留,但必须增加脚注说明可能引起的误解。

(二)如果紧扣原文形式的译文讲不通,即所指的意义完全模糊不清,就可以在文本中做出某些改变,除非原语文本的目的就在于模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所指意义的模糊不清就可以保留。

(三)如果紧扣原文形式的译文在语义和句法上非常困难,一般水平的读者有可能放弃设法解释这种困难,那就必须对译出某些改变并在导言或脚注中表明那些改变的性质。

(四)如果紧扣原文形式的译文可能引起原语文本联想意义的严重误解或者在原语文本风格值的恰当欣赏上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就应当做些反映原语文本联想含义所需要的调整。

(五)译文将来得以运用的方式对于进行的调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六)一种必须与伴随信码一道翻译的文本,通常需要在所有层面上进行许多调整:音韵学、词汇、语法和话语。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以上各原则都基于一个前提:如果译文在形式上紧扣原文的话,这也就是说,当两种文本——译文及原文在形式上实现某种程度的对应时,两者之间的“功能对等”却受到了消极影响,迫使译文无法尽可能地传递出原文在各个层面的意义,这个时候,译者就可以适当运用上面列举的几项原则。

四、体育英语习语翻译

奈达一直强调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忠实反是非曲直原作的面貌。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应指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但是,并不是原文的每句话、每个习语、词汇都同时具备三种意义,有的可能只有字面意义,没有形象意义;有的可能兼有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但没有隐含意义。尤其是,任何两处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相同。英语和汉语是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而习语来自不同著作、不同作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这样一来,习语翻译就有一定困难。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习语时到底应采用何种译法,译者首先要考虑这种译法使译文读者产生的反应是否与源语读者产生的反应大致相同。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对等,或使译文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绝对相同的反应。确切地讲,主要功能要对等,读者的反应大致相同。

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体育更是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体育习语因其复杂的来源,应在正确理解其文化内涵的情况下翻译,切忌生搬硬套,望文生义。而且体育习语对译者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

结合功能对等理论,笔者认为体育习语翻译可采用如下方法:

(一)类比对等法。(analogical equivalence)

这种译法主要是用汉语中习语或成语中的形象代替英语习语中形象,即译成汉语中的习语或成语形象不同,但功能相同,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心理感受大体相当于源语读者读原文时的心理感受。实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之所以采用这种译法,是因为相当一些英语习语中的形象具有浓厚的文化和民族及地域特色,与汉语中的文化和民族地域色彩迥然不同。若保留原文的形象,求形式对等,则势必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而译成汉语习语,虽未保留原文的具体形象,但达到了动,简洁,精辟,通俗易懂等表达效果,也传达出了内涵意义。用这种类比的方法,转换形象,以求主要功能的对等和相似的读者反应。

1.catch as catch can。不择手段

有一类摔跤可由运动员选择抓握动作,只要能抓住对方,把他摔倒在地并按住不动,即为胜。catch as catch can原意是“能抓到什么就抓什么”。

2.neck and neck。不分胜负

在赛马比赛中,两匹马并弛,难分先后,就用neck and neck来形容。

在这类习语中,一方面,源语的形象很难为译语读者所理解。另一方面,源语中的形象或文化并不特别影响的译文读者的反应,并不是主要功能。如例(3)中,pillar与post这一形象本身没有多大意义,若强行译出来反而会增加读者理解负担。这句习语的主要功能在于表达“疲于奔命”之意,将其译为“东奔西跑”,“走投无路”达到了主要功能对等的母的。

3.抽象化对等法。(abstract equivalence)

对于译文读者无法接受的英语习语中的形象和文化,有些可以采用类比对等法,但由于文化、历史、宗教信仰等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仍有大量习语难以转化成汉语成语中的形象。对此,我们就要舍弃原形象,进行抽象化处理,译出其对等的含义和寓意,以达到主要功能对等和读者反应相似。大多数英语习语都采用的是这种译法。例如:

4.no room to swing a cat没有活动的余地;地方狭窄。

古时候人们在练习射箭时,常把猫装在布袋或皮囊(bottle)内,然后吊在树枝上作为靶子。猫在袋中挣扎使袋子摆来荡去(swinging),射箭的人则站在一定距离之外,所以这种运动非有一定的场地不可。

5.cut no ice不起作用;没有影响。

溜冰时冰鞋的冰刀锋利才能切入冰中,溜冰者也才能在冰上快速滑进,冰刀不能切入冰中,冰鞋就没作用了。“cut no ice”大约于20世纪初从美国传入英国,用于口语中,常被引申表示“不起作用”或“没有影响”。

由于有些习语的文化或形象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此舍弃某些习语的文化特色,或转化原文的形象,使之符合目标语的文化,形象和习惯。如例(5)中提到的bear garden,源语读者很少想到熊这个具体的形象,想到的是一个吵闹的场所。而对于译文读者而言,bear garden甚至会让人想起动物园,这显然与此习语的初衷不符。 (二)完全对等翻译法。(entire equivalence)

有些英语习语的形象,意义与汉语中的形象,意义一致,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相同性。可以对等地译为中国读者所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形象和意义,实现相对完全意义上的功能对等,使译文读者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这是最理想的翻译状态,实现了矛盾的统一。遗憾的是,符合条件的习语相当稀少,体育习语那更是少之又少了。例如:

1.break the record 打破记录

2.show one’s card 摊牌

类似这样的翻译,保留原文风格、形象和民族特色,当然值得提倡。然而在习语中出现这样完全对等的情况凤毛麟角,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相当的局限性。

(三)准完全对等译法(quasi-entire equivalence)

有些英语习语的形象,比喻或民族特色虽然是英语中所特有的,但对汉语读者不会引起误解或截然不同的联想。此时采用直译,既能保留体育英语习语中的形象,修辞,和文化特色,又能使中国读者了解和欣赏异域文化和语言特色,增加新的表达法。这种译法从内容到形式都忠实于原文,使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并且在理解程度上基本等于(略小于)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程度,达到了主要功能对等。例如:

1.hit the mark 射中靶心(完全正确)

该习语源于射箭、打靶,后引申为完全正确之意,与汉语文化相符。

2.three strikes law 三振出局 (事不过三)

在棒球比赛中,接球对员,如果三次没有击中投手投过来的球,该队员就被判三振出局,推出比赛。此习语在形式和意义上都近似汉语的“事不过三”。

(四)准完全加抽象译法。(combination of abstract equivalence & quasi-entire equivalence)

上述的抽象译法固然通俗易懂,但美中不足是牺牲了原语的文化内涵。牺牲某些文化意义,对译文读者并无大碍,若译出,反倒弄巧成拙。但对某些习语,文化意义比较重要,若忽略,会造成一定的意义损失。这时,我们可以把准完全对应译法和抽象对等译法起来,用类似汉语的歇后语的表达方式,将意义尽可能完整的传达过去,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达到功能对等和读者反应相似。

1.take off the gloves 脱下手套,毫不留情

正规的拳击赛要求对手戴上特制的手套和头盔作保护。如果脱掉手套去打,就意味着毫不留情的打起来。比喻对某人不客气,在争辩中言辞激烈。

(五)借用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脚步的加快,许多体育英语习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词句,其内涵甚至不需要更多的解释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遇到这样的习语,完全可以直接照搬过来,这样即完美地保障了原文的信息,又使译文通畅易懂。

1.dark horse 黑马

原指一匹没有名气的马,但有时候却会出人意料地获胜,指意想不到的获胜者,现在还指那些出人意料地被提名或当选的候选人。

2.marathon 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奥运赛跑项目,其距离约为26英里。这是它的理性意义或科学义,但它还具有“any activity that tests one’s power over a long time(考验一个人长时间的能力的活动)”的联想意义,如:a dancing marathon(持久的跳舞比赛)。

五、结语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的确存在诸多不足,也成为许多学者讨论的焦点。如湖北大学的单文波在《对奈达的动态对等论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在翻译习语和典故时应特别注意保留源语的形象性。译者应以积极介绍源语文化和源语文化特色的艺术美为己任。他还指出,“功能对等”虽消除了源语语言和文化差异给读者造成的阅读障碍,但同时造成了文化交流的障碍。此外,随着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提出新的翻译理论,文化翻译论”, (该理论主要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人们愈来愈对奈达的“对等理论”提出质疑。

但笔者认为,上述的这些反对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对习语翻译这个相对特殊的目标而言,既要做到既传达源语的文化和形象,又要译出其内涵,达到相同的表达效果和读者反应,很多时候根本无法做到。这是由习语的特点决定的,而体育习语由于其更具专业性,变得更加的复杂。

译者在对体育英语习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做到功能对等,以读者反应相似作为决定习语译文的最终标准。译者切忌只凭主观判断或只停留在形式的对等上,而应真正实现汉语读者在读译文时的心理反应与原文读者读原文时的心理反应一致或相似。同时要认真分析比较两种文化,确定哪些习语的文化特色可以舍弃,哪些可以保留,必须保留,以及如何保留,已达到反应相似之目的。在同等的条件(即实现了功能对等)下,选择形式上最对等的译文。另一方面,了解体育运动的发展、规则以及特点等多方面的知识都对体育英语习语的翻译有相当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Matt Weber著,Dr Yao Yao译.时尚美语[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2】Nida. Eugene A. 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Leiden: E. J. Brill, 1964.

【3】Nida, Eugene 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E. J. Brill, 1969.

【4】Nida, Eugene A.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侯宁海.英语习语大典.[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6】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第5篇:英语术语范文

关键词:网络术语;隐喻;功能;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4-3412-02

Computer Network Terminology in English and Metaphor Metaphorical Translation

LI Xing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network terminology gradually into the daily lives of people. Throughout the network terminology, metaphor or anoth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twork terminology and the use of metaphor has arisen due to the function, then the term metaphor for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network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phor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work and use the term metaphor.

Key words: network terminology; metaphor; function; translation

1 网络术语与隐喻

1.1 网络术语隐喻的相似性

隐喻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隐喻性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人们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比较而认识事物的特征,尤其是创造相似性的隐喻通过发现原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为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提供了新的角度。所以隐喻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科技领域的新生事物,计算机网络术语中充满了隐喻。隐喻是以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作为意义转移的基础的。参照隐喻本体与喻体之间存在的语义相似性来理解网络术语隐喻。 以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 为例,喻体领域highway (公路) 与本体域internet(互联网络)之间存在着多个层面的相似性, 如:

Highway (source) Internet (target)

路径: highway cables, etc

载体: vehicles computers

内容: goods information

能源: fuel electricity

使用者: drivers netizens

目的: journey, et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tc

速度: high fast

问题: impediments to motion tech-problems

……

这种本体域和喻体域之间的结构相似性构成了语义转移的基础,是隐喻使用和理解的依据。隐喻相似性兼具发现与创造。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 隐喻的基本功能是提供通过某一经历来理解另一经历的某些方面的可能性。它可以通过原有的孤立的相似性,也可以通过创造新的相似性。”作为新兴科学,计算机网络创造了一个与自然世界并行的空间,可以夸张地说这个空间的一切都是隐喻的,因为它是一个无形的虚拟世界。人类要探索和定位这个虚拟世界,就需要借助已知的概念和概念系统,并将此隐射到未知的领域,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

1.2 网络术语隐喻与“语言贫困假说”

综合网络术语,人们惊奇地发现大部分术语都非纯粹的新词,而是源于日常生活常用词语,即把生活用语借用到计算机网络领域这个专业语用环境中,就形成了网络术语了。束定芳老师分析这种现象为“语言贫困”导致。所谓“语言贫困”就是指在现有的词汇中没有合适的词来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或某一新概念,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借用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法来表达这一新的概念。

莫伊指出,语言中的标准词汇,尽管使用范围很广,很细,但不可能包括外部世界和人的大脑中所有情景。如果没有现成的字面意义词存在,就必须用其他现成词来替代,即借用。我们可以借用原有的词汇和词汇关系来谈论新的经历和情景,命名和表述新的事物。如:日常词语“hardware”(五金)借用到网络则是“硬件”;“crash”(碰撞)变成“死机”;“mouse”(老鼠)变成“鼠标”, “attachment”(依附)变成“附件”等。而这种“语言贫困”或“词语不足”对我们是有利的,试想如果词与概念一样多, 我们大脑根本无法学会,记住和使用这么多的词。

2 网络术语中隐喻的功能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和认知手段,发挥着多重功能。

1)从修辞角度看,隐喻使我们的语言使用更加简洁,形象和生动。作为一门新兴科学, 计算机网络术语既有传统科学的严谨和简明,同时又有现代科学的新奇与生动。隐喻的最明显特点是精炼,短短的一个词语往往能表达一系列丰富的含义,引起听话者对整个相关事物和语境的联想。例如,中科院院士何()一次在谈到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时写道:

“---- 即使我国有资金有技术, 能在15-20年基本建成一个大体覆盖全国的 “仓库”和“货流”,但有无足够的“小汽车”和“驾驶员”,足以在这样的“高速公路”上奔驰?

这里的仓库指网站,货流指信息源,小汽车指电脑,驾驶员指电脑使用人, 奔驰意味着高速同时不由得联想到名牌轿车“奔驰”,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2) 从社会认知功能看, 隐喻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帮助人们通过其他事物来认识某些事物的特征,还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例:

① Congress suffers wreck on information highway.(国会信息高速公路遭破坏。)

②White House counts two million cyber-tourists. (白宫估计有两百万网络游客)。

③ Clearing the roadblocks on Japan’s information highway. (为日本的信息高速公路清除路障。)

从中可以看出,“information highway”已经成了组织人们有关网络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从语言学角度看, 隐喻填补了网络术语领域词汇的空缺。隐喻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创造新词和术语的过程中,如果日常语言中缺少表达某一概念的相应词汇,人们往往会刻意从已有的词汇中寻找新旧语境间相似性,并借用描述同样形状或功能的词汇,这就是隐喻手段。如英语中“virus” 指代“电脑中的病毒”,“accelerator” 指代“电脑的快捷键”,“memory”指代了 “电脑里的存储器”。 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用已有的词语谈论新的尚未有名称的事物,旧词新意通俗易懂; 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事物间细微差别,更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赋予旧词新的活力。

3英语网络术语的隐喻翻译

网络术语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大家的学习和工作。语义上“ 合意”, 语用上 “ 合宜”的网络术语翻译直接影响人们对网络的理解和使用。网络术语隐喻有别于其它领域的隐喻,整体归属科技文体,且多以词语或词组的形式,表述短小简洁,隐喻理解歧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我们可以采用移植式隐喻和修剪式的翻译方法。

1)移植式翻译 移植式翻译是把原文中的隐喻表达直接移入目的语中, 保留原表达的意象结构图式。这也就是翻译方法中的异化翻译或洋化翻译。这种翻译方法的长处是能原汁原味地传递原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手段,有利于新文化元素的渗透。

①E-mail(电子邮件):这是一种利用Internet网交换文字信息的交互式服务,全世界Internet用户可以互相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② Remote Login(远程登录):它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手段,采用这种方式,用户可连接到世界任何一台Internet主机。

③ Client(客户):指使用计算机的用户.

④ Workstation(工作站):指连到服务器的单个计算机

⑤ Download(下载): 在通信中,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副本到发出请求的计算机。

⑥ IRC/Internet Relay Chat(互联网接力聊天):这是一种多用户聊天设施,允许多个用户通过文字实时地与其它人聊天。

同一隐喻表达如果在两种文化中不产生语用交际冲突,移植式隐喻的翻译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更多的网络术语隐喻有:“information highway” (信息高速公路); “cyber attack”(网络攻击); “main board”(主板);“account”(账号); “address book”(地址簿);“copy”(复制);“e-bomb”(电子炸弹);“virus”(病毒); “hardware” (硬件);“server” (服务器);“intruder”(入侵者); “filter”(过滤器);green PC (绿色电脑) 。

2)修剪式翻译 以上列举的部分网络术语的隐喻翻译是建立在两种文化中隐喻的表达语用交际功能完全相同的基础上,我们中国网络用户对这些网络术语的理解等同于原语使用者,在使用中不会产生误解和问题。但是,有时由于东西方在体认方法和表达上存在差异,同一隐喻表达在两种文化中所行使的语用交际功能出现空缺或部分不对等的情况,这时可以采用修剪翻译方法解决,即融合传统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① Gateway(网关非门路): 连接基于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的设备,使文件可以在这些网络之间传输。

② Hotkey(“快捷键” 非“热键”):能快速点中目标的指定键。

③ Mouse potato (网虫非网土豆): 指对上网到了着迷程度的人。

④ Navigation keys (定位键非航海键): 键盘上控制光标移动的键。

⑤ Attachment (附件非附属): 插入或附在电子邮件一起发送的文件。

⑥ Bug (故障非蛾子): 编码或逻辑上的错误,将引起程序故障或产生错误结果。

⑦ Home(起始位置非家庭): 如字符显示屏幕的左上端。

⑧ Host time out (连接主机超时非时间用完):远程机系统在交换数据时,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响应用户要求而产生的错误。

网络术语隐喻翻译时,当英中两种语言与文化不能达到完全一致,就要采取这种中西结合修剪式翻译法,避免中国网络用户误解原有的术语含义而引发错误的行为。更多的例子如下:

“Packet”(数据包非包裹) “surfing”(上网非冲浪) “refresh”(刷新非更新)“homepage”(主页非家页)“mouse”(鼠标非老鼠)“any key”(任意键非任何键) “outbox” (发件箱非外箱)“offline”(脱机非离线)“trash”(垃圾箱非垃圾)“backup”(备份非支持) “access rights”(访问权限非进入权限)等。

除此之外,网络术语的大众化,文化交流的国际化,连同隐喻的特异风格,部分网络术语隐喻采用音译法。典型的例子有:“Hacker”(黑客), “Pentium” (奔腾),“Bit”(比特) ,“E-mail”(伊妹儿), “internet”(因特网) 等。这些独具匠心,夹杂异国文化的译文也逐渐被广大网民所接受。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属于不再仅仅只是科技领域的科技词汇,而是以其独有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利用隐喻手段从日常生活用语借用词语建构网络术语是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而网络术语隐喻的理解和恰当翻译毫无疑问促进广大网络使用者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10-134.

[2] Lakoff,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54.

[3] 桑龙扬.网络英语的构词与翻译技巧[J].中国科技翻译,2004(4):34-36.

第6篇:英语术语范文

为研究有比喻意义的海事术语,以西方语言学中的比喻理论为分类方法,以《标准航海通信用语》,《航海科技名词》,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航海、轮机、海事法规等专业书籍为语库,从中提取出有比喻含义的英语、汉语术语并进行归类.对典型术语的明喻与隐喻特征进行剖析,特别是将一些相同术语从英语到汉语的比喻保留或转变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海事英语术语和海事汉语术语的明喻和隐喻规律及其从英语传播到汉语中的变化规律.该研究可为从事海事英语研究、海事文献翻译、VTS和搜救等工作的人员提供理解这类比喻类词汇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明喻;隐喻;海事英语术语;海事汉语术语;传播

中图分类号:H05;H315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705 修回日期:20160330

0引言

比喻是常见的语言表现手法,常见的比喻类型为明喻和隐喻.

GIBBS将

比喻的语言现象上升到语言、思想、文化三个方面

:“Metaphorisevidentthroughoutlanguage,thought,andculture.”[1]刘卫红等[2]认为:“它是将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取其相同或相似之处进行对比,以熟悉比生疏,以具体比抽象,从而使说理明白生动.”

各国船员在海上工作与生活时,创造了有自身特点的、比喻意义的术语,这些术语被广泛用于海上面对面的沟通、书写以及海上无线电通信中.比喻的存在不仅保证了沟通顺畅也给原本枯燥乏味的海上生活增添了乐趣.

收集研究有比喻意义的海事术语,不仅可以解读海上文化,增加对海事术语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而且可以了解不同民族间的性格和文化的差异.

本文以目前航海界通用的《标准航海通信用语》(SMCP),《航海科技名词》,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航海、轮机、海事法规等专业书籍为语料,从中提取有比喻意义的术语,并按照比喻的理论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对典型术语进行分析与阐述,得到海事术语比喻的基本规律.

1有明喻特征的海事英汉术语分析

按照GIMSON[3]1409的定义,明喻是“Useofcomparisononethingwithanother,forexample‘asbraveasalion’‘afacelikeamask’”

,即将事物与其他形状或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类比,可以用they(he,she,it)look(s)like进行类比或替换.

1.1海事英语术语明喻特征分析

对于源于英语且有明喻特征的海事英语词汇,我们能够清晰分辨出该类词汇语源是英语的、有着强烈的西方文化背景,其明喻特征都是可以套在以“looklike”为连接词的句子中.比如船舶结构术语bow(船首),应该解释为“Aship’sbowlookslikeashapeofabow”,其语源来自bow,因为船舶的船首部分形状像“弓”.为与英语的bow(弓)区分开,其发音变成[bau].再比如船舶货运术语Dshackle(D型卸扣),应该解释为“A‘Dshackle’looksliketheshapeofletterD”,因为其形状酷似字母“D”.再比如航路术语leg(航道分支),应该解释为“Alegoftracklookslikeoneofhumanlegs”.用该词的时候,航道分支部分一定是绕岛屿的航道,因为此处的航道更像是人的一条腿.再比如JacobLadder(雅各梯,绳梯),借助于《圣经》的《旧约・创世纪》第28章标题“Jacob’sDreamatBethel”的典故,“当时做了一个怪梦……天空突然裂开,看到一架梯子从天上一直垂到地面,许多耶和华的天使坐在梯子上……”[4],梦中的“天梯”与航海中绳梯的形状和功能相似.该术语的背后有着整个《旧约・创世纪》第28章,即该比喻意义以西方宗教文化为依托.

除了上述明喻词汇外,有明喻特征的海事英语术语还包括诸如:bridge(驾驶台)、bullnose(船首导缆环)、clovehatch(丁香结)、coat(油漆涂层)、eyeofline(缆绳的琵琶扣)、devil’sclaw(锚链挚)、dolphin(圆顶桩)、figureofeight(8字结)、forecastle(forecastle,艏楼)、frame(肋板)、monkeyfist(撇缆头结)、seachest(海底阀)、catwalk(游步甲板)、Dboiler(D型锅炉)、Aframe(A型机架)、bowl(分油机的分离筒)、nadir(天底)、breaker(浪花)、waterdrum(锅炉水鼓)、Vshapedformation(楔形队)、finstabilizer(减摇鳍)等.

该类比喻多有明显的特征喻体,多为常见的动物、植物、事物等.海事英语术语的明喻多数与喻体的物理外形有关.此类词汇产生于以英语为母语的船员群,有浓厚的西方文化底蕴.

1.2海事汉语术语明喻特征分析

目前海事汉语术语大多数源自西方,“从19世纪前期到20世纪早期,其主要标志是中国有了自己的航运,中国的船上劳工和从海外归来的中国劳工与外国船员同在经常航行到中国的外国船或中国船上工作”[5],也有部分是从英语海事文献中翻译而来.有明喻特征的海事英语术语传播到汉语中根据保留明喻特征程度可以划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失去了明喻特征,即海事英语中的比喻现象传播到汉语中明显地失去了其明喻特征.比如cockhat,英语中以“公鸡冠”为喻体,到汉语航海学术语“三线定位法中误差三角形”,传播到汉语后完全丧失了原有的明喻特征.再比如devil’sclaw,英语中以“魔鬼爪”为喻体,到汉语船舶结构术语“锚链挚”,传播到汉语后完全丧失了原有的明喻特征.再比如monkeyfist,英语中以“猴子拳头”为喻体,传播到汉语中成为水手工艺术语“撇缆头结”,而汉语术语中“撇缆头”是该绳结所在方位修饰词,并非作比喻的喻词,因此该词传播到汉语中失去了明喻特征.第二类是通过英语到汉语的转译的方式,改变了喻体,但是保留了该术语的明喻特征.比如bulbousbow,英语中以“灯泡”为喻体,传播到汉语后则改为“球”和“鼻子”两个喻体了,即“球鼻艏”.再比如eyeofline(缆绳眼环),英语中以“眼睛”为喻体,传播到汉语中则改为以“琵琶”为喻体,就是“琵琶扣”.再比如Ydeltaconnection(星形三角形连接),以英语中的“Y”字母和“三角形”为喻体,传播到汉语中则改为以“星号”(*)和“三角形”为喻体.第三类是通过直译的方式保留了其原汁原味的比喻特征.比如clovehatch(丁香结)、figureofeight(8字结)、sectorsearch(扇形搜寻)、cleat(羊角桩)等,这类术语传播到汉语中喻体没有改变.

此外还有部分有明喻特征的海事汉语术语是中国人自己在工作中创造的,比如“门”字吊(gantry)、将军柱(Sampsonpost)、大台(saloon)、Z形试验(船舶操纵术语,standardmanoeuvringtest)、中天(天文航海术语,transit)等,这些术语在对应的海事英语中并无明喻特征.

2有隐喻特征的海事英汉术语分析

首先要解决如何认知隐喻这一术语.按照GIMSON[3]928的定义,隐喻是“Useofawordorphrasetoindicatesomethingdifferentfrom(thoughrelatedin,somewayto)theliteralmeaning,asin‘Iwillmakehimeathiswords’”,而王庆华[6]引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暗喻(隐喻)意味着将一个名称转向指称其他的一些事物.这个转向可以在种和属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属和种之间、属和属之间进行,转向本身依据的是类比和比例放大或缩写的原则.”

2.1海事英语术语隐喻特征分析

束定芳等[7]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是词与词之间的替换.由于是一种替换,因此隐喻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工具,它只是增加语言表达力的一种工具.”也就是说,隐喻特征的词汇具有内嵌式的或者说是一种类似借代式的比喻特征.

海事英语中不少词汇属于隐喻词汇,即在词中隐含指代某物,也就是需要听者脑筋“转个弯”去意会某种隐喻.比如skylightwindow(天窗,即机舱通往外部的通风孔),如果提到该词,浮现在脑海里的即是“窗户”,又包括上层空间很高的寓意,然而船上的skylight并非真正的“天窗”,而应该是“带烟气挡板的通风孔”.由于机舱等大型空间需要通风,其功能如同高度很高的空间开“天窗”一样.再比如containthefire(船舶消防术语“隔绝火源灭火法”),其中有隐喻含义的词汇是contain,“把火装到容器里”是把着火隐喻为“物体”,把该“物体”装入容器中,从而抑制其肆意扩散.再比如letgo…line(“解掉……缆”缆令),此命令用语中有隐喻含义的词汇是letgo(让…走),该词组将“缆绳”比喻为“蛇”等爬行生物,解掉“缆绳”就是“让其走”,这个比喻抓住了缆绳的“爬行属性”,属于隐喻的一种.再如

《标准航海通信用语》(SMCP)

中的PanamaLead(船头导缆孔),本来称谓是CentreLead(船头导缆孔),由于巴拿马运河当局出台的PanamaCanalRules中对其有特殊要求,巴拿马运河当局派人登船检查,因此Panama在此术语中就变成“船头”的隐喻了.要理解该词的隐喻含义要通读PanamaCanalRules中有关CentreLead的要求才能领悟到.相似地,CanalProjector(运河探照灯)是SuezCanalProjector的缩略,该名词也是由于苏伊士运河管理当局出台对船舶舷外探照灯的特殊要求,而后船员抓住了苏伊士运河特殊要求的特点,便约定俗成为有比喻意义的借代式海事术语了.也可以说,要理解此术语中Canal的隐喻意义,要靠通读苏伊士运河管理当局对船舶舷外探照灯作的附加规定才能领悟到.

除了以上列举的例子,有隐喻意义的海事英语术语还有:airreservoir或airbottle(空气瓶)、bowline(单编结)、breastline(横缆)、compassrose(罗经花)、copied(听明白了)、masterstation(主发射台)、slavestation(副发射台)、malethread(外螺纹)、femalethread(内螺纹)、makewaythroughwater(对水移动)、messenger(引缆)、deadreckoning(推算船位)、horseengine(主机)、donkeyengine(副机,发电机)、wildcat(锚链轮)、gypsy(锚机的卷筒)、stowaway(偷渡者)等.

束定芳[8]认为:“隐喻的运作机制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隐喻的一个重要语义特征是喻体的意义与本体或与语境的冲突,对隐喻的理解就是将这种冲突消除.”也就是说隐喻需要读者用心体会和揣摩才能理解,通过喻词将喻体与本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明喻英语词汇相比较,隐喻并非以动物、植物等典型而直观的事物做比拟,更主要的是对事物功能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内嵌式的刻画.

2.2海事汉语术语隐喻特征分析

与有明喻特征的海事汉语术语一样,隐喻在汉语中也有两种来源,主要是源自外来词,其次是我国船员自己的创造.

根据

有隐喻特征的海事英汉语术语

包含的隐喻因素,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类,在海事英语中术语本身没有隐喻含义,但是通过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使其产生了隐喻含义.比如“金不落儿”音译于英语“chainblock”,但听起来像是“金属不落地”,隐喻吊物体比较稳,正好契合其“链条滑车”的功能,后来又由此演化为“神仙葫芦”[9],不得不说是隐喻的再次升华.再比如“系固眼环”说成“地令”“天令”,其“令”字来自音译英语的“ring”,听起来像“灵光”的意思,物件虽然小,但是绑扎与系固中不可缺少,正好符合地令(甲板上系固眼环)、天令(舱壁上系固眼环)的隐喻特征.这些海事英语术语无隐喻特征,但是通过妙笔生花的翻译后在说汉语的船员中传播,变成有隐喻特征的汉语语汇了.第二类,通过意译的方式基本保留或者改变了喻体.比如sleepingcable(惰链,指抛双锚中的一根不受力的锚链)的英语喻体是“睡眠”,而传播到汉语船舶操纵术语中时喻体变成了“懒惰”,正好反映出该锚链不受力的“行为”特征.再比如“天吊”即“机舱起重机”是对英语“engineroomcrane”的意译,在翻译中将喻体“鹤”(crane)换成“天”,表示机舱顶棚之高.它不仅改变了喻体,而且由喻词中心词换成修饰词.第三类,整体表示隐喻的用法传播到汉语中完全失去了隐喻意义.比如landfall(初见陆地),指在茫茫大海上突然有陆地从天而降,这本身就是隐喻,但在汉语航海学术语中则称为“初见陆地”,无任何隐喻意义.再如makewaythroughwater(避碰术语“对水移动”),其中有隐喻意义的是“make”,指船在水中开辟航路,隐喻船舶的开拓性,属内嵌式隐喻,但是避碰规则术语“对水移动”中完全失去了其隐喻意义.再比如pickupslackson…[10](“将……绳收紧”的缆令),其中有隐喻意义的是pickup(拾起),slack是绳子堆放在地上的圈圈,“将……绳子上圈圈拾起来”的隐喻意义是将松弛的绳索收紧,这是一种间接隐喻表达,而翻译成汉语后则采用“收紧绳索”的直接表达法,完全失去了其隐喻意义.

从有隐喻特征的海事英语术语传播到汉语后的特征不难发现,多数如绳结、旗语、航海学、设备部件称谓等词汇的隐喻特征都消失了,这与我国在知识学习与运用方面的严肃性有关.正如黄崇珍[11]论述的,“任何一种民族的语言比喻都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比如……而中国人则常用龙比喻自己的祖先,用梅、兰、菊、竹比喻中华民族的气质和传统精神……”.

此外,也有由我国船员自己创造的有隐喻特征的术语(英文中没有隐喻意义),比如大车(对轮机长旧称,ChiefEngineer)、摆台(船上小服务员的旧称,steward)、千斤(stiffener)、卫婆(对清洁工昵称,wiper)、抹油(机工的昵称,motorman)、地毯式排查(parallelsweepsearch)等.

3英汉海事术语有明喻和隐喻特征的结论

肖菊兰[12]指出:“明喻常用‘似’‘像’之类的比喻词,隐喻则绝不用这类比喻词.明喻中的主体与喻体一定同时出现在句子中,而隐喻中的主体与喻体在句子中却会有三种情况――或同时出现在句子中;或句子中只出现喻体,隐去主体;或句子中只出现主体,隐去喻体.”肖菊兰等学者的结论都是以普通英语为语料而作出的分析与判断,虽然海事英汉比喻语汇也基本遵循上述特征,但是它有自身的行业特征.正如朱晓玲[13]论述的,“同一英语常用词不仅被某一专业采用,而且还被许多专业采用来表达各自的专业概念,如apron,在造船业中是‘船头护船木’,在航空业中是‘停机坪’……等”,因此海事使用词汇体现出与其他行业的显著不同,比喻的手法也就有很大的差异.通过上述有比喻特征的海事英语和其在汉语中传播特征的分析,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英汉海事术语明喻和隐喻都以陆地常见的令人愉悦的动物、植物、事物为比喻对象,这些术语的喻词表达的内涵是一个文化或者是事物现象的背景,小者是将比喻的句子压缩为词、词组、短语,大者是表达完整的句子,有的甚至是小型篇章.

(2)海事英语术语中明喻和隐喻术语通过音译、意译、转译等在汉语中传播.有些明喻和隐喻术语传播到汉语后或保留、或改变、或消失.有极少量的术语原本在海事英语中无比喻意义,通过巧妙翻译后产生了比喻意义;也有少量有比喻特征的海事术语由中国船员创造.

(3)明喻基本上与动物、植物、典型物件有关,比较浅显明快,主要比的是“外形”;而隐喻主要拿人、动物或事物的属性进行比喻,比的是“性质”,隐喻语汇更像是把比喻牢牢地镶嵌在其中.隐喻需要借助于上下文和人类共同认知去烘托,让听者或读者去感知.

4结束语

本文以英汉海事术语的明喻与隐喻方式为研究对象,收集目前使用的海事英语和海事汉语术语,并对其进行遴选、归类和语义分析,旨在对有比喻意义的术语的明喻与隐喻手法和特点进行语言分析.该分析是结合语言学的比喻理论,结合海事英语与海事汉语术语产生的社会背景、海事子学科里的技术含义、比喻意义、比喻手法、喻式表达、术语所代表的语言文化背景、比喻潜在内涵进行的多元分析.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海事英语比喻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需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宽与加深海事英语术语研究,为海事英语的语言学研究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GIBBSRW,Jr.Thewonderful,chaotic,creative,heroic,challengingworldofresearchingandapplyingmetaphor[M].ResearchingandApplyingMetaphorintheRealWorld,Netherlands: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2010:6.

[2]刘卫红,王雪.论英汉习语中比喻修辞的民族特色[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1):119121.

[3]GIMSONAC.Oxfordadvancedlearner’sEnglishChinesedictionary(extendedfourthedition)[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09.

[4]房龙.圣经的故事[M].朱振武,张海强,邓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42.

[5]张晓峰.中国船员海上“洋泾浜”语言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103105.

[6]王庆华.暗喻的语用学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119120.

[7]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2):16.

[8]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2):98106.

[9]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航海科技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67.

[10]IMO.IMOSMCP(StandardMarineCommunicationPhrases)[M].IMO,2002.

[11]黄崇珍.英汉比喻的民族文化特色[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13115.

第7篇:英语术语范文

关键词:商业书信;撰写原则

一、前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和贸易业务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在这些活动中,电子通信是一种先进的手段,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内部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书信往来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工具。

商业英语书信(BusinessorCommercialEnglishCorrespondence)有时只称为Correspondence,是指交易时所用的通信。在美国,常用BusinessWriting,它包括书信,电报电话、电传、报告书、契约书、明信片、回忆录,只要以商业英语表达的,均包含在内。商业英语书信,以常用英语为基础,加入商业术语以及商业习惯用语所组成。要熟练商业英语通信,通常从研究商业书信开始,依次研究其他文体。本文以此为主题来探讨其撰写原则。

二、英语商业书信的撰写原则

(一)正确无误

商业书信必须写得正确。正确不仅仅是指英语语法、标点符号、拼写等正确。商业信件的内容叙述得正确,既不能有遗漏,也不能言过其实。商业贸易离不开数字,对商业信件中的数字的正确性要特别加以注意。商业书信中常常离不开商业术语。一般常用的商业术语用字简洁,意义明确。使用得当,工作进行的顺利;使用不当,就会引起误解,造成混乱,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商业术语,力争商业信件正确无误。

(二)内容完整

一封信必须要绝对的完整确实。当答谢来信时,最好提及那封信的日期、主要内容,甚至于编号。同时回答来信所提出的全部问题及要求。重要信更须注意完整和严谨。例如,接受对方的报盘时根据是什么(如报价单,信件等),因为这种信实际上已是成交的合同,此信发出后,对方收到,即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如果不完整,有漏洞,就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例如:

Thegoodsyouorderedhavebeenready.PleaseletusknowwhenwecanexpecttoreceivethecoveringL\C,uponreceiptofwhich;wewilleffectshipmentwithoutdelay.(你方订购的货物已准备好了。请告知我们什么时候能收到该订货的信用证,我们收到信用证,就会立即装运)。

(三)生动具体

信要写得生动、具体和明确。特别是要求对方做出明确反应的信,或是报盘承诺等,避免含混模糊、笼统和抽象。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商业信件都要具体。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不但允许一般化,而且笼统些反而更适宜。有时,由于手头没有确凿的事实和数字,但为了“外交”、“策略”或交易的需要,也可以避免太具体。有时,为了有意识地让对方发表或形成他的意见,或者这些具体事实或数字是否列明都无关紧要,也可以不必具体。总之,该具体的具体,不宜具体的就笼统些,看需要而定。

所谓生动,就是将书信中要阐明的问题,活泼地表达出来,给看信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如何给读者好的印象,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他需要些什么?他希望些什么?他的利益何在?以及他的问题核心是什么?总之抓住对方的中心问题,把握对方的心理,且尽可能强调对方的重要性,说服对方,达到通讯的目的。

(四)谦虚有礼貌

我们对外所写的商业书信要体现我国外贸政策,做到不卑不亢、得体脱俗、落落大方。既要遵守国际贸易习惯,又要维护我国利益。借以通过商业书信来往,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开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要谨防有意或无意泄露国家商业机密或其他机密。书信内容以写得有理、有利、有节为秒、注意礼貌,不要盛气凌人,避免强加于人。因此,要尊重对方,保持You-Attitude,多为对方着想。英语的礼貌用语有很多,如:Wouldyouliketo?Thankyoufor…值得注意的是,Wouldyouliketo引起的许多句子不是文句,而是一种很有礼貌的请求,所以后面不要问号。另外,礼貌也可说是一种策略。如要告诉对方好消息时,采用直接法,一开始就把好的消息写出来;如果要告诉对方坏消息时,采用间接法,开头说点别的,作为“缓冲”,然后才把坏消息以适度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Thankyouverymuchforyourinterestinmywork;andalsothankyouforyourkindinvitation.IdobelieveIhaveanopportunityofvisitingandworkinginyourlaboratoryatanappropriatetime.IwouldmakeageneralplanafterIfinishmycurrentworkathand;andsendareporttomyinstituteifnecessary.Astoitsfeasibilityandfutureinformationinconnectionwiththejointresearch,Iwouldgetintouchwithyouassoonaspossible.”此信用缓冲手段作为礼貌策略来减轻拒绝的强度,使收信人感到写信人是周到而体贴的。

缓冲作为礼貌策略的另一种作用是通过作者谦恭的话语来强调团结合作,以显得不那么粗鲁、武断、自负、无所不知,这会使双方感到更亲近,有助于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如例句:“Tomaintainourplant’speakefficiency,wearecurrentlyreplacingsomeofourpasteurizingmachinewithnewermodels.Ifeelthattheprocessofmovingthisheavymachineryintoandoutoftheplacemayposeasafetyhazardtoanychildrenpresentatthetime”。

考虑对方的想法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原则之一。我们在对外商业活动中,既要考虑本身的利益,又要换位考虑;跳出自我的圈子,寻求既不损害我方的利益,又有利于对方的路子,这才是上策。在商业书信中要很好地表达这种观点。例如:

WethankyouforyourletterofJune18andhavepleasuretoinformyouthatthecatalogueyouaskedforhasbeenairmailedunderseparatecover.(你方6月来信已收到,谢谢。兹奉告你要索取的目录已另由航空寄发)。

WewouldlikeyoutoenquireintothefinancialandcreditstatusofafirminMilanonourbehalf.(请代为查询一下米兰一家商行的财务和信用情况)。

谦虚在书信交往中也很重要。谦虚会使你能委婉地推辞他人的要求,而仍然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不影响日后的交易。尽快回复要答复的信件,如果你无法立即回复查询的信件,最好先将原因通知对方,且告诉对方何时才能有结果。此外,要尊重顾客的意见,即使顾客的建议非常愚昧,批评非常粗鲁,在回信时也不能“以牙还牙”,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客客气气地回信。其实投诉者是朋友,一位“老商业”说,投诉对商业来讲是很好的礼物,有利于捕捉商机,改进产品,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所以,要正确对待投诉,善待顾客。

(五)清楚简洁

清楚就是不含糊,能使对方一看就能完全了解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致产生误解。切忌生涩难懂,也不要追求豪华、美丽、哗众取宠的词语。简洁是指简短利索,要长话短说,避免罗嗦和不必要的重复,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完整清楚地表达需要表达的意思。以下例句中的第1句中有许多无意义的词和句子,显得混乱不清,而第2句则紧凑简洁。

A1WithreferencetoyourrequestforanextensiononyournoteunderdateofMarch20,wehaveconsideredthemattercarefullyandarepleasedtotellyouthatwewillbewillingtoallowyouanadditionalninetydaystomakepaymentonyournote.

A2WearepleasedtoallowyouanadditionalninetydaystopayyournotedatedMarch20.

要写好商业书信,除上述各点外,撰稿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精通标准英语,通晓贸易理论和实务,通晓术语,有熟练的从业艺术。此外,在信写好之后,还应该认真地、仔细地审阅一遍,核查信件是否能符合上述所说的几方面撰写原则。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商业书信是我们对外商业活动中极为重要的工具,务必很好地掌握它。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贸业务水平、英语写作水平,也要加强自己的理论、政策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和修养,以适应我国深入改革开放的需要,较好地完成外贸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郝绍伦.商贸英语[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2、王文贤.英文对外经贸业务函电[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

第8篇:英语术语范文

关键词:英汉股票术语 概念隐喻 共性

概念隐喻研究已经比较普遍,但针对股票术语的概念隐喻研究甚少,而对英汉股票术语中概念隐喻进行的比较研究至今尚未发现。本文基于大量收集的数据,论述英汉股票术语中概念隐喻的共性,旨在增强股市话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英汉股票术语中概念隐语的互译和教学效率。

一、英汉股票术语概念隐喻的收集

英汉股票术语概念隐喻的充足数据能增强英汉对照的可比性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本研究所搜集到的英汉股票术语中概念隐喻总数达1356条。语料数据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包括权威在线词典在内的财经词典,如《高盛财经词典(英汉对照)》、《英汉路透金融词典》、凤凰网财经百科、雅虎在线财经词典、证券字典、Investopedia、Investdictionary、Businessdictionary、Investword等。第二,包括网络传媒在内的权威英汉财经报道媒体,如中国三大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和《证券时报》,《华尔街日报》、MarketWatch、Bloomberg News等。第三,经典中英股票书籍,如《盘口内经》、《股市技术分析完全操作手册》、《股市入门》、《股市奇才》等。本研究根据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将所搜集到的数据分类列表,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从数量、类型、比率等方面对英汉股票术语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者的共性和差异。

二、英汉股票术语概念隐喻的共性

1.隐喻类型及数量相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除1种类型属英语独有之外,英汉股票术语双方共有相同的26种概念隐喻。其中包括5种方位隐喻,8种本体隐喻和13种结构隐喻。根据统计图表显示,双方在一些分支隐喻上数量相似。方位隐喻中,双方在前后隐喻、横向纵向隐喻和高低隐喻、内外隐喻上数量相当。结构隐喻的分支类型中,双方在如下7种类型隐喻数量上相似:建筑隐喻,色彩隐喻、交通隐喻、圆圈隐喻,化学隐喻、天气隐喻和图表隐喻。从搜集的数据来看,在748个中文隐喻术语和608个英文隐喻术语中,双方在选择始源域时具有很高程度的相似性。

2.隐喻比率相似。统计数据显示,一些隐喻类别在英汉语言中占有相似的百分比率。方位隐喻中,4种分支隐喻类型的比例相当。它们是前后隐喻、高低隐喻、内外隐喻和横向纵向隐喻。在本体隐喻类型中,液体隐喻、自然物质隐喻和服装隐喻在两种语言中占有类似比例。结构隐喻类型中,建筑隐喻、色彩隐喻、交通隐喻、圆圈隐喻、化学隐喻、表演隐喻、天气隐喻和图表隐喻这8种隐喻类型比例相当。

3.高频率隐喻类型相同。英汉股票术语概念隐喻中占比最高三种隐喻类型分别是上下隐喻,人体隐喻和图表隐喻。其中,图表隐喻数量均为68个,在英汉隐喻总数中占有较高比例,分别是11.18%和9.09%。上下隐喻在英汉隐喻总数中均占很高的比例,分别是9.70%和12.17%。人体隐喻在两种语言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英语中所占百分比高达16.45%,汉语中高达11.10%。

三、英汉股票术语的概念隐喻共性原因分析

1.物质体验相似。英汉股票术语概念隐喻在类型、数量、比率等方面,存在共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物质体验相似。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理论,“没有一种隐喻能够脱离人类的经验基础而被人理解或者被呈现”(Lakoff,G. & Johnson 1980:19)。人类共有的身体体验是隐喻认知的重要经验基础。它解释了为什么在许多语言中一些隐喻概念具有高程度的相似性。人类对于水的认知直接来自于经验。水可以流动,可以聚集,可以形成大海,可以泛滥成灾,也可以置于容器中或从容器中倒出,这些都是关于水的常识。基于这种对水的认知,水常常用来喻指股市中资金的运转。因为股市中的资金流非常重要,过分充裕的资金流将使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扬;反之,紧缩的资金流则会导致股票价格下滑。基于人类对水的认识,以水作为始源域构建的股市资金流动概念自然显得非常通俗易懂。英汉股票术语中有许多液体隐喻,如“Liquid/流动性”,“Bubble/泡沫”,“Bubble Theory/泡沫理论”,“Free Cash Flow/自由现金流”,“Liquid Market/高流通性市场”,“Watered Stock/掺水股”等。

人类对天气的体验具有一致性。天气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某段时候和某一地域的大气状态,与相关的变量,如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有关。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是潮湿还是干燥,是惬意或是糟糕的天气,人类对天气的感知是相同的。天气的种种特征被投射到股市中,比如,“Spring/春天”一般表明股市开始回暖,交投开始活跃,因为春天总是给人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感觉。“Chillness/萧条”意味着交投量稀少,股市下跌。还有“Investment Climate/投资气候”、“Barometer Stock/晴雨表股票”、“Chilly/股市降温”、“Hot Sector/旺季”等相关术语。

虽然对色彩的命名不一致,人类对色彩的感知却是一样的,对颜色的感知达到跨文化性的一致,所以色彩隐喻在英汉语料中数量和比率相当。颜色有暖色有冷色,人类对其赋予一致的褒贬分类。灰色和黑色在股市中总是不被中西方人看好。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被称为“Black Monday/黑色星期一”。1924年10月24日,美国纽交所的股市崩盘被称为“Black Thursday/黑色星期四”。“Gray List/灰名单”比“Black List”程度轻,被认为是不合法的公司或集团的名单一览表。

2.文化体验相似。尽管身处不同的物理环境,人类具有许多相似的日常文化经历,所以,操不同语言的人群在股票交易中使用相似的隐喻表达方式。建筑隐喻在英汉股票术语概念隐喻中占有相似比重,源于它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建筑物的类型很多,比如,“the Moat/护城河”,“the Bridge/桥梁”,“the Safe Harbor/避风港”,还有著名的建筑“中国长城”。这些建筑概念被映射至股市中,用来形容一些投资或融资活动。比如,“Bridge Financing/过渡性融资”用来形容企业在首次公开上市前采用的一种融资方法,以取得足够的资金,维持营运。这种概念建立在桥梁可以解决行运中的阻碍这一概念基础之上。一些经济学家或股市大鳄创造了一些有关建筑的股市术语。比如,传奇投资大家沃伦・巴菲特就首创了“Economic Moat/经济护城河”这个词,并衍生出“Wide Moats/宽广的护城河”和“Narrow Moats/窄小的经济护城河”这两个术语。“Wide Economic Moats”指一家公司能够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优势,有助于该公司的股票升值;而“Narrow Moats”指公司有微弱的经济优势,但持续时间较短。

交通结构隐喻在英汉语料中数量和比率相当同样源于人类相似的文化体验。英语中用“Back Up the Truck”形容投资者准备买入大宗的股市头寸或者金融资产。中国人用“坐轿子”形容那些目光锐利或事先得到信息的投资人。在大户暗中买进或卖出时,或在利多或利空消息公布前,先期买进或卖出股票,待散户大量跟进或跟出,造成股价大幅度上涨或下跌时,再卖出或买回,坐享厚利,俗称“坐轿子”,这类人叫做“轿客”。“抬轿子”指的是利多或利空消息公布后,认为股价将大幅度变动,跟着抢进抢出,获利有限,甚至常被套牢的人,就是给别人抬轿子。虽然各个民族青睐于不同的交通工具,不管是轿子、轿车、卡车,还是飞机、地铁,这些交通工具都与人类文明发展史密切相关。把各种不同交通工具的特性投射到股市中,促进了抽象概念的形象化。

表演结构隐喻在英汉隐喻比率中相当,该隐喻类型建立在舞台和股市的相似性基础上。所有的股票就像舞台上的表演者,一些在“In the Sport Light/聚光灯下”,因为此类股票受到投资者的极大关注。如果股票能够“大红大紫”,表明它如舞台上炙手可热的明星一样,为股民所“追捧”。既然是在舞台上,表现水准就有一定的差异,有优秀的表演者,也有稍逊一筹的表演者,还有差劲的表演者。那些表现低于平均水平的股票叫做“Underperform the Market/表现落后大市”,表现优异超群者称为“Market Outperform/表现超越大市”,而表现平庸的称为“Peer Perform/表现一般”,既不是“Worst Performers/最差表现者”,也不是“Best Performers/最佳表现者”。

3.舶来语的影响。大量来自于英语的舶来语是形成英汉股票术语概念隐喻共性的主要原因之一。“Bull market/牛市”,“Bear Market/熊市”,“Safe Harbor/避风港”,“Stock Split/拆股”,“Follow the Herd Instinct/羊群心理”等都是常用的外来隐喻。来自于英语的技术分析词汇更是比比皆是,比如,“Common Gap/普通缺口”,“Break Gap/破缺口”,“Runaway Gap/逃逸缺口”,“Inverted Flag/下降旗形”,“Pennant/尖旗形”,“Rectangle/矩形”等等。 随着这些术语在中国的普及运用,现在已经很难区分出哪些是最初的借来语。大量舶来隐喻进入汉语主要出自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在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促进了英文术语向中文的渗透。比如说,用于衡量技术指标的“蜡烛图”,又称“K线”或“阴阳线”,相传最初是由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的本间宗久先生所发明。之后,一些技术分析师,如美国的爱德华・琼斯、查尔斯・道、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技术分析理论做了扩充。这些指标都相继被引进中国,译成中文后,成为中国股民或分析师在股市价格和量的基础上预测未来走势的基础指标。此外,国外一些重要的股票交易所。比如,伦敦证券交易所、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欧洲证券交易所等都是影响全球股市走势的风向标,也促进了英文股市术语渗入汉语的过程。二是英语作为国际商务通用语的重要地位促进了英文术语向中文的渗透。英语的一些表达形式和概念等影响了中国财经记者的文体方式和词汇选择。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英汉股票术语概念隐喻的相互渗透。各种便捷的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发达的网络服务使得全球人民的交流更通畅,也促进了英汉股票术语相互补充的进程。地球村拉近了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距离,也使得英语和汉语的结合更加紧密。

4.股市活动与始源域的联系。液体隐喻、色彩隐喻、交通隐喻、圆圈隐喻、化学隐喻、表演隐喻、天气隐喻这7种隐喻类型在英汉语言中的数量和比例相当。这是源于这些隐喻的始源域和股市活动之间密切的联系。圆圈隐喻在两种语言中的相似比率要归咎于圆圈和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似度。经济领域具有其“周期性”,常常被人视为一个上下循环运动的圆圈。与经济领域相似,股市中也有扩张期和紧缩期,就像圆圈一样周而复始,牛熊交替。比如,“Stock Cycle/股票周期”形容股票在一路走高中逐渐爬升到价格最高点,之后开始下滑。“Cyclical Stock/周期性股票”指在经济环境强劲时股价上升迅速,在经济放缓时股价急剧下跌的股票。还有其他类似术语,如“Cyclical Risk/周期性风险”、“Life Cycle/生命周期”、“Consumer Cyclicals/消费类周期股”、“Circular Trading/循环交易”,等等。

化学结构隐喻在中英文中地位相当,因为一些化学反应与股市活动有相似关系。最常见的投射到股市中的化学反应概念是稀释和结晶。“Dilution/稀释;摊薄”类似于稀释溶液,加溶剂于溶液中以减小溶液浓度的过程,是减少普通股的每股收益的过程。“Fully Diluted Earnings Per Share/稀释每股收益”又称“冲淡每股收益”,是新会计准则所引入的一个全新概念,用来评价“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影响,以避免该指标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相似术语有 “Antidilutive/反稀释”和“Dilutive Acquisition/摊薄盈利的收购项目”等。结晶也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Crystallization/结晶交易”指的是几乎同时出售及买入股票以提高或减低账面价值的行为。

上下概念隐喻在英汉股票术语概念隐喻中占很大比例,也源于隐喻的始源域和股市活动之间密切的联系。英汉民族不约而同地把UP/DOWN/上下概念投射于更为抽象的股市领域。蓝纯(2003:166)对汉语中的“上下”和英语中的“UP/DOWN”概念做的对比研究表明:“较大的量是向上/UP,较少的量是向下/DOWN”,“更优越的状态是向上/UP,不好的状态是向下/DOWN”,表明英汉语言中“更多是向上”,“更好也是向上”。向上空间运动表示量的增加和企业良好的运行状态,比如“Leap/跳涨”,“High/走高”,“Jump/跳升”,“Climb/爬升”,“Surge/暴涨”。相反,“更少的量是往下/不好是向下”,因为向下的空间运动一般与量的减少相关,也表明一个公司业绩转差。比如,“Tumble/走跌”,“Dive/跳水”,“Clawback/回落”。蓝纯(2003: 55)还指出:“上下概念不以自我为中心,也不以人类为中心,而是与客观世界建立着联系,所以是最基本的概念。”Jackendoff也曾认为,空间坐标经常被用在其他非空间概念中作为类比,而最常用的往往是上下方向坐标。“上下方向轴是由于我们对地心引力方向的认识而决定的。它与我们的环境建立了关系,脱离于我们自身。它既不以语言使用者的自我为中心,也不以人类为中心来解释” (Jackendoff,1996:14-24)。所以与方位隐喻中其他方向轴相比,上下方向的基本位置决定了其在股市中的频繁使用。

英汉股票术语中使用率很高的图表隐喻,更能体现股市活动与始源域的密切联系。波浪理论创立者艾略特认为,不管是股票还是商品价格的波动,都与大自然的潮汐和波浪一样,一浪跟着一浪,周而复始,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律性,展现出周期循环的特点,任何波动均有迹有循。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性的波动预测价格未的走势,在买卖策略上实施适用。该理论总结出一条规律,即股市的波动可以通过观察和确定一些波浪的重复性的图形来预测。股票经济分析师常常利用市场过去的价量等数据以图形分析、指标分析工具来解释、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他们常常通过寻找股价走势的原型来推估未来,比如著名的头肩底、和“Double Top/双重顶”等反转图形,还研究出“Moving Averages/移动平均线”等一些技术性指标,并找到一些“支撑线”、“阻力线”、“通道”,以及更抽象的图形,如“旗形”、“矩形”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汉股票术语概念隐喻在类型、数量、比率等方面存在共性。这些共性源于物质体验相似、文化体验相似、舶来语的影响和股市活动与始源域的联系。本研究旨在增强股市话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英汉股票术语中概念隐语的互译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Dictionary.

[2]Deignan,A.,Gabrys,D.,& Solska,A.“Teaching English Metaphors Using Cross-linguistic Awareness-raising Activities.” ELT Journal, 1997,(51): 43-51.

[3]Geoff,P. S.“How High Can a Dead Cat Bounce?Metaphor and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Hongko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1995,(18): 43-57.

[4]George,A. F. & Tom,G. The Stock Market Course.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INC.,2001.

[5]Jackendoff,R.“The Architecture of the Linguistic-spatial Interface.” In Bloom etal.(eds.) Language and Space. Cambridge,Mass.MIT Press,1996.

[6]Kvecses,Z.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7]Kvecses,Z. Metaphor in Culture: Universality and Vari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8]Lakoff,G. &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9]Lan,Chun. On English and Chinese Orientation Metaphor from the Aspect of Cognition.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第9篇:英语术语范文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定义非常广泛,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及自我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产物,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提出经典的狭义文化定义的学者非泰勒莫属,泰勒是英国文化学家,他在1871年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上世纪初,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把语言定义为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共存、共发展并相互影响。英国语言学家Byram 认为:语言是学习文化最丰富的源泉。董亚芬(1997)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结合文化教育已成为外语教育者的共识。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多渠道、有意识地结合语言和文化来讲解课文,用文化来解释语言,克服大学生单纯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而造成的不足,促使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步提高。

2 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意义

2.1 跨文化教育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2 跨文化教育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与国的交往日益频繁,需要大量的人才,他们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促进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我们必须认识到英语教学是跨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国家的文化生活、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等,应重视而不是视而不见,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语言和文化信息,探讨中外文化差异,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之适应新世纪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要。

2.3 跨文化教育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呼唤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他们能够广泛地吸纳其他民族的各种优秀文化,同时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长期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紧跟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认真看待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的关系,真正落实好课程教学要求,从而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

3 跨文化教育的途径

3.1 注重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跨文化教育的实施要靠广大的大学英语教师,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文化教育的成效。教师要熟悉教材中有关各国的风土人情,养成文化意识,引导文化比较,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使自己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教师除了自身要加强教育理论和语言学等方面的学习外,还可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国外文化和生活,如利用网络资源来阅读英文报刊,收看英文新闻报道,收听英文广播,欣赏英文原版电影等。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参加学术研讨、短期培训、脱产进修深造、甚至到国内外高校做访问学者等方式来提高文化素养。

3.2 注重英汉文化差异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修订本)中谈道: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让他通过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语言分析和文化比较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文化宽容意识,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差异性能以宽容的态度接受,使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终达到准确、规范、恰当地用英语传递语言信息的目的。

1)英语词汇教学融入文化意义

英语词汇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词汇教学只教字面意义,而不管其文化意义,有时会造成误解。如:dog一词,其语言意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是相同的,但就其文化意义而言则相差甚远。中国人看待狗一字常带有贬义,如走狗狗仗人势狗东西狗皮膏药等常用来形容不令人待见的人或事。而在英美文化中,狗是可爱的宠物,是忠实的朋友,所以有这样的习语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dog-like devotion(像狗一样忠实)等。又如,从字面上看the Queensspeech是女王的演讲词,可实际上它所指的是通过女王的嘴巴说出来的英国首相的施政方针;同样,the Queens Eng?lish不是指英国女王的具体言辞,而是指正宗英语、标准英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词汇的读音、讲解词汇的语言意义,还要介绍其文化意义,使学生能准确掌握词义。

2)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具体表达方式,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学习的效率则是有所裨益。如在阅读训练中有这样一个句子:New Yorks Four Hundredcan generally be counted on for good copy.我们该如何理解FourHundred呢?那是在1892年,纽约名人William Astor 夫人决定精简她私人舞会的客人数目。因为舞厅仅能接纳得下四百人,于是她请Ward McAllis为她确定客人名单。据说当时McAllis对她说,纽约城能算作真正的上流人士的也只有四百人。由此习语Four Hundred具有上流人士之意。故原句应译为:纽约的上流社交人士通常是新闻的好素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率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讲解文化信息。

3)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人们的思维表达方式、社会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准则也随国家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学习英语时若不加以注意则会陷入交际的误区。例如:中国熟人在碰面时说你在干啥?上哪儿去?吃饭了吗?等是习惯行为,但在英美人的眼里是探听个人隐私的行为或是请人吃饭的暗示。同样,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喜欢问你多大了?你挣多少钱?等问题以示关心对方,但这些话题在英美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他们见面时通常谈论天气、兴趣爱好等。又如:请人吃饭时,中国人常说便餐薄酒没菜等的客气话。其实,英美人请客时是说:Weve prepared some delicious foods for you. Help your?self, please.送客时,中国人常说;慢走!走好!英美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要慢走呢?他们会说:Thanks for your com?ing.因此,平时应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避免汉语思维定式的影响,加强交际训练,使学生提高交际能力。

3.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境,全方位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为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教师应设法创设语言学习和交际的情境。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这个资源库来学习英语,如在讲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六单元的课文A Valentine Story之前,教师可让学生上网搜索、准备专题研讨中西方情人节的对比资料,包括中国的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不同的由来、文化传统和欢度形式等,以此让学生对中西节日的对比有所了解。又如笔者鼓励学生课余上网浏览CCTVNEWS 和CHINA DAILY 等网站,尤其是中国日报网的LAN?GUAGE TIPS(英语点津)让学生们不仅开拓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体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视野,还可赏析双语新闻、名人演讲和经典影音,学习到新闻热词、流行新词等,由此提高了英语水平,学生们反映获益匪浅。当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阅读英语文学原著,观赏英文经典原版电影或金曲,以此体会西方文化;也可组织开展英语角、英语晚会、诗歌诵读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实践英语文化知识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