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地整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在现化化建设中,必须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重大战略决策,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垢可持续利用。”这是十分正确的论断。作为总量一定的土地资源,要实现其可持续利用,我认为,主要应从搞好土地整理来实现。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加大宣传力度
土地整理是近几年来国内理论界提出解决土地开发利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新途径。新《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论文大全。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土地整理不仅是农村、农业、农民的主要工作,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鉴于当前的社会对土地整理观念淡薄,特别是县乡一级党政领导还缺乏这方面认识的现状。当前应主要抓好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社会的宣传。不但土地管理部门要大力宣传,并且农业、水利、城建以及新闻宣传单位、也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使之造就一种社会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的一种共识。二是对领导的宣传,特别是对县乡一级领导的宣传。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座谈会,或讲座等,进行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增强领导干部对土地整理的时代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的认识,从而认真抓好这方面的工作。
2、周密规划,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
在编制规划时,必须围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通盘考虑各种工程措施,确保工程设施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根据先进地区的经验,在编制土地整理规划时,应主要注意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山地整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在流域内,对田、水、路、林、村全面衡量,合理布局。②村镇土地整理。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原制定的村镇规划进行修订,重新界定村庄,居民点和乡镇界线,绘制材庄和乡镇驻地规划图。逐步做到三个集中。即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③改造中低产田。改善耕作层,移土回填,使瘦田变良田,低产变高产。④旧城改造。清查“荒”、“废”、“闲”,挖掘城镇存量潜力,控制城镇外延,解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通过土地整理,使农村成为规模经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城市成为容积率适中的现代化城市。
3.科学组织
土地整理是政府行为,从编制规划、制定政策、筹集资金到组织实施都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要建立机构。土地整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解。目前国家已成立土地整理中心。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应成立相应的机构,专管土地整理事宜。二是搞好协调。土地整理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电力、财政,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等很多部门。论文大全。要使这些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的职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积极参与,形成强有力的土地整理的合力。论文大全。三是抓好示范。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抓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地类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防止一哄而起。四是实行目标管理。将土地整理纳入经济发展战略,列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对完成土地整理任务好的要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黄牌警告。评选先进时要实行“一票否决”。
4.开拓筹资渠道
土地整理是投资巨大的基础工程,资金的落实是土地整理能否在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起从上而下的土地整理资金保障体系,以保证土地开发整理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目前筹稳集资金的渠道可从四个方面解决:一是建立土地整理专项资金。按照“取之于地,用之于地”的原则,建立土地整理专项资金。这些基金应包括:①新《土地管理法》关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百分之三十上缴中央财政,百分之七十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的规定,作为中央和地方土地管理专项基金。②新《土地管理法》规定,用地单位没有条件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应缴纳的开垦费,以及占用基本农田缴纳的造地费和耕地占用税,都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二是组织农民投资、投劳,以及按照:“谁整理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方方面面的投入。三是利用国内金融部门贷款,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可根据土地抵押债权较具可靠性,偿还周期长的特点,申请土地抵押货款。四是积极引用外资、如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性投资。
5.完善法制体系
土地整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法规政策来保证。当前各地除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等法规外,还应尽快出台《土地整理条例》或《土地整理办法》、《土地整理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等。同时各地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出发,制定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限制城镇外延扩张,耕地“占补”平衡等具体的,易于操佬的规定和政策,使土地整理日益规范化、制度化。
6.搞好优质服务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必然产物,是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必由之路。作为土地管理部门,必须竭尽全力搞好服务。这些服务包括:①技术服务。为土地整理提供准确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措施;为乡、村培训土地整理技术骨干,自始至终做好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保障土地整理的高质量。②法规咨询服务。为土地整理制定和提供配套性的政策、法规,使土地整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③信息服务。经常通报本地土地整理的情况和外地土地整理的先进经验,使土地整理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④权属服务。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前土地权属的确认和土地整理后的土地变更登记,防止引发权属纠纷。当出现权属纠纷时,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进调处,切实保护土地经营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陈伟;土地整理管理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D];天津大学;2004
[2]高向军;;论土地整理项目的科学管理[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3]刘春燕;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4]陈薇;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
【关键词】土地整理;效益分析;项目
1.前言
土地整理有广义及狭义之说,广义指土地整理分为农村地整理及省市地整理,狭义指的是农地整理[1]。而目前对农地进行土地整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土地整理的重中之重。科学进行土地整理效益分析,分析影响土地整理效益的原因和受影响程度,可以完善土地整理分析体系,增大对土地整理资金的利用空间,以及加大力度制定实施土地整理规划方案,防止土地整理项目管理风险,进而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国家规定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对土地整理落实及制定决策具有重大意义与实践价值[2]。
2.土地整理经济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项目过程,属于经济行为活动。而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则指投资的主体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主体在经过进行土地整理时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按照各国进行实际土地整理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可以把开展土地整理实践活动的资金资源主要来自三个领域:首先就是由国家,包括国家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所有政府;其次,当属于社会企业,主要指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参与其中的企业;最后,就是个人资金的投入,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其土地所有者对整理区域的投资。在这三个投资来源中国家投资占主要地位。其他的经济投资者主要是整理区内的土地所有者,通常是采用投资的方式参与土地整理实践活动,以获得土地整理带来的经济效益。再进行对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的分析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在开展土地整理经济效益分析时,要注意由于指标的不同,会影响到土地整理项目过程中经济效益的不同。因此,在实际分析中要充分重视各种指标对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的影响。②土地整理资金投入和土地整理的内容、方向、规划、对策都有直接有关系,不一样土地资源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因此对其投放的资金也会又所不同,故在策划土地整理活动时要加以充分考虑,使得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③土地整理规模指的是在开展土地整理区中所有土地的总面积。土地整理工程量则指开展土地整理实践活动过程中,投放得工作量与土石材料量等;土地整理投资资金的预算为在明确开展土地整理的规模、工程量之后,按照市场平均价格及定额标准对直接投资和投资折资进行的预算[3]。只有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主要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才能更准确的进行资金投放,进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土地整理社会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社会效益指的是在在开展土地整理后对社会环境体系产生的影响以及宏观社会效应的出现,换句话说就是,土地整理就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农村与城镇之间的经济差距为主要目标的活动。在进行土地整理时把其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分为三部分:其一,土地整理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一定作用;其二,土地整理对农村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第三,土地整理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整理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具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有效进行土地的合理利用,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土地土壤的肥沃程度,提高土地利用价值。②光温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开展土地整理过程中,根据地形尽量把农田按照南北方向进行设计,使得农作物在当天中充分吸收到光能,有效进行光合作用,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获得等大的社会效益。③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水是生命的源泉,故在开展土地整理项目时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可在干旱地区修建蓄水池、凿建地下水井等;在水量充足的地区,可以修建各种提水设备,蓄水设施的,使地表水得以充分利用。
土地整理对农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缓解人地问题,提高粮食产量,我国现在土地整理主要是为了缓解非农建设占用农田问题,增加耕地的面积,解决人地的问题,进而提高粮食的产量。②改善农用设施体系,开展农地整理项目时,同时也对农村、田、地之间的道路以及其他农用设施进行改善,使其得以健全,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③增加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土地整理后粮食产量得以提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④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在土地整理完成后,农村水利设施的充分利用,交通工具的普遍应用以及机械化设备的完善为农民发展经营提供宽阔的平台,实现现代化技术的推广。⑤增加就业几率,整体上提高了农村的社会效益。
4.土地整理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指的是开展土地整理项目时对土地整理区内植被、生物、土壤等造成多种有好的或坏的影响,因此,进行土地整理时必须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免产生新的生态破坏。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分析主要内容为:土地整理项目落实后,进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疏通河道、兴修水利等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提高防洪抗洪能力,优化自然环境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而获取的效益。进行土地整理生态环境效益分析应注意的问题①根据我国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以及按照环境规划进行土地整理是最基本的条件,不可以违反其规定。②开展土地整理项目时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角度进行实施,使得土地整理项目方案有效可行,获取更大的综合效益。③进行生态效益分析时应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这是现在我国各地开展土地整理生态效益分析首选的分析法。
5.结束语
开展土地整理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农地整理,在农地整理项目完成后,该整理区土地就会得到合理利用及良性循环发展,从而贯彻落实国家协调可持续发展策略,同时也完全按照土地整理的要求。开展土地整理,实行对农田、水资源、道路、树林植被等的综合治理,可以减少农田、土壤污染受污染的程度,增加了耕地土壤的肥沃性,改善农村田地之间的气候,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健全农田排水设备系统,完善了农村小生态系统,使农作物产量不断增多,农业增产增收,农民经济收入有所提高,国家政府对农地整理的重视并给予大力的支持,有助于坚定我国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再以农业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信心,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娟,孙鹏举.土地整理研究概述[J].山两农业科学,2010(03).
本文试图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园镇冠子村、向阳村为例,从土地整理的基础理论入手,针对研究区的基础设施现状进行了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工程规划设计的探讨,根据多方面情况分析了适用于研究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实现土地整理的价值。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根据现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提高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适宜性、经济性及可操作性。这对提高土地整理的工作效率,确保土地整理的施工质量,强化土地整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最初是由德国巴伐利亚州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只是以简单现场调查为基础,然后进行土地合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土地整理的实践积累,农业结构的变化和农林业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各国土地整理已经是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除了起到协调经济、技术、生态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外,还要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等。我国在重视耕地保护的基础上开始逐渐重视农村农业的发展,虽然开始实施土地整理工作的时间比较晚。但是我国关于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研究还是很迅速的,自2000年以来,国家对于土地整理的新规定出台,全国各地逐渐开展了大量的土地整理项目。在不断的试点实践中,我国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研究开始不断发展完善。
3研究区概况
3.1研究区存在的问题
研究区位于广安市协兴园区协兴镇,涉及协兴镇冠子村、向阳村2个行政村,幅员面积为4786.20亩。研究区存在的问题:①研究区内耕地分布相对集中,但是地块零散细碎,耕地利用率不高。配套生产设施、灌排设施不足,土壤被侵蚀,土壤肥力不高,水土保持能力差。②研究区没有足够的灌排水系设施,当前主要靠山平塘、小河堰、土沟土渠等水利工程灌溉。③研究区内两个村除了主要村级道路外并没有多少其他乡村水泥路。没有一个合理的农田道路系统,布局并不均匀。研究区内道路交通不发达,部分道路是土路机耕道,不适宜行人和机械行进,特别是大雨过后,泥泞不堪,行人出行不便。
3.2实施土地整理公众参与度
根据研究区现场踏勘以及对当地村民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本次土地整理得到公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盼望此次土地整理能改善当地的农业经济条件,增加农民产业收入,提高农村生活生产设施条件质量。同时当地村民村委对于部分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参考意见,希望能通过土地整理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
4研究区规划设计
4.1设计任务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总体目标达到土壤平整、土层厚度足、土壤肥力强、水土稳固,并且耕作区道路、灌排水系配套完善。1)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地块合并、平整土地、坡改梯整理,减少研究区内地块的细碎度,增加部分有效耕地面积。同时使得田地成片,布局合理,方便农民耕作和机械化处理。2)通过坡地、田、水、路综合治理,重新调整土地利用布局,理顺耕作区的排灌水系,完善坡地的坡面水系,做到旱能灌溉、涝能排洪,提高耕作质量。3)基于研究区内现有土路和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对研究区内的道路交通进行规划,使得研究区内交通设施贯通发达,人行、机械耕作均能方便快捷到达耕作区,做到村民出行容易、耕作方便、运输通畅。
4.2研究区单项工程设计
4.2.1土地平整工程规划设计
土地平整工程包括格田整理和坡改梯整理。格田整理是对整理区域进行平整,并配套道路沟渠,使整理区域形成一个完整的灌排耕作体系。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对田土坎布局不合理的田块进行合并平整等,让坡耕地形成阶梯状平台耕作区,同时配套沟渠和护坡石埂,保证坡体的稳定性和形成完整的坡面水系。土地平整的总体要求:土地平整后田块集中、大小规模适当,坡度较为平缓,能保持水土,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既要便于农业耕作,符合灌排水要求,也要保证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并且能提高作物产量。1)格田田块设计。土地平整要根据平整区的地形、地貌、地面高程来进行,并不破坏现有灌、排水系为原则。为了耕地的合理灌溉,节约用水,基本消除水田的潜育化危害,充分发挥机械作用效率,提高经营水平和土地生产能力,需对研究区部分土地进行平整。土地平整时以条田为基本单位,条田内部土方挖填基本保持平衡。同时,为确保排灌渠道水流畅通对地面高程的要求,在条田之间再适当进行土方调配。田块的形状基本上以路、渠或渠、渠及路、路相交构成的矩形结构,形状规则,便于机械化耕作,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作效率。田块间高差约5cm,与研究区大地形基本一致,向斗渠或河流方向递减,以便灌、排自如。田块的设计满足机械化作业的开行长度,通过整理达到田成方、地面平整,不留荒地,局部地区因地形、地势的变化而有适当的调整。大部分田块的内部坡度大约控制在1/1000]。2)坡改梯田块设计。梯田埂依照自然台位,沿等高线布置。田面宽度依坡度而定,在每台地的外坡位置设置砼网格护坡埂,保证坡体稳定,防止水土流失。并沿坡面横向、纵向设置配套沟渠设施,以保证整个坡面体系横向能灌溉,纵向能排涝。
4.2.2农田水利设施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灌溉、排水、蓄水、引水等方面的水源应用。土地整理项目灌排工程设计的主要对象是项目区内灌排渠道输水工程,其规划设计应与整个研究区内的现有水系设施和田块地块分布紧密结合,做到满足田地水源灌排需求,因地制宜建立科学合理的灌排工程系统。此次对于研究区水系设施的规划布局,对部分原有主干土沟土渠做了硬化处理,同时规划了部分沟渠,做到田块、坡面灌溉引水有源,洪涝排水有道。避免出现旱季时无水源引水灌溉;防止暴雨时坡地水流四处乱流、冲毁耕地,减少水土流失;疏通水田排水路径,防止水田积水等水资源灾害情况。
4.2.3田间道路工程规划设计
道路是固定的长期使用的基础设施,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生产、生活、发展的基本保障。在规划布局田间道路和生产路时应考虑多项因素。便利和适应机械化耕作;以直线为主,方便农户生产生活;互相贯通,循环有机结合形成道路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有田间道,防洪防地质灾害;沟通农户集中居住区和耕作区;依靠地形,选择坚实土质,避开不利地段。此次对于研究区规划后的道路交通布局力求做到交通贯达,田间道贯通两个村内的各个集中居住区和耕作区,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生产路穿插于格田、坡地,方便村民生产生活。
4.3设计成果分析
土地整理的进行可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现代化。图1所示为此次广安市广安区协兴园镇冠子村、向阳村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规划布局图。按照此规划设计研究成果,研究区通过对田坎归并和对田边地角的整理可以有效减小耕地零碎程度,增加部分适用耕地,平整出成片肥沃土地。同时研究区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农民可充分利用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和成片的肥沃耕地发展多种大规模种植经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收入。同时,还可降低农户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事半功倍。
5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本文在对广安区协兴园镇冠子村、向阳村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工程布局规划设计时,依据地方实际现状,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运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和基本原则对土地平整工程、水利设施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规划布局。规划布局后的研究区地块集中成片,适宜机械化耕作和发展大规模经济作物种植等;配套有足够的灌排设施,能满足耕作灌溉和暴雨降水排洪的需要。道路连通多处农户居住区和耕作区,方便农户出行、耕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形成了大片系统的耕作区,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5.2讨论
关键词:耕地危机 土地整理 耕地保护
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日趋降低,这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缓解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势必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土地整理事业,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
点击查看全文
土地整理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主要分为4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土地开发阶段;项目规划阶段以及土地整理施工阶段,测绘技术在每一个阶段的应用内容不尽相同。下面计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分析。
1.1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工作前期的具体应用
1.1.1在土地整理工作的前期,测绘技术要对关键点进行必要的测量
根据传统意义上的测量技术应用,在地形测量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整体地形的测绘,完成之后才是局部的测绘。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网格式的测绘,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测绘工作的效率。我们能后根据测绘网格的不同比例来进行高程测量点的测绘工作,从整体的测量转向局部的测量。整体测量进行的开始阶段我们要确定一个测绘点,然后所有的后续测量点的测绘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点进行,采用的测绘方式为内插法测绘。在测绘成图之后,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测绘点进行测绘曲线的勾勒,画出等高线,在测绘等高线的过程中我们会假设每一个测绘点之间都是平缓的曲线过渡,在实际的测绘过程中不允许出现起伏较大的曲线绘制。但是在实际的测绘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这样的理想型测绘曲线并不存在,因此我们借助于测绘网格来进行测绘点的曲线绘制,尽可能的将测绘曲线勾勒了成为平缓的曲线。
1.1.2在土地整理工作的前期,测绘技术要对坎上以及坎下进行均测
通常情况下,测绘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坎的测绘只是针对坎的平面进行相应的测绘,在测绘的过程中对于砍下以及坎的标高并没有详细的测绘,但是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测绘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就要对坎上以及砍下的具体数据都要进行测绘,否则很难提供准确合理的数据供工程的设计参考,同时也不能够为工程概算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进行土坎测绘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土坎的测绘类型进行细化,同时要对坎顶位置标高以及坎脚位置标高进行明确的注明,需要指出的是正在测绘的过程中,要针对缓坡坎的各项数据都要进行详细的测绘,并且要对数据进行如实的记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便于后续工程的土方量的核算以及校验。
1.1.3在土地整理工作的前期,测绘技术要准确的注明细部的测量数据
在土地整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细部测绘并不等同于传统形式上的细部测绘。传统形式上的细部测绘主要是对测量的局部位置进行细部测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测绘个工作的测绘精度以及准确率。但是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细部测绘应用必要更加的详细。例如要对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树木的位置,房屋的层数以及整理区域建筑物的密度,建筑容积率等都要进行详细的测量,因为后续的搬迁以及土地赔偿依据就是依靠土地测绘的细部测绘相关的数据来进行。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测绘技术中的细部测绘非常的重要,具体的应用有以下三点,首先是要对土地整理区域中的树木详细信息,房屋的位置以及层数等信息,建筑物的密度信息,区域人口密度等信息进行详细的细部测绘;其次是要对区域中的水塔的位置,管线的长度和管线的使用年限进行细部测绘;最后是如果测绘区域有学校,或者庙宇等建筑物,要进行详细的细部测绘,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现场测绘详细数据,便与设计工作的正常展开。
1.2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土地的开发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土地开发阶段最有效的依据就是测绘技术的详细测绘数据以及测绘图纸。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都要在相应的图件上进行测绘以及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还要进行规划图纸的绘制。在测绘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通常的测绘比例会设定在1:50000到1:200000之间。这一测绘比例并不是随意选择的,要根据我国测绘部门的相关测绘比例规定来进行。在绘制规划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参考土地整理前期准备工作的测绘内容以及测绘数据,这样才能够有效并且科学的进行规划图纸的设计以及绘制。需要注意的是在测绘规划图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相关的调查图来进行测绘图的绘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选择的绘图比例为1:10000,将这一比例作为底图绘制的比例能够便于后续测绘工作的展开。
1.3测绘技术在土地项目规范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土地整理的这一阶段中,我们要将前期测绘得出的相关测绘数据进行细致的设计落实。例如土地整理区域的沟林,以及水渠道路等都要按照前期的土地测绘数据进行相应的合理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后续的预算以及施工有较好的技术支持。
1.4测绘技术在土地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这个环节,可以使用工程施工放样测量的方式,结合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和相关的测绘图件做出施工决策,如此,可以保证施工环节更顺利的进行。当一个项目已经竣工的时候,在提交竣工图时候,竣工图的比例尺要能够和土地整理规划时候所制定的设计图纸的比例尺一样,从总体而言,在这个阶段对测绘的数据的精确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2土地整理测绘技术中的地籍测绘技术
地籍测绘主要是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前期及后期进行。项目进行前期要处理不规则的界线,划分地类界线及权属界线,其主要是为统计土地并进行登记时提供准确的数据。随后还要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适当进行补测,在修测之后进行地籍图的编绘。需要注意的是,在地籍测绘及地籍调查工作进行时,一定要让土地使用者及土地所权拥有者都在现场,在其同意的前提下让其签字,以防止后期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3土地整理测绘技术中的工程测绘技术
工程测绘在土地整理中为其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其决策更科学。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在测绘时还应注意调查项目区的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经济及统计等各种因素,获取相关数据资料,这样才能将不同的、准确的数据信息提供给不同的决策部门。
4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首先,测绘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对测绘的比例进行明确,合理的要求。其次,测绘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布置高程网点的分布。再次,测绘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对关键点进行细致的测绘。最后,测绘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将标石的放置数量满足测绘的要求。
作者:袁乃辉 单位:天津市武清区测绘队
参考文献:
[1]蒋月萍,刘斌.提高测绘水平服务土地整理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浙江国土资源,2012(06).
[2]孟虹.浅谈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1).
[3]杨慧中.现代测绘学中的数字资源是如何获取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7-10.
关键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
一、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概念
(一)土地产权
土地产权是以土地作为财产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合,也可以说是土地财产的总称。土地产权包括土地的所有权,以及构成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各种其他权利,如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抵押权、赠与权、地役权等等(樊志全,2003)。土地产权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意义,即产权的各种权利有法律给予规定,如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不准买卖,土地使用权可以出让和转让等;二是经济意义,即产权关系,也就是经济利益关系,如利用土地应该享有的利益,产权主体利益充分实现等。土地产权和其他权利一样,完整的产权应包括“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等内容。
(二)土地权属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把土地权属等同于土地产权(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5)。土地权属就是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的归属。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权属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陈利根,2002)。
(三)权属调整和土地整理权属调整
权属调整是指产权客体在各产权主体之间变更流动的过程。论文格式。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是指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由于规划设计以及地块归并、集中的需要,而造成的对产权客体的调整即地块权属的调整。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调整。土地所有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之间、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上地之间的所有权调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整。论文格式。土地他项权利调整包括土地整理过程中因所有权或使用权调整而产生的他项权利的调整。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根据各权利人整理前在项目区土地上所拥有的权利,通过土地整理参与者公认的权属调整转换机制,按照土地整理参与者公认的原则和标准,合法地换回整理后土地上的相应权利的过程。目前从理论研究和各国开展的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实践表明,土地整理权属调整一般是建立在土地产权理论、土地资源配置与规模经营理论、土地资源价值理论、区位理论、农地分等定级估价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的。
二、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概述
(一)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界定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实质是对土地增值利益的调整。土地增值可以区分为自力增值和外力增值。其中自力增值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自行对土地进行投资投劳,改善土地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性状,改善或增加土地附属物,从而使土地增值;土地的外力投资增值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以外的社会投资(国家或公私单位等的投资)对该地产生的辐射使其增值。目前我国土地整理所带来的增值实质是由国家投资或地方政府投资,从而对投资的土地带来增值,这种增值调整关系到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和项目区农户的根本利益。因此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牵涉到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和谐生态的建设,尤其涉及到项目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调整。在这增值利益调整的过程中,土地权属调整推动着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变化,权属调整必将涉及驱动因素。因而对影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驱动因素研究,可以弄清土地权属调整的实质,在调整的过程中更好的理顺产权关系,保障土地合法权利人的根本利益。
所谓驱动因素 (Driving Factors)就是引起事物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土地权属调整驱动因素是指引起土地权属变化的根本因素。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驱动因素一般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另一类是人文影响因素(丁光伟和李世顺,1998)。土地权属调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在土地整理前后项目区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土地权属改变起到作用的因素。自然因素在短时期内变化很小,对土地利用的时间变化的影响较小;但自然因素常常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作用于土地整理的结果,会给土地整理的结果带来良好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王金亮等,2000)。人文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们在各种时空尺度上作用于土地整理的结果。
(二)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研究对象选择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主要表现在土地整理前后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变化,实质是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质量和面积在空间分布的变化,最终表现为地与地、人与人之间调整。为较好地把握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产生的影响,弄清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驱动因素,在设计调查问卷时,特别注意以下两方面,其一要能了解农户对土地整理及其权属调整的评价与反映;其二要能了解农户对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变化时农户会做出的行为和原因;在调查地区和调查对象选择兼顾平原和丘陵地区,使调整对象安排更加合理、全面和科学。
(三)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研究方法确定
影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农户主体和制度等。对驱动因素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由于影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各因素因子对土地权属调整的作用方式和程度不同,因此在分析驱动因素时,应先确定其主要因素和因素中的主要因子。论文格式。
主成分分析旨在力保原始数据信息丢失最小的情况下,对高维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即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经过线性变换和舍弃部分信急,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使得数据的构造容易解释,只要用少数新变量(即主成分)就可以大致反映出所研究的对象。主成分分析法用于对原来指标的分类,简单科学,这样既抓住了主要矛盾,又简化了评价工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土地权属调整的驱动因素,能确定驱动因素的主成分,根据主成分进行影响土地权属调整的因素因子分类,为土地权属调整的价值指数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秀杰.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研究—以淄川区为例[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2]肖秋兰.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
[3]董普. 现阶段农用土地资源价格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
[4]王金亮,将连芳,马剑,何绍福. 三江并流区少数民族社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0,(04) .
[5]王军,余莉,罗明,翟刚. 土地整理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02) .
[6]关江华,马才学. 土地整理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以湖北省沙洋县土地整理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02) .
[7]单胜道. 环境资源价值评价方法在农地价格评估中的应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2,(02) .
[8]杜志艳,易可君. 我国农地的权属、功能与制度变迁[J]经济体制改革, 2003,(04) .
[9]韩振燕,辛天霞. 产权理论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J]经济体制改革, 2006,(04) .
[10]李敏,赵小敏,李薇. 土地整理中的土地权属调整——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
关键词:土地 开发 整理 前期 测绘 测量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gress, pay attention to the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the 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
Key words: the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坚守18亿由耕地红线,保护好有限的耕地成了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进一步加大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和管理力度,项目逐年实施和完成。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群众不满意问题,分析原因:设计不合理,施工不与实际相结合。根据笔者配合水利、土地、环保、农业几家设计院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和参加的项目竣工图测绘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在该项目中1:2000地形图测绘的新特点。
1.项目测绘的重要性
土地开发整理前期测绘工程是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规划设计以及施工验收的重要基础,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重要环节。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底图的专题地籍测绘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基础性测绘工作。是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量计算、施工放样和项目实施服务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地形图测绘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设计成果质量和后期施工精度,所以项目的前期测绘是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2、常规1:2000地形图测绘的特点:
1)确定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等高距山区为2米,平原为1米。
2)作业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GB/T2025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3)控制测量
利用测区内及附近已有的控制点进行起算,在每个项目区范围内布设2对GPS―E点作为本测区的首级控制网。在首级控制基础的基础上,布设一级导线点,布设成单一附合导线。8秒点相对于起算点精度应满足:点位中误差小于±5cm。图根点是直接提供地形图测绘的依据,可在以上各等级控制点基础上加密布设,图根点应满足测图需要。每幅图埋石点的数量(含等级点)为2个。在埋石困难的街道和水泥地面上,也可打入带十字钢钉,凿20cm x 20cm框整饰。深0.5cm,框宽lcm,涂上红油漆并写下等级点号。
4)地形图测绘
用全站仪施测地物点、地形点时,每一测站测完碎部点后应归零检查,归零差应不大于40”,测站至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300米,最长不超过500米,地形点间隔一般不大于40米;每个测站安置好仪器后,首先必须进行定向及定向检查,然后才能进行碎部测量,防止因输入控制点坐标或点号有误或其他原因造成整站成果作废;GPS-RTK测图时应检查3个以上的控制点;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上准确绘出线路方向;地形图上高程注记应分布均匀,一般每方格应有10个以上高程注记点.在街道交叉中心、道路面、桥面、广场、地下检修井口,较大窀地等位置适当加注高程,高程注记到分米;河流、沟渠应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并按图式符号表示。沟渠底、水田面应测注高程;地形图编辑时,各种注记字体大小要认真按图式规定执行,不能随心所欲,以免混乱。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1:2000地形图测绘的特点:
1)项目区范围
测区范围以可研报告规划图(1:1万)为准.多测50一100米。项目区线村庄时,村庄以晕线表示。村庄线的建筑物要分户表示,方便判图。进村道路要测约50米,并注明路面材料结构,以利于后期项日区内道路设计时便于连接;项目区流经的河流水系,渠道要外延100―200米,以利于项目区引水和排洪的设计:如需客土回填,需测量运距,以利于预算的编制。
2)道路不论宽度均要上图,标示不清的应在图上注明宽度和路面材料结构。
电力设施(包括高、低压线路,变压器)均要注明型号、电压等;所有水工建筑物(包括井位、斗门、跌水等)均要上图,并对水井编号,调查权属,深度、水量,项目区内的斗、农渠要测渠底高程,绘制纵断面图,并注明U型渠或T型渠,标出上口、下口和深度(断面尺寸),衬砌位置和形式,高分支渠和低分支渠每隔300米测横断面,特殊部位加测,并测量斗门等渠系建筑物的位置和底部高程,对渠道质量进行标注.分为好、需维修、重修三种,注明长度。
3、土地权属的调查测绘
对项目区的县、乡、村(行政村)界标示清楚,图上注明权属名称。根据参加竣工图测绘项目了解到,田问路和生产路难以调整和拓宽的原因是小组(自然村)利益不均衡的原因,所以小组界也需标示清楚。注明路中、路边、坎上、坎下等,以便道路调整和田块归并。同时,在考虑农田灌溉面积和范围时,也要考虑水利设施所处土地权属与今后使用者土地权属统一问题。
4)土地质量调查
组织项目测量人员学习项目可研阶段规划设计报告,充分了解设计意图,使测量人员能提高到设计人员的高度。对需要整理的田块的上层厚度进行测量,对需要覆土的田块碎部高程点加密观测,对需要移迁的土石方测好方量,对大于2米的石块需爆破的,要特别表明。如有地下管道需调查管道材质、用途、表示在图上。
5)地形地貌测绘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特殊性,要求高程注记点密度大,大于30cm的田坎均要上图,坎上坎下均注高程点,分清地类,调查分清旱地、水浇地,对果园要注明幼苗、成林、挂果等详细信息,以便设计分析考虑。
6)现场调查研究
测绘资料是基础资料。在保证准确性、及时性和现势性的同时,更要增加实用性。测绘工作是先行军,离不开项目区干部群众的配合帮助。在测绘过程中,不仅要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更要了解现实的可行性,了解当地土壤、气候、农业状况,和当地群众的耕作习惯。如设计的确和现实冲突.应及时和设计人员沟通,进行调整。
4、地形图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发展趋势:
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完成,查清了农村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和权属等情况。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登记上证、造册;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这也为士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阶段提供了比较切实的底图。同时随着GPS技术的迅速发展,可研阶段外业踏勘调查配备了手持亚米级GPS。可研和初步设计越来越切近,使今后的测绘工作方向、任务更加明确。测绘技术随着测绘仪器的发展,正在突飞猛进。近年来GPS-RTK的日趋成熟,使测绘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GPS―RTK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配合全站仪的应用,大大提高测量速度和整体精度。随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推进,设计、测绘的不断结合、提高,在今后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测绘工作会越做越好,测绘成果会最大化的满足设计需要。
结束语
实践表明,项目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而要做好符合实际、满足百姓需求、具有发展和前瞻性的设计,测绘资料必须详实准确。测绘能反映出设计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所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前期测绘是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孙一男.数字化工艺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6):162―163.
[2]徐黎明.浅析土地整理项目地形测绘与规划设计的业务衔接[J].建筑设计,2009(26):141―143.
[3]张奇.胡石元,施秧秧,等.GPS---RTK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的应用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31(2):20―22.
[4]任启萍,赵生良.GPS--RTK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应用的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9):77―79.
一、充分认识开展土地整理的重要意义
实施农村土地整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保增长、保红线的结合点,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农田中的各类零星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依靠土地合理开发,在补充耕地数量的同时,配套完善水利设施,将耕地改造为标准农田,能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建设,形成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灌溉系统,有利于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进土地用途管制,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土地整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土地整理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采取“政府统筹、以奖代补、乡镇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多元投入”方式,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切实加强土地整理工作,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规模整理。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编制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的土地整理年度计划,统筹兼顾,集中连片,整体开发,整村推进,形成规模,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2.科学规划、先易后难。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在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耕地后备资源规划区内实施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坡耕地整治。
3.规范标准、动态平衡。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规范完善土地整理标准。按照渠路林田统筹兼顾原则,严格标准、规范程序、高质量严要求组织实施,确保耕地面积持续增加,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4.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土地整理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快土地整理进度。
三、土地整理建设标准
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建设“地连片、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的稳产、高效农田,逐步实现农田作业机械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
1.地连片:整理面积不少于1000亩,新增有效耕地面积不少于3%。
2.田成方:农田网格化,田块规则平整。保护和利用好耕作层,耕作层不少于20厘米。
3.渠相连:田间斗龙毛渠配套,方便灌溉,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率。
4.路相通:田间道路布局合理、畅通、路面平整,确保农业机械下田作业。
5.林成网:田间主干道路、渠系两边营造防护林带。
四、土地整理目标任务及实施办法
(一)主要建设任务。根据《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从2012年起,每年完成农田整理建设任务4万亩,逐步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规则、水利设施齐全、田间道路通达、防护林网配套”的土地整理目标。
(二)实施办法。一是以村组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确定土地整理的范围和面积,向乡镇提出申请。二是经乡镇实地核实,报主管部门审核后,提请县土地整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审定;三是土地整理申请批准立项后,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协调开展规划设计,乡镇负责组织施工等各项工作;四是土地整理项目竣工后,经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县土地整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审定合格,实行以奖代补,每亩补助资金400元;五是按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标准优先配套渠路林。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土地整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具体负责方案制定、监督检查、组织协调等工作。各乡镇成立土地整理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和国土资源、水务、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具体负责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政策协调、组织实施等工作,为全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提供组织保障。
(二)明晰工作职责。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协调,全力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发改、财政、国土资源、水务、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积极争取项目,保证土地整理工作顺利实施。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使用和监督;水务、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综合开发办积极配合,做好规划设计和施工;农委负责耕地质量提升、管理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林业部门负责农田林网建设;金融部门负责信贷支持;科技、电力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支持农村土地整治和整理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是土地整理工作责任主体,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全力推进土地整理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三)科学规划建设。依据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合土地利用现状,科学编制各乡镇区域性土地整治规划,明确土地整治和整理的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全力推进土地整理工作,达到田块规则平整、田间配套设施齐全、适于机械化作业的标准。
(四)统筹资金使用。按照性质、用途不变的原则,统一整合涉农资金,进行以奖代补。发改、财政、国土资源、水务、农业、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等部门要把土地整治和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千亿斤生产能力、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中小水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和农村环境整治等各类涉地、涉农资金整合起来集中安排使用,确保完成土地整理任务。
(五)加大财政投入。切实落实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及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对马铃薯、中药材等连片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或整村流转规模经营的特色产业基地优先安排土地整理项目,充分调动村组、农户参与土地整理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土地生态保护;解决措施
1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整理与土地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土地整理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大耕地面积,确保耕地达到较高的质量,同时还能促使其总量始终维持动态平衡,从而积极的促进农业生产获得较高的效率。但是目前很多地区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耕地面积的不断增加,而忽视了土地生态保护,从而导致土地整理中的土地生态保护存在较多的问题。
1.1水土流失加剧
在整理土地的过程中,整理作业经常会面临一些利用率较低,或者坡度较大的土地,一般整理之后,耕地面积就会进一步的扩大,且生态条件也会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改善。虽然在土地整理之后,生态系统会建立一个新的平衡,但其原有的平衡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土地生态保护中出现一些问题,并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缓冲性。
1.2影响景观及生物的多样性
在土地整理的整个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建设农村道路以及灌溉排水设施等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同时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并进一步的简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从而影响到景观以及生物的多样性,进而破坏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功能性。
1.3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尽管土地整理能够进一步的使耕地面积扩大,但实际上,区域中扩大的耕地由于从未进行耕种,因此很难保证其肥力。因此经过土地整理之后扩大的耕地,人们在进行耕种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加大化肥的使用量。同时土地整理之后,还有可能增加土地病虫害,而在利用这些耕地时,就必须喷洒一些农药加以处理,以防止病虫害。这样一来,不仅会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变得更加的严重,同时还会二次破坏土地生态系统,并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严重的违背了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
2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整理与土地生态保护的措施
2.1对土地整理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的增大可耕地面积。但是也不能仅仅只为了耕地面积的扩大,而进行盲目的扩张,例如占用林地或者湿地。因而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对于整理的“度”,就需要加以合理的控制。实际上在土地整理进行的过程中,其针对的对象主要是耕地范围内散步的其他土地,或者具有较低利用率的耕地以及林地和园地等。值得注意是,耕地面积的扩大,并不是对其他的土地进行占用,例如沼泽地。因此在整理土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土地整理可以针对山坡荒地等来进行,但是在整理这些土地时,必须对山坡的坡度进行考虑。一般是土地整理是针对土层较厚、坡度较小的土地。二是土地整理不能针对受污染的土地,而只能将这些土地逐渐开发成生态园林。三是对于一些荒草地、河道中的滩涂,以及水库周围等的土地,均不能通过土地整理变成耕地。
2.2保护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能够促使非农作物始终保持生物多样性,这将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保护土壤生物以及避免土壤被侵蚀等。因而在土地整理进行的过程中,通常对于其他自然区域与农业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同时要对农业区域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的认识,而不是仅仅依靠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在不影响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景观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并从遗传多样性以及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执行和落实。
作者:杨国华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郧文聚,宇振荣.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11,06:4-9+19.
[2]卢新海,龚茂盛.农村土地整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优化整合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4,01:33-37+43.
[3]王莹,于淼,王阳,廖海英.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整理分析———以大梨树村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0,12:97-99.